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活恋爱篇(共7篇)
浅谈大学生活恋爱篇 篇1
1.不到万不得已时,朋友妻也尽量不要欺,即使欺了也要光明磊落的去欺,
2.不要轻易说出”我爱你”。
3.如果这段恋情让你很刻骨难忘,分手后最好不要马上再开始一段,因为这是对爱情的尊重。
4.不要轻易的去吻别人,因为这是人类最伟大的行为。
5.尊重、礼貌的对待追你的人。
6.和你喜欢的人约会才是最让你开心的事情。
7.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她才是你最爱的人。
8.两个人在一起时,都要学会给对方留有私人空间,
9.以前自己的感情经历尽量不要说,这是善意的谎言。
10.在决定异地恋、撬别人的对象、脚踏两只船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11.两个人亲密时要顾及他人和场合。
12.不要为了争抢一个女生而打架,尊重她的选择。
13.如果你女友的前任男友突然打来电话找她,不要防碍他们谈话,要给他们自由交谈的`时间。
14.要懂得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的。
15.分手后即使偶然在街上遇到,也不要因此而再联系,对每个人来说一个稳定的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16.找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人,用心的去谈一次恋爱。
17.可以执着的去追一个人,但实在追不上,最好就放弃,以后追到一个更好的时候也不要幸灾乐祸。
18.见到你以前的对象或你追过的人时,无论她身边是否有别人,都要打声招呼。
浅谈大学生活恋爱篇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择偶标准,爱情成分,爱的原则
一、在交友中了解异性, 发展自己, 形成自己的择偶标准
大自然中, 太阳云彩交相辉映, 清风明月对人类来说, 是不能用金钱衡量其价值的。学校里, 男女同学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是个人很珍贵的生活经历。很多临床资料表明, 青春期如果缺乏异性交往, 容易发生心灵的扭曲。一个年轻人长期不敢与异性接触, 自卑、胆怯、不满, 但对异性又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种矛盾的心理会导致他们采取变态的方式满足其好奇。一个年轻人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遇到困难, 没有得到解决, 他在将来的恋爱择偶乃至婚姻中也会遭受挫折。
20世纪60年代, 终生心理学兴起, 哈维格斯特 (Havighurst) 提出了人一生不同阶段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艾里克森 (E.H.Erikson) 则指出, 人生每一发展阶段都要面临一些基本心理矛盾, 对这些矛盾的处理, 会关系到一些重要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后续发展。终生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课题, 只有处理好了这个课题, 个体才能成为这一阶段成熟的个体。大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的中后期, 生理机能进一步完善, 个性发展不断成熟, 生活视野日益扩大, 异性意识相对比较成熟。学会成为一名成熟的男性或成熟的女性, 培养自己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 是这一时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交友、恋爱, 是青年面临的成长课题。
大学校园里, 男女同学三三两两, 这是很自然的事。这时的学生是一个“性别磁场”, 男孩为阳极, 女孩为阴极。看不见的磁场效应加上看得见的外表吸引, 便有着相互接近的需求。只要他们不“退磁”为中性人, 这种现象就会显示出来。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发现异性把目光投向自己、关注自己的那一天起, 你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是一位真正的男性或女性, 我有吸引力。你希望自己更出色, 希望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方面。
男女生在交往中, 自然地进入异性世界, 直观地认识异性, 读懂异性, 并从与异性的交往中认识自己, 明白自己。男女生在交往中还可以学习性别尊重、性别平等和相适宜的性别角色, 增强与异性相处的自信、自尊, 形成相互悦纳、尊重、平等的观念, 为将来与终身伴侣的结合, 和谐的相处做好远期准备。
青春期的两性交往是要获得这样一种经验:在正常气氛中与异性交往的经验, 以平常心与异性交往, 而不是因为爱恋才与异性交往。与多个异性保持广泛的、平等的、公开的交往, 学会与异性相处。这样, 可以冷静地观察你身边的异性, 你会发现对方的个性特点有的是你喜欢的, 有的是你讨厌的, 有的是你能容忍的, 有的是你不能接受的。慢慢地, 就可以形成自己评价异性的标准;慢慢地, 头脑中“白雪公主”、“白马王子”的形象会逐渐清晰、现实, 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将来选择恋人的条件和标准。有了这样的经验, 将来会更认真地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 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感情, 恋爱婚姻的成功率会更高。
很难肯定地说大学生谈恋爱是否合适。其实, 如果爱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依赖的基础上, 它可能具有建设性和激励性。即使这种爱并无结婚的目的和结果, 至少可以看作是一种爱的练习, 为未来的恋爱和婚姻做“早期铺垫”或积极准备。一个人不能等到考试了再读书, 而是先读书, 再考试。恋爱、择偶、结婚是人生经历中的重大考试。很难想象, 处于自由择偶时代的青年人, 在其少男少女时代连异性之间的交友都不曾有过, 在二十多岁突然去参加选择“终身伴侣”的考试, 如何能够顺利通过呢?结交朋友就像建造金字塔, 下面的基础越宽, 上面能够选择的就越多。交朋友有不同的阶段, 从见面点头的泛泛之交, 到能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的普通朋友, 再到愿意花很多时间在一起的要好朋友, 最后是朋友金字塔顶部的知己朋友——这样的朋友能分享你的快乐, 分担你的忧伤。好的恋人与夫妻, 彼此也是知己朋友。可惜的是有些人连“点头朋友”都很少, 在大学校园里独来独往。可惜的是有些青年人不曾有过自然而广泛地结交异性朋友的练习, 不曾有过不带有婚姻目的两性交往, 一交往就是确定恋爱关系、谈婚论嫁, 甚至径直将婚姻当做练习本, 错了便撕毁重来, 代价岂不是太昂贵了?现在的离婚率日益上升, 是否与此有关系呢?
所以青春期的异性友情, 是开放的, 不保密的, 不占有的, 无需永久承诺的。这种友情越多越好, “多个朋友多条路”, 当某位异性朋友离自己远去时, 就不会觉得太孤独, 太寂寞, 太失落了。
二、择偶的“心理平衡模式”
有些动物在生育后代的一段时间里, 互相协作, 一旦后代能独立生活, 原先的配偶就各奔东西, 互不相认。但人类不同, 人有感情。人们要找到一个生理上正常的异性很容易, 但要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合得来的知已却不容易。所以, 人们首先要按一定的标准选择恋爱对象, 而后通过恋爱作进一步的考察, 最后才缔结婚姻。
现代社会中决定婚姻成败的因素, 不再是政治和经济的因素, 而是心理与文化因素。一个人在选择婚姻伴侣时, 既是在为自己寻找知音, 又是在为后代选择祖先, 为未来的家庭选择适宜的心理文化环境。任何社会条件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保证婚姻成功, 唯有个人努力才是决定因素。而慎重选择终身伴侣, 便是努力通向婚姻成功的第一步。你会按什么标准来确定自己的恋人呢?研究恋爱的心理学家认为, 人们是按照“心理平衡模式”来选择爱的对象的。异性在某些方面要与自己相似, 在某些方面双方又要互补, 这种相似和互补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是形成爱情的心理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要求自己的恋人在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对社会家庭中重大问题的态度看法、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方面与自己基本相似或接近, 即“同源择偶”, 文化上的“门当户对”;双方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 即“志同道合”。这样, 双方才不会发生原则性的根本分歧, 容易沟通, 容易共鸣, 这样才能维持亲密的关系。如果双方的差异过大, 在“版本”和“内存”上有显著不同, 作为朋友可以, 但作为朝夕相处的夫妻, 会在彼此沟通与理解上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 人们要求恋人在性格、气质、职业、知识结构等方面能与自己互相补充或心理上相容, 即“相得益彰”。在价值观、态度相似的基础上, 双方又能满足对方的需要, 这样的对偶关系才更加稳定, 这样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和谐有趣。
浪漫爱情往往不能保证婚姻的成功, 是因为它具有太多的非理性、非意志力的成分。择偶的心理平衡模式告诉我们, 选择恋人必须以心理平衡为依据, 决不能一味追求金钱、地位、才子、佳人, 而是要选择一个能和自己保持心理平衡的人。
有一对夫妻结婚不到一年就分手了。男的说她不顾家里, 女的说我要工作, 这是对家庭事业的态度观点不同造成的。你认为什么有价值, 值得做;什么没有价值, 不值得做。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价值观的冲突是恋人分手, 夫妻反目的常见原因。二十来岁的青年, 在价值观上还没有完全稳定, 今后可能会有很大变化。我们看到过清晨飘在蓝天上的白云, 多么纯洁、美丽, 让人喜欢。但是, 等到中午, 那朵白云不见了, 它在阳光下游走了, 在微风中飘散了。青春期的恋情, 就像蓝天上的白云, 美丽而脆弱, 诱人而易变, 无法久留在你眼前。
相爱的人, 心与心之间的平衡、相容, 是要以心理上的成熟为前提的。相貌体魄都很出众的大二男生麦克, 与相貌很平常的女生妮科交上了朋友。麦克没有因为自己体魄出众而自感优越, 妮科也没有因为自己身材平庸而产生自卑。后来妮科提出分手。妮科想分手的原因有两条:在妮科看来, 麦克其人, 中看不中用, 给人第一感觉很好, 却缺乏内在的东西。第二, 麦克对人的依赖性太强, 令妮科感到窒息。而麦克不想分手的原因也有两条:第一, 妮科虽然相貌平平, 却很有头脑, 令麦克每次与她约会都很愉快;第二, 妮科性格温柔, 也很会照顾人。两人的分手, 实际上就是麦克性格上的不成熟造成的。现代社会一般要求男性要独立、刚强、有责任心, 而没有主见、依赖性强的男性很难给女性以安全感。两人交往的初期, 麦克的仪表相貌很有魅力。随着交往的深入, 吸引对方的更多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 如性格、能力、道德品质, 等等。从麦克来看, 妮科的性格、为人处事很能弥补她的不足;而对妮科而言, 麦克像个大男孩, 是负担, 所以坚决要求分手。
只有人格美, 才能促进爱情更美。某一种气质、性格的不足, 有时会成为获得爱情的障碍。在我们身边, 有时会发现, 某人外貌、人品、工作表现都不错, 却与爱情无缘或频尝苦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他 (她) 自身的人格缺陷有关。要想获得爱情幸福, 就需要优化完善自己的人格。用一根绳子是留不住一颗心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 (她) 而言是不可替代的人, 是他 (她) 的磁场。他 (她) 在你身上可以得到别人所不能给予的理解、关心、勇气和支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对于一些具有极端性格特点的人, 交友一定要慎重。比如, 那些固执、偏执、自尊心极强的人, 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喜欢上某一异性, 而对方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 往往很难接受现实, 常常与对方纠缠不休, 甚至有伤害对方或自伤的想法与行为, 容易酿成悲剧。
心理上的成熟, 是指双方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能自觉用道德、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能用理智调节情感。一个较直观的标志就是能否处理好理智和感情的关系, 即处理好该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关系, 我们很少看到成人因感情困扰就不上班了。而青春期恋爱的男女, 感情往往被对方所牵制, 丧失了独立性。当对方关爱自己时, 感到幸福;一旦闹了小别扭, 就很气恼, 仿佛世界末日似的, 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学习没有不分心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做自己感情的主人, 是谈不上心理成熟的。
春天播下爱的种子, 秋天未必有收成。因为风云变幻莫测, 病虫害无法被人类完全控制, 加之种子本身也有强健与柔弱之分, 爱情何尝不是这样。无论是多么真诚、多么浓烈的爱情, 都可能有三种结果:一是幸福地永久结合;二是友好地或痛苦地半途分手;三是有情人难成眷属。据几所名牌大学团委的粗略统计, 大学生谈恋爱最终达到结婚的, 不到恋爱者的20%, 70%以上的大学恋人分手了, 还有个别人, 因户口、签证、双方家庭的影响等客观困难, 陷入“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窘境。学生时代的恋情很纯洁, 只考虑感情因素;正因为纯洁, 所以也就很脆弱。
三、爱情的社会因素
人类的爱情是要受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制约的。恋人的行为如果贸然超出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的作用还表现在, 相爱的双方都意识到对对方的责任, 一方不但从恋爱中获得欢乐, 同时也自愿为对方奉献, 尊重、关怀、爱护、体贴对方的一切, 共同创造和维护两人的幸福。爱情一旦成熟, 双方还须共同承担起教养新生命的责任和义务。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生理需要, 但两者满足需要的形式是不同的。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类满足其需要的合理合法的形式。
“性”, 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看, 是指“性别”、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是指“性行为”。凡是能满足人的性生理和性心理需要的行为都是性行为。如恋人之间的约会,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的对歌, 也属于这个范畴。很多大学生都关心这个问题:“自己的性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爱情, 是一种人际关系, 涉及到自己也涉及到他人, 它遵循着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很多专家认为, 性行为和性关系只有在不降低彼此人格尊严的情况下才是正当的。
有一些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第一, 自愿。违背自己或对方的意愿发生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 因为它侵犯了一个人的人权。
有的男孩子在冲动之下与某个女孩发生了性行为。尽管那个女孩没有明确拒绝, 但并不意味着同意。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 大多数青春期少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并没有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在突如其来的情境中, 她们常常不知所措, 当事情发生之后, 她们才发现, 自己并没有为所发生的一切作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以至于性经验带来的不是情感上的升华, 而是痛苦和羞耻的体验。当然, 女孩子要知道, 同不同意的决定权是在自己手上的。
因此, 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 当你面临性行为即将发生的时候, 请切记:自己或对方没有明确拒绝就意味着不同意, 没说Yes就是No。
第二, 无伤。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别人, 也不伤害第三者。这种伤害既包括身体上的伤害, 也包括心理上的伤害。如果一方或双方患有性病 (包括爱滋病) , 很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染给对方, 更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后代。在性关系中, 大多数伤害是心理伤害。道德的性关系是为了改善双方的生命质量。如果性行为是出于如下动机, 就会对别人构成伤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作为一种摆脱父母, 表现自立的方法;为了对某些人表示愤怒, 或发泄怒气;作为套住对方的办法;作为留住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办法;为了赶时髦;消除自己的焦虑……为了避免这些伤害, 彼此给予爱和尊重是惟一的办法。
另外, 尽管有些婚外性关系是在双方自愿、彼此无伤的情况下发生的, 但它对婚姻中的另一方构成伤害, 因此也是不道德的。
第三, 承担责任在建立性关系之前, 双方都必须有准备对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现实是, 性行为可能会使女孩怀孕。在性行为发生之前, 双方都需要清楚地知道, 你们能否为可能产生的后代承担爱护和照顾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生存和被爱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 任何人无权剥夺。一个不被爱护、不被需要的孩子, 在他一生下来就已经失去了人性的尊严, 就已经被侮辱了。一个人如果抛弃了承担爱护和照顾后代的责任, 就严重违反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一个人必须对可能影响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负全责。
在进行任何性选择的时候, 要明确一点:男女之间的性关系, 总是伴随着应尽的义务。我们不仅要考虑享受个体的权利, 也要考虑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不仅要对自己负责, 也要对社会、对他人负责。
第四, 爱。道德的性行为不仅是全身心投入的生理反应, 更应是全身心投入的生命交流。两个人的生命中必须有某些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必须有爱。
第五, 男女平等。第六, 爱情、婚姻、家庭统一。如果双方的亲密交往不是为了建立婚姻家庭, 请定位于知己好友的位置上, 给双方的交往设定一个界限。
希望女性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希望男性遵纪守法, 体贴、关心、理解女性。
参考文献
浅谈大学生活恋爱篇 篇3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一、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主要表现
1、功利色彩渐浓。人们常说,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这种不搀杂任何物质利欲的真、纯是你走进社会后谈恋爱所无法拥有的。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主义之风让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白手起家、共同打拼”的爱情被更多的大学生们视作一个美丽的童话,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日趋现实。对方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对方的家庭背景、钱财等等能否成为自己通向成功、享受安逸的捷径成为恋爱的首选条件,“因为我爱,所以我爱”的神圣而纯洁的校园爱情开始蒙上一层实际而功利的1。外衣○
2、虚荣心理膨胀。真正的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相悦。但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时,一些大学生们却认为能交上朋友是自身能力和魅力的体现,“没人爱”是让人瞧不起的。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一味追求面容姣好、经济富裕的恋爱对象,而不关心彼此是否相互爱慕;为了要面子,博得旁人的艳羡也满足恋人的虚荣,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水平,花钱大手大脚,看电影、进舞厅、下馆子、送生日礼物,都要讲排场、摆阔气;更有甚者,以频繁更换恋人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不可阻挡”,玩世不恭的“快餐式”恋爱成为一种
2。炫耀的资本○
3、对“性”的轻视。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
当前社会中鱼龙混杂的性文化的泛滥和长期以来性知识教育的淡薄,使得大学生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到现在花前月下搂抱亲吻已构成不文明的校园“风景线”,默许赞同婚前性行为、预支性行为、主张“试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一些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不以为然和无所顾忌令很多高校德育工作者莫名惊诧。什么时候还“遮着”、“藏着”的“性”在大学生看来已让人“脸不红、心不跳”,如此司空见惯?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
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大学生如何正确和长久交往大学生如何处理恋爱关系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自身的恋爱关系,也许成了许多在校大学生最为关心的一件事儿。一个大学生的恋爱生活的成败,可以说会牵涉到他或她大学期间所有其他方面的生活。但是许多大学生由于感情生活经历不多或者不够,对校园爱情的正确理解、分寸把握、轻重程度、感情维护与修补、时间与精力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理解有偏差,处理方法不当,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爱情本来应该具有的快乐与幸福,相反,却造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让自己深陷纠缠不清的感情漩涡,以致最后得不偿失,一无所获,既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损失,又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和身心的双重伤害。如此看来,大学生有必要对校园爱情
3。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恋爱关系不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关系。第二,对校园爱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第三,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第四,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第五,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第六,警惕和杜绝师生恋的发生。第七,失恋不是世界的末日。第八,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且收获更多。
浅谈大学生活恋爱篇 篇4
[摘要]当前社会,大学生失恋自杀、公共场合情侣不雅行为、因恋爱放弃学业等恶性事件不为罕见,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恋爱中问题行为的出现源于大学生对正确的恋爱态度、规范的恋爱道德把握不到位。本研究以“95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及恋爱道德特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恋爱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是高校管理者所探讨的热点课题。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2014级学生自入学以来,共与学生谈话900余次,其中涉及恋爱问题占总数的31.6%。2014级学生大部分为“95后”,他们标新立异、追求自由随意、思想开放、行动果断,在恋爱态度与恋爱道德方面,也独具特征。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恋爱比例呈剧增趋势,并且逐渐低年级化;恋爱方式由躲藏隐蔽转变为大胆公开;恋爱动机由精神追求向物质追求转变,对金钱、名誉、地位的关注增加;恋爱成活率低,恋爱悲剧急剧增加。以上问题的出现与“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恋爱道德有很大关联,要从根源上优化“95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及恋爱行为,要从端正恋爱态度、规范恋爱道德人手。
一、“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的调查
以滨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发放恋爱态度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从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来看,62.1%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在37.9%的未恋爱的大学生中,一半以上同学表示期待恋爱对象的出现;从大学生对恋爱的重视程度来看,18.4%的大学生把恋爱摆在首位,42.1%的大学生把恋爱摆在仅次于学习的重要位置;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来看,62.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情感寄托;17.9%的大学生通过“老乡会”找到另一半,认为谈恋爱有助于生活互助,得到关怀;另外4.62%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朋友问的攀比和炫耀。从大学生恋爱的自主性来看,79.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恋爱自主权,在大学里谈恋爱无需经过家长的同意,在已恋爱的大学生中,51.2%的学生并没有把恋爱事实告知家长;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来看,女生择偶看重才华、气质、家庭情况、责任感、相貌、健康,男生择偶则更加看重品质、性格、才华、气质。从大学生的恋爱表达方式来看,58.2%的大学生选择直接的表达方式;41.8%的大学生依然认同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但这一群体大部分为女性。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95后”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呈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对恋爱强烈的憧憬和向往;二是大学生恋爱轻率化;三是恋爱观自由开放,贞洁观念淡薄;四是大学生恋爱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愿他人参与过多;五是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单纯,把爱情当做追逐个人利益的工具;六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理智的处理恋爱与其他事情的关系。
二、“95后”大学生的恋爱道德的调查
黑格尔说过:“恋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因为它不仅停留在性欲上,它是一种高尚的、优美的心灵感受”。换言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恋爱行为,是高尚而神圣的。用严肃的恋爱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是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高尚道德准则的基石。
?对恋爱道德问题,以滨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认识、恋爱道德意志和恋爱道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认识方面,99.8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互爱为前提,31.8%的大学生对“爱情具有排他性”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18.1%的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是持久的”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意志方面,关于“你若失恋,该如何应对?”的问题,70.4%的大学生选择“接受事实,并找出自身的原因”,21.2%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一定要找对方问清原因”,6.2%的大学生表示“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2.2%的大学生选择“远离校园爱情”;大学生恋爱道德行为方面,关于“假如同时有两人追你,你会怎么办?”的问题,79.6%的大学生选择“尽快挑选出一个合适的”;14.2%的大学生选择“慢慢选,不断比较”;0.8%的大学生选择“乐在其中”。另外,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77.4%的大学生持不反对态度。
通过对以上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95”后大学生在恋爱道德方面具有以下心理特征:从恋爱道德认识方面来看,大学生对“互爱性”的认识比较明确,但对爱情不够专一,认为频繁更换恋爱对象很正常,有“爱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从恋爱道德意志方面来看,大部分同学较为理智,但仍有少数同学面对失恋无法自控;从恋爱道德行为方面来看,“95后”女大学生的恋爱主动性增强,且婚前性观念越来越开放。
三、“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与恋爱道德规范的引导策略
“95后”大学生恋爱道德滑坡受多种因素的作用,一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入侵,“性自由”、“性解放”的观念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性道德。二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开始片面追求“金钱”、“享乐”、“功利”。三是审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没落,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标准呈现多元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大学生过分追求外在美、道德沦丧、责任感缺乏。四是教育因素,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被遗失的角落,学生的恋爱知识与性知识缺失,这让他们在社会追逐“性自由”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最后是当代家庭结构,在“二孩”政策开放之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依然保持着4-2-1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外祖母外祖父的庇佑之下,出现性早熟、个人中心、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
为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端正恋爱态度,规范恋爱行为。大学生校园恋爱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恋爱应以责任为前提。大学生需根据自身特点谨慎选择恋爱对象,尊重对方的选择,相互关爱,减少伤害;其二,大学恋爱不可脱离学业这条主线。大学生没有任何物质基础,不可被一时的兴奋冲昏了头脑。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均应排在爱情的前列;其三,大学生恋爱应避免外部动机。大学中的爱情不受社会的污染,更应保持纯洁性。作出恋爱选择,应是理智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确保恋爱源于感情而不是其他外部因素;其四,选择恋爱对象应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大学生择偶应以内在为衡量标准。首要品质,这是需要长久的考量才能获得的认识;第二要素是学识,恋爱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应将一个人的势单力薄转换成两个人的力量,以取得更大的发展;第三要素是优势互补,无论是性格的互补,还是特长、能力的互补,既有利于感情的稳定,也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最后,恋爱应以互尊互助为核心。“95后”大学生个人中心倾向严重,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恋爱过程中。恋爱双方在恋爱过程中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方需要无条件付出。大学生并无经济来源,物质财富是父母给予的,任何一方无权过多向对方索要。
(二)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引导大学生文明恋爱。加强对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夜不归宿行为的监控力度,实行家校共建,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行为,通力合作,减少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的举动,减少未婚同居,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和谐、正向、健康的校园氛围。
(三)开展恋爱观教育,保持恋爱的纯洁性。卢梭曾说:“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高校不应一味回避爱情话题,可借助专家讲座、网络微平台等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爱情的纯洁性、严肃性、专一性,改变“95后”大学生盲目的选择恋爱对象,功利地看待恋爱本身,随意的对待恋爱过程等问题。同时,也应引导大学生意识到爱情虽然美好,但仍需以学业为重,合理处理学业与感情的关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
(四)开展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增强恋爱责任意识。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理性对待爱情。女生容易被?矍榈奶鹈鄢寤柰纺裕?把爱情放在第一位,逐渐迷失自我。高校学生工作者应通过“恋爱心理讲坛”、“女生对对碰”等方式,增加对女生理性恋爱引导,密切关注恋爱女生心理,避免悲剧发生;其二,性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贞操观念是伦理道德的产物,是对未来家庭或恋爱对方负责的表现。而“95后”大学生逐渐淡忘了对女子贞洁的要求。开办“女子讲堂”,分享案例、自我剖析、学习传统礼仪,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女生认识到婚前性行为的伤害,传递自我保护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大学恋爱调查报告 篇5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组长:孙正 问卷设计:孙正
问卷调查:王佑民、许令建、童丽媛、蒋晓陆、黄秀枝、项金琳、何建彬、王润鑫、蔡林泰、陆洁、陈辉、孙正(排名不分先后)调查时间: 11月11日
调查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及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带来的问题,促使他们能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念,避免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抛弃。
调查方式:
1.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随机调查。2.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3.通过对老师提问进行调查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恋爱与学习/生活、影响、存在益处、存在弊端、如何应对
【摘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前言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及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带来的问题。调查小组于11月10日在安工大东校区就所有(大一~大四)大学生做了随机的调查,调查人数为300人,有效问卷为260份,调查问卷涉及6个方面的问题。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更真实的回答来反映大学生的恋爱观。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与恋爱
1.作为大学生你正在谈恋爱吗?你渴望恋爱吗?你的恋爱经历是„.调查结果表明,有192位的同学(约76.5%)处于正在恋爱中或渴望谈恋爱,对恋爱抱有一种美好的向往。有49%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学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这个问题应予以正确引导。2.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依据
对这一问题,我们设了开放式的问答题,对于选择恋爱的对向,85%左右的学生选择的比例基本可以概括为“真心>人品好>兴趣爱好>能力>相貌”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偏向于真心和兴趣爱好,大三~大四组的则略偏向于人品好和能力。在选择男女朋友的条件上,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们仍将“真心”“能力”“兴趣爱好一致”作为选择的重要指标。虽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流入,对本民族的恋爱观产生一定影响。我们的大学生仍坚守“真心”为第一标准,说明学生们选择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但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存在小比例的大学生有重视相貌,物质这种错误倾向。所以建议学校及家长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切忌不可忽视,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丧失本应该幸福的生活。3.大学生恋爱最初动机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调查,有49%的学生选择“能够体验一下浪漫情怀”“感觉好”,有15%的学生选择“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还有49%的学生选择“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动机是应该建立在彼此之间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感情基础之上的,只有少数的部分因为空虚而盲目地去恋爱。4.如果你有男女朋友,你们的未来是什么?
调查显示,大部分67%同学对他们的恋爱未来有较明晰的规划:其中,27%的同学选择“两人一起考研,或找工作,直至婚姻”;有40%的同学选择“恋爱双方尽可能朝同一方向努力”;但,还有33%的同学认为未来变数太多,难以预料或以后事以后说,现在快乐第一。
可见大多数同学对待爱情还是会有一种理性的分析,会考虑到如何让这份情感更好的继续下去,直至永远。只有少数人抱着玩乐主义来对待恋爱,这些应当注意。
对于大学生与谈恋爱,我想提以下两个方面的看法。1.大学生对爱情应持慎重的态度 a.不能错把友情当爱情。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个不同性质的感情体验。
b.不能错臵爱情的地位。不能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更不能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与感情缠绵之中。
c.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片面地追求外在形象或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的方式,都是无法产生真挚的爱情,也得不到真正得爱情。篇二:关于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报告
据调查,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碎的恋情。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本应纯洁、忠贞的爱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笔,让社会在置疑: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在爱情与学业的选择上,孰重孰轻?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我校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由于时间有限,学院有限,有些学院的男女比例太大,接受问卷调查的只有60人,其中包括男生30人,女生30人,而且,正在谈恋爱的人和没有在谈恋爱的人在思想上是有差别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必须身临其境才有答案。不过我们相信此次调查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数据如下: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1.恋爱人数增多,且十分投入与公开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恋爱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如果你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那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恋爱的大潮中去,而且越发表现得十分投入与公开。在教室、在食堂、在操场、在行人道等各种公共场所勾肩搭背者有之、拥抱接吻者有之,抚爱触摸者有之,卿卿我我,旁若无人,其行为令人惊诧。这种投入的程度,可以说自恢复高考以来达到白热化程度,使清静的校园变成待月西厢,使大学管理者无所适从,使大学风气难以言说。大学生对恋爱的如此投入,究竟还有多少精力学习,这种现象实际就是恋爱至上主义的表现,是社会上利益至上主义在校园中的思想折射。
2.恋爱的低年化当前,大学生谈恋爱出现了低年化趋势,一些人的观点是“进校后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谈恋爱,否则优秀的则被他人抢先一步,就轮不到我了”。于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校就下手,以至于现在大学生的恋爱是“年龄小、胆子大、热情高、速度快、敢实践”。这种恋爱低年化的倾向,危害极大,它充分表现了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判断,万事悠悠,唯恋爱之唯大,只追求两个人的世界,必然导致对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人类的疾苦的冷漠和淡忘。
3.恋爱出发点盲目
在恋爱动机上,大学生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种种迹象表明,不少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实际是在调侃爱情,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独感的渠道。在对“你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什么?”的回答中,67%的学生选择“寻找精神寄托”,还有部分选择其他,而以“将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人是:
(1)为爱而爱。这部分同学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爱的心声在召唤,则犹如“寂寞梧桐”般从心底发出幸福的回应。他们的信仰是“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或者是“只求曾经拥有,更求物质占有”,只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恋爱过后能得到什么。
(2)为满足虚荣心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没人追求或追求不到对象,则是自身价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产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显示出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或高出他们一等。
(3)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读书是苦行僧,非常寂寞孤独,只有谈了恋爱,才能解决临时的困难。这种恋爱被称之为“寂寞期恋爱”。
(4)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青春、爱情也只不过是一种商品而已,只要能换取金钱、名誉、地位,爱情就可以付出。只讲感情不讲条件,那是在真空中生活,爱的感情里还应该有面包和咖啡,因此各种畸形爱情频频产生。
(5)为做试验而爱。这部分同学在校谈恋爱好比是做试验、种试验田,取得第一手资料,成功则已,不成功则取得经验。他们认为趁现在年轻不学几招,将来到社会上翻了船可不得了。4.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
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5.男生主动性高于女生
由于在校大学生男、女生比例悬殊。一般情况下,男生只有自己主动出击才能找到心仪的恋人。相对来讲,女生就可以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恋人。7.恋爱随意性大
主要表现为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由于许多同学恋爱凭的是一时的冲动,对未来的事考虑的不是很清楚,通常是在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于是马上分手,接着找另一个。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8.恋爱成功率低
由于恋爱随意性大,在校期间成功率就低,另外,大学毕业后不能在一起工作,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恋人分手的只要原因。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毕业的季节,也是分手的季节。10.恋爱观念日趋开放 日前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团委和上海大学研究生联合会针对学校研究生婚恋观现状作了调查,对在校研究生读书期间结婚这一做法,有29.6%的学生明显表示赞同,32.7%的受访者表示从爱情到婚姻最大的阻力是无经济基础;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近6成学生认为“性是个人行为,自己负责就行了”。据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看法的调查中:2002年表示同意的为50%,2003年表示同意的为65%。从数字看,这是一个增长的趋势。大学生谈恋爱,受到学生身份的限制,因而许多人认为此时的恋爱应该保守一些,但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选择恋爱方式。在关于恋爱行为尺度调查中有5种恋爱行为,分别是拉手、接吻、爱抚、进行性行为、同居。半数以上男生选择了“同居”这一项,而女生普遍认为接吻或爱抚都是很正常的行为。11.恋爱观不够明确
据调查统计,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谈恋爱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自己的需要。现在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爱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二、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篇三: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恋爱调查问卷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 【正文】
一,调查概述:此次调查针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学生,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31人,女生19人,男生占62%,女生占38%.此次调查主要涉及性别比例,调查内容主要分为恋爱对大学生来说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的恋爱原因分析,恋爱的心态分析,恋爱中付钱问题的分析,恋爱对学业的分析,恋爱对自己心理影响的分析,学校对恋爱的影响的分析,恋爱同居问题的分析还有对于恋爱出轨问题的分析等几大板块。涉及的问题较广。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我校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引起的问题,可以为当代的大学生提供更有建设性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恋爱。二,调查结果分析:
1.恋爱的选修与必修性:调查显示,92.5 %的人认为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修课,赞成大学生谈恋爱,71.7%的人认为是选修课。总体答案不够集中,表现出大学生爱情观比较矛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恋爱观认识的不断提升,但仍有小部分人对恋爱的态度上存在不足。2.恋爱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恋爱原因,只有35.6%的人选择“真心喜欢”此项,体现了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迷茫期,在各种压力下为排解孤独的侵蚀而向恋爱发展,这只是一种对待感情问题的不确认,迷茫的心理,应加强教育与改善,调整此种心态。3.恋爱结果问题:
由上图明显可以看出,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最终有结果的可能性比较小,很难实现,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导致成功率不高,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注重的只是恋爱的过程,轻视其结果的可能性很大,反过来也反映了现今大学生恋爱的状况很难有结果。4.对于大学生对待恋爱态度方面的问题:有68.7%的人认为应该一切随缘,26.3%的人认为应该积极追求,3%的人认为不应过问,而又有2%的认为应该旁听旁观,结果可想而知,表现出如今大学生的态度比较明朗,大部分都比较随缘,同时可以看出今天的大学生与过去的相比,推翻了错误的恋爱观,思想和认识上的高度提升,这又是非常可观的。5.如今很多大学生在自己恋爱的同时,也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己父母的。调查结果如下:由上表可以得出结论,自己父母的大学中恋爱的反对占的比例比较小,而默许的占的份额较大,但是正确引导的占的所占的比例不容乐观,只有20.2%,充分说明了当前家庭教育模式的却是是造成大学生恋爱观错误或有偏差的原因,而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父母的正确引导,只有正确引导的力度提升了,健康的积极的大学生恋爱观才有可能浮现质的飞跃。
5.下面是恋爱中男生为女生花钱的做法正确与否的分析。如下图所示:从图表中分析出,认为应该男生付款的老一派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抹杀,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当前恋爱观的进步性,新兴的力量正在逐步蔓延,新时代的爱情非同一般,异于以往,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女生地位的不断提升,男生不在认为为女生买单是应尽的义务,女生经济的独立使得恋爱中更平等,更和谐,介绍了经济矛盾,使恋爱过程更简单,纯洁,更值得人们的向往。6.对于在校学习期间恋爱对血液的影响方面,有如下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的大学生自控能力有所加强,多数对生活不在盲目地跟风,不在茫然不知所措,懂得举足轻重,不再只是注重投入而轻视学业。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方面,值得再度的发扬。
7.恋爱失败给自己心理上的影响:走向成熟 造成打击 积累经验 没有影响
在此调查中发现,有56.6%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失恋与恋爱所带来的诸多影响。有的同学认为:“失恋,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失恋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使其更加坚强起来!”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事业上往往会显得更成功。有的人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恋爱难道就是生命的全部吗?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依然还会陪伴着你。恋爱使大学生心理成长,然而,仍有部分学生会受影响,应该加强教育心理辅导。8.同居的看法:
坚决反对自然产物能包容不知道
从表中可以看出,认为同居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和认为“虽不支持,但包容”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分别占31.3%和38.4%。9.同性恋现象的看法:从上图可看出,对于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同性恋人现象很多人认为人各有所好,应该包容,占比例58.6%之多。由此得知,当今大学生思维方式有了很明显的改变,大胆,开放,摒弃了以往的保守的思想,可谓是一个欣慰的进步。
综前文所述,当前恋爱观有如下特点:
1、浪漫性
调查反映,大学生的恋爱,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学习、娱乐、人生、社会等,注重花前月下,诗情画意,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浪漫性的追求自然缺少不了经济的支持。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经济来源,说白了就是在用父母的钱来制造浪漫。
2、盲从性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从理性上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但是真正的想法是这样吗?根据调查很多的大学生原本是抱着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不谈恋爱的想法,可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坠入爱河,生活富有浪漫的情调,特别是节假日,看到恋爱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出去玩,而自己却呆在学校里孤独寂寞,心里不是滋味,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了一个,盲目跟从。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比较时尚。
3、轻率性
现在大学生恋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恋爱过程而轻视恋爱结果。据调查,有22.2%的同学谈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有66.7%的同学觉得无法把握与男(女)朋友的未来,认为未来有太多的变数。这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
4、冲动性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具有冲动性,因此其恋爱也有很明显的冲动性。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有不少同学与恋人本来是不认识的,但是觉得好就主动追求,凭一时冲动就做出草率的决定;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有时候还有可能冲破理智的防线,偷吃禁果,所以最近有许多报道是关于大学生堕胎之类的事。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即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受情感支配的程度比平时大得多,而理智则处于比较脆弱的地位。因此一旦失恋则感到学习无动力。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恋爱观的培养 篇6
首先, 端正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有的是与同乡同学谈恋爱, 呈现出友情特征;有的是为打发寂寞的大学课余时光而恋爱, 表现为虚荣型的恋爱;还有的是将恋爱作为某种利益交换的手段, 来满足金钱或物质的需要, 呈现出物质型恋爱;也有一部分是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呈现出比翼双飞的特征, 这也是我们提倡的恋爱方式;更有的同学纯粹是为了“性”在谈恋爱等。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标准多处在感性层面, 我们应以成功的案例正确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观念, 采用团体辅导、个别指导的方法进行谈心式教育, 从而端正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其次,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恋爱责任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思想开放、穿着时髦, 恋爱情节暴露, 感性大于理性, 在恋爱中很容易失去自我、依赖对方、偷尝禁果、缺乏责任意识等, 因此正确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穿着得体、自尊、自爱、文明恋爱、健康恋爱, 明确恋爱责任, 学会保护自己, 并引导其成立恋爱经济账户, 共同分担恋爱中所产生的费用, 加强恋爱责任教育。
再次, 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恋爱法律意识。艺术类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因为恋爱而产生的各种纠纷事件屡次层出, 如因失恋引起的自杀事件、因多角恋引起的打架斗殴事件、因同居引起的未婚先孕、因分手引起的经济纠纷等, 为此, 艺术类高校应该开设“校园法律讲堂”, 邀请相关法律专家来校园讲座, 为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明确恋爱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辩证地看待恋爱问题。
二、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在艺术类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艺术类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校园内进行性健康教育要把握正确的方向, 以正面引导为主, 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开设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网站、性健康知识讲座、性健康知识热线等。第二, 端正艺术类大学生正确的性取向。性取向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浪漫、与“性”上对男性及女性的吸引, 性取向的种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 如在艺术类高校中同性恋是存在的, 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其应该给予中立的态度, 并正确引导此类学生正确的性取向, 不能歧视同性恋者,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悲剧事件, 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第三, 加强性道德和性法律意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恋爱法律意识, 邀请婚恋法律专家进行校园讲座, 加强性道德和性法律意识的培养, 增强两性关系的责任教育。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发育普遍晚于生理发育, 做好大学生恋爱的心理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 消除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攀比心理。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攀比心理比普通高校大学生更为明显, 常表现为爱慕虚荣、物质追求过高等特征, 如攀比生活用品, 攀比男友帅气、女友漂亮等, 因此应对彼此相互信任、理解, 并应把学习放在首位, 消除恋爱攀比心理是树立艺术类大学生正确恋爱心理的关键。
其次, 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正处在青春后期的艺术类大学生, 各种表现均已感性为中心, 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淫秽图片、情色影片等刺激, 使得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难以控制自我, 并影响着他们的恋爱观念, 因此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学会调控自我, 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利用转移注意力、跑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青春期的性冲动, 学会不被网络淫秽图片、情色影片所迷惑, 能够做到洁身自好, 正确面对自己的性冲动和性行为, 顺利地度过大学时光。
再次, 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抗挫折心理能力。艺术类大学生在处理恋爱纠纷事件等问题上往往显得很幼稚, 如对于失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他们大多在失恋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报复心理, 因此要指导艺术类大学生学会理智用事, 正确处理失恋问题, 当挫折来临时不能意气用事, 要沉着冷静, 选择转移情绪、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失恋所带来的痛苦, 一旦产生恋爱纠纷事件就要做到宽容理解、爱护自我、保护自我, 更要多方位沟通交流, 理智地面对自己的情感, 平静合理的协商, 做到好合好散的恋爱原则, 不给自己人生留下污点。
艺术类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在大学生恋爱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使其理智的对待恋爱, 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当代艺术类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刘跃华.性教育对大学生性健康影响的情况分析和思考[J].中华医学丛刊.2004, (4) .
浅谈大学生活恋爱篇 篇7
大学恋爱已经快餐化,本应不温不火慢慢培养的感情被程序化标准化地加工一下就端上了桌面。做得快,吃得快,散得也快。
昨天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一项“恋爱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调查中,45%同学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为“丰富业余生活”,30%的同学选择“为摆脱孤独和寂寞”。
大学生恋爱快餐速食化
该项调查在随机抽取的大一至大四的100名大学生中进行。调查中,当被问及“大学生应该出于何种目的谈恋爱?”时,45%同学选择“丰富业余生活”,30%的同学选择“摆脱孤独和寂寞”,15%的同学表示谈恋爱应“以结婚为目的”。
而对于“你支持快餐速食恋爱吗?”这个问题,30%的同学持中立态度,55%的同学表示反对,15%同学持支持态度。这说明快餐式的`恋爱消费在大学生还是有相当比例。
计算机学院的袁同学就比较有发言权,说起恋爱经验,从高中就开始起步了。袁同学和女友就读于高中的同一个班级,毕业后小袁考上了南理工,而女友则考上了南大。两人相恋两年来,虽相隔南京两地,但平日里不间断的通讯联系以及平均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频率,足够维系两人长期以来积淀的感情。“我们彼此都认为比较合适,双方父母也较为支持,因此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划。”袁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更多的大学生是谈了一场“无结果恋爱”。
南理工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朱逢九老师分析,社会现实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恋情与以前相比,纵向来看越来越不单纯,这也是导致大学恋爱快餐化的重要原因。她认为,大学恋爱是大学阶段必须学会的课题,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成长阶段的一个任务,大学阶段对于学生情感的重要性和其对于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性是一样的,这是“练兵场”,在这个阶段的历练中,大学生的情感才能不断走向成熟。但快餐式的大学生恋情,还是应该反对,对于恋爱,还是应该抱着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
大学生恋爱的初衷应该都想要长久的,所以她建议大学生们不要对感情太轻率、太过随意,但也无需强求,客观地面对一切,抱着乐观、坦然的心态去积极面对。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恋爱可以两不误
当被问及“恋爱和学习,孰轻孰重?”的问题时,将近四成同学认为学习比恋爱更加重要,其余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和恋爱同样重要,只有极少同学选择了恋爱比学习更加重要。
接受调查的理学院小李同学就觉得恋爱与学习并不一定矛盾。小李的大学爱情开花于大一,女友恰巧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当时身边的同学都不赞成小李过早地谈恋爱,劝说他不要冒险,以防将来万一两人分手了,整天都在一个班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仅会彼此尴尬,更会影响学习。但事实恰恰相反,两人每天的相伴相依对小李来说是每天学习间隙最开心的事情了。“谁说恋爱一定要出去游山玩水逛街泡吧,两人一起泡在图书馆、自习室,静静地看书也未尝不算浪漫,这样两人既能够在一起,又不会影响学习。”
75%的学生恋爱消费父母出
调查中,当被问及“大学生恋爱消费来源于哪里?”时,近75%的学生承认,恋爱经费出自父母给的生活费,只有25%左右表示能够自己通过兼职等方式满足恋爱花费。而被问及“你觉得大学生恋爱一个月恋爱消费多少合适?”时,近一半的同学选择“500~1000元”这一项。其次近15%的大学生选择“500元以内”,只有5%选择“1000~1500元”。恋爱消费显然成为情侣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了,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支出中,又该如何额外地分配他们的恋爱金额呢?
电光学院的王同学,大二一年,顺利结束了他的单身生活,在谈到恋爱消费时,王同学则颇感自豪:“我们都不希望因为自己谈恋爱而增加各自家庭的经济支出,因此我们商定每逢双休日,便去学校附近小餐馆打工,我平日里一有空闲也会出去打打工。一小时8元的工资虽然并不算多,但是两人积少成多,外出约会游玩因为花的是自己的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丝毫没有给家里带来任何负担,因此谈恋爱也谈得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