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

2024-06-20

信仰是(精选12篇)

信仰是 篇1

信仰,是不断前行的力量

——观《信仰》有感

人的价值不在于生时萦绕耳际的歌功颂德,而在于死后依然有很多人甘心拜服于灵前。

有些人高尚的存在于某个卑微的角落,不为人知却始终顶天立地的活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

他们胜利于无比艰难的时代,前进于激情澎湃的时代,引领着锐意改革的时代。他们的故事在流淌不息的历史之河中沉浮,他们的精神在最伟大的国家和最伟大的民族中传承,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铭记。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中国共产党人,你们虽消逝在纷繁的历史中,却因不朽的人格永存于宇宙。

文献纪录片《信仰》,带着我回到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一个个鲜活的共产党人形象跃于眼前,让我深切体验到信仰的力量。

九十一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一大批“只要主义真”,誓将“壮志换新天”的“时代先锋”们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改变了历史,创造了历史,更给所有炎黄子孙打造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未来。如今,新一代的共产党人,还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共产主义进行着不懈地奋斗。

年轻的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生活于那个年代,能否为坚守自己的信仰彻底抛开功名利禄和锦绣前程,能否用信仰的力量去对抗严刑拷打,用生命去践行“永不叛党”的誓言?这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在信仰和生命之间做出选择何其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共产党人而言,信仰永远是唯一的选择。

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1917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主义中解脱出来。

无数的青年人冒险、吃苦,为了给国家带来一个新远景,他们把自己的整个人生投入到那个新尝试的大运动,他们不知道这个大运动是成功还是失败,但它至少牺牲了这一代人而造就了另外一个远景,他们始终坚守着追求理想社会的信仰。

英勇的革命先烈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喊出:“怕死不当共产党!”一个个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的成立,使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期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

无数共产党人以钢铁般的意志锻造钢铁,于艰苦卓绝中钻井炼油,用鲜红热血对抗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离炼钢炉和油井最近的永远是共产党人,冲锋号想起时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共产党人。他们为的是同一个信仰,那就是自强不屈地建设和保卫新中国。

当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多年来共产党人为之奋斗追求的目标,就这样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充分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国8000万党员将继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与时代同行,以信仰为导航,在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上奋勇前进!

信仰是 篇2

日前, 围绕“女性创业与守业”“女企业家的管理风格”以及“如何处理事业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热点话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大连申江企业集团董事长赵懿。

创业难守业更难

“女性创业难, 守业更难。取得事业初步成功的女企业家, 更应该加强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准。只有一如既往地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 在公众心中树起标杆。”赵懿说。

在竞争激烈的大连旅游市场上, 申江企业集团旗下的大连申江国际旅行社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早在几年前, 就曾创造过“淡季不淡, 旺季更旺”的奇迹, 经营业绩与口碑更一直保持在业界前列。而对于赵懿来说, 她当初进入这个行业则“纯属偶然”。

11年前, 搞财务出身的赵懿创办申江旅行社。创业之初, 她针对当时的市场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从我做起, 为游客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旅游环境, 一个更加舒心、愉悦的旅程。”并在完善特色服务的同时, 不断挖掘新的旅游项目。

要想创业成功, 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专业团队。赵懿认为, 打造专业团队, 不能只靠引进人才, 重点还是要加强内部培养。她不惜花重金聘请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对员工进行培训, 并将培训渗透到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通过在各种场合、多种方式灌输企业的价值观与团队的使命感, 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

就这样, 旅行社平稳渡过了创业的起始阶段, 经营业绩越来越好。经营旅行社, 自然要与酒店接触。赵懿的能力和人品给不少酒店老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位老总率先提出要将自己的酒店交给赵懿打理。这对此前从未接触过酒店业务的赵懿而言, 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赵懿决定要迎接这次挑战, 并通过放手使用职业经理人, 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管理能力, 熟悉国际酒店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团队。在她看来, 由于酒店服务大多数都是以面对面、点对点、人对人的方式进行, 酒店的营运成功需要一支众志成城的团队, 自己的责任是对团队成员的不同技能进行协调与整合, 从而使团队发挥最大效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探索, 酒店经营步入了正轨。而赵懿也在大力发展“大连一日游”这一特色旅游产品的同时, 根据其自身特点推出一系列旅游与酒店住宿、网络服务相关联的优惠项目, 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而集团的成立, 更意味着申江企业集团开始进入“守业阶段”。

2014年, 对于申江企业集团和赵懿来说, 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集团旗下各机构均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 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更让赵懿感到欣慰的是, 企业集团管理、服务关系的理顺。

“弹钢琴”是一种管理艺术

在赵懿看来, 只有理顺好企业集团的管理关系, 才能为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而管理又与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 服务则是伴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管理与服务,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 管理本身就是服务, 管理也寓于服务之中。

申江企业集团拥有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其绩效考核机制更是由赵懿亲自主持建立起来的。这套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机制, 涵盖直接指挥制、分工负责制、命令服从制、全员监督制、民主参与制、奖优罚劣制;集团自建档案, 自查安全;建立了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成立的工作质量检查小组, 每周、每月都进行大检查, 从车队、酒店、员工宿舍都进行督查。规定诸如酒店墙上有蚊子血迹, 马桶盖不干净, 沙发上有面包渣等细节问题同样都必须通报, 及时予以改进。赵懿更是经常深入一线, 随时进行现场检查和督导。

赵懿在企业管理方面注重“法理”, 更注重“人性化”。企业管理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如果一线员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就很难要求他们做到向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践证明,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仅靠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一些高素质的员工, 报酬多少并不是决定他们工作态度的主要因素, 对企业的文化归属感才是关键, 这就必须在管理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赵懿强调, 旅游企业的劳动密集性、内部分工复杂性及服务产品的综合性等特点, 决定了旅游企业应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上下左右的沟通以及企业干部职工在职务晋升、岗位转换等各环节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和手段, 加强文化建设, 创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 才能把众多的员工与部门有效地组织在一起, 以保证广大员工工作时心情舒畅, 士气高昂, 为顾客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在申江企业集团, 各基层单位每月都进行一次星级员工评比, 星级员工照片“上墙”;员工手写的心得体会更让人倍感亲切。就这样, 在宽松的环境中, “制度大于总经理;结果第一、过程第二;用家庭式的温馨关怀员工;用学校式的教育培养员工;用军队式的纪律管理员工”等管理文化理念, 日渐深入人心。

赵懿说, 管理与服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管理者应该站在集团发展的高度, 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自身要有硬功夫, 被管理者同时也要很好的理解与配合。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 诸如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企业外部环境竞争的日益激烈等较为复杂的管理局面, 这就更要求管理者要学会统筹兼顾, 学会“弹钢琴”, 既能高奏主旋律, 又能弹好协奏曲, 唱准和谐音, 实现管理文化的相容、共存和统一。

要事业更要好好生活

赵懿常说, 做事业就要有一颗坚持之心。坚持是一种信念, 坚持到底则是一种信仰。坚持到底不是因循守旧, 更不是固步自封, 而是在保持主方向、主阵地的基础上, 去粗取精, 改革不适合发展的思想和制度, 引入新鲜、健康的思想和制度, 保证企业即使在市场的狂风巨浪中也能稳步前行。

近年来, 申江企业集团多次荣获省、市政府旅游先进单位, 在同行业服务质量及其它专项评比中更是屡获殊荣。赵懿本人也担任了大连市中山区政协委员、大连市工商联直属会员。她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2013年所撰写的《关于规范大连市散客自助游市场的提案》还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

同时, 赵懿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014年12月, 她被大连市慈善总会评为“大连慈善人物”;同月, 又被中共中山区委统战部、中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山区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授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

赵懿说, 企业能有今天, 得益于各界同仁的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在朋友和员工们眼中, 赵懿对申江企业集团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无人能及。这位热爱生活的女企业家从创业起, 经常工作到深夜。熬夜的人容易变老, 而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 熬夜更是最忌讳的事情。说来也怪, 尽管经常熬夜, 赵懿却依然年轻。她笑着说, “关键是要有个好心态。做事业固然重要, 但和家人一起好好生活, 享受亲情带来的精神愉悦更重要。”

赵懿有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美丽的女儿正在美国加州读大学。2014年年底, 她与丈夫去美国探亲一个月, 和女儿享受天伦之乐。赵懿热爱生活, 热爱工作。对她而言, 事业与生活这两者并不矛盾, 而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半是信仰,一半是愚昧 篇3

巫师用辟谷之法装神弄鬼可能源自巫术本身的病态特点,因为许多从事巫术的人,最初只是平常的人,而一次辟谷状态下的癔症的发生往往把正常人变成巫师。因为在癔症(歇斯底里)期间,病人超常的体验不但病人自己不可理解,就连他的家人和前来关注他的其他人也莫名其妙。那种不一样的病使人们想入非非,于是,人们特别在意了病人在歇斯底里状态中的言行。一种最容易的联想是活人和死者之间的神秘关联,“通阴”是人们最愿意做出的解释。

2001年和2003年,我两次到江南农村去调查我的研究对象、一个叫“周医生”的巫婆时,上述理论得到了证明。

第二次调查在2003年农历正月十三,我陪同中国科协的郭昊、张丽琴、张利洁做“公众对于未知现象的理解”的调查。

我的一位助手先我们而去接受了“周医生”的巫术,这个时候我们一行五人(另一个是湖南科协派的司机)在旁边“等候”,并看到了行巫的全过程。当我们公开调查者身份后,“周医生”及其家人向我们介绍了她获得诊病治病能力的神秘经过。

行巫的发端是某年夏天一次神秘的疾病,那次疾病以不治而愈告终。在病中,她获得了看病的本领,自此以后,她就成了专职的巫医。由于香火旺盛,她的教初中理化的丈夫辞去教职做了她的帮手。

人们很难理解那种后来屡次发生的癔症,她的女儿也说不能理解母亲这种神秘能力的来源,这使我们感到有趣。“周医生”的女儿当时正在南华大学的医学专业就读。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调查时,“周医生”给来看病的人开了处方(处方笺是该县某医院的),而2001年那次没有。也就是说,“周医生”的处方能力与她女儿的学医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而她女儿说母亲的处方能力来的莫名其妙。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家庭是否存在集体行骗的问题。

中国科协的专家把“周医生”的处方拿回去做了研究,那是一些既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的药草。

我们说这件事,是想说明巫师是最愿意用辟谷来露一手的,因为他们的神奇能力就来源于他们的辟谷期间——癔症病人常常是不吃不喝的。

辟谷,即不食烟火谷米,最初可能来自人们对吃五谷杂粮这件事的思考。人吃粮食而活着,这是一个命题。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人的生命与粮食有关联,那么究竟是多食有益还是少食有益?应该说,朝这两个方向的思考都是合理的方法。辟谷是对“少食有益”这个命题研究的结果,因为,人们在乌龟那里获得了证据。

《山海经》说:“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这是一个神仙的事。

东晋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对俗篇》中则有两则辟谷的故事。其中一则引陈仲弓的《异闻记》称,某郡人张广定避乱时将四岁女藏在有竖洞的古冢中,只给了数月的干粮和水。三年后他再次回来,本欲收女儿尸骨,哪知她还活着。原来是断粮之后,女儿学着墓中一动物,以吸气为生。张广定找到那个吸气的动物,原来是只大龟。

道教宣扬的辟谷故事均是无法查实的神仙故事,十分怪异。道士也有辟谷的,不过并非什么也不吃,而是食些松子之类不寻常之物,而那些什么也不吃的辟谷者多半是沽名钓誉——明里吸气为生,暗里偷食五谷。1989年前后,郑州无线电厂退休工人谷报国曾自称“山泉公”并教人“辟食功”,在北京广播器材厂等处“带功讲课”,致使“辟食”者饿死无数。

乌龟的长寿是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得知的,其中有些是放生带来的证据。因为放生时往往有人喜欢在龟板上刻上姓名和日期,再度获得这只乌龟的人就发现了它的长寿。但是,就算乌龟的长寿是因为它的吸气,那也不等于人也能如法炮制呀。这里涉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类比。吃什么补什么,就是类比方法得出的结论。简单的类比使人们相信,人、龟在长寿的方法上同理。

对生命有限这个事实的恐惧,迫使人们做出种种超常的甚至反常的举动。比如顺着走的人如果不能摆脱死亡的宿命,那么我们就来个倒着走。走的方式都倒了个儿,由走的方式决定的生命也就倒个儿了——顺走命短,倒走命长。至于生命的长短是否由走路的倒顺决定,则是另一个问题了。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对因果的认识是正确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个命题当然正确。问题是,就像走的方式与寿命的长短关系不大一样,我们认定的种种神秘关联,原来都是缺乏依据的。因此,我们说,这些对于神秘关联的信仰,都是迷信。运用神秘关联所做的种种“通阴”治病的表演和努力,就是巫术。

辟谷是一种最常见的巫术手段。因为“人不吃饭不行”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人不吃饭也行,则神奇就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了。

辟谷也是最易实施的一种巫术,因为它是一种“不作为”,比“作为”容易。人仅凭喝水能够挺住较长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还会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一般认为,7天辟谷是挺得住的,但这个结论缺少统计学依据。

2004年4月3日,我去先父坟山扫墓时,顺便看望了一位60余岁的堂叔。他因为盼望发财,用种种神秘的方法研究地下六合彩(俗称买码),以等待神灵启示获得头奖特码,最终走火入魔了。最极端的表现是,他连续8天没吃饭。特码虽没得到,辟谷的可能性倒是证明了。

辟谷这种巫术之所以常见,还因为这是一种最易作弊的事。因为,“吃”有千万种方式和办法,用什么方法作弊都可能,而我们很难穷举作弊的方法并对行巫者实施有效监督。最近,四川陈建民做的辟谷秀,人们对他的种种怀疑,就是基于从前各种被揭辟谷骗局的经验的。至于魔术师的办法,更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公众的科学素质偏低,当科学超出他们的理解力或者需要费很大的努力才能理解时,他们宁愿相信通俗易懂、一半是信仰一半是被愚昧强加的反科学知识。在一个文盲不少科盲很多的国家,巫术很容易找到它生存的土壤。巫师要想显示“通阴”的神通,只要一些辟谷之类的简单表演就行了。这就如要让人们相信某种办法可以祛病延年,你不能使用基因这类原理(甚至字眼),你应该说:你要祛病延年长生不老吗?来,让我们喝点凉水喝点尿注射鸡血摆摆手清早起来倒着走……

爱情,更多的是信仰 篇4

我倔强地相信,一如你也倔强地相信,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你和我一定是与众不同,不然你如何倾心于我?

脚下的泥土,掩埋着绿草的根系,为的是将绿草的身体留下,将爱的滋养轮回到下一片嫩绿的季节,滋养的转移,滋养的轮回,在时间的间隙中洗刷着痕迹,而不会因为草的枯萎和死亡,而停止迁移,或者停留它的运转,这是自然轮回的自如,也是自如的轮回,

就像追逐爱情的天使,认真而用情地叠着千纸鹤,将爱的梦境和指纹的柔情,连同千纸鹤的精彩,一同飞到爱的天河,将爱情的种子,撒在泥泞的土壤里,等待着爱情的心愿开花结果。

美好的祝福和期待,那只是千纸鹤的心愿与憧憬,并不代表着爱情永远,也并不意味着爱情的坚固,善来散去的姻缘,也说明不了爱情的不忠诚,而是爱情的属性是一段一段的爱,一段一段的情,时间与空间的对峙,人格与性格的较量,环境与心境的滋扰,看似简单的两个字的组合,认真的去体会和理解,要想完整地去完成这两个字的深层意义,绝对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爱情不应该以时间的长短来判定,更不应该互相死守为忠贞,也不应该以改变而改变来说明,爱情是信仰的伴侣,信仰终生不变,爱情的选择也不会改变伴侣,信仰的改变,伴侣就失去了稳定的因素,爱情的.搬迁与转移,也就是自然的了,

资料

一个女人的死去,一个男人的死去,爱情不一定就会意味终结,原因是他们对爱情的信仰还在,爱情的伴侣还在,激情的年青的心还在燃烧,爱情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去而死去,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活而存活,这种看不见的思想和眷恋,是对信仰的追求和天真而浪漫的执着。

男人和女人的结合,有对艺术的追逐而溶为一体,天性浪漫而又诗意的结合,是传说中的神话。有对平静而普通的生活的追逐,乞求着一种安分的生活随便而简单的认同,这样的模式稳定在孩子和责任的身上,普遍而世俗的一种生存模式。三天改头四天换面的那种荒谬的结合,也有着男女知觉的生活延续,无论是为了金钱的诱惑,还是为了私欲的生存,只要有了共同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的依托,爱情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难舍难分。

爱一个人能够爱多久,就要看他们共同的信仰,能够坚持多久,没有了共同的信仰,也就没有了爱情的遗嘱,也就没有了为之包容的激情和感受,爱情的信徒不是懂得爱情,就能得到爱情的善待,爱情的信徒不懂得爱情,也不一定能失去爱情的包裹,爱情一但失去了同一个信仰,爱情随时就可以老去,或者干脆死亡。

六年级周记:信仰是一剂良药 篇5

坐在书桌旁早已无心学习,呆呆的望着窗外。信仰是一剂良药抛下书本,起身寻找香气的来源。桂花树伫立在屋后,摘下一小朵,品着那淡淡的清香。烦恼,急躁都抛在脑后。

忽然,耳边隐约响起清脆的童音。“我们在附中再相逢好不好?”那时,我摘下一大捧桂花给你,轻轻地抹去你眼边的泪。你点点头,露出了微笑。

于是,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认识了一群陌生的人。这个信仰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我遗忘了呢。

我为之一震,原来我是有信仰的。

飘香的桂花如轻灵的精灵,淡淡地,缓缓地,倾诉着我们的友谊。依旧如此美丽,淡雅。

再次别了这清香,回到书桌坐下。阳光依旧灿烂,却少了几丝迷茫,多了几许坚定。

从此,多许多事无所谓的我多了几分认真,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带之,不在乎别人的`评价;面对嘲笑和讽刺,仍像桂花一样,淡淡地展露着清香,做的自己。

迷茫的雾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暂时成功的光芒。但我知道,只有继续轻轻开放,才会收获更多清香,那淡雅而又沁人的香气。

是桂花树帮我找回了信仰,给了我一剂良药,帮我重拾了自信,让我能继续开放含苞的花蕾,而不是等到秋风萧瑟时再后悔。

是啊,如果没有信仰,我依旧会像之前那样迷茫吧。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没有信仰,不就只能迷茫地过完一生?

人生短暂,时间不等人,而信仰就像一剂良药,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紧的抓住自己的信仰,做的自己,不能被时间的繁华杂乱所迷茫,要永不放弃,活出自己真正的价值!

爱你是我的信仰读后感 篇6

奇葩,这个词最近很流行,所以我也用在了这个奶爸卡卡的身上,习惯了阅读规范的一板一眼的育儿经,这个奶爸卡卡写的《爱你,就是我的信仰》这个育儿经显得特别另类,有点奇葩,显而易见有这样奇葩的几点:一是写作风格很奇葩。通篇育儿经没有说教,更像是奶爸卡卡的一个回忆录,掺杂在女儿小虹成长的各个阶段,没有细数他如何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及各项活动,只是把女儿的成长点滴点缀其中,大量篇幅在写他的一些成长经历,通过自己经历的讲述对女儿的成长提一些希望、要求;二是语言风格极其奇葩。从没有看过这样奇葩的育儿经语言,一点不正经,有点戏谑,有点玩世不恭,有点小才华,但是给人感觉这个作者的形象很鲜活,读到哪一部分,就好像眼前呈现了当时的那个场景;三是描述内容极其奇葩。这个奶爸真是超级奇葩,在育儿经中毫不掩饰他对性欲的渴望,几乎贯穿整个文章的行文,就连老婆生孩子的过程,他也会臆想关于性欲的问题;四是体裁很奇葩。说这个育儿经是育儿经,也算,但读完之后,觉得作者是在进行文学创作,所以这本育儿经的体裁也很难界定,有点文学,有点编造,还有点小真实,让读者去想,去读吧。

不管怎么奇葩,奶爸卡卡对女儿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他为了女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把做父亲当成一个事业,为了照顾孩子,跟公司申请足够的时间,宁愿在家烧饭洗衣看孩子,正如书名所言“爱你,是我的信仰”,在 他身上,虽然有玩世不恭,但是也有很多优点,是很多爸爸做不到的,比如可以不顾世俗的偏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试管婴儿成功后选择要女儿;比如能够为了照顾孩子,牺牲自己的部分事业,而且心甘情愿;比如可以很耐心陪着孩子玩耍,并且享受这个陪伴的过程;比如为了女儿,自己的心智不断成长,可以一改之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并且把自己的糗事一一揭开……从书中流露的各种可笑之事,我们也读出了另类奶爸对女儿的真情实感。

信仰是 篇7

然而,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逐渐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却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例如政治信仰边缘化、模糊化、淡化、世俗化、功利化等不积极的现象, 挖掘其原因, 主要来源于三方面。首先, 随着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人, 其政治信仰不再像以前那样纯粹, 主流政治信仰被边缘化的现象愈来愈明显。其次, 当代中国经济日益发展, 社会日益进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 青年学生对于政治信仰的追求不再强烈, 并且由于其认识水平有限, 对于人生及道德认识尚未成熟, 简单地认为这些主流的政治信仰在如今已经失去了它本来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他们仅仅从满足自我需求的角度出发, 相比政治信仰, 更愿意信仰金钱、物质、权利、地位等更加“实际化”的东西, 政治信仰因此被逐渐淡化。再次, 受社会环境影响, 当愈来愈多的人们给自己贴上“名”和“利”的标签, “追名逐利”已经成为多数人最现实、最主要的人生追求。导致某些学生信仰马列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只是为了将来早日入党, 享受党员的权利, 完全趋向功利化。错误的入党动机致使一些对党认识尚浅、对党忠诚不够人们加入了党组织, 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党内“蛀虫”, 成为危害党组织、危害人民群众的威胁所在。所以, 青少年学生政治信仰正确与否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自身政治信仰的缺失与偏离, 不仅会导致对自己存在价值和精神追求感到茫然, 失去对未来的方向感, 更有甚者会步入歧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逐渐多元化的价值选择中正确做出分辨, 进行理性选择, 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政治信仰与理想追求已经尤为迫切, 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引起高度的重视。祖国的未来在青年、希望在青年, 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 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前途。

而高中时期作为学生汲取宝贵知识、塑造健全人格、砥砺德行、明确未来的关键时期, 针对部分学生政治信仰偏离、淡化的情形, 学校应予以正确引导, 切实加强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因此,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良好阵地, 其肩负着教育学生形成良好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使命, 显示出了较为重要的政治价值。切实搞好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政治信仰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关系到民族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施, 目的是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及理想追求, 通过接受主流政治信仰教育, 提升自身政治认知能力, 从而锻造自身, 着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中, 政治信仰的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意识、政治立场的培养, 同时对学生进行渗透的途中更要注重系统化, 配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案例加以引导, 善于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以学生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紧密联系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实际,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增加授课内容, 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使其深刻地领悟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道路,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度, 逐渐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同, 以此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对于推进政治社会化、统一社会意识形态、坚定社会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有助于为青少年学生指明奋斗目标, 让其政治信仰成为支配人生行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使得整个社会整体凝聚一心, 共同为一个相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当青少年学生选择了正确的政治信仰, 就会自觉地将个人的作为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机结合, 怀揣着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以坚定的信心与执著的毅力战胜艰难险阻, 从而形成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身的人生抱负, 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以此来看,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刻不容缓, 应该予以投注更多的目光, 着力推动青少年学生政治信仰健康化、科学化发展, 从而早日锻造出于国于民有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社会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思潮碰撞, 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政治信仰偏离甚至缺失。要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就要从教育着手, 注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江平:法治是唯一信仰 篇8

即将80岁的老人,历尽人生波折。在他身上,既有法学大家的操守,也不乏应对复杂现实的策略。他会用智慧的表达,以期事半功倍。

江平说自己不至于为了某一理想走上最决绝的道路,除了“没有这个勇气”,他也考量了这种方式的效果。

无论政治还是民粹的力量,都不足以改变江平对法治的信仰,因为它是民主与自由的载体。

江平说,经历正反两方面的教训,看政治也好,看国家前途也好,都有两方面的经验,这是他人生很大的特点

前不久,《南方周末》举办“中国梦践行者”致敬典礼,法学家江平是其中最年长的“践行者”。他从幕布后走到前台时,没看清脚下的台阶,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主持人白岩松不失时机地借题发挥:江老师一路走来,虽然也有坎坷,但是,你看他“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了舞台中间”。

这个插曲,倒真像是这位老人的人生写照。

去年年底,年届80的江平患了中风,出院后腿脚不如以往灵便。送记者出门时,他走起来有点摇晃。其庞大的身躯对于饱经风霜的两腿,像是一个负担。腿脚给他带来的麻烦,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存在,但这却往往让人因之对江平更添几分敬意。

1990年12月底,江平60岁生日。在学生们为其操办的生日晚会进入高潮时,大家要求江平表演一个节目。他装着假肢的一条腿看起来不太灵便,却非常坚定地走上前来,唱了一首英文歌曲,叫“我们决不动摇”。“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升华!”当时在现场的学者说。

几番剧痛,看淡得失

江平人生的前两个分水岭,都与右派有关:1957年被划为右派,他被打入“敌对的阵营”;1978年右派摘牌,他又被拉入“人民的阵营”。1990年被免职后,他不希望自己属于任何一派,完全独立。

对江平来说,195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与他相熟的几位业内人士表示,江平此后的很多行为,或许都能在这年找到解释。

1956年,江平带着全优的成绩,提前一年从苏联学成归来。江平1951年被选中赴苏联留学,不知5年后国内风云已变。当时,中国正在以整风的名义“引蛇出洞”,“给党提意见”一时风行。

在领导的授意下,江平和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江平留苏归来后进入该校)的另外19名年轻教师,写了一张大字报,内容共有5条,包括成立整风委员会、鼓励中层干部向党提意见以及建议工会由选举产生等。大字报一开始广受好评,校领导也给予充分肯定。

随后风向突变,原本被鼓励的“给党提意见”被定性为“对党恶毒攻击”,积极建言者纷纷被打成右派。江平由于是该校第一张教师大字报的始作俑者,当然未能幸免。在试图将其划入右派时,组织上颇为头疼——江平之前的经历“又红又专”,不仅18岁就参加革命,还被选为赴苏联的第一批留学生。学校专门为此召集了一次会议,最后终于在其教育经历中找到了“源头”。

江平在国内所受的最重要的两段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上的。中学时就读于崇德中学,这是一所由中华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民主自由之风甚浓,正是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江平18岁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一个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他说自己当时参加革命的意愿有两个,“一个是(实现中国)物质上的富强,一个是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江平后来考入燕京大学,这又是一所教会学校,民主之风同样领国内之先,其创始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驻中国大使的司徒雷登。

手握这两个罪证,学校给江平定性为“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对于这一定性,江平说既服又不服。服的是,这大体就是自己的思想根源,不服的是,为什么民主自由就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前自己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吗?“当时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在我的思想中始终是一个疙瘩。”

江平说,被划为右派,是自己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有时还在梦中杂乱地回放着那惊心动魄的情景,醒来仍心有余悸。”让他颇为感慨的是,他留苏本来应该有6年时间,为了早日回国工作,在5年之内修完了课程,没想到努力学习的结果是“抢到了一顶右派的帽子”。如果在1957年7月份回国,国内反右形势已明朗,他不会傻到要自投罗网。

被划为右派还带来了另一场灾难,他新婚的妻子在组织的压力下提出离婚。两人在留苏期间相识,欲在留学期间结婚未获批准,于是回国结婚,却没想到婚姻如此短命。

遭遇双重打击的江平被派往西山劳动。一天,江平去铁轨边拿钢丝绳,不远处的火车突然间滑行下来,毁掉了江平的一条腿。

江平说:“从1957年到1978年,这期间我该失去的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也失去了,最低谷时,除了这条命,其他所有的都失去了。”这个“最低谷”,说的就是1957年。

接二连三的灾难,在江平看来“还是可以忍受”,只是看问题的角度有了些变化,“我可以说是从火车轮子底下捡回了一条命,这让我觉得对人生应该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多活一天都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有了这样一个乐观的态度,我们就不会再去为某些东西的得失而烦恼,也就有精力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执拗信仰与委婉表达

与1957年不同的是,1990年的转折带给江平的,是释然。他在当天全体教师大会上说:“终于被免去了职务,我好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感到了一种特别的轻松。”

这一事件给江平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是“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说,如果说自己的人生要找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追求民主自由算是比较明显的一个。只是有时候激烈一点,有时候隐性一点。1990年以后,这些从年轻时期开始累积的基因开始发酵,“它超过了对很多利益的考量。”

早在苏联留学期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就引发了江平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昨天还是一个伟人,今天就成了一个杀人犯?”思考的结果是,这并非斯大林个人的原因,而有制度的推手在里面。

22年的右派经历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去想:“中国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江平说,自己给人生的一个大的准则是尽量不说违心话,尽量不做违心事。“在政治运动横行的时代,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理念是很不容易的。”在那些日子里,他秉持的一个原则是“政治条件不好,就不说话”。

到了90年代,江平认为说话的余地已经很大了。他说,自己对形势有一个大的判断,就是中国不可能再有1957年那种风险了。“不会被抓起来,不会被戴帽子,中国不会再出现反右的运动了。这跟自己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有关。”

与他相熟的律师张星水说,江平不仅是一个长于思考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善于选择表达的人。“他会权衡表达的风险和效果,以期事半功倍。”

张星水认为,江平的这种态度,让他在官方和民间都沦为“少数派”,“官方认为他有些激进,民间则认为他有些保守”。

曾经在2003年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直选的张星水承认,自己在2001年到2005年非常激进,虽然也是有序的表达,却是“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江平与他做了很多沟通,从2007年开始,张星水趋于缓和的表达。

一位前辈的眼神

江平所参与的公共事件,都有一个说得过去的法律逻辑,从而用这一逻辑去驳斥其他的逻辑。被驳斥的逻辑里,既有政治的逻辑,也有民粹的逻辑,后者让他显得更与众不同。在2008年10月一次讲座的提问环节,有听众问起他对杨佳案的态度,他说:“我完全同意上海市高院的二审判决结果。”一位听众旋即站起:“假如我手里有一个鸡蛋,我一定会向您扔过去。”江平在重庆“钉子户”事件上的“护法”言论,也同样惹来了如潮的非议。

“他对法治的信仰已经深入骨髓,”张星水说:“任何其他的力量都不足以改变这种信仰,无论是政治的力量,还是民粹。”

而这种信仰背后的动力,还是民主与自由。在江平看来,“法治的基本东西,无非是民主和自由这两个基因。”

“民主说透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就是要创造一种制度,使人们能够去选择一个最好的政治家来领导中国。而这种制度应当是透明的、公开的。”

他说,自己过去不太尊重政治家,近些年才发现,法律人要躲避政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没有政治理念的法律人可以在有关执法的是非判断上很清醒,但却可能在所执行的法是善法或恶法上判断很不清醒,这并不奇怪。”

在中国法治的进程上,江平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进两步、退一步”。“这就是说,你进得要是太快的话,可能就被别人反对掉了。只有进一步,妥协一些;再进一步,再妥协一些。不可能设想任何东西都是笔直地、不断地往前进,这不太可能。所以,前进和妥协,改革和妥协都是正常的。”

在江平看来,“前进的两步”主要来自于民间的推动,“但推动的程度,还要取决于领导人的认可。”

他坚持认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只能循序前进,只能在目前的体制内进行。“中国这么大,一旦出现了极度的混乱,那中国是非常难以想象走向何方的。中国如果走到这一步——可以到你的床上踏上一只脚,可以随时把你的财产没收,穷人再搞一次革命,财产再一次分配——我想这不能够带来民主,恰恰是走向了它的反面。”

江平说,60年前,自己为了民主、自由而呐喊,60年后,这一目标仍然未变。“好在我有一个比较好的条件,就是新闻媒体采访多一点。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来宣扬法治理念。”

江平所能利用的另外一块平台,是演讲。“相比起写文章来,我更喜欢在讲台上发挥我的思想。”他说。

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毕业生这样描绘江平演讲的现场气氛:“现场热烘烘的,让人虽然冒汗却移不开步,我们便如善男信女一般,听着先生布道,感觉是听了天籁之声,只知道它熨平了我的五脏六腑,让人有一种本能的冲动。”

去年冬天因中风住了两个月的院后,江平说现在已经是“保命第一”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起到了铺石筑路的作用,现在已接近完成我们的使命,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希望青年人接过接力棒。”

信仰是 篇9

想起来走过的这30多年,我们仨倒是始终陪伴在一起。喜欢家里有人气的感觉,就是每一个房间都能填充一个人在那里,说不说话都不是很重要。知道爸妈在客厅看电视,早上听到他们说话,回家知道有饭可以吃,还有那些并不容易的伴我长大的岁月。

“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那或许也是我研究生毕业但从未考虑留下来的原因,即便有很多的不开心,也会吵架,可是我还是喜欢。所以总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家”,毕竟是那么不容易才会从有到成长。关于愿望清单,也会希望能够创造这样一个意义上“有温度的家”,有灯有饭菜有人而已。在“家”里面消化所有的开心不开心,度过每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

快要过年了,很多在城市打工的人也要“回家”,偶尔还会羡慕他们积聚了一整年的想念还有超级厚重的“盼头”。就算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希望年轻的时候多出去闯闯,春节的时候回家还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他们讨论如何抢票,才感觉到或许自己真的很幸福了,不需要抢票才能见到父母,有相对较多的相处时间。

最近常常有朋友提醒自己年龄的问题,大概我小时候觉得那些30几岁的人也真的是年纪一把了吧,可是真的到了这个年纪,却还是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小孩”,虽然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打酱油了的。

谢谢你们30多年来风雨中建起的“家”,生活肯定不是因为有感恩我们就一次架也不吵了,只是这是永远也吵不散的“家”。余生也感谢包容。

信仰是 篇10

信仰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也是一种精

信仰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也是一种精神的支撑。以学习为信仰是全日制0913起步班学员李淑华来到尚语国际语言村开始为期一年英语学习的最初动力。

在老师眼里,李淑华是一位认真、努力、善解人意、体谅老师的学生(同时,因为年龄的关系,我们都尊称她“李姐”);在学员眼里,李姐是一位热心、随和、开朗乐观、乐于助人的同学。在生病的时候,仍然坚持上课,只要自己能咬牙坚持就绝不请假。一方面是因为老师讲的课太精彩舍不得错过,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自己落下课程,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在赵芃老师提出在她身体恢复之后给她补课的情况下,依旧在教室的第一排看到了她奋笔疾书记笔记的身影。她说,老师也要有自己的事情,我不想耽误她们的时间。她打开那满是笔记的全能1的课本对我说,我真的很感激老师,她并没有满足于教材内容,而是给我们扩充了很多知识,从我的笔记中你就可以看出老师上课时是何等的用心和耐心了。

李姐的热心是大家公认的,因为同班同学周欣蓉的下肢残疾,每天都是母亲往返接送,在课余时间里,没办法自己上厕所,她就和同班同学王仪一起帮助她克服这一问题,让周欣蓉可以安心上课,让她妈妈可以放心地把孩子放在我们尚语国际语言村学习。每天中午她和同学们都会帮助周欣蓉热饭,让她每天都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不会因为身体的缺陷带来除了学习之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生活上的担忧和顾虑。

因为语言不通,我们来自四川藏族的五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了相当大的阻碍,李姐就主动提出,要在周六、日的时候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教她们学习中文,她在大学的时候学习的就是中文,相信在她的帮助下,我们五个藏族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

当我问及她来学习的原因时,她笑了笑,其实她也明白,很多人有着和我相同的困惑和不解,一个三十多岁近四十岁的妈妈,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的角度来看,都找不出原因。因为在我们看来,在她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放下一切,专门拿出一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她说,学习英语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之前我要工作,要赚钱,要给我女儿提供她实现梦想的条件,所以这个梦想就没有办法、没有时间去实现。现在我的女儿18岁了,在北京上学,学习音乐和舞蹈。她从小学习钢琴,我从来没有逼着她去练习,也从未要求她要达到什么水平。我只是想培养她有这样一个兴趣爱好,想让她多学一些东西,能够提高一下个人修养。我之前在齐齐哈尔做生意,我女儿去北京之后我就不做了,我就去北京陪读,想更好的照顾她。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够独立了,完全不需要我来打理他的生活。我就想,我已经为她提供条件让她去追求她的梦想,那也是时候去追求、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所以我决定来到这里学习,我不去想别人会怎么想,我只是想多学一些东西,尽管可能未必会有什么改变,但是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所学的知识越多,内心也就会更加丰富,自身价值也会有所提高。

李姐说她在尚语国际语言村学习的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在这充满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机的校园里,在无处充满爱的氛围里,她收获到了快乐,“快乐是人类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人的灵魂。”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以此为乐,所以再多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再多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尽管每天晚上看书看到很晚,她不会感到疲惫。即使语言学习很乏味,需要不断地去重复同一个的语法、知识点,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要背大量的单词。但是因为这是自己想做的,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和梦想,所以她从不厌倦,也不知疲倦……

她告诉我,那天她外出买药的时候看到一天租房信息,上面是中文,下面是英文,她故意不看中文先看英文,当她读懂的时候,那种兴奋和满足感是难以名状的。而且经过短时间的学习之后,她渐渐开始能够理解一些英文歌曲的意思,也会留心、注意到其中的一些语法。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而且每一种语言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一些英文歌词翻译成中文之后就会失去原有的韵味。在学习英语之后,再听英文歌曲的时候,她有了更多有别于之前的感受。

我很喜欢李姐的这种心态,很欣赏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她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享受生活、快乐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人本身也是在经营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人之所以不快乐,很多时候是因为放不下,放不下很多东西。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压力很大,来自生活、工作、感情,各个方面的压力,所以总觉得活得很累,不管做什么事情,总会在想别人会因为这件事怎么看、怎样想自己,觉得自己没办法主宰自己的生活,而是更大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度上被被人左右着。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总觉得前进的道路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一路走来,在生活、事业、感情上经历了太多太多。回首望去,才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我们要学会放下,学会释放自己的内心。即使我们不放下、苦苦地挣扎着,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也将最终放下我们……

当我问她,在这一年的学习之后又什么打算时,她停顿了一下,想了一下,说她还没有想好,她学习英语也没有什么目的性,不是像别人那样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工作或者出国。她说她很向往西藏,她很喜欢那五个藏族的孩子,虽然她们外表看起来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但是她们内心有一片纯净的、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她说,我很崇拜也很羡慕一个在西藏支教的英国人,一个外国人对中文有着那么深的了解,而且能够安心在那么偏远、气候那么恶劣的地方教小孩子中文。我很想像他那样去西藏偏远的当老师,即使不能支教,我也希望有一天我旅行中途径那个地方的时候,有机会教那里的小孩子一些东西。我觉得我学习英语之后就可以既教他们中文又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英文。我觉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一些,可以让我实现在这里无法实现的价值,我渴望那种被需要的感觉,也很期盼那种强烈的存在感。

我很欣赏李姐,非常佩服她的勇气,更赞叹她的想法和做法,在年近不惑之年,能够漠视世俗的看法,以学习为信仰坚定不移地走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也能够越来越好地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营自己,快乐地享受生活,不断地去体味生命的真谛……

精心收集

健身是一种信仰 篇11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因为它一下子点到包括我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人的死穴。在我们的事务排期中,工作的排期不可撼动,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NO1。工作优先之外其他边角余料的时间,才真正有了公平的排行需要。

其实类似的对话,常常有。不常有的是双方都拿得出时间去运动或者娱乐一下。但这样的不公平待遇,说到底是自己怠慢了自己。而这也是一些“过劳模”或者“白领精英”们的集体潜台词。劳模是过时的词了,而如今时尚的过劳模们在自发地超时工作,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心中的自我要求甚至远远高过外界。健身,等有时间了再说,晚餐,等忙完了再说:休假,等做好这个案子再说……我们如此自觉地将自己拱手奉献,于是,健康生活,成了永无出头之日的后话。

可是,为什么非要把工作和健身、生活搞到敌对7健身之后,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不是可以让我们工作效率更高吗?而工作以及成就感,还不是和健康的身体一样,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它们之间,原本也不是非此即彼,就像健身也可以是一种加速,一种提升,让你的体力智力同时High起来,也不只是简单的时间争夺战。为什么我不可以骑完动感单车,再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why not?转变的发生往往就是源自——转念。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全新自我改变,与这种自发的比劳模更劳模的生活彻底决裂,从把健身作为一种信仰开始。

信仰是 篇12

关键词: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高校学生,宗教管理,良性发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随之增长,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氛围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基督教在发展的同时, 存在私设聚会点等非法建制问题与高校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有待引导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宗教良好发展, 笔者选取某市为样本地区, 利用实地采访调研的形式, 得出基督教在某市发展的现状, 探讨解决措施。为人们能更进一步地正确选择自己的信仰提供智力支持; 为基督教今后能在该市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为其余城市引导当地宗教和谐发展提供借鉴蓝本。

二、某市基督教的整体现状

( 一) 居民基督教信仰状况

据采访了解, 该市基督教近15 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目前有新教信徒约3 万人。在男女比例上, 女信徒比男信徒多。在年龄结构上, 中青年人数逐渐增多, 成为教会的中坚力量, 其中外来人口的中青年信徒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以安徽地区的为多。在城乡信徒比例上, 城镇地区的信徒较多, 而农村地区较少, 一些海岛上的信徒比例较高,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限制, 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的发展重心还是在城镇地区。

总体上, 就基督教信众情况来说, 正逐渐由以前的“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向“年轻人多、城市居民多、非功利信仰多”的方向转变。

( 二) 某市基督教宗教团体情况

笔者选取了该市两处影响较大的教堂作为调查采访点, 经调查采访所得, 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记录该市基督教宗教团体的一些情况:

1. 教会发展原因

牧师在采访中谈及, 教会在近15 年来发展迅速。究其原因, 牧师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使得基督教在过去几十年能够快速发展。其次, 神学院培训中心为基督教教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对于信徒最初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牧师给出了以下几个答案: 一是家庭影响, 二是朋友引导, 三是为了疾病能医治, 四是基督教会常举办一些宗教人文主义活动, 如助残活动, 义工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基督教的好感, 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

除此之外, 根据《圣经》教义本身的要求, “马可福音16: 15 他又对他们说, 你们往普天下去, 传福音给万民听”。因此, 已加入基督教的教徒会时刻向身边人传福音, 以此吸引了大批新信徒的加入。

2. 未来发展愿景

在与牧师的采访中, 笔者得出了牧师关于基督教发展的两条愿景。

一是希望有更多高素质的基督教人才, 如牧师说道: “现在我们基督教缺少高素质人才, 尤其像你们大学生这样的, 如果你们想要开展一些活动, 我们很愿意提供帮助。”

二是希望将儒家思想与基督教结合, 使其能够更好发展。事实上, 早在利玛窦之时, 就提出了要合儒、补儒终至超儒的传教策略。清末新教传教士丁韪良同样主张“孔子加耶稣”。采访时的牧师也流露出结合儒家思想来传播基督教的想法, 牧师向笔者说道: “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一定层面上有相通的地方, 例如: 仁、善等。”

( 三) 某市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情况

私设聚会点的产生和基督教自身的扩张性和分裂性是密切相关的, 教义的指引和荣耀上帝的愿望推动私设聚会点的不断产生。而“人人皆可为祭司”的理念则使得信徒对《圣经》的解释多样化, 最终使得教派林立, 造成私设聚会点的进一步分裂和增多。这些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自由传道人”和不法分子所利用, 也容易成为境外渗透的活动点, 因而原则上是不允许的。

据该市下属区统战网信息显示, 该区于2009 年已发现私设聚会点22 处, 分布于全区15 个乡镇、街道, 并已有大学生参加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聚会的现象。[1]该市统战网显示, 在2014 年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调查摸底工作中, 发现基督教私设聚会点33 处, 拆除1 处 ( 是该市下属管辖区) 。[2]

同时, 据笔者对牧师的采访, 当前私设聚会点和基督教宗教团体存在理念上的分歧, 私设聚会点的成员认为基督教宗教团体“不属灵”, 因此不愿意与其合作。

( 四) 某市高校学生基督教信仰情况

2010 年, 浙江海洋学院的虞浩臣老师曾做过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为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就读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及部分研究生, 有效问卷共1755份。[3]

该调查显示, 高校基督教信仰学生占4.2%, 低于佛教信仰人数 (见表1) 。此外, 数据表明有七成半的信教大学生, 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信仰宗教的, 另外, 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有60.9%的人主要是受家人影响的。[3]

主要数据来源: 虞浩臣 ( 2010) 的“地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以浙江舟山为例”。

三、解决措施与建议

笔者通过后期反思与总结, 并查阅相关资料, 根据该市基督教的实际情况, 提出以下建议:

( 一) 加强中小学阶段的信仰观宗教观教育

采访得知, 家庭因素是影响信徒信仰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 有很多信徒是从小就信仰基督教的。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信仰观宗教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这能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在此, 建议团、党组织加大对中学生入团、入党前的宗教信仰排查工作, 强调团、党员应遵循无神论, 同时督促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对中小幼学生的信仰观、宗教观教育。[3]

( 二) 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 建议地方高校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组织一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开展信仰观、宗教观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学校应加大对信仰基督教的学生的关注, 教育其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正常开展宗教信仰活动, 不能使其余同学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此外, 学校内部可设立宗教文化研究部门, 对信教学生进行统计管理, 防止他们被宗教异端分子所利用; 统一对各宗教信仰学生进行管理, 规范宗教聚会及学习活动, 需要时可与合法正规的宗教组织进行合作,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观。

( 三) 稳妥处置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问题

私设聚会点是基督教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治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对症的进行治理。笔者认为, 对宗教团体的治理, 一味打压, 会使团体内部更加“团结”; 其次, 暴力治理可能会留下历史问题, 不方便今后管治。在此, 笔者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一是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摸清当地信教群众数量和分布情况, 把宗教场所建设纳入规划, 满足信教群众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基本需求。

二是妥善规划治理方案。对于不同的私设聚会点, 应调查摸底, 掌握基本情况, 重点对聚会点的讲经内容、派别特点、有无邪教渗透等进行分析、研判和甄别, 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方案。如对参与人数较多、有固定地方、宗教活动正常, 但尚不能纳入基督教“两会”团体指导的私设聚会点, 可专项治理设立“临时场所”, 由宗教部门对其指导管理, 并每年进行评估审核。对愿意接受基督教团体指导, 但不具备设立审批和登记条件的私设聚会点, 可“以堂带点”, 安排团体教职人员到点上讲课, 帮助完善财务等各项制度, 规范其活动。[4]对有必要取缔或合并的, 先以劝散为主, 讲清政策, 说明取缔或合并理由, 清算移交财务, 分流信教群众;对多次劝散无果的, 由当地政府发出公告, 查封场所, 强制取缔。[5]

三是应建立宗教活动场所巡检及评议制度, 对重点区域和人群要加大查处力度, 防止已被查出的私设聚会点重新活动。

( 四) 建立完善宗教工作协作共管机制

为更好地进行基督教工作的管治, 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思想, 加强与基督教宗教团体的协调配合, 保证宗教生活正常有序进行。

首先在思想上双方应统一认识, 明确宗教工作协作共管的重要意义。其次应创新机制, 开拓政府与基督教宗教团体的沟通渠道, 方便相关信息的流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和监管机制的有效建立。通过建立完善宗教工作协作共管机制, 最终使得重大活动需共同筹划, 重大问题需共同调处, 重大政策需共同谋划, 让政府携手相关基督教人士共同参与到基督教管理中, 为该市基督教更好的发展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四、小结

规圆矩方, 在法治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 加强学生群体宗教观的引导与教育, 重点处理私设聚会点等严峻问题, 同时建立完善的宗教工作协作共管机制, 这些都将为基督教在各区域的良好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为人们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环境。

参考文献

[1]定海区民宗局五措施加强对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监管力度[EB/OL]. (2009-07-16) [2016-03-18].

[2]普陀区完成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调查摸底工作[EB/OL]. (2014-02-18) [2016-03-18].

[3]虞浩臣.地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以浙江舟山为例[J].高教论坛, 2010.

[4]苏宗言.妥善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问题之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

上一篇:电动汽车分析外文翻译下一篇:哪些收入需要交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