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学概论

2024-08-06

知识管理学概论(共7篇)

知识管理学概论 篇1

1、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1)对工人的工作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研究并改善工人的动作,调整和规定好劳动时间定额;(2)科学挑选和教育工人,选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用标准方法培训工人;(3)与工人衷心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提出的科学原则去做;(4)管理者的工作和职责与工人大致对等,而管理者应承担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

5、什么是科学管理: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以此方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6、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利为基础,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

7、梅奥做的霍桑试验主要结论是: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8、“组织环境”是指企业边界之外对企业运作可能产生影响的力量和条件。

9、一般环境是指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以及全球力量等更大范围的影响企业及其任务环境的一组力量。一般环境中的主要力量有:经济力量、全球力量、技术力量、社会文化力量、政治和法律力量。

10、任务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

11、组织文化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

12、计划的定义: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

13、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14、计划制定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15、目标管理的特点:(1)明确目标(2)参与决策(3)规定期限(4)反馈绩效

16、目标管理的过程和步骤(80页):(1)制定目标(2)目标实施(3)成果评定

17、分部型组织结构也称“事业部结构”。它指组织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按照产品类型、顾客类型、地域等设计、建立若干自我包容的不同的业务单位组成的事业部,并由这些事业部进行独立业务经营和分权管理的一种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18、矩阵型组织的优点是:促进专业资源在各项目中共享,便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缺点是:放弃了统一指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有共同下属的管理者的权力斗争。P10919、组织变革包括:战略变革、技术变革、产品变革、文化变革

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罗宾认为)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有合法权利进行奖惩,其影响力来自他们所在的职位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结论: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不一定是领导者。

41、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决定领导的有效性,关键要看下属的成熟程度,据此形成了四种领导风格:指示型(高任务—低关系)、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参与型(低任务—高关系)、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

45、控制的作用:检验作用、调节作用

48、计划的目的(P68-69)1计划指明方向,协调工作,;2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确定性;3计划可以减少浪费和重叠性活动;4计划有利于管控

45、波特模型的五种力量?P851、行业内竞争对手数量

2、潜在入侵者的威胁

3、购买者的力量

4、供应商的力量

5、替代产品的威胁

49、哪些因素影响组织员工的伦理行为?课本P55_p57 图3-5-1 ppt50、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分工与协作2)统一指挥:一个主管3)权责对等

4)层幅适当5)部门化

51、什么是领导职能?是指通过管理者实施影响下属的领导行为,把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进行有效匹配。

知识管理学概论 篇2

《信息安全概论》作为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为《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操作系统原理》等,并与后续要开设的专业课程《计算机取证技术》、《信息监听与隐藏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护》等课程自然衔接,这门课的特点决定了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与其他课程交叉大的特点,而高职学生对基础知识不够好,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不太感兴趣,如果老师只是空洞无物地讲概念、说理论,就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诠释《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因此,有必要对《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教与学互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1 课程《信息安全概论》教学现状

《信息安全概论》是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在信息安全岗位所必须的信息安全能力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防火墙技术、拒绝服务攻击、欺骗攻击、常见的系统漏洞等安全方面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专业课程之间衔接差强人意,课程内容容易重复

由于课程教学的学时数限制、教学内容繁杂和跨学科的特点,同时考虑到作为主干专业课程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会有相应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病毒技术、网络安全等内容都会设置相应的课程,来组建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但是,这些课程之间的内容易重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的衔接也常出现问题。

(2)课程内容综合性很强,难以深入掌握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在工作过程所需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知识,并解决信息安全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深入掌握却很难。

(3)教材选择困难,没有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统一教材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材的有很多种版本,但要找到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合适教材比较难。

2 项目管理对《信息安全概论》理论知识体系的影响研究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是在一定的组织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的任务。项目管理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技术和人力”为目标,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应用到教学改革工作中,可以在学校教学处室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下,转变教学观念,将学校人力、物力和信息等多方面资源有效结合,优化配置。可以促使学生基础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提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即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又学习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全面提高了制定决策、人际交际、营销和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以实施、维护岗位的“工作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主线,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活动项目,以真实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等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安全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共制定了10个学习项目,如表1所示。

由于《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若在教学过程中泛泛而谈,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应对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中应进一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结合国内外信息安全技术的最新成果。针对当前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和信息安全知识体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所遇到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可借助一些公开发行的信息安全技术案例等视频资料进行案例解析,深化学生对相关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实践锻炼,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事业专家来校做讲座和专题报告,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课件。

(3)教学内容上,加强课程设计环节,适当加入信息安全软件的教学。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这使得学生把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为密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去的目的。

3 结束语

为了加大建设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学生作为项目实施者即可以学习到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及其相应领域的技术,同时也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团队精神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在项目型这种全新组织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

摘要:《信息安全概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庆军,刘惠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

[2]张兆梁.应用型本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3]潘安平.浅谈《建设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温州大学学报.2004.

[4]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

企业战略管理概论 篇3

【关键词】企业战略;意义和特点;制定和实施;作用和发展;概论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需要具有远见和预见的战略规划,只有具备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确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的策略,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处理现实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战略管理。

2.战略管理的特点。一是战略管理的显著特点。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战略管理的形成所考察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局部的,琐碎的一般管理,而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经营活动制定的,追求的是总体效果和远期目标。二是战略管理的一般特点。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战略管理的规划涵盖的时间较长,虽然规划的制定是以当时的客观环境为依据,对近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指导和限制,并且对未来做出判断。但是,战略决策是为了企业未来的管理,企业对未来战略决策要以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为基础,具有前瞻性,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占得先机。

二、战略管理的作用

1.成就战略战术的多方位结合。战略管理需要开阔的眼界,不得不把眼光和触角伸向社会,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规划纳入复杂的经济大潮中来考量,把内部管理和变化的环境结合起来,作为战略管理决策的基础。把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方向和经营领域纳入战略管理,从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显露的机会,使企业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达到高度的统一。

2.持续加强战略管理的执行力。战略管理绝不是闭门造车的纸上谈兵,不只停留在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上,如果没有执行力作保证,将一事无成。因为战略管理的前瞻性,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执行中必须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而修正和调整,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的完善。执行—修正—执行—调整,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执行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

三、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前期战略管理研究分析。制定规划的前期工作,就是细致的分析企业目前状况。一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价值,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二是对市场状况及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从而确定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强弱,掌握潜在性的威胁和机遇;三是企业自身的特定条件分析。弄清企业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对于行业和市场的适应能力等等。

2.中期的战略管理规划选择。战略选择阶段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将走向何方?战略选择尤为重要,在众多的规划方案中选取最有价值的,需要睿智的眼光,可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实现。(1)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发展趋势代表着企业的实力和后劲,是企业目标的具体体现,不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更具操作性,实用性。(2)根据内部的调研选择。这很重要,熟悉企业的人往往更能洞察到规划的优劣,意见更加的真实客观。

3.长期的战略管理实施。战略管理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将会不断的涉及一些战略性的和技术性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内部资源在部门间和层次间的使用和分配,这是实施的物质保证。在优化合理调配的同时,有效地获得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服务。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适时的对原有组织结构做出调整,正确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博弈。最后是企业文化的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塑造和文化引导,是战略管理的扬声器。

四、战略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国际流通,竞争空前激烈,空间更加狭小。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必须从全球的角度、大流通的眼光,无行业边际地来考虑经营战略,获取最佳的战略管理效果。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更具有灵活性,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使之具备较强的弹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逐步的形成企业特有的,不可复制的战略优势。

创造全新的,独立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仅限于同行业、同類型业态的竞争。而是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全方位较量。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讲,因循守旧,将失去竞争力,必须创新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战略管理规划,在竞争中寻求一个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位。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科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密不可分。良好的战略规划只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开端,坚定的遵守和实施才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理论在于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就大业。

参 考 文 献

[1]王晓辉,高丽华.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概论主要知识 篇4

7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优化配置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有效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因此,管理是动态的。第二,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第三,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优化配置资源。第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管理就是要努力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消除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在1945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P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管理之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

梅奥是公认的以人际关系为出发点研究管理方法的创始人,使他出名的是著名的霍桑实验。马斯洛与“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在<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与个人>等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都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排成阶梯式层次。)“需要层次理论”第一,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一种需要已经满足,另一种需要会取而代之,所以人们总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网络是很复杂的,在任何时刻都有许多需要在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第三,一般情况下,总存在着更高层次的需要有待满足。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

第三章企业管理的任务:(1)合理组织生产力(2)维护并不断地改善社会生产关系。39页美国是行为科学的起源地。从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大森林型组织结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分厂制代替总厂制,即把规模庞大、产品众多的企业,或按产品、或按生产工艺、或按销售方式,分解成若干个各自相对独立的分厂,享有相应的权利,总厂分厂进行目标、计划的管理(2)分层决策制代替集中决策制(3)以产品事业部代替职能事业部(4)分散的利润中心制代替集中利润制(5)研究开发人员的平等制代替森严的等级制。有人预测未来的企业组织可能有以下几个特点:组织讲在一种动荡的环境中经营,组织必须经受猪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从管理结构到管理方法都讲是柔性的;组织规模日益扩大,日益复杂化,组织将需要采取主动适应型战略,以进行动态自动调节,寻求新的状态;科学家和专业人员的数量将增多,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影响将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重点将放在说服而不是强迫员工参与组织的工作上。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模式是有战略、结构、制度、技巧、人员、作风及共同价值观七方面组成的,简称“7S”。在此模式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管理的“硬件”,它适用于一切企业的管理了;而人员、作风、技巧、共同价值观则是管理的“软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软件”。未来企业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提高“软件”的水平。企业权变管理将更加灵活和精细。在现代管理中,X理论过分强调对人的行为的控制,结果形成家长式管理,严重束缚了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Y理论过分强调人的行为的自主性,结果形成放任式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将是实行一种宽严相济的权变管理,能因人、饮食、因地随机采用各中各样的方式进行管理,使企业管理一方面控制得很严,另一方面又允许甚至坚持从最下级的普通职工起,都应享有自主权,且富于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未来企业管理的“三中心”“两方向”从发达国家现代经营管理的“三个中心”和“两个基本方向”,可以洞悉“将来”的管理模式。“三个中心”是:以市场为中心的明确的目标和策略,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一整套不断变化的制度和措施。两个基本方向是:开放与合作。从事管理性工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者。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1)基层管理住(2)中层管理者(3)高层管理者。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做的工

作分类:(1)市场营销管理者(2)生产业务管理者(3)财务管理者(4)认识管理者(5)行政管理者(6)其它管理者47页

8所谓管理技巧,国外有人将其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工艺技巧、处世技巧和理性技巧。一般来说,当管理从低级向高级时,理性技巧将得越来越重要,而工艺技巧则相反。其原理就是:当管理人员在组织中提升时,他们就会离具体操作越远,而越来越有必要将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去引导。处世技巧对于在高层的管理者来说是极端重要的,但对中层的或是基层的恶管理者也同样重要,因为任何管理的共同基础都是人。45页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关系技能(3)概念形成技能(4)诊断技能(5)分析技能 47——48页一个懂得管理理论而并不具备各种管理技能的人,或一个只知道管理技能和管理手段而并不知道管理学基本原理的人,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如何获得各种管理技能呢?国内外管理者的成功经验启示人们:管理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学习和在时间中的经验积累。48页未来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未来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某些特殊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1)机敏应变的能力(2)激励后进职工的能力(3)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4)承诺终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49-51页

第四章 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到目前为止,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谋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和多维结构等。直线制最早出现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企业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要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厂部不另设职能机构,一切管理职能基本上都由行政主管自己执行。图~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有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缺点是: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通宵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直线制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 则不适宜。55-56页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它是一种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它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是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57页

3管理幅度:当确定了部门化依据的基础之后,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一个究竟能领导多少个部门或直接的下级?这个问题被称为“管理幅度“。管理幅度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上的另一个问题——组织层次。管理幅度增大,组织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减小,则组织层次增多。因此,管理幅度是否适宜对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组织层次的多少。64页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除了人际关系因素之外,管理幅度的大小还收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1)领导的能力(2)下级的素质(3)任务、权限、授权的明确(4)计划的周全(5)政策的稳定(6)信息的畅通(7)管理问题负责的程度(8)组织的内聚力65页

5组织中的权利分配:集权与分权:1集权与分权的程度2影响集权和分权的主要因素(1)组织的规模(2)决策的性质(3)投资的结构(4)下级的素质(5)服务的要求(6)控制的进步66-67页

6组织成长的演化和变革模型:组织的年龄是决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素,对组织发展及其变革进行分析时,不能回避对组织年龄考察。随着组织年龄的增长,组织逐步走向成熟,组织结构及内部规则将随着组织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管理组织中的某些原则及概念,尽在一定时期才好似有效的,超越了这个时段,那么这些概念及原则将可能是没有意义的,失去了描述与论证组织管理实践的力量。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中形成的组织结构、规则往往具有““惯性”,这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组织变革活动。71页在分析的基础上,格瑞納建立了组织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图4-7(72页)图4-7中横轴是组织的年龄,纵轴是组织规模。模型把组织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都是既有的演化又有变革。阶段一:通过创新而成长与领导危机。阶段二:通过知道而成长与自主危机。阶段三:通过分权而成长与控制危机。阶段四:通过协调而成长与官僚危机。阶段五:通过合作而成长与未知的危机。71-72页

第五章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概念自196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论》以来,企业战略一直呗广泛地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广义上说企业战略包括了企业的意图,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政策。侠义上说,企业战略仅仅是指企业实现其宗旨和一系列目标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计划。79页(1)整体性(2)长远性(3)整体最优性(4)风险性(5)社会性(凡是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均是企业战略的研究范畴而那种针对当前形式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都是战术。企业战略要实现战略与战术的统一和互动。)81页企业战略的分类(1)企业总体战略(2)企业竞争战略(3)企业职能战略。(企业总体战略还应包括: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82页企业的组织使命:(1)组织使命的含义:一个组织的使命是指组织存在的目的或理由。定义企业的组织使命就是要描述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因而应该能够将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业务与其它类似企业的业务区分开来。(2)组织使命的内容:组织使命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哲学和组织宗旨>《组织哲学:组织哲学是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组织宗旨:是指规定组织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艺伎现在的或期望的组织类型。》84-85页PEST分析法:企业宏观环境分析可以大体概括为四类: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即pest分析法。(1)政治环境中对企业起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局势、政党性团体、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2)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多维动态系统。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四个要素构成(3)社会环

境是指企业所处环境中诸多社会现象和集合,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印尼苏就是物质环境。(4)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88页SWOT分析法: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88页 7 美国哈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战略》1980一书中提出:任何一种行业都存在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企业的竞争强度91页竞争优势:是指能够给某一企业带来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利润、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特殊的资源条件和管理基础。竞争优势的分析法——价值链理论: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个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任何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及其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事实上辅助活动中的采购、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的运行。97页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重点战略;98-100页见详企业战略评价的标准(1)一致性(2)协调性(3)可行性(4)优越性104-405页

第七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含义:由一定管理主体为实现人力扩大再生产和合理分配、使用人力而进行的人力开发、配置、使用、评价诸环节的总和。人力资源开发内容: 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决策、人力资源的招聘与更新、人力资源的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基本原理: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适应性。人员选聘: 包括招聘和选拔两方面,是企业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人员选聘的原则: 计划性、公正性、科学性。人员选聘的程序 158页人员续聘的方法:背景履历分析法、面谈法、测验法。现代人员激励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该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认为人的劳动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主要包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麦克利兰的“成功激励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采取行为的心理过程,试图弄清人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主要包括:弗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该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着眼于行为的结果。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论”,罗斯和安德鲁斯的“归因论”人力资源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侧重于对事不对人的岗位评价、二是对人不对事的人员素质评价或称能力测试、三是以人与事相结合的侧重于结果人员绩效考评、或称人事考核。168页

第八章 公司理财理财目标:1利润最大化。2每股盈余最大化或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3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184页理财包括:筹钱、投钱、分钱、控制成本。185页对象——现金及其流转?图在185页内容: 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的融资决策、企业的股利分配决策。186页的时间价值或称资金的时间价值: 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与再投资所带来的增加价值,其反映的是无风险和无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存在,使得不同的时间点同等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相等,因此,不同时间的货币收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而必须将其换算到相同的时间基点上,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和进一步研究,这是财务决策是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一般换算是常采用计算利息的各种方法。187页报表简介及相关:财务报表主要有三种: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按流动性从大到小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几类。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一般而言,企业的流动性越大,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的财务弹性越强,经营失败的风险就越小。表在193页固定资产管理: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具体210页固定资产分类:(1)生产用固定资产(2)非生产用固定资产(3)租出固定资产(4)未使用固定资产(5)不需用固定资产(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10页优先股:其具有普通股和债券的混合特征,有固定面值、定期的固定股息支付等,对企业而言,其融资同样具有财务杠杆作用。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具两个方面的优先权优先获得公司税后收益分配的权利;企业破产进行清算是,优先获得清偿的权利。普通股:214页

第十一章市场研究与市场营销与市场需求的概念: 市场是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它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侠义市场:是指具体的交易场所,人们通常都习惯于把一定时间、一定地点进行商品买卖的地方称为市场。广义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即包括交易场所和市场机制。市场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商品买卖,必须具备三条件:即存在买方与卖方,有可供交换的商品,有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才能形成现实的市场而不是观念上的。普 科特勒的定义市场:有一切具有特定要求或欲望,并且愿意和可能从事交换,来使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潜在顾客所组成。287

市场营销?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活动前提: 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商品。顾客让渡价值~~~总顾客价值~~总顾客成本~~289

4营销的五种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企业可以选择的目标市场三种策略:无差异市场策略、差异性市场策略、密集型市场策略。

市场营销组合: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而采用的可控制的基本因素组合。尤金麦卡锡把这些因素概括为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在1988奶奶对市场研究的定义是:市场研究是通过市场信息把消费者、客户和大众与市场营销人员连接起来的活动,市场信息是用来确认和界定市场营销机会与威胁,改进和评估市场营销活动,反映市场营销成果,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过程的29

15市场调查方法分为三类:观察法、访问法和实验法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是由下列部分组成的:调研表的介绍、收集资料部分、样本特征分类资料部分、计算机编号、作业证明记载 7市场营销组和305页产品策略306页及表、4Ps :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

产品策略? 产品的整体概念: 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五个层次的总和。

产品整体概念图、生命周期图: 307页

常用的价格策略: 折让策略、地理价格策略、心理价格策略。

新产品定价法:撇脂定价、渗透定价、价格变动。

四种促销方式: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

促销策略概念及相关318页

第十二章生产运作管理

所谓生产,即使一切社会组织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输入可以是原材料、顾客、劳动力、机器设备等。输出的是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输入不同于输出,这就是转化。转化过程包括: 物理过程、位移移动过程、交易过程、生理过程、信息过程。图327页

生产的分类: 制造型生产、服务型生产。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准时生产:是一种不同于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生产方式,也称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或一个流。

JIT的哲理: 一种生产管理的哲理。浪费包括:过量生产、等候时间、不必要运输、存货、加工废品、工作方法低效、产品缺陷。库存是万恶之源。

第十三章质量管理

产品:2000班ISO9000族标准定义商品为 戳城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硬件和流程性质材料的产品通常是指有形产品,也被称为货物。

质量? 一组国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所谓特性: 物理方面的特性、感官上的特性、组织、行为特征、功能性特征等。

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AV费根鲍姆、JM朱兰提出全面质量开创了质量管理新时代。1961年费根鲍姆撰写的《全面质量管理》指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戳你过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提高质量的或许构成一个有效体系。365页

八项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质量满足不断更新的市场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和,是企业中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其具体实施涉及企业内的所有职工,但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者领导。

第十五章企业环境与企业发展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篇5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康的影响趋向。

5)创造性:文学的创造性是一种精神创造,追求精神个性,可以通过材料、写作技巧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报刊中选稿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创意。

3.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

文学表现的载体即使文学形象,媒介就是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 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虽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性≠虚假,用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来虚构,通过虚构生活现象来接近生活本质规律,呈现这种本质规律。文学追求的是艺术美而不是生活美,即文学不是直接为了求实从善,而是为了求美。

2)情感性:特别强调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情绪状态。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包括求真求善,对象的喜好、认知,对对象道德、品质等情感判断,有理性的一面。审美的情感具有审美规范,包括内涵与形式。在文学中,作者思想越深刻,表现的情感越深刻,越能吸引读者。

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例如“眉是山峰聚,眼是水波痕”,没有明确写出女子的美貌,这样模糊的比喻反而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4)涵盖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个别指作者刻画的艺术形象具有个别性,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一般指的是艺术形象有很大的涵盖性,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阿Q有很大的涵盖性,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形象。

5)生动性:文学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外在形象特点表征内在涵义,例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言语、动作中将醉汉形象与精神面貌相结合,生动形象。

4.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

1)认知功能:①开拓视野: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一定的生活知识,例如饮食、着装、药方

等,但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拟性与夸大性,其生活细节不一定真实,是“艺术化”的百科生活。例如《红楼梦》„„

②深化认识:通过文学作品加大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了解,例鲁迅《药》

《祥林嫂》中„„

③把握自我:文学以人为中心,文学映照人的精神、灵魂、潜意识与人性等

文学应着力于表现人的真善美。

④探索哲理:文学与哲学、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哲

学、宗教思想。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开始充满幻想 到后来务实稳重,而仆人正好相反从现实务实的到充满幻想的,引发读者 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

2)净化功能:①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思想、情操进行影响。例在《白毛女》、《林海雪原》中的正面人物具有教育功能。

②提升: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个人格与心灵的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3)愉悦功能:①悦情:感观上的愉悦,达到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②赏心:一方面人们在现实中努力寻找,另一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慰藉。例:三毛的小说中描写与她丈夫的甜蜜爱情生活,与现实相反,是希望在

小说中寻找寄托。

4)生命功能:①生命力的激发:文学可以激发对生命的热情。例:鲁迅认为文学最早是劳

动的号子,统一的喊声,情绪饱满,激发热情。

②创造力的肯定:文学艺术强调独创性、个性化。

③生命价值的追寻:与把握自我、探索哲理、生命价值的追寻紧紧相连。

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1)个性的鲜明性:每一个文学典型都是不可重复的,不可重复性首先表现为人物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风貌等,通过这些外在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表现人物的心理。例《水浒传》李逵“杀到东京,杀了那个狗皇帝”大胆而鲁莽的性格。

2)意蕴的丰富性:认知的要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卡夫卡的《变形记》

哲理的要素:一方面通过典型人物体现生活、现实、时代的认知,另一

方面可以超越现实,体现人性、人的生活方式、价值、意义等哲理。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体现了人物对命运的不懈斗争。

情感的要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鲁迅对阿Q就是“哀

其不幸,怒其不争” 3)魅力的持久性:可以让读者反复阅读,在思想上给予启迪,在感情上给予震撼。

6.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

1)表意的圆润性:立意以尽言,表意不是生硬直白的,但直接说不能说清楚,而用生动形象的意象说明。在《孤猎》中从不同角度寄予了责任。2)感受的直观性:意象是以像来表意,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很多具体的意象:月落、乌啼,霜,渔火,钟声„„等

3)内涵的深邃性:不是直白的说出来的,而要细细平品味

4)阐释的多义性:意象到位,阐释清楚,主观的意蕴含于像中,并且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庞德《地铁车站》中“人群中幽然浮现的一张张脸庞,黝黑的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表示了对生命的礼赞;“人群”用“黝黑的树枝”表示,有烦躁的情绪;还体现了心理的恐慌。

7.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文学作品中既有景又有情而意境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有三种不同类型:

①景中藏情式: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通过逼真的画面表现出来,虽不言情,更显情深意 浓。如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情中见景式:往往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景却历历在目。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未描写景物,但可以看到无际的天宇下独立苍茫的诗人。③情景并茂式: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中逼真描写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一方面是由原有的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具体感悟。例如《游园不值》

3)韵味无穷:这是意象的审美特征。例李白的《忆秦娥》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

8.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

1)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动力

2)情感是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和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内涵 3)情感是文学感染力的源泉与文学接受的桥梁

4)情感是文学功能的根本指向(文学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欣赏,情感是核心。)

9.文学情感的审美特征

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文学情感不同,文学情感更美,因为:

1)文学情感具有超越性,可以超越具体事情,超越时间,不关注对象的客观属性、功利属性,只关注情感。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具体事件相联系,追求功利性。

2)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文学情感既立足于个人,有指向一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3)文学情感具有开放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以个体为基础,具有封闭性。4)文学情感具有具象性,把主题情感放在可具体感知的物象中。

5)文学情感具有蕴藉性,通过一定的故事,情感表现出蕴藉性,以外写内,以景衬情。6)文学情感具有形式美,对内容加以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达。而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内容,主题美而不是形式美。

10.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

1)想象是文学作品构思的基本手段,例如王之涣的《折柳送别诗》

2)想象是文化作品造境、塑形的重要手段,例如李商隐《嫦娥》 3)想象是文学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抒发情感的靠形象,形象靠想象,例如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往往是君王的象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11.文学想象的基本类型

1)简单联想:简单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的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例如贺知章《咏柳》,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动态化。又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2)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午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意识流、幻觉等形式出现。例: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十五岁的邮递员夜里做梦表示自身对战争的恐惧。

3)有意想象:有明确逻辑的想象,依据创造力强弱分为:

①再造想象:作者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依据原有想象在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主要为历史小说或报告文学。

②创造想象:依据预定的目的,对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分解,独立创造出

新的形象。

12.文学鉴赏过程的心理特征

1)文学鉴赏过程中充满了联想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联想与想象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A.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渡、跳跃

B.建立形象与生活的联系,《乌衣巷》

C.捕捉“象外之象”、“言外之旨”

2)文学鉴赏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情感的反应与跃动是文学鉴赏的重要特征,这是由鉴赏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鉴赏性质决定的。

3)文学鉴赏情与理相互渗透,理性往往表现为审美直觉,渗透于情感之中。

13.文学鉴赏的意义

1)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价值与功能的中间环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经过作者的能动反映成为文学作品,作品必须经过鉴赏,才能完成自己的各种使命,通过读者进而分作用于生活和作者。2)文学鉴赏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鉴赏趣味,读者鉴赏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民族与地域文化造成这一鉴赏传统。读者鉴赏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必然作为反馈影响到作者以后可能的创作。

3)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鉴赏与批评是文学接受两个互为联系的层面,批评必须从鉴赏开始。

14.文学批评的内容

1)品评文学作品 2)总结文学经验 3)论争文学主张 4)研讨文学问题

15.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养

理论素养:哲学、文学、美学的理论素养,熟练的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坚持唯物辩证法。艺术素养:包括多方面的艺术知识、鉴赏经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在长期的艺术鉴赏和批评实践中养成。

知识素养:包括社会生活知识甚至科学知识。

人格素养:比一般的读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有更高的人格素养,热情、天然、客观、坚持真理,坚持原则。

文学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1.文学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认为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完备而准确的指明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典型人物:文学作品中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特征鲜明、意韵丰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人物形象。3.典型环境: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它包括典型人物置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特定社会氛围和时代面貌。

4.意境:文学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文学形象体系。5.意象:文学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的具体形象。

6.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以情节构造为支架,以个体阅读为主要接受方式的散文体、叙事类文学样式。7.情节:是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且是小说建构的基础。8.叙述视角:作家审美视角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形态。

9.外视角:即全知视角,由小说作者以叙事主体的身份进行叙述的小说叙述角度。10.内视角:即半知视角,由小说人物来充当叙事主体的叙述角度

11.单视角:一部小说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叙事主体,一个叙述视角。

12.多视角:同一部小说的叙事主体或叙述视角发生变换的叙事方式,例《孔乙己》 13.情感力:是一种情感发生、感受、提升、处理、创造、表达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是一种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的能力。15.简单联想:是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16.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幻觉、意识流等形式加以表现。

物联网概论知识点总结 篇6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 数据传输通路 3 一定的存储功能 4 处理运算单元 5 操作系统 6 专门的应用程序 7 数据发送器 8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卫衣编号

简述15年周期定律和摩尔定律?

15年周期定律: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名词解释:RFID,EPC,ZigBee?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

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

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分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四大部分应用,支撑,传输,感知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关键技术:RFID,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

应用难点:技术标准难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 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金融与服务业,精细农牧业,医疗健康,工业与自动化控制,环境与安全检测,国防军事 前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

什么是EPC 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国际条码组织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编码体系。

请简要叙述EPC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英文简写

EPC编码有几项技术要求?每项要求具体如何?

条形码分为几种?请简要说明每种条形码的特点

RFID系统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

标签,应答器,阅读器,天线和中间件。

电子标签分为哪几种?简述每种标签的工作原理

RFID产品的基本衡量参数有哪些?

天线效率,方向性系数,增益系数,方向图

简述天线的工作原理。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电线)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抛物面直径D:2m,中心工作波长2cm,求其增益近似值。G(dBi)=10lg{4.5×(2/0.02)×2} 如果已知天线长度0.5 G(dBi)=10lg{2×0.5/2}

RFID天线主要分为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

近场天线:设计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线圈型天线。远场天线:工作距离较远,一般位于读写器天线的远场。

偶极子天线:可靠性极高,高增益,高功率,窄频带场合使用。微带贴片天线:质量轻,体积小,剖面薄,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

第三章

简述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基本原理: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组成:敏感元件及转换元件

简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关系。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发送传感器,接收传感器,控制部分与电源部分。

工作原理:超声波是一种在弹性介质中的机械振荡,有两种形式:横向振荡(横波)及纵向振荡(纵波)。超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不同。另外,它也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有衰减。在空气中衰减较快,而在液体及固体中传播,衰减较小,传播较远。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可做成各种超声传感器,配上不同的电路,制成各种超声测量仪器及装置,并在通迅,医疗家电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画出它的工作流程图。

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

比较微电子机械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

是一种高度智能化,高度集成的系统。尺度小,功能灵活而强大,可以进行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使其性价比大幅度提高。

列举常用的MEMS传感器,并进行比较。

微机械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陀螺仪,微流量传感器,微气敏传感器,微机械温度传感器。

举例微机械温度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

第四章

作图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泛在网络之间的关系。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中心,互相协作,大规模,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可靠,以数据为中心,与应用相关

自组织网络与其他网络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无中心和自组织性,动态变化的网络拓补,受限的无线传输带宽,安全性差,多跳路由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算法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扩展性,稳定性,鲁棒性,收敛性,能量感知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有哪几种?

与路由相结合的数据融合,基于性能的数据融合,基于方向组播树的数据融合,基于移动代理的数据融合。

第五章

什么是虚拟化?其有哪些常见类型?

是将原本运行在真实环境上的计算机系统或组件运行在虚拟出来的环境中。常见类型:基础设施虚拟化,系统虚拟化,软件虚拟化。

比较服务器虚拟化的两种典型方式。寄宿虚拟化,原生虚拟化

简述服务器虚拟化的核心技术。

CPU虚拟化,内存虚拟化,设备与I/O虚拟化,实时迁移技术

简述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应用兼容性,加速应用部署,提高服务可用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动态调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简要说明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各自的使用范围。办公环境(移动办公),广域网,企业,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谈谈你对IBM公司虚拟化管理的认识。

实现了多个虚拟化器件跨多个虚拟化平台的自动化部署,并且避免了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六章

简述云和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就是互联网上的提供计算服务的计算集群。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简述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基本概念。私有云是由某个企业独立构建和使用的云环境 共有云是由若个企业和用户共享使用的云环境 混合云是指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混合

简述云计算的四个本质特征。

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简述云计算与并行计算的关系。

简述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并指出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的关系。

简述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关系。

论述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关系。

云计算的核心就是以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各种服务,而物联网的应用本身就是以“云”的方式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需要借助于云计算技术解决大量的问题,是云计算在现实中的一种应用形式。

简述云计算服务的三个层次。

添加云计算的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专业分工,提升资源利用,减少初期投资,降低管理开销

云计算之于物联网

云计算解决了物联网中服务器节点的不可靠性问题,访问服务器资源受限的问题,让物联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智能化处理程度。

第七章

简要说明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分析几种身份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简述两种物联网密钥管理技术的原理

DES 使用一个 56 位的密钥以及附加的 8 位奇偶校验位(每组的第8为作为奇偶校验位),产生最大 64 位的分组大小。这是一个迭代的分组密码,使用称为 Feistel 的技术,其中将加密的文本块分成两半。使用子密钥对其中一半应用循环功能,然后将输出与另一半进行“异或”运算;接着交换这两半,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但最后一个循环不交换。DES 使用 16 轮循环,使用异或,置换,代换,移位操作四种基本运算。RSA的算法涉及三个参数,n、e1、e2。

其中,n是两个大质数p、q的积,n的二进制表示时所占用的位数,就是所谓的密钥长度。

e1和e2是一对相关的值,e1可以任意取,但要求e1与(p-1)*(q-1)互质;再选择e2,要求(e2*e1)mod((p-1)*(q-1))=1。

(n,e1),(n,e2)就是密钥对。其中(n,e1)为公钥,(n,e2)为私钥。[1]

RSA加解密的算法完全相同,设A为明文,B为密文,则:A=B^e2 mod n;B=A^e1 mod n;(公钥加密体制中,一般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e1和e2可以互换使用,即:

A=B^e1 mod n;B=A^e2 mod n;

什么是信息隐藏?简述其原理

是指为了防止数据泄露,将该数据嵌入某种载体中。

基本原理:A打算秘密传递一些信息给B,A需要一个随机消息源中随机选取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C,当这个消息公开传递时,不会引起怀疑。

对比DES和RSA算法,分析其优缺点

DES是分组加密算法,速度快,使用单一密钥,加密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以半用于大量数据加密,目前处于半淘汰状态。

RSA算法是流式加密算法,速度慢,但是使用成对的密钥,加密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有利于保密和身份认定,一般用于加密DES类算法的密钥。

概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 篇7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状况

随着管理技术与方法在企业集团的更多运用, 很多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也取得了不少突破, 建立健全了很多适合本身特点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但也有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资金分散, 资源配置效率低, 各下属单位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管理模式延续原有的经验管理方式, 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集团内部资金占用不合理, 资金闲置与短缺不均, 未能统筹运用管理, 筹资和投资脱节, 资金整体收益不高;预算管理弱化,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预算指标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信息化技术未能与采购、生产、销售、决策、监督有效联结, 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等。以上这些都弱化了资金管理控制的作用。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的目标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目标是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具体目标是资金均衡、有效流动、管理效率。协调母子公司战略的一致性, 发挥资金融通,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掌握下属单位的经营情况, 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对下属单位进行科学的考核;监督下属单位资金筹集和运用, 有效防范违法、违规、高风险及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合理地调配资金余缺, 及时掌握融资需求,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形成管理规模效应, 提高投资效率、规避财务风险。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方法

(一) 强化资金管理预算控制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完善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在内的全面预算。预算控制覆盖资金运营全过程, 进行资金流量的预测、控制和分析, 控制资金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风险。通过年度资金流量预算对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进行规划;通过年度资金流量表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流入、流出;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 坚持预算的刚性作用, 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实现资金有效平衡与资本结构优化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围绕企业集团发展规划, 合理调整资金结构, 降低资金成本, 优化资金平衡和资本结构。

企业集团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 将集团内各单位财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 各经济核算单位都是资金预算的管理对象。资金预算采取分级编制、集中汇总、逐级审批的办法, 按照资金需求编制资金预算, 汇总审批执行。对于日常支出, 根据批准后的资金预算实施;对于批量大额采购、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 实行集体审批, 采取招投标方式, 完善预算、审批、实施、验收、反馈等程序, 强化资金管理预算控制。

(二) 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应建立并组织实施一套适合本企业集团特点的较为完整的资金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各种管理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简单易于操作, 适用于业务规模不大, 范围不广, 以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为主要组织模式的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模式, 是在集团总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 监督、管理各成员企业资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内部银行模式是模拟银企关系进行企业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 分为高度集中模式、相对分散的模式、松散模式, 适合融资需求大的高速成长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基本职能与内部银行非常相似, 对子公司的资金监控职能较弱, 需要子公司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能力。

在企业集团不同的发展阶段, 采用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初创期的企业集团管理不规范, 经营风险比较大, 资金需求大, 融资困难, 为了更好地发挥集团整体资金优势, 可采用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在企业集团成长期、成熟期多采用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各有侧重, 适应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可以某种管理模式为主, 辅以其他方式组合优化,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三) 建立资金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集团应设立由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部门, 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控等方面, 科学制定适用于企业集团资金风险管理标准和政策, 进行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处理等, 目标是将集团公司整体资金风险进一步降低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建立风险评价机制, 企业集团应结合整体资金规模及业务运营特点, 对企业集团内部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等设定风险指标及评价标准, 结合资金活动及关键控制点, 进行风险点分析, 建立资金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搜集风险信息, 监控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将风险信息反馈给决策层, 以便及时调整资金活动、制定相应策略。风险报告应包括风险事项、相关风险指标比较及预计可能带来的影响、公司可承受水平、评价建议等。

(四) 资金管理控制信息化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 引入ERP信息平台, 对ERP信息平台资金管理功能进行改进, 建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型, 将ERP信息平台与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流程模式融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ERP平台的最大功效, 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业务处理能力以及整个集团的资金周转。

运用E-H U B的理论技术和模式, 在E-HUB基础上进行创新, 建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公共平台的模式, 改进交易流程, 缩短交易时间, 联结采购订单、供应链管理、询价、销售信用管理等商务活动, 实现企业间信息联通、数据共享、业务互动, 实现资金管理从“单一系统”到“共享平台”、“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 提高精细化资金管理水平,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 为企业集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规范化的保障措施。

(五)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授权审批

授权审批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情况。一般授权是正常范围内的经济业务的权限, 特殊授权是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授权。授权控制, 首先确定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范围和额度。根据部门设置、风险控制要求, 进行科学合理的权限划分, 既能调动各下属单位各部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能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授权, 主要是授权审批额度, 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 设立不同额度内资金审批权限, 在一定的业务范围、超过资金额度审批权限的部分, 必须经企业集团领导批准。企业集团对重要投资活动进行严格审批, 包括立项、预算、方案、实施、资金管理等。对于筹资、投资、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拆借、批量大额采购、信用额度以及资产处置等重要项目严格执行集体审批管理制度。

(六)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内部审计主要对企业集团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程序软件功能授权、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资金管理、授权控制等进行审计。加强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频度与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督促整改, 防范风险, 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管理目标。在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可委托外部审计参与,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经营跨区域性、组织结构复杂性、资金规模巨大, 要求强化资金管理控制;企业集团通过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优化资金管理模式、推行信息化精细管理和审计监督, 提高管理水平, 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保障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发挥资金规模效益, 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以实现资金管理控制目标和企业集团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晓萍.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及末来发展的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3) .

[2]陈海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行性模式分析与探讨[J].交通财会, 2005 (10) .

[3]李新, 李康昱.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模式及对策[J].山东经济, 2006, (9) :136 (5) .

[4]周源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策略浅探[J].商场现代化, 2008, (3) :533.

[5]陈玉慧.集团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研究, 2014, (2) :4.

上一篇: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下一篇:面试银行的庄重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