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患者(共9篇)
成人患者 篇1
重症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一般常规治疗无效, 支气管极度痉挛导致严重呼吸困难, 肺功能减退,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升高[1]。目前认为重症哮喘的发生机理是[2]: (1) 进行性加重的气道炎症; (2) 气道炎症持续存在且疗效不佳, 同时伴有支气管痉挛加重; (3) 在相对轻度炎症的基础上骤发急性支气管痉挛; (4) 重症哮喘导致气道内广泛黏液性形成。因此临床上重症哮喘患者常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 常并发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严重酸中毒等, 病死率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对重症哮喘的治疗和护理也有了新的进展, 现将重症哮喘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氧疗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时低氧血症明显, 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若得不到及时救治, 可引起死亡。应立即给氧气吸入, 吸氧的方式有鼻导管吸氧和面罩给氧两种方式, 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5-6L/min, 面罩给氧时保持氧流量8-10L/min。面罩法给氧充分, 效果肯定, 能使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99%[3]。面罩上方的两侧孔, 有利于呼气时二氧化碳排出, 解决了二氧化碳潴留问题, 两侧孔也便于吸痰, 操作时不中断氧气供给。而常规的鼻导管给氧插入鼻腔后, 患者感觉不舒适, 有异物感, 鼻导管常常有被分泌物堵塞后给氧不足等缺陷。另外, 鼻导管吸氧会因氧流量加大而对鼻黏膜刺激性大, 使鼻黏膜干燥, 同时使部分氧气从另一侧鼻孔泄漏, 实际吸入氧的浓度较低, 以致纠正乏氧效果不佳[3]。因此, 在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抢救时, 面罩给氧值得首选。注意评估吸氧效果, 监测SaO2、PaO2及PaCO2, 保持SaO2>95%以上。
2 呼吸道的护理
重症哮喘患者由于张口呼吸、出汗、氨茶碱及利尿剂的使用, 可使呼吸道严重失水,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形成痰栓阻塞气道, 且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及分泌亢进致大、小气道形成广泛粘液栓[4], 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造成低氧血症。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 降低痰液粘稠度的干预方法。氧驱动雾化吸入, 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 使药液形成细微雾状, 随吸气进入呼吸道, 氧驱动雾化时可带给患者氧气, 增加血氧饱和度, 同时达到稀释痰液、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排痰、消炎的目的[5]。雾化的药物及方法: (1) 0.9%NS4ml+沙丁胺醇溶液1ml, 开始每隔20min1次, 1h后改为q8h; (2) 0.9%NS4ml+盐酸氨溴素注射液30mg, q8h; (3) 0.9%NS10ml, q2h雾化吸入, 以上三组药物交替雾化。雾化时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 采用氧气面罩雾化吸入, 氧流量6~8L/min, 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min, 以减轻患者疲劳。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率加快、心律失常或疲劳等现象。每次雾化结束后用清水漱口, 以免引起声音嘶哑及霉菌感染。雾化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将痰液咳出, 对于痰多、痰阻而又无力咳嗽者给予电动吸痰或纤支镜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3.1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药物有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 根据药物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大类。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主要为吸入治疗, 平喘作用快, 通常数分钟内起效, 疗效可维持1-6h, 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虽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是很安全的, 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潜在心肌毒性、反复支气管收缩等[6], 因此持续吸入时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 静脉用药速度应缓慢,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早期发现,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多索茶碱是一种甲基磺嘌呤衍生物, 与氨茶碱相比, 具有较强的平喘、抗炎和镇咳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
3.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是目前急救重症哮喘最重要的药物。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有全身应用和吸入应用两种方法, 全身用药主要用于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哮喘, 早期、足量使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缩短病程, 并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用法:甲基强的松龙80~160 mg静脉滴注, 1次/12 h, 连续2~4 d, 症状好转, 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 血气分析PaO2和PaCO2正常, 逐渐减少甲基强的松龙的用量, 并改用口服强的松, 剂量逐渐减至发病前的激素维持治疗量[7]。在使用激素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神经、消化道等变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是哮喘抗炎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最主要的方法,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CS)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反应, 表现为喉部剌激和咳嗽、口咽部念珠菌病及声嘶, 吸药后漱口或用贮雾罐吸入可防止这些副作用发生。
3.3 药物雾化吸人的护理
药物雾化吸人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气道, 产生较快的支气管扩张效应。与口服相比, 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故药物雾化吸人成为治疗哮喘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被WHO"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列为首选。常用的雾化吸人方式包括:超声雾化吸人、氧气驱动雾化吸人、呼吸机雾化吸人、压力型雾化吸入、高速气流雾化吸人[8]及口腔气雾剂的应用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护理人员在药物雾化吸人的护理上有所创新, 熊红等[9]创出了加温雾化治疗法。她们使用由德国百瑞公司提供的PARIBOY压缩雾化吸人机, 先将0.5%的全乐宁水溶液lml加生理盐水4ml配制成药液, 并注人该机的药皿中, 再将PARITHERM加温器置于PARIBOY压缩雾化吸入机的喷雾器上, 加热后进行治疗。不仅具有其它雾化吸入的特点, 还可利用热的物理作用, 促进气道血液循环, 减轻气道粘膜水肿, 从而治疗炎症。且加温的雾化吸入使药物颗粒更小、更易进入呼吸道, 无冷空气刺激的不适感, 降低了气道的高反应性[10]。因此, 理论上讲PARI BOY压缩雾化吸入机加上PARITHERM加温雾化治疗对改善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有明显疗效。
4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持续24 h心电监护仪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肺部体征、心率的变化, 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或意识丧失、心率>130次/min或心率<60次/min、SaO2<90%, 血压下降、肺部听诊哮鸣音及呼吸音消失等, 都是哮喘进一步恶化的表现, 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5 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 重度以上哮喘发作属临床危重状态, 可发生猝死, 经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给氧、补液、纠酸等处理无效时应积极进行机械通气, 否则死亡率极高[11]。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理论首先由Leon-hardt于1961年提出。其报道5例患者全部存活[12]。机械通气包括有创正压通气和无创正压通气。1952年有创正压通气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以来,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有创正压通气即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适用于昏迷患者。无创正压通气 (NIPPV) [13]为面罩式无创呼吸机正压辅助呼吸, 适用于重度哮喘及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目前BiPAP无创机械通气, 已作为抢救急性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与传统的有创通气相比, 其优点有:无创, 病人易接受, 操作简单, 快捷, 易掌握, 同步性能好, 不影响进食、讲话、咳嗽排痰, 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和并发症如声带损伤、喉头水肿、气管创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14]。若患者病情短期内恶化, 特别是恶化较快者, 出现窒息或神志改变等应迅速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行有创机械通气[15]。在机械通气护理中, 锁安云等[16]采用"控制性低通气量辅助呼吸方法", 成功救治5例处于呼吸衰竭的重度哮喘患者。近年来, 针对临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提出的规范操作内容[17]包括:观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观察患者和呼吸机的同步协调性和连接密闭性;合理掌握呼吸道湿化, 避免湿化过度;痰液粘稠者, 先滴人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稍后再吸痰, 吸痰前给予高浓度吸入氧气,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加强皮肤、粘膜护理, 防止尿路感染;严格进行病室和器具的清洁、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等。
6 哮喘患者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可危及患者生命。为了控制重症哮喘的发病率, 降低哮喘的病死率, 重点还是预防。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教育, 使他们充分认识本病的严重性。动员家人参与对病人的管理, 提供躯体、心理及社会支持。使患者得以长期、合理、充分、有效的治疗, 从而达到减少或避免哮喘发作十分重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方案, 成为全球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指南。健康教育是整个哮喘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GINA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8]。GINA[19]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20]分别指出通过开办哮喘学校、学习班、俱乐部、联谊会等多种方式集中进行系统的哮喘教育和管理能够达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症状、预防和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就医次数、保证正常活动、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使肺功能接近正常和不发生不可逆气流受限、减少猝死发生的目的。丁少芳等[21]比较了对哮喘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和一般群体性教育的效果, 发现个体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改善症状和肺功能。王玉梅等[22]主张成立哮喘教育中心, 专人负责, 设专门从事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护士, 建立哮喘之家或健康教育宣传室, 建立病历, 统一编号管理;设立咨询电话, 定期组织讲课, 定期组织复诊及随访活动。杨春梅等[23]提出巧用健康教育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疾病知识教育、家庭用药知识教育、哮喘发作时的应急措施教育等。
7 展望
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应是随着无创辅助呼吸机的更新换代的发展而发展, 努力研究不同类型的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24]。随着居家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哮喘病人的居家护理也逐步程序化、规范化。这种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进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成人患者 篇2
【关键词】静脉输液 舒适护理 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2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逐步提高。舒适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为满足输液患者的舒适需求,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患者静脉输液中,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由输液带给患者的不适,收到良好效果。
一输液前的舒适护理
1、心理护理。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初次接受输液治疗者。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输液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输液前要使患者详细了解整个治疗过程,解除一切顾虑,为接下来的治疗作好准备。
2、卫生宣教。治疗前应详细向患者说明:输液的目的、输注药物的名称、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全天输液总量、用药次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限,每一种药物的最佳输注速度,输液前患者应做的准备工作,输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取得帮助,护士对输液患者的护理程序等等。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类型宣傳输液过快、过慢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把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逐一向患者交代清楚。
3、舒适的物理环境。创造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及氛围晨间护理时即做好房间的通风工作,告之护工用湿拖把清洁地面,用湿布擦拭桌面,首先,治疗前房间通风半小时,尽量使患者自由选择体位,调整好室内温湿度、光线,将通讯设备、水杯、便壶等放于合适的位置,便于患者使用。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舒适的温度和光线,整洁的被褥,所有的一切都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护士良好的素质。护理人员均统一穿着淡粉色护士服,头戴淡粉色燕尾帽,床单也为淡粉色,室内采光良好,营造一种愉快、轻松、亲切的氛围,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护士良好的仪表与精神面貌是促进患者心理舒适的基本条件,高雅的气质,体贴的态度给人以礼貌、尊重、信任、安全与美的感觉,我们要求护士淡妆上岗、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举止稳重,即使在治疗任务很重时,也应忙而不乱。从容沉着的举止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自然、节奏和谐的步态会使患者产生轻松愉快心情。
二输液中的舒适护理
1、根据输注药物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宜的血管和穿刺部位,穿刺时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穿刺的血管,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完毕不要立即离开,应床边观察1--2分钟,并告知患者会按时巡视。如果遇到输注速度改变、局部疼痛或其他不适情况,嘱其不要紧张,可立即呼叫,护士会立刻提供帮助。巡视时间尽量遵循已许出的诺言,每次巡视都要双眼正视穿刺部位数秒,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是否需要协助变换体位、姿势、饮水、大小便等其他需要,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对输注特殊类药物的(如:致过敏药、扩血管药、脱水药、化疗药等)除严格按要求操作外,要增加巡视次数,以确保正确用药及用药安全。巡视时间间隔一般以30-40分钟为宜,还可据病患者年龄、性格类型等灵活确定巡视次数。同时还要告知患者:静脉内有一定压力,输注液体即使完全滴空,空气也不会进到血管,让病人不要紧张。年老体弱者及冬季输液时,如无禁忌可将输液管加温,以增加患者舒适感。
2、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减轻穿刺造成的创伤,减轻疼痛。严谨的操作规程和认真的三查七对,充分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可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患者的畏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输液后的舒适护理
拔针后教会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即顺进针方向沿血管走向按压,时间3--5分钟,有些病人输液完毕因急于上厕所或变换体位等,往往不能保证按压时间,从而导致皮下淤血。这样,一是会增加以后静脉穿刺的难度,二是会增加病人对输液的畏惧心理。遇有该种情况,应有人给与辅助,同时告知患者在1小时内不要除去穿刺部位覆盖的无菌棉球,2小时内不宜洗手浸泡局部,以防穿刺处感染,对于输注有致敏作用的药物,输液毕30 分钟内不宜外出。输注扩血管药物的,输液毕要测量血压;对不能自行按压的要代为按压3--5分钟方可离开,5--10分钟再次巡视,确保患者安全。
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通过生理心理调节人体各系统起到了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到舒服的同时也促进了交流,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总之,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减轻痛苦,获得舒适。通过对输液患者的舒适护理,明显提高了输液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促进健康教育的开展,患者从中获得有益于治疗、护理的知识和方法,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使其在良好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友明. 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舒适护理措施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2(19) :23-24.
[2] 廖碧珊,卢秀芬,林晓燕,等. 舒适护理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20(6):27-29.
成人患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牙列间隙成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1岁~53岁, 平均年龄39.5岁;治疗组男32例, 女18例, 年龄21岁~52岁, 平均年龄39.6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牙列间隙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即单一修复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恢复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牙列间隙完全修复, 牙齿外观正常, 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牙列间隙基本得到恢复, 牙齿外观有明显恢复, 有轻微的疼痛;无效:患者的牙列间隙修复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牙齿外观无明显改变, 有明显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分别为 (15.8±2.2) d和 (9.3±1.8) d, 2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5.14, P<0.0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和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自身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 牙列间隙是牙齿间的空隙, 其容易造成食物嵌塞, 对于牙周组织有明显影响;它的存在不仅破坏了人们的外观容貌, 也会影响正常生活与交流, 严重者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 因此需要尽早矫正[1]。牙列间隙分为替牙期牙列间隙和恒牙牙列间隙, 替牙期牙列间隙包括上颌乳前牙散隙、灵长间隙、替牙期上中切牙间隙, 矫正方法的选择根据间隙的可关闭性和不可关闭性不尽相同。可关闭间隙是由多生牙拔出或患者的不良习惯造成, 乳恒牙时期的牙间隙临床上比较少见, 即使出现也只需简单矫正就可恢复。如果患者在换牙期间, 可定期观察, 一般可自行恢复;如患者牙齿生长完成出现牙列间隙, 需尽早进行矫正器矫正, 临床资料显示, 年龄越大, 牙列间隙矫正过程越长。不可关闭间隙是因为患者的牙量小或先天缺牙等原因造成, 不能单一进行矫正器矫正, 可在间隙集中后进行恢复性治疗[2]。
修复前的正畸治疗为修复牙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对降低了修复难度, 提高了患者修复的成功率。先天性缺牙患者通常伴发不同程度的错, 为了达到修复效果, 可在正畸治疗的同时进行错治疗, 利用牙齿间隙解除错症状, 尽量通过调整牙列间隙实现错的调整与修复, 纠正咬关系[3]。本研究对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应用正畸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恢复时间少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修复前应用正畸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 修复前正畸治疗对牙列间隙患者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青侠.分析和讨论成人牙列间隙患者采用正畸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25) :176.
[2]杨子厚.研究成人患者修复牙列间隙前的正畸治疗手段[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8 (16) :2623.
成人患者 篇4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再来谈谈高数二的学习。因为高数二内容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看书,将每一章的内容、概念、定理等真正理解。这里要注意的是,高数二中可能会有很多对定理、推论的证明过程,这些证明过程又长又复杂,我建议大家对这些证明过程可以不用去看,只需抓住其中的精华部分,好好理解它们就可以了。我给自考生做辅导时就让他们将这些冗长的证明过程撕掉(其实如果撕掉这些内容后,高数二的书本会变得很薄)。
当看懂一章内容之后,可以做一做书后的习题。高数二主要的题型无非就是:(1)行列式的计算;(2)矩阵的运算;(3)线性方程组的求解;(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5)二次型的化简;(6)概率论中求概率;(7)求分布与求数字特征;(8)数理统计中求点估计,求区间估计与求检验的拒绝域。做题不要只求完成了事,要充分理解并掌握习题所包含的知识点。
另外,高数二的考前复习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考前做几套历届考试题的话,一定会为你通过高数二加上一块重重的砝码。
总得说来,高数一内容似乎偏少,也不难理解,但由于章节变化多端,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故出题多样,一道题可能涉及到好几章的内容,所以相对来说更难点。高数二内容较多,也比较难理解,但出题简单,题目比较单一,并且重复性很大,所以相对来说稍显简单。对二者的学习用一句话概括为:高数一,多做题;高数二,多理解。
高等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学习期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高数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在学习高数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千万不要轻易放弃,静下心来找找原因,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付出一份辛苦,就会有一份收获 。
[
成人高考方法信息 : 成人高考学习方法
成人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2年8月—2013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207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癫痫诊断标准,发作类型按1981年痫性发作的国际分类标准分类;3无严重的进行性系统性疾病;4智力足以理解及完成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5病程≥1个月;6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对每位调查对象在就诊时进行资料收集,给予一份QOLIE-31 进行填写,癫痫患者一般情况问卷经询问患者后由调查者填写。对量表按评分规则进行评分,汇总整理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检验标准 α=0.05。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皮尔森相关分析筛选出的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变量作为协变量,生活质量总分高低(以常模的M-0.645SD为界)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后删除法(Backward:LR ),引入协变量标准 α=0.05,删除协变量标准 α=0.10。
2 结果(见表1、表2)
分
3 讨论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较一般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更为明显[1]。目前认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多个方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显著下降,包括疾病本身、抗癫痫药物、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2]。本研究经筛选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是: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和病程。提示已婚、伴有情绪障碍、较长病程是引起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发生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较低的保护因素。结果表明已婚会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的风险,而国内外部分研究表明已婚比未婚的生活质量要好[3-5],已婚和未婚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文化程度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较高学历者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这与Vesile等[7]研究结果一致的。情绪障碍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目前研究表明情绪障碍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8],其中抑郁和焦虑是影响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病程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病程越长,生活质量越低。这与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0]。然而也有一些报道结果与此不同,朱丹彤等[11]研究发现,病程1年以内组与病程在1年以上组比较,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病程在5年以上者为慢性癫痫,若以1年分组可能造成生活质量差异尚不明显的结果。Djibuti等[3]认为长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总得分、发作担忧、社会功能成正性相关,本研究与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选取的对象对疾病的认识和对发作的控制不同造成的。女性在发作担忧方面生活质量较男性差,目前对性别是否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没有一致的看法[1,12-13],这可能与不同国家、地区存在文化差异有关。在社会功能方面,无明确病因者生活质量更好,陶爱华等[14]认为原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之间在生活质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sile等[7]研究认为只有产伤这个病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目前关于该因素的报道数量较少。本研究表明在情绪健康方面,服用药物数目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与程建华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发作担忧、精力、疲劳方面,癫痫发作频率低者较发作频率高者得分高,与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一致,癫痫的发作频率是影响癫痫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15]。经济情况与生活质量得分在生活满意度、情绪健康、总得分三方面呈正相关。结果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较一致[6-7,16]。 程建华等[6]和Tlusta等[17]认为未就业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肯定的因素。本研究发现在生活质量情绪、精力和药物影响方面未就业组比就业组较低,其他方面无显著性,而在读学生及离退休人员可能因为不需考虑经济问题,无工作压力,在生活质量多方面明显高于就业组及无职业组。本研究提示年龄在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及认知功能方面呈负相关,发病年龄与发作担忧方面呈正相关,这与龙发青等[16]与Vesile等[7]研究一致。癫痫对各年龄段患者均可产生消极影响,对不同年龄阶段影响方面不尽相同,成人患者主要是职业、婚姻、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影响,而儿童患者,更多地影响生理、认知健康以及心理调整能力[18]。但也有研究表明发病年龄并不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19]。全面发作组与部分发作组之间比较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提示发作类型不是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Grethchen等[12]结果一致。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不同,其中以多种类型发作的患者生活质量最差,全身性发作患者生活质量较部分发作患者要高[4]。相反的,有研究认为全面性发作(特别是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部分性发作大[6]。造成结果存在争议的原因可能是研究中纳入人群的特质存在差异,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服用传统型AEDs、新型AEDs与联合应用传统与新型AEDs三组间的生活质量未见差异,这与程建华等[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从临床经验来看,新型AEDs的副反应更小,生活质量也应更高。关于用药类型是否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关于家族史是否为影响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表明家族史不是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的局限性:样本数量尚不足够大。选取患者中全面性发作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而部分性发作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所以仅分为全面性发作组与部分性发作组。同样仅以有无明确癫痫病因分为有明确病因组与无明确病因组,未进一步探讨各个病因对癫痫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解决上述问题可能需要今后扩充样本后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组。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手段最终全面提高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癫痫病人一般情况问卷、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中文版)对207例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的可能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癫痫生活质量总分高低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发作类型、用药类型及家族史可能不是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能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性别、年龄、发作年龄、婚姻状况、病因、情绪障碍、发作频率、病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和目前用药数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及病程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情绪障碍及病程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成人患者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2年7月—2005年9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56例为治疗组, 年龄18~44岁, 平均 (27.2±2.2) 岁, 其中女36例 (64.28%) , 男20例 (35.72%) 。对照组均为同期因错颌畸形来医院咨询但最终未选择接受治疗的患者, 共57例, 女38例 (66.67%) , 男19例 (33.33%) , 平均年龄 (25.3±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现居住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应用SCL-90和SAS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SCL-90[2]内容涉及情感﹑感觉﹑思维﹑意识﹑行为、习惯及人际关系等方面, 分为9个因子来评价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SAS[3]有20个项目, 采用4级评分评定受试者的心理焦虑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
接受正畸治疗成人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见表1。
2.2 两组SAS测试结果比较
接受正畸治疗组SAS的评分为 (36.75±6.87) 分, 而对照组的评分为 (32.18±5.75) 分,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有配合好、自觉性强、耐受力好、按时复诊等特点, 且由于这部分人群的治疗要求比较迫切, 一般与医生的配合度较好。国内学者[4]研究发现, 正畸、正颌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疾患,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 从而让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效果产生怀疑。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总分这几个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了接收和不接受正畸治疗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由于牙颌面的畸形, 患者面部美观及咀嚼、发音受到影响, 在生活中受到过别人嘲笑, 有的还对就业、择偶等造成影响, 因此患者常不愿意参加公众活动, 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自卑、不自信、抑郁、固执、多疑、内向的性格, 影响到他们与周围人正常交往的自信心, 造成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降低, 因而引发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偏执等负面情绪[5], 这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较高的原因。本研究资料显示, 成人患者在治疗结束前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同样有错颌畸形但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低, 其原因可能为接受治疗的成人患者既有对配戴矫治器后的外貌及时间、经济、职业等因素的顾虑, 又存在对能否达到矫治目标的担忧, 且比较注意接诊医生的职称及资历和其他病人对该医生的评价, 而对照组中虽有错颌畸形但未选择治疗的患者, 在与医生对话中表现出性格开朗、乐观大方、善于交谈, 并且在问卷过程中配合良好, 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行为温顺, 不认为自己的错颌畸形是严重的生理缺陷, 其表现出的外向性格与本研究的评分结果吻合, 这也可能是他们不选择治疗的原因之一。此外在访谈中还发现选择正畸治疗的患者虽在治疗前反复询问治疗方法及过程, 在被告知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接受治疗, 且在治疗中合作度大多良好。心理状况对患者在治疗中的合作度影响很大, 关系到医患能否合作满意、能否按治疗计划顺利完成疗程, 并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在治疗前及整个治疗过程中, 医生应对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针对其特殊的心理特点, 医生在接诊时要尽可能多地和患者沟通,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耐心向他们说明正畸治疗的方法、目的、效果, 并向他们展示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病例的前后模型, 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到错颌畸形通过治疗是可以纠正或改善的, 从而打消患者的顾虑, 减轻他们的焦虑, 获得患者的信任。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让患者参与到治疗计划的制订中, 对患者解释清楚大概步骤, 让其在心理上对治疗效果有正确的估计。对于患者因急于求成、缺乏恒心、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提出的过分要求, 医生应该争取患者的亲属朋友对治疗的支持, 督促开导患者, 减轻其心理负担, 使其配合治疗。有些患者对正畸治疗有自己的要求, 医生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其要求。患者的心理得到满足后会更好地配合治疗[6], 以达到功能实用和美观艺术的统一, 取得医患双方满意的效果。在正畸治疗的各个阶段, 医生要针对不同患者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鼓励其自觉遵守医嘱, 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建立相互协调的合作关系, 有助于正畸医生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有所把握, 并且在其干扰治疗程序前将其产生的影响消除或降低。
目前国内对正畸患者和正常人心理状况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多, 而本研究将两组错颌畸形患者的SCL-90和SAS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的病例都来自错颌畸形人群, 他们心理状况的对比更能真实反映选择治疗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 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必要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提高他们的合作度, 这样才能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下顺利地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1]Kiyak HA, West R A, Hohl T, et al.The Psychological impactof orthognathic surgery:a 9-month follow-up[J].Am JOrthod, 1982, 81 (5) :404-412.
[2]汪洋, 赛晓勇, 王安辉, 等.军校医学硕士生289例SCL-90自评结果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4 (21) :2000-2002.
[3]王长虹, 丛中.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371-384.
[4]喻宏.成人正畸治疗的临床生理与心理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3, 25 (3) :144.
[5]宋玉萍, 马骏.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0) :1400-1401.
成人患者 篇7
脊柱侧凸 (scoliosis) 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出现了偏离脊柱中轴线的凹凸弧度, Cobb's角>10°;成人侧凸是对成年人 (>20岁) 脊柱侧凸的统称, 包括20岁以前即发病但未治疗或治疗不佳以及20岁以后才发病两种情况。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 泰安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收治98例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成人患者61例, 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 男22例, 女39例;年龄21~68岁, 平均50岁。特发性脊柱侧凸40例, 先天性脊柱侧凸21例。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伴下肢麻木。
1.2 方法
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注意保护面部, 贴康惠尔贴膜预防压疮。
2 结果
术后患者要背疼痛及神经根性疼痛立即消失或明显改善, 下肢麻木明显改善, 3~7d下地行走, 经过14d精心护理及功能锻炼, 均治愈出院。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1) 加强交流沟通,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脊柱侧凸的有关知识, 说明手术目的以及手术前后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注意事项。 (3) 介绍成功病例,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3.1.2 饮食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特别大, 一定要鼓励患者多进食, 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 增强机体抵抗力, 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
3.1.3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
脊柱侧凸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降低, 术前进行肺功能训练以求获得改善。训练方法有深呼吸、吹气球或吹气泡, 每日2~6次, 每次15min。
3.1.4 术前准备
(1) 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系统、肝肾功能、普通X线片检查、MRI、脊髓造影、肺功能测定、心电图检查。 (2) 术前备皮, 术前1d剃净手术区域汗毛严防划破皮肤, 然后让患者沐浴。 (3) 术前遵医嘱备血, 术前1d将血标本送至血库配血。 (4) 肠道准备:术前1d下午用110mL甘油灌肠剂灌肠, 预防术后便秘。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给予心电监护及低流量氧气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3.2.2 体位护理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创伤大, 且有金属植入物, 因此术后回病房向床上移时, 应保持身体水平位。患者全麻术后, 去枕平卧6h, 然后每2h 45°轴线翻身一次。我们采用自制毛巾垫, 把毛巾垫放在患者的后背, 甲乙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 握住毛巾垫的上下两个角平移患者至甲护士, 乙护士握住甲护士的毛巾垫上下两角, 将患者翻向自己一侧, 保持患者的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 甲护士将枕头放于患者的后背,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3.2.3 神经系统观察与护理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由于手术牵拉或挫伤脊髓, 脊髓血供被破坏, 以及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脊髓, 均可造成脊髓损伤。患者全麻清醒后, 立即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及活动情况, 了解有无损伤, 如果发现双下肢麻木及运动障碍, 应引起重视, 及时报告医师。
3.2.4 伤口护理
观察刀口渗血及引流情况, 记录刀口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 保持引流通畅, 如1h引流量超过200mL, 应立即通知医师。一般引流管48~72h拔出。
3.2.5 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1~3d内疼痛较剧烈, 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术中位患者安装镇痛泵持续镇痛, 48~72h拔出。我们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体贴安慰患者, 为患者护理时动作轻柔, 经常与患者谈心, 分散注意力, 使患者精神愉快, 思想放松, 这样可提高疼痛阈值。
3.2.6 正确功能锻炼
四肢肌肉锻炼, 先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 每次收缩保持10秒钟, 每10次为一组, 每天完成6~8组;踝关节主动背曲、跖屈运动;双下肢的直腿抬高运动, 次数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而定。脊柱侧凸手术后, 一般3~5d可协助患者床边坐起, 首先让患者侧卧, 小腿放床边, 一手扶患者颈部, 另一手扶患者的髋部, 保持脊柱稳定, 躺下时顺序相反。
4 出院指导
4.1 活动与休息:
(1) 随着病情恢复, 患者可逐渐进行穿衣、进食、沐浴等日常生活的料理。 (2) 2年内限制对脊柱不协调的剧烈运动和脊柱的极度弯曲活动。
4.2 饮食:
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菠菜、猪血等, 以纠正由于手术出血所致的贫血。
4.3 坚持功能锻炼。
4.4 定时复查:3个月、6个月、1年、2年。
5 讨论
成人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156例患者,其中安氏Ⅰ类患者82例,安氏Ⅱ类患者50例,安氏Ⅲ类患者24例。年龄18~40岁,平均25.5岁;男72例,女84例。纳入标准: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牙周健康,牙体无明显缺损,无创伤史,无手术史,无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组患者经系统的正畸治疗后均达到个别正常标准,通过咬蜡检测咬合关系良好[1]。对照组:未接受正畸治疗的个别正常者40例,18~30岁,平均23.5岁,男20例,女20例。
1.2 称重法测定咀嚼效率
受试者用漱口水将口腔充分含漱干净;在口腔中放入4 g干燥花生米,咀嚼20 s(咀嚼次数控制在25~30次)后吐入1 000 ml量筒中;用清水反复漱口,漱口水也吐入量筒内,加水至1 000 ml;搅拌60 s,静置120 s;用200目铜筛过滤;将残渣放入恒温烤箱内,干燥;用天平称重干燥后的残渣,此为试物余量;咀嚼效率根据公式计算为:咀嚼效率=(试物总量-试物余量)/试物总量×100%[2]。
治疗组分别在正畸治疗前和正畸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称重法测定咀嚼效率。对照组测定两次咀嚼效率,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将各组咀嚼效率值输入计算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病例经系统正畸治疗后咀嚼效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在正畸治疗前,安氏Ⅰ类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P<0.01),安氏Ⅲ类患者的咀嚼效率最低;在正畸治疗结束6个月后,各类安氏错畸形患者的咀嚼效率得到明显提高(P<0.01);安氏Ⅰ类患者治疗后咀嚼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注:A1.安氏Ⅰ类矫治前; A2.安氏Ⅰ类矫治后; B1.安氏Ⅱ类矫治前; B2.安氏Ⅱ类矫治后; C1.安氏Ⅲ类矫治前; C2.安氏Ⅲ类矫治后; Z1.全部病例矫治前; Z2.全部病例矫治后; D.对照组
3 讨论
咀嚼效率是口颌系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对定量食物碾磨的细度,是咀嚼运动的实际效果,咀嚼效率的高低体现了咀嚼能力的大小[3]。咀嚼运动时牙齿咬合接触面积的多少以及牙周疾病、颞颌关节病、口腔软组织疾病或畸形、慢性全身性疾病等,都可以影响咀嚼效率。Yurkstas[4]指出,咬合接触面积的大小是自然牙列咀嚼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咬合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就越高。错畸形患者往往存在牙齿排列不齐,覆、覆盖异常,上下颌牙齿尖窝不能很好地相对,使得咬合接触面积减少,因而直接影响正常的咀嚼效率[5]。平衡、稳定和美观是错畸形矫治的最终目标。错畸形患者经系统的正畸治疗后,牙齿、颌骨、颜面形态和口腔功能重新获得新的平衡和统一关系,表现为前牙正常的覆覆盖关系、中性的磨牙关系、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和美好的面容。正畸治疗是通过改变牙齿原有的位置和咬合接触关系,使颌骨、颞下颌关节等发生适应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口腔功能,使咀嚼效率发生变化[6]。
注:a P<0.01; —表示无比较; NS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错畸形其咀嚼效率也存在差异[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正畸治疗前,安氏Ⅰ类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P<0.01),安氏Ⅲ类患者的咀嚼效率最低。这与曹惠菊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安氏Ⅰ类患者的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错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临床表现为牙列拥挤、牙弓前突、前牙反、前牙深覆和个别牙齿错位;在正畸治疗结束后牙弓后段改变很少,而且安氏Ⅰ类患者很少合并骨异常。所以正畸治疗后患者的咀嚼效率与个别正常者的咀嚼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安氏Ⅱ类患者为磨牙远中关系,错畸形常表现为前牙深覆、深覆盖,在成年患者常伴有程度不同的颌骨发育畸形,治疗较为困难,有时只能通过改变牙齿原有位置来弥补骨骼发育的异常,对咬合关系、覆覆盖的调整有限。所以安氏Ⅱ类正畸治疗后,患者的咀嚼效率仍低于个别正常者。安氏Ⅲ类患者为近中磨牙关系,通常表现为前牙对、反或开,成人患者多伴有骨骼畸形;通常采取代偿掩饰性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位置,提高咬合接触面积隐藏上下颌骨不和谐,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颌骨不和谐的问题,这是这种方法的缺陷[10]。正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咀嚼效率,但仍然低于个别正常者。
总之,各类安氏错畸形在系统的正畸治疗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在面部畸形得到矫正治疗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口腔功能,达到美观与功能的协调和统一的正畸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美青.现代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
[2]王嘉德.口腔医学实验教程[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
[3]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8-259.
[4]YURKSTAS A.The masticationact—a review[J].J PrestherDent,1965,15:248-260.
[5]罗应伟,杨春,陈建中,等.18例错矫治前后咀嚼效率的对比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4):75-76.
[6]杨茜.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正畸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4.
[7]石恺,梁军,李芸,等.应用咀嚼效能结合PAR指数综合评价正畸治疗术后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3.
[8]曹惠菊,胡国强,刘侃,等.青少年正常和错者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的观察[J].口腔医学,1992,12:57.
[9]宋兆峻,叶秀芬,宁丽.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的研究[J].口腔医学,1988,8(2):70-72.
成人患者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水痘患者64例,年龄16~25岁,平均(19.48±1.37)岁,按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方法:(1)营造舒适的病室环境:由于水痘带有传染性很强的病毒,特别是在高校环境中,一旦发生水痘疫情,极易发生传染现象。因此,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疱疹全部结痂。将患者安置在完全陌生的隔离病房内,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营造一种宁静及舒适的病室环境,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同时避免风寒、受凉。舒适的环境可极大地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身心愉快,放松地休息和治疗。(2)心理舒适护理:因水痘一时全身瘙痒,又影响了患者的容颜,以及担心生病住院影响课时、学业等,患者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变化,可选择适当的时间与患者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要求,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安慰、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情感支持,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心情平稳,安心治疗与充分休息。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进行与水痘有关的知识的讲解,日常避免传染源,进行成人水痘的预防。对于患者担心水痘会留下瘢痕的顾虑,通过普及宣传及用典型的案例来现身说明,以消除其担心影响皮肤美观的心理。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以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3)对症舒适护理:发热舒适护理:水痘患者大多都有发热症状,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体温的测量和记录,当体温升高时,患者思想紧张,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发热是水痘的普遍症状,嘱患者多饮水,高热者应给予适当的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药,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衣物及床铺干燥,避免着凉,保持患者处于身体的舒适状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有无胸闷、心悸、咳嗽、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治疗。皮肤舒适护理:注意局部皮肤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勤换衣被,衣服要柔软宽大。剪短指甲,保持双手清洁,嘱患者勿搔抓皮肤,以免擦破、抓破疱疹,引起继发感染。水痘破损者,用2%碘伏溶液涂擦,严格消毒分泌物,防止感染及传染。对瘙痒明显者可涂芦甘石洗剂配合抗组织胺药物,忌用激素类药物;水痘结痂后要让其自行脱落,防止瘢痕形成。(4)饮食舒适护理: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热时邪,内蕴湿热炽盛,两邪相合,毒蕴皮肤而致。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5]。宜食清热除湿、解毒透表的食物和冬瓜、苦瓜、绿豆、赤小豆、豆芽、薏苡仁、竹笋等,忌食辛辣、肥甘滋腻食物,如姜、蒜、辣椒、鱼虾、海鲜、油炸食物等。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有助于患者清除体内的积热,使大便通畅。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环境舒适度、心理舒适度、饮食舒适度及症状护理舒适度等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20分评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讨论
医学模式的转变带动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在接受医疗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服务,还希望能够得到舒适的护理,使其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7]。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成人水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患者舒适感明显增强,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患者身心早日康复。通过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对比,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成人水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使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充满了信心,感到安慰和被尊重、被关心,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舒适度,去除不舒适因素,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基础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应用到成人水痘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成人水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成人水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成人水痘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关键词:成人,水痘,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5-77.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9-300.
[3]焦建中,吴群,何士强,等.成人水痘56例临床特点分析[J].甘肃医药,2010,29(3):292-293.
[4]田红,付锐.13例成人水痘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1,18(25):101-102
[5]徐操.某高校219例成人水痘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4):339-340.
[6]张之文,杨宇.现代中医感染性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