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辩论技巧(技术贴)

2024-09-21

自由辩论技巧(技术贴)(共9篇)

自由辩论技巧(技术贴) 篇1

自由辩论

A、设计转战场问题

1、问题必须简短,做到提问时间不超过 8s。而且,一个例子应该有一套对应的问题,一般为三个【最后一个为总结性质的反问】。

第一个问题要浅显,可以与辩题没有 直接联系;第二个问题必须直接与辩题有联系,而且简短;第三个问题就直接用反 问句证明己方观点。

2、自己的自由辩论问题总结是要有逻辑的,不然观众与评委只知道你抛了一个例子。不知道你想证明什么。

3、问题的例子应该结合好热点或者是当天【如果当天是节日】的意义。

B、如何打自由辩论:

1、优秀的自由辩论例子:

【反】 :今天是光棍节,我们就来谈谈“爱”吧!对方辩友,爱是不是要用心去爱呢? 【正】 :那当然了。【反】(举“爱”与“愛”的牌子)简化后心中的爱变成了“横”刀夺爱,这又怎能体现爱 : 的原意呢?

【正】 :现在我们都在学习阶段,完全无心谈爱啊!(把爱理解成狭义的爱情,巧妙回避,第 一次高潮)

【反】 :就只有爱情才叫做爱吗?我们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甚至对辩论的爱,难道不 是爱吗?(第二次高潮)

【正】 :爱不是说在嘴巴上的,而是放在心上的。

【反】 :爱的确是放在心里,繁体字的爱不正告诉我们这点了吗?简体字连字的原意都不能 体现,又怎么能说是进步呢?(过渡部分不错,转战场及时)

1、对方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在自由辩论时提出来让对方浪费自己的时间。当问题难以 解释的其解决方法就是在场下预先想好一个类比或者是例子来说明道理,千万不要在自由 辩论时企图论证,因为这样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2、自由辩论的提问要言简意赅。抛出一个问题的时间不得超过 10s。但是问题必须明确: 时间,地点,人物。

3、自由辩论时发言要简短。一个人站起来发言的时间一辩不超过 15s。

4、剩余时间抛例子时例子必须很好的点题。自由辩论最后如果对方没有时间,而我方还有 时间时我们就可以抛例子了。这时候,例子可以稍长,但是一定要直接体现与辩题的联 系,因为这是对方已经没有方法反驳,此时例子抛出来就是加强气势与证明观点。

5、追问问题时要清晰“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 X 辩提出的关于„„的问题” “我第 二次请对方正面回答我方 X 辩提出的问题” “既然对方辩友不肯回答我方问题,我就告诉对方辩友+逻辑”

6、反驳时不一定要整天用自己的框架去反驳,应该更多的就事论事,直接说对方辩友的例 子怎么样错了,或者是与辩题无关。

一、各辩手扮演角色

一 辩 :主要是阐述本方观点,要具有开门见山的技巧和深入探究的能力要能把观众带入一种论辩的氛围中.所以要求一辩具有演讲能力和感染 能力;

二三辩 :主要是针对本方观点,与对方辩手展开激烈角逐,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非凡的反应能力,要能抓住对方纰漏,加以揭露并反为己用,要灵活善动,幽默诙谐,带动场上气氛;

四 辩:要能很好总结本方观点,并能加以发挥和升华,要求有激情,铿锵有力,把气氛引入另一高潮。如果前面己方发挥的不如意,四辩更多的是要起到一种力挽狂澜的作用,使 局势瞬间变得对己方有利。

二、技巧(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 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即利用多方 言辞中跟他立论相悖的地方,使对方不攻自破。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 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即 巧妙的把己方观点偷换到对方观点中,造成一种对方其实就是赞成己方观 点的。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 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 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即为了说 明某个问题而使用的资料)与论题(即想要表达的观点也就是立论)的关 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不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 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 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 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 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 底抽薪.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 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 判明对方 立论 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 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 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 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 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这是四辩选手总结成辞最好的抓住对方的 地方)引蛇出洞”

(八)“ 引蛇出洞 ”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 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 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 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 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李代桃僵”

(九)“ 李代桃僵 ”当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 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即利用对方立论的纰漏,偷 换概念,让对方无法辩解。

自由辩论 篇2

要求:(1)四辩引出问题要到其要害上,可以是前两阶段对方所存在的错误,也可另提问题。

(2)发言要言简意赅,表意清晰,普通话要标准。

(3)注意形象,礼貌风度,语速,语调的运用,做到抑扬顿挫时最好的。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这

很关键。

(4)注意团队合作,一个人不应该用太多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否则其他队友的可有时间就少了,在战术不太合理。

(5)切忌自相矛盾,以防对方攻击自己的漏洞。

(6)四辩与一辩要冷静的发现对方观点的漏洞,但是也要适当的配合,不要自由辩论只有二,三

辩在发言。每一位辩手都要发言!

(7)及时注意对方的漏洞,没方辩手记下还没有反驳的漏洞问题交由四辩。

(8)注意辩论技巧的运用:

一.配合 1. 划分战场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大学是这种战术的首创者。基本的作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同时也需要较高的洞察力和较好的团队配合。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例:“法治能消除腐败”一题中 反:对方同学刚才还说法治能消除腐败的根源,可现在又说法治对腐败的根源——贪欲只是遏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正:对方同学怎么忘了腐败还有一个根源;不受制约的权力。法治能消除的,正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这个根源。当时我持正方立场,原来准备的立论是法治既能消除贪欲,又能消除不受制约的权力,但由于准备仓促,场上我方一辩明确说出法治对贪欲只是遏制,我只好在场上临时作了调整,于是对方又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去了。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注意整体的配合!二. 逻辑战术(这类战术多牵涉形式逻辑)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一题 反:……对方同学认为是病就是医学问题,那么我请问,相思病是看内科还是看外科啊? 正:相思病也要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第一类回答,有一定难度,但效果甚佳 例:“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一题 正:如果一只猫长得可爱,但是不会抓老鼠,而另外一只猫长得很丑,却是抓老鼠能手,对方同学你会挑哪一只呢? 反:两只我都要,一只用来观赏,一只用来抓老鼠……这是第二类回答,让对方无法攻到实处。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千千万万人得爱滋病就是社会问题吗?千千万万人还得心脏病呢,这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难道我们全场人都打一个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 正: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听清楚我说的,难道千千万万人得心脏病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治疗一个爱滋病人要多少钱? 看得出反方有左右支绌之感,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反:心脏病会传染吗?心脏病和同性恋有关吗? 传染和同性恋都是爱滋病具有的特征,而类比物心脏病则无此特征,所以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复旦大学在“人性本善”一题中曾经设置过一个循环论证(实战中他们抽到的是“人性本恶”),基本立论是:人有人性和兽性,人所以有善行,是因为有人性,人所以有恶行,是因为有兽性。现在我假设一段自由辩论: 正:泰丽莎修女的善行,英国小男孩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人性的光辉吗? 反:但是我们也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而巴尔干半岛现在仍然战火熊熊,面对人类这些恶行,对方同学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正:当我们谈起这些恶行时,总是说“兽性大发”,又怎么能让人性来承受这不白之冤呢? 其实正方为了论证人性是善的,他的论据是:恶的都是兽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对付的办法是直接予以揭破。反:恶的就是兽性,善的就是人性,所以人性是善的,对方同学这不是在循环论证吗?…… 如果循环论证能设置得比较隐蔽,对方是无法攻破的,值得在立论中采用。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三.转换提问权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我不赞成复旦大学说的,只在回答能引起轰动效应时才回答,否则就抛出事先准备的东西。除非在双方差距太大时,复旦大学这种观点才有几分道理,否则会给评委留下心虚的印象。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对方已说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但我想问对方,教育是用什么教育?是不是用医学的方法来教育呢? 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请问对方,你们判断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正:今天晚上的辩题我想对方已经有所误解了,你们已经忽视了你们所应该辩的爱滋病不是医学问题…… 划线部分就是过渡句,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正:请问,孟德斯鸠关于法治的两套标准是什么? 反:还是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来吧…… 这里反方暗含讽刺对方教条主义。又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正:请问对方同学,吸一支烟能缩短人的多少寿命? 反:一条烟多少钱?一条命多少钱? 正方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证明一支烟只能缩短几秒钟人的寿命(假材料),反方的回击是讽刺正方脱离现实。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四.小技巧 14.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五.用时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以上是自由辩论的一些战术,我觉得比较全面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就看会开始的发的攻辩技

巧:

1典型的三段论: 如果a是b,所有的b是p,那么a是p 例: 你是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人是地球人,那么你是地球人.2类比: 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属性,那么a具有b的属性 例: a是蜡烛形状的蛋糕,b是一块蛋糕,那

么a具有b的属性

3攻其要害: 当双方纠缠在一些细节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技巧是要在对方一辩或者二辩陈词后,很快听明对方立论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在理论上击败对方.4穷追不舍: 当对方在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等环节出现错误的时,要及时抓住,穷追猛打,直至在这个问题上占了明显的上风,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辩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其次要联想发挥,放大对方的错误.5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难免会出现同一支队伍内辩手观点不完全一致,就算是个人的辩论,由于出语快,也会出现前后不统一的时候,也有可也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马上抓住大力渲染,突出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陷于防守之中,无力进攻.6引蛇出洞: 当在对方辩手出现不正面回答另一方的问题,而转移话题或是绞缠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只是死守自己的观点时,就应该及时调整进攻手段,采用迂回策略,从其他角度入手,诱使对方就范,从而打击对

方.7:巧设圈套: 当对方攻击自己准备得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论点时,暂避不答,含而不露,造成本方防守空虚,理屈词穷的假象,引诱对方大胆的进攻,一旦时机成熟,突然抛出最有力的论据,使对方措手不及,击破对

方攻势.8李代桃疆: 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与对方较量,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当我们遇到一些逻辑上或者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题目时,不妨采用此种方法来化解困难.9善用归谬: 沿着对方逻辑把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的表现出来,从而予以否定.也就是从对方的命题出发,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否定对方命题的本身.10转移战场: 当对方抛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方难以回答的时,马上把话题转移到对我方有利的问

题上

11诡辩: 是指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要求,为错误的论点和要求辩护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证 ,如果能够运用得体,使用巧妙的话,诡辩也可以成为辩论语言艺术的内容的之一.a双重诘问: 利用包含某种虚假的假设,问话来询问对方,对方不管回答是或否都得承认这虚假的假设,从而使对方落入他的圈套,将某种错误观点强加给对方,以此来达到其诡辩的手法.例:有人向哲学家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回答是或否:你是否停止打你的父亲了? 这一句话便包含了一个假设:打过父亲.因而对这一问句回答是,这表明自己以前打过父亲并现在还在打,如果回答否,则表明以前打过父亲现在不打了,不管回答是或否,都得承认自己打过父亲这一虚假的假设,从而陷入困境.b借助悖论: 由某个命题真,可以推出该命题假,由该命题假,又可以推出该命题真,这样的命题就叫悖

公式:命题b,如果承认b,可以推出非b,反之如果承认非b,又可以推出b称命题b为一悖论 例:希腊哲学家依比鸲鲁提出的说谎者的悖论,他用一句话“我正在说谎”来表达,如果说这句话是真的就肯定他是在说谎,如果这句话是假的,有推理出这句话的内容是真的,那就产生悖论.c破解悖论:(1)是用涉及方法使对方作茧自缚.通常的悖论,如果不涉及对方自我,往往不容易发现其悖论,而一旦把对方涉及进去,则悖论立现.(2)是用二难的推理的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逻辑错误.凡是悖论,都隐含这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破解对方的悖论,可以运用逻辑中的二难推理形式揭穿对方悖论自相矛盾,是对方陷入进退两难,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还有以下的技巧也可用: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

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

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

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

对方。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

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八)缓兵之计

辩论赛自由辩 篇3

战场一:发展中国家不缺钱+发展中国家需要转型+加强可以促进转型

1.对方辩友您好!您方口中的最不发达国家以低水平的小农经济为主,连最基本的制造业模仿能力都欠缺,根本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在这些国家讨论知识产权有何意义?

2.所以今天辩题只有在那些具有产业模仿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中讨论才有意义,而这些如今饱受缺乏自主创新带来的技术瓶颈的困扰,请问您方对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3.就让我方来告诉您一个解决办法,韩国依靠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从“模仿”转入自主创新,成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样的经验是否值得面临相同困境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呢?

4.发展中国家亟需产业升级,加强产权保护为此开辟了道路。宁波的广博企业正是借此成功转型,牺牲了山寨的蝇头小利换来大量外国注资,这样的对比您方如何解释?

【可以酌情回应+追一轮。“还是请您回答我方关于广博企业的例子好了。”】

5.广博的例子您方无法回答,那我们来看华为的例子。昔日的山寨大厂在转型初期就成立专职的信息安全部门,着力保护知识产权。您方还能否认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吗?

6.可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侵权行为,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模式转型有着深远的意义。

(弊端:失去了侵权盗版行业的收入;利处:获得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战场二:

7.不仅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推动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可以吸引外国公司的技术扩散。上世纪末,印度正是在在大幅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后,才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缴纳专利费用和整个产业腾飞对比,利大还是弊大不是一目了然吗?

8.【对方回应:专利付费】任何经济建设都需要投资。为什么在尼日利亚足球队烧25万美元换一家酒店的同时,您方却对这点发展经济的钱锱铢必较呢? 【或者】我国仅仅一年的三公经费就已经超过1000亿,您方对此毫不计较,却对发展经济的投资锱铢必较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国家企业不进行技术流入】RIM公司要求所有的黑莓Playbook平板电脑必须在台湾地区生产而拒绝大陆厂商,就是担心抄袭行为。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代价如今巨大,您方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9.您方反复纠结于专利费用的问题,却不敢正视技术转移带来的诸多利处。专利费用是经济发展的正常注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显然符合经济转型的要求,个中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10.谈完了国内情况们再来看国际层面。当下,加入TRIPS条约的国家已经超过180个,国际打击侵权力度也日益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贸易氛围难道不是利大于弊的吗?

11.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继续走“盗版——被提起诉讼——赔付款再盗版”这样恶性循环的老路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健康损失巨大,您方难道可以否认这一点吗? 12.可见您方也无法否认加强知识产权对减少贸易报复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再来看加强知识产权对于增加话语权的作用。世行对发展中国家投票权大幅倾斜,说明了我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呼声。加强知识产权难道不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接轨进而争取话语权的举动吗?

自由辩论技巧(技术贴) 篇4

1、本文的目的是要力主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使凡属社会以强制和控制方法对付个人之事,不论所用手段是法律惩罚下的物质力量或者是公众意见下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它为准绳:

这条原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何一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2、3、4、5、6、7、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

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意识的内向境地——思想和言论自由;趣味和志趣的自由;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

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们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

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窒闭的意见是一个谬误的意见,假如我们确信,要窒闭它仍然是一个罪恶;

使得我们这个过度不能成为一个精神自由的地方的正是这一点,正是人们对于不信仰他们所重视的信条的人所抱的意见和所怀的情绪。在获取很长的时间里,法律惩罚的主要害处就在它加强了社会的诋毁;8、9、10、11、12、我们现在仅仅有点社会的不宽容,这既不杀死一个人,也不拔除什么意见,但是这却诱导人们把意见遮掩起来,或者避免积极努力去传布意见;

这在保持知识界中的宁静,保持其中的一切事物都一仍旧惯的进行方面,倒不失为一个便宜的方案,但是为知识方面这种平静所付出的代价确实牺牲掉人类心灵中的全部道德勇敢性。人类应当有自由去形成意见并且无保留地发表意见;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 ;

人类对于自由的珍重一般总是远远不及对于权力的珍重的;

人生在世为了生活,不是为了改革,所以对付一个不合理的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地抵制!——龙应台《难局》写梭罗

如果这个社会制度中有畅通的管道让小市民去表达它的意愿,去实现它的要求,它就不会郁积到近乎爆炸的程度。——龙应台《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匿名不是微博之乱源

荀子“流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

《2011中国微博报告》称,“微博谣言越来越多,但是有60%以上的微博谣言在1天之内被澄清。微博开始渐具自净功能,而且微博的辟谣功能也比传统媒体更快更有效。”即使在匿名状态下,网络传播仍然具有很强的自澄清效果。

现在有人通过电话卖淫嫖娼,那么是不是电话运营商也要对该行为负责呢?马化腾 安全、隐私和效率是互相矛盾的

支持法律惩罚拿菜刀干坏事的人,但搞菜刀实名制就是脑筋搭错了。

辩论赛辩论演讲技巧 篇5

思想是辩论场上“力量”的源泉,技巧是驾驭这股“力量”的手段,一场比赛当中,思想和技巧都围绕“辩题”展开。而气势则和“辩题”无关,气势源自辩手的意志,是辩论的灵魂。

首先说思想和技巧。辩论场上的“思想”和“技巧”是难以拆开来论述的,愚蠢的思想必将表现为苍白乏味的技巧;而精妙的构思往往可以把各种技巧都耍得有模有样。

举个例子,设想你现在站在学生会的会议室里,刚刚抽完一个签,签上面写着这一轮比赛的辩题“正:金钱是万恶之源”。你的脑海中也许马上就会浮现出诸如“兄弟为了宝藏而反目”“贪婪-指环王-尼伯龙根之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类的素材。如果你顺着这些思路想下去,不好意思,你已经踏上了失败的第一步,并且会一步步陷入“例证堆砌”的陷阱里,辩论场上你问出的中最多的问题就是“啊,你看张三,李四,和贪婪的王二麻子,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证明了金钱就是万恶之源吗?”对手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对,不能证明。”例证堆砌这种机械的思想孕育出了辩场上最愚蠢的发问方式“反问”。

拿到辩题之后,聪明的做法是“分析定义”。一个选择恰当的定义可以让你在整场比赛当中掌握主动,一个辩题当中定义也常常会成为双方交锋的战场。还是拿“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个辩题作为例子。“万”字的定义就基本决定了辩论赛的胜负。如果“万”解释为“一切”,那么辩题的意思就是“金钱是一切恶的根源!”这样的命题就很容易辩驳了,“一个强奸犯强奸他是为了钱吗?难道这不是恶吗?”诸如此类。如果“万”解释为“很多”,那么辩题的意思就是“金钱催生了许许多多的罪恶”这个辩题说起来就稍微好论证一点了,“卖淫嫖娼”“毒品犯罪”“侵略战争”等等例子都能用上了。再进一步,如果我们把“金钱”定义为“充满诱惑的利益”,那辩题就可以解释为“利益是诱发一切辩论赛辩论演讲技巧许多恶的根源”,那正方就更好打了,因为对方举不出任何一个与“利益”无关的“恶”。建议你看一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决赛,那一场就打的是这个“金钱”的辩题,看完之后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对定义的争夺。所以,拿到辩题之后请一定要先思考一下:“这个题目当中有哪些字的定义是可以为你所用,哪些字的定义可以为对方所用的。”当然,辩题还分三类:①应然性辩题,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倡导什么价值。“应该鼓励青少年见义勇为&不应该鼓励青少年见义勇为”这类辩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怎么选择。②实然性辩题,事实是怎样的“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种辩题里面“特定词汇‘本’和目标词汇‘善’‘恶’”的定义非常重要。③比较性辩题,“__利大于弊&__x弊大于利”,这种辩题的分析中最重要的是“比较标准”,就是说凭什么说利大于弊的标准!

好了,当你分析完辩题之后,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论据整理。在这个阶段,你一定要铭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你要说服的不是对手,而是场下的观众(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评委),而他们往往都很‘蠢’”作为当了很多次评委的资深蠢蛋,我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一个再厉害的评委在赛前对辩题的思考深度一定不及场上辩手的十分之一,而且他们一定不会全神贯注的听完所有的比赛,他们一定会开小差!所以你的论述一定要简单,一定要浅显,一定要好玩,在激烈的比赛中(特别是下午的场次,那时候评委特别困)抓住评委的往往不是精妙的逻辑(没工夫想),而是一段有趣好玩的话。比如说,有一次下午我去评一场比赛,双方的论述都淡而无味,我也听得昏昏欲睡,这时突然有个辩手说了一句“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一瞬间我就精神了,他之后的论述我就真真切切的听进去了。至于怎么好玩,怎么简单,就要看你们自己的造诣了。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比喻。举个例子来说,我想举一个“兄弟为钱反目”的例子。第一种说法“6月3日,在广西南宁发生了这样一起兄弟反目的惨案.......”,第二种说法“在一个狗窝里,有两只狗,他们是兄弟,哥哥的叫狗笨,弟弟的叫狗二......”,你觉得哪那个说法更能引起场下观众的注意呢?

自由辩论技巧(技术贴) 篇6

任何安全意识强的人都有思想松懈的时候,怎么办?

2、如何克服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投机和懒惰?

3、如果意识比制度重要,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可以天马行空,想怎么辩论就怎么辩论么?

你们的辩论一旦脱离今天的辩论规则你们就会输到比赛,是你们的意识更重要还是游戏规则更重要?

3、难道说今天辩论赛现场评委的评分依据不是辩论赛的规则吗?

4、请问对方辩友,人的安全意识是不是有差别?

4、既然有差别,会不会导致执行同一操作任务的安全效果不一样呢? 自由辩论:

1.在进行复杂倒闸操作时候,没有操作票单凭经验,谁敢去工作?

2、意识有差别,为什么不同的法官审理案件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法官还是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嘛!

3、你们的意识还很混乱的时候,我们的制度已经上墙啦!4.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都不会静止不动,如果安全意识比安全制度重要,你们的安全生产也是飘摇的吗,这样的安全工作能放心吗?

5、人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一个人的安全意识重要还是所有人的安全意识重要。

5、培训和激励制度是提高安全意识的主要方法,这就是安全制度的魅力所在!

6、面对人的惰性和可变性,制度普遍约束性.对方可能会问的问题:

1、做完本职工作后,出于自己意识的提高,发现了额外的缺陷,难道不能说明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答:只能说明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明比制度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处理了问题,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以后你也不会去做,也不能刺激别人来做)

2、事故处理时没有相应的制度,完成事故处理主要靠安全意识

(答:事故处理的好坏主要靠个人业务能力,主要决定性的因数不是人的安全意识,请不要把业务技能与安全意识想等同.其二做比较的东西都是想对等的,不能用一个有的和一个没有的东西想比较,分母为零的数学是不能做分数运算的)

3、人是执行的主体,没有人的执行制度只是空壳子

(制度是执行的保障,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没有制度的安全工作等于无头苍蝇)

4、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

(只说明了人是执行中的主体作用,并不能证明意识比制度更重要,就好比汽车在公路上跑,是车轮在跑不而是人跑,难道人没有跑所有不重要了么)

辩论赛辩论时的小技巧 篇7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_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自由辩论技巧(技术贴) 篇8

1.正方:亲爱的主席,对方辩友们,你们好!既然对方辩友觉得上网是不好的,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有哪一位没有上过网呢?既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就要带头!如果对方辩友认为上网不好的话,那为什么你们还要上网呢?我们小学生仅仅是针对找资料、学习这方面来上网,难道这也有错吗?

反方:现在因为上网过度而引发的疾病并不少,像“上网综合征”等等,对方辩友对此又如何解释呢?

2.正方():诸如“上网综合征”等等疾病的确是有一些,但是,对方辩友,你们难道没有上过网?你们上过网,又为什么没有得“上网综合征”呢?我们小学生还是有一点自制力的,不会上网过度,因此,这类的疾病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口口声声说上网是为了查资料,那么你们在网上用来查资料的时间究竟占总时间的百分之几呢?

3.正方:我们上网并不一定是去查一些资料,但是难道游戏就没有好处了吗?不知对方辩友是否玩过一款名为《牧场物语》的游戏,在这款游戏里,你需要自己经营一个牧场。这样从小培养我们的责任感,难道有弊处吗?

反方:如果过度沉迷这款游戏的话,不但会占用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时间上网还严重影响我们的视力。这样的上网不但有坏处而且是弊大于利!

4.正方: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人要掌握三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上网、开车和讲外语”。其三种缺一不可。

反方:对方辩友请你注意,我们可还是小学生,难道你现在开着汽车上路。交警会同意吗?所以我们小学生的任务应该就是好好学习呀!这也有力地说明,小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的。

5.正方:既然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我们小学生上网呢?

反方辩友:我们学习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网上学习。可是小学生上网都是在学习的吗? 你们认为我们小学生能控制住自己而不去玩一些小游戏吗?许多小学生往往打着查找资料的旗帜,去玩一些游戏,甚至做一些小学生不应该做的事。因此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6.正方:我们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呀,这样我们就不敢玩游戏了,真正让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这样的上网难道你能说小学生上网不是利大于弊的吗?

反方辩手:请问──你觉得家长会时时陪着我们吗?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呀!再说现在我们的父母都要工作,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护着我们呀!所以小学生还是少上网的好!当我们想要玩游戏时,假如家长不让,有些人就可能去偷钱,然后上网吧。这样,我们会误入歧途,我们的前程将毁灭。所以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大家!

7.正方:对方辩友始终没有弄清楚小学生的特殊性。他们都是小学生啊,在学校有老师的指导,在家有家长的管束,这难道还不能避免那些弊端吗?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小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的指导,在家有家长的约束,那么他们是否真的对网上信息有正确的判断力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曾经播出一条新闻,说的是在河南商丘破获的一起叫“少妇美女”色情网站的报道;其中每天访问该网站的有5700人左右,而其中50% 以上是中小学生。难道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能避免弊端吗?

8.正方:对方辩友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毛病。访问该网站的5700人中有50%以上是中小学生,这样只有2500多人访问色情网站,而全国中小学生又有多少人呢?其中小学生才占多大比例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否认小学生上网的所有好处吗?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我们只是列举了一个不良网站的的材料,还有许许多多的非法不良网站正在毒害着我们稚嫩的心灵。

9.正方:我也想告诉对方辩友一则材料,全国93%的小学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不健康的网站。

反方:对方辩友刚才强调小学生在家里受家长的管束,但是网虫们由于家里过于敏感的控制,就偷偷地前往地下网吧,到了地下网吧那还有谁来约束呢?

10.正方:难道网虫们吃喝拉撒都在网吧吗?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家和学校的?

反方:错了!好多网吧为了赚钱,支持小学生上网,在暑假期间许多小学生不听家长话,私自泡网吧,不回家吃饭,不回家睡觉,就是因为那些老板供他们吃,供他们喝,甚至在网吧里住下来,好几天不回家呀!

11正方:请对方辩友注意,这些网吧不是我们提倡的正确的上网方式,这只属于极个别的问题。不能因为及其极端的例子就否认上网的好处。

反方:对方辩友要知道,目前为止好多高水平黑客都是求知欲强,而电脑水平高超,但内心已变质的中小学生。

12.正方:对方辩友应该承认上网可以受到教育吧。而且我方不否认网上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但是我们讲的是利大于弊嘛!

反方:我们并没说上网没有利呀!

13.正方:我们恰恰强调的是上网利大于弊嘛?

反方:是有利也有弊,但我们辩论的前提是小学生上网、小学生的天性与网络的危害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很难解决的。

14.正方:对方辩友注意,小学生上网在现阶段,主要是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与通讯工具,而弊端只是旁枝末节的关系。我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校、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很重要,可对方辩友就是置若罔闻呀!

反方:“那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一名高三学生在一家网吧玩游戏时不幸猝死。经医生现场鉴定,这名学生猝 死时脸色发白,心跳、脉搏、瞳孔反射等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因过度兴奋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那这也能说是利大于弊吗?”

15正方:对方辩友所列举这个悲剧确实发生过,也不能保证今后再也不发生。正如曾经有人吃饭噎死,以后也会有,这是一样的。正像你妈妈会告诉你的那样,吃饭慢点,嚼20下再咽下去,吃网络这碗饭的时候,也有他健康的方法。我在这里也举一个例子:美国的12岁男孩桑恩在进入网络聊天室时,发现了在芬兰的一 位女孩苏姗发出的求救信号,通过网络救出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姗,挽回了一条性命。这不要归功于网络吗?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的一些弊,就掀翻人们的成果,这相当于因噎废食。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小学生,邓小平爷爷也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6.正方:当初,网络的创始人是本着一个让人通过网络与其他人沟通的设计理念来设计的。既然网络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合理地利用它去收集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我经常会查阅一些资料,对写作文、设计墙报特别有帮助。

反:可你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运用网络吗?有些人经常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好多网络游戏都是很不健康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赚黑心钱,开起了黑网吧,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安全设备,到这样的网吧去,同学们的身心都会受到伤害。正:因为上网频繁引发的疾病的确有,但是,我们都上过网,为什么没有得“上网综合征”呢?所以只要有一点自制力,这类疾病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反:可是如果象你说的那么容易,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学生了。

正:但是不能因为有那些问题存在,就限制我们上网,你这是因噎废食。难道为了找资料、为了学习去上网,也有错吗?

反:请问,你们口口声声说上网是为了查资料,那么你们在网上用来查资料的时间究竟占总时间的百分之几呢?!正:不错,很多时候我们上网并不是在学习,但是游戏就没有好处了吗?不知对方辩友是否玩过一款名为《牧场物语》的游戏,在这款游戏里,你需要自己经营一个牧场。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经营意识,难道有害处吗?而且我们学习压力这么大,学累了玩一玩这有错吗?再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上网利大还是弊大,而不是玩游戏好不好!

反:可玩游戏难道不是很多人上网的主要目的吗? 正:上网可以增进我们与同学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据我所知有一个同学原来很讨厌与家长沟通,但当家长知道了他的QQ号之后,就悄悄加了他为好友与他谈谈心里话,谈论网络知识,从此他与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了。

反:可是目前,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发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和低俗信息、散布垃圾邮件、传播不良视频等,这对我们纯洁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玷污。据调查,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就有400万,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我希望网络社会也能制定一个非常严厉的法规,谁传播不健康的信息就治他的罪。正:我知道有一种软件叫上网狗,能有效控制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更能防止在浏览Web网站时接触到不良信息。

反:那你能保证大家都安这样的软件吗?而且自从有了计算机,很多人都快要忘记如何写字了。自从有了网络,那些流行的网络语言让我们的错别字现象越来越严重。正:但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不再是井底之蛙。

反:但我更觉得网络像一张蜘蛛网,上网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被网缠住不可自拔,要么就是将网撕破,可小学生不具备破网的能力。正: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第三种可能,做一只快乐而理智的蜘蛛,在网中编织自己美丽的世界呢?

反:对方辩友,请你考虑一下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你认为理智这个词是不是离我们有点遥远呢?如果我们能学会理智,那我们就不是小孩子了。正:网络虽然有许多的弊处,但它的利处更是有目共睹的,网络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的美妙,买到自己中意的商品,从我国发送到美国悉尼的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另外,通过发E—mail,使我们从小树立电子信函、电子商务、电子写作的意识,可节省大量木浆纸。

反:的确,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使我们更上一层楼。可我经常看到一些同学碰到不明白的就上网查,写作文就上网随便找一篇抄抄改改,连脑筋都懒得动一下,长此以往,不仅不会进步,连大脑都会退化的。正方:鱼是一种将美味、易消化以及高营养价值结合起来的食品。难道我们就仅仅因为鱼刺有时会卡住喉咙而不吃鱼了吗?小学生上网也一样如此。况且,你们此时的资料来自于哪呢?

反方:我们是通过看电视、去图书馆查找书籍知道的。正方:你们说,你们去图书馆找书。你们不知道,这书是多么费时费力 呀!在2009年春节晚会中的相声《我有点晕》姜昆也说:如今百度一下就知道。网络带来的是省时、高效、快捷。再说了,你们借书是一本一本地借的,若是一本本地登记,那样书极容易丢失。现在,人们都用电子管理了,谁借了书,谁没有还,都能查得一清二楚。反方:一个高三学生在网吧玩电脑游戏,最后因为兴奋过度猝死。他的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因兴奋过度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这不是一个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吗? 正方:我想问一下反方辩友,吃鱼可能被卡住,是不是因此大家都不要吃鱼了?

反反:鱼中只有鱼刺,可网络就复杂多了,网络游戏是温柔的陷阱,让小学生乐在其中而不能自拔,网络诈骗让成年人都防不胜防,你怎么能要求小学生能明察秋毫呢? 正:按对方逻辑,既然成年人也不能防范网络诈骗,那成年人也不该上网,既然现实社会中也有诈骗,那我们都不要活了,去另一个世界多清净啊!正:如果因为担心牛奶中含三聚氢胺而不喝牛奶,因为担心地沟油而不吃菜,因为担心馒头可能被染色而不吃馒头,那我们只有绝食而亡了。我们怎么可以为一种可能性而放弃营养呢?

反:如果你知道某品牌牛奶含三聚氢胺你还会买么?那我真佩服你的勇气阿。别忘了,是因为我们相信牛奶中没有三聚氰胺时,我们才会购买使用,如果我们确定它有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购买。网络给小学生带来的伤害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实实在在的阿。

30正:谁说小学生使用网络就一定带来伤害,就一定会网络成瘾。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上网成瘾比例有10%,难道其他90%带来的利反倒可以忽略了么?

辩论赛技巧 篇9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论辩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临辩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行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所造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论辩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论辩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论辩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既然目前论辩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定和要求是否实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字面样子,正反方所属,论辩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论辩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获胜取得起码保证。

(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论辩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论辩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素》。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

由此可见,立论准备包括三个过程: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论辩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论辩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初学者如何撰写辩词由另文介绍)

(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

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论辩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论辩赛中,论辩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伯事是否较好,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论辩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论辩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信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法语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已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已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

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条作。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五、考官的主要观察点:

(1)是否注意倾听其他考生的发言:特别是在别人发言时是否足够关注、是否完全 理解他人的讲话内容

(2)分析问题和反驳对方观点的逻辑性

(3)对问题的分析广度和深度

(4)发言是否切合主题

(5)发言是否言简意赅,发言时间是否过长

(6)是否能和本方的其他成员默契配合,包括观点的呼应、节奏的协调

上一篇:中学生禁毒的征文下一篇:大学四年永远不要做的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