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世界练习题

2024-08-28

走进信息世界练习题(精选7篇)

走进信息世界练习题 篇1

一、问题提出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七课《多变的形状》时, 教师通常是对画图程序中直线、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与一些菜单命令逐级一一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 有的学生三下五除二地画完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甚至还完成了第八课的内容, 为教学楼添上了颜色, 然后就等待着下课, 无所事事。这部分学生显然早已熟练地掌握画图程序, 觉得课程任务缺乏挑战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对电脑并没有多大兴趣, 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他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不仅接受能力差, 而且自学能力也不强, 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这样的课堂中, 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丧失学习兴趣, 基础差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进度、落于人后, 甚至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 主要在于目前小学信息课堂教学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要改善这种状况, 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差异对待, 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式。笔者由此想到了增量设计, 为所有的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增量练习,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争取让学生都有所提高,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增量练习的设计原则

增量练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将教学内容分为一系列渐进式的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课堂练习中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 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帮助所有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并促进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笔者在几年来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及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增量练习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两大原则。

(一) 尊重差异原则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设置不同的增量练习, 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分出优劣, 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 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按不同的要求给予评价, 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例如, 四年级学生刚开始练习打字时, 对之前从没有或者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 教师要求其能够熟记相应的指法摆放位置并能够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即可;对已经会输入英文字母的学生, 则要求其牢记指法标准并尝试练习拼音输入法;对已能应用中文输入法输入的学生则要求规范指法并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打字任务。设计增量练习时, 应尊重差异,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使他们从“被动式接受”发展成“主动式探求”, 这样既可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又能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二) 循序渐进原则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 学生程度差异十分明显。有些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 (以游戏为主) , 而有些学生则因为家庭原因从未玩过电脑。因此, 课堂教学应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教师应设计一套良好的增量练习。例如,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变的形状》的基本任务是:熟练打开“画图”软件, 使用粗细不同的直线和矩形等工具画出大楼的外形;拓展任务是:利用椭圆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 画出多变的窗子, 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对于每一个学生, 都应要求先完成基本任务后再去挑战拓展任务。对于两个任务都已完成的学生, 则应要求他们学会用撤销功能修改画错的地方, 最后保存画好的成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应设计一些提高性的题目, 指导他们思考完成;对于达成度不高的学生, 则应指导他们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任务, 循序渐进。这样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才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三、增量练习的实践策略

(一) 直面差异, 布置阶梯型增量设计

首先, 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增量练习。例如,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初识画图程序》增量练习设计中, 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只要求熟练打开“画图”软件, 掌握用铅笔、橡皮工具画出不同形态的小树苗;对于能够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要求使用不同笔头、不同粗细、不同颜色的“刷子”添加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提高要求, 让他们打开“金山画王”软件, 结合“画图”软件中的操作, 完成一幅图画。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后, 如有兴趣和时间, 还可去尝试上一阶层的练习。这样的阶梯型增量练习设计, 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能飞的飞起来, 能跑的跑起来, 能走的走快些。

其次,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应统一教学,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时间的分配则可以根据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自行掌控。例如复制粘贴操作这一课, 对基本操作已经掌握的学生, 可以结合书本内容, 让其自学“金山画王”等其他软件操作;对于中间层的学生, 让他们练习基本操作, 熟练后再进行一些页面排版美化操作;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进行具体操作内容的教学, 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 让他们熟练基本的操作。

阶梯型增量练习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从学生兴冲冲地跑进机房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肯离去的现象也可以看出。通过学生上交作业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笔者看到学生的各个环节作业不但及时完成而且成果可喜。增量练习进入课堂不仅使所有学生都学到知识, 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 区别对待, 巧用兴趣型增量设计

在课堂中给学生分层时, 笔者采用模糊分层, 即分层结果从不在全班学生面前宣布。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 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分层的出发点, 区别对待每位学生, 寻求兴趣的切入点。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 其原因除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外, 更主要的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和学习兴趣的缺乏。因此, 在三年级第八课《多彩的图画》教学中, 笔者对学生做了课前调查——最爱的动画片人物, 然后将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制作成素材。这样, 他们在为图画填色时, 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眼前自己喜欢的素材所吸引, 进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通过添加兴趣型增量练习这种任务模式, 学生会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 真正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体。另外, 增量练习进入课堂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 这就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加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学生在上机操作中碰到问题, 不再像以前一样, 马上问教师, 而是先问小组成员, 如果解决不了的, 再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一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 首尾兼顾, 采用创新型增量设计

增量练习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富有创意的游戏式创新型作业, 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 使之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 首尾兼顾,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笔者在三年级第九课《复制与变换》中讲解千姿百态的变化时, 将知识点蕴含于“母鸡下蛋”的例子中:随着不断的复制粘贴, 母鸡下的蛋会越来越多, 然后通过旋转将鸡蛋码放整齐。学生在教师演示时都跃跃欲试, 感觉就像游戏闯关一样, 完成复制粘贴的鸡蛋越多, 闯关越多。在最后的作业中笔者发现, 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 你追我赶, 相互比较谁完成的鸡蛋数量多,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布置游戏型的增量任务,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结语

让增量练习走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篇2

一、问题提出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七课《多变的形状》时,教师通常是对画图程序中直线、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与一些菜单命令逐级一一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三下五除二地画完了教师布置的任务,甚至还完成了第八课的内容,为教学楼添上了颜色,然后就等待着下课,无所事事。这部分学生显然早已熟练地掌握画图程序,觉得课程任务缺乏挑战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对电脑并没有多大兴趣,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他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仅接受能力差,而且自学能力也不强,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这样的课堂中,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丧失学习兴趣,基础差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进度、落于人后,甚至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小学信息课堂教学常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要改善这种状况,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差异对待,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式。笔者由此想到了增量设计,为所有的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增量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争取让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增量练习的设计原则

增量练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一系列渐进式的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帮助所有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并促进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笔者在几年来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及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增量练习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两大原则。

(一)尊重差异原则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设置不同的增量练习,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分出优劣,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不同的要求给予评价,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例如,四年级学生刚开始练习打字时,对之前从没有或者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教师要求其能够熟记相应的指法摆放位置并能够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即可;对已经会输入英文字母的学生,则要求其牢记指法标准并尝试练习拼音输入法;对已能应用中文输入法输入的学生则要求规范指法并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打字任务。设计增量练习时,应尊重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从“被动式接受”发展成“主动式探求”,这样既可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能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二)循序渐进原则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学生程度差异十分明显。有些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以游戏为主),而有些学生则因为家庭原因从未玩过电脑。因此,课堂教学应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师应设计一套良好的增量练习。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变的形状》的基本任务是:熟练打开“画图”软件,使用粗细不同的直线和矩形等工具画出大楼的外形;拓展任务是:利用椭圆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画出多变的窗子,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要求先完成基本任务后再去挑战拓展任务。对于两个任务都已完成的学生,则应要求他们学会用撤销功能修改画错的地方,最后保存画好的成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设计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指导他们思考完成;对于达成度不高的学生,则应指导他们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任务,循序渐进。这样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三、增量练习的实践策略

(一)直面差异,布置阶梯型增量设计

首先,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增量练习。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初识画图程序》增量练习设计中,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只要求熟练打开“画图”软件,掌握用铅笔、橡皮工具画出不同形态的小树苗;对于能够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要求使用不同笔头、不同粗细、不同颜色的“刷子”添加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提高要求,让他们打开“金山画王”软件,结合“画图”软件中的操作,完成一幅图画。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如有兴趣和时间,还可去尝试上一阶层的练习。这样的阶梯型增量练习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快些。

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应统一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时间的分配则可以根据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自行掌控。例如复制粘贴操作这一课,对基本操作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结合书本内容,让其自学“金山画王”等其他软件操作;对于中间层的学生,让他们练习基本操作,熟练后再进行一些页面排版美化操作;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进行具体操作内容的教学,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让他们熟练基本的操作。

阶梯型增量练习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从学生兴冲冲地跑进机房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肯离去的现象也可以看出。通过学生上交作业的横向和纵向对比,笔者看到学生的各个环节作业不但及时完成而且成果可喜。增量练习进入课堂不仅使所有学生都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区别对待,巧用兴趣型增量设计

在课堂中给学生分层时,笔者采用模糊分层,即分层结果从不在全班学生面前宣布。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分层的出发点,区别对待每位学生,寻求兴趣的切入点。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其原因除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外,更主要的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和学习兴趣的缺乏。因此,在三年级第八课《多彩的图画》教学中,笔者对学生做了课前调查——最爱的动画片人物,然后将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制作成素材。这样,他们在为图画填色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眼前自己喜欢的素材所吸引,进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通过添加兴趣型增量练习这种任务模式,学生会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真正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体。另外,增量练习进入课堂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这就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学生在上机操作中碰到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马上问教师,而是先问小组成员,如果解决不了的,再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一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首尾兼顾,采用创新型增量设计

增量练习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富有创意的游戏式创新型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使之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首尾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笔者在三年级第九课《复制与变换》中讲解千姿百态的变化时,将知识点蕴含于“母鸡下蛋”的例子中:随着不断的复制粘贴,母鸡下的蛋会越来越多,然后通过旋转将鸡蛋码放整齐。学生在教师演示时都跃跃欲试,感觉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完成复制粘贴的鸡蛋越多,闯关越多。在最后的作业中笔者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你追我赶,相互比较谁完成的鸡蛋数量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布置游戏型的增量任务,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设计增量练习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发现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课堂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空间,也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材施教的时间。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实行增量练习设计的课堂,所有学生会因为上课有所得而信心十足,不再因看不懂、学不会、达不到而放弃。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更加发愤学习,保持上游,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教学目标达成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也得到提高。

走进信息世界作文 篇3

我同捉是个名副其实的“网民”。他,什么事都要用电脑去做。老师让写的`作文或日记,他总是先写到电脑上,然后再打印出来。任何作业都是如此。

周末,同桌从来不出来和同学们一起玩,大家可想而知他在家做什么?当然是上网啦!

我问同桌:“为什么许多日常用字你都不记得了?我也没听说你有健忘症啊?”

“呵呵,记得那么多字有什么用呢?在电脑上,只需一敲键盘,什么字都出来了。再说了,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什么事情都是离不开电脑的。再看看你的字,写那么工整干吗?还很浪费时间,我们只需在电脑上选择字体。想写多漂亮的字,就能写多漂亮的字。”

中国汉字竟落得这步田地,真是恐怖啊!

一个国家的文字象征着整个国家,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文字,我们要让它流传下去。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保护它!

不仅仅是中国文字遭受如此“蹂躏”,更多的世界文化,也在接受着挑战!

走进信息世界作文 篇4

数学是众所周知的一门基础学科,现在的学生都很喜欢数学。那么数学的历史是怎样的?它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又有哪些人在数学方面有很大成就?…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研究。

我查阅了很多数学历史的书籍、资料和报刊,将调查情况和资料进行整理:

1、数学的历史:分为数学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2、数学界中有很多名题如:歌德巴赫的猜想、百鸡问题、物不知数……

3、有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将一生奉献给另外数学事业,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阿基米德、牛顿、高斯……

根 据资料我得到了结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据文字记载,人类早在50前,人类已经有了数学活动。 人们把公元前600年以前的数学研究规划为数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算计、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三角的初等数学已大体上完备。于 是,这段时间被人们划为初等数学时期。17世纪工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天文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人们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划为变量数学时期。19世 纪代起高等数学突飞猛进,进入近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进步,对数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让现代数学迅速发展。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对公式,概念的要求十分严谨。数学题目稍微进行改动便会变得有趣味性,也有一定难度,让同学们更喜爱数学,我想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在数学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闪着金光的人为数学事业做出贡献的数学家,如:发现圆周率的祖冲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陈景润、被后人称为“数学之神”的阿基米德、数学王子高斯、科学巨人牛顿……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时理论性比较强,并且内容比较多。通过教学,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

在正式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教师紧紧把握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存联系,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即:《QQ造假网络诈骗新花招》、《熊猫烧香案成功告破》、《网络购物遭遇“钓鱼”》、《农民坏客用木马30秒攻破网银窃30万》、《用木马程序帮人改成绩获刑一年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信息安全角度、法律法规角度、网络道德规范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借助视频开展教学,学生觉得直观、亲切、印象深刻、学得轻松;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通过多角度分析案例,学生明白了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信息安全;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我们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当然,我们也要切实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警惕、识别、自觉抵制其间的不良信息,养成健康文明使用计算机、健康文明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走进醒狮世界 篇6

这是2016年11月11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广东省‘互联网+教研’启动仪式暨现场课例展示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的一个课例。

教师立足地方本土文化资源, 开发出颇具特色的校本活动课程———“走进醒狮世界”。众所周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这样,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才能找到适合孩子们的课程, 并以此为切入口来激发了学生们的潜能。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真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何让学生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如何让学生生成的智慧即时的展现与评价?

围绕以上问题, 教师采用了电子书包平台与现实课堂有机整合的方式, 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课前研学环节, 在平台上发布了研学任务, 以便让学生有充分准备地进入研学环节。例如:推送与主题相关资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分层个性化阅读, 以此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微课《小问题大课题》《我的小拐杖———思维导图》突破本课探究方法上的重难点;以互动讨论群学的形式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我眼中的醒狮文化”, 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醒狮世界。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 同时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实现了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教学、优秀资源共享等。

案例中随着课堂的推进, 孩子们将学习到的方法, 归纳法和思维导图探究法, 学以致用, 很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性、开放性、自主和生成性的特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的积极性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双课堂让师生亲身体会了电子书包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一个是互动, 及时、高效, 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做题的反应、理解的程度, 有针对性讲解;第二是节约时间, 学习成果可以得到及时展示, 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然, 此案例尚有不足之处, 从实录视频可看出, 有些环节处理还是略显生硬粗疏, 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相信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 信息技术助力综合实践活动之路会越走越宽, 越走越远!

案例亮点

亮点1:以本土文化为根基, 立足学校特色, 选择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沙湾镇实验小学就坐落在沙湾镇的沙坑村内。沙坑村民们自古习武成风, “沙坑醒狮”取得辉煌成就, 名振海内外。学校是国家级武术传统项目小学, 同时, 开展舞龙、醒狮训练, 独特的地方资源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沃土,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是可以结合地方资源特色以及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 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 在学生身上传承醒狮文化, 正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而且, 这个主题的研究是可行的, 并易于操作的。

亮点2:问题分类, 提炼主题, 加深理解。

对电子书包平台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进一步表征 (理解和分析) 醒狮情况, 提炼活动主题, 加深对醒狮文化的理解。

亮点3:小组合作有成效, 思维导图展智慧

随着课堂的推进, 孩子们将学习到的方法, 归纳法和思维导图探究法, 学以致用, 使用思维导图高效地展示出智慧的合力。

亮点4:灵活评价, 彰显魅力

课堂上研学评价环节,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保证, 通过多元的评价形式体现了评价的灵活性, 通过评价环节, 给孩子们以正确的导向与目标, 让我们的探究活动更有实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醒狮文化的探究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人文积淀,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主题——主题分解———巩固拓展) , 理解并掌握“归纳法、利用思维导图探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醒狮的来源, 并初步感受醒狮文化;技能:初步知道主题生成和分解的方法。

【教学资源】

地方醒狮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微课、电子书包

【教学过程】

案例评说

[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

上午好!我是沙湾镇实验小学的侯文捷, 下面我就对我刚才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主题生成课—走进醒狮世界进行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以本土文化为根基, 立足学校特色, 选择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沙湾是一个具有八百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我们学校就坐落在沙湾镇的沙坑村内。沙坑村民们自古习武成风, “沙坑醒狮”取得辉煌成就, 名振海内外。乘着得天独厚的东风, 我校办学特色明显, 成为了国家级武术传统项目小学, 在开展武术训练的同时, 开展舞龙、醒狮训练, 独特的地方资源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沃土。在学校办学特色引领下, 我校学生对醒狮的套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沙坑的醒狮的历史、醒狮的技艺、醒狮文化则了解不多。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是可以结合地方资源特色以及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 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 在学生身上传承醒狮文化, 正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这个主题的研究是可行的, 并易于操作的, 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也是必要。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紧扣综合实践课型, 有效运用电子书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我区研学后教理念的引领下, 我立足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性、开放性、自主和生成性的特点, 力求体现课堂的三味, 目标味, 研学味, 学科味, 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除此之外, 本节课我依托电子书包平台辅助了6个教学环节, 在课前研学环节。

一、以推送与主题相关资源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二、以微课突破本课方法的重难点。三、以互动讨论的形式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我眼中的醒狮文化”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醒狮世界, 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 开发课程。四、在课堂实施采用互动讨论即时将孩子们的问题与想法展示出来, 并关注小伙伴的智慧, 促进孩子们的互学。五、随着课堂的推进, 孩子们将学习到的方法, 归纳法和思维导图探究法, 学以致用, 使用思维工具高效的展示出智慧的合力。六、课堂上研学评价环节,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保证, 通过多元的评价形式体现了评价的灵活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每个小组、每个学生所获得的知识, 发现的问题很多是开放性的、发散性的。教师的引导也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靠提前备课所做的准备来处理学生的一切问题。面对基于电子书包平台的开放教学, 既能站在教学的高度对课堂宏观地把握和设计, 又能以学习者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并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来与学生“亲密接触”共同探索、共同进步。通过活动让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案例实录

世界露营 走进中国 篇7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把目标锁定中国。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旅游产业将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旅游转变。

发展休闲旅游应当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发达国家旅游产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逐渐从观光旅游到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并重,而且以休闲旅游为主的这么一个过程。因此,中国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逐渐从观光型旅游为主的产业模式走向休闲型旅游为主的产业模式。

为了因应这一变化,从本期开始,“深度旅游”栏目将逐一展现世界休闲旅游的全新方式,以期引起更多有心人的兴趣。

现在,就让我们去体会“露营中国”的快乐之旅。

旅游发展的成熟标志就是休闲旅游

城市生活的繁忙和喧哗,让我们渐渐失去与青山绿水亲昵的时光,渐渐失去与亲朋好友共享自然与人有机相融的欢乐。朋友,打起背包,和我们一块旅游吧!

这里向您介绍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休闲旅游。

什么是休闲旅游?龙永图先生说,一个国外的旅游者飞十多个小时到了海南岛的三亚,在旅馆里租一间房,白天坐在海滩边看书、游泳,晚上回到房间里听听音乐;“天涯海角”、“鹿回头”这些景点根本不去,然后坐飞机回家。这就是休闲旅游。

以往“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回到家里面什么都不知道。”形象地概括了我国目前的观光型旅游方式。我国的旅游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在不断地从这个旅游点到那个旅游点之间赶路程,结果是旅游比工作还累。同时,因为是以观光为主,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同一个景区,到处人满为患,哪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品味旅游的快乐?

休闲型的高端旅游不仅仅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普通人也可以享受休闲型旅游的快乐。著名策划家王志刚先生说,发展旅游要有方法。一是高度,任何一个地区发展旅游都必须有高度,没有高度是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有了高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辐射和聚合更大范围和空间,这就有了第二个广度;第三就是可持续的深度;第四就是关联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富民兴国、拉动其他相关行业,最后实现经济大发展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展汽车露营

催生中国露营营地休闲旅游业态

为什么说发展汽车露营可以催生中国露营营地休闲旅游新的旅游产业链?

汽车露营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房车制造改装、露营营地建设和运营管理、户外休闲运动装备与器械等休闲旅游产业投资的巨大消费市场。

随着我国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速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来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人们已经懂得,不但要能够勤奋工作,而且要学会享受生活,这是现代化文明对人们观念的一个重要影响。过去讲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很少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去生活,更不愿静心思考应该怎么去享受生活。而今人们不但懂得要创造财富,而且懂得如何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如何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观念上的变化当然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虽然露营旅游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汽车露营旅游作为21世纪全球性的大众时尚消费理念,已经开始进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据权威部门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私人轿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300万辆,拥有汽车驾驶证的人数突破1亿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居民在周末和公众假期旅游出行使用私人轿车已经占65%以上。

这种变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定可以引发新的旅游产业链。谁先占领这高地,谁就可以赢得市场发展的先机。

国内哪些人拥有露营房车

现阶段,露营车在我国刚刚起步。我国还没有一个国际标准的露营营地。目前国内拥有露营房车的人基本是一些影视明星,房车对于明星的作用是私密性强——房车所具备的吃喝拉撒睡功能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私人空间。现在的明星渐渐地都意识到了露营房车的好处,很多都咨询和使用过房车,租赁房车使用是很经常的。这次荣获“华表奖”影后的李冰冰在拍摄电影《功夫之王》时,剧组就特意为几位主创人员每人配备了一辆房车。每次外景拍戏,都会有六七辆房车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奔赴片场,行驶在山清水秀的横店小镇,场面十分壮观。

为此,李冰冰还专门在自己的博客里介绍了她使用的房车:

登上房车左手边,空间相对开阔,光线很好,我最喜欢车窗下的那张小床,排戏排累了就特别想它,想它了就想好好睡一觉,一想到要好好睡觉心里就特美。还喜欢那个可爱的冰箱,能冷冻能冷藏,能调节温度,这个冰箱容量不小,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果汁、凉茶、矿泉水、功能饮料,国产的、进口的一应俱全。

上一篇:综合督导整改报告下一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