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痒:反观企业战略

2024-08-02

三年之痒:反观企业战略(通用8篇)

三年之痒:反观企业战略 篇1

红红火火三年之后的企业为什么不赚钱了?一是行业进入不景气阶段,或者说进入微利阶段;难道企业摆脱不了行业景气循环的宿命吗?实际上企业的经营环境早已进入了微利经营时代,但是企业领导者还停留在昨日成功,还在坚持原来“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谈;实际上企业经营者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了,但仍然“讳病忌医”,自认为很对,自认为很成功,没有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用经验在说话,用“大脑在说话”,而不是用“市场在说话,用事实在说话”,

我们为什么停滞不前,对于整个总公司来言多收了三五斗增产不增收,但为什么N分公司是销量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并成为公司最大金牛项目,而曾经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X分公司却是节节败退,再难找昔日英雄气概,同一个行业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因为有人在思考中前进,N公司从县区加盟店撬动三四级市场,到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取消地市代理制采用直供,再到多层次多渠道并行的全覆盖;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X分公司正是在不自觉习惯中迷失了,不进则退为市场所抛弃。

第一把火后的总公司存在战略缺失,从而表现在公司经营中工作方向左右摇摆甚至某种程度的自相矛盾,从而在自耗中挫失了市场机会、浪费企业资源;分公司经营创新思考缺失,从而表现在经营策略单一,管理漏洞越来越大;大区经理在市场方法和管理能力缺失,从而仍然局限在一是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管理,二是久不见成绩就自己上;业务员执行力的缺失,从而在进销存管理能力都不到位。

实际上我们的工作是,公司百思得其解,我们要抓;分公司百思不理其意,迫于上面再三催促的压力,只好告诉下属“你们必须做到什么结果”;大区经理推脱之中只好也要结果了,业务员在大区经理默许之下开始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研究,

工作重点方法执行督促结果调整月报分析

常言“婚姻有三年之痒”,同样对于企业经营也有三年之痒。企业在经营中往往也存在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出现某一方面严重危机。企业从成立,持续经营三年就会出现“分歧危机”,。如果赚钱了,则会因“怎么分赃”而展开,滚动发展还是论功行赏,因贡贡献大小不同而要产生不平衡心态;如果没有什么盈余,则会围绕“方向分歧”,一是改变方向,二是坚持,三是调整决策者。Z企业就因为围绕主做N还是M产品产生分歧。

渡过分歧之劫后,就会进入婚后“痛并快乐”期,忍着伤痛,向前推进,重塑团队信心是第一任务,外塑企业形象,一定要做一件具有壮举性事情,正如国家面临内忧之时就会发动一场战争来转移矛盾,当然危险也很大。经此一劫,企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企业领导者会发现自己很“厉害”,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企业开始不赚钱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干活的人少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多了,一些元老霸占着经营位置,职业经理人无法进入也不得不看这些元老脸色行事,从而“和气之声起,企业赢利下”,从而一些小老树企业就出现了;对于勇于变革,职业经理人“五虎上将”的涌现,发展期的到来伴随着“元老之痒”,由原来老一批与新一批少壮力量的崛起;

战略之痒,有钱了,有人了,就会发出“天下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汽车势我们也上,房地产赚钱我们也要做。战略的失败,失败了多少明星企业,八年抗战艰苦都过来但是就是栽在“第九个年头”,胜利之后的喜悦;战略成功者则会面临“管理之痒”,企业管理的短板越来越显现,企业离心力最为突出,家大业大,没有统一思想文化认识;战略失误者,发现企业资金瓶颈、人才瓶颈、企业文化瓶颈,企业决策者应该休息了,十年之轮回,企业经营者生命是三年,那么决策者最多十年,企业应该适应新陈代谢,领导班子问题要解决,职业经理人涌显机制形成。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www582168@126.com

 

三年之痒:反观企业战略 篇2

延庆100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甘薯基地,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昼夜温差大,正是形成甘薯口感的重要气候特点。她还惊喜地发现,甘薯中的紫薯,营养价值和微量元素更是丰富。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评紫薯为“人类第一天然保健食品”。 于是苏文有了一个想法,种植有机紫薯。

虽然传统农业赚不了什么钱,再按照有机的去做,产量很低,市场又没有完全被认可,难免亏损。但苏文一意孤行包下400多亩地。

常见的紫薯品种少说也有几十个, 哪一个种植效果最好,谁也说不清楚。苏文一口气种了15个品种,一个一个地比较。第一年过后,苏文成了紫薯内行,但正如大家担心的那样,这片土地之前长期依赖化肥提供营养,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力量。紫薯产量少得可怜不说,还有一部分不能成为商品薯。相反,杂草倒是长得不亦乐乎,跟她想象的“美丽农场”差距太大了。

农场里主管生产的王文斌,种植甘薯有十几年了,他对苏文说什么也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很是迷惑。尤其在夏天雨水多的时候,草蹿得飞快,往往第一茬还没除干净,第二茬又长起来了。“打一遍除草剂就完事了,到时候把产量弄高点,卖出去还能赚点钱。天天雇人除草, 年年卖的那点钱不够拔草费用。”

苏文很理解王文斌的心理,但她很难向这个过去习惯了化学农业的人讲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在外人看来,3年时间苏文的农场连连亏损,田园梦已经变成了噩梦。

苏文知道,其实现在发生的这一切, 在几年前她决定要做有机农场时就早已注定。因为从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的过程,往往是最痛苦的。艰苦的3年转换期,苏文在努力,土地也在努力。她早就明白,土地的自然活力,主要依赖于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降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将它们变成腐殖质,给土地提供充足的养分。

所谓有机农业的转换期,指的就是土地从依赖化肥提供肥力恢复到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来提供肥力的过程。度过转换期之后,土壤会呈现出一种自我调节状态,各种植物才可以重新健康生长。

3年后,当各种生物越来越喜欢在这里安家,土壤变得越来越松软的时候, 苏文知道,离成功不远了。“好的土地踩上去是很温暖的,像海绵一样特别舒服。 而且土里有很多的气孔,打开之后有很多的小虫子,这个地的腐殖质含量是很高的。”她说。

从第四年开始,紫薯越长越大,越长越漂亮,土地基本恢复了应有的活力,苏文开始种向日葵、玉米,种薄荷和蓖麻等各种花花草草。还养了羊、鸡、猪。但这一切,全是为了她的紫薯。苏文解释说,“除了动物的粪便做堆肥外,还得有可以倒茬轮作的地。”

紫薯在整个农场只占到30%左右的比例,另外70%的土地,被她用来种植了各种不同的作物,每年相互轮换,避免重茬造成病害。而且这些作物中,还有不少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光除虫菊和薄荷、 蓖麻等可以趋避害虫,连向日葵也有奇妙的用处。“它的秆含钾多可以做堆肥, 紫薯非常喜欢钾肥,这样它长出来就比较甜,而且块茎会很大。”

秋季,紫薯已经成熟了,工人们并不急于将其挖出,而是不停地用镰刀砍着秧子。他们要把紫薯全部断秧,切断营养通道,然后让它们在地下静静地待10天左右。再挖出来的紫薯,内部的一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口感更佳,更香甜,这个过程叫做糖化。

2012年的紫薯,个头大得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看着很多农作物熟了,苏文走在自己耕耘的土地上,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和轻松。每个周六周日,苏文都要带着自己的产品去参加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她种植的紫薯、土豆等非常受市民欢迎。因为农场的紫薯好几年没用过任何农药、化肥,很多人都已经知道,无需广告。

“七年之痒”变成“三年之伤” 篇3

这项对2000名感情关系稳定的英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快节奏的21世纪,变胖、吝啬和打鼾等都是激情杀手,导致夫妻感情迅速降温。3年是相处的瓶颈期,此时两人感情将面临最大的挑战。而为了给爱情保鲜,适度保持一定距离,给彼此一定的“个人空间”显得非常重要。负责这项调查的朱迪·詹姆斯说:“工作时间变长和经济方面的烦恼都对现代人的感情生活造成了影响。为了重燃爱火,选择给彼此‘放假’正变得日趋盛行。”

研究人员还特意对两组人进行了比较,一组是处于短期感情关系(不满3年)中,另一组是处于长期感情关系中。结果发现,67%的被调查者称,在恋爱初期遇到小摩擦常常会让爱意更浓,而到了第36个月左右,同样的小摩擦却常常会演变成让人恼火的大冲突。

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感情持续的时间变长,浪漫逐渐会被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消磨。处于长期感情关系中的被调查者中,55%的人承认他们现在必须刻意为浪漫时间“安排日程”,而非自然为之。

三年之痒:反观企业战略 篇4

(中国)东方网(2012-04-21)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此地有银何止三百两

名家专评贾斯旺星:从朝鲜问题看核武器扩散

劳士顿金表1280元-疯抢!丁俊晖代言

据外媒19日报道,夫妻育儿网站Netmum的最新研究显示,结婚三年后就离婚的夫妻数量是七年后离婚数量的4.5倍,并且婚后不久便有小孩的夫妻出现离婚的可能性更大。可见,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曾经的“七年之痒”缩短为“三年之痒”了。

分析称,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不断变换着角色而难以妥善协调,导致了许多夫妻关系的破裂。同时,现代社会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即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相识不久便结婚,又在对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之下匆忙繁衍下一代,这样一来,许多家庭问题便油然而生。

Netmum的数据还显示,在结婚2-4年的夫妻中,离婚率为21%,而结婚1年内便离婚的夫妻数量达到12%。相比之下,只有3%的夫妻在结婚7年后选择离婚。在接受调查的夫妇中,有4/5的人表示新生儿的降临给夫妻关系带来更大的压力。然而,即便如此,许多人还是选择在结婚不久后便怀宝宝。有1/20的夫妻承认在婚后3个月便怀了孩子;而在结婚一年的人中,有15%的夫妻期待怀上孩子。

七年之痒的句子 篇5

2.熬过七年之痒,少年我做你的新娘可好?

3.地老天荒,终于闹剧一场;七年之痒,走到两不相妨。

4.婚姻经历七年之痒,要么忍,要么残忍!

5.两个七年之痒,改变了多少人心,催老了多少红颜。而时光之于他们,却只是不断增加的数字而已。在她看来,他日渐成熟;而在他眼里,她还闪亮。一切似乎都正正好…

6.那种对男人百般讲究的`,最后往往找了个完全不符合条件的男人将就一辈子。那些说随便,随缘的,结果挑来挑去挑成了剩女。

7.人家都说七年之痒。可你丫的,怎么一年就痒了。

8.所谓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

9.想到离七年之痒还有六年,就感觉人生真是充满了漫长的绝望。

★ 热门唯美句子

★ 句子唯美

★ 唯美句子

★ 青春的七年之痒随笔

★ 纪念友情的句子

★ 内涵唯美句子

★ 简短唯美句子7

★ 唯美失恋句子

★ 心碎唯美句子

七年之痒:只因无暇充实自己? 篇6

嘉宾:成伟企业顾问公司总裁刘仪伟

浩竹猎头公司执行经理王常江

事件背景

拍得三九医药国有法人股之后,健康元便发出公告称,公司以通讯方式通过董事会决议,批准在健康元工作近8年时间的职业经理人王小滨因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在未物色到合适人选之前,由董事长朱保国暂时兼任公司总经理。

太太药业(现改名为健康元)将王小滨挖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总监;,又将其提升为总经理。

据健康元内部人士介绍,半年前,朱保国就有意安排了王小滨的接替人――他从外面挖来一名销售总监何家荣,而当时王小滨就负责销售业务。王小滨辞职后,朱保国立马提名将何家荣升为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工作。王小滨的薪水,比接替其职务的何家荣薪水要高得多。

朱保国否认“赶走王小滨”的说法,也不承认与节约工资成本有关,他一再强调王小滨的离职是个人身体原因。而此时,王小滨已经在深圳一家人参保健品公司――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兼总经理了,并且健康元多名员工跳槽至该公司。

专家点评:无暇充实自己?

刘仪伟:无论是保健品还是药业,营销都要比其他行业相对重要。我觉得朱保国不应该是单单出于所谓成本考虑而作出这样的选择――提升何家荣,作为王的岗位替代者。

一个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一个新环境,一般应该以一个副手或较低职位切入,他在企业中主要在忙两件事――熟悉周围环境、企业文化,与企业各方面进行磨合;运用以往的经验、背景知识来为企业做事,完成他应有的作用,使企业达到当时聘用他的目的。这两件事足可以让人忙得不可开交。而这种繁忙使职业经理人忽略或者无暇顾及第三件应该做的事――充实自己,使自己保持对企业的引领能力和作用。而往往正是由于这第三件事,使得职业经理人在一个企业中永远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职业经理人抱怨,成长、转变于企业之前非常困难,因为半路出家的学习永远抵不上人才市场上有合适经历的人。

在本案中,王小滨离职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公司战略调整后的变化,发挥作用的空间变小造成的,

王从19进入这家企业,8年来,现在的药品营销方式可能与当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当时是轰炸式的,靠广告来拉动销售,现在可能有了新的变化。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朱保国这几年的战略思路开始向药品转移。保健品是短线产品,一般生命周期比较短,太太口服液应该是朱保国创造的一个保健品销售奇迹,但近两年也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朱保国在药品方面的投资加大,企业发生战略性转移。此时,相应的行业变化使营销方式可能发生相应变化。

我们再翻看王的履历:亨氏、李锦记――之前他一直在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市场打拼,在年朱保国专心做保健品时,找来王帮他做销售并打造一支国际化团队,是非常适合的,太太药业这几年的发展也见证了王的作用。但当朱保国要开拓药品市场时,王的经验和作用就可能不那么合适了。

存在七年之痒?

王常江: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充分根据说明王是被排挤走的,我认为不应该是年薪问题。合久必分,我觉得这是王小滨离职的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一个职业经理人在一家公司做了五到七年,也该到了可以看看外面机会的时候了。作为职业经理人,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在一个企业中完成自己的阶段性作用,并且培养一批做事的人――就是要为他人做嫁衣,并且要做得漂亮,然后离开,去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职业经理人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最佳时间应该是5―7年,而不是无限期地待在一家企业。我们经常会建议一个经理人在一家公司做了5―7年之后,可以看一看外面的机会了。结婚有个七年之痒,实际上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也有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经理人和公司的各种摩擦会不断暴露,双方的新鲜感越来越弱,多数情况企业觉得再深挖职业经理人的潜力可能不够了,大家合作产生更多效益的可能越来越低了,互相激发新思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自己面临的应该是去做更有价值和挑战的工作。一般地,我接触的职业经理人中,在守业和继续创业方面,一般都会倾向后者。

对王小滨的职业规划而言,他现在面临的可能是――是否能够进行二次腾飞,目前这个机会对王来说是一个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机会。在健康元,他已经做了8年,时间上已经进入了7年之痒的时期。在他的想法之上,董事长朱保国会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想法。王的出走与朱保国的家族管理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健康元的内部员工也承认,王在健康元可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太阳科技,由于刚入保健品产销这一行,没有成熟的经验,王得到更大的授权,可能有真正自由的空间去发挥。王选择离开的确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是王的顾问,也会建议他动一动了。(陆军)

李开复:谷歌中国创业三年之痒 篇7

2005年7月,经历了“七年之痒”的李开复动了挪窝的念头,毅然离开微软,加入谷歌。让李开复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挪窝引发了一场颇为轰动的官司。

2005年7月20日,微软指控谷歌和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认为李开复掌握微软的有关商业秘密,比如搜索技术及在中国的商业策略等,有可能损害微软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因此,要求获得经济赔偿。

五个月之后,微软公司突然终止了对谷歌和李开复的诉讼,并表示:“三方已经达成非公开协议。”因为是“非公开”,外界对于协议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今天再看那场官司,其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官司让谷歌和李开复名声大噪,为谷歌进军中国内地进行了很好的舆论造势。

初来中国,“强龙”难抗“地头蛇”

谷歌,在美国家喻户晓。但初到中国内地,却有些步履维艰。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个“地头蛇”百度,在短期内,强龙难压地头蛇

2005年7月,李开复加盟谷歌,出任中国区总裁。

对于当初离开微软选择谷歌的缘由,李开复早已不再回避。“我在微软工作了七年,同一个工作做了七年,能学习的地方已经不是很多了。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看到了互联网企业的生机。我的许多朋友在加入谷歌后,原先那种心力交瘁的状态都消失了,他们上班就像在享受,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

于是,在得知谷歌要在中国内地设立公司后,李开复主动给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发了一封邮件,明确表示有意参与谷歌到中国内地发展的计划。“我不会在我70岁的时候,因为看到谷歌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而后悔在我43岁那年没有写那封E-mail,不会后悔为什么我写好了E-mail却没有勇气发出去。”李开复说。

与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谷歌进入中国内地,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问题,业务的开展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顺畅。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个本土的百度,致使谷歌这个后来者难以居上。

为了改变困局,谷歌放弃了既定的高端路线,转而向低端市场倾斜,并且放下身段,在市场、渠道等方面采取了跟随百度的做法。但李开复并不承认百度是谷歌的竞争对手,他说:“谷歌做什么,与百度没有任何关系。互联网行业与别的IT行业不同,百度与谷歌之间并不像微软和MIC这种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和百度,谁做得好,用户自然会向谁倾斜。当用户发现另一家做得更好的时候,又会重新选择,两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会有重叠。”

与谷歌相比,百度是“地头蛇”,早已在用户中混了个脸熟。特别是近几年,百度通过百度贴吧、知道、空间以及即时通讯等产品,已经成为内地最具人气的社区门户。相比之下,谷歌的内容要单调了许多。

粗略计算,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年多以来,谷歌中国先后发布过谷歌拼音輸入法、生活搜索、网站导航以及公交搜索等迎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地化”产品,还结合地图搜索和热榜等产品推出了免费发送手机短信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给中国网民多少留下了些印象,但力度似乎还远不能与百度抗衡。

提到百度的成功,就不能不提其立身之本——“竞价排名”的营销模式。简单地说,“竞价排名”就是:谁给的广告费多,就让谁的排名靠前;谁出的钱少,就让谁的排名靠后;谁要是不给钱,即使你在业内很知名,也可能被淹没在浩如大海的网页搜索界面中。这一模式让百度迅速占领了市场,但也招致了很多非议,最大的非议是百度将竞价排名与自然搜索结果混在一起。近日,又传出“百家网站集体状告百度”的消息。

对于百度的“竞价排名”,李开复没有进行正面评价。但他表示:“广告是广告,搜索结果是搜索结果。谷歌也有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但前提是提供客观公正的搜索。将搜索结果与广告分开是谷歌的一贯做法,我们从来不出售搜索结果。”李开复说,“我们只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网页搜索,这也是我这三年多以来坚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

在李开复看来,在网络中最弱势的群体就是网民,“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在互联网上用户其实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不花钱,得不到利益,他们只是免费使用我们的产品。虽然他们数量大,但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整合他们的力量。谷歌要捍卫他们的权利,把网民放在第一位,这样,他们才不会被一些不正当的商业牟利手段欺骗或者误导”。李开复希望网民可以通过这件事真切地感受到搜索公正的重要性。

尽管百度的“竞价排名”引发了许多指责,甚至让百度惹上官司,但不可否认,这一模式让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坐稳了老大的位置。短时间内,谷歌仍难做到与之分庭抗礼。

总裁热衷演讲,是不务正业还是错位经营

谷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年来,走得不急不躁,颇有些“胜似闲庭信步”的意思。而作为企业高管的李开复,却整日奔波于各大高校。他这么做,显然并不是仅仅喜欢教师职业这么简单

谷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年多,走得不温不火、不紧不慢,除了那场官司,似乎鲜有大作为。但李开复本人并没有闲着,奔波于各大高校,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在记者联系采访的近半年时间里,他除了开会就是在大学演讲。就在此次采访前的一个星期,李开复刚刚结束在中国内地5个城市14所高校的演讲。

李开复是一个企业高管,却更像一个大学导师。他给学生讲国外教育体制的利弊,还以自己为案例告诉大学生如何择业。据了解,李开复演讲的时候,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可以随时提问题,问题范围不限,李开复会一一作答。李开复深得大学生的推崇,甚至有学生逃课去听他的演讲,学生们一律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

李开复热衷于教师这个角色。事实上,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高校担任管理工作。之后,即使在公司任职,他也没有停止到中国内地的大学校园进行演讲。他忙里偷闲游走在各大校园,和学生们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李开复:“您为什么对学生情有独钟,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生?”

李开复的回答是:“中国学生的可塑性最大,最愿意学习。中国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很高。同时,中国学生的父母是在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比国外更严重。中国学生要面对不理解他们的家长、过时的教育系统、落后的老师、充满诱惑的社会以及名利当头的价值观等等问题。我深信:唯有更多学生得到自信、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中国和中国人才能够在这个世纪达到辉煌。”显然,李开复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学生的引路人。

李开复毕竟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演讲上,看似不务正业,实则不然。据记者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比例逐年提高,每天接触互联网的大学生比例已经高达97.6%。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校园市场的价值就是一座金山。李开复不知疲倦地在校园到处演讲无疑为谷歌拓展了潜在市场。

锡恩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姜汝祥认为李开复是在错位经营,他说:“李开复为什么花那么多的工夫在学生身上?他是在培养新兴用户,他知道,未来互联网的主力军是大学生。从这点来看,他错位经营的做法卓有成效。”

李开复很忙,既要管理公司,又要去高校演讲;既要上网回复学生的帖子,还要处理大量商务邮件,同时还要抽出时间陪家人。李开复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我有几个诀窍:第一,充分利用时间碎片。比如,在会议间歇的十几分钟,就可以上网回一个帖子;第二,两件事情一起做。比如,北京比较堵车,有些电话就可以在车里打,有些邮件也可以在车上回复。”这就是李开复说过的“2+2=3”的时间理论,两件事各需要两小时,但是,如果加在一起做可能只需要三小时。“我建议大家看一下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非常好的一本书。一定要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分清什么事情是必须单独做的,什么事情是必须陪家人一起做的,什么事情旁边有个人在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周末的时间,可以在陪家人看电视的时候打电脑,让家人觉得你的周末都在陪他们,其实,你也偷偷地做了不少工作上的事情。”

长久这样“一心二用”,李开复也有累的时候。但他坦言,“这是管理者必须要承受的事情。”

三年三步棋,2009盈利难

三年来,谷歌顺着搜索、盈利、创新的三步棋一路走来,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李开复认为2009年应该是谷歌中国的“盈利年”。但就目前来看,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谷歌闯荡中国,目标非常明确:先通过搜索盈利,继而进行产品创新。回头看看,三年过去了,谷歌还是跟在百度身后转悠。

问题出在哪里?有人分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三个方面:一、搜索结果;二、盈利模式;三、产品创新。

百度和谷歌的主业都是搜索。不同的是,谷歌是做英文搜索出身,对中文的理解和在中文搜索方面的资源没有百度充足,这可以说是谷歌的硬伤。大部分中国网民进行搜索时,特别是中文搜索,还是首选百度。

从盈利模式来看,两者都是靠广告获得收益,并且都采用了竞价排名的模式。不同的是,谷歌沿用在美国的做法,将竞价排名与百度明确区分,而百度将两者混在一起,且不论百度的做法得当与否,但它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更大。另外,谷歌的销售策略也相对保守,主要在自己的网站上设计好电子表单,让广告主自行选择购买,然后用信用卡付款。百度则是主动出击,寻找代理商,并直接与广告主接触。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结果不言而喻——百度抢先一步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广告代理体系,稳定了客户量。等谷歌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晚了。当然,市场一直在变化,百度的操作模式能否一直走下去,存在很大的疑问。从长远来看,谁输谁赢,还是得走着瞧。

在产品创新方面,谷歌似乎也慢半拍。谷歌在最初做搜索引擎的时候有个提法“让用户尽早离开”,就是仅将搜索引擎视为一个工具,让网民搜索出需要的结果即可,谷歌一直都是这么规规矩矩做的。相比之下,百度似乎更懂得如何利用这个工具,它将搜索结果一一做成产品,通过贴吧、知道、百科等社区巧妙地把用户留在了自己的网站上,这样增加了百度的流量。

这也就难怪,李彦宏一再在公开场合表示:“谷歌是百度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在中国,他们打不过我们。”

对于百度的这些言辞,李开复似乎从来不作正面回复,他只表示:“谷歌有自己的战略战术。”据李开复介绍,从2007年开始,谷歌已经开始利用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号召力与一些门户网站结为战略联盟。此外,谷歌相继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纳入战略合作伙伴的行列。同时,谷歌开始大量投资或收购一批流量较大的本土网站,包括赶集网、265、迅雷、天涯等,顺利拿到了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牌照,还通过植入广告搜索框,在客户端加入搜索工具条等获取盈利。不仅如此,谷歌还瞄准了门户网站。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谷歌提供搜索技术与广告嵌入,顺利拿下新浪、腾讯、中华网等门户网站。

这一连串的资本运作,让谷歌的流量比2007年增长了60%。

按照李开复的计划,2006年是谷歌的“創业年”;2007年是谷歌的“产品年”,主要开发谷歌中国的产品;2008年被定义为“普及年”,因为2008年谷歌的市场份额和使用率在提升,曾经因为谷歌网络不稳定而流失的客户回来了一大批,并且逐步改变了用户“外来的搜索不会比中国本地做得好”的思维定式。对于2009年,李开复认为应该是“盈利年”,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他依然坚信2009年是个收获的年份。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李开复要实现自己的盈利计划,就目前来看,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谷歌的企业文化

到过谷歌中国办公室的人,都会对它不拘一格的“自由式”办公区留下很深印象。

办公区沙发随处可见,员工可以随意喝咖啡聊天,甚至分不清哪里是办公区,哪里是休闲区。“我们的每间办公室都有独特的名字,比如‘立秋’、‘秋分’,这都是我们员工自己的创意。谷歌的工作模式就是平等和倾听每一位员工的声音,我喜欢这样无为而治的文化。”李开复说。

虽然谷歌与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追求着“本土化”,但在企业文化上,李开复一直延续着“美国化”的管理模式。

记者从谷歌员工中了解到,在其他公司为了应付老板发现自己不务正业的“老板键”,在谷歌中国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被老板发现,更不担心因此而遭到批评。

过去十多年来,谷歌的花钱速度在硅谷堪称奇迹。对于员工,谷歌有着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免费三餐、免费医疗、滑雪旅游以及洗衣服务等,同时还为员工个人培训提供补贴。此外,谷歌还允许工程师们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项目,此举是为了鼓励员工开发新产品,以减少公司对互联网搜索广告业务的过度依赖。难怪很多到过谷歌中国的访客总能看到一些员工在工作时间“明目张胆”地玩游戏。

意图是好的,但问题是,公司如何保证员工能把握好这20%的自由时间?

“其实,自由时间比例多少并不重要。谷歌20%自由时间制度的背后,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我们信任员工。我们放权给员工,并不会真的去衡量这个20%,我们觉得员工会自行调整。打个比方,如果员工觉得自己正在做的某个程序非常重要,那么,这个月他可以只做这个程序;如果员工觉得公司交给他的任务更重要,那么,他可能花三个月来做,而根本不会去碰这个20%。”李开复告诉记者,正是这样,除了公司布置工作之外,很多员工还能拿出额外的、让公司意想不到的新产品。其中,大部分小创意都出自那20%的自由时间,比如Gmail、谷歌NEWS等产品。“你可以质疑,也许这个制度的回报只有10%,也有可能是20%,甚至是30%,这个我没有办法做出确切的回答。但是,我们不能用数字来进行衡量,这个制度所代表的,是公司的一种自由的风气,这种风气也是吸引人的一种途径。”

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曾经说过:“我们公司的创造力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以后如果遇到瓶颈,那一定是我们没能以足够快的速度雇到最聪明、最能干的员工。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员工负责,让他们长期留在公司,为公司服务。”

李开复谈创业

2008年,李开复被某机构评为“十大创业导师”。他每个月都会抽出四个小时的时间与分派给自己的创业者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个人和公司情况,并针对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李开复为别人的创业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但自己至今没有创业的想法。

《新财经》:我记得您说过,一个人想创业必须具备经验和人脉这两个基本条件。您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脉关系,为什么不自己创业?

李开复:的确,我没有自己创过业。创业后我就没有时间来帮助中国学生了!(笑)不过,我一直都在最伟大的创新公司工作,像苹果、微软和谷歌。

《新财经》:很多大学生都倾向于毕业后自己创业,您怎么看?

李开复:这样的创业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成功是需要机遇、准备和理想的,不能仅靠一腔激情。我建议大学生可以先加入自己想创业的那类企业,了解企业的文化和运行模式,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然后再去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新财经》: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李开复:温和、理性。

《新财经》:您觉得,您的性格更适合自己创业?还是像现在这样做企业高管?

李开复:我不太善于交际。但在大公司做高管,不善于交际是比较吃亏的。因为工作需要,我曾经硬着头皮,一个星期去认识一个人,请他们吃饭再认识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有了人际网就不用再继续这么做了。

《新财经》:假如有一天您离开了谷歌,您会选择什么职业?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阅读题答案 篇8

夏志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②细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痒”吗?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吗?

③人体一共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④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黏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⑤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

⑥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

⑦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并非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⑧“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人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进而否定感情,寻找新的“刺激”。

⑨“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3品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3分)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加点的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 说明细胞有“七年之痒”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无关。(1分)(2) 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3)多巴胺的分泌 (1分)(4) 基因 (1分)(5) 逻辑顺序 (1分)

2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下一篇:新兴小学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