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实践教学(精选12篇)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1
摘要:对于高职路桥专业来说, 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校建设实践情况, 对我校路桥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实训项目的教学标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期为兄弟职业院校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路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养护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 (教师认证培训) 基地是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 形成了道路工程制图实践、道路工程测量实践、道路工程试验实践、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实践、道路工程造价计算实践六类真实岗位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等平台向社会全部开放了本基地的优质数字化资源;承担了湖南省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员、检测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兄弟院校师资培训与学生实训、湖南省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检测与监理技术服务等多种社会服务, 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和思路
本项目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依托行业, 融合企业, 推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以路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 对接路桥行业需求,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拓路桥施工、监理和检测市场, 制订模块化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实施方案。以形成“面向市场、行业主导、适时互动”的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体系为目标, 打造领先行业、中部领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设集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创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一) 建立实践教学模块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相适应的“专业+岗位”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试验工、测量工、路基工、路面工、桥梁工划分路桥工程技术岗位。制订覆盖专业主要技能和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要求的模块化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的实训指导书, 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主动参与实际操作过程, 使教师的“授”转变为“导”, 帮助学生分析岗位工作内容, 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应用环境紧密结合一起。教师培训体系由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基础模块) +专业教学能力训练 (拓展模块) +顶岗实践训练 (提高模块) 组成。
(二) 制定实训项目的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标准
针对五个独立的实习实训项目, 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实训项目的教学标准和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三) 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推行项目化实训, 按照施工企业路桥施工岗位的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 使学生和培训对象能参与实际对外合作项目的实施。实训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在“做中教”, 确保实训和培训教学质量, 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 优质数字化资源仍然不足, 虚拟的3G实景实训软件尚未形成体系
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虽然已经建设完成“测量技术”“公路工程检测技术”“桥涵施工技术”等五门主要实训课程, 但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更新较慢, 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加强各方协同合作, 制作优质数字化实践资源;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归类、定义, 建设实景实训软件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 两个校办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现有的两个校办企业由于未真正按公司制运作, 企业日常运行效率低下, 校办企业的规模偏小, 服务项目不多。需进一步加大对校办企业的支持, 扩大生产规模, 加强规划, 为校办经济发展发展提供更多场地, 同时校办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 不断调整生产、经营结构,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带动校办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建设学习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7) .
[2]柳宏川.谈高校校外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探索, 2011 (1) .
[3]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1 (1) .
[4]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7) .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2
课程名称:果树生产实践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果树方向毕业实习必选课)学 时:18~20周 适用对象:园艺本科
先修课程:果树生物学、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现代果树实用技术与实践、园艺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试验设计与统计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系统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果树学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内容。
目的与任务:通过生产实践,使学生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果树生产主要环节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培养独立科研能力。
对先开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先修果树生物学、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现代果树实用技术与实践、园艺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试验设计与统计等课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生产第一线,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解决实践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教学难点:教师与分散实习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果树知识的综合实践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生产实践
一、果树生产过程实践(实习期的1/2~2/3)
基本要求:使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加生产管理,了解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学习和掌握果树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
1、栽培技术实践:包括整形修剪、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夏季修剪、果实管理、土肥水管理等。
2、病虫害防治实践:包括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科学使用等。生产实践
二、果树专题研究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实习期的1/3~1/2)基本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专题研究课题,独立制定研究计划和进行试验研究,科学地进行数据处理,完成规范化科研论文的撰写。
1、论文选题
2、研究计划书的编制
3、研究的实施
4、试验数据的整理
5、科研报告的编写
6、论文答辩
生产实践
三、参观实习(3~4天)
基本要求:通过参观实习,了解果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沿
1、果树生产先进典型果园的参观和调查
2、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参观和调查
3、果品贮藏和加工厂的参观和调查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无 主要参考书:
《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栽培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果树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层次递进实践教学运营机制
[作者简介]何志贵(1980-),男,江苏南京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餐饮管理。(广西桂林541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LJKT20100203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58-03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
高职教育实训体系主要包括教学性、校内生产性和校外生产性实训。综观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为“1+2+4”的模式,即学校自建型,企业和学校共建型,行业、政府、企业与学校联合共建型。主要突出实践教学,并且以产品生产为主,服务市场为辅的一种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为师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地更新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看,多元化共建型模式是校内生产性实训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发挥各自互补优势,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基于对校内生产性实训本质特征的认识,笔者将校内生产性实训界定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企业、行业及政府联建,在校内建设仿真式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社会服务等一整套生产性过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并在产学研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技术含量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仿真式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近几年通过与国内外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明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群,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学生在酒店服务中和未来自身发展所体现的一种职业精神;三是专业拓展能力,为学生今后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思路。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旅游酒店业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提出“1+2+4”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体化,更加贴切市场需求。结合高星级酒店业人力资源实际分配情况,将学生在酒店中入职岗位分解为初次实习岗位、就业岗位和管理岗位,明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计划的衔接
要实现“实践教学产业化、产品研发市场化、基地建设企业化”,就必须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计划的衔接。校内实训基地必须结合分层梯进实践教学(见右图)及四个实践教学环节,即酒店认知实训、酒店单项服务技能操作实训、酒店综合服务操作技能实训、酒店单项管理技能实训和综合管理技能实训。为“教、学、研、发、产”多元化综合技能运行模式奠定基础。促进教师授课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变传统消耗性实训为创造效益性生产实训,确保教学仪器设备、原材料消耗的资金来源,为学生减轻负担,为学校创收,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酒店管理专业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岗位需求,明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各项实训技能。围绕当前高星级酒店行业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模块递进,分层培养,逐级提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层次递进实践教学结构(见右图)。专业基本功培养层由酒店基础服务模块完成,主要强化受训学生基本服务技能;督导技能培养层由酒店督导实务管理模块完成,主要促进学生基本管理技能;管理技能培养层由高级管理实务实训模块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高级管理技能。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四个实践教学环节
1 酒店认知实训。在校内仿真式酒店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训是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通过认知模块实训,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专业业务范围及社会地位与作用,激发其对该专业的求知欲望。专业认知实训包括星级酒店实地参观学习、基地高层管理人员讲座、基地高级专业人员示范表演三个项目,这能使学生了解酒店服务工作应具备的技能、素养、态度及价值,熟知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
2 酒店单项服务技能实训。酒店单项服务技能实训模块是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模块。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酒店的单项服务技能,促进下一阶段管理技能的实践。酒店单项服务技能实训模块包括课程单体服务技能实训和实训基地体验实践,两者交替进行,课程实训和基地实训采取“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的模式,改变传统将二者分开的模式,达到层次递进式综合实训的目的。酒店服务技能实训模块由五个项目实训课程组成(见160页表)。学生在实训中,由基地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和知名酒店行业高级管理层加强实训指导,完善具体考核细则与方案,充分保证实训质量。
3 酒店综合操作技能实训。酒店综合操作技能实训主要集中在餐饮部门,如中西餐制作、茶艺、调酒和咖啡制作等。学生接受的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生产产品,完成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驱动式、项目管理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接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系统的、真实的、创新的训练模式和酒店管理模式。这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使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
4 酒店综合管理技能实训。酒店综合管理技能实训模块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模块。酒店综合管理技能实训模块安排在实训基地财务部、市场销售部、质检部等管理部门(见160页表)。为确保酒店综合管理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国内外知名酒店行业专家一同对酒店综合管理技能课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范设计,课程包括人文素养体系。应用知识综合体系和应用技能综合体系。完成一定课时的酒店管理应用知识理论教学,理论课程教学时数不少于实践课程总学时的25%。另外,设计两次以上竞赛,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展示。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 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厂校合作, 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生产性实训就是学校独立或与企业共同提供一定的设备设施等硬件、软件条件, 结合生产功能和实训功能,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并能够创造效益。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需要具备以下要素:首先该实训基地所建场所必须在学校内;其次是实训内容以企业的生产订单任务为核心, 将训练与生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最后整个生产性实训的全过程能够体现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经旅游企事业调研,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内外环境分析, 决定与苏州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于2011年1月1日在学院内部正式设立了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营业部 (以下简称苏州文旅IVT营业部) 。营业部不具备法人资格, 企业对营业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财务、统一招徕、统一接待。营业部的盈亏由校方独立承担, 苏州文旅在技术、管理、服务上给予支持和协助。
2 建立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2.1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 可以在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实践, 将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能够举一反三, 获得创新的想法和理解, 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巩固、扎实。
2.2 实现认知行业的作用
由于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全是真实有效或者高仿真性的,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案件,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到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能力和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 对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及走向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2.3 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的作用
高职高专的在校学生对自己专业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比较模糊的, 对于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该份工作还不知道, 需要通过尝试、实践之后才能确定。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业务实践, 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让学生能清楚认识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 为其今后在择业和就业生涯规划上打下基础。
3 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践教学的设计
3.1 与课程实训内容相结合
《外联与计调业务操作》、《导游实务》等课程都有课程内实践环节, 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校内旅行社实训基地的工作获取到真实的工作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分享经验, 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如《导游实务》课程中, 教师可以将自己或者之前学生带团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跟在座学习的学生一起讨论, 分析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还可以带学生去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联系, 学生举导游旗在景点中向自己的同学进行讲解, 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评分, 结束后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在旁总结、点评。又如《外联与计调业务操作》课程中, 有线路安排和报价分析的内容,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用真实的客户需求 (隐藏客户的私人信息) 告知学生, 学生按此要求进行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 并进行报价。在需求中可以先隐去一部分信息, 学生在需求不齐全的时候, 不能正确报价,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报价和标准答案有所差异的时候, 他们就会思考原因何在,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
3.2 与学期项目内容相结合
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三个学期项目, 每个学期项目是不同的主题。凡大一第2个学期项目主题是设计一个旅行社产品。苏州有着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的市内景点, 又有周庄、甪直、同里等古镇景区, 还有灵岩山、穹窿山、阳澄湖、东西山太湖景区等郊外旅游景点, 在线路设计上有丰富的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苏州文旅IVT营业部获取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资料, 使他们设计的产品更为真实性, 不需要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学生设计的产品可以为旅行社所用, 旅行社可以将学生设计的产品包装后对外销售。如学生设计的休闲美食之旅, 就是以本校学生为对象, 当看完这个休闲美食之旅的视频录像后, 可以知道如何到达苏州这些好玩的景点和获得美味的食物。又如学生设计的奖励旅游就被旅行社采用作为学院体验式拓展培训活动的一部分。学生设计的是在平江路、金鸡湖、甪直三个旅游地点做“寻宝游戏”, 每个地点“寻宝”的内容是不同的。在平江路找出名的小吃;甪直是给游客照片, 找出拍该照片的位置;金鸡湖景区是给游客照片, 游客根据照片拍摄的景点为中心, 找到我们的工作人员。
3.3 与综合实训内容相结合
第一, 准备工作。首先由该班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线路, 接着每个组汇报, 由专业教师进行点评, 选择最佳线路并告知原因。然后班级按8个人一组, 分为5组, 每组选择一个同学担任全陪兼组长, 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其组员的纪律和安全监督;其他同学根据不同的景点轮流做地陪, 负责当天的任何细小事务和景点讲解, 若实训当天没有自己承担的讲解工作, 则该生充当游客。最后, 学生要做好相应的欢迎词、导游词、欢送词等语言准备, 还有带好“导游证” (学生的胸卡) 、接站牌、扩音器、导游旗等物品。
第二, 组织实训。在实训过程中, 学生承担导游的工作和职责, 专业教师做游客, 全程关注、考查学生的表现, 包括出勤情况、仪容仪表、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一名学生在讲解的时候, 其他学生担当游客的角色并帮助该学生导游拍下视频以作记录, 结束后便于实训结束后学生们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第三, 总结点评。实训结束后, 要求学生填写一份《导游带团手册》、一份《酸甜苦辣话导游》的实训报告, 由专业教师点评。导游综合演练的实训课程的开设,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 清楚认识专业及其行业的背景, 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3.4 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苏州文旅IVT营业部也是一个真实且独立经营的企业, 为这些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 以便他们学习、实习两不误。学生在此营业部实习, 工作内容比较广泛, 主要以做计调、导游的工作为主。
3.5 实际导游带团作业
苏州文旅IVT营业部依托地域优势, 主要承接本校及周边企业的会议团、来校考察访问团等旅游活动。在这些接待活动中,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样得到了大量地实践机会。如2012年至2013年底, 苏州文旅IVT营业部承接多批本校新疆培训班学生赴沙家浜、上海浦东、南湖、永林村、杭州西湖等地周边地区一日游的参观考察团。每批次游客人数达近200人, 而这些活动的线路设计安排由大三实习及大二见习的学生完成, 导游工作由获取导游证的学生进行带团,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过程, 当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候再向专业教师请教。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建设校内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教学环节中, 不断改革和完善, 将课程实训、学期项目、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贯彻于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 基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对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颖, 伍新蕾.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发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2) :56-57.
[2]陈革, 王艳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06) .
园艺生产实践 篇5
通常意义上,在温室和大棚等保护设施里,利用室内外配备的各种设备调节环境条件和栽培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园艺生产叫做设施园艺。从最简易的阳畦、风障到大型的温室和植物工厂,设施结构种类繁多,形形色色。
从几毫米厚的薄膜到大型锅炉、加温、照明、灌溉设备机器,包括着成百上千种材料和类型。
设施园艺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约2000多年前,我国使用透明度高的桐油纸作覆盖物,建造温室。与此同时,古代的罗马则是在地中挖壕,上面覆盖透光性好的云母板,并使用铜的烟管进行加温。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施园艺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及一系列附加设备的涌现,切实的推动了设施园艺的进步。
但是设施园艺真正出现飞跃是在七十年代后,大型钢架温室出现,及自动控制室内环境条件成为现实,世界各国覆盖面积迅速增加,室内加温、灌水、换气等附加设备广泛运用,甚至出现了植物工厂,完全由人类控制作物生产。
1978年,我国塑料大棚的面积已达8万亩。
1982年塑料薄膜地面覆盖已达31万亩。
2000年已突破2000万亩。
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研制开发了华北型、东北型、西北型、华东型、华南型以及东南沿海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和气候条件的新型、适用的温室及配套设施引进了一批荷兰、日本、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温室。
从设施总面积上看,中国据世界第一,日本位于第二。但从玻璃温室和人均温室面积上看,荷兰占据世界第一。从设施内栽培的作物来看,蔬菜生产占到总生产面积的80%左右,其中果菜类可占90%左右,果菜中最多的是草莓、黄瓜、甜瓜、番茄、西瓜、茄子、甜椒等蔬菜,而我国西甜瓜在温室内生产较少,剩余20%是花卉和果树,又以花卉为主。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研究 校内生产性实训 教学课程
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指的是在校内进行具有生产性特点的实践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载体的产品化、教学环境的车间化、教学管理的企业化等实际生产状态的环境氛围下,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全面发展和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职业素质。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进行,中职学校大多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企业合作,但合作的方式与内容还有待探索。本文以广西物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的建设。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符合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生产性实训项目,训练专业知识的整体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零距离就业。
第二,淡化“课程”“教室”和“班级”的概念,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采用的是阶段性实训项目形式,每一实训项目涉及的知识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内容,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不是以班级为单位,而是采用项目组进行,打破了班级的限制,更好地做到小组化教学。
第三,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项目的制作,教师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并获取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也需要企业导师进行指导,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第四,生产性实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的中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但还没有从整体上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在现实中,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第一,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处于被动地位。作为职业教育组织的学校和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企业,是两个具有不同目标导向的机构。学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 企业则以盈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第二,缺乏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制度及法律保障。在我国,校企双方的合作一般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政府和其他行业协会很少参与;在法律层面上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研究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对口就业目标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或网络店铺,其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单一,但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不同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差别大,因此,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的建设要和岗位相适应,要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
第一,岗位与岗位属性分析。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出适合中职学生的岗位:电子商务专员、网络信息收集员、网站管理维护专员、网站管理维护+网络管理维护专员、广告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站管理维护专员、办公室行政助理+网络管理维护+网站管理维护、办公室文秘+网站管理维护、SEO专员、网络店铺C2C/B2C客服、网站运营专员、网站美工、FLASH设计专员/FLASH设计师、网站Web前端开发员、网站测试专员、视频制作及编辑专员、网站策划专员、网站编辑+网页设计、网站编辑助理、社区(论坛)管理专员、网络营销/推广专员、SEM搜索引擎营销客服、在线客服、渠道客户专员、产品销售专员/代表、电话销售代表、销售助理等。
第二,根据岗位分析确定生产性实训内容。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可以根据岗位的要求设计成若干个项目,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结合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生产性项目实训。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到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又培养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及应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再学习的主动性及竞争能力。
为了培养岗位能力,要让学生完成相应实训项目任务,实训项目分两种:一种是“真题假做”,从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收集有代表性的项目课题,融入教学环节里面,让学生实现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另一种是“真题真做”,直接承接公司项目,边学边干,在练中学,在学中干。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的生产性实训内容为:第一学期C2C,课程有网上开店、商品描述、商品摄影、图片处理、店铺装修、网店推广、网店客服等,实训有店铺托管、威客实践(三打哈、猪八戒等平台)等;第二学期B2C,课程有商城建设、商城客服、物流、商城推广、商城运营与管理、网络广告设计等,实训有呼叫中心业务、小型推广外包服务等;第三学期B2B,课程有商务信息发布、网页制作、B2B平台使用、网络广告设计等,实训有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网站托管等;第四学期专项训练,课程有网络营销、网络客服、网络广告设计等,实训有客服项目、网络营销项目、设计类项目等。
四、结论
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课程要做到: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业务的工作室;学生与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产品的学徒;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作业与产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就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进行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韩双,徐长思,王群,等. 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中职学报, 2012(1):87-88.
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的构建 篇7
生产性实训是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学”与“工”的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来设计。学生在“具有企业生产真实产品”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实训教学融入企业的产业链,或输送学生进校外实训基地实地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使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这是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目的。
一、构建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一是将生产性实训片面理解为学校内部的生产与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和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缺乏将实训任务设计与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的系统考虑;二是功利化、形式化色彩重,把生产性实训当作评估的砝码而开展校企合作,学生进入生产环节走过场;三是方法简单化、缺乏针对性,学生只能接触最简单的工作点面,机械性地重复操作,没有深层地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安排,无法实现生产性实训的教育功能。造成以上问题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缺乏能有效指导和管理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标准,从而直接影响了生产性实训的目标定位与教育价值。
生产性实训属于专业实践,它既是一种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是一种复杂的方法运用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其独特的教育性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传统的实践教学和评价标准难以为生产性实训提供依据,必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提供实训教学质量的评判依据,让教师特别是企业的兼职教师在实训教学指导与实施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从而切实提高实训质量。
二、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的基本特征
工学结合下高职专业教学的教学场所从学校向行业企业延伸,教学设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互补,教学内容要与职业发展、职业资格、企业标准相结合,师资队伍从双师素质向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团队转变,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要实行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基于以上高职教育教学内涵的分析,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学校设置的实训任务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相适应,实训内容的选择要紧紧服务于能力的建构,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要能够融入这些内容。
二是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要能切实地深入教学实际之中,对实际的操作环节提出相关规定,重点针对实训要点、教学实施条件、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等提出要求,从而有效体现工学结合特色。
三是与行业对接,融入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高职教育主要面向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培养高技能人才,其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应当对接地方经济特点,体现工作过程的基本要求,标准中有机融合职业标准,以此引导灵活多样化的实训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四是作为教学督导的依据,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高职教育的质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高职教育活动的管理制度或工作规范中涵盖了一些质量标准,但距离标准化管理尚有差距。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要为教学督导提供评价依据,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校层面制订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体现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养成、教师教学过程与方法、基地组织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需要在实训条件、实训内容和方法、实训管理和实训效果等方面设置指标,明确内涵和标准。管理部门、督导部门、基地、教师、学生层面都应有评价的实施细则,以此来形成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体系。
1. 教学条件
主要包括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主要明确场地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置、指导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实训场地的情境化和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指导教师一般需具备“双师素质”或是来自于生产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
2. 教学内容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任务与职业技能结合度、项目更新率等指标,工作任务明确真实性要求;实训项目和内容应与课程目标、实际产品或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并结合行业企业发展有较高的更新率;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度高,有明确的技能指向,体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生产性实训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教学方法上应符合项目化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范式的基本要求,以“学做合一”、“教学做一体”为目标。
3. 教学管理
主要包括教学文件、过程管理、实训状态、考核评价等内容,明确大纲(标准)、教材(指导书)、计划与安排等教学文件的齐全和规范性;生产性实训必须结合专业和任务特点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明确基地、指导教师等实训参与方的工作和管理职责;明确作为实训主体的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工作状态、纪律的基本要求;考核评价分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过程考核以工作业绩和工作纪律为主,终结考核以成果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4. 教学效果
主要以成果和反馈体现实训效果,成果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训报告、技能掌握、产品合格率、成果鉴定、获奖、技能证书获取等主要指标;反馈包括基地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随机调查等方式进行。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例,可参考表1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已经表明,开展生产性实训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由于目前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和组织方式仍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因此生产性实训教学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必将有利于生产性实训的科学组织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2]石令明,傅昌德.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
[3]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 篇8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校区) 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我院新校区建设规划, 电子类专业实训场所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 通过“筑巢引凤”, 学院与苏州凯士达电子电气厂共建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 学院提供场地与管理服务, 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企业将四条价值400万元生产流水线迁入学院, 主要生产节能灯配套产品, 该流水线融插装元件及波峰焊为一体, 是环保型的无铅流水线。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在生产经营的同时, 能为学院提供80-100个稳定的生产性实训岗位和8-10个教师的研发岗位, 每年能够容纳近千名学生顶岗实习, 实现了“学做合一”。这种合作方式使企业和学院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为加强流水线生产与实训管理, 学院成立了领导管理小组, 由电气工程系主任和企业厂长担任正副组长, 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负责具体的生产及实训。通过“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自动化设备维护”、“产品修补线”等项目实训,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研发项目实践, 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建成的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具备了开设电工、电子等多门实验、实训课程的能力, 涵盖了从基础训练到实战训练教学体系的全过程, 满足了全校区机电类基础课程和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供热通风与空调等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为使生产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院重视生产实习过程的每个环节, 改革生产实践教学, 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电子专业学生直接上流水线虽有难度, 为了保证生产质量, 提高实训基地的实效, 电气工程系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题下, 学生进入流水线前, 利用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与培训。电气工程系与该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了教学计划灵活调整的机制, 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与企业的生产安排尽量相一致, 以缓解校内实训基地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二、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稳定持续运行的要点
为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 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
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 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 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服务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 实现资源社会化, 提供多方位社会服务。学院以此实训基地为基础, 成立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中心, 与企业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和进行技术服务。
2. 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要建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力求做到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接, 使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争取就业后能免去试用期。为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电气工程系将学生按照流水线上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分成若干项目团队, 由公司技术人员和教师带领参与实际项目设计, 充分体现学中干、干中学, 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 是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的根本保障。现已制定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岗位职责, 按生产管理的流程建立并完善电子流水线各种管理制度, 实行实训基地项目负责人制度, 制订《关于加强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实训教学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 使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既具有生产功能, 又能满足教学需要, 在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中完成教学任务。
4. 完善真实实训环境
进一步完善真实的实训环境建设, 电子流水线实训基地通风、照明、温控等设施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执行, 使设备完好率保持较高水平。按生产工艺流程设置实训室内部布局, 明确安全质量标准, 划分实训作业区域, 规范标识警示用语, 达到真实的职业活动环境要求。
高职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实践探索 篇9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建设原则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合作共建的,既能满足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研发需求,又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的校内场所。作为教学场所,它不仅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场所,也是学生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安全生产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作为生产场所,它不仅要面向其他企业承揽加工、生产业务,还必须能提供社会服务和技术研发服务等。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 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只有积极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准确把握双方的利益结合点,才能有效地推动基地的建设。
2. 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三者结合可推动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把基地建成集企业生产、专业教学和教师研发三位一体的实训中心。
3. 职业性原则
基地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产和教学环境的职业性,场地的设计、设备的摆放与周围环境的布置要体现专业特色,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进入基地就能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专业的氛围。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1. 订单培养型。
“订单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由校企双方共同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组织时采取分段式教学。在师资配备上,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的教师既承担一线的教学任务又在学生就业方面,采取企业、学生双向选择,这种按订单要求培养的学生,由于学生既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毕业后进入角色迅速,企业非常欢迎。行业或企业由于以生产任务为主,无暇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的方式,高效培养人才。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组织订单冠名班,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
2. 校内企业型。
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运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企业化管理。其优点是校企双方投入较少,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缺点是教学实训系统性不强。
(二)学校主导模式
1. 来料加工型。
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2. 技术服务型。
主要是成立服务所或服务机构,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优势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三)学校企业双主导模式
1. 股份合作型。
由学院和行业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在校内修建实训基地,各自拥有部分股份,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由企业提供设备和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制度和管理模式完全和企业一致,相当于一个校内车间。由企业安排真实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完成某部分或全部生产工艺。学生学完后由企业择优录取。
2. 企业资助型。
行业或企业为支持高职教育,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营销或折旧的仪器、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等,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或者学校提供土地或厂房,企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等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这种模式既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主要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运作模式为校企合作、合资,企业化管理。优点是可以做到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和更新、实践师资投入有保障、规范管理高水平,责权利明晰,有利于提升实训基地水平,获得企业生产的部分转移,取得经济效益。缺点是校企双方合作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常常会造成合作中断或不稳定。
参考文献
[1]傅昌德, 冯雪萍.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宋丽, 苏李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2011.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10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 离不开实践性教学, 尤其是生产性实训。2006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 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 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 实现经济效益, 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强调:一是实训教学的生产性特点, 二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因此, 校内生产性实训必须把握教学性和生产性的结合。如果只重视生产, 不重视教学, 就会弱化“教学性”, 弱化高职培养人才的功能;如果只强调教学, 不重视生产, 就会忽视了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点, 使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失去了动力。
目前,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校企共建、企业主导等多元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 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表明, 无论哪种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 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都是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顺利进行的两个关键环节。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最根本目的仍然是学习, 生产实训也是教学的内容, 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主要由学校来负责,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内容项目化在生产性实训中, 教学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 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 以工作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内容。因此, 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要根据真实生产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提炼工作项目。然后, 以工作项目为基础来开发教学项目。高职院校要通过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得出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 制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标准, 明确教学项目的性质、目标、内容、课时安排等, 从而将技能培养与承担生产任务协调起来, 形成合理的教学单元。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教学组织形式动态化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生产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作为“工人”的学生处于流动状态。因此, 必须改变按照专业、年级、班级管理的常规模式,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要分批轮换实习的要求, 根据产品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对不同教学要求的学生分别安排做不同的产品。也可将某种产品分成难度等级不同的部件或半成品 (小课题) , 把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学生组合成“动态教学班”, 以级差式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次教学, 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教学管理制度企业化为了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的需要, 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监督与保障制度。要参照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工作日记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 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落到实处, 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学生考核多维化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 对学生的生产性实训进行多维度的考核。按照企业管理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效益评价标准、项目训练标准, 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成果评价标准。既要考查学生的工时量、产量、产品合格率等, 还要参考学生实习日记、总结、操作熟练程度、态度等。另外, 对学生在整个班组生产过程中团结协作、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表现也要跟踪考核。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 又能随时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及时反馈于教学、调控教学, 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质量。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生产组织
不能简单地把生产性实训与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等同起来, 将学生“自由放牧”。要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组织生产。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生产组织主要由企业来负责,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训环境职业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以及管理模式, 要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场所, 使学生校内实训环境职业化、岗位化。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安排学生根据教学项目有计划地进行轮岗, 执行企业的作息时间, 使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掌握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及职责, 培养职业素养, 感悟现场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灵活性。通过实训, 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利用生产出的残次品, 教育学生认识到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在车间 (教室) 相应之处设置操作规范、规章制度、文明生产要求、安全警示以及目标口号等仿真企业文化的软环境, 这环境因素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管理模式制度化仿照企业管理模式, 制定各类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 明确各自管理职能。完善和制定教学实训的管理制度, 包括实训基地的安全、保密制度, 学生的考核、考勤规范, 学生的安全保障与事故处理制度, 以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在实训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 学校的实训教学管理部门应按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分别由实训处、实训教研组 (室) 、班级承担厂级、车间及班组三级生产管理职能, 由实习管理人员兼任车间主任、生产调度及质检员等职, 实习指导教师或学生班干部兼任班组长。教师与学生兼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身份, 承揽实际生产任务, 实行基地企业化运行。
生产过程真实化参照企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管理。在进入基地前, 向学生公布生产任务和每个教学项目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及学习成果。在实训过程中, 强调生产的真实性,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账户, 使学生在领料、占用机时、产品测试等生产任务的全过程树立成本意识, 实训结束后, 核算每名学生消耗的直接成本和取得的效益, 以此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同时, 对每一个学生加工的每个工件、产品 (包括产品的各个部件或半成品) 要动态跟踪管理, 随时按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打分, 并不断反馈, 调控产品加工质量。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之间的衔接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 要实现工厂与学校、车间与课堂、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融合, 必须实现企业和学校的相互协调, 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 企业负责生产组织, 才能使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 实现生产与教学的融合。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宗旨是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企业的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 企业进入学校, 以盈利为目的产品生产本质没有发生改变, 因此, 完成生产任务与承担实训教学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
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与企业生产任务市场变动性的矛盾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 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是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实施的, 市场是变动的, 企业生产产品种类、规格、数量必然是经常变动的。因此, 企业生产计划与院校实训教学计划的衔接必然会产生矛盾。为解决此矛盾, 高职院校要建立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的机制, 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尽量与企业的生产安排协调起来, 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 取得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训练性与企业生产效益性的矛盾高职教育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 允许在实训中有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 而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要求最大限度地节能, 这种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实施原则与方法的不同, 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矛盾。为此, 高职院校帮助学生树立企业管理效率的观念, 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为了解决以上的矛盾, 校企之间要明确职责,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基地, 向管理要效益。除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外, 还应制定实训基地建设、使用与管理等相关制度, 并严格执行。只要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 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由双方选派代表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做到工学衔接合理, 就能实现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在生产性实训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形式。本文在阐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两个关键环节——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管理,生产组织
参考文献
[1]刘家枢, 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 (6) .
[2]陈玉华.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与特点
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概念。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认为:“实训实习,要强调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的含义就是实习实训出来的产品有可能被别人使用,就是尽可能真刀真枪的干,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胆略”。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通过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合作,建立具有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提高学生的统合能力,教师通过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服务社会。
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以下特点:真实性: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企业真实环境,实训的设备能投入生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是真实的,并产生经济效益。生产性: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物流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实训,根据生产需求建立物流组织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工作岗位,将技能训练融入到生产实践中,根据市场运作规律展开盈亏经营。合作性: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围绕校企合作主线,实现工学结合的浓度融合,把学校日常实训融入企业的产业链,实现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的“零接轨”。
二、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物流专业定位,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规模物流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校企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利益共享。企业主动提供物流生产经营项目,以实训基地设备、技术创新为重点,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构建基于物流专业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开展生产性实训,把物流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实现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
三、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一)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单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企业现状,学生技能需求等方面。要保证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校企业合作,形成“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以互惠、互利、双赢为原则,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长效运行提供保障。
(二)加强环境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及设施、设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岗位充足,具有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能满足高职物流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学生通过实训,能参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职业文化等引入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体的深度融合。
(三)建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依托规模企业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物流行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根据物流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培训 实践 就业”的平台。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整合资源,建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达到高职物流培养的要求。
(四)构建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聘请物流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根据物流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知岗、跟岗、模岗、顶岗的“4岗”实训教学,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培训、实践操作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素质养成与物流职业能力训练同步进行。加强生产性、综合性实训项目设计和应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五)加强生产性实训教学团队建设。本着“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理念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生产性实训教师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性实训教师引进有制度、培训有渠道、成长有通道。采用“互兼双聘”校企共同培养的模式,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强强联合的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任教师进行生产实践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生产性实训教学能力;从合作企业中选出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企业管理技能骨干为兼职教师,通过“进学校、上课堂、带学生”等措施,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四、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在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于200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效。近年来,深入进行产学研究,申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办真正实施教学与经营实践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申通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一个全新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实训基地,培养“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2011年我院申通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式运营,目前校企双方投入建设经费达100多万元,能够容纳近100人同时进行实训。申通“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物流管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基于快递岗位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以申通快递的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挖掘真实项目,将快递的实际工作引入教学过程,实现两者有机结合。根据快递职业的工作内容设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快递作业收寄、整理、派送、分拣等一系列流程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融入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按生产岗位要求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通过参与申通生产性实训,学习物流企业运行管理规律,了解物流市场评价标准,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建构知识体系,学习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真正以职业为抓手,以实践培养为重点,提升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申通公司还直接参与我院物流专业教学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训方案,深化教学改革,编制实训教材等,实现学校学生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企业的需求同步。
参考文献:
[1] 向成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4(02)
生产性实践教学 篇12
一、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分析
目前高校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可以归结为学校自建、企业援建和校企共建型。但总体来说, 还是以学校自建为主, 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 对市场反应不及时, 导致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建设数量与质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和技术升级, 企业需要大量适应技术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学校办学经费短缺, 高校生产性实习条件还比较落后, 教学设备台套数与学生人数严重不匹配, 教学设备陈旧与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协调, 改造或新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数量有限, 实训实习项目开出率低,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制约产业快速发展。
2.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目前高校在汽车类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只注重实训教学功能, 忽略技术改造与推广、职业鉴定与社会培训等功能, 功能单一, 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较弱, 无法满足汽车售后市场发展需要。究其原因, 一是学校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不准、目标不清, 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二是学校缺乏统筹协调解决学生综合技能实训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机制, 导致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3. 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水平较低。
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管理组织水平与教学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实习项目设计主要源于自身考虑, 没有按照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设置实训项目。实训设备管理不到位, 经常出现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损坏严重, 不能及时更新和维护, 无法满足正常生产实习实训。
4. 实践基地规划与建设缺乏前瞻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规划缺乏前瞻性, 基地建设缺乏系统考虑, 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协调。教学场地规划和设备购置仅满足学生单一的实训环节, 无法满足完整工作过程中的生产性实习要求, 影响生产实习效果。
5. 专业教师远不能适应生产性实习教学建设的需要。
随着汽车新技术快速发展, 校内专业教师, 适应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 远离生产一线, 脱离生产实践, 特别是一大批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大学生, 更是缺乏应该具备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素质, 极不适应以职业动手能力为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缺乏实效。同时, 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实习教学需要, 既懂实做、又懂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二、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思考的几个问题
高校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生产教学真实性原则, 统筹规划实习基地, 拓展基地功能, 满足生产、社会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功能。
1. 加强校企合作, 共建互惠互利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 市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但受制于办学经费短缺和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生产性实训基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质量需求, 这种供需矛盾严重影响了行业企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 共建具有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解决了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生产性实训条件。学校将更多人力、财力投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满足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技术开发等功能。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困境, 也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和节约员工培训、技术推广等经费。
2.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用机制。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满足区域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符合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成立校级校企合作委员会, 负责校企合作事务, 制定相关政策, 在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保障校企合作良好运行, 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指导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和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稳步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3. 以教学功能为中心, 发挥基地功能。
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实训基地应主要满足生产实训教学需要,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不是以生产和盈利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 引进企业先进的设备、技术等主要是满足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 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坚持教学功能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拓展实训基地功能, 集生产、实训、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于一体, 发挥实训功能最大化。
4. 构建“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通过引进生产企业, 按照企业生产特点和学校教学特点, 构建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企业生产任务、参与企业生产, 把学校教、学、研融入到生产过程中。按照“工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五个合一”建设思路, 构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5.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具有超前性。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快速发展, 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必须考虑汽车快速发展因素, 否则很快会被淘汰, 造成资源浪费。基地建设应考虑当前市场技术发展需求, 生产实训基地场地、设备、技术等要基于当前专业最新领域, 同时还要规划未来发展领域, 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校企共建汽车生产实训性基地建设与实践
我院通过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合作, 本着“共建、共享、共管”原则,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用车、专用工具和诊断设备、技术资料、DIM操作系统等价值2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 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通用工具合作建立“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重庆工商职业培训中心”。同时企业免费为学校培养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机电维修专业教师, 其目的是满足当前西南地区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销售维修企业人才需求和员工能力提升, 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 开展订单班培养, 这些举措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跟踪近两年学生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得出, 毕业学生社会声誉明显提高, 企业领导评价毕业学生在动手实践、专业理论、对企业忠实度等方面明显好于以前。在长春参加2012年、2013年全国高校技能大赛中汽车营销和检测维修都取得三等奖以上的好成绩, 这些充分证明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2. 实训基地功能明显提高, 取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企业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和技术培训科学规划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并提供大量教学设备和仪器, 增强实训基地功能和现代化。学生按照生产要求进行实践实训, 同时还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推广,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3. 教学团队实力明显增强。
当前高校教师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企业经历, 对市场不了解, 动手能力差。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 企业为学校教师设计培训项目, 提供岗位让教师参加生产实习,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到学校指导生产实训, 保障生产实训质量,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多年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学校和企业目标有时不一致, 企业注重眼前利益, 学校发展是按照教育规律长期规划,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期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 企业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中, 积极性不高。 (3) 企业投入与企业当年的利益相关, 不能按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科学投入设备和资金。
总之,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践与探索, 按照“基地共同建、责任共同担、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的原则, 实训基地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上, 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文权, 沈宏毅.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校学报, 2011, (6) .
[2]李倡平.高校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合作[J].教育与职业, 2010, (24) .
[3]刘家枢, 徐涵.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
[4]李焕峰.高校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 2004, (2) .
【生产性实践教学】推荐阅读:
生产实践经验06-04
动物生产教学团队05-30
生产实习教学论文09-25
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改革09-21
《禽生产学》教学大纲09-10
装配生产线设计与实践07-21
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案例05-23
安建工08暑期生产实践实习报告06-29
家具生产工艺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8-24
驾校安全生产制度,措施,文明教学制度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