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学分制(精选10篇)
结构学分制 篇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 PDGF) 是1974年由Ross等首先在血小板中发现的, 故称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后来在许多细胞如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都能合成分泌PDGF或PDGF样生长因子PDGF是间叶细胞原, 成纤维细胞, 平滑肌细胞和外胚层原细胞群体的主要有丝分裂原[2]。后来又发现了具有类似结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椎动物中研究发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与它们的受体结合后, 参与DNA合成和增殖, 伤口修复, 发育, 促进免疫细胞迁移和调节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释放等生物学功能[2,3]。
1材料方法
在NCBI中检索含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构域基因, 获得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信号肽查找用SingalP (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 程序分析, 采用SMART软件 (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 查找蛋白特征模体。利用Mega 4.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
2结果
2.1含PDGF结构域生长因子基因的特征分析
从NCBI中检索到八个含PDGF结构域生长因子基因 (表1) , 经SingalP程序分析显示, 这些基因都有信号肽, 说明它们是分泌型蛋白。SMART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一个生长因子结构域。DMe-PDGF/VEGF和DMe-PDGF/VEGF有三个CX-CXC半胱氨酸结基序, PHc-VEGFa和POl-VEGF有二个CXCXC半胱氨酸结基序, APi-PDGF/VEGF和ESi-PDGF/VEGF只有一个CXCXC半胱氨酸结基序, 然而CEl-PDGF/VEGF和PLi-VEGF没有CX-CXC半胱氨酸结基序 (表1所示) 。
2.2多序列比对分析
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用*表示的CXCXC半胱氨酸结基序高度保守在无脊椎动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衍生生长因子及它们相关的生长因子中 (图1) 。
图1含有PDGF结构域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多重比对。至少50%相同的氨基酸残基用黑色背景和白色字体标出, 相似的标为灰色背景和白色字体标出。右边的数字代表相应的氨基酸位置。CXCXC半胱氨酸结基序中的C用“*”表示, 所采用序列的序列名中, 前面是序列来源的物种名, 紧随其后的是基因名称。
2.3系统发生分析
从不同物种挑选各种类型含PDGF结构域的生长因子的序列, 结合Neighbor-joining方法, 使用Mega 4.1软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图2) 。该系统发生树有三个分枝, PDGF分支, VEGF分支, PDGF/VEGF分支。在PDGF支中又分成了PDGFa和PDGFb两个分枝, 但是每一枝中的物种都是有低等向高等发展的, 进化树所反映出的分类与传统的进化观点是一致的。
构建进化树的序列分别来自表1:ESi-PDGF/VEG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PDGF-andVEGF-related factor) ;ISc-PGF (肩突硬蜱Ixodesscapularis-placenta growth factor, EEC 04579) ;DMe-PDGF/VEGF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PDGF-and VEGF-related factor 1, NP—523407) ;APiPDGF/VEGF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PDGF-and VEGF-relatedfactor 1-like, NP—001156259) ;AMe-PDGF/VEGF (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PDGF-andVEGF-relatedfactor 1, XP—392204) ;CEl-PDGF/VEGF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Pdgf/vegfgrowthfactorrelatedprotein 1, AAF60517) ;PLiVEGF (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VEGF precursor, CAL91936) ;XLa-PDGFb (非洲爪蟾Xenopuslaevis-PDGFb, NP—001087935) ;Oar-VEGF、Oar-PDGFb (绵羊OvisariesVEGF、PDGFb, AAC 23608、NP—001009471) ;BTa-PDGFa、BTa-PDGFb、BTa-VEGFa (牛BosTaurus-PDGFa、PDGFb、VEG-Fa, AAI05570、NP—001017953、NP—776641) ;DReVEGF165、DRe-PDGFa (斑马鱼Daniorerio-VEGF165、PDGFa, AAC 41274、AAG 43478) ;MSp-VEGF1 (小家鼠Mus sp.-VEGF1, AAB 22253) ;Mau-VEGF164 (金仓鼠Mesocricetusauratus-VEGF164, AAK 00049) ;MFa-VEGF165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VEGF165, AAB 47118) ;MMu-PDGFa (小家鼠Mus musculus-PDGFa, AAB 28741) ;OCu-VEGF165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vegf165, ACA 23169) ;MV-VEGFa (水貂Mustelavison-VEGFa, AAN 76365) ;MDo-PDGFb (灰色短尾负鼠Monodelphis domestica-PDGFb, XP—001367272) ;CFa-PDGFb (家犬Canisfamiliaris-PDGFb, AAS60200) 。
3 讨论
迄今, 在高等哺乳动物中已发现和克隆了PDGF, VEGF蛋白和PDGF/VEGF相关因子蛋白 [4,5]。它们均具有一个100个左右氨基酸长度的生长因子结构域, 该结构域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存在于果蝇[6,7,8,9,10], 蛇[11,12], 文昌鱼[13], 鼠[14]和人[15]在内的不同生物机体中。其主要功能为参与两个亚单位二聚体的形成, 受体结合和激活[16]。该生长因子结构域含有八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这些半胱氨酸形成紧密的胱氨酸结基序和借助于二硫键参与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以维持蛋白质结构[17]。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包含一个半胱氨酸结基序列的PDGF/VEGF相关因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八种无脊椎动物含PDGF结构域生长因子的结构特征和多序列比对, 揭示了它们具有高等动物的PDGF/VEGF生长因子的主要特征, 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了它们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特征。因此, 可推测无脊椎动物含PDGF结构域蛋白可能具有高等动物PDGF, VEGF蛋白和PDGF/VEGF相关因子蛋白的类似功能。
推行学分制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学分制 学校管理 学生个性发展
一、职业高中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高中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厌学现象较为普遍,学生怕学,教师怕教,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这一现实,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办法,这也是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
学校施行学分制管理办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把学分考核的主动权交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态度、考勤、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环节监控教学,并以此进行学生学分的评定。由于学生文化素质偏低,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训练,极大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施学分制,各教研组根据学生实际、根据学科特点制订相应学分评定标准,加大课堂管理力度,如加强考勤管理,逐步让学生转变学校态度,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每一节课有所收获,争取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
二、学分制推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中初级人才,学校实施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如学生可根据学习的要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学科的技能考核,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加分,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合格证,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学校实施的学分制管理办法,注重学生特长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在学分制管理办法中,对有特长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根据学生理论水平不高,而动手能力较强的现状,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社团活动,如书法绘画、电子电工小发明、围棋等活动,学生参加相应活动并考核合格,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制的实施,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发挥特长,增长才干,张扬个性,通过这一形式,学生主动获取相应的学分,这样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将来立足社会的能力,这样的效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
应该说,学分制的实施,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并能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实施教学,并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是职业教育考试考核制到度的一大改革,当然,学分制的实施,可谓是牵一而动全身,它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三、学分制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开展好这一改革,推进学校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为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增强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本着为学校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态度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以更高的姿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学科特点要求、学生的能力水平实施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师生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学分制的实施,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全方位地检验。学校实行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功不可没,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把学生管理提高到更高的层面,如何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是管理学生更深层次的要求。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所收获,这应该是组织活动最低层面的要求,即“看热闹”的层面,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丰富活动内涵,让学生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能“看门道”,如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根据学生爱好特长,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需求、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学分含金量更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及活动,主动获取知识。
学分制的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如课程设置、校本教材的研发,都需要切合学校学分制的要求。如实施弹性学分制课程类型中的选修课,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本教材的研发,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研发《中职生人文素养读本》,教材从“必背的一百首古诗词”、“必读的二十篇文言文”、“必背的二十首现代诗词”、“必读的二十篇现代散文”、“必读的十部小说”、“必看的二十部电影”、“必唱的二十首歌”、“必掌握的十大技能”、“必会的十大技术”和“必会的十项体育运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利用早自习、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测试或活动,成绩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这样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深化、拓宽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知识,培养专门化技能;另外也可以拓宽、加深知识和技能层面或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作为教师,在研发教材的过程中,对学情、教材、教法都有一定的研究,也提升了素质和能力。
总之,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师素养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对人才需求、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修养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和完善学校的管理,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从而改变学生厌学状况,让学生多获取知识,多进步一点,让学分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现实。
参考资料1.《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
2.《关于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
3.《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
结构学分制 篇3
关键词:学分制,发展历程,启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学分制的概念。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习进程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2.绩点制。所谓绩点制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转换成相应的绩点,它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60分为一个绩点,每增加一分就增加0.1个绩点。这样同样的学分也会有不同的绩点,绩点高的学生学习质量会更好,这样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评估方法。
3.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分制相对应,学年制是以课时数和规定的学年作为衡量标准。对每一学年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门类和教学时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美国学分制的发展及原因
(一)美国学分制的发展
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实行课程选课制。从此, 选课制成为一种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较为成熟的教学制度。1779年, 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率先将德国的选课制引入了美国,选课制被引入美国高校后, 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垄断, 增加了新课程的数量, 尤其是科学技术课程的数量。选课制为学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选课制在美国引入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美国学分制的产生及推行
美国学分制的产生及推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由学分制、集中与分配的限制学分制、完全学分制。
1.自由学分制。
这种学分制首先在哈佛实行,它不规定固定的学习期限,教师在教学上也比较自由,在课程开设上有很大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种各样的课程。这样学生在自主择业时也会有比较好的机会,保证他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以上可以看出它的特点,首先对教师来说,教学计划不统一;对学生来说,个人的修学计划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安排,而且可以随时改变专业,选择空间很大。
2.集中与分配的限制性学分制。
此学分制的提出是为了对上述自由学分制加以限制。他是劳伦斯·洛厄尔在就任哈佛大学校长之后建立的。他的产生主要基于通识教育理念,导师制的引入和核心课程这三个方面。所谓限制学分制就是一种在规定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规定如下:为了保证重点,在一个主修领域内,至少要分配6门课程,除此之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这三个领域至少分配6门课程。其余课程学生可以随意分配。
3.全面发展的学分制。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这样专门实施普通教育的课程就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美国大学学分制进入第三个阶段———全面发展的学分制。
全面发展的学分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突破普通学校的限制,通过对校外的学习经验及能力进行学分制转换,从而获得学位或资格认证;大学之间可进行学分转换,在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是可以转学的,因为大学之间是互认学分的,这种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个人兴趣的发展及个性的培养。
(三)学分制在美国推行的原因分析
1.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的发展带来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市场需求就是一个指挥棒,学生会随着指挥棒的指向选择更具市场适应性的专业以及课程,以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自身的择业能力。
2. 管理体制因素。
首先,自主的管理体制为美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行政保障。导师制为学分制的实行提供了质量保证。
3. 物质保障。
美国对教育的高投入,使得美国高校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大量课程的设置。
三、我国学分制的实施现状
1.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目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它的最大特点是对学习年限的规定,虽然它也对每门课程规定一定的学分。但是很显然,只要有了年限规定学生修业时间将主要按时间来算而不是学分,所以归根结底它仍然是学年制。
2.专才教育。我国在建国初期主要是学习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主要实行苏联的专才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中国开始探索比较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整体状况没有太大的改变。
3.形式上的导师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导师制的仅限于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也试行导师制,但是仅限于毕业前夕指导学生的论文,这与硕士或博士的导师制是明显不同的。
4.转专业困难。限制转专业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规定,即使有个别情况也是有严格程序的,比如申请时间要提前,申请人成绩优异等等,当然还有更多是通过不正当方式获得资格。总之,专业一旦确定,再想更换是难上加难。
从我国现行学分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实行的学分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必修的内容太多,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太小;学制缺乏弹性等等。
四、美国学分制对我国的启示
(一)物质保证因素
实施真正的学分制需要有大量的课程资源,同时必须配备足够的师资,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都要把重点放在资金上面,保证足够的物质条件是实现学分制的基础。
(二)管理保证因素
1. 实行弹性学分制,加大专业设置的自主权。
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是要全面提高学习制度的弹性,学籍管理的灵活性,更主要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规划要有更大的自主权。
2. 建立相对自由的转专业转学制度。
建立相对自由的转专业制度是实行真正学分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兴趣的发展,也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大学建立相对自由的转专业、转学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 本科导师制。
学分制的顺利实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师制,学生虽然有选择专业的自主权,但是毕竟他们是不成熟的个体,在学习动机或方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导师的积极引导,否则学分制必不能达到它所预期的效果,也不能长久地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赛、郝智秀, 《学分制在哈佛大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兼论美国学分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J], 高教探索, 2009.1
[2].戴文静, 《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曹十芙、周清明, 《中国高校本科导师制研究进展》[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2
[4].黄福涛, 《外国高等教育史》[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学分制收费是大势所趋? 篇4
实施学分收费制的核心是选课制,此次山东省学分制收费改革将给高校教学管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霞介绍说:“选什么课、选几门课、上哪位老师的课,这些学生都将可自主选择。对于有校际合作的学校,学生还可以跨校修读课程,到别的大学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自主选课,每名学生都将有自己单独的课程表,有了自己的个性。”
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后,按照《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教育厅会要求高校开设数量充足的课程让学生修读。80%以上的必修课要实现同一门课程2名以上教师授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段和上课教师。通过选课,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将被自然淘汰。
“实行重修制度,取消留级和降级,课程可以免修和免听。”李霞解释说,“考试成绩不合格,或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将可以申请付费重修,多次重修的课程按最好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后,所有的高校课程将像英语四六级那样,可以不断重考刷分,而不再有留级和降级。
“对于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如果学生已经修读过或通过自学等途径确已掌握,可以申请免修。对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经批准可以不跟班听课,免听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李霞举例说,有的学生在高中就掌握了很高的电脑技术,那么只要通过考试,这门课既不用学,也不用交钱,就能拿到课程学分。免听是指所选的两门课程冲突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门听课,另一门在学生自学后,同样可以参加考试。“现在高校开设的第二专业数量有限,实行学分制管理后,高校所有符合条件的专业都将具有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的教育资格。学生通过选课,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修读双学位和辅修第二专业,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李霞说。
模块式学分制的设想 篇5
1 实行学分制的优势[3,4]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 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课程考查的变通性, 考试、重考不合格, 可重修学分;体现培养过程中的指导性, 在导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实现学习方案的最优化;体现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不受学历教育年限的限制, 可缩短培养周期, 提高教育效率;有利于文理渗透, 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 使教师增强竞争意识, 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 模块式学分制的设想
模块式学分制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标准, 以现行教学计划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课和支撑职业能力课的主要基本能力课为主模块的学分制。由1个主模块和2个辅模块构成, 其学分比例为主模块占课程总学分的60%, 辅模块 (一) 占课程总学分的25%, 辅模块 (二) 占课程总学分的15%。理论课和实践课按教学时数计算, 理论课16学时为1学分, 实践课12学时为1学分。毕业实习按周计算, 每2周为1学分。为克服学分制难以体现学生学习质量这一缺点, 在记录学分的同时记录绩点。其计算方法为绩点等于该课程的学分乘以权数。90分及以上 (优秀) 、80~89分 (良好) 、70~79分 (中等) 、60~69分 (及格) 、59分及以下 (不及格) 的权数分别为4、3、2、1、0。按专业设主模块, 按专业分类设辅模块 (一) 、辅模块 (二) 。主模块中的课程以职业能力课为主, 辅模块 (一) 中的课程以一类专业相关课程为主, 辅模块 (二) 中的课程以素质教育课程为主。
3 模块式学分制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学计划, 由各专业带头人负责将本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进行分类, 组成主模块和辅模块。根据总学分制定学生毕业应获得的学分, 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后, 报主管院校长审批执行。选课原则:主模块中的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每位学生必选;主模块以外的课程学生可在各模块任选;教学计划以外的任选课列在辅模块 (二) 中;学生每学期选修的学分,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 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确定所选的课程后不得更改。选课程序为教务处向学生公布课程介绍和教师情况简介;新生第1学期报到后第1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网上选课。其他学期的选课在前一学期的第17~18教学周进行;教务处利用教学管理网页公布选课结果, 并将注册的学生名单送交任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教务处根据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进行排课, 利用网络和书面形式公布课程表。考核方法:选课并注册的学生应按时参加考核, 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考试不及格的课程, 学生在新学期开学第1周报名参加重考;经重考仍不合格的课程, 学生可申请重修并交纳重修学分的学费;重新修满规定的学时后, 申请补考, 经补考合格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毕业时应获得本专业每个模块规定的最低学分。
4 实行模块式学分制的保障
实行模块式学分制,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人才观, 以学生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要制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计划,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主模块和辅模块。三要实行导师制, 每个专业至少配备一名本专业的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选课, 避免出现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凑学分的现象, 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四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办法, 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网络平台, 安装教学管理系统, 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六是实行弹性学制,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 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总之, 模块式学分制是以模块的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案, 它在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 给学生以较大的选课空间, 以发展学生个性, 实现学习方案最优化, 从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 周志刚.学分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4) :57~58.
[2]程瑶, 臧文龙.积极推行学分制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5) :47~48.
[3]冯萍.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2) :37~38.
关于学分制问题的思考 篇6
一、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资源问题。
具体来说则是开课量不足, 质量不高, 开课随意性大, 课堂之间关联性不大。要很好地实行学分制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高质量的选修课, 事实上, 很多高校并不能开设出足够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在仅有的选修课中还有一些限制, 且与公共课、专业课时间冲突, 导致学生不能真正自由地按需选课;且开设的选修课随意性大, 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大, 知识不能成体系;甚至由于教师因素, 很多培养计划上有的选修课因为根本没有相应的老师教授而无法开设;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另外, 还牵涉到教学计划设置的问题, 到底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与公共课之间的比例要如何设定?如果专业必修课比例高了, 选修课少了, 则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 无法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 公共课占了一部分, 还要提供一部分作为跨专业选修,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增加选修课的量, 只能减少专业必修课的量了, 但是专业课只剩下仅有的几门, 还能叫专业吗?如果不减专业课, 则学生负担加重。我们在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容易陷入这样的死循环中。
2.教师资源问题。
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要求更高。学年制的课堂教学是只针对一个年级或者一个专业进行, 而在真正的学分制下, 则是要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 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开设选修课, 要求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广泛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学术水平, 尤其是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从现实情况看, 我国高校年年扩招, 师生比偏高, 专业教师紧缺。一些基础课和技术性课程专业老师更是缺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课。
3.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近几年高校在不断扩招, 教学资源已经紧张, 教室、宿舍、食堂的规模等必须与在校生数大致符合。而实行学分制要求开设大量选修课, 很多学校教室安排就出现问题, 有些学校周一至周日从早到晚都排课, 这就给后勤带来管理问题, 教室、食堂、图书馆等都要增加财力和人力投入, 以供保证正常使用。但实际上, 很多学校要根据新一年招生情况做大的调整, 硬件设施和经费跟不上,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4.学生选课指导问题。
工作力度不够会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学校对学生选课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首先, 导致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避难就易。在初选课时, 对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以及自身需求的不了解, 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 这就会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性, 也忽略了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其次, 一些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课程设置情况, 而是盲目听从他人建议, 选择一些较容易通过的老师较为好通融的课程来上, 单纯求学分不求知识就带来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的问题, 那些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课程选的人就少, 就要停开, 那么教师的工作量就无法保证和平衡。更有甚者完全不了解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选课的规则, 到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模块的课程并没有修完, 影响毕业。学生集中到一个课堂, 人数众多, 专业错杂, 教师管理也增加难度, 大多数课程都是第一次课满勤, 中间人数越来越少, 到期末考试又是满勤, 迟到、旷课、缺课严重, 有些学校规定老师每节课点名, 以此来管理学生, 但是成效不大, 考试评估难度大, 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5.具体教务管理问题。
教学管理涉及面广, 难度大。为确保学分制的实施, 各高校都制定了学分制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 明确了选课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且运行并安装了教务管理系统, 通过网上选课系统来进行操作, 但是在选课期间由于人数众多, 经常出现选课系统拥堵甚至崩溃的现象, 在选课高峰期很难登陆系统进行选课, 出现阶段性混乱, 因此学生意见很大。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也不够健全。实行学分制后, 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提高, 课程的数量剧增, 上课时间、地点、师资配备协调等较为复杂;每学期学生选课、退课、重修、辅修、转专业、第二学位申请等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 无一不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如果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势必会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实际上, 很多高校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 人数不足, 经常将一些学历较低的人员安排在这一岗位上;不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修, 许多人员进校后三五年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本身对工作理解有误区, 服务意识不强, 也影响了学分制的进行。
二、解决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健全选课制度, 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 优化课程体系。
确定培养方案是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 它包含了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以及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所开设的选修课。学分制的特点就是弹性学习。推行自由地选课制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跨专业、跨学院的课程;课程实现全面开放, 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自由选课;一门课程提供两位或者以上的教师供学生选择。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要适当减少必修课数量, 增加选修课数量, 既要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领域的巩固, 又要考虑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既要考虑学生选课自主性, 又要考虑各个课程类型、各种学习形式的平衡, 以培养综合性的优秀人才。实施学分制的关键是要有足够量和一定质量的选修课, 因此还要提高选修课质量, 鼓励老师多开选修课, 开好课, 以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求。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而言, 六个专业共开设100 门左右选修课, 滚动开设, 保证每个年级每学期开出40~50 学分的选修课程;每个专业提供10 分左右的选修课供其他学院学生选修;学校大部分是外聘教师, 要求他们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评估, 对反应不好的老师, 将终止聘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一定师资规模, 改革人事制度。
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 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进行授课;二要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减轻师资不足的压力;三要对在编教师进行定期教学评估、奖惩措施, 实行竞争机制, 充分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参加教师培训, 展开科研工作, 让教师对新兴学科、专业学科、交叉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要让教师形成学生想学什么, 我就能教什么的概念,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综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从而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制度, 灵活工作量计算方法, 实现多劳多得, 将开课量等加入到教师评定职称、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中。
3.确保基础配套设施达到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 如教室、宿舍的数量、多媒体设施的配备、图书馆、实验室先进的技术支持等。加强学校教学、人事、财务、后勤等部门配套制度和配套措施改革。
4.加强选课指导。
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专业等, 但是必须是在一定有效指导下进行, 因此学校加强选课指导、咨询工作,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从而让教师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建立高效的教务管理系统, 改善学生网上选课环境, 实现信息共享和网络化, 从而保证选课能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 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业务水平, 要求熟练掌握教学管理系统, 处理各种教学管理问题, 加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5.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1) 考试制度规范化。
严格考试制度, 要求制度规范化、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成绩科学化。制定严格的考场纪律, 杜绝作弊现象;考试内容要形成一定的题库, 禁止教师有针对性地授课, 实现教考分离;考试形式可以有多种, 明确每个考试所占比重, 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
(2) 完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进行不定期检查。
学校应定期对教学进行全面检查或者抽查, 多方面收集信息, 如学生信息员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学期中期检查、例会制度、科研活动等等, 并将汇总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热情的提高。
(3) 建立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 以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并不是为了甄别教师, 而是为了进行更好地师生交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评价则是通过完成学分和所获得绩点来进行。有了正确的选课指导, 学生能认真对待自己所选课程, 进行自我管理;考核制度完善;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 学生的评价机制就能真正体现它的意义, 帮助学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再辅以一定的奖惩机制, 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成绩不合格者给予降级、试读甚至退学, 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高校完全学分制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学校产品,建设与服务
一、引言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 通过绩点和学分, 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 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是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 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 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二、学分制的好处
1.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2.体现了因材施教。
3.整合教育资源。
4.适应了市场需求。
5.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6.同时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 规范了收费行为, 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三、完全学分制下学校产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分制有: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加权学分制与附加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 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不管学习时间的长短, 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数即可毕业。其最大特点是突破学年限制, 即学校只规定毕业总学分, 不限定修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加上“完全”是为了有别于学年学分制等其它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其特点是1、选课制;2、弹性学制;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4、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5、教学管理现代化;6、淡化行政班级的概念。高校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与教育制度的改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给各高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完全学分制的不断完善, 高校如何提供“产品”, 提供怎样的“产品”, 这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 推行学分制会促使学校和教师确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一)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产品建设面临的挑战
1、原有教学计划受到挑战。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体系中, 基础课、必修课、专业课是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 一旦教学计划定好后, 平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均可通过教学计划按学期进行开课, 并且不会出现任何课程的变动的现象。然而,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 这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来固定的教学计划被打破, 学生们学习、生活完全自主安排, 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老套模式, 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2、原有的教育模块受到挑战。学分制的实施, 导致教学计划的淡化, 老师的观念也跟上转变。实行学分制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并且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行学分制以后,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答疑、实践环节的指导必然加重。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 以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因此, 要从管理的角度鼓励教师多开课, 开好课, 建立相应的评估和奖励制度,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师资水平。
(二) 完全学分制下学校产品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完全学分制下, 学校产品建设, 包括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和提供的社会报务, 那么课程建设, 作为一种为学生服务的产品, 学校如何把课程建设做得贴近市场, 又适合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学校和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在专业设置, 课程安排,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都紧跟着市场, 如何优化课程资源, 备有充足的课源让学生进行选择,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完全学生制的本质特征。但一些高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很难保留优秀资源, 要获得足够优秀的资源就更难, 需从企业和科研单位聘请人员担任一线老师。
2、完全学分制下, 高校的教育改革给高校学生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长期以来,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划全部完成, 才能取得毕业证。这种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全面发展。由于传统的学年制和学分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尤其不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国内许多高校着手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 建设良好的教学软硬件环境, 改革后勤及其他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等。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转变了这种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 有选择地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转变的过程中, 高校学生的组合, 由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 转变为以教学为单位的班级, 这些为新时期学生服务工作创造了新机遇。实行学分制后,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贯穿到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四、完全学分制下学校产品建设的思考
在完全学分制下, 学校开设的课程, 即产品, 就像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 任由学生进行选购, 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分, 那么这些高校提供的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面向社会, 按需施教;面向学生, 因材施教
江苏苏州某高校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大胆探索, 锐意创新, 本着“精练理论, 拓展知识, 加强实践, 一专多能”的改革取向, 致力于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分制体系。专业设置“宽口径, 活方向”, 建立“多层次基础平台, 多方向分支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场所实景 (工场、车间) 化”的课堂教学, 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主修模块与辅修模块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实训实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 在保证主修专业培养质量的前提下, 全面整合和挖掘专业内外的课程资源以及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通过跨类跨系跨专业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 使不同起点和不同要求的学生都能得到量身订制与因需择优的教学。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创新人才, 逐步形成与职业标准、能力结构和行业需求相一致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拿到奖项, 根据不同奖项给学生学分奖励, 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 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高校办学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 学校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该校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 结合专业特点, 先后与上海、苏州、无锡、昆山等80多家企事业单位了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通过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教学和双元培养等各种形式与用人单位形成双赢的合作关系。融“做、学、教”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整合企业资源, 走“项目导入、任务引领、双证结合”的课程改革之路, 进而重组教学模块, 这样的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总之, 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特点是以选课为前提, 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外, 大多数学生会根据市场的人才需要选择专业, 以期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市场化的倾向。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 避免市场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从而使学分制更趋于科学化。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适应灵活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完全学分制也在不断的完善, 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学分制也将推进我国各类教育的繁荣, 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穷接近。
参考文献
[1]吴向阳, 丁勇.对“完全学分制”的认识与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3.25 (4)
药剂学学分制改革 篇8
1 我国药剂学教学的现状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该门课程应用性强, 紧密结合实际, 新技术、新材料发展迅速, 使药剂学从经验探索阶段进入科学研究阶段, 新剂型和新制剂的研究成为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 新药研发水平成为药剂学学科水平及一个国家制药行业综合实力的整体反映。
目前国内的药剂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这种模式多是采取全程灌输,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加之整个课程内容较多, 讲授时都集中于对教学大纲重点知识的讲解;在课程的考核指标上, 课程结业考试占了绝大部分。该模式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如何使学生通过药剂课的学习, 全面提升药剂学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值得深思, 而学分制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 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 我国教学评价都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 即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关注结果, 而对于学生如何得到这些结果却漠不关心。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评价, 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2]。与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相比, 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它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学分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原有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主动性的弊端, 而进行性评价正是针对该弊端, 它改变原有的“一锤定音”, 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这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兴趣和动机, 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因此, 药剂课程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 激励和引导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 我国药剂学教学还多采用教师为主体, 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施教模式, 该模式的弊端在于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药剂学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寻求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又能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国外很多院校很早就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结出“问题教学法”, 即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 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教学过程[3]。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群体协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才能实现药剂学理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意义建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可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平台进行自学, 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 指导老师在分组讨论中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密切了师生关系, 可谓一举数得。
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的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但视频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元素却远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视频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动态演示的效果, 合理地运用视频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尤其适用于药剂学这种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的且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的教学[4]。观看视频使得学生对原有的枯燥的理论有了形象的、动态的了解, 教师只要再进行必要的分析, 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视频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视频录像, 但应用的更多的应该是利用软件制作的FLASH动画视频, 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加强自身修养, 平时多积累素材, 这样才能制作出简单明了又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但是, 在使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的依赖视频而忽视课堂讲授, 切勿本末倒置。
4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研究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药剂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与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目前药剂学的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 例如教学任务艰巨, 工作量大、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动手机会相对较少等[5]。这就要求我们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利用现有的教学时间和实验条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 我们将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 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其次, 我们将部分实验制成视频, 利用多媒体课件, 插入相应剂型的生产录像, 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及GMP要求。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此外, 调整实验课的课程组成, 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除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之外, 我们还应改进实验课考核方法, 加大考核力度。在总结现有的实验课考核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更加有效的考核机制, 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实验报告考评和操作技能考评基础上增加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以适应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调动学生参与设计性实验和自主性实验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我们将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 结合药剂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改变原有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积极倡导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具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从而提高药剂学学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药剂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6.
[2] 熊阳, 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2009, 25 (6) :31-34.
[3] Richard B, David I, Derek.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the medical school:another cas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J].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2005, 29 (8) :194-196.
[4] 袁子民, 程岚, 吕佳, 等.多媒体结合视频辅助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2 (5) :119-120.
学分制点亮职业教育前程 篇9
一、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梳理专业,突出特色,加强专业群建设
我校开设的专业相对分散,所以在师资的配备、实验室建设上就会出现投入多、产出低的现象。在推进学分制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专业建设思路,强化品牌专业,突出专业群建设。根据市场需求,我校结合自身优势,围绕学科基础,把原有专业纳入三类专业群——营销类专业群、管理类专业群、新兴专业群。营销类专业群主要包括快消品营销(喜盈盈集团)方向、家电营销(格力电器)方向、医药营销(三石康集团)方向;管理类专业群包括生产运作管理(康师傅集团)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中国超人集团)方向、会计(丹尼斯百货)方向、会展服务与管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方向。随着与郑州航空港区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进一步合作,我校现在正在筹建的新兴专业群包括物流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方向两个专业。针对以上专业群,学校除开设相应必修课和选修课,还结合企业专业知识培训,又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化课程,如快消品营销方向开设了果冻常识、中国方便面市场观察及投资咨询报告、干吃面的营销策略分析、格力电器直营店的营销策略等专业化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突出了专业特色,学生学到了行业及企业标准,激发了专业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获得了学分。
2.变教师选课为抢课,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011年,我校在教师申报选修课上问题较为突出,单纯的课时费用很难调动教师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学校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的分配,才令教师完成了9门选修课的上报,并且9门课程均是非专业化课程。2012年秋季引入选修课竞争机制,调整了选修课的申报流程,完善了《选修课申报管理办法》,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选修课程目录,组建课题申报小组,每项指定可申报的选修课都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开组织申报,实现了“一课多人申报”,谁的课新颖实用,能满足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吸引学生,就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试讲,最后进入课程库。选修课申报变分配制为抢课制,大大地提高了选修课的质量。选修课讲授完毕后,由原来的自己讲、自己考核,改为教务处学分制考评小组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分层考核,教务处根据考评结果,对教师进行分等级奖励,并全校公示。
选修课申报合格的教师,除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外,还会在校星级教师评定上增加一星,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与深造机会。选修课申报机制的调整,提升了教师选课的积极性,形成了教师“比业务、拼技巧、赶先进、超标准”的“比、拼、赶、超”新局面。
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1.注重德育教育,促进思想道德提升
德育活动学习以一周为一个计算单位,最后按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折合为一定学分。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我校连年获得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自实行学分制以来,德育学分共40学分,其中包括30学分选修和10学分必修,进一步巩固了学分制德育教育的基础性,也体现出我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另外,由校团委牵头,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得非课程学分的机会,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出台了《社团管理及奖励考核办法》,根据社团年度工作的质量进行评比,校级社团优秀的成员每人加0.2分学分,普通社团优秀的成员每人加0.1学分。
2.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加速了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推行“就业准入”制度,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结合我校开设的专业、企业需要的实际岗位技能、学生的个人意愿,本着“一专多能、一凭多证”的教育思想,我们组织学生从第四学期(也就是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参加计算机职业资格证、全国高级营销员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工商管理资格证、商务秘书资格证、机动车驾驶证(C1)等相关考证工作,为学生更好地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校企合作共育
利用多年来校企合作建立起来的良好平台,学校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校内实训,另一方面注重顶岗实习期间的培训,同时做好中职毕业生的跟踪回访再培训,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培训模式一方面消除了毕业生就业初期的职业困惑,受到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管理困难,受到了企业的赞扬。
为克服中职教育的学历瓶颈,我校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在学历上进一步提升,先后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校的成人教育建立合作关系,鼓励我校往届毕业生回校参加培训并考取相应的大专及本科证书。虽然成人大专与自考本科并不划入中职学生学分,但是依托学分制操作平台,方便了我们进行中职教育、成人大专与自考本科的学分及成绩管理。目前,我校的学分制管理平台初步建成了“学习基础+动手实践+技能强化+持证上岗+毕业跟踪+学历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评价学生的多元化,拓宽了学生就业空间
1.开设选修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长进步与就业选择,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就业能力,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提高就业能力主要应该加强两个方面的锻炼,一是积累,二是实践。我们鼓励学生涉猎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为自己在认知、明志、写作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除系统阅读相关书籍,学生还要关心时政,经常了解新闻,阅读报纸(各班级订有报纸),培养自己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只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才能不断增加知识、拓宽视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学分制的管理,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依据
我校近几年,利用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日常表现分层推荐毕业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学分手册和学分制管理软件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专业特长、社团兴趣、活动参与、考试成绩、所获奖项、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德育学习等给予评定并显示分数,增加了对学生个人评定的透明度与全面性,为企业的选人、用人及学生的职业化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受到了校企合作单位的一致好评。(作者系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校长)
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研究 篇10
1.学分制管理有利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可以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举措,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学费制收费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对推动高校的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在学分制体制下,学生可以更加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老师们也会积极的备课,在学生的压力之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课教的好,学生的选课就会相对较多,课程教的不好,学生的选课课程就会相对较少。在此良性循环下,学生也会对课程有着良好的兴趣和积极的心态,老师也会更加主动提供教学服务,从而使得“教”与“学”相结合,有利于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更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分制管理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学分制管理以来,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对知识方面的欠缺来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课程,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课程知识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自主的根据自身的选择、经济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自由的安排自己修业时间。在此条件下,老师也可以有目的的根据学生兴趣取向,来制定自己的课时安排,从而更加灵活地传授教育知识,认真备课以及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升教育品质和学习质量。
3.学分制管理有利于减轻贫困地区学生的学费负担。自从教育产业化后,高校也开始发生了急剧的改革。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扩招形势越演越烈,学费的收取也越来越高。然而,对于大部分贫困学生,尤其是很多中西部的贫困山区来说,高昂的学费使他们负担很重,有些已经辍学,有些虽然能上起学,但是拖欠学校学费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一些高校也欠学费率很高2。
然而有了学分制管理后,学生尤其是贫困的学生,可以自主的将课程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学期及年份,这样可以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学费负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合理适当的提前完成或者延期,这样高校也能够减少欠费率,学生也可以适当的减轻负担。
4.学分制有助于提高学校收费的透明度。在我国高校实现学分制管理前,高校乱收费情况严重。很多高校根据当地的物价水平和政府各部门设定的标准随意地制定学费,严重的缺乏收费的透明度和透彻度,很多的学生和家长也很难了解到真正的教育成本。然而学分制收费模式是由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好学分单价标准及各个专业应完成的总学分数,报政府物价、财政等部门批准后执行,学生只需要根据每个学分的单价乘以学分总数即可,就不需要缴纳学费以外的其他杂费等等。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根据教务系统随时查阅到自己的学分修订情况,查看是否有胡乱收费的情况。因此学分制收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透明度,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教育收费行为。
二、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问题
1.学分制收费在高校推行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中国的高校长期推行的是学年制,大多高校早已经习惯这种管理和收费体制。在学期刚刚开始时,按照一学年的费用先进行收取,之后开始计算高校学生的学分,从而进行多退少补,但是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这样的学分制改革仅仅只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落到实处,起到真正的作用。实行学分制改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并且国内很多高校都有确定的课程设置,学生真正能够进行选择的很少,学分制很难推进下去。并且,学分制的实行,会使得老师的课程量增加,管理上还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教学,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很少,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是很强。教学模式、方式、机制等等一系列的后备力量难以跟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资源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投入过多的资源在教学中也具有很多的困难,因此学分制收费在高校推行时主观上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2.学生收费存在问题。目前高校内部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致使高校内部的收费存在着很多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尚未完善,各个高校主要以教育部制定的文件为依据,制定收费标准,有些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系统,及时准确地规范收入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收费。此外,会计核算系统对学生收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中学生缴费的收费系统与高校使用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因提高保密程度相互独立,并未建立详细有效的链接,因此对学生的实际缴费市局缺乏相应的跟踪和控制3。在高校的跨级核算中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财务软件由于缺乏相关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每年的缴费、欠费数据。在学生没有发生实际的缴费行为时,对学生的应收学费的设置及调整,在会计核算系统中不需要进行任何核算。这些漏洞的存在增加了收费管理内部控制的难度。
另外,还有一部分高校中,对于不是按照计划招生的学生的学费收取并没有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数据记录,更多地是采用手工形式进行记录,这些更是加大了财务监督难度和缴费数据差错和舞弊的风险。
3.收费制度与教学管理机制相脱离。现行的学分制收费并没有与教学管理相连接。学分制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课程设置不同的学分和学费。然而在一些高校中各个学科的收费虽然按照收费标准来实行,但是有些老师或者教授拿着高昂的教课费却并没有提供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样使得很多学生交了学费却并没有获得该有的知识和教学质量,收费制度和教学管理机制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学分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如果能够有很好有效的监督制度,时刻督促教师认真的完成教学课程,促使教学相长,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4。
4.学分定价并没有明显体现出课程之间的差异。在我国的高校学习课程设置中,大多都是先基础再专业,先公共课再选修课。课程不一样,课程的重要和难易程度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决定着学分的多少和单个学分单价的高低,因此在学分学费的设定中要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重要程度的之间的差异。但是从现在来看,很多的高校在制定标准时并没有体现出这些学科之间的差别,大多数的专业都是统一制定同一价格水平5。因此,在学分制下,课程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体现。
5.收入分配管理中存在问题。目前,虽然各高校对校内二级单位的收入都纳入了学校的统一管理,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核算依据和严格的成本核算流程,因此无法对二级单位取得的各类办学收入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和分配,造成有的办学单位留存大量办学经费,有的办学项目经费严重不足、靠财务部门拨付专项资金进行弥补的状况,导致各类教学资源在校内分布不均,进而造成校内教师收入两极分化,收入分配并未起到合理有效的激励作用6。
三、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对策
1.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收费管理制度。“以人为本“一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身体健康素质,道德修养等等为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加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把学分制落入实处,进一步的完善收费管理制度。以往都是以学校为尊,学校怎么说就怎么按计划执行,学生和家长只有遵守的份,没有办法查询和监督,然而现在要打破现阶段落后的、陈旧的、封闭的教育模式,进一步的推进全面、开放、科学的教育体制的建立,使得学分制在现阶段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其自身发展的灵活性,推进改革和完善,合理的推陈出新,优化学分制改革,逐渐改善学年制的弊端,更好地推动学分制的完善和改进,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
2.科学的制定学分标准,合理进行学分定价。学分制的关键是合理的制定收费标准,然而要进行合理的学分定价,一方面不仅仅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服从国家政府机关的部署安排,另一方面不能虚高抬价,不可超过当地的物价水平和政府制定的标准,合理的规划办学成本,对学分进行定价,减轻学生和家长们的负担。通过更加科学的计算和评估,制定适合本学校的成本核算和收费计量,更好地完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课程收费标准,教学管理成本,针对不同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合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学分单价标准。做到信息公开,公开透明,资源共享,及时跟踪和反映收费、欠费情况,科学合理的将学分制推行下去,更好地实现教育改革。
3.加强收费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的配合,严禁欠费漏洞。现在很多高校在学期刚开始时就已经把所有的学费交足,这样,有些老师存在的不认真备课和合理教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没法得到更好的监督和监管。这样就使得学生收费部门与教学管理相脱节,并不能积极的进行配合、监督、服务。因此在学分制收费下,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根据老师的教课水平和授课质量来选择是否缴纳全部学费,或者可以进行分期缴纳学费,先缴纳部分费用,之后根据老师授课情况来决定是否缴纳剩余费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监督和敦促老师的作用,最后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程度感觉到满意及认可,则要求学生缴纳剩余的费用。这样收费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既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偷欠费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相长。
4.开发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系统,确保学生选课信息准确无误。在实行学分制后,高校按学生当年实际所修课程的学分数乘以每一学分收费标准来收取学分学费。因此在学分制管理的工作中学生的选课信息就尤为重要,多选少选,都会对学生和学校造成不利影响。准确把握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学分修订情况、重修与补修情况、对于学分制的推进和开展具有重要作用7。选课制和教学管理的相结合实施使得教学管理有静态之间转变为动态,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教学的课时安排和选课和退课信息也在逐渐的增加以及透明8。在高校中,对于成千上万的高校学子,选课内容也千差万别,出现的情况也会是多种多样。因此学校要保证教学信息以及选课信息的准确无误,高校也要积极的开发这些教学管理和收费管理软件系统来进行管理。
5.积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分制收费的有关规定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学分制实行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和老师的热情,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功利性”或者老师通过别的方式获取学生的支持等等。因此要有跟进的监督措施,建立并完善选课制度,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正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正确的选择,避免选课当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导和选择。在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贫困生的照顾,建立奖助学金机制,对相对贫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和贷款,保证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顺利圆满的毕业,完成自己的学业。此外,还要完善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分收费制度,制定相关规定和规章,高校要积极公开学分收费信息,通过建立公示栏、校园网等一系列渠道,更好地反映和监督学分收费标准和收费具体情况,将学分制更好地落入实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