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精选9篇)
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篇1
新课改物理教学中我遇见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师积极进取下,何校长为我校的“531”高效课堂精心编制“导学图”,以及在4月16日在我校领导的精心安排和部署下,我们学校初中部的全体任课教师到西峰市温泉乡齐家楼中学进行新课改参观学习,其目的都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自学能力培养,强调合作、探究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在学习中展示风采,体验成功的乐趣,在乐中学、学中乐。然而和自己课堂教学对比,我觉得我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形式 没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教学只求“热闹”.上课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与物理学科的特性不符.这就使得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时貌似气氛热烈的小组合作,并无实际效果;一些合作交流却常常流于形式.一些简单的问题,物理思考的难度不大不具有挑战性的,仍然要求“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反反复复多次出现“小组讨论”看似很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物理知识.
二、突出了展示 忽视对学生的引导
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急于让学生明白,出现“赶鸭子上架”.造成不“启” 自“ 发”,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自问自答;再者错误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纠正,却不能直接公布答案,就必须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担心这样“讲”多了不符合课改精神.结果一堂课上完学生也不知所云。
三、能力展示成为尖子生作秀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因为小组成员参差不齐,讨论者的素质不一,小组内优秀者表现总是踊跃,落后者总保持“沉默”.这种状况持续的时间一长,组内各成员彼此的独立思考性还会减弱,彼此的依赖性还会增强,落后者更是无所事事.新课改提倡分组均衡,包括男、女性别,各方面的素质、表现,从而形成各组间竞争,小组成员内部合作、互助.在实践中,当遇到难一点的知识,组内层次低一些的成员无法完成,本应该帮助,但由于层次高一些的成员素质、耐心、方法等互助因素达不到,此时的“互助”就成为“包办”.久而久之,组内低层次人员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下降.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效果,长期点将,优秀者成为课堂展示的幸运儿.四、思想上有包袱 不能轻装上阵
齐家楼中学的副校长告诉我们“没有成绩应付不了当下,没有素质应付不了将来”。确实新课改下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得高,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课改的动力当然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空前的高涨。但是学校进行的各类考试还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和教师,不通的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将决定不同内涵的好、中、差学生,甚至决定着教师不通的命运。那些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的,结果考试下来往往比不上传统教学的班级。所以转一圈之后,又回来了。于是就困惑:如何做到新课改和应试教育的结合?如何能在新课改中是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为自己提出了一下的几点要求:
1、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物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
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探究有探究价值的知识目标,适时引导、点拨,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捷径。
2、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探究过程,但不能一节课不说话不讲述.该启发的时候,还是应该用生动、富有机智的语言来启发,这才不会失去数学的本性.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我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该出手时就出手,尤其是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一些过程若非“造假”学生难以完成。
3、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物理,在物理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在备课中合理设置梯度,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坚定教育大于教学的原则。学校主要任务是教育,而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任。我相信成绩不好只是暂时的只要我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热情,我坚信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改不是一阵风,而是任重道远,永无止境.“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我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篇2
一、合作学习改变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 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特征, 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合作为核心, 密切关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 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 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 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 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 教师的精讲是为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提供知识背景, 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培养其主体意识, 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 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意识, 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二、搭建小组合作交流平台
在小组学习中, 要将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动态管理。不是固定某几个人长期为一个小组, 而是经常变换,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让学生始终对小组有新奇感, 让他们享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有时让学生换位置, 自由组合;有时让男生固定, 女生流动;打破组内长期合作的局限性,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变换角色会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学习的兴趣, 并乐于进行交流, 最直接的结果是学生热情高涨, 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中去。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 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 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互相支持, 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 也能够使每个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记录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
三、合作锻炼学生能力
小学生往往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因此在合作学习时, 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 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自己真实想法写出来, 再由“组长”检查, 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讨论时按组长分配的交流任务, 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经过组内争论, 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成员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同时又要求学习较好的同学有耐心, 尊重学习较差的同学, 形成集体意见, 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合作引导多元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采取得当的评价策略, 将有利于提高各小组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班级在进行了小组分配以后, 小组内部所形成的共识在小组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差异就会引发争论, 而此时学生的个人见解就很难起到引导作用, 最终需要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认识进行评判、分析正误, 并加以点评。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师生交流的频率, 也能够降低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评价和指点的难度。长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大大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解放老师, 解放学生, 并促进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积极性竞争, 改善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 并提供给教师更为简易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探析 篇3
一、有效课堂交流的涵义、结构和特征
有效课堂交流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交流主体通过一系列有序的行为和互动进行的以形成与发展认知、构筑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体认主体自我内心发展为交流任务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交流具备三个结构层次:探层的“理想”、中层的“思维”以及表层的“状态”。在深层次上,它是一种理想和境界,是人们对课堂交流应然状态的一种勾勒,表达的是一种教育价值的取向与判断;在中观层次上,它是课堂交流主体对课堂交流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进行监控、调试以生成交流有效成果的逻辑思维与方法论思维;在微观层次上,它是一种状态,即对课堂交流过程与结果的现实进行的描述。“有效课堂交流”是从价值判断形态走向现实状态的过程,也就是从“理想”到“思维”再到“状态”的逐步转化过程。具体而论,有效的课堂交流有四个基本特征。
1交流内容丰富
有效的课堂交流要整合新课程三维目标,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沟通,还要体现交流主体人际关系的沟通以及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建构等深层次方面的沟通,不能将交流狭隘地限制在认知的单维目标上,否则难免造成交流的低效。
2交流方式灵活
有效交流倡导灵活的交流方式,从交流行为遵循的逻辑上看,它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既可以是单向线形的,也可以是立体交叉的。从行为的呈现方式上看,它既有活动,也有观察;既有表达、交谈、讨论、反驳与申辩,也有倾听、思考、理解、探究、体验与感悟,是动觉的、视觉的、听觉的、智力的、情感的有机综合。师生可以依据课堂事务的实际对交流方式进行理性选择和灵活运用。
3交流过程和谐
和谐的交流过程是课堂生活的本真要求。在外,它体现为三种形态,即尊重交流主体地位与促进互动的统一、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的统一、高参与度与合理监控的统一;对内,它能够激荡起和谐的心理体验:形成张弛自在、乐在苦中的愉悦感,曲高和寡的困惑感,豁然开朗、怡然共鸣的成就感以及心灵安全与自由的归属感。
4交流结果深刻
有效交流的结果要达成预期的交流任务,形成对交流主体较高的发展度,即主体通过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有较多的正向变化。这种结果不能停留在获取符号知识的层次上,而要深入到师生、生生心理各个层面。它不仅要涉及认知信息的传递和互通,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还要涉及积极情感体验的深化,品德观念的获取、内化、提升以及观念向行为的转化等方面。有效的交流要真正能够在交流主体之间架设起信息交流、人际交往、情感交融、观念沟通的桥梁作用。
二、形式化:当前课堂交流的现状反观
限于对理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理解的偏差,当前的课堂交流呈现出有形式但缺乏实质的低效甚至无效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虚化”
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问题数量过多、过密,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二是教师提问重“预设”轻“生成”,弱化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地位。
2课堂反馈“单向化”
在这种单向的反馈中,存在着一种倾向:教师倾向于“好”、“不错”、“真棒”等简短的正面评价,而不是给予完整的答复(质疑、建议等)来反馈给学生。这种做法可能给学生尤其是差生一种错觉,即教师的评价不是一种奖励,而是在贬低他们的学习能力。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学生不安、焦虑与恐惧,学生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全感和课堂的归属感。这种正面评价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失去了其对个体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3教师作用“弱化”
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过分尊重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力度不足。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课堂秩序混乱。学生虽然参与了合作学习的活动,但获得的体验不深刻。
4形式与内容错位
当前课堂交流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对学习与交流的内容不作具体分析,笼统地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贴标签式运用于所有内容,割裂了交流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课堂交流走向形式主义。
当前大多数的课堂交流只关注形式而没有重视实质,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走向深刻。新课程强调以整合的思维来看待学生和教学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运行要服务于师生之间丰富的信息沟通,要求学生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仅形成与发展认知、构筑人际交往关系,而且在交流情境中体认自我,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价值观的理性碰撞,获得为学的意义和为人的价值。这既是交流本质的应有之义。也是新课改对课堂交流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有效课堂交流:积极建构的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保证课堂交流的有效进行,需要采取如下建构策略。
1建设民主公平的课堂运行环境
保障课堂交流的有效进行,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公平的教学气氛。民主和公平能够造就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师生、生生真诚沟通。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变被动为主动,确立课堂交流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觉得学习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活动。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当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民主、公平、开放的系统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会确立,交往便会得到扩展,随之而来的是思想的碰撞、思维的开阔以及学业信念、自我价值感和创造性增强。交流的意义也由此生成。
2奉持新型的教师权威
在传统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借助制度性资源以及“师道尊严”的社会传统获得权力,他们掌控话语权,决定课堂交流的主题、拟定课堂交流的内容、指派发言的学生、评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学生没有权力对教师的行为提出反对意见。这种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交流潜在结构可能使课堂成为教师个人权力
泛滥的场域,直接的后果便是教育民主的丧失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新课程的理念对此也给予批评,有人因此主张限制教师权力、放下教师权威,这其实误读了权力与权威:其一,教育的制度性与课堂交流的规范化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从“权力加身”的地位完全脱离出来;其二,权力是权威的基础和前提,但权力并不与权威等同;其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反对的是传统教师权威,即以权力为基础导致权力乱用、控制型的权威。我们需要建构新型的教师权威,即以合理行使教师权力为基础,以教师的知识、人格魅力以及“教育爱”为保障的权威。它是保证课堂交流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
3赋予学生课堂交流权力
有效的课堂交流在保障教师权威的同时,不能损害学生在课堂中的权力。选择理论认为,获得权力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要,我们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类一个或多个基本需要。Jonathan C.Erwin认为权力有着三层含义:(1)驾驭的权力(powerover),这是指对事或对人施加自己的影响;(2)内化的权力(power within),它包括伴随个体成长的学习、获得成功、享受自我价值等,体现在扩展知识与技能以提高生活质量时;(3)合作中的权力(power with),体现在与他人合作时。这三种权力并存于课堂交流过程当中,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权力是一种驾驭,即控制的力量,在课堂中,它经常以消极的形态存在,表现为期辱、嘲笑他人,破坏课堂纪律等等,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堂的监控,趋利避害,提供适当机会为学生获得内化与合作的权力,满足他们对权力的基本需要,防止学生在以不健康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对驾驭的权力进行追求时产生破坏课堂交流的行为。
4反思教师教学
反思就是“回头看”,即教师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取教益,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和开展研究的能力。为了促进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开展如下反思:一是反思教学理念,防止用“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来诠释新课程理念,从而导致理解的肤浅与偏颇以及教学行为的形式化和偏激化。二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求情境创设、交流任务预设、交流方法选择、交流过程监控、交流结果反馈等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如:交流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时效性与真实性,使情境在较短时间内与主题关联并能够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比较真实的体验。三是反思教学设想与学生实际的获得之间的差距。有效课堂交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能够建构起学生的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让学生体验并学会什么是真、善、美。在一个教育阶段结束时,教师要思考学生是否达到了这样的目标,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这样的拷问对学生是有益的,对教师而言,也有利于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
5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
师生双方的课堂交流类似于博弈过程,教师建构课堂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影响着教师对交流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的参与程度。因此,正如托马斯指出的那样,教师应该阐释、建构并扩展学生们的课堂交流能力。课堂交流能力指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以及课堂的规则所具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他们的期望。教师应当提供机会,利用多种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教师期待他们做些什么,从而提高他们对教师行为的预见性。其次,提升学生对课堂交流逻辑结构的元认知能力,使他们在交流进程中能够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再次,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课堂交流有约束作用的结构性规则、社会性规则、交互性规则等方面的认识,挖掘学生以健康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课堂交流的能力,提升课堂交流在预设中不断生成有效成果的潜力。
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篇4
我在新课程教师远程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我把这次学习的有关心得体会表达出来,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第一、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前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然而,在新形势下,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再培养出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人才。鉴于此,就要求我们去变革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新课程改革就是应这种要求的产物。既然新课程改革是要变革过去的一些弊端,那就必然要求教学不能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只能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第二、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所理解的教学就惟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永远是能动的输出者,而学生永远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这些思想的“作祟”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新课改则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第三、学习中更要重视过程而不仅仅是注重结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的获得新知的体验。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
结论,更要重过程。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5
调整结构促增收整合资源抓投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县辖10个乡(镇),602个自然村,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农业人口1867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3%。近年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
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8元,比上年增加296元,增长11,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063元,年均增长9.8;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6740万元,比年初增长25.9,与2000年末相比增长112.5。伴随农民的快速增收,广大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和热情也被进一步点燃,并积极地付诸实施。一批具有xx特色的新农村群初现雏形。
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调结构促增收,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基础。近年来,县委政府从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入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培强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初步构建起了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全力打造绿色经济强县,着力构建新型绿色农业和工业体系
一是以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标准,推进蔬菜产业二次创业。县委政府针对一度时期内xx蔬菜品种市场适应性差、内在质量低、市场逐步萎缩的实际,果断地作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决定。一方面,制定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依法禁绝剧毒高残留农药在xx的使用,建成全省最大的物理杀虫灯体系,安装物理杀虫灯2380盏,防治面积达11万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节约农药投入477.89万元。同时广泛成立联防联治植保协会43个,进行专业化防治和区域化治理。另外,还把经常性的监测检验工作做深做细,在建立各类监测检验机构的基础上,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政一把手人手一台检测仪,做到田边地头随意抽捡,地里无违规生产,市场无农药超标产品。另一方面,采取以协会、公司为主,政府补助、奖励的形式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9.1万亩,出口基地备案2万亩。再一方面是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5年来,共引进推广粮食作物良种61个,种植面积98.77万亩;蔬菜良种200多个,种植面积49.93万亩。上述措施的顺利落实,使xx蔬菜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得到牢固树立。xx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先进单位”和“中国xxx之乡”、“全国加工型农业示范基地”、“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县”等国家级、省级殊荣,“xx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被评为2005“xx名牌”产品。全县蔬菜连续几年量价同增,仅去冬今春菜季以来,截止到3月底,全县农民外销蔬菜收入就达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0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县委、政府坚持按照“协会、公司、经纪人”的组织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通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极大激发了群众生产热情。目前,全县各类农技协会已发展到126个,会员11947户,带动着全县近3万农户进行10万亩蔬菜水果的生产种植,农技协会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品种引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作用,成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推进器及有效载体。
三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县委政府充分利用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园区建设为载体,有效吸引国内外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到xx落户,倾力建设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产业群体,香葱、德国米葱、薯类作物、粗糖产品等初级产品得到了加工升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市场。加工园区自2002年规划建设以来,已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7家企业获得了农产品出口自营权。xx食品有限公司、xx化工有限公司、xx食品有限公司和xx食品有限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同时还带动农户建成了近2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亩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园区内的种子协会,成功引进了世界知名的繁制种企业美国的“xxx”公司、台
湾的“xx”公司在xx开展繁制种业务,使全县的繁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农民每年仅繁制种一项就能创收6000多万元。
四是竭力开拓市场,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县委政府一方面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名懂生产、有一定经营经验的能人作为市场经纪人,分别安排县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从思想启发、政策落实、项目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使他们成为xx蔬菜外销的市场中坚;同时精心组织县内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协会、经纪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菜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每年请进400多家菜商到xx从事蔬菜外销经营。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占地面积100170平方米的全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5年在国家和省、州的关心支持下,又投资5868.61万元,对市场进行改扩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新建转运仓库3492平方米,交易大棚12702平方米,装车货位20个。并抽调县经贸、工商、公安、农业、运政等职能部门的精干力量进驻市场充实县蔬菜外销办公室,全力搞好市场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检疫检测、社会治安、市场监管、价格信息和外销业务协调等服务,开辟了蔬菜外运“绿色通道”,促进了市场功能的完善,为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菜果产品远销到了国内145个大中城市,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
(二)倾力打造“冬季旅游之都”,加快旅游兴县促农增收
xx旅游资源丰富独特。2004年,先后有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xx》、张艺谋执导的《xxxx》等电影在xx拍摄,并相继建立了“中国·xx影视基地”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县委政府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倾力打造“冬旅之都”。通过大胆革新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有偿转让旅游资源开发权和经营权,全县旅游业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2005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57.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7%,与2000年相比增加43.39万人次,年均增长32.5;景区景点接待海外游客居全州第一,土林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819万元,比上年增长85.4%,与2000年相比增加18497万元,年均增长55.1;全县各类旅店宾馆发展到132家(其中星级宾馆6家),总客房达到1911间、床位4403个(其中标准客房679间、床位1277个),旅游业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去年以来的连续几个旅游黄金周,全县旅店宾馆客房入住率均达100。旅游业的兴旺还有效联动了餐饮、商贸、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全面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拓展了农民增收。
二、抓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调整结构促农增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04年,县委针对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采取政府适当扶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并投工投劳的办法,有效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电力、林业、能源等项目资金,加快以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和兴建篮球场、村民活动室以及改水改厕建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规范化建设。据统计,近3年来各乡(镇)先后投资1978万元,村集体和农户共投资、捐资351万元,投工投劳844.6万个。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部分坝区农村的规范化建设初现成效,展现出巷道硬化、环境美化,篮球场、村民活动室、公厕等基础设施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新景象。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602个自然村中,有320个自然村通自来水,自来水入户20974户;596个自然村通电(其中7个自然村有路灯);470个自然村通公路,72个自然村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硬化面积126843平方米;310个自然村11497户建有沼气池;1839户农户建起太阳能;29个自然村建起公厕,18个自然村垃圾集中堆放;38个自然村建起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94个自然村有村文化活动和图书室;216个自然村14658户通有线电视;332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话,移动通信信号覆盖510个自然村。各乡(镇)、村建起篮球场324块(其中灯光球场38块)。
三、抓载体树新风,培育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县委政府在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把“诚信xx”、“美在农家”、“群星文明工程”、“两线文明示范带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不断向农村深入推进。造性地组织开展全县农村文艺调演活动,每个月轮流由各乡(镇)组织文艺队到县城文化广场进行演出。各乡(镇)、村组也充分利用各种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近三年来,全县119个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共为农村群众演出1595场次,观看群众达160万人次;“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共组织送戏下乡演出199场,观众达16万人次,免费放映电影942场,观众达13万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多人次,县图书馆送书到各乡(镇)、学校,接待读者7万多人次;全县共有123个自然村组建了篮球队。2005年,苴林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xx镇、xx镇、xx乡、xx镇被省体育局评为“体育特色乡镇”称号。通过上述载体的建立、丰富和完善,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搭建了有效平台,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了农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全县农村社会风气及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民文明程度不断得到了提高。
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县委政府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和县内各农科部门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力量,对农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培训,自200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农科技术培训737场次,参训人员达36231人次。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季亩收入万元以上、家庭总收入十万元以上的“金土地”种植能手评比活动,大力引导农村群众学用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增收致富,近三年来,共有62名农村学用科技致富带头人被县委政府表彰为“金土地种植能手”。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督查,实行村帐乡管,村级财务交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各项开支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大额资金使用提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定期不定期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公开村务4260次,开展率达96.2;清理拖欠款850.79万元,追回97.24万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8件,涉及金额9.95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再一方面,围绕创建平安xx目标,在农村深入开展以建立完善“八大防控体系”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全县共组建治保会79个840人;有农村治安联防队205个2132人;调解委员会90个1068人。三年来,共成功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2736件,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
四、抓党建强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快慢。我们把“云岭先锋”工程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五好五带头”和“三培养”为目标,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班子中去。到2005年底,全县共有40名党员致富能手、14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或副会长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另外,我们从构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入手,在全县乡(镇)党委、67个村党支部(总支)中开展了“两职联动、岗位争优”活动,让933名乡(镇)机关党员和村党支部(总支)委员联系指导帮助3976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结对联动。把“云岭先锋”工程中党员“五带头”量化为“五星”,开展“星级”履职评比活动,使“云岭先锋”工程中党员“五带头”目标与无职党员岗位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上岗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绝大多数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
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我们有以下3点体会:
一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和核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实现了增收,农民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政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县乡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观念和意识,动员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三是建好村级班子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村级班子来组织带动实施,许多工作要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位领导,我们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年,我们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坝区乡(镇)每年确定2个村重点建设,山区乡(镇)每年确定1个村重点建设。虽然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不断谱写xx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新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篇6
大家中午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近一年来的工作,我是xx小学的xxx。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将这一固定搭配作为发言的开场实在俗套,然而事实确实如此。从去年7月14日参加衢江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到后来的面试体检,到8月28日的集中分配,所有的机缘巧合在那一天尘埃落定。今天,我们再一次相聚中专,不再是去年夏天里一副学生模样的我们了,大家的眼光变得更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教师这条路上,我们已经出发并开始认真行走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会在闲暇之余回顾过去的九个月,会有很多感慨也会有很多感悟。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过去的九个月让我们长大了,成熟了,面对学生,没有了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的忐忑;面对课堂,有了更多的把握和体会;面对前辈,更懂得如何欣赏和学习;面对工作,知道了要做什么,该如何去做。
分配后,我来到了xx,在铜山源脚下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来到了xx小学,在“给我六年,还孩子六十年”的办学理念下开始学着一点点去探知与发现脚下的路。回顾过去的九个月,有了这样的一些体会沉淀,请大家和我一起,回头翻翻看看。
沉淀之一:行动听指挥,调整自身心态,积极应对。去年8月29号,是我第一天正式上班。当天下午,接到领导通知,安排我到中心幼儿园任大班班主任同时执教英语。听到领导通知的那一刻,我在电话的一头沉默了。相信很多人都能体会我那时的心情,大学刚刚毕业,对未来有着很多美好绚丽的憧憬,我热爱自己的英语专业,我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与一群未及学龄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可是,当时脑中闪过这样一句话,不服从命令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于是,短暂的沉默过后,我回复了领导一句“好”,带着很多的不确定。现在回头看,其实当时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我对幼儿园工作认识不清,而现在觉得这是一份宝贵的经历。九个月里,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一步步走进他们的世界;学会了如何耐心稳妥地与家长沟通,调动多方面积极力量促进孩子的发展;学会了要认真仔细对待工作,避免任何形式的疏忽大意,保障孩子安全。也正是这九个月,让我发现,孩子们同样懂得爱的回馈,我的真心并不是对牛弹琴,我和他们同样可以拥有默契,让我对教育产生了信心。
沉淀之二: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首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可以说一无所知,全凭感觉行事。那时候,同事的点播和建议给了我很多帮助。开学第一天午休,我班里的孩子影响了其他班级的午睡。初来乍到,就遇到这样一群捣蛋鬼,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上网查资料找方法,同时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尝试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睡眠,给他们读读故事,放放音乐,久而久之,午休习惯养成了。今年五一以后,午睡重新开始,班里的孩子在午休时间非常安静,即便有个别孩子实在睡不着,也不会大声说话,知道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我告诉自己,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方法得当与否,试试便知。如何将他人的方法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发展是我需要一直思考与尝试的问题。其次在英语教学方面,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地处两地,我没有很多机会能和教研组内的其他老师交流。但是,周三的教研活动从不缺席,教研课也堂堂必听,每一次的心得体会我会呈现在芦花博客上,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我在幼儿大班尝试了全英教学,并在新教师预约听课中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在幼儿园开放日里向家长做了汇报。我一直觉得,孩子们是潜力无限的,只要你相信他们可以,而你一直坚持努力,他们就能做到,而且很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满意结果。再次,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上学期到柯城实验听课,思想上受到了很大冲击,那一次我初步地懂了什么是现在的小学英语课,什么是学生需要的英语课。身边的榜样很多,如何对照他们反思自己,如何在摸索中取得进步,需要做的还太多太多。最后,在比赛中锻炼自己。在学校的安排下,去年九月底,参加了区幼儿园早期阅读优质课评比,成绩虽不理想,却有了第一次赛课的经历;去年12月,参加了区英语口语比赛,二等奖的成绩让我为自己的专业性比赛开了个小头。“赛前积极准备,赛中放平心态,赛后认真总结,把每一次经历视为成长的过程,努力汲取养分”是我后来在博客上总结的心得。
沉淀之三:学会坚持,体验执着带来的快乐。作为老师,我们会给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是个要求挺多的人。工作之初,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天放学百般强调第二天要上交一幅图画作品。结果我却忘记了。第三天在孩子的提醒下才想起来。那天,我想了很久,如果我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那我带出来的孩子呢,是不是也会跟我一样,说说就了事了。想到这一点,心里很紧张,孩子们这么配合我,我不能辜负他们。从那以后,我会认真筛选自己对他们的要求,但是只要在班里公布,就会严格执行。譬如说课堂上的纪律,午饭时的排队,午餐后的值日……我发现,在老师的坚持下,他们的习惯一点点养成了,班里凡事都更有秩序和条理了。经科学论证,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坚持三周以上,然后让这个习惯稳定下来。现在看到孩子们会自觉去做很多事,很开心,这是我们一起坚持下来的结果。前段时间学“洋思”成为一种时髦,相信洋思办学理念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是很能体会这句话的,希望自己能带好每一个学生,希望什么事都能做的更好。但是在忙碌琐碎的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想,过得去就行了,差不多就行了,那个美好的希望在现实中一点点被淡化了。如果这时,提醒自己牢记最初的梦想,告诉自己执着一点努力一点,那么我们离这个美好的愿望不是又进了一步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做个坚韧执着的人。
沉淀之四:多读书,做个喜欢读书的教书人。在我眼中,徐雪明校长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读过很多书,写过很多文章,而他现在不管工作多忙,仍然在读书。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样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书却看得少。工作之后,平均每天晚上只有一小时用于阅读,《疯狂英语》、《学前教育》还有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总是会在这儿或者那儿给自己一点启发。最近刚刚看完了一本关于身心灵方面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推荐大家看下,书中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我想,我们知道的多了,能传递给学生的也便多了起来。如果你同意我的想法,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行动吧,多看些书。
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篇7
●文章内容:烧结砖 (砌块) 、装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 (砖) 、广场道路砖、加气混凝土砌块与轻质保温板材、空心条板、蒸压灰砂砖、石膏 (空心) 砌块与石膏板、彩色水泥瓦与烧结瓦 (琉璃瓦) 等墙体屋面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成果、新装备开发及应用。节能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应用节能建筑技术。
●来稿要求:稿件用计算机打印或手写字迹工整, 文章中线型图绘制规范、清晰 (最好用计算机绘制) , 所用相片质量好。每篇文稿限2 000~4 500字, 稿件要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文摘、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尽可能提供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最好用电子邮件投稿, 并留下您的电话号码和详细的通讯地址, 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咨询电话: (029) 85221486、85221476
关于新课程表达交流课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表达交流课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33-01
新课程表达交流课和传统写作课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解决学生写作困难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会有写作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一是不知写什么,无事可写,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部分高中学生文体不明,表达交流交白卷。基于这些情况,对于高中新课程表达交流课,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开展写作基础知识指导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对于表达交流作了明确的安排,必修教材关于写作的训练目的十分鲜明,它结合了写作基础和发展等级,进一步明确了文体的训练,这也是整个表达交流的基本前提。对于教者来说,势必要在表达交流课的中,具体的开展文体等基本写作知识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始终是写作训练的主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要重视培养学生能熟练运用记叙性的语言记人叙事的叙述能力和描写能力,在写作指导中,传授写作知识,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1.2 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首先要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即有杂文、评论、随笔等多种文体样式,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述方式,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在此基点上,第一,要培养学生学习选取立论角度的能力,找到多种议论角度之后,还要进行比较和筛选,找准最有针对性的角度;第二,要培养学生学习和选择使用论据的能力,即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那些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的论据;第三,必须指导学生谋求好的结构;第四,必须指导学生摆脱“以叙代议”的窠臼,使学生掌握议论文中记叙的技巧。
1.3 抒情文的写作训练
抒情文的写作训练,要重视培养学生能熟练运用抒情性的语言写景抒情和状物抒情的能力,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它的运用也比直接抒情要广泛。在大多情况下,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者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抒胸臆点题或是升华情感。矫揉造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是大忌。
2 培养学生兴趣
不少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文,即便是觉得自己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时,依然觉得缺乏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主要是解决作文中为什么写的问题。
首先,要想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创设作文当中,教师就要善于创设一些作文情境。让学生在创设作文中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写作上得心应手。
其次,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可用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发挥其想象力,进行多角度立意。
3 体现学生主体,开展学生互评活动
在学生作文训练中,还可以开展学生互评活动,教师给予指导,这对学生作文训练写作有所帮助。学生互评作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表现,更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内容的修改;二是形式的修改。内容上:学生作品的主题是否集中、明确,材料是否恰当真实、是否突出主题,观点是否正确和鲜明;形式上:学生习作的结构是否严谨,层次段落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得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书写上是否工整有错别字。对于组织学生互评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指导,不能任其自流。
4 教师主导,精心审阅,划分典型,成果展示
在学生互评作文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改进行评阅。毕竟学生们的整体思维水平、审美观念与专业教师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们交流过的习作进行精心审阅,去粗取精,并挑选典型进行讲评。要通过教师,反馈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反馈的方式也应该是符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如将学生的典型习作制作为PPT,并展示出学生在交流时的评价、感悟以及教师的点评;亦可以将学生典型习作制作成WORD文档,打印后分类装订成册,分发至班级、学习小组进行传阅等。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表达交流交学是一项任务繁重且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这就必须付出更多时间来坚持。随着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也不能停留在已经训练有型的水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更要追求积累和整合,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表达交流课教学课型,依靠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广泛的学生参与,和学生一起提高。
参考文献
[1]许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篇9
提纲
一、延伸工作触角,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1.是建强党建引领组织“中枢”
2.是打破共驻共建条块“藩篱”
3.是延伸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二、聚焦服务保障,搭建共驻共建“新平台”
1.是筑牢“蜂巢式”服务阵地
2.是提供“清单式”暖心服务
3.是培育“新兴型”党员队伍
三、聚焦作用发挥,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1.是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2.是汇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3.是汇聚产业发展“新力量”
正文:
近年来,我区针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的实际,紧盯延伸工作触角、强化服务保障、聚焦作用发挥三个重要环节,着力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一、延伸工作触角,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1.是建强党建引领组织“中枢”
按照“管行业”与“管党建”相统一的原则,调整优化组织设置,新成立社会治理、宣传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3个党工委,成立互联网、物业、快递等9个行业党组织,推动工商联、团委、市场监管等区级职能部门领导兼任“两新”工委委员,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2.是打破共驻共建条块“藩篱”
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进入街道“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组建斗南花都党委和快递行业党委2个区域性行业党委,依托行业党委组建行业“发展联盟”,建立健全联席会商机制,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3.是延伸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按照“边摸排、边组建、边巩固”的思路,按照“六个清”标准,“地毯式”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摸底排查工作,累计排查新业态企业372个。采取单独建、联合建、“龙头”领建等方式推动党的组织覆盖,采取选派党团建工作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的方式推进党的工作覆盖,有效消除工作“空白点”,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工作开展以来,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3个,覆盖企业51个。
二、聚焦服务保障,搭建共驻共建“新平台”
1.是筑牢“蜂巢式”服务阵地
以“驿骑来千里,等你一起来”为主题,打造区级“驿骑来”快递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4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地“驿骑来”品牌驿站,依托19个两新组织工作站(点),整合资源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用餐、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筑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避风港”。
2.是提供“清单式”暖心服务
定制“送暖项目”“安全项目”“健康项目”“普法项目”“技能项目”5类服务项目,向区级职能部门征集25项服务活动清单,明确主办单位、服务项目和活动计划,统筹开展节日慰问、交通安全、免费体检、法律援助等活动。
3.是培育“新兴型”党员队伍
加大在新业态企业出资人、负责人,新就业群体优秀员工、业务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设置“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职工自觉提升工作业绩、提高服务质量,设置“红色代办员”“快递志愿队”,着力提升新就业群体整体形象。
三、聚焦作用发挥,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1.是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深化“春城党建新力量”建设,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联系面广、影响范围大的优势,面向新就业群体发布“招募令”和“英雄帖”,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聘任新业态从业人员兼任基层治理网格员,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当好“市民服务员”“社情传递员”“城市宣传员”。
2.是汇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引导新业态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特色农产品产销物流一体化运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吴家营街道万溪冲社区,快递行业党委联合乡村振兴局打造万溪冲“梨”好主题邮局,开发各类宝珠梨文创产品11个,带动邮政、顺丰、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助力果农水果销售,累计助销宝珠梨63.2万吨。
3.是汇聚产业发展“新力量”
【新课程改革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灵通小学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09-30
校本课程交流材料11-10
新课程改革课程纲要09-04
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材料06-03
新课程高考改革09-02
新时期课程改革10-21
体育新课程改革06-25
新课程改革教学09-02
化学新课程改革10-03
新课程改革反思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