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人后成才

2024-05-24

先成人后成才(精选5篇)

先成人后成才 篇1

先成人后成才

――凤城六中参观学习有感

凌源市大王杖子中学 许为栋

走进六中的校门,看到六中校园内的孔子及学生的雕像,标语牌上的内容,感受到六中的环境氛围,使我想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的诗句,理解了六中工作重心,我认为学生就应该在这样环境里读书,成长。

在六中,我听了两节课堂展示,一节语文课,一节历史课。然后,听了一节很有特色的德育反思展示课,最后是校长的汇报。我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学校确实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学校。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确实是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大胆的改革,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教育方式和相应的评价模式,并且取得了成效。在课堂上采取的“小组联动,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主动地参与,并自信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课前班级口号和小组口号以及“男生风尚,女生气质”,潜移默化正面引导着学生做一个爱国爱校爱家,懂回报知感恩,有责任感荣辱感的学生;德育反思让学生畅所欲言,一日三省,自评互评,精神充电;学校走廊内每个班级墙上的反馈量化评比表的闪亮的小红灯;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教学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了不起的艺术。

六中的精细化的管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为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竞争无处不在,处处都在育人,真正成为了学生习惯养成,个性健全的人生课堂,德育工作必须科学细化。六中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目标。“六中学生品质”和“男生风范,女生气质”使学生们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日常生活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学生们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把学生们的每一天,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地点都应该做什么,都进行细化管理,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规范其行为。

阳光大课间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没有体育老师的管理下,按部就班,整齐划一的完成各项活动。爱心超市的诚信教育,每周回家的感恩教育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德育的实效性和育人性。评星晋级活动,使学生们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了喜欢的升级游戏。学生们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就会更积极更投入更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每天的精神充电,反思班会,成长日记,不仅使学生们发现自我的优点和不足,而且他们也会发现其他学生们的闪光点,从而共同进步。毕业和开学典礼走红地毯,模拟长征春游远足,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会成为学生们前进的一种动力。

如果教学创新是六中发展之根,那么德育先行就是六中壮大之本。德育和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德育工作抓好了,有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有了理想,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

为了将所学方法和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结合自身和我校实际,谈谈我的想法:

一、改变理念,以德促教

德育和教学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存在,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此次六中考察学习之后,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学生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也就不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既要做好教学工作者,更要做好德育工作者。

二、构建模式,以管带育

处处是教育的场所,时时是教育的契机。在德育的工作中,细化阶段目标,明确工作中心,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从课堂到课间,从餐厅到教室宿舍,从领导到班主任、老师、学生,编织成一个立体式管理网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参管的强大德育阵容。一定要从点滴抓起,不能只限于早会,班会,节日,走形式化。应将德育落实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真正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章立规,以奖代管

要细化学生一日常规检查标准,不但要扣分,更要奖励,形成一整套的奖励模式,以奖代管。大力宣扬正能量的东西,让他们引领其它学生,营造一个人人争当先进,感觉到不上进不行的这样氛围。

我相信我们能够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保证让学生先学会做人,为成才打好坚实基础。

先成人 方能成才

――凤城六中参观学习有感

凌源市大王杖子中学 许为栋

2015.4.17

先成人,后成才 篇2

一、为什么要抓养成教育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

事实表明,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修养的教育,已迫在眉睫。中小学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需要加强养成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学生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变为综合,由一元走向多元,整个教育形势变得更复杂,使教师陷入了“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的被动局面;加上部分教师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认识模糊,把它视作一种软任务,认为可做可不做,顺其自然发展,学生行为规范得不到落实,养成教育就无从抓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决定好的品质,好的品质决定未来有个好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当代教育家关鸿羽老师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教育目的的成败。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终身发展,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如何理解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说,养成教育是对人进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又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三、几个小故事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启示

1.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深夜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教育启示:生命教育。无声的温暖关爱,胜于严厉的惩罚。转悟、觉醒,来自于温暖的关爱之中。许多学校、班级和教师都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理,但带来的往往是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这时候需要温暖、理解、关心、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激励学生的激情。价值观的诱导胜于皮鞭的督促。

2.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启示:榜样的力量无穷。人要朴实,心要充实,学要踏实,做要求实。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教师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一直以“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而誉满天下,现在教师的地位仍在不断提高,正因为这样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与此相匹配,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教比学更难……教比学难是因为教意味着让人去学。真正的教师让人学习的东西只是学习。”“真正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向学生们表明他应学的东西远比学生多,这就是让人去学。教师必须比弟子更能受教,真正的教师对自己的事务比学徒对自己的活计更没有把握。”就此而言,其实还有许多,对于教师的要求仍然是那句话: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只有现在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学生才能成才。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3.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当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罗尔斯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教育启示:罗森塔尔效应。读完这个小故事,不免有些感慨:在我们接手的每一批学生中,都会有像小罗尔斯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只是他们是否也像小罗尔斯一样幸运,能够认识像皮尔·保罗那样懂得抓住教育契机的“贵人”,适时给学生一个看到光明的支点,迷茫、困顿时点燃学生人生前进的希望的火把,让黑暗中的他们看到光亮。

人生的成与败、悲与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心态与自我评定。内心平和,处事坦然,能够理智地面对万事万物,准确地评价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在很多时候,对自我的评价很大程度与别人对自我的评价肯定有关,别人一句“你能行”、“我看好你”……往往能增添无穷的力量,树立奋斗的信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知识常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学生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说白了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有充足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身无限潜力,给他们“提早”确立人生目标。

4.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启示:我不是陶行知,所以我面对学生这种错误一定会出奇愤怒。但我现在必须反省,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我认识到我从事的不是教育,而是管制。一个错误变成四项奖励,不仅让我们感觉到处理问题要有新思维,而且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领略什么才是教育的智慧。我们多数被学生的错误冲昏了头脑,即使有太多闪光也被我们的定势思维淹没了。

5.赞美是暗室中的一支蜡烛

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城里的百姓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这该死的台风……”母亲诅咒。“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停电)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像小天使。”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教育启示:赏识教育。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事例,让我体会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被赞美者会受到激励,会心存感激。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很调皮捣蛋,用笔扎周围的同学,撕坏别人的本子,作业经常不写,还自以为是,对教育满不在乎。如一次数学老师让他用比例解应用题,他偏用数学法解决。老师让他改过来,他死活不肯,再说,干脆啥也不写了。就这样一个学生特别喜欢听好听的话。一次上课间操,教室里开着电扇,他主动征求我的意见要求把电扇关掉。事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这件事对他影响可大了,老师说的话他能听进去了,不再跟老师对着干,学习也用心了,有一次听写居然得了97分。

可见,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学生无一不想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可以燃起学生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特别是那些惹是生非的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赏识或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赞扬和鼓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感染力的催化剂。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时教师随意的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会使一个学生产生巨大的转变,可以使一个后进生转化为一个优等生。为什么赞扬有着如此大的威力呢?我想那是因为赞扬能使人心情舒畅,使人自信,让人倍感自身的价值,激发人的斗志,促进人不断努力奋斗。

先成人后成才大学生演讲稿 篇3

“先成人,后成才”,这是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口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德育是办学的根本,景山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首先从学生学会做人开始,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人格和习惯,从而学会学习。

即时教育,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育

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

即时教育---是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在数十年教育工作中总结出的德育新理念。他认为,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可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现代化生活的准则、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好品德,对一些学生来说依然遥远,这就要求教师去积极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美丽,去体验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内心的愉悦。这一道德准则在他们亲身体验过之后,“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即时教育”核心在于“即时”,关键在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以及事事育人中,即首次遇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范畴的人和事中。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也没有课界、班界、校界;更不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也就是说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学生的管理,要做到凡是有学生的地方都应该充满教育。每位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杨菁同学不喜欢住校,为了弄清她不愿意住校的原因,老师通过上门家访和杨菁的多次谈话,了解到杨菁怀疑爸妈只爱姐姐,不爱她。由于父母忙于生意,忽略了对孩子感情上的交流,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和姐姐比被父母忽略的错觉,从而用逃课、叛逆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为了让杨菁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老师利用杨菁过生日的契机,在晚修的时间,邀请全班同学为她过生日,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同时也通知杨菁的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蛋糕,让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全班同学的祝福声中,她的妈妈为她送来了生日蛋糕---此时此景,杨菁抱着妈妈哭了,当杨菁和远在外地做生意的爸爸通电话时,一句“爸爸谢谢您!我爱您!”班里的同学们立刻掌声响起……这温情的一幕感动了杨菁,也感动着班里的每一个同学。

如今,每个周日返校的时候,杨菁都会在父母怀里撒娇。一个曾经不愿住校、叛逆的孩子,因为老师的即时教育,变得积极、乐观且充满爱心。

养成教育,辉煌人生从这里起步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青少年和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提出,在学校全面开展对学生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学生周末回家,向家长问一声好,对家长说一句上周学过的英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行为得到纠正,学习态度得到积极转变。

李文泽同学第一次问候姥姥,让姥姥高兴了半天。孩子多次的问候,让家长感受到暖暖的温情。一次周末回家,他下车后对爸爸说:“爸爸等了多久啊?辛不辛苦?”爸爸问他,是不是在车上想好这样问候的,李文泽说:“没有想怎么问候,是见面后随口说出来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良好习惯的养成,最终体现在学习上的进步。曾凯同学以前书写潦草,自开展养成教育后,学习态度端正,书写一笔一划,作业很工整。

将道德内化为自身需要,是海口景山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处。郑栋煜同学的家长说:“星期六,孩子吃完早餐,看到我在拖地,他就说‘妈妈,我来拖吧。’他把拖把拿过去,把地板的边边角角都拖得很干净,突然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在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看来,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在海口景山学校的校园里,你看不到奇装异服、乱扔垃圾。“老师好!”“校长好!”在校园里,一声声温馨的问候话语、一张张充满活力的笑脸,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

在当前教育界,中小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仅应有优秀的成绩,更应有健康的心态。

10月,在德育处陈雪梅主任的领导下,海口景山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组。“需要帮助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低落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德育处的包威老师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冠以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让他们把正面的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校园环境中得到认同,从而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

从海口景山学校高中部张欣老师那里,我们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2月,高一的阿盛同学离家出走两天一晚,想过自杀。张欣老师找他几次谈话后了解到,当时他赌博欠了很多钱,家里人(主要是妈妈和哥哥)骂了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家人,想死了算了。之后又了解到,阿盛与父母和哥哥关系处不好,周末不想回家,晚上经常失眠,在同学之中常常感到孤独,从小就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高二上学期,张欣老师任命阿盛担当班级的生活委员,用意其一是为班级做些有意义的事,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其二是让他的能量有发泄的途径。

如今,张欣老师成为了阿盛的朋友,阿盛也成了张欣老师的“孩子”。“他会偶尔悄悄把一些特产放在我办公桌上,小点心、糖果等等。还会问我一些想不懂的问题,比如‘老师,我不喜欢小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呀?’端午节带给我几个粽子,还有一点红糖,再加一句嘱咐‘老师,别一次都吃完,会发胖。’”张欣老师说,“阿盛的转变,让我体会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什么上课、传授知识、组织活动、个别谈话,批评也好,表扬也罢,其实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不论哪方面成长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是我们不能替代的,我们只需要怀着一颗宁静的心在旁边微笑着关注、陪伴,必要时指导一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揪住某方面不放。只要心中有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为那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使自己强大,也可以让别人强大。”

正如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所说---“景山所有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让学生的笑容更多一些,让学生们的未来更灿烂一些。

先成人后成才 篇4

有感

先做人,后成&ldqu;家&rdqu;‐‐读《傅雷家书》有感

对于家书,傅雷是这样说的:&ldqu;我虽未老先衰,身心俱惫,当年每日工作十一小时尚有余力,今则五六小时已感不支;但是&lsqu;得英才而教育之&rsqu;的痴心忍让未改。为了聪与弥拉,不知写了多少字的中文、英文、法文信,总觉得在世一日,对儿女的责任不容旁贷。&rdqu;的确,读罢《傅雷家书》,傅雷拳拳的爱子之心,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想,这一封封家书中,蕴含了傅雷落笔前对儿女诚心的教诲和殷切的希望,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与爱意。

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的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执著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封信必然提及的在音乐艺术上的见解和对儿子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难忘的细节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感动。这样的父亲,才能造就如此优秀的儿子啊!连小小的琐事,也不远万里点点滴滴落笔信中!

纵观全书,不难看到,傅雷对音乐富有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刻的要求等等,不仅教会身为子女的我们深刻长远的做人道理,同时也给了许多家长以启迪,教导子女应先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家。

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 篇5

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

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某大公司招聘一名员工,因为待遇好,来应聘的人很多。最后,是一位其貌不扬,学历也不高的人被选中了。其他的应聘者不服,就问公司老板。老板说:“聘用他的原因是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第一,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泥土,进办公室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办事认真、仔细;第二,他看到有个残疾老人,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第三,应聘时他先脱掉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说明他既懂礼貌又有魄力;第四,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只有他俯身拾起并放在桌子上„„ 这些不是很好的‘介绍信’吗?把工作交给这样的人,不是很放心吗?”

这个报道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点滴小事会给人以成功的阶梯,也会使人与成功失之交臂。

难道举手投足的瞬间小事真的会有如此作用吗?其实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行为情操的重要表现,文明与不文明二者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同样是一件小事,这样做就文明,那样做就不文明,泾渭分明,道理并不复杂,但贵就贵在文明习惯的养成,难就难在长期的坚持。

大家都是长期接受教育的人,你们是否知道如何对待手中的一张废纸,教室、寝室中洁白的墙壁,口里的一口痰,吃后的果皮、包装袋,教室、寝室中的公物;如何面对每一节课,一次日常的作业,一次普通的考试;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无论大家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而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善待身边的小事,才会拥有成功的基础。一个不知道爱父母、爱家庭的人,一个不知道爱培养他教育他的学校的人,一个不知道爱自己工作、学习环境的人,哪里谈得上爱国呢?同样一个不知道爱别人的人,也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爱和帮助的。

上一篇:运用政工网提高政治工作效能的实践和思考下一篇: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