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学分制

2024-11-29

第二课堂学分制(通用8篇)

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1

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实施方案

为提升我系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能力,培养“站起来能讲,坐下去能写,走出去会公关,躺下去会思考”有深厚人文素养和精益求精科学精神的新型大学生,切实提升我系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专业特点、社会需要等方面要求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根据经济学系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特制订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1.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理、自主、社交和创新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锤炼自己、升华自己;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形成抵御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4.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专业知识和才干,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合适位置。

二、实施机构

1.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指导委员会

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工作指导委员会是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的领导机构,负责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总体实施工作的领导和部署。主任:侯曙光副主任:李定庆

成员:邱文芳、邓战军、黄金兰、陈国仕,系团委办公室干部,各学生组织数据库专员、各班学习委员;

主要职责:制订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确立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方向;审批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增设和变更;评议有争议的第二课堂活动;督查第二课堂重点活动的执行情况;评估所有第二课堂活动的级别层次水平等。

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第二课堂活动认证中心)第二课堂活动认证中心办公室是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设在系团委办公室,负责全系第二课堂活动的日常管理和成绩登记等工作。每学期统计汇总一次。

3.认定程序:各活动主办方提供原始材料——主办方负责人签字确认——各学生组织指导教师签字确认——第二课堂活动认证中心审核签字确认——存档——各专业班级学习委员统计汇总——第二课堂活动认证中心审核签字确认——各班所任辅导员签字确认——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确认学分已修满。

三、学分指标

1.第二课堂活动共计2学分,大学四年内每位同学必须参加1次校级活动、3次系级活动、8场讲座和1次社会实践方可获得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成绩,第二课堂活动未修满2学分不能毕业,本学分不能由其他课程学分替代。

2.参加3次系级活动可视为参加1次校级活动,2次校级活动可抵1次系级

活动,参加2场以上讲座(本系)可视为参加1次系级活动。讲座认定须有讲座内容200字以上的摘要和现场签到,由学社负责提供。多次体育类活动只能认定为1次。

3.大

一、大二每学年每生须完成1次系级活动、参听讲座2次;截止大三学年结束时须完成系级活动3次,参听讲座6场;未按时完成者每缺1次或1场在综合测评智能素质奖惩栏中扣2分且考虑其参与各类奖学金的评定资格。

四、认定标准

校级活动认定标准:

1.指由教务处、学生处、院团委、关工委、招就处等校级单位主办的竞赛活动或大型的有校领导出席的表演节目。如科技文化节公共项目、科研立项、“两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由非本系举办的活动,已属于科技文化节或两赛等并且是面向全院学生的,可予认定为院级。校园招聘会、军训评选等活动除外。2.由院团委、学生处、总务处、保卫处等校方单位主办,校学生会、校学生联合会、校自律会、校青宣中心、校勤工中心等学生组织承办的面向全院学生的文体竞赛活动,如模特大赛、篮球赛、名人名篇演讲赛、主持人大赛等。参加类似格言征集赛、体育系定点投篮比赛、无偿献血知识竞赛、集邮协会“庆三八”创意贴片比赛、招商策划书设计大赛、舍标设计大赛、院社团联合会纪念戳设计比赛、校园吉尼斯会徽征集、征文大赛须获奖或发表才可认定。体育类赛事篮球队、排球队每次每队认定不能超过10人,足球赛不能超过20人。笔试类知识竞赛进入第二轮方可认定。

3.在院级单位所属刊物如《龙江青年》、《心语》、《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认定为院级活动,只投稿未发表,不予认定。

注:学生组织内部活动、未进入第二轮的笔试类知识竞赛、经系团委审核不符合送选院要求的作品、全班或全系参与的除外。参加院级的活动晚会是观众的,志愿者行动除外。

系级活动认定标准:

1.由系团委主办,系学生组织承办的面向全系学生活动(主要指竞赛活动和专业活动)。如演讲赛、征文大赛、篮球赛,新生歌手赛,辩论赛、创业大赛、科研立项等竞赛活动,35人的经济沙龙、学生讲坛的主讲人、活动主持人、迎新或毕业晚会节目表演的演出等;但参加类似格言征集赛、定点投篮比赛、无偿献血知识竞赛、集邮协会“庆三八”创意贴片比赛、招商策划书设计大赛、舍标设计大赛、纪念戳设计比赛、会徽征集、须获奖或发表才可认定。参加兄弟系的活动获奖的才可认定为系级活动。体育类赛事篮球队、排球队每次每队认定不能超过10人,足球赛不能超过20人。征文大赛、笔试类知识竞赛进入第二轮或按比例并封顶(最多80人)确定的方可认定。

2.系团委所属刊物或经济学系网站上发表200字以上文章或新闻稿。

3.学生组织内部活动,参与但未进入第二轮笔试类知识竞赛的活动不予认定、全班或全系参与的不予以认定。是观众的、志愿者行动除外。

社会实践活动认定标准:

包含有背景分析、问题分析、调查过程、数据分析、原因及对策分析等方面

内容真实,有实际意义的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有相关部门的文字证明材料。

五 各年级第二课堂学分指标体系(2009年9月起)

2010届第二课堂学分指标体系:

1、系级活动1项

2、讲座1次 2011届第二课堂学分指标体系

1、系级活动2项

2、讲座3次2012届级第二课堂学分指标体系

1、院级活动1项

2、系级活动3项

3、讲座6次

4、社会实践活动1次 2013届及以后年级第二课堂学分指标体系

1、院级活动1项

2、系级活动3项

3、讲座8次

4、社会实践活动1次

冲抵标准(指2009年9月以前的获奖或发表文章)

2010届(08高本):在院系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一篇或获院系竞赛优秀奖1次可抵1次系级活动。2011届(09高本):

1、院系级活动获奖或在院系刊物发表文章可抵1次系级活动

2、现参加院级活动抵且只可抵1次系级活动。

2012和2013届:

1、院级活动获优秀奖以上抵1次院级活动

2、系级活动获奖抵1次系级活动

3、院级刊物发表文章抵1次院级活动

4、系级刊物发表文章抵1次系级活动。

六认定程序

1、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定标准与程序同上。

2、a本系的由本系各组织提供、外系的由学生本人提供原始材料(参赛名单、节目单、承办方相关负责人签字且盖相关公章。b由各班学习委员每月汇总1次,提交系团委认定

c认定通过者才能存档,期末前由学习委员作最后统计汇总d团委填写汇总表存档,组织评定成绩,确定奖励名单

七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缺失院级活动1项、系级活动3项、讲座两场(每学年)中任何1项视为不及格,不论是获奖与否。在此基础上,获优秀奖或单项奖1次以上成绩评定为中;获优秀奖或单项奖或在系刊发表500字以上的文章共计3次以上成绩视为良;获院级优秀奖、单项奖或系级三等奖或在院以上刊物发表500字共计1次以上成绩视为良;获院级三、二、一等奖或系级一、二等奖1次或在系刊和院刊以上发表文章3篇以上成绩视为优。

八、不尽事宜的解释权归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指导委员会。

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指导委员会

2009年11月20日

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成绩统计表

学:年学期 班级:填报日期:年月日 班级总人数:

参加讲座总人数:

参加院级活动(院属刊物)总人数: 参加系级活动(系属刊物)总人数:

经济学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成绩期末汇总表

班级:班级人数: 登记人:登记时间:

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2

一、大学的核心理念———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1.教育观念的变革

教育发展到今天, 人们更加关注“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需要, 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几十年前就提醒我们:“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在逐渐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未来的学校, 教学活动必然让位于学习活动, 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 现代高等教育既要培养造就适合社会需要的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 又要培养德智体等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经过学科培养专业训练变成标准化的产品, 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完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的人。

2.大学生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 高等教育的教育主体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有着自身独立的人格、兴趣爱好和能力。在大学的教育阶段中, 他们逐渐从依附教师走向独立获取, 从自发的学习转向自觉主动的追求。他们会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地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塑造和锻炼自己的目的。这个时期的学生, 随着他们智力、精力、体力的发展, 其社会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迅速走向成熟, 思想观念、文化知识也正在逐步提高, 已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有较强的选择意愿和选择能力。因此大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 是人生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

3.社会需要自由发展的人

人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其实社会也需要各具特色的人。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因其独特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成长变化而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这种个人的独特性存在于社会之中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社会大系统。每个个体其独特之处对周围的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特有的价值。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整体, 需要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完成不同的使命。社会也需要其构成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功能, 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大系统保持平衡, 同时社会大系统也因其构成个体的不同特色而显得异彩纷呈。换句话说, 越是和谐有序的社会, 就越能够让她的社会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魅力。因此, 即使是走过精英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 也应当培养具有各自特长和优势的人, 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而发挥作用。

二、教育方式的重新组合

大学理念的发展, 为教育实践提出了挑战, 那么有什么样的教育途径能够满足学生自由发展的需要, 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学有特长的人呢?将“学分制”应用于“第二课堂”之中, 创造性地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 这种做法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1.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除在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类课程和专业实践活动外的一切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活动, 在高校中主要包括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活动和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 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增长了知识, 锻炼了才干, 增添了情趣, 是学生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教育实践当中, 开辟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培养路径。

2.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能够提供更多自由学习机会的制度安排, 其自主选课的方式和累计学分的管理, 都体现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自己安排教育计划进行学习, 学校通过学分的计算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数量和质量, 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学分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并且自由地发展的愿望,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展的平台, 是大学学习自由理念的一种表达, 是学习自由的具体体现, 能够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自由权。学分制的形成从形式上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让学生从自由学习中学会自我探索, 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 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完善自我, 在这之中获得进入社会所需的人格和精神。

3.第二课堂学分制

北京城市学院从1994年就开始了“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探索工作, 即在第二课堂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各种活动, 学校将活动情况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分成不同的类别设置不同的分值, 然后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级别、数量和质量记录学生取得的学分。学校建议学生每个学期修满12学分,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累计60~84学分的第二课堂的实践任务 (专科生60学分, 本科生84学分) 。积分的内容包括:各类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种级别的活动、学生个人参加的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竞赛、职业项目等活动, 还有选修素质拓展课程、讲座、学生干部的工作评价等方面。学生参与优秀干部、三好生等奖项的评选, 都要考核第二课堂学分的情况, 从而体现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课堂学分制”与一些高校在培养计划中拿出一部分学分作为选修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非常不同。此做法提供的是一个独立的, 更为开放自由的实践平台, 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 培养的力度更大, 近20年年来教育效果非常突出。

三、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实践效果

北京城市学院是全国著名的民办本科院校, 计划内学生超过2万, 学生分布在二类本科、三类本科和专科三个层次。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建立,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使校园文化呈现积极健康, 生动活泼的面貌, 实施效果非常显著, 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

(一) 校园活动层面

1. 学生普遍参与社会活动

由于有了学分制的要求, 学生都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 各级各类的学生组织也积极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据统计, 我校每年的学生活动2000项左右, 参加的学生在5万人次以上, 形成了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

2. 学生活动更加规范

学分制的管理办法, 要求每一个活动都要填写一张表格, 来如实记录活动的时间、举办者、参与者和活动的基本情况, 这些信息要经过团委老师的审批后登记“素质拓展活动管理系统”, 记入学生的个人活动档案。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成为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能够进行量化管理, 能够随时分类提供统计信息, 使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3. 社团组织蓬勃发展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组织社团, 只要有五个发起人申请, 社团活动的内容健康向上、会费合理就会得到批准。学生社团的活动自行管理, 每学期上报活动情况、社员学分和财务报告, 每年进行一次登记注册。10几年来, 社团的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1994年前后全校只有8个社团, 全校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后的第二年就接近100个, 2001年已突破了200个, 之后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学校每年通过社团活动月和社团风采大赛来鼓励、推动社团的发展, 每年也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社团竞争全校最佳社团, 角逐“校长奖”。

4. 活动质量迅速提升

活动激发了很多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学生活动质量有了快速的提高。学生在全国的科技竞赛中多次取得骄人成绩, 如学生的作品《北京城市乞丐调查报告》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北京市人文组的第一名;每年有几百名学生在校外获得各类比赛奖项;一些体育类社团在北京市连年的获奖;几个文艺类社团在北京高校中很有影响力;学生的调研活动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学生志愿服务的身影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

应该说, 第二课堂学分制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提高了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使学校的第二课堂持续繁荣。

(二) 培养学生层面

1. 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

第二课堂学分制拓展了大学教育的空间, 把教育的外延扩大到了课堂之外更大的社会范畴。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等会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沉淀到学生身上, 潜移默化,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它帮助学生形成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习惯, 给积极实践的学生以鼓励和认可, 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 学会相处和合作,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增加自主选择的机会

第二课堂学分制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机制, 它鼓励学生参加活动, 但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有利于分类指导,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 搭建丰富的实践活动平台, 扩大学生的自由, 给予了学生更充分的发展空间, 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激发了学生内部的发展动机,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全面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学生通过实践形成了在专业学习外自己独特的优势, 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素质结构, 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这种教育形式对于“大规模生产”模式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个重要的补充。

3. 有利于教育机会的公平

“第二课堂学分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把一些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拉进实践活动教育体系, 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激励作用。所有的学生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加活动, 都能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社会、塑造品格、发展特长、提高应用技能, 锻炼综合能力, 提高社会化程度。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同的, 所提供的资源是学生共享的, 这就是教育公平思想的体现。

4. 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主要得到的是来自学习成绩的评价。第二课堂学分制从更多视角来评价学生, 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从而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可以有意识加以培养。第二课堂学分制尊重差异, 鼓励进取, 在实践活动中许多学习不好的学生都由于其他方面的特长成为了学生中的明星, 从活动中得到的积极评价重新树立了他们的信心, 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而对于自己不足的方面也有勇气去努力, 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

四、结论

“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 它遵从教育规律, 符合学生积极表现自身能力、实践自我价值的心理愿望, 适合社会的要求,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投入到拓展素质的实践活动中来, 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城市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获得了更多自由、平等、和谐的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机会。经过多年的积淀, 北京城市学院形成了“尊重差异, 兼收并蓄, 实干进取, 知行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 对于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机制完善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是大学核心理念的现实表达,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 随着教育观念的演变, 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大学的核心理念。“第二课堂学分制”是将学分制的自由学习方式应用于第二课堂领域的教育方式, 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学生自主、平等、和谐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学分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00.

[2]杜作润.大众化时代的大学之道[J].大学教育科学, 2009, (6) :11-14.

[3]邓敬雷.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办学理念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9) :151-154.

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3

一、精心设置问题,为课堂讨论提供载体

以课堂讨论为核心的高中政治课堂,需要高中政治教师精心设置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关于设计讨论问题的建议。

首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大事,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事新闻,这是因为这些时事新闻也是高中生关注的焦点。例如在《维护世界和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讨论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海南会晤并发表了《三亚宣言》。针对当前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宣言主张冲突各方应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方式解决分歧,衷心希望相关国家和平、稳定、繁荣、进步,这表明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深学生对世界和平的理解。

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紧密结合教材的实际设置问题,将教材的重点突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样以《维护世界和平》教学为例,首先应对该节课的知识重点进行总结,从而针对重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例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10年12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一致决定,吸收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目前,‘金砖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这表明了什么?”学生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的一致结果是:“‘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将该节课的重点突出。

二、致力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

为了更好地开展讨论教学,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在讨论教学中始终扮演好主导角色。在转变角色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加强对学生讨论激情的赞美和鼓励。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角色,切勿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应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自相矛盾、错误和肤浅的结论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纠正,以促使讨论教学有效进行。

例如在进行《生产、劳动与经营》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劳动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学生围绕该问题纷纷讨论起来,但是在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在漫无目的地讨论。笔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一是让劳动者拥有一份体面工作的经济意义;二是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让劳动者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三是要想让劳动者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党和政府该如何去做;四是从文化角度分析,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五是国家提出“体面劳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如何让劳动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仅目的更加明确,而且讨论的内容也紧密结合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最后,笔者选取了“要想让劳动者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党和政府该如何去做”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观念引导,使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包括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三是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四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评价的即时性

对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进行及时的评价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举措。因而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的点评,有效地梳理学生的思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难度较大的问题,及时做好释疑解惑和引导工作,进而引导学生思维的统一。注意在评价之前应给学生反思和比较的机会,引导其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再在教师的评价下进行对比和归纳,从而更好地分析、讨论以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以课堂讨论为核心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是新课改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师,应想方设法确保整个讨论教学的成效,最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4

各学院:

根据我校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我校2014届毕业的本科生必须达到第二课堂活动规定的总学分(5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资格。为做好2014届毕业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报、审核的工作,请各学院按照以下说明做好相关工作:

1、本次需要申报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的2014届毕业生包括所有2009级5年制的学生及2010级4年制学生;

2、各学院需督促本院学生通过南华大学教务管理在线(新)网站申报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网上申报具体操作请参见《2014届毕业生第二课堂学分网上申报操作指南》。网址为:http://61.187.179.73:8080/

3、2014届毕业生申报生第二课堂学分的时间为4月1日至4月18日。4、4月14日至4月25日为各学院审核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时间,具体审核办法由学籍管理科另行通知(学院审核时应要求学生提供证明原件,需通知学生提前准备)。

请各学院按上述要求,组织师生参与2014届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报与审核工作。

特此通知。

教务处

武大学分制事件文档 篇5

——武大学生“集体欠学费事件”

一、背景介绍

近日,“你欠武大多少钱?”不只成了武汉大学学生之间相互揶揄的话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5日,武汉大学本科生登录教务系统后赫然发现:自己欠学费了。欠的费用从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并要求在5月31日前交清。

很多学生想不明白,开学时明明已按规定缴纳学费,这学怎么上着上着就欠费了呢?而校方关于“学分”收费的解释,也引发了一些人对“大学成超市”的不满和担忧。

15日开始,武汉大学的校园里,“欠学费”成为学生们讨论的热点话题。看到同学们在QQ群里激烈讨论欠学费事件,武汉大学经管院金融系大三学生王昭阳(化名)赶紧登录教务网站个人系统,一查得知,自己欠了4600元的学费。“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家里开口,我妈肯定认为我犯事了。”王昭阳说,“虽然我们刚进大学的时候入学须知里就告知,从这一届开始实行学分制收费制度,每学年预交学费,学年结束的时候按所选的学分结算。但是,大

一、大二学年结束的时候都没有跟我们结算,怎么忽然算起账来了?”

记者用一名学生的账户登录了武汉大学教务网站,看到了学费账户查询的表格,分为“应缴学分学费”“应缴专业注册费”“奖励学分学费”“应缴学费”“已缴学费”“账户余额”等几个栏目,其中账户余额为“-1450元”,而据学生们介绍,大部分同学的“账户余额”显示的都是负数。

按照教务网站通知,按学分收费分为专业注册费和学分学费两个部分,专业注册学费按不同专业标准进行结算,课程学分学费按100元/学分进行结算。

对学校突然收钱之举,学生们在网上表达了极大不满,“你现在欠的钱,是你选课时脑子进的水”“今天中午在食堂又吃了0.1个学分”,甚至还有学生PS出了一张百元价值的“世界一流大学钱币”,将校长李晓红的头像放到了钱币上。

“由于工作方法简单,宣传解释不够,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引起一些误解,是学校管理上失误,向广大学生表示歉意。”针对“学生集体欠费事件”,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了结算事项,充分考虑学生现实需要。“作为校长难辞其咎。”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也在学校BBS论坛“吐槽”,对工作上失误,郑重地向同学们致歉。

据李斐介绍,经过湖北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从2011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收费。“本来应该每一学年结算一次的,由于结算系统复杂,开发建立完善的系统耗时较长,所以累积到现在来结算,给学生带来了不便和误解。”

“学校绝不是变相涨价”,李斐表示,学分制收费标准是根据原来的学年制收费的总数倒推换算来的,所以与按学年4次平均缴纳的学费是基本持平的,不会产生多出费用,只是存在结构差异。

“比如大三的学生,修的学分最多,正好处在高点,欠的费用最多,可能达到了数千元,但到了大四,以实践课为主,学分很少,只需要交很少的钱,算下来跟原来的费用是持平的。至于还有欠了上万的学生,是因为之前没有交过学费。”李斐说,“实际上,每年都有学生大四毕业了还欠了几年的学费,学校出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没有真的跟学生追究过。”

记者采访学生后发现,除了转专业的学生外,大部分的学生经过计算,按学分制收费的实际费用跟按学年收费的花费差不多。学生们表示,按学分制收费,可以更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不会稀里糊涂地去选课混学分了,但学生们对这种突然的催费方式仍然不满。

武汉大学16日纠正调整结算方式,采取弹性收费方式:每年5月15日至30日、10月15日至30日期间工作日都可进行阶段性结算。有困难的学生,也可在正常毕业学期的5月按学分进行统一结算;学生注册与选课不受影响。

至此,沸沸扬扬的武大收学费事件总算有了一个结果,虽然结果可能让某些人不太满意。但我们的视野却不能经停留在此,我们要做的是,学分制收费这一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何以引来这么大的**?

二、学分制收费定义

2005年新学年起,上海市各高等学校将试行学分制收费办法,以对全市高等学校的收费管理进行规范,严防教育乱收费,并确保教育收费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据了解,试行学分制收费的学校,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学校应确定各专业的总学分和每一门课程的学分,并按国家规定的学年收费标准,换算成每一学分的收费标准。

学校试行学分制收费标准应遵循“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若老生改按学分制收费的,学生每学年所缴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原学年的学费总额。

实行学分制收费后,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学校可以收取学费,但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收费标准。

学校须按学生当年实际所修课程的学分数收取学费。学校实行在学年初按专业学年收费标准预收学费,在下学年开学时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实际所修学分,按多退少补的原则进行学费结算,直至毕业时结清。

有关部门要求,收费必须公示,学校应对学分制收费标准、重新学习与修读教学计划以外课程的学费标准、退费办法及学分制收费管理等有关内容予以公示。有关部门还要求,各类公办高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全额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或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学分制收费的相关规定

(1)审批程序:高等学校改按学分制收费,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5]10号)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并在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凡未按规定程序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不得自行改按学分制收费。

(2)收费标准:经批准按照学分制收费的,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学生当年所缴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改按学分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严禁高等学校以改按学分制收费为名,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收取其他费用。

(3)收费公示制度: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计价格[2002]792号)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学校要在招生简章中注明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校内要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12358价格投诉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增强收费的透明度。收费政策变动时,学校要及时变更公示内容,确保公示内容合法、有效。

(4)监督检查:国家对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政策规定一直是明确的,有关高等学校应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等学校收费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帮助学校完善收费管理制度,认真受理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政策咨询和投诉举报。对教育乱收费行为,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四、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收费的历史与现状

学分制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由哈佛大学率先使用.它是伴随着选课制的出现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逐步确立的,后来被日本和欧洲地区国家纷纷效仿。学分制因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国大学得以广泛运用,至今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目前,与学分制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学分制收费在国外的大学已经十分流行。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学费按照学分收取的方式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分“单价”各不相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单价”不同;不同来源的学生学分“单价”也不同。一般来说,私立大学贵,公立大学便宜;理工科或者有实验类课程的专业较贵,文科、社会科学专业比较便宜;本州学生最便宜,外州学生较贵,国际学生最贵。通常情况下,按照学分收取学费的美国大学,其学分的总价即构成学费的主体部分:学费总额=学分数×每学分的学费金额.也有的学校将学费分为 educational fee(教育费)和 tuition fee(学费)两部分,教育费约为 20%,而占大部分的学费涵盖了所学专业消耗的学校资源,比如实验室、耗材等的使用费,而且偏艺术类的,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分“单价”更高。还有的学校,比如在很重视教育的德克萨斯州,学费是按照学生修学的学分数量不规则递增的。在工程学院,学分的起始价格为 4583 美元,而 2 个学分只收费 5741 美元,3 个学分则为 6850 美元,以不规则比例递增。同时规定如果学生在单学期内修学的学分数超过 12,则以 15515 美元“封顶”。还有的学校,比如斯坦福大学,大学学费的收取方式很简单,不按学分收费,本科修够 180 个学分毕业,每年学费 3.9 万美元。美国大学学费按照学分收取的一大特点就是,大多数学校的学分是互相承认的,这也为学生转学和跨校选课创造了很多方便。

也有些国外大学仍然采用学年制收费模式,典型的代表是英国,按照每年固定的学费一次性缴纳或者分期付齐。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在蔡元培先生的大力倡导下,北京大学曾一度实行学分制。新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学习前苏联模式,将学分制改为学年制,直到 1978 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行学分制。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把实行学分制作为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1994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再次强调,要逐步实行学分制。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改革,并由部分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过渡.现在,学分制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模式。

伴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学年制收费模式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学分制收费制度。2005 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做好 2005 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学生当年所交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为此,我国各省区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分别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了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我国高校学分制收费的共同点是,学分制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课程学分学费两部分构成(简称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计算公式为:学分制学费总额=专业学费标准×学制 + 每学分学费标准×总学分数。另一个共同点是,实行预收结算制,即每学年开学初按所学专业学年学费预收,在该学年结束时根据该生的专业学费和实际所修课程学分学费的总额据实结算。不同点是,各省区不同高校、各高校不同专业、各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专业学费标准和每学分学费标准均有所不同。

五、学分制收费的意义

(1)实行学分制收费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积极举措 高等教育是一种带有功利化倾向的专业教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获取改善未来收益状况的人力资本。基于这种功利性的特点,致使高等教育不具有义务教育的普惠性和均衡性,其培养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才能反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所获人力资本的具体程度。实行学分制收费为学生在课程选择、学习方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实际上是为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所得学分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

(2)实行学分制收费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

相对于学年制来说,学分制的最大特点是基于选课制而建立的更为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更为机动灵活的学生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摆脱固定教学计划的束缚,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特长选择专业和课程,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修读方式以及每学期选读的课程门数等,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为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在学分制自由选课的条件下,部分学生尚未对课程学习的成本价值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学生随意选课、盲目选课的情况频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单纯强制的手段对学生选课与上课进行限制,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反而限制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将按学分收费纳入到学校管理系统中,可以使学生通过学分这一中介,将课程学习所消耗的教育资源与切身经济利益建立联系,从而通过直接的经济手段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课程学习。由此可见,实行学分制收费为学生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证,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对知识价值的尊重。

(3)实行学分制收费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学分制收费,将教师的授课情况直接和学生学费建立起联系。作为教育教学的另一大主体,教师对课程教学任务做出的贡献是学分价值的主要部分之一。多数高校目前在计算学分时并没有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质量结合起来,仅仅按照内容标准确定课程学分,而在按学分收费的条件下,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的矛盾将会凸显出来。若是将教师授课的授课质量与学分价值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将通过学分收费变得越来越清晰,将此作为评定教师的重要量化依据,教师势必会提高改进教学质量的意识,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

(4)实行学分制收费有助于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不论是学校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课程与教材的建设,都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在传统的学年制收费条件下,高等学校向学生收取统一额度的学费,难以体现学生真实消耗的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也难以建立起令人信服的对应关系,缺乏有效监督也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实行学分制收费,将教育资源的消耗计入教育成本,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等加强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核算,有助于学分价值与教育成本两者对应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每门课程的价值,这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维护,更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基础性前提。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课程并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可见,按学分收费更是一种在高等学校内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将不断促进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5)学分制收费有利于提高收费的透明度规范高校收费管理制度

传统的按专业和学年收费的模式其学费标准由省级政府物价部门根据当地的居民收入、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的办学层次统一制定,缺乏必要的弹性和透明度,教育 “消费者”很难了解高校收费的具体依据而且近年来各地高校的学费不断攀升,教育支出已占居民支出的相当比重。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消费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必然要求更多的知情权,而学分制收费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学分收费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学科目,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决定完成学业的时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学分制收费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也规范了高校收费管理制度。

(6)学分制收费有利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降低高校学费欠费率

实行学分制收费,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通过适当少选课或努力早日完成学业以减轻学费负担;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助学或打工,以缓解学费压力。而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后,对学生实行未缴费就不能取得学分,从而降低学校的学费欠费率。

六、国内高校学分制收费存在的问题

(1)学分制收费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实行学分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和学校各部门以及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但,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完整的收费办法,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偏重于教学管理方面。有的学校片面认为推行学分制是教务部门的工作,而对财务部门参与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所制定的收费配套措施不完善。有的高校学分制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在收费过程中难以确定标准。同时在收费管理和物价申报等方面还应加以规范和完善。

(2)学分收费标准确定与实际的教学成本不相符

目前,从资金的来源方面看,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形式已由传统的政府完全投资转向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多渠道筹资方向发展。而高校的教育成本实际支出不但包括教职工工资、学生各项经费、办公费、业务费、维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支出,而且还应该包括师资队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建设支出。学分制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弹性, 任何教学时限的延长都意味着教育成本的增加。而在现阶段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成本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应该体现在基本定价上而非学分单价上。因此,学费的收取应采用管理成本的模式。目前, 中国各高校收费标准主要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的,并没有完全按各学科、各专业的实际教学成本来测算, 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统一收费标准所推算出来的单位学分收费标准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教学成本支出。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何合理地测算高等学校教育的完全成本,以期能够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也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监督和资助机制既不健全又不完善的今天,学分制收费、弹性学制的实行必定会加剧高等教育机会的进一步不平等,阻碍高等教育公平推进。

(3)学分收费的标准不同制约了学生跨校选课

学分制是一个开放的、富有生机的系统,通过学分互换制,学生可以在不同学校取得各类课程的学分,可以凭其在不同学校取得的课程学分累计到某一高校领取文凭。由于现阶段不同高校之间、不同专业收费存在差异,即便在学校内部,学分与学分在不同专业的价格上也是不等值的,跟校外相比,情形就更加复杂。目前,提倡高校之间尤其是相邻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一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按选修的课程收费, 某一学生就读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毕业后的收益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就读于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学生的预期收益较高,预期收益的现值即培养成本较高, 学生对成本的分摊也应较大,也即专业注册学费也应该较高。学分的收费问题又会给校际资源共享及其开放程度带来障碍。

七、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完善措施

(1)细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合理制定学分制收费标准

目前,高等院校的学分计算基本上仍是以课时为标准计算,即每周 1 学时计 1 分。这种统一的无差别的学分计算方式并不能体现课程所消耗的教育成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应当建立在细化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通过学分这一中介将教育成本与学分建立合理联系。实行学分制收费制度,合理制定学分制收费标准是基础性前提。各课程的学分成本因学科、专业、课程性质、师资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采用生均培养成本收费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高等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在学分价格标准的制定、课程消耗教育成本的计算以及学校教育资源总量的核算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按照培养计划所确定的课程培养体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实际内容,建立按课程消耗核算教学成本的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效能。

(2)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必修课比重过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有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划分过细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应当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设置,适度扩大高等教育专业口径,压缩精炼专业课教学课时,增加选修课比重供学生自由选择,增强高等学校教育的通识性。同时还应促成师生在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提高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此外,还应在课程设置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实际上可被视为在“课程市场”中的消费行为,课程与学生形成了相对应的供求关系。高等学校可以利用这一供求关系,通过学分学费体现不同课程在学分单价上的差异,在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定价与收费上,体现市场的需求和差异性,从而达到调节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

(3)依托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

在学分制自由选课的条件下,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程是重中之重。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专业视野和学习态度的限制,课程的合理选择仅靠学生难以完成,这需要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建立以导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依托本科生导师制这一重要的学校教育管理体系来协助学生共同完成课程选择。

随着学分收费制度的实施,本科生导师更重要的工作任务是指导学生在选课中认识到学分与成本的意义。本科生导师应在学期初依据学校有关要求和专业课程计划,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学生进度。在指导学生选课方面,本科生导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现实情况与知识储备,兼顾学科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完整性、相关性,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合理意见,促进学生增强学习成本意识,使学生明确某专业必须具备知识的一般范围,有利于他们成为专业人员后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4)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相关配套制度

学分制收费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工作牵涉到负责教育管理的多个部门,这需要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相关配套制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效益。由于学分制收费的实行,高等学以为只要有评估就必然会有结果,只要有结果高校及公众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淡化”。因此,为了增强评估的实效性,必须提高评估结果的利用率。从政府而言,要注重评估的区分功能,把评估结果的优劣与奖惩、拨款、专业设置、学位点建设、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等紧密联系起来。对高校而言,要注重评估的诊断功能,根据发现的问题和专家建议,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改进力度,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决策者必须把评估结论的“等级制”转化为“百分制”,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性为主。促使评估结论更为精确有用且呈正态分布,从而把高校的目光从垂涎“优秀”等级的狭隘角度引向追求质量和健康发展的宏大视野。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何汶.本科教学评估:横看成岭侧成峰—全国教育评估机构协作理事会秘书长邱均平教授访谈[J].评价与管理,2006,(1).

[2]张炼,王新凤.如何理性地看待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学校学分制典型案例 篇6

——XX学校学分制实施案例

XXXX学校 XX年X 月 X日

XX学校学分制实施案例

案例摘要:中职学校扩招后,正经历由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不足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何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尝试了以学分制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案例:以学分制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

一、实施背景: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扶持,中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中职学校正在经历由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企业、社会和家庭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专业技能过硬,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职学校学生的来源参差不齐,中职学校的设备条件和师资水平有限,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让每一个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以模块管理下的学分制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为突破口,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果。为努力提升办学内涵,科学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我们制定并试行了学分管理方案,其工作任务是建立学校学分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班级学分考试水平与教师教育 教学质量挂勾制度、建立学生评优、推荐就业和毕业挂勾制度。

二、实施过程: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课程学分包含德育、职场素养、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技能竞赛、两证考试等6个学分项目,非课程学分包含社团活动、学生竞赛、社会实践、表彰奖励等4个学分项目。

对于课程学分的职场素养、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等,我们倡导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把专业课程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成几个项目来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又划分成几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由几个基本操作去完成。“教学做评一体化”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标,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一是考核平时表现,教师进行随堂检查,并记录好每次的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二是考核实践操作,根据平时课堂完成的作品,以及期中或期末的综合大作业,根据评价的相关办法来进行评定。

为顺利推进学分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①教务处制定德育中的政治、职场素养和文化水平考试科目以及专业技能竞赛的得分实施细则,并统筹、审核学分; ②学生处、团委制定课程学分中德育的操行评分及非课程学分的得分实施细则;

③专业教学部制定专业技能考试科目的得分实施细则,负责学生学分的登记、初核; ④班主任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成绩汇总,交所在专业教学部;

⑤科任教师配合制定考试考核得分实施方案,负责将学生考试成绩等学分数据交班主任。

学分登记的程序:考试、考核结束1周内,数据提供人将学分数据交班主任→班主任汇总成绩→专业教学部登记、初核学分→交教务处审核、汇总存档。学分的利用:

1.课程学分中的考试科目不合格不能拿到该科学分的,学生有一次免费补考机会,由专业教学部负责组织补考。如果补考仍不合格,学生必须重修该科目,离校前给一次有偿补考机会。

2.非课程学分每期至少要拿到2学分。如果没有拿到学分的,给学生一次有偿补考机会,由学生处、团委负责组织补考。

3.学生评先评优和各种奖励必须以该生的学分为依据。凡是有考试科目未能拿到学分的,实行一票否决。

4.实行学分与毕业证发放挂勾制度。按照教学计划,毕业时还有考试科目没有拿到学分的,不发放毕业证。

5.实行学分与就业推荐挂勾制度,根据学生学分情况,优生优推。

中职学生仅仅是专业技能过硬,如果综合素质不高,也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2014级学 生开始,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试。

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分为专业素质、身体素质、普通话水平、书写水平等五个项目。专业素质由专业教学部组织测试,主要测试专业基本核心技能,由专业教学部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组织命题,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身体素质测试由体育组组织,主要测试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如跑、跳、球类运动水平,音乐水平测试由音乐组组织,主要测试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普通话水平和书写测试由语文组组织,主要测试学生普通话运用和汉字书写水平。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测试领导小组,业务副校长具体指挥,教务处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

综合素质测试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考查出学生素质真实水平,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不得徇私舞弊,不得走过场,测试成绩由各专业部造册登记,报教务处备案。凡测试未合格的学生可以补考一次,凡综合素质测试有未合格项目的,学校不推荐该生参加顶岗实习和就业,并推迟一年发放毕业证,测试时间(含补考)在学生顶岗实习前。

三、成效与经验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我校实行以学分制为抓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和安排学习过程,能较好地体 现因材施教原则,使学生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健康上进的学习心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学分制管理,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促进了学校发展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学分制改革给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学分制,促使教育观念转变,进而引发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机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多层面的变革,从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学分制促使学校树立服务意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办学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推动了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内容。

我校实施学分制,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借鉴“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了适合学分制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我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在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加大对学生过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比重,实施分层考核等,尊重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自 2014年9月试行学分制以来,学生的平均及格率在90%以上,远远高于先前的水平。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为指导,我校积极探索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树立了新的职业教育观,增强了市场意识、发展要求和自主意识。大多数教师认为学分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能发挥教师的潜能。

四、体会与思考

(一)更新观念,面向市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目前,面对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难等问题,需要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目标从一次性的就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位,由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工作重点从注重数量的扩大转向注重效益的提高,由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办学模式从过去单纯学历和学制教育转变为面向市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放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我们将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指导 精神,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的力度,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权重,开发综合化和专题化课程,探索模块化组合课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培养教研组的角色意识、研究意识、文化意识,发挥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主动性,提高教研组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7

开展问卷调查, 听取学生心声

为了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和对实施积分制评价的看法, 笔者借助魔灯2.9平台中的Feedback模块设计了10道问卷调查题 (均为单选题) , 旨在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态度、自己平时上课的表现、信息技术课中曾采用过的评价方式以及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采用积分制评价的支持情况。笔者在开学时, 对执教的9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总回收率为97.95%。

在收到的答卷中, 91.42%的学生表示自己原来所在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但每周仅一课时;65.89%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37.12%的学生表示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有了很大收获;56.15%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收获;但不是很大;99.54%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对信息技术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47.80%的学生表示能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49.42%的学生表示能积极思考, 但不想回答。认为自己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达到78.42%;在信息技术课提交电子作品后, 教师提出改进建议的占47.10%。希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采用何种评价方案的问卷结果如上页图1所示。

合理规划积分, 告知学生计划

本学期, 根据学期初在各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对学生的学期成绩作了规划 (如上页图2) , 并在开学两周后, 通过魔灯平台告知学生。

该规划将学期积分分为三个部分, 如下表所示。

这样, 在学期伊始, 学生对即将开始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有利于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 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控制权, 他们将更有可能为自己而学。

正向激励为主, 激发学生热情

皮格玛利翁效应及教学实践表明, 让每位学生都能得高分, 都有机会得高分, 都能体验积分不断上升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 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陈江鸿等人在分析“开心农场”网络游戏激励措施, 寻找其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时, 根据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浏览时间、登录频率、学习评价等设计了积分等级划分标准。积分系统在魔灯平台上实施最大的难度是制度的创新, 主要难点在于积分规则与学习过程中细节对应的实现规则。积分规则不仅应包括积分的获取规则, 还应包括积分的使用规则。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呢?笔者为此做了一些尝试, 对历次积分进行累加, 形成当前阶段的“积分和”, 再把“积分和”根据分数段, 转换为类似游戏中的用户等级, 让学生的学习如同置身于游戏之中, 积分制评价更直观地反映问题 (如图3) 。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修改提交的作业来不断晋升等级, 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用好互动评价, 科学评价作品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仅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还应参与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缺少评价, 就是不完整的学习。互动评价是魔灯平台中专门用于评价的活动模块,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 它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其中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而教师评价包括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对学生评价的再次评价。

电子作品如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网站规划与设计中的首页设计, 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自拟主题、自主搜集素材来进行创作设计。在实际课堂当中应用互动评价至少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整个活动的准备阶段, 主要目标是收集评价量表和作品的上交;第二课时进行互动评价。互评过程也是一个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互动、互助中直接参与批阅, 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角色发生转变, 积极性得到发挥。经验表明, 有时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 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对学生自身起到激励作用。同时, 科学的评价量表在评价中能尽量降低主观的印象分, 使打分更客观全面, 减少了评价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易于被学生接受。

及时反馈结果, 创造竞争氛围

评价结果如果不能及时向学生反馈, 评价的作用就会延迟甚至丧失, 学生就会错过及时补救和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例如, 本节课要进行客观题 (如选择题、判断题、配对题等) 的考核评价, 可以采用魔灯平台的“测验”活动。魔灯平台的“测验”活动可以设置打乱题目的顺序、随机排列选项的顺序, 并且限定答题的时间、次数, 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抄袭。而且, 学生完成后就能立即看到分数, 了解自己错在哪里。同样, 当学生提交作品时, 教师及时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修改参数, 使每位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积分, 还能看到班级其他同学的积分情况。这样, 学生的日常学习成果就会一览无余, 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差多少, 这也更容易创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图4所示是部分学生成绩的反馈表。

开发勋章系统, 适时奖励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 “教育, 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教师要刺激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 使良好的学习行为持续出现, 并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位目标需要具有明确性, 青少年更愿意追寻清晰可见的目标。奖励不是最终的目的, 但它的积极导向作用不容忽视。积分高的学生要有“糖”吃, “积分”成果应及时得到兑换。当学生都体验到“付出终有回报”, 在一定的阶段能激励他们再学习, 为实现下一个目标更加努力。

勋章是成功的可视化表示, 是庆祝成就和展示进步的好方法。关于开放勋章, 麦克阿瑟基金会给出的定义是:开放勋章是成就、技能、能力或兴趣的有效指标。魔灯勋章不仅提供数字图片, 而且还包括勋章的颁发机构、授勋规则等具体细节的元数据。在授勋规则方面, 教师可选择的授勋规则有三种:由角色手工授予、完成活动、完成课程, 其中后两种授勋规则可以实现系统自动颁发。借助魔灯平台中的小小勋章功能, 学习者的每个学习里程都可以及时得到认证。教师可以开放勋章来兑换实物, 如文具、小盆景等, 或者兑换成绩加分卡、作业免做卡等, 这样能让学生在精神和类物质层面都获得满足感。

学分制促使我们快乐成长 篇8

学校开设选修课,选什么课、选几门课,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通过选课,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个性”课程表,也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同时,还选修了《果冻常识》《干吃面的营销策略分析》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行业和企业标准,也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也获得了学分。

两年来,学校对我们实行分层次管理、分层次教育、分层次就业,把以往固定的毕业年限变成了弹性制,达到规定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这样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尤其是学校将我们参加公益活动、义工、传统文化学习等都纳入了学分制管理,激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中宣部、教育部推荐的100本青少年优秀课外读物,这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学分,还培养了我们的集体主义观念,陶冶了我们的思想情操,也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学分制激发了我们的上进心和学习热情,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上一篇:优秀诗文诵读内容及课外阅读优秀篇目下一篇:2016—2017第一学期秘书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