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精选8篇)
让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 篇1
让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
李铭 阜蒙县第四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
关键词:语文课堂 德育 渗透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初中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来共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树立 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冲突、渗透是不可避免的。21世纪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大胜利的世纪,培养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等等,显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 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社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制化。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我国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薄弱点。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应当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时,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时,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的实践,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具体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心理学调查证明,青少年一般在小学阶段已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不过还很粗浅幼稚。我们知道,完整的人格心理是由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稳固而一贯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内容所组成。人类行为主要是社会行为。人格心理的形成是靠长期对各种社会行为的学习而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生理发展很快,心理变化也很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故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稳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尤其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思想的发展进程。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2.尚未形成稳固而系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总是和系统而稳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联系。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反复熏陶、实践、最后作出理性抉择的结果。初中生大多还没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呈现出朦胧、多变的特点,可塑性十分突出。按照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也明显具有自身的优势。
3.感情丰富,易于接受形象性强、感性强的事物。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也是针对这一特点而设计的。各类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即使在初二开始安排了一些议论文,也都短小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层次少而清晰,使学生学习、练习都容易入手。初中学生的这一接受特点,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切忌长篇大论,枯燥说教。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性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1、认识汉字美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池塘说: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多么美的意境呀!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我想,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自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这又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2、树立积极人生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前,我先布置了一项作业 :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文字。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功课。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学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同学,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我让大家齐声朗读保尔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3、学会自立自强
我想,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写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来了,我一篇篇地读着:
“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不必说整天面包、牛奶、巧克力,也不必说生日大蛋糕,单是过年的一个个大红包,就够小姑娘一家一年的开销了„„”
“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实在太差了,也从来不会照顾别人„„”
“和小姑娘相比,我感到很惭愧,平时稍有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太不体谅他们了„„”
同学们的这些肺腑之言,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谱写生命中最绚丽的交响乐吧!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建议
1、要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
语文教师应是探究教学育德功能的“弄潮儿”,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才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主动地位,既能同学生融成一片,感染、打动学生,又能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如果说游泳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下水牎师生同泳”,那么教学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这时也就达到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教育艺术境界。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语文教师应加强指导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国旗下的讲话稿写作;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
3、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社戏》等名作名篇都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这“源头”必须“活水”长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图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 中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
让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 篇2
关键词:改变观念,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培养情趣,注重熏陶
“人文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贯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 最终就要落实到学生人格设计上来。教育要站在高处, 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 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方面, “唤醒”人格, 努力使学生———“独立的人”趋向完美。
小学生纯洁无瑕。从人文的维度上讲, 保护好这一群群的小天使, 以他们为本, 授受知识, 开启智慧, 训育身心, 润泽与点化人生的境界,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 在自己的轨迹上健康成长, 是教师崇高师德的最佳体现。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 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 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 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要很好地驾驭它, 首先要端正这么几个观念。
一、教师观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 “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中, 教师要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保护人, 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 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处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必须搞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取向。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如教师只是按照考试的要求, 照着“标准答案”去教, 教学中失去自主意识, 那么这样的教学既不是为了学生, 也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启迪智慧, 而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这样的教师成了分数的奴隶, 绝不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罗杰斯认为, “人类有一种心理需要, 这是一种对亲密和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渴求。在这种关系中, 情感和情绪能自发地表现出来, 它们并没有得到详细的审查或者受到各种各样的胁迫;在那里, 深刻的体验———沮丧的和欢欣的——能被分享;在那里, 能冒险采用新的行为方式, 并且不断加以提高”。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给孩子们全方位的关怀,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在这个环境中, 孩子们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到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师生情感沟通的融洽才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二、学生观
从学生层面来说, “人文态度”就是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主、自信、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 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善于合作、乐于共处等品质。这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养。
要使学生具备这些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视学生为“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主动性与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和能力的新人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影响着人的生命的基本存在方式。主动性与人所特有的发展、创造和需要联系在一起, 与生命活力的激发和潜在可能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周围的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 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 呈现出自主的色彩, 个体会具有独特、会出现创造, 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 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存精神世界, 创造新的生命历程。其次是要把课堂的主要空间让给学生, 把学生推向实践, 让他们经历直接探索知识的过程。因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 ……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正确, 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以上这些, 只有当“学生是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转化成一种教育理念时, 它才会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中体现出来。
三、教材观
作为“文选集”的课文, 篇篇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云雀的心愿》中所警示的森林的重要是人文;《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爷爷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是人文;《公仪休拒收礼物》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是人文;《一路花香》中所阐述的物各有用,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是人文……于漪老师说得好:“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 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画廊, 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它的喜怒哀乐。”这种喜怒哀乐不是人文是什么?不同的教育思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教材使用观。人文教育, 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语文教学中, 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情趣等, 合理地加以阐发, 有效地加以渗透, 适时“呐喊”, 适度“灌注”, 使人生得以感悟, 灵魂得以净化, 生命得以闪光, 无疑是新世纪和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神圣职责。
我们利用教材是在引导学生学语文, 而不是研究语文, 在使用教材时, 不必有过多的分析讲解, 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嚼得如同白蜡。应该重在陶治, 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意趣、韵味。可让学生读读背背, 体验其中的趣味。一来, 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的营养,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 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二来, 模仿着运用祖国的语言, 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观照教材, 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 因情悟文, 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 感悟人生, 实现自我。
综上所述, 我认为具有良好人文态度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 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文互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呢, 我作了以下探索:
四、调动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是兴趣的诱因, 它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对象, 促进智力的更好发挥。所以, 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营造情感氛围, 使课堂的教与学笼罩在一种愉快和谐氛围之下,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样, 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学习潜质就会得到全方位调动, 就会“好学”、“乐学”, 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
我们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大胆想象, 让学生在想象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敢于怀疑“正确”答案, 敢于打破“权威”是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表现, 也是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这种精神怎能扼杀?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 勇于创新。
五、提倡合作学习, 体现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倡导合作学习, 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 在合作中提升自我, 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感, 而不仅仅是个人。
如学完《蓝鲸》一文后, 我以主持人的身份, 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蓝鲸的知识竞赛。题目分为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 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发言人答不完整, 其他人可以补充;整个小组合作愉快加十分”的要求, 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 一人表述”的规则, 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在读课文、看资料时分工明确, 纪录翔实。竞赛时, 学生们兴趣盎然, 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支持, 有的说:“你一定能读好, 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有的说:“我们组必胜!”竞赛过程中, 我始终不对他们进行个体评价, 只评价团体成绩, 告诉他们只有集体的胜利者, 没有个体的失败者, 用团体之间的竞争, 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这不仅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对哺乳动物蓝鲸有了全方位多信息的认识, 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六、珍视独特体验, 享受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 大多文质兼美, 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 因此, 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习古诗《望洞庭》之后, 我另辟蹊径, 利用绘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月夜中的洞庭湖美景画下来。孩子们群情振奋, 开始紧张而投入地作画。20多分钟后, 学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 并推选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作品虽然简单稚嫩, 但月夜洞庭湖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画中。接着, 教师又请几位小画家走上讲台, 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们俨然人人是小老师, 有的从古诗中找到自己作画的依据, 有的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从读文理解, 到作画悟情, 再到析画赏美, 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 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 缩短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 从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 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七、注重人文熏陶, 完善自我人生
我们培养的是在生命过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 是若干年后在社会上立足的人。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中体现我们关爱生命, 塑造完美人生这一教育理念。要善于利用特定的时间营造特定氛围, 构建教育的“情绪场”, 设置让形式产生内化动机、内化需要的氛围和情景, 从而让认识的主体迅速进入状态, 自我感受, 自我感悟, 自我实现。
例如,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的教学, 我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 被一家人互相关爱的情感深深感动后, 问学生:你最欣赏萨沙一家人中的谁?学生各抒己见后, 再让他们谈谈受萨沙一家人的影响, 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该怎样关爱身边的人和物?学生的发言, 尽管角度不同, 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洋溢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情感感悟, 使教学的过程成为人的意识、精神的培育过程, 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 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
让语文课堂洒满阳光 篇3
一、培养学习趣味,激发主动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好之”“乐之”才能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训练的是孩子们的“童子功”,但一些基本笔画需反复练习,比较枯燥。这时,幽默语言的运用就能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趣味。如“木”字一共就四个笔画,孩子们常犯的错误是布局不当,横的下面空白太多,于是我伸展双臂,边演示边对学生说:“你们看,‘撇’和‘捺’就像是胳肢窝里长出的一对翅膀,长长的,稍稍有些弧度,多漂亮啊,又短又硬的就难看了。”孩子们哈哈大笑,按我的要求写出来的“木”字有了明显进步。以后每逢写字教学,我就鼓励孩子们主动用形象幽默的语言记住某个生字的书写特征,并称这样的孩子为大家的“一字之师”。孩子们乐此不疲,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
二、紧扣学生心弦,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必须抓住运用的时机。当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时,巧用幽默语言的“辛辣”进行突然袭击,可以调节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个春末下午的第一堂课上,我们学习古诗词《虞美人》。此时,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孩子们似乎对李煜亡国悲戚的关注热情不及周公,一部分人眼神游离,昏昏欲睡。窗边前排一同学更夸张,索性闭着眼睛,双手托腮,口水直流。我目睹此状,心生一计,大力一拍讲台,长叹道:“问君能有几多困,恰似一腔口水向下流。”我一边念叨一边板书内容。被拍案惊醒的孩子们开始时还惶惶不知所以然,一看板书,才明白过来,立刻哄堂大笑。此后连同这位同学在内,全班孩子睡意全无,津津有味地同李煜一起沉浸在亡国之痛中。课间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谈论此首词,并以它的改编版打趣。通过诗词的改头换面这一即兴幽默语言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有趣”中“有得”。
三、融洽师生关系,增添教师魅力
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以幽默语言作为“配方”的批评,在语文课堂中不但能使被批评者理解老师的善意和苦心,也能使其余学生感受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次习作课上,孩子们正在为写作《我熟悉的人》如何选材而苦思冥想,调皮大王阳阳又按捺不住了,偷偷地踮起脚尖,用膝盖托住课桌肚,使桌脚离地,慢慢地不动声色地“人桌合一”向窗边挪动。见此,我灵机一动,故意咳嗽一声,示意大家安静说:“按照刚才的规定,大家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时,不能直接写出其名,要把他最特别的地方写出来,如果大家读了之后能猜中写的是谁,说明他写得很成功,反之,说明他抓的特点不明显。下面老师为大家做个示范,猜猜他是谁。”孩子们一听来劲了,阳阳更是竖耳瞪眼,全神贯注。“有一位同学,我们暂时就叫他小雨吧,他很聪明,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那就是他的课桌。不过,这张课桌可非同一般,它会走路,每当上课时,这课桌就想跟他玩。你看,它悄悄地走路了,害得小雨心痒痒的,也跟着他挪动,上课的内容他一句也没听见……”我娓娓道来,“……他呀,还是个运动健将,由于没有注意运动的场合,在教室里乱跑时撞在了桌角上,从此脸上平添了一个‘人造酒窝’……”说到这,大家恍然大悟,齐齐把头转向阳阳,纷纷举起了手。下节写作课上,阳阳的桌子不再“走路”了, 同学们也由此突然顿悟,个个奋笔疾书。我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到了笑声。这种幽默式的批评,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填平师生心理上的沟壑,消除隔阂,促进关系融洽,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四、完善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幽默是一个人乐观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开朗个性的反映,也是聪明才智的闪现。语文教师不仅是“经师”,也是“人师”,语文课堂的熏陶感染作用,不仅在于教学内容,更是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在课堂中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等内心活动都潜移默化地受着教师的影响。一次语文单元测试结束,女生晓梦愁眉苦脸地跑来诉说:“老师,今天我做了一个很不好吃的豆沙包,我的馅太少了!”我一听,马上明白她作文跑题了,就马上安慰说:“别急,老师今天胃口好,这种豆沙包吃得下,不过下回可别把馅放得太少,否则太没味道了。”晓梦破涕为笑。幽默的语言有时是轻松愉悦生活的延续,有时是对困顿和不幸的超脱,如果孩子们拥有乐观向上的个性和幽默的品质,就可以在面对学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甚至今后生存的困境时,迸发出生命的顽强和坚忍,始终心中有阳光。
总之,语文教师应重视幽默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调味品作用,让孩子们在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获取有真实体验的知识,甚至领悟人生的真谛,让阳光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慈溪市慈吉小学
浙江宁波315300)
让童心洒满阳光 篇4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让童心洒满阳光——浅议幼儿教育的细节jy135.com
[姓 名] 刘春霞
[单 位] 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幼儿园
[E – mail] liuchunxia0303@163.com
[内容提要]
把每一件简单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觉得这句话正映照了我们幼儿教师的工作。
[关 键 词] 尊重、意愿、热爱、细节
[正 文]
把每一件简单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正是一些―简单‖而―平凡‖的具体的事,甚至是一些琐碎的事,鸡毛蒜皮的事。正是这些看似简单而琐碎的细枝末节却衡量着我们幼儿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这些细节工作?我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观点:
一、把尊重幼儿,贯穿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幼儿不是成人的缩影,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细微的情感需要。幼儿老师要热爱、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要启发、诱导,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老师要将幼儿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不同意见,允许幼儿犯与其年龄相适应的错误。如果幼儿老师的言行中处处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有价值、有能力、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为自身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反之,老师如果随意呵斥,责备、惩罚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委屈、羞辱、他们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幼儿终身的发展。我曾在《幼教园地》上读到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这样记载:美国人把―尊重‖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以用命令的口吻。家长带孩子外出坐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想吃的时侯对孩子呵斥。
让童心洒满阳光——浅议幼儿教育的细节(2)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让童心洒满阳光——浅议幼儿教育的细节(2)jy135.com
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分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映。第二篇是讲师将在俄罗斯很少听到大声呵斥、挖苦、讥讽和嘲笑孩子诸如‗笨死了‘,为什么你这么没脑子‖―我真是对你伤透了心‖之类的话,俄罗斯人认为如此言行极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感的产生,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当读完以上内容我们老师们想到了点什么?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国外的幼儿教育非常注重―细枝末节‖。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儿童心理及教育方法》中也提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特点和应有的权利,更不能当众讥笑孩子的缺陷,任意数落孩子的缺点,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试想一下一个时常被教师斥之为―笨蛋‖的孩子又怎会树立自信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二关心热爱幼儿,从细枝末节做起。
老师对幼儿的一句真诚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或许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个新的开端。当一个孩子回答问题神情胆怯时,一个赞许的目光或点头动作,那么他的信心马上就会倍增,同时对老师的信赖感也会徒增。如当老师和幼儿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在与幼儿交谈时,老师会扶着他的肩膀或拉着他的小手;幼儿睡不着的时候,老师走上前去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当幼儿改正错误或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时,老师会亲切的抚摸他们的头拥抱他们,甚至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就拿我自身来谈一谈,一次自由活动时扮演老虎的程云龙小朋友,一会抓小朋友的肩膀,一会又―咬‖小朋友的手臂,眼看几个被抓的―小动物‖噘起嘴巴一脸不高兴得样子。这时我看到程云龙的一只脚上的鞋带开了,―大老虎我先给你系上鞋带好吗?‖程云龙小脸上洋溢着快乐―颠颠地‖跑了过来。我一边帮他系鞋带一边说,―你扮演的老虎太凶恶了,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你玩了?‖接下来凶恶的大老虎乖了许多,一边玩游戏还一边看向我,好象在说,―老师我这样做对吗?‖老师的一个含情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温柔的扶摸就能让幼儿深深感受到一种融融的爱意。同时在爱的氛围内让幼儿于无行中受到熏染,学到亲切、友好、宽容、助人等良好的处世方试。
三细节决定成败
(1)教育技巧,来源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有些幼儿教师虽然具备了一些口语表达、跳舞、唱歌、绘画的技能,但它们不是教育技能的全部,并且不是主要的方面.。.幼儿园是一个教育的场所,教师会唱会跳固然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但主要的任务不能用教师在文艺方面的技能完成。教师是教育过程中影响幼儿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教师应结合对儿童的观察发展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合理组织教育过程。而这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童心洒满阳光——浅议幼儿教育的细节(3)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让童心洒满阳光——浅议幼儿教育的细节(3)jy135.com
(2)‖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
教育家能够用爱和智慧探究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家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抓住―细枝末节‖―追本求源‖。大概许多老师都听过这个故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一朵硕大的玫瑰花,然后拿着它从容地往外走。―孩子,摘下这朵花是送给谁的?你能告诉我吗?‖苏霍姆林斯基俯下身子去,亲切的问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有这样几朵大玫瑰,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听了小女孩这番话,他搀着小女孩回到花房,又摘下两朵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设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果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碰到幼儿把最好的玫瑰花摘走,也许会马上阻止这种不良的倾向,也许会训孩子不良的行为,也许……如果我们从细节着手,如果我们肯去询问原因,那么结果是多么大相径庭!这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离园时间到了,恰巧一个孩子带来的一个新文具盒不见了,我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样跟家长交代。姑姑正带她的小孙子在我们班玩,她向我一努嘴,使了个眼色,我立刻明白过来。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正神情紧张的把双手藏在桌洞里,一看这表情就知道文具盒在她的桌洞里了。我灵机一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给大家表演魔术!‖事后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告诉小女孩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行为,如果非常想要可以借来玩一会或回家让妈妈买。
微笑,让教育洒满阳光 篇5
【摘 要】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脸上的冬色。”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师的微笑,是教育学生最好的一种手段,也将成为孩子世界中的阳光、和风、细雨!
【关键词】微笑教育 理解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55
美国旅行业界的大亨康纳?希尔顿每次到下属的旅馆视察时,总要询问员工:“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靠着微笑服务,希尔顿旅馆在几十年里从1家发展到70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旅馆之一。学校是否也需要微笑教育呢?课堂上孩子们是否也需要微笑教学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微笑,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态度,更是教育教学效果的催化剂和倍增器。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微笑体现出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孩子们能直接用眼睛看到的就是老师的表情,孩子们看到老师微笑,心情就会愉悦;这时,孩子们也会很自然的望着老师微笑,微笑是有感染力的。可以想象,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心情愉快,身心比较放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心中没有太多的顾虑和惧怕,一个个疑难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
一、微笑教育体现的是理解、尊重、信任、赏识
《诗经》中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千年后的我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美人微笑时的迷人风韵。同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观众为之倾倒。
我一直以为,微笑是很容易做到的。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使我发现,笑其实并不简单。那是一份毕业留言,其中这样写道:“我的英语学习是在您的微笑中学起步的……可您的笑容却像昙花一现般珍贵……黄老师,您笑的时候真美……”稚气的语言中包含着多少期待呀!在自责与愧疚中,我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注重对学生多一些微笑,课堂上,当一个胆小的孩子站起来吞吞吐吐地回答我的问题时,我会向他微微一笑,然后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这时,他眼睛一亮,自信一上来,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清晰准确,然后我再给学生一个很有激励性的评价:“今天你表现真棒,就像今天这样,找到那种自信的感觉,你的成绩会一天比一天好的。”这孩子心理乐滋滋的。我想: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两句充满激励的评价,它们会让这孩子从此爱上学习的。在后来的几天学习中,这孩子上课更认真了。举手回答问题更积极了,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看着心里高兴。我想:课堂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给学生传授太多的知识,更在于鼓舞、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一旦有了热情和兴趣,他们就会自己去钻研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这种学会自学的方法在他的人生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就常常看到这样的报到,孩子在学校不听话,上课窃窃私语,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有的老师竟然忍心当众扇学生的耳光,摔学生的书本,或请家长到校连同家长一起批评。可想而知,学生的颜面扫尽,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中只有对老师的不满和恨意,哪有什么心思来努力学习,也许孩子的成绩就因为这样而一落千丈,他的人生也许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就在我们的身边,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作怪,学生仅仅被当作获得高分、荣誉、评定职称的工具,反而忘记了学生的真实存在,忽视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无形中把自己当成了威严的君主。微笑,自然成了奢侈品。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新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一个老师如果连微笑都不会,他又如何去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呢?
微笑,不应该成为教育者的恩赐。应该还给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你理解、尊重学生,给他们以信任,细心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并赏识他们的进步,你才能以灿烂的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微笑是教育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毫无疑问,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沟通的艺术。如果说教育教学活动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微笑就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神奇的催化剂。
作为老师,看到成绩优秀、懂事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每一位老师心里都自然会很喜欢,看到这样的孩子就开心。脸上也会很自然的露出微笑。但是微笑不应当仅属于送给优等生的奖品。差生更需要你的鼓励,对于老师来说,从心里上来讲,的确不是很喜欢差生,他们在课堂上调皮捣乱,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让老师心里很不爽,有的差生,课后经常不做作业,即使做的话,也是经常抄袭别人的,所以考试成绩当然很差,也令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作为老师,不可能光教优生,老师有责任把差生教好。一个好老师,他是爱每一个学生的,而且在差生身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哪一个小小的微笑对于这样的老师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差生的心里是很脆弱的,正如瘦瘠的禾苗尤其需要细心的呵护一样,他们的天空更加需要阳光雨露,有时,它甚至可能创造奇迹。
记得有个学生刚到我们班的时候,英语成绩很糟糕,经常不及格,我想就尝试着用微笑来帮帮他吧!我努力创造让他表现的机会,当他取得哪怕一点小小的进步的时候,比如听写得了100分,书写有了改观,我都及时报以欣赏的微笑。现在,他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就要步入优生的行业了,我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很快乐。微笑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表情,微笑的老师是美的,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神奇的催化剂。
三、微笑,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教法,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时代进步的气息。然而,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所确立的“三维”目标却绝非易事。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让很多习惯了“老教法”的教师无所适从。那么,你就尝试着舒展一下紧缩的眉头笑一笑吧,窗外正是整个春天!
要让学生成为情感健全的人,教师首先就得是个情感健全的人。试想,一个冷若冰霜的人,他将如何教会别人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热爱祖国?
让我们在微笑中释放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理解,它将成为你教学活动中微妙的催化剂,你会发现自己在快乐的工作,而孩子们也正在快乐的成长,甚至比你想象的情形还好呢!
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 篇6
2012年—2013学年第一学期库车县第十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讲座讲话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为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们讲一堂《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心理健康教育课。
健康不但指身体没有疾病,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六年级是小学升初中关键的一年,由于学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所以在我们同学的心理上多多少少出现一些问题,照成有的同学学习能力下降,不爱说话,沉默寡言,行为失常,更严重者导致精神的出现紊乱。其实出现心理问题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如何调节心理,让自己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
今天由我校心理健康教师蔡蔬老师为大家上这堂课,蔡蔬老师毕业于湖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他将结合同学们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
库车县第十小学
让创新的阳光洒满课堂 篇7
课堂无疑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下面, 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点体会和收获。
一、创新要从质疑开始
学生的质疑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从质疑开始。
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因而, 质疑中蕴涵着创新的萌芽。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大胆创新, 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 我发现学生表示了坦然否定。他们质疑说, 这个成语的结果并非越走越远, 而是越走越近。因为地球是圆的, 历史上的航海记载, 不也是回到始发点吗?这确实有道理, 你能否定学生这有卓见的火花吗?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能深入思考, 敢标新立异, 提出的问题就新颖、灵活而又独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 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错, “想象力就是创造力”, 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在教学中, 可根据教材的特点, 适时地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 可根据课文上那一幅图延伸情节, 让学生想象五壮士的内心世界等。在教材关键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想象, 既丰富了课文内容,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三、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操作, 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教学《狼》一文时, 我们在教学生概括文中狼的特点的时候, 完全可以说, 狼除了传统的人们的看法以外, 狼还有让人称道的“品行”呢!同学们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没有事例证明狼有可贵的“狼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 去大胆思考。这样学生就会知道狼的“母爱”很伟大, 它甚至喂养人, 培养狼孩;狼的集体主义观念很强大, 主张配合行动, 纪律严明等。
让每篇课文充满了问号, 这样才可激起学生求异思维的浪花, 让学生在一天天的训练中, 自然地养成了求异思维的习惯, 有了这样的能力, 才是学生学习最成功的表现。求异思维的大门一开, 势必开阔他们思想的视野, 为灵活地提出自己的主张看法打下结实的基础。
四、利用“假想”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思维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 运用“假想”可以创设比照材料, 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内容, 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老农不出场, 事情的结果将如何?学后再引导讨论:如果东郭先生再次遇狼, 情景又如何?让学生以“二次遇狼”为题续写作文。以上述方法教学, 能使学生在“假想”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心, 而且能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造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并使之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作为语文教师, 要采取多种形式, 利用好语文课、说话课, 甚至是课外活动时间, 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思考、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面向全体, 把创新的阳光洒向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鼓励引导学生从潜意识的创新向有意识的创新发展。如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了课后的问题, 懂得了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我并没有满足于此, 我要求学生结合这则寓言, 谈谈对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各有什么看法。学生们畅抒己见, 有的说齐宣王高高在上, 糊里糊涂, 才让南郭先生混在队伍里充数;有的说齐湣王注重调查, 才使装腔作势的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有的说南郭先生如果能吸取教训, 发奋苦学, 还是有前途的。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 辩驳匡正, 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让感性的阳光洒满高中语文课堂 篇8
【关键词】感性 民主和谐 教学氛围 情感体验 热情洋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48-02
新课标出台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在语文教学中只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互动并未摆脱一种沉闷、僵硬的模式。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有所突破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让感性的阳光普照在每位学生的心上。
一、构建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教师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认为只有学生对老师绝对的服从,只有老师保持一种特有的崇高和庄重,学生才能获得知识,师道尊严嘛!但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提出疑问,他们又怎能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呢?
《论语》里边曾记叙了一次孔子与四位弟子探讨理想志趣的故事,虽然那时的课堂师生一共只有五人,但孔子为人师的艺术,他营造的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却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文章开头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即学生陪着老师一起坐,教师坐着,学生也坐着。这就让老师完全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和学生打成了一片。然后,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不敢和我说话了,其实孔子当时比他们几人中年龄最大的都大到十岁左右,但孔夫子用最轻松、朴实的话语淡化了年龄差异,完全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在客观上拉近了师生关系,这时候学生没有了心理压力,能够畅所欲言了。
在讨论理想的过程中,曾晳一直在鼓瑟,孔子并没有认为他上课不专心,对自己不尊重,而是默许了他的弹奏,让学生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自由自在的思考。
孔子对学生们的回答也采取了宽容、鼓励的态度,即或是对轻率的子路也只微微“哂之”,并未对他大加批评,从《论语》的其它篇章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的能力是持肯定态度的,只是觉得他太粗鲁、不谦让,“哂”只是稍稍告诫、挫挫子路的锐气,并没有否定他打击他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告诫反而是为他好。同时,孔子让每位学生都享有发言权,而且虽然自己赞成曾晳的志向,但他却对其余三人的回答都作了肯定,并没有用自己的观点去左右学生的意见,去扼杀学生的创新力和个性。
孔子的这堂课充满了感性的阳光,他的弟子在他创建的这个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张扬了各自的个性,后来都发展成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作为现在的老师,在我们课堂上,也应以孔子为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当然,孔子是圣人,他的魅力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探寻。
二、重视文学情感教育,唤醒学生情感意识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但学习这一学科除了要掌握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以便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交流、解决问题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从教材中、从文学作品中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自觉的去吸取文化养料,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让自己的现实情感得到丰富和净化,从而形成一种健康高尚、积极向上的情感意识。
其实,在我们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很多都蕴含有人类追求的美好的高尚情操,比如《边城》里面那个美丽淳朴、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朦胧的爱情,《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的感人亲情,《小狗包弟》中巴金对一只小狗的忏悔之情,《虞美人》中南唐后主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当老师引领学生一起品读、思考这些文字的时候,学生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就会被唤醒、思想的火花会被引爆,会产生爱、同情、感激、怜悯……会渐渐的丢掉人性中那些阴暗的、消极的、肤浅的、粗糙的情感,而形成“感他人之所感,急他人之所急”的积极健康、充满关爱的高尚情感。
再者,当学生们行走于祖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弄堂里的时候,他们可以观赏自然山川的风光,可以穿越雕栏玉砌的门楣,可以倾听狐妖鬼怪的故事,可以感受爱情友谊的珍贵……回到现实生活之后,对比古今,更可反思现代人的“失去”与“拥有”,现代人的情感交流,这会取得任何教师用任何煽情的语言来讲解都达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思想健康了、审美情趣提升了、认识深刻了,在面对一篇篇美文的时候就不会无动于衷,在做鉴赏阅读题时就不会无处着手,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瞎编乱造、毫无真情实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真正发挥了作用。
三、打造热情洋溢、充满感性色彩的教师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这个充满人文色彩的科目的“布道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自身还必须充满热情洋溢的感性色彩。
常常在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最喜欢模仿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如果老师自己穿衣服都不整洁、端重,自己读起课文都平平淡淡、没有抑扬顿挫,自己都死板老套、不苛言笑,又怎能去要求学生们热情洋溢、充满青春的活力呢?
正人先要正已,以身立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基石,所以我们在注重内涵的同时,也应留心衣表、仪态和言行,用自己的激情、自信、活力、健康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感性的阳光洒满我们的课堂。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热情洋溢,重视文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唤醒他们的情感意识,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他们放下师道尊严的包袱,消除心理的畏惧,主动活泼的观察与思考,情绪激昂地充分享受40分钟的课堂阳光!
参考文献:
[1]孔子的智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2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卷2).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6.
【让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推荐阅读:
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12-11
让听写回归语文课堂05-24
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07-13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07-24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11-02
读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谈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朗读10-08
让语文课堂美一点08-26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10-18
智慧让语文课堂更精彩11-15
让故事为语文课堂增加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