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2024-10-03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精选11篇)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篇1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循证医学综述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有几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前瞻性的观察队列研究对手术和保守治疗进行了比较。尽管目前还没有RCT能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没有任何组间交叉的比较,多项RCT和观察研究都认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可以获得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很多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也获得了改善,并且没有导致不良的后果。本文对文献进行审慎的综述,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比较。

坐骨神经痛是指小腿的放射性疼痛,该区域由起源于腰骶部的单一神经支配,并可伴有运动或感觉障碍。腰椎间盘突出(IDH)是导致成年劳动者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据估计成人每年的发生率约为5‰[1,2]。椎间盘切除术是最常用的腰椎手术,在美国每年要实施超过250000例选择性的腰椎手术[3]。随着时间过去,很多患者的坐骨神经痛也可自行缓解,然而,对于症状持续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通常考虑手术治疗。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都认为,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只有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方可选择手术治疗。至于最有效的类型和合适的保守治疗期限,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且各种观点差异很大[4]。在美国,脊柱手术的比率高出其他11个国家约40%,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5倍余[1]。美国和国际上椎间盘切除术的比率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这提示各地手术适应证上的差异也很大[3,5]。考虑到手术率上明显的差异,很显然,要确定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是不太现实的。众所周知,背痛与坐骨神经痛可对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荷兰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结论认为腰痛导致的工作时间缺失以及劳动能力的丧失比任何其他疾病都要多[6]。考虑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相关结果的不确定性,本文旨在综述相关文献,帮助脊柱外科医生向他们的患者提供循证医学建议。

983年,来自挪威一个转诊中心的Weber[7]发表了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伴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这是针对该问题发表的第一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排除了伴有“无法忍受”的疼痛的患者,以及没有手术干预指征的患者,文章共纳入了126例“指征不明确的”患者。这些患者随机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1、4、10年是进行随访复查。在1年随访时,按照疗效评价标准(好、一般、较差、差),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进行手术的患者改善更明显。手术治疗的患者65%治疗结果为“好”,而非手术治疗者仅为36%。4年随访时,手术患者仍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结果(70%为“好”,非手术治疗者为51%),但此后两组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研究的最后6年中只发生了很微小的改变。

Weber的研究第一次对IDH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了前瞻性的RCT,与后来的RCT类似,该研究由于较多患者从非手术治疗改为手术治疗,而受到了一些影响。在随机化后的第一年内,66例安排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7例(26%)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同时也有1例分配到手术组的患者拒绝手术也进行了非手术治疗。Weber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ITT)和接受治疗分析,这两个分析的结果类似。按照现在的标准,这一研究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由于其纳入标准较含糊、影像学方法较陈旧(接受评估的患者并没有常规进行MRI检查),且缺乏有效的效力分析。然而,后来的任何研究也没有对一个类似的RCT进行10年的随访,并且其研究结果与很多现代的研究都很相似。

在最近的一项短期随访的小规模RCT中,Osterman等[8]试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椎间盘切除的有效性进行评价。5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临床上有神经根受压的表现,根性疼痛持续6-12周,纳入研究后随机分配接受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或等长理疗计划。在该研究中,从两年随访时记录的腰或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及生活质量等数据来看,两组间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或统计学差异。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6周时手术组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更为明显,与1年时不同,这一点可能使患者在整个随访过程中都对其治疗感到满意。在其亚组的分析中,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n=28),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后治疗结果各项指标的改善都更为明显。而L5S1突出的患者(n=28)手术与非手术改善的程度类似。这一研究的不足主要包括样本含量较小,36%的患者从非手术治疗改为手术治疗。作者报告其研究中将VAS

存在15点的变化视为是有意义的,两年时,观察到的差异腿痛为9点,背痛为10点。而这些差异也许是具有临床意义的,但该研究无法充分说明这一点。此外,对照组的28例患者中有10例(36%)改而行手术治疗,作者按照ITT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样地,由于这种变换,手术治疗有利的治疗效果也被模糊化了。作者没有注意到接受治疗分析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这些患者变换治疗方式后非手术组仅剩下17例患者,则更进一步限制了其效力。

Peul等[9]近来的一项RCT对早期微创椎间盘切除术与延期非手术治疗后如果须要再行手术进行了比较(表1)。该研究随机对283例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或延期非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65岁,纳入研究前坐骨神经痛持续6-12周,MRI证实存在与症状相对应的椎间盘突出。对治疗结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Ro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以评价坐骨神经痛,VAS评价腿痛,7点Likert标尺评价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恢复是指症状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被分配进行早期手术的患者中89%实施了手术,接受手术的时间其中位数为1.9周。另外16例患者最初分配进行手术,而实施手术前痊愈。在分配进行延期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9%进行了手术,手术时间的中位数为14.6周。所有患者均随访了52周。

经ITT分析,1年时主要治疗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出意料,与延期非手术治疗组相比,早期手术组改善更快。在52周的随访过程中,对Ro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和腿痛VAS的曲线下面积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显示,Ro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早期手术组腿痛的结果则更好一些。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恢复时间进行比较也显示,虽然各组95%的患者在1年时都恢复了,但早期手术组恢复得更快(早期手术组恢复时间的中位数4周,延期非手术组为12.1周,p<0.001)。值得注意的是,非手术组大约10%的患者直到50-52周才恢复,因此在最终随访之前,曲线一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其亚组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在早期手术的患者中,唯一没有获得较好疗效的亚组,便是坐着时没有激发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该研究是一项高质量的RCT,对纳入和排除标准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结果有效,丢失也很小。然而,该研究并不是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差异,而是比较早期手术与延期保守治疗后如果须要再行手术的治疗结果。这一研究主要评价的是最佳的手术时机,并份额手术的有效性。这一研究很有说服力,提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很多患者,椎间盘切除术都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没有任何长期损害。相反,该研究也指出,对于期望快速恢复的患者,最好的办法便是早期椎间盘切除术。该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对于接受的治疗,无法对患者或研究者实行盲法,保守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式组间变换率较高。

表1 坐骨神经痛手术与延期保守治疗的比较

——————————————————————————————————————————————————

研究设计■多中心RCT,ITT分析

患者 ■总共283例患者(早期手术组141例,保守治疗组142例)。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41.7岁,非手术的患者平均43.4岁(范围在18-65岁之间)。

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导致功能障碍的腰骶神经根综合征”6-12周,MRI显示与症状相符的椎间盘突出。

排除标准■马尾损伤表现,肌肉麻痹,肌力下降不足以抵抗重力,既往12个月内有类似的神经根症状,脊柱手术史,骨性狭窄,腰椎滑脱,妊娠,或伴有严重的合并病症。

治疗比较■2周内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与延期保守治疗(教育、如果须要给予止痛药、对于害怕运动的患者给予理疗)

失访 ■手术组141例中有4例失访,保守治疗组142例有3例失访

结果评价■主要的:Row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评价坐骨神经痛,100mmVAS评估腿痛,7点

Likert自我评定标尺对整体的感觉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价。将恢复定义为完全或几乎完全恢复,2、4、8、12、26、38、52周进行评估。

次要的:SF-36,焦虑指数,100mmVAS健康感知,神经系统查体,8、26、52周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初始数据没有组间差异。早期手术组接受手术的时间中位数为1.9周,早期手术组11%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恢复,而没有进行手术。延期保守治疗组39%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中位数时间14.6周。52周时两组患者主要指标评价的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早期手术组恢复的时间中位数为4.0周,而延期保守治疗组为12.1周(p<0.001)。早期手术组腿痛的改善更早,早期手术组中除了坐着时不能激发坐骨神经痛的亚组以外,都显示出较好的有效性。可信度 ■多中心,前瞻性,应用有效结果评价的RCT。

研究缺陷■对手术的最佳时机进行比较,而不是评价手术的有效性。非手术治疗没有特异性,无法应用盲法,随访时间限于1年。

基线 ■早期手术可使患者更快恢复,但1年时的结果没有差别。

—————————————————————————————————————————————————— 缅因州腰椎研究

尽管RCT被认为是最为有效(可信度)的研究设计,缅因州腰椎研究(MLSS),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也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提供了一些长期随访的数据(表2)[10-13]。MLSS纳入了507例患者(235例手术,272例非手术),这些患者来自缅因州的25位外科医生和5为职业病学专家的门诊。如果患者存在坐骨神经痛,一般指膝部以下的放射痛,即使没有获得确切的影像学证据都纳入研究。由于这是一项观察研究,治疗方式取决于主治的医师和患者的意愿。评估结果的主要指标为主要症状(腿痛或腰痛)改善程度的自我评价。对于“改善”的确切定义在3个报告(1,5,10年随访)中存在差异,在1年随访的研究中,患者认为其主要症状“好得多”或“完全消失”则归为“改善”,而5年和10年随访的报告中,患者称其“较好”也归为“改善”。很多其他的治疗结果评价包括背痛和腿痛的频率和焦虑,坐骨神经痛的频率和焦虑指数,Roland功能障碍等级,SF-36评分,以及工作状况都记录在案。1、5、10年都报道了相关的结果,应用统计模型方法以控制两组间显著的基线差异。两组间治疗方式的变换较多,15%的患者起初选择非手术治疗3个月内进行了手术治疗,余下的非手术治疗患者25%在3-120个月之间进行了手术治疗。作者将3个月内变换治疗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直接分配到手术组,而对3个月以后非手术治疗组变换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MLSS显示,1年和5年时,与非手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患者报告其主要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1年时,71%vs43%,P<0.001;5年时,70%vs56%,p<0.001)。10年时,治疗结果的这一评价指标不再有明显的差异(69%的手术患者报告改善,而非手术患者为61%,p=0.2)。然而,如果针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只将回答“好很多”或“完全消失”的患者归入“改善”(与1年时结果评价类似),则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在10年仍然具有更好的结果(手术组56%的患者“明确地改善”,而非手术组则为40%,p=0.006)。在所有的随访时间点,手术组在很多次要的结果评价指标上也有明显更好的结果,包括腰痛的改善、腿痛的改善、坐骨神经痛的频率、焦虑指数、改良的Roland等级等。在所有时间点,两组患者恢复工作的比率和接受劳动能力丧失补偿的比率都相似。2组患者病情改善的时间差异较大,手术组改良Roland等级达到最大改善的时间出现在第一年内,而非手术组接近这一结果的时间要延迟至2-10之间。10年时,25%的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额外的脊柱手术,而非手术组3个月至10年间进行手术的患者也有类似的百分比。总的来说,手术的患者疼痛、功能和满意度等的改善更大,而两组间的工作状况则没有明显的差异。

MLSS是第一个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结果的大样本研究。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样

本量、前瞻性、多中心、长期随访且缺失相对较小、应用了有效的结果评价指标。然而,也应该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其观察性的设计使得手术与非手术组的基线存在显著的差异,手术组通常症状更严重,且与非手术组相比接受职工补偿的患者更少。虽然应用统计模型能控制这些基线评估上的差异,但仍然存在一些无法测定的变量导致潜在的混杂。此外,与临床表现相符的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并没有将其作为纳入标准,因此,没有确切的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也纳入了本研究。最初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较大一部分(25%非手术治疗的患者)3个月后变换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仍被归入非手术组进行分析。10年时进行的接受治疗分析显示,除了手术组Roland等级有较大的改善外,两个接受治疗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非手术组的患者3个月后进行手术治疗没有低估手术的效力。事实上,最初选择非手术治疗后来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治疗结果最差,10年时这些患者仅有40%报告其主要症状“改善”。最后一点顾虑则是该研究通过邮寄调查问卷而不是进行实际的临床随访,这样并没有进行反复的体格检查。尽管有如此多的局限,MLSS还是提供了目前最好的长期随访资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行对比。脊柱患者治疗结果研究试验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行比较的最大的研究便是脊柱患者治疗结果研究试验(SPORT)(表3)[14-17]。该研究的独特之处便是其包括随机性和观察性两种方式,这样即使患者不同意进行随机化研究也可以将其纳入进来。纳入的患者来自美国11各州的13个多学科脊柱外科临床中心,这些患者都具有根性疼痛,神经病学改变,MRI上有与症状相符的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并且症状持续至少6周。手术干预采用标准的开放椎间盘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主要为“常规处理”,通常至少包括健康宣教与建议、理疗、如果能耐受的话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多非手术患者还接受了麻醉药和硬膜外注射等治疗。该研究认定治疗结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在其初始值基础上改变10个点视为有变化,这些指标包括SF-36躯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等级评分[18]和ODI[19]。评价结果的次要指标包括患者自我报告的改善程度、对症状和治疗的满意度,工作状况和坐骨神经痛焦虑指数。其初步报告详细介绍了前两年的随访结果[15,17],最近则发表了4年随访的数据[16]。另外的亚组分析则评价了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和椎间隙水平对治疗结果的影响[20, 21]。

SPORT RCT最为意外的结果便是无法坚持既定方案(即从被分配的治疗组变换到另一治疗组)的比率很高。在最初2年,分配进行手术的患者40%没有进行手术,而分配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45%进行了手术治疗。虽然从非手术治疗变换为手术治疗是意料之中的,但另一个方向的变换(即手术变换为非手术治疗)则并非如此。如此高的变换率使得无法应用ITT分析方法对数据有效的分析,因为2年时,两组接受治疗的情况非常相似。尽管如此,ITT分析还是被当作主要的分析方法。同预期的结果相似,无论主要的还是次要的评价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间治疗方式的变换存在均一性,在最初2年,手术治疗组坐骨神经痛焦虑指数的改善还是更为明显(两年时分别为-10.1和-8.5,P= 0.003)。同时还进行了次要的接受治疗分析,以调整可能的混杂。结果显示,在3项主要的评价指标上,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优势(手术组1年时ODI的改善比非手术组多15点)。

与RCT的接受治疗分析结果类似,对潜在的混杂进行控制后,观察性试验中,2年时所有主要和次要的评价指标都显示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明显的优势。例如,2年时手术治疗的患者比非手术者ODI的改善多13点。2年时工作状况是唯一一个手术组患者没有明显改善的评价指标。考虑到ITT分析存在上述的问题,将RCT研究中4年时的数据与观察性队列研究结合,校准后进行了接受治疗分析。2年随访时显示出的差异,至4年时仍然存在,除了工作状态以外的其他主要和次要评价指标,手术组的改善程度比非手术组更明显。与MLSS不同,两组间的差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对亚组进行的接受治疗分析,评价了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和椎间隙水平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背痛程度比侧方突出的患者更显著,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初始症状相比脱出或游离的患者要轻一些,而相对初始状况而言,背痛评分的改变与突出部位、和形态学等亚组无关[21]。另一项亚组分析显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L2-3或L3-4)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结果比L5S1突出的患者更好[20],而L4-5突出的患者其疗效居中。

SPORT是迄今为止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样本量最大的研究。该研究的优势主要包括采用了较为严格的纳入标准,应用了有效的脊柱特异性和一般健康结果评价方法,有效的统计模型对组间初始状况的差异进行了处理,纳入的患者来自13个不同的脊柱临床中心。SPORT RCT的局限主要是未能坚持预定方案的比率较高,从而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ITT分析。虽然应用接受治疗分析进行谨慎的调节可解决2组间基础状况差异的问题,但却削弱了随机化的优势。最终仍然无法得到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Ⅰ级证据。考虑到不可能控制那些无法预测的混杂,接受治疗分析则可能会夸大手术的治疗效果。SPORT和所有其他关于椎间盘突出的研究都具有的另一个不足之处,便是无法对患者接受的治疗实施盲法,为了克服对有效性的干扰,假手术是唯一的途径,虽然有这样的观点,但不太可能实施,因为患者可能不愿意加入这样的研究,抑或伦理委员会不会批准[22]。考虑到没有实施盲法,或许手术治疗的安慰剂效应也会使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各种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者也批评类似SPORT这样的研究,没有对非手术治疗进行明确的限定[23]。限定非手术治疗为“常规处理”的好处在于,这些措施很多患者正在应用,这样更加容易推广应用。然而,患者可能应用某种特异性的非手术疗法可以获得更大的改善,尤其是某些纳入研究之前应用“常规处理”较长时间仍未能得到改善的患者。遗憾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参考现有的文献,选择一项更为明确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

讨论

综合所有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通常能更快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2)手术是安全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3)起初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选择进行非手术治疗,最后其疼痛与功能也可获得改善,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4)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不能改善患者恢复工作的比率;(5)非手术治疗也是安全的。

SPORT和MLSS的患者手术结果非常相似,但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并不像MLSS那样好,SPORT的结果显示手术还是具有较小的治疗效果。对于纳入的所有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SPORT RCT中55%的患者分配到非手术治疗组,没有进行手术治疗;而在Peul等[9]的研究中61%的患者分配进行了非手术治疗。这提示很多患者对于他们存在的症状,在其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容忍一段时间的,如果他们选择非手术治疗的话,通过这段时间,他们的功能也可改善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虽然各项研究都一致认同手术治疗的优势,但这种优势能够持续的时间目前仍不清楚。Weber的研究和MLSS认为随着时间延长,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下降的趋势,而SPORT的数据则显示在2至4年间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没有下降。可以预料,SPORT将继续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至10年以上,然而,MLSS和Weber的研究都提示,5至10年间的治疗结果发生的变化非常小。

所有这些研究跨越40余年,具有另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患者最初选择或随机分配进行非手术治疗而后变换为手术治疗的比率相对较高。Weber报道有26%的变换率,Osterman等为36%,Peul等为39%,MlSS40%,SPORT高达45%[7-9]。这些结果提示,为了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要实施一个非常有效的RCT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同时,考虑到这些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后不可能再继续进行无效的治疗,而导致这样的结果也并不令人意外。如SPORT所预期的一样,从非手术治疗变换为手术的患者起初的症状更严重,并且他们认为其症状会变得更糟糕;而从手术治疗变换为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严重者较少,并且认为可以得到改善。

基于以上证据,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目前都认同,平均来看,椎间盘切除术可以获得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然而非手术治疗则可在一大部分患者中取得成功。遗憾的是,我们预测哪些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成功的能力非常有限。研究人员接下来就要着手应用现有的数据,开发预测模型,以改善我们的决策能力,决定哪些治疗方法是最适合某些个体的。这些研究应该提供一个共享决策模型,患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症状、价值取向以及现有的证据决定他们所喜欢的治疗方案[24]。这样一个工具可使很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而使另一部分患者避免延长无效的非手术治疗的期限。通过对本文中所有研究的综述,为“一般”患者提供了答案,我们接下来将着手应用证据治疗个体患者,他们中没有谁是“一般”患者。

magnet:?xt=urn:btih:03E0D5050F3035FA5A5413818B5FEE04B02801B9&dn=%E5%8E%9F%E7%B4%97%E5%A4%AE%E8%8E%8934%E9%83%A8%E5%90%88%E9%9B%86&tr=udp%3A%2F%2Ftracker.openbittorrent.com%3A80&tr=udp%3A%2F%2Ftracker.publicbt.com%3A80&tr=udp%3A%2F%2Ftracker.ccc.de%3A80&tr=http%3A%2F%2Ftv.tracker.prq.to%2Fannounce

magnet:?xt=urn:btih:074abe5e57d89d54cde1dc75c2507a4ae4ce271e(乱龙)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篇2

1 临床治疗药物现状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应用和转换、人们的健康观念的更新。临床治疗药物要求进一步提高, 药物是我们进行防病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医药的开发和医药科学的发展, 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 我们同时存在着对新药的疗效需要认可, 还存在对老药疗效是否下降, 应该被市场取代等问题。

2 循证医学定义

我们以往的传统临床医学是一种实践经验医学。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临床医疗专业技能和在临床治疗中总结经验教训和知识, 进行总结、搜索和归纳疾病的特征和特点, 运用主观的推理原理来进行相应的诊断和经验性治疗。

2000年David Sackett教授对循证医学再次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愿望, 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对患者的治疗措施[1]。究其循证医学核心思想是:对待医疗决策和方法, 都应该进行客观、实际的临床科学研究, 并取得确凿的依据。

3 循证医学与药物应用

药物也医生治疗疾病的主要的方法, 但是不合理、及无科学依据进行药物治疗可能事得其反, 也可以引起严重的临床不良后果:不仅能够明显的降低药物临床疗效, 治更能够贻误病情、加重病情, 增加临床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浪费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2]。

例如:我们临床常用的硝苯地平 (心痛定) , 长期临床应用观察, 硝苯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 副作用微小, 无明显的肝肾毒性, 长期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大量的应用, 一度成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广泛用于临床。但经过大量的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 硝苯地平在短效的降压和扩张冠状动脉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长期观察硝苯地平可明显增加心肌梗塞和突发心血管事件等危险, 而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大, 和应用时间的延长危险也越大[3]。通过循证医学发现一种应用达20年的药物, 最终被发现纯在着非常明显的安全性问题。例如许多经循证医学对照研究、观察到的药物治疗作用。利多卡因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伴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首先应用的药物, 但经循证医学研究观察虽可减少或控制心律失常, 但能够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率, 而临床上对原来对应用β受体阻断剂纠正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较弱, 效果没有利多卡因, 确切, 但循证医学观察研究能显著的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和再生率, β受体阻断剂在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

4 循证医学与治疗药物评价

目前进行评价临床治疗药物疗效最科学、最公正的方法循证医学[5], 通过循证医学细致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真正能够让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和标准。循证医学对临床治疗药物的证据质量评价水平分为5个等级[6]:一级:大样本特定病种的系统随机对照试验。二级:足够样本单项随机对照试验。三级:非随机有对照的临床观察。四级:无对照病例系列观察。五级:专家个人经验。

循证医学进行评价临床治疗的一种药物的疗效, 最终是满意的终点为评价, 即对临床药物进行评价药物对病人的的远期治疗影响和对对病人的病死率和临床愈合的综合的影响。采用积极的循证医学模式来进行临床药物评价研究, 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规范的药物基本信息, 这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上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还可以有效的能规范医院药品管理, 建立临床正确的基本用药目录, 使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的问题上能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 有证可循, 可以充分保证临床用药合理, 给药方案将更加趋于高效、安全、经济、合理。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治疗药物的临床关系。方法对照文献资料, 和临床治疗药物进行充分的结合,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循证医学对治疗药物可以起到正确的指导合理应用。结论采用积极的循证医学模式来进行临床药物评价研究, 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规范的药物基本信息, 这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上对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还可以有效的能规范医院药品管理, 建立临床正确的基本用药目录, 使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的问题上能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 有证可循, 可以充分保证临床用药合理, 给药方案将更加趋于高效、安全、经济、合理。

关键词:循证医学,治疗药物,临床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鸣明, 李幼平, 沈彬.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J].中华外科杂志, 2001 (2) :166.

[2]曾繁典.国家药物政策与临床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 2003, 22 (1) :326.

[3]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Pressure[M].NIH Publication No.98-4080.November1997.

[4]王曾礼, 刘鸣.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的必然[J].华西医学, 2000, 15 (1) :10~11.

[5]沈爱军, 陈飞虎.运用循证药学指导现代药学工作[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4, 4 (4) :323~324.

胰岛素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篇3

关于胰岛素治疗,在20年前曾经在美国加拿大进行过一项著名的循证医学国际研究——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该研究目的是要观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不是可以减少、延迟或避免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研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29个医学中心进行的,参加的患者是1441个1型糖尿患者,他们都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当年他们的年龄在13~39岁。DCCT研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726人)按常规方法进行胰岛素治疗,即每日注射两次短效加中效胰岛素,每天至少要自测血糖1次,每月到门诊看病一次。而另一组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组(711人),他们全部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3次/日)(其中有242人还采用了胰岛素泵治疗),每天要自我监测血糖4—7次(三餐前、睡前、三餐后及凌晨2:00~3:00的血糖),患者必须根据每天血糖的高低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保持血糖达标。

研究开始前,这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相似:平均血糖分别为12.7mmol/L和12.9mmol/L,HbA1c分别为8.8%和8.9%。由于采用了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与不同的最终控制目标,在10年后(1993年)就看到了两组非常显著不同的后果:常规治疗组10年来平均血糖为12.8mmol/L,HbAlc为9.1%,而强化治疗组平均血糖水平为8.6mmol/L,HbAlc为7.2%(正常范围4.3%~6.1%),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使患者的HbAlc减少了1.9%,平均血糖下降了4.3mmol/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减少了76%,原来已患有的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率减少了54%,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减少了34%,原来已患有糖尿病,肾病进一步恶化的人减少了56%,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减少69%。

循证医学的学习心得 篇4

·核心思想---- 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

·基本要素---- 最好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

临床经验和技能(医生针对个体病人的诊治经验及专业技能)

患者的选择(患者的权利、价值、需求和愿望)

·基本步骤---- 提出可回答的问题,寻找最好的证据,严格评价证据,将证据 应用于病人,对用证的效果进行再评价

·基本要求---- 尊重病人的利益,结合病人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诊断治疗 方案

·方法学特征----按照特定方法对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进行收集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并及时更新,为病人提供最好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认识和预防疾并提高诊断准确性、应用有疗效的措施、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科学化。循证医学提倡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因此主张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应使用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等)而不是实验室或影像学改变等中间指标。

循证医学中的p.i.c.u原则是p 人群/病人(population/patient i 干预措施 (intervention/exposure)c 比较(comparasion/control)o 结局(outcome)

临床医生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实践:

1.怎样将循证医学的证据用于指导个体病人的处理?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本步骤:

1、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

2、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证据。

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

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个体病人的处理。

当收集到证据并通过评价知道证据是真实可靠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时,就要考虑该研究结果是否可用于我面对的这个具体病人。应将证据、临床经验及病人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是首先应该回答的:

1)我的病人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纳入的病人有很大差异以至研究结果不能用于我的病人?应考虑我面对的病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病理生理特点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病人有太大的差异而阻止对证据的使用。

2)研究中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如何?病人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费用是否能够接受?包括治疗、监测和随访的费用。本医院是否有相应的药物或是否能开展相应的技术?

3)治疗措施对病人是否利大于害?首先要考虑如果不治疗,病人会有什么后果发生?治疗以后是否利大于害?应该推广利大于害的疗法而不是只考虑药物的效果而忽略其导致副作用的一面。

4)考虑病人的价值观及对疗效的期望。

2.证据的来源及证据的评价:

(1)循证医学的检索方法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查找临床证据。

a. cochrane图书馆 b. ngc c.一些权威的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 d.网站:sumsearch

(2)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帮助医生鉴别和评价临床证据。

a. rct被认为是确定治疗措施是否利大于害最可靠的依据,sr(或meta-分析)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繁忙的临床医生获取证据困难的问题,使一线临床医生能更快地得到更可靠的研究依据。目前发达国家已将sr和rct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所谓系统评价就是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能收集到的质量可靠的rct,联合起来进行meta分析,得出简明的综合结论,即这种疗法究竟有效、无效,还是尚需进一步研究。

b. 循证医学将证据(主要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分为五级:

一级:所有rct的系统评价;

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五级:专家意见。

c. 证明某种疗法是否利大于弊的金标准是rct和rct的系统评价结果。在没有金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依次使用其它级别的证据,但可靠性依次降低。

我学习循证医学的感想:

1、循证医学决不是“食谱”医学。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在循证实践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技能、病人价值和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据相结合,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决非盲目地“照章办事”。

2、循证医学不是使用陈旧过时的证据。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证据源源不断地产生,或填补证据的空白,或迅速的更正、替代原有的旧证据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篇5

【关键词】循证医学;老年医学;教学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2]。随着时代发展,老年医学教学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出色的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循证医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由加拿大David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明智、准确、慎重的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与经验,充分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正确应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提供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方案[3]。

1循证医学与老年医学发展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篇6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伴随树上蝉鸣声,思绪一阵阵涌上心头。不禁感慨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一学期的循证医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循证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无限的思考……

在未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循证医学”这四个字透着朦胧的迷茫。只有最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真正接触它采了解它的含义:它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依据,做出科学的诊断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经过了解它的定义和进一步的学习,我对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从中的收获和心得。

如果说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临床研究方法学,那么循证医学则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作为一名好的医生,不光要有新知识注入及更新,将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外部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以做临床决策。同时它需要实践循证医学。一方面在学习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它更让我体会到收集资料与文献评价的重要性。学习是枯燥的。要想在这疲乏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为之努力的动力,首先要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一点一滴积累,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为此在学习循证医学及寻求资料的时候,涉及大量书籍和不同专业类别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已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提取信息精华及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迷茫的学习中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前方的路更加清晰,目的也

更加明确,在这炎炎夏日里为我送来一丝沁人凉爽。

另一方面,循证医学证据要求真实,可靠,有证可寻。它包括医学科研,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证据及流行病学的各项统计数据,也包括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取临床证据。科学的证据为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又教会我做一切事情都要找到支持的证据,特别是在医学这个严谨的行业,你的每个决策对病人而言都是有关生死的决定,这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自己以后从医之路奠定基础,也为我的人生提出新的的要求“淡定做人,严谨做事”。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的 “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时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是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强调自身核心思想的的同时,更加重视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作用于实践。在未来的道路上,它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外,更重要的是重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一纸文献。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存在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影响甚至牵系着另一事物的运作。同样循证医学对临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成果如果不能被临床所应用,吸取,那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临床医生不能一味的走经验道路,如果他们能相互结合,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期待早日走上临床,为此贡献自己的努力和一份力量。

学医的过程是漫长,乏味的,但它无时无刻为我们提供进步和升华的空间。作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为随机对照试验(RCT);②研究对象均是明确诊断为牙本质敏感的患者;③干预措施是激光或激光和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与未使用激光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④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⑤研究对象的失访率<10%;⑥结局指标是研究完成时显效/痊愈和有效的具体例数。

排除标准:①综述、讲座、会议报告等文献;②研究对象的失访率>10%;③结局指标不具有特异性或不能提供有效数据进行合并分析。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同时手检国内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期刊中有关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文献。检索主题词为:“牙本质过敏症”“牙本质敏感”“激光”“治疗”等。

1.3 文献筛选、质量评价

由2 名评估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评价文献质量,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讨论解决或由第三方裁决。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4.2.8关于RCT 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1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用卡方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当组内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时(P≥0.1, 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作Meta分析;当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 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结局指标采用优势比(OR)表示,其95% 可信区间(CI)作为为疗效的分析统计量。

2 结 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到相关文献114 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9 篇。依照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所有研究均提及“随机”,但均未具体描述随机分配方法;4 个纳入研究[5,6,7,8]实施了单盲,其余都未实施盲法;纳入的5 个研究[5,6,8,9,10]在退出或失访方面进行了记录;在样本含量方面,仅有3 篇文献样本含量≥100,样本含量较为科学合理,其他均属于次小样本(表 1)。

2.2 Meta分析结果

分别对9 个研究中涉及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时间点进行分析,包括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即刻、1、3、6 月后的疗效。另外,本研究中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有效牙数的总例数=治愈(显效)牙数+有效牙数。

2.2.1 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即刻疗效

7 个研究[5,6,8,9,11,12,13]比较了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即刻疗效,共1 636 颗患牙,其中实验组827 颗,对照组809 颗;其中5 个研究涉及Nd:YAG激光,2 个研究为半导体激光。对其异质性检验表明,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1, I2=43%),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83,95%CI(2.86,5.12)],提示激光相对于其他脱敏方法而言,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图 1)。

2.2.2 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1

月后的疗效 3 个研究[6,8,11]比较了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1 月后的疗效,共506 颗患牙,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53 颗; 其中2 个研究涉及Nd:YAG激光,1 个研究为半导体激光。对其异质性检验表明,各研究间存在较大的统计学异质性(P<0.000 1, I2=90%),故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1 月后的疗效可能优于其他脱敏方法(图 1)。

2.2.3 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3

月后的疗效 5 个研究[6,7,8,10,11]比较了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3 月后的疗效,共716 颗患牙,其中实验组369 颗,对照组347 颗; 其中2 个研究涉及Nd:YAG激光,2 个研究为CaALAs激光,1 个研究为半导体激光。对其异质性检验表明,各研究间存在较大的统计学异质性(P=0.000 2, I2=82%),故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3 月后的疗效比其他脱敏方法更优(图 1)。

2.2.4 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6

月后的疗效 4 个研究[5,9,10,12]比较了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6 月后的疗效,共959 颗患牙,其中实验组506 颗,对照组453 颗; 其中2 个研究涉及Nd:YAG激光,1 个研究为CaALAs激光,1 个研究为半导体激光。对其异质性检验表明,各研究间存在较大的统计学异质性(P=0.003, I2=79%),故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6 月后,相对于其他脱敏方法而言,具有更好的疗效(图 1)。

3 讨 论

3.1 我国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疗效分析

根据Brännsträm的流体动力学说,对牙本质敏感的有效治疗是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小管内液体的异常流动所引起的牙髓神经的兴奋,从而避免疼痛产生[14]。激光的热效应可在光斑处产生高温,在瞬间使牙本质表面有机物变性,无机物熔融,从而封闭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口,达到脱敏目的,另外还可能形成继发性牙本质,使疗效更加持久。目前用于治疗牙本质敏感的激光主要有Nd:YAG激光、Er:YAG激光、CO2激光、CaALAs激光和新型的Er, Cr: YSGG激光系统。Kimura等[15]认为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疗效优于其他脱敏方法,另外激光的种类和参数的设置也与脱敏疗效有关,但是Kimura等认为对于严重牙本质敏感的患者,激光的疗效则不尽理想。

本研究分别对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即刻、1、3、6 月后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激光用于治疗牙本质敏感,即刻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其他时期疗效均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因此为激光进一步应用于治疗牙本质敏感提供了参考。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上述结论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

3.2 纳入研究的局限性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篇8

循证医学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医学界普遍通行,最重要的是强调对任何一种疾病、任何一个患者作出的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都要以当前最好的、客观有效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为依据,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的意愿和需求来制定,这样能让医生和患者形成诊治联盟,患者从中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和最佳的生命质量,因此循证医学是让患者受益的创新医学。

◇ 没有循证医学治病只是大概

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比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显著增加,这些疾病原因复杂多样,如何更好的治疗这些疾病成为医学界最大的挑战。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学专家逐渐发现,以往的医学诊疗模式治病只能是一种“大概”治疗。比如,对高血压的治疗,根据当时的临床经验,应用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降低血压往往近期内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因此双氢克尿噻成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但是随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出现,医学专家发现利用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情况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会提高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因此,一些有学识的医学专家逐渐认识到以往医学认为正确的治疗方法也许存在很大的偏差和错误,对患者以后的生存质量可能有害无益,所以必须对经验的治法进行重新审视,这种“大概”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经验医学模式下的临床研究设计很不严谨,病例太少,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病例中进行实验得出的研究结果,对于大范围内体质、年龄、生活环境都不相同的人群来说,疗效出现了偏差;而且实验观察的时间比较短,只看到了近期的疗效,没看到长期用药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还有评价指标太单一,降压药只观察降低血压的疗效、降糖药只观察降低血糖的疗效,而忽视了该药对人体其他方面指标的影响,这些都使得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认识到当时临床诊疗模式的局限性以后,医学界开始探讨新的医学模式,这为循证医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有了循证医学可实现精准治疗

为什么说有了循证医学就可以实现精准治疗呢?因为循证医学倡导任何治疗方案都必须建立在目前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临床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患者自身意愿的基础之上。其中所讲的目前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的收集,都必须按照大范围、多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三个原则来进行。首先说大范围,一种药物少数人服用以后有效,但是放在大环境下很多人使用,还能取得良好疗效吗?那未必,因此循证医学要求验证一种药物的疗效,需要在大范围内收入大量的病例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来判断药物的疗效。其次是多样本,一种疾病每个人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等自身条件都不相同,这些因素往往又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循证医学研究要求收入的病例必须多种多样,尽可能找到各种情况的患者,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出所研究药物对各种不同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再次是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这是为了避免医生人为分组时有意无意将病情较轻患者分到用药组,使用药组疗效过于显著的问题,所以循证医学试验过程中需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个是用药组,一个是对照组;而且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使用的是用药组的药物,还是对照组的药物,只有到最后揭盲的时候,按照编号统计出结果,大家才能知道用药组的疗效如何,对照组的疗效又如何,这就避免了医生和患者双方心理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种大范围、多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得来的治疗证据是最科学、最客观、最公正、最全面的,将这种最佳的治疗证据运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治中,能够实现疾病的精准治疗,让患者从中受益,这也是循证医学得以在国际医学界普遍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循证医学的心理治疗关系探究论文 篇9

循证医学的理念[1]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而循证医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水平,转变态度观念,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使其系统分析各种途径得到的证据,进行临床决策并能正确评价专家意见,最终使患者受益[2]。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认知水平和应用循证医学进行循证决策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进一步循证临床实践和有效地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确定湘南学院-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3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循证医学了解程度、学习目的、循证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应用循证医学的主要障碍等5个方面内容。问卷调查表采用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15份,回收315份,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男生164人(52.1%),女生151人(47.9%)。2012级103人(32.7%),级110人(34.9%),2014级102人(32.4%)。

2.2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学习目的

被调查的315名学生中,12级学生因为必修循证医学这门课程,对EBM知识及相关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83名(80.6%)学习过相关知识;13级中56名(50.9%)接触过循证医学知识;14级中仅有36名(11.4%)主动学习过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关于学习循证医学目的设计五个选项:指导临床实践,指导科研、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不知道。数据结果显示: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指导科研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所认同并接受。

2.3学习循证医学知识的途径

2014级医学生主要通过期刊、杂志、上网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3级医学生主要通过学术讲座、期刊、杂志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2级医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和学术讲座来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同年级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途径不同。调查中了解到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生于大三期间必修循证医学课程,所以2013-2014级学生还未系统学习过该门课程,只是依靠期刊、杂志、网络和学术讲座等途径获取零星知识。

2.4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障碍

开展EBM实践教学的主要障碍有:对循证医学缺乏认识、检索和评价证据能力不够、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及查到有效证据难以应用于临床实际问题,同时外文文献阅读困难也不容忽视。

3.讨论

本研究从调查者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同年级临床医学生认可和接受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和原则。学生有意识到循证医学在指导临床实践、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指导临床实践的认识和需求从22.33%增加到77.45%。学生刚入学时主要通过期刊、杂志等途径了解循证医学知识逐渐转为课堂、讲座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说明我校开展循证医学教育逐见成效。循证医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且是在这种认识方式和方法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只有通过循证医学课堂强化循证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医学研究证据检索与评价知识,才能将循证医学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及指导科研。循证医学教学法强调从传播相关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从死学转变为巧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从短期的“充电”转变为终身教育的新的循证医学教育观,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

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临床教学 篇10

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临床教学

传统医学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把教学内容看成是固定的,确定无误的东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教师为主,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而在临床实践中,医师根据个人或上级医师传授的经验和技能指导医疗实践,以经验式、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为主.

作 者:蒋宏传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100020刊 名: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年,卷(期):20076(11)分类号:G64关键词:

普通外科临床循证医学论文 篇11

制医学生普通外科阶段性特点对循证医学思维教学的需求

1.1现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要求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7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培养精英化、专业化的高端医疗人才,使其具有先进性、世界性、开放性的眼光和领袖气质。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于制订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医学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包括7个部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能力、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能力、沟通技能能力、临床技能能力、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这些能力“标准”针对医学高等教育毕业生,对医生职业所要求的核心要素,均作了全面和详尽的规定[2]。如何在临床教学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深刻了解临床教学特点,制订切实高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医疗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

1.2当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提出需求

随着医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成才要求的提高,我们发现当前临床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临床医疗教学效果,不断努力达到医学改革现代化的要求。

1.2.1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与临床需求间的矛盾在不同教学阶段,医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仅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了医学理论,缺乏实践应用经验。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临床医生针对个体化患者,综合考虑复杂临床问题,采取已有医学成果,做出最佳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初期的医学生,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脱节,缺乏将医学理论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桥梁,常见问题包括不能发现患者疾病的主要问题、难以选择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无法评估和选择现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期的医学生,常见问题包括过度依从上级医师的医疗决策、缺乏求证精神和根据医疗结果修正反馈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实践后期的医学生,常见问题包括经验性医疗行为的养成、发现临床新问题和探索新诊治方法的能力的缺失。循证医学思维的引入,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1.2.2先进医学理论要求和滞后的临床实践训练方法间的矛盾现代科技辅助技术推动医学教学的改进,医学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学不断丰富医学研究手段,现代医学生的学习具有后发优势,站在前人肩膀上,学习了最新医学理论体系,但临床实践训练方法相对滞后。由于地区医学发展不平衡、历史原因造成的医学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的差异,当前我国临床实践中依然存在经验式医疗思维,缺乏循证医学意识和临床科研态度,难于引导学生进行医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临床难题的科研探索。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克服地区人员医疗水平的差异,帮助和改进建立先进的现代循证医疗临床诊治思维体系[3-4]。

1.3普通外科临床分阶段教学特点和循证医学学习需求

在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临床专科培养的不同临床学习阶段,普通外科临床医学教学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医学生的教学特点,制订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临床教学中循证思维培养的计划[5-6]。

1.3.1临床见习教学阶段阶段特点:从7年制医学生4年级开始,进入临床见习期,这一阶段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直接接触临床实践,能够进入普通外科病房、换药室、急诊室、手术室现场观摩临床诊治。较理论学习而言,这是质的变化。同时这一阶段,学生普通外科知识的获得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因此,我们在该阶段主要着力于外科基本理论、外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学习训练。在开展外科动物实验课的基础上,临床见习主要要求学生在外科临床一线的观摩,要注意观察外科医生的基本操作技巧,将这些技巧同课本讲解进行对照和揣摩。循证医学学习需求:此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兴奋度高,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学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在此阶段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中,应当注意学生循证医学理论的掌握和模仿应用。

1.3.2临床实习教学阶段阶段特点:从7年制医学生5年级开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在临床手术时也可以亲身进行一些基本操作,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动手欲望。在此阶段,我们强调学生应当注意观摩手术和术前术后处理,尤其是手术指征、禁忌证、手术范围、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循证医学学习需求:此阶段学生应当进行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临床诊治思维、信息管理和沟通技能的`全面学习实践,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思维进行临床行为评估、医患交流和诊治思维训练[7]。

1.3.3临床专科教学阶段阶段特点:在7年制医学生6~7年级,是普通外科专科(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在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思维的训练。这一阶段医学生需要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获得毕业证书。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出、如何建立课题研究体系、如何开展临床课题和结果评估,是重视当代循证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是推动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动力。循证医学学习需求:7年制医学生6~7年级,普通外科专科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在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思维的训练。这一阶段医学生需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学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等医学科研训练[8]。

27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临床阶段性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7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阶段性教学中循证思维的培养,包括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循证医学知识范围、循证思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循证医学教学应当成为临床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临床见习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2.1.1循证思维教学目标完成循证医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循证临床诊治的感性认识。

2.1.2循证医学思维教学内容循证医学基本理论,文献检索和评价,Meta系统评价。

2.1.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文献为主(CBL)教学、问题为主(PBL)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循证诊治的演示,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理论的掌握和模仿。

2.1.4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循证医学知识的普及率。

2.1.5临床教学实践临床见习阶段,针对此时医学生刚刚直接接触临床实践,普通外科知识还是以理论学习,但是对临床实践怀有极大兴趣和好奇心。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CBL教学、PBL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理解,在开始阶段打下良好的临床思维基础方法。如在进行经胆总管T管造影的操作中,不仅告诉学生基本操作步骤,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术后造影时间的选择、造影剂的选择、如何决定造影剂注入压力、出现过敏并发症的原理和预防处理措施,并组织学生复习胆道压力变化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过敏抢救的措施等医学证据,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开发学生改善现有医疗措施的创新理念,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深入理解每一步的临床实践操作,使学生从简单的模仿,进入到自觉性的学习和探索研究的乐趣中去。

2.2临床实习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2.2.1循证思维教学目标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的临床实践中的使用。

2.2.2循证医学思维教学内容临床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文献检索和评价,阅读和新兴Meta分析系统评价,循证指南的查找和使用,循证医学证据在诊治、医患交流中的应用。

2.2.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和专题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如何进行医学证据的评价和检索获得证据方法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临床诊治思维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进行Meta分析和循证研究评价方法,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的查找鉴别评价、在临床诊治以及患者交流中运用。

2.2.4研究效果评价方法医学生循证专题组织学习讨论的内容和次数(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问题讨论)。

2.2.5临床教学实践在临床实习阶段,针对此阶段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有着非常强烈的动手欲望,但是又缺乏操作经验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循证医学实践能力,在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教学、术前讨论和手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每一名患者的疾病和治疗进行个体化分析,提出此类疾病的共性问题、当前患者的个性问题,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治疗效果,印证和修订治疗方案。例如腹腔镜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教学实践中在学生体会了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不同病例的经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查询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Meta分析和RCT实验研究,深入理解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适应证的选择、风险评估和预后处理,并对医学科研方法进行初步的认识。

2.3临床专科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7年制医学生6~7年级,普通外科专科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在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思维的训练。这一阶段医学生需要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等医学科研训练。

2.3.1循证思维教学目标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在临床科研中的使用。

2.3.2循证医学思维教学内容循证医学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利用循证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Meta系统评价,循证指南,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等医学科研训练。

2.3.3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型专题课堂教学,证据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参加专业会议、开题报告、课题设计讨论。在临床科研能力教学中进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

2.3.4研究效果评价方法医学生书写发表循证医学相关Meta分析、综述文章的内容和数量,开题和毕业论文循证医学思维的应用比例。

2.3.5临床教学实践在临床专科训练阶段,针对此阶段医学生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毕业要求,应当培养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武器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出、临床课题设计和初步的科研实践。例如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实践中,对于患者可以选择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开展手术安全性和优越性比较的科学研究。首先是引导学生查询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的证据,对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有条件行Meta分析,当前研究是否依然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性的设计方案,最后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开展临床科学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阶段循证医学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分析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和7年制临床教学阶段性的实践,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不同临床学习阶段进行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在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在临床医学7年制教学过程中应用融入循证医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②在临床医学7年制教学过程培养循证医学思想,可以有效达到现代医学教育核心目标———让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提高的方法,使之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9]。

上一篇:考场作文如何开头下一篇:实验室内部审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