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2024-10-21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精选8篇)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篇1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十条基本理念。这些新理念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设计,实施中提供了新的方法。以下是我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一、鼓励创新意识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以有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教学中我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标新立异。

二、帮助孩子营造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回想起以往教学中居高临下的姿态,使学生惟命是从的那种师道尊严,大大阻碍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我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做到把微笑带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将学生巧妙的引向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感想、敢说、感创新。

在第一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学中,我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变为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的促进者。我了解孩子们刚刚脱离幼儿教育,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学要有助于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所以本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板书。“你的名字叫什么?”后问:“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叫什么?说出自己名字时要加上,我叫xxx回答。”“我叫范婷婷。”“我叫杨唐愈。”“老师,我叫吴倩莲。”真没想到,学生的回答不仅快而且准确。我忙趁热打铁问到“如果老师用唱的形式问同学们,你们能回答出来吗?”“能!”学生齐声答到。老师演唱并与学生广泛交流。学生高兴的介绍自己。我问:“通过交流老师已经认识了大家,可你们还不认识我,你们想知道我的名字吗?”“想!”学生的兴趣高涨。“哪个同学们愿意来问,老师来回答。”同学们踊跃举手。课堂气氛宽松而热烈。课堂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学生在互相的介绍中认识了老师与同学们获得了广泛的交流机会。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开放教学中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创造音乐的前提。发挥音乐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达到惊人的程度“。一节课的成败,与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即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密切相关的。例如在《其多列》一课教学中我在为学生范唱两遍后问到:”说一说你在老师演唱歌曲时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句歌词是什么?“生回答到”其多列。“”同学们你们都记住了“其多列”这句歌词,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生1说:”老师,我想“其多列”是真高兴的意思。“生2说:”老师,我认为“其多列”是上学的意思。“生3说:”老师,我不同意。我猜“其多列”是一起玩的意思。“同学们各抒己见的争论着。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

在《玩具兵进行曲》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音乐的体验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老师将完故事后。让学生分段聆听我们来为每一段加入小标题好不好?”“你想为第一段旋律加入什么样的标题?”学生答到:“玩具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举行阅兵仪式。”“好,我们就来听着音乐表现一下第一段音乐”。学生们听着音乐拍好了整齐的队伍,他们挺胸抬头走起来可真神气了。“第二段你又听出哪些变化?”“第二段的音乐比第一段快乐,有些其他的玩具也加入了游行的队伍。”“请大家表现一下好吗?”孩子们这会的步伐有些变换了,脚步似乎更加轻盈,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在队伍中窜来窜去。“那么第三段呢?”“第三段更加欢快了,我想可能是玩具们高兴的跳起了舞蹈。”音乐还没来得及放,学生们再也按耐不住了都高兴的跳了起来……。教学中,通过音乐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也重视了学生对音乐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增强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开放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整合能力

整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课程的整合,是以学科为本的整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的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我在《碰钟》教学中,突出体现了课程的开发。如果在以前的教学中?碰钟“的学习只是让学生掌握其演奏的基本姿势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新的课程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开发空间。使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弹性加大。教师出示碰钟。”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能不能仔细观察这个新朋友为它起一个名字好吗?“学生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老师看它的样子,我为它起名叫铃铛。“”不,老师你看它长的多像小葫芦,就叫它小葫芦吧!“”老师它的声音很清脆,应该叫它小叮铛。“”我要叫它叮叮。“等等。”同学们它的形状有点象寺院里的什么?“生一齐答到:”钟。“教师板书――钟。”两个钟轻轻碰在一起就能发出声音,所以,它的真实名字叫碰钟。“教师板书――碰钟。学生齐读名字:”碰钟。“教师又问到”谁能说一说,这个碰钟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学生答道:”声音很尖。“很响。”“有回音”“声音很长。”等等。我忙趁热打铁问到:“碰钟发出的长音是均等的响声吗?还是有什么变化?”一个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不是,是开始的时候声音响,后来声音渐渐的小了。”“对,但是在音乐中把声音的大小,叫做什么?”学生齐声答道,“强弱。”教师板书――强弱。“那么碰钟的声音是先。生:强。后生:弱。”“对同学们你们能用你手中的画笔,将你听到的声音用画或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吗?”“能。”学生齐答道。开始绘画。学生创作的绘画及形象又具有创意,而且各有特色。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是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音响,加深对相关音乐的理解。

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鼓励式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具有激励作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创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创新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专断死板的评价则会压抑和泯灭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时,一定要慎言谨行。努力运用好评价的艺术。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回答或提出的问题多么离谱,多么荒谬,教师都不能批评她们,反而应当表扬他们爱动脑筋、敢提问题、敢答问题的精神。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个手势、一个符号、一次创新纪录;也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语,一句赞扬的感叹、一次鼓励的掌声。“好”,“你真行!”“有进步!”“想的好!”“这个观点很新颖”等等话语对学生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七、结论与思考

通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开放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这一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课题实验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多种学习的开放课,采用活动课的方式授课,让学生从改革研讨课活动。达到上课自动运用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教改研究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是我今后工作所要努力的方向:如何将新课标与教学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积极从事学生的个案研究或班级研究、及学生材料归纳分析。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课堂中如何开展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并且不断总结提高,在大面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上和有效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法。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良好的人文素养,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好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也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为了使实验工作更加有效,作为新一年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及子课题的承担者更要集思广益、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进行更加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篇2

一、把主体地位交给学生, 让他们尽情发挥

在以前, 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整节课的进行都要求在教师的安排下井然有序, 学生迫于教师的威慑力, 想学可以学, 不想学也得学。一节课上完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要求他们学什么, 这一点尤其是表现在以往的学唱新歌的课堂上。以前教学新歌曲, 首先是教师一句谱一句词教学生唱, 学生一板一眼地跟着, 这种机械的、乏味的唱歌教学模式逐渐消磨了学生的自觉性, 使到学生由唱歌时单调、麻木的重复发展到对音乐课的机械接受, 以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本来是爱好音乐的, 但却都不喜欢上音乐课甚至有的学生畏惧上音乐课。这样的状况往往使我们作为教师都感到有点迷惘, 音乐课是只为了让学生最终会唱就行了吗?自从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后我才恍然大悟, 教师只是促进者, 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应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 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主体, 是在被激起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自愿地渴求去学习。在感悟后我慢慢地探索各种趣味教学, 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例如:以竞赛激起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进行自学。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 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 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歌唱比赛,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 告诉他们这节课的内容是学唱一首新歌, 先听三遍录音范唱, 然后让他们自己学唱, 最后进行小组合唱比赛, 看哪组唱得流畅又准确, 排上名次后在平时成绩中添加一定的分数。听到有分数可加, 学生们就更加积极踊跃, 部分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基础好的同学带着唱, 有掌握不好的, 感觉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就向老师请教。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投入, 老师未对他们进行任何要求, 完全是出自学生的意愿, 课堂进行得非常顺利, 气氛也相当好。

在探索中, 我体会到了实施自主学习, 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 精选一些妙趣横生的教法, 让学生自己多听多唱。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一个锻炼的机会, 一个成功的经验, 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有新意

中学音乐课要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必须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有持续的兴趣。音乐课的课型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都要力求新颖、奇特, 具体的方法要视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教学特点而定, 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 灵活多变的。教师在教学的任何环节中都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每节课都是新鲜的, 激发其可持续的学习兴趣。若还按过去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 那课堂上很难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为此, 我力求使音乐课上得新鲜、奇特, 认真地设计了每章节的教学环节, 如在学习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时, 巧设导入曲, 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我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时下的流行歌曲不只是一般的喜爱, 所以开始上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两首正流行的通俗歌曲 (都由电声乐队伴奏) , 学生们看着屏幕上的画面, 听着熟悉的令他们兴奋不已的旋律, 所有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了过来, 有的甚至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听完后学生的反应非常的兴奋和激动。我就在学生的热情度尤在时讲授了有关的电声乐队的知识, 并告诉他们刚才听到的歌曲中旋律和伴奏的美妙动听的音色全是由电子合成器演奏出来的。对此, 学生感到非常的好奇, 并且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 他们也非常渴望了解这种音色, 所以对老师所讲的电子合成器的知识听得非常入神。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多创设新鲜、有趣的教学环节, 并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争取把每节音乐课变成可享受的“美好时光”。

三、改变考试模式

根据以前的惯例, 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常规考核。考核的办法无非就是唱歌、视唱或乐理试卷等几种模式, 内容和范围一般也只由教师决定, 并按照统一的标准打分。这种考核方法一般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 而忽略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兴趣。在与学生取得交流,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意愿后, 我决定改变考核的方法:在考试的前一周告知学生, 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全由学生自己挑选, 可以是演唱的, 也可以是演奏的。演唱可有独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 由学生自由组合, 演奏都可任意挑选曲目, 我还宣布凡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也可以参试。

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的感悟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

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新的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新的教法,使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活力。

一、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创新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情景:葱苍的树林、灿烂的阳光、远处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这时让学生为画面编歌词,再念一念,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突现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要准备图片、歌谱,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使各种乐谱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促进他们对乐曲旋律的体悟、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

二、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终身学习去获取,而能学、会学就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构建优化的学习方式组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对其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乃至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引领学生探究新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实践”,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实践与创造的过程。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多维的课程内涵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使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中解放出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音乐教师应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即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者、有效学习方式建立的促进者、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者。引领、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有效调控音乐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索中习得音乐知识、获得音乐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音乐学习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合作是其中重要的理念,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合作需要尊重,需要分享与欣赏。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权威意识和完美主义者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关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不要以专业的标准衡量学生,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学会彼此分享,能够促进师生的友好交往;学会彼此欣赏,会使师生合作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与和谐。

3.教师要关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师道尊严”老师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音乐教师理所当然成为“知识的权威,居高临下的独裁者”。正因为如此,音乐学科变成了追求“标准答案”的理性学科,最终导致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现代音乐教育呼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应该从听众席走上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合作共进的意识,和学生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指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灌输。实践证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其乐融融的体验审美中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要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原则,引导和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创造教育实验证明,大凡好奇心重,学习兴趣广泛的同学,其创造力都比较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很注意有选择地提出问题,制造矛盾和悬念,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排解、判断,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学生遇事善于分析,集中目标,找出实质,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敢于发表创见,具有敏锐的接受能力、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准确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自问自答,启迪思考。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观点等材料和信息,让他们接触广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取得优秀的成绩。音乐欣赏的效果远远超越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范围,它同时具有培养广大高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与其基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用联想和引导的方法培养思维的连续性通过启发引导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直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欣赏和艺术表演实践这两个方面。音乐作品欣赏是需要带有创造性审美观念的,必须要有主动参与的良好心态。要领略艺术的魅力,必须与艺术直接交流对话,这就需要相应的爱好和兴趣。音乐作品欣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均可尽情地欣赏,都有可能在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出现灵感,迸发创新意识的火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离开座位,离开教室,把我们的音乐课带到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华。

四、新课程下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更具灵活性

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到: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进行调适,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重组教材等。例如,有的教师在介绍中国民间音乐过程中,让学生找当地民间艺人,记录、整理、收集民间音乐文化資料,从而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间音乐传统有了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年轻一代树立了保护、挖掘、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因而更具吸引力,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位教师不但是新课程理论的实践者,而且又是新课程理论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3.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于实践,2004.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篇4

一、填空题

1、音乐随着人类的()而(),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而()。

2、音乐是一种()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参与()、()、还是参与(),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3、音乐教学主要是以()为主的()、()、()、()学科。

4、音乐课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和()。

5、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有好的(),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二、简答题

1、音乐教育的任务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问答题

1、基础音乐教育中,应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2、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

答 案:

产生 产生 发展 发展 实践性 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鉴赏。艺术活动,体验性、创造性、操作性、欣赏性。单一课型、综合课型 为人师表 品德 德、智、体

基础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第一、基础性 第二、民主性 第三、开放性 第四、科学性 第五、实践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2.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等。l.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2. 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3.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篇5

摘 要:目前,新课程体制改革影响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音乐课程教学地位的提升,学校应要求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构建音乐高效课堂。在小?W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要依据学生实际学情,运用有效方式,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现以培养素质人才和综合能力型人才为标准,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地位也逐渐有所提升,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形势来看,小学音乐课程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老师仍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或运用方面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依然以学生成绩为主,另外老师的主观教学意识还是很强,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重要性,因此综合实际情况,目前音乐课程地位还是较于劣势,音乐欣赏教学得不到有效发展。从更深层面来讲,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没有做到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义,只是学到了一些音乐技巧。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1.创设良好环境,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最好途径,也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教学证明,相较于老师的教学与督导,兴趣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颖事物都会有好奇心,那么,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丰富且生动的课堂情境。多媒体网络,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视觉双重能动力,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推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新高潮。

例如,在《春天》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音响设备播放山东民歌女生独唱《沂蒙山好风光》,在淳厚优美的歌声中,有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音乐欣赏状态,然后老师再让学生接着欣赏“春到沂河”歌曲,提问:“同学们,大家对这首音乐曲调熟悉吗?”学生:“老师,我们听着像是民谣风格的曲子。”老师:“那大家又从这首曲子里感受到什么了?”学生:“老师,我听着好像有一种春天要来的感觉。”进行到这一部分,老师的引导教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再用多媒体幻灯片或其他方式介绍一下柳琴的音色与外观,简略介绍歌中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深入感受春的意境,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组织学生表演“嘀哩嘀哩”,以表达对春的热爱、对自然的歌颂。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加强课程知识渗透性。另外,老师还要积极实践各种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可采用人物或事迹讲述让学生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但要注意时间要简短;或是直接让学生以听赏为主线,留给学生足够的欣赏与想象空间;又或者课堂情景活动教学等都是一些有效教学手段。

例如,《可爱的动物》音乐课程学习中,老师先进行课堂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谁在旅游的时候去过森林?”学生:“老师,我们没有去过,去过树林算不算?”班级学生哄堂而笑,老师:“没关系,大家随便表达自己意见,那么老师就让大家听一首歌曲《森林深处的杜鹃》,然后大家在音乐中想象一下画面。”老师:“大家谁能模仿表演一下歌曲中杜鹃的叫声,老师奖励一个漂亮的杜鹃玩偶。”通过课堂调动,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然后老师再让学生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简笔画或动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出来。最后进行知识总结与情感体验归纳,让学生学习到动物都各有其可爱之处,对待动物要有爱心。

3.重视音乐教学,做好总结反思工作

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学校和老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策略。因此,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领路人,必须要不断积累音乐教学经验,开阔自身对音乐的认知眼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欣赏并理解音乐所具有的内涵精神。最后,老师还要时刻做好总结反思工作,进一步完善音乐课程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老师的教学思想在不断转变与提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会得到更大提升,最终会实现音乐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教学要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如果运用得当,会大大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课堂时间,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欣赏可以放。再如伴奏,录制好的伴奏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它有死板、不灵活的缺点,当学生在练习学唱时,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灵活的随着学生走,并能够通过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比伴奏带更有感染力。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放迈克的歌曲,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呀?想了解一下?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杰克逊的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杰克逊音乐视频片段时,已经出现所要学的这首歌曲的旋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又如在欣赏《夜莺》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清唱与有伴奏及视频的演唱中逐渐导入:选择的是《童年》这首歌,同学们也喜欢唱,本身这节课就是讲电声乐对,同学们兴趣极高,友欣赏了五月天的视频表演,整节课学生的精神及高,同样账务了很多的知识,不用死记,就都能够记住。

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轻松体验音乐情感。音乐其实就是体验,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既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又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1.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学习半音、全音。用夹心饼干来做例子,中间有夹心的就称之为夹心饼干,没有的当然就不算,所以称不上全音。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七子之歌》时用a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识谱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的确降低了知识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音乐情感;教识谱,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例如:中小学的竖笛教学如果没有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有了器乐教学才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会利用一些小游戏的形式,小猫钓鱼等,坚持联系过不了多久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 篇7

一、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枯燥的语言会让人了无生气,生动的语言却可以让人兴奋自如。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语言要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如在教学第三册歌曲《秋》时,我一进课堂就跟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树林,老师要请你们帮忙找回我喜爱的秋天,可以吗?”有些小朋友已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喜爱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它在哪里啊?”我就笑着说:“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就要认真地听《秋》这首歌啦!”“是!”语言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好奇之心,使他们在好奇之中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中。

二、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在《苗岭的早晨》这课教学中,教师导语:“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苗岭看看那边的早晨,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放音乐,请小朋友边听边看图: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歌,几处苗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这样通过“图画”和辅助聆听,使学生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接受大自然,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生活展示情境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树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如在学习第一册《闪烁的小星》时,可以在前一天给学生留作业:晚上观察星星,看看天空上星星的各种形态,激发学生热爱美、表达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听歌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夜空景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师朗读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让学生慢慢地熟悉歌词后在美好的情境中学唱歌曲。一切知识,皆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尽情地表现出来。

四、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只是在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到小熊家里去》一课,戴上猫、狗、鸡、小熊头饰,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非常,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再如,在低年级学生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并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随乐曲做动作。于是,将学生们的表演加以归纳,编成一个小剧。请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有的扮演养鸭的老爷爷,有的扮演小鸭子、大鸭子,还有的演池塘和水波,这样就将情、景、音乐交融在一起。学生们在感受民间打击乐器力度、速度的变化中对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情绪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在自由探索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多媒体营造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都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通过电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投影机、VCD机、教学课件等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媒体)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前,先给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观看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使他们产生崇敬的心理,再让他们认识国旗和国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学生知道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再播放一些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高唱国歌的录像,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为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歌唱教学中,利用电化教教学设备创设情境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第一册《小雨沙沙》一课时,由于这首歌曲比较柔和、优美,是赞美春雨滋润大地的歌曲。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点,可以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一个春雨绵绵的春天情境,再以课件慢慢展示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再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诗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词意,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六、律动体现情境

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并即兴编写同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带领他们表演。学生情绪高昂,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采用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动物等图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向,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孩子的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这时再导入课题:“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里听听这些钟表的声音吧。”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脸上流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像这样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篇8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幼儿园音乐教学;新思考的研究

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里,幼儿本身的思考方向和能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园音乐老师,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的标准来对以前陈旧的教学观念进行合适的改革和优化。从当前的新课标前景来看,改革教育已经是教育界的新话题,幼儿音乐教学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创新。其实,所谓的改革教育,就是大力培养人的思考精神、实践思想来作为教学新思考的价值导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学习的根本还是幼儿自己,所以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新思考迫在眉睫。

一、如今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

根据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导观察可知,大多数学校对幼儿音乐的教学力度存在不足,并且对音乐教育理解定位不是很精准,给予音乐的课程不是很多,跟传统重点学科相比较明显不受重视甚至是忽略。当然,这也有一些学校的师资条件较差的因素在内。但就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势来说,幼儿音乐教学还没有彻底地开发出它所应有的功能,也并未认真地对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性、重要性,甚至因为对幼儿音乐的不够重视没有给幼儿园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在类似情形下,幼儿自身的音乐天赋得不到完全的发展,或者彻底埋没在传统教育浪潮中,这是与我们以学生良好的成长发展为宗旨所违背的。如果只是单一地把音乐课程当作引领幼儿玩耍的课程,那么就是对幼儿的音乐艺术发展培养不负责任的表现。

1.幼儿音乐教学的停滞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老师先唱一遍让幼儿听一下,然后老师一句一句地教的方式,这样会使幼儿对固定模式产生反感,容易给他们造成听觉疲劳,不能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对音乐的兴趣缺失。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存在了非常久远的时间,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的方式、内容等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动,所以以后的教学方式一定会灵活多样的,以期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现在的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对幼儿音乐教学的方式不正确所导致的。

2.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的探究不彻底

归根结底,音乐教学方式只是教育模式中的一个分支,就现在目前国内来讲还没有对幼儿音乐教学有一个系统化的模式规划。在现有的音乐教学环境下,很多音乐教学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产生了自主的、个性化的意见分歧以及自己不同的教学理念,这样会让新教师产生困惑,不清楚哪一个教学方式更好、更适合自己,只能希望更多的新教师能够与前辈教师多交流、多探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新思考

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里改革理念的提议,不只是要求发扬创新本质的片面需求,还要深刻探究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大范围地宣扬学生的艺术素质教学。素质教学是幼儿阶段音乐教学改革的基本和主体,所以只能不停地发展幼儿的新思想、新思考,这样才可以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素质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能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1.以图片、叙述和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

幼儿园音乐欣赏,既需要老师感染幼儿,还需要用心地去体验音乐本身所表达的魅力,感悟音乐表达的情感。能够给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熏陶学员的情感,给予他们欢乐的学习心情。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里,前期的课堂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为他们打造出轻松完美的音乐气氛,用这些来指引学员进入音乐教学的创新中,让他们从此以后喜欢上音乐,愿意与音乐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从而懂得音乐是多么的美妙。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跟着音乐唱、跟着音乐动,这对学生的心智开发、身体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2.以乐器的方法来帮助幼儿的学习

乐器对于幼儿来说是新颖的、神奇的,教师完全可以用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心,这样会使孩子能够更加快速地接受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喜欢上音乐,也能让幼儿既增长见识,又开阔视觉,激发幼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学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特点,以多种教学模式的相结合、印证来探究出最合理最好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在施教的过程里,要以不断的创新为理念,以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教学质量,让幼儿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1]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M].广东:花城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演讲比赛主持词:公司安全演讲比赛下一篇:“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