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镇化

2024-06-06

逆城镇化(精选10篇)

逆城镇化 篇1

在国务院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将在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作为一项重要目标。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浙江、河南、四川、陕西、江西等地采访时却发现,尽管各地均出台了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相当数量的农民却因担心自己原有利益受损和难以享受城市居民配套待遇而心存顾虑,“进城不落户”的现象突出,甚至出现了原有城市户籍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镇化”现象。

户口利益链此消彼长

农民落户城镇顾虑多

浙江省公安厅人口管理与服务总队总队长阮文广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不断加快和社会利益格局持续调整,农村户口背后的利益链越来越长,城镇户口背后的利益链越来越短,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不强的趋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和郝芳芬一样,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河南等地,大多数农民工对在城镇落户“顾虑较多”。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3年底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当前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的意愿较为强烈,超过八成的农民愿意在城镇就业生活,但在城镇落户的积极性并不高,商丘市愿意落户城镇的农村转移就业人口比例不足5%。

在人口流入大省浙江,由于担心不能在城镇长期稳定就业,对流出地农村的既得和预期利益又难以割舍,在流入地落户的意愿也并不强烈。据2014年2月该省流动人口流动状况抽样调查,“希望在居住地落户的”仅占8.5%,大部分流动人口更看重务工收入、子女就学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河南省许昌县尚集镇罗门村村民完海亮“一辈子穷在户口上”的遭遇正是许多农民“进城不转户”心态的注脚。近4000口人的罗门村,2000多个劳动力全部在外务工,800多户中在市县购房者多达100多户,但户口都留在村里。2004年农业税废除后,完海亮借在郑州工作之机,花费数万元将全家4口的户口迁到了郑州,此后企业倒闭,失业多年连社会保险的费用都难以为继,无奈之下,2012年,完海亮花费2万多元为村里打井、修路,得到村民许可,又重新将户口迁回了农村。

落户成本成“硬骨头”

城镇承载能力有限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化发展报告2012》,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配套上,农民市民化的平均成本为10万元/人,进入大城市的成本还将成倍增加。《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浙江、四川、江西等地追踪采访时发现,落户成本高是许多户籍制度改革参与者们最大的顾虑。

教育问题一直是进城务工人员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各地大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问题。随着大量农民工子女流入城镇,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一些负担。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成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子女36万人,每人每年财政转移支付仅300元,而成都市生均教育成本在1万元以上。

“只要农民工落户南昌,其子女入学和当地城市居民子女入学并无政策上的差异。”南昌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工作处杨雪飞介绍。经测算,若南昌新增100万城市人口,预计学生将增加20万人。而要在短时期建立一批师资合格的教师队伍、能够提供合格教育质量的学校非一朝一夕之事。

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也成为户籍改革后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以自来水供给为例,今年以来,郑州城区因干旱问题已发生两次供水危机。按照规划到202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要达到700万,而目前仅为300多万。郑州市自来水公司的规划显示,为了配套人口增长,郑州市将新建7个水厂,供水能力达到214万立方米,为目前郑州市供水能力的数倍。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目前仅有一座水厂在建,其余规划仅停留纸面,周边水源呈现枯竭态势。而河南省电力公司也反映,当前,随着人口向城镇的集聚,郑州等大城市和县域农电的迎峰供给也都日渐紧张,大城市限电和农村超负荷区域存在扩大化趋势。而庞大的电网新建和扩容投资以及供地等问题都日渐凸显。

“当前城镇承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比较有限。近年来浙江省各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和生活成本上升、就学就医资源紧张等‘城镇病’已逐渐显现。”阮文广说,“以2300万流动人口基数计算,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成本将达2.3万亿元,而2013年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为3797亿元。”

统筹城乡一体化

促进人口双向流动

专家认为,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和意愿,通过市场化手段和利益赎买选择来保障农民的自由选择权,而不是采取强制性和强迫性措施。

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孙廷喜认为,城镇化的科学推进必须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收益最大化,消除农民进城后顾之忧,弥补进城个人成本,增强向城镇转移动力。

河南大学教授耿明斋认为,破解户籍逆城镇化的困局,除农村个人资产问题外,培养农民进城必需的文化和技术等“软实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多为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平台,从政策上要求农民工必须接受必要的事业培训或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农民工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真正在城市立足。

“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实际上,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不仅意味着农村人口可以在城市定居,也意味着城市人口可以到乡村定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人庆说,“如果只有单向的流动,那还称不上所谓的一体化。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城乡统筹并不一定是城来统乡,完全可以借鉴农村政策中好的,来影响城市政策。在城乡之间都需要在福利和保障政策上不断消除不平等的权利责任,建构国民一体化的权利责任保障体系。对于其选择也要考虑到其心理社会承受力给予一定缓冲期,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社会适应压力。”

着眼就地市民化

倾斜性投资中小城镇

专家认为,当前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通过同步配套改革,增强进城动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在住房保障、就业服务、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实现社会保障跨市州接续,全省范围无缝对接,推动城镇常住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权利。

“人口城市化和市民化需要相应的公共财政支撑,如何分摊流动人口定居所带来的城市化财政负担,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人庆认为,“中小城市的人口扩张会对人口流入地财政带来压力,财政保障需要解决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

阮文广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应当着眼于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就近就地市民化成本较低。从城市承载能力看,流动人口过度流向大城市,可能会给大城市带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紧张、城市贫富两极分化等“大城市病”。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村人口到大城市居住生活的意愿正日益减弱。无论从城镇化长远发展看,还是从农村人口自身意愿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应该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

“现在国家主导向农村地区投资较多,利益集团大公司主导的投资多集中于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等恰恰是目前投资少有覆盖的地方。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的国家财政战略,坚持向城镇做倾斜性投资,改变以往投资集中于大城市的局面,以投资改善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发展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

此外,阮文广认为,当前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已成为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严峻问题,早已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不相适应,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缺乏全面完整的法律参照,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基层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法律依据。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来袭 海外基建掀“热潮”

外交部日前宣布,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另外,今年APEC会议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分析人士指出,由于APEC经济体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度相当高,“一带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项独立的国内政策,而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一项政策。

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重要实施保证,而“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通过资本输出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在上述顶层战略目标下,中国公司的海外基建业务将首先获益,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与当年的“马歇尔计划”相似。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就是美国拿出其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约一百三十亿美元)借给受援国,让他们购买美国的东西。即把美国过剩的产能转化成美国政府对受援国家的债权。美国再动用各种力量,确保这些借钱的国家不敢赖账。与此同时,在美国主导下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三十五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受援国如没有美元,要用黄金来还债。产能输出加上国家债权再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国。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10月24日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据悉,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的,成立专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投资的亚投行将有助于改善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而且在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可能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创建亚投行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两个过剩”问题,即外汇储备过剩和生产能力过剩。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近4万亿美元,如果能将外汇储备用于建设海外基础设施,那么可以拉动中国国内剩余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出口,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农民逆城镇化心理成因及破解对策 篇2

关键词 城镇化;逆城镇化;就业;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3

1 研究背景:城镇化与逆城镇化

1.1 城镇化含义、意义和中国路径

城镇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1]。城镇化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阶段,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一般来说,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在居住空间上的转换——从农村到城镇;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3]。

人口在城镇的聚集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使私人和公共投资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产生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同时,由于人口和经济向城镇的集中,市场需求将会扩大并多元化,这会促进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

由于特殊国情和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和模式注定有自身的特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代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这些认识和高层设计为今后中国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但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出现的“逆城镇化”现象,对城镇化进程影响重大。

1.2 “逆城镇化”

“逆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愿意转化为城镇人口的抗拒心理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发展的现象,“逆城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在经历快速发展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第3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大城市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减少,人口和其他资源的流向开始转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周围的郊区小城镇。这种现象在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并被命名为“逆城市化”,然后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出现[4]。

“逆城市化”现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不同。在高城镇化率后,逃离城市并不意味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下降,只是城市发展新的区域再分配,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偏好变化、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生产地理格局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时间普遍是在城市化率达到80%~90%以后才出现的[5]。在这些国家,“逆城市化”正在推动城市化更广泛地传播。但是在城镇化率低的国家,“逆城镇化”减缓了城镇化的进程,对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6]。很多人认为,这个数据高估了中国城镇化率。因此,在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应当将“逆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障碍,积极研究应对之策。

将中国城镇化的基本障碍归结于我国以户籍和土地制度城乡差别为重点的“城乡二元化治理”是毫无争议的正确结论。但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根源并垂手冷观,期待基本制度变革,也是一种极为消极的研究态度。在中国渐进式的改革节奏中,社会难以承受基本制度的颠覆式变革带来的种种震动。因此,在现有基本制度难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以务实的态度解决“小问题”是重要的研究角度。

2 “逆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2.1 农民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就业方式

在内丘县农民迁居城镇的过程中,最近的迁徙距离也超过了5 km,最远的达十几公里。迁居前,农业承包土地围绕在村址周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十分方便;迁居后,居住地到承包地距离加大,如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与过去相比大大增加了运输、时间等成本。同时,由于集中到县城居住,从事其他方式就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都有了明显提高。人们的预期是迁居后部分农民放弃承包经营土地,而是在城镇中择业,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但是,这些搬迁农民的就业方式基本没有变化,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结果。承包土地和居住距离较远的现实,对传统农业耕作的方式产生了影响,农民田间作业的精细化程度和频次都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2.2 农村生源大学生户口迁移率低

过去,农村青年通过高考是改变农民身份的最重要途径。在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一旦通过高等教育考试,几乎所有的农村学生都会选择将户籍迁移至高校所在地的城市,根据有关政策,学生的户籍也就由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

近几年,在内丘县各农村,特别是迁居到城镇居住的民众,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选择户口迁移的越来越少。例如,某高校年招生规模约3 000人,选择迁移户籍的学生仅几十人。如果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大量的农村学生放弃了难得的“农转非”的机会。

2.3 对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排斥

在内丘县部分农村迁居后,也有人曾经试图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对土地进行集中经营,但是遭到了农民的普遍反对。通过对农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越来越认识到了土地的增值潜力,一旦土地流转,农民担忧土地增值收益“说不清楚”。

2.4 钟摆式人口流动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具有知识、技能和劳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城镇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他们成为最先谋求向城镇转移就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农业生产活动有季节性、周期性特点,在农闲时,土地可以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照看,而农忙时就需要进城打工的青壮年劳动者返乡务农。这就在春耕、夏收、秋收等时节前后形成进城务工农民在城乡之间的钟摆式往返。由于父母、妻子、子女留在农村,加上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团聚”观念,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前后也会形成这种钟摆式往返。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土地和户籍的束缚,即便是已经在城市获的得较稳定就业岗位的进城务工人员,也不能斩断和原籍的密切联系。固定、稳定岗位对返乡的约束,甚至会使进城务工的农民放弃获得更高、更稳定收入的机会。

这些“逆城镇化”现象,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利于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3 “逆城镇化”原因分析

3.1 县域经济二、三产业容纳劳动力有限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化是最佳途径,县域经济中的第二、三产业是最理想的接收、消化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领域。特别是在内丘县那样的“半城镇化”中,由于农民没有完全脱离土地和农业生产,如果能在本县第二、三产业实现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这些来自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往往会用于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客观上起到对农业的反哺。其次,由于在县城就近就业,劳动者下班后可及时回到住所,避免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再次,在农忙时,青壮年劳动者可在工作之余参加农业劳动,提高农业生产中劳动投入质量。

但是,县域经济多数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大、活力不足的问题,容纳就业人口的能力有限。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不稳定性加剧,增加了农民对离开土地的恐惧。没有充分、稳定的城镇就业机会和岗位,意识相对保守的农民,更愿意留在收入虽低但是稳定性强的农业生产中。

3.2 土地对农民的多重效用

土地对于中国的农民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首先,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土地能够供给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居住场所,保障其基本生存;其次,土地是农民的基本就业保障,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的农业土地经营形式是农民获得了最稳定的就业保障;最后,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均可以被子女继承。因此,在农村家庭养老的主流养老模式下,土地还有一定的养老保障功能。

因此,农民不会轻易放弃土地权益,如果没有明确、充分的权益保障机制,未来的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令人堪忧。

3.3 土地增值预期明朗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对农村户口依恋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农业户口背后的土地利益。根据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农民的土地权益包括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使用权。近些年,在以房地产业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增值迅猛,由此造成农村土地征用中利益矛盾尖锐、冲突激烈。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越来越注重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内容、期限等不断扩展,农民对土地增值的预期非常坚定。农民的这种心理预期,使其不愿意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而是守住土地,待价而沽。

3.4 社会保障不力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进入城镇居住的农民没有及时实现身份转变,不能及时完成社会保障机制的转换,不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对农民来说城镇化无异于一场交易:农民以农民身份附着的土地等各种社会保障利益换取市民身份附着的各种社会保障利益。“半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只是迁居城镇居住的农民,没有获得市民身份及其附着的社保利益,当然他们也就不会放弃农民身份及其附着的利益。

4 “逆城镇化”对策

4.1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部分农民成为农业工人

在北方平原地区,县域经济最可依赖的资源优势就是耕地等农业用地。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来引导和推进。因此,应当以农民迁居为契机,通过土地流转,适度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目前,在“逆城镇化”中,农民隐藏了对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愿望,这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博弈策略。因为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不能明确、合理的分配规模化经营的红利,农民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度设计中,应当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为重点。继续完善和探索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通过租金、分红、承包费等形式确保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

在实现了土地适度集中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的农民,由于具备农业生产的技能和经验,在享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农业工人,获得再到农业产业就业的机会。由于摆脱土地束缚,农业工人与农业产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构建和运行,可优化农业产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2 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

现代化的农业经营,由于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必然更加节约劳动力资源,农村富余劳动力将更大量的出现,在城镇化中,将有更多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到其他产业就业。第二、三产业需要优质的劳动力资源,而不是负担和包袱。整体上来看,农业富余劳动力存在文化水平低、技能较弱且单一等问题,难以适应第二、三产业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专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入其他产业就业的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人力资源供应结构调整,劳动者“转行”的成本不应该仅由劳动者自己承担,特别是相对弱势的农民。因此,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农民成人学校、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

4.3 引导县域经济二、三产业发展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县域经济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转变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中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属于“夕阳产业”。而这些产业如果能够选择到中西部省份的小城镇(县城)进行布局,去主动接近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则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小城镇来说,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供应相对宽松、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当注重引导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县域第二、三产业发展中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城镇化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二是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相关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通过引导人口集中居住,促进餐饮、娱乐等文化、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发展。

4.4 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与转换

彻底的城镇化,要求必须实现农民身份和心理的转变,农民之所以抗拒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一旦失去农民身份,就将失去农民身份附着的各种保障利益。在现有的城镇化政策中,很多地方只盯着农民的土地,没有将迁居离开土地的农民及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就像悬在空中的“蜘蛛人”在没有抓住另一根绳索之前,绝不会松开手中的绳索。

此外,农民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不低于城镇居民。按照现行政策,农民养老和就业靠土地,住房有宅基地,医疗有新型合作医疗,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这些保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民用来身份置换的筹码越来越高。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城镇医疗保险也并不明显高于农民的保障水平。这种情况必将使“逆城镇化”现象更加凸显,影响城镇化进程。因此,必须通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合理衔接与及时转换,保障城镇化中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参考文献

[1]许青云.新兴城镇化的内涵、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2]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15.

[3]王放.对未开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4]段瑞君.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2008(10).

[5]赵培红,孙久文.城市型社会背景下的城镇化:他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1(19).

[6]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EB/OL].(2015-01-20)[2015-07-10]http://economy.gmw.cn/2015-01/20/content_14581533.html.

经典散文逆袭 篇3

D君就这样颓废的走着,漫无目的。他的眼神无光,不担心自己是否会掉到河里。脑袋里浮想着他和他朋友的点滴。

他们俩是高中同学,上下铺,都是外地来的,玩得很要好,都喜欢唱歌。但他们的成绩都没有优秀到能使他们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从高二开始,他们就约定好一起唱歌,组成一个组合,一起学演唱、创作、编曲,一起在外打拼,同甘共苦,不给家里人添麻烦。

但在今早上,他们在参加他们的第一次选秀比赛时,D君嗓子不舒服还勉强参赛,从而发挥得很差。评委淘汰的话语刺穿了他的心,打碎了他的努力。现场聚光灯象征失败的红光引出他心里忧郁的蓝。

D君自己倒是不太为这次失败伤心,他父母有比自已能干的哥哥赡养,也没有什么牵挂,自己可以慢慢打拼。但D君却不免为自己的朋友难过。他的朋友是他们家里的独生子,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把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他只有努力谋生,才能养家糊口。D君忘不了当初朋友毅然选择与他结成组合,把两人的命运绑在一起。D君不争气的泪水溢出眼眶,打在青石板上,溅起不平静的水花。他不甘心朋友就因自己的失误而为生活发愁,他不甘心让一个信任自己的人失望,他不甘心让他的朋友贫困过一生。风伴着思绪急促,吹打在他的脑海,空白逐渐变成黑暗。

迷迷糊糊地醒来,背也因咯吱咯吱响的公园躺椅而疼痛起来,D君不知道是怎么睡着的,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睡不着的。他来到公共电话亭处,投入了吃饭剩下的的2角5,或许是冷,他颤巍巍地拨通了朋友的电话。

滴滴的等待声,是那么刺耳。但也如同警钟敲醒了一直漫不经心的自己。

电话接通了,朋友用无力的声音询问着是谁。他微微地抽泣使D君不敢说出自己的名字,黑色的眼角被强烈的阳光刺得皱缩。但他必须面对自己犯下的过失。他把朋友叫了出来,在公园的河边,阳光正好,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我们还有很多机会,我们还年轻,可以当酒吧驻唱,或者到街头去卖唱,混口饭吃,不是吗?不要丧气,我知道没有我,你可能已经被选上了,可是,请相信我,我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嗯。我相信你!”

朋友没有反对,因为他一直都相信D君,从高中到现在一直如此。

风吹过D君的脸庞,黑色的眼角被强烈的寒风吹得皱缩。D君不知道朋友对自己竟然如此相信,一直压抑在心底的内疚化为感动的泪水,倾泄出来,不顾形象地抱着朋友,用近乎沙哑的哭腔说着早应该说出口的对不起。

以后,D君似乎换了一个人,平常无光的眼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毅的目光。他一边找工作,一边当着临时工,泡面桶堆满了合租房外的垃圾箱。他近乎死皮赖脸地求着一家中意的音乐工作室接收了他们,让他们做点小工作。

他不想再辜负朋友对他的信任,他不想再面对自己的无能,他不想再承认自己的弱小。

D君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多成功,但是他已经有了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他已经改变了自己。随遇而安不再是他的座右铭。他在成长,动力来源于对于朋友的责任,来源于对自己未来的承担。

河边的青石板上传来少年青春而带沉稳的歌声,在水面上泛起涟漪。

仙逆经典诗句 篇4

法术的仙意,无法遮盖你千年的痴迷……

数千年守护,只为我生命里有了奇迹……

你的痴动天,你的情动地,为了我,你舍去了生命,为了你,我也可以放弃此生……

痛苦一生,只为这一个情字。一眼回眸千年的痴迷,那一眼我就知道了今生我不再迷茫。

三生石处,你我相约,来世,不要忘……今生…… 前世的尘,今生的土。加上无尽的哀伤来一同填平心中的海洋。可是,这海洋太深,这海洋太大。到了最后,海水化作泪光,物茫茫,人两行。不知道来年,那泪落下之处,会不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愁……总是在失去后,才会想再拥有。总是在离别中,才会想再回头。世人常把云比喻为虚无缥缈之物,这云如那琴音一样,并非虚无,而是人心缥缈”、若心不缥,则云定,若心无痕,则琴消。

我左手是修魔海外短暂的因果,右手里百年一个漫长的孤陌……

记忆是掌心的水,不伦你摊开还是握紧,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只是,那水的凉意。却是可以让人始终无法忘记。

爱情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明灭千年的欢笑,右岸是烛光下永恒的沉默,中间流淌的,是年年岁岁淡淡的寂寞......

被风吹奏的,总是那飘忽的哀愁。只有那无心人的寂寞,是风,怎么也吹不散的烟火。

这雨,出生于天,死于大地。中间的过程,便是人生。我之所以看这雨水,不看天,不看地,看的也不是雨。而是这雨的一生……这便是生与死。

雨夜之美,在于意境,在于生生不息,花草吸纳水汽,原本的死意,也消然流去,这才是雨夜的美处,也是人生的味道。

祭仙逆:

着一袭青衣静待天劫破云,

闻世间真音只叹吾道难成,

一念凝化黄泉,一怒颠覆乾坤。

为神为魔又有何区分,

雨仙剑上残存一缕孤魂,

痴候千年却道此生无恨。

少年一世能狂,敢骂天地不仁。

才不论机缘还是祸根,

醉卧天地之间,生与死孰为真。

不能忘情徒惹得心困,

仙路看顺实逆,道途血雨纷纷。

梦断也不妨笑对轮回,

演一段伤悲静等孤寂落幕,

听三千妙语苦求爱恨皆意。

左手短暂因果,右手漫长孤陌。

为真为假能一语告破,

天道之下挣扎一丝寂困,

杀念千万唯保本心长存。

少年此世能狂,敢恨天地夺爱,

才不管规则还是天轮,

梦醒逍遥一场,因与果何为本。

若能孤寂何谈得凡根,

仙意亘古不变,往复哪来寻常,

寂寥也徒留淡漠对人。

醉卧天地之间,生与死孰为真,

不能忘情徒惹得心困。

仙意亘古不变,往复哪来寻常,

寂寥也徒留淡漠对人。

仙逆行:

仙道渺茫难追索,人间哪得几回现 。

坚毅少年苦修行,终成名声恒岳间。

惊天巨变怒神伤,百年生死心羁绊。

屠神灭魔藤族亡,一心归隐为红颜。

刹那芳华弹指老,天道无情薄暮婉。

为爱逆天斗轮回,十年相思肝肠断。

梦幻空花恨欲狂,黯然销魂白发变。

不屈傲意冲霄汉,敢挥仙剑问苍天。

.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

寂寞,便是在回忆中,渐渐的浓郁。就好像是躲在某一个时间内,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又或者是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让他牵挂的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又为几何欢!” 你永远看不到我孤独的时候,因为你不在的时候我最孤独!

逆世界观后感 篇5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科幻爱情题材的电影——《逆世界》。科幻爱情题材,肯定没有听说过吧。精美的画面、充满创意的构想,《逆世界》的确有着第一眼把人深深吸引的本事,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相比而言对人物的刻画则显得比较浅薄,情节和线索十分单一,并且即使是那最具闪光点的宏大的故事背景,也因为剧情的需要而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缺陷——比如双行星的第三定律,为什么燃烧的仅仅是那些材料?莫非那只是为爱情戏份的需要而增加的?比如亚当是如何咽下并消化掉那些上层世界的石榴的?或许我们只能在产生疑问之后不断地说服自己吧。

最初是一个朋友推荐看的,典型的中二病患者,他关注的仅仅是那层构想和那些CG场面,而非电影的最本质。仅就这两点特别是后者来说,《逆世界》可谓佳作,相辅相成令人眼前一亮。我个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亚当跨越两座大洋的情景,就像是童话一般(尽管那种高度差本应摔碎个人)…再说到剧情就只能用“苍白”二字来形容了,老套并且单一,这使得全剧的主要题材产生了莫大的争议,究竟是爱情片还是科幻片?这也只能看观众个人的口味。影片的一个亮点就是新颖的第三定律,在故事的世界中,分为上下两层世界,两个世界互不干涉,完全独立,两个世界的人各自受各自世界的重力。也就是说下层世界的人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在上层世界正立行走。虽然这里在影片中有许多漏洞,但不妨是个好创意。这里还需介绍一下,上层世界是富裕的,下层则相反。这也造成了许多各自人的心理差距。上层人会有自豪感。这也是故事中想要打破的不平衡。

男女主角在不同世界,男主角Adam在下层,女主角Eve在上层。只是一次偶然,让他们隔着世界相识。从小认识到长大的爱恋。但一次意外Eve失忆了。数年后,Adam在电视上见到Eve,并决心去找她。用自己的才识进入两个世界的中心“过渡世界”公司。Adam借机寻找到Eve并使他恢复了记忆,两个人冒着两个世界的阻止爱恋。

片中,有一个配角,是男主角的在上层世界的朋友鲍勃,在“过渡世界”公司认识。鲍勃很赏Adam的才华,并在最后还帮助Eve来到下层世界。鲍勃在被过度公司解雇后,通过努力,改良了Adam发明了面霜,还为他申请到专利。这代表着下层世界的人开始有权掌握自己的财富。这也为后面两个世界达到相同富裕做下了铺垫。

科幻片是供主创炫耀想象力和奇观的舞台,但若离现实基础太远,就会失去观众共鸣,因此掌控分寸感是个高端活儿。《逆世界》的独特世界观十分吸引人,是这分寸感的体现。它虚构出“双重引力”的概念,由此延伸出三定律,一方面尊重大众习以为常的引力观念,一方面用反物质解释互相作用,没有超出普通观众的理解范围,上下截然颠倒的一刀切设定也避免观众弄死太多脑细胞。至于除两颗星球接壤外的领域,因与故事无关而被忽视,省了枯燥的理论阐述,更免招来无尽且不必要的追问,剩下的,就看美工和特效组一展所长了。虽然科幻背景被大幅简化,但因其创意独具又匪夷所思,仍引来不少影迷挑刺,其实对于这样太多“最终解释权归主创所有”的软科幻,实在较不得真,剧作略过之处,非不能解释,大多是因为不想,这是出于控制节奏和突出主题的考量,如果变成一部《盗梦空间》,爱情主线就会被淹没。其实,本片最显眼的毛病在于科幻包装下的故事本身,稍用现实逻辑衡量,就看得出马虎。比如明知男主混入了上层世界,为何不跟踪监视与他有密切关系的女主和中转站老雇员?又为何不能靠分析他的尿液查明身份、去贫民窟执行逮捕?很难想象那个等级森严、科技昌盛的文明国度,鉴证与执法力比当今的CSI和FBI都不如。

不难发现,若抛开幻想成分,影片的故事基调是偏向现实和严肃的,连喜剧段子都很克制,但其中涉及小人物与大体制对抗的情节,却偏偏都超现实的不像话。男主开始寻爱后越

来越接近战无不胜的007,尤其是匆匆一吻后转身离去,以敏捷身手跳上缆车逃离追捕那一幕,着实是超级间谍和花花公子附体,他还有个媲美Q博士的智囊,此君才智出众,却默默无闻三十多年后方一朝逆袭,化身支援男主独闯龙潭的科学天才,兼与大财团分庭抗礼的创业家,早知如此,被公司解雇时当欢呼雀跃而非黯然神伤才对嘛。这样涂抹性格的潦草处理在结尾最是明显,观众大多仍在苦等高潮来临,影片即仓促的结束了,像是编剧在写一篇限时作文,眼看交卷时间降至,匆匆给个大团圆,之前张牙舞爪的资本家与警察全成了一推就倒的布娃娃。

“逆全球化” 篇6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次凭着人类的理性与智慧推动的伟大合作,那必然就是“全球化”了。

上个世纪的下半叶,特别是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全球全面的全球化。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之一。

“全球化”最浅显的定义,就是“无障碍”:垒球所有生产要素与资源,包括人、财、货、技术、信息,在全球各国各地区之间。自由地进出移动。因之,全球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全球所有资源能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市场机制下进行“优化配置”。全球化的结果,理论上能让所有的参与者获得或大或小的利益:当然,拥有较大核心竞争力的,获得的利益也就相对较大一过去的全球化的历程显示.美国应是这一波全球化的最大获益者,中国次之。

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之所以会出现史无前例的巨大的全球化浪潮,主要是源自于三个背景与驱动力:

(一)1944年奠定的“布列敦森林体制”。这个体制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成立了一组机构,WTO、JMF、世界银行等.其中尤以WTO最为关键。WTO有效推动了关税减让、市场开放、管制放松等所有有利于无障碍一体化的工作。二是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锚”,所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全球货币体制。

(二)1979年以中国改革开放为契机。启动的全球范围一连串的体制改革。这一连串的体制改革,使得几乎所有曾经是计划及公有的经济体制,从中国、苏联开始.到东欧、南欧,一个一个地转型为市场经济.终于使市场经济一统全球。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布列敦森林体制促成的是“市场经济半统全球”;中国的改革开放促成的是“市场经济一统全球”。

(三)1990年开始出现的互联网科技的突破,不但颠覆性地把时间压缩到了“零”,把空间压缩到了“零”,更把全球的每一部分,无论是天涯或海角.全都一“网”串连了起来

这三个驱动力.无疑都源自于全体人类的伟大理性与智慧。全体人类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遗憾的是,这一个美好的时代,在进入人类的2l世纪之后.即戛然而止.出现了变化。

(1)第一个变化就是出现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开始对人的出入境设置了很多不方便的障碍。类似的不方便也存在于商品及资本的流动之间。

(2)更大的遗憾来自于2008年爆发的世纪金融海啸。首先,金融海啸使不少国家为了救市而深陷债务危机,也使不少国家不得不严格地进行财政收缩。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全球(外需)贸易市场的萎缩。

(3)美国或许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它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独占性的印钞权。它有巨大的财政危机.但它却可以用所谓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地印钞票来纾解其财政危机。但由于美元既是主权货币.又是国际贸易及储备货币,因之大量美元成了国际间大量过剩的流动性,使各国普遍面临了本币被迫升值的困扰。为了不使本币大幅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的弱化。遂不得不进行干预,结果是.各国竞相干预汇率引发了汇率战。

(4)也有国家如巴西,干脆进行资本流八的管制。

(5)汇率战如未能有效遏止,逻辑上就不排除引发贸易战。

(6)贸易战有两种,一种是限制对方时己方的出口,一种是限制己方对对方的出口,后者即是资源战。

(7)由于美元自毁长城,逐渐失去作为国际货币的威信,必将成为各国质疑、批评甚至挑战的目标,终不免走上货币战。

所有这一切可能的发展,就是“逆全球化”人类正在向这个灾难性的方向前进之中。

逆境不逆随笔 篇7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励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锁膏靡骨而不知。古今中外,关于逆境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不少人认为,逆境并非只带给人恐慌与阻挠,它对人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那么,逆境的积极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逆境帮人认识自己。哲学家培根说过,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一定的考验,每一次考验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检验。身处逆境,人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缺点,也会更急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促使人们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也更能看清自己的未来。逆境也是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正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逆境使人意志坚定。许多人认为,逆境容易让人意志消沉。可事实上,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忧患”的逆境可以“动心忍性”。百年前的`中国,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革命者在一次次挫折和失败面前,更加看到了光明前景,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可见,只要始终充满信心,逆境可以成为帮手,推动自己不断前进。

逆境让人迸发能量。没有人甘愿身处逆境,都想尽快逃离逆境。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人往往能迸发出超常的能量,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正所谓,香料在燃烧时才最为芬芳,雪莲在寒风中才最为美丽。人类历史上,利用逆境、反败为胜的例子不胜枚举。韩信率兵背水一战,面对极其不利的形势,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

必须帮助孩子提高逆商 篇8

坚实基础。

古往今来,经过失败、努力、再失败、再努力,不断在逆境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发明电灯,爱迪生曾经失败了17000次,终于获得了成功。正是把每次失败当成学习机会,才使我们拥有今天的光明。

人生路上,虽然有暴雨风霜,有种种不如意,但是不经风雨那见彩虹,只有历经磨砺,才能提高“逆商”健康成长。这涉及到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逆商重要课题。

(1)充实孩子的情感储备库。

简而言之,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信任和尊重。这是孩子成长过程遇到困难挫折,汲取力

量的重要源泉。

我们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了足够的爱?孩子是否知道,在我们心目中,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反过来,我们是不是他心中的重要的、有魅力的、能在关键时刻给他爱和力量的大

人?

很多时候,幼儿哭闹、青少年问题行为,都是由于情感储备库空虚所致。大人亦是如此,如果我们爱的油罐空了,就去找东西填补,不补满了,就有心理和行为问题,就没有能力去付出和爱别人。而孩子正在成长,时刻需要从这个储备库里提取能量。家长要做的,是别忘

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地充满情感储备库。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跟孩子说、抱抱他亲亲他,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讲讲过去的温暖的经历、跟他嬉闹、跟他分享、认真倾听、安排不受打扰的特殊时间、设定特有的家庭仪式和习俗,等等。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有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全面接纳,我们就能借各种机

会表达出来。

在传达尊重和信任方面,沟通的方式很重要。我们都认为自己尊重并信任孩子,但是很多时候,孩子感觉到的可能并非如此。比如,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来,家长往往急于了解情况,问这问那。孩子说点什么,家长就会本能地要去指导、纠正,说出来的话就会是这样的:“怎么不多吃点呢?出汗了为什么不换换衣服?学了什么,都学会没?”这样的反馈,在孩子看来,都有评判指责的倾向。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话可能招来大人的评判和说教,他就

会闭上嘴,关掉沟通的开关。

所以,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以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去评判和说教,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是保持沟通顺畅的前提。沟通好了,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我们的指导孩子

才会听。

(2)给孩子讲明白培养逆商的道理。

这些道理,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讲。只要结合具体的事,注意方法,小孩是

能听懂的。

对于幼儿,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错误和失败不是什么坏事,不可怕,而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要让孩子知道,任何负面的事情,都有积极意义。帮助孩子学会辨证地去看事情,明白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躲避,要想办法从中学到东西,有收获。

对于纯粹的负面事情,我们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承认这是让人不愉快的事,这种共情打开了沟通的渠道,为后面的讲道理铺平了道路。讲完道理,再给孩子指出令人乐观的前景:有了这些进步和收获,我们的能力增强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有办法了,能应付了。这样总结,在孩子听起来,这个事就真的坏事变好事了。

给孩子讲道理,相当于给孩子准备一个资料储备库。孩子有不懂的,可以到这里去查找,看看这些事情,大人是怎么分析的。有了这些,尽管他不一定都懂,但他心里有底了,知道大人是知道这些都是怎么回事的,他在挫折面前就不再恐慌畏缩。

(3)教给孩子解决问题、决策、寻求帮助等方法。

当孩子遭遇困难和失败时,不仅仅是要安慰,更不能教给孩子推卸责任、或者放弃(比如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要引导孩子找到原因,积极想解决方法。

传授解决方法,也不只是在失败犯错误时,当孩子做得好、做得成功漂亮时,不要夸奖了事,也要一样去总结,分析原因,明白为什么成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好的结果。

当然在这个指导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去冲锋陷阵,要让孩子打先锋,家长当军师,锻炼

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要的是,这个教给解决问题方法的环节一定不能省略掉,这是给了孩子应对困难的武

器和工具。

(4)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呢?过去很多家长往往是用夸奖,来培养孩子的自信,现

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夸奖的问题。

研究表明,过多的泛泛的夸奖,只能让孩子更自卑、更脆弱、更害怕挑战。不实的夸奖,不仅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形象,而且还会破坏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当孩子自己有了判断力之后,泛泛的夸奖对他就没了意义,只能带来更多的不信任和沮丧。

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如果仔细审视我们的言行,我相信,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仍

然在经常地、泛泛地夸孩子。为什么呢?

通常空泛的夸奖,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我们累了一天,大脑的转速明显下降,跟孩子在一起时,思想无法聚焦,要想搞清楚该肯定什么,怎么肯定最准确,已经不大容易了。但是我们在情感上希望能做点什么,好让孩子高兴、感觉好,于是,当动脑子和动体力都有困难时,我们就信口夸一夸,以表达爱意,给孩子点瞬时的快感。

泛泛的夸奖有点像糖果——能让孩子一时感觉好,但是没什么真正价值,甚至还会有副作用。我想,如果能把空泛的夸奖当作糖来看待,我们大概就好控制一些了。

空泛的夸奖越少越好,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鼓励和适时的中肯的肯定,而宝贵的夸奖要

集中放在孩子的努力、付出和进步上。

除了,肯定、鼓励和适当的夸奖,还可以怎样帮孩子树立自信心呢?

可以在这三个方面去武装孩子:“我是”、“我有”、“我能”。

“我是”,就是让孩子有积极的自我评价。通过平时大人的肯定和强化,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自我评价最好是一个孩子可以为之努力的描述,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绝对的描述。比如,我们可以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办法的小孩、是值得信赖的、能坚持到底的、解决过问题的、善于找到资源寻求帮助的、敢于迎接挑战的小孩,等等。而不是说“你是最优秀的、你是永远成功的、你是天下第一的”。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越真实越客观,越有利于他树立强大的自信。

“我有”,就是让孩子清楚自己的储备库里都有什么,自己都有哪些资源。比如,孩子要知道,在关键时刻,他有可以信任的大人的绝对支持、有让他尊重佩服的大人能给他讲道理、有其他种种资源、有情感上的安全感,等等。“我有”的想法就是提醒他,遇到了问题,随时都可以去储备库里查找。这样经常帮他点点货,会培养他善于利用资源和寻求帮助的能力。

“我能”,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这个能力的信心,只有从过去成功处理事情的经历中才能得来。所以让他对能力有信心的办法,就是多给他提供机会,让他独立做事情、解决问题。比如,让孩子在家里承担责任、做家务、参与决策、参加社会实践,等等,都是

好办法。

逆时空杀手 篇9

公元2014年,冬。

上海的清晨很冷,而且还是寒到骨髓里的阴冷。街上行人寥寥,街边的店铺由于还未到营业时间,店门仍旧紧锁,显得冷冷清清。

苏夜趴伏在楼顶上,架着新型的能量狙击枪,枪口对准街道口的某处。寒风吹在裸露的皮肤上就像刀割,仿佛要将皮肤生生撕下一块一般,但是苏夜却始终保持着瞄准的姿势一动不动。

他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六点三十分,目标出现。

红色的奥迪拐过街角,缓缓驶入冷清的街道。

苏夜扣动扳机。

没有任何后座力的出现,肉眼不可见的高能光束激射而出,瞬间灼穿车体,在车身上留下针眼大小的孔。红色奥迪失去控制,一头撞在路边的围栏上,然后爆炸。

车主的脖子向后扭了一百八十度,显然已经死了。

如果没意外的话,这起事故将会被当成车主熬夜后疲惫驾驶导致的车祸。

尽管如果仔细检查车辆残骸的话仍能找出疑点,但是类似的死亡每天都会发生数十起,其中大部分都被当成意外草草结案。对警察而言,在茫茫人海里追查凶手根本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就是这座城市的阴暗面。

外表光鲜,内里早已腐化成一摊黑臭的污水。

苏夜爬起身,慢条斯理地收起手里的能量狙击枪。

二十世纪中期就有人设计出了能量武器的雏形,但由于成本太高一直未能大规模生产,直到2117年高效能块开发成功后,能量枪才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他手里的这支,便是通过虫洞偷渡来的未来科技。

腕上的通讯器响了。苏夜调出微型全息屏,上面显示着两条新信息。一条是银行发来的,告诉他账户上刚汇入一百万,另一条没有发信人,只有四个字:“合作愉快。”

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是的,他的雇主并非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而是来自三百年后的未来。

虫洞虽然可以超越时间,但是由于时空扭转效应的存在,物质通过虫洞传输时的损耗率高达99%。要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未来”与“现在”之间三百年的进程改写,变成毫不相干的α时空和β时空,而最具体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杀掉这三百年间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人物。

就是他现在做的事。

苏夜随手将五十万划进另一个账户,背着双肩包,戴着帽子一缩脑袋走入寒风中。

此刻的他看起来像一个大清早赶去上课的学生。

事实上他从未上过学。

五岁还是六岁的时候,他被人贩子卖到中东,在一伙恐怖分子的营地里接受训练。没多久那伙恐怖分子就被歼了,他逃出来后四处流浪,差点横死街头的时候老黑救了他,然后他就跟着那个男人在战场上辗转厮杀。老黑死后,他独自流浪了一年,最后当了时空杀手。

通讯器又响了。

苏夜看了眼,没有发信人的短信上附着一张少女的照片,十七八岁的年纪,笑得很阳光。

目标姓名:钟离月。

目标位置:第一理工大学。

钟离月感觉这个世界很荒诞。

从两年前开始,她的账户里就会时不时地多出一笔钱款,刚开始只是一两万,后来金额越来越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然后是今天……

先是两个陌生男子找到班里问她是不是钟离月,她随口承认了后他们突然掏出造型奇特的枪对她射击,接着一个看上去和她差不多大的少年从天而降,眼也不眨地击毙两人,带着她跳窗逃走。

留下乱成一团的教室。

躲在花坛背后,钟离月感觉大脑一片混乱,名为“恐惧”和“后怕”的感情占据了她全部的思维,令她几乎抑制不住想要尖叫出声。

“别动,如果你现在出去,他们会一枪崩掉你的头。”

沉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钟离月浑身一颤,才稍稍冷静了下来。

眼看少女平静了下来,苏夜松开手,退后一步面无表情地看着她。

钟离月倚着墙吸了两口气,惊魂未定地抬起头:“他们是什么人?”

“杀手。大概认为你以后会成为著名科学家所以打算解决掉你。”苏夜讥讽地笑了下。

“那你又是谁?”钟离月低头看着苏夜手里的能量枪,“你用的武器和他们一样。”在这种时候还能留意到这些细节,这份表现也称得上“冷静”了。

苏夜懒得解释,甩手将一样东西抛了过去。那是老黑身上唯一能称之为“遗物”的东西。

钟离月低头看了眼,失声叫道:“你认识我爹?”

她这一声惊呼,令苏夜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沉默而木讷的老黑,他只有两样东西永远不离身,一样是枪,另一样是嵌着女儿照片的银坠。将那一抹感慨压在心底,他冷冷地点了点头。

钟离月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苏夜猛地扑倒在地上。花坛炸裂开来,溅得两人满身是泥。苏夜原地一滚翻下了石阶,又是一道光束在脚边炸开,将大理石砌成的石阶掀去了一角。碎石溅落下来,砸在身上火辣辣地痛。

这个时候腕上的通讯器微振,一条信息自动跳出来:“东二楼一人,北广场一人。”

苏夜怔了一下,但是他身体的反应速度却比思维更快,迅速将能量输出功率调至最大,对着北广场一记盲射,又腾身跃起避开第三次攻击,并在跳跃中完成了瞄准和二次连射。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待到落地的时候,他的敌人已经变成两具尸体。

全息屏上又一条信息跳了出来:“对方出动了ASA。”

“他妈的一群疯子!”苏夜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

ASA的全称是“辅助型单兵武装战甲(Auxiliary Solo Arms)”,通过生物回路将机械装甲与操纵者的脑神经直结,大幅提升士兵的行动能力,在两百年后的未来战场上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虫洞的传输成本高昂,存在于β时空里的ASA数量并不多。

逆思维脑筋急转弯 篇10

2. 四个人在一间小屋里打麻将(没有其他人在看着),这时警察来了,四个人都跑了,可是警察到了屋里又抓到一个人,为什么?答案:四个人在屋里打一个叫“麻将”的人,警察抓到的是他

3. 小王在哨所站岗时,明明看到有敌人悄悄向他摸过来,为什么他却睁一只眼闲一只眼?答案:正在瞄准目标

4. 世界上每一件东西加热都会熔化,唯独一样东西一加热便凝固,请问是什么东西?答案:蛋

5. 一次考试中,一对同桌交了一模一样的考卷,但老师认为他们肯定没有做弊,这是为什么?答案:都是白卷

6. 制造日期与有效日期是同一天的产品是什么?答案:报纸

7. 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答案:自己

8. 什么字全世界通用?答案:阿拉伯数字

9. 徐先生犯了一个大错误。当他在太太面前,掏口袋的一刹那,一些袋内的酒吧火柴盒未中奖的马票,以及旧情人的照片等,均散落一地。他在慌张之余,为了避免吵架,双手马上遮起一件东西。请问,他会去遮住什么东西?答案:去遮住太太的眼睛

10. 这冰看起来就好像是张铝箔(四字成语)?答案:如履薄冰(如铝箔冰)

11. 这封信是两颗蛋做的(四字成语)?答案:信誓旦旦(信是蛋蛋)

12. 小麦的两包面都被偷了(四字成语)?答案:面面俱到(俱盗)

13. 哞哞叫的牛一下水游泳后就不叫了(四字成语)?答案:有勇无谋(游泳无哞)

14. 一只乌龟,因背着十字架而出了名(四字成语)?答案:实至名归(十字名龟)

15. 女孩子将手机挂在胸前(猜水果名)?答案:荔枝(奶机)

16. 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漫画?答案:无聊

17. 公共汽车上,两个人正在热烈的交谈,可围观的人却一句话也听不到,这是因为什么?答案:这是一对聋哑人

18. 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答案:地球的影子,即每天的晚上

19. 金太太一向心直口快,可什么事竟让她突然变得吞吞吐吐了呢?答案:金太太在吃甘蔗的时候吞吞吐吐

上一篇:启东学校住校生工作总结201下一篇:小升初考试文具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