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精选8篇)
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 篇1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纷纷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 我校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完全学分制概念的分析、分析完全学分制的优点及缺点, 指出我国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优点,缺点
一、完全学分制的概念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 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 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 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二、完全学分制优点
(一)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爱好、喜好,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更加有兴趣、主动。
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和发展方向, 让学生对今后的成长和就业有更好的方向性的把握。
(二) 学分制实行了同门课程多名老师的选择, 学生可
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老师的讲课方式等, 对老师自主进行选择,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具有主观能动性, 不再是被动的学习。
(三) 学分制要求学生全程都要认真参与到学习中去,
既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和专业就必须要求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 学分制更注重的应该是过程的考核, 不再是以往
的期末纸笔考试的传统考核, 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想法, 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平时考核以及纪律考核, 它把学生的过程学习记录在内, 更好地鉴别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意识。
以往情况下,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很少有学生会选择其他的专业课程。而现在, 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 还可以兼顾其他的专业课程, 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没有了定性时间的限制, 学生在校学习的空间更大。
(六) 完全学分制可以降低一部分贫困学生的学习压力。
很多贫困学生家庭很难缴纳一学年动辄几千的学费和生活费, 完全学分制可以为这些贫困学生争取一年或更多的学习机会, 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修得更多的学分, 更快地完成学业。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尽快地走向就业岗位。
三、完全学分制的缺点
(一) 盲目地选课, 急于赚取学分。
一些学生选课, 对老师的了解不够, 跟风选课, 大家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造成一些学生对选的课程不喜欢, 上课出勤率较低, 课堂交流极不融洽。
(二) 对学生的选课引导不够, 造成选课结果是个别老师选课人数过于集中, 其他老师无人选课。
大一上期的时
候没有实行选课, 学生就只对自己任课老师熟悉, 选课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大一时候的任课老师, 并没有根据老师的教学特点而选择自己适合的老师。造成一些老师无人选择, 形成资源浪费。还有一些较受欢迎的老师也是选课过于集中, 应当适当控制任课老师的选课人数。由导师对学生选课进行引导, 充分解析每个老师的任课特点。实行课程的试听, 允许在上课一周后对不适应的学生可以进行老师的更换。
(三) 学分制完全打乱了班级建制, 管理难度较大。
实习学分制对学生自觉性要求程度较高, 自律能力较强, 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做到主动学习的人数不多, 大多数是被动学习, 有可能学生旷课的人数较多, 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也对任课老师的要求较高。实行学分制也同时造成了上课班级较多, 推行考勤制难度较大, 每个班级都要建立相应的学科班长, 不好掌控班级的情况。系上专业的老师上课出勤、学习效果都较好。一些外聘老师的出勤、学习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四) 班级凝聚力不高、活动开展较难。
实习完全学分制度过后, 大多数同学都是只忙于自己的学业, 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较少。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参加院系以及班级间的活动。大多数同学都以学业为主, 争取早日修完学分。从而造成了班上一些同学在学业结束后也相互不认识。班级建制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五) 对一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较高, 实行完全
学分制后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学习松弛, 长期性的旷课无人管理。从而造成考试不及格, 重修不过的恶性循环。由于学分制没有了学生在校时间的限定, 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长期留存于学校里面, 造成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实行完全学分制是一种必然趋势。完全学分制的弹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更快修完相应的学分。从而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选择尽快就业或是向着更高的学府深造。虽然在我校推行完全学分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这个学分制还比较陌生, 需要有个适应过程, 但相信随着完全学分制的不断完善, 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完全学分制下受益。
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 篇2
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蒋启飞,郑贺,王清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体育教学资源是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基础与保证。本文通过德尔菲法、模糊数学法对高师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资源模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包括:二级指标的一层评判模型,一级指标的二层综合评判模型构建,利用最大隶属度法评判体育教学资源现状等级,为高师体育专业是否具备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条件提供判断依据。
关键词:体育专业;完全学分制;教学资源;模糊评价
Construction about Fuzzy Evaluation Model of Teaching
Resources of Implementing Complete Credit System in Sport Proffesional in Normal Universities
Jiang Qi-fei , Zheng He,Wang Qing(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Anhui,235000, China)
Abstract: The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are basis and ensure that sports professional implemente complete redit system.This article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the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to construct fuzzy evaluation model of sports professional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secondary index layer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the second floor of one class index evaluation model building, the use of maximum membership degree evaluation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current situation for high sports professional level, whether to have a complete credit is made to provide conditions judgement basis.Keywords: sports professional;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teaching resources;fuzzy evaluation
1前 言
高师体育专业培养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过硬、具备较强的体育教学或者指导体育健身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但是从目前体育专业就业选择多样化趋势与教学管理制度看,难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衡量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1],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即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修;根据自己安排设定修课时间;根据能力选择毕 收稿日期:2011-6-2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08jyxm491)
作者简介:蒋启飞(1976-)男,安徽淮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邮寄信件地址: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邮编:235000 收件人:蒋启飞 电话:***,email:403754342@qq.com 业时间。它符合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其优点在于:既体现了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又兼顾到学生个性的差别;既保证了专业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了“专”与“博”、“和”与“不同”的统一[2]。但是实行完全学分制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制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现完全学分制只能是句空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众多,各个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差距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评价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具备体育教学资源模糊评价模型,以期指导高师体育专业所属学院,正确认识该院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状况,并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具备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提供参考。
2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原理
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比较各种事物,评价其优劣好坏,以作相应的处理。由于同一事物具有多种属性,因此,在评价事物时应兼顾各方面,作出任何一个决策时,都必须对多个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便是所谓的综合评判问题,若这种评判涉及模糊因索,便是模糊综合评判问题。综合评判是综合决策的数学工具。
评判模型包括一级评判与多级评判,多级评判是以一级评判为基础的逐级评判。其评判模型为A·R=B=(b1,b2,b3…,bn),其中A=(a1,a2,a3…,an)为权重集,na1,a≥0;R=(r
ii
nijn×m)
i1为评判矩阵,rij∈[0,1];bj=
ari1iijj,j=1,2,3„,m ;bj是r1j,r2j, …,rnj的函数,也就是评判函数,从而根据评判函数中的等级隶属度大小来判定事物的等级。
[3]3体育教学资源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3.1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构建
附表 高师体育专业体育资源评价指标与权重
目 标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优秀
良 好
实 行 完 全 学 分 制 体 育 教 学 资 源 体育设施0.3(U1)管理能力0.2(U2)体育场馆数(u1)体育器材数量(u2)管理系统运作能力(u3)体育教学管理制度(u4)专业必修课程数量
(u5)
0.50 0.50 0.60 0.40 0.50 5 7 0 13 7 0 1 0
0.35 7 10 5 19 16 0 5 1 18 19 21 28 26 12 16 22 16 10 18 0 1 10 16 17 4 4 8 0 0 28 12 10
评价等级
中等
较差
很差
课程资源 专业选修课程数量
(u)0.30 60.35(U3)跨学科选修课程种类与数量(u7)
0.20
师资力量0.15(U4)
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u8)教师胜任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力(u9)
0.65 根据研究的需要,结合完全学分制实现条件的相关理论,在此研究中,首先设计了一级评定指标5个,二级评定指标13个,通过专家问卷,回收后整理,根据评定指标的有效性原则进行了评定指标的筛选,最终保留一级评定指标4个,二级评定指标9个,构成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德尔菲法,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进行了权重确定(如表1)。
3.2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资源评价模型因素集构建
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这些因素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本研究中,设一级四个评定指标因素集合为U={U1,U2,U3,U4},其中(U1=体育设施,U2=管理能力,U3=课程资源,U4=师资力量);二级九个评定指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一级评定指标中,记作u={u1, u2…uj}(j=1,2,3„9)。因此,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师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资源的因素集合用矩阵转换形式可以合并为:U1={u1,u2};U2={u3,u4} U3={u5,u6,u7} U4={u8,u9}。
3.3体育专业教学资源评价模型判断集构建
判断集是以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判断集中得出最佳的评判结果。
根据研究与现实需要,在高师体育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评定等级中设定了五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表达式为V={V1,V2,V3,V4,V5}(V1= 优秀,V2=良好,V3=中等,V4=较差,V5=很差)。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模型属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中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集V1,V2,V3,V4,V5隶属度是通过专家问卷选择决定的模糊矩阵加权平均型求的集合。3.4体育专业教学资源评价模型模糊评判矩阵构建
由于该模型属于二级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因此,必须从低级评判开始建立指标评判矩阵。
1体育设施资源评判矩阵与评判集
体育设施二级指标权重A1={0.5 0.5},该研究采用50位体育专家问卷,体育设施资源评判矩阵为: U1=3/5010/5020/5011/506/500.060.200.400.220.12=
5/507/5018/5016/504/500.100.140.360.320.080.060.200.400.220.12
0.100.140.360.320.08体育设施资源单因素评判集为: B1=A1U1={0.5 0.5}={0.08 0.17 0.38 0.27 0.10 }。
从体育设施资源单因素评价模型分析看,隶属度最0.38,对应等级为中等,说明在现阶段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设施资源总体状况一般,禀赋偏低。2管理能力资源评判矩阵与评判集
管理能力资源权重集A2={0.6 0.4},管理能力资源评判矩阵为: U2=7/5010/5019/5010/504/500.140.200.380.200.08=
0/505/5021/5018/508/500.000.100.420.360.160.140.200.380.200.08={0.084 0.16 0.396 0.264
0.000.100.420.360.16管理能力资源单因素评判集为: B2=A2U2={0.6 0.4}0.112 }。
3课程资源评判矩阵与评判集
课程资源权重集A3={0.5 0.3 0.2 },评判矩阵为:
13/5019/5028/500/500/500.260.380.560.000.00 U3=7/5016/5026/501/500/50=0.140.320.520.020.00
0/500/5012/5010/5028/500.000.000.240.200.560.260.380.560.000.00课程资源单因素评判B3=A3U3={0.5 0.3 0.2 }0.140.320.520.020.00
0.000.000.240.200.56={0.172 0.286 0.484 0.204 0.112}。
4师资力量资源评判矩阵与评判集
师资力量权重集A4={0.65 0.35 },评判矩阵为: U4=1/505/5016/5016/5012/500.020.100.320.320.24=
0/501/5022/5017/5010/500.000.020.440.340.200.020.100.320.320.24
0.000.020.440.340.20B4=A4U4={0.65 0.35}={0.013 0.072 0.362 0.327 0.226 } 3.5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模糊综合评判
有上述分析各个体育教学资源单因素评判集可知:体育教学资源总评判矩阵可以表B10.080B20.084达为:U ==B30.172B40.0130.1700.1600.2860.0720.3800.3960.4840.3620.0800.0840.1720.0130.2700.2640.2040.3270.1700.1600.2860.0720.1000.112, 体育教学资源一级指标权0.1120.2260.3800.3960.4840.3620.2700.2640.2040.3270.1000.112 0.1120.226重集为:A={0.30 0.20 0.35 0.15},故体育教学资源总体评判集为:
B=AU={0.30 0.20 0.35 0.15} ={0.10295 0.1939 0.4196 0.25425 0.1255 } 对该体育教学资源总体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B*={0.09 0.17 0.37 0.22 0.15},根据模糊评判最大隶属度法选择,所判断元素是0.37对应的评判等级,即V3=中等。因此,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可以认为,当前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实习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总体属于中等水平,就体育教学资源而言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还存在着诸多体育教学资源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
4结束语
完全学分制灵活的教学特点,符合现代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但实行完全学分制具有充足的资源或者条件要求。因此,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必须具备充足的体育教学资源,包括体育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管理能力资源。
通过高师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资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构建,能更好地掌握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同时也可以根据模糊评价模型的初级层次评判,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个方面的体育教学资源开发。
该高师体育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模糊评价模型,不仅适用于国内高师体育专业整体现状进行评价,而且各个高师体育院校也可以用此模型对自身体育资源现状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后者意义更大,因为通过该模型评判,体育教学资源综合评价处于良好或者优秀等级的高师体育院校,可以提前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而评价等级较低的高师体育院校,可以通过该低级模糊评判,探寻单个因素或者资源的不足,从而进行改善或者开发。
参考文献
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 篇3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完全学分制教育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443011-0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战略调整,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当今社会对人才类型与规格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以适应我国体制转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普通高校如何通过对现行管理机制的变革挖潜,在不增加全日制普通教育资源负荷的前提下,充分满足成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摆在每一个成教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广东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从1995年开始在夜大学探索试行完全学分制,历时14年,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符合成人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构建了相应的管理与服务制度和系统支撑平台,为实现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及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创新性的有益借鉴。
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必要性
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支持,同时重视成人学生的主体价值,主动满足成人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能为他们规划在校的学习生涯,使成人学生不但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而且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规划、使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我校尝试采用完全学分制管理为手段,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满足广东地方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近1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劳动力总量趋于均衡,但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查的统计资料显示,广东省常住总人口达9194万人,居全国第三,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5.4%,而小学和初中文化层次人口比重分别为30.6%、38%;就业人口达到4900.4万人,其中,体力型劳动者达4126.69万人,占就业人口的比重高达84.3%,而智力型劳动者仅有773.71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15.8%。从产业经济看,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凭借其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来劳动力,通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等外向加工型经济,发挥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本优势开始逐渐弱化,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广东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高成本发展的时期,原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地方经济的兴衰息息相关。学校的工学本科专业33个,覆盖了广东省支柱产业,5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链、生产线所需的机械、材料、电气等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广东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我校需要进一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高等教育自身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增。而相较于普通高校全日制的学生,成人教育的学员大多来自于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一线生产实践领域,他们关注的课程,往往就是生产与社会发展前沿的学科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目前高校为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文理科相互渗透。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普通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更为发展新兴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
2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分制的理念在于力图协调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之间的冲突,通过构建因人而异的知识结构,培育适应社会需要、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学分制的理念在于协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选择需要”与“适度限制和正确引导学生的选择自由”两种价值取向的冲突,在适度限制和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个体选择需要。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育人”,更强调“服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自始至终通过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贯穿于经过系统设计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环节。在这样的体系中,针对不同个体的学习目标,在教育方式上应该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群体个体差异性大、工学矛盾突出、社会职业流动性强等特点,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以弹性学制、选课制允许学生有充分的空间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从而化解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的难题,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规划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举措
1整合构建课程体系
柔性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培养方案应围绕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建立多样化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基本保持学科体系且又能灵活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从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二是社会个体以自身的能力服务于社会。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素质是提升能力的动力。为此,应以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基础平台+能力模块”。基础平台包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按培养学生能力构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部分课程还分A、B级,A级为基本要求,B级为拓宽加深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基础选读;能力模块包括:胜任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模块中课程分若干组,每组分基础和专业方向二层,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组、多组或跨组选课自己拼成模块;培养计划还可安排10—15%的任选课,学生可在基础平台、能力模块中选课,也可选读本专业菜单中没有提供的课程。
执行这种专业培养计划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适宜具有多学科基础的大学。结合我校近年建设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的目标,依托全日制丰富的教学资源,继续
教育学院以推行完全学分制为契机,较为顺利地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推进了课程改革。
2建立学生自主选课机制
学分制的核心就是“选课制”,即允许学生在学习某一专业的同时,还可以有权选修其它各种课程。这些课程有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的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校的做法是在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刚进校学习就为他们开设0.5学分的《学分制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校方向学生介绍并解释学分制的理念,让学员意识到通过继续教育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理论和实务介绍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各种配套的办事程序指南,让学生熟悉《学分制学生学籍的管理细则》、《学分制管理办法》、《考试管理办法》、《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学位授予的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了解按学分、课程科类收费的计算方法,教会学生熟悉学分制的管理机制,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自己的学习规划。学校通过“四跨”“三自主”的选课机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行选课制,学生可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类别及跨学历层次选课(简称“四跨”选课),每个学生均拥有个性化的、独立的课程安排表,每一门课程教学可允许不同专业年级及学历层次的学生同时间、同课堂上课。一个专业的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可以成为其它专业的选修课。所谓“三自主”选课,即:学习时间自主,体现在学生可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的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学习量自主,体现在每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或忙闲情况多选、少选或不选课;知识结构自主,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任意选修课占一定比例,学生可根据工作性质、个人爱好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选修一些课程。在选课制的机制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一定考核后可免听或免修,对学得不满意的课程可重修。
为避免学生自主选课的盲目性,使不同能力、不同经验的成人学生准确规划学习生涯,充分发挥潜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校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配备了专业导师。专业导师由学校聘请一批经验丰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退休教师和党政干部担任。专业导师的职责:第一,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第二,作为学校与学生的纽带,贯彻学校的教学意图,及时反映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第三,检查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班的组织形式淡化,专业导师以主干课程为核心划分指导范围。专业导师尊重学生、平等交流,本着仁爱精神,采取人文关怀,强调正面激励,犹如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家,深受学生欢迎。
3完善信息化系统管理
个性化教育服务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此,我校自主开发了远程服务平台,每个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网络系统进行选课、改选、重修、交费,查询有关统考、补考、办证等情况,阅读有关调课、举办各种活动等的通知,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互动。学生登录个人主页,就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培养计划、课程表、学习成绩单及未完成的学业情况。作为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远程获取上课的地点和时间的信息、远程登录成绩、利用网络平台远程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如下图所示,成教学分制信息化管理系统一共有9个模块,各模块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以达到数据一致、资源共享、职责明确的目的。模块划分的总体原则是:子系统要有相对独立性,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数据调用和控制关系;模块之间的依赖性尽量减少,接口简单、明确,以便调试、维护和运行。
三、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的经验与启示
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校共培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20360人,教学效果明显,我们以实践证明实施完全学分制实现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性。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个体需求得到了重视与满足,他们在社会上对我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口口相传,使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声誉不断提高。
通过完全学分制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往往需要教育的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通过完全学分制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转变教育管理理念
从我校多年的探索实践过程来看,选择通过完全学分制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分的计算,不在于作为教学管理操作程序的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理念等深层次问题的重新审视。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转型期,以人为本是教育思想改革的核心,学分制改革正是以人的自主性为前提,立足于普通高校需要承担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任务的现实,通过对学分制改革的探讨来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要做到完全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一套可行的运行机制,需要办学者另辟蹊径,从办学、管理理念的战略选择、制度的建立、工作程序的梳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等等方面综合考虑,所有管理环节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2实现办学规模与教学资源的协调统一
实行多样化个性化培养是对学校教学资源的严峻考验。通常普通高校的主要资源侧重用于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教育上,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投入十分有限。为此,需要协调统一办学规模与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办学规模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有足量的在校生数;第二是学校的学科门类较为多样化,开设的课程所涵盖的学科专业较为广泛,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选课需求。一方面,假若没有足量的学生规模,要满足成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往往会导致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不高而虚耗,而在目前办学资源普遍紧缺的情况下,从办学成本的角度让教学资源物尽其用仍是所有办学者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另一方面,没有足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开设,成人学生的选课则受到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如同一学期同一门课能否在不同时段开设备选;同一门课尤其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能否每学期滚动开设,这些都是需要兼顾的问题。
3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支撑平台
完全学分制的实行,使学年制班级概念逐步淡化,对成人学生的管理由群体管理过渡到个体管理。教学管理也将从统一走向多样,从简单走向复杂,从线性走向非线性,使学校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制度和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支撑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优势在于梳理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统一管理数据。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支撑平台,也推动了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进程。以人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促使高校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服务具备了更高的质量标准;清晰、流程化的系统程序,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责权利更为透明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因实施完全学分制所产生的各项繁重复杂的个性化服务、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辅助下得以有条不紊地运行拓展。
四、结束语
高校完全学分制的探讨 篇4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学校产品,建设与服务
一、引言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 通过绩点和学分, 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 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是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 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 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二、学分制的好处
1.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2.体现了因材施教。
3.整合教育资源。
4.适应了市场需求。
5.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6.同时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 规范了收费行为, 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三、完全学分制下学校产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分制有: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加权学分制与附加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 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不管学习时间的长短, 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数即可毕业。其最大特点是突破学年限制, 即学校只规定毕业总学分, 不限定修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加上“完全”是为了有别于学年学分制等其它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其特点是1、选课制;2、弹性学制;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4、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5、教学管理现代化;6、淡化行政班级的概念。高校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与教育制度的改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给各高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完全学分制的不断完善, 高校如何提供“产品”, 提供怎样的“产品”, 这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 推行学分制会促使学校和教师确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一)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产品建设面临的挑战
1、原有教学计划受到挑战。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体系中, 基础课、必修课、专业课是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 一旦教学计划定好后, 平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均可通过教学计划按学期进行开课, 并且不会出现任何课程的变动的现象。然而,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 这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来固定的教学计划被打破, 学生们学习、生活完全自主安排, 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老套模式, 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2、原有的教育模块受到挑战。学分制的实施, 导致教学计划的淡化, 老师的观念也跟上转变。实行学分制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并且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行学分制以后, 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答疑、实践环节的指导必然加重。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 以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因此, 要从管理的角度鼓励教师多开课, 开好课, 建立相应的评估和奖励制度,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师资水平。
(二) 完全学分制下学校产品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完全学分制下, 学校产品建设, 包括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和提供的社会报务, 那么课程建设, 作为一种为学生服务的产品, 学校如何把课程建设做得贴近市场, 又适合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学校和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在专业设置, 课程安排,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都紧跟着市场, 如何优化课程资源, 备有充足的课源让学生进行选择,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完全学生制的本质特征。但一些高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很难保留优秀资源, 要获得足够优秀的资源就更难, 需从企业和科研单位聘请人员担任一线老师。
2、完全学分制下, 高校的教育改革给高校学生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长期以来,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划全部完成, 才能取得毕业证。这种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全面发展。由于传统的学年制和学分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尤其不能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国内许多高校着手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办法, 建设良好的教学软硬件环境, 改革后勤及其他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等。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转变了这种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 有选择地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转变的过程中, 高校学生的组合, 由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 转变为以教学为单位的班级, 这些为新时期学生服务工作创造了新机遇。实行学分制后,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贯穿到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四、完全学分制下学校产品建设的思考
在完全学分制下, 学校开设的课程, 即产品, 就像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 任由学生进行选购, 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分, 那么这些高校提供的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面向社会, 按需施教;面向学生, 因材施教
江苏苏州某高校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大胆探索, 锐意创新, 本着“精练理论, 拓展知识, 加强实践, 一专多能”的改革取向, 致力于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分制体系。专业设置“宽口径, 活方向”, 建立“多层次基础平台, 多方向分支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场所实景 (工场、车间) 化”的课堂教学, 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主修模块与辅修模块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实训实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 在保证主修专业培养质量的前提下, 全面整合和挖掘专业内外的课程资源以及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通过跨类跨系跨专业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 使不同起点和不同要求的学生都能得到量身订制与因需择优的教学。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创新人才, 逐步形成与职业标准、能力结构和行业需求相一致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拿到奖项, 根据不同奖项给学生学分奖励, 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 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高校办学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 学校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该校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 结合专业特点, 先后与上海、苏州、无锡、昆山等80多家企事业单位了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通过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教学和双元培养等各种形式与用人单位形成双赢的合作关系。融“做、学、教”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整合企业资源, 走“项目导入、任务引领、双证结合”的课程改革之路, 进而重组教学模块, 这样的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总之, 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特点是以选课为前提, 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外, 大多数学生会根据市场的人才需要选择专业, 以期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市场化的倾向。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 避免市场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从而使学分制更趋于科学化。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适应灵活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完全学分制也在不断的完善, 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学分制也将推进我国各类教育的繁荣, 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穷接近。
参考文献
[1]吴向阳, 丁勇.对“完全学分制”的认识与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3.25 (4)
完全学分制下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篇5
关键词:舍长;基本管理单元;班级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实用型人才,需要做多方面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方面起着其他教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培养新型、紧缺型合格人才的基础工程。学生宿舍作为高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其管理的好坏,对学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和学生成才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传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将个人作为基本管理对象,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委会,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来组织和协调班级事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和班级骨干分子模范榜样作用的发挥,带动和凝聚班级同学力量,完成班级管理目标和任务。总的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个人榜样力量的作用,然而单个人的影响力相对比较有限,且优秀学生在其思想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人局限性,使得班级管理难以发挥较高的效能。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将导师制、辅导员制、班主任制三个管理制度并存以及学分制、选修制等弹性学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的逐步实现,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原有的班级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组织架构
当前,宿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聚居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高校学生每天几乎有2/3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因此,充分发挥宿舍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班干部纵向延伸,令舍长作为一个班最基本的班干部,全面负责本宿舍的各项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将工作安排给班委会,由负责该项工作的班委会成员直接通知本班各舍长,再由舍长通知自己宿舍成员,并组织完成该项工作。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本专业各舍长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横向沟通,促进交流,形成对某项工作更加清楚的认识。而一个舍长只对本宿舍成员负责,不对其他宿舍成员负责。在某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可以由班委会同学想辅导员反应问题,也可以由舍长直接向辅导员进行反应。(图1)
三、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一,扩大班干部比例,增加干部榜样作用的覆盖面积。根据目前高校的班级学生人数(每班30人),每个宿舍住6人,一个宿舍的舍长设为两名,一个班的干部人数将达到本班人数的1/3。培养好干部,将对每个宿舍都起到激励作用,干部的榜样作用将会覆盖到每个宿舍。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由于舍长间需要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舍长之间的工作分工也需要两个人进行协调,以及舍长进行事件通知、感情交流、了解舍员情况等,这些工作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第三,有利于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动向。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导致某一宿舍学生干部缺失,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每个宿舍都有学生干部,有利于及时了解班里每位学生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定位。
四、推行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困难
第一,舍长基数大,选择难度高。在舍长的选择上存在困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选择出有责任心、有能力,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对学生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进行舍长选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第二,对舍长认可程度不高,有能力同学不愿担任。目前各高校都习惯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都认为班长、团支书才是所谓的班干部,而舍长只是给宿舍打扫卫生、打水的“领导”,对舍长的认可度不高。
第三,舍长人数多,培养难度大。只有培养好舍长才能使舍长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在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每个班的舍长将会有10名学生,加之辅导员又要处理各类纷繁复杂的工作,如何培养舍长群体,将会直接影响到舍长的工作能力。
五、总结
宿舍是班级的基本单元,它既是班级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通过舍长的选举和模范作用的发挥,来引领和带动宿舍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而这种宿舍的竞争,会激发宿舍成员内部的团结和协作,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也会进一步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团结,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提升班级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光泽.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9(03).
[2]周宗辉,杨乃鹏.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3]郭佩霞.透视大学生宿舍文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3(2):56-57.
[4]张民杰,孔剑平.学生宿舍文化简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顾晶晶.浅谈高校学生宿舍舍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3).
[6]肖剑明.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努力做好育人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endprint
摘 要: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逐步增多,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紧急事件的通知,信息的传递要在规定时间内传达到每位同学难度加大,本文对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阐述了解决目前遇到问题,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舍长;基本管理单元;班级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实用型人才,需要做多方面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方面起着其他教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培养新型、紧缺型合格人才的基础工程。学生宿舍作为高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其管理的好坏,对学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和学生成才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传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将个人作为基本管理对象,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委会,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来组织和协调班级事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和班级骨干分子模范榜样作用的发挥,带动和凝聚班级同学力量,完成班级管理目标和任务。总的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个人榜样力量的作用,然而单个人的影响力相对比较有限,且优秀学生在其思想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人局限性,使得班级管理难以发挥较高的效能。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将导师制、辅导员制、班主任制三个管理制度并存以及学分制、选修制等弹性学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的逐步实现,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原有的班级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组织架构
当前,宿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聚居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高校学生每天几乎有2/3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因此,充分发挥宿舍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班干部纵向延伸,令舍长作为一个班最基本的班干部,全面负责本宿舍的各项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将工作安排给班委会,由负责该项工作的班委会成员直接通知本班各舍长,再由舍长通知自己宿舍成员,并组织完成该项工作。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本专业各舍长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横向沟通,促进交流,形成对某项工作更加清楚的认识。而一个舍长只对本宿舍成员负责,不对其他宿舍成员负责。在某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可以由班委会同学想辅导员反应问题,也可以由舍长直接向辅导员进行反应。(图1)
三、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一,扩大班干部比例,增加干部榜样作用的覆盖面积。根据目前高校的班级学生人数(每班30人),每个宿舍住6人,一个宿舍的舍长设为两名,一个班的干部人数将达到本班人数的1/3。培养好干部,将对每个宿舍都起到激励作用,干部的榜样作用将会覆盖到每个宿舍。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由于舍长间需要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舍长之间的工作分工也需要两个人进行协调,以及舍长进行事件通知、感情交流、了解舍员情况等,这些工作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第三,有利于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动向。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导致某一宿舍学生干部缺失,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每个宿舍都有学生干部,有利于及时了解班里每位学生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定位。
四、推行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困难
第一,舍长基数大,选择难度高。在舍长的选择上存在困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选择出有责任心、有能力,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对学生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进行舍长选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第二,对舍长认可程度不高,有能力同学不愿担任。目前各高校都习惯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都认为班长、团支书才是所谓的班干部,而舍长只是给宿舍打扫卫生、打水的“领导”,对舍长的认可度不高。
第三,舍长人数多,培养难度大。只有培养好舍长才能使舍长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在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每个班的舍长将会有10名学生,加之辅导员又要处理各类纷繁复杂的工作,如何培养舍长群体,将会直接影响到舍长的工作能力。
五、总结
宿舍是班级的基本单元,它既是班级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通过舍长的选举和模范作用的发挥,来引领和带动宿舍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而这种宿舍的竞争,会激发宿舍成员内部的团结和协作,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也会进一步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团结,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提升班级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光泽.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9(03).
[2]周宗辉,杨乃鹏.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3]郭佩霞.透视大学生宿舍文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3(2):56-57.
[4]张民杰,孔剑平.学生宿舍文化简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顾晶晶.浅谈高校学生宿舍舍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3).
[6]肖剑明.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努力做好育人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endprint
摘 要: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逐步增多,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紧急事件的通知,信息的传递要在规定时间内传达到每位同学难度加大,本文对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阐述了解决目前遇到问题,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舍长;基本管理单元;班级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实用型人才,需要做多方面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方面起着其他教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培养新型、紧缺型合格人才的基础工程。学生宿舍作为高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其管理的好坏,对学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和学生成才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传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将个人作为基本管理对象,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委会,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来组织和协调班级事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和班级骨干分子模范榜样作用的发挥,带动和凝聚班级同学力量,完成班级管理目标和任务。总的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个人榜样力量的作用,然而单个人的影响力相对比较有限,且优秀学生在其思想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人局限性,使得班级管理难以发挥较高的效能。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将导师制、辅导员制、班主任制三个管理制度并存以及学分制、选修制等弹性学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的逐步实现,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原有的班级建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组织架构
当前,宿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聚居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高校学生每天几乎有2/3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因此,充分发挥宿舍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班干部纵向延伸,令舍长作为一个班最基本的班干部,全面负责本宿舍的各项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将工作安排给班委会,由负责该项工作的班委会成员直接通知本班各舍长,再由舍长通知自己宿舍成员,并组织完成该项工作。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本专业各舍长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横向沟通,促进交流,形成对某项工作更加清楚的认识。而一个舍长只对本宿舍成员负责,不对其他宿舍成员负责。在某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可以由班委会同学想辅导员反应问题,也可以由舍长直接向辅导员进行反应。(图1)
三、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一,扩大班干部比例,增加干部榜样作用的覆盖面积。根据目前高校的班级学生人数(每班30人),每个宿舍住6人,一个宿舍的舍长设为两名,一个班的干部人数将达到本班人数的1/3。培养好干部,将对每个宿舍都起到激励作用,干部的榜样作用将会覆盖到每个宿舍。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由于舍长间需要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舍长之间的工作分工也需要两个人进行协调,以及舍长进行事件通知、感情交流、了解舍员情况等,这些工作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第三,有利于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动向。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导致某一宿舍学生干部缺失,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每个宿舍都有学生干部,有利于及时了解班里每位学生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定位。
四、推行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困难
第一,舍长基数大,选择难度高。在舍长的选择上存在困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选择出有责任心、有能力,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对学生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进行舍长选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第二,对舍长认可程度不高,有能力同学不愿担任。目前各高校都习惯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都认为班长、团支书才是所谓的班干部,而舍长只是给宿舍打扫卫生、打水的“领导”,对舍长的认可度不高。
第三,舍长人数多,培养难度大。只有培养好舍长才能使舍长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在以舍长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每个班的舍长将会有10名学生,加之辅导员又要处理各类纷繁复杂的工作,如何培养舍长群体,将会直接影响到舍长的工作能力。
五、总结
宿舍是班级的基本单元,它既是班级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通过舍长的选举和模范作用的发挥,来引领和带动宿舍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而这种宿舍的竞争,会激发宿舍成员内部的团结和协作,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也会进一步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团结,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提升班级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光泽.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9(03).
[2]周宗辉,杨乃鹏.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3]郭佩霞.透视大学生宿舍文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3(2):56-57.
[4]张民杰,孔剑平.学生宿舍文化简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顾晶晶.浅谈高校学生宿舍舍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3).
论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宿舍管理 篇6
学生宿舍是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 建设文明、温馨、优雅的住宿环境是高校和广大学生的共同责任, 同时学生宿舍和公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 促进学生宿舍管理, 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把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度重视并切实担负起学生宿舍管理的领导责任, 将其列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 高校应对学生宿舍实行全面的严格管理, 强化服务, 保障稳定, 创建文明宿舍, 树立宿舍新风。
一、切实加强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领导, 责权统一, 部门协作。
领导重视是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学生宿舍管理的各项工作涉及面很广, 领导重视可以调动各方人力物力财力, 协调解决管理问题。高校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定期组织学生处领导、院系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及后勤部门领导, 召开如何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会议, 研究和解决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难题, 使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有效的协作,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 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以育人为核心, 以服务为宗旨, 以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为手段,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使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宿舍管理部门责权统一。学生宿舍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 如维修、水电、卫生绿化、人事管理、财务开支, 等等。在宿舍的管理中必须做到责权统一, 资源统一, 责任明确, 才能有效地、快速地实施管理。如果责权不统一, 工作受到诸多牵制, 管理效果就会受到限制, 致使学生怨言增多, 不利于学生稳定。在学生宿舍管理方面, 后勤集团应给予宿管部门充分的人事、动资、维修、水电管理、绿化卫生管理权利, 配备齐相关人员, 同时明确相应的职责, 使宿管部门在宿舍水电维护、维修、美化绿化、人事管理等方面做出快速反应措施, 确保学生宿舍的环境建设, 确保宿舍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提高, 确保学生宿舍报修与维修及时, 从而促进宿舍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加强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建设。
坚决遵循“依法治校”原则, 注重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学生住宿管理规定、学生宿舍文明建设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退宿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 使宿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强安全保卫制度建设, 按照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 对学生宿舍和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工作, 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 确保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建立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 开通二十四小时固定值班电话;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 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
再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民主监督机构, 积极参与学生宿舍公寓的管理和服务, 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 及时向学校和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意见、要求, 协助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排解矛盾。要拓宽高校后勤服务单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对话渠道, 公开学生投诉和纠纷处理的办法、程序, 自觉维护学生权益。
三、切实加强学生宿舍的安全与法制教育。
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要善于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演讲会、报告会等形式,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载体, 将学生宿舍和公寓安全问题列入重要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 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要求, 对违法违纪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同时要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和治安人员的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学生宿舍和公寓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工作, 经常互通信息, 认真分析、排查影响学校稳定的不安全因素,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四、切实加强学生宿舍和公寓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后, 学生的班集体意识淡化, 班级的作用弱化, 班级不再是基本的教学单位, 也没有固定的教室, 因此, 学生宿舍成为课堂的延伸。以宿舍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要坚决落实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 切实选派足够数量的政治素质高, 思想作风好,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善于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内容实在、形式灵活、教育面广的特点, 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动态, 及时解决带有苗头性的问题,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值得依赖的良师益友。因此, 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要注重研究广大住宿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活动, 有针对性、适时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教育对象的思想矛盾运动过程进行自教、自律, 强调自我教育的内化过程。建立专职宿舍辅导员制度,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管理活动中, 发挥学生宿舍辅导员由学生处、后勤服务中心双重管理的优势, 为宿舍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形成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即与学生同住学生公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三力合一, 是做好学生宿舍管理的最佳途径。
在完全学分制下, 学生自我意识强, 正确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宿舍更加体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在宿舍建设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宿舍管理服务队伍也必须依赖这一组织的主力军作用, 才能真正把宿舍建设好, 真正实现育人的功能。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反映, 也可以向所属院系的辅导员反映。通过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这三支队伍的合作, 使学生宿舍真正成为一个良好的育人阵地。
学生宿舍、公寓是人口密集的场所, 往往一件小事就会引发学生的不良行为。对这些不良行为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制止, 很容易就会导致矛盾激化, 引发集群事件。宿舍管理员不如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了解学生, 无法了解学生产生矛盾的详情, 加之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力也受限于宿舍区内, 因此, 要全面把宿舍管理好, 仅靠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是力不从心的, 必须加强与学生工作队伍的联系。为了确保两支队伍能做到通力合作, 辅导员应轮流进驻学生宿舍, 解决住宿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难题。值班辅导员每天晚上住在学生宿舍区, 宿舍管理人员及时把当天发现的学生违纪问题向值班的辅导员通报, 共同研究加以解决。建立辅导员进宿舍值班记录考勤制度, 宿管中心协助学生处对进驻学生宿舍辅导员进行考勤, 确保辅导员按时进学生宿舍区工作。实践证明, 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区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 疏导学生的情绪, 处理突发事件, 有利于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六、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探索宿舍管理新模式。
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尝试, 开创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改进学生宿舍管理方式, 积极推行学生宿舍信息化管理, 搭建技术平台, 进行智能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这包括:建立完整的学生住宿档案, 即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住宿安排;制作详细的学生宿舍分布、院系住宿分布情况表;学生房间的使用情况等。通过规范统一的数据化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宿舍管理更加有序、高效, 切实提升学生宿舍管理水平。加强“学生社区”网站建设, 为教师、学生提供互动平台,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继续探索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
在完全学分制下, 加强学生宿舍管理, 是保证学校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运转的基础。宿舍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 立足创新, 长抓不懈, 共同努力, 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工作中心, 服从大局, 积极探索, 建设性地开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蕾.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和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育部, 2004.6.3.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篇7
一完全学分制的起源及含义
学分制 (the credit system) 源于18世纪德国的选课制度, 19世纪在美国得以发展和改革, 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 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五四”运动前后进入我国, 后来由于院校调整被学年制替代,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再次崭露头角, 其后经过五次推广“高潮”, 经由学年学分制, 现已进入了完全学分制阶段[1]。完全学分制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以选课为前提, 以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计量单位, 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 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适应了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将逐步取代学年制、学年学分制等其它教学管理制度, 是学分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完全学分制对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 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但在新的情况下存在着很多弊端。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加大了学生的流动性, 淡化了专业和班级概念, 动摇了传统学生管理体制的基础, 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随着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自由度增大, 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 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自由地选择学习年限, 但这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地强调自我, 个体意识急剧膨胀, 集体观念减弱, 对班级荣誉、集体利益漠不关心, 甚至出现急功近利倾向;另一方面, 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框架被打破, 因为选课的差异, 很难在同一时间、空间把一个班级的学生集合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 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二) 学生工作管理载体面临挑战
在学年制下, 实行“学校-院系-班级”线性管理模式, 班级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主要抓手, 是高校进行管理的基本载体。同班同学在同一张课程表安排下进行学习和活动, 班级概念较强, 同学之间彼此熟悉, 感情深厚, 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 辅导员可以以班级为主要抓手, 以教室为主要阵地, 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 虽然保留了班级建制, 但由于学生选课自由度提高, 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校区甚至可以跨学校选课, 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 同班“不”同学, 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将普遍存在[3], 这就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观念弱化, 集体荣誉感削弱, 个人意识增强。在这种情况下, 原意义上的班级不复存在, 学生社区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主阵地。
(三) 辅导员的工作模式面临挑战
在学分制下, 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增大, 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被打破。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再按照同一个教学计划、教学进程学习, 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前修完全部课程或申请延长在校学习年限, 也可以申请免修、免听课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同一门课程的几率增大,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可以跨专业、院系选课,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延伸, 这些使得学生的班级观念淡化, 以班级为基础的集体活动变得难以开展, 建立在班级基础上的班委会、团支部的职能也相对削弱, 因此, 传统的以班级为管理单位的高校辅导员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三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的新理念及模式
全面推行学分制, 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它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流动性变大,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管理载体被打破, 班级概念弱化, 班委会、团支部职能削弱, 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这就势必要求辅导员要及时更新工作理念, 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条件下辅导员工作的新模式。
(一)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的新理念
面对完全学分制的全新挑战, 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重新构建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新理念。如何重构辅导员工作新理念才能适应完全学分制带来的挑战?具体地说, 一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体现, 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确立学习者本位的教育理念, 注重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三是要确立个性化和主体性教育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 教育观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 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工作的模式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打破了我国高校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冲击, 因此, 研究探索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 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建立社区辅导员工作模式
学年制下, 班级是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 大多数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完全学分制的逐步推进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学生的班级概念削弱, 宿舍和社区概念加强, 学生社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因此, 可以在学生社区设立办公室、活动室, 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并在学生社区办公, 把学生社区变成开展学生工作的主阵地, 形成社区辅导员工作模式。
2探索助理辅导员工作模式
从高年级或在校研究生中选聘具有责任心、办事能力强的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助理辅导员, 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新生开学初期及常规学习期间各项学生工作。在新生开学初期, 协助辅导员做好接待新生与家长、接收并审核新生档案、介绍入学后学校各项基本活动安排、了解掌握新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入学后新生教育等工作;在常规学习期间, 与所负责的低年级班级同学交流学习方法、传授学习经验, 协助辅导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社团活动, 协助辅导员做好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3探索社团管理学生新模式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以班级为基础的集体活动变得难以开展, 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社团活动则成为校园活动的主流和全部。因此,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和管理学生社团, 把具有同一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织到一起, 定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充分发挥社团的凝聚和引导功能。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发挥特长、展示个性的需求, 还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更有利于辅导员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4构建网络办公学生工作模式
学分制下, 正常的教学时间内随时都有学生上课或休息, 辅导员难以找到合适的时间开展工作, 有时也没有必要召集全体同学, 通过网络办公成为今后学生工作的趋势。辅导员通过网络办公, 不仅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还有助于打消学生与教师沟通的障碍。因此, 辅导员要充分微博 (Micro Blog) 、飞信 (Fetion) 、腾讯 (QQ) 、电子邮箱 (E-MAIL BOX) 、个人主页 (Personal Homepage) 等网络平台, 构建网络办公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江天肃, 等.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1) .
[2]谢谷萍, 等.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6) :66.
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 篇8
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根据个体情况因材施教,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发展。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内容以选择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分制也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教学过程。由于各自的选择不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学分制下会更大。因此学分制产生的竞争机制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但也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明确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的效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以上理念,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本课题组成员以湖南商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将构建学分制下分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研究目标。
本课题提出的分级教学管理体系,是基于企业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理论,美籍奥地利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中最為璀璨的一颗明珠。德鲁克(Drucker)认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惟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管理原则。”目标管理一方面强调管理的目标导向,德鲁克认为,“每个职务都要向着整个企业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特别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以整个企业的成功为工作中心。管理人员预期取得的成就必须与企业成就的目标相一致。他们的成果由他们对企业成就所做的贡献来衡量”。另一方面,德鲁克强调目标管理的内部控制,即管理中的员工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我们可以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管理中,对于高校而言,人才培养就是我们的终级目标,我们的一切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在研究构建学分制下教学管理体系时,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们的工作导向,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和相关管理体制的执行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教学管理评价体制则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信息反馈。
二、人才培养定位与评价指标体系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为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研究主要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教学监控体系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将有关指标进行分级分解,以保障最终目标的实现。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质量标准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是我们有效开展分级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培养高级应用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是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此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界定,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能在企业及其他非盈利组织单位从事国国际贸易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按照目标管理理论,我们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教育理念上应树立重视应用型高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式的教育理念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特色要求,我们要弃旧立新,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基本环境保障方面应作到以下几点:
1.落实学分制
实施学分制是对我国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否定。学分制以总学分的获得量作为大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给予了学生自由选课权,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也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立导师制
导师制是成功实施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保证。导师的责任在于教育学生树立人生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制订符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等。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在动态的管理中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3.创立导学观
现代导学观就是在导学过程中,重“导”重“学”、“导”“学”结合的一种观点。其本质特征是导师不直接把构成导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只是创造一种智力和有利于学习的适当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掌握知识的认知策略,并自然获得进步和发展。同时,促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能力和知识具有可变性,从而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动态的、发展的求知过程。导学观要求,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导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导”与“学”之间通过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导学过程。
4.构建体现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特色的培养方案
学分制的实行,为我们的高级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于对人才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改变了以往的以理论必修课模块为主的结构,而将其分设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模块,选修课的开设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则让学生在实践的学习中掌握运用知识,在实践的锻炼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学分制教学体制下以学生获得学分为学习结果的评定标准,同时学生获得了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的培养实施过程中,我们研究设计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紧密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互动协作的多渠道立体方案,实现了对人才的职业道德观念、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业务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管理方案。
(三)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分类设置与分区管理
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分类设置与分区管理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培养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方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分块设计,包括知识结构的分块和能力培养的分块。其二是培养保障体系(教学队伍、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分级管理,通过分层监控来实现。
将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建立各责任中心,是目标管理理论上保证目标实现的基础手段,同样我们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分级分解。我们在人才培养实施中认为开设五个教学园,可从不同角度确保对人才培养质量。
(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分级教学管理体系中建立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评价体系。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教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三维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从人才培养的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者和人才受益单位三方面对人才质量作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
三、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应用效益
1.开展了与人才培养创新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
我们从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上入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教学转变为应用型、模拟型和实地操作型教学,打破理论和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我们加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单位的联系,与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更加详细可行的方案,在教学中采取多種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本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开拓创新国际贸易作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发表了相关教研论文6篇。
2.不断完善了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更显特色
本课题采用的是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因此许多研究成果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教学制度健全且有特色,教学管理效果好,实现了动态的全过程分级目标管理。
3.对完全学分制体系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好
在对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我们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以及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从问卷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业务过硬,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
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原计划研究内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相对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的推广运用和不断完善,还有赖于内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其取得的研究成果还待于在更多的高校获得实践验证。国际商贸系正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在本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各层管理者的责任划分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得以更好运用,有关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工作也还有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
【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推荐阅读:
完善学分制的思考08-29
我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探讨08-08
不完全的比拼07-29
产后康复的护理完全手册09-27
报表合并的完全权益法08-22
描述完全孤立的成语及解释07-14
关于完全的意思和精选造句11-17
学分制07-06
创新学分制07-13
学分制模式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