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书单

2024-07-07

罗辑思维书单(精选10篇)

罗辑思维书单 篇1

罗辑思维书单(更新至第二季第22期)第二季

第22期:权力与生意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李德林

《大道当然》王石

第21期:为魔鬼辩护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分治实录》 [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倒转红轮》金雁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印度]甘地

第20期:看不懂的英美法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英美法原论》高鸿钧 程汉大

《批评官员的尺度》[美]安东尼・刘易斯

第19期:爱,为什么会变伤害?

《雍正传》冯尔康

第18期:大国不能不识数

《数据之巅》涂子沛

第17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志田

《胡适文选》胡适

《胡适杂忆》唐德刚

第16期:囚徒嘉庆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张宏杰

第15期: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帝国》尼尔·佛格森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帝国的时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14期: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自由选择》[美]米尔顿·弗里曼德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阿丽西娅·敖迪兹

第13期:最后一个计划

《大国空巢》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12期:发现你的太平洋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

第11期: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李鸿章政改笔记》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第10期: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改变美国的时刻》刘戈

《唐宁街的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

《投资哲学》刘军宁

第9期:倭寇真相

《大国海盗》雪珥

第8期:傻帽悲观派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7期:开会是个技术活

《艰难的一跃》易中天

《罗伯特议事规则》[美]亨利·罗伯特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 麦迪逊

第6期:魏忠贤:道德下的蛋

《庸人治国》苗棣

第5期:致终将逝去的隐私

《信息简史》[美]詹姆斯·格雷克

《智慧政府》徐继华 冯启娜 陈贞汝

《文明的进程》[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第4期: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恋爱催眠术》林贞年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斯蒂芬·吉利根

《魔鬼约会学》阮琦

第3期: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晚明史》樊树志

《崇祯皇帝传》苗棣

第2期:我们应该反垄断吗?

《商业无边界》薛兆丰

第1期:女人是一道题

《把妹达人》[美]尼尔·施特劳斯

感谢新浪微博@cal_lightman_tim 的好建议,我们把书单“升级”为倒叙,方便大家获取新一季书单。

罗辑思维书单 篇2

未做任何宣传, 2012年3月, 《晓说》在优酷悄然上线, 24小时内即突破了100万播放量。当年上线26期节目创造出6000万播放量的奇迹。间隔不到一年时间, 2012年底, 《罗辑思维》也在优酷上线。目前, 《罗辑思维》在优酷上的总播放量已经过亿, 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达100多万, 有市场人士给予《罗辑思维》1亿美元的估值。

相对于《晓说》、《罗辑思维》等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成功, 传统电视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则显得有些尴尬。

脱口秀诞生于美国, 已有五六十年历史, 国内电视媒体一直在复制这一节目形态。1996年央视开播《实话实说》, 在全国迅速走红, 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开始在各个电视台开枝散叶。凤凰卫视有《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 台湾有《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 央视有《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 卫视有红极一时的《东方夜谭》、《壹周立波秀》, 市县级电视台也开始探索和尝试方言脱口秀节目, 如镇江台的方言类电视脱口秀《南南嚼趣》曾在镇江家喻户晓。但与国外谈政治、谈八卦的广泛题材相比, 国内脱口秀节目的话题空间相对狭窄, 随着《实话实说》的停播、《壹周立波秀》的衰落, 电视脱口秀节目愈发显得前景迷茫。

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火爆与成功, 原因有主持人个人魅力突出、受众定位明确、内容独特等, 这给传统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制作手法带来了启示。

一、主持人:个人魅力突出

在互联网时代, 个人比组织更为突出。无论背后有多么强大的团队支持, 传播者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就《晓说》和《罗辑思维》而言, 用户就是直接冲着高晓松和罗振宇去的。

因为外形, 自嘲为“矮大紧”的高晓松, 个人符号一直是音乐才子。在《晓说》之前, 他身上散发着的读书、行走、思索、分享以及博闻强记的正能量, 并不为公众所知。优酷正是看中高晓松的这些强烈个性符号, 为他量身订造了《晓说》。青楼、科举、镖局、航海、战争、足球、电影、音乐、旅行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均来自高晓松“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收获和感悟, 高晓松以他独特的漫谈式的风格为脱口秀节目重新设立了一个标杆。

原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制片人罗振宇, 从央视跳槽后创办了《罗辑思维》, 也创造了“魅力人格体”。他说, 互联网时代, 魅力人格就是一切。

一直以来, 传统电视媒体总认为内容为王, 而过量供给的内容并不能带来观众的收视黏性。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或嘉宾, 给节目带来了新鲜感和生命力。镇江台三年前创办的《老戴维权》, 是以非专业主持人、年近60岁的戴维权老师命名的一档方言类维权节目, 主持人个人风格突出, 深受当地观众喜爱。这与罗振宇所言的“清晰的人格带来吸附”的观念契合。

国内电视行业最早对主持人的定位大多是“帅哥靓女”, 但近年来, 具备学识、阅历以及社会影响力的个性主持人, 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首先修的是“内功”, 从观众曾经喜爱的脱口秀节目来看, 都能够让人联想到其出色的主持人。《实话实说》的崔永元、《壹周立波秀》的周立波、《今晚80后脱口秀》的王自健, 都是以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成就节目的典范。

综上所述, 电视脱口秀节目要突出重围, 首先要在“人”上做文章。大胆创新, 倡导个人化、个性化, 给个人秀提供平台、创造空间。一方面从电视台内部发现优秀主持人, 也要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发掘经验丰富的人士、智者, 为其量身打造脱口秀节目。

二、受众定位:小而精

耐人寻味的是, 在中国网民数量破6亿大关的时代, 这场网络自制脱口秀“革命”却是自上而下的, 知识分子阶层首先成为这些节目的消费群, 节目也旨在高端、小众。

《罗辑思维》和《晓说》都有着明确的受众定位。对此,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明确提出:“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而优酷也意在将《晓说》打造成一档面向高端用户的节目。

电视节目定位依旧秉承“大而杂”、广谱性的特点, 在分众化时代已不相适应, 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小而精的分众策略值得借鉴。

三、内容:独特、有趣、朴实

《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聊”为口号, 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节目内容的扎实与独特。作为一档知识型脱口秀节目, 每个星期, 主讲人罗振宇就一个话题展开, 向受众推荐与该话题有关的优秀书籍, 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罗辑思维》为受众呈现了众多有趣味、有意义、颠覆性的话题。比如《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奸臣指南》、《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和你赛跑的不是人》、《未来脑世界》等, 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社会、民生、互联网等众多领域, 制造出了“听高手聊天”的感觉。此外, “死磕60秒”也是他的独门绝杀技。每天早上6点, 他都会准时发出一段语音给《罗辑思维》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这可能是一段读后感, 也可能是一个小段子。

为了满足受众的口味, 罗振宇和高晓松在话题讲述的过程中, 注重采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节目中, 他们会夹杂一些诙谐的语言, 自嘲性的调侃话语, 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 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与内容独特扎实、骨肉丰满相比, 在视频制作上, 《罗辑思维》和《晓说》的视觉效果可以用朴素来形容。罗振宇摒弃花哨的视觉制作手段, 奉行极简主义, 与电视台录节目动辄几台甚至十几台机位相比, 《罗辑思维》常常一个镜头到底, 这在传统电视看来简直无法接受。

罗辑思维语录 篇3

互联网对公司组织的冲击,是在组织体系内部。大家逐渐发现“90后”员工不太好管了,KPI、打卡上班逐渐成为笑话。董明珠规定员工不能把手机带进办公室,因为她发现许多员工都在公司发工资的时间用手机上网,看微信,上淘宝,玩游戏。但是,没有人用手机的公司有未来么?

女性是互联网特别重要的客户,互联网时代大家在做任何生意都可以把男性忽略掉。只有女性是爱联接爱分享,未来男性只是节点。

每一个人都试图摆脱工业组织给你的固定的角色分工,按照互联网的规则重新结社。互联网让彼此更容易找到让组织变得更离散,跨组织边界整合资源变得更可能。如果不能用跨组织的方式重新组合资源,你所有互联网赚钱的方案都是扯淡。以为在组织内部设个新媒体事业部,以为开个微博,就能成为互联网公司,这个想法太天真。

我之所以舍不得死,不是因为还没活够,是因为我死之后拍出来的电影我就看不着了。

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我看不惯你们了,请记住一定是我老糊涂了,我混蛋。

你说我长得丑,你还能不让我上街啊。这是我的自由嘛,我为什么不可以做自媒体节目呢?而且话又说回来,就算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喜欢我,那还剩百分之一呢,就算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不喜欢我,那还剩千分之一呢!

中央电视台比我牛的人太多了,我在一艘快船上跑,受到冲力,被整个时代推动,所以我做事容易成。

有的人生活在晚上十时,因为他留在昨天;有的人生活在凌晨两时,他必将迎接未来。同样是伸手不见五指,但这就是区别。

过去我们所谓的营销问题是我们要向陌生人去“推”,未来没有推的问题,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拉”。

未来判断行业很简单,有体验性的一定涨,干中介的一定完蛋!

乡村孤立的生活,小城市的生活,不是说没有天才,而是天才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天才;只有城市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每个人生命中的种子,可以被激发、被照耀,然后才完成一次闪亮,所以不管北上广深的房价有多贵,居住有多难,北京的空气又有多糟糕,道路有多堵,还是要留在这里,等待那种城市以及互联网社会的光芒,照耀到你的天才之上。

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重要东西是见识。年轻人来到城市,用肉身的方式来到城市,而不仅仅是通过一电波线来到城市,这是你未来和他人进行自由协作的,也是你终身财富的根本源泉。

什么叫爱国?就是你爱自己的家,像爱自己的妈一样。

未来的30年是非常残忍的30年,大量的人被从制造业驱赶出来,你必须能及时地穿越到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创造出来的产业。

(选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定价:42.00元)

罗辑思维书单 篇4

2014-06-07 水湄物语 罗辑思维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作者:水湄物语

有个认识十年的朋友来找我,是跳槽的事。还没听3句话我就坚定地说,当然跳,干嘛不呢?他原来在一个传统行业做公关,一个公司待了六七年了,这个行业也就这样,死不了,活不好。新地方行业前景一片美好,新成立的公司人事斗争问题又小,领导正雄心勃勃,当然薪水翻番,各种公费跨国旅游的机会,我还真不明白我这朋友脑子怎么想的,居然还需要找我斟酌。

“我当然也是很想去的”,这话一听就有“But”跟着,果然“But,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比较安全。”

“稳定你个头”,仗着十年老友的身份,我说话一点不客气。“你们那行业,你们公司都算混得好的了,别家更惨。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行业内跳槽,几乎不可能。新的行业发展蓬勃,你做个一段时间,随便去哪家竞争对手的地盘都是香馍馍。”

“But,这个新行业我完全不懂。”

“人家都敢招你,你有什么干不了的。别说你做的是公关,哪一行区别不算太大,就算是让你操刀子给人隔双眼皮,为了高薪你也应该拿小兔子小老鼠做实验,然后拍着胸脯说老子可以。”(当然,我不确定小兔子小老鼠到底有没有眼皮)

“But,可能会很辛苦。”

“当然会比现在辛苦,不过你都三十好几了,过几年公司一裁员,加上你老婆现在还没工作你上有老下有小,那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结果当然不必说,其实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既然选择找我商量,不用说,他内心深处早就是做好决定了,无非是希望我再骂几句,坚定信心罢了。

还有一个故事。另外一个认识的人,跳槽的时候面临2个机会,一家是比较新的电商,一家是惠普。周围的人口水说尽说那家创业型的电商机会好。可是因为是女生,依然决然去了比较稳定的惠普。这事儿还没过1年了,现在好,惠普全球大裁员1万多人,她这种刚进去的估计就是第一批被劝退的主儿。

真正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些人当然会说知识和能力,也有人会说人脉关系什么的。在我看来,你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资源稀缺性。

在稳定的行业和职位上,除非是公务员这种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否则你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你很容易被轻易替代。说难听点,我那个朋友之所以在传统行业六七年安安稳稳,那是因为根本很少人愿意去那个位置去替代他。而一旦有需要,他立即可以被替换掉。而在新兴行业,由于从业人员少,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更少,而整个行业需求又很大,因此,能力不是十分出众的人也得以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业公司,顶头上司的能力根本没有自己强,因此觉得忿忿不平。嘿,千万别,那是因为你的顶头上司当年没有把稳定和安全感作为借口,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得来这份收益。而你呢,因为追求安全,所以只能落于他手下干活。

身边的小故事,引发的一些小感慨,不用再写总结陈词,相信大家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反过来,你当然可以说,甘冒巨大风险的人都已经死了,没错。不知风险所在盲目冒进的人确实也可能死掉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我说的是这一面。

在原始社会,那些觉得不安全的人,拼命让自己跑得更快,力量更强大。而那些追求安全感躲在洞里的人——我猜他们的基因应该没有遗传下来吧。

文章是“知识拆迁队”熊英从豆瓣网上刨出来滴。

罗胖曰:

这篇文章就最后一句不对。

反倒是那些追求安全感的原始人更容易把基因传下来。

否则,那些鼹鼠般的人怎么会到处都是?

我看罗辑思维之不爽 篇5

“我想

这一辈子能让我真正敬佩的人

只有自我实现的人

这也许是与社会普遍价值观相融合的自我实现

但更加难能可贵的

或许是那些抵住甚至是抛开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压力

去选择自我实现的人”

从知乎上借用两句话(关于教育的目的的讨论),用来表示我对罗辑思维的价值的认同,以及对老罗的尊敬。“自由”“思想独立"这两个关键词是罗辑思维一直强调的,罗辑思维也一直在传递着这样的价值观。媒体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并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受众的责任,罗辑思维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做的很好。

收听用户的爆炸式增长。朋友圈里分享罗辑思维的内容和“互联网思维”等老罗炒热的概念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而且分享的人颇以为自己有些逼格。这现象初时挺令人惊喜,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个体存在,看来体制的问题压抑不了所有人格的健康成长。

后来事情的发展越发的不对劲。直到有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向来还算敬重的朋友分享了个罗辑思维书单,状态是”以后谁再送礼请送这个。”顿觉怒从中来,这人已无药可救。“自由”的前提是去除依赖感,一个人连读书都要依靠着别人推荐的书单,你还能来哪门子的“自由”?!

我并非要抨击罗辑思维本身,也并非说你推出个书单或者别人参考这个书单就是有问题的。只是太多的人,在追求这所谓的“自由”的“组织”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自由,却完全没有觉察。

再好的事物,一旦成了流行,一旦有了太多追随者,问题一定会接连出现。罗辑思维也不例外,如果是第一次招募会员只是想折腾着玩玩,第二次招募大批会员我认为一定是失去了自我。“把一群思想独立的、想法类似的人聚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我不认为思想独立的人会选择大规模的群居,虽然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非要存在这么一个“组织”类似的东西,一定会是对思维的桎梏。同样的,一个真正寻求自由的人如果非要被称为”自由主义者“,那他一定是会不爽的,因为被定义为任何“主义”的时候,他就已经失去了自由。

一个会写作的天才,被约为专栏作家很容易成为天才的陨落的开端;一个思想上的天才,开始被狂热化的追随,也会成为迷失的开始。我最钦佩的精神导师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明确的表示不应该有任何追随者,因为依赖永远是通向自由和空性的阻碍。

罗辑思维书单 篇6

1 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在互联网信息泛滥的今天,受众不缺少信息来源。《泰晤士报》主编罗伯特·汤姆森曾说:“我们所面临的的最大敌人是人们时间的缺乏[1]。”网络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人们被大量信息淹没,阅读也变得碎片化和无目的性。受众仍然需要从有价值的内容里获得信息,“内容为王”的说法再次被提起。“内容为王”是国际传媒大亨雷石东率先提出和秉持了几十年的理念,一直为传统媒体奉为圭桌的经营法则。它认为媒体在生存和竞争中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2]。在公众号“罗辑思维”里,内容优质可以说是吸引受众的第一道诱饵。

“罗辑思维”的关注者每天早晨六点左右会收到罗胖(罗振宇自称)发来的一段60秒语音消息,消息的内容主要围绕罗胖看过的书、文章展开。语音结束之后,回复关键词会看到一篇内容相关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众多的今天,初次关注“罗辑思维”的用户大多数会首先分析下罗胖发来的语音有没有提供有用信息,再决定会不会成为罗胖的听众。“罗辑思维”提出“在知识中寻找见识”,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笔者从两个方面分析“罗辑思维”是否满足受众需求,是否“内容为王”。首先,是内容的深度。罗胖读过很多书,他每天从小事讲起,但是他的理性与见解独特足够打动受众,受众感觉自己每天60秒的时间没有浪费,吸收了营养。听众认可罗胖是个有思想,有深度的自媒体人。其次,是内容的新鲜。随着黄太吉煎饼、泡泡玛特零售等互联网创业的成功,互联网思维成为热点话题,人们都在探讨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而罗胖贴近这一动态,接连不断地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进行深刻解读,讲述自己的自媒体逻辑。因为罗振宇自己在媒体的阅历和自媒体创业经历,罗胖关于互联网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正如罗胖自己所说“有种、有趣、有料”,罗辑思维首先以内容取胜,优质的内容是任何时候都受到认可,即使人们时间紧张,也愿意抽出时间来阅读。

2 为受众开拓人脉资源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未来受众不仅满足于信息需求,更希望以信息交往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的获得。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y)的概念最初由Rheingold提出,他认为虚拟社群是一种存在于网络上的社会聚集,当一定数量具有共同理念的人们通过在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空间里长期进行交换信息、分享经验、交流情感、参与讨论的活动,并在彼此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人际关系时,就发展成了虚拟社群。可以说,虚拟社群是人脉资源的聚集,虚拟社群也同样具有真实社群的情感与体验性质,其成员也能像在现实社群中那样互相影响、分享信息与心情、满足需求。但是,这个虚拟社群的建立需要成员之间高度的信任与志趣相投。“智客网”是我国第一家智力产品与人脉关系交易平台,创办人陈渡风就是做起了人脉资源的生意。渡风们搭起的圈子里,人们通过前期的交流、认知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然后实现点对点的服务,据此实现彼此交易成本的降低。这种社群的建立是以直接交易为目的,而且信任问题仍然存在。“罗辑思维”的伟大之处就是不仅建成了一个虚拟社群,而且带领社群从虚拟走向现实。罗振宇分别于2013年8月和12月两次招募会员,会员费是普通会员200元/2年,铁杆会员1200元/2年,但是他两次会员募集活动都有会员名额限制,并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罗辑思维”背后合作人申音解释说,“罗辑思维”要做个知识分享社群,“罗辑思维”会员不是无脑的粉丝,而是“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朋友。他们尝试做理性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有媒体属性,被同一个媒体吸引的人至少有某一方面气质是类似的,降低了信任成本;此外,200块钱会员费,也是个门槛,200块钱虽然不多,但也不是一随手扔掉的数字。肯出这笔钱的人至少对知识性的内容有一定的鉴赏度,而且愿意分享。罗振宇说“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在这个社群里,会员们有机会参加罗辑思维发起的各种线下的奇思妙想活动,而且不定期举行会员间的圈子集会,罗振宇和申音也会参与其中。这种现实生活中的集会使人们离开屏幕与空间的阻隔,实现面对面交流,联系更加密切,这使虚拟社群中的虚拟交往走向了现实交往,每个会员都获取了一定的人脉资源。

3 与受众建立紧密连接

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中有一篇《一千个铁杆粉丝》说:“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 000个铁杆粉丝便能糊口。”“一千个铁杆粉丝”的理论在罗振宇这里得到实践。他发起的两次会员招募活动,会员名额都是几小时内就宣告售罄。人们愿意拿出200甚至2 000元来买会员,证明了罗胖粉丝的忠实度。罗振宇与受众建立起的紧密联系可以从“罗辑思维”每天的动态中找出原因。罗胖每天早晨都会准时发来60秒的语言消息,很多人好奇,怎么就不多不少正好60秒?他说:“最开始的时候,一条语音要录几十次,一点点调整。在今天的社会上往往我们拼得不是巧劲,而是耐力。一个人做一件小事能如此死磕,就不再是小事。”从罗胖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坚持与对粉丝的责任感。罗胖每天早晨的一条语音已经成为了众多粉丝醒来的陪伴,这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也同样是情感的维系。不仅是线上的交流,“罗辑思维”经常举行线下的活动,如给会员福利、送去神秘礼物、举行圈子集会、吃霸王餐等,培养会员间的感情,强化连接。罗振宇认为新经济的核心不是价值,是爱。传统社会衡量产品的价值,但是现在价值是次要的,要让受众有参与感,有情感投入。“罗辑思维”在招募会员时高喊“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相信粉丝会爱我们,因为我们爱他们”,从情感上建立与受众的紧密连接。

4 结语

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受众开拓人脉资源和与受众建立连接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最值得关注的是“罗辑思维”团队对互联网思维清晰的认识和敢于大胆尝试的挑战精神,在这个自媒体变革时代,相信会有更多有创意有勇气的自媒体人崭露头角。

摘要: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在众多微信号中脱颖而出,探求其成功之道,可以发现以罗振宇为代表的团队具有强烈的用户意识。笔者从用户视角入手,通过信息需求、人际资源和建立连接三方面来分析“罗辑思维”的亮点。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信息需求,人际资源

参考文献

[1]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印刷厂转型的“罗辑思维” 篇7

罗胖子,何许人也?

罗振宇于2012年创办了一个谈话性节目自媒体“罗辑思维”,站在互联网的浪涛之巅,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生意模式,以往做好节目免费给观众欣赏,再从销售商的广告预算中吸取养分的金科玉律不再适用了。罗辑思维的逻辑基础是互联网连结全世界的电脑,手机当然也是电脑,阅听者不再被困于有限的信息来源,因而能各取所需,导致信息碎片化,面向大众又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大众需求,其实是笼统的大众需求根本就不存在,大众媒体势必会被摧毁。

具有共同需求(喜好)的社群应互联网而生,经营得当的社群一定能取代大众媒体,因为信息太多,你没那么多时间,当然只看你信任的、喜欢的人从网络上转发过来的文章,自然包括了提供的商业信息。

罗辑思维抓住了这一趋势,经营好一个爱智人(喜欢读书的人)的社群,连收“广告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都不做,直接在罗辑思维社群里卖电视、粽子,前一阵子卖柳桃,一天就卖出一万颗,比淘宝卖柳桃一周的量还多。

所有的产业因为互联网都将变成“传统产业”,这个大趋势的影响,眼前正在各个产业里处处开花,印刷业不可能是个例外,即使我们知道印刷业的传统有上百年难以动摇的根基,“把油墨印到纸上,还要把纸制品运送到家”是互联网无法改变的限制。

但是,我们从互联网应用的逻辑去思考,互联网改变的可不是这一段。

这几年,我们读到网络印刷公司的新闻都非常惊奇,例如:2013年底宝诺时在香港上市,合版印刷的潜力让国内印刷业惊奇不已;美国vistaprint.com刚刚公布的2015财年第一季(2014/7/1~2014/9/30)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加21%,达到3.449亿美元,好像不是印刷这个行业的财报。

合版印刷这个名词来自于台湾省,始于利用多个活共用一个胶印版来印刷名片,国外网络印刷开始于2000年左右,创始之初也是利用胶印机印名片,只是名称各异而已。相同之处在于他们把印刷服务商品化,利用网络来延伸服务客户的距离,又利用网络来和同行协作。因而改变了印刷产业的生态,把印刷产业一分为二,一边是网络印刷,一边是担心网络抢去印刷生意的。

印刷商品化,不是卖印刷品,而是本来印名片一盒也可以印,12盒也可以印,但商品化后则只印5盒、10盒,其他不印;包装盒原来可以印百种(数量和尺寸各异),但商品化后只接受有特定数量和尺寸或特定加工要求的活。有了限制,准备材料甚至生产流程都能预先定义好,自动化的效益更容易达到效果,还可以依照效益来设计商品,争取市场份额。

网络延伸服务的距离很容易想像:本来服务一个镇的,有了网络可以延伸到县,延伸到省或者更远一点,到更多省。

影响更大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台湾省有一两家很成功的网络印刷厂,他们没有印刷机,利用网络门户接台湾省客户的活,利用厦门的接稿外包中心接稿,整理稿件后传到印刷厂,还利用软件和印刷厂的ERP接口,在自己的网页上显示客户活件的进度,通过软件接口还可以让合版印刷厂在他们的活件上多打一个自己的条码,来配合自己的出货管理。他们还把网络门户改一下门面作成印刷掮客的网页,绑住了许多不用花薪水的业务员。

以往,印刷产业链的协作离不开实物,但输出中心帮印刷厂制版的协作有距离的限制,今天印刷工序和工序之间只是一个个电脑文件,网络协作产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传统的限制。

依照罗辑思维的逻辑,互联网会把印刷厂变成网络印刷厂,今天这些国内外网络印刷厂都对外宣称自己是 IT公司,今天许多印刷厂都在思考如何转型,是不是应该朝IT公司的方向思考?

印刷厂大多没有IT的基因,我们也难以想象有任何一套系统可以把一家传统印刷厂一夕之间变成IT公司,那么,一步一步转型的逻辑程序是不是这样?

(1)内部利用电脑管理生意、管理生产、管理错误、管理服务……才可能有(订单增加,人手不增加)扩充能力。

但是应该先了解世界上没有完美的ERP管理系统,也就是刚好符合自己需求的规格。我们可以有限度地利用电脑先把可以管理的一步步管理起来,而不是找一整套系统,来把全公司的人手和部门套进去。

(2)开始利用网络去服务,先让既有的客户享受方便、愉快的服务,再延伸服务的距离。

(3)有了网络门户和数字化管理,只要建立新车间里的生产线和网页上的产品线,就能提供新的印刷服务。

(4)有了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印刷厂就可以成立IT部门,不必去聘请资深的IT总监,IT专家要成为印刷专家路途遥远,可以从聘请一两个程序设计师开始,从小小的规模开始,从网站管理开始,在既有的E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软件,用IT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一步一步向前走,一段时间以后,当程序设计师也懂印刷的时候,另一家IT印刷厂就诞生了。

国内外那些成功的网路印刷厂一开始如果没有仙丹妙药,100%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罗辑思维书单 篇8

2017年的第一天,零点钟声敲响后,亲临现场的邦哥第一时间分享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精简版(没读的赶紧,比你勤奋的人都背完了)

这次,邦哥整理了演讲图文+金句回顾,带你一起感同身受现场气氛。为了拉近我们和罗振宇的距离,以下称呼他为罗胖~ 坐标深圳,罗胖以深圳今年10月的台风预警故事为开头,正式登场。

最后台风没有来,深圳什么都没有发生,又是一个大晴天,总结出:这其实是我们所有创业者都喜欢的那种股市类型,过程当中特别波折,但是临到末了,皆大欢喜,一场虚惊,什么都没有发生。

最后台风没有来,深圳什么都没有发生,又是一个大晴天,总结出:这其实是我们所有创业者都喜欢的那种股市类型,过程当中特别波折,但是临到末了,皆大欢喜,一场虚惊,什么都没有发生。

于是,出现了2016年所谓的三大黑天鹅事件。

首先3月15日,AlphaGO击败了人类最聪明的棋手李世石 然后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脱出欧盟。

再紧接着,11月9号,一个谁都不会相信他当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创业者的世界里,只有两样东西,一个叫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叫正在尝试的方法。这两个东西合起来就是一个词,叫“机会”。

查理·芒格讲的那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地方。马云讲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人说实体经济不行了,那是你们家的实体经济不行了,跟实体经济有毛关系?

什么是创业者?

有人说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

这里罗胖引用了一个自己小时候吃枣的故事,来表明什么叫深挖用户价值,这就叫精耕细作。

创业者的世界很独特。他们不会去感受那些缥缈的好和坏。远方的消息好也罢,坏也罢,我们仍然身处具体的处境中,只有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方法属于自己。下面进入演讲核心,罗胖抓住了2017年极有可能出现的五只“黑天鹅”。第一只黑天鹅:时间战场。

罗胖说,张小龙说微信让用户用完就走?微信是用不完的,你怎么能相信张小龙的话呢?

他肯定,2017年阿里马云一定会在社交上再有动作。第二只黑天鹅:服务升级

任天堂常年的掌门人山内溥老先生提出了四个词:收集、育成、追加和交换。史玉柱也提出了四个词:荣耀、目标、互动和惊喜。

今日头条张一鸣说,“我只是提供了技术的工具,技术本身是没有价值观的。”这套辩护罗胖觉得说得过去。

Facebook扎克伯格也说,我就是一个技术派。技术没有正邪之分,我只是用技术把世界本来的真相呈现出来,如果你觉得很丑恶,那是你们自己人性当中的那部分被显露出来,它本来就很丑恶而已。

罗胖说,如果自己将来特别有钱,就会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花大价钱找专业的人给自己在短时间内讲明白一个领域想知道的东西。

如果说今日头条是“母爱逻辑”,孩子要什么,妈给你更多。还有一个好东西就是“父爱算法”。在这个算法世界当中,最好的服务是给你还不知道的好东西。这是下一个消费升级的方向。

第三只黑天鹅:智能革命。

对于人工智能,罗胖简单用一句粗暴的话来形容:比脸还大,比肾都虚。

百度2016年过得并不好。李彦宏直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别玩了,下一步人工智能,我是强项。

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则说,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尚不明朗,但是所有的大公司都已经重兵进入。

对于大数据的力量,罗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假设需要教机器认出一只猫来,怎么办?人类是背叠加无数的条件。

而人工智能教机器认猫,是把一亿张照片输给机器,告诉你,这里头有猫,然后自己去定规则。数据输得越多,它认猫的准确性就越来越强。(邦哥看到这里最兴奋,从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只猫,每一只还都不一样)

王煜全说,大公司公开自己的算法是有算计的,人工智能一定会出现下一代巨头,但是这些巨头是谁,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只好把全部的家底全部摊开给大家用。

猎豹傅盛老喊着转型,但怎么突然转型做人工智能了呢?他给了我四句话,叫有苗不愁长,全靠数据养。门槛低得多,只要你敢想。

人工智能的恐怖程度细思极恐。如果你的优势是领导力和创造力,你就身处在一个暂时不会被淹没的高地上。

第四只黑天鹅:认知迭代。

在徐小平的理解里,网红的定义是自我赋权的权威。

下面这张图,罗振宇说,上面都是大网红,在座的各位,我敢打赌,你绝不可能认识1/3以上。(数一数你认识你个吧)

双11阿里已经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但刘强东非常聪明,因为他通过一次一次地捶打阿里,战斗猫咪,他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新的认知,叫做“我是阿里的唯一对手”。

此处王石登场演讲,现场掌声雷动。他的演讲主题为《终身学习者》。王石讲完,罗胖继续捉天鹅。第五只黑天鹅:后真相

2016年,郭德刚和他的徒弟曹云金、冯小刚和王思聪、杨振宁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和菲尔兹奖的得主丘成桐各自撕了一场,你会发现你也是挑了一个立场站了而已,你无非就是在店大不能欺客和名人不能碰瓷之间挑了一个立场,哪有真相。

当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道理,在我们身边杂存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五只黑天鹅正在起飞,叫共同体危机。

罗胖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感受这个群体当中其他创业者的苦乐和悲欢的能力。但是,在现在的创业者共同体当中,我看不到这一点。他举了乐视和黄太吉危机的案例来说明这一点。

打仗的时候,好好打,对方输了,至少不侮辱对方的尸体。

演讲最后,罗胖聊了聊自己的2016和自己的2017——那些男孩教我的事。李翔 吴军

和菜头,以及李笑来。

另外——两个女孩教我的事,下面的照片是罗思思和罗维维,2016年6月6号出生,双胞胎,罗胖家的一对小公主。“她们还不会说话,但是2016年,她们教给我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过去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罗辑思维书单 篇9

不到90种书,只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平台售卖,完全不打折,20个月累计实现1.7亿元销售额——罗辑思维所创造的这组数字至今被不少书业人视作“神话”。

而在罗辑思维开始操持电商这门生意之前,很多人都还认为,它又会是一个细水长流做内容的自媒体而已。或许连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自己一开始也未想到,他会连同这个品牌在未来的某一天,为社群商业的闪亮未来“代言”。

罗辑思维这个不断产生奇迹的新媒体平台除了卖书,还卖月饼、卖柳桃、卖家居文具,还可以吃霸王餐、相亲会友、带队采茶……各种引领大众消费的行为,都如罗振宇真心实意说过的那样:“我就是一个卖货的。”

去年,罗辑思维正式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证明了自己所具备的商业价值。对出版业而言,罗辑思维在传统电商的版图上撕开了一条口子,它所带来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媒体内容,而是新的知识产品消费方式和消费逻辑。

从知识型自媒体开始

毫无疑问,通过罗辑思维这一平台,曾做过主持人、制片人的罗振宇,终于找到了他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和知识分享渠道。

2013年底,一档打着“有种、有趣、有料”宣传语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在优酷平台上播出,每期节目平均五六十分钟。视频中罗振宇分享个人读书心得,介绍一些优秀作者,也推荐一些被大众市场所忽略的“老书”。畅游古今,点评当下,为当时略显平淡的知识分享类节目带来了新鲜感,这些视频每期平均点击量都在百万以上。

另一方面,在开通了同名微信公众号后,罗胖子本人会在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地发布一条长度60秒的语音,推荐好书、好文章,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这一切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有经验、有知识积累的人,在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罢了。

经过半年的发展,罗辑思维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会员互动专区、领嫁妆、会来事以及微商城板块,逐渐延伸成长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品牌。在此期间,罗辑思维前后完成两次“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第一次在半天时间内募集到160万元,而第二次则在一天时间内募集资金达800万元,从而彻底引爆了外界的关注,进而被视作自媒体变现的“标杆”。

但显然,罗振宇并不满足于“自媒体”这一标签,会员费的募集也远不是他梦想中的商业模式,在完成了3期会员招募,会员数积累到6万多人后,罗辑思维停止了会员招募。通过会员制,罗辑思维从庞大的用户基数中筛出了一批核心用户群体,也得以将松散的粉丝固化为忠实的会员,从而提升了黏性和活跃度,这批具备良好消费能力的会员为此后罗辑思维的社群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和图书扯上关系

如果说一开始做知识型脱口秀视频和运营微信公号,只是在为这个时代的人群提供知识服务,那么,当罗辑思维真正开始卖书时,它作为知识运营商的角色才更加清晰明朗起来。2014年6月17日,一个至今仍被图书行业津津乐道的事件发生了——罗辑思维做了一个“忐忑”又“癫狂”的特别图书包实验:一个图书礼包,内置六本完全不知道内容的书,价格是499元,预定8000套,并只通过微信公号一个渠道售卖。让人瞠目结舌,一个半小时内,8000套全部卖完,销售额近400万元,而这,正是罗辑思维第一次真正与卖书扯上关系。

这次实验的成功,在原图书策划人,参与特别图书包实验执行的方希看来,验证了他们最初的一个假设——社群内销售的成功,使社群购买者成为新的传播源,向圈外传播。她在后来写的图书开箱报告里说:“《神似祖先》在图书包销售之后一个月的发货量增长了17.5倍,《心外传奇》六、七月份销量是前两个月的9倍。张宏杰先生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在图书包推出之前在亚马逊图书总榜上排名400开外,推出之后的最佳排名蹿升到总榜第42位。《精子战争》是箱内唯一的首发书,已经频现盗版了。”

“这样令人震惊的成绩之所以会发生在罗辑思维这个微信小店上,根本原因还是和罗胖子长期以来勤勤恳恳‘死磕图书的精神分不开,消费者其实也是在对他的信任买单。”罗辑思维副总裁,图书板块负责人李倩告诉记者。

据李倩介绍,在罗辑思维的用户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所谓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个群体是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知识焦虑,也有消费能力,就是缺少时间,市场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更高品质的书。而这,也是罗辑思维进入图书电商领域的动力之一,我们就像一个靠谱的买手,一个知识服务提供者”。

在书箱事件大获成功之后,这种在第三方垂直社群平台销售图书的商业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此后,罗辑思维陆续为出版业“救活”了一批库存书,在完全不打折的条件下,带来了一次次令人惊叹的销售业绩。

谭伯牛的《战天京》2004年首版只卖不到1万册,经罗胖子推荐后,其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单日销量就达1万册,上线70小时2万册现书售罄,最终以单周累计销量5.38万册成为“爆款”。另一套被奉为镇店之宝的《光荣与梦想》,全套定价199元,售出了近10万册,成为罗辑思维卖得最好的产品之一。一本哲学书《世界为何存在》4个月售出了9万册。此外,《春秋大义》《疯狂的投资》《金雀花王朝》《正义的成本》《富兰克林传记》《一课经济学》《中国文学史》……一系列曾经的“冷门书”都引发了一次次的抢购热潮。罗辑思维的微信书店也从不定期上新品,到每周五固定上新品。从开始的三五本,到如今独家销售近90种图书,图书销售额累计近1.7亿元。

不被工业思维惯性裹挟

在干过媒体行当,后来又投身互联网电商的李倩眼中,今天罗辑思维的发展模式不是“社群在先、电商在后”,而是“社群是电商的结果”。她强调,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这也正是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利好之处,“因为一次次的售卖试验(电商行为),才渐渐描摹出社群用户们的特性,使得他们的用户群体的品味和喜好更加清晰。”

正是由于看清了互联网靠烧钱拉用户,网站靠图书打折赚流量,出版社靠品种撑市场等种种粗糙的市场行为,罗辑思维才选择走出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在单一的传播渠道上,做有限的精品。这在李倩看来,“有了用户的直接互动和反馈,有了他们无形中‘人民币投票,我们就更能有针对性的推精品力作,而不似传统电商或出版社大范围撒网。”

坚持不被工业思维惯性所裹挟,坚持走精品路线,罗辑思维一直奉行不打折的独家销售和定制模式。“一方面,坚持不打折是为了培养用户的内容付费习惯,从人群中筛选出愿意付费的人,同时,也是出于我们对出版业极大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为了给付费用户带来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有品位的书籍装帧方式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李倩告诉记者,更高克重的纸张、独特的封面设计、“锁线裸脊”的装订方式都是罗辑思维团队不断尝试和改进的结果,而这也使得目前整个市场对于精装图书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出来。

在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莫过于出版社的积极配合,在谈到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时,李倩介绍,由于与出版社的合作过程中统一采取包销模式,在谈成合作意向后,出版社按照罗辑思维的产品标准制作样书,然后共同确定首印数,出版社做完书,罗辑思维以一定的折扣采购,并且进行独家预售,时间一般是3个月或6个月,基本消灭了库存,并且有回款快的优势。

中信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等在内的数十家出版机构先后和罗辑思维展开了合作,并且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认同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愿意拿出自己的精品图书来进行合作。让罗辑思维图书团队倍感欣慰的一件事就发生在去年年底,罗辑思维成功拿下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独家全球首发权,到目前为止这本书销量已近20万册,并且还在持续销售中。对李倩来说,这是出版社对罗辑思维的极大认同和信任。

目前罗辑思维仍面临一个困境是,当一本书销量爆发的时候,整个产业链配合力度并不够,集中表现在图书加印时间长,响应速度跟不上。李倩希望,“如果印厂能够集中力量向重点图书倾斜,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罗辑思维的团队是一群思维活跃、干劲十足且又具有“死磕”精神的人,他们深谙互联网思维对于现代商业的价值。从最初通过知识脱口秀节目和微信公号的运营,引领了用户的读书、寻书、买书的需求,也渐渐培养起了良好的购买消费习惯。除了卖书,如今罗辑思维也卖起了别的东西,从家居配饰到文具,再到培训课程,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都不便宜。

罗辑思维书单 篇10

所以当罗振宇以卖家身份出现在“2016天猫全球商家大会”时,人们没有太奇怪,而是像听“罗辑思维”那样,怀着好奇与学习的心情听他分享自己的内容生意经。

10天销量100万,这是今年1月12日罗辑思维在天猫开店卖书后的销量。去年9月,罗振宇还曾公开表示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去年图书销售额将达到1.5亿到2亿元。这一市场回报源于运营良好的社群,而得以形成社群的原因,则在于罗辑思维为粉丝提供了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这些“知识”被快速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亟待养分的青年们。之后,意犹未尽的青年们还乐于掏腰包买罗振宇推荐的书籍。

在这一过程中,老罗下了论断:不是流量,不是人格,而是知识——成为了这个时代里“交易的入口”。

罗振宇在演讲中表示,现在的交易入口早已从流量变成知识。他认为“将来卖羽毛球相关产业的大拿一定是一个羽毛球教练出身的人”,掌握相关知识的人才能把东西卖得更好。他把交易模式分为四个时代,由于每个时代里的稀缺资源不同,交易入口也不同:

1.消费需求的稀缺产生了第一代交易入口:流量。“不管是你家楼下的油盐店还是网络上的流量,本质就是你不知道在哪儿买东西,这个就带来交易机会的稀缺。”

2.消费能力的稀缺产生了第二代交易入口:交易本身。“过去的电商都是在这两个入口模式上做文章,怎样扩大流量。”

3.信任的稀缺产生了第三代交易入口:人格。“对于信任的稀缺度,就是我到底要信谁。一个清晰被广泛接受的人格,它应该可以整合成为商业链的入口。比如网红不断地变成一个现象,这就是一个人变成商业入口的例子。对于一个人的信任其实可以造就一个‘限时扭曲层’。”

4.第四代交易入口:知识。这也是罗辑思维一直在探索的交易入口。“没有知识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消费能力。其实这跟前三代入口不一样,第一它不是流量,第二跟价格无关,第三个她也不是个网红,长得也不好看,又毫无魅力,只是因为她握有相关知识。”

当人们处在知识成为交易入口的时代时,做好内容、传递知识成为一种可靠的变现手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罗振宇表达了他对自媒体发展趋势的两点看法,并一脸认真地建议记者们好好考虑内容收费这个问题,建议自媒体好好琢磨如何不做广告、直接卖内容:

1.靠广告和挣公关费生存下来的自媒体会变少。“我觉得自媒体这个概念将来渐渐不会有人提这个,内容生产个人化是一个趋势。靠广告和挣公关费生存下来会极少,或者说他们的生存境况不好,罗辑思维主动向卖货转移,这是自媒体突围一个方向,就是你竟然有信心成为某个方向和内容上的权威,按照现在讲的知识是入口,就应该通向具体的交易。”

2.内容直接收费的窗口即将来临,需要钱买来的内容才是最有影响力的。“这两天回北京想去说服和菜头,一天给大家推荐一个东西,可能一个文章,可能一首歌,可能一部电影,一年收100元,看能卖到多少,有可能支撑非常有尊严一个内容生产者一笔收入,很可能会上千万。(收费内容)在2017年会是爆发的一个风口。”

其中,要实现内容的直接收费,最需要的还是不懈的努力,罗振宇举例解释了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

“像pabi酱这种三五分钟的东西,估计没有10个小时录不出来。看我在节目中口若悬河,事实上录一个小时节目要花20个小时,一直说到逻辑顺畅,表达没有误区,然后口齿相对清晰才可以。其实做内容是一个下苦功的事。很多人看到说罗振宇现在有600多万用户,这是吃苦吃出来的,你们跟我一样每天早上6点起床,坚持三年,先把苦吃了再谈其他。”

有趣的是,谈了这么多变现的问题,罗振宇还是用“构建精神世界的一面墙”回答了一个粉丝的问题——“罗辑思维的很多粉丝其实是没有时间看书的人,对这些人卖书是不是矛盾的?”

罗振宇的回答是:“你得理解罗辑思维到底在做什么,罗辑思维它不是在卖货,它试图打开知识侧卖货的入口。未来节省时间为大家服务,然后又卖给大家这么花时间的东西。其实你不觉得将来绝大部分业态一定是这样吗?比如女孩子买的衣服一定会穿吗?不是看有没有买100本书,是在构建精神世界的一面墙。”他表示,卖了很多书,最自豪的是把书卖给那些原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买书的这群人。

什么是互联时代创新者的机会

我一想什么是互联网时代这一代创新者的机会,就是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让互联网上的各种各样的反馈通过数据反馈的方式反馈到商家,然后对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即时调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

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到阿里开一个天猫店,折腾来折腾去1月份开了,到今天是一个月零14天。我们公司弄了一个小组到天猫上弄生意,但是今天为止大家还是懵的。所以到今天我不是分享经验,是把自己当一个病人,直挺挺地躺在台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前三代交易

今年跨年演讲我们提出小的理论模型,但是最后一部分我没有深讲。今天我是在这个场合稍微延伸一下,我提出来可能人类生意有四代交易入口。每一个交易入口的成立是因为每个价值链上的稀缺性特征而导致的。比如说交易需求的稀缺就会导致流量的入口,不管是你家楼下的油盐店还是网络上的流量,本质就是你不知道在哪儿买东西,这个就带来交易机会的稀缺。

还有消费能力的稀缺导致交易是入口。过去的电商都是在这两个入口模式上做文章,怎样扩大流量。

我们这一代从现在开始,可能从前几年开始我们就逐渐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第三代交易入口正在打开,第三代我在跨年演讲中提的就是人口作为交易入口。

本质上它对应什么样的稀缺特征呢?是对于信任的稀缺度,就是我到底要信谁。2014年的5月20号,我觉得那是人类商业史上一个特别神奇的日子,那天罗永浩发布第一代锤子手机。头一个晚上我在一个投资人的晚会上,很多人不看好罗永浩,只有我。我的理由很清楚,一个清晰被广泛接受的人格,它应该可以整合成为商业链的入口。很多人说罗永浩会失败,我说他失败什么呢?他原来不就是英语老师吗?他还能失败到哪里,大不了回去跟方舟子、西门子接着干。

这两年不仅仅是罗永浩,包括阿里上面的锥子脸式的网红和我们李子脸的网红不断地变成一个现象,就是一个人变成商业入口。过去我们谈人格和内容,还是把它理解成流量。大家信任上它仍然是一个流量,但是在我的理解中不是。就是对于一个人信任其实可以造就一个“限时扭曲层”。

举个例子,比如说今年的春晚你们看了,然后春晚以后会出来一个数字,说对春晚的满意度95%,你觉得是真是假?真的。为什么?因为央视使用的调查方法就决定了它是真的。你不要以为它是挑的特定的人,它真的是随机大样本调查,但是它用的是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是这样的,第一打的是座机。座机现在谁家里还有?除了老头老太太,基本上接电话年龄偏长。

然后打座机的访问员挑的是一些口齿比较伶俐的小姑娘,大年初一你要是年长的人在家里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大妈,给您拜个年,您今年第一件做的事就是看春晚,您觉得好不好?好!

没有知识,连消费能力都没有

我今天给大家重点汇报的是罗辑思维一直在探索,而且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那就是第四代交易入口:知识入口。知识入口有什么样的特征?现在我们基本上讲的是内容是知识入口,这个话也没有错,但是与我所讲的知识入口还有那么一点点区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内容更多地是搞笑、搞怪,利用各种实时的热点,各种各样贴心塑造我的内容。但是我所讲的知识入口并不是这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当你问自己的父母,老爷子过生日要点啥,我送你。他基本上都是我啥都不要。为什么?其实缺的并不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缺的只是知识。没有知识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消费能力。

其实这跟前三代入口不一样,第一它不是流量,第二跟价格无关,第三个她也不是个网红,长得也不好看,又毫无魅力,只是因为她握有相关知识。所以现在国家在谈所谓的供给侧改革,我不知道经济学家怎样诠释。在我看来是我们需要增大供给的可能,在这个时代增大供给的可能恰恰是在知识侧提高起来。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太多的例证说明,但是我坚信将来卖羽毛球相关产业的大拿一定是一个羽毛球教练出身的人,或者是有相关知识的人,红酒相关、威士忌酒相关、旅游相关、体检相关等。我坚信已经握有知识的人会成为入口。

除了卖书,还可以做什么

罗辑思维之所以从书领域开始我们的实验,是因为书具有这方面的特征,还有工业的特征,可以大规模地复制。在一本新的书没有写出来以前,没有人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没有相关的知识你连消费能力都没有,所以我们选择这个作为第一部商业测试的起步级的开启。

那如果大家不把知识作为入口,会出现非常多的不同。首先,过去商业的营销手段基本上都崩溃掉了,消费者预测而根本上无计可施。中国是这样一个特别神奇的国家,你依靠任何表面的特征都得不出消费者的特征。

其次,知识侧的入口很大,前不久在微信公众号,引用了吴清友的话,他说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在工业时代,我们认为最高境界都是满足需求,但是吴清友说精进自己,在合适的机缘中再分享他人。这恰恰是我们遇到的知识时代的巨大特征。

还有,知识入口必须与人格结合在一起,我们大学的时候有一句话电脑修得好,备胎当到老。你电脑修得好并不一定拿得下女神,知识侧和内容侧没有想像得那么简单,它在一个特定的点上,机会只有一次。我估计20年内不会再出现中年女子讲论语,因为于丹老师已经把她拿下了。现在大家跑马占地还有机会,所以抓紧。

最后我想借助刚刚趋势的袁登先生的两句话和培根先生的一句话总结我的东西——农耕时代,商业价值是时间就是金钱,工业时代,效率就是生命,而我们这代人遇到的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上一篇:清分设备差错整改报告下一篇:总部经济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