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2024-08-30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篇1

2016年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2016年已经结束,导管护理小组在护理部的组织领导下围绕以加强管道管理,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及舒适度为目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医院常用导管的护理观察要点和管道滑脱风险评估表,改进并加强落实防导管滑脱相关措施,更好地指导了临床护理工作。

二、统一制定各种导管的醒目标识,并投入临床使用,受到临床科室好评。

三、开展品管圈活动,研究留置胃管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和胃管留置时间的进展,并制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改进措施落实前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2.8%,落实改进措施后发生率降为7.7%。

四、组织导管护理小组成员的培训,使小组成员人人掌握医院现有的各种管道护理知识及技巧,授课老师精心准备课件,认真授课,课后做复习题,并组织到病房现场观摩学习特殊管道护理,效果良好。

五、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医院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见诊,分析原因及提出建议,并详细填写非计划性拔管见诊记录单。在每个月的会议上对上一个月的非计划性拔管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完善预防高危人群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减少了今年非计划性拔管率,2014年上报的非计划性拔管18例,较2013(28例)下降35.7%。

六、组织参加特殊病人导管护理问题会诊,提出指导意见,并建立会诊登记本。

七、每月召开一次小组成员会议,主要内容为业务学习,经验交流及工作汇报总结,会议有记录。

八、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聚餐,释放工作压力,增进感情。

九、小组成员均能积极参加小组例会及学习,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表现优秀的有贺芸、郭玉华、盘萍、何庭庭、贺青、许淑萍、刘林芳、成泉芬等。

郴州市三医院导管护理小组

2017-1-8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急诊,心脏介入,工作压力,护理方式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9收治入院发病在12 h以内的心肌梗死患者826例, 均实行了急诊介入治疗。其中心肌梗死737例, 男581例, 女156例, 平均年龄 (60.8±11.4) 岁。心肌梗死的737例患者中直接PCI罪犯血管前向血流达到了TMIⅢ级674例 (93%) 。实施急诊介入治疗, 使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为 (53.5±35.6) min, 此时间已经达到了心脏介入指南上要求的90 min的时间界限, 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成功率达95%。

护理人员压力的来源: (1) 压力来自于患者病情的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的情况较其他患者而言情况非常特殊, 就诊时患者已经不能承受胸痛、憋气等典型症状, 而且发病比较急, 就诊时间比较短, 导致在手术前化验不全面, 仅仅只做了几项主要检查, 这样致使手术者无法掌控患者全面的身体状况, 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多为突发疾病, 患者的角色定位还没有调整好, 病情轻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以为然, 自己从病床到手术床的运动缺乏控制, 导致病情的加重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能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2) 压力来自医护人员技能的高要求: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大多具有不稳定性, 对术者的专业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急诊手术的难题很多, 突发事件多, 不会局限于简单的病变。手术过程中延迟、反复操作等现象都需要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有着超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手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术者要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具有对并发症处理的能力。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保障和支持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无形中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要求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

结果

通过对826例患者护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急症心脏介入手术在导管室手术进行中, 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5%。由于手术工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和护理工作的优化组合, 使得患者从入院到导管室手术进行时血管开通时间为 (53.5±35.6) min, 此时间已经达到了心脏介入指南上要求的90 min的时间界限,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且通过对手术和护理流程的优化, 采取护理人员轮流值急诊班、夜班等护理方式, 以及在护理专业知识上进行提高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讨论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急诊心脏介入手术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摸索了一套非常高效的工作流程, 如急诊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将除颤仪的电极片放在导线上, 分上下摆放在手术床上, 患者躺好后, 只需一撕一贴就能将仪器固定好, 这样能缩短手术准备的时间[1]。另外, 手术常规使用的一次性手术用品等应事先备好, 缩短常规物品拿取的时间。在患者入院前医护人员应有严格的分工, 而且分工需明确, 这样能够减少重复活动节省大量的时间。手术过程前后的环节, 积累出来的时间是十分客观的。手术前准备工作时间的充沛对减轻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压力来源:医务工作者在工作时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进而影响着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应对措施能够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最高, 他们每天面对着众多的突发事件, 神经紧张。且急诊科多为危重患者, 患者的需求多, 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 工作强度高, 这些都是护理人员压力的来源。

如何控制压力: (1) 对急症科的护理人员实施轮班制度, 轮班制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缓解压力, 对减轻压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在学习中增加实际基本操作的能力, 并进行多次演练, 以便在实际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娴熟地应对[2]。技术娴熟对减缓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状况以及应对措施进行集中学习, 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压力。 (3) 在实施护理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的程序进行, 避免随意性, 尽量减少不合理的护理行为。

综上所述, 急诊心脏介入手术给护理工作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医护人员要找到应对的措施, 手术前要将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力争手术的时间;手术时要从容面对, 遇到突发状况不慌张;手术后的护理要勇于担责任, 将患者护理到最好[3]。只有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有条不紊, 压力才能得到释放。总之, 正确认识压力的来源, 面对压力, 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减压,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医护工作者的护理水平, 而且对医护工作者朝着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明霞, 秦容, 冯明华, 等.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J].西部医学, 2012, 4 (3) :592-593.

[2]雷鸣.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兵团医学, 2012, 3 (4) :60-62.

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篇3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39-01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由于疾病救治的需要,危重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留置导管的正确维护与使用,为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确使用,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我院ICU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危重患者63例。其留置导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3例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28~85岁,平均53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23例,CRRT2例,肺心病3例,高位截瘫1例,格林巴利2例,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应病情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其中气管插管20例,气管切开12例,引流管8例,胃管58例,吸氧管63例,尿管58例。

2 留置导管的护理

2.1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护理

2.1.1 呼吸指标监测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重等设定呼吸机的相关参数,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正确实施机械通气。

2.1.2 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并做好标记,防止移位或意外脱出,定时检查呼吸管路,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2.1.3 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发现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咳嗽、有痰鸣音,即为吸痰指症;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均需更换吸痰管,每次吸痰前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绝对不可再吸气道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污染气管。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防止吸痰时间过长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在吸痰前后给予3 min纯氧吸入。使用电动吸引器前要检查负压吸引器,吸引时压力不超过0.06 mpa。

2.1.4 机械通气时气道的通畅与湿化 机械通气时经常检查气管插管插入的深度及导管固定是否妥当,保持呼吸机管道紧闭、通畅。呼吸机管道特别是与气管导管连接处要始终低于气道口,及时倾倒储液瓶内的冷凝液,防止吸入气管内冷凝液;将呼吸机湿化器水温调至35℃左右,吸入气体维持在32℃~35℃,使其湿度达到60%~70%,湿化罐内需加无菌蒸馏水。及时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接头,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周一次[1],避免频繁更换管道增加脱机次数造成缺氧和污染;管道污染时随时更换。痰液黏稠时可行气道内注入湿化液3~5 min进行湿化。

2.1.8 气管切开部位换药每日两次,血迹或痰液污染时随时更换。

2.2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一般为脑出血术后放置。引流管与脑室相通时,引流管内有脑脊液流出,引流管最高点固定在穿刺点上10~15 cm开放引流,引流管内的脑脊液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引流管与脑室不相通時,手术当日引流管与穿刺点平行,保持颅内压平衡,待患者适应后将引流管低于血肿穿刺点10~15 cm。引流管装置始终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连接口衔接牢固,引流袋不可高于头部,以防引流物反流;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脱出。护士应随时检查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尤其在协助患者翻身或进行各项操作后。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每日由近颅端向外挤压引流管数次,以防阻塞,切勿将引流管内的液体挤压回颅内,以避免造成颅内感染。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引流的速度;引流管口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若有渗出及时更换。

2.3 PICC 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每周更换敷贴两次,并给予0.5%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情况;出现潮湿、污染或局部红肿、渗出时及时更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出现感染征像时及时拔管并选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2.3.2 预防堵管的护理 输液过程中防止输注通路受压、打折或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处脱开而造成导管内血液凝固导致堵塞;及时更换下步液体,避免液体输空。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液体输完后及时用0.04%肝素钠盐水6~8 min封管。

2.3.3 预防脱管的护理 置管时妥善固定导管,记录导管内置外露的长度,每班做好交接班,每次输液时应严格检查,确保导管在血管内。

2.3.4 预防空气栓塞 由于导管直接位于上腔静脉入口,输液接管时必须排尽空气再连接,保持导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输空。

2.4 胃管的护理

2.4.1 妥善固定,定时检查固定是否牢固,在管道进入鼻腔处做好标记以识别有无脱出。避免胃管扭曲、折叠、受压。

2.4.2 定时冲洗胃管,输注营养液及特殊用药前后用20~30 ml温开水冲洗,持续管饲时应每间隔4 h冲洗一次。

2.4.3 鼻饲前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减少胃食管反流后误吸;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抽吸胃液,观察其性质及残留液的多少,如果大于100 ml应暂停或减少注入。鼻饲量不可过多,每次小于300 ml,进食30 ml内尽量避免拍背、吸痰等操作。

2.4.4 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胃管一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2.5 留置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时应妥善固定尿管,储尿袋应置于膀胱水平以下,防止尿液反流;定时排尿,每2~4小时一次;记录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应用生理盐水每周膀胱冲洗2次,同时更换集尿袋;每日行尿道口周围清洁消毒2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

2.7 吸氧管的护理

面罩给氧者,使用一次性面罩,每日清洁消毒面罩一次;鼻导管给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一次;每日更换湿化瓶及其内的蒸馏水;每日清洁患者的鼻腔。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一般2~4 L/min,密切观察氧疗效果;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将鼻导管连接氧气管再送入气管套管内口即可。要保证氧气吸入的有效浓度,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3 总结

留置导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建立良好有效的管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导管的正确维护与使用,为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确使用,提高导管的使用时间,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与导管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护理科研小组工作计划 篇4

(1)做到了规范申报,严格审核,动态管理。要求各科室按照压疮管理规定的流程进行申报,下半年和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对压疮和意外事件一起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不符

合要求不予申报,特殊情况另作考虑;申报后如发生院内压疮应严格审核,实行床边查房制(查房人员为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基护组长或副组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属于不可避免因素,否则予以责任追究。

(2)进一步规范了压疮资料整理:按月收集,每月有汇总分析,年底汇总装订成册。

(3)进一步推广使用了预防治疗压疮的新型材料和方法,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认识及处理技能,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压疮的治疗效果。

(4)组织了床边护理查房及压疮会诊。

2.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伤口护理知识培训;同时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了伤口护理知识普及培训。

3.及时向临床科收集有关伤口护理方面信息如文字资料、图片信息室传播。

4.负责监督、指导全院临床科室伤口护理工作,提高了我院伤口护理质量。

5.及时进行了工作反馈与总结,不断改进工作。

存在的不足:

1.没有建立健全全院伤口管理组织网络体系。

2.没有培养伤口专科护士。

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工作制度 篇5

1、本小组成员由高年资护士承担。

2、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工作定期组织讨论研究解决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3、根据护理部下发的相关文件、规范,组织开展全科培训,使全科护士充分认识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的必要性,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4、加强相互交流,在全科营造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氛围,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在全科推广。

5、加强临床护理监督,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护士岗位责任制和疾病护理常规落实情况。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篇6

腹膜透析专科小组在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正确的指导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使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基本能按计划开展工作,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病人管理情况

1、腹透随访病人106人,现健存93人。护理专科门诊随访人数218人次,健康教育短信483条,建立微信群参与者46人,定时发送科普知识。互

动病人疑难问题。

2、新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患者24例,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及操作考核 100% 完善及建立纸张病历档案62份。

3、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每3—6个月更换,病人的依从性90%。

4、腹透病人免费送药上门,除市区外、扩展到仁化、乳源,马坝、龙归。

二、专科业务培训情况:

1、新入科护士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培训及考核。操作考核合格100%。

2、制定及培训了腹膜炎的应急处理流程,蓝接头及双联系统污染的处理流

程。3、4名护士参加了省内学术会

4、接受了南雄市人民医院2名护士进修学习。

三、专科质量指标

1、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81.09透析病人月/例(2015年工作计划

70透析病人月/例)。发生腹膜炎10例,其中操作不当6例(60%), 肠

源性4例(40%),导管出口感染0例(0%)。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40例, 化疗患者11例, 心脏手术患者29例, 均选用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时间为3 d~30 d, 1例在术后3 d出现心律失常拔除导管。

2护理

2.1心理护理护士应热情、主动,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其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操作过程。

2.2术后护理

2.2.1置管部位皮肤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透明敷贴每周更换1次, 伤口敷贴。每2 d更换1次, 更换时先将无菌贴膜由上向下轻轻撕掉, 防止导管脱出, 再用0.5%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约8 cm~10 cm, 应用碘伏的局部有一层深棕色的薄痂形成, 有掩盖导管入口的作用。临床上多采用0.5%碘伏作为皮肤消毒液, 黄新武等[2]报道碘伏能持续灭菌, 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穿刺处有渗血及污染应立即更换敷贴。

2.2.2术后气胸及皮下气肿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 如穿刺处周围皮肤有捻发感, 提示有皮下气肿, 如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 提示可能有气胸, 应立即报告医生, 配合做胸部X线检查, 视气胸的轻重给予治疗和护理。

2.2.3预防导管脱出置管后用缝线固定, 再覆盖透明贴膜, 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协助患者床上擦浴和更换衣服, 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

2.2.4防止导管感染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的概率很高, 应保持导管通畅, 每日更换输液装置。临床应用表明, 使用单腔导管患者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导管, 因此, 无特殊需要应选择单腔中心静脉导管[2]。

2.2.5防止导管堵塞每次使用导管后先用生理盐水5~10 m L冲管, 然后用10 U/m L肝素液5~10 m L封管, 如果是双腔导管分别进行标注, 交替使用, 以防止导管堵塞。封管时采用脉冲式和正压封管, 先用脉冲式, 即边冲边停顿, 使液体在管腔内形成漩涡, 防止药物微粒停留在管腔;再采用正压封管法, 退出约2/3针头, 用剩余2 m L的生理盐水缓慢推注, 使肝素帽管腔充满封管液, 先夹紧导管再拔出头皮针。导管出现封堵现象时可使用注射器尽力回抽, 严禁向内推注, 以防肺栓塞发生, 仍不通时予以拔管。

3体会

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 成为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也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化疗等, 为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既方便了患者, 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 :380-381.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篇8

根据2015年腹膜透析专科小组工作总结,按照腹膜透析标准计划,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以下:

一、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80透析病人月/例(1:80透析病人月)。

1、根据2015年发生腹膜炎的原因,每半年实施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强化培训及考核,注意病人有无鼻炎、口腔疾病等。宣教病人的饮食卫生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定时网络信息温馨提示预防腹膜炎的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及家属更换操作者需到医院培训及考核。

2、护士严格要求按规范及流程执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要求视力低者佩戴眼镜执行)。

3、腹透病人住院安置有消毒设施的病房,最好单间或双人间,腹膜炎患者不能与其它并发症腹透患者同一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30分钟。

二、增加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质量指标。

1、新置管病人导管出口护理的实践操作一律经考核合格才批准出院。

2、手术后6个内每月评估、6个月后每3个月评估导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导管移位、网膜包裹、涤纶套外凸。

3、每次电话随访温馨提示病人导管的固定、洗澡的注意事项。

三、病人培训及管理情况

1、新置管病人分两组责任制管理,病人的术前评估、术后的教育及培训,理论及操作的考核,被动随访工作。

2、加强腹透病人的随访,每1—2个月电话或门诊及健康教育短信一次。

3、返院复查患者进行状态评估,抽血检查者查阅结果并注意血钾、钙、钠、氯、磷、血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电话反馈给患者、给予饮食指导,按医嘱用药指导。

四、护士培训情况

1、加强新入本科护士专科护理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核。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规范化要求达到100%。

3、希望护士参加省内学术会议。

4、腹膜透析透析导管出口的护理以及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

五、工作计划目标:

导管室优质护理服务 篇9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患者满意 社会满意 政府满意

内涵: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保证患者安全,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以提高患者及社会的满意度。

我科室为医院的导管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措施是: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串联我们的工作,体现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

导管室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体现在介入护理。介入护理是由多学科,多专业组成的,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过程多样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情感的机构,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医疗服务是管理的核心。优质护理服务是新时期介入护理关键,因为介入护理服务特性,一是术前、术中、术后的连续性,二是患者来源有门诊、急诊、住院的广泛性,另外还有与患者、家属接触密切的直接性,与医生、技师配合密切的合作性,对患者心理、身体、精神上的整体性,介入患者不同人群,年龄,基础疾病,预后特异性,患者的不同学历,不同经历,不同收入的差异性,对疾病相关性知识认识程度不同,包括对医生、护士技术担忧性,对治疗术后康复的确定性,针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微创手术患者关注的介入安全性人数占70%,而介入方法和介入技术占20%,介入益处和介入时机占10%,而调查手术过程方面,患者最关注是手术过程了解,依次是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注意事项了解、手术环境等,因此导管室开展优质护理,对患者而言:提供人性化服务,治疗安全性;对护士而言:配合手术顺利,服务的对象满意;对医生而言: 手术顺利;患者安全。开展优质护理管理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建立,术前访视,分层次人员培训,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化管理,后勤保障,科学的管理,包括数据的管理、患者信息的管理等等,制度管理里包含感控管理等等。人性化服务理念:患者应该被尊重,尊重患者知情权、患者隐私权,应该被关心,关爱,主动问候,环境的人性化满足患者需要,注重细节,体现关爱的提示卡片;流程优化管理;护理配合流程化,患者配合流程化,术前访视流程化,各种急救流程化。开展微环节管理:各种手术配合标准化,仪器管理使用标准化,专科操作标准化,术后补充标准化。提供优美环境,注重心理护理,加强安全管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主动服务,满足患者需求,完善术前访视。

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我科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一、术前对患者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建立术前访视记录本。在方式过程中注重患者隐私,与临床科室医师进行沟通,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得到患者术中的配合,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环境,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做好术中的监测工作。

二、手术时为患者提供的舒适的手术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使患者在手术中能够尽量避免紧张,克服恐惧的心理,以免患者因为高度紧张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带气管导管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68例病人中有5例发生气管导管并发症, 其中男性3例, 女性2 例。年龄26~70岁。带管时间0.5~72h。其中分泌物阻塞3例, 气管脱出1例, 导管打折1例。

2 护理方法

对于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在护理中采取湿化气道、定时叩击、刺激咳嗽、吸痰等常规护理方法。对出现气道并发症的病人分析其发生原因, 给予及时吸痰、更换气管导管、调整支架位置等措施, 并适时进行心理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2.1 常规护理

2.1.1 湿化气道

间歇湿化法:对于留置导管时间<8h者, 采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快速注入气道内的方法, 湿化液采用0.45%的盐水。

2.1.2 定时叩击

通过叩击使粘附在支气管管壁上的黏液松动。给病人作叩背时, 叩击力度适中, 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 使用合适的力度, 是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注意避免叩拍手术切口, 锁骨, 前胸及脊柱部及其它重要器官区。预防直接叩击胸壁引起皮肤发红, 可用单层薄布保护皮肤。

2.1.3 刺激咳嗽法

有些病人因镇咳、机械通气、伤口疼痛、体质虚弱等原因不能有效咳嗽排痰, 采用刺激咳嗽法来诱导病人主动咳嗽。及时清理插管内分泌物。将吸痰管通过气管插管前端, 刺激病人呼吸道及隆突, 动作由轻到重, 以能引发病人呛咳反射为宜。

2.2 并发症的护理

2.2.1 分泌物阻塞

3例病人在带管2~4d出现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 血氧饱和度下降。吸痰操作不当, 不及时等都是造成分泌物阻塞的原因。迅速给予彻底吸痰后梗阻解除, 发现吸出大量粘稠分泌物及固体痰痂。

2.2.2 气管导管脱出

本组1例病人在插管后3d内出现突然的低氧血症及机械通气气道压力增高, 吸痰管插入困难, 考虑气管导管脱出, 经麻醉医生会诊认为导管脱出气道, 紧急更换气管导管后患者低氧血症解除。

2.2.3 气管导管打折引起气道阻塞

本组1例为机械通气病人, 特殊体位。分析原因为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 气管导管发生打折及扭转, 导致气道压力过高、报警。及时发现, 使病人平卧位, 调整支架位置, 使气管导管复位, 恢复通气。

3 护理效果

研究发现, 分泌物阻塞病人3例, 发生率4.4%, 较文献报道8.6%的明显减少, 气管打折脱出发生率为1.4%, 较文献报道的6.4%明显减少。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解决的有效护理方法, 总结气管导管护理体会, 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68例术后带气管导管的病人, 发生并发症5例。湿化气道、雾化治疗、及时吸痰是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68例病人发生并发症2例, 其中分泌物阻塞3例, 气管脱出1例, 导管打折1例, 发生率为5.8%。结论气管插管病人发生并发症机率高, 术后带管时间与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性, 加强工作责任心, 及时观察病人, 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做到及时正确处置是保持气管导管通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气管导管,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靳惠民, 王金山.快速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喉咽科杂志, 2005, 37:146~147.

[2]潘亚菊.气管切开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30 (3) :162.

[3]沈红瑾.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8 (4) :1028.

射频消融+心导管护理常规 篇11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导管治疗术,是通过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的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46-90度)后,使特定的局部心肌脱水、变形和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护理评估

1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用药物及效果。2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病人对射频消融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询问病人主诉,观察病人症状及心电检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

2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以防左侧卧位时感觉到心脏搏动而加重不适。3予鼻导管吸氧。

4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5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家属的解释工作,介绍射频消融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手术过程,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专科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合作,病人和家属签字。2术前停服抗心律失常药一周。

3完善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食道调搏、动态心电图、超声、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4皮肤准备: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

5术前训练卧床排大小便,避免术后卧位改变造成排尿困难而出现尿潴留。6术前一晚按医嘱服镇静药。7术晨禁早餐.8术前予留置套管针、术前用药。术后护理

1平车送回病房,平卧6小时,下肢伸直。

2心电监护12(24)小时,观察有无再出现心律失常。

3术后每30分钟监测BP、P、R一次,共4次,血压稳定后改为每2小时测一次。

4观察伤口情况:Q1/2H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双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及皮温,如无异常连续观察4次。后改为按医嘱护理级别巡视观察病人。5观察有否胸痛、心慌、气促、发绀、恶心等情况出现。6术后可进食。术后8小时无排尿而膀胱胀痛者及时处理。并发症护理及应急处理

1急性心脏压塞:术中导管机械性刺激使心脏破裂所致,病人表现为烦躁、淡漠面色苍白,心率多为减慢、血压降低,透视下可见心影增大(或不增大)、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心脏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征。护士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协助医师进行抢救,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同时做好开胸修补术准备。3.3.2肺动脉栓塞:主要发生在解除卧位开始活动时,栓塞范围小者症状轻、恢复快,大的栓塞很快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丧失抢救机会。

1护士应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仅穿刺股静脉者下肢限制活动不超过6小时,穿刺股动脉者不超过12小时。

2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静脉曲张、栓塞史、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等,可在血管包扎2小时后常规应用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3与血管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误穿锁骨下动脉、血/气胸、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血栓形成及栓塞,护士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遵医嘱给予溶栓等对症处理,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4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轰动适度,维持日常生活自立即可。2按医嘱继续服药,不得随意自行增减药物和药量。3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有水肿者,宜进食低盐或无盐饮食,忌吃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4教会病人测量脉搏,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5复诊:出院3个月内每2周门诊复查1次,如有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心导管检查术

【概述】

心导管检查是通过心导管插管术进行心脏各腔室、瓣膜与血管的构造及功能的检查,包括右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右心造影、左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左心造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其目的是明确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部位与性质,病变是否引起了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程度,为采用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护理评估】

病人及家属对心导管检查的理解及配合程度。病人及家属是否已签介入术同意书。病人的病情,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饮食与休息: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食物,少量多餐。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得到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2.吸氧:根据病人的病情必要时给予吸氧。3.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专科护理 术前准备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电图等。

3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区备皮及清洁皮肤。4穿刺股动脉者应检查两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志,以便于手术中、术后对照观察。5训练病人床上排尿。

6为病人脱掉内衣并更换干净的病人衣服,脱掉病人身上的首饰,术前排空膀胱。7术前饮食以六成饱为宜,可进食米饭、面条等。8给病人留置头皮留置针,在病人的左上肢戴上手腕带。9病人和家属签介入术同意书。术后护理

1嘱病人卧床休息,穿刺口予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每半小时观察伤口,了解有否出血,渗液,瘀斑,观察术肢指端血液循环情况,了解有否肿胀,皮肤有否紫绀和病人自诉有否疼痛,麻木等症状,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股动脉穿刺者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比较两侧肢端的颜色、温度、感觉情况。每两小时提醒医生放松止血器一次,病人无特殊情况下共放松3次止血器已完全放松,12小时后可以拆除止血器。2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3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心率,稳定情况下共六次,不稳定高或低随时测量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护理及应急处理。

1.局部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

处理措施:术后注意观察穿刺口及术侧机体有无出血与血肿,发现异常马上通知医生,给予重新包扎止血。2.心律失常。

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3心脏填塞: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奇脉,血压下降、脉压降低,听诊心音遥远甚至肺部出现湿啰音等症状,应首先考虑心包填塞可能。

处理措施:安慰病人,立即进行床边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作心包穿刺准备配合医生抢救。监测血压q 5~10min,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健康指导】

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及护理 篇12

一、方法材料 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组1副(国产舒贝康牌);导管16G×20cm带侧孔、穿刺针18G×70mm J型金属导丝0.89mm×60cm,Raulson注射器(中央有一带瓣膜的管道与穿刺针相通)、扩张皮肤套管,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条,500ml滴流瓶1个。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系统 在总结了国内外报道的关于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用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输液器、1个500ml滴流瓶。将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去掉,输液器滤头内的滤纸用大针头捅开,以便引流通畅,去掉输液器一端的排气小管。输液器滤头一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的三通管连接(三通管先处于关闭状态),另一端插入滴流瓶胶盖内,同时用输液管在滴流瓶的侧面做成U字型并用胶布固定。由此组成具有负压的引流系统,对胸腔积液加以持续负压引流。操作步骤 根据B超定位选择穿刺部位,病人坐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Raulson注射器的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或气体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右手用导丝推进器把导丝从注射器尾部向前推进25~28cm(进入胸腔内约5~8cm);固定好导丝,退出穿刺针和注射器;从导丝尾端套上扩皮套管,扩张导丝入皮处的针孔;用留置导管替换扩皮套管,旋转推进导管,通过皮肤和胸壁组织进入胸腔,将导管送进(进入胸腔内约3~5cm),再用注射器回抽,确定导管在胸腔内;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拔出导丝并接上三通管;在穿刺孔处碘酊消毒后敷上一小块无菌纱布,再用医用胶贴将导管粘贴于胸壁固定;将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去掉,并将输液器滤头内的滤纸用大针头捅开,以便引流通畅,用输液器滤头一段与三通管连接,输液器另一端(带有排气管的一端)插入500ml滴流瓶的橡皮盖内,同时在滴流瓶侧壁用滴流管做成U字形,并胶布固定,形成负压,即起到负压引流器的作用;连接完后打开三通管,即见胸液顺利进入滴流瓶;可随时留取新鲜胸液送检;引流速度控制在100~120滴/min,每天引流8~10h,记录引流量,如引流不畅可用注射器试抽,并注入适量尿激酶,期间通过改变体位使胸腔积液得以充分引流,当引流的液体<50ml/日时即可拔管,在拔管前可经三通管往胸腔内注入高聚生、顺铂等药物治疗,一般引流时间不宜超过1周。

二、护理

1.术前护理

(1)患者的准备: 恶性胸水患者因胸闷、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低落, 对治疗失去信心 , 针对患者的思想问题, 护士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同情心 ,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 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于胸腔引流 , 治疗胸腔积液有如下优点: ①只需 1 次穿刺 , 减轻了痛苦, 减少多次穿刺引起的脏器损伤及胸膜休克的机会;②可采用多种体位, 更快更彻底的引流胸液, 并有利于胸腔内给药;③导管细而软, 对胸膜组织刺激小 , 并可随意转动体位不引起疼痛;引流袋体积小 , 携带方便, 不影响活动和睡眠 , 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同时解释引流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操作时配合要点 , 如穿刺时固定体位, 不说话、咳嗽等, 稳定情绪 , 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 以更好的配合治疗,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术前测定凝血功能。

2.术中配合: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 , 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 暴露术野时冬天注意保暖。置管成功后 , 将引流管与引流袋相连, 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袋, 引流袋可固定于床边, 如患者一般情况好, 能走动 , 可将引流袋固定于患者的腰部。在整个过程中 ,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进针后的反应情况 , 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等应立即停止操作 , 并协助留取送检标本。

3.术后护理(1)安置体位: 取半卧位, 休息 0.5 h后根据病情可作适当的活动 , 一般情况好的可带袋行走,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及引流速度 , 早期大量胸腔积液引流时不宜过快, 通过调节胸液的引流量, 控制引流速度 , 避免由于过多、过快引流 , 引起复张性肺水肿。应分次引流 , 每天引流量应 < 1000ml, 以免引起纵隔摆动;(2)病情观察: 在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 , 如出现心慌、出汗等, 应及时夹管 , 停止引流 , 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引流。本组无 1 例出现上述症状;(3)保持引流管通畅: 如果出现引流不通畅 ,用配套的导引钢丝疏通可解决了管腔堵塞问题, 由于导引钢丝的特殊结构 , 一般不会引起肺损伤 , 也可用少量肝素稀释液保留于管中来预防引流管堵塞

血液透析患儿股静脉导管的护理 篇1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儿32例, 男22例, 女10例;年龄4岁~10岁;急性肾炎合并急性肾衰竭17例, 外伤合并急性肾衰竭1例, 药物或毒物中毒3例, 慢性肾炎合并慢性肾衰竭11例;均符合小儿血液透析指证。

1.2 股静脉置管方法

采用Y型双腔股静脉导管, 患儿在透析室取平卧位, 局部麻醉置管, 股静脉置管方法参照《血液净化学》[1]。

1.3 结果

32例患儿中1例右侧穿刺未成功, 后改为左侧穿刺成功。透析时血流量为60mL/min~150mL/min, 可满足血液透析患儿治疗需要。留置时间为7d~21d, 平均14.7d。30例均未出现感染、出血、渗血、血栓及脱管等并发症。2例穿刺部位发红, 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后症状消失。

2 护理

2.1 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由于进入透析室的操作与治疗是无陪状态下进行, 患儿易产生恐惧与不配合, 从而影响置管的“一针”成功率及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 透析室护士主动亲近和爱抚患儿。向家长及患儿耐心解释股静脉置管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介绍透析室的环境并邀其参观, 采用游戏模拟和播放视频的方式让患儿及家长了解股静脉置管及血液透析的过程, 帮助患儿消除对环境和治疗的恐惧,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了穿刺痛苦, 提高了透析治疗效果。本组31例做到“一针”成功, 32例患儿均采用透析过程中播放动画片及主动沟通的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 保证了透析过程的顺利完成。

2.2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

导管相关感染包括穿刺口感染、皮下隧道感染和导管感染, 是影响血管通路的严重并发症。规范化操作和良好的护理是导管延长寿命的前提, 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2]。 (1) 操作前紫外线消毒透析室30min, 密闭式预冲管路。 (2) 透析接管前铺治疗巾, 戴无菌手套, 观察插管部位敷料有无出血、渗出, 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 插管缝合处有无缝线的脱落, 无异常用碘伏棉棒严格消毒导管和插管缝合处的皮肤, 待干后用无纺布透气性好的敷贴固定、包扎。 (3) 透析接管时用碘伏棉球严格消毒导管的动脉和静脉内外口, 先消毒内口再消毒外口, 同时不同部位要更换消毒棉棒。 (4) 透析结束时全程要密闭式回血, 肝素封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封管后用新的肝素帽封闭动脉、静脉管口, 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好, 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

本组均为住院患儿, 因此做好透析结束后的日常护理也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留置导管期间要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若敷贴浸湿应及时更换。病房要开窗通风, 温度适宜, 避免出汗多造成敷料浸湿或粘附性下降而造成感染。每次更换敷贴是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感染迹象, 若出现局部发红, 要及时用莫匹罗星外涂发红部位。本组2例患儿均因及早采用莫匹罗星而未造成导管感染。告知患儿注意个人卫生, 勤换内衣。尽量避免淋浴, 采用擦浴方式保持皮肤清洁。如果淋浴可用肛袋, 保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清洁。

2.3 预防导管堵塞的护理

遵医嘱为透析患儿使用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本组患儿透析过程中全部采用阿加曲班抗凝。新型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可以克服肝素的许多不足, 为血液透析提供安全、充分的抗凝[3]。在透析前1h从外周静脉推入首次剂量为0.05 mg/ (kg·h) ~0.08mg/ (kg·h) , 透析时间4h, 维持剂量同首次剂量, 透析前0.5h停用。肝素封管的浓度为1mL肝素加4mL生理盐水。 (1) 透析接管前遵循“一针一管”的原则, 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导管内肝素生理盐水和血液, 动脉端、静脉端各2mL, 打在无菌纱布上观察有无血栓。如有抽吸不畅时要调整导管的位置。 (2) 阿加曲班的剂量要准确。首剂阿加曲班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维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要精确。 (3) 肝素封管前要分别向动脉端、静脉端快速注入10mL生理盐水, 将沉积在导管内壁的血液推入血管, 使导管內充满生理盐水, 然后用肝素封管液正压封管。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空气进入。封管后夹子关闭, 勿轻易打开。

加强日常护理, 患儿要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 以保持导管通畅;严禁通过导管输血、输液、采血, 做到“专管专用”。本组32例均无导管堵塞的发生。

2.4 预防导管脱出的护理

透析操作前做好导管的评估:有缝线脱开时及时通知医生。透析结束后要做好导管的固定, 防止导管的打折、脱落。日常护理:股静脉置管的患儿要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患儿的裤子要宽松, 避免导管受压, 防止摩擦。通过向家长及患儿播放相关幻灯片、阅览相关图片、讲解临床实例的方法取得配合及自身防护。

3 小结

股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患儿的“生命线”, 我们针对儿童心理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提高股静脉置管的“一针”成功率;将透析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与日常护理相结合, 32例患儿未发生导管感染、堵塞、脱出等并发症, 从而减轻透析患儿痛苦, 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 提高透析患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股静脉导管,儿童,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质刚, 丁小强, 于仲元, 等.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04-105.

[2]樊桂娟.4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9A) :2053.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篇14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后各项身体指标,分析比较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与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利用随机抽样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参照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比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更好,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关键词:PICC导管;肿瘤;大剂量化疗;综合应用护理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的局部新生物,因此肿瘤也被称为赘生物。根据肿瘤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新生细胞特性,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就是常说的癌症,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已经有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其中化学疗法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1,2]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学治疗时需要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肿瘤大剂量化疗的PICC导管护理方案具有常规护理方案无法比较的优势,可以有效减轻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减少麻醉次数,控制麻醉造成的副作用,另外可以提高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大剂量化疗中,下面将通过临床实验对比分析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与常规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效果,为肿瘤大剂量化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推广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了保证调查准确性,排除其中患有其他种类疾病的患者,选取其中101名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肿瘤患者51名,女性肿瘤患者50名,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4.1)岁,52名肺癌患者,21名肠癌患者,11名胃癌患者,6名肝癌患者,6名乳腺癌患者。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是经PICC导管行化疗,参照组是经浅表静脉留置针行化疗。其中,观察组一共50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9)岁,参照组51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4.2)岁。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1.2 护理方案

1.2.1 置管前护理方案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通过心理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感,逐步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在潜意识层面上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向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优缺点、置管部位、用处等。1.2.2 置管后护理方案

置管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为导管护理、卫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肝素冒护理:(1)导管护理,导管护理必须主要输液的顺序,优先输入乳剂,之后输入非乳剂,输液前后必须保证导管清洁,一般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果导管内产生血栓,使用1万U/min的尿激酶溶栓剂进行反复清洁;(2)卫生护理,卫生护理注意针对患者个人,并保证患者居住环境卫生整洁,避免患者二次感染;(3)穿刺护理,必须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无菌化,每天更换穿刺部位的敷贴,医护人员跟踪监测患者穿刺部位的症状;(4)正压接头护理方案,可以到达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每次推药、封管之后,需要利用安尔碘对注射口进行消毒,消毒后用灭菌的小敷料进行包裹,为了保证有效隔离,必须每周更换一次。[3]

1.2.3 拔管后护理方案 拔管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首先将敷料去除,去除固定导管的胶贴,缓慢拔出导管,如果拔除时仍有阻力,可以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尽量避免暴力拔管。拔出后立刻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最后利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确定导管完全拔出后再处理掉。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就是并发症,其中静脉炎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操作,另一方面患者穿刺后必须大幅度肢体活动。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肿瘤科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2 结果

对患者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表1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情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接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患者舒适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参照组 P值 患者人数 50 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有效率(%)

29(58.0)16(32.0)5(10.0)45(90.0)

51-25(49.0)12(23.5)< 0.05

< 0.05

14(27.5)< 0.05

37(72.5)< 0.05 3 讨论

化疗的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化学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注射。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传统护理方案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输注,由外周浅表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局部硬肿、静脉炎症、药液渗透等,另外,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4,5]常规护理方案给患者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输注通道。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是肿瘤大剂量化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对肿瘤化疗具有积极效果,同时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采用了全程护理的思想,从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医疗环境、标准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护理途径。通过本文的实验可以看出,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舒适度达到90.0%,远远优于常规护理方案(72.5%),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中,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肿瘤大剂量化疗护理的发展。参考文献:

上一篇:采矿知识问答下一篇:品牌硬实力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