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基础

2024-09-27

训练基础(精选11篇)

训练基础 篇1

播音主持在高等院校成为专业源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1969年建立的播音主持系。在张颂、齐越等前辈的带领下,该专业形成了教学体系,建立了理论基础,培养出大批业界骨干。近年由于传媒事业的发展、招生文化课分数较低的特殊性,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共有180多个不同层次高校建立了播音主持本科专业。

发展伴随着问题:新生专业基础呈现下降趋势,比如普通话发音方面,呈现出大面积的舌面音问题:北方生源体现出尖音缺陷、南方生源体现出舌叶音式发音,以及较多的边鼻音混淆、阴平偏低、上声去转折化等问题。

北方生源的尖音缺陷来源于语言学家黎锦熙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女国音”。这是一种社会方言现象,原只存在于受过一定教育、操普通话或北京话的青年女性中[1],但目前其年龄级差(一代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语言变式的使用产生变化,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每一代人都重复同样的变化过程[2])特征已经消失,扩大到儿童至中老年范围,且向男性扩散;南方生源舌面音的舌叶化缺陷主要是由于闽粤方言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歌手发音方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以前只训练音色美化、语音技巧和表达技巧,语音矫正几乎是一个新课题。

可感知但难捕捉的、隐蔽性高、正音难度大的语音问题,其关键不在于发音训练,而在于听辨能力的训练。进行了有效的听辨练习后,很多语音发音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新方法与常见方法的差异

辨音练习是相对发音练习而言,体现为在聆听中辨别差别的能力训练。

解决语音面貌问题的完整程序应该是:听辨、发音、记字、说话。首先,应该知道所学的两种音是有差别的。其次,要学习两种不同音的发音,做到尽量准确。第三,要知道哪些字是哪类发音。第四,这些字的准确发音必须在口头表述中准确自然地应用。

教师一般会直接解决发音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不需要四个步骤全部完成,如极少有人听不出平翘舌差别,翘舌音只要从发音练习入手即可,但有些音直接进行发音练习毫无效果:以鼻边音为例,南方人根本不理解n、l是两个音这回事———在他们听来,n和l完全是一样的。在这样的心理认知基础上进行发音练习,学生只是在进行不同部位的肌肉控制,并不知道发出来的音听上去有什么区别,所以对这个练习的功用不以为然,在自主发音时也不会有有错即改的自我监控行为,更不可能达到正确语音在表达中的自动化程度。

二、新方法的原理追索

低龄儿童在语音辨别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儿童早期的语音知觉能力发展是从语言普遍性向语言具体性过渡的,一岁以前能很好地区分母语音位和非母语音位,一岁以后普遍语音知觉能力逐渐减弱[3],形成了语音听辨的母语优势,然而听辨的母语优势反而成为学习另一种语言的障碍———失去了对非母语语音的听辨敏感性。

三、新方法的具体实现

要解决听辨原因造成的语音问题,首先要做听辨练习。但这个听辨必须是可以感知的。对分不清鼻边音的南方学生说:n、l的发音不一样,不是我lɑilɑi而是我nɑinɑi(奶奶),学生通常仍然是茫然的。达成可感知需要对训练进行细化。

(一)进行对比练习

不具备听辨敏感意味着音色差别不足以引起注意,因此对比性的听辨练习极其重要,这是听觉感知的基础。

需要辨别的两个音必须同时出现,而且环境单纯。难度越大,其他干扰项必须越少:

比如教师对学生说,“不是我lɑilɑi而是我nɑinɑi”,练习音节过多,干扰大,教师口头表达时,必须简化为“lɑilɑi—nɑinɑi”,如果学生还是没有明显反应,教师就应该强调:仔细听,我的两种发音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简短强烈的对比,而且是反复的对比中,学生才有可能听出差别,建立基本认知。

(二)建立难度递进

听辨难度极大,或某些学生听辨感知不能建立时,教师必须降低练习难度,并由简及难。方法如下:

1.寻找最简对比组

如n、l对比练习中,加注意义的“了———呢”对比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分辨:

A.“好不好了?”B.“好不好呢?”

A.“怎么办了?”B.“怎么办呢?”

他们一般能准确地指出A组发音奇怪,B组发音准确,从而接受“le”和“ne”发音有差别,而且是声母音色差别造成差别的事实,建立起n、l音色有差别的基本认知。

基本认知建立后,比组的难度就必须递进到正常程度。

2.推进对比组的难度

难度递进有不同方式:(1)音色难度递进:如“了———呢”对比后进行“留恋———留念”。(2)速度难度递进:教师可根据学生状况调整听辨时的发音速度,以调整难度,并不断加快速度,直到学生能在正常语速中稳定听辨。

3.自身语音他者化

学生听他人问题时分辨能力高,听自己问题辨别力弱。因为他们不具备在发音同时进行自身发音的监控的能力。

只能将其自身语音他者化,才能提高听辨正确率。尤其是比较细微的问题,如舌面音缺陷(尖音或舌叶音)、声调缺陷(如东北、华南学生阴平偏低、华中学生阳平、去声偏平)。

他者化的方式非常简单:录音———回放。

只要一个学生能在听辨练习中识别他人的问题,在听自己的录音时就能够正确识别自己的问题。一手放在耳旁,一手放在嘴边收音的方式,其实就是他者化,能更明确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但这个是实时监听,难度更大,可以作为后期的递进练习。

(三)听辨结果外显化

听辨练习是内心活动,必须将结果外显化。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往往无效:不对的学生可能不回答,还有学生可能对结果有误判。

有效外显化的方式是给学生两个极简选择项,比如问学生:第一个音节还是第二个音节是鼻音?

A音节的J声母有问题还是B音节的J声母有问题?

回答以后,教师即可判断学生对错、正确和错误答案的大致数量、比例,并依据结果决定需要继续训练还是本次训练达到了效果,可以进入到下一个教学阶段。简化选择项是为了缩短回答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练习数量,保证当堂效果可控。

小结: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要提高专业技能,对自己语音方式的错误或缺陷有明确认知是必须的基础。就语音方面而言,发现错误、纠正发音,此后需要跟进的是记字。比如,n、l有问题的学生在听辨和发音练习完成之后,更需要背记n、l声母的各个汉字,并最终落实在自由表达中。此外,在表达各方面错误和缺陷的认知训练很重要,比如气息、眼神、肢体、表达逻辑性等等,利用视频音频手段进行难度递增、他者化的练习,既可行,又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北京话“女国音”调查(1987)[J].语文建设,1988(1):1-5.

[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48.

[3]Werker JF.&Tees RC..Cross-languagespeechpercep-..tion:Evidence for perceptual reorganization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1984(7):49-63.

训练基础 篇2

一、用音序法查字典,基础训练2 第一课时。

1.复习大写字母,记忆音序。

2..找出y sh f ch g r的大写字母。

3.按音序查字典。

二、写出反义词。

1.出示:同意 微小

仔细 轻松

温暖 讨厌

2.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也可组成词组或说个句子。

3.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找出反义词。

分别为:反对 庞大

粗心 沉重

寒冷 喜爱

三、选词填空。

1.出示:高兴 愉快 快活

让学生分别用这三个词组词、说话或举例。

2.填词。

(1)……心情非常(愉快)

(2)……同学们都为他(高兴)

(3)……像一只(快活)的小鸟

四、找出“……像……”的句子,初步认识比喻句。

1.如: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清清的.池水像镜子明晃晃的。

2.讨论:如果把“像……”删去,觉得怎么样?

3.引导学生用“……像……”说句话,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基础训练2 第一课时》。

五、听写一段话。

可先默写易错的字,例如“圆盘”“鲜艳”“温暖”。

订正后再听写全段(可一句一句地读。读第一遍,听;读第二遍,写。标点也要写上。听写后再读一遍,让学生检查、订正)。

第二课时

阅读。

一、要求读正确,有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联系下文说说“鲜艳”的意思。

启发:从“红脸蛋儿”的大苹果,“扑上金粉”的梨,以及染成“金黄、鲜红”的叶子,可知道色彩很鲜明,很好看。

鲜艳,就是色彩很鲜、很美、很明亮。

三、“丰收的果实”有哪些?把课文中的有关句子画下来,然后回答。

即大苹果、甜梨、柿子等。

也可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秋天还给我们带来哪些丰收的果实。

第三课时

作文。(用一课时)

一、明确作文范围(把参加的一次家务劳动写下来)。(要求用词准确,词句通顺,由说到写,写成一段话。)

二、开阔学生思路,拓宽作文内容,使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

三、说一说在一次家务劳动中自己是怎么做的。(可先同座对说,再全班指名说。教师围绕要有一定的顺序、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进行指导。)

基础+训练+细心+信心 篇3

【关键词】计算教学 数学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5-02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等各种粗心大意造成最后结果的错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

一、计算的重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2.计算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计算的每一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又必须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等等。教学中阐明这些相互依存的概念与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其必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计算中找到乐趣,并乐于去学习,自发的去做。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计算方法后,可以结合上课教学的重点实例,让学生进行部分口算等。

(二)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

1.审题的习惯。

2.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3.养成验算的习惯。

(三)切实掌握有关计算的知识

1.熟练运算基础知识,掌握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一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2.加强口算、重视笔算、学点估算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3.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练习是巩固与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与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开展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形式多样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师要重视练习的反馈,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四)创造有利条件和情景,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程标准的推广,学校数学教学要从传统的数学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数学教学;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兴趣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差异原则。因此,“成功数学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可以采用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算法,一帮一结对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必将能为我们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星.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法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徐英.浅谈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华章.2012(13)

[3]王鹭.小学生的数感及其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4)

训练基础 篇4

关键词:体操,跳水,基础训练,共性

体操训练和跳水基础训练之间的共性:

幼儿体操和跳水的基础训练有很多的共同点, 幼儿体操训练从选材到训练和跳水有很多的共性。幼儿体操的启蒙训练中的柔韧、腿部力量、腰腹力量、关节力量、倒立、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都是一样的。身体的协调性形成良好姿态培养音乐感和能力, 姿态是体操意识的直接反映, 要通过很长时间训练才能等到较好效果。启蒙阶段又是关键, 是改变原始自然形态培养, 体操要求是“力、美、难、新、稳”, 跳水的要求是“难、准、稳、美、稳、齐”, 可见两者是很相似的。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看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体操训练大纲。

1.2 实验法

实验对象:山东省新泰市体操运动学校选材基地, 训练学员共计90人, 其中1999年出生的有30人、2000年30人、2001年出生30人。

训练安排:早晨:6:30-7:40下午:3:00-6:00共计90人。

2 分析与讨论

2.1 形成良好姿态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姿态美是体操意识的直接反映, 要通过很长时间训练才能等到较好效果, 启蒙阶段又是关键, 是改变原始自然形态培养。头、四肢、躯干的优美性, 通过各种徒手操、把杆和地面上进行训练, 着重训练四肢开度、蹦和站姿, 加强自我表现能力及动作感知能力、控制力。形成的优美形态具有很大作用, 启蒙训练运动员有一个特点,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出这种情况训练就达不到良好效果, 因此在体操训练中经常采用以节奏较强的音乐作为伴奏来给队员训练, 使他们既能达到较好训练目的和较好音乐感知能力, 同时彩游戏式训练和学生范训练, 采用有意停顿、击掌、来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目的, 获得较好的效果。

2.2 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组织训练启蒙训练是使学员了解最基本训练, 是打好基础是关键, 此阶段孩子发育尚未成熟, 身体素质差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易疲劳, 对体操和跳水一无所知, 学员开始对体操和跳水的训练动机首先是自身需求, 首先培养队员体操和跳水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 制定出相对训练任务和内容, 主要先从全面身体素质为主, 水上训练是教会学员基本技能。制定出多年训练计划年芳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课计划, 每次课后及时总结、观察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从而提高训练课的效果, 有效控制训练进程。

2.3 以体操专项训练为主带动跳水基础训练

在体操训练中有很多都是跳水基础训练的动作, 体操中技巧的训练对跳水中的都是互相联系的。通过训练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原地前空翻、后空翻、踺子小翻直体空翻, 直体空翻转体360°和720°等等, 这些动作是训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爆发力、空中翻腾能力和转体能力, 这些也都是跳水项目必不可少的能力。山羊的全旋和双杠和支撑摆动以及单杠的悬垂摆浪、前后大回环也是训练运动员协调能力和上肢力量很好的办法。

单杠中的直体720°旋空翻下以及技巧的直体空翻转体1008°和跳水的转体动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落地体操是脚落地, 跳水是手入水。体操训练中的空靠倒立和慢起手倒立是最基本是基本功, 因为在体操几乎每个项目中都有倒立动作出现。所以有人说:倒立在体操训练中, 就像人的骨骼一样, 如果一个没有骨骼那整个人也就散了, 可见倒立在体操中的重要性。跳水的6组就是倒立开始的动作, 如果运动员掌握了以上的动作, 再进行跳水训练一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以基本素质为主, 完成基本技术和控制能力

体操启蒙训练重点是发展柔韧、上肢力量、腿部力理、腹背肌、侧腰肌、协调性、速度素质以及各关节力理, 柔韧是反映出完成最大幅度动作能力, 这一训练主要发展肩、胸开度、腰、髋及各小关节灵活性, 身体素质力量是学生完成各种动作前提条件, 协调性主要反映全身各关节, 各部位的有机配合, 肌肉紧张和与放松的配合, 对动作表现力更有很大作用。速度素质是完成动作必备条件, 是发展肌肉快速收缩及对各种刺激迅速反映的能力。发展肌肉速度素质主要采用速度力量与灵活、反应性相结合。各关节力量训练是防止关节受伤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一、三、五柔韧、全面身体素质、陆网为主, 二、四六以专项力量、身体协调性训练为主。下面是训练前和训练后各方方面能力对照表:

基本技术按照训练大纲要求进行施教, 掌握基本、最准确技术, 从高标准要求。如:前后滚翻、侧手翻、原地前后空翻。山羊全旋, 单杠垂摆浪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启蒙训练是少儿体操和跳水训练重点时期, 基础训练具有全面性、多样性、系统性、基础行, 教练应把握该阶段幼儿生理、心理及体操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因材论教。

3.2 启蒙训练应以身体素质为主, 掌握基本技术和基本控制能力, 有一定灵活性。

3.3 通过体操的基本训练带动跳水的基础训练, 更好的为跳水输送优秀的人才。

解答题基础训练(四) 篇5

(1) 当a=2时,求A∪B;

(2) 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已知点P(-3,4)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

求sinα+3π2·sin3π2-α·tan2(2π-α)·tan(π-α)cosπ2-α·cosπ2+α的值.

3. 已知函数f(x)=cos2x-π3+2sinx-π4sinx+π4.

(1) 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图象的对称轴方程;

(2) 求函数f(x)在区间-π12,π2上的值域.

4.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osA=255,sinB=1010.

(1) 求角C;

(2) 若a-b=2-1,求边c.

5. 如图,正△ABC的边长为15,AP=13AB+25AC,BQ=15AB+25AC.

(1) 求证:四边形APQB为梯形;

(2) 求梯形APQB的面积.

6. 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设向量m=(a,b),n=(sinB,sinA),p=(b-2,a-2).

(1) 若m∥n,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2) 若m⊥p,边长c=2,角C=π3,求△ABC的周长l.

7.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E,F分别为A1C1,B1C1的中点,D为棱CC1上任一点.

(1) 求证:直线EF∥平面ABD;

(2) 求证:平面ABD⊥平面BCC1B1.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 mg/100 mL(不含80)之间,属于酒后驾车,血液酒精浓度在80 mg/100 mL(含80)以上时,属醉酒驾车.”2011年5月3日晚8时开始某市交警一队在该市一交通岗前设点对过往的车辆进行抽查,经过4个小时共查出喝过酒的驾车者60名,下图是用酒精测试仪对这60名驾车者血液中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后所得结果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 求这60名驾车者中属醉酒驾车的人数(图中每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

(2) 求这60名驾车者血液的酒精浓度的平均值;

身体训练的科学基础 篇6

一、力量

因为力量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 因此随着肌肉的增强, 必须增大阻力, 力量才能迅速增强。

发展力量有几个途径。事实上, 任何练习只有阻力比平常大, 才能使力量增长,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增长力量。

1.沉重的体力劳动或激烈的运动竞赛;

2.抗体重的专门练习, 如拉绳上升或下降;

3.抵抗外部阻力的大阻力练习, 如利用练习力量的器具;

4.抵住一个固定物体, 使肌肉增强张力 (等长收缩) 。

前三种方法表现为等张 (动力性) 收缩, 即肌肉长度发生变化, 而导致身体某部分发生运动;第四种方法是等长收缩, 肌肉只表现张力改变, 但不缩短, 身体各部分不产生运动。

(一) 等张 (动力) 力量训练

A.必须选所需发展力量的肌肉群进行练习, 因为只有参与练习的肌肉力量才显著;

B.肌肉群必须有规律地 (隔日) 用大阻力进行练习;

C.用接近最大重量而重复次数较少 (4-8次) 的方法;

D.力量得到增长后, 必须逐步增加重量, 使肌肉群继续得到极限负荷。

增长某些肌肉群的专门训练, 在力量练习的有关书籍中可以找到对专项动作制定的适合专项要求的专门练习计划。练习所包含的动作要极接近于专项技术, 这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要知道, 只有对准肌肉群的活动给以阻力, 肌肉群才能得到增强。

(二) 等长 (静力性) 力量训练方法

经过研究普遍认为, 用等长练习能很快增长力量, 一般论点都支持以下几点:

A.身体处于特定位置, 每天用肌肉的最大收缩坚持等长收缩8-10秒钟, 做数次, 可以很快增长力量, 甚至用最大收缩的三分之二的长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人们难以判断肌肉张力的大小, 所以用最大张力才可靠;

B.动力训练可以使肌肉变得较肥大, 这是因为动力比静力能更多地刺激毛细血管使其增加;

C.动力训练可使全部动作范围内的力量发展相一致;

D.动力训练可使神经肌肉更协调, 因为它比静力训练中的神经肌肉联系更为复杂;

E.动力训练可引起更多的交叉效果;

F.即使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力量一样, 但动力训练所获得的力量对运动实际更为重要和实用。

(三) 静力训练的好处

A.它只需要较少时间、较少能量、较少间歇和很少的器具;

B.等长训练可在很多动力训练不适用的场所进行, 如家庭或办公室。

(四) 其他发展力量的方法

用等长和等张相结合进行训练, 力量可以得到迅速增长。另一种介乎中间的方法, 即慢动的等张收缩。用重复10次所能移动的最大重量, 在10秒钟慢速完成全动作, 然后稍减重量, 用同一速度进行。每次重复后休息10秒钟, 每天重复10次。此法是否获得赞许尚且不知, 但一些成功的运动员曾用过。

还有一种很少应用, 效果也很小的方法, 即功能性超原有负荷的方法。

(五) 训练基础

很多从事力量的运动员, 首要目标是在最有效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可用的力量。为了达到此目的, 必须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A.当肌肉拉直时, 虽然收缩力达到最大, 但机械效率却小于中等。所以肌肉完全拉直时力量低于最大值;

B.在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 由于肌肉效率发生改变, 而产生一条力量曲线, 从经验来看, 用适应力量曲线的可变阻力来获得最大力量是很有利的;

C.阻力应该对准身体运动的方向 (方向阻力) , 并在运动全过程中都应如此;

D.为了给肌肉群施加最大阻力, 不能依靠较弱的肌肉群去克服阻力, 换句话说, 身体各部分必须区分开, 以便直接对准各个部分施加阻力。

二、爆发力

要增长爆发力, 有三种方法:一是在不减低速度的情况下增加重量, 二是在不减小力量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速度, 三是同时增加力量和速度, 通常增长爆发力的最好途径是增加力量。一个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的发展,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爆发力训练的内容。力量和速度都能够通过张力快速 (爆发) 动作的训练而得到增强。

(一) 力量因素

谈到爆发力的力量, 我们必须懂得, 在正常情况下, 肌肉的收缩总在克服一定的阻力, 即使这种阻力仅仅是一种活动着的身体某部分的重量。因此, 力量能影响肌肉收缩的速度, 如果其他因素都相同, 肌肉变强了, 阻力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就会小些。

有人认为, 增加力量能增加爆发力。爆发力与腿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的力量关系非常密切。其结论是腿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力量, 与腿的爆发力的关系同等重要;爆发力同力量和运动速度都有关, 但是与速度的关系比力量更紧密。

(二) 速度因素

至于爆发力的速度因素, 主要是增强运动肌肉的收缩速度, 不同人的肌群收缩的速率各有不同。同样, 在一个人身上, 各肌群收缩的速率也有所不同, 如红肌的收缩较慢, 而白肌的收缩较快。次外, 各肌肉的大小同其收缩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较长的肌肉与较短的肌肉成比例能产生较大的速度。假设肌肉A与B单位长度的收缩速率一样, 而肌肉A比B长五倍, 那么肌肉A的收缩速度就会比肌肉B快五倍。

(三) 协调性

改进肌肉的协调性, 能提高动作的速度。因为一些主动肌能够很好地协调, 便能协力与较大的速度克服外部阻力。此外, 当肌肉协调地收缩, 肌肉第一次的收缩力量便能达到最大速度, 接着再一次发生力量就更为有效。同样, 主动肌和对抗肌如更协调, 在运动中对抗的阻力就会减小。现已证明, 对抗肌的放松常比主动肌收缩慢, 因此对抗肌放松的能力可能是运动速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要提高速度, 比赛中所包括的专项动作必须要用比赛时的速度或超过比赛的速度进行练习。

(四) 肌肉的效率

训练能增加肌肉的效率, 因为训练可以增加收缩速度。如果肌肉中脂肪组织减少了或粘滞性减少了, 肌肉的效率就会更大, 收缩速度就会更快。如果对抗肌的柔韧性不好, 那么增强柔韧性就能使动作中的阻力减小, 因而使速度得以提高。同样, 通过训练降低神经的抑制作用, 运动员可随意调动更多的有效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越多, 就越能更快地克服阻力。

三、速度 (跑速)

跑速的快慢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为了提高跑速, 两个因素或其中之一必须加强。步长主要取决于腿长和腿部力量, 步频则主要取决于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神经肌肉与协调性。

短跑基本上是一个爆发力运动项目。短跑取决于一个人有力的后蹬, 两脚快速的交替。发展跑速多在年轻时, 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 女子在16岁左右, 跑速这一素质的改善幅度很小。通常认为提高跑速的途径有三种可能:

1.增强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力量×速度) , 因为这能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2.以最快的速度跑, 改善其特殊的协调性, 如跑下坡;

3.纠正跑的错误技术。

四、总结

美声唱法的基础训练 篇7

关键词:美声唱法,呼吸,发声,共鸣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是声乐教育家不断研究探索,推广发展的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其目的是产生优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清晰的语言。它特别讲究声音的连贯统一,气息的有力支持,是世界上许多歌唱家追求的最高声乐艺术境界。要掌握好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训练,下面我将谈谈美声唱法的基础训练。

在歌唱活动中,几乎都是围绕着三个基本要素展开的。即呼吸、发声和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机结和的统一体。所以不难看出,要掌握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加强基础训练,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有良好的呼吸方法;2要充分的打开喉咙;3.要获得充分的共鸣。

一、美声唱法的呼吸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美声唱法中所推崇的一种歌唱呼吸方法。它是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气方法。胸腹联合呼吸比较全面地调动了胸腔、膈肌和腹肌的整体能动性,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胸腹联合呼吸法指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要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练习方法:

1. 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像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si音,声音要平稳;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 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略停顿后,慢速均匀地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象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3. 快吸快呼

这种方法可用于唱快速的练习曲和声乐曲用,属练习中较难的一种。我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女声的花腔最多用此法但初级时,大多女声不如男声,可能是体力不同的缘故。此呼法要在放松的基础上,借横膈的力量上下反弹,有弹性地控制气息,使每一次呼气都很准确,时值要强弱恰到好处,练习时可多用“狗喘气”来熟练之。

4. 气息支持

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后,吸气肌肉群还继续起作用,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虽然说呼吸的对抗是呼与吸两组肌肉共同工作的结果,但事实上,吸气肌肉群的工作更重要。任何好的歌唱家在演唱时呼吸均匀,控制能力好,关键在于他的吸气肌肉群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我们在歌唱实践中明显地感觉到:从腹的底部到硬腭之间有一股坚定的气柱,这时支持点集中且小,发出的声音也就比较饱满;如果支持点不结实,就会出现断音或音散的现象。对气息的支持点,主要是由于横膈肌的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三、美声唱法的打开喉咙

1. 如何打开喉咙

正确地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要感到喉咙两侧的肌肉发酸,在促使喉结往下放,这才是对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像将两只手自两肩像推开两堵墙一样向外推,以示说明这种力量的方向和感觉。

为了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和用力的部位,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用了很多具体手段,这些手段都是比较容易体会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

2. 打开喉咙的方法

(1)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有种办法能把喉咙打开,当你困了,一面讲话一面打哈欠,这时喉咙就打开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了,那样就会使声音太靠后。

(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唱歌时声音是从咳的地方发出来的。“声音是从两锁骨中间那里发出来的,声音要深,“声音是从喉咙最底部发出来的。”

(3)模仿嗓子宽的人歌唱有助于打开喉咙。模仿嗓子宽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术。作为技术,无论对哪一个声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大笑和哭也有助于打开喉咙。

(5)向后仰头常可以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

四、美声唱法的共鸣

1. 什么是共鸣

由于气息冲击声带,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基音与泛音的组合,但微弱细小。当这种声音在人体各共鸣器内得到共振时,原来微弱细小的声音就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发出了圆润、明亮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鸣”。

2. 共鸣的作用

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充分、巧妙、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可以扩大音域,增强音量,纯净音质,美化音色,丰富泛音的作用。

3. 共鸣的分类

由于声音的高低不同,共鸣腔体使用和调配的差异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声区:低音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声带是全部振动;中音声区(以口腔共鸣为主),声带是部分振动;高音声区(以鼻头腔为主),声带是边缘振动。

4. 共鸣的运用

(1)歌唱发声时,应运用“混合共鸣”的方法,即掌握好共鸣腔的混合运用,使共鸣腔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才能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一般说来,一个声音从声带发出,经过喉腔、喉咽腔,达到口咽腔,这时基音已得到扩大,如声音在鼻咽腔和口腔中得到泛音共鸣,并使胸腔也发生共鸣,则声音就会获得丰满、圆润、明亮的效果。假如不使用“混合共鸣”的方法,而将共鸣腔割裂开来,仅用单一的共鸣,例如在唱低音时,片面强调胸腔共鸣,声音就会发不出来;在唱中音时,片面强调口腔共鸣,声音就会喊叫,形成“白声”;在唱高音时,片面强调头腔共鸣,声音就会尖锐刺耳。所以说,共鸣腔的混合运用,是歌唱发声的一个原则。

(2)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只有适度地调整共鸣腔,改变共鸣腔之间的比例,才能适应于唱低、中、高音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音偏重于上部共鸣,例如,一个男高音在唱高音时,头上都会感到明显的振动;一个男低音,在唱低音时,手按胸腔,也会感到明显的振动。而当我们唱中音时,则明显感到口腔和咽腔共鸣的主导作用。这就是说,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每个声区都应突出它的主要共鸣区。

(3)要使声音产生良好的共鸣,并在唱低、中、高音时,使共鸣得到灵活的调整,头上的三个共鸣腔即口腔、咽腔和鼻腔,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使这三个共鸣腔联成一体,又能灵活调整时,声音才能圆润、明亮。而这三个共鸣腔的配合是否恰当,又与下腭、舌、咽部肌肉和软腭的动作密切相关。在发声时,口腔应根据音的高低适度打开,原则是音越往上走,下腭越放下,口腔开得越大。如口腔开得不够大,口腔共鸣就会受到影响。口腔开得过大,下腭降得太下,则会挤压喉头,妨碍喉头的正常位置。下腭必须放松,舌部特别是舌根也不能紧张,如发“啊”(a)音时,舌应平放于口腔底部,不可弯曲或抬高,喉头要稳定,软腭自然向上,才能使口、咽、鼻三个腔体混合起来发出正确的声音。

我们在歌唱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共鸣腔体能动的有利条件,使歌唱发声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避免声音的单调乏味。应把音色的变化看做表现的有力手段,我们在歌唱时,要根据歌曲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对上述共鸣器官加以调节,使共鸣色彩的变化,服务于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

美声唱法教学在遵循该唱法的掌握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吐字清晰,声情并茂地歌唱。

参考文献

[1]王如湘.美声唱法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2]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训练基础 篇8

1 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1.1 肌纤维分类

人体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 它是人体活动的必要物质, 在运动过程中, 肌纤维通过收缩程度控制人们的运动速度、力量和尺度。肌纤维根据不同的收缩能力可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其中快肌纤维回弹性较强, 使人体肌肉组织运动速度较快、有爆发力和大尺度张力。人体快肌纤维的纤维较为粗犷, 肌浆中的中线粒直径小, 肌浆容积小, 肌质网非常发达, 受到人体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单元支配, 肌肉神经传导快, 能够快速摄取人体钙离子, 触发人体运动的速度与力量爆发。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高, 但是持久性差, 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疲劳;而慢肌纤维虽然在回弹性方面较弱, 但是其持久能力却非常强。人体慢肌纤维较为细腻, 肌浆中的中线粒直径大并且数量多, 毛细血管网发达肌浆容积大, 主要靠有氧代谢产生的三磷酸腺苷供能, 传导速度慢, 持续时间长, 长时间内不易疲劳。

1.2 人体力量分类

人体的力量可以根据力量的轻重和素质要求划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持久耐力。其中最大力量是人体在进行运动中能够释放出的达到人体极限的力量。最大力量的产生是人体控制肌肉收缩的能力, 经过基础力量训练的运动员要求能够做到控制自身最大力量释放的时机, 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力量。快速力量是人体肌肉力量聚集速度的能力, 要想爆发出最大的力量, 就要求肌肉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凝聚力量, 通常运动员达到最大力量的聚集时间为150 s左右。持久耐力人体可控制力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最长时间, 并且要求在该时间范围内重复固定值力量的循环运动。

2 力量训练的方法

在赛艇项目基础力量训练中, 常见的训练方法主要有:训练房中的基础力量训练方法、利用测功仪器进行基础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水上力基础量训练方法。

2.1 训练房中的基础力量训练方法

训练房中的训练主要针对赛艇项目力量要求进行力量训练, 训练房中的训练是初学赛艇项目的运动员必要的训练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蹲杠铃、单腿下蹲、直腿提拉杠铃和陆上划桨。

蹲杠铃是赛艇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 其技术要领是训练者在训练时两脚张开, 宽度小于肩宽, 将杠铃慢慢举起放入后颈底部, 慢慢下蹲, 再慢慢起立, 反复进行训练, 以递阶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负荷不能过大, 根据运动员自身素质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2.2 利用测功仪器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

利用测功器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是以科学的方式采用测功仪针对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是针对运动员最大负荷和分解力量进行阶段性训练。

最大负荷拉桨训练是对运动员力量极限进行训练。将赛艇测功仪的阻力调节到最大值, 让与动员进行10次重复最大力量的拉桨训练, 并保持每分钟14次的水平。利用赛艇测功仪进行辅助训练时要注意对运动员肌肉训练的顺序, 根据不同运动员设置不同的最大控制力, 以保证运动员力量训练在合理范围内, 防止运动员过度训练出现肌肉拉伤的问题。最大力量的训练可以每组进行10次, 中间间歇时间控制在60~90 s之间, 以完成6~10组为最佳。

分解力量阶段性训练是将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进行分解, 按照运动员不同体能状态进行阶段性训练。例如:在基础力量训练时, 主要训练内容集中在背部和臂膀, 将测功仪调整到最大阻力让运动员进行腿步训练, 运动员的身体背部始终保持抓水的角度, 让双臂充分伸展, 进行划桨训练, 划桨频率控制在18次/min, 中间休息时间1~2 min。当运动员背部和臂部的力量训练到达一定程度后, 可将主要训练内容转向腰部和腿步的力量训练。通过分解力量训练内容可以快速提高运动员部分肌肉运动机能, 对于整体力量不平衡的运动员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2.3 水上力量训练方法

赛艇项目是水上运动项目, 在基础力量训练中, 让运动员有针对性地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水上力量训练融入了赛艇项目力量要求, 例如:要增加运动员的臂部肌肉调节能力、力量爆发能力, 左右臂膀的协调发力能力等。水上基础力量训练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增强阻力训练法、变化艇型训练法和冲刺爆发训练法。

增强阻力训练法:增强阻力训练法是采用增强赛艇阻力锻炼运动员力量。可以采用在船头的船球上和当溅板中间绑一层厚度1 cm左右的胶带来增加船行进的阻力。在进行赛艇水上力量训练时, 船体受到水流阻力, 运动员若想让船体前行就必须使用足够的力量进行加速。臂膀在快速运动过程中, 肌肉受到了超负荷的刺激, 同时身体其他部分的能量都转向配合臂膀运动, 如腿部力量、腰部力量、背部力量。在训练1~30 min后, 架构胶带去掉, 运动员能够将之前的“吃重”力量转换为赛艇向前的力量, 达到船体快速前进的目的。

变化艇型训练法:赛艇可以分为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八人艇等。在训练时, 我们可根据运动员赛艇运动项目类型选择艇型, 例如:单桨选手可以采用四人单桨艇或八人单桨艇配对训练, 通过艇型的转变, 让运动员在力量负荷上进行增减变化。在训练时, 运动员轮流划桨15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再采用10桨增加一名选手划桨的方式, 逐渐降低每一位运动员的抓水负荷。与此同时, 船拉桨的速度反而不断提升, 这种训练方法给运动员逐渐熟悉赛艇项目力量的控制, 对于赛艇项目竞技有非常好的帮助。

冲刺爆发训练法:在赛艇项目出发阶段和结尾阶段都需要具有强有力的冲刺爆发力, 根据赛艇项目比赛测试, 在冲刺阶段, 运动员的力量释放要比途中力量增加40%, 所以在水上训练中必须要提高运动员爆发力的力量训练。训练内容可以通过拖拽赛艇尾部的方式, 增加赛艇起步难度, 经过3~5次难度训练后停止对赛艇的阻力, 运动员之前受到的阻力会转化为动力, 达到冲刺力量训练的目的。

3 结语

在赛艇项目训练中, 基础力量训练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力量训练, 并结合赛艇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科学的基础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在赛艇项目运动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对于力量训练要制定长期的训练方案, 要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需要根据运动员个体身体素质和不同阶段选择合理的训练方式, 这对于提高赛艇项目运动员力量和运动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该文对赛艇项目训练中的基础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对力量训练进行生理学分析, 了解人体进行力量训练的科学方法;其次对赛艇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其中包括在训练房的基础训练, 利用测功仪针对性训练和赛艇项目水上训练。通过该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赛艇项目训练中的基础力量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赛艇项目训练,基础力量训练,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丽.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4) :159.

训练基础 篇9

1.各种基础配合中掩护最多, 其次是突分和掩护加突分。

2.掩护是在不同区域内同时进行的, 既有远球掩护, 也有近球掩护;既有给持球队员的掩护, 也有无球人之间的掩护。

3.给持球人做掩护 (挡拆配合) , 既有高位的, 也有低位的;既有大个队员给小个队员的掩护, 也有小个队员给大个队员的掩护 (倒掩护) 。

4.在掩护中以高位挡拆和低位的无球掩护为最多。

5.连续进行掩护, 一次不成功, 紧接着进行另一次掩护。高位和低位相结合, 连续进行掩护。

6.内线和外线之间进行频繁地掩护, 从一点突破, 向篮下发展, 掩护与运球突破相结合, 运球突破和分球相结合, 形成内外结合多点进攻。

7.突破分球的运用次数仅次于掩护, 突破分球与掩护结合使用是目前世界强队阵地进攻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进攻基础配合的训练方法

(一) 侧掩护徒手练习

1. 方法

如图1所示, x是协助防守 (4) 的教练员, (7) 给 (4) 做侧掩护, (4) 贴近 (7) 的身体从右侧切入篮下, (7) 在 (4) 切入后随之转身跟进, (4) 和 (7) 在做完练习后交换位置排至队尾, 下组依次练习。

2. 要求

A. (7) 做掩护位置正确, 双脚静止着地。

B. (4) 在 (7) 到达掩护位置时, 切入前必须做摆脱动作, 先向左移动, 然后突然变向从 (7) 的右侧切入。C. (7) 跟进必须有层次, 当 (4) 切入后再跟进, 不得先动。

(二) 后掩护徒手练习

1. 方法

如图2所示, x是协助防守 (4) 的教练员, (7) 给 (4) 做后掩护, (4) 贴近 (7) 的身体从右侧切入篮下, (7) 在 (4) 切入后随即转身跟进, (4) 和 (7) 在做完练习后交换位置排至队尾, 下组依次练习。

2. 要求 (同练习1)

(三) 高位挡拆 (给持球人做侧掩护)

练习

1. 方法

两攻两守, (4) 持球, 如图3所示, (5) 给 (4) 做挡拆配合, (4) 利用 (5) 的掩护快速切入篮下, 当防守换防守 (4) 时, 做掩护的 (5) 可转身切入篮下或拉边, (4) 传球给 (5) 进攻。

2. 要求

A. (5) 做掩护的位置正确, 双脚静止着地, 不准跟随 (4) 移动。B. (4) 在 (5) 掩护到位后, 先向左侧做摆脱的假动作, 后突然变向向右侧贴着 (5) 快速切向篮下。C. (5) 当 (4) 切入后快速拆开, 向篮下切入, 或拉边等待 (4) 传球。D.当 (4) 快速突破切入时, 遇防守者换防, 立即分球给 (5) 。

(四) 连续低位掩护

1. 方法

4人一组, 如图4所示, (2) 持球, 如 (3) 利用 (5) 的掩护在篮下未摆脱对手, 继续沿底线快速移动, 再利用 (4) 的掩护以右脚为轴转身接 (2) 的传球进行投篮。

2. 要求

A. (3) 利用 (5) 和 (4) 连续掩护, 要把防守人带入掩护人身上, 贴着掩护人快速移动。B. (5) 和 (4) 掩护动作正确, 双脚静止着地, 不准跟随 (3) 移动。C. (3) 摆脱防守后, (2) 及时传球, (3) 转身接球同时面向篮筐。

(五) 挡拆加突分配合练习

1. 方法

6人一组3攻3守, 如图5所示, (4) 持球, (5) 给 (4) 做高位挡拆配合, (4) 利用 (5) 的掩护快速运球向篮下突破, 当遇到防守者补防时, (4) 及时传球给篮下同伴 (8) 进攻。

2. 要求

A. (4) 和 (5) 挡拆配合时机要正确, (4) 把防守者带入 (5) 的掩护身体上。B. (4) 在完成挡拆配合后的快速运球突破过程中, 观察要清楚。如果防守者补防时, 快速传球给篮下的同伴 (8) 。如果未补防, 则自己运球投篮。C. (5) 的掩护位置正确, 掩护时双脚静止着地, 不准有移动动作。

(六) 无防守的连续突分配合

1. 方法

两人一组, 如图6所示, (2) 持球沿底线突破, 将球传给另一侧摆脱移动的 (1) , (1) 接球后从中路突破, 传给摆脱接球的 (4) , 下一组依次练习。待熟悉练习后, 可让突破者从不同角度突破。

2. 要求

A.突破者在突破过程中要观察场上防守队员和队友的站位情况, 做到突破快且传球快速、及时、隐蔽、到位。B.持球者一定在摆脱移动中接球, 并迅速衔接下个动作。

(七) 二对二突破分球练习

1. 方法

四人一组, 两攻两守, 如图7所示, (5) 运球突破遇补防时, (5) 快速分球给摆脱移动的 (4) 投篮, 双方积极拼抢篮板球, 进攻方抢到篮板球继续进攻, 直到投中为止;防守方抢到篮板球练习结束。

2. 要求

A. (5) 突破过程中观察要清楚, 传球及时、准确、快速、隐蔽。B.当补防时, (4) 应快速摆脱移动, 找机会接球进攻。C.当进攻方投球中篮或防守方抢到篮板球为练习结束, 换组练习。

(八) 三对三突破分球练习

1. 方法

6人一组, 3攻3守, 如图8所示, (4) 持球沿底线突破, 补防, 补防 (7) , 突破队员 (4) 立即分球给 (8) 。如果不去轮换补防 (7) , 则 (4) 分球给 (7) 投篮, (7) 投篮后双方拼抢篮板球。当进攻方投球中篮或防守方抢到篮板球为练习结束。

2. 要求

A. (4) 突破速度快, 过人后观察要清楚, 如不轮转防守, 则传球给 (7) ;如轮转防守则传球给 (8) 。传球及时、准确、隐蔽。B.补防 (4) 时, 应立即做出明确的轮转补防动作或不做补防动作。C.投篮后双方积极拼抢篮板球。

(九) 徒手传切配合练习

1. 方法

如图9所示, (5) 做摆脱动作接 (4) 的传球, (4) 传球后做摆脱假动作, 然后纵切篮下, (5) 接球后假传球给 (4) , 真传球给 (6) , 然后做摆脱假动作横切篮下。传球后都跟进抢篮板球, 此后交换位置, 站在对组排尾, 依次进行练习。

2. 要求

A.接球和切入都要有假动作。B.切入要突然、迅速, 侧身跑, 观察要清楚。

(十) 二对二传切配合练习

1. 方法

二攻二守, 如图10所示, (4) 持球, (5) 摆脱接球, (4) 传球给 (5) 后, 快速摆脱纵切入篮下, (5) 传球给 (4) 投篮, 然后双方拼抢篮板球。

2. 要求

A. (5) 接球前和 (4) 纵切前都必须有摆脱假动作。B. (4) 摆脱切入要快速, 侧身跑; (5) 传球要隐蔽、及时、准确。C.防守由消极逐渐积极, 练习以防守者抢到篮板球或进攻者投篮命中结束。

(十一) 两人策应配合练习

1.方法

两人一组, 如图11所示, (5) (7) (9) 一组持球, (4) 下压摆脱突然上提罚球线, (5) 传球给 (4) , 然后向左侧虚晃, 再从右侧绕切接 (4) 的传球, (4) 策应后转身跟进切入, (5) 可投篮、突破或传球给 (4) , 然后两人冲抢篮板球, 并交换位置到对方队尾, 下组依次练习, 熟练掌握后再加防守做对抗练习。

2.要求

A. (4) 插上和 (5) 切入前都必须做摆脱动作。B. (4) 策应接球重心下降, 保护好球, 传球隐蔽、到位。C. (5) 切入速度要快, 投、突传球动作合理。D.投篮后双方都冲抢篮板球。

(十二) 三人交叉策应练习

1.方法

三人一组, 如图12所示, (6) 做摆脱动作突然插上罚球线接 (4) 的传球做策应, (4) 和 (5) 在 (6) 身前做交叉切入, (6) 传给 (4) 和 (5) 其中的任意一人, 接球者投篮或突破。 (6) 传球后切入篮下准备接回传球投篮, 然后三人冲抢篮板球。练习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下组依次进行练习。练习熟练后加防守做对抗练习。

2.要求

儿童声乐教学基础训练 篇10

相比较学习器乐而言,儿童歌曲的篇幅相对短小精悍,儿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而学习一首器乐曲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儿童声乐的缘由之一,因为不会耽误儿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在训练孩子呼吸时,我们可以用“闻花香”或闻自己手上味道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哪种呼吸方法都是有固定步骤的,即吸气、保持、呼气、放松。在儿童声乐训练中,基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又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儿童理解不了深奥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训练快吸快呼时,我们引导孩子捕捉生活中受惊吓的感觉,将气快速吸入,提醒孩子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要提肩和过分抬胸,稍停片刻后,模仿狗喘气的样子,用“哈”音将气以断奏的方式吐出,感受小腹的弹性。慢吸慢呼,即让孩子像“闻花”般吸气,强调气不要吸得太多,当感受到腰周围、两肋两侧有膨胀时,稍停片刻后,用数数的方式来训练气息的长短。呼吸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要贯穿到整个儿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发声训练

有些人认为儿童不需要进行发声练习,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其实,练声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它是为歌唱服务的,是为歌唱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道及训练歌唱技能。儿童的声带非常娇嫩,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猛地开口唱歌,不利于嗓子的健康。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气息的持续能力不长,音域比较窄,共鸣腔以头腔为主,故而声音清脆明亮,在训练时,我们只需让孩子吸好气,并让喉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不动进行歌唱。儿童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a”、“e”、“i”、“o”、“u”是发声练习中常用的五个母音,可以加上适当的辅音,组成生动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让儿童觉得有趣味,同时也训练了歌唱技能。童声是以训练头腔共鸣为主的,可以引导儿童采用生活中撒娇的感觉,来寻找哼鸣时眉心处嗡嗡的感觉,并用错误用嗓唱出的哼鸣,让儿童区分哪个声音是对的,哪个声音是错的。让儿童把所有的声音都贴在哼鸣的感觉上,贴在笑容上去唱,就像上楼梯一样,不能让声音从楼梯上滚下来。在训练中,始终强调用两肋间的气息歌唱,儿童的歌唱如果长期处于真声歌唱状态,容易使声带疲劳,要采用轻声和真声相结合的混声进行发声训练,才能获得结实明亮又有质感的声音。

情感训练

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最终歌唱是唱情,是要用声音来传递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基于年龄和性格特点,儿童的声乐曲目通常是以反映儿童纯真活泼、天真烂漫的一面居多,很多时候他们在演唱儿童歌曲时,实际也就是在展现他们自身天真烂漫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时,要多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儿童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教唱《数蛤蟆》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孩子朗诵歌词,理解歌词的意思,并提问:“‘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老师要告诉孩子,蛤蟆虽然长得丑陋,但是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不吃水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里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了。通过这首歌曲,让孩子们认识到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在活泼有趣的伴奏音型下,引导儿童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本曲。儿童歌曲虽然以活泼的曲风居多,但也有很多抒情风格的曲子。如《我的好妈妈》,演唱本曲时,要通过对歌词的朗诵和旋律的配合,让他们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心疼妈妈的辛苦,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以后要好好学习,更加孝顺父母。通过启发,让他们在演唱时以情带声,使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本人认为虽然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只要通过老师形象而生动的启发,并进行有感情的范唱,运用肢体语言示范等教学手法,还是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歌曲所营造的气氛和情绪,并能将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在儿童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针对一个方面进行训练,站姿、呼吸训练、发声训练、情感训练这几个部分的训练必须贯穿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每一个部分都不能遗漏或者疏忽,只不过因为儿童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侧重点也随之有所不同。人们常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让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吧、

重视说话训练,打好写作基础 篇11

一、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选择设计好话题

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说、善于说、乐于说, 那就要设计好话题。我觉得首先话题来自生活, 学会言之有物;话题包含一个过程, 学会言之有序;话题蕴含着思想性, 学会言之有情;话题具有发散性, 学会言之有趣;话题内容的可辨性, 学会言之有理;话题充满情趣, 才会言之有悦。

二、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理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要想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能有好的表现, 观察是很重要的手段。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过程中, 我发现他们观察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注意力容易转移, 二是观察不够精细、全面。这恐怕是由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因此, 我在引导学生观察、说话时注意一下三点:第一, 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观察的内容, 尽量让他们在喜爱的活动中, 轻松愉快地观察周围事物。第二, 要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 让他们在看看、听听、想想的基础上, 或亲自数一数、或亲自摸一摸, 或亲自闻一闻、亲口尝一尝, 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 为说话创造条件。第三,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 往往粗浅, 流于浮表现象的观察, 这时, 教师就要及时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加以启发引导, 使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事物获得深刻、全面的认识。如在教学生看“堆雪人”这幅图时, 学生经过观察, 只说出了这几句话:冬天, 下了一场大雪, 小红和小亮在堆雪人。他们堆啊堆, 把雪人堆好了。雪人有大大的脑袋、圆圆的眼睛、长长的鼻子, 还有红红的帽子和长长的围巾。他们玩得高兴极了。我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说出这样简单的句子, 还进一步的引导他们:下了一场大雪后怎么样呢?雪人的眼睛、鼻子是用什么做的呢?帽子和围巾又是用什么做的呢?小红、小亮是怎么合作的呢?经过我的循循诱导, 学生最后是这样说的:冬天, 下了一场大雪, 大地白茫茫的一片, 树穿上了银装, 屋顶戴上了一顶大白帽, 小红和小亮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到雪地上去堆雪人。他们一会儿铲雪、一会儿滚雪球, 别提多高兴啦, 小亮先堆了一个大雪球当雪人的身子, 再堆一个小雪球当雪人的头。小红找来了围巾、帽子、扫把、还有一串糖葫芦……, 把雪人精心打扮了一番。远远看去, 小雪人正咧着嘴笑呢, 真是可爱极了!看着堆好的雪人, 两个小伙伴又唱又跳, 玩得可高兴了!这样, 不仅让孩子真正理解了冬天自然景色的特点, 也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冬天,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给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说话

低年级学生随意性强, 观察画面时,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 往往只会捕捉那些新奇、异样的闪光点, 一开始往往无从着手, 或抓不着头绪, 述说图意时难免会东扯西扯, 层次不清, 缺乏条理性, 说话也就颠三倒四, 没有重点。可在点拨、引导的过程中, 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观察方法, 在观察好了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说话。

1.抓住事物的重点, 即事物本质的方面进行观察。观察比较复杂的内容时, 引导学生按事物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客观事物虽然错综复杂, 但都有一定的“序”, 事物按其发展过程有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 有些虽是静物, 也可以分出其远近、里外、左右、前后来, 因此, 在引导观察时, 注意循着事物的“序”, 或从远到近, 或从左到右, 或从上到下, 或从点到面, 逐步训练学生说话言之有序, 有条有理。

2.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被观察的事物越具体、形象, 学生也越容易接受。在实践中, 有时通过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事物, 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3.在观察中, 启发学生想象, 推测合理的意境。

四、循序渐进引导说话,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开始说话常常会出现很多毛病, 他们对句子的认识还很朦胧, 说话常常语气不通顺, 前后不连贯。我在引导学生说话时, 首先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说话热情, 并不断加以鼓励, 然后用多种方法加以引导, 反复训练。

说完整的句子在训练中, 我还会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引导分析, 使他们初步认识到, 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能同时回答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1.“谁”“是什么”。2.“谁”“怎么样”。3.“什么”“是什么”;4.“什么”“怎么样”。学生有了这样的初步认识后, 已基本上注意到了应如何说完整的句子。

把话说具体, 说生动。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不强, 思维很简单, 因此, 说话一般会比较粗疏、单调。为了使学生把话说具体、生动, 我在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训练的同时, 重点指导学生给一个简单的句子扩充“枝叶”, 然后对比体会。如:“柳枝发芽”扩充成“一条条倒挂的柳枝上长出了嫩黄色的芽来了”。有时, 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学习打简单的比方, 力求把话说生动些。同一个句子进行比赛训练, 看谁的比方打得好。如写“秋天的落叶”。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秋天到了, 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 像仙子在舞蹈;有的学生这样说:秋天到了, 红的树叶, 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学生还会接着把这个句子进行变换再扩充, 让其更生动:秋天到了, 树叶, 像一只只黄蝴蝶、红蝴蝶在翩翩起舞, 那么轻盈, 那么快乐。这样不仅是这个句子具体了、生动了, 而且还充满了情感。

以语言为门径是作文训练的必经之路, 低年级作文就是要发展儿童的语言, 利用说话训练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使口语和书面语逐步结合、并举, 很好地为写作打下基础, 最后能切实地帮助到学生的写作。

摘要:学生的作文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 看图说话是作文的最初步的训练, 作为老师, 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选择设计好话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还应教给观察方法,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说话,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上一篇:醇溶蛋白下一篇:药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