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

2024-06-04

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精选2篇)

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 篇1

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

由于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心学世界观的不彻底性,所以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体现在他对本体论上心、物关系的论述,认识论上知先行后的论证、心学体系的构建等等方面.

作 者:饶国宾 徐慧玲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系,江西,南昌,330034刊 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5(1)分类号:B244关键词:陆九渊 辩证法 心即理 知先行后 一分为二

论陆九渊的心学辩证法思想 篇2

一、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渊源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是以治理、平定天下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抱负, 在其被逐出朝野后, 他在《和杨挺秀送行》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心情。陆九渊极力主张教育, 他认为育人才能让无知的人们找到出路, 据此, 他提出了自律的思想, 让人们能从社会中解脱出来。在探索如何做到自律上, 陆九渊找到了本心, 即通过发现与规范来实现自律, 他认为天地之理不足以让人信服, 人心才是万物的主宰及本质, 万物的产生过程都是来源于人的本心。由于年幼时陆九渊就受到孔孟思想的熏陶, 特别是孟子的“五德说”, 孟子的五德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五德。按照孟子的逻辑, 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 这既是人的本性, 无四心之人则非人, 且四心之人又同时是仁、义、礼、智“四端”[1]5。因此,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陆九渊非常赞同孟子的学说, 特别是他的本心思想, 同时他通过对孟子本心思想的理解与传承, 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陆九渊认为人性本善, 本心是万物的起源及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因此, 不但要存心, 而且更需要养心。陆九渊认为, 所有的规律及法规都是由心存在的, 据此, 陆九渊形成了其独特的心学思想, 即“心即理”思想, 这对后世的哲学及心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源于伊洛之学, 在黄宗羲、全祖望所著的《宋元学案》中提到:“陆九渊的思想是继谢良佐之后, 经由张九成、王苹等发展而来, 并由横浦、林竹轩、上蔡等续传。”由此可以断定,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与“二程”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学者认为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继承了程颢的思想, 是由张九成、王苹、谢良佐等传到陆九渊, 由此建立了心学门派。陆九渊也未否认自己的心学思想与他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曾说:“草创未为光明, 到今日若不大段光明。更干当甚事?”可见, 陆九渊认同了“二程”对孟子思想的传承, 但其思想只处于草创阶段, 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2]91。因此,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对“二程”的思想及态度确实有所借鉴。南宋时期的学者将心学认为是禅学, 但是, 陆九渊并不这么认为。佛家思想或禅宗思想对陆九渊的心学理念有着一定的影响。陆九渊从小就与其兄长陆九龄在疏山寺读书, 并参与寺内的早课及聆听僧人讲授佛经。在成年后, 陆九渊还经常与当地的一些高僧在生活中有所交往。陆九渊在其《与王顺伯》文章中还提到自己曾经看过“《圆觉》、《楞严》等佛家经典。”因此可见,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受到了佛家思想的一定影响与启发。

二、陆九渊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心即理”是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核心, 并源自于孟子最早提出的心性论思想, 在提出“心”是理性思维器官的同时, 也指出了“心”的认识性及道德性, 他认为“心”乃“仁”的根源, 对“仁”的认识只需要用心去领会。陆九渊不否认在人心之外还存在有理, 但是, 这个理与人心之中的理是同一的, 心不但是包括人所拥有之心, 它更包含一种抽象的含义, 是一种存在于肉体之内, 而又超脱于其外的心, 是一种抽象的、超脱的心。陆九渊认为“心”包括一切, 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心”的范畴之内, 同时儒家的仁、义、礼、智也都发源于“心”。陆九渊强调发明了“本心”, 在《年谱》记载:“问:‘如何是本心?’先生曰:‘恻隐之端也;羞恶, 义之端也;辞让, 礼之端也;是非, 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陆九渊的“本心”来源于孟子的四端之心。对于“本心”的理解, 陆九渊推崇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观点, 这里的“我”, 即指我心或我自身。但是, 在陆九渊这里, “我”专指本心, 万物都在我的本心之中, 尽心、知性、知天的过程就是本心发现的过程。陆九渊主张存心去欲、存养良知, 这里的“存心”指的是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本心与良知, 而且还要保持好自己的本心[3]23。

“本心”是纯净的, 但是由于外物的作用及人们受到各种欲望的利诱与蒙蔽而会丧失部分良知。人的欲望越多, 其所存在的本心就会越少。反之, 人的欲望越少, 其本心就能够得到保存。因此, 陆九渊认为, 人们一定要消除其内心的欲望, 以保养其内心的纯净无邪。“养心”的过程就是去除人心中各种欲念, 保持本心的过程。这与孟子的“存其心, 养其性”、“苟得其养, 无物不长”等心学理念有着相似之处。陆九渊以本心作为宇宙存在的根据, 并不是将宇宙看做一己之心的产物, 而是将本心与宇宙的共同属性及它们的哲理等同起来, 即本心之理即为宇宙之理联结天地、人心的桥梁, 呈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知, 本心的存在是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存在的共同根源, 本心蕴含着天之维, 它不单单是获得道德依据及根源, 而且还是在成己的过程中完成成人、成物的过程。陆九渊以对个人道德关注为中心, 统筹一切事物及现象所蕴含的理论性解释[4]45。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中还流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由精神, 其以本心为核心, 并围绕其三个层次建构起了系统的心学体系, 由现实的本心到证成的本心、再到发用的本心, 最后又返回到证成的心体, 可见, 其思想中蕴含着浓郁的自由精神。至善的本心具有的至灵、至明为积极层面的自由提供了形上依据。同时, 由于本心所固有的道德性, 陆九渊的自由精神就为人力与天命、人的本质等认识提供了理论解释。

陆九渊心学思想的产生不但与南宋的社会状况有关, 而且还是理学内在逻辑发展的要求。当时, 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朱熹的“二程”理学体系, 但该系统的理学体系也有着其理论方面的不足之处。朱熹对天理的建构既为理学注入了新的知识元素, 同时又为有效践行道德标准设置了障碍, 这些都为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提供了契机, 他正是在与朱熹的辩驳中建立起了以本心取代天理的陆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主要是针对天理论哲学存在的问题而建构的, 并显示出其在思想史上的理论建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以本心为核心, 并蕴含着先验的道德意识及情感, 其形成与发展是对“二程”外在的、超然意义上天理的内化, 同时还是对道德准则的内化, 扬弃了道德法则对行为的管制, 蕴含着浓郁的自由精神。陆九渊的发明之心的为学方式, 简化了道德修养的繁杂, 进而易于激发人们的道德热情, 推进了儒学经典的平民化进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及弥补了朱熹学说的偏颇与不足, 成为了宋明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与环节。陆九渊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 认为这才是道德意义上的合法性。本心是陆九渊心学思想中具有普遍性及个性心理的表现形式, 包含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双重维度, 体现着道德规范的崇高及个体在道德行为上的自主性。陆九渊认为本心以其至善纯真的内涵规定着人的道德品质。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虽然能够鼓舞民众为善的信心, 但是其也有着自身的缺陷, 易简会使民众不知从何而行, 不知道遵守何种具体的规范而获得直接的效用。同时, 陆九渊强调人的至善, 赞美人的主动性, 但是, 过度地强调自我力量, 难免有狂妄嫌疑。总之,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开创了心学的学风, 具有独特的理论建树, 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

摘要:陆九渊认为本心以其至善纯真的内涵规定着人的道德品质。同时, 他强调人的至善, 赞美人的主动性, 但是, 过度地强调自我力量, 难免有狂妄嫌疑。

关键词:陆九渊,心学思想,考辨

参考文献

[1]孙华, 龙蓉.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

[2]王新营.本心与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4) .

[3]谢东生.陆九渊“心学”与王阳明“心学”之比较[B].苏大学位论文, 2010 (7) .

上一篇:领土地证委托书下一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