椎动脉供血不足(共10篇)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椎动脉CTA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经临床表现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椎动脉CTA的资料进行分析, 了解椎动脉CTA对本组病例进行相关的治疗选择的意义。结果 在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双侧椎动脉:粥祥硬化斑块63例, 钩椎关节增生32例, 先天变异3例, 局部无受压痉挛狭窄8例, 闭塞4例。本组病例38例接受非手术治疗, 18例接受介入治疗, 11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椎动脉CT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早期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确切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CT血管成像
椎基底功能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 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 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易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效措施。随着椎动脉CTA的临床应用, 把椎基底动脉和周围结构同时很好地显示, 丰富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手段, 本文收集67例行64层螺旋CT椎动脉血管成像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资料, 以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 均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男36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61.3 (46-77) 岁。
1.2 检查技术
使用东芝64层螺旋CT扫描仪。Nemotodual shot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使用优维显370, 患者仰卧位, 经肘静脉注入, 流速5mL/s, 造影剂用量70mL, 盐水40mL。当主动脉弓CT值达到160Hu时, 延迟5s后, CT自动触发扫描。监测点选在主动脉弓下水平之升主动脉, 扫描范围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到Wills环上方约1cm, 扫描参数为120kV, 50mA, 层厚0.625 mm, 扫描时间为4.63s。
1.3 图像分析方法
所有重建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操作, 首先分析原始轴位图像和MPR图像, 寻找病变, 然后利用血管分析法获得再建图像, 360度旋转, 选取显示病变最佳图像。
1.4 图像评价
图像均由两位以上副主任医师审核。
2 结果
67例患者双侧椎动脉CTA检查, 32例显示由钩椎关节增生压迫造成或横突孔狭窄压迫所致椎动脉受压狭窄迂曲 (图1) ;67例显示由动脉粥祥硬化斑块所致椎动脉起始部或者椎动脉颅内部狭窄, 其中椎动脉起始部43例 (图2) , 4例血管闭塞 (图3) ;8例椎动脉局部无受压痉挛狭窄;椎动脉先天变异3例, 椎动脉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或不显影。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在颈椎两铡的椎动脉及其进入脑部后的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椎动脉CTA可根据需要可进行多角度、多种技术的三维重建, 并可以选择性添加骨性标志等[1], 为血管的病理改变部位与程度提供了直接证据, 这一点对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椎动脉CTA上发现椎动脉被增生的钩锥关节压迫出现椎动脉狭窄迂曲或横突孔处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钩锥关节切除术及横突孔切开减压术。椎动脉起始部或者椎动脉颅内部狭窄的患者, 可以用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局部无受压痉挛狭窄[2]且症状较重, 旋转试验阳性的患者, 建议颈椎MRI及颈椎动力位片检查, 发现椎间盘退变或颈椎失稳[3,4]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等。椎动脉发育异常、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有禁忌证的患者, 均接受抗动脉粥样硬化与扩血管等正规非手术治疗。
椎动脉CTA血管成像能为临床医师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及治疗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及早期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华扬, 孟秀峰.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影像学的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 2007, 10 (4) :10.
[2]刘丽芬, 苏秉亮, 张拓塞, 等.椎动脉CTA结合轴位图像对VBTIV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 23 (10) :839-842.
[3]夏岳满, 王文军, 余建民.颈椎失稳的X线特征及临床意义[J].衡阳医学院学报, 2000, 28 (6) :585-586.
[4]于苏文, 练学金, 赵建法, 等.支架形成术治疗椎动脉狭窄[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 5 (8) 1851-852.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2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29-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9~80岁,平均63岁;病程1.5~10 d。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发作性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伴呕吐;多因体位或头部改变诱发;(2)两侧视野完全或部分缺损,水平或旋转眼震;(3)一侧或两侧肢体感觉障碍;(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Ⅲ波波幅低平,分化不良,潜伏期长;(5)除外耳源性眩晕及脑干、小脑缺血性疾病;(6)病因明确,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脑CT或脑MRI排除脑梗死。结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作出诊断。
1.2治疗方法用血栓通注射液[生产厂家: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52,批号:11063011]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查血流速度对比。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眩晕完全消失,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显效:眩晕明显减轻,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眩晕有不同程度减轻,但TCD复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有轻度改善或无改善;无效:治疗观察期间眩晕无改善,TCD检查无变化。
2.2治疗结果40例中,治愈8例(20%);显效14例(35%);有效12例(30%);无效6例(15%)。总有效率为85%。
3小结
血栓通注射液是中药三七的块根提取物,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1、Rb1,具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笔者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能够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扩大治疗例数,并和其他药物进行对照观察,以期能进一步探索其治疗机理。
(收稿日期:2011-11-23)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病例80例。其中失访4例,编入无效范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部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发射等。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2.2 中医诊断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痰浊中阻瘀阻脑络为主要证型。临床以眩晕为主症,可伴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出汗。舌淡苔白或厚腻,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濡滑或沉弦。以上主症必见,加上舌脉表现其中一项即可确诊为本证,伴有症可有可无。
眩晕程度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轻度:0、Ⅰ级;中度:Ⅱ级、Ⅲ级;重度:Ⅳ级、Ⅴ级。
1.3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VBI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判定标准;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年龄28岁~80岁。
1.4 排除病例标准
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肿瘤、脑外伤、脑梗死或脑出血病人。耳和颅内其他疾病所致的眩晕;年龄28岁以下,80岁以上。
1.5 眩晕程度分级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停止。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轻度:0、Ⅰ级;中度:Ⅱ级、Ⅲ级;重度:Ⅳ级、Ⅴ级。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1993)”[2]制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TCD疗效:痊愈:TCD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显效:TCD血流速度改善50%以上;有效:TCD血流速度改善30%~50%;无效:TCD血流速度改善30%以下。
1.7 随机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入选病例统一排序,单号入治疗组,双号入对照组。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眩晕程度、合并症及TCD资料等进行均衡性检验。
1.8 诊断仪器及检查方法
用美国MED-SONIC公司TCD检测椎-基底动脉系统的3支主干;左(L)侧椎动脉,右(R)侧椎动脉,基底(B)动脉。检查方法:使用2MHz脉冲探头,经枕窗取得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频谱信号。记录所测参数: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期峰流速(Vd)、平均流速(Vm)。
指标检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及第21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4mL。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
1.9 给药方法
治疗组给痰瘀同治制剂,自拟“竹沥丹参饮”(鲜竹沥水10mL×2支,丹参30g,首乌15g,泽泻15g,葛根30g,降香10g,石菖蒲15g,槐米15g,山楂15g,白芍15g)。由本院制剂室自制,早07:00,晚17:00,各空腹服用250mL。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21d。
1.1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疗效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RXC X2、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用药前后各指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AS 8.0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TCD比较(见表1、表2)
cm/s
cm/s
2.2 两组用药前后MDA、SOD比较(见表3)
治疗组经治疗后MD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DA含量、SOD活性有变化趋势。详见表3。
2.3 两组治疗21d后疗效比较(见表4)
例(%)
3 讨论
VBI属中医“眩晕”范畴,“眩晕”分型虽多,然其病理产物大多非“痰”即“瘀”。临床以痰浊中阻、瘀阻脑络者最为多见。本研究以痰瘀同治立法,并组方竹沥丹参饮,旨在观察对VBI的治疗效果。
立法组方思路,竹沥丹参饮即以痰瘀同治立法,方中以鲜竹沥水、丹参为君,鲜竹沥水配泽泻山楂、化痰利湿,丹参配降香行气活血通络,葛根升发阳气,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脉通畅,首乌与祛痰化湿药同用养血以固本。而现代医学对上述药物的研究认为:首乌配泽泻、山楂有降低血脂作用,丹参、降香可降低血黏度,葛根提取物葛根黄酮能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此外葛根还有解痉作用,可解除动脉痉挛。诸药合而用之意在改善VBI。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础病因之一,而高血脂症又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原因之一。痰浊证患者的血清TC、TG、HDL-C含量明显高于非痰浊组,血脂水平与痰浊密切相关[3]。高脂血症为“血中之痰浊”,痰浊留滞于血脉之中是引起高血脂症的重要因素[4]。血脂异常引起的病理产物湿浊、痰凝、瘀血分别为高脂血症的早期、中期、后期病理产物,“湿浊”进入营血,循行经脉,流走全身,日久则可形成“痰凝”阻于血脉,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瘀,最终痰瘀同病,血液表现出“黏”“浓”“凝”“聚”的改变[5]。亚白柳等[6]研究显示TC,TG,LDL-C,HDL-C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变形性均有显著相关性,TC,LDL-C,HDL-C与TT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痰浊证”与“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宋剑南[7]以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为对象,研究痰瘀相关的物质基础。结果发现以TC、TG、LDL-C升高为代表的痰浊可以通过其生成过氧化物(LPO)与血浆(TXB2),血液黏度,血管内皮通透性及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等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中医“痰瘀相关”的中心环节,LDL-C的过氧化物LPO可能是其物质基础。内皮细胞损伤是由痰致瘀的主要病理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MDA含量,SOD活性明显改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DA含量、SOD活性有变化趋势。痰瘀同治法对VBI能起到减少自由基生成,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脑循环。
脂质代谢紊乱,过氧化脂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其病理与中医的痰浊、瘀血密切相关,痰瘀同源,相互依存,痰能致瘀,瘀能生痰,痰瘀同治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还在于临床,虽只表现出痰或瘀某一方面症状,治疗中也要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化痰,做到见瘀之证而防痰之生,见痰之象而防瘀之结,方能防止本病向纵深发展。
摘要: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法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临床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D及MDA、SOD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瘀同治法治疗VBI有疗效,可作为临床VBI发作期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瘀同治
参考文献
[1]粟秀初,黄如训.眩晕[M].第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1-5.
[3]郭宏昌,牛晓亚,张向东,等.痰浊证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6):18.
[4]程小曲.痰浊冠心病与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关系及痰浊形成机理的探讨[J].新中医,1994(3):7-9.
[5]钱小奇.试论高脂血症的病围病机[J].天津中医,2002,19(6):50-52.
[6]亚白柳,魏海峰,赵玲,等.从高脂饮食家兔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探讨中医痰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3:946-948.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4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丁咯地尔 ; 川芎嗪
【中国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14-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占较大比例,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小脑 脑干 枕叶梗死,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尤为重要,我院近年来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列入观察的120例病例均符合VBI的诊疗标准,均以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多因头位或体位变化而诱发,均经头颅CT/MRI检查未见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或出血、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 ,男24例,女36例,年龄40—75岁,平均52.5岁,合并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16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4岁,平均53.1岁. 合并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2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征,TCD,CT/MRI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用丁咯地尔200mg+0.9%氯化钠250ml静滴,每日一次, 对照组用川芎嗪120 mg+0.9%氯化钠250ml静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物不变。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价: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有效:眩晕及伴随症状缓解,但在观察期内仍有眩晕发作,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痊愈率比较用 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见表1)
3 结论
黄如训等1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理基础是:① 椎—基底动脉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两侧椎动脉的走行及管径有很大差异,两侧管径不等者占正常人的2/3;其二是双侧椎动脉起始于左右锁骨下动脉,上行穿过第6颈椎-第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入颅,也就是说椎动脉行经一条活动度很大的骨性隧道。②椎動脉易发生动脉硬化,随年龄增大,动脉官腔逐渐变窄,血流量渐减。③50岁以后颈椎易发生退行性变或骨赘形成。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其次是由于动脉痉挛及微栓子栓塞所致。有人通过SPECT研究证实有52.9%-83.8%的患者缓解期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即存在rBCF减低区,说明在无临床症状时潜在缺血区,当这种潜在缺血区因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作用,使脑血流减少至功能阈值以下则引起发作[2],约20%后循环缺血可出现梗死,因此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作十分重要。
盐酸丁咯地尔为a—肾上腺受体拮抗剂,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还具有改善红细泡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氧分压的作用。.此外还具有轻度拮抗钙离子的作用,能减少组织胺的释放,抑制嗜中性白细胞的粘度,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对缺血越严重的部分,血液供应增加的越多。[3]还有研究证明丁咯地尔在缺血早期可减轻缺血区的供血不足,抑制缺血性脑损伤机制中的基本环节,即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改善循环状态,通过保护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所带来的对神经细胞的损伤。[4]本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头晕症状可以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9833%,仅有1例无效,说明丁咯地尔是一种具有多药理作用的血管扩长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应用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宿英英,丁铭臣,邓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6(4):212—213.
[2]潘中允,陈涤明,朱绍莉,99mTc—ECD SPECT rCBF显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J]. 中华核医学杂志,1989,9(3):210.
[3]胡惠云,刘满仓,何勇.丁咯地尔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6,10(2):148—150.
[4]马轶涛,谢寅,彭新杰.国产和进口丁咯地尔对局部脑缺血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中国新药杂志,2000,9:92—94.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了80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35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 男性21例, 女性19例, 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66.13岁;对照组40例, 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8.32岁。两组患者系发病后5h~1个月就医者, 经头颅CT及经颅多普勒确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
1.2 方法
治疗组将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qd或Bid, 共14d, 其它药物同对照组, 14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加川芎嗪120mg, 静脉滴注, qd, 并口服眩晕停, 25mgTid, 14d为一个疗程, 有头痛症状者加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 qd×4d, 经1个疗程治疗后, 两组疗效进行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无眼震。显效:头晕明显减轻, 无眼震。有效:头晕减轻, 轻微眼震。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讨论
椎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 查体常见双眼水平眼震, 治疗当以扩张椎动脉改善脑组织代谢为主, 辅以必要的其他对症治疗。法舒地尔作为钙离子拮抗剂, 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最终阶段的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阻止细胞内钙超载, 使血管扩张, 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而缓解眩晕等症状。传统治疗以单纯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脱水治疗。但是有可能因脱水过度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更加严重而终致脑梗死, 使症状加重, 更甚者可能致脑干梗死而危及生命。两种方法比较, 应用法舒地尔静脉滴注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本组研究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但经平卧休息后很快缓解。
综上所述, 在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治疗中应用法舒地尔静脉滴注能有效地改善症状, 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法舒地尔对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分组, 常规活血化瘀治疗组 (对照组) 和应用静脉滴注法舒地尔加常规活血化瘀治疗组 (治疗组) ,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法舒地尔静脉滴注组 (治疗组) 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活血化瘀组 (对照组) , P<0.05。结论 静脉滴注法舒地尔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不足,法舒地尔
参考文献
[1]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 等。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1-158。
[2]贾建平, 石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11) :977-979。
[3]邓方, 吴江, 等。缺血性血管病的诊断思路及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11) :982-985。
[4]饶明俐, 林进和, 等。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 年龄35岁~72岁, 平均48.2岁, 其中男26例, 女36例;病程2个月至16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排除脑梗死或脑出血。来院时均有发作性眩晕;经颅多普勒 (TCD) 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颈椎CT或X线颈椎片检查提示:43例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体轻度移位;伴有高血压病或一过性血压升高25例;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29例;2型糖尿病12例。按照来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 男12例, 女20例, 年龄45岁~78岁 (62.2岁±6.8岁) ;对照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 年龄44岁~79岁 (61.2岁±5.8岁) 。排除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出血倾向;使用溶栓等药物;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WHO推荐“可能”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即起病急, 2 min内出现眩晕, 同时合并下列一项以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单侧或双侧眼一侧视野视力丧失;平衡失调、眼颤、复视、吞咽困难和构音不良等, 并且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 (山东菏泽步长制药厂) 30mL、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5d为1个疗程。两组降血压、降血糖及对症处理等相同。
1.4 观察指标
每日查房时询问并记录患者眩晕症状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均行经颅超声多普勒、CT或MRI、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眩晕缓解的程度分4级。痊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消失, 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 TCD的血液流速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头微有昏沉, 或头晕目眩轻微, 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 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缓解, 静止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 但变换头位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 生活和工作受影响, TCD的血液流速指标治疗前后有改善;无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血脂比较 (见表3)
3 讨论
VBI是临床上对椎基底循环缺血的综合诊断, 是以后循环缺血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 脑部血流不畅, 供血不足, 病人可出现眩晕, 多为旋转性眩晕, 眩晕发作常于2 min~5 min内达高峰, 维持2min~15min, 常伴有恶心呕吐, 肢体震颤, 步行不稳等共济失调, 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 出现黑蒙, 甚至失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改变。大动脉狭窄、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 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 从而出现其他供血区域包括内耳、脑干 (中脑、桥脑、延髓) 、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各组织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VBI发生的机制是因为内耳前庭对缺血非常敏感。眩晕常由转动颈部而诱发 (转颈试验阳性) , 部分病人有颈项背的紧扎疼痛感, 手指发麻, 这是臂丛神经受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病人的发病年龄较大, 一般在50岁左右, 颈椎CT或颈椎X线正、侧、斜位片提示有颈椎病病史。如缺血重者可发生突然短暂昏迷, 一过性失语, 肢体麻木或乏力, 此为椎—基底动脉型TIA, 常称“脑卒中先兆”。临床诊断须与梅尼埃病相鉴别, 梅尼埃病属于前庭周围性眩晕, 是内耳前庭迷路的水肿或炎症, 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眩晕呈天旋地转样, 伴耳鸣、眼球水平性震颤、胸闷、恶心、呕吐, 随体位变动而症状加重, 往往由外感或疲劳而诱发, 查电测听共振以确诊。
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 脑部血流不畅, 供血不足, 常出现眩晕等症状。可以出现舌暗淡,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搏沉弦, 或弦滑无力常出现眩晕等症状。因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厥证”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有“上虚则眩”、“上所不足”、“髓海不足”均属因虚致眩。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发病原因之一。历来医家认为该病病因以虚为主, 常夹风、火、痰、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发展。中医对VBI性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气虚为本、血瘀为患, 痰饮瘀血为患, 阴虚阳亏、痰瘀为患, 瘀阻脉络为患, 脾肾不足、痰瘀阻络为患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 夹痰上扰, 气机受阻有关。丹红注射液是中药红花、丹参的提取物, 具有活血化瘀, 通脉舒络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可以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 具有扩张心脑血管, 改善心脑血供,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抑制血小板的凝集, 降低纤维蛋白的含量, 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性[2]。经临床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机制: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改善脑的后循环血管供血;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兴奋血管平滑肌, 降低椎动脉阻力及缓解血管的痉挛;提高缺血部位的血流量;通过上述的各种作用, 调节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以改善脑干、小脑及枕叶的缺血缺氧状态, 消除眩晕及其他并发症状。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 并具有较弱的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作用, 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而改善大脑及四肢微循环血流,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功能。
本研究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加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丹红注射液加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在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同样有效。但治疗组的自身先后对照, 眩晕症状的缓解、TCD示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的改善非常明显 (P<0.05) , 说明丹红注射液作用快、疗效高、疗程短, 且安全 (无输液反应及肝肾损害等) , 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预防TIA的有效药物。
摘要: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30mL、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5d为1个疗程。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 优于对照组的76.7% (P<0.05) ;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变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 , 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辨证符合血瘀络阻症的临床研究中, 丹红注射液加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疗效显著优于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丹红注射液,血液流变学
参考文献
[1]Report of the WHO task force on stroke and other cerebrovasulardisorders.Recommendations on strok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therapy[J].Stroke, 1989, 20 (10) :1407-1431.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7
近几年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改善脑血液循环, 抗血小板凝集, 改善脑代谢, 保护神经细胞 , 及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几个方面。长期服用西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产生共济失调、药物依赖性、嗜睡、智力下降等毒副作用, 而且症状易反复。
眩晕是由于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 气血亏虚, 痰浊中阻, 瘀血阻窍, 阳气虚弱, 风寒外袭等多种原因所致, 尤其以气血亏虚, 痰浊中阻, 寒邪闭阻, 清阳不升为主。元代《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之论”, 提出:头眩, 痰挟气虚并火, 治痰为主。脾主运化, 若脾胃虚弱, 或嗜酒肥甘, 饥饱劳倦伤于脾胃, 健运失司, 致水谷不化精微, 气血运行受阻, 津液不能正常布输, 凝聚为痰, 头为清阳之会, 痰阻则清阳不升, 故作眩晕。脾虚生痰, 痰浊中阻是主要病因,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清窍蒙蔽发为此病。《素问o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说明眩晕发作与肝风关系密切, 肝风易挟痰上犯, 则眩晕作矣。故在治疗上, 当益气健脾、滋肾、化痰降浊为主。
眩晕宁方药组成为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半夏 (制) 、女贞子、墨旱莲、菊花、牛膝、甘草。是将汉代《金匮要略》的“泽泻汤”, 和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有机化裁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为治痰浊眩晕要药, 具熄风化痰止眩之效。白术健脾燥湿利水, 与半夏配伍祛湿、化痰、止 眩之功亦佳; 泽泻、茯苓均有健脾除湿之效, 《用药心法》曰: “茯苓淡能利窍, 甘以助阳, 除湿之圣药也”, 湿除则痰无由而生, 眩晕无由以作矣; 泽泻、白术可治心下有痰饮, 半夏同茯苓可治湿痰; 半夏、白术、泽泻、茯苓共奏健脾除湿化痰之功, 使脾胃健运, 中焦气机畅通。女贞子滋肾水、补肝阴、益精血; 墨旱莲滋阴补肾; 菊花平肝熄风、明目; 牛膝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甘草健脾益气、化痰、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药性平和, 不燥不滞, 具有健脾利湿祛痰, 补益肝肾的功效, 适用于痰湿中阻, 肝肾不足之眩晕。
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 , 它与血管壁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收缩, 引起脑干、前庭系统、小脑缺血产生眩晕[1]泽泻、白术可以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2,3], 一氧化氮可以对抗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 改善脑缺血症状。甘草可直接减少血浆内皮素的释放[4]眩晕宁治疗颈性眩晕和它扩血管、减少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眩晕宁可提高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递质的含量, 维持正常精神及睡眠, 使中枢神经调节功能更加完善, 改变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 同时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降脂、钙拮抗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并具有一定调节血压的作用, 这些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都是有益的。
眩晕宁方药配伍精当, 标本兼顾, 治疗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尤其是痰浊中阻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 症状复发率低, 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 未见过敏反应, 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Park L, Thornh ill J.H ypox ic modulation of striatal les ions in-duced by adm in istrat ion of endothelin-1[J].Bra in Res, 2000, 883 (1) :51-59.
[2]冯志杰, 翟俊霞, 孙玉峰, 等.泽泻对肝硬变大鼠主动脉的扩血管作用及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11 (2) :90-92.
[3]朱金照, 张捷, 冷恩仁.中药白术对大鼠胃肌电紊乱调节作用的机制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 (8) :698-700.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53例病例均随机选自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5月~2009年7月的住院病人。这些患者均以头晕为初始或主要症状, 均符合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并且均经头颅CT检查排除小脑, 脑干, 或大脑枕叶的梗塞, 出血或肿瘤性疾病。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7例, 男11例, 女16例;年龄在43~69岁间, 平均 (56±7.5) 岁;对照组26例, 男11例, 女15例, 年龄41~73岁, 平均 (54±8.3) 岁。两组病例性别, 年龄, 临床症状均相近,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治疗组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每天一次, 连用三天;天麻注射液0.4g加生理盐水静滴, 连用7~10天为一个疗程;尼莫地平片每次20mg, 每天3次, 连服7~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天麻注射液0.4g加生理盐水滴注, 每天一次, 7~10天为一个疗程;尼莫地平片每次20mg, 每天3次, 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著好转:活动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 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好转:静止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 但活动时可诱发, 且同时存在部分伴随症状。无效:眩晕无缓解[1]。
1.4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著好转率62.9% (17/27) , 好转率33.3% (9/27) , 无效率3.8% (1/27) 。对照组显著好转率38.5% (10/26) , 好转率53.8% (14/26) , 无效率7.7% (2/26)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uc=2.361.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一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停药后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干、心悸。由于属短期用药,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VBI是神经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 以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有很多起病因素, 其中主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脑血管痉挛、颈椎病、紧张及劳累等。VBI导致小脑及脑干缺血缺氧, 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变化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至小脑及脑干局部有氧代谢障碍, 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红细胞变形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差, 血小板积聚增强, 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2]。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除了因症状重, 难以耐受外, 还大多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 表现为情绪紧张, 对疾病充满恐惧, 从而更会加重病情, 造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因较易进入脑组织, 对中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解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 为后期的治疗奠定基础。同时又能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 起到缓解恶心及止吐的作用[3]。所以能缓解病情, 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该药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 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宇浩, 陈捷, 马昱.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 2002, 9 (6) , 726-727.
[2]陈泽清.穿芎嗪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杂志, 2003, 23 (5) :378-379.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9
椎基底动脉由于形态与功能的差异造成的相应灌注区供血不足的状态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nebrobasiliarinsumciency,VBI)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发生突然,恢复较缓慢且易复发,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随着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为探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笔者通过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endprint
椎基底动脉由于形态与功能的差异造成的相应灌注区供血不足的状态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nebrobasiliarinsumciency,VBI)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发生突然,恢复较缓慢且易复发,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随着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为探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笔者通过采用法舒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endprint
椎动脉供血不足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1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VBI病人,共11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男53例,女26例,年龄42岁~75岁,病程4周至10年;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2岁~72岁,病程4周至9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P >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罗毅教授VBI诊断标准[1],神经缺损的表现应定位于椎-基底动脉血管分布区;发病突然,多于24h内缓解;间歇期无症状和体征(有脑梗死者例外);具备下列至少2项以上:①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复视等伴随症状体征;②共济失调;③枕部头痛伴皮质盲或偏盲象限盲;④单或双侧感觉异常;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⑥肢体无力;⑦头晕,不稳;⑧突发耳聋;⑨病后2h~4h内DWI或ECT等检查可能发现责任缺血灶;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BAEP等检查有相应改变;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SA等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先天异常;除外低血压、贫血等其他科疾病及短移性脑缺血发作(TIA)、EP等神经科疾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方: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5g,白术10g,天麻10g,泽泻10g,香附10d,川芎10d,潼白蒺藜各10g。每日一付,水煎,分两次服。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10mg,每日1次,晚饭后服。原发病治疗及对症处理两组相似。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一到两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缓解: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活动时无眩晕症状发作,可正常生活;有效:静止时眩晕症状减轻或消失,活动时仍可诱发轻度眩晕症状;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较入院时无变化。
1.5随访观察
对两组治疗后达到缓解及显效的病人进行(6~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3个月即复发计(+++),>3个月且小于6个月即复发计(++),>6个月且少于12个月即复发计(+),12个月未复发计(-)。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病情复发与病程间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详见表1。
例
2.2随访
治疗组随访60例,复发19例,复发率为31.7% ,其中(+ + + )、(+ + )、(+ )分别为4例、6例、9 例。对照组随访20 例,复发13 例,复发率为65.0%,其中(+ + +)、(+ +)、(+)分别为4 例、5例、4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6,P <0.05)。病情复发与病程间相关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r =0.535,P <0.0 1);对照组(r=0.486,P <0.0 5)。提示病情复发与病程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病程越长,越易复发。
3 讨论
VBI性眩晕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等特点,轻者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重者可发展为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3]。VBI性眩晕在中医学中属“眩晕”范畴,多由痰浊、瘀血、肝阳、肾虚引起。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为治疗眩晕的良方。方中用二陈汤祛痰化湿,白术健脾利湿,天麻平肝熄风,共奏祛痰熄风止眩。现代医学认为天麻的有效成分天麻素有镇静安神、抗脑缺血、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缓解头痛眩晕等作用[4];半夏的有效成分半夏生物碱有化痰降脂,通过抑制中枢起到止吐效果[5];白术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加脑血流量[6]。本研究所用复方在其基础上加用泽泻、川芎、香附、潼白蒺藜等药,旨在加强化痰、活血、平肝、补肾力量。
已有的西药治疗手段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中药治疗手段如祛痰熄风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及葛根素、参芎、血栓通等中药针剂,对VBI性眩晕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对反复发作无法控制,或者缺乏中远期疗效评估。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获得缓解、显效的病例随访发现,病情复发与病程长短有明显的相关性,即病程越长,越易复发;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久病入络,怪病多痰,VBI病程愈长,痰瘀互结犹著。即便治疗得当,获效一时,痰瘀之结犹在,复发情理之中。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固本清源,主攻痰瘀不无关系,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3):145-147.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0.
[3]张怀亮.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4-27.
[4]张勇,席刚明,周少华.天麻及其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5):268.
[5]王蕾,赵永娟,张媛媛,等.半夏生物碱含量测定及止呕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7):86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