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地工作总结(通用11篇)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1
茶叶机采基地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围绕镇万亩茶叶产业,我镇推广机械化采摘,提高茶树综合利用率,提高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茶产业安全、高效、稳定、健康发展。现将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区东部,距市区25公里。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存,56个村名小组,总人口2648户,8633人。全镇拥有茶园面积3.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6家,茶叶产业综合收入超亿元,20xx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11元。
二、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朱晗槐为副组长、各包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辖区内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茶叶机采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三、任务完成情况
按镇机采工程实施方案分解目标,先易后难,做好规划和实施计划,扎实推进茶叶机采工程。6月30日前,我镇共完成机采面积20xx亩,达全年的62.5%。
四、机采茶园建设模
机采茶园建设采用新建基地、改造基地两种模式,根据镇茶叶生产现状,选择以改造基地为主;实际探索,因地制宜。选择集中成片,土壤肥沃的地块,且发芽密度大、发芽整齐、顶端优势强的茶树品种和生长能力较强的老茶园,通过改土、改造树冠措施,按照机采茶园建设要求,改造提升成机采茶园。
五、做好茶叶机采示范
(一)以开展茶叶机采为契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推进机采茶园建设,提高茶树综合利用率。
(二)抓好技术培训,分季节开展标准化机采茶园的管理,机采鲜叶加工技术,机采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等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鼓励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产茶村组等培育专业机采队伍,结合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茶园机剪等开展茶叶机采服务。组织茶园管理人员和采茶机手技术培训2次,掌握了机采茶园管理方法及机采技术要领。各村建设一定面积的茶叶机采示范园。
(三)确保机采鲜叶销路畅通
根据我镇机采茶叶量大,整齐度、匀整度和标准化水平不高,积极与辖区内及周边茶叶加工企业衔接,对接机采鲜叶的收购途径、等级标准、收购价格等,鼓励辖区内茶叶加工企业进行设备引进改造、工艺创新改进和产品创新,确保机采鲜叶销路通畅。
在今后的半年,我镇还将继续抓好我镇茶叶标准化机采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工作,力争完成今年农业局下达的任务。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2
1 高山茶叶基地中接地线的防雷技术
在雷电情况高发的基地和地区,如果没有良好的防雷技术,那么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是必不可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采用防雷保护措施来保护高山茶叶基地安全,我们可以在进行防雷保护措施中,采用接地防雷的方式以及防雷器和防雷箱的手段来进行的高山茶叶基地的防雷保护措施,接地防雷方式,可以说在防雷保护措施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在很多工程防雷施工中也采用此类防雷保护措施来进行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在高山茶叶基地防雷保护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接地分类连接的方式来进行高山茶叶基地的防雷,在进行防雷施工中,可以采用一些避雷针的装置,然后进行汇流方式一点接地,将其各类接地线连接在地下的同一个地网中,采用分类连接的防雷方式,主要是为了分开接地线使用途径,将其接地线的功能区别分开,禁止不是同一类型和不是同一地区的接地线,连接在一根接地线中,这样会避免在防雷保护中,反击的情况发生,汇流的方式进行一点接地,就是将其电汇总在一个汇流点中,中间不进行混接,然后通过汇流点用一根线将其汇总的电流引导同一个地网中,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和意义上,避免了回路电流的情况发生。
2 高山茶叶基地中防雷器以及防雷箱的防雷技术
防雷器和防雷箱可以说在进行高山茶叶基地防雷保护措施中,在成本方面以及安装方面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但是其防雷的效果可以说具备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说其防雷箱技术性具备先进性的条件,在进行雷电防止过程中,可以说防雷技术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必须要做到严谨和严密,这样才会在根本上消除其高山茶叶基地的雷电隐患,在防雷器和防雷箱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进行防雷设备的选择,避免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在进行防雷箱和防雷器的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安全的原理,因为在防雷保护措施中,其防雷的技术和方式是被分为不同的等级的,在高山茶叶基地的防雷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采用建筑物中安置的一级(B级)防雷器来进行的高山茶叶基地的防雷保护,在进行防雷保护中,我们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防雷的设计,可以采用三加一的保护结构来进行防雷器的设计,使其三个模块进行相线对零线的保护,因为在安装防雷箱和防雷器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一定的电源,因此,如果在高山茶叶基地防雷保护中安装防雷箱还有对其电源进行的有效的防雷措施保护,安装一级防雷器还可以对电源中交流和直流中的电路进行雷电过电压的保护,如果电源发生了故障防雷器还会发出故障信号,一方面可以帮助高山茶叶基地进行防雷保护,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基地中的用电设施进行保护。
3 结束语
宅基地流转意愿综述总结 篇3
【关键词】农户行为;宅基地;流转意愿
一、对农户行为的研究
国内对农户行为的研究有:曹阳(2002)基于中国农村农户的调研分析,认为农民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并分析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产生的经济环境,认为农民的经济行为决策是在一定环境约束下的理性反应,现行的土地占用状况及一系列的相应制度安排对农户的生产经济决策影响极大。农户是宅基地的主体,高师(2009)认为农户作为参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决策者,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及其行为选择是综合考虑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情感的、政治的相关因素,用自身的眼光衡量并作出综合收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农户的行为选择是一个理性思考和综合决策的过程。国外对农户行为的研究有:可分为3个流派,第一个是“自给小农学派”,以A·恰亚诺夫(1996)为代表,著作是“农民经济组织”,该流派认为小农是一个以满足自家消费目的血缘统一体,家庭经济以劳动的供给与消费的满足为决定因素,农户的经济活动主要为了生活,不是追求最大的利润。第二个是“理性行为流派”,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他以大量的实证性资料证明了那些在先前社会中农民非理性的經济行为恰恰是合理的经济选择,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传统社会的农民和市场经济主体一样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人,只是他们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有所不同。第三个是“历史流派”,以黄宗智为代表,认为在边际报酬较低的情况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仍然会投入更多的劳动,也就是说当农户家庭劳动剩余过多,又缺乏很好的就业机会,仍然会投入劳动。
二、对宅基地流转的研究
现有文献对宅基地流转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流转现状,影响因素及流转方式等领域。国内对宅基地流转现状的研究有:李玉德(2011)对青海海东各县和西宁市所辖县区进行了调查,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较为活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隐形交易市场,这类流转在城乡结合部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尤为普遍。宅基地非法流转、管理失控,加大了宅基地用地需求,加剧了宅基地多用多占等非法行为的滋生蔓延,对此提出了加快和健全规划体系、加快规划体系等解决办法来正确引导宅基地流转和退出。张红宇(2002)认为,大量数据观察表明,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根据农业部1993年的抽样调查结果,1992年全国有473.3万承包农户转包、转让农地1161万亩,分别占承包土地农户总数的2.3%和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9%。姚洋(1999)同样认为,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根据1998年对8省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市场流转的土地为39%,其中,流转率最高的浙江省也仅占7%~8%。国外对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有:
Wegren(2003)对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时期的农地私有化之后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从1990年以后,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农地流转数量较大,根据199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约有25%的农户从事了土地交易。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城市乡村的土地交易场所平均超过了202000家,在这个期间,个人的土地交易增长了四分和之一。在所有的个人土地交易量中,农村的土地市场实际上占有很大的比例。Joshua
M.Duke等(2004)对1990年以后中东欧国家普对农地进行实行私有化政策之后农地流转、农地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东欧国家其他的国家中,尽管国家对土地进行了私有化改革,但是政府也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了对土地市场的干预。由于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改革并没有带来有效的市场建立,土地市场并不时很活跃,土地所有权很散,土地难以很有效的大量集中经营。Kung James Kai.Sing(2002)对中国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流转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农地市场最近几年有加快的趋势,但是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活跃。1999年,根据农业部对四川、浙江和河北等几个省的农地流转数据显示表明: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农户在去年进行了农地流转,其流转率在15%附近,浙江省的土地流转率较高,土地流转率为35%,流转农地的农户仅占33%。
国内宅基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有:胡峰(2008)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对安徽农村宅基地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农户层面,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利益和农民能否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在村庄整体层面,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区位因素和经济发展程度。陈白淼(2010)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对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
gistic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户主文化程度对宅基地流转影响最大,文化程度越高,其流转意愿越强烈;家庭非农人口所占比例、房屋使用年限、家庭拥有房屋数量、距县城中心距离、宅基地距主干道距离等也是其显著影响因素的结论,最后从完善法律制度、确保农民利益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国外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有:H·登姆塞茨(HaroldDemsetz)认为产权制度对土地流转产生影响。宁涛(2012)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并以土地为例对所有制不同进行研究比较,得出土地私有化能将国有产权和公共有的产权的许多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从而会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的结论,他认为土地拥有者在解决所有剩余的外部性有两种市场选择方案:一种是由一些所有者将其他人的土地购买过来。一种是试图在所有者之间进行达成合约协议;如果这个合约协议很难达成,那么这个购买将是一个更受欢迎的行为偏好。也可以看出土地私有化比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有着较高的交易效率。诺斯也认为私人的交易和产权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化。
国内对宅基地流转方式研究有:李阳(2011)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有主要形式和模式分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认为由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内部流转障碍以及隐性交易、变相交易等方式的存在。一些地区在实践中推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完善需要政策修订来支持,也同样需要合理的流转方式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对土地流转方式研究有:Dong Xiao.Yuan(1996)通过把中国农地和世界各国土地买卖和流转相互比较,得出在北美,越来越多的农户获取土地是通过土地租赁市场的方式获得的,并不是靠着土地的买卖。
三、土地流转意愿的研究
对土地意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运用意愿评估方法。喻燕,卢新海(2010)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对意愿评估在农地非使用价值方面的现有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认为从意愿调查设计、数据分析、结果检验方面对意愿评估法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在评估农地非使用价值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非使用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愿评估法可以实现农地非使用价值的量化,成为辅助农地政策分析与决策的一门实用技术。陈珂,苏丹等(2009):运用意愿调查评估法(CVM),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3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平均支付意愿,被调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保护区的偏爱程度与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则与支付意愿不相关的结论。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4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总论 1.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基本情况 1.1.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名称 1.1.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选址 1.1.3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承担单位 1.1.4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设期限 1.1.8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提出理由 2.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发展现状 4.1.2我国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定位分析 4.4.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整体目标 4.4.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服务群体 4.4.3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辐射商圈 4.5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SWOT分析 4.5.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优势-S 4.4.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劣势-W 4.4.3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机会-O 4.4.4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威胁-T
第五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发展思路 5.2.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结论 14.2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建议书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申请报告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资金申请报告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节能评估报告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市场研究报告 茶叶种植基地及休闲项目商业计划书
茶叶产业总结 篇5
覃秀菊邓慧群甘春萍曹欣
(广西桂林茶科所541004)
摘要:2011年7月12~17日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桂林茶叶综合试验站的委托,本团队成员对广西梧州市(万秀区、蝶山区)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等进行了全面调研,从而对其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宣传以及对所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瓶颈问题、对策
一、调研目的意义
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在于政府部门和科技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扶持的力度,在于不断的学习和宣传,在于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因此,本次调研也是政府部门和科技部门联合对茶产业重视和支持的一种形式,通过调研,对各产茶区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保证总结成效,找出差距及有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等,对做强做大茶产业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调研成效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
1、茶园面积及良种苗木繁育情况
全市共有新老茶园3.17万亩,主要是六堡茶原生种,面积约2.29万亩,云南大叶种面积约0.17万亩,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台茶12号、台茶13号、桂绿1号等品种约0.71万亩。建立有良种繁育基地40多亩,年扦插繁育苗木约1000万株,不断促进六堡茶产业原料基地的发展。
2、加工生产能力情况
全市共有23家企业生产六堡茶,其中年产500吨以上的有6家,生产红绿茶2家(年产138吨),从业人员达2500人,年生产能力达1.24万吨,出口产品达2490吨,总产值达12.4亿元。
3、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
梧州市现已制定颁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3项,藤县的岭鼎牌绿茶和六堡茶分别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苍松牌六堡茶获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有16家企业获得广西质量安全QS认证;梧州茶厂、中茶茶叶有限公司、茂圣茶叶有限公司、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梧州茶厂“三鹤”牌商标为广西著名商标,产品为广西名牌产品、广西知名产品。多家企业的六堡茶先后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国际茶叶会上获得各项“金奖”及“茶王”最高级奖。进几年茂圣企业茶成为中国国际茶博会唯一“十三连贯”的六堡茶奖的了领航企业。六堡茶的品质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肯定,同时也引起了全国茶叶界的广泛关注。
4、六堡茶市场流通情况
建立了六堡茶批发市场2个,占地面积6万㎡,建立集中加工区2个,占地面积13.3万㎡,建立了六堡茶科文化技示范旅游点一个,占地面积1200亩,建立了梧州茶网1个,这些都标志着梧州市六堡茶产品的展示、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平台已经形成,为打开六堡茶销售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六堡茶在近几年来出口量数于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畅销区内外及港、奥市场。
5、六堡茶产业研究机构及服务体系情况
进几年来梧州市成立了六堡茶研究院好六堡茶叶学会及六堡茶商会。主要开展了六堡茶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参与六堡茶地理标志的申报,参与制定六堡茶标准的制定,组织及参与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组织六堡茶生产企业参加各种茶博会、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使梧州市六堡茶荣获梧州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8项,六堡茶地
茶叶销售工作计划 篇6
为此,我制定了茶叶销售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接手部分冷门茶叶销售工作。茶叶销售,热销茶叶销售做得好不算什么本事。把难卖的冷门茶叶卖得好才叫本事,为此我准备接手部分冷门茶叶销售工作。
第二,申请茶叶销售专属区域。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茶叶销售情况,我认识到为茶叶销售划出专属区域非常重要。新一季我就准备向超市方面申请划出茶叶销售专属区。
第三,开展茶叶销售促销活动。开展一部分茶叶品质的.促销活动,买一送一、买茶叶送茶杯、茶叶送咖啡等活动都要相继开展起来。
第四,尽量利用节假日时间,推出有特色的茶叶销售方案。比如立春的茶叶大礼包,入夏的茶叶一朵花。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7
摘 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是我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阵地。作为因党而立、为党服务的培训机构,“高校基地姓党”是高校基地发展的根本原则。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将“高校基地姓党”这一原则贯穿于基地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设计、队伍建设和学员管理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干部培训;高校基地;高校基地姓党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2008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高校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它们在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基础研究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与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大教育大培训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2009年10月,中组部、教育部顺应干部教育培训发展新形势,印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建立了武汉大学等13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5年期间,仅武汉大学基地承担的培训任务已超过10万人次。培训对象涵盖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三支队伍。至此,高校基地已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军。
高校基地虽不同于党校,但它也是因党而立、为党服务的机构,是培訓干部的新阵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始终坚持“高校基地姓党”的原则,依托高校优势,探索创新,不断开创高校基地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高校基地姓党”,树立正确办学理念
坚持“高校基地姓党”,就要求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来开展,在基地办学中任何环节,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武汉大学明确高校基地绝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坚持“服务干部成长,社会效益优先”的办学理念,严格遵守《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致力于把武汉大学基地打造成为领导干部的高校培训平台、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宣讲平台、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传播平台、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平台、干部教育学的研究平台等“五大平台”,努力使其成为党培养干部的重要补充渠道。
二、坚持“高校基地姓党”,彰显高校优势特色
武汉大学基地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功能与定位,寻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充分依托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汇集、科研成果丰富、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的特点,着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武大模式”,努力提升武汉大学干部教育培训的品牌效应。
(一)推进“政产学研用”模式
将高校科技成果推介引入培训教学中,采用专题讲座、项目推介、研讨交流和现场项目签约等形式,建立“政产学研用”交流平台,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掌握高校科研机构的最新成果,促成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推行“科研——培训联姻”模式
将高校学科建设与基地的项目建设相结合,以学科建设带动基地办学质量和项目水平的提高,以基地建设实践和项目成果促进高校学科实力的增强。一方面培训内容依托科研成果,以高质量的科研提升课程质量,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授课内容传递给学员,实现案例式教学;另一方面科研方向来源于培训过程,通过培训,使专家们进一步了解基层,了解现实,找准研究方向,促进科研成果“落地”,为学校各学院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三)探索“咨询式培训”模式
将咨询的技术与培训有机结合,培训前诊断出参训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其作为培训的输入和起点,把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培训始终,从而推动实际问题解决,促进参训单位的发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式培训”模式,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坚持“高校基地姓党”,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武汉大学基地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教学设计,充分挖掘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项目专题研发方面,依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雄厚实力,组织基地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研究制定了《武汉大学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指南》,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引导干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在教学内容上,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必须与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切实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在教学体系上,确保每期培训班至少有1门理想信念教育类课程,理想信念类课程学时数比不低于培训总学时的17%。
四、坚持“高校基地姓党”,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抓好授课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党性教育。武汉大学基地的授课专家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各学院、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教授们知识渊博、造诣深厚、视野广阔、思想活跃,为干部教育培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干部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但基地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基地讲台与普通高校讲台不同,站在高校基地讲台授课的老师首先必须姓“党”。基地要求老师凡宪法、法律和中央明确规定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必须遵守,授课内容要突出主流,防止“言必称西方”。并对老师提出“三不三要”要求,即不要只提问题,要多提解决思路;不要只发牢骚,要多提借鉴经验;不要一味批评,要多提实效建议。
二是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聘任办法。基地在授课师资的遴选与管理上,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出台了《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严格入库标准,动态考核管理。
三是创造条件让老师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执教能力。从2013年起,基地组建宣讲团,深入全国各地做辅导报告100余场。通过宣讲活动,让老师对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深入了解,对干部学员需求有了感性认识,对国家政策有了更深体会,加快了这些师资从优秀教授向优秀培训师的转变。
(二)抓好基地员工队伍建设
武汉大学基地始终把自身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一是切实加强基地员工的党性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让每一位员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决抵御一切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决心,从心理上认识到从事的这份职业是伟大的事业,是光荣的使命。二是积极开展员工内训。按照“培训者先受训”理念,从2014年起至少每年安排一次内训活动,活动时长持续整年,基本上每周都有一次内训课程。课堂上要求“人人上讲台”,使每名员工都感受到了压力,在对比中找到差距,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五、坚持“高校基地姓党”,弘扬优良学风作风
加强学员管理,树立良好学风作风,是培训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基地姓黨”的重要体现。武汉大学基地牢牢抓住学风这把“金钥匙”,严格规范抓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培训真正收到实效。一是增“识”铭“心”。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进学习手册,进班级管理,进学员心中。二是清“源”节“流”。反对奢靡之风,坚持把节俭培训作为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三是修“身”正“风”。与培训组织单位紧密配合,充分沟通,共同努力,加强学员管理。严格考勤管理,并将学员培训情况如实、及时地反馈给学员所在单位和相关组织部门。四是寓“教”于“史”。基地将红色校史资源有效转化为独特干部教育培训优势,培训期间增添追忆珞珈山上红色记忆、观看武大周恩来故居、聆听武大红色历史、参与“树木树人”等特色环节,使学员始终处于红色文化的感染中,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锐.发挥高校资源 拓宽培训新视野——以武汉大学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3).
[2]胡锐.论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定位与作用[J].继续教育,2013(4).
[3]黄潇潇,赵玲,梁小琳.“党校姓党”彰显党校教育培训特色[J].桂海论丛,2010(26).
[4]张明明.党校姓党是党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1).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8
一、茶叶林社区调解委会员始终把调解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来抓,提出了以调解网络标准,调解组织高素质,调解工作高效益的三高目标,努力构建覆盖社区每个角落的调解网络体系。为了保证及时化解社区民间纠纷,给居民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社区党支部加强了社区调委会的组织网络建设,由“党支部书记一手抓”任调委会主任,社区副主任担任调委会的副主任,并让一名少数民族担任“民族”调解员,社区的法律顾问,义务联防队员,楼幢长等担任成员,同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制度,形成了一个既有详细分工,又能相互合作的工作网络。
二、在开展调解工作中,社区在抓好社区调委会的组织网络建设,规范了调委会的各项资料,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个及时”,学习、会议及时记录,矛盾、纠纷及时排查登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调解纠纷及时归档。坚持规范化运作是做好标准人民调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坚持“调解结
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及时化解民间纠纷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
三、我们社区每季度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四五”普法知识答卷调查,组织社区老人学习老年法,发放宣传单,出黑板报,目的就是让广大居民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突出矛盾,不让矛盾激化,我们采取了:
(1)、对发生纠纷的事实加以认真调查,听取周围群众的看法与意见,(2)、双方个别谈话作思想工作,必要时举办法律法规学习班,(3)、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4)、想办法让双方和好,矛盾就地解决。我们社区全年纠纷发生率38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
我们调解委员会在司法局、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为促进钟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茶叶林社区居委会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9
作重点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特殊。一年来,茶叶局结合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按照“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城市发展的思维来发展农村”的要求,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围绕
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和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特色农业强市、新型工业富市、生态环境绿市”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市
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三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巩固提升茶叶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品牌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按质按量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2009年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强化干部职工自身素质教育,按照市委提出的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习方面:(1)为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度。局机关规定了每星期一上午为干部职工的学习日,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一年来共组织学习36场次,参加人员达430余人次;(2)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茶叶局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用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纪委第十七届第三次全会、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州纪委五届四次和市纪委三届四次等全会精神,考察学习发达地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把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学习讨论活动贯穿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学习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务求实效、加快发展的目的,以此促进干部职工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3)搞好党风廉政建设。09年来茶叶局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二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抓好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三是抓好廉洁自律、搞好廉洁从
政、扎实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四是健全制度规范,坚持机制创新,注重加大源头反腐工作力度。五是以政务、财务、重大经济项目公开为依托,促进廉政建设上水平。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不廉洁现象的发生,使党员、干部都能经得起市场经济下金钱的诱惑。通过学习,使茶叶局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融洽了干群关系,树立了民主、文明、和谐的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4)把茶叶工作与综治维稳工作相结合,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2009年是各地社会矛盾纠纷突出的一年,茶叶局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确保××和谐健康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每月都按时对辖区进行矛盾纠纷及社会治安热点问题排查化解。由于措施得力,一年来,茶叶局既没有发生干部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和邪教问题,也没有出现干部职工违法乱纪和重大盗窃案件,社会治安形式一片大好,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我局“三力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2、发展优质茶园。2009年新植优质茶园3163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99亩、优质实生苗茶园1964亩),完成年初任务数3000亩的105%。全市茶园总面积151899亩,比去年148882亩增3017亩,增幅为2%,其中投产茶园为80560亩。累计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5170亩,其中2009年改造5421亩,完成年初计划的% ;累计获得无公害认证茶园为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其中2009年完成5300亩,完成年初任务数5000亩的106%。3、2009年实现茶叶产量7046吨,(其中,红毛茶2537吨、绿毛茶4509吨),完成任务数7000吨的%,比去年的6505吨增541吨,增幅为%;产值达7046万元;完成工业产值 亿元。
4、圆满完成育苗工作。2009年全
市育苗1577万株,完成任务数300万株的525%。
5、茶叶加工企业建设工作。目前全市茶叶初制所308个,其中2009年新增22家茶叶初制所,改造16所茶叶初制所。
6、积极向上争取到上级工作项目经费万元。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10
关键词:多主体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功能
一、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发展的现状
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实务中发展起来的专业,对社工人才的实务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专业实训在社工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实训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1]实训基地即为实施实训教学的场所。但这个场所必须是“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场所装备技术配置为核心能力,规模化、多样化、规范化实施全真或高仿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等就业导向课程计划注重实践教学资源有序整合的系统。”[2]可见实训基地并不只是一个场所,它需要各种软硬条件——技术、人员、设备支持、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等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机构、社区、政府等多主体共同建设而来。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发展普遍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方面,各高校社工专业实训基地严重缺乏。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先于实践”,1993年第一个社会工作系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而当时几乎没人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急剧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目前已有200多所。但是社工用人机构、部门的数量却没有大幅地提高。同时一些机构专业水平比较低难以担当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实训基地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社工在我国还属于准专业状态,很多作为实训基地的机构,比如政府部门、民政、社区等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少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以及工作方法,往往把实训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主要从事一些档案整理、文字输入等非专业活动,而学生们所需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方面的训练几乎没有。同时,合格的督导、稳定的实训经费以及学校与机构之间的长期共建运行机制等的匮乏,造成了实训基地往往空有其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上矛盾现象出现的根源之一,就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各主体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共建体对各主体所具有的功能,以致于不能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使这些功能得以发挥。功能是某一社会主体、社会安排所发生的作用。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机构以及社区、政府等众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他们既是社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同时也是实训基地功能指向的客体。下文对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对各主体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对各主体的功能
(一)对共建学校的功能
社会工作实训属于实践教学范畴,学校是实训基地建立的首要主体。相应的,对共建学校的功能也是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实训基地对共建学校的功能可以分为:学生培养、教师培养、促进科研以及学校公关功能等。
1、培养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1)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核心功能。社会工作是一门非常强调工作方法的专业,通过亲身去处理各种全真的实务案例,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的流程、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常用对策。能够促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衔接。
(2)专业价值观的树立。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不一样,是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它的最终成果体现在“被改变的人”上。因此社会工作拥有一套复杂的价值观体系,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对其今后的工作影响至深,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专业价值观的树立非常重要。个人价值观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只有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才能够逐步清晰起来。实训基地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下,为尚在校园的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场景与案例,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3)初步职业社会化,避免“现实冲击”
实训是衔接学校教育与实际职业情境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实现初步职业社会化——内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认同其职业规范、了解社会工作的真实工作情境。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现实冲击。现实冲击是指由新雇员对其工作所怀有的期望与工作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新雇员的心理冲击。[3]实训基地所提供是高仿真或全真的实务情境,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工作这一工作的全貌,包括工作的内容、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从而避免学生真正开始社工职业时因期望与实际的差异而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通过实训学生还能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在,投身于相应的社工领域,从而实现人-职匹配。
2、培养高水准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先于实践”的特殊情况,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由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专业 “半路出家”而来,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占比很低,而同时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更少。缺乏实务能力的师资对学生的教学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训基地的建立并不是只服务于学生,它同时也具备教师技能培训的功能。是培养锻炼“双师”的一条有效途径。
(2)促进科研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的发展。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缘起,教师经常进入实训基地,在实务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教师科研不接地气,与实践完全两个系统的情况。
3、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工用人机构或部门并不是天然的实训基地,作为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机构、场地、技术、实训师(督导)、课程、制度、标准、评价等等。高校在这其中必须与共建机构一起培训教师、编制实训教材、设置实训课程、建立实训效果的评价标准及程序等等。在建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这一系列成果也必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4、通过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能获得更多资源
实训基地是一个高校与社会多个主体共建联办的产物。通过实训基地,高校与社工机构、机构所在社区、政府等联系更为紧密。共建为高校赢得了更多的资源,高校可以节省投资,提高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二)对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功能
目前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机构有六类:一是属于社会工作行政性质的机构,如民政局、妇联、残联等;二是院舍照顾机构,如养老院、儿童救助机构等;三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四是经营性的发展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亲子服务中心等;五是由政府牵头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附属于政府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帮教服务;六是医疗等服务机构,如医务社工、戒毒等。[4]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对这些机构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人力资源的充实与水平提升
(1)弥补人力不足
随着社会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目前社会所急需的。但目前的社工机构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手不够,现有的社工目前都是在超负荷工作。与没有成为实训基地的机构相比较,实训基地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具备社会工作基本素养的学生进入,能够缓解社工机构部分服务压力。
(2)提升机构内社工专业素养以及机构整体专业水平
作为共建的一方,社工组织必须提供实训督导,以承担起监督和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在对一些机构社工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工非常愿意承担督导的工作,但是 “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指导”成为阻碍他们承担督导一职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机构中符合条件的社工进行督导培训也是共建实训基地工作中重要的内容。通过督导培训不但提高了社工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的习惯,提升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能力等等。而且这部分社工督导将来还能够为机构内成员提供督导,从而全面提高机构的专业水平。
2、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社工实训基地首先是社工性质的机构,它本身承担着服务社会的任务。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些机构必须能够充分调查,在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回应。而作为实训基地,它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因此它能够将服务、教学、科研结合在一起,实现以教学促服务、以科研促服务。从而不断针对新的社会问题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三、对其他主体的功能
除高校与社工机构外,社工实训基地的共建主体还有政府、学校(其他)、企业、社区、媒体等等。可以根据社工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领域进行任意组合模式。比如学校社工实训基地,其共建主体就必须增加其他学校、老年社工实训基地还需要增加社区等主体。社工实训基地对这些主体也都具备一定的功能。以社区为例,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处于一定的社区当中,社区是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每个特定的社区都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实训基地建设主体中加入社区,能够让社工机构更加了解社区的需求,提供更适合的服务,为和谐社区建设助一臂之力。
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多主体共建的过程,实训基地的建成与有效运作对参与建设的各主体的共同发展都会有所裨益。充分认识到这点,建设各方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建设好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培养更多合格的社工人才,以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参考文献:
[1]梁绿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资料选编.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27.
[2]阎泽.实训基地概念探源与内涵逆思维——兼谈要素、意义、功能.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6).
[3]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69.
[4]周丹红.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途径的探索.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
茶叶基地工作总结 篇11
今年以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我镇实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现将2012年我镇茶叶示范园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
2011年,我镇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进黔西县亿鑫公司投资2000万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五里、新金、天桥、前华等村建设“万亩茶园”示范基地,主要种植无性系福鼎大白茶10000余亩,期间,完成了4273亩茶叶种植任务,但因旱灾影响,水资源匮乏,有近800余亩新种茶苗死亡,现正在补种当中,如无特殊原因影响,3—5年便可投产。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我镇茶叶种植工作顺利进行,将种植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成立了谷里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让责任落实到人。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茶叶产业发展。今年,我镇召开了2012年招商引资暨谷里籍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并以此为契机,在引进黔西县亿鑫公司开发万亩茶叶示范园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大型企业参与开发,制定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划拨专用资金,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做大做强我镇茶产业,全面推进我镇茶产业快速发展。
三、工作目标
今年,我镇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54321”工程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无性系福鼎大白茶推广为突破口,壮大茶产业,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谷里茶产业发展的新飞跃。
今年我镇万亩茶叶示范园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一是继续扩大茶园面积,将新金、五里、前华等村积极发展为茶叶专业村,凡是适宜种茶叶的地块,一律流转,完成2012年县下达的8000亩茶叶种植任务;二是完善五里村茶青交易市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打破以往茶叶销售难的瓶颈;三是引进技术能力强、种植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合力开发万亩茶园;四是打造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良的种植技术。
四、存在的问题
我镇茶叶示范园工作虽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财政资金紧,建设难度大;二是茶园种植面积小,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无性系茶园比例低;三是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没有上规模茶叶龙头企业;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五是奖励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招商引资难度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整合利用项目资金、部门资金、财政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倾力打造茶产业,打破资金短缺这个“瓶颈”制约因子,为我镇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二是利用培训班、专题讲座、技术咨询、外出学习等不同形式,对干部、种茶户进行重点培训,提高科技到位率;三是根据上级部门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引进外资投资开发,做大做强我镇茶叶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