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的论文题目(共8篇)
游戏化教学的论文题目 篇1
拼音教学的游戏化
宜昌市幼儿园
龚薇
学前儿童掌握一定的拼音知识,会让孩子入学轻松一些,但怎样使学前拼音教学既不小学化,又让孩子非常感兴趣呢?经过几年的尝试,我认为学前拼音教学应该以游戏为主,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准确的发音和区分字形。
以往孩子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经常要借助拼音卡片进行认读,一旦离开辅助图片就形成了无法开口的局面;或是孩子们养成顺序记忆的习惯,一旦打乱顺序就不认识的局面。如今,我在进行拼音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游戏的作用,将一些传统游戏加以改编运用到拼音教学中,大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积极性,纷纷对拼音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音乐游戏“捕鱼”是孩子们小班时喜欢的游戏,现在我们的孩子们仍然很喜欢,因为我将游戏改变了玩法:即每一条小鱼都是一条拼音鱼,当鱼儿被捕鱼人捉住时,如果回答对问题(请问你是什么鱼?),就放拼音鱼回家,否则就停止游戏。游戏中,孩子们在与捕鱼人的对话中反复发音,使孩子们轻松的掌握了拼音的准确发音。游戏中,孩子们还可以互相交换手中的拼音卡,这样就使每个孩子在整个游戏中能对所学的拼音都能灵活的掌握。又如“拼音对答歌”游戏,即将拼音的字形特点、发音特点进行综合,编写成琅琅上口的拼音顺口溜,借助以往对答歌的形式,让师生在一问一答的游戏中,帮助孩子快速记忆和区分拼音的字形,也解决了以往孩子们对字形相似拼音的难分清问题,还有诸如“声调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等,都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效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新的教育方法,改革当前一些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针对不同孩子探究适合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将以往单纯的只教孩子学会的观念,转变为让孩子学会学的观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纲要》中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的目标。
由不完整话想到„„
宜昌市幼儿园
龚薇
午睡前孩子们跟随我刚刚散步回到教室,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要尿尿”,我笑着说:“宝贝,我不尿尿呀?”。小宇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我要尿尿”。“好吧!下次要说完整话,说清楚了别人才能听懂你想做什么,知道了吗?”我轻轻地摸摸小宇的头说。“我知道了”小宇懂事的点点头。
其实象这样的话在幼儿口中经常听到,如“老师要喝水”、“老师头很痛”等等,由此我想到,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养成了这种说不完整话的习惯,会给孩子之间、与他人交流间带来许多的不便,更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孩子说不完整话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说话不完整主要是不能让听话的人弄明白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因此,作为教师在遇到、发现孩子说话不完整时,一定不要以孩子年龄小为理由而忽视不予纠正,应该及时给孩子指出,帮助和提醒孩子补充完整,不在乎提醒的次数,在于坚持正确面对、敢于指出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
针对说完整话,我认为教师也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要成为幼儿的榜样。首先,教师要坚持说普通话,发音要正确;第二,教师要不断丰富词汇,用词要确切;第三,教师讲话的速度不要过快,声音不要过小,要以幼儿听清为准。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正确的语言去影响幼儿,及时纠正幼儿言语上的缺点,能对幼儿的语言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的孩子们在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影响下,语言能力将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将不再仅限于成人了。
一张挂着泪珠的笑脸
宜昌市幼儿园 龚薇
“我们今天的泥塑课就要结束了,请大家将手中仅有的一根泥条送给你觉得今天做泥塑最认真的同学”。钟老师给正在欣赏作品的孩子们布置了新的任务。在孩子们正在互相评价时,一个小男孩满脸泪水的呆坐在自己的作品前。此时,钟老师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今天钟老师的这根最珍贵的泥条要送给小明同学,因为他不仅完成了大象的塑造,还塑造了大象生活的环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不过,此时他塑造的栅栏刚刚被一个同学送泥条时弄坏了„„但是我相信他会做出更美的栅栏,同学们觉得他会办到吗?”“当然可以啦!”听到老师的称赞、同学们的鼓励,看到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神,小男孩不再呆坐哭泣了,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看着小男孩挂着泪珠的笑脸,钟老师又说话了“我们大家来说说,在欣赏作品时应该怎么做呢?”“不能乱摸”、“不能搞破坏”、“要爱惜别人的作品”„„对啊!作品的好坏不重要,关键是做作品的人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因此我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你们能做到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没问题,我们一定能做到的”。“小明,对不起,我帮你一起给大象修栅栏吧。”小明高兴的拉起他的手一起投入到栅栏的重建工作中„„看到脸上还挂着泪珠却又信心十足投入塑造的小男孩,钟老师慧心的笑了。
通过这个事件,让我发现作为一个老师不仅是要教孩子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孩子们学会尊重人。那么,钟老师在刚刚的偶发事件里,不仅是教孩子们掌握了塑造技能,更注重了孩子们的情商教育;不仅注重了面向全体,还关注了个别,并针对性实施了有效的教育,教育了孩子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也提醒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在平时的教书育人中,既要注重智商教育,又不可忽视情商的培养,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魅力的人。
幼儿是班级环境创设的小主人
宜昌市幼儿园
龚薇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教师意志为主,幼儿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这样就导致环境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让幼儿园的环境充满生机,幼儿的生命才富有活力,幼儿才会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因此,热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关注兴趣,突出主题
活动室是幼儿每天生活、游戏的天地,教室内环境的创设,更需要从幼儿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出发。创设环境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邀请幼儿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不断融入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主题,一般是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与喜爱的内容为主,有卡通的、动物的、大自然的、小朋友创作的及其他各种造型的,用主题形式来组合,还有专门的墙面及区域提供给幼儿生成内容。
由于我园是双语园,每年我们都要为万圣节、圣诞节活动作准备,其中环境布置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目的是想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环境 的布置,让其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从而对节日具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然而每次在环境布置期间,孩子们往往是万圣节、圣诞节和新年混杂在一起。既有反映万圣节的鬼面、南瓜灯,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圣诞树也有反映中国民俗新年的大红灯笼、窗花等。当问起孩子们要过什么节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说:万圣节;有的说:圣诞节;有的说:过年;还有的说„„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意识到以往环境布置的千篇一律,无论什么节我们都要挂彩条、贴窗花、挂灯笼或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混淆孩子们对各个节日的认识。其实任何一个节日所反映出的不仅是一些风俗习惯,其中蕴含的内容还有很多,而各个节日中环境的创设同样蕴含着多重教育价值。分析了这一现状后,我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根据节日的先后,让孩子们带相关节日的装饰物:如在万圣节来临前,孩子们带来了一些万圣节的装饰物,圣诞节的装饰物(当然,有些孩子依然带了一些新年的装饰)。于是我就先引导孩子们通过视频、图片等了解万圣节的由来,再同孩子们一起挑选出适合万圣节的装饰物,还带领他们自制一些相关的装饰物(如实物南瓜灯、纸质南瓜灯、鬼脸面具、各种糖果等),围绕一个节日开展环境布置,让节日的特征更具体、更鲜明、更与众不同,使环境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同时,组织孩子们将其它的装饰物挑选出来,并约定当下一个节日到来时,再一起布置节日的环境,既保护了孩子们收集材料的积极性,又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孩子们在创造环境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又让孩子们在环境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又如,大班的孩子对有关动物的科普知识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以“动物“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但是,由于涉及动物的内容比较广泛,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的建议层出不穷,有的说:“介绍大象的知识吧,因为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有的说:“介绍恐龙吧,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来呢?恐龙的种类多神秘呀!”还有的说:“为什么有的动物生的小宝宝是蛋,有的动物生的小宝宝一出生就跟妈妈一样,只是很小呢?”。“卵生与胎生”的话题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于是以“卵生与胎生”作为主题来布置环境,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孩子们纷纷收集来大量的有关动物“卵生与胎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自己绘制了一部分动物演变示意图,与老师一起联手布置了活动室的主题墙,将神秘复杂的科普知识以一种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形成了一份生动的 “活”教材,让孩子们能轻松的如入其中,获取丰富的科普知识。由此,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向幼儿学习”的深刻含义,更加领会《纲要》中指出的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实际内涵。
二、“活环境”,促发展
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教育价值。围绕每一个主题,教师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图画、记录、制作、粘贴等手段,让活动室内的环境逐步丰富起来,到处都是孩子们留下的痕迹,让环境“活”起来。如在以“未来城市规划”为主题的环境创设中,我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集合孩子们的智慧亲手绘制了 “未来城市规划”的墙面蓝图。为了发挥其教育价值,我又组织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语言活动“我的城市梦想”,鼓励孩子们以墙面蓝图为基点,大胆畅谈自己对未来城市的设想,引发孩子们关心城市的变化,培养初步的社会意识。艺术活动“小小设计师”,鼓励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描绘心中的城市,发挥其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数学活动“小小统计员”,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图中内容设计统计表,针对城市设施进行统计,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了统计,也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各个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统计表以及录音资料都分别置于主题墙和资料柜中展示和存放,孩子们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由此看出,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参与过程,而是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学习”,他们甚至对枯燥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充满了浓厚兴趣,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原有的程度上不断得到提高,能力不断增强。
幼儿创设环境,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大班的孩子随着知识的日积月累,越来越不满足去听故事了,他们会互相竞争去创编同一幅图画的故事,看看谁讲得好。于是,我在活动室开辟了一面看图说话主题墙。根据季节收集了相关的图片,以相框的形式呈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能自由选择图片进行创编,并及时将幼儿的讲述内容记录下来,相衬在图片周围进行展示,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让更多幼儿加入到这个创编活动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图片的内容能够随时
更换,孩子们看图说话的内容也得以及时的记录和展示,让幼儿体验了讲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当更换主题时,我又将换下的内容装订成册,整理成为看图说话连载套装,让孩子们能够随时翻看,既保留了孩子们的原始创编内容,又能促进幼儿的在发展。对于看图说话内容的选择,除了一些已有的精美图画,我还发动幼儿自己绘制,互相讲述绘制的图画内容,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难度,也激励了幼儿竞争的意识。幼儿与“活”环境的相互融和,充分体现了幼儿创设环境的主动性,以幼儿的积极创造促环境的发展,以变化的环境促幼儿的发展,不仅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环境也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
幼儿的世界是美丽的,幼儿的发展需要良好环境,我们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作用,才能真正“用心”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环境创设可以随幼儿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要充分发挥现有环境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共创共享自己动手设计的美好环境中,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
游戏化教学的论文题目 篇2
一、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游戏为目标服务的原则。
游戏活动的开展必须为保育目标服务, 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化教学较之幼儿日常的其他游戏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 它有极强的目的性, 任何一种游戏的设计都直接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边游戏、边学习。游戏可以用于教学的多个环节, 但选择游戏的恰当时机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转化为游戏的形式, 何时选用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既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 忽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又不能面面俱到, 游戏过多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导致喧宾夺主, 得不偿失。要在突破重难点时或孩子处于“思维低谷”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收到“石破天惊”的效果。
2. 游戏为发展智力的原则。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 充分利用游戏可以发展想象力, 从而发展幼儿的智力。例如故事表演, 要求孩子必须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 融入剧中的角色。一旦孩子会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去想象眼前不存在的事物, 并从中获得乐趣, 就意味着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游戏中, 常用图片、实物、情境引导孩子观察、分析, 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游戏还可以促进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虽然它是集体活动, 但是参与游戏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当大家讨论如何参与一项游戏活动时, 要鼓励每个孩子开动脑筋, 团结合作去赢得胜利。
3. 游戏多样性、趣味性原则。
孩子天性好奇、好动、好胜, 注意力不能持久, 意志较弱, 在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刚上课时, 绝大部分孩子都很感兴趣, 这完全是好奇心使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学内容略显枯燥, 有一部分孩子的兴趣逐步减弱, 个别孩子甚至兴趣全无。因此如何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努力顺应孩子的天性, 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如“单词接力赛”、“猜一猜”、“找朋友”、“角色表演”、“唱唱跳跳”、“开火车”等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 会使孩子耳目一新, 能较好地调动孩子, 满足孩子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
4. 游戏精心设计的原则。
游戏化教学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 使课堂游戏生动、活泼、严谨、有序。所谓精心设计是指既要重视形式, 又要重视内涵;既要重视怎么教, 又要重视怎么学;既要重视步调一致, 又要重视自由发挥, 等等。还要注意在设计游戏时不能一味依赖, 夸大游戏的作用;不能只考虑童趣童真, 而忽略游戏的真实性。
二、游戏化教学须采取的策略
1.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 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如: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可采取以说为主的游戏;为了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 可选择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可选择绘画游戏、智力游戏等。
2. 创设快乐的游戏环境。
快乐游戏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首先是教师的精神状态要饱满, 热情要高涨。老师的情感特别是幼儿老师的情感状态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老师笑幼儿笑, 老师哭幼儿哭。其次是游戏化教学中的游戏设计要依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熟悉的情境中幼儿更容易融入游戏。最后是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道具, 要保证游戏时每个幼儿都有事可做。
3. 把知识蕴藏在游戏中。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把教育目标适当隐蔽起来, 物化在材料中, 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 通过材料的提供把外在的教学要求转变为孩子的内在需要。在大部分课堂游戏中, 教师是导演, 孩子是演员, 有时老师还可成为主持人、裁判员、拉拉队员甚至是演员。要创造条件, 让孩子担当多种的角色, 甚至可以当导演, 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不管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如何, 教师一定要是一个智慧的隐者, 从整体上把握孩子游戏的程序、节奏和效果。如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站起来了”, 教师的预设目标非常清楚:探索鸡蛋站起来的方法, 在活动中, 我一改惯用的边实验边讲解的方法, 提供鸡蛋给孩子自己玩, 让孩子发现:鸡蛋怎么站也站不起来。从而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 激发孩子探索外部条件的内在动机。与此同时再提供各种材料给他们, 如:可弯曲的吸管、塑料瓶盖、小口瓶子、橡皮泥等, 引导孩子积极与材料互动, 并通过调节或添加材料让鸡蛋站起来。就这样孩子在自主玩耍中获得了有关平衡的经验, 就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就轻松愉悦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 把孩子融入到游戏中。
要使孩子全身心地融入到游戏中, 设计游戏时首先要注意面向全体孩子, 使每一名幼儿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其次, 设计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 是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 让所有的孩子都会做、都能做、能做好;再次, 要根据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游戏活动, 让全体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 游戏角色分配可根据幼儿的能力, 分别担任不同角色, 也可提供角色让幼儿自己选择, 从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三、游戏化教学须注意的事项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保育中的好处有目共睹,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一是防止东施效颦, 盲目推崇游戏化教学, 不根据自身条件一味地模仿别人;二是避免认识片面, 认为只要有游戏情节就是游戏教学, 不考虑效果;三是力戒形式单一, 游戏只以幼儿的表演为主, 忽略传媒游戏、假想游戏、故事游戏等创造性游戏活动形式。特别是假想游戏,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认为:没有假想, 儿童就无法进入游戏。尽管游戏只是假想和假扮, 但在幼儿看来都是合理、现实的。
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特点
一、游戏化体育教学的特点
1.娱乐性
游戏化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全身放松,积极参与至游戏中,虽有一定规则,但却是以娱乐性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减少学习的压力,同时增加身体素质。
2.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要注意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可以真正发挥创造与想象力。
3.竞争性
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竞争性的特点,而且大多数的游戏也是以输赢为结果。可是要注意竞争性的设定也要以娱乐为基础,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具有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知识。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游戏化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地位,活跃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學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是人生学习中基础时期,对人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力,而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好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不要违反相关规则,构建起坚强的意志,积极、有礼地对待竞争对手。
三、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现实场景的运用
把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增强与人的交际能力。
2.多元化的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特征是比较容易喜新厌旧的,再好的游戏多玩几次后都会觉得无聊。所以,要按照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游戏化教学,要不断去变化游戏的玩法、内容,让他们可以保持好奇心,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
采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柏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
[2]秦键.例谈小学体育教育游戏化[J].广西教育,2011.
如何有效的开展游戏化教学 篇4
奎屯市第四(双语)幼儿园 王鹤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所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有益于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强体质,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变得结实。当幼儿在玩沙子、绘画、拼图等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灵巧,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精神。
游戏化教学 篇5
什么叫游戏化教学?其实在字面上不难理解,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
游戏化教学专访李添财: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益智的娱乐方式,给玩家带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游戏的沉迷,已经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90后的健康成长,导致众多年轻玩家荒废学业、精神萎靡、三观扭曲。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专家李添财先生却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言论,引起一片哗然。那么,此言论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为此,我们对李添财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个人专访。
记者:李老师,在当今游戏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您为何大胆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说法?
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面临各种学业压力,多数又正处青春叛逆期,网络游戏正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而网络游戏充满刺激、诱惑、挑恤,容易勾起年轻人的征服心态。一旦接触之后,游戏的各种通关设置、虚拟情景就会诱导玩家一步步地沉陷于游戏世界。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待沉迷游戏的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拥有不轻言放弃、追求成就感的铆劲。如果我们能从他们这种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出一种类似游戏一样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听课”方式,在玩游戏中学习成长,也许能够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步入正途。而“听课不如玩游戏”就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标志语。
记者:说到年轻人爱玩游戏。那么,咱八卦一下,李老师您学生时代是否也喜欢玩游戏呢?
李:与众多年轻人一样,尤其作为理工宅男,我在中山大学攻读软件工程那些年,经常躲在宿舍打游戏。不过我并不沉迷,而是作为一种放松的娱乐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正在进行软件工厂的研究工作。因为软件工厂的研发过程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于是游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出口。可以说,游戏也是陪伴我走过那段艰苦岁月的小伙伴。
记者:原来是游戏的发烧友,难怪李老师您“叛逆”地说出“听课不如玩游戏” 的心声。开个小玩笑,咱们言归正传。刚刚您说到,新型教学模式就像玩游戏般刺激魅惑,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您给我们简介介绍下。
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模拟rpg游戏模式,我们称之为浸入式培训体系。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每一位学生对应一个“游戏”角色,通过做任务、刷副本、打BOSS来获取经验值、财富值、技能点,玩游戏过程就是学习成长过程。当然,这些都是游戏术语,我想年轻人都听得懂的。
记者:这样把游戏和培训结合起来,会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呢?
李:我们引用游戏的模式,是为了引起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我们的“游戏”所吸引时,他们就会按照游戏规则,一步步去做我们的学习任务。在做学习任务的过程,既是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两者虽然看起来似乎目的不同,玩游戏可能是为了通关,而培训是为了学习,但在浸入式培训体系里面,二者却是殊途同归。将游戏跟培训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乐趣,同时,用游戏的魅力引导学生一路通关学习,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正是在“游戏”的驱动下,使得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从传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教育的第一主体也从老师变成为学生。
记者:既然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不叫做诸如“rpg学习模式”之类的,而叫做“浸入式培训体系”呢?
李:至于为什么要将它命名为浸入式培训体系而非其他的,关键在于“浸入式”三个字。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让学生犹如玩游戏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第二层,给学生提供全真的环境,让学生浸入到一个真实环境下学习。例如,给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在此环境下学习英语,将“学以致用”发挥极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层,学生所做的通关学习任务,都是按照当前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特地设计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当前社会中的真实需求任务,让学生浸入到现实社会中,避免所学知识与技能与社会脱节。
记者:既然浸入式模式有诸多优势,那么它适合于哪些类型的学习或培训呢?
李:浸入式培训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其实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其中英语的教学和培训最适合采用浸入式的培训模式,其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低。而在IT领域中的运用,是最能将此模式的优势发挥极致的,但是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必须要有长期的试验经验和数据累积,才能较好地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IT教学中。在这里,我给出三点建议,想要构建一个满足浸入式IT培训的“软件工厂”必须具备如下人才条件:
1、运作过真实“软件工厂”的技术专家;
2、拥有多年IT培训经验的资深培训师;
3、熟悉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及现代软件过程规范(如CMMI)的过程改进专家。
记者:好的,那非常感谢李老师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揭开“听课不如玩游戏”的真相。
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尝试 篇6
分类:幼儿教育
当今世界是科学、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观念不断充斥着世界。同样,幼儿美术教育领域中,由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新观念,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教的多了,孩子们极易被教学内容及老师牵着鼻子走,画面千篇一律;教的少了,孩子们又常为技巧不足难以表现所苦,画面缺乏生气。我在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有关优化整合的教育理论后,选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思路,对小班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实践,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㈠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鱼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喂小鸡”、“汉堡包”、“不倒娃娃“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㈡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
要美术教学游戏化,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棉线让幼儿印画等。如在纸团印画“美丽的果树“活动中,幼儿用废旧报纸团成的纸团蘸上颜料,随便压印,就能印成了一片片美丽的果林。又如在印章画”新年的礼物“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图形的积木,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有树的纸上,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新年的礼物挂在树上,成了一棵棵漂亮的新年树。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印着新年的礼物,嘴里说着,“这是给妈妈的,这是给好朋友的……”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再如在染纸的活动中,幼儿用宣纸蘸上颜料,很快变成了一块块美丽的花手帕。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㈢采用生动形象的游戏化语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孩子有了表现兴趣就会激发创作激情,很投入美术活动。
⑴以游戏化的口吻导入,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绘画活动《小猪》中,老师先给幼儿猜个谜语:大耳朵、小尾巴,睡觉打呼呼噜呼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出后随着音乐玩个《小猪睡觉》的游戏,轻松、有趣的音乐激起幼儿画小猪的欲望,而且谜语中也点出了小猪的特征,当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激情与兴趣是惊人的。
⑵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自始至终的投入活动。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之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画“蝴蝶”,我是这样说的,“两个圆圈肩并肩,开朵小花变蝴蝶。”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孩子们很快地画出了蝴蝶的形象。又比如画“螃蟹”,上面一座桥,下面一座桥,接起变成小房子,左边四条路,右边四条路,上面两个小门洞,加上两把大剪刀,变成螃蟹爬爬爬。孩子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跃然纸上。形象性之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无拘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非常好。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往往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刚开始很有兴致的画,只是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情绪波动,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如有一次在画小鱼的活动中,洋洋小朋友画了一条小鱼就把画往我手里一放说:老师,不想画了。我没有强迫他再去画,而是用另外一种口气说:“哎呀,这条小鱼真好看,可惜没有朋友陪它,多可怜啊,你去帮它找几个朋友,好吗?”他点了点头,又认真的开始画起来。
㈣以欣赏的目光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欣赏美的方式也可以多角度的。每个孩子都有被他人肯定的心理需求,同伴和老师的赞赏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护有相当的积极作用,心理的满足也是孩子进一步创作探索的兴奋剂。在小班孩子的美术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自我欣赏、集体欣赏、相互欣赏等多种形式。幼儿园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机会。小班孩子的鉴赏能力和表达方式受其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的限制,要想完全通过语言表述有相当的困难。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是最令幼儿接受的。如把幼儿染好颜色的宣纸说成手帕,开手帕商店让幼儿来买,可以自己评价,再让同伴评价,最后才是老师评价。在老师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我们克服“重效果轻过程”的偏见,从不以“像”与“不像”为尺度来衡量,而是从构思上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特别、内容是否充满童趣、落笔是否大胆、画面是否丰
满等这些方面去评价。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所用的语言也是“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如在绘画柳树的活动,我把柳树说成了柳树姑娘,把枝条说成了头发,最后评价时用了头发选美大赛的方法,比比谁画的柳树姑娘头发最美,有个孩子画的枝条都纠集在一起,应该说没有达到绘画要求,但是据他自己介绍说是把柳树姑娘的头发扎了起来,这样比较好看,而且还画了美丽的蝴蝶结,结果很多小朋友都认为他的柳树头发最美,我也为他的创意鼓起了掌。
总之,将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能使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且情绪愉快,思维活跃,绘画水平显著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3.3 12:56| 利用农村用具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分类:幼儿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即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一种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纲要》中又同时指出:“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和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创造。
近年来,结合《纲要》精神,根据我园地处农村的地理优势,我们与孩子一起收集了蛇皮袋、大小不有的水缸、竹梯、木梯、筛子、扁担、小木凳、水桶、草绳、草垫、草圈、草席、等许多农村用具,在游戏、学习、运动等活动中合理利用这些农村用具,主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㈠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孕育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应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下,创造性得以培养。
⒈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幼儿创造性的养成需要引发创造的动机,而在自主性的活动中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影响幼儿活动水平,引发幼儿创造动机。农村用具本身的特征就是低结构的,没有固定玩法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做做玩玩,但是材料过少又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因此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选择材料的空间,将草圈、雪碧瓶、草绳、竹棒、蛇皮袋、草垫等有特色的材料分开放于一只只塑料筐中并陈列一角,鼓励孩子根据需要选择,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孩子自由创造的空间,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玩出新花样,如钻进蛇皮袋在地上滚或学小袋鼠跳,用草垫当飞盘飞、顶在头上走或者当作障碍越过,用雪碧
瓶当尾巴玩或者用草圈套住雪碧瓶,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动机驱使下的成果。开放性的使用各种材料,扩大了孩子们创造表现的空间。
⒉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纲要》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才能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因此在活动中投放的材料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根本需要出发。
⑴农村用具和其他材料的搭配使用
农村用具的玩法具有灵活性和挑战性,不同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的幼儿会对其产生不同的操作效果,因此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我也同时投放了深受幼儿喜爱的体育玩具,如垫子、轮胎、羊角球等,孩子们被这些鲜明的材料所吸引,创造兴趣由此激发,他们会按照个人能力差异,灵活多样的与体育用具搭配使用,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如用草垫当小河的石头,越过小河、爬过、翻过、滚过草地(垫子)或者还要走过独木桥(长木凳),然后到达终点;骑马(小凳子)、跳过轮胎,取到终点的宝贝;顶着草垫在梯子上爬等等。
⑵适量、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材料。
材料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的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不断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欲望。如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草垫子的玩法似乎有些腻卷,每次游戏幼儿不是把草垫子坐屁股下就是拿草垫子捉弄人,如何再次引发幼儿的兴趣迫在眉睫,这时一位家长送来被子,装在蛇皮袋里的,这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将蛇皮袋底角挖两个洞,供幼儿两只脚伸进去,幼儿可以穿着蛇皮袋学袋鼠双脚并拢跳,将蛇皮袋两个底边剪开,幼儿套着在地上滚,或背着蛇皮袋走,很受小朋友的喜欢,何不将他们投放于体育器材中呢,让孩子们在原有制作材料的基础上再次擦出创造的火花呢?于是一只只制作精美的蛇皮袋玩具请到了活动室,引起了孩子创造游戏的兴趣,他们玩啊,乐啊,其乐无穷。可见,新材料既丰富了幼儿活动的内容,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㈡和谐健康的运动环境中激发创造力,《幼儿园工作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我们幼儿园由此自制了竹梯、木梯、木凳等等,也发动家长利用竹子、稻草、木板制作了席子、筛子、草球、草垫、木桶、长凳等等利于孩子们运动的器材,每一种均可以玩出多种玩法,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又可激发创造力。⑴鼓励和引导幼儿一物多玩。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他们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了他们自己痴迷的活动服务时。儿童天性好动,运动是他们喜欢的活动。因此,在运动中我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农村用具一物多玩,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如:孩子们利用草绳互相合作玩出了甩“蛇”、跳绳、开车(两人各拉住两绳的一端向前走或跑)、走小路(将几根草绳排成小路状)、跨小河等许多种玩法。他
们有时通过交流从同伴玩法中受到启发想出了另一种新的玩法,充分发挥了想象,激发了创造。
⑵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他指出,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当给幼儿以充分的探索机会,让他们不受干扰地探索创造。如:在体育活动“玩竹梯”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竹梯和轮胎、高跷等辅助材料的搭配运动。一开始,受平时非正规体育活动中玩竹梯方法的局限,不能一下子探索出更多的玩法,而预定内容中又有集体游戏活动。看到孩子们玩的那么专注,我放弃了原定计划,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从而发现孩子们能把竹梯架在几个轮胎上爬山;把竹梯平放当小河,踩着高跷过小河;将竹梯架在独木桥上当桥坡走上去……充分的探索,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尽情的发挥。
⑶融入游戏情景中发展创造。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的情景中运动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以较好地发挥,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在体育活动幼儿探索农村用具玩法时,我经常地设计一个游戏的情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如:“扇子飞碟”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动物运粮”的情景,“小动物们”先自己探索运粮方法,即扇子的各种玩法,有互相抛接扇子的,头顶着扇子走的,背扛着扇子爬的,腿夹着扇子跳的……到最后交流时,在共同设计好的“运粮”路线中又各显神通,用各自的“运粮”方法完成“运粮”任务。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独创意识和表现意识都得到了激发。㈢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发展创造力。
农村中到处都可以方便得到各种能够用来做做玩玩的材料,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农村用具制作小玩具的过程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它不需要工具切割造型,对幼儿来说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更为简单安全,更能发挥孩子对原有形象的再创造。例如:美术活动“瓶偶娃娃制作”中,孩子根据各种饮料瓶外观的特点,进行广泛的联想,认真的琢磨,适当选择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动物的形象。另外在幼儿园每个孩子口袋里随处可见,我们利用随手可及的手帕做出只只逼真的老鼠,幼儿学的乐意,玩的开心。这些小玩具的制作就是幼儿通过想象、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产生灵感后的创造,他不仅优化了教育环境,还丰富了幼儿活动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进行创造。”因此,我们教师正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培养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弯道跑技术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篇7
在小学田径教材中, 弯道跑是小学阶段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一项跑的技术, 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 (与健康) 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中, 弯道跑这一技术出现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弯道跑的技术构成比较复杂, 在小学阶段, 最主要的就是在弯道跑时应做到:身体重心应向内倾斜, 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大, 内侧手臂摆动幅度稍小这两大方面。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跑的技术无疑是最枯燥的, 为了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会这项技术, 在教学中, 笔者将游戏引入教学, 让学生在弯道跑中乐此不疲。
一、模拟飞机——初步感知
游戏方法:学生张开双臂, 模仿飞机飞行的动作在教师带领下曲线飞行, 最后飞入上课场地, 如图。
游戏目的:一是通过学生的飞行, 起到热身的作用;二是调动队伍, 让学生从四列横队自然进入学习弯道跑的场地;三是铺垫, 模拟飞机在转弯的时候, 身体会自然向内倾斜, 这正好和弯道跑技术不谋而合, 在这样的游戏中, 让学生初步感知身体重心的变化, 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圆圈节奏跑——体验倾斜
奔跑的速度与身体重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笔者安排了一个听节奏跑的游戏。
游戏方法:学生在圆上成一路纵队, 根据教师敲出的鼓声绕圆圈踩线跑。教师控制鼓声:可由慢到快, 再由快到慢, 反复进行。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重心的变化, 可让学生先跑大圆, 再跑小圆。中间可让学生讨论, 在踩着圆圈线跑的前提下, 速度的快与慢、圆圈的大与小、身体的重心变化有什么不同?
游戏目的:体验弯道跑时身体重心的变化, 帮助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弯道跑时保持身体平衡, 提高奔跑速度的有力保证。
三、圆圈夹球跑——学会摆臂
正确的摆臂动作, 是弯道跑技术的又一重要环节, 摆臂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学生弯道跑的成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对比实验,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动作。
游戏方法:第一次外侧手臂腋下夹一根接力棒, 内侧手臂摆动踩线跑圆圈;第二次内侧手臂腋下夹一根接力棒, 外侧手臂摆动踩线跑圆圈;然后讨论, 在快速奔跑中, 哪种方法更容易让我们踩着线跑?
游戏目的:在保持身体重心向内倾斜的基础上, 第一种方法在奔跑时, 学生会感到身体向外偏离, 不容易踩着线, 而第二种方法会比较顺利, 由此引出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大于内侧手臂摆动幅度,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夹棒的练习,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摆臂技术。
四、圆圈接力跑——巩固提高
游戏方法:学生一路纵队站在小圆上, 第一人从大圆出发后第二人在大圆上准备, 交接棒后出发, 按速度录取名次。跑时要求采用正确的弯道跑技术。
游戏目的:通过比赛, 巩固提高学生的弯道跑技术动作, 提高弯道跑的速度。
体育技术的学习是枯燥的, 而游戏却如一股清泉, 它的注入, 让课堂变得生动, 让学生变得激动。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要学会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运用游戏, 让游戏真正为技术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探究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创新,也符合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特点,在这个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我好教材,根据教材制定好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快乐,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双赢。当然,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选用适宜的游戏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帮助培养小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游戏是实现精神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游戏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游戏认识与体验世界,在游戏中成长、发展、交往。在游戏中他们全神贯注、主客不分,在这种境界下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同窗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与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2.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有孤僻症、心灵脆弱等心理疾病,10个小学生中有4个对老师非常畏惧、仇视、不信任,同学之间相互猜疑、钩心斗角。探究引发这些心理现象的深层因素时,发现他们是因为一些有益身心的游戏的缺失,损害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全。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促使他们身心成长健康的发展。
3.建立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伴随着不断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人性化”在语文教学科目中逐渐受到重视。小学语文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很有帮助。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借鉴游戏的教育功能,设计富有趣味性、参与性、情境性的游戏教学法,保留游戏的“可玩性”特点结合学习策略,实现在执行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法里三要素是指:老师、小学生、游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机械性模仿,忽视学生的自由精神,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育小学生学习语文不能死记硬背,还要承担起建立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1.巧用游戏教学生字
①猜字谜。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汉字本身结构特点,指导学生猜猜字谜,把握字形结构,巧妙记忆。比如:二小二小,头上长草。猜猜这是什么字呢?(蒜)再如: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猜猜这又是哪个字呢?当学生猜出谜语时,则会写出正确的汉字,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充满学习热情。②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把握字的音形。伴随着“呜喀嚓、喀嚓”的火车声,语文教师展示某个生字,要求一组同学根据顺序来拼读这个汉字的音节,说说它的字形。倘若哪位同学读错了音,分析错了字形,火车暂停,当“修理”好后,再继续开下去。③背歌诀或顺口溜。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碰到一些结构复杂的汉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顺口溜或儿歌来理解字形与字义,背诵记忆。比如学习“郊”,可背诵下面的顺口溜来识记:先写六字头,二写撇点叉,第三右耳旁,一竖要写长。(这样,学生不但记下了字的结构,也学会了写法。)再如学习“照”时,形象记忆: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这样,当学生背出顺口溜时,也记住了字的写法。
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尽快进入语文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教授时,利用谈话实现课程导入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就会获得特别的效果。教师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课堂游戏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双重准备。
3.运用游戏教学,促进新知吸收。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为他们吸收新知识,发挥特长和潜在表现力提供了条件。教师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游戏能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单调的内容。游戏教学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如教《猫》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屏息凝视”一词时,我并没有单纯解释词义,而是让学生们做出这种表情来。当讲到猫高兴时的表现,我则让熟悉猫的同学学猫“丰富多腔”的叫声。学生则饶有兴致地“喵喵”叫起来,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惟妙惟肖。这样,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表演这一方式,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对文本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唤起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政策引导。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游戏化教学,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评价的功能被局限于“知识”和“分数”的现状。其次,要鼓励组织开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的做法,并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要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的落实。
总之,喜欢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里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能力,要重视它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游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邵桂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2]华敏娟.浅谈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新课程,2015(31)
【游戏化教学的论文题目】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论文06-30
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09-10
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09-22
游戏化展示教学05-09
游戏化教学应用08-24
幼儿教学游戏化10-05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22
游戏化体育教学07-30
数学教学游戏化08-16
美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