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护理(共12篇)
导管室护理 篇1
护理排班是护士长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 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需要护士长不断调整思维模式, 科学合理排班, 以带领护理团队高效优质地完成组织的目标。弹性排班是要求护士长在保持排班基本形态的基础上, 对排班作出一定的弹性调整[1]。我院导管室创建于1998年初, 虽然仪器设备、场地已经过了3次更新换代、迁移, 导管护士从最初的1名发展到3名, 但由于种种原因, 心导管介入工作仍由心内科医护人员兼职完成, 导管护士身兼CCU病房和导管室双重工作, 由于病房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她们既要参与病房倒班, 又要参加手术, 并随时听候急诊, 辛苦异常;病房其他护士也因为经常替班或加班而怨声载道, 病房人心涣散, 护理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自2007年10月,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 改变传统的周期性排班方法, 采取弹性排班, 经过1年多的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得到了护理人员的一致赞同。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CU病房有床位9张, 护士14名, 护理员3名, 护工3名, 14名护士中包括护士长1名, 导管护士2名, 护士长也兼导管室工作。导管护士参与病房倒班, 有手术时暂时放下病房工作去参加手术, 工作暂由当班其他护士兼顾, 手术回来后继续完成病房未完成的工作;如果手术当天值夜班, 就白天参加手术, 晚上值夜班;急诊手术由于时间不确定且夜间尤多, 基本上由护士长1人参加。
1.2 方法
1.2.1 传统排班方法
传统的排班方法实行三班倒, 每班2名护士, 按中午班 (8∶00~16∶00) 、前夜班 (16∶00~23∶00) 、后夜班 (23∶00~8∶00) 、通夜班 (18∶00~8∶00) , 通夜班后休息2 d, 进行轮转。有1人白班 (8∶00~12∶00;14∶00~18∶00) , 不参与倒班, 负责处理医嘱、领药等事务, 每位护士按固定的排班进行班次轮转。两名导管护士轮流上白班。
1.2.2 弹性排班方法
参考王光玉、蒋俊芳双夜班制排班方法[2], 把护理人员分为5个小组, 每组2人组成, 由经验丰富、护师以上的护士担任小组长, 带领1名年资较低的护士。在保证每周40 h工作时间的情况下, 改过去的8 h固定排班模式, 为每天两个白“8-8”班和夜“8-8”班, 负责管床, 其他班次如治疗班、机动班等根据病房工作量、有无手术等安排上班人数, 以保证科室工作和手术开展两不误, 见表1。科室建立了排班留言卡, 贴在排班本首页, 如果护士有事需调整班次时, 提前写在上面, 护士长排班时会酌情调整班次, 提前1周将护理人员的班次排好, 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由表1可知:“8-8”班负责包管患者, 包括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及治疗护理、宣教等工作;主班负责物品交接、各种仪器的管理和保养、处理医嘱、领药、发药、描绘体温等工作;治疗班负责配药、协助“8-8”班做好输液、巡视等治疗任务;机动班在无人休假时方排, 负责患者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巡视等工作, 患者多时与“8-8”班一起负责包管患者;在患者少或相对空闲时, 弹班人员可以在家休息待班, 保证通讯工具畅通, 在科室忙、抢救或有手术时, 由护士长安排把弹班人员召回科室工作, 弹班人员必须保证无论是白天、黑夜都能在20 min内及时赶回到工作岗位;两名导管护士上白班, 心导管手术日为每周二、四、六, 有手术时导管护士工作暂由弹班担任, 遇手术时间安排有变时, 护士长再做调整, 原则保证每人每周工作时间为40 h, 多上或少上的时间在以后排班时再做调整。
3 结果
两种排班方法医护人员及医院管理层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工作强度调配、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及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比较见表2。
与传统排班比较, *P<0.05
从表2中可知, 实施弹性排班前后, 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的满意度和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4 讨论
4.1 弹性排班使导管手术和病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实行弹性排班后使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调配和利用, 导管护士有时间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 有手术时不用牵挂病房工作, 集中精力参与手术配合, 保证了手术过程的护理质量。白“8-8”班和夜“8-8”班进行患者病情交接班, 由于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避免了由于交接不清而出现的疏漏, 保证了对患者病情观察的连续性、病情变化判断的预见性、准确性、救治的及时性。分组以后, 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班, 可以随时解决疑难问题, 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 有利于低年资护士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3], 并可减轻年轻护士夜班工作心理压力, 增强夜班工作的信心[4]。组长同时负责小组的护理质量监控及指导, 在每月的奖金分配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调动了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实现了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无盲区, 使护理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得到了医院管理层的赞同。
4.2 弹性排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CCU病房工作性质特殊, 工作琐碎而繁重, 患者病情变化迅速, 周转快。Cronin-stubbs等[5]指出CCU和内科护士比精神科和手术室护士经受的压力更高、更大, 弹性排班主要是根据病房工作强度、工作量等排班, 方式灵活机动, 在工作量大时增加上班人数, 工作量少时安排部分护士休息, 避免了忙闲人力不均现象。弹性排班减少了护士轮值夜班次数, 有利于保护护士身体健康[6]。弹性排班在保证病房工作不间断的情况下, 对有私事的护士班次进行妥善调整, 避免了护士因小事就需请假造成的扣除工资现象, 也解决了因请假造成的人力不足问题。弹性排班晚20∶00时进行交接, 护士不用走太晚的夜路, 安全性相对增加;晚20∶00时交接班, 避免了交接班对患者睡眠的干扰,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
4.3 弹性排班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
从表2中可知, 实行弹性排班后, 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 主要与以前人力资源不足, 工作不深入、走形式有关。实施弹性排班后, 白天人力较前有所增加, 使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保障, 负责包管患者班次 (“8-8”班) , 有了充足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 12 h面对面的服务, 使患者的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导管室工作的护士排班方法, 力求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方法:以每周工作40h为标准, 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 针对医院导管室特殊管理体制, 在CCU护士身兼导管室工作的情况下, 改变排班方法, 运用弹性排班方法。结果:运用弹性排班方法, 既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 又保证了病房护理质量, 护士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结论:在导管室没有专职护士的情况下, 病房运用弹性排班方法, 使管理者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 既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又体现了对护士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导管护士,人力资源,弹性排班,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冯先琼, 向代群, 袁岚, 等.论适应现代护理管理的护理排班原则[J].现代护理, 2007, 13 (3) :239-240.
[2]王光玉, 蒋俊芳.双夜班制在神经外科病房的实施[J].临床医学, 2006, 19 (4) :712-713.
[3]黎小群, 郑碧霞, 钟娟, 等.急诊成组护理弹性排班模式的成效研究[J].护理学报, 2006, 13 (3) :2.
[4]李雪冰, 蔡友锦, 何丽仪, 等.二线护理值班制在神经外科病房中的实施[J].现代护理, 2006, 12 (21) :2047-2048.
[5]Cronin-stubbs D, Rooks CA.Tbe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mout of critical care nurses[J].The result of reseach heart&lung, 1985, 14 (1) :31.
[6]梁志翔, 林素清, 马倩红.护士夜班排班方式对增加直接护理时数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7) :9.
导管室护理 篇2
1.不会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是
A.风湿性瓣膜病
B.急性心肌梗死
C.失血性休克
D.急性心肌炎
E.高血压
2.直接引起心脏后负荷加重的瓣膜病为
A.主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三尖瓣关闭不全
3.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A.三尖瓣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严重贫血
D.肺动脉高压
E.静脉回流量增高
4.高动力循环状态常见于
A.原发性高血压Ⅲ期
B.慢性贫血
C.肺动脉高压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5.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
A.静脉输液过多过快
B.情绪激动
C.不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
D.肺部感染
E.缺血加重
6.反应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最敏感的指标是
A.SV
B.CO
C.EF
D.PCWP
E.E/A
姓名:考试分数
7.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因为
A.肺淤血、肺水肿所致
B.左心室扩大所致
C.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所致
D.肺动脉压增高所致
E.心室重构所致
8.下列不是左心衰竭症状体征的是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咯血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心源性哮喘
E.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9.右心衰竭较早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眼睑水肿
B.腹水、胸水
C.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D.肝大
E.踝部水肿
10.不能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检查是
A.X线
B.超声心动图
C.心电图
D.SPECT
11.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A.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室性心动过速
D.心房扑动
E.心室扑动
12.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时不出现
A.呼吸困难加重
B.下肢水肿
C.呼吸困难减轻
D.咳嗽减轻
E.乏力、疲倦加重
13.心力衰竭时下述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病情适当休息、活动。
B.绝对卧床休息
C.控制钠盐摄入
D.合理应用利尿剂
E.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
14.人工心脏起搏的作用机制是
A.替代心脏的自律性与兴奋性
B.替代心脏的自律性与传导性
C.替代心脏的兴奋性与传导性
D.替代心脏的自律性与收缩性
E.替代心脏的兴奋性与收缩性
15.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A.瓣膜性心脏病
B.缩窄性心包炎
C.先天性心脏病
D.冠心病
E.心肌病
16.不属于洋地黄使用禁忌证的是
A.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B.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
C.肥厚梗阻性心力衰竭
D.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
E.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
17.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是
A.苯妥英钠和钾盐
B.乙胺碘呋酮(胺磺酮)和钾盐
C.异搏定(维拉帕米)和钾盐
D.心律平和钾盐
E.奎尼丁和钾盐
18.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心室纤颤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19.一旦确定为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
A.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
C.电复律
D.捶击复律
E.利多卡因静注
20.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时错误的是
A.慢性心力衰竭时使用
B.小剂量开始
C.逐渐加量
D.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使用
E.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时慎用
21.心源性哮喘与哮喘难于鉴别时,治疗宜选用
A.洋地黄B.氨茶碱
C.利尿剂 D.吗啡
E.硝普钠
22.正常人的心脏传导系统中哪一部分传导最为缓慢
A.结间束 B.房室结
C.希氏束 D.左右束支
E.普肯耶纤维
23.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脏传导系统
A.窦房结
B.房室结
C.冠状窦
D.希氏束
E.结间束
24.诊断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心电图
B.心音图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运动试验
E.心电图信号平均技术
25.下列哪项检查方法对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较确切
A.心电图
B.心音图
C.超声心动图 D.动态心电图
E.心电图运动试验 26.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A.BP≥140/90mmHg
B.BP≥150/90mmHg
C.BP≥160/90mmHg
D.BP≥160/95mmHg
E.BP≥165/95mmHg
27.不属于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适用范围的是
A.窦房结功能检查
B.房室传导功能检查
C.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D.休克的病因检查
E.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8.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通常是
A.60~80次/min
B.80~100次/min
C.100~180次/min
D.180~200次/min
E.200~220次/min
29.下列哪项不是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
A.P波在Ⅱ导联直立
B.P波在aVR导联倒置
C.P波在V5导联倒置
D.PR间期在0.12~0.20s之间
E.心率在60~100次/min之间
30.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A.心律失常
B.心室壁瘤
C.心脏破裂
D.心源性休克
E.心力衰竭
31.下列哪项因素一般不诱发期前收缩
A.吸烟
B.饮酒
C.咖啡
D.高脂饮食
E.情绪激动
32.关于房性期前收缩,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相异B.发生于心房下部的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可倒置
C.房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D.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后的QRS波群多宽大畸形
E.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后可无QRS波群
33.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上中段之后
B.心尖部
C.心前区向颈咽部放射
D.胸骨下段后
E.剑突下
34.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义是
A.室性期前收缩<2次/min
B.室性期前收缩<3次/min
C.室性期前收缩<5次/min
D.室性期前收缩<6次/min
E.室性期前收缩<30次/min
35.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义是
A.室性期前收缩>5/h
B.室性期前收缩>10/h
C.室性期前收缩>30/h
D.室性期前收缩>60/h
E.室性期前收缩>100/h
36.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指
A.每个窦性搏动后发生一次室性期前收缩
B.每个窦性搏动后发生二次室性期前收缩
C.每个窦性搏动后发生三次室性期前收缩
D.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发生一次室性期前收缩
E.每三个窦性搏动后发生一次室性期前收缩
37.下列哪项最支持典型心绞痛的诊断
A.胸痛多在夜间发作
B.胸痛多位于心前区
C.含硝酸甘油疼痛5分钟内缓解
D.疼痛时心电图ST段抬高
E.持续性左胸憋闷感达15分种以上
38.目前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是
A.胸片 B.冠状动脉造影
C.磁共振
D.彩色多普勒超声
E.心电图
39.急性心肌梗死最先出现下列哪一症状
A.疼痛
B.低血压和休克
C.心律失常
D.发热
E.呼吸困难
40.对于房性期前收缩的治疗,主要采用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胺碘酮
D.普罗帕酮
E.针对病因和诱因
41.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应采用
A.去除病因和诱因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普罗帕酮E.美西律
42.有关室性期前收缩,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室性期前收缩不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
B.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不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C.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死亡率
D.β受体阻滞剂降低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E.胺碘酮增加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43.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中升高最早的是
A.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U1)
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2(LDH2)
C.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
D.谷草转氨酶(AST)
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
44.下列哪种心动过速可由心房程序电刺激诱发和终止
A.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B.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C.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D.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动过速
45.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时,宜采用
A.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B.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C.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D.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E.外科Maze手术
46.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左前分传导阻滞
D.病窦综合征
E.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47.下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哪种心动过速不能被心房程序电刺激所诱发与终止
A.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B.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C.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D.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E.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48.下列哪项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
A.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B.心率通常超过150次/min
C.心律十分匀齐
D.第一心音强度不等
E.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49.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为
A.快径路、慢径路
B.快径路、慢径路、心房
C.快径路、慢径路、心室
D.快径路、慢径路、心房、心室
E.快径路、慢径路、希氏束
50.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
A.吗啡 B.硝苯地平
C.硝酸甘油D.消心痛
E.罂粟碱
51.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应避免使用
A.吗啡
B.度冷丁(哌替啶)
C.洋地黄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速尿
5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
A.糖皮质激素
B.洋地黄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异丙基肾上腺素
53.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主要鉴别点是
A.是否有频发室性早搏
B.疼痛的部位
C.是否伴有血沉增快
D.是否伴有ST段抬高
E.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增高
5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应首选
A.普鲁卡因胺 B.普罗帕酮
C.腺苷 D.毛花苷C(西地兰)
E.胺碘酮
55.预激综合征最常伴发的心律失常是
A.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心房颤动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6.预激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时,应选用
A.毛花苷C(西地兰)
B.普萘洛尔 C.维拉帕米
D.普罗帕酮 E.硫氮卓酮
57.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是
A.心脏瓣膜病
B.冠心病
C.心肌病
D.心肌炎
E.感染性心内膜炎
58.下列哪种心律失常心脏听诊时,其心率与心律可为正常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D.尖端扭转型室速
E.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59.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的心电图改变是
A.异常宽深的Q波
B.ST段明显抬高
C.T波倒置
D.T波高耸
E.ST段压低
60.缓解心绞痛发作时疼痛,下列哪种药物最好
A.心痛定
B.洋地黄
C.阿托品
D.硝酸甘油
E.吗啡
61.治疗成人室性心律失常时,利多卡因静滴的速度为
A.0.1~0.4mg/min
B.0.1~0.4mS/(kg.min)
C.1~4mg/min
D.1~4mg/(kg.min)
E.10~40mg/min
62.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最有意义的心电图改变是
A.ST段抬高
B.T波异常高耸
C.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
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E.T波倒置
63.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部位是
A.前壁
B.正后壁
C.前间壁
D.下壁
E.广泛前壁
64.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心肌酶是
A.肌酸磷酸激酶
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C.乳酸脱氢酶
D.谷丙转氨酶
E.丁酮酸脱氢酶
6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6小时应首选哪项治疗
A.静滴硝酸甘油
B.口服普萘洛尔
C.溶栓治疗
D.口服卡托普利
E.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66.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最为多见的是
A.心脏破裂 B.室壁瘤
C.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D.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E.栓塞
67.下列不属于心房颤动临床特点的是
A.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B.心排血量下降25%
C.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D.心律绝对不规则
E.短绌脉
68.心房颤动时的心房率为
A.100~180次/min
B.180~220次/min
C.250~350次/min
D.350~600次/min
E.600~800次/min
69.下列哪项有关心房颤动的描述不正确 A.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见于正常人 B.持续性心房颤动可发生于正常人
C.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D.慢性心房颤动由持续性心房颤动发展而来
E.孤立性心房颤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
70.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B.禁用钙通道阻滞剂
C.禁用β受体阻滞剂
D.可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
E.可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71.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心房颤动 B.窦性心动过速
C.室性早搏 D.房室传导阻滞
E.以上均是
72.典型心绞痛患者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时间多在
A.几秒钟内B.几分钟内
C.10~15分钟D.20分钟以上
E.以上均不是
73.下列哪项不是慢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A.控制心室率
B.减轻症状
C.改善心功能
D.防止动脉栓塞
E.恢复窦性心律
74.目前我国引起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B.急性心肌梗死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高血压心脏病
E.缩窄性心包炎
75.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室性期前收缩
C.肺感染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动脉栓塞
76.风湿性心脏病最常侵犯的瓣膜是
A.二尖瓣及三尖瓣
B.三尖瓣及肺动脉瓣
C.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D.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E.二尖瓣及肺动脉瓣
77.心房颤动时,心排血量降低
A.10%
B.15%
C.20%
D.25%
E.35%
78.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水肿
B.咯血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咳嗽
E.端坐呼吸
79.心房颤动时,预防动脉栓塞最常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华法林
C.肝素
D.尿激酶
E.纤溶酶
80.下列哪种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听诊可正常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D.心房扑动4:1传导
E.窦性心动过速
81.心室纤颤最常见的病因是
A.休克B.冠心病
C.心肌病D.心脏瓣膜病
E.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82.在我国,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先天性心脏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老年性退行性钙化
83.下列哪种药物不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A.β受体阻滞剂 B.钙通道阻滞剂
C.普罗帕酮 D.阿托品
E.胺碘酮
84.急性心肌梗死时,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A.高侧壁心肌梗死
B.前间壁心肌梗死
C.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D.下壁心肌梗死
E.右室心肌梗死
85.下列哪种药物不能提高窦性心率
A.阿托品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美托洛尔
E.异丙基肾上腺素
86.急性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胸痛 B.吞咽困难
C.上腹闷胀
D.呼吸困难
E.声音嘶哑
87.下列心律失常中,不易与其他心律失常混淆的是
A.窦性心动过缓
B.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C.窦房传导阻滞
D.房室传导阻滞
E.窦性停搏
8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包括
A.窦缓,心率<50次/分
B.窦性停搏 C.窦房传导阻滞
D.右束支传导阻滞
E.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89.下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哪种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律可以不规则
A.窦性心动过速
B.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
C.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D.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90.阿托品试验的阳性标准是注射阿托品后
A.心率超过60次/min
B.心率超过90次/min
C.心率不超过60次/min
D.心率不超过75次/min
E.心率不超过90次/min
91.正常成人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为
A.800msB.1000ms
C.1500msD.2000ms
E.2500ms
92.主动脉弓的分支有
A.右颈总动脉
B.右锁骨下动脉
C.冠状动脉
D.头臂干
93.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包含发生传导阻滞的P波在内的长RR间期
A.等于基本窦性RR间期
B.等于基本窦性RR间期的2倍
C.小于基本窦性RR间期的2倍
D.大于基本窦性RR间期的2倍
E.等于基本窦性RR间期的3倍
94.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列哪项观点是错误的
A.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B.心房率慢于心室率
C.心房节律可为异位心房节律
D.心室节律的QRS波群可正常
E.心室节律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95.关于心腔内结构正确的说法是D
A.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右心房的连接上下腔静脉
96.主动脉弓发出的分支由右向左依次是
A.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B.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头臂干
C.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D.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干
97.窦房结位于
A.下腔静脉口的右侧
B.房间隔下方 C.冠状窦口前上方 D.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
98.脉管系统的构成A.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B.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99.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A.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
C.普萘洛尔
D.普罗帕酮
E.莫雷西嗪
100.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A.奎尼丁
B.胺碘酮
C.美西律
D.普罗帕酮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预防及护理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79-0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预防护理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5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中已婚17例,未婚39例,有哺乳史13例,均发生于非哺乳期。其中肿块型19例,脓肿型31例,瘘管型16例。结果:经过合理治疗,均已治愈。结论:预防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关键是对其病理发展过程的全面认识,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复发,对不同病例应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MDE);预防;护理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浆液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等[1]。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晕区肿块、乳头凹陷、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部瘘管为主要表现的良性乳房疾患。临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同期乳房疾病的1.41%~5.36%[2]。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发生误诊误治。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肿块型、脓肿型、瘘管型。不同的临床类型的治疗方法亦不同,根据不同类型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56例,均为女性,已婚17例,未婚39例,有哺乳史13例,均发生于非哺乳期。其中肿块型19例(33.93%),脓肿型31例(55.36%),瘘管型16例(28.57%)。经过合理治疗,均已治愈。
2治疗
根据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肿块型行乳腺象限腺叶切除、脓肿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瘘管型行瘘管一期切除术。
3护理
3.1心理护理:本组病例未婚女性占比例较大。较长的病史及诊断不明确使病人从一家医院辗转到另一家医院,耗时费力,顾虑重重。护士接诊时应主动、亲切,并立求陪同心理压力较大的病人完成就诊,明确告知病人该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能达到的疗效,不会影响外观及生理。使病人解除思想负担,尽早接受治疗。本组病例中有18例脓肿反复发作破溃1~2年,在外院诊断为化脓性慢性乳腺炎,给静脉滴注抗生素。当接诊大夫告知诊断,动员她们首先进行脓肿切开引流,于炎症静止期再行瘘管切除时,病人再三询问治療是否有效。护士耐心讲述了该病的治疗效果及成功的病例后,都接受治疗并痊愈出院。
3.2肿块性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固定,轻压痛,腋窝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有偏向性乳头内陷。应注意肿块的大小,硬度,边界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有无波动感,腋窝淋巴结情况,协助医生取肿物活检行病理切片,以利进一步确诊。操作时注意无菌,防止局部出血。行肿块及病变区域切除后,给予压迫止血,注意有无渗血,细心观察局部血液循环。该组19例病人中,有3例在外院诊断为乳腺癌,目的是来院做乳癌根治术。根据病人年龄及乳块缩小史[1]和病理活检,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遂行乳腺腺叶切除,治愈出院。
3.3脓肿形成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更换敷料时应明确肿块的大小,动作轻柔,放置凡士林纱布条引流时松紧适宜,放于脓腔底部,以利脓液充分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减少毒素吸收。保持伤口愈合过程中呈底大口小的形态,益于肉芽组织生长。如果脓腔较大,脓液较多,可用2%甲硝唑注射液接一次性注射器,去掉针头行脓腔冲洗,之后放置引流条。一般前3~5天引流液较多,每日换药一次,虽然本病应用抗生素无效[1],但可作为预防用药,防止感染。
3.4瘘管型:脓肿切开术后2周左右行瘘管切除术。注意切口有无红肿、疼痛、渗血、渗液等,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做好切口周围的消毒,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指导患者不穿紧身内衣,保持内衣清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教会病人自查乳房的方法。
4讨论与分析
1925年Ewing发现本病的病灶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首先命名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后依据不同的病理特征有多种命名,如粉刺性乳房炎、闭塞性乳房炎等。1956年HasgenseStout认为本病的病变基础是乳头周围导管分泌不畅致导管扩张,倡议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本病为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病程冗长,病情多样。病程的长短和导管阻塞的程度决定该病的病理阶段。早期病理改变为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导管分泌功能失调,导管内淤积的脂质物质分解,其产物可渗出管外,造成导管周围组织炎症,重者可出现坏死灶,虽结构酷似结核,但无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杆菌.合并严重感染者可形成脓肿和窦道,晚期管壁纤维化,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出现乳头内陷,包块与皮肤粘连.因而多数作者认为,导管扩张症与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因此有学者任为乳头内陷[4,5]等为主要原因。输卵管梗阻致管腔扩张,乳腺内上皮脱落、破坏,管腔内脂性物质溢出,引起周围组织抗原反应,浆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以其实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文献也认同这种观点[6]。
导管室护理 篇4
关键词:急诊,心脏介入,工作压力,护理方式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9收治入院发病在12 h以内的心肌梗死患者826例, 均实行了急诊介入治疗。其中心肌梗死737例, 男581例, 女156例, 平均年龄 (60.8±11.4) 岁。心肌梗死的737例患者中直接PCI罪犯血管前向血流达到了TMIⅢ级674例 (93%) 。实施急诊介入治疗, 使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为 (53.5±35.6) min, 此时间已经达到了心脏介入指南上要求的90 min的时间界限, 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成功率达95%。
护理人员压力的来源: (1) 压力来自于患者病情的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的情况较其他患者而言情况非常特殊, 就诊时患者已经不能承受胸痛、憋气等典型症状, 而且发病比较急, 就诊时间比较短, 导致在手术前化验不全面, 仅仅只做了几项主要检查, 这样致使手术者无法掌控患者全面的身体状况, 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多为突发疾病, 患者的角色定位还没有调整好, 病情轻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以为然, 自己从病床到手术床的运动缺乏控制, 导致病情的加重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能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2) 压力来自医护人员技能的高要求: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大多具有不稳定性, 对术者的专业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急诊手术的难题很多, 突发事件多, 不会局限于简单的病变。手术过程中延迟、反复操作等现象都需要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有着超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手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术者要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具有对并发症处理的能力。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保障和支持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无形中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要求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
结果
通过对826例患者护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急症心脏介入手术在导管室手术进行中, 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5%。由于手术工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和护理工作的优化组合, 使得患者从入院到导管室手术进行时血管开通时间为 (53.5±35.6) min, 此时间已经达到了心脏介入指南上要求的90 min的时间界限,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且通过对手术和护理流程的优化, 采取护理人员轮流值急诊班、夜班等护理方式, 以及在护理专业知识上进行提高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讨论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急诊心脏介入手术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摸索了一套非常高效的工作流程, 如急诊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将除颤仪的电极片放在导线上, 分上下摆放在手术床上, 患者躺好后, 只需一撕一贴就能将仪器固定好, 这样能缩短手术准备的时间[1]。另外, 手术常规使用的一次性手术用品等应事先备好, 缩短常规物品拿取的时间。在患者入院前医护人员应有严格的分工, 而且分工需明确, 这样能够减少重复活动节省大量的时间。手术过程前后的环节, 积累出来的时间是十分客观的。手术前准备工作时间的充沛对减轻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压力来源:医务工作者在工作时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进而影响着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应对措施能够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最高, 他们每天面对着众多的突发事件, 神经紧张。且急诊科多为危重患者, 患者的需求多, 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 工作强度高, 这些都是护理人员压力的来源。
如何控制压力: (1) 对急症科的护理人员实施轮班制度, 轮班制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缓解压力, 对减轻压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在学习中增加实际基本操作的能力, 并进行多次演练, 以便在实际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娴熟地应对[2]。技术娴熟对减缓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状况以及应对措施进行集中学习, 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压力。 (3) 在实施护理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的程序进行, 避免随意性, 尽量减少不合理的护理行为。
综上所述, 急诊心脏介入手术给护理工作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医护人员要找到应对的措施, 手术前要将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力争手术的时间;手术时要从容面对, 遇到突发状况不慌张;手术后的护理要勇于担责任, 将患者护理到最好[3]。只有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有条不紊, 压力才能得到释放。总之, 正确认识压力的来源, 面对压力, 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减压,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医护工作者的护理水平, 而且对医护工作者朝着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明霞, 秦容, 冯明华, 等.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J].西部医学, 2012, 4 (3) :592-593.
[2]雷鸣.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兵团医学, 2012, 3 (4) :60-62.
PICC 导管护理 篇5
一.更换敷料
1.透明的半透明的敷料7天更换一次。2.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
3.敷料松动或潮湿,或穿刺点出血等应随时更换敷料。
a.查看置管日期,观察置换侧肢体有无肿胀,必要时测量上臂围。b.拆除敷料时,一手轻压穿刺点导管处,自下向上自外向内以零角度拆除原有敷料,防止导管脱落
c.查看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检查导管有无脱出,移入体内等。二.注意事项
1.必须带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2.酒精对导管材质有损,用酒精消毒时不可碰导管。3.无菌贴膜必须用10x12cm大贴膜。
4.不要将胶布直接贴在导管体上,使用白色保护翼加强固定 5.禁止将体外导管移入体内,经常查看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渗出及时处理。
6.贴贴膜时一定要做到无张力粘贴,避免压伤。
7.导管盘绕要流畅,避免出现打折现象,导管,皮肤,贴膜三者合一,粘贴牢固避免导管进出。三.更换正压接头
常规每周更换一次,任何原因导致的接头脱落,或有血液及残留物,抽取血标本都必须更换正压接头 四.冲洗导管、封管
1.每次输液前需冲管,相互反应的两种药物需冲管,输注血制品及脂肪乳完毕必须冲管,输注过程每四个小时冲一次,输液完毕后需冲管。2.生理盐水—输注药物—生理盐水—肝素盐水 3.生理盐水—输注药物—生理盐水 四.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禁止高压注射,冲管时如遇阻力,不可暴力冲管,查明原因。
2.不可使用含有血液药液的盐水冲管,如经导管内抽血、输血、输注粘滞性液体,必须手动脉冲式封管后在输注其他药液。
导管室护理 篇6
关键词: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全程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indwelling double lumen catheter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74 patients with long-term indwelling double lumen venous cathete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5,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o implement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to carry out the whole course intervention nursing,There were 37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hemodialysis statu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hemodialysis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values were less than 0.05).Conclusion:For the long-term indwelling double lumen venous catheter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ll intervention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ll be decreased, with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Double lumen venous catheter;Hemodialysis;Whole course nursing
【中圖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5-01
对患者实施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不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且患者的抗感染性能较好,在操作导管留置以及取出时,较为简单,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其中安全性较高的方式,对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程干预护理,具有较好的成效[1]。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其中34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均介于48~78岁之间,平均(57.53±11.24)岁,透析时间6.6~115个月,平均(61.21±11.42)个月。患病类型:包括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32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5例多囊肾患者,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患者、2例间质性肾炎患者,2例遗传性肾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详细讲解插管内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将插管后注意事项以及自我护理方式向患者讲述,从事此项治疗以及护理的人员需要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流程进行操作,同时对血液透析、留置口以及并发症内容做好护理。
实验组行全程干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做好记录工作,将个人档案进行完善。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做好护理工作,同时告知其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一旦发现患者有某些不良习惯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使其能够纠正。同时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留置管进行注意,避免出现并发症。与此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现阶段利用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能够暂时稳定病情,保持时间较短,因此,患者会面对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以及住院费用负担,在多重压力下患者就会有焦虑、抑郁以及急躁等不良情绪产生,严重时,患者还会有自杀倾向。因此,就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能够参与各项活动,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使其能够在治疗中更加配合。当患者出院时,也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嘱患者及时做好复诊,并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行为以及相关症状做好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透析时间、透析血流量、透析次数以及血液感染、栓塞、血流不畅以及脱管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借助平均值±标准差、百分率表示,即( )、(%),同时分别性t以及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与实验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44%,显著高于实验组10.8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见表1,表2。
3讨论
借助自身动静脉内瘘能够使患者的血液保持通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能够有效提升,且患者预后也能够得以改善[2]。但是有些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无法正常工作,需要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现阶段,在我国的各个社区内针对此疾病的护理效果欠佳[3]。因此,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在患者入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与此同时,还应该作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在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护理就需由患者家属完成,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患者家属做好宣教[4]。家庭环境状况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做好家庭方面的护理,得到家属额支持,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就会较高,在护理治疗中更加配合[5]。综合上述实验分析,对照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與实验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由此证明,对于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程干预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会有所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凤菊,韩萍,闵庆红等.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26例全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37-38.
[2] 叶锦荷,罗海凤,巫思红等.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09,8(2):26-27.
[3] 王卫红,费素定,杨金儿等.全程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352-1354.
[4] 钟华.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294-1295.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40例, 化疗患者11例, 心脏手术患者29例, 均选用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时间为3 d~30 d, 1例在术后3 d出现心律失常拔除导管。
2护理
2.1心理护理护士应热情、主动,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其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操作过程。
2.2术后护理
2.2.1置管部位皮肤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透明敷贴每周更换1次, 伤口敷贴。每2 d更换1次, 更换时先将无菌贴膜由上向下轻轻撕掉, 防止导管脱出, 再用0.5%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约8 cm~10 cm, 应用碘伏的局部有一层深棕色的薄痂形成, 有掩盖导管入口的作用。临床上多采用0.5%碘伏作为皮肤消毒液, 黄新武等[2]报道碘伏能持续灭菌, 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穿刺处有渗血及污染应立即更换敷贴。
2.2.2术后气胸及皮下气肿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 如穿刺处周围皮肤有捻发感, 提示有皮下气肿, 如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 提示可能有气胸, 应立即报告医生, 配合做胸部X线检查, 视气胸的轻重给予治疗和护理。
2.2.3预防导管脱出置管后用缝线固定, 再覆盖透明贴膜, 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协助患者床上擦浴和更换衣服, 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
2.2.4防止导管感染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的概率很高, 应保持导管通畅, 每日更换输液装置。临床应用表明, 使用单腔导管患者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导管, 因此, 无特殊需要应选择单腔中心静脉导管[2]。
2.2.5防止导管堵塞每次使用导管后先用生理盐水5~10 m L冲管, 然后用10 U/m L肝素液5~10 m L封管, 如果是双腔导管分别进行标注, 交替使用, 以防止导管堵塞。封管时采用脉冲式和正压封管, 先用脉冲式, 即边冲边停顿, 使液体在管腔内形成漩涡, 防止药物微粒停留在管腔;再采用正压封管法, 退出约2/3针头, 用剩余2 m L的生理盐水缓慢推注, 使肝素帽管腔充满封管液, 先夹紧导管再拔出头皮针。导管出现封堵现象时可使用注射器尽力回抽, 严禁向内推注, 以防肺栓塞发生, 仍不通时予以拔管。
3体会
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 成为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也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化疗等, 为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既方便了患者, 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 :380-381.
深静脉导管临床护理分析 篇8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
深静脉置管已广泛用于临床, 尤其是在需要大量输液、输注抗肿瘤药物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 它不仅减少了频繁的外周静脉血管穿刺所带给患者的痛苦, 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还可以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患者全身循环状况及心脏功能状况, 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减少了外周血管穿刺的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的发生率[1]。为保证深静脉导管的正常使用, 减少深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针对导管相关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9月‐2014年9月应用深静脉导管的患者共计236例。男132例, 女104例;年龄26~87岁, 平均58.6岁;经颈内静脉留置者86例, 锁骨下静脉留置者150例。
1.2 置管材料
采用盖心达公司提供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1.3 护理
1.3.1置管操作相关护理置管前大部分患者存在有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置管目的, 并可请已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现身说法, 以减少其恐惧心理, 使其能够配合。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穿刺工作, 并对穿刺过程中可能产生之不适告知患者。若穿刺过程不顺, 及时给患者做相关心理沟通, 减少患者的焦虑, 以便患者能配合穿刺工作。
深静脉置管特别是锁骨下静脉置管可能会出现气胸、血管损伤和空气栓塞等情况, 需迅速做出处理:①若置管后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时, 可能合并气胸, 应及时告知医生, 诊断明确后协助医生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②穿刺后若局部有血肿形成, 应立即拔除导管, 并给以局部压迫。③若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等情况时, 考虑为空气栓塞, 迅速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 并给以相关抢救措施[2]。
1.3.2深静脉导管的护理深静脉导管置管成功后, 详细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和深度。护理交班时应交接导管是否通畅, 交接穿刺处有无红、肿、热及痛, 有无渗血、污染等。检查导管连接装置有无松动、脱落、打折、牵拉及回血等[3]。一般情况下应每天更换穿刺点的敷料。观察在更换敷料前应该先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脓点、破溃及分泌物、硬结的发生, 还要观察导管的深度是否正确。更换敷料时予0.5%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
1.3.3深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①导管感染是导致导管应用时间缩短的重要原因。首先术者在穿刺放置深静脉的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再者在留置深静脉导管后, 更换敷料时也应注意无菌操作。注意观察留置针穿刺点处有无发红、脓性分泌物、渗血或出血, 若发现有应立即更换敷料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1]。②导管堵塞是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导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为导管打折、扭曲和血栓形成。早期导管堵塞的原因主要考虑为导管打折和扭曲, 后期则主要考虑为血栓堵塞所致。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 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冲管, 必要时可应用尿激酶冲管。为防止血栓形成, 每日更换输液装置, 保持导管通畅, 特别是输黏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时应彻底冲管。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20 ml做脉冲式推注, 注意用正压封管, 封管要严密常规消毒肝素帽。③在平时护理当中注意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扭曲和打折等, 并观察导管及敷贴有无松动, 卷边或敷贴下有气泡、水泡等情况。更换敷贴时, 应小心固定导管, 以防将导管拉出, 并观察缝线有无松动, 必要时重新固定。若导管已经滑脱, 则拔除导管。
1.3.4拔管护理拔除深静脉导管后, 立即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 以防止出血及局部血肿, 并用络合碘或酒精消毒。若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 穿刺点与深静脉之间可能形成隧道, 拨管后深静脉就与空气直接相通, 可能出现空气栓塞。为避免空气栓塞在拔管时可选用凡士林纱布覆盖[2]。
2 结果
所有236例患者置管留置时间2~71 d, 平均24.5 d;其中, 非正常拔管21例, 分别为导管堵塞5例, 感染12例, 脱落4例, 均再次于其他部位留置深静脉导管, 其中, 8例导管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3 讨论
随着住院患者日益增多, 临床护理工作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肥胖、危重和化疗等患者增多, 外周静脉血管穿刺输液的弊端较多, 而留置深静脉导管的作用凸显, 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建立深静脉通路减少了周围静脉穿刺频率, 减轻了患者痛苦, 尤其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更为重要[1]。同时, 对于一些外周血管较差的患者, 减少了由于反复外周血管穿刺导致患者焦虑、烦躁而产生对护士穿刺技术不满等不良情绪, 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护士与患者关系, 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可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病情, 照顾患者, 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 因此是抢救危重症患者首选的一种治疗手段。深静脉导管的优质护理可明显延长深静脉导管的使用时间, 减少临床护理工作, 尤其是危重患者。在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当中, 预防导管的感染尤为重要。导管感染不但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 尚可因感染导致新的病症出现加重病情, 增加治疗难度及增加治疗费用, 延长住院时间, 在临床护理当中应尤为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琳西, 潘伯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11) :675.
[2]陈春晓, 金晓惠.基层医院护理风险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8) :49.
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的护理 篇9
1 静脉置管前病人的评估
既往是否有中心静脉置管史, 既往有中心静脉置管史可能有中心静脉狭窄;是否使用起搏器, 如安装起搏器可能有中心静脉狭窄;是否行抗凝治疗, 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双侧上肢有无水肿;置管前做心电图, 因为血管通路可以改变心输出量。
2 选择中心静脉插管的放置部位
我科一般依次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
3 置管护理
3.1 不同部位置管的护理
3.1.1 锁骨下静脉置管
在第一肋上, 经锁骨与前斜角肌之间。
3.1.2 颈内静脉置管
男病人剃去胡须, 女病人剪短发或将头发扎紧, 固定于对侧。
3.1.3 股静脉置管
清洁会阴部, 清除同侧阴毛, 更换内衣。
3.2 置管时病人应取合适体位
3.2.1 锁骨下静脉
一般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头略偏向对侧可保持管路通畅, 用纱布环绕固定于锁骨旁, 避免管道打折。
3.2.2 颈内静脉
头略偏向另一侧, 保持管路自然正直, 取无菌纱布、绷带环绕头部将管路固定于病人耳后。
3.2.3 股静脉
穿刺侧大腿保持正直, 取无菌纱布, 绷带将导管固定于大腿, 制动4 h。
3.3 穿刺部位的观察
观察穿刺点纱布有无渗血情况, 如渗血量小于3 mL更换敷料, 渗血量大于5 mL用1 kg砂袋压迫2 h, 持续渗血可用抗凝药物。
4 透析时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护士戴口罩, 清洁双手并戴手套, 去除导管敷料, 充分暴露导管, 铺无菌治疗巾, 建立无菌区域, 取下导管帽弃之, 选用3%碘酒消毒出管处直径大于6 cm, 并用75%乙醇脱碘, 并依次消毒动、静脉出口, 先导管中心, 再导管外侧, 洗净导管处血痂, 取5 mL注射器2副, 在动、静脉出口处分别将封管肝素吸出, 然后正确连接血路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无菌治疗巾对折, 覆盖管路, 每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透析结束后, 血液充分回体内后, 先注射生理盐水10 mL, 再以8 mg肝素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推注肝素盐水封管, 取出一次性肝素帽, 迅速闭合管上夹子。
无菌纱布完全包裹管头, 自然固定于病人身体上。透析后每小时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渗血。
5 导管的日常护理
5.1 导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病人, 如每周3次血液透析者, 在血液透析前后严格按外科换药常规护理即可, 如低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 病人应隔日换药1次。中心静脉导管口的观察要点:①固定导管的缝线是否断开, 缝线断开要及时缝合;②导管出口感染情况:是否有发红及分泌物;③导管脱出情况:出口外导管长度有无变化;④伤口发红, 有分泌物及渗透血时, 应每日更换敷料。
5.2 导管管腔护理
每周透析小于3次的病人, 应隔日封管1次。备齐用物, 护士按无菌操作着装、戴口罩、戴手套, 充分暴露导管, 铺无菌治疗巾, 先打开一支管帽, 消毒管口, 抽出管内封管肝素2 mL, 观察有无血栓, 快速注入生理盐水10 mL, 再注入肝素盐水2 mL, 消毒管口, 迅速闭合夹子, 用新肝素帽盖紧管口, 同法对另一腔导管进行封管, 如有感染, 可将相应抗生素加入肝素盐水中进行封管。用无菌纱布将管头同夹子一起包裹, 并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于锁骨弯、头部或腿部, 固定应松紧适度, 不影响体位及活动度。
6 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管路不畅, 可适当旋转管路, 改变病人体位。有血栓形成或堵管, 应用尿激酶液溶栓, 也可使用尿激酶封管:尿激酶5 U+3 mL生理盐水, 每侧1.5 mL。出现导管腔内感染, 可从导管处缓慢输入抗生素, 并用抗生素加入肝素盐水中封管。有出血倾向时减小肝素用量, 如1 mg肝素注射液+4 mL生理盐水。中心静脉插管尽量只用于血液透析, 如抢救病人需要用时, 每次输液后均要用肝素盐水封管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7 中心静脉拔管的护理
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操作, 用3%碘酒消毒导管口及飞机柄固定缝线针眼, 75%乙醇脱碘, 将缝线剪开, 拆除缝线后用无菌纱布压住导管出口处轻快拔出中心静脉管, 并按压导管口10 min, 无渗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2 d后伤口闭合后可去除敷料, 1周内避免该处重复插管造伤操作。
8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注意事项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血液透析护士才可行导管护理和接通血液透析;每次血液透析时都应注意导管出口处有无感染迹象;每次血液透析时都应对导管出口进行换药;换药时最好使用碘伏, 然后用干纱布覆盖;接通透析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污染机会;血液透析结束时, 常规消毒导管, 注入生理盐水10 mL, 以冲净管内血液, 再注入约2 mL肝素盐水以防管腔内血栓形成, 高凝者必须加大肝素量, 甚至使用肝素原液封管, 确保管路通畅。在接通和断开管路时, 操作人员和病人应戴口罩, 操作人员还应戴无菌手套。血液透析病人的深静脉留置导管, 一般情况下不宜另作他用, 如抽血、输液等, 如果一定要用 (如病人需要大量补液或无其他输液通路) , 使用后必须按血液透析后导管的处理要求封管。
护士是血液透析中心工作人员的主体, 担当着对病人治疗的重任。血管通路的监测和维护与护士的工作息息相关。经常监测血管通路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早期发现狭窄, 及时处理则常能延长使用效能、使用时间、减少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1-93.
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护理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PTELTD公司的7F4腔漂浮导管。病人取右颈内静脉,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铺巾, 置入导管鞘, 检查漂浮导管的气囊是否完整、对称, 各管腔是否通畅, 预注肝素盐水, 连接测压系统, 测试阻尼正常。边观察压力波形边缓慢置入导管, 置入15 cm~20 cm后充足气囊使其顺血流漂入, 心电监护仪上依次看到右房、右室、肺动脉压力波形, 出现肺动脉嵌压波形后停止送管, 气囊放气后显示肺动脉压波形, 说明导管位置良好, 给予固定, 接温度探头和心排出量导线。
2 护理
2.1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
2.1.1 波形的观察
肺动脉压力波由收缩波和重搏切迹组成, 重搏波位于收缩波的降支。阻尼过度, 导管抖动, 导管过嵌, 导管不全嵌顿等因素可导致肺动脉波形异常。监测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波形变化, 置管时间长可导致肺动脉波形低钝, 脉压变小。
2.1.2 调零
压力传感器置于腋中线平第4肋间, 每日调整零点, 改变体位后重新调零, 保证测压值的准确。
2.1.3 导管通畅
肺动脉管, 右房管每小时以0.2%肝素液冲洗3 mL~5 mL, 防止血液凝固, 严防气泡进入导管, 否则将严重影响压力的传导, 有人曾将0.05 mL~0.25 mL的空气推入压力测量管路中[1], 结果发现收缩压由150 mmHg (1 mmHg=0.133 kPa) 增加到190 mmHg。随时检查压力袋的压力保持在300 mmHg, 防止因动脉压力高, 血液回流。
2.1.4 测心排血量
注入右心房的生理盐水应与血液的温差在10 ℃以上, 注射容量10 mL, 注射速度快速、均匀, 以4 s为佳。如果注射液体有0.5 mL的误差, 测量结果可出现5%的误差。如果注射速度过慢, 热稀释曲线的上升支变得平缓, 曲线下面积大, 测量结果低于实际心排出量, 若在测量同时, 中心静脉快速大量输液, 可导致测出的心排出量高于实际值[2]。
2.1.5 混合静脉血的收集
由肺动脉开口抽取混合静脉血标本时, 先将导管内的肝素生理盐水抽尽, 再去除至少2 mL血, 抽吸应缓慢, 过快可导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升高。
2.2 并发症的护理
2.2.1 心律失常
最为常见的是室性早搏、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 右束支传导阻滞偶有发生, 主要发生在插管过程中, 多由导管顶端刺激右心室壁所致。防治方面注意插管方法轻柔、迅速。导管顶端进入右心室后应立即将气囊充气, 减少导管对心室的刺激, 尽可能减少导管顶端在心室内停留的时间。在置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心律、生命体征的变化。用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时, 快速向右心房内注射冰水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2.2.2 肺栓塞、肺出血、肺动脉破裂
要定期检查置管的深度, 并妥善固定, 清醒病人防止导管移位。如果导管位置过深, 此时充盈气囊, 易造成肺动脉破裂。测肺动脉嵌压时, 应缓慢充盈气囊, 充气时间不超过30 s, 尽量减少气囊充盈次数。气囊未充盈时, 禁止向前推送导管, 置管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胸痛、气急、咯血等症状。
2.2.3 感染
防治感染应注意与导管相关的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导管外露部分用无菌巾包裹, 置管部位每日换药1次或2次,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渗血渗液及污染及时更换。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经漂浮导管注入液体或留取标本。经导管抽取血标本后, 应及时冲洗导管并将血迹清除。如穿刺局部红、肿、热、痛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疑为导管感染所致, 须立即拔除导管。病情稳定也应尽早拔出导管, 导管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
2.2.4 气囊破裂
测肺动脉嵌压气囊充气的量1 mL~1.5 mL, 充气时间小于30 s, 测量次数不宜过频, 间隔应不少于1 h, 禁止持续嵌顿。气囊内气体不需手工抽出, 应自动回入注射器内。若气体不能完全回入, 表明气囊可能已经破裂, 切不可再充气测肺动脉嵌压, 只能以肺动脉舒张压推算肺动脉嵌压, 并尽早撤管防止气囊碎片脱落。
漂浮导管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氧监测的情况, 以协助诊断, 指导治疗, 观察疗效。但作为一项有创伤性的监测方法, 为尽可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期间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大为.危重病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5.
导管室护理 篇11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术;房颤;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57-0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会使心房丧失收缩功能,使心房内血液瘀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至全身,会导致患者脑栓塞、肢体的动脉栓塞等,危害极大。导管消融术手术效果较好,而且创伤小,是近年来大多数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患者5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48—77岁,平均年龄为(62.4±11.3)岁;房颤史为1.2—14年,其中阵发性房颤含27例,持续性房颤23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为9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术前患者经食管超声检查均无左心房附壁血栓。
1.2手术方法
①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穿刺点的皮肤消毒,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②常规对左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建立穿刺点到心腔通路的导管路径,行电生理检查。③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波活动,给予适当电刺激以诱发心律失常,分析异常电波,找到病灶。④将射频消融电极送到病灶部位,射频电流进行消融,阻断异常电波的传播路径,根治心律失常。⑤检查患者电生理是否正常,正常则手术完成 。
1.3护理干预方法
1.3.1手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有创伤手术,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心理素质等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一般机制、手术过程、手术效果、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和术中配合。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心态,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②术前做好血型、血常规、凝血系列、乙肝表面抗体、肝肾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术前检查。③术前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防止左心房血栓生成。同时嘱患者平时注意,防止受伤。术前改用低分子肝素,防止术中血液凝固时间过长,导致穿刺点出血。④术前一日,进行备皮。清洁双侧桡动脉预先选择穿刺点。术前要求患者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术前1—2天,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手术当日早餐禁饱食。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如氧气、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和急救药品等 。
1.3.2手术后护理
①患者术后嘱其卧床静养,动静脉穿刺点沙袋压迫6h以上,肢体制动24h。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嘱患者注意腹股沟有无液体流动感,及时告知医生。对患者由于肢体制动产生的身体酸痛,进行按摩等身体放松方法。24h后,患者如无不适,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②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有无房颤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每15—30min巡房一次,注意患者情况,当患者出现胸闷、血压低、出冷汗、心率快、奇脉等情况,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进行心包穿刺。③对患者进行术后心理辅导。患者手术后,会对手术结果表现焦虑、紧张情绪,导致患者饮食、睡眠情况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术后恢复的正面情况鼓励患者,或者通过一些娱乐方式使患者注意力转移,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 。④饮食护理。由于手术部位靠近食管,为防止并发症,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产生气体的豆汁、鲜奶等食品,均衡营养,适量饮用水,使造影剂尽快排出。
1.3.3术后并发症护理
①防止血栓生成和动脉栓塞。术后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言语异常、肢体麻木。呼吸困难等血栓产生症状。术后即给予患者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嘱患者持续用药1—3个月。②心包压塞。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即刻进行胸透,明确诊断,及时进行心包穿刺。③肺静脉狭窄。肺静脉狭窄在术后1周内进展最快,其次为术后1—3个月,因此应对患者进行三个月以上随诊,嘱患者注意有无胸痛、持续性咳嗽、反复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反复胸部感染发生。本研究50例患者均无此并发症产生。④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兴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淋漓大汗、血压下降。心率減慢等,为术中常见并发症。出现此并发症,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阿托品、多巴胺、低分子的右旋糖苷对患者进行升压、扩张血容量治疗,缓解症状。
2结果
5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血肿有1例,心脏压塞1例,迷走反射兴奋2例。
3讨论
房颤为临床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药物治疗的作用为转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但成功率均较低。非药物治疗方法中电复律不能根治房颤,而外科迷宫手术的方法手术创伤较大,因此单独治疗房颤时很少应用。经实践检验,在临床中应用导管射频术治疗房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其适用于大部分房颤。但由于本手术为创伤性手术,且具有一定风险,因此需要优质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显示通过优质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和恢复治疗,提高手术完成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平,张芳,刘春霞,郝延璋.特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3):223—224.
漂浮导管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篇12
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09年8月共做漂浮导管术5例, 男1例, 女4例, 年龄26~94岁。其中羊水栓塞1例, 感染性休克2例, 髋关节置换2例。无1例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2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患者行漂浮导管置管术时, 内心恐惧, 压力较大, 医护人员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好解释宣教工作, 讲述置管的基本过程、重要意义、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需要患者如何进行配合, 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
2.2 患者准备
置管前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以便术中对照。本组5例患者均采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优点为成功率高, 走行直, 导管易沿自然弯曲进入右室、肺动脉。患者去枕仰卧, 头偏向左侧, 并在右肩下垫一软枕, 给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
2.3 物品准备
Swan-Ganz漂浮导管 (肺动脉导管PAC) 1套, 鞘管1套, 压力换能器, 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加压袋, 配好的肝素盐水 (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肝素0.5ml) , 除颤器等抢救器械和抢救药物。
3术中配合
术中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 其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穿刺前应检查漂浮导管各管腔是否通畅, 气囊是否漏气。将漂浮导管连接压力换能器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连好冲洗装置, 仔细排出管道内空气, 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输液架上, 高度为患者腋中线第4肋间水平。 (2) 医师进行插管操作时, 确保患者安静勿动, 严密观察心律变化。未充气导管尖端接触心内膜或心瓣膜时易出现心律失常, 如出现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电图改变时应及时提醒医师, 将导管稍后退, 室性早搏很快消失。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当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 要考虑有无气胸或空气栓塞可能。 (3) 根据导管行走路径, 密切观察导管在不同部位的图形和压力变化, 并做好记录。 (4) 在整个插管过程中, 护士还应不断轻声安抚患者, 说明插管进程, 解除患者的焦虑。 (5) 操作完毕后行床边X线摄片, 确定导管位置是否合适。
4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注意心律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保持管道通畅, 每1小时用肝素盐水冲洗1次, 预防血栓形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插管皮肤处每天换药1次,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根据医嘱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拔管时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拔管后用沙袋加压止血, 剪下一段导管做细菌培养。
术后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并发症的预防, 其并发症包括: (1)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置管通过右心室或右心室流出道时, 顶端触及心内膜形成异位起搏点而诱发心律紊乱, 因此在插管过程中应备除颤器和急救药品[2]; (2) 导管打结、扭曲:右颈内静脉途径为50cm, 插入太长会发生打结或扭曲, 还可能影响心排血量测定[3]; (3) 肺动脉破裂:发生原因有气囊在小动脉中过度充气而胀破肺动脉, 导管置入过长, 血管搏动可使导管顶端刺破动脉, 因此在插管时, 导管进入肺动脉后要有一定的移动性; (4) 感染:与无菌操作和置管时间的长短有关; (5) 气囊破裂:气囊破裂后致使肺动脉嵌入压指标丧失, 且可能由于再次的气囊充气造成气栓形成, 所以充气要适量, 不能>1.5ml, 充气速度不宜过快, 发现气囊破裂而暂不需拔除心导管者, 应在导管尾端做好标记并应交班以免其他护士再做气囊充胀试验 (特别是当导管位置有改变时) ; (6) 肺梗死及肺出血:测量肺动脉锲压不宜过频, 间隔≥1h, 充气后气囊在肺动脉内保持时间不宜过长, 控制在15s内, 测量完毕后, 立即放气。
5护理体会
通过对本组5例患者行漂浮导管术及其术后护理, 笔者体会如下: (1) 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环境准备、人员准备及器械准备,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 制定漂浮导管的规范流程, 指定专门的护士行操作配合和术后护理, 护士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以便能熟练配合、及时发现问题, 保证患者的安全。 (3)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和术程操作要求, 插管动作要轻柔, 如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进入。插管后注意观察肺动脉压力曲线, 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 如持续出现肺动脉锲压曲线, 说明导管移位到小肺动脉分枝并嵌入, 应立即报告医师调整导管位置, 否则可能会因为长时间嵌入导致肺梗死。 (4) 在患者平静时和有呼吸性变化时测定管道压力, 应取一个呼吸周期的均值。保持管道通畅, 测压时应仔细排出装置内所有气体, 以便压力传递更为准确。 (5) 插管时间一般≤72h, 防止导管周围血栓形成, 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与置管时间有密切关系, 时间越长, 发生率越高[4]。
参考文献
[1]孙爱梅.漂浮导管使用中护士的配合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0, 16 (5) :482-483.
[2]许毅.肺动脉漂浮导管引起并发症及其预防[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87, 2 (4) :250.
[3]孙大金, 航燕南, 张小先, 等.漂浮导管在麻醉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86, 2 (4) :197-200.
【导管室护理】推荐阅读: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06-02
导管护理小组工作总结08-30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09-16
询证护理(动脉导管未闭 )案例07-12
导管室工作总结07-02
导管室护士培训计划07-07
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对比研究08-01
血透导管10-21
气管导管06-11
导管溶栓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