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工作(精选12篇)
采供血工作 篇1
采供血机构档案是指采供血机构在采供血过程中, 从事宣传招募、登记体检、采血制备、检验质控、发血运输和辅助采血过程的仪器设备、污水污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它是反应采供血全过程内在的质量依据, 是不可重复和替代的重要资料, 具有排它性的法律效力。因此, 收好、管好、用好采供血档案对采供血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按规范化的要求统一归档。它的安全关系到采供血机构生存和发展的。
1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特性
1.1 阶段性
各地采供血机构成立时间不同, 发展模式多样,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经历了有偿献血、团体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等几个阶段。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采供血机构基本标准和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也经历了几次修正和提高, 依据的标准不同、方法不同、耗材不同。同时各地市对无偿献血者用血奖励机制也有几次修订。使得采血机构的档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1.2 多样性
从内容上来讲, 采供血机构档案记载了采供血的全过程, 涉及到宣传动员、采集制备、检验质控、仪器设备、耗材流程等多个部门和学科, 各部门形成的资料有其独立性, 最终对确定一个单位血液安全的角度来讲又有连续性和相互确证的功能, 既有短期记录和交接单又有长期保存的检验结果, 既有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又有血液样本, 这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形成不同形式的文件资料使采供血机构档案具有多样性。
1.3 可溯性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成套性, 归根到底是为了采供血全过程工作可溯性, 不可否认现科技水平造成血液样本的漏检率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而且现在献血者年轻, 可献血时间跨度又近20~30年的时间, 保护好献血者资料尤为重要。更需要强调的是, 输血不是零风险, 按着《侵权法》举证倒置要求, 我们采供血整个流程所形成的原始资料就有排它性的法律效力。这对采供血机构仍至具体工作人员起到了极具保护性的作用。从以往工作中的实际可以看出, 采供血机构档案必须具备可溯性。
2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作用
2.1 有利于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和实施[2]。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各地为鼓励和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均制定了有关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采供血业务档案记录了献血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证件名称、证件号码、出生日期、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邮编、工作或家庭电话、手机、自愿献血量、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量, 这些业务档案资料对献血者有了详细的了解。目前,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使广大公民真正了解无偿献血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做好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 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保证用血安全。
2.2 采血机构业务档案是解决输血纠纷, 确保医疗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
我国采供血管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规范化过程。从1993年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的实行, 到1998年的《献血法》的实施以及2000年的《血站基本标准》的出台和2005年的《血站管理办法》的颁布, 使各项采供血操作流程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国家法律法规日臻健全[1], 以及医疗纠纷和法律诉讼中举证倒置的实施, 采供血机构的业务档案必将成为分辨涉血各方责任的重要依据。采供血机构如果在输血纠纷中确定不够成医疗事故必须提供证据。采供血机构的业务记录和原始档案记载了招募献供血者献血开始, 到血液采集制备, 检验合格发出全过程, 以及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和相应的责任人, 有利于查明事故原因, 分清事故责任人, 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依据[1]。因此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作为证据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2.3 采供血机构档案对社会的服务[3]。
如遇到突发事件, 造成血源紧缺或稀有血型患者急需用血时, 从血源档案中找到合格供血者, 采取就近原则,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提供血源,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2.4 采供血机构档案, 是衡量采供血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 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环节。采供血工作档案详细记载了采供血业务工作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供血工作的成效,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档案的收集是否齐全完整、管理是否有章可循、归档是否科学有序, 已经成为衡量采供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3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工作的有效措施
影响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好存在的这些问题, 需要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的相互配合、沟通, 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消除或减少影响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不利因素, 才能有效提高采供血机构档案的质量。
3.1 加强宣传, 增强档案意识。
积极向职工宣传《档案法》和《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形成涉及到各个科室, 提高职工保护好工作过程形成的资料的认识,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环节。通过对高质量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利用给单位及其本人带来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宣传, 使职工认识到采供血机构档案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单位和本人的利益。因此, 对档案的重要性、完整性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从而使职工认识到采供血全过程形成的文件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依据, 是个人免责的重要依据, 并能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归档前的建档工作。
3.2 严格按程序交接。
各科室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 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 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 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3.3 建立严格的档案责任制各科室应有明确的档案收集和整理人员,
做到日清、月结按期完成, 科室主任应是档案收集和整理的第一责任人, 是科室内部管理的重要一项工作, 对形成档案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做到档案及时, 明确转移档案的内容、时间、份数以及卷内目录。确保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完整、准确性。
3.4 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全面覆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流。采供血机构也不能例外, 它的各类信息均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分类以及保存, 保存形式就是档案管理。为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满足我国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需求, 对采供血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继续教育就成为提升现代社会中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3.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目前兼职档案员队伍常不稳定, 行政人员实行轮岗制, 人员一年半载就会更换。应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规, 提高员工的法规、责任意识。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综合档案室要及时了解人员调动情况, 并对新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培训, 每年邀请档案局老师对采血机构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 鼓励档案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理论研讨交流。职能科室是采血机构管理的主要部门、日常事务烦琐, 人员少、工作忙, 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综合档案室, 就不用再管了。档案员需要不厌其烦地上门指导, 有计划重点帮助整理, 从分类、装订、整理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3.6 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业务档案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采供血机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已经在采供血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 提高档案信息化的运用, 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为采供血机构管理和采供血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7 提高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 是档案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身体素质。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长期的收集、加工、编研, 是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这些都决定做档案工作应有一个适应紧张工作的精神状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5]。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与健康的身体密切相关。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讲, 档案工作不仅有脑力劳动, 也有大量的体力劳动, 因此, 健康的身体素质应成为提高档案工作的一个条件。
综上所述, 加强采供血机构档案规范化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2]。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无偿献血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我们也认识到了采供血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服务, 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
摘要:明确采供血机构档案在采供血机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用:①促进无偿献血制度的推广和实施。②为解决输血纠纷, 确定医疗事故责任提供法定的依据。③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血源,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措施:①加强宣传, 增强档案意识。②严格按程序移交。③建立严格的档案责任制。④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⑥做好采供血机构的信息化管理。⑦提高档案人员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档案,作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治斌.输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包头医学, 2009, 33 (1) :64.
[2]周辉.血站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健康月刊, 2010, 11 (10) :260.
[3]刘晓.浅谈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6) :791.
[4]朱政明.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EB/OL].http://www.studa.net/dangan/110802/09071746.html.
[5]伦华美, 李金伟.浅谈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EB/OL].http://www.docin.com/p-456974081.html.
采供血工作 篇2
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维护正常医疗机构有序进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省卫生厅、公安厅《关于开展进一步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的通知》(青卫法监{2011}54号)通知要求,我单位组织卫生监督人员从2011年11月2日—11月25日在全县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整治活动,我所此次整治工作小结如下:
一,打击无证行医,在所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县9个社区,3家县级医院(县医院、中医院、二医院),4家私立医院,2家综合门诊,18家个体西医诊所,4家中医诊所,10家个体牙科诊所进行了检查整顿,经检查以上医疗机构均未发现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违法行为。
二,城乡结合部及县城游医;查出一家售藏药的游医和用简单的器械给群众取“耳石”的游医,分别进行了没收非法所得并取缔,价值约1000元。
血站采供血与业务档案关联性 篇3
2000年以前,血站的业务工作开展较少,形成的业务档案也相对较少,没有相应的管理标准。2000年以后,血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六条规定: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应当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出了一套血站独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又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参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的有关条款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修改后的质量管理标准对血站的采供血工作有了更高、更多、更细的约束。
在2000年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运行之初,就将档案管理纳入血站质量体系管理中,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文件》中,对血站档案管理进行了受控。受控内容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档案管理工作规程》等。血站形成的所有业务记录表单均在这套体系《质量记录》中显示,《质量记录》里受控了所有业务科室工作中形成的记录表单,这些表单形成后必须全部归档存放,完成了从表单到档案的转化。同时,这些表单是按科室业务职能及《血站管理办法》等由业务主管及业务科室质量员制定的业务工作链形成一套相互关联的表单,与采供血工作开展同步运行,完整真实地记录与显示了血站业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相关表单见下图(图1:体采科质量记录表单;图2:档案移交记录)。
据统计,从1996年至今,血站业务科室采供血业务工作开展后形成的记录表单情况统计表,见下图:
由上表单可看出,血站的业务表单逐年递增,血站的业务量也逐年加大。所形成的业务档案归档保存量也在增加,由于血站的采供血工作是分段进行的流水作业,因此,血站的采供血业务档案分散、量大,一环扣一环。这些表单在记录血站采供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时,也证明所提供血液的安全、有效。
采供血工作 篇4
一、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采供血机构管理中, 各级采供血机构制定了适用于本机构的、较为健全的采供血机构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 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在采供血机构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 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 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档案不齐全。
(二) 对采供血机构档案内容界定不清, 管理范围不明。
到目前为止, 采供血机构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采供血机构在管理档案时, 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 各级采供血机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 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三) 档案意识不强, 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 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四)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档案知识欠缺。
在采供血机构人才培养中, 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 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 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 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缺乏创新和活力。
(五) 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采供血机构由于医疗用房紧张, 致使档案用房狭小, 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 档案管理设备陈旧, 管理技术落后, 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采供血机构管理中的广泛运用, 采供血机构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 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 信息量小, 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二、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学习《档案法》, 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 使采供血机构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 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此外, 采供血机构管理干部及医、教、研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本精神, 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二)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采供血机构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 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考核, 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 同步发展。
(三) 加大投入, 提高配备, 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加强资金投入, 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的条件。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 如档案库房的去湿、空调设备, 高效灭虫、灭火设备, 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引进计算机管理, 用计算机储存整个采供血机构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 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 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 保存信息方便简单, 也增加了其保密程度。因此, 采供血机构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
(四) 建立采供血机构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 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由采供血机构主任或副主任直接分管, 形成一个以分管主任全面领导, 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 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采供血机构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 统一操作、统一保管, 从而有利于贯彻上级精神;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安全、完整, 为采供血机构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本文论述了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采供血工作 篇5
打击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
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实维护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的重大举措,**县卫生监督所充分认识到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了以**县卫生监督所所长**为组长的打非领导小组。
二、加强培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是卫生监督所面临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为了保障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全体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县卫生监督所加强了一线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采取了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针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组织学习探讨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法律适用条款和工作方法等问题。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监督员掌握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要点,法律依据以及卫生部在专项行动中有关问题的答复和批复,提高了监督执法水平,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
证。
三、摸清辖区内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9月,我县共管辖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户,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户,包括二级医院*户、乡镇卫生院**户、农场卫生院*户、村卫生室**户、厂矿企业医务室1户、妇幼保健院1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户,其他医疗机构7户;营利性医疗机构**户,包括个体诊所44户、民营医院**户。
四、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年我们采取了全面监督检查与重点打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了对非法行医者的行政处罚力度,并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指派专职监督员负责查办,对群众反映的大、要案,我们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反复对案件进行调查核实,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案。我们根据我县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打击无证行医、清理医疗广告、打击医院出租、承包科室、打击非法鉴别胎儿性别、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查处医疗机构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严格医护人员执业规则、规范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行业等治理活动。
六、查处情况
1-9月份以来,共检查医疗机构159户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 331 人次,出动监督车辆 82 辆次。发现违法经营8户,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户(其中未取得医疗机
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户,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户,)共罚款人民币**元(**元整)。
七、为维护医疗用血安全,防治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结合实际,我所组织卫生监督员对我县境内的重点用血的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医疗机构36户次,出动监督人员125人次,出动监督车辆22次。所查医疗机构未发现擅自采集、供应临床用血的行为,未发现未经检测的血液直接在临床输注的现象。临床用血的单位有县人民医院、**中心卫生院、等**家;县人民医院是我县的供血点,血液来源由**中心血站供给,保存条件基本完善,并完善相应的保存记录。
八、今后工作打算
(一)、打击非法行医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在今后将继续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深入持久,同时要继续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对非法行医危害的认识,自觉抵制非法行医行为,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净化医疗市场,规范医疗经营秩序,做好我们应尽的职责。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和安全就医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查处非法行医典型案件、吊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证书等情况进行公开曝光,设立举报电话,接
受群众举报。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规范执业行为。
(二)、巩固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认真做好血液安全工作。一是继续加大经常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二是狠抓血液管理,构筑安全用血防线;三是加大宣传教育,继续大力推进无偿献血。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供血犬的春天 篇6
来自兽医的维护
就如一些专业的兽医所说那样,“养狗需要的是爱心,而做兽医却需要良心。”作为供血犬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伙伴,动物医疗工作者门必须有所担当地对供血犬的健康和生命承担责任,也必须充满爱心地与它们共事。
首先从挑选犬种上,兽医们就应该去挑选那些适合于供血的大型犬,因为只有大型犬的身体才足够强大承担抽血的工作。接下来,还需要对这些供血犬进行严格的免疫、驱虫杜蚤、保证它们没有皮肤病和其他传染病,为它们每次的身体检查作好记录。必须让它们处于生命的轻壮年时期之时来承担输血给同伴的责任。
供血犬们都应当受到严格的保护,兽医们需要保证它们每两个月供血不超过他们血液总量的20%。作为供血犬,它们有足够的生活空间,足够的饮食,足够的兽医对动物的爱。
供血的目的是为了救助同类
需要知道的是,供血犬们只能提供改那些生命之光危在旦夕的同伴。也就是说,受血犬一定是那些需要输血的犬们。当它们的生命受到疾病的威胁,或者严重失血、贫血,者需要高滴度抗体控制吞噬生命的病毒性疾病之时,又或者是那些需要纤维蛋白帮助止血的犬,只有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供血犬才会向它们提供自己身体的血液。
而一些狗的主人为了自己的狗更强壮想要从供血狗身上输入血液,这样的行为是应该得到兽医们的拒绝的。
输血过程需规范
采供血工作 篇7
1 做法与效果
1.1 调整采供血机构设置, 实现机构运行机制一体化。
针对采供血机构设置及业务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江苏省卫生厅于2004年初决定调整全省采供血机构的设置, 撤销基层血站和县级中心血库 (县级医院内设中心血库) , 在有条件的县 (市) 设置市中心血站的县 (市) 分站, 其余均设置采供血点。按照这一要求, 结合淮安市实际, 撤销了原5个县级中心血库, 改建成5个采供血点, 在市中心血站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采供血业务;另一方面,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善待基层的精神, 在组建采供血点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原中心血库的人、财、物资源。这不仅避免了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 而且有力地保证了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机构设置调整几年来, 从未发生因医疗机构私采乱用血液而导致的血液不良事件或医疗缺陷。
1.2 实施综合目标管理, 实现采供血机构管理规范化。
为不断提升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 规范工作行为, 全市采供血系统全面实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市中心血站与各科室及各采供血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每月 (季) 由中心的考核组进行综合考核, 根据考核成绩确定绩效工资。通过强化责任, 大大增强了中心内部运行机制的活力, 激发了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热情, 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加强对各采供血点增收节支的自觉性, 实行中心与分支机构两级核算, 采供血点负责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明显增强,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健全约束机制, 降低运营成本, 中心及各采供血点业务费用2007年比2006年减少了40.22%, 实现了业务工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1.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采供血业务操作标准化。
血液质量是采供血机构的生命, 加强采供血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从2000年起, 我们在采供血系统中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首先,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结合采供血工作实际, 编制了血液质控ISO9001程序文件, 形成了以采供血全过程控制为主线的质量管理体系, 使全系统采供血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其次, 在卫生部“一个办法, 两个规范”颁布施行后, 我们对原有的质量体系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注重将行业规范与自身管理要求相结合, 把“一个办法, 两个规范”的原则精神与正在运行的质量体系相融合, 全面修订体系文件, 在总的体系框架内, 建立了若干质量管理子系统, 对实验室质控、献血服务、库存管理、血液制备、发放与运输等程序进行补充完善。第三, 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文件的贯彻落实, 为避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采供血行政业务实际工作“两不靠”、“两张皮”, 中心成立考评组, 每日对采供血工作流程进行巡查, 每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跟踪验证, 将质量体系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 确保质量体系持续运行的充分和有效。2007年, 全系统共抽查154批次全血质量、对关键控制点和采血现场考核83批次、全血成份血抽验60批次、检测用试剂验收66批次、关键设备抽检800台次、原辅材料验收32批次、工艺卫生检查64批次, 均未发现不合格事项。中心共检测血液标本4万份, 未发生1例误检漏检事项。
1.4 创建国家认可实验室, 实现质控与检测中心化。
根据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中心实现室标准》, 我们立足实际, 查找差距, 加大投入, 加快建设。在硬件上, 合理调整实验室分区布局, 设置了独立的标本处理室, 添置了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 全面实现了血液检验自动化。在软件上,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将质量管理工作覆盖检测过程的前、中、后各个环节。通过不间断的持续改进, 中心实验室工作规范化程度和检测水平稳步提高, 2007年一次性通过了国家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 近期还将引进使用符合ISO/IEC 17025:2005要求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与控制系统 (ITSWELL) ”, 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规范检测行为, 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检测质量。
1.5 拓宽宣传引导覆盖面, 实现自愿无偿献血热情的最大化。
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平面媒体, 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二是精心设计建立了采供血网站, 利用现代传媒, 图文并茂地宣传无偿献血法律法规, 传递无偿献血资讯;三是利用献血者俱乐部开办无偿献血论坛, 扩大无偿献血的相互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四是定期出版刊物《淮安献血》, 介绍无偿献血的生理卫生、健康保健知识, 开展医疗卫生科普教育;五是编印各类宣传画册、宣传资料, 不定期地对寻求咨询和献血的人员进行现场赠阅;六是制作宣传展牌、音像资料, 通过采血车利用城乡基层服务献血的时机扩大宣传;七是利用街头的“爱心献血屋”, 对前来参观、咨询的社会人士进行现场宣传教育;八是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大中专学生、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等献血主力军作用, 树立社会榜样;九是利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机, 开展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己”的宣传, 吸引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公民无偿献血;十是在“世界献血者日”组织大型广场义诊咨询, 通过各级领导自觉主动地参加无偿献血, 营造更加浓厚的“损献热血、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通过努力, 全市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连续数年稳定在100%, 机采血小板的无偿捐献率也达到100%。
2 几点思考
2.1 切实加强分支机构建设管理, 理顺中心与分支机构的工作关系。
采供血机构设置的调整, 是顺应加强血液管理的大趋势, 是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所必须。实践证明, 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但是, 由于历史、体制及业务管理特殊等原因, 机构的调整和整合是在各方面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形下进行的。采供血新体系在管理运行上, 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困难, 如对分支机构的业务用房、设施配备、人力资源、业务考核、薪酬待遇等, 需要科学合理的解决。通过多方努力, 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的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心——采供血点”机构——管理一体化模式, 从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血液安全夯实基础。
2.2 要不断加快采供血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 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事业要发展, 管理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为此, 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学历教育、网络学习、派出进修、到上级业务机构挂职跟班等在职培训, 进一步改善采供血机构业务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择优选拔潜人才并着力加以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既能适应采供血工作需要, 又能为采供血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人才群体, 促进采供血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2.3 要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血液质量得到了保证, 采供血机构的运行管理也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制度设计上的严谨性, 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执行中出现了畏难和抵触情绪。为此, 要进一步完善体系, 切实解决“文件”与“操作”不相适应、“愿望”与“实际”不能呼应的问题;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依从性, 提高内审质量, 尤其是要加强对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纠正措施有效性、科学性的验证;更加注重对管理效果的评价, 真正了解和掌握整个体系运行的实际状况, 努力提高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效能, 真正做到“体系完善适宜、运行标准规范、工作细致扎实”。
2.4 要强化与医疗机构的协作, 充分发挥血液工作对临床医疗的保障作用。
由于血液资源的稀缺性, 更凸显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性。针对采供血工作, 一方面要保证临床医疗中常规用血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为解决一些临床特殊问题发挥作用。采供血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医疗机构沟通联系, 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 针对临床医疗中的实际需要, 加强科学研究, 引进适宜技术, 把服务内容进一步向临床延伸, 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开展这些工作, 充分体现了医学科学大协作的精神, 提高了采供血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展示采供血队伍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郑旗林.狠抓血站内涵与外延建设, 加快实现输血事业现代化步代[J].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 2000;2 (2) :6.
[2]刘辉, 等.血站建立ISO900质量体系的几点体会和注意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 2005;20.
[3]齐文革, 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2.
采供血工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以来收治了近4800名需手术患者,其中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达2500名,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达2300名。其中癌灶切除术28台、心脏搭桥术89台、剖宫产手术109台。两年份内手术患者情况在性别、年龄、贫血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面向全市群众宣传献血的重要性,积极鼓动我市群众进行献血活动。在医院方面,我院统一进行了采血人员的集体培训,加强了采血人员的正确采血及用血的理念。同时,我院将库血发放流程规范化,将采血、贮血、用血一体化,流程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较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出现血液紧张的发生次数及其应对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经过宣传及其培训,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发生血液紧张的次数明显低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同时,对于血液紧张的应对方式前者较后者更加灵活,处理能力较强。市民的献血比率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输血是任何药物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决定着抢救的成败。现今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往往出现出血的状况,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至关重要,因此血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市民对献血活动认识的不了解及偏见限制了市民的无偿献血活动,使得血液最大的来源方式极大程度上受阻[2]。同时,临床上的血液需求不能被充分的满足,使得患者与医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严重影响了无偿献血的积极性。由于医院对用血不规范化,往往造成临床医生对用血的不合理化。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血液紧张的恶性循环。为了缓解血液紧张,我院采取了加强供血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宣传正确的献血、用血理念及规范库血发放工作流程,建立供血工作机制等方法进行改善此类状况[3]。通过对无偿献血的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群众从无偿献血的意识误区走出来,促使得无偿献血的人数比率明显上升,从来源上增加了我院的血液库存量。对采血人员进行集体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及素养,使得员工的服务意识凸显出来,提高血室服务质量,实现了与临床医生的密切合作,及时解决了供用血的矛盾。规范库血发放工作流程,要求血室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数据认真对其库存血液进行盘点,根据以往的用血规律和具体预约情况发放合适数量的血液[4]。通过这些方法,使得我院无偿献血的人数及其比率逐渐上升,极大限度的缓解了血液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临床医生的节约意识也逐渐增强,临床医生输血过程规范化。血室的服务意识增强后,使得血室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加强,这是推动临床规范输血,保障血源紧张时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血液库存量少,滥用血的状况[5]。总之,对群众的宣传,增加对无偿献血的了解,同时配合医院内采血人员的知识素养及其服务意识,临床医生用血的规范化,三者有机的结合及良好的沟通,可以大幅度降低血液紧张的发生频率,极大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蕊, 肖梦超, 齐敏佳, 等.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6) :466-468.
[2]陶红兵, 苗卫军.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顾虑因素分析及对[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5 (4) :277-279.
[3]王旭安.解析影响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J].中外健康文章:医药月刊, 2007, 4 (12) :228-230.
[4]夏琳静, 唐玉清.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26) :100.
采供血工作 篇9
1 设备招标采购的方式
1.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采购单位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招标的采购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采购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商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等其他内容[1]。
1.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采购单位依法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邀请3家以上供应商,并以招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招标[2]。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必须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2)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
1.3 竞争性谈判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1)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没有合格标的,或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2)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3)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的紧急需要的;(4)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竞争性谈判应当首先成立谈判小组并制定谈判文件,在谈判文件中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然后邀请3家以上供应商参加谈判。谈判时,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谈判结束后,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最后报价,由谈判小组评选出成交候选人,采购人从中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机构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
1.4 单一来源采购
当采购的设备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或发生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或为了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10%的,可以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采购人与供应商应当在保证采购项目质量和双方商定合理价格的基础上进行。
1.5 询价采购
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可采用询价方式采购。询价采购可分为定品牌型号和不定品牌型号两种情况。询价采购时首先应成立询价小组,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3家以上的供应商,向他们发出询价通知书,并让其一次性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最后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
1.6 协议供货
协议供货是指通过统一招标定品牌、定价格、定限期和定服务条件,并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然后通过文件形式将相关内容告之各采购单位的采购方式。对于一个区域,如果采购单位多,可能会多次采购同一品牌的设备,为了减少重复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方便采购单位,提高采购效率,区域的政府采购部门可以采用协议供货的方式,先对该品种医疗设备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然后将中标产品作为政府采购结果供各使用单位选择。
1.7 采购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上述6种采购方式,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绝大多数医疗设备的采购,均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其特点是采购周期较长。当要求比较特殊或情况紧急时,通过公开招标所需时间太长而无法满足紧急需要,或者普通产品无法满足特殊需要时,可采用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来实施,其缺点是可能会排除潜在的供应商。当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功能扩充时,如原有设备配套的部件或软件等,只能从原有设备生产商处获得,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模式,其特点是由于竞争性不强,采购价格可能会偏高。
2 医疗设备招标的评价方法
医疗设备招标的评价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3]。
2.1 最低评标价法
最低评标价法是以价格为主要因素,确定中标候选供应商的评标方法,即在全部满足招标条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统一的价格要素评定最低报价,以提出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
2.2 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前提下,按照招标条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后,以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者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
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技术、财务状况、信誉、业绩、服务、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及相应的权益等。上述因素应当在招标文件中事先规定。采用综合评分法时,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权益(即比重)要≥30%,≤60%。
2.3 性价比法
性价比法是指按照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评审后,计算出每个有效投标人除价格因素以外的其他各项评分因素(包括技术、财务状况、赔偿、业绩、服务、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等)的汇总得分,除以该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以商数(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供应商或者中标供应商的评标方法。
2.4 评标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最低评标价法以投标价格为主要评判依据,适用于本身区别较小的货物或服务。性价比法则与之相反,它强调除价格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把它提高到与价格相等的地位,比较适合于服务和工程类项目。综合评分法,同时强调价格和其他因素,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各自的比重,进行综合比较,比较适合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设备。采供血医用设备即属于具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设备,同一类设备,各个品牌的产品均有其特点,有的还申请了专利保护,加上其专业化特性强,售后服务保障基本上只能靠产品生产商来提供。因此,在招标采购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有综合考虑仪器性能、设备配置、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综合评分法较为合理[4,5,6,7,8]。
3 我站的具体做法
由于全国采供血机构数量偏少,设备供应商也相对较少,给采供血机构设备招标采购带来很多不便,为了使采购工作程序合理合法,为此我们制定了《宝鸡市中心血站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并征得市卫生局、市采购办同意后颁布实施,该办法规定:在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期限内,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3家而该设备是急需的,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只有1家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报名的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运行3年反映良好[9]。采购流程,见图1.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采供血设备的招标采购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借助于网络技术的“网上招标”、“电子商务”等技术手般的引进[10,11],可以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流程,降低招标采购费用,这是发展趋势,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和规范。
总之,采供血机构设备招标采购,通过制定合法的采购程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杜绝暗箱操作,有利于采供血机构、有利于献血者和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S].
[3]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S].
[4]付衍霞.医疗设备采购与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8):240,242.
[5]陈丹.浅析医疗设备政府采购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0,(27):236.
[6]章辉.浅议医疗设备招标采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9):73-74.
[7]李怡勇,陆庆生,李双.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学装备,2010,(2):48-49.
[8]谭娜,李宏著.医疗设备招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0,(11):51-53.
[9]赵洋洋.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74-75.
[10]郑春雨,杨闻宇.医疗机构利用网上招标进行设备采购的几点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3):56-57.
采供血工作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上海市、太原市、乌鲁木齐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黑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长春市等11家血液中心及其87家中心血站。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内容包括血液采集情况,无偿献血情况和血液供应情况。
将各地收集的资料输入计算机,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液采集情况
2006-2008年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血液采集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无偿献血比例逐年上升(见表1)。
固定无偿献血者的增加可以有效保证血源质量,对2006-2008年固定献血者比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固定无偿献血人次占总献血人次比例逐年增加,血液中心的比例从2006年的28%增加到2008年的42%,中心血站比例从2006年24%增加到2008年的29%。
2.2 血液采集成分分析
对血液采集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总献血人次的增加,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全血单位、机采血小板、献RHD(-)血液单位、RhD(-)冷冻单位也逐年增加,只有冰冻机采血小板单位在2008年略有下降(具体数值见表2)。
2.3 供血情况分析
对11省市血液中心的用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红细胞比例最大,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用血中机采血小板的比例也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余成分的用量都较低,在临床用血中的比例都低于5%。
从中心血站的供血情况看,也是悬浮红细胞所占比例最大,远高于血液中心比例,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中心血站的全血用量比例所占比例高于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用量比例远低于血液中心(具体数值见表3、表4)。
3 讨论
从11省市的采供血情况看,血液采集量和供血量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血液采集中无偿献血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献血人数占一国人口总数的4%,即能满足全国临床用血的需要。瑞士每年参加献血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9%,美国每年参加献血的人数约占8%,其次是日本,约占7%。目前,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本次研究显示到2008年11省市的无偿献血已经占占临床用血的90%以上,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已接近100%。在无偿鲜血者中固定无偿献血者其鲜血比例也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有待提高。因此,为了保证今后保障临床用血,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应急用血,应继续大力推广无偿献血,特别是增加固定献血者人数,加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强政府领导、组织和协调,促进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自愿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媒体,宣传献血的相关知识;(3)制定行之有效的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建立完善有效的自愿无偿献血社会支持系统以及稳定的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实现由一次、偶然献血向多次、重复自愿无偿献血转变,实现由一次献200ml向献400ml转移;(4)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加强监督和指导,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大力推广成分输血[1]。
成分输血是1959年由Gibson首先提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成分输血进入了新时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成分输血比例已占80%-90% 。专家们对成分输血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成分输血是输血史上的一场革命,一些国家已将成分输血的多少特别是红细胞输血,作为衡量其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2]。不仅可以做到一血多用,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3]。本研究显示成分输血比例略有增加,其中悬浮红细胞占总数的比例最高且逐步增加,说明全血使用的科学性、适应性、合理性逐步提高,用血指针更加明确,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成分献血的招募,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了解2006-2008年11家血液中心及其87家中心血站的采供血情况,为进一步合作制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及供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血液采集,无偿献血和血液供应数据。比较分析逐年的采供血、无偿献血和成分用血情况。结果: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全血采集单位增长,无偿献血比例也逐年上升,固定无偿献血人次占总献血人次比例逐年增加,成分用血比例逐年增加。结论:研究结果对今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采血计划的制定、血液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采供血,无偿鲜血,成分用血
参考文献
[1]高炳谏,谭均强,廖小凤.云浮地区采供血现状调查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8):110-111.
[2]田兆蒿.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篇11
一、椎-基底动脉扼守脑干供血
椎-基底动脉发自颈总动脉的双侧椎动脉,沿着颈椎骨的侧孔上行,经枕大孔入颅,在颅底部、延髓与脑桥的交界处合并为基底动脉。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所以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供血不足时,出现供血区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当复杂。
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
本病症状复杂多样,且症状突发,常在两三分钟内即达高峰,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个别可达到2小时或更久,但在24小时内缓解,不遗留神经缺失。下面对其主要症状做一介绍。
眩晕:45.5%~81.6%的患者可出现眩晕,可以是旋转性、浮动性、摇摆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等感觉,转动体位、头颈过伸过屈或侧转时更易诱发或加剧眩晕的症状。
视物障碍:视物障碍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常突然出现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可缓解,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复视也常见,这是脑干内的有关视觉神经缺血引起的。也有闪光、暗点、视野缺损,甚至幻视等发生。
头痛:33.3%~50.0%的人有头痛发作,性质多为跳痛或胀痛,部位以枕部、顶枕部为主,也有局限于颈部者,可伴发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常被误诊为偏头痛。主要原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
运动障碍和/或感觉障碍:因为支配感觉与运动的神经均在脑干,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因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以发生运动障碍,如讲话含糊不清、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软腭麻痹、肢体瘫痪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也可以发生感觉障碍,如面部、口周或舌部的麻木及针刺痛,单肢、偏身或四肢的麻木或感觉减退,少数患者出现幻嗅或幻听。上述神经症状常伴随眩晕而存在,短期内可缓解或完全消失,如果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应该考虑可能已有血栓形成。
晕厥或昏迷:其他症状如晕廒或昏迷多于转颈时出现,精神症状如记忆障碍及定向障碍,内脏性障碍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出汗以及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呼吸节律失调。
倾倒发作:患者可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下肢张力突然消失而倒地,意识却完全清楚,能立即站起并继续走路,此症状也可在站立或行走时发生,头部转动或颈部过伸过届时极易发生。
老年患者更易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波动。确诊需要做全面检查,如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检查等,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
许多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动脉硬化此病在老年患者中最多见,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包括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变窄,或动脉管壁的微小血栓脱落以及粥样斑块脱落阻塞远端的小动脉。如果颈动脉系统因动脉硬化而缺血时,则可出现偏瘫、偏盲、失语、晕厥等。诊断程序与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样。
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受到骨质增生的机械压迫,可发生狭窄或闭塞,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引起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障碍。
炎症动脉内膜炎、大动脉炎、颈动脉炎、结缔组织病、梅毒、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伤等,均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其他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四、警惕其他血管性眩晕
其他引起眩晕的血管性疾病,尚有高血压脑病、小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可引起急性脑部循环障碍,产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称为高血压脑病。此属高血压急症,必须立即行降血压和降颅压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原则
1、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原则为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剂、脑血管扩张剂,以及改善脑代谢与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②颈椎骨质增生可行颈椎牵引,及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管受压状态;③造影发现椎-基底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70%以上者,需行支架介入治疗,改善血流受阻。
2、动脉粥样硬化引发供血不足的临床用药
(1)抗血小板药: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或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凝聚,预防脑血栓形成。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国内生产的蚓激酶具有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也有抗凝的作用而且极少有出血倾向。
(2)扩张脑血管药:可口服尼莫地平或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同时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或者静滴葛根素注射液。尼莫地平和西比灵是选择性钙拮抗剂,能抑制神经兴奋,缓解椎动脉痉挛,恢复椎动脉正常供血,同时还能改善内耳前庭及脑干前庭核区域的微循环状态,进而缓解眩晕发作。天麻素与葛根素是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扩张脑血管、抗眩晕作用,可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脑干、小脑及枕叶的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眩晕等临床症状。敏使朗或眩晕停对缓解症状也很有效。
采供血工作 篇12
血站采供血材料成本管理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由于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薄弱环节,因此材料成本管理在血站的运用存在一定的难度,绝大部分血站对采供血材料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在血液采集、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失、浪费现象。因此,血站有必要通过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降低各项材料消耗。
材料与固定资产不同。它不能长期使用,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就会全部被消耗掉;或改变原有实物形态,使其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它所形成的产品中去,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血液虽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产品,但从其制备的工作流程来看,与生产企业一样,有着十分清晰的生产加工流程。一袋血液凝聚着各种采集、检验、分离、包装等材料的价值。因此,血站可以借鉴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对血站采供血材料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
二、采供血材料成本核算模式的探讨
血液材料成本核算是指对各种材料费用归集后,将不同部门的材料费用通过一定的方式,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血液品种中,形成各品种血液的总材料成本和单位材料成本。就目前血站账务处理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决定了绝大部分血站不存在像生产企业那样的产品成本核算账务体系。为了既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又满足单位自身对血液材料成本管理的需要,血站可通过在账外编制材料成本核算单的方法核算血液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核算单应根据血液的品种设立。一个血液品种对应一张材料成本单(见附表一),以便于计算每一会计期间该血液品种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附表一:血液材料成本核算单
(一)采供血材料的合理分类
采供血材料被各职能科室领用后,要形成各种血液产品的直接材料费,为开展材料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采供血材料分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材料成本数据的有用性与准确性。建议血站采供血材料按以下方式予以分类。
1.检测试剂。
2.关键耗材。它主要指血袋,是血液的专用包装材料,其种类与血液品种相对应,可分为全血耗材、少白红细胞耗材、机采耗材、浓缩红细胞耗材、冷沉淀耗材、冰冻RBC耗材等。关键耗材的分类与血站所提供的血液品种相关。
3.低值易耗品。它又可细分为医疗器械用品、一次性卫生用品。
4.无偿献血用品。它又可细分为档案用品、宣传用品、纪念品。
5.办公用品。
附表二:采供血材料辅料归集分配表
(二)材料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关键耗材(主要指血袋)是血液的专用包装材料,其种类与血液品种的种类相对应,可在成本核算单中直接计入该血液品种的总成本中。如一人份的血小板对应一份血小板专用血袋。
其次,检测试剂、低值易耗品、无偿献血用品、办公用品等的耗费,与采血人次数相关,可将这4类材料成本根据采血人次分摊到不同的血液品种中去。如某年度采集全血3.6万人次、血小板2.4万人次、耗用试剂90万,按人份数分摊试剂材料成本,全血耗用试剂:3.6 X90/(3.6+2.4)=54万元;血小板耗用试剂:2.4×90/(3.6+2.4)=36万元。本步骤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归集分配表(见附表二)的形式完成。
最后,通过以上两步,按血液品种归集出不同血液产品的总成本后,以该血液产品的总成本除以总产量,计算出单位成本。
(三)填制血液材料成本核算单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临床用血已成功实现了由有偿供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因此,血液材料成本核算单中对血液原料的计价可以为零,血液材料成本核算单上反映的是该品种血液在包装、分离、检测、制备等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采供血材料的价值。
三、血液材料成本分析与控制
【采供血工作】推荐阅读:
供血工作12-04
县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0-19
2016采供部工作总结09-13
采供部国庆期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05-28
采供血档案07-16
采供血机构10-25
采供血管理10-28
采供血机构档案05-12
采供血信息管理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