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供应链管理(精选12篇)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1
摘要:供应链管理在降低成本,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顾客价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销前、销中、销后个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如何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来提高网络营销的水平, 使整个供应网络的竞争力和盈利达到最大化, 是现代全球经济环境下的一大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B2C
在当下这网络电子信息的时代, 网络营销管理被人们所日益关注。而网络营销的供应链管理, 则是众多网络营销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网络营销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达成交易、配送和结算, 其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而现在的网络营销在信息流、物流等方面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诸多不便。
通常情况下, 电子商务可分为B2B和B2C, 本文主要针对B2C进行理解与分析。B2C的特点主要有购货批量小、频率高、顾客面广、客户关系不稳定等。而B2C企业又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生产企业对最终消费者销售产品, 这样, 零级渠道就代替了多级渠道。另一种是网上零售商, 他们充当上下游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最终完成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功能, 他们的特点是可以绕开批发商, 直接与生产企业交易;提供更多的价格折扣;通过客户注册能掌握更多消费者信息, 有助于开展定制营销, 发展与消费者的长远关系。
1 网络营销与供应链管理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 是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网络营销是企业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 以达到开拓市场, 增加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过程。
通过网络营销方式, 企业可以直接与顾客群建立联系, 摆脱了实体营销中繁琐的中间环节, 缩短了与顾客间的距离。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快速的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整改。
然而, 由于是网络的沟通方式, 口碑效应比实体营销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 防止恶性竞争显得尤为重要。顾客在对该产品或企业不了解的情况下, 更多的是先搜索采纳各方网络评语作为自己购买的参考依据。不可否认网民们的评价大多还是处于切身体会的, 然而却又不可阻止的是, 有很多人会因其他一些非本企业或产品而产生的小矛盾而影响评价对本企业的有利度, 从而导致其他顾客在购买时的顾虑, 影响了产品销售和企业形象。
此外, 虽然大部分的网络营销采取的是不议价政策, 这点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大家都是被公平对待的, 但也会更容易看出不同购买方式、不同销售手段上的价格落差, 从而抛弃了网络购买方式、或改为购买其他非官方的仿制产品、或仅在实体店试用后再改为网上购买, 造成企业资金与销售上的损失。
由于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个虚构的环境下的, 消费者在购买时得不到传统营销的真实感, 所谓“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虽然这不是什么致命伤, 可网络营销也不乏因此而失去了很多潜在消费者。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及顾客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 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 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用户之间, 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跨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公司和包括最终客户在内的整个供应网络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实现最大化。
2 网络营销中供应链的作用
网络营销中供应链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 直接接触消费者, 获得最直接的反馈;
(2) 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3) 以较低成本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
网络营销减少了产品销售环节中众多分销商环节, 通过企业自建的网络销售平台直接与顾客发生买卖关系, 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价格增长, 保证了比分销商更低的价格销售给顾客, 是对顾客品牌忠诚度的一种提高方式。对于产品的好坏优缺点可以直接通过消费者的评论得到反馈, 具有及时性、准确性、高效性, 使生产企业比以往更好的得到消费反馈, 省去了一大部分市场反馈调查的花销。
通过顾客反馈信息, 企业可以更快更好的得出此次销售的问题所在, 找出顾客购买或不购买的原因, 以便为下一次的营销策略找出顾客购买的关键点, 加大产品对顾客的影响力。真正了解顾客群的需求, 从顾客的角度突出产品特色, 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产品直达消费者手中, 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仓储、运输、保护及人工费用, 缩短了产品周期。更个性化的服务, 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也减少了以往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3 网络营销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和采购环节
网络营销中的产品需求完全由消费者决定, 因此如何选择生产和采购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 合理预计顾客需求量, 生产或采购所需产品来满足购买需求, 以达到相对的零库存, 并提高顾客满意度。
3.2 仓储环节
B2C企业的储存方式因企业规模及销售产品而定, 而我国的仓储、货物保管、维护等功能上还未做到很完善。很大部分较小的仓储点只能做到存放货物, 而无法针对该批货物的存放需求做到完全满足以保证存储期间的对货物质量的保证, 这样将严重印象销售企业的产品质量及顾客评价, 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
3.3 订货环节
3.3.1 节假日优惠促销
节假日一般B2C网站会推出各种形式的优惠促销活动, 然而, 这段期间又有不少B2C网站是实行只下单不发货, 售后如有非产品品质问题不退货的政策, 并且由于是国定节假日, 活动期间没有客服人员能帮助顾客解决对货物的咨询。由此造成有喜欢的不敢买, 而等到终于又有客服人员了, 喜欢的产品已经销售一空了的情况。
3.3.2 买卖诚信
一般B2C情况下, 不少产品在文字介绍内容部分会存在内容不够详细或避重就轻的现象, 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 买下了“中意”的产品, 可收到的货物却完全有着天壤之别, 使其产生受欺骗的感觉, 而又无处伸冤, 得到的结论只怪“贪便宜”或“已告知过买方”。归其问题根源, 还是网络营销买卖诚信问题, 即使现在采取“买卖评价”和“实名制”, 对产品和卖方服务态度、产品质量等有星级评价, 可个人评价标准不同兼无所不在的“钻空子”群体, 这一系列的制度也还不足以真正有效规范网络营销中买卖双方的诚信度。
3.3.3 货样货差
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提醒消费者“如因色差与想象不符等原因要求退货的概不受理”, 而这色差货差的幅度又有多少, 一直令人怀疑, 难道拿到手上的东西长的和网上图片中的大致想象就算属实么?个人的判断不足以作为货样货差的依据, 这一不足一直是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巨大落差点, 使得不少人宁愿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也不愿采用网络这种购买方式。
3.4 配送环节
3.4.1 发货时间受限制
虽说各大快递公司打出的旗号说收货时间是由早上7~8点开始直达17~18点结束, 可实际收货时间一般是从下午才开始进行 (除非是当天件) , 因此发货时间受到了严重限制, 有碍网络营销的及时性, 可能会直接导致顾客满意度的下降。若所需发出的货物是易腐易变质的产品, 更加提升了产品变质的几率, 情况严重的将会导致其产品完全丧失使用能力。如若如此, 该货物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呢?
3.4.2 快递公司的分拣
网络营销情况下的货物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快递公司完成配送的, 然而, 货物到了快递公司之后会被怎样安置呢?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快递公司怎么分拣货物的视频, 在这个视频中的场景是在一个大仓库里堆着很多货物, 而在里面工作的人们对待货物就是用扔的!在这里提到这点, 并不是说所有的快递公司都这样, 只是这样的一个案例可以让我们看到规范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合理分配、正确对待每一个货物的必要性。
3.5 收货验货环节
虽然所有网络销售情况下, 销售方都会提醒“收到货物后要先验货, 后签收”。然而事实却是, 一般快递人员来了之后就会直接签收了, 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快递人员走后才找到工具拆开的包裹, 这样一来货物的品质受损到底由谁负责即又成为了一个问题。毕竟大部分的包裹到手后外包装会有不同程度损伤在所难免, 然而里面的货物是否受损或是否是他们所需要的才是消费者们所真正关心的。
4 网络营销供应链问题的解决方式
4.1 针对销售企业的诚信:进行更进一步的审批
虽然对于一般小规模的网络营销销售方来说, 大量繁琐的核查系统会相对太过复杂, 然而, 确保网络营销的规范化、商家注册信息的正确性, 对打击网络诈骗、伪劣销售,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整个网络营销大环境下, 确保了真实买卖、诚信交易, 才能确保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 而不会让消费者们只是更多的望而却步, 只可远观。同时, 也能做到赏罚分明, 严厉打击不良商贩及犯罪分子, 保护合法商家的正当权益。
4.2 针对快递公司行为:标准建立严格的核查制度
具体规划分析快递行业的目前形势, 指出规范的分拣、配送、搬运等措施及方法, 这样才能使网络营销的配送环节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如同货代公司、报关行一样, 对快递公司也进行等级划分, 优胜劣汰, 是对行为规范的企业的奖赏, 也是对行为准则上还略有欠缺的企业的一个警钟。建立专项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 以保证这些快递公司不是一时为之, 既然改了就要改好, 争取做到越来越好。
第三方物流行业的良好规范和水平的提高, 也可以促进我国整体贸易环境更好的发展。
4.3 针对生产和采购: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系统
由于网络营销企业的产品销售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处于被动地位。因此, 如何建立起专业针对性的采购、生产计划即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确保良好销售的情况下, 提高顾客满意度, 降低投资风险, 减少投资成本和资源浪费, 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系统为后续的工作执行做准备。
5 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在分散化网络制造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全新管理方式, 供应链研究的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中的很多方面。
开展网络营销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通过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企业营销管理组织能力与运作模式, 并通过整合其他相关业务部门, 实现企业成本费用最大限度的控制。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掌握, 改善网络营销体系下的不足, 促使更多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和品牌认知及忠诚度, 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培养良好的口碑, 以较低成本开拓市场。结合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以达到使整个供应网络的竞争力和盈利达到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涛, 姚钟华.面对全球化网络营销企业应解决的问题[J].经济问题, 2002 (7) .
[2]王雨青, 陶炜.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J].商业研究, 2004.
[3]熊胜绪, 花锋.网络营销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1) .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2
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博弈分析入手,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问题,在对不对称信息博弈中的显示原理和信号博弈等理论给出针对性分析之后,将其运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问题的分析中。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牛鞭效应和顾客价值的产生机理和规避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顾客价值影响供应链中均衡的道德风险问题给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不对称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一个研究重点。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C・Akerlof)、斯彭斯(A・M・Spenee)以及斯蒂格里茨(J・E・Stidiz)凭借在不对称信息理论上的杰出造诣而享誉学术界。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不对称信息现象存在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与厂商或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人基于不同的获取能力而获得不同的信息所致。在西方的理论中,交易中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拥有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因此,任何不对称信息体现的都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
在研究不对称信息博弈时,有五种基本模型适用解决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供应链网络管理中,信息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可获得性及行为的可知性等性质。因此可选用显示原理同信号博弈等相关理论来阐明供应链参与者的关系及行动。
一、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博弈方法
(一)贝叶斯博弈下的显示原理
所谓贝叶斯条件是指,在非完全信息状态下,参与者的行动空间A1,…,An,其类型空间T1,…,Tn,判断值P1,…,Pn及他们的收益函数U1,…,Un;其中参与者i的类型作为参与者i的私人信息,决定了参与者i的收益函数Ui(a1,…an,ti),并且是可能的类型集Ti中的一个元素。参与者i的判断Pi描述了i在给定自己的类型是ti时,对其它n-1个参与者可能的类型ti的不确定性。我们用G=(A1,…An,T1,…,Tn,P1,…,Pn,U1,…,Un)来表示这一博弈。
贝叶斯条件下的显示原理最早由梅尔森(R・Myerson)于1978年提出。该定理的一个主要条件和结果是供应链网络中参与者必须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因此,该定理适用于供应链网络不存在激烈矛盾、联盟关系牢固的运营者;这时,其网络的参与者就可借助显示原理来处理网络中的博弈。显示原理要求:其一,供应联网中,各参与主体全部(或绝大部分)声明(允许存在伪信息)他们各自的类型(在供应链中,表现为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的各相关指标及信息反馈)。令声明的类型为τi,各自真实的类型为τi;其二,在给定的各网络参与商的声明(τi,…τn)下,参与商i以qi(τi,…τn)的概率向其他有利益相关的同盟厂商公布相关指标的值。而自身须付出xi(τi,…τn)的利益。概率q1(τi,…τn) +…+qn(τi,…τn)之和必须小于或等于1。该利益主要体现为该厂商为公布自身私有信息,而面临的财务或生产上的风险,也可体现为厂商为维持该种状态下的供应链网络而自身的成本付出。其三,设计适当的付出和概率函数{xi(ti,…τn)+…+xn(ti,…τn);q1(ti,…τn)+…qn(ti,…τn)}使得每一参与者的均衡战略是宣布τi(ti)=ti。即每位网络中的厂商都实话实说,以诚相待,从而达到供应链网络的良好运转。
(二)信号博弈原理
在许多供应链网络中,各结点参与厂商数量规格不尽一致,以一基准厂商为例,其供应商为规模小且数量多的厂商,这时的博弈可更多的用信号博弈的分析程序来解释。在供应链网络中,信号的发送者一般是一些小的参与厂商,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分装商,信号的接收者是相邻接口的供应链网络中的相对较大的厂商。信号一般体现为其感兴趣的情况反馈。其行动描述如下:
发送信号的厂商从自身的可行类型集T={t1,…,tn}中观测到某种类型ti,且是对所有i,P(t1)+…+P(tn)=1。然后从可行的信号集M={m1,=,mn}中选择一个信号mi发送。
接收者观测到mi但未观测到ti,然后从可行的行动集A{a1,…,an}中选择行动ak。
双方收益由us(ti,mj,ak)和ur(ti,mj,ak)给出。其中S:sender,R:receiver.这时类型可视为该发送厂商自身的生产、财务指标。
二、牛鞭效应与信息不对称博弈
所谓牛鞭效应(bullwhip),简单说是指需求信息随着往供应链上游前进而逐渐呈现变动程度增大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在一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厂商在传播顾客需求信息时,经意或不经意的保存部分信息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完全,影响上游厂商的`库存管理,从而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下面分别从集中型供应链和分散型供应链两种类型入手阐述牛鞭效应的博弈机理。
(一)集中型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在集中型供应链中,供应链的每一阶段都接到最下游厂商预测或掌握的平均需求信息,并根据这个平均需求来确定最小――最大库存策略。在该类型的供应链中,厂商关系牢固,其关系可用显示原理博弈方法来解释:由于在供应链中,供应链运转情况是各方利益的生命线。因此,供应链下游企业在反馈顾客需求信息时,声明了各自的类型τi,这种类型在之后各厂商进行判断和付出的一系列博弈活动后,非常接近于真实类型ti,这样就认为供应链提供了真实的顾客需求信息,上游厂商所要做的就是改善自己的库存管理技术,向电子管理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建立一套集中信息的管理预测系统,用于分析预测下游厂商的反馈信息,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发送到上游厂商。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克服牛鞭效应的影响。
(二)分散型博弈中的牛鞭效应
在分散型供应链管理中,下游厂商一般不愿意让供应链的其余部分得到其预测的平均需求信息。相反,上游厂商必须根据零售商发出的订单估计平均需求,以确定自己的库存水平。这样,通过对下游厂商需求的不确定信息的分析,厂商预测到的需求数量信息将以其下游厂商需求结果方差的倍数增长。这就可看作一个信号博弈,下游厂商从其所有的类型(预测值、观测值)中ti,挑选一个发送值mi,上游厂商收到之后,并未收到另一部分值ti,之后,上游厂商在采取其库存行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库存同需求脱节的情况,从而产生牛鞭效应。在这种类型的供应链中,订货量(包括库存量)的方差变得越来越大,近似于乘积的形式,所以批发商发出的订单比零售商发出的订单变动性更大。这时通过供应链各阶段共享需求信息可以显著地减小牛鞭效应。实际上,当需求信息集中时,供应链每一阶段都可利用实际的顾客需求信息来预测平均需求,而当需求信息不共享时,每一阶段必须利用前一阶段发出的订单来预测平均需求。
三、知识供应链与不对称信
息博弈
知识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而在这种新型经济上发展而来的供应链模式被称为知识供应链,这种供应链以知识为中心,以顾客价值为导向,是一种需求拉动型供应链模式。
(一)知识供应链的不对称信息博弈解析
知识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将顾客作为其供应链网络中的基础,企业知识创新的界面后移,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中心,为顾客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在知识供应链的管理中,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既然整个供应链都以顾客为中心,那么供应链的上游厂商必然以其下游厂商 (顾客)的利益为出发点。这个下游厂商的定义不应局限于该厂商直接的顾客厂商上,而须兼顾次下游直至最终顾客。而上游厂商的产品或服务通常同其下游厂商一起设计生产。DELL公司、皮尔・卡丹公司、耐克公司等无不是典型的采用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它们的产品体现了较好的顾客理念,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体现了一种显示原理型的博弈:供应链上的各级厂商通过快捷的网络通道,不断地声明自己的信息,达到信息获得的真实性。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此供应链类型中,易出现道德风险博弈问题(Moral Hazard),而其他厂商短期内不能发现。即供应链上某一厂商由于其不道德的举动破坏了这一原理的均衡,从而造成网络的脱节。在目前我国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由于顾客价值最大化思想尚未得到理想贯彻,这一道德风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在我国,很多企业把顾客价值最大化当作重点来抓,但在对“员工是不是顾客”这一问题上显得踯躅不前;笔者曾亲历一家颇有影响的零售企业,该企业以对顾客服务质量好确定了自身在该地的竞争优势,作为一家从集体所有制改造起来的股份制企业,其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在对待员工的待遇上,公司管理层除了空头的承诺之外一无所有,致使每年的中级层次上的管理人员流动率高达95%以上。这一事实应引起人们的沉思。
(二)知识供应链网络中道德风险的规避
在知识供应链网络中涉及的企业一般是以IT业的企业为多,这类企业比较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因此,在知识供应链中,应大力发展基于顾客中心理论的管理制度,并以此来达到规避这类道德风险的目的。现在比较流行的顾客中心理论主要有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业务流程再造。客户关系管理在于建立一套客户关系的信息化系统,是致力于客户忠诚度的源泉。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顾客价值。因此上述两个指标是衡量供应链中厂商基于顾客价值的道德风险的主要指标。此外,企业文化制度设计也是考察企业顾客价值的重要工具,从而同样达到规避此类道德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件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大卫・辛奇一利维,菲利普・凯明斯基,艾迪斯・辛奇―利维.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3]R・Myerson,Incentive Compatibility and Bargaining Problem/47:61――73,1978.
供应链的网络效应研究 篇3
[关键字] 供应链 协作 网络效应
一、导言
企业销售的实现要依赖诸辅助功能产品的支持,而辅助产品之间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性,一种服务性产品的价值实现取决于其他服务的支持,这种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网络效应。网络的基本特性是其成员相互依存,网络成员的相互依存性放大了网络中所有个体的效率和其存在的价值。国外学者在对网络企业的合作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个体虽然可以通过ERP、流程重组等方式保持业绩在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但成长速度是逐步递减的。然而,通过与其他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网络优化,可以将业绩曲线“提升”,从而加强了优化效果,创造出更好的业绩表现,如图1。供应链是执行原材料采购、把它们转化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在供应链中,成员企业更多,结构更复杂,但是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更加紧密。由于强调企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发挥的整体效能大于各个企业效能的简单相加,供应链构成了一体系统。供应链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效应,以实现成员间的互补、协同、扩散、制衡和杠杆作用。
图1 协作关系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来源:Charles Poirier, Lynette Ferrara, Francis Hayden, Douglas Neal, The Networked Supply Chain: Applying Breakthrough BPM Technology to Meet Relentless Customer Demands, J. Ross Publishing, 2003.)
二、供应链网络效应分析
以下通过一个简化的供应链模型(如图2所示)来分析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协作产生的效益。该供应链由制造商、零售商与顾客构成,制造商生产某种产品,并委托零售商代理销售。因为零售商离顾客更近,所以比制造商掌握更多的销售信息。零售商是否愿意与制造商共享信息决定了制造商能否修正销售预测。
图2 供应链简化模型
假设制造商可以分两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安排生产,在第一阶段使用常规方式,在第二阶段使用加急方式。常规方式下生产周期长,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较低;加急方式下生产周期短,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较高。假设在第一阶段,制造商根据销售历史数据知道需求服从某种概率分布;在第二阶段制造商可以修正需求预测,但这取决于零售商是否愿意共享销售预测以及预测的准确度。当供应链不存在协作的时候,零售商在第二阶段不提供新的信息,那么制造商的需求预测跟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这时制造商会把所有的生产都安排在第一阶段以避免较高的生产成本。如果零售商愿意与制造商共享销售预测,那么制造商可能会把一部分生产安排在第二阶段,虽然平均成本高一些,但是可以充分利用更加准确的预测减小产品积压造成的损失。由于制造商委托零售商代理销售,我们假定零售商在销售季节结束后可以把所有未出售的产品退回给制造商,后者将未销售出去的产品回收利用或折价处理。在不存在风险(产品过剩成本)共担的情况下,对零售商来说,由于可以将剩下的产品全部退回,所以只会由于产品不够而错过销售机会,而不用承担产品过剩造成的成本。对制造商而言,既需要承担缺货成本,又需要承担产品过剩造成的损失。虽然零售商希望库存越多越好,但是制造商不得不权衡保持库存的利弊。在供应链存在风险共担的情况下,零售商可以考虑跟制造商一起分摊货物积压造成的成本。这样可以激励制造商多生产一些产品,从而降低供应链总的缺货成本。下面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比较不存在协作(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供应链与协作环境下的供应链。
假定常规方式下的单位生产成本是,加急方式下的单位生产成本是,产品单位批发价格(也就是零售商支付给制造商的价格)是w, 单位销售价格(也就是零售商向顾客收取的价格)是p。这样,对每单位产品而言,制造商在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的毛利分别是和, 分销商的毛利是。我们在单个销售季节的框架下研究该问题。假定销售季节结束后每单位产品的残值(即能收回的成本)为v。不失一般性,假定。
为了模拟需求预测更新,我们使用二元正态分布,用和分别表示两阶段需求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假设在第一阶段制造商知道产品需求D服从平均值为,方差为的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用随机变量X表示第二阶段零售商提供给制造商的信息,新的信息能帮助制造商修正需求分布的均值。因为X是一个变量,零售商在第一阶段只知道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但不知道X的取值,只有到了第二阶段才知道X具体的取值,并将此信息提供给制造商。信息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假定D和X的相关系数为,其取值可以通过经验或分析历史数据确定。D和X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
给定和X的值,第二阶段需求仍然服从正态分布,但均值等于,方差等于,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这样的大小决定了信息的好坏。容易验证当等于0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分布函数与第一阶段的分布函数完全相同,这时新的信息不会给制造商带来任何帮助。当等于1的时候,第二阶段的均值等于,方差等于0,这时制造商在第二阶段便知道确切的需求,并能据此调整生产计划。
用和分别表示制造商在第一阶段使用常规方式和第二阶段使用加急方式生产的批量,显然总产量为二者之和,即。在不存在产品过剩成本分摊的情况下,制造商只能从每件剩余产品中取得v单位收入。假定存在协作的情况下零售商愿意承担一部分过剩成本,对每单位剩余产品补偿制造商单位的收入,那么制造商的总利润函数是
。
与此类似,零售商的总利润函数是
。
显然,在没有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在没有风险共担的情况下,。
制造商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其决策变量是和。第二阶段的利润函数是
利用上面建立的模型对参数赋值进行计算,假定=100元,=120元,=140元,=200元,=20元,=100件,=30件。计算结果如下表,表明在供应链存在协作的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得以提高,供应链总体的利润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表 供应链的网络效应分析模型赋值计算结果
三、结论
供应链中不同程度的协作关系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网络效应的发挥。本文通过供应链成员企业是否共享信息和共担风险来定义不同程度的协作关系,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供应链网络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模型参数的赋值计算证明了协作程度越高的供应链能为供应链整体和其中的各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1月
[2]黄静兰:交通运输网络特性分析,综合运输,2003年6月。
[3]唐纳德·鲍尔索克斯戴维·克劳斯著,林国龙等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8月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著: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森尼尔 乔普瑞,彼得 梅因德尔著,李丽萍等译,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
[5]李洪茂: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研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2月第15卷第1期
[6]Charles Poirier, Lynette Ferrara, Francis Hayden, Douglas Neal, The Networked Supply Chain: Applying Breakthrough BPM Technology to Meet Relentless Customer Demands, J. Ross Publishing, 2003
[7]Chopra, S., Meindl, P., 2001.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Operation.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Fulford, B., 2000
[8]Brown, K.L., Inman, R.A., 1993. Relationship with Vendors: A Critical Factor in JIT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8(1), 5~13
[9]Nicholas Economides, 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4(1996)673~699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4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动因分析
1.1 社会需求的拉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化,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从信息保存者转变为信息提供者;从单一媒体的提供转变为多媒体的提供;从按时提供转变为即时提供;从馆内处理转变为外包处理;从区域服务转变为国际服务等[1]。这些都要求在图书馆业务流程中不仅要考虑图书馆内部的业务流程,而且还应该对客户、渠道成员、供应商等组成的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使图书馆的管理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实现图书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1.2 科技进步的推动[2]
在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下,科学技术进步对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的创新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图书馆现在应用的专家系统、知识仓库、语义网络、神经网络、群件、数据挖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元数据、互联网/内部网等多项先进技术推动着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的实践发展,这类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往往是根本性创新,它们对知识供应链的构建起到加速作用。
1.3 竞争发展的需要
由于目前图书馆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图书馆外部资源利用率低,许多图书馆与供应商和其他图书馆等之间缺乏积极合作,这样就会造成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很难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因此,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协调图书馆的各个业务流程,同时积极地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和保持一种有价值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协同整合,获得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及特点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图书馆在接受冲击时又因自己具有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面临新的机遇[3]。网络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要求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仅着眼于管理措施对信息资源供应商、图书馆、用户等独立环节的作用,而且强调供应链中业务流程的优化及其责任的确立,强化管理的柔性和适应能力。
2.1 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
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读者(最终用户)、图书馆的供应商(印刷型资源供应商、电子型资源供应商、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供应商等等)。由于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系日益密切,如馆际互借、联机编目等。因而,网络结构下的图书馆的供应链还包括其他图书馆,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各级管理机构(如图工委、国际图联等)。据此我们可以构建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清晰看到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模式构成。首先,图书馆自身建立起一体化的组织结构,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但这个核心组织的立足点是“读者的需求”。根据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通过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一系列环节,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相互协作的内部组织。其次,读者为供应链的下游。通过注册读者借书、开设读者信箱、举办咨询讲座、问卷调查等征求需求信息,同时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再次,供应商为图书馆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不仅要根据图书馆的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所需图书的种类及数量,而且还需要及时向图书馆推介新书和新开发的数据库。在供应链中,从上游到下游的是图书物资流,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从下游到上游反馈的是读者信息流,是读者的图书需求信息,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4]。
2.2 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特点
作为一种网络结构,图书馆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管理中的特征表现为:
第一,复杂性。供应链中各成员的行业、性质、宗旨、目标、层次不同,结构比单个图书馆的内部结构要复杂得多[5]。而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点组织间的空间跨度不断增大,形成交叉结构模式。
第二,系统性。供应链条中各节点是整体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供应链系统整体的价值及功效由链条中各节点价值及功效所决定。链条中任何一节点的价值及功效产生“瓶颈”,就会产生“水桶效应”。
第三,动态性。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和自身任务的调整,图书馆供应链成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具有不稳定性。供应链中的节点组织因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需要在不同时期调整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策略,输入和输出的信息也随之发展变化。
第四,协作性。供应链成员所具有的竞争合作关系,是管理活动的必要保证。各成员和成员群相互共享资源,实现资源之间的互补,从而获得较为稳定而有利的各自生存环境,促进供应链整体的价值实现。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
3.1 建设互动共享的管理文化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决定供应链成功运作与否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可通过以下措施营造互动共享的文化环境:第一,客户关系管理。对用户需求作系统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差异化信息服务;重视同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提高图书馆在他们中的地位和形象。第二,利益管理。图书馆应向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成员提出一种共同的要求,并说明为什么对整个供应链来说他们是必要的、有价值的贡献者,同时确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标准。第三,信息流和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供应链的成员之间搭建各种互动交流平台,营造互动的文化氛围,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分享与利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创造力。
3.2 重组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对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管理绩效、推动信息流与物质流的结合、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馆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还有利于对工作队伍素质的培塑。第一,供应链系统重组。图书馆要根据供应链体系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战略角度来评估合作伙伴:制定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评估并再选择合作伙伴。第二,业务流程重组。图书馆供应链成员需要根据自身的问题对业务流程提出期望,实际上是对流程进行梳理的过程。供应链系统重整和业务流程重组不能截然分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手段,并为前者服务。
3.3 建立图书馆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
供应链管理的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图书馆应用的主要信息技术有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条形码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电子自动定货系统(EOS)和Internet/Intranet等。另外图书馆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将图书馆内部以及外部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是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包括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对外信息交流系统与供应链决策支持系统等[6]。
3.4 构建合理的图书馆人力资源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高层次的人才,网络环境下要求图书馆员既是知识中介和信息提供者,同时也是知识创新者,是知识型馆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所以,图书馆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要以人为中心,培养的图书馆人才在具有广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最新的知识技术,熟练应用知识搜集、存储、处理和传播技术,进行知识处理、开发、检索、维护和服务,并能自觉遵守知识伦理与道德准则。
3.5 完善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图书馆工作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此目标的实现与否,是衡量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评价准则,用于考察图书馆及其供应链成员是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己任,是否树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改善服务模式、效果和政策。目前对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很不够。
4 结束语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图书馆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从目前图书馆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看,都还很不成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先立足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借鉴企业界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沈嵘.图书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施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9):39-41.
[2](美)兰利,等.供应链管理:物流视角[M].宋华,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
[3]李书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情报,2007(8):140.
[4]樊予英.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4):134.
[5]冯晓红.试论图书馆的供应链管理[J].现代情报,2009(1):131-133.
中国石化一级网络供应商准入流程 篇5
1.一级网络供应商推荐方式:(1)企业物资供应部门向物资装备部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推荐;(2)供应商直接向物资装备部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自荐。
2.申请入网供应商须在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站供应商注册平台上自行注册,并填写相关信息。
3.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企业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对本单位推荐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初审。物资装备部业务处室负责对自荐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初审。
4.物资装备部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对申请供应商进行资格复审。对于复审合格的供应商将统一纳入供应商资源库中。
5.物资装备部相关业务处室提出供应商现场考察计划。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审核通过后,由业务处室组织对申请供应商进行现场考查,提出考察报告和专业准入意见。
6.对于考察合格的申请供应商,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在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7.根据公示结果,由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填写《中国石化一级网络供应商准入审批表》(见附表5),并办理报批手续。
物资装备部供应商与客户管理处为获准加入一级网络的供应商建立电子档案,物资装备部价格与信息管理处负责维护到电子商务等相关系统。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6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考虑原材料替代的低碳供应链网络优化
王正财, 汪传旭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为更好地对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配送中心组成的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结合不同原材料的价格、碳排放差异以及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差异,综合考虑由原材料的价格和碳排放差异所引起的产品替代,以提高供应链网络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为目标,建立一个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对算例的求解分析,分别探讨替代原材料的供应商个数、原材料替代率和目标函数的权重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替代率提高以及替代原材料的供应商个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网络绩效.
碳排放; 原材料替代; 多目标优化; 供应链网络
0 引 言
供应链网络优化一直是供应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因而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减排被考虑到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中.碳排放影响着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此时的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需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在碳排放与供应链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低碳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的文献.WANG等[1]从一般角度分析基于环境问题的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构建相应的多目标模型,并用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杨涛[2]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提出基于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服务时间、运输费用的物流网络优化模型,以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何其超等[3]分析低碳经济对销售物流网络规划的影响,提出以总物流成本最小和碳排放总量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物流网络规划模型.CHAABANE等[4]研究碳交易市场下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找到一种在供应链总成本与碳排放之间取得平衡的有效方法.方健等[5]研究一些在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中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KIM等[6]对欧洲的部分多式联运网络进行以物流成本最小以及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的分析.吕品[7]以三层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提出考虑碳排放成本的供应链网络设计模型,并用相关算例进行验证.上述研究虽然在研究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时都融入了环境因素,尤其是碳排放因素,但是都没有考虑产品或者原材料的替代效应,更没有研究替代效应对低碳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学者在供应链决策中考虑产品替代问题,大多数都是基于不同的成本和需求假设,并且围绕最终产品以及零件、再制造产品可能出现的替代情况进行建模和求解.BALAKRISHNAN等[8]考虑产品对零部件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零部件之间的可替代性,提出一种生产库存模型.王虹等[9]以二级供应链系统为背景,构造采取替代策略和不采取替代策略两种情况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且给出博弈的Nash均衡解.蔡连侨等[10-11]考虑产品替代情况下的库存管理问题,假定市场需求具有随机性以及市场决定产品单位售价,得出最优订货量应满足的条件,从而证明替代策略对于提高销售商的收益以及服务水平都具有积极影响.朱丹[12]在考虑回收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的替代效应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闭环供应链中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回收策略选择问题.CHEN[13]研究与替代策略相关的因素在分散式供应链中对双层生产配送网络的影响,从而发现替代策略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效益.廖涛等[14]研究成本差异与产品替代组合对链与链竞争纵向结构的影响.上述文献虽然从多角度研究供应链中的产品替代效应,但是大多数考虑的是产成品的替代而没有考虑原材料替代,也没有考虑产品碳排放不同而引起的替代.
基于此,本文综合考虑原材料的价格和碳排放差异,研究原材料替代条件下基于成本和碳排放最小的供应链网络优化问题,并分析原材料替代率、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对供应链网络中碳排放量以及总成本的影响.
1 模型构建和求解
本文旨在供应链网络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供应链网络成本以及碳排放最小化.此模型中相关成本包括运输费用、生产费用、生产线启动费用和原材料购买成本;碳排放包括运输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原材料的替代种类、制造商产品生产数量以及配送中心的需求分配.供应链网络中各设施之间的距离是已知的,用不同的可替代原材料生产产品的碳排放量是不同的.为更好地研究该模型,假设:(1)每种可替代原材料由一种原材料替代;(2)所有相关成本、碳排放以及设施能力已知;(3)原材料替代率已知;(4)只考虑单个周期,且不考虑库存.
基于以上参数,该模型构建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显然,对于双目标问题的求解,除非两个目标函数存在特定的先后顺序,否则每次优化一个目标时会使另一个目标偏离其最优值.因此,需要找一妥协的方法使所有目标函数偏离其最优值的总和最小.由于两个目标函数的量纲不同,需计算每个目标函数的相对偏离值.假定目标函数z1和z2的权重分别为ω1和ω2,加权(复合)的目标函数(各目标函数相对偏离值的加权总和)为
(17)
2 算例分析
制造商; □ 配送中心; △ 供应商图1 供应链网络结构
为验证上述模型,运用算例进行具体分析.考虑一个具有16个节点的供应链网络,其结构见图1.此供应链网络有12个原材料供应商(j=1,2,…,12)、2个制造商(a=1,2)和2个配送中心(b=1,2),生产2种产品(i=1,2),其中配送中心1需要产品1,配送中心2需要产品2,制造商1生产产品1和2,制造商2生产产品2.相关参数数据见附录.为方便起见,假设所有数据均无量纲.决策者需要决策:(1)各制造商需要生产的产品及其数量;(2)各制造商生产产品时所选用的替代原材料供应商.
2.1 模型计算结果
制造商; □ 配送中心; △ 供应商图2 供应链网络优化结果
假设上述模型中ε=30%,ω1=ω2=0.5,计算可得供应链网络的最小成本为633 638 500,最小碳排放量为787 371 400.最优供应链网络结构见图2.此时,制造商1选择供应商4,8和12作为替代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2选择供应商8和10作为替代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1分别从供应商1和4采购3 360单位原材料1和1 344单位替代原材料4,生产1 600单位的产品1.制造商1分别从供应商2,8和12采购1 400单位原材料2,660单位替代原材料8,2 100单位原材料3,900单位替代原材料12,生产1 000单位的产品2.制造商2分别从供应商2,8,3,11采购4 200单位原材料2,1 980单位替代原材料8,2 790单位替代原材料11,6 300单位原材料3,生产3 000单位产品2.
2.2 模型主要参数分析
2.2.1 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
为研究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对供应商网络绩效的影响,分别考虑替代原材料供应商的数量为3,2,1等3种情形,其他参数保持不变,计算结果见表1~3.
表1 3个替代原材料供应商的模型计算结果
表2 2个替代原材料供应商的模型计算结果
表3 1个替代原材料供应商的模型计算结果
由表1~3可知,随着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增多,成本目标函数和碳排放目标函数的最优值都有减小的趋势.这说明随着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制造商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增加,从而有利于降低供应链网络的成本和碳排放量.
2.2.2 原材料替代率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
图3 最小成本以及最小碳排放量随原材料替代率变化趋势
为分析原材料替代率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假设原材料替代率从10%提高到100%,其他参数保持不变,计算结果见图3.
从图3可知,当原材料替代率从10%逐渐提高到100%时,成本目标函数的最优值从649 065 200逐步降到579 644 900.与此同时,碳排放目标函数的最优值从807 267 300降到717 735 800.这说明随着原材料替代率的提高,制造商可以根据原材料成本和碳排放情况,增加原材料的替代规模,从而降低供应链网络成本和碳排放量.
2.2.3 目标函数权重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
为研究目标函数权重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假设其他参数不变,改变目标函数的权重分析供应链网络目标函数值的变化,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当成本目标函数的权重由0增加到0.8,碳排放目标函数权重由1降到0.2时,成本目标函数值为633 638 500,碳排放目标函数值为787 371 400,两个目标函数值都没变,这是因为在这个权重范围内,虽然成本目标函数的权重增加,但是还不足以使决策向其有利的方向改变;当成本函数的权重增加到0.9和1时,成本目标函数值降到633 250 100,而相应权重降低的碳排放目标函数值升高到789 366 700.
表4 不同权重组合下的目标函数值
3 结 论
在考虑原材料替代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网络优化进行研究,以提高供应链网络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为目标建立一个双目标优化模型,分析原材料替代率和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替代率提高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网络绩效,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数量的增加也对提高供应链网络绩效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双目标规划,研究目标函数权重变化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提高经济绩效的权重,决策值也不会改变,从而目标函数值也不会变,但是当经济绩效的权重提高到相对较高的程度时,决策会向有利于提高经济绩效的方向改变,而碳排放会增加.同样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环境绩效的权重,决策值也是不变的,只有到一定程度,环境绩效才会提高,而供应链网络成本会增加.
本文仅考虑原材料替代,因此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供应链下游的产品替代.本文所考虑的产品需求是确定的,而市场的需求往往是随机的,因此还可以考虑随机需求情况.此外,对于双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更为有效的求解方法.
[1]WANG F, LAI X F, NING 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green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1, 51(2): 262-269.
[2]杨涛. 低碳经济下的多运输方式物流网络规划[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3]何其超, 胡列格, 钱红波.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低碳销售物流网络规划方法[J]. 系统工程, 2013, 31(7): 37-43.
[4]CHAABANE A, RAMUDHIN A, KHAROUNE M,etal. Trade-off model for carbon market sensitive green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J]. Int J Operational Res, 2011, 11(4): 416-441.
[5]方健, 徐丽群. 考虑碳排放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2(1): 72-91.
[6]KIM N S, JANIC M, van WEE B,etal. Trade-off betwee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logistics costs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J].Transportation Res Record, 2009, 2139: 107-116.
[7]吕品. 基于最小碳排放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 2013, 32(4): 224-226.
[8]BALAKRISHNAN A, GEUNES J. Requirements planning with substitutions: exploiting bill-of-materials flexibility in production planning[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 2000, 2(2): 166-185.
[9]王虹, 胡劲松, 刘天亮, 等. 替代策略在二级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10): 408-411.
[10]蔡连侨, 陈剑, 严厚民. 可替代产品的库存模型研究(Ⅰ): 最优订货量[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23(6): 63-68.
[11]蔡连侨, 陈剑, 严厚民. 可替代产品的库存模型研究(Ⅱ): 基于性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23(8): 59-68.
[12]朱丹. 基于产品替代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回收策略研究[D]. 南京: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2010.
[13]CHEN Hungyi. The impact of item substitutions on production-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supply chains[J]. Transportation Res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 2010, 46(6): 803-819.
[14]廖涛, 艾兴政, 唐小我. 基于成本差异与产品替代的链与链竞争纵向结构[J]. 控制与决策, 2009, 24(7): 1110-1113.
附录 算例中相关参数数据
ε=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βia:β11=20,β21=10,β22=20;αia:α11=100,α21=150,α22=150;Sia:S11=200,S21=250,S22=250
η22k=190%, 220%, 230%(k=7,8,9),η23k=290%, 310%, 330%(k=10,11,12)
ρia:ρ11=10,ρ21=8,ρ22=15;θib:θ11=1 600,θ22=3 000;Cia:C11=100,C21=150,C22=150
dja:dj1=1 000,1 200,1 600,800,1 200,1 400,1 000,800,1 500,1 400,1 600,1 500 (j=1,2,…,12),dj2=1 800,1 500,2 000,800,1 500,1 400,1 600,1 500 (j=2,3,7,8,…,12)
dab:d11=3 000,d12=4 000,d22=3 200;Gab:G11=10,G12=9,G22=10
Hjak:Hj1k=110,120,130,160,165,170,165,170,180 (j=k=4,5,…,12),Hj2k=160,165,170,165,170,180 (j=k=7,8,…,12)
eja:ej1=18,17,16,12,17,16,18,19,16,19,16,15 (j=1,2,…,12),ej2=15,16,15,19,16,19,16,17 (j=2,3,7,8,…,12)
eika:e1k1=18,16,15 (k=4,5,6),e2k1=9,7,5,12,9,5 (k=7,8,9,10,11,12),e2k2=9,7,5,12,9,5 (k=7,8,…,12)
(编辑 赵勉)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network optimization with raw material substitution
WANG Zhengcai, WANG Chuanxu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Maritime Univ., Shanghai 201306, 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that consists of raw material suppliers, manufacturers and distribution centers, a bi-objective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of price, carbon emission and supplier location of raw materials, where the product substitution resulting from the difference of raw material price and carbon emission is considered. The objective of the model is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number of suppliers with substitute raw materials, the substitution rate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weights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raw material substitute rate and the number of suppliers with substitute raw material can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network performance.
carbon emission; raw material substitu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supply chain network
10.13340/j.jsmu.2015.02.008
1672-9498(2015)02-0043-06
2014-05-28
2014-1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57)
王正财(1990—),男,浙江临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E-mail)zsdzcwang@163.com; 汪传旭(1967—),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导,博士,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 (E-mail)cxwang@shmtu.edu.cn
F274; F252
供应链网络多层次集成管理研究 篇7
1 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的整体框架与层次体系
供应链网络是由一系列自主程度不同的业务实体构成的网络,实体之间互为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模型,它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的应用于供应链网络管理实现的过程,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这里,我们提出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是以技术层次集成为基础,业务层次集成为核心,组织层次集成为保障和战略(知识)层次集成为目标的多层次体系结构,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 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的多层次体系分析
2.1 技术层次的集成管理
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必须是以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在整个集成管理体系中,最底层的集成必须是技术层次上的集成。技术层次集成管理的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种集成要素连接起来,以实现要素之间的发现、交流、共享、集结的集成管理。技术层次上的集成是实现业务层次集成和组织层次集成的基础。因为信息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业务流程就不能实现自动化,组织层次集成只能流于形式,也谈不上战略(知识)层次的集成。
2.2 业务层次的集成管理
业务层次集成管理是指业务流程集成管理。业务流程集成强调打破原有的职能界限和任务划分,尽可能将跨越不同部门、由不同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环节集成起来,合并成综合任务,由单人或特定的团队来完成。供应链网络业务流程集成有必要突破原有的企业边界,实现跨组织业务流程集成。当然,在流程的集成中,并不是集成的活动越多越好,过多或过分的集成反而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增加集成的成本。为此,流程的集成主要是一些关键或核心的活动,即资源处理联系紧密、信息交互频繁的活动的集成。
2.3 组织层次的集成管理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管理强调的是分工,而在以信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为特征的供应链网络管理活动中,组织管理强调的是集成。组织集成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要素(单元组织、子系统组织)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组织协调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组织集成充分体现了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和精益化,体现了组织结构体系的模糊化(包括组织边界、职能以及管理方式的模糊化)以及组织功能的倍增性。
业务流程集成与组织集成相辅相成。客户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业务流程的变化,对供应链网络成员伙伴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组织必须为此作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组织目标和业务流程按预先的设计方案得以贯彻并有效运行。同时各种配套的组织管理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改进,可以推动业务流程持续创新。业务流程集成是组织集成的动力和方向,组织集成是业务流程集成的保障。
2.4 战略(知识)层次的集成管理
从集成管理得角度看,知识层次的集成管理处于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的最高层次,也是集成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知识集成管理应当是建立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上,以信息技术基础为基础,以业务流程集成为核心驱动,以组织集成为保障的知识内容、知识活动和知识价值的集成管理活动。具体说,知识内容集成管理强调对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进行集成管理;知识活动集成管理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在管理机制上强调对人、流程、技术三者的有机集成,而其核心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价值层次的集成管理,强调实现员工发展、客户价值创造、企业价值提升的全面发展。战略(知识)层次集成是集成管理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起开放动态环境下基于知识管理的保证供应链网络良性循环发展的核心能力集成发展机制。
3 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的多层次体系模型设计
3.1 基于SOA的供应链网络技术集成模型
在该供应链网络技术集成模型的体系架构中(如图2所示),共包括三方:核心企业方、成员企业方以及客户方。其中核心企业方的功能实现是整个供应链网络的集成体系架构实现的重点。供应链网络成员在UDDI注册中心登记了企业自身的实体信息以及所提供的Web Services。Web Services请求者通过UDDI的Find机制,发现了Internet上所提供的企业本身所需要的Web Services,于是根据UDDI注册中心提供的信息找到该Web Services提供者,并在自身的内部私有UDDI注册中心注册该企业实体信息及其服务,使该企业成为供应链网络联盟内的成员之一。然后核心企业方可以通过应用管理程序,从该成员企业处读取数据存放入本地数据库,并集成该企业所提供的Web Services,继续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
总的来说,在该模型体系架构中,协同双方在建立标准接口和服务规范基础上,只要遵守SOAP/WSDL规范,Web Services请求者就可调用现有的Internet上已发布的Web Services,而无需考虑Web Services的内部实现机制、操作平台、开发语言等细节[1]。
3.2 供应链网络业务流程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
供应链网络因市场机遇出现而组建,因市场机遇消失而自行解体,因此供应链网络的组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供应链网络的组织运作过程是一个自组织的集成管理过程,按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市场机遇识别与确定、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伙伴选择、供应链网络组建、运作管理、重组五个阶段。
(1)市场机遇识别与确定。通过市场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对机遇产品进行描述,并对市场机遇的获利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估。然后对实现市场机遇所要求的、能给客户创造特定价值的能力和业务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哪些过程由本企业完成,哪些过程需借助其他企业完成等等。
(2)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伙伴选择。内容主要包括供应链网络的业务流程设计、组织结构设计、合作伙伴选择、业务流程重组等。
(3)供应链网络组建。由核心企业的有关人员单独组建或与成员企业共同组建一个虚拟企业运作管理中心,负责对虚拟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组织和协商处理。对虚拟企业合作中机会主义的防范主要采取契约和信任两种手段。
(4)供应链网络运作管理。运作中心需及时协调各成员,以保证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并对虚拟企业整个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包括质量监控、成本监控、绩效监控等。
(5)供应链网络重组。业务完成后,需要按照事先的合作协议对库存等未了的财务进行清算和有关产权的分享、剩余责任的划归。当新的市场机会出现,供应链网络将进行重组。
3.3 基于业务流程的供应链网络组织结构集成模式
供应链网络组织是由各种能力模块组成的,可以动态地组合,以适应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这里的能力模块,指的是将目标、能力、责任和协调方式等内容在适当的层次封装起来,预制成可重用、开放的能力模块———角色组件(Component)[2],它们不可分割的相关利益关系组成了客户服务的流程。角色组件是目标导向的、自适应的自治开放单元,可作为组织的分形单元。一般情况下,供应链网络业务流程的变化可视为角色、资源等要素根据目标的互补性和整体最优的原则重新组合成新的角色集合及其合作关系。供应链网络的组织设计过程则表现为这些角色组件的重新选择、调整和组装,使组织对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柔性。供应链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运营而形成统一的系统,必须组织协调好各种能力模块,以支撑供应链网络的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因此通过角色模块的定制快速构造适应供应链网络流程管理是供应链网络模块化组织结构的显著特点。
3.4 基于知识市场的供应链网络知识集成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供应链网络需要从全局角度来综合各个知识领域,调动各成员企业的研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营销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一个实现知识交流的平台。如图4所示的供应链网络知识集成管理系统模型显示了一个以知识仓库为中心的知识集成管理系统,并由此形成了知识型供应链网络的组织结构,最终建立起基于知识层次的供应链网络战略管理模型。
在建立供应链网络知识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成员企业通过与核心企业签订知识共享协议,将共享知识交付核心企业管理,供供应链网络内成员共享,核心企业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促使成员企业将更多的相关知识提供给供应链网络,深入的知识共享,不但使成员企业自身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也使得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知识水平极大提升,使供应链网络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信任加深,合作顺利。
在知识共享协议基础上,可以安排各成员企业之间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Internet在供应链网络群体内共同交流学习,交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Internet流入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知识的转化,并通过不断的循环学习、组织、集成、整合后变成知识仓库。知识仓库是供应链网络内各成员共同的财富,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在这一知识传播和共享的过程中,由核心企业担负知识管理系统和知识仓库的管理、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对知识进行评估,并进行产权保护,平衡信息资源的收益问题,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努力培育鼓励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良好环境。
4 结论
在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体系构架中,技术层次集成管理要满足构建在Internet上的可重构、可重用和规模可变的供应链网络业务流程集成管理的需要。业务层次集成管理是供应链网络集成管理体系的核心,它以实现市场机遇为目标,基于网络平台集成伙伴企业的优势资源,构建并协调运作供应链网络直至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层次的集成管理围绕业务流程的运作,在成员企业构建基本组织单元的基础上应业务流程中具体任务的要求构建能力模块,并与其他成员企业保持协调,保证任务的实现。知识层次集成管理构建在业务层次和组织层次的集成管理之上,通过知识管理来推动业务流程管理,可以对供应链网络的知识资源有系统化的认识,有效把握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知识的存在方式和丰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知识沉淀、共享和创新。知识集成管理不因业务流程的结束、供应链网络的暂时解体而消失,成员企业可以在知识集成平台上创造新的市场机遇,从而构建新的供应链网络,实现战略合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柴晓路.Web Services架构与开放互操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25.
[2]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4):153.
[3]庄越,王建华.面向产品创新的集成管理内生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57-58.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8
经济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使全球市场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 企业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 为争夺相同市场发生的战争也越发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一个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地根据事件的变化而做出响应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的整合功能使市场中的单个企业不再以个体形式参与市场, 而是与其他企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这样企业与企业的组合就是供应链的组合成分, 使参与竞争的个体包括了供应链。供应链复杂网络中的节点是供应链中的企业, 企业个体与个体之间来往的信息流、资金流等关系就是边, 企业节点和关系流的边构成了复杂网络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点。
二、供应链与复杂网络概述
复杂网络是指由大数量的节点及庞杂节点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特征的网络。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随机图模型 (即ER模型) 和小世界模型等的发现推动了国内外复杂网络研究的发展浪潮, 如今复杂网络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核心节点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复杂网络中, 由此组成了供应链网络的顶端部分。例如, 供应商中有着从一级供应商到末端负责材料来源的供应商, 这些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又分别有自己的供应链分支, 这样以企业为节点, 他们之间的关系连线就形成了一个供应链网络。
(一) 供应链网络的小世界特征
小世界网络模型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提出的, 它具有平均路径长度较小及聚集系数较高的特点。供应链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这两个特点。
1. 平均路径长度。
在网络中, 所有节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数就是平均路径长度, 而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是指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包含的边数。供应链网络中产品的平均响应时间在供应链复杂网络中由平均路径长度表示。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及客户愿意忍受的响应时间越来越短, 产品从新兴到衰亡的周期不断加快。企业提高自己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缩短产品从形成客户需求到完成产品交付的响应时间。从供应链复杂网络的特征可以看出, 平均路径长度越小供应链的供应性越有保障。
2. 聚集系数。
它是指如果某个节点与k个节点直接相连, 那么它们形成的实际边数与这k个实际相连的节点之间可能存在的最大的边数的比, 对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聚集系数求得的平均值就是网络的聚集系数。企业与企业在供应链中互相交汇竞争和相互合作的程度可以由复杂网络中的平均聚集系数来表示。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企业与其他企业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最多次的信息交换, 供应链网络的聚类系数因这些科技信息方法的介入而增加。
(二) 供应链网络的无标度特征
大量的企业群组成了供应链的主干及分支, 这些组成企业群的大部分企业个体只有少量的固定合作企业, 即它们都拥有较小的度, 而整个企业群中通常都存在占据整个供应链较高地位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个市场中具有龙头地位, 在供应、生产、分销等方面与较多数量的其他节点企业有着密切联系, 这样较少的龙头核心企业和大多数普通企业体现了无标度的特征。
三、供应链复杂网络的宏观研究
(一) 对鲁棒性的分析
供应链网络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吸收不确定性, 供应链保持较高的响应性和敏捷性的能力。当供应链网络受到干扰后, 代表节点的企业发生生产延迟甚至倒闭等情况, 这样这个企业就失去了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联系, 在网络中体现为去点。
供应链的结构主要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 发生突发情况后供应链网络受到影响, 最大连通子图R发生变化, 这可以反映出供应链结构的稳定性。
假设网络G受到影响, 节点v1, …, vm (1≤m≤n) 因为与其他节点的连接中断, 网络G被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连通子网络Gi, …, Gt (1≤t≤n) , Ki为网络Gi的节点数, 即网络大小, R=max{ki, i=1…, t}, 被定义为供应链网络受影响后的最大连通子图大小。供应链结构稳定性与R的值成正比。
对鲁棒性进行分析可以衡量供应链网络的响应性、敏捷性和稳定性, 从而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 从设计、管理等方面着手使供应链网络在结构上更稳定。
(二) 对不确定性扩散问题的分析
有许多不确定性存在于一个供应链网络中, 其中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原料工厂发生的意外事故、生产设备的故障及维修、运输过程中的滞后等, 这些都会导致供应链网络不能顺利运行。上游企业发生问题会引起不确定性沿着供应链向四周扩散, 因为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这种传播类似于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SIR模型和SIS模型就描述了复杂网络中的传染机制,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的传播。
利用逾渗理论可以得出任意度分布的SIR模型中疾病传播的阀值为
式中, k为节点的度, pk为度数为k的节点在网络中出现的概率, Tc为疾病传播概率阀值。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表示为T, 当T>Tc时疾病爆发。在供应链中, 对于采用不同产品设计战略、库存战略、提前期战略的节点企业, 其供应链存在不同的临界值, 当T>Tc时, 不确定性就会传染至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甚至导致整条供应链瘫痪。只有以临界值为准, 使不确定性不断远离这条标杆, 才能有效控制供应链的稳定性。度分布较大的节点受到的影响更大, 这样供应链中掌握较高地位的企业受不确定性风险波及的概率较高, 受到的影响较大。
四、供应链复杂网络的微观研究
(一) 对供应链网络效率的分析
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发出的需求进行响应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可以通过平均路径长度来表示。网络的效率可以衡量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程度。网络的全局效率与最短路径长度成反比, 即
其中, dij代表企业i与企业j关系之间的最短路径。平均最短路径是一个计算网络效率的有效参数。但是, 贺磊、王直杰等人认为, 在现实市场中一个面临突发情况的企业会先出现暂时的生产滞后, 然后会出现订单减少、成本增加的情况, 其后企业运营将越来越困难, 最终走向衰亡, 并不是立刻从市场中消失, 即节点成为网络中的去点。对此, 供应链的网络效率可以如下定义。
供应链网络的效率为网络中所有点对之间最短路径倒数与效率因子乘积的平均数, 即
其中, eij表示完全连通情况下两个节点企业之间的效率。在突发情况下, 入变量效率因子wij (0≤wij≤1) 作为企业连通效率参数。wij=1表示企业的经营生产并没有受到突发事件的介入依然有序进行, 在突发情况发生后, wij将降低, 0≤wij≤1。这样对于企业在发生意外事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抵御时能更真实地刻画出效率变化。
(二) 利用复杂网络评价供应链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
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12年7.30印度大面积停电事件, 这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不断提醒我们, 如何预防攻击及蓄意攻击造成的技术网络瘫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 虽然在统计学上意外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 但是其影响之严重对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将造成长久的负面后果, 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中, 应对节点度较大的节点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因为对这些节点的攻击势必引起大面积的网络失效。对节点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研究, 以此来查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顶点, 要对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升级就要对这些顶点所代表的企业重点保护加强防御。
利用式 (1) 、式 (2) 中网络效率的研究可以进行节点重要性的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供应链网络中某节点的重要性指数表示在供应链网络的网络效率在发生突发情况后的变化值, 即
其中E (G′) 表示wij变化时的网络平均效率。根据网络效率变化的大小对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指数进行排序, 在wij一定的情况下, 具有较高重要性的节点在网络中的特点就体现在具有较大的网络效率变化值。
2. 供应链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可以用网络效率在去除该节点后的变化量来表示, 即
最重要的节点是造成E (G) 减少量最大的节点。
3. 供应链网络中某节点的重要性指数用级联效应结束后网络效率与网络正常运转时的网络效率来表示, 即
其中, E0为网络运行没有遇到问题时的网络效率, Ek为级联效应结束后网络效率。
五、结论与展望
现在供应链的研究大多数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企业或单条供应链上的管理问题上, 立足于宏观角度的供应链网络研究则不多。但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逐渐扁平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开放的市场使企业个体之间的距离拉近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不确定性也因发展趋势而放大, 供应链个体逐渐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网络覆盖市场, 其结构也日趋立体和复杂。而且在现实中, 供应链之间的重叠关系常常会造成同一事件的交叉影响, 导致一个决策可能使多条供应链受到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性质可以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做出完善的判定和分析。目前, 关于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传播规模分布和不确定性发生概率、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机制、怎样降低供应链节点脆弱性及随机去点与选择性攻击时网络结构发生的变化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复杂网络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供应链的复杂网络内在机理并以此实现供应链网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袁裕辉.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复杂网络理论为视角[J].经济与管理, 2012 (07) .
[2]叶笛.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供应链网络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8) .
[3]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 2003 (02) .
[4]胡一竑, 朱冰心.复杂网络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 2007 (09) .
[5]李彬, 季建华, 陈娟等.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供应链脆弱性预防和应对策略[J].上海管理科学, 2012 (03) .
[6]张纪会, 徐军芹.适应性供应链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9 (02) .
[7]刘小峰, 陈国华.基于复杂网络的供应链鲁棒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11) .
[8]范旭, 马军海, 修妍.复杂供应链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6 (09) .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9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即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核心资源用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 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这就使现代商业组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非核心业务紧密相连, 形成了一个供应关系网络, 即供应链。企业的运作与管理也由传统的“控制导向”转为现代的“关系导向”,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 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Stevens认为, 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 它始于供应的源点, 终于消费的终点。Christopher认为, 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 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 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增值。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陈国权认为, 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这就是供应链。马士华认为,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存在它的不足:首先, 分散的物流管理忽略了供应链的整合。独立的职能部门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人为地分割为独立的几块, 各环节的协调性差, 信息共享差;其次, 供应链各节点间由于缺乏有效的、透明化的沟通途径, 从而造成库存量增多, 使库存、物流等隐性成本增加;再次, 过分依赖市场预测的推式生产, 牛鞭效应显著;最后, 传统的非闭环式、无直接交流平台的供应链管理使各节点直接从顾客处获得的信息量少而不全, 造成用于解决售后服务问题的时间多, 顾客服务水平和满意度低。
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协调性差、管理成本高、顾客服务水平低、牛鞭效应显著等缺点。基于此, 本文提出一个供应链网络协同模型, 该模型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物流商能互相共享的信息流汇总于一个信息中心, 该中心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进行统一控制和调配, 不同的节点企业根据不同的权限从共享平台处获得所需信息。该模型实现了各节点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 降低了牛鞭效应, 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性。文章最后通过东南汽车的实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供应链网络协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传统供应链的管理结构模型
通过研究和分析, 我们给出供应链这样一个概念:供应链 (Supply Chain) 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信息链、物料链、资金链, 它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流通过程中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 同时为各节点企业带来利润。
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合作日益复杂、顾客要求更加严格的今天, 原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组织起来, 形成了一条供应一生产一销售的链条,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供应链。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三、供应链上可共享的信息及集成式共享平台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一) 供应链上信息流的分类
Huang等人把供应链上的所有信息分为六大类, 包括:产品、过程、库存、资源、订单和规划, 具体分类如下:
1.供应商可共享的信息流。供应商可共享的信息主要包括供应商向物流服务商提供的物料需求与供货信息;向生产商提供的产品信息、质量信息、生产商的订单信息以及订单执行情况的信息。除此之外, 供应商还应向生产商提供自己产品和工艺改进等的研发信息, 与其进行技术合作, 以便加快研发速度, 减少研发开支。
2.生产商可共享的信息流。根据链条的顺序, 生产商依次向供应商提供未来一段生产周期内需要的物料信息、实时更新的库存信息及生产计划信息, 为了保证供应链企业能协调发展, 要求生产商在不泄露商业秘密的情况下, 向物料供应商公开需要物料供应商配合的关于有助于新产品开发的新工艺, 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向分销商和零售商提供产品信息、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的订单信息及订单执行信息;向物流服务商发出的供货信息。
3.分销商信息流。分销商可共享信息流是指为了减少供应链成本防止上游企业积压产品, 分销商向供应商提供的库存信息;同时, 向下游零售商提供产品信息及其订单信息;为了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减少订货提前期, 分销商还应及时向物流服务商提供产品需求信息。
4.零售商信息流。零售商位于供应链的最末端, 最接近市场和顾客, 是信息的主要来源, 按顺序零售商应向生产商提供库存信息以便生产商及时安排生产;向生产商和分销商提供销售信息;为顾客提供产品信息, 方便顾客浏览并作出购买决策;向物流服务商提供供货、取货信息。
5.物流服务商可共享信息流。物流服务商负责整个供应链的物料及产品的运输工作, 它担负着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反馈订单信息的职责, 同时, 负责收集和及时反馈各种意见, 必要时为生产商和分销商承担一定的库存, 提供物料或产品的在途运输情况、物流线路、车辆情况等信息。
(二) 集成式共享平台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是一种与传统信息流模式完全不同的新模式, 该模式提出建立一个独立于供应链之外的信息集成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对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主要信息形成信息共享源。同时信息中心还负责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并把加工后的信息发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节点企业。具体形式如图所示:
四、基于网络协同的制造业供应链模型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供应链上可共享的信息流以及新的集成式共享平台的运作模式, 我们构造了一个网络协同环境下的制造业供应链模型, 以克服传统供应链中各节点协调性差, 牛鞭效应显著等问题, 该模型具体如图所示:
该模型的运作原理是建立一个独立于供应链的信息加工中心, 该加工中心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其他节点企业签订协议, 由核心企业全权负责那些关系到供应链绩效的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统计和分析工作, 对这些信息汇总后进行综合协调管理, 对于除这些信息之外的各节点企业的其他信息实行分散控制, 这样既保证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又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该供应链的信息加工中心的具体协调流程如图所示:
该模型的整个协调情况如以下步骤所示:
第一, 供应链合作伙伴 (包括零售商、分销商和生产商等) 共同达成一个通用业务协议, 包括对合作的全面认识、合作目标、机密协议和资源授权。
第二, 按照协议, 核心企业根据节点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履行的职责、合作信誉情况及合作时问长短的不同, 把节点企业分成不同的等级, 授予不同的信息访问权限。
第三, 由核心企业收集和控制各节点的信息流, 各节点企业根据协议要求, 实时传输与供应链绩效有关的信息, 并按照权限登陆信息共享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利用零售商POS数据、因果关系信息和已计划事件信息, 创建—个支持共同业务计划的销售预测。并将该销售预测信息放到共享平台初识别分布在销售预测约束之外的项目, 每个项目的例外准则需在第一步中得到认同。通过查询共享数据、交谈、会议等解决销售预测例外, 并提交销售预测改变结果。
第四, 合并零售商提供的POS数据和库存策略, 产生一个支持共享销售预测和共同业务计划的定单预测。例外准则在第一步中已建立。通过查询共享数据、交谈、会议等调查研究定单预测例外, 并提交定单预测改变结果。
第五, 将定单预测转换为已承诺的定单, 并将订单作为需求信息上传到共享平台, 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作为参照标准。
该模型的改进点。一是该模式实现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不但克服了传统模式中由于信息层层传递引起的“牛鞭效应”, 而且能够保证各节点瞬间同步做出反应, 提高了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信息集成中心为所有节点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场所, 供应链成为一个集中决策的中心系统, 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能力;三是该模型根据市场需求协同供应, 用信息取代了库存, 从而降低了库存和物流成本。供应商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 及时补货, 每年节约供应商上大量费用;四是由于可以通过协同平台及时了解顾客需求, 供应链上各企业可以集中自己的竞争优势, 将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提供给顾客, 从而减少了售后服务的数量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五、实例分析
东南汽车利用东南汽车城配套体系的群聚优势, 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 鼓励了配套厂选用相同的ERP系统, 使配套厂交货及时准确, 同时降低了配套厂的库存, 提升了管理。
联泓公司是东南汽车城内一家生产汽车座椅的配套公司, 目前该配套厂与东南汽车的协同管理流程如下:一是达成合作协议、制定合作计划, 同时由东南汽车制定需求计划;二是配套厂的工作人员登录东南汽车供应链网站, 下载东南汽车最新的需求计划, 包括整车生产顺序、供货时间、供货数量以及配件型号等信息, 然后自动导入联泓公司的ERP系统;三是与联泓的库存信息对接后, 形成联泓给东南汽车的供货计划和联泓给自己的供货商的物料需求计划, 并同步发送给东南汽车和联泓的供货商;四是东南汽车接到联泓公司的供货回复后, 就可以立即着手准备接货, 包括填写单据、安排接货人员等。而联泓公司的生产线则根据东南汽车的最新需求计划微调生产顺序, 包括调整产品型号、生产数量等。具体的协同操作流程如下:
通过使用统一的ERP系统、建立虚拟的协同操作平台, 将能够共享的信息放到协同平台上进行处理, 东南汽车与周边的配套厂避免了将来因为信息共享开发更多的接口, 节约了管理成本、减低了牛鞭效应、提升了整体协调性。在“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 东南汽车成为全国汽车制造行业唯一凭借“信息化“这一软成就获准参展的企业。
六、结论
通过本文对供应链的管理现状的分析, 我们看到,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具有协调性差、管理成本高、顾客服务水平低、牛鞭效应显著等缺点。针对此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个供应链网络协同模型, 该模型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物流商能互相共享的信息流汇总于一个信息中心, 该中心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进行统一控制和调配, 不同的节点企业根据不同的权限从共享平台处获得所需信息。该模型实现了各节点之间信息的实时共享, 降低了牛鞭效应, 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性。实例表明, 本文提出的供应链网络协同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黄小原, 李宝家.供应链集成化动态模型与控制[J].系统工程学报, 2001 (4) :254-260
[2]张成洪, 严正, 宋亮.协同商务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框架[J].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0) :3
[3]陈志祥, 马士华, 陈荣秋, 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 1999 (5) :32-36
[4]SIMON 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0f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2, 000 (6) :67-83
[5]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 1999 (3) :101-104
[6]蓝伯雄, 郑小娜, 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 2000 (3)
[7]马士华, 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8]卞亦文, 王有森.供应链中信息流的运作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1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10
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 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发布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 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文章介绍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特点,并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为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提出了值得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宇波,马士华.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4(11):47-50.
网络供应链管理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炭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我国的煤炭能源使用也在不断增多。而且火电厂的生产过程中是离不开煤炭资源的,而在煤炭的采购与供应过程中需要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就是物流网络系统,这其中的环节纷繁复杂、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且彼此影响。而且煤炭的物流网络系统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比如它是大宗货物运输,而且它的运输过程节点多、线路长并且环节也多。所以根据煤炭物流运输的特点,我们需要通过对比物流网络节点、运输线路和供应商等各方面来进行煤炭采购和供应物流方案的合理选择和规划,这样才能保证煤炭采购和运输成本的减少。因此,对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简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煤炭能源使用也在不断增多。而且火电厂的生产过程中是离不开煤炭资源的。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煤炭资源分布的非常广泛,但是并不均衡,有些地方煤炭资源丰富,而有些地方煤炭资源匮乏,而这就造成了煤炭在采购与供应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比较高的原因。煤炭物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从煤炭最开始的开采,到中间过程的加过、贮存、运输、销售最终到达客户的过程。而物流网络的构建就会影响到这个过程的成本,而这也是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像火电厂这种煤炭消耗企业,对煤炭的采购都是大批量的,而对大批量煤炭进行采购的成本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物流网络的总成本其中很大的一个比例就是对大批量煤炭的采购成本,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会对采购的成本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大批量煤炭的采购和供应过程中,制定好采购方案是非常必要的,选择合理的供应商,合理的采购方案才能保证煤炭采购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采购成本的减少,也能保证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煤炭供应物流是一种需要从生产到最终客户手中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包括最开始的物流基地,从物流基地将通过火车、汽车或其他方式来将客户订购的煤炭运输到中转站,然后通过中转站再用某些方式运送到客户的手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煤炭供应过程。而这种煤炭供应就形成了这三方所构成的一个供应链网络。
我国现有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现状
目前,我国的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是一个由五个物流过程组成的物流系统,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供应物流,第二个组成部分是生产物流,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销售物流,第四个组成部分是回收物流,第五个组成部分是废弃物流。整个的物流系统技术看起来与时代的发展有些脱节,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来处理其中实际存在各类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煤炭物流有一部分是由煤炭生产企业来进行的,另外一部分是由购买煤炭的企业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煤炭物流基地就是缺失的一部分。煤炭物流企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这些企业还是比较散、并且规模不是很大,大多数的企业实力还是比较弱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很突出的。
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的策略
从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来分析,煤炭供应物流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客户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些因素中就有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他们的分布类型及特点,还有用户对煤炭的需求,用户的需求程度,用量多少等,同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交通条件,这几个因素综合在一起会影响整个物流网络的选择与优化。对物流基地的选择也需要合理的考虑,比如基地所在的位置、在运输过程中的路线等等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考虑和选择,才能达到煤炭供应物流网络的成本最小化,而成本最小化就是一个优化的煤炭供应物流系统。
煤炭物流是一种对大宗商品进行的配送运输物品方式,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物流,煤炭物流需要更专业的煤炭物流企业。目前国内的煤炭物流有一部分是由煤炭生产企业来进行的,另外一部分是由购买煤炭的企业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煤炭物流基地就是缺失的一部分。煤炭物流企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这些企业还是比较散、并且规模不是很大,大多数的企业实力还是比较弱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很突出的。因此为了使煤炭物流企业可以更加统一,提升整体实力,第三方煤炭物流基地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煤炭供应物流网络的优化主要还是针对客户来进行的,根据客户的特点等因素来进行第三方物流基地的选择,这个煤炭物流基地是整个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煤炭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主要由这个基地建立起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物流基地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保证整个煤炭供应物流的顺利运行,并且可以让双方都达到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的双赢模式。
对物流基地地理位置的选取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进去,其中客户的对煤炭的需求,附近的自然条件,企业的生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很多相关的因素都会对物流基地的地理位置选取产生影响。
一般在需求因素上,要考虑的一点是这个物流基地要相对离需求用户比较近,这样才能保证在客户提出需求时,能够在时效范围内将煤炭送达需求用户。而在附近自然条件的影响中,比如基地附近的各种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条件,水温条件等都会对基地产生影响,比如我们不能把地址选在容易发生洪水泛滥的地方,与煤炭有相互影响的地质条件也对地址的选择有影响等等。而在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我们也要加入考虑,比如企业的经营环境,在物流基地所在的地区能否得到当地政策上的支持,能否在当地招聘到足够的劳动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商品特性方面,因为煤炭也有很多种类,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影响,所以要看当地的环境是否与该物流基地运输的煤炭种类相适应。在这里,物流费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可以缩短到需求企业的距离,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成本费用,而且也要保证服务的质量。
对于煤炭采购物流网络,采购物流主要是针对煤炭供应商来说的,在采购过程中,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煤炭供应商所在的位置,要采购的煤炭种类,采购的煤炭价格,包括从供应商到需求用户的运输方式等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对采购物流网络进行优化。而采购物流网絡的优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对煤炭供应商的选择,另一个就是运输途径的优化。
上文提到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总体的情况是北方相对于南方较多,东部相对于西部较少,这样就会出现我国现在煤炭分布消费的现状,即将北部和西部的煤炭向南部和东部进行运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采购的煤炭种类,煤炭的质量等上面来进行供应商的综合考虑,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同时,我们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而在运输途径的选择上,我们就可以结合煤炭供应物流网络的优化,进行物流基地的选择,选择距离自己相对较近的基地,或者运输工具相对成本较小或者相对便捷的方式。同时也要保证这些选择可以使我们的采购煤炭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达到要求。
供应链网络优化蓝图指引 篇12
一、网络优化的前提
简单说,网络优化的目标就是要拿出最经济的方式接收和运送产品,同时保持或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服务最优。为了减少设计方案和分析过程的复杂性,企业过去常将优化需求与网络现状分开考虑,但这些既有条件至为重要——多少仓储、位置、库存要求、客户情况、订单方式、劳动力、发运频次、运输方式等等。
最优供应链网络,要全视角地考量各个业务领域的产品交付,追求最佳客户体验,实现显著的财务绩效、运营效率及税收节约等目标。提升网络绩效,已显著影响经营基础和股东价值。要达到和保持最优网络有三个前提:
(一)战略先于网络:面对复杂冲突的业务目标,如减少投资、提高经营利润、降低碳排放、增强客户体验等,供应链网络必须与公司战略完全一致。但仍有许多企业尚未明确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支持业务战略就开始盲目降低网络成本或投入。如产品结构与量产、市场供应、边际目标、动态客户服务、增值机会、退货和报废等,往往被赋予最小的考虑或完全忽略。
(二)专注于总体最优: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问“如何用供应链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诉求与传统网络优化项目单纯的降低成本或改善服务不同,要全面考虑各种运营场景。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哪些因素对公司价值影响,如EBITDA毛利、资本投入、人力资本、营业支出、税收效用、利润、现金周转,等等。
(三)项目与持续过程:先进的供应链网络是动态的,要能够支撑企业的采购适应市场变化、产品线调整灵活以及资源整合等,并结合持续优化的过程,在一系列市场条件下,检验网络既有的灵活性,增强企业价值关键驱动因素,确保各项目标的一致性。
二、网络规划周期及分类
当企业要优化现有网络时,项目团队要明白如何着手和落实,规划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是经过板块扩张/收购、针对新市场机会战略调整,还是每隔几年的全面例行检查。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情况规划都适用。缺乏规划,企业将面临问题考虑不足且无法及时落实解决方案的风险,反之企业可变被动为主动。典型的规划分类见表1:
(一)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决策企业目标或做必要目标调整,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制定政策来掌控获取、利用和处置资源的过程,只有战略正确及供应链全程信息共享,企业才能于瞬息万变的供需环境中生存。网络战略规划的目标是确定网络优化总体思路,解决组织结构、规模调整、网络计划及环境评估等问题,如仓储点、运能、库存、信息系统及它们能实现最大投资回报的路径。
战略规划是一项旨在及时防范可预见变化的手段,要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以充分满足贯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要求。诚然,预测需求对规划而言远远不够,较长规划周期的预测是有风险的,但预测仍是关乎未来网络设计的最重要信息。
(二)战术计划
战术计划的时间框架通常是一两年,主要内容是步骤、策略和方案,并设定具体目标、采取的行动和时间以及资源投入,以保障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逐步完成。例如,公司提出启用新仓库以改善服务的战略规划,那么战术计划就要分解任务、分配资源并确定工作时序,如预见配送中心的负荷,平衡“主要资源—劳动力—需求高峰”的矛盾。
战术计划,首要建立步骤顺序;其次,定义各环节主要问题,如识别完成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及特定的技能;三是确定每个步骤的投入,如预算控制;四是明确外部支持,如建仓库,这可能意味着从建筑公司聘请顾问;其它还包括库存策略、运价谈判、提高生产率和改进信息系统的需求等。
(三)运营计划
运营计划可以是每天、每周、每月,它是对战术框架内的策略、计划和方案的落实,其主要组成是管理资源,如劳动力和资产;同时,评估运营绩效以优化操作效率并发现潜在问题。运营计划纳入了战略规划的逻辑、战术计划的事件及日常事务过程,它可以形象地比作是“轮胎来适应道路”。运营计划涉及各类任务,如配送中心排班、车辆调度、货运整合、改进生产流程、减少操作成本及营运开支等。通常网络规划的失败,都是因为运营中大部分的日常活动是例行程序,造成实施没有主次先后,容易偏离原计划目标。
(四)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工具,但对完善供应链网络意义重大,它是防范不可预知变化导致供应链故障的防御手段。通常,应急计划是问“如果……?”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主要供应商发生罢工?”或“如果发生产品召回?”或“如果主要供应商在重大气象事件中受损?”有准备的管理者,就要使用应急计划来克服很多潜在紧急情况,那可能直接对供应链造成破坏性影响。即假设意外发生时,能够提前预备相应的行动计划。
应急计划是常见的非计划管理或危机管理“救火队”方法,基于假设发生后的应对。应急计划要尽可能减少行动所需的准备时间,不要等到起火了才想在仓库安装喷头。要提前应对好对供应链不利的应急事件如:能源短缺、罢工、自然灾害、产品召回、安全事故等。
三、定义项目范围
网络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它通常按:1.描述网络,2.明确交付目标,3.建立参考基准,4.开发备选方案,5.效益对比,6.方案评估,7.详述计划。有些企业容易进入盲目落实的陷阱,仓促执行步骤3到7,却忽视了步骤1和2更为重要,作为数据置入分析,决定了规划过程的好坏。
(一)确定交付需求
网络优化几乎会影响组织内的所有业务单元,项目范围直接关系付出及成本,所以首先要得到领导层的理解和支持。在优化启动前,项目团队必须基于公司战略对整体业务进行评估,尽可能地收集例如:
1.销售:公司为增加销售业绩正在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全球扩张、收购、电子商务或同店销售等,是否愿意降低库存即便服务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2.进度:要权衡项目是以满足期限为重,还是以提供最佳的整体建议为准。
3.营销:是否有业务变化对分销网络产生质的影响,市场部门的营销活动,如网购的每日推广与双周存储级大促销活动。
4.生产:生产部门是否理解最优生产批次对库存及仓储选址的影响?
5.财务:供应链重大投入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以及现金流状况如何?
6.IT:信息系统能否提供分析所必需的数据,如果不能,是否能从其他途径获得。
7.约束:确定设施、批次量、品控、产品短缺等限制,预期内是否有大的改变。
8.敏感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物料成本、服务时效、规划期限、预算等要素。
9.人员:谁来进行专业分析,内部团队组建或聘请专业顾问。
面对这些相互冲突的需求,网络规划者必须找到兼顾客户服务和公司目标的最低成本网络和库存管理技术。公司执行战略会议上的营销策略和销售预测要及时了解并入规划需求,经过各方达成共识后,就形成了建模的两个参考基线:现状与设想。
(二)关键网络组件
网络规划和优化是建立在以事实依据、定量分析与流程、技术和人员等定性结合基础上,下图描绘了一个端到端的网络分析所涉及的复杂因素:1.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达到预期服务水平,2.利用最佳分析工具,3.分析最优的替代方案,4.模型被定义为库存政策、运输路线、成本和服务水平、供应商等网络组织的变化。
每个供应链网络都有一些关键组成,包括但不限于——
存储点:含配送中心DC、集货点、码头、港口、退件中心、从生产或供应商发出的暂存或分销点,其工作是接收、质检、存储、拣选和发运等。
库存管理:基于市场预测的采购和生产控制,库存是供需间的缓冲,以适应需求或生产意外变化,包括预测需求、采购订单及存货管理。
客户服务:负责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键交互,保障客户满意度,包括处理客户咨询、订单过程及客户/供应商关系,监督管理每个产品或细分市场的目标进展,如订单满足率、交货时间等。
信息系统:MIS/ERP负责供应链的全过程通讯、数据处理与控制,功能广至订单接入、预测、仓管、车辆管理到电子账单等等。
(三)启动网络分析
建立沟通。项目启动后的第一要务是沟通,缺乏沟通机制就贸然展开信息收集和网络分析,将事与愿违甚至返工。其次,重新审视项目范围,确定是否有新变化需要纳入考虑。接下来则是执行战略研讨会,通过正式会议,让领导层认可项目的主要动因和企业方向。接着进行初步会议讨论详细的数据收集,掌握当前的网络和系统状况。公司执行战略会议上的营销策略和销售预测,要及时了解并入规划需求,经过各方达成共识后,形成建模的两个参考基线:现状与设想。
一旦确定了项目范围,掌握了网络关键组成,执行团队应开始收集主要数据为建模做准备,虽然不必面面俱到,但优秀的网络咨询会需要以下信息:
a.各业务板块增长情况(公式化)
b.按SKU采购地点及流程
c.按SKU的客户出货流量
d.仓间转运调拨
e.DC成本指标
f.出货分布及操作成本(固定与变动)
g.设施特征(容量、人员、租赁/自有、布局、能力等)
h.车队及运输(内部与外部)
i.成本计量(箱/立方/磅)
j.总帐占所涉及的业务单位
这常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步,企业必须认识到对重要资源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数据收集中可识别哪里存在信息漏洞,发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将关联方引入方案征求。项目开始若信息不佳,将直接影响网络分析的成本和精度。
数据收集完成后,每次项目会议要总结和评估这些数据,让团队深入了解运营和成本,为确保调研到的信息是建模可用的,要对数据“健康检查”,且基于现场考察情况发现管理的空白点。定义假设的过程,将有助于为信息收集和漏洞发现。项目团队提出建议汇总计划后,共同进行审查评估。完成这些,项目可以向前分析迈进。
(五)现状建模
理解客户服务和网络运作要求后,就要总结当前网络的基本特征,成本、服务和绩效,包括:1.目前DC位置、容量、吞吐量、成本、绩效等;2.进货运输成本,从工厂到供应商;3.出货运输成本,成品企业内运输及配送到客户;4.当前库存水平,库存比例和库存持有成本;5.客户配送时效;6.当前供应点及生产设施;7.客户需求分布;等等。
收集DC、运输及所有站点信息至关重要,未来可能一些节点会关停、转移或扩大:
1.空间利用率。分析库存及空间利用,列出仓储设施、设备数量及布局等规划清单,以确定缩减或扩展设施的投资需求。
2.布局和设备。列出每个设施的设备和布局,形成清单,指导投资需求。
3.库内流程。掌握订单配货和运输过程,例如不同产品的拣选配送方式、不同仓储的作业差异性,了解作业效率及库存安全。
4.人员配备水平。对组织及岗位进行分析,收集劳动利率水平,包括福利。
5.收货和发运量。如进出频次与卡车量和码头量,了解增加仓储吞吐量的因素。
6.库房特征。收集仓库面积、净高、柱间距、灯光亮度等,同样影响扩展能力。
7.接入点。检查交通及分拨路向状况,确定是否会影响运输成本。
8.运营成本。收集租赁费用、税金、保险、维修、能耗以及其它设施的费用。
9.库存。收集库存周转率和存量、满足率、安全库存水平、ABC分析等,优化存储位置或仓库空间,获取未来库存的目标,遇到滞销或季节性,如何整合利用设施。
10.绩效报告。了解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如订单完整性和出货准确性等。
下列运输信息应收集:
1 1.货运等级与折扣。收集运输等级、价格、折扣及承运人等信息,了解对折扣有影响的因素,如发货点、路由、最低重量等。
1 2.运输操作规程。掌握承运模式及供应商选择。
13.配送要求。衡量承运商的表现考核,订单履行及时性、完整性的评估。
14.补货重量/体积。车辆装载水平及每个补货点及其商品的装载机制。
这些信息构成的基础模型,是不同方案对比的参照系。如果没有这个基线,将难以评估替代方案与维持现状间的成本和优劣。有时,从数据库查询可能得不到完整结果,或可能扭曲分析。因此,成本信息应与源文件、总账或利润和亏损报表进行比较;生产或销售数量的信息应该与采购或销售量进行比较;网络流程图有助于快速识别错误的数据环节,任何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变化都应在基线里标明,并让大家周知。
(六)方案开发
一旦数据被收集并验证后,接着是开发替代方案和操作方法,项目组须考虑若干备选方案。用于确定方案的输入是实地考察、需求预测、数据库分析和客户服务调查。差距分析是一系列针对内部员工和客户的问题发现,目的是在指定服务水平下,客户满意和当前表现之间的差异,找出服务和成本的平衡。如,影响仓储选址的因素(见表2):
网络建模可分为三大类方法:
1.重心分析:利用地图坐标和客户量的加权中心,计算客户需求重心。它是用于确定仓储位置的第一方法,可以在纸上简单完成,假定运输成本与距离成正比、两点连线代表实际距离、各点装载均匀。相比之下,这种方法忽略能力限制、服务要求、运输和处理设施的成本差异,还不够精确。
2.优化模型:适合各种复杂性变量,可匹配价格因素。通常提供线性的或混合整数程序,基于所述数据、假设和参数运算出“最优”网络结构。更改任何输入将导致该模型产生不同结果。因此,它非常依赖于数据和参数的质量和执行建模分析的个人经验。它比重心分析复杂,但仍基于有限的静态范围的变量。如果一个网络可以通过汇总数据或单独环节切片来描述,该模型会非常有效。如透过年均运量看处理点的能力,或用来分析供需变化的影响因素。
3.仿真模型:类似前者,有各种规则和变形,但不同于前者输入一组数据后给出唯一答案,它始于给定的替代方案或结论场景,随着时间推移,检查各种数据集的影响变化。该模型可用于确定供需变化、网络限制和效率瓶颈等。同样,也非常依赖于数据质量和建模技能,但它能够更好地展示公司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的波动性,通过使用实际数据,反映销售或供应模式中的差异或随机因素,例如复杂能力的提升往往伴随成本增加。
分析复杂网络时,各种技术差距颇大。为项目选择合适的模型,规划者要判断复杂变量是否必须,或假设与均值足以辅助决策。但不管哪种方法,总体遵循以下步骤:
1.验证现有网络,计算机运行模型来模拟现有成本,对比成本与实际成本;
2.运行替代网络,一旦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目前量和预测量运行替代方案;
3.总结运行和排名,创建各方案运行成本表、展示结果,列出各个DC的成本;
4.总结所有年度成本和服务因素,列出对比清单;
5.敏感性分析,检测波动性数据,如一些不确定成本,通过修改参数,确定对运行的影响
6.确定每个方案投资。如新增仓储,所需设备、扩张和施工费用等。
(七)成本经济分析
网络规划的真正价值是在理解公司网络体系及运用想象去设计模型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建模软件并不能保证答案正确,只是在决策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要充分干预。方案确定后,就要收集各种运营成本数据,单项成本可能很接近,但要综合其它很多因素,例如:
1.行政管理和订单处理成本:与仓库数量成正比,尤其在协调和管理大型网络;
2.周期库存和安全库存持有成本:仓库越多系统总库存也就越大,安全库存也是;
3.客户订单规模效应:近仓客户一般倾向于多频次小单,单位重量配送费变化;
4.仓间调拨成本:多仓间的协调问题,需要由于不平衡设施之间调拨库存;
5.供应商谈判成本:设施少,单点容量大,仓储和配送服务的谈判上更有利;
经济分析是比较备选方案的效益与实施成本,基于ROI投资回报对比。要做到这点,必须确定所有与此方案相关的投资与节省,如人员遣散、搬迁、系统改造、税负、原合同、设施折现、物流设备MHE及自动化、管理变化等因素,通过敏感度分析各种变动费用,确定哪种方案最可靠;其次,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如客户服务、实现的难易度、文化因素、盈利能力、现金流影响等;最终,这些一旦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就要制定分阶段实施时间表,列出涉及从现有系统转移到未来目标系统的主要步骤。
四、网络优化是持续的过程
谨记,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网络优化依赖于定义完整的需求,决不能是公司简单的想法、观点或还没有被研究和验证过的可能。潜在需求应被清晰的定义、分析和评估,形成一组明确的战略要求,典型的如五年计划。好的网络规划是以行动为导向、时间为约束,规划应尽可能设定具体的行动,而不是简单地说明替代方案是否可行,未来预计销量、库存水平、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因素都要纳入考虑。
为了获得高层支持,要通过详细的书面文件和路线图来描述和说明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施和操作该优化方案,证明此结论是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方案,并坚持要将网络优化视为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临时项目。今后,当我们称赞一个无缝集成、高性价比和高响应的供应链网络时,要明白其背后持续的分析优化。
摘要:随着客户服务需求日趋复杂,持续的供应链网络优化已成为很多先进企业的重要课题,如应对物流、订单履行及运营交付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优化分析的方法和必要步骤,提供了一种供应链优化的参考指引和最佳实践。
【网络供应链管理】推荐阅读:
网络营销的供应链管理07-27
可持续供应链网络06-29
低碳供应链网络07-29
供应链的网络效应研究06-13
永辉超市及其供应链网络的简要分析08-24
供应商网络09-09
中国石化一级网络供应商准入流程12-08
供应链管理08-20
财务供应链管理08-06
物资供应链管理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