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档案工作发展规划

2024-07-12

村档案工作发展规划(精选8篇)

村档案工作发展规划 篇1

松门镇乃崦村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村在市档案局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管理水平,在努力实现档案工作“五有一实现”的基础上(有领导分管、有专职档案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有相关档案、有档案框架、实现各门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大力加强村级档案室的规范化建设步伐,使档案工作在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中发挥了应有作用。现将我村档案管理工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档案管理从高标准起步

从我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由于原有的档案室档案柜等硬件设施年代久远,之前的档案信息遗失严重,再加上年久失修、管理不善,以及人员、技术、设备等条件的相对落后,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村建设工作对档案管理的基本需求。我村克服困难,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加大对村档案室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配备了足够的档案柜,在档案室安装遮光窗帘,配备电脑、灭火器等设备,形成了设施齐全、便于查阅的保管条件和工作环境。档案设备的添置,为档案管理的高标准,高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档案管理向规范化迈进

一是从硬件上进一步完善。为使档案统一规范、档案工作达标,我村安排出专门的档案室,购买专业的档案柜,配备了电脑等设备,购置了全新的档案盒,并且每年都投入一部分资金,不断完善档案室设备及用品。

二是从软件上进一步强化。我村档案室配有专职档案员,并制定了有操作性的《档案整理工作方案》同时我村着力抓好档案员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人员到村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在档案的存档范围上,我们从单一的文书,扩展到了包括文字资料、各类荣誉、声像资料等更多类型、更广范围的较齐全的档案门类。

三、档案管理走上制度化轨道

一是通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巩固档案管理成果。我村分别制订了《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和保密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各项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为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利用工作,各村都编制了文书档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等资料,积极利用档案为我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二是从档案来源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我村的文件材料归档主要包括了农村的历史沿革、人文风俗、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庄规划、新型合作医疗、国家支农补贴管理等各个领域的资料信息。还有上级下发的文件材料;工作总结、计划、汇报;工作中签订的协

议、合同书;典型经验材料、领导讲话;还有声像档案、荣誉档案等等。可以说每个村干部的工作内容,都会有涉及到档案工作的部分,所以要求每个村干部都要定期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针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档案缺失,要组织人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及时抢救和补充了一部分重要历史档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被评为“台中市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但与其他村相比,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使档案资料逐步走向实用化,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松门镇乃崦村村民委员会

二00九年七月

村档案工作发展规划 篇2

一、基本成就

1、农民增收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十五”期初,我市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近40万人,贫困状况甚为严重。到2009年末,通过重点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003元,净增3200余元,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到13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下降到3.5%。全市重点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

2、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市九年来共在重点村新修改造乡村公路3967.744公里,解决了182万余人行路难问题新建水池5220口,饮水工程344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4.26万;新修维修水渠22.23万米,维修水库43座,新建改造电排灌站75座,新增灌溉面积24.17万亩;有214个村实行了“三清五改”,“三清五改”户达19046户;改造卫生室、医疗所2978平方米,方便了15万人就医;改造村小27320平方米,方便了1.8万名学生就学;新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46处,文化活动室9277平方米,农民书屋213家,绿化村庄13.7万平方米。

3、产业扶贫成效显著,群众长效增收机制逐步建立。

我市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生态速生林泡桐和三清山有机绿茶这两项扶贫主导产业。至2009年底,生态速生林泡桐种植基地已达10万亩,三清山有机绿茶已达1.3万亩,有544个贫困村,34670户农户参与了泡桐和绿茶产业开发。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和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到100余项,如上饶县的油茶、毛竹、蜜蜂业,婺源的茶叶和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万年的生猪、大米业,鄱阳、余干的特种水产业,横峰的葛业,弋阳的年糕食品业,广丰的白云鹅、红薯粉加工业等,贫困群众从中户均年增收已达1000余元。

4、技能培训成效显著,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九年来,我市通过现场教、实地学、异地培训等方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6万余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8%,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户创业增收。

5、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村民参政议事氛围越来越浓。

至2009年底,全市827个重点村,有662个为一类党支部,165个为二类党支部,重点村4000余名村两委干部,全部为高中以上文化,其中30%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另外,村村都设有扶贫理事会,项目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督规划项目制定、实施、资金使用管理。村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织,积极为本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建言献策,村民参政议事氛围越来越浓。

二、主要做法

1、高位推动,领导重视。

自“十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实行了地级领导干部挂点帮扶责任制,动员了近万名干部进重点村结对帮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开春还深入重点村进行专项调研。为全面推进整村推进工作,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进行重点督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制定并实施了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干部包扶责任制、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动抓,主管领导亲自抓,扶贫干部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我市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发展和高位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管理,措施落实。

几年来,我市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程序到位,狠抓项目、资金、民主政治等方面管理。

(1)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规划项目质量和效益。

项目规划制定时,我们通过上门走访解民愿,群众座谈听民声,代表表决纳民意的方式,在充分了解群众迫切需求的前提下,民主确定项目规划;项目年度计划落实时,采用群众听证会村民“恳谈会”的方式确定年度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阳光操作机制、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群众全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督促制度、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问效制度”等;项目竣工验收后,强化了后续管理服务功能。正是这一道道规范程序,一条条创新措施,一项项管理制度,确保了我市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规范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我市各级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作为整村推进工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上饶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各县(市、区)也制定了具体操作意见,并全面推行了报帐制,事前公示,事后公告的公告公示制,按工程质量和进度分期付款制,到户资金“一卡通”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和绩效考评等制度,严把了资金申报、审核、审批、报帐四关。二是强化了资金监管,实行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全程监督,市、县财政、扶贫部门定期检查,审计部门提前介入等措施。三是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如玉山县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降低项目工程成本,激励村民投工投劳,制定实施了“以物代资”措施;余干县、鄱阳县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一次投资保规划的目标,将本辖区的重点村按轻重缓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群众参与积极性等标准进行分类,每年集中资金扶持一批重点村,确保扶持一个,完成一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任务;横峰县每年从县财政配套资金中切出部分资金,按上年度整村推进工作考核考评结果,实施以奖代补措施,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规范民主政治管理,提高村民参与度。

为激发重点村群众参与整村推进工作的积极性,我市一方面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知情权。各县(市、区)、乡(镇、场)、村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单、宣传册、宣传栏等工具,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将政策宣传到户,疑难解答到户,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组建村民理事会,工程监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使村民通过自己的组织积极为整村推进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拓宽群众建言渠道。

3、多方协调,资源整合。

几年来我市各重点村采用群众自筹、部门争取、社会捐赠、招商引资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共整合筹集各类资金9885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4226万元,部门支持15248万元,定点部门帮扶4743万元,社会捐赠1745万元,群众自筹32896万元,为推动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健康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1)积极捆绑运作项目,加大职能部门扶持力度。

我市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过程中,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乡村公路改造,农村水利建设,希望工程,新能源建设等各职能部门工作紧密结合,争取发改委、新村办、农林水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资金扶持。如婺源县中云镇霞港村四年共争取8个职能部门资金扶持680余万元。

(2)充分拓展帮扶领域,加大社会各界支持力度。

一是倡导部队帮扶。2009年我市共争取12支驻饶部队帮扶重点村12个。二是争取定点帮扶单位重点支持。各级扶贫部门和重点村干群勤汇报、多请示,并通过项目规划评估会,帮扶工作座谈会,定点工作现场会和先进典型表彰会等形式,加强联系,强化服务,得到了定点帮扶部门的大力扶持。如省住房建设厅三年就倾斜扶持上饶县四十八镇北山村350万元。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帮带扶持。“十五”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重点村干群积极整治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措施,争取龙头企业进村建基地,办工厂、招工,设立帮扶基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九年来,我市100余家龙头企业在480个重点村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原料供应基地560余个,招收贫困劳力务工1万余人次,扶持帮带基金94万元,带动30余万元农民参与苗木、果业、毛竹、油茶、畜禽、水产等产业开发。四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捐资助建。玉山县下塘乡均郑村村民周芳山,创业不忘家乡,从2007年开始,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白茶种植示范基地1600余亩,在他的影响下,全村有50户村已种上了白茶;横峰县兰子乡兰子村村民蓝林炎,在外创业致富后,听说家乡要硬化村道,一次性捐资20万元,并表示如村里发展缺资金的话,还可再次捐赠。五是项目市场运作筹资。将部分如小水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投资大,筹资难的大型社会公共事务建设项目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融入扶贫开发。上饶县“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年来,就投入市场运作项目24个,吸纳社会资金扶持2200余万元。

(3)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加大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力度。

为加大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力度,我市各重点村通过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实现项目支持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加强“一事一议”政策宣传,阳光操作项目,合理公开使用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对项目质量称心,资金管理放心,大大调动了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和筹资的积极性,形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参与规划项目建设的喜人局面。鄱阳县古县渡乡南滨村硬化环村公路时,宣传到位,项目立项公开公正,不到三天,村民就自筹资金23万元,还主动上路投工投劳,使路面硬化工程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工。

4、突出重点,破解难题。

(1)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破解生存环境恶劣的难题。

重点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大问题。“路难行、水难饮、电不通、信息不畅,脏、乱、差”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规划实施前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市在整村推进工作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整合资源,集中资金,优先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在各地创造性实施了扶贫开发“六到户”工程,即“三清五改到户、环境绿化到户、卫生防疫到户、信息网络到户、移民搬迁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各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鄱阳县田畈街镇何彭村委会的上岭,叶家等四个村组村民规划实施前,住偏远深山,饮黄锈水,不通路,不通电,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实施移民搬迁到户工程后,四个村组386户村民全部搬迁到何彭村委会何彭新村,彻底告别了爬山越岭,肩担背挑的历史,住进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商贸兴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抓群众增收致富重点,破解增收渠道不宽,长效机制不全难题。

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重点村整村推进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市把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长效增收机制作为整村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干部帮扶、科技培训、小额信贷等多项举措,积极发展扶贫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扶持群众创业增收。几年来,我市一方面致力发展区域性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招商,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良种引进,科技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三大服务平台,示范能人带动,贫困村集体经营,贫困户参与等方式,采用租赁、承包、托管、异地开发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壮大了梨柚、速生泡桐、有机白茶三大区域性主导产业。“东茶西桐”、“村村有梨柚”扶贫主导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逐步壮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传统和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如余干双港村的“丰收辣椒”、万年塘背村的“生猪”、横峰县义门村的“香芋”、弋阳芳湖村的“雷竹”、广丰石人村的“红薯”、婺源庆源村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上饶姚家村的“蜂蜜”、德兴港首村的“兰花”、玉山县均郑村的“白茶”、鄱阳胡赵村的“特种水产”、铅山南耕村的“毛竹”。这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和兴盛正逐步引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抓基层组织建设重点,破解村两委班子软弱焕散的难题。

规划实施前,文化素质低,能力弱,年龄大,战斗力不强,群众关系紧张是重点村两委班子普遍现象。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确保整村推进工作顺利实施,我市各地一是借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东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年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肯干事、会创新的人才选进重点村“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采用党校轮训,集中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学习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帮助分析本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破解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重点村干部驾驭能力和管理水平。

(4)抓农民整体素质提升重点,破解素质低,技能差,就业难难题。

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务工技能差,就业门路窄是贫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为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整体素质,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技能,我市一方面着力抓好重点村群众技能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贫困劳力,采用“上门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师深入重点村现场培训;对外出务工贫困劳力,实行异地就近方式,抓好进园区,进企业,进务工现场培训。对在家务农,缺技术的贫困劳力集中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彻底解决农民工就业难,务工难,门路窄的难题。2009年7月我市在江苏省苏州市蠡口挂牌设立首个“雨露计划”省外培训就业基地,当年培训1061人,转移带动就业1500余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如引进速生丰产林泡桐新品种“9501”,茶叶新品种“有机白茶”,推广高产油茶种植新技术,三角帆蚌繁育新技术等。

(5)抓扶贫开发档案资料管理重点,破解重点村资料不齐、档案不全、管理混乱的难题。

档案工作发展对策的思考 篇3

档案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档案事业的发展前景在于档案工作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针对如何创新档案工作而展开对策研究。

1.1增强档案工作的创新意识

档案工作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使用者的满意。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新观念。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势必造成档案文献资源的极大浪费。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人员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用户,走向用户,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与用户之间的配合关系将更加融洽与协调。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1.2发挥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专职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上的更新,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专职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识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主动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夏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专职档案人员应当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再次,专职档案人员应当有丰富的知识,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档案工作主体的专职档案人员,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工作中更谈不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因此,专职档案人员要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另外,专职档案人员应当有历史使命感。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向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挑战。专职档案人员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时代的骄子。在信息时代,专职档案人员应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理论与技术,是否已能够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句话,专职档案人员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和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搏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3增加档案工作的创新特色

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单位服务做得就很不够,考虑得也很少。档案部门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可以使人们在优雅的环境中一边从档案中吸取知识、了解历史,一边从中感受档案工作带给他们的便利,拉近档案与百姓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档案资料作为出版的资源,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知识读物、文学书籍等,多方开辟档案服务的渠道。档案工作的宣传方面,长期以来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上,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这些说教式的宣传,既不直观形象也缺少“艺术”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制作成多媒体等,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社会,介绍、宣传档案工作,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进行档案的宣传工作时,要善于捕捉本单位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使档案的宣传由“死”变“活”,具有个性化。

2档案工作机制的创新:档案工作发展的重点

2.1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立卷工作的许多环节,比如编号、装订等,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做法,虽然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法本身是对档案原貌的一种损坏,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

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创新。要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尽量简化档案整理的一些繁琐的操作步骤。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我们只要肯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检索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2档案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在档案工作中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在档案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使每个人都有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感,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鼓励创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并与劳动报酬、晋职严格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良性循环。

2.3资金投入机制与档案工作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档案工作要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使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能满足档案开发利用及创新的需要;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

村档案工作发展规划 篇4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镇医院统一部署领导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们积极与村委协调与沟通,得到大力支持,使村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门成立了由室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小组,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们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目前,我们共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镇医院要求,我们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和随访的时间。

截止目前,我们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220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镇医院要求,我们对我辖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目前,我们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04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截止目前,我们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燕山村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推荐] 篇5

为进一步发挥我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快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我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现根据《中国共产党员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范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

二、发展目标

村党支部每年计划发展1-2名新党员,培养3-5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年龄4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党组织始终把握新时期党员的标准、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三、培养措施

(一)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建设,在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引导各行各业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通过支部培养,联系人帮教,实践锻炼等方式,促进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加快成熟,进一步明确发展党员工作责任住,支部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委员是直接责任人,把发展党员列入党组织主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建立一支素质高、数量总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严格把关,确保新党员质量

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把“入口”关,认真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一是严格入党前的政治审查工作。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严格审查发展对象的政治表现和培养情况。二是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于违反程序发展的党员,一律不予以承认,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坚决杜绝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真正把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吸引到党内来。

(三)抓教育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等途径,在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急难重工作中锻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会贡献与责任人权利与义务关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知识才干,经受锻炼。同时还要经常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同党员一起,参加党课学习,党日活动,使他们在党内活动中加深对党的了解,早日成熟。

(四)建立责任制

村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篇6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紧迫性。我乡发展党员工作虽较过去有了明显进展,但与全县某些大乡镇相比,还存在着一定距离。有的同志认为,我乡发展党员的速度已经不错了,满足了现状,缺乏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我们认为:党员比例虽只是一个数据,但它能反映一个学校对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映一个地方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力度,反映一个乡镇干部职工质量的高低,更能反映一个乡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我乡目前村级支部递交入党申请的比例比较小,因此我们必须从世纪科教兴国巩固执政党地位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在有文化,有一定组织的能人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加强在政治上引导,业务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优秀青年干部职工党员队伍和优秀的农村党员队伍。

二认真学习“七一”讲话,坚持用党建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发展工作。胡锦涛“七一”讲话,集中了全党智慧,凝聚时代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求解决的重大问题,全面阐述了党的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是我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认真学习“七一”讲话,是我们党务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和紧迫的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对“讲话”历史地位和重要意议的认识,坚持用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发展工作。用“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教育引导入党的积极分子,把“七一”讲话作为党章马列学习小组党校培训和党团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并将学习效果作为培养考察和入党审查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三继续抓好“源头”,加大培养发展力度。据去年各支部递交入党申请收或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近20人,随着要求进步的人数增多,递交申请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抓好“源头”,加大培养力度:一是各党支部要继续做好培养衔接工作,对在已写申请的同志要连续培养,及时选送他们参加党校培训,为他们营造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争取村级党支部发展有突破;二是对所有申请的同志,各支部应及时配备培养联系人,每年至少谈话二次,正确引导,克服等待自然成熟的倾向;三是对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同志,支部应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培养联系人要及时记载被考察人情况,定期向支部汇报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克服集中发展成批发展的不正常现象。四是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申请入党的同志要发展看主流看大局,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党组织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五是组织员要在进一步发挥好“把好”作用的同时,尽量保证发展党员预审和代表上级组织谈话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及时做好审批工作,一般情况下审批不得超过三个月。

村档案工作发展规划 篇7

档案宣传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齐齐哈尔市档案局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了档案宣传工作, 有效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 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树立了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

一、锐意创新, 实现“三个”转变

1. 变虚为实。

以往的宣传之所以显得“虚”, 症结就在于“哗”而不实。人们习惯于阵发性的宣传鼓动, 往往在集中大规模宣传 (如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邀请有关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媒体报道) 后, 便告一段落、无声无息。这种阵发性的宣传毕竟“虚”多“实”少。相比而言, 扎实的宣传才更有效应、更有威力。

2. 变懒为勤。

这里所指的“懒”, 并非是大家不愿意宣传, 而是不勤于宣传, 平时只注意断断续续的“时效性”, 而缺乏扎扎实实的“经常性”。一桩在历史上本来就久藏深闺鲜为人知的事业, 一下子要让社会公众了解、理解, 确非易事, 这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持之以恒的毅力, 使宣传工作变“懒”为“勤”。

3. 变窄为宽。

笔者认为, 目前档案宣传面过窄。在覆盖面上, 往往只停留在街道、城市人口稠密的地方, 却很少光顾乡镇、农村;在人员调动上, 似乎只是档案部门甚至宣传科几个同志的事, 没有广泛发动基层的档案员, 更没有发动其他部门广泛参与;在宣传形式上, 也仅限于标语、横幅、会议、报告, 很少出现新鲜的、富于趣味的、易于接受的新形式。档案宣传范围窄, 宣传成效自然也有限。因此, 笔者认为应多方联系相关人员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拓宽档案宣传工作的服务渠道, 使档案宣传工作的扩展面由“窄”变“宽”。

二、利用网络, 打造档案宣传工作新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宣传的作用愈益明显。为此, 齐齐哈尔市档案局2002年开设了“齐齐哈尔档案信息网”, 努力将网站建设成为集档案业务工作、地方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信息传播平台。为服务社会, 在网站上挂接了100多万条开放档案的文件级目录, 3万多条照片目录, 5万多条人物信息或索引, 1万多份全文现行公开文件, 初步满足了用户远程查阅档案文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把网站作为传播齐齐哈尔地方历史文化的窗口, 发挥档案馆的资源优势, 突出档案内容特色, 将各种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网站传播给社会。在网站大大小小40余个栏目中, 有半数是宣传地方历史文化的, 如“历史聚焦”、“老照片”、“老新闻”、“老街道”、“历史上的今天”等。同时, 还举办了网上展览, 如“东方巨人毛泽东”、“伟人的足迹———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档案记忆中的齐齐哈尔与电影”等。为扩大社会影响, 还借助网站平台创办了“城市档案论坛”, 扩展了档案信息传播的辐射面, 拉近了网站与社会大众的距离。目前, 网站的访问量已达到800多万人次, 架起了一座档案馆联系社会的重要桥梁, 开辟了档案宣传的重要阵地。

三、注重实效, 加强对档案宣传效果的评估

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都已逐渐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了档案宣传工作的力度, 在宣传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由于缺乏对宣传工作效果的评估, 致使档案宣传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不利于档案宣传工作的良性化发展。因此,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应结合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 采用专门机构评估、内部机构自我评估, 或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采取多样的评估方法 (如抽样调查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 , 综合考察影响评估工作的各因素 (如宣传对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 将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宣传工作, 最终实现对宣传工作的宏观控制, 推动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

四、整合力量, 走联合宣传之路

档案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 非一己之力所能胜任。这要求档案部门在明确自身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注重借助社会部门的力量来共同完成, 以实现档案宣传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1) 档案部门与图书、情报、史志、博物馆等相关部门的联合协作。通过这种协作, 一方面可以借鉴相关部门宣传工作的经验改善自身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档案部门宣传力量的不足, 解决经费短缺等问题, 同时还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 (2) 档案部门与社会机构合作, 尤其是与政府宣传部门、新闻机构、工商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机构合作, 借船出海, 扩大档案工作影响, 推动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城建档案馆和上海市文管会联手在上海标志性建筑———外滩天文馆内设立了外滩史陈列室, 展现外滩历史, 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 (3) 档案部门与国外相关部门合作, 开展国际档案宣传, 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 促进我国档案界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 实现档案资源的全球化共享, 从而有力地推进我国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喜龙.档案宣传工作三个“三”.档案管理, 2008.5

推动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篇8

会上,北京市档案局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求,即:适应国企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属国企档案部门要切实提升依法管档水平,全面加强档案工作组织领导,有效强化国企改革中的档案管理,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及信息化建设。

王雁宾肯定北京市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抓得实”,要求市属国企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继续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10号令,在各级企业逐级完成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审工作,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及安全保密工作,提升档案服务利用水平。李薇薇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规范管理国企改革中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会议安排京粮集团、首开集团、华夏银行、市轨道交通建管公司、北汽集团5家单位分别从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强化监管、规范管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方面介绍了档案工作经验。会议就市属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档案处置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传统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室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分组座谈,并对《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进行了深入讲解。来自57家市属国有一级企业档案工作主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共107人参会。

北京市档案局(馆)

京粮集团代表发言: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集团档案室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围绕集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抓落实,结合实际转作风,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资源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京粮集团系统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探索实施企业内部档案管理认定工作,提升集团全系统档案工作水平。

为适应新形势,规范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集团依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制定了档案室工作规范,对档案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基础业务、档案开发利用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进行量化管理,按百分制设置分值,80分以上为合格。在此基础上,根据集团所属企业业务类型和档案工作现状,在所属33家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内部认证,通过逐一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导,确保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合格率达到100%。我们分五步进行此项工作。一是组织初检。集团档案室实地检查所属企业档案工作情况,依据工作规范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二是督促整改落实。集团档案室督促各企业档案室按照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三是组织复查。集团档案室检查企业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对整改后的企业档案工作进行复查;四是组织验收。对整改后达到合格标准的企业,集团与市档案局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五是通报检查结果。对档案工作验收合格的企业,在集团内部刊物《京粮信息》中予以通报表扬。

通过实施企业档案工作内部认证工作,使各企业领导更加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了档案工作环境,强化了企业全员档案意识,充分调动了档案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业务水平,有力地推进了集团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二)注重档案抢救性工作,实现破产、改制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2011年集团所属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集团进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破产、劣势企业退出工作,所属11家面粉厂、16家对外投资企业及三产企业相继破产,集团专门成立公司负责处理破产企业人财物以及档案方面的遗留问题。为此,专门设置了近500平方米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集中管理集团所属50余个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将1950年至2004年的几万卷文书、会计、人事、实物等各类档案,完整保留了下来,做到了企业破产,档案不散,为集团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三)商标档案收、管、用相结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商标档案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在集团申请“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市著名商标”企业及展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知名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规范商标档案管理,集团档案室与相关业务部门制定了商标档案收集整理方案,明确了纸质商标档案分类整理及编目方法,在规定的时限内由各有关业务部门交集团档案室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同时,组织开展了纸质商标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设置利用者的借阅权限,为各有关部门提供数字化的商标专业档案,减少了对商标纸质档案原件的损毁。

(四)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档案全过程网络化管理与利用

2002年,集团全面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网上办公,但与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办公系统中的大量数据无法及时归档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集团出资研制了双系统的接口程序,使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需归档的文件能够直接导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应归档文件的在线、实时归档与整理。网上档案利用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利用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二、工作体会

(一)依法管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石。通过对档案工作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及全员的档案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了档案法制观念和依法治档的意识,推动集团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二)领导重视是抓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开展档案工作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氛围,确保了档案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全员参与是开展档案工作的保障。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作用,不断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全员“办档案”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机制是推动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建立档案工作制度、明确机构人员、完善考核机制、健全工作体系,有效地调动广大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档案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高效服务企业发展。

首开集团代表发言: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在全系统档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时期,集团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确保档案工作落到实处

2011年下半年,集团经理办公会通过了“十二五”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并作为集团“十二五”战略的分战略。《方案》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以集团“十二五”总体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建立集团档案中心,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档案资源,搭建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集团档案统一集中管理,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总体目标。《方案》的实施以集团整体上市为节点,上市前建立集团档案中心基本框架和档案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及部分档案数字化等;上市后实现集团OA系统和档案系统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真正完成文档一体化,实现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安全共享,最终构建大集团化的档案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使集团档案上了新的台阶。

(二)开拓创新,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1.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建立“四位一体”的档案管理中心

2014年,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为依托,构建了集团系统统一的应用管理平台,建立了集团档案资源中心、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数字档案中心、档案干部队伍管理中心为一体的大集中化管控的综合性档案管理中心。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分级管控,统一利用,最终实现了集团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等档案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共建共享。

2.稳步推进,全面覆盖,档案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在档案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单点突破,全面覆盖”原则,采取搭建架构、由上至下集中部署、先行试点、全面覆盖等方法。系统开发上线后,集团及所属企业档案工作实现管理对象由传统载体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管理方式由手工操作向电子政务化转变;管理流程由事后整理向全程控制转变,使集团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

3.实现档案数字化,为档案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一是有计划推进档案数字化。按照“档案年代先近后远、先京内后京外、先高利用率后低利用率”的原则进行,用了3-5年的时间,完成了集团系统现有各种载体档案资料20万卷档案数字化,实现了电子文件的网络查询、利用;二是即时完成归档文件数字化。按照首开集团各类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应归档的各类文件均同步进行档案数字化,并及时挂接到档案信息系统,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效率。

4.工作成果与学术研究相融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科研水平

2014年,首开集团在全系统推广统一的档案应用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撰写了《房地产企业档案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荣获“第二十九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标志着首开集团档案工作在学术研究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务求实效,强化企业改制工作中的档案管理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培训

2012年,集团制定颁发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改制企业档案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的原则、各类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等,使改制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档案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举办了“首开集团改制企业档案移交工作”培训,覆盖全系统各级企业,为改制企业档案接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档案工作与企业改制工作同步

集团将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改制工作程序,与改制工作同步进行。要求各改制企业将改制企业档案工作纳入改制工作计划,纳入有关领导、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成立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小组,档案部门参加改制工作例会,随时了解、掌握改制工作进度;档案部门提前介入,对改制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及时、规范接收档案,防止档案的流失。

3.改制企业档案的清理工作

为做好改制企业档案的清理工作,集团总经理召集并主持全集团档案工作主管领导、档案部门领导、专职档案员参加的“改制企业档案清理工作”专题会。要求各改制企业将档案清理作为改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档案工作部门领导带领档案人员下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在半年内将20家改制企业近8万卷11183件档案全部清理完成,有效保护了改制企业历史档案。

(四)加强室藏档案资源建设,开展零散档案的收集工作

在做好日常归档工作的同时,集团开展了零散档案的收集工作,制定了收集方案,收集人员范围扩大到离退休、调出人员等,收集内容涵盖各个时期、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并采取逐级筛选、逐级报送的工作程序等。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档案200多件,为集团各项工作提供了原始记录。

二、工作体会

在做好档案工作的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领导重视、真抓实干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支撑;人、财、物齐头并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纳入考核,奖惩分明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手段。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扎实做好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并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形成知识管理体系,开拓创新,齐抓共管,开创首开集团档案工作新局面。

华夏银行经验做法: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截至2014年年底,资产规模排名已经位列全球银行第90位。档案工作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行设有档案库房的一二级分行及异地支行总数已达82家,库藏档案439万卷/件。全系统档案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呈现“三个亮点”。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档案工作目标,实现“四个转变”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行提出“珍存华夏记忆,构建信息平台,实现档案共享”的档案工作目标。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二是实现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三是实现以文书档案为主向管理类和专业类档案并重转变;四是实现各类文件年度立卷归档向实时立卷归档转变。做到了管理触角不断延伸,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手段不断加强。

(二)狠抓落实,突出“三个亮点”

1.强化依法管理

我行认真执行国家及北京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及时转发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档案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强调档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强调档案库房规范化管理。要求自有档案库房和委托寄存库房做到“四有”:即有人管、有监控、有检查、有记录,切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结合实际,制定了《华夏银行档案管理办法》、《华夏银行管理类档案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华夏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华夏银行法人客户信贷档案管理办法》、《华夏银行个人客户信贷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华夏银行小企业客户信贷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特别是在《华夏银行档案管理办法》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档案工作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委托寄存管理在审核资质、应急管理、交接借阅、档案销毁以及向总行报备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2.强化安全管控

樊大志行长曾在批示中强调:要像押钞一样运送档案,一定要确保档案安全。一是在全系统开展购买档案社会化服务调研和备案工作。调研显示,总分行共购买档案服务25家,一级分行占比近70%。其中,采取委托寄存方式的一级分行共19家,托管档案 110万卷,另有6家一级分行采取租用库房方式,库藏档案近90万卷。通过调研,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全行基本情况,找准了工作重点、难点和风险点,为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我行还加大了对购买社会化服务的资质审核、合同管理和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档案安全管控水平。二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2014年,我行组成检查组,检查了北京分行4个档案库房,并实地检查了上海、南京、南昌等9家一级分行及其下辖二级分行档案库房、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管理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这些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强化服务创新,开展专项治理

2014年,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会计档案集中专项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三个突破:一是将大量分散管理的会计档案移交本单位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一并调拨。二是会计档案目录信息实现了集约化管理,实现共享利用。不仅实现了会计档案的物理集中,而且会计档案电子目录也一并录入完成,实现了全行会计档案的线上线下集约化管理,使会计档案的查找和利用更加高效便捷。三是定期开展检查及达标验收工作。目前已有一批分行完成达标验收工作。此项工作将成为常态化工作。截至目前,全行共有240余万条数据录入档案管理系统,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已接收会计档案实体129万卷,占会计档案总量的54%,实体接收工作今年还在持续进行。

二、工作体会

(一)树立责任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明晰责任、细化责任,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二)强化风险意识是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化提高档案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把安全管理理念植入管理者心中,是档案工作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关键。

(三)树立创新意识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守旧,意味着落后,创新,才能充满生机。我们强调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规范,而是在规范的基础上讲求创新。

市轨道交通建管公司代表发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是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市国资委出资设立的专门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负责全市15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公司内部12个职能部门、所属5个项目管理中心和1个全资子公司建立了由集团统一负责、各部门分级落实、考核分明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两级责任主体,一级主体是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所有项目建设档案的系统管理;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和监理资料、竣工资料的收集、归档、验收和移交。二级主体是总工办,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工作;负责接收一级主体移交的项目管理文件和工程竣工档案。全公司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档案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长远谋划,实现公司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

公司在新办公楼建设中专门设计了约1670平方米的库房,投资300余万元配备了约1600立方米的档案密集架、安装了一套智能温湿度监控控制系统、配置了20台防磁柜,集中保管了全市15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全部档案。新建库房容量可满足至2020年轨道交通建设后形成的工程竣工档案的库存要求。

(三)构建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1.统一公司系统内档案工作标准。出台了《工程资料过程控制管理办法》、《基建文件管理规定》、《施工图纸收发管理办法》、《工程资料管理规定》等12个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类文件归档和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等管理标准。

2.完成《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的修订工作。2008年,公司组织编制了《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2014年,为了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公司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规程》。调整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档案分类体系和整理方法,补充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统一了工程资料表格体系,明确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使全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有了统一标准。

(四)构建监管考核体系,提高工程档案管理质量

1.强化合同源头管理,提高工程档案的法律约束力。

公司在招标阶段就明确了工程档案的管理标准,并体现在合同中。一是明确要求承包人应成立档案管理专门机构,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并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内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要求承包人建立工程档案管理专项费用,并建立专门台账,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将工程档案阶段性质量与工程计量支付相结合,把工程档案验收作为工程质量验收和计量支付的前提条件。四是在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环节,把竣工档案的移交作为工程付款的重要前提性条件。五是要求承包人在工程完工后按照有关要求确保向北京市城建档案馆、业主、运营商、发包人完成工程档案的移交。六是与工程评优相结合。在工程评优中,承包人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要列入评选指标,并对评选结果实行一票否决。

2.以合同履约评价为手段促进工程档案质量的提高。

公司按照实体检查与行为监督并重、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行的原则,对轨道交通各参建单位开展了合同动态履约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轨道交通招投标市场活动中,实现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与发包承包交易市场“两场”联动、闭合管理。设计了包括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合同造价管理等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其中在施工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中涵盖了工程档案的评价指标。每季度评价一次。公司在招标资格预审文件中增设“项目履约能力”评分项,直接与履约评价结果挂钩,实现了“两场联动”的效果。

3.开展档案工作检查验收,为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保驾护航。随着工程建设进度,轨道交通建管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定期检查项目参建方档案工作,督促各方落实整改措施,成为常态化。

强化工程档案验收,将档案验收纳入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验收的整体工作中,作为通车重要条件之一。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把竣工档案预验收工作纳入整个工程验收计划中,统筹安排,狠抓落实。严把验收质量,坚持工程实体与工程档案同步验收。做到档案验收不合格,工程质量验收不予通过。

二、工作体会

在工作中我们感到,认真贯彻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搞好工作的前提;高度的责任感是搞好工作的保障;狠抓落实,不断创新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公司的档案管理,为公司发展和工程建设发挥更大的贡献!

北汽集团代表发言: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涵盖整车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产业、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投融资等多种业务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十二五”以来,随着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档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做法

(一)积极创新,加强组织管理

1.创新档案管理模式。集团领导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部署档案工作,探索实施了档案集约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北汽档案馆,将档案馆定位于“保存集团重要档案,集收集接收中心、安全保管中心、利用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的窗口”。同时,以重大实物档案为载体,成立北汽铭誉展室并对外开放,使之成为档案工作宣传教育基地。

2.完善档案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了全集团档案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工作有公司领导主管、有部门领导分管、有档案人员专管、有部室兼职档案人员兼管的管理模式,为开展档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3.强化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管理。集团研究制定《北汽集团破产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对破产企业档案流向及归属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并正式成立库房面积800平方米的“北汽集团改革调整历史档案馆”,负责接收全集团调整退出企业档案,截止到2014年年底,已接收11家改制退出企业档案,馆藏档案近20万卷。

(二)强化落实,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考核体系

集团将档案工作纳入全集团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督办事项、纳入年终考核;每年定期召开全系统档案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和表彰上一年度工作,安排部署当年档案工作。集团领导每年都要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全系统档案工作会上部署工作任务。档案工作纳入集团系统绩效考核体系,自上而下将全系统年度档案重点工作任务按季度、月度进行分解,并对企业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予以量化考核。

(三)定制度、重检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011年,集团公司制定了《企业档案工作综合评估实施细则和评估标准》,在全集团开展档案管理综合评估工作,并实施两年一次的动态评审。该评估涵盖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设备设施、基础业务、开发管理等企业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托评估标准,对每项工作进行细化打分,对照评估细则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2014年,集团公司在组织全集团开展档案自查的基础上又对下属六家单位进行了抽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通报,下发整改通知。以迎接国家档案局组织的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巡查为契机,狠抓北京奔驰发动机项目和MRA一期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集团系统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积累了经验。

(四)重学习、强实践,多途径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成立档案协作组。以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和服务贸易企业为成员单位成立了三个“档案管理协作组”,为所属各单位搭建起相互交流沟通、互帮互学的平台。

2.实施档案业务实习。建立“北汽集团档案业务实习制度”并已全面实施。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已完成11家单位11名档案人员到集团档案部门的业务实习。

3.坚持业务培训。北汽集团现有专兼职档案人员513名,其中专职104名。在513名专兼职档案人员队伍中,“80后”占总数的60%以上。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了季度培训制度,培训的内容既有业务培训,也有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特别是年轻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抓信息化,促可持续发展,档案工作跃上新台阶

北汽集团档案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方面,即实体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档案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2011年,集团本部开始启动档案数字化项目,搭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已完成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室藏文书、合同、会计、实物、声像等门类档案的数字化,完成与集团OA系统的集成,实现OA在线收集与查阅,实现OA系统数据在线归档,并在权限范围内,实现了全员网上利用,档案工作跃上新台阶。

二、工作体会

上一篇:怎样学好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下一篇:SCRATCH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