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2024-10-20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精选6篇)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篇1

暑温讲稿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暑温,本周我们刚学完了春温,春天过去,夏季来临。春天发生的温病有风温和春温,风温初起先见表证,然后由表入里。春温初起以里热为主,春天有两种,分别是风温与春温,是温热病的两个代表。风温是新感温病的代表,因为它包括冬温,春温是伏气温病的代表,春天过去,就是夏天,夏天暑热盛,可以见各种暑病,暑温是其中一种,这个概念大家要明确,夏天的温病不都叫暑温,暑温是个独立的病种,而且是最大的病,在暑病里面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除了暑温之外,冒暑、冒咳、中暑、暑秽等等,还有其他的暑病你夏天的感冒,和乙型脑炎是一个病吗,夏天的感冒叫冒暑,乙型脑炎叫暑温,大家要把概念分清楚。不是说夏天所有的病都叫暑温,应该说都叫暑病,暑病包括暑温。那我们来看下暑温是什么病呢? 一:概述

(1)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初以阳明气分热盛为特征,即初起高热,大汗,渴欲冷饮,脉洪大等临床表现。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化火闭窍动风之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明显的季节性:在《素问·热论》有这样一句话“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按这说法,夏至的前一天发病是春温,过了夏至就是暑温。那么具体指什么季节?在雷少逸《时病论》有这样一句话“夏伤于暑者,谓季夏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现在发病季节:从六月下旬夏至开始,到九月上旬处暑。我们了解完上的暑温的一些特点,我们总结它的定义为:由暑热病邪引起的,以病初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为特征,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闭窍动风之变的急性外感热病,发于夏季。

(2)沿革:最早在《内经》中有病暑之名:“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而后叶天士明确提出了“夏暑发自阳明”及“暑必兼湿”的见解,突出了暑病的病理特点。吴鞠通《温病条辨》首创暑温之名, 认为是“暑病之偏于热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类型有哪些,类型分为了暑温本病、暑温兼证、暑温类证三类。暑温兼证:包括了暑温兼湿、暑湿兼外寒。暑温类证:包括了暑厥、暑秽、冒暑、暑风、暑瘵。暑温分类的认识有1:元代戴思恭奖之分为中暑、伤暑、冒暑三类;2:张元素将之分为阴暑、阳暑两类。暑温在现代病名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热射病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由于个体免疫水平上的差别以及菌株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轻重不一。轻者可为轻微的自限性发热;重者可出现急性炎症性肝损伤、肾损伤的症状如黄疸、出血、尿毒症等,也可出现脑膜的炎性症状如神志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病人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肺大出血甚至死亡。二:病因病机

暑温的病因是:暑热病邪,暑热病邪多发生于盛夏,盛夏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加之夏季雨水较多,故而湿邪多,挟湿 ——暑湿病邪。

暑湿的发病条件分为了元气素虚、素体湿盛两类。元气素虚是由于素体虚弱、劳作过度、饮食失节造成的。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病机演变,见表。暑温的诊断要点有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我们先来看一下诊断依据:①发病季节——暑季(夏至到处暑)②典型症状——初起即见阳明热盛见证,病变过程中变化多、传变快,易有津气外脱、内闭、动风、动血等危重证候。后期多表现气阴亏虚、正虚邪恋的证候;部分病程中闭窍、动风持续时间较长者,常有痰、热、瘀留滞的后遗症。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鉴别诊断:①湿温:暑温兼湿与湿温颇为相似。系感受湿热病邪所致,起病较缓,病程初起多表现为湿邪偏盛,病变以脾胃为中心;暑温兼湿则起病急骤,初起即以暑热炽盛证候为主,虽兼挟湿邪,但暑热偏盛的症状表现较为突出。②疟疾:疟疾中的暑疟、瘴疟发于夏季或夏秋之交,严重时,亦有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易与暑温混淆。暑疟和瘴疟多具反复发作、高热、烦渴随汗出而退的特点,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发现疟原虫,可与暑温鉴别。③疫毒痢:疫毒痢与暑温发病季节相似,其起病突然,多见于小儿,可发生热盛动风、内陷心包,甚则发生阳气外脱等证,与暑温往往不易鉴别。疫毒痢除厥脱证候出现比暑温更早之外,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盐水灌肠或肛门拭取大便检查,方能作出鉴别。

“治暑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张凤逵

指初起用辛寒请清气,辛凉重剂白虎汤,第二,继用甘寒,用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最后,暑邪已去,津气大伤,用酸味的药配合甘、苦“酸泄酸敛”,酸苦泄热,酸甘养阴,因为暑邪很少出现腑实证,所以不必用下。

原话:<伤暑全书>“暑证不分表里,一味清内,得寒凉而解,酸苦而收,不必用下”经叶天士加工《幼科要略》说的,又经王孟英整理收入《温热经纬》说出的。

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从三方面入手:有无兼夹邪气、辨邪热轻重、辨传变趋向。

2、治则:清暑泄热

3、治法:

初用辛凉——辛寒清气、涤暑泄热

继用甘寒——甘寒清热生津益气

再用酸泄酸敛——甘酸益气敛津、酸苦泄热

王伦:“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3、治疗禁忌:①运用下法,明断病机。②多夹湿邪,慎用滋腻。那么下面我们来讲一下暑温的各种证治。主要证治

A、气分证治 首先我们先来讲

1.暑热证

中的第一种症候

(1)暑入阳明

顾名思义,大家第一想到的是阳明气分→白虎汤。

症状:壮热,汗多,头痛且晕,面赤气粗,口渴,齿燥,或背无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或洪大而芤。

辨证要点:“四大”证。大汗、大渴、大饮、脉洪大。苔黄燥。

治法:清暑泄热,如津气受伤兼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2)暑伤津气

症状: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

辨证要点:暑热较盛而津气损伤较甚

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清涤暑热:西瓜翠衣、黄连、知母、竹叶;

益气生津:西洋参、石斛、麦冬、粳米

注意清暑益气汤同名方剂比较(3)津气欲脱

症状: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刷喝欲脱,脉散大。

辨证要点:身热骤退,大汗,脉散大(血压下降)

治法:益气敛津,生脉固脱

方药:生脉散

本方用于暑热之邪已退者,徐灵胎:“不可徇俗而视为治暑之剂”

2.暑温证

(1)暑湿在卫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无汗或微汗,脘痞,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若兼寒湿者,可见发热无汗,恶寒,甚则寒战,胸脘痞闷,舌苔薄腻,脉象浮弦。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方药:卫分宣湿饮,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

香薷-解表散寒,涤暑化湿

厚朴-燥湿和中

银花、连翘、扁豆花-清热涤暑 卫分宣湿饮

香薷-解表散寒,涤暑化湿

青蒿-清解暑邪,宣化湿热

杏仁-宣畅肺气

鲜荷叶-芳香清暑

滑石、茯苓、通草、冬瓜皮-通利暑湿

淡竹叶-清热生津(2)暑秽猝中

症状:突然头痛胀,胸脘痞闷,烦躁呕恶,肤热有汗,甚则神昏耳聋。

病机:暑湿秽浊交阻,气机困遏,蒙蔽清窍

治法:芳香辟秽,化湿涤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

突然神昏可用通关散搐鼻取嚏;

呕恶闷乱者,服用玉枢丹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辛散风寒,芳化湿浊 半夏曲-燥湿降气,和胃止呕 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满 茯苓、白术-健脾运湿

大腹皮、陈皮-理气化湿和中 苏叶、白芷-疏表散邪 桔梗-宣肺利膈

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猪牙皂、细辛等分。为细末取少许吹鼻取嚏。玉枢丹(又名紫金锭)(《外科正宗》)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霜、红芽大戟、朱砂、雄黄、麝香。制成丸药。(3)暑湿困阻中焦

症状:壮热烦渴,汗多溺短,脘痞身重,脉洪大。

辨证要点:见于病之初,治法:清阳明热,化太阴湿

方药:苍术白虎汤加减

(湿甚可加藿香、佩兰、滑石、大豆卷、通草等)

(4)暑湿弥漫三焦

症状:身壮热,面赤耳聋,胸闷,咳痰带血,脘痞,不甚渴饮,小便短赤,下利稀水,舌红赤苔黄滑。

辨证要点:见上中下三焦症状。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方药:三石汤

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竹茹——清泄中焦邪热,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下焦湿热

银花、金汁——涤暑解毒 B、营血分证治

(1)暑入心营

症状: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神昏,谵语妄言,或昏愦不语,舌红绛,脉细数。或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舌绛,脉数。(暑厥)

辨证要点:营分证+热闭心包

治法: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可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曲池、合谷等,或用红灵丹、行军散等成药

(2)暑热动风

症状:灼热,四肢抽搐,甚或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迷不清,或喉有痰壅,脉弦数。

辨证要点:发生于高热之后,如抽搐持续则预后不良,或易留下后遗证。

治法:清泄暑热,息风定痉。

方药:羚角钩藤汤

本证的治疗应注意祛除引起动风的原因;每与清心开窍剂同用;对痰涎壅盛者,加用胆星、天竺黄、竹沥或猴枣散以注意清化痰热,或及时吸痰;可配合虫类息风药。

(3)暑入血分

症状:灼热躁扰,斑疹密布,色紫黑,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中乌黑声漉漉,舌绛苔焦。

辨证要点:多从气营分证发展而来,主症为“动血”。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金汁、银花、连翘、紫草、板蓝根、黄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

天花粉(生地、玄参)——养阴生津

豆豉(紫草、生地)——凉血透斑

石菖蒲——化痰开窍

(4)暑伤肺络

症状:灼热烦渴,咳嗽气粗或喘促,咯血或痰中带血丝,烦躁,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细数。

治法:凉血解毒,清暑安络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C、后期证治

1.暑伤心肾

症状:心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燥。

辨证要点:发生于后期,属肾水不济心火。

治法:清心火,滋肾水

方药:连梅汤

黄连——苦寒清心火

乌梅——配合黄连酸苦泄热,配合生地、麦冬酸甘化阴

生地、麦冬、阿胶——甘寒养阴

注意春温黄连阿胶汤与暑温连梅汤证治鉴别 2.余邪未净

(1)暑湿未净,蒙扰清阳

症状:低热未除,头目不清,昏眩微胀,口渴不甚,舌淡红,苔薄腻。

治法:清化暑湿余邪。

方药:清络饮(《温病条辨》)

(2)暑热未净,痰瘀滞络

症状:或有低热,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纯,默默不语,甚或痴呆,失语,或手足拘挛,强直,或抽搐、瘫痪。

辨证要点:见于后期,易发生于神昏、痉厥持续较久者。

治法:清解余邪,化痰祛瘀,方药:三甲散加减。

地鳖虫、炒鳖甲、炮山甲、僵蚕——通络化痰

柴胡——配合鳖甲入阴以透邪

桃仁——活血破瘀

病案举例

万××,男,12岁,学生。于1973年8月22日就诊。急诊号:1537。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儿发热二天,微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家长自取“感冒药”服,未能取效,热势反剧,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并发生抽搐,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时有抽搐,口噤,项强直,面色不华,呼吸急促,苔黄腻,舌红绛,脉细弦数。

检查:体温40.3℃,脉搏11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2000/mm3, 中性78%,淋巴22%。瞳孔轻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法。

4、选择处方。

参考答案

1、病名:暑温

2、病因:暑热病邪

3、病机:暑热犯于心营,神机失运,肝风欲动

4、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息风

5、选方:清营汤加至宝丹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篇2

关键词:胸痹,名老中医,经验,合方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1]。现代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多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刘景源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 学验俱丰,在内科杂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颇丰,现将其辨治胸痹经验介绍如下。

1 溯病机,宗本虚标实

胸痹是以“胸”言病位,以“痹”名病机。《灵枢·本脏》载“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指出胸痹与肺有关。《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不但明确提出胸痹病名,并系统地阐述了其病因病机与主证,谓“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指出胸痹心痛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下焦阴邪偏盛,痰浊寒饮上乘阳位,搏结于心胸,阻塞气机所致。刘景源教授认为“责其极虚”,一语中的,指明了胸痹病的根本病机所在,即虚是胸痹之本,临床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然到底虚在何处? 仲景续云: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上焦,即胸中,为心肺所居之处; 阳虚,即胸中阳气虚衰,当是指宗气而言。《灵枢·邪客》云: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对此,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曰: “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 阳不用,则气之上下不相顺接,前后不能贯通,而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证见矣。”[2]

“责其极虚”、“阳虚知在上焦”强调了阳气虚是胸痹发病的内因,而“以其阴弦故”则强调阴邪亢盛是其外因。仲景所言“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与“责其极虚”,看似矛盾,实则对比发明,提示胸痹在发作时多以标实为主,恰恰反映出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久则瘀; 气虚不能敷布津液,则痰浊阻滞; 胸阳不足,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则痹而疼痛。因此,刘师认为: 胸痹之病总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俱虚是胸痹的发病根本; 气滞、寒凝、血瘀、痰阻、水停,痹阻心脉是胸痹的病机关键, 故察气血、审阴阳,辨痰、水、瘀、寒是胸痹的审证要点。

2 立治法,重通阳化浊

《素问·调经论篇》云: “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又曰“痛则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指出寒邪凝滞,痹阻心脉而痛。仲景遵“寒淫所盛,平以辛热”原则,针对阳伤胸痹,清气不运,仲景每以辛滑微通其阳,并创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等9方( 九痛丸大多认为系后人所附,非仲景方) ,其中通阳祛邪者8方,补虚者1方; 用药20种,以白酒、桂枝、干姜、人参、蜀椒、附子、乌头补阳益气,以瓜蒌、薤白、半夏、生姜、橘皮、厚朴等行气化痰散结,以茯苓、白术、薏苡仁等健脾运化水湿。正如俞嘉言《医门法律·痹证》所言“盖胸中如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不主事,阴气在上之候也。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通其阳,甚者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以胸痹非同他患,补天浴日,在医之手眼耳”[3]。基于以上认识,刘师常引《临证指南医案》所述“胸痹伤阳,清气不运,仲景每以辛滑微通其阳”[4],认为通阳化浊是为胸痹基本治法, 指出治胸痹当以通阳益气为主,务使胸中气机通畅,方能推动血液运行,运化水湿,宣散寒邪,如此血脉得以濡养而痹痛缓解; 进而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或活血或化痰或养阴或补血,随证变治,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师认为胸痹的治疗,当以补为本,以通为用,通补结合,补虚泻实。补本则独重心脾,盖心主血而贯宗气,培补宗气可使心脉充实而流畅全身; 化浊则须辨明气滞、寒凝、瘀血、痰湿、水饮等饮邪之不同,气滞当调,血瘀可逐,痰阻应豁,停饮可化; 若两种或多种浊邪相摶为患,则择其善而并用之。然于浊邪之辨,刘师十分重视舌脉,如咳唾痰浊固为辨痰阻之力证,然必察于舌,凡苔腻或白或黄,纵无咳唾痰浊, 亦可以痰浊或痰热内蕴视之; 若得“沉滑无力”或“滑数”之脉,则更属痰浊壅滞; 再如舌痿唇青固是瘀血内阻,但凡心痛如刺如绞,舌有瘀斑、瘀点,多从瘀血论治。刘师并不推崇一见胸痹心痛就不加辨证,而惟用活血化瘀止痛之法,妄投攻破,不但无助于心脉畅通,反有耗气破血之弊。盖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是以阳为主,而并血脉。故而提出,不论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治当终使心阳之气通达、血脉流通, “以补为主,以通为用”的通阳化浊之法,理应在胸痹的诊治中得到重视和肯定。这一认识,与清代以前医家治疗胸痹心痛以温里通阳药为基本药物,理气、活血、化痰是其增效和辅助配伍的用药规律相一致[5,6]。

3 组方药,精合方加减

仲景有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等,选用半夏、瓜蒌、厚朴、枳实等药, 化痰开结、宽胸理气、温运阳气,主治痰结胸中闭阻气机所致胸痹。由此可见,仲圣辨治胸痹,因阳虚阳郁、阴寒浊邪,痹阻轻重微甚不同,已为后人垂万世之法门。刘师对此推崇备至,临证常从方证( 病机) 相应角度出发,依仲景所言“病皆与方相应”,合方辨治加减,融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合为一方。因胸痹之病,有偏气与偏饮、痛与胀之不同,并常相兼而作,故而合方, 以力求全面而切于实际,俾上焦之寒得宣,上逆之阴浊得降, 胸痹方解。

如此合方,看似罗列《金匮》疗胸痹诸方药,假兼备以幸中,实不知刘师治学上溯内难伤杂,下及东垣叶吴诸家之学, 且博览深思,知源识流,融会贯通; 虽时方、验方亦很重视,并撷采所长,运用独具匠心。如气阴两虚者,合以生脉散或生脉保元汤,益气滋阴; 气血瘀滞则加丹参饮或冠心2号方,活血化瘀,行气宽中止痛; 阴寒凝滞则以宽胸丸,散寒通阳。此外,刘师临床最重辨证施治,强调治病求本,活法随机,如既有补阳通阳之桂枝、薤白、姜附,亦常以生地、阿胶、麦冬等滋阴养血; 不仅以人参、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等益气安神,而且以桑寄生、杜仲、牛膝等补肾填精; 既有调气的枳实、桔梗、枳壳、香附、郁金,亦有祛痰化浊的瓜蒌、半夏、南星,活血止痛的丹参、红花、桃仁、延胡索及平肝清热之天麻、钧藤、菊花等。总之,刘师组方用药,通阳而不耗气、滋阴而不碍阳,通补兼施,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以平为期。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59岁,2013年9月16日初诊。形盛体胖,冠心病10年。2003年因心前区阵发性剧烈绞痛,住国外医院确诊为心绞痛,经治疗缓解。近日,因劳累、心痛发作频繁且程度愈来愈重,故来求诊。症见: 心前区疼痛每日4 ~ 5次, 须含硝酸甘油方能缓解,伴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便溏寐差,自汗盗汗,恶风寒,手足冷,脉沉滑无力,舌淡暗苔白厚。现代医学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断: 胸痹,证属胸阳不振,气阴两虚,气滞痰瘀,血脉痹阻。治法: 通阳化浊,心胃同治,予瓜蒌薤白半夏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等合方化裁。

处方: 瓜蒌皮15 g、薤白15 g、清半夏10 g、桂枝10 g、茯苓30 g、茯神30 g、杏仁10 g、炙甘草10 g、橘皮15 g、枳实10 g、生姜3片、党参3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生黄芪30 g、炒白术30 g、防风10 g、川芎10 g、红花10 g、丹参20 g、檀香10 g、砂仁10 g、乌枣20 g、生地黄10 g、阿胶10 g、荜茇6 g。水煎服,每天一剂,分3次饭前1小时温服。

上方服14剂,觉体力渐增,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率减为2 ~ 3次,疼痛减轻,且发作时隐痛可忍,但仍心悸气短,脉沉细而弱,舌质微黯。上方加减继服2月,除劳累后偶有心慌、心前区隐隐刺痛外,别无不适。

演讲稿刘泽禹 篇3

大家好,演讲稿刘泽禹。我是刘泽禹。

昨天老师说要我把对文字特有的情感写一下。然后我想,或许我对文字的那份热爱永远永远都那么持久那么强烈以至于让别人一览无余。可是却只有我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文字带给我的难以名状的美好。真实、质朴又独一无二。隽永、恒久又回味无穷。

这就像我习惯于在黄昏时看泰戈尔的诗,习惯于在雾霭弥漫时看最小说,习惯于在华灯初上时读萌芽一样。那份对文字的热爱就像是一种习惯,习惯感受,习惯享受,习惯那单纯的美丽遍布我生活里的每个角落。不记得哪位贤人说过,读书带给我最真最真的想念,最真最真的祝愿以及最真最真的纯纯的爱恋,演讲稿《演讲稿刘泽禹》。他的的话一下子就说到我的心里,突然就带给我一种泪流满面的感动。我想读书所带给我的很简单,就是教会我去做最美最美的梦继而去实现只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个最初的梦想。小四说,不知道哪里有人在唱歌。但我知道,那是海涅笔下的声音,那是迷倒无数船夫的声音,那是亲手扼杀无数条生命的声音,就那么决绝、彻底,就那么悠长、迷蒙但真实。那是海涅所告诉我们的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不绝对,但却悲伤弥漫流连。但我想,食指又带给了我们崭新的动力,他告诉这个世界,要相信未来,相信远方一直就有一位舵手,正潜心地等我们驶来。

我想,这份难得的热爱或许会陪我一辈子。虽然我知道,我不懂李白的豪放潇洒,我不懂杜甫的忧国忧民,我不懂李煜的悲哀流转,我不懂李清照的含蓄温婉,但这并不能阻碍我对文字狂热的喜爱,那一个个文字就像有了生命,嘻嘻哈哈地跳进我的心坎里,狂热地跳踢踏和华尔兹,虽然像麦格教授和海格跳舞一样滑稽可笑,但那就是我内心所发出来的最真实的感受和感动。

从头至尾说了这么多,最后我只想讲一句话: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很棒!

学习刘香平演讲稿 篇4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说我的专业跟国税工作不搭边吧,像财政学,会计学,国际税收一类的课也学了一些,但是要说搭边吧,在来国税局之前,我对国税的工作内容是真的不了解。

从我得知面试通过,决定来国税局上班之后,我就找了一本注会考试用的税法的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一些税务工作,另一方面也想试试考考注会,就这样,我来到了在国税局的第一个岗位,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期间,除了每天跟同事们学习一些业务知识,为纳税人办理业务外,就是偶尔看看税法书,准备今年的注会考试,后来参加了初任培训,到了税校,每天除了上课外就跟同学们在一起不是聊天就是玩儿游戏的,渐渐的就把考注会的事儿给忘记了。

初任培训有一天的课程内容是听税务系统劳模作讲座,看到课表上的安排是大家都问我,“刘香平是你们单位的?什么人啊?”面对大家的问题我也很迷茫,毕竟在单位待的时间不长,对于刘香平三个字,我当时的印象也只是一个瘦瘦小小的阿姨,什么时候看见她都是满脸的笑容,但那一天的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刘香平用最朴实的语言,讲了她做过的很普通的工作,但却很感人,她做的工作,也许很多人都做过,也许有很多人都比她做的好,但是,我相信很少人像

她一样,将这样一份普通的工作一做就是几十年,而且几十年来都是一样的好,不论是面对病痛的折磨,还是金钱的诱惑,她都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我想能做成这样,大概需要一种信念吧,一种我们整天挂在嘴边却很少付诸行动的信念。如果一定要说出来的话,就是那五个简单的大字——为人民服务。

回想起自己当初决定来国税局工作的初衷,不免有些惭愧,回想起自己对于学习的虎头蛇尾也不免有些无地自容,听过了刘姨的讲座,我又开始每天下了课,吃了晚饭,便背着书包去教室上自习,继续看我的税法,继续准备我的注会考试。偶尔贪玩儿、犯懒或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想刘姨做过的工作,然后寻找我的信念,坚定信心,然后继续看书。对待工作也是一样,忙起来的时候难免有些抱怨,但是每次自己抱怨的时候,我就会想想刘姨做过的工作,想想那样一种信念,拿来鄙视一下自己,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12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讲稿 篇5

讲稿 吴云凤

学习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后,我们知道,流行病学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曾经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例如鼠疫、霍乱、天花以及流感等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染病对人们构成的威胁已逐渐减弱,但是近些年来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给全球公共卫生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给大家介绍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传染病流行史简介、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

(2)掌握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疫源地、自然免疫地及自然免源性疾病等概念、传染病的防治和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

(二)流行概况

(1)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

① 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全球死于传染病的人口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5%。

②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约有40多种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新的传染病被发现。

(2)国内传染病流行概况

① 艾滋病危害严重,艾滋病毒感染模式正在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的变化 ② 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虽有下降但仍不乐观,控制的难度仍然较大

③ 耐药性结核病流行卷土重来

④ 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不断发生,在全球出现的40种新发传染病中,在我国出现近20种

⑤ 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节 传染过程

首先看一下什么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是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1] 病原体

1.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

① 传染力: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的数量来衡量,也可通过人群中二代发病率(secondary attack rate)来评价。

② 致病力(pathogenicity):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③ 毒力(virulence):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

④ 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病原体的变异

① 抗原性变异 ② 耐药性变异

③ 毒力变异

3.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

① 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病原体的生长不 ② 大部分病原体在体外的生存力较弱 ③ 少数病原体在外界生存力较强,如能形成 芽孢的细菌、乙肝病毒等。

[2] 宿主:能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

1.宿主的各种防御机制 ① 皮肤粘膜屏障

② 内部屏障:吞噬作用、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 ③ 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2.宿主的遗传易感性

① 宿主的个体遗传因素也与传染病的感染有关 ② 已证实7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

③ 艾滋病、肝炎、结核、脑膜炎等传染病的易感基因也陆续被发现 ④ 传染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有望从基因水平揭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3] 传染过程的结局 感染谱或感染梯度:

1.定植:病原体存在于体表,组织未受侵害

2.感染:亚临床感染或无症状感染,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3.持续感染:慢性感染、携带状态、慢性携带状态、不迅速引起发病或痊愈的感染状态

4.隐伏或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无症状感染(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5.疾病:临床疾病、有症状感染(病原体在宿主组织中繁殖,出现临床体征、症状与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临床疾病又分为轻症、重症和死亡)。6.痊愈:组织中的病原体被消灭。

第三节 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传播的过程,包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的整个过程。

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病程可分为三期:

①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a)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b)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e)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常以暴发形式出现。

② 临床症状期: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病原体数量多,临床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和传播,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③ 恢复期: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开始产生免疫力,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的统称。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携带者的职业、生活行为、活动范围、环境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家禽及野禽等。人畜共患疾病是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并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可分为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真正的人畜共患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播因素包括空气、水、食物。传播形式有垂直和水平两种。

传播途径的种类有七种:

a)经空气飞沫传播 b)经水和食物 c)经接触传播 d)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e)经土壤传播 f)医源性传播 g)垂直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 可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 新生儿增加  易感人口迁入

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 免疫人口死亡

 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 计划免疫  传染病流行 疫源地:

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的存在和病原体能够持续传播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因病种而异,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以及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1.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被消灭;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与类型:

(1)同源传播也称共同传播载体传播,指由共同传播因素引起的暴发

a)单次暴露:易感者同时暴露于某传播因素而发生的流行,流行曲线呈单峰型。

b)多次暴露:易感者分批受感染,病例可分批出现,每批病例表现为流行曲线上的一个高峰,流行曲线呈多峰型,流行时间超过两个潜伏期。

(2)非同源传播,亦称为连续传播或连锁式传播。病原体在受染的人、动物、与易感者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潜伏期长的疾病,病例增长缓慢,流行过程持续时间长,下降也缓慢。潜伏期短的且易传播的疾病,病例增长快,持续时间较短,但至少超过一个潜伏期。非同源性传播的流行曲线往往不规则。

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但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和消长。三个环节本身及它们之间的链接都收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自然因素

a)对传染源的影响 b)对传播途径的影响 c)对易感者的影响

2.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1.预防为主 2.传染病监测 3.全球化控制

(二)措施 1.疫情管理

2.针对传染源采取措施,例如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

3.针对传播途径采取措施,主要是消毒、杀虫以及灭蚊、绳、蚤等。4.针对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三)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

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5.控制或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6.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第五节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一)预防接种

1.人工自动免疫: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及类毒素等免疫制剂。2.人工被动免疫:有免疫血清、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等。

3.人工自动被动免疫: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和持久免疫力

(二)免疫规划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四苗防六病”,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预防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

(2)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使基础免疫的内容改变为“五苗防七病”。(3)2007年12月29日将甲肝、流脑等15种疫苗有效预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其内容包括:

 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流脑、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三)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 1.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 评价内容包括:  是否有常规接种率报告;

 根据出生率推算接种率,并与报告接种率比较; 近年来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病例发生情况及分布;

 必要时开展抽样调查。

 评价的主要指标:建卡率、累计接种率。

2.免疫学效果评价: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

3.流行病学效果评价:疫苗保护率个疫苗效果指数。

第六节 新发传染病

首先大家了解新发传染病的定义:

由新出现(发现)的病原体,或经过变异而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已知病原体所引起的人和动物传染性疾病。

突发性传染病: 是指突然出现的传染病爆发。

其次,重点介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不确定性 即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给防控的准备工作带来困难

(2)缺乏特效治疗和免疫预防

(3)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对医务人员造成直接伤害

(4)动物源性: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5)人群对新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6)新的病原性微生物带来的传染是全球性的,而非局部的独立的事件

(7)在疫情发生初期,不能充分认识,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恐慌心理严重,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8)新发传染病的生物学性状、传播因素及传播规律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传播迅速、易形成爆发或流行、病死率高

最后带大家看一下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1、三级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生态学预防(改善环境,防止污染)(2)二级预防:加强监测与国境卫生检疫

(3)三级预防:流行的控制

2、防控措施(1)加强政府领导

(2)提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暴发的早期预警能力,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体系。

(3)建立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4)搭建突发急性传染病科研攻关的技术平台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刘渊明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梦》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但赐予了我们会飞的心和能够梦想的大脑,使我们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梦想,周而复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然,光鲜亮丽的背后我们承载着太多的怀疑和不信任。

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以“有钱没钱说了算”为成功标准的时代,这是一个国家“富强”的盛世时代,这是一个怕担责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冷漠的时代,这是一个价值错乱的时代„„小人物在这样的洪流中要么在顺从中沦落,要么在反抗中头破血流。最后,更多的屈从于现实,随大流而去。

但是,很多人仍然不相信。不相信这个社会对成功的标准能扭转,不相信官员怕担责能一时改变,不相信越来越集中的财富能分流,不相信能够找到官方所说的关于美好社会的那个价值基座。

但我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一群人在默默地做着一些事情:当看到不公,在多数人麻木地充当看客时,会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当看到公权力被滥用,会冷静地走上前公开质询;当看到农村孩子无助的眼神,会毅然地舍弃城市的优越,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在驻扎在山里;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嫁给房子车子,自己毅然在心中坚守着对爱情最纯美的信念„„

一定要从不相信找到最终让你相信的东西!年轻人应该对很多事情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在不相信之后一定要找到那个最终值得你相信的东西。“中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历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

想起韩寒在《独唱团》杂志的引言中所写到的,“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

现在的我相信总有一些世界观这样傻乎乎地矗立在那里,当我开始相信有终极的东西存在,我的梦也开始清晰起来。当少数人追寻自己梦想的过程,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找到那个文明的尺度,首先是

找回自己的梦,找回自己做梦的权利和激情!

从现在开始,抱紧自己的中国梦开始出发,让自己有梦的青春更加绚烂,更加充满激情,我们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祖国的未来就在前方。相信!有梦想就有奇迹,让我们用自己的梦想来编造自己的辉煌梦,用青春铸就中国梦,用小梦成就国家的大梦。

筚路蓝缕福大情,青春共筑中国梦!我找到了为之而奋斗的那个梦,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刘渊明

政治学院

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号:100401033性别:女

上一篇: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动员讲话下一篇: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