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与热”教学反思

2024-08-23

初中物理“电与热”教学反思(精选3篇)

初中物理“电与热”教学反思 篇1

《电与热》教学反思

在这次创新杯教学能手比赛中,我选择了《电与热》作为课题。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从选题的方面来看,我认为本节课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回顾本节课上课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以下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成功之处:

1、课题的引入是一大亮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引入时设计了一个身边的小场景:场景给出后,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而且对场景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学生感受电发热的实验也是一大亮点:这个实验即让学生亲自感受了电能发热,又对下一个问题(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起到了引入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并带着问题进入实验探究。

3、实验探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实验;发动学生进行猜想;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实验结论。

二、不足之处:

1、在焦耳定律的理论推导中,给出公式太多:焦耳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物理公式的推导又很抽象,在本环节中,我不应该把求功率的公式全部板书出来,这样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在此环节中用的时间较多了一点。

2、实验结论总结过快: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论,此环节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叫几个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例题讲解不够透彻: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做对例题,但是可以在此处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有助于在今后遇到题目学会自主分析。

4、练习的设计可以做到更精一些:有一个练习题可以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把求热量和电能分开,让学生发现最后的计算结果是热量和电能相等,这样可以进一步说明电能全部转化成热。这样更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通过本次的锻炼,我觉得收获甚多。这不仅让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还能从同事们的听课评课中吸取大量的宝贵意见。在这里,我要感谢给我宝贵意见的各位同事,特别感谢王力宏,孟凡志两位老师帮我精心准备实验。

电与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在电流相同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

b、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是知识的重点,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体验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我把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2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

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教学中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首先是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很愿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说这样能迎合学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当然在探究教学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应侧重的两个环节。

2.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电流的热效应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教师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体验搬到课堂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将有所提高。此外,电流相同时,电流产生热的功率跟什么有关,这个本节课将要探究的问题如果要学生提出来,简直太难了,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实验演示。当然教师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启发和引导。

3.谈话教学

谈话就是坦诚地面对面的交流,本节课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需要谈话,实验探究需要谈话,学生自我展示需要说话,课堂探究需要谈话,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教学法,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四、学法

1.主动探究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探究电流相同时,通过电导体发热功率跟电阻关系,我在这里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探究电流相等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探究过程涉及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3.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电与磁》教学反思 篇3

1.合理引导,有效实验

课件出示奥斯特发现电和磁联系的过程,再运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来模拟科学家奥斯特的实验,然后再运用短路电路和指南针继续来做实验观察现象,再通过这两个实验来总结发现,最后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把短路电路实验与通电线圈实验放在平行的位置上,因为这两种都是让导线磁性变更强、实验效果更强的方法,当然其实他们也有一个小层次,就是通电线圈的磁性要比短路电路的磁性更强。

2.材料准备,教学关键。

“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3.安全教育,确保成功

【初中物理“电与热”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中物联物业简讯06-15

真“理”12-02

算理教学05-20

情、理、法06-10

胃管护理06-12

三控管理06-22

理论及应用07-08

认知理据08-14

字理识字08-17

理气化瘀08-26

上一篇:孝道的主持稿范文下一篇: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