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2024-10-10

中美文化差异英语作文(精选8篇)

中美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篇1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edu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make a better education.As all of us can see, our Chinese have numerous differences with Americans, especially in education.In the first place, the Chinese teachers aim at fostering the high-degree and more skillful students, however, the goal of the American system is to motivate pupils to be creative and help them reach their maximum potential.Meanwhile, Chinese universities admit students mainly by the grades which they go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ecaus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exam should be the justice.But for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they take consideration of not only the GPA but also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recommendation、the interview performance and so on.Apparently, they think it could be better if children develop in an all-around way.In addition, Chinese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burdened with pressure from homework.As a consequence, almost all of us take persistent efforts to work hard to get a good grade.Differently, American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children should experience their happy childhood by playing instead of hard work before college.What’s more, American students emphasize more on practice so they always take a crack at trying anything they want.But for the Chinese students, it is exactly on the contrary.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we both have merits and demerits.As a result,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All in all, we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a lot if we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up for our disadvantages.

中美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美文化比较,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 渗透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学生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能加深对语言知识的巩固, 更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第三册第五课为蓝本, 并结合口语教学中的讨论, 探讨中美文化象征的比较。

二、中美文化象征的比较研究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 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在英语中, culture也是一个难以解释的词, Raymond Williams认为:culture是英语中最复杂的两三个词之一。据他分析, 一个原因是这个词在欧洲几种语言中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历史演变, 另一个原因是它在几个不同的学科中都作为重要的概念使用。据Williams分析, 目前, culture主要用于三个范畴:

(1) 用以描述知识、精神、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2) 表示一种生活方式, 不论是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群体或者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3) 用以描述智力, 特别是艺术活动的实践和成果。 (1)

2. 中美文化象征的比较

2.1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

在《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这篇课文中。自由女神像位居第一位, 19世纪70年代中期, 法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设计了一个大的项目“自由照耀世界”, 那是一座庆祝美国独立和美法联盟的纪念碑。1886年, 自由女神像在纽约湾北部落成, 神像综合了他母亲的脸和妻子的身材, 可是巴托尔迪却把它称为“我的女儿, 自由之神”。自由女神像是美国国庆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 象征着自由和平, 自由是因为脱离了英国, 和平是结束了南北战争。同时也象征着美国人对于自由和和平的憧憬。在大多数西方国家, 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 人们一味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及隐私等, 以及所谓的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 , 因此自由女神像也就成为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再看看中国, 中国具有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 以家庭为中心的共有主义占据了人们的心灵, 儒家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不管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台湾、澳门还是海外华人社区, 人们更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we-ness”和“commnuity”, 即所谓的集体主义 (collectivism) , 这正好与美国人所提倡的自由形成鲜明的对照, 表明中美两国人在价值观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通过两种文化象征的比较, 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了中美两国人价值观念的差异, 对于他们了解美国这个名族埋下了伏笔, 为以后更好地和美国人沟通交流铺平了道路, 并且使得他们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 更多的是对于文化内涵的把握, 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2.2美国哥特式 (American Gothic)

美国哥特式是美国文化象征的另一个方面。1928年, 格兰特·伍德去了德国慕尼黑, 很为那里的哥特艺术所迷恋。所谓的哥特式建筑, 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 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 屋面石板架在券上, 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 拱顶重量轻, 交线分明, 减少了券脚的推力, 简化了施工。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 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学生在讨论中国文化象征的时候, 有的学生提及了天坛 (Temple of Heaven) 的建筑样式,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 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 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 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 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 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 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 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 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 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 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 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 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 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这两种建筑风格的比较, 使得学生对中美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样的比较讨论激发了学生对于文化的浓厚兴趣。

除此之外, 学生还谈到了万里长城, 由“不到长城非好汉”引发了学生对于长城的关注, 一致认为长城是中华名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 工程量之大, 施工之艰巨, 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 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 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 古无其匹, 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之无愧。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 也是绝无仅有的, 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天坛和长城的建筑奇迹彰显了中国元素, 象征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 讨论使得学生倍感自豪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3芭比娃娃 (Barbie Doll)

从第一个芭比诞生之日起, 它就一直在被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芭比娃娃的外形历经约500次以上的修正与改良, 成为今日的样子。而最近的外貌更是以美国著名的华裔运动员关颖珊为原型。为了让“芭比”有漂亮的时装, 从1995年至今约有10亿件以上的衣服生产出来, 每年约有一百款芭比新装推出。现在“芭比娃娃”畅销世界150个国家, 总销售量超过10亿个。这个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间的美国少女, 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 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爱之物。

芭比已经远远超越了玩具的定义, 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她吸引了流行大师安迪·沃霍的视线, 他对“芭比”的倾心, 丝毫也不亚于他对玛丽莲·梦露的迷恋;90年代末的一段时期里, “芭比”几乎天天生活在美国人的收音机中。虽然高唱着“芭比娃娃”的是丹麦演唱组合, 但她是20世纪生活的代表, 是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 是现代的蒙娜丽莎, 就连以严肃自居的学院, 也不得不屈尊研究“芭比现象”。

和芭比相比, 龙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一个图章, 一个徽记。在中国文化中, 龙 (Loong) (2) 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素有“东方龙”之称, 中国人都以是龙的传人而自豪。龙已经超越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动物, 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中国有很多和龙相关的节日, 还有龙舟赛、舞龙等, 无不向世人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 中国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 龙又是水神, 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 因此, 龙的精神, 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 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 作为吉祥物, 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 因此, 龙的精神, 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能够为人带来好运。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中国龙集很多动物部分为一体, 表明中国龙的权威和力量。通过芭比和龙的比较, 使学生感到作为龙的传人是多么的自豪。

2.4山姆大叔 (Uncle Sam)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14岁的山姆·威尔逊离家出走, 加入父亲和哥哥的行列, 为美国殖民地独立于英国而战。23岁时, 他开始从事肉类加工业, 并因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而赢得声誉。美国人还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及爱国主义的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从此这个绰号便不胫而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出现过“山姆大叔”号召美国青年当兵的宣传画, 流传很广。1961年, 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毛泽东三个字已不仅仅代表毛泽东本人, 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已经是必然;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越攻击越奕奕生辉、光彩夺目,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更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最朴实的本质。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遗产的核心是文化思想的遗产。毛泽东的其它遗产、政治的遗产、军事的遗产、经济的遗产, 都来源于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遗产, 它们构成宏伟丰富的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外层。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等问题, 可能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理解。但是, 作为产生这些外层光辉的内核, 它们的灵魂, 也就是文化思想, 将成为照耀中国历史天空和指引中华民族航向永远的太阳。

通过毛泽东和山姆大叔这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人的比较, 同学们认识到了中美两种文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共性, 如爱国主义的精神, 为民族独立而战的精神。

三、结语

通过四种文化象征的比较, 使得学生对于文化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每一种文化背后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 了解中美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 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学习过程, 要让他们意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语言学习的目的, 不仅在于沟通你我, 更多的是将各国的文化加以传承, 只有加入了文化的交际才是完整的交际。

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更加突出文化的教学, 让语言教学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

注释: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三章:1-8.

(2) 这里的Loong不同于英文中的Dragon, Dragon是邪恶的象征, 而中国龙是吉祥的预示。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2]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1992.

[3]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4]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英语语言中中美文化差异的探究 篇3

【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不仅一种社会出现的是人们在长期为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产物,而且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物。虽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中美两国也是如此,但中美两国依旧存在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

1.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核心还是“思想”二字,历来主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要遵从特定的规矩,并且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学生见到老师,为表示尊重都要主动打招呼。而美国文化主要传承了基督教教义中的思想,不重视等级观念。他们更注重个人权益,所追求的是人人平等,在晚辈和长辈方面没有过多的礼节。对长辈、老师都可以直呼其名,他们可以与长辈争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独具一格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情在中华文化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关联的,讲情面的人会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地报答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华文化中,自我审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及相互交往的情谊中成立和实现的。中国人重视家族及阶层,讲究门当户对。中华文化重视集体主义,讲究先集体后个人的观念。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同舟共济,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集体利益总放在第一位。在权衡个人主张行为时,时常是以群体利益和注重和谐为标准加以维护,这一点与美国文化大不相同。美国人主张个人自由,重视个人潜力的发掘,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至上。在美国,人和人之间多为利益关系,表现出人情比较冷漠,非常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很强。

2.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思想及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中美两国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喜爱综合性思维,注重整体优先,使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例如表达顺序时,先从大地方再到小地方,既国家、省、市、区、街、号;时间也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表达。美国人则喜爱分析性思维,注重部分优先,在空间表达顺势与中国刚好相反,先从小地方再到大地方,时间也是从小到大。

3.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国和美国也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别。就拿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见解为例,在很多中国习惯语言中,“狗”是贬义词,例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截然相反,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种见解也表现在习惯用语中,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类似的,在谈及“猫头鹰”也是一样,习惯用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 wise as an owl”,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它当作智慧的体现;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对待它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由于猫头鹰长得很难看,声音叫起来又很难听,所以古时候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猫头鹰叫不吉利,直到现在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迷信传说。

4.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也是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别的重要组成因素,佛教传人在中国的2000多年里,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更深深地渗透在中国文化中,对中国的词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成语都是与佛教有关的,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看僧面看佛面”“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这些词语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翻译的话,会让美国人无法理解。同样,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宗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深入到了美国文化中,“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盖洛普民意现实,有一半的美国人相信上帝大约是在一万年前创造出了人类。”所以,在美国文化中,“上帝”(God)这个词替代了“佛”在中国的意义,一些习惯性用语和谚语也和这个上帝有关,例如“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God bless you”!

5.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非语言交际也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中国,我们不常用肢体动作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比如拥抱、亲吻。但是在美国文化中,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都是以拥抱和亲吻的方式来表达。其次,在美国,当人们相互谈话时,相互凝视着对方的眼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句话说“Never trust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但是在中国却不同,甚至一些中国人为了表达他们的谦逊或者尊敬,故意避免凝视着对方的眼睛。再次,中美两国人民关于各自的空间距离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大多数美国人在谈话时都不愿意挨得太紧,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在公交车、电梯或者火车上,中国人能忍受相互不认识的人挤在一起,而美国人却无法容忍这样的身体接触。因此,对于个人空间的要求上,中国人比美国人小得多。而且,文化差别也表现在学校里,中国学生上课通常必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以表示尊重,而美国学生则一般都坐着。

【参考文献】

[1]王海巍.文化价值观在中美会话风格中的体现[D].吉林大学,2006年

[2]杨富坤.浅析当代中美文化表象差异的表现及其原因[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8期

[3]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美文化差异 篇4

洗澡

一般美国人是在早上洗澡的,因为早起洗个澡可以让自己清醒,而且,在洗澡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有时间思考下这一天要干嘛!

咱们中国人都是在晚上洗澡的,这可以使我们感到放松,干净入眠!

茶和咖啡

如果你生活在美国,每天早上你都能看到手拿咖啡的美国人,美国人在开始新的一天的时候是离不开咖啡的。

但是,咱们中国人对咖啡就没那么痴迷了,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喝茶,中国人喝茶不就是把茶放进茶壶,倒进去开水么?多简单啊~

信用卡

对于美国人来说,每天都要使用信用卡,不管是买大件商品还是小物件,美国的伙伴们时刻都在准备着刷卡,即使是要买苏打水或是牛奶,他们也要用信用卡!

而中国人不是很经常用信用卡的,咱们一般直接支付现金!

草坪的使用

在美国,除了私人草坪外,公共草坪是允许人们在上边野餐的`。

中国么,小伙伴们都知道,禁止践踏草坪的警告牌小伙伴们都见过吧?

姓氏

美国女人结婚后一般会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自己老公的姓氏。

中国女人结婚后倒是不需要改姓氏,但是她的孩子要跟着男方姓!

安全带

在美国,即使你坐在后座,在车上你也要系上安全带。

在中国,后座的乘客是不需要系上安全带的。

菜单

去美国参观,人手一份菜单,各自点各自的。

但是在中国呢,一般只有一份菜单,然后一个人点全桌人的菜!

而且,在美国,你拿到菜单后,服务员会给你几分钟点菜,但是在中国,你拿到菜单的那一刻,服务员就希望你开始点菜啦!

不仅如此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招待客人,而美国人在招待你之前会问你是否对某些菜过敏;

中国菜大都是由许多食材,许多食谱混合而成,味道很好,但是美国却不喜欢吃混合的菜,他们在吃东西之前都要搞明白这菜是啥材料做的;

在中国,请客吃饭,人们争相付钱,但是在美国,人们更喜欢先搞明白今天轮到谁付钱了,或是AA;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篇5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时间的表达也由小到大。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以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态度为例,在大多数的中国习惯语中,“狗”这个字都是贬义的,例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习惯语中,例如“Youarealucky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同样地,在谈及“猫头鹰”时也是如此,英语习惯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wiseasan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其当成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文化对待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由于猫头鹰长得十分奇怪,叫声又很难听,因而古时迷信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夜猫子叫不吉利,至今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迷信传说。

(四)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传人中国的这多个春夏秋冬里,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更深深地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对中国的语言词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成语都是与佛教有关的,例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五蕴皆空”,“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这些词语如果单单从字面上来译成英语的话。会让美国人无法理解。同样的,作为美国的主流宗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植入到了美国文化之中,“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有一半美国人相信上帝大约在一万年前创造了人。”因此,在美国文化中,“上帝”(God)这个字代替了“佛”在中国的意义,一些习语和谚语也与这个上帝有关.如“Godsendsfortunetofools”(傻人有傻福),“Godblessyou”(愿上帝保佑你)!

(五)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中美非言语交际也有很大差异。首先,在中国,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亲近,例如拥抱、亲吻。而在美国文化里,父母和儿女之问、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都没有问断过拥抱和亲吻。其次,在美国,当人们相互交流时,互相注视着对方的眼腈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有句话说:“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不敢看着你跟睛的人)。但是在中国却不需如此,甚至一些中国人为了表达他们的谦虚或尊敬而故意避免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再次,中关两国人民对于各自的空间距离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多数美国人在交谈时都不愿意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电梯、公交车或火车上,中国人可以容忍互不相识的人拥挤在一起,而美国人却无法忍受这样的身体接触.因此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上面.中国人要比美国人小得多。不仅如此。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学校里.中国学生通常必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以示尊重.而美国学生一般都坐着。

二、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现象,其原因也是各自不同,纷繁复杂的。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中华民族生活在广阔的内陆土地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内陆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得古代中国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条件下人的生活规律基本上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劳动,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万物有限.有限寓于无限的哲学思辨观念,强调了群体问的和谐。美国人的祖先源自欧洲沿海国家和地区,航海业的发展使他们相信人的力量,崇尚发挥个性,勇于探险,富于挑战。他们讲究速度与效率,精于计算,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抵达北美大陆后,成为了第一批开拓者。

自然条件的恶劣、气候的多变和印地安人的骚扰使他们随时应付各种挑战,于是人和环境常处于一种相峙、对抗状态,也需要他们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信念,是一种“海洋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与此相适应,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二)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朱熹称:“中者,不偏不倚也,庸者,平常也。”“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成了后人的一个道德准则,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鲁迅曾举过一个例子,若一个人嫌房子太暗,要开天窗,其他人是一定要反对的,但他若要把屋顶掀掉,其他人便会劝他开个天窗了,这便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庸之道在于人际关系中要适当地调节与折衷,务求在不损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使自己和别人都过得去,不至于造成群体内部的激烈对抗以致破裂,而无论是进取还是退缩,要有节度。合乎中庸,不走极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人的这种中庸与平和又在一定程度养成了一种惰性,过度沉溺于“和稀泥”,缺乏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由于受儒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以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具有经验综合性特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建立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美国人不太接受中间调和,是则是,非则非,喜欢标新立异。美国传统中则贯穿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信念,他们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永远愿意进行创新,渴望寻求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也愿意迁移,接受新的工作,进行冒险,而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人所缺乏的,很可能是因为这一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而美国则经历一个又一个经济飞跃。

(三)认知系统的影响

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中美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美国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在这个社会认知系统中.社会组织对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美国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美国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四)文字的影响

汉字适合形象思维,英语字母文字适合逻辑思维。中英文字的差异与中美文化差异具有一致性。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它是直接从原始图画发展而来的,是借字形来描写所指之物,以形达意。也就是说汉字在造字之初与它们所描写的物在形上是统一的;而英文字母文字在造字时保持了与语音的统一。这两种不同的统一体现了两种取向:一个取向于物.一个取向于语音。因此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汉字的主要本源是象形文字,具有直观性,其意义以字形与物象的相似为理据;2.英语字母文字的字形与字的读音具有一致性。但与它们所指的事物之间没有形似的关系,因此与汉字相比,字母文字具有很大的抽象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文化是一门覆盖面宽广而又十分复杂的学科。中美两国由于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认知系统以及文字的不同,使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也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意识到两国文化的差异。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避免相互交流中的误解,预防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通过拓宽各自的眼界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篇6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餐桌礼仪

每个国家有它自己特殊的文化,并且每种文化有它自己的表达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涉及到了许多新话题。比如饮食文化,它已经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这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文化,了解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推进双方交流的发展。

1饮食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饮食观念的不同于美国的饮食观念,和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味道,相反,美国人注重食物的营养。

1.1中国人注重味道

中国的饮食文化,人们更注重颜色,香气,食物的口味和形状,但味道是膳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在追求中国饮食口味的过程中可能会毁坏食物的营养,但人们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此外,人们相信食物的最高标准是它的味道,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在于食物味道。中国人注重口味。中国人喜欢吃咸的食物,尤其是北方人。在中国有许多咸的食物,菜是咸的,零食是咸的,等等。中国人习惯吃咸的食物。吃太多的盐对人的健康有害,但是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探究文/郭淑丽1胡亚辉1姜思瑾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美国在各个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新鲜事物涌入国内。在中美两国迥异的文化方面,饮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中美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研究中美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加深对中美两国饮食文化的了解,深入了解双方的饮食文化特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可分析中美两国人民的性格特点以及价值观。另外,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可以加深两国人民对双方饮食文化的了解,避免在餐桌上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摘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盐是最普遍的调味品,这是很常见的,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所以他们喜欢在菜里用盐。其次,咸的食物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不吃含糖的食物,有些人不喜欢吃辛辣的食物,但是大多数人喜欢吃咸的食物,很容易接受。第三,咸的食物是最普遍的食品,人们更注重食物的味道。

1.2美国人关注营养

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但颜色,香气,味道,形状不是很重要。他们用现实的态度将饮食作为一种科学,他们追求的是营养而不是味道。换句话说,评价美国食物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营养。美国人认为,食物只是为了生存,营养食品的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人们必须吸收营养。所以人们追求营养,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作为美国人,饮食要营养,营养是食物最重要的东西。美国人用严谨的态度对待食物,他们把饮食作为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另外,美国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因为他们关注自己的健康。清淡食品对健康有好处,因为清淡的食物容易促进新陈代谢。美国人也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

2饮食对象的不同

中国人的口味是不同于美国人的口味,所以在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是不同于美国人的主要食物。中国人的饮品也是不同于美国人的饮品。

2.1中国的面食和茶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它决定了中国的饮食结构。所以面食是主要饮食对象。由于广阔的土地领域,卓越的技术和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大量生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主食是以小麦和水稻,小麦和大米是面食的原材料,面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很多种面食被创造出来。例如,有面条,馒头,油条等。为了生存,人们吃各种面食。此外,中国人喜欢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他们喜欢吃蔬菜。在人们的饮食中,面食是第一位,第二位蔬菜,肉是第三位。所以面食是主要饮食对象。茶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喜欢喝的茶。茶在中国很常见,人们注重茶的味道。有很多种类的茶。例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人们喜欢喝茶,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的方式。例如,人们在吃饭时,他们经常在饭前喝茶。茶是中国人聚会上的第一件事,人们经常用茶招待客人。伟大的茶文化是中国的魅力。

2.2美国的肉食与咖啡文化

美国饮食文化的主要来源于畜牧文化,这决定了美国的饮食文化。肉是主要的饮食对象。肉在美国饮食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为美国的气候不适合农业,并且动物养殖的技术很高,更重要的是,广阔的领域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美国人喜欢动物。美国有很多种类的动物并且肉类产量大。例如,牛肉,鸡肉,羊肉等。很明显,美国风格的食品中,肉是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此外,蔬菜的比例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人们饮食中肉类的比例一直高于蔬菜。所以肉是美国的主要饮食对象。在饮品方面,美国人喜欢喝咖啡,咖啡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喜欢每天早晨喝咖啡,饭后他们也喜欢喝咖啡。这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饮品。有许多种类的咖啡。例如,意大利浓咖啡,摩卡咖啡,卡布奇诺,拿铁,亚美利加娜等等。咖啡在美国的饮食文化有重要作用。很明显,两个国家在饮品方面也有它各自的魅力。中国人喜欢喝茶,美国人喜欢喝咖啡。

3餐桌礼仪的不同

3.1座位安排的不同

美国和中国聚餐的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座位安排是其中一方面。在客人到达晚会之前,主人要完美的安排好座位,中国的座位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有左上的传统观念,左边的座位高于右边,那么老人和尊贵的客人,应安排在靠近主人左侧的座椅上。座位的安排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在古代,女人没有权利出现在聚会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改变了。新思想既继承传统,又吸收了国外的一些想法。面对门的座位是上座,而其他人应该按顺序坐。现在,人们认为右边的地位更高,右边的座位高于左边的,老人或尊贵的客人应安排在右座,主人应该坐在挨着客人的旁边的位子上,现在,妇女有权利出现在聚会上。在聚会上,可能不只有一个桌子,但主人应该坐在主桌。在美国,对于座位的安排有一些先进的观念。首先,有女士第一的传统观念,在社会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座位安排的第一个重要观点。二是右边的地位高于左边。第三是面对门的座位是上座。第四,夫妻通常是不在一起的,是分开座的,它是美国人的一种习惯。美国的座位安排比较先进。可见,座位的安排是表示人们地位和关系的一种形式。

3.2餐具的不同

中国的餐具和美国不同,每个国家有它的魅力。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各种餐具可以出现在桌子上,例如,筷子,汤匙,碗,杯,碟等,但毫无疑问的是,筷子,勺子和碗在桌子上的主要餐具,筷子是具有中国风格的餐具,是最具代表性的餐具,筷子的使用非常特殊。不同的餐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中国餐具有一具多用的功能。例如,人们不仅可以用筷子吃面条,还可以吃肉。在美国我们都知道,有很多餐具在餐桌上出现,例如,刀,叉,勺,杯,碟等。但毫无疑问,刀子,叉子和勺子是主要的餐具。更重要的是,刀和叉是美国风格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各种餐具都服务于人们的膳食。在美国的不同种类的餐具可以有相同的作用。例如,茶杯的功能是和咖啡杯一样。此外,人们更注重餐具的使用,因为不同类型的餐具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各种餐具必须正确使用。饮食文化不同的形成有着习惯、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等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今,有许多种美国食物被介绍到中国,也有许多中国食物已被引入美国。中国的饮食变得相似于美国,例如,中国人喜欢吃肯德基,在美国,许多人也喜欢吃肯德基。中国人喜欢喝茶,而现在,许多美国人也开始喝茶。因此,两种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两种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

中美会计文化差异分析 篇7

一、中美社会文化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哈佛学者Kluckholn和Strodtback指出,文化是社会价值观,即一个民族或社会全体成员对各种社会事物的善恶是非所持有的共识。文化于无形之中左右着社会公众的行为,进而决定着各种社会体制的形成和维护。同时,文化也渗透到各种社会亚文化中。1980 年,荷兰学者Hofstede给出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四个维度。1988 年,其与Bond又增加了一个维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该维度指社会成员之间团结合作的程度或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两者之间的取舍选择。

美国推崇个人主义,重视个性和个人意志,个人的行为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个人利益重于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理论和显著特征。在中国,人们相互依赖,团结合作,重视共性,遵守集体规范,强调秩序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平衡,提倡中庸之道,置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上。

2.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指在机构和组织中等级制度和权利不公平分配能被接受的程度。

美国权力距离不明显。美国有较健全的法律制度,政府较少干预经济,人们思想比较开放自由,有多种发展选择。平等观念根深蒂固,乐于协商,下属对上司的依赖性较弱;行政权力分散,追求平等公正,权力均衡,对社会或组织的参与程度高。

中国权力距离大,集权程度较高,等级结构严密,强调人伦关系和礼治秩序。在中国,人们对不平等现象容忍度较大,下属对上司依赖性较强;权力相对集中,组织倾向于多层次结构、高比例监督人员和集中决策。人们比较服从权威,地位和权力被作为激励因素。管理理论的重心在管理者。

3.规避不确定性的程度。该维度指社会成员面对风险、陌生事物或未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态度。

美国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规避程度较低。人们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弱,一般不太在乎风险,有相对安全感,对新生事物和未来的态度比较积极,冒险精神较强,喜欢维持一种宽松的环境,能够容忍叛逆的个人观念和行为,鼓励创新和自我表现,更关注实务而不是原则。

中国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较高。人们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一般不能容忍模棱两可,对风险、新生事物和未来的态度比较消极,总是不惜代价控制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会有许多详细具体的法律条款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仰和行为。

4.阳刚和阴柔。阳刚和阴柔指社会成员对个人成就及生活品质的看法。

美国倾向于阳刚,强调业绩和成就。人们比较自信,重视个人财富,赞赏决断能力,鼓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拜英雄,推崇优胜劣汰。

中国倾向于阴柔,强调关系和关怀,鼓励人们互相关心和帮助,崇尚关系融洽和为人谦恭,重视生活品质,同情帮助弱者,提倡共同富裕和助人为乐。

5.长短期定位或称儒家力本论。美国属相对短期观社会,着眼于过去和现在,尊重传统,重视自身稳定和履行社会义务,管理者关注企业的盈亏状况和当前利润,对供应商和客户一视同仁。

中国属长期观社会,追求未来回报,注重长远目标、持之以恒、节约和持久关系,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利润率,重视培养人际关系,愿意对相关领域进行长期投资,更加关注产品市场份额。

二、中美会计文化

所谓会计文化是指企业信息提供者对各种会计争议或会计选择所持的观点。Gray以Hofstede的“文化层面”为基础,指出社会文化影响会计模式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影响各种社会制度如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来实现;二是通过影响会计文化而影响会计制度和实务。1988 年Gray给出了会计文化的四个层面。

1.职业化与法律化。该层面涉及会计职业界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法律的制约。

美国强调职业主义,会计职业团体发达,由其制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因个人主义意识强,尊重个人职业判断,推崇行业自律和自我管制。因权距小,等级观念模糊,强调平等和参与,不倾向于政府依法规干预会计活动,会计职业化程度较高。因规避不确定性程度低,人们能从容应对风险和新生事物,不喜欢用僵硬的教条作为行为规范,因此孕育出较高的会计专业意识。

中国则以法律管制为导向,倾向于以法律法规规范会计制度和实务。中国会计的职业化水平偏低,会计职业的自我管制能力和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较差,会计人员往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会计事项处理。

2.统一性与弹性。该层面涉及可比性和一致性。

美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偏重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倾向于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同一情况可以有较灵活的处理方法,注重人的能动性。会计人员对差异的容忍度较高,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希望在会计实务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中国强调统一性。因崇尚集体主义,推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等均高度统一。要求企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权距大,会计从业人员倾向于服从权威,愿意接受会计规则。因规避不确定性意识强,为避免未来可能引起的问题,政府在社会制度中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统一实施,以此来保障公众利益。

3.稳健主义与乐观主义。该层面是指面对风险或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财务信息提供者对资产计量和收入费用确认方法的选择。

美国倾向于乐观主义,采用乐观、自由度高、愿承担风险的会计方法进行确认与计量,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真实反映,要求会计人员能直面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胆创新。

中国倾向于稳健主义。因规避不确定性程度高,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选择时,为避免实际结果不如预期乐观可能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或后果,往往以悲观的态度对待可能发生的事项,从而导致低估资产、收益而高估费用。

4.保密与透明。该层面是指财务信息提供者对企业到底应披露多少会计信息这一问题所持有的观点。

美国会计信息透明公开,要求充分清晰地披露大量信息,强调真实反映,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愿意向更多的人士披露相关资料,且对广大社会公众负责。

中国集体主义强,权距大,充分披露企业信息的意愿较弱。中国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事项较少,只要求企业对与其管理和融资业务密切相关的团体披露决策所需信息。

三、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探讨

1.会计规范与监管。根据国情,中国仍应明确政府监管的主导地位,由政府制定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应充分发挥会计团体自律作用。政府与会计团体相互协调平衡、共同监督,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会计从业人员。为保护相关方的利益,国家应适当扩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自主选择空间,并应引入有效机制,培养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其开拓精神、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

3.财务信息。中国会计专业化程度低,财务报告统一性、财务信息保守性和保密性较强。中国应在全面发展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执业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反映企业非货币性重要信息、未来信息和表外信息,进一步加大会计信息的披露力度,做到全面、详尽、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保护相关方的利益。

中美动画电影文化差异 篇8

关键词:动画电影;比较差异;文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动画电影便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宝莲灯》和《麦兜故事》都是中国电影人创作成功的杰作。进入21 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入了动画电影,正是这种探索促使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与美国动画电影的较量中,中国依然暴露出很多缺陷,因此比较后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并寻求更好的发展。

1.二者比较

1.1主题

美国的动画电影往往都是以孩子成长、环保健康、乐观向上为主题,成长是一个很大的方面,既可以指人心灵的成长,还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成熟,每一部动画电影中都伴随着一个个动画人物的成长历程,这种成长往往是缓慢的、隐秘的,使观众跟随着角色一起成长,这就是很多美国动画电影中做得非常成功的一点。《冰川时代》系列中的松鼠其实就是一个乐观的象征,它令人捧腹大笑,让人们收获开心,对生活乐观。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动画电影似乎缺少了明确的主题,虽然在很多影片中也有着和美国类似的主题表达,但是这些主题的融入都不够自然流畅,而且具有模糊性,说教意味太浓,这些都是很大的弊端。《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作品,但是通过与美国电影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其过于概念化、模式化,台词过于苍白,剧情也显出幼稚。模糊的主题会使得一部影片失去了其灵魂,同时也失去了其针对性。

1.2人物和语言

再从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看,美国动画电影的人物造型显然更为新颖,而且个性更加鲜明,使观众印象深刻,而且取名也别有一番心意,一般选择简单易记的单词作为主人公的名字,再借助一些有代表性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来丰富人物形象,让人物具有唯一独特性。而在台词上美国动画电影做得也相当成熟,影片在令人欢乐和感动的同时适当地在台词中加入了一些至理名言,使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进行思考。

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在比较之下就显得简单、片面而且模式化,很多人物形象的造型基本一致,在个性、体型以及着装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这种统一化很容易使观众因为难以区分而产生视觉疲劳。从语言上看,中国动画电影却仍局限在很低幼的层面,从台词的设计就能感受到,幼稚的语调以及幼稚的剧情,使得不少成年人对于动画电影不屑一顾。另外,台词的说教意味十分浓烈,让懵懂的小孩往往一头雾水。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在这方面已有所改善,业界内外也都认为只有拓宽受众面,提高各年龄层次人群的关注,才能更好的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2.造成差异的原因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中美动画电影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的动画电影相比之下暴露出种种的缺陷,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逐一分析,然后才能找到提高的方法。

美国动画电影之所以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在制作之前就已将影片的受众对象设置于全球,面向所有全世界的各国观众。那么美国动画电影是如何让全球人接受和喜欢的呢?为了实现这种理念,动画公司往往在动画电影的策划,进行了很多针对性的努力,把各民族的风味融合在一起,强化角色动作的表演性,做到了商业性与娱乐性的高度统一,使观众得到娱乐和享受的同时,实现商业利益。美国的这种全球化的定位策略,正是美国动画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反观中国动画电影历史,从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以来,例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具有很大世界影响力的好动画片的成功拍摄,中国动画也显然已经取得了丰硕得成果。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动画创作者却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迷失在西方看似先进文化与科技的黑洞之中,迷恋高科技动画制作,过度崇洋媚外而导致舍本逐末,丧失了应有的文化气息,导致中国动画的日渐衰败。而且就制作动画水平来看,经调查发现,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手法还普遍以 2D 为主,与 3D 表现手法相比,缺少真实、立体与生动性。虽然有政府大力扶持,但制作公司众多,布局分散、实力不均,使得作品难以保持一贯的风格水准,生产系列作品更是不易。

3.从差异中展望中国动画电影

2012 年 《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2012)》 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动漫产业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突破发展中的障碍;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跨越的攻坚时期,产品不仅要实现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飞跃。中国动画电影,可以借鉴美国动画电影的一些制作模式,在制作一部作品之时,先做好市场评估调查,对剧本不要急于求成,只看眼前利益,还要摆脱“低幼”的标签,这样才能把市场做大,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尽管中国的动画电影在近几年已有很大进步,但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在动画电影创作上与世界优秀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我们必须确定好想拍的动画影片的主题,选择较为新颖的题材,精心设计每个动画人物的艺术形象用来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增添角色知名度,在台词设计上也要考虑到观众受体的范围,并虚心向国外前辈学习优秀的创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结语

近年来,国产动画产量不断增加、动画人才不断涌现出来、从业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一条集制作、发行、推广的完整的动画产业链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形成。虽然就目前在世界的影响力方面不敌美国动画电影,但是我们坚信,在所有动画电影人的不懈奋斗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我国原创动画电影的技术水平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丕文.中美动画电影创作比较研[J].电影文学.2013.(18)

上一篇:求职对话礼仪:需要避免的一些话题下一篇: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