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2024-06-28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通用6篇)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篇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教学课时】3课时(抽首的诗歌作为重点的讲解)【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学习《死水》(新格律诗)

1、写作背景

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

死水丑恶

无可救药

彻底失望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

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

丽语写丑恶(反讽)

自吹自擂

无耻吹捧——听觉感受

愤慨至极

无情诅咒

呼应首节

3、写作特色

(1)寄托(隐喻)和象征

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 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2)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3)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三、学习《再别康桥》

1、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才华横溢,诗风活泼,尝试过多种诗体,并且能够飘逸自如、表现众多的内容而不离“华美”的基调,这就是灵动飘逸的徐志摩。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chèn)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即在1928年7月底的一个夏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播放配乐朗诵,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把握文章大意

(1)通过读诗,你觉得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归结:别离之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倒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五节,诗人感情倒到了高潮,他幻想这撑着一杆的长蒿,泛舟到清操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离去的哀愁。

(3)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那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象。

4、重点和难点突破

(1)反复诵读《再别康桥》,做重点赏析。

通过朗读,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节或者哪一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①归结要点:第二节:一个“金”字把夕阳的光辉照耀着柳树所形成的特有的色彩传神的表达出来,把柳树比做夕阳中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夕阳下的柳树的美好姿态,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浓烈而温柔的爱。第三节: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出诗人对康河的无限留恋。

②第六节“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不能放歌?阅读四五六节,思考。

归结要点: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式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诗人的心境已与康桥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特有的意境,作者不愿打破这种特有的氛围,所以“不能放歌”。

③ “寻梦”,梦是什么?

阅读——思考——交流——发言——点评

归结要点: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的确是一语中的,徐志摩的一声就是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的一生。

(2)重难点突破

①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归结要点: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他做别离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别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因“伤别离”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诗人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了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了一种清新感。

②《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总结艺术特色: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2、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3、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5、写作特色

(1)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2)结构美、韵律美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6、课外练习:谈谈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四、学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播放音乐《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遭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这首《长城谣》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民众无家可归的惨状和齐心战斗、收复失地的决心。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艾青的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以日本的侵华战争为背景的。

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呢?(学生)1937年12月28日夜间。这时候芦沟桥事变已经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已经开始。

2、作者和创作缘起

关于艾青,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黎明的通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艾青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3、诵读和感受

配乐(埙)。提示诵读时要注意的,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指出重点字词:絮聒、后裔、蓬发垢面、暴戾、蜷伏、啮啃、饥馑

补充语流音变知识

4、分析全诗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那么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有北方林间的农夫(无家可归,“你要到哪儿去呢?”潜台词是“你能去哪儿呢?”),有南方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少妇(失去了家庭和丈夫)和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有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前两类形象是分类形象,最后一类形象是总的形象,具有概括意义的形象。

他们的悲凉凄楚的境遇正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3)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种苦难写的更深刻而真切。

(4)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赤子情怀。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

(5)文中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说说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注意本诗音乐式的结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进行对话,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心的“寒冷感”,并作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耐人遐想。(提示: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

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是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学习《热爱生命》

1、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评。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传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他是个天然的甚至是宿命的诗人,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健沟的平民风格,与当时青年一代的精神脉息紧密相通,诗歌语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他“文革”中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平庸的应时之作,但掩不住天性中的叛逆成份,他的灵感在那些广为流传的诗作中显现。“文革”后的诗更加深沉,在沉静中寻找力量。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2、基本解读

内容大意:“热爱生命”是反复吟诵的内容。

分为两个部分:①(1—3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

②(4—7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本诗的思路:首先运用“葛藤”“砝码”“荒草野径”这些意象来展示自己不畏惧艰难的决心———然后推出主人公“我”的形象:“流浪儿般”、“乞丐似的”与“赤着双脚”、“光着脊背”突出心灵漂泊的景况。虽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和艰辛,但是心中依然信念不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艺术特色:①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深刻的思想于质朴无华的词句当中;

②独白式的方式、大量的比喻、“四行一段”的体式。

4、理解·探究·鉴赏

这首诗,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意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

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真力弥漫,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

这首诗写于十年**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称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切都昭示了诗人那崇高而严正的命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在另一首《书简》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们应当永远牢记一条真理/无论在欢乐还是辛酸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这首诗在意象的撷取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等,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诗人的真力弥满,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本诗一袭食指诗的一贯的艺术风格,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呐喊,是滴血的呼唤,是含泪的微笑,是一曲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学习《双桅船》

一、导入

《双桅船》是一首朦胧诗。何谓“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学习这类诗,我们要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因为那是诗人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像鲁迅的最著名的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刻骨铭心的情意。今天我们学的《双桅船》是当代女诗人舒婷朦胧诗的代表作。诗中所表达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味。

二、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双桅船》是一首与诗集同题的诗,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三、整体感知全诗:

先阅读一下全诗,说说各自的理解。(老师不作评论)

古人说“诗无达诂”,也就是允许我们每个人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诗意的过分透明,诗情的过分外露,语言的过分清晰,将使诗的审美空间缩小到弹丸之地,读者也诗在一览无余的无聊中掉头而去。那么,怎样让我们对诗的理解尽可能的贴近作品?我们首先必须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下面让我们读一读舒婷的《“狼外婆”的恋爱故事》。(另附材料)

舒婷经常把意象成对地放在一起,这或许可以说是她诗思维的一个特色。什么是双桅船?双桅有什么含义?在这首诗里,成对出现的意象有哪些?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阅读这首诗。

点拨:有人说“双桅船”有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她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双桅”意味着诗人心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诗中出现的成对得意象有左翼/右翼,风暴/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岸/船,告别/相遇等等。双桅不是表示内心矛盾或感情复杂,而是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

读了《“狼外婆”的恋爱故事》,你赞同上面的见解吗?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意象?

(参考答案:“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的紧迫感;“风暴”暗指诗人与同时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雾”象征生活中的重压„„)点拨:可允许学生有多种理解,因为意象本身丰富的内涵表现出了多解性。学生回答不必强求一致,能自圆其说即可,我们以训练想象力联想力为目的。

四、教师小结:

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隐约的社会感怀。诗的最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已经被广泛流传和引用。

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选。希望你们今天也能喜欢上她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放声自由诵读课文。附:舒婷:“狼外婆”的恋爱故事

她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朦胧诗潮代表人物之一。20年过去,她自称自己已是诗坛“外婆”级人物。她在最近的一次与上海作家陈村的对话中说:每当参加文学聚会时,她笑眯眯地坐在年轻人中间,扮演“狼外婆”的角色。

A、“我嫁你简直像私奔”

中国有个传统,夫妇俩中某一方出了名之后,介绍他(她)的配偶时,常称其为“某先生的太太”或“某太太的先生”。谈到诗人舒婷和她的丈夫,我索性唱个反调,要说舒婷者,陈仲义的太太也,或更直接一点,陈仲义的太太是舒婷。此说非故弄玄虚,理由如是:舒婷有《致橡树》、《双桅船》等绝唱,文艺理论家陈仲义亦有《中国朦胧诗人论》,可称当代研究朦胧诗的一本绝活;再说户口本上户主赫然写着“陈仲义”,舒婷只能附于“骥尾”。诚如纪伯伦所说:“夫妻好比同一架琴上的弦,他们在同一旋律中和谐地颤动,但彼此是独立的。”

陈仲义人高马大,长相一般,穿着随意,朴实得不能再朴素,木讷得近乎迂,属于内秀型。他在一所大学执教,是省内颇有名气的诗评家。本来出席省、全国性的一些诗歌讨论会都有他,自与舒婷结婚之后,全让舒婷给硬挤掉了。

他们同居鼓浪屿一条街上,推窗可望,临街可呼。同在文学圈。初闯江湖那会儿,鹭岛文学圈内朋友聚首,众人宏言阔论,惟陈仲义十有八九沉默寡言,藏锋不露。舒婷暗中观察,若论对手,非他莫属了。每每过海进城以作家、评论家身份出席会议,他们往往“君立船首,我临船尾,同享一江水”。虽相互心仪,但谁也不愿先表心迹。历七八年之久,月老看不过去,终用红丝线将这对大男大女拴到一起。

1981年的一天,舒婷远游三峡归来,还没及抖落一路风尘,陈仲义已树桩般伫立在她面前,“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何须点,舒婷说了句“好罢”,一点也不朦胧,这对分别为32岁与29岁(舒婷自说28岁)的金童玉女,携手步上了爱情的双桅船。

结婚的那一天,陈仲义5时即起,逆寒风步行3分钟去接新娘子。舒婷的见面礼是拧一把热毛巾去烫熨新郎脑后那撮一年365天都“立正”的耸发。老丈人端来一碗四只荷包汤蛋递给毛脚女婿,陈仲义照规矩吞掉两只,将残余部分留给新娘。舒婷连蛋带汤一口气扫光,扬扬空碗,幽她老爸一默:“今天我还是你龚家女儿,不能浪费。”龚老先生为享嫁女之乐,备4辆小板车(鹭岛无机动车)运嫁妆,衣物、书稿、桂圆蜜枣、针头线脑三车,压阵的是老人精心培育多年的20盆名品玫瑰花,不乏诗意。车队在一眼见底的小街上游行了5分钟即宣告完毕,大男大女进洞房。婚后多时,两口子逛街,被舒婷当年的二位小姐妹撞见了,悄悄地把她拽到一边审问:你磕朋友啦?乐得舒婷弯腰如大虾。数年后,舒婷忆起一生大事,竟如此草草,总有点遗憾,便数落陈仲义:“我嫁你简直像私奔!”陈仲义诙谐地反击:“那等你将来私奔,我再大吹大擂一番;如何?”

B、从灰姑娘到灰大妈

据传,陈仲义拜倒在舒婷石榴裙下,正式求婚时,舒婷不忘拿捏他一把,约法三章:一不做家务;二小两口单独过;三交友自由。陈仲义没说半个“不”字。大概是不敢。

可是,一夜间,龚舒婷变成陈龚氏后,“三章”一章也不章,纯属纸上谈兵。“不做家务”,舒婷当初梦想做闲云野鹤,一心写诗,孰料婚后,她这个“作家”成了“坐家”,旋又升级为“做家”。一周7天,要分割给年迈的公婆,多病的老爸,不善家务的丈夫和调皮的儿子。属于自己的大概只有七分之一。打儿子上学后,6时起床,为“小皇帝”张罗早餐,整理书包;趁洗衣机在转,扫地抹桌子,心里还要想早上去菜场买什么,中午煲什么汤,晚上烧什么菜。平时,朋友、读者来访,也不得不“看钟说话”(怕误了做饭)。本来与文友通信,可洋洋千言,现在不得不改为电话联系。令她难堪的是,常有电话来得不是时候(正在炒菜),她不得不放下锅勺,关掉煤气,拿起话筒不问张三李四,劈头就说:“对不起,什么事快说,锅里正冒烟呢。”忙得像个陀螺滴溜溜直转。当年的签约“不做”,早已改革为“全包”了。所谓的“小两口单独过”,更是戏言,具有浓厚传统美德的她,怎么忍心让年迈的公婆享不到天伦之乐?至于“交友自由”,更成天方夜谭,连咳嗽一声都在一家老少的眼皮底下,更别说还有一只“拖尾巴狗”24小时跟踪(儿子属狗),自由安在?结婚时惟一一件新家具大书桌,她因“用不习惯”转让给丈夫,自己只好伏在一张锁头已坏,抽屉关不拢,四脚摇晃的写字台上“守桌待诗”。今日复明日,她不知不觉中把“诗人”一词遗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了。偶尔想起,想划根火柴找一下,舒婷幽默地说,天啦,这才知道5分钱一盒的火柴已涨到一角钱一盒了。面对陈仲义的滋扰,她也只能认了。他俩的写字台紧紧相邻,不大讲究整洁的丈夫,时不时地将讲义、书稿等什物乱堆乱放,攻城掠地,占据到她的案头。一见此况,舒婷毫不客气地将之驱逐出境。舒婷爱集图案漂亮的邮票,将其藏在小盒内,先生要寄信,只图方便,顺手牵羊,有时连偷带抢。恼得舒婷向丈夫开火:“看来你这辈子是吃定我了。”话中有怨,更多的却是自豪。“我们从没吵过架,因为我们互相很了解,再加上我们都热爱文学。我们把文学当作一种信念,因此他非常支持我写作。”舒婷如此向笔者说。

月落日出,舒婷就这样由灰姑娘变为灰大嫂,由灰大嫂晋升为灰大妈了。舒婷说:“我尽量做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只好不惜亏待自己。”

C、“婚姻是一张彩票”,舒婷中彩了

像许多中外文人写文章时有癖好一样,舒婷爱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稿纸,并量才而用。誊写短诗喜用方格疏朗的;著长文、组诗,选行距细密的;打草稿,最爱用长条大白纸,长长的一条,像古戏中蒙冤者上递的状子一般,盈握手中,边双手轮展,边浅唱低吟,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她的诗作,大抵一气呵成,字写得龙飞凤舞,自嘲为:小者如豆,大者如瓜,信马由缰,好不潇洒。

陈仲义固以朴实憨厚闻名,对舒婷的体贴与殷勤非一般大丈夫所能为。他是舒婷诗作的第一位读者,常以评论家的眼光来挑剔她的诗作。以批评代鼓励,褒奖时不忘批评。在《中国朦胧诗人论》这本专著中,专辟一节评论舒婷的诗。

当年他们之所以相持了七八年,鱼不动,虾不跳,陈仲义是怕高攀不上舒婷;舒婷是因为她的诗和人当时都处在时代的漩涡和风头,怕累及陈仲义。有诗为证:“我站得笔直/„„/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托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一句话:都是怕伤了心爱的人。婚后他们荣辱与共。舒婷怀孕期间,反应强烈,呕吐不止。据说看惊险小说能改善病况,陈仲义每日跑图书馆一趟,一连10多天。

舒婷因年轻插队时劳累过度,患严重腰椎疾病,藤椅破了,坐着不舒服,陈仲义先用铁丝加固,舒婷的感觉仍然不好,想买张新的。陈仲义把岛上大小商店转了个遍也没买到。这时适逢一位日本朋友造访,无意之中获悉此事,表示要送舒婷一对皮椅子,舒婷当即谢绝。晚上陈仲义回家听说了,为长国人志气,次日过海到厦门转悠了一天,终于扛了两只高背皮椅回来,还不忘向太太报喜:“每只杀价二元五!”

舒婷纤弱,又戴深度的近视眼镜。家事中,她自诩“主内”,有时“主”得叫人难以恭维:7个数字的电话号码,她常常要按错3个。一个电话,不重打两三次是打不出去的。她对数字的概念也很模糊,一万和一千万对她是一个意义。有时陈仲义取笑她缺乏信仰,舒婷反驳:“从前文学是我的信仰,现在你和你儿子成了我的宗教,我还信什么?”

舒婷写诗已届20年,总共不过130余首,这表明她的创作严谨不以量取胜之外,家务的重轭使她不能潜心执笔,也是一个原因。陈仲义“主外”,主外的事儿多辛劳,而且,陈仲义还要过海到学校上课,做学问全在晚上。至于出版社、报刊的约稿、笔会、出书等事,陈仲义一揽子全包。人们笑话说他是太太的生活秘书。出版社出版《舒婷文集》,全由陈仲义选编、复印、剪贴、审订及至校对。舒婷乐当甩手掌柜。舒婷说:“陈仲义是个责任感极强的丈夫。”

一位先哲说:“婚姻是一张彩票,男人下的注是自由,女人下的注是幸福。”舒婷是中彩了。他们的生活仍是丰富多彩的。闲时同儿子踢球、跳皮筋、玩“老鹰抓鸡”;周日,一家三口或购物或郊游或访友或看电影,隔三差五上饭馆领略一下时菜的美味,饱饱口福,一享天伦之乐。

舒婷多病:腰病、胃病、神经衰弱,陈仲义对她的体贴之殷,舒婷不愿多说,她早将那相濡以沫的爱的感受化为诗句: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当势利者暗箭中伤、攻击乃至诽谤,说舒婷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是色情诗,是“少奶奶吃了饭没事做写的诗”时,陈仲义想方设法为她排忧,给她慰藉与力量。陈仲义对酒、烟、茶一概不沾,除了书之外,舒婷每月只需付给小发廊三元大洋洗理费,即可打发陈仲义。千古绝唱的诗句,诗人难得终可得,像陈仲义这样拿得出又实惠的老公,舒婷只有可遇而不可求。

家,是个温馨的港湾。爱的小舟泊于此港,舒婷方能面对星月头枕波涛,入梦入诗。舒婷说“丈夫属鼠,儿子属狗,十二生肖无猫。我伴一大鼠一小狗过日子,望陇得蜀,勉强足矣。”“足矣”是实,“勉强”不过是诗人藏富不露,自谦罢了。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篇2

宣传方面。在保持原有的20多家报纸、杂志及十几个省广播电台对全国农装展进行宣传外, 还将与展会举办地的省、市电视台合作, 对国内知名品牌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进行现场专访并作宣传报道;还将与全国农机和农业有关的51个网站进行全方位合作, 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组织观众方面。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邀请农机经销企业、农机合作组织及重点农机大市场、农机管理部门、农垦和农场系统;农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境外农机组织、农机进出口商等。还将通过与吉林、黑龙江、辽宁及内蒙古等省区农机管理部门合作, 特邀部分农机化示范县代表参会。

展会配套活动。除全国农装展的几项传统活动外, 还计划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准入政策的解读与研讨;高效植保机械及浇灌设备专题活动;还计划组织法国、德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机协会与国内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经销商进行现场互动等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全国农装展的功能, 展会组委会将尽可能使本届展会贴近农机市场, 为参展企业与农机经销商、农机用户努力打造一个有利于产需衔接的平台, 为此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组织有效的专业观众参加展会, 为产需双方提供更多的方便。

我们相信, 经过全国农装展主办方、承办方及支持方共同的努力, 第5届中国现代农业装备国际展览会, 必将成为2011年中国农机行业专业化程度最强、展会功能最丰富参展与参观各方均有丰硕收获的盛会。

古代诗歌五首 篇3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zhì()()jié()石澹澹()()

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4、路转溪头忽现()

三、填空、简答。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朝代)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长。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5、《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朝代)著名的词人,与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6、“西江月”是名,这首诗里写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图。词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7、《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天净沙”是名,作者,代著名家。

四、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文后要求答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在横线上补全省略的句子。

2、这首诗选自《》,作者是代大诗人。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4、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春。

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7、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篇4

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这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建议大家要认真听范读,好好揣摩,玩味,一人时对着镜子放声朗诵,有条件的话,将它录下来,反复播放,反复提高,相信用不了多久,同学们的诵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教材分析:曹操的 《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辛弃疾的《西江月》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羁旅之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教学难点: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沧海》 1.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劳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价。2.解读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僬郡(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篙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3.引读 教师提问: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喜欢哪一个英雄?

学生回答,引入曹操。从曹操引入对曹操本人及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特别指出曹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师指出,那么我们读此诗就要读出慷慨悲壮。4.吟读。

吟读,读出感情,读出慷慨悲壮。

教师指导,范读。学生吟读,师生互评。5.导读。

这首诗的题目是〈观沧海〉,那么作者东临碣石山,都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又想到了那些呢?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曹操的远大抱负和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那些诗句更能体现曹操的博大胸怀呢? 6.学生吟读。

7.比读。

试读〈龟虽寿〉,比较两诗的异同。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西江月》 1.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2.“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3.“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4.“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可以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5.“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6“想诗”——

请几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象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7.“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第三课时 《次北固山下》和《天静沙秋思》

一、谈话导入,创设平等、民主氛围。

二、进行新课,“五读”课文,传授方法。1.译读。

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了这两首诗歌。在翻译上,还有问题吗? 2.吟读。

学诗,除了了解大意外,还应该进行吟读。在读中体会,读中品位。你们见过古人读诗吗?能说说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学情估计:学生能说出“摇头晃脑”、“有拖音”即可。

阅读文章,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把一篇文章读好呢?

学生回答。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众说纷纭。教师引导,得出结论:①读准字音;②注意停顿(节奏);③把握感情。

这两首诗各写什么内容呢?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怎样才能读出这种语气呢?

学生讨论。学情估计:学生能比较准确的回答出一二问。两首诗歌均写乡愁,读出忧伤的语气。对于第三问,则引导学生从语调,音高,快慢等方面进行把握,读出忧伤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

学生吟读,师生互评。3.比读。

这两首诗歌都写乡愁,你们觉得两种愁的程度一样吗?

你觉得是什么使两诗的愁绪在作品中以不同的程度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见解,只要有理,均予以认可。同时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是不同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感觉。4.想读。

好的文学作品都会引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想到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调动人们的某种感情,或悲或喜,或高兴或难过。可见景物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那么,同学们,读了这两首诗后,诗中句子会使你想到什么画面呢?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你会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呢?

请以“我从××××中,看到了„„”和“我想对××,说„„”,为例说一段话。

学生说话,师生互评。5.写读。

既然景物描写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表现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将不好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的暗示,可以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要在写作中自觉作用。

下面,我们完成一个练习。试写一段景物,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收束,交流收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交谈。引导学生注意方法。

四、布置作业。

用本节课的方法自学其它诗歌。

五、课堂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4)《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5)《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6)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2、根据课文填空: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4、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歌颂警察的诗歌五首 篇5

你从广袤的草原走来,带来了绿草如茵的希望;

头顶上的国徽熠熠生辉,映衬出你温柔而倔强的脸庞。

你从万里冰山上的莽莽高原走来,带来了万物生长的阳光,藏蓝色警服下那奔腾的血液,浇灌出一朵朵火红的萨日朗。

他们曾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他们曾在漫漫长夜中等待破晓的黎明,城市和乡村,不曾忘记你,因为那里记录了你们每次勘察现场的深深足迹;

你脸上那深深的皱纹,刻着岁月点滴的记忆,你把工作中的苦辣酸甜,都酿成了群众的玉液琼浆。

苏木和嘎查,不曾忘记你,因为那里承载了你们亲民爱民为民的点点滴滴;

你那双明亮的眼睛,藏着智慧与聪明,你让违法犯罪无所遁形,成为了群众心中的守护神。

危险来临时,你化身为金色的盾牌,面对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高声的喊道“别怕,我来了”。

邪恶侵犯时,你高举起正义的钢枪,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高声的喊道“放心,有我在”。

你时刻与法治同行,捍卫着党纪国法的尊严,你一直与祖国同在,守卫着千家万户的安宁。

因为一个激荡百年风云的中国梦,你坚定心中的信念,甘愿成为一颗树,用自己的身躯记录着脚下土地的春秋。

因为一个追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你勇敢时代的担当,情愿化成一滴水,滋润着父老乡亲的希望。

日月光辉,淬炼出人民警察构筑新时代的钢筋铁骨,长河奔涌,忠诚的警魂永远屹立在神州大地的土地之上

【篇二】

抚国安民凭劲旅,七旬茹苦建丰功。

除奸肃特维嘉政,缉毒祛黄易世风。

淫诈掠伤挥剑止,恐邪黑恶奋拳终。

殚精喋血频无悔,力扫尘霾碧宇空。

【篇三】

几千年的熔冶铸造

共和国所有的意象和音响

都浓缩到这小小的一枚

当那压弯的警帽别上这枚

富有巨大容量的共和国

于是

你的额头

悬起了一方神圣

升起了一轮太阳

怀揣忠诚的信念

你把共和国举得很高很高

【篇四】

当我们选择这一身藏蓝色的那一刻开始

肩上就担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一路风雨带着欢笑

一路歌声高亢豪迈

面对公安事业中的风险、挑战

扫黑除恶线索核查的危险

我们始终面带微笑

用灵魂铸就赤胆的忠诚

用智慧积淀金色的信仰

然而

我们要承载的实在太多太多

可是

没有滴水穿石的积累

又怎会有一剑封喉的妩媚

熠熠警徽下

我们用信念走完这铿锵的一生

时刻用行动诠释着

铭刻忠诚

保家卫国

【篇五】

藏蓝色的身影擎天立地

守卫者国家长治久安

人民安居乐业

无论烈日炎炎

还是风雨交加

永远矗立在烟尘滚滚的路口

挥动着标准的交通手语

指挥着车辆有序前行

维护着道路交通秩序井然

扫黑除恶

与犯罪势力进行殊死较量

蛛丝马迹抓捕漏网之鱼

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让犯罪分子胆战心惊

退伍军人

身怀绝技

千锤百炼成就一身功夫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血肉之躯与敌人殊死搏斗

流血牺牲展现军人本色

这就是

人民警察

和平年代的守护神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篇6

容易与属性词相混的另一个概念是区别词,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是指形容词和副词的统称,与后来人们经常提到的区别词不同。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区别词是指朱德熙先生在60年代初提出,最终体现在《语法讲义》上的区别词,是独立于形容词外的一个词类,朱先生将其归为体词,陆俭明(1994,2003)从语法功能出发,将其与形容词、状态词对立起来,归为与副词相平行的成分词,郭锐则将其归为饰词,但他们的区别词的语法功能是一样的,即“区别词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粘着词”。[3]区别词是语法功能的分类,限制严格,且是独立于形容词的类,其范围要比属性词、非谓形容词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汉》认为“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但在划分这类词时,意义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区别词和属性词不是完全相同的,站在区别词的立场上去质疑《现汉》属性词的收词、释义是欠妥的。相反,非谓形容词是和《现汉》中的属性词地位相当的概念,又都由吕叔湘先生提出,对两者进行比较是可行的。下文在对比《现汉》所收562个属性词和《试论非谓形容词》所列的470个非谓形容词的基础上,对《现汉》属性词的收词、释义、举例进行研究。

一、《现汉》收属性词概况

《现汉》标注为“属性词”的有562个,这些词共含义项(不含语素义项)912条,其中属性词义项628条。其中单音节词17个,如“雌、单、……”;双音节词514个,如“本来、必然……”;三音节词32个,如“超自然、大概其……”。同音词22个,如“白条2、白头2……”。异体字4个,如“分内(份内)、分外(份外)……”。儿化词23个,其中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口语里必须儿化的有2个,即“单个儿、一水儿”;书面上一般不儿化,但口语里一般儿化的有21个,格式为(~儿),如“现成(~儿)、铁杆(~儿)……”。方言词3个,即“大概其、贴已和一水儿”。口语词1个,即“黄花”。外来词2个,即“马拉松、迷你”。

《现汉》与《试论非谓形容词》共收的词有189个,一致率仅为40.21%。《试论非谓形容词》中有109个词未被《现汉》收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试论非谓形容词》中所收的词,《现汉》认为是词组或由类推可以得知,所以不收,如“多民族、非本质、非对抗性、一等……”;二是《试论非谓形容词》中所收的词,《现汉》认为是词的构成成分,单独没有意义,如“耐火、唯物、有轨……”。另外,新词是不断产生、旧词不断消亡的,《试论非谓形容词》也存在一些那个时代的新词,但现在已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现汉》不收,如“东方红型、101型……”。

《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剩余的172个词虽被《现汉》收入,却标注了不同的词性,较有规律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试论非谓形容词》将颜色词归为非谓形容词,而《现汉》将其归为下面两类:

名词(7个):彩色、茶色、妃色、湖色、酱色、米色、藕色,需要指出的是《试论非谓形容词》中的“粉色、黑色、栗色”《现汉》未收。

形容词(18个):藏青、草绿、葱绿、大红、豆绿、鹅黄、粉红、金黄、品蓝、水红、天青、银白、银灰、枣红、粉、灰、青、紫。

(2)《现汉》将下列词归为方位词(9个):上、下、前、中、后、东、西、南、北。

(3)《现汉》将下列词归为代词(5个):另外、其他、其余、任何、一切。

除了上述较有规律的词外,还剩余133个,《现汉》把其中59个标注为名词,如“搪瓷、水彩……”;52个标注为动词,如“拔丝、超龄……”;38个标注为形容词,如“不良、消极……”;10个标注为副词,如“亲身、首先……”(这133个词含有部分兼类词,我们把每一个词性都统计在内),是上述词由于语法功能的游移而转类了呢?还是对这类词与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认识不足?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些词中的一部分确是由于词的语法功能游移而形成了属性词,但更多的是我们对这类词的优势语法功能和弱势语法功能的认识不足,另外,把这些字眼看作是构词成分还是看作词,这也影响了对词性的判定。

相反,《现汉》收、但《试论非谓形容词》未收的词有377个,除了上面构词成分和词的纠结这一原因(如“无机、先头……”)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许多词是新近产生的,377个词中有145个是新词(以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为统计依据),占未收词的38.46%;二是《现汉》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全息考察,得出的数量自然会多一些;三是许多词有了新的比喻义,而这些新义语法位置固定,归入属性词较为合适,如“处女、黄花、夕阳、朝阳……”。

对于“耐火、唯物、唯心、有轨、有期……”这些字眼是否应该收入到词典中呢?吕叔湘先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认为可以作为词,但《现汉》并没有收入,相反,《现汉》却收了“有偿、有形……”,可见《现汉》对该类词的处理并不一致。我们认为对这些字眼的处理可以尝试引入陆俭明先生提出的语素组概念,语素组是指“包含在词内部的、作为词的组成成分的一种语素的组合,如‘研究生’、‘林荫道’里的‘研究’和‘林荫’都是语素组”。[4]由于语素组经常被提升到词的地位来使用,如“你这样做是唯心的”中的“唯心”,词典可以将该类词作为语素组收入,对于其构成的词,以举例的形式出现。

二、《现汉》属性词的释义

释义是词典的核心,下面对属性词的释义模式、义项中“()”的作用及《现汉》属性词释义中存在的一些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分析。

1. 属性词的释义模式

《现汉》收属性词义项628条,释义以“的”字结尾的,即“……的”式有524个,占83.44%,不以“的”字结尾的,即非“……的”式有104个,占16.56%,可见“……的”式是属性词主要释义模式,对于不以……的”式为释义模式的词我们按照符淮青先生“表性状词的释义模式”进行了分类统计。

(1)准定义式和定义式,共12个,占总数的1 1.54%,如:

[半封建]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2)“(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式——适用对象不出现,对释语素义的,共16个,占总数的15.38%,如:

[安保]安全保卫:加强~工作。

[反面儿]坏的、消极的一面(跟‘正面’相对):~教员I~人物。

(3)“(适用对象)+性状描写”式——对象不出现,性状说明用否定(可同肯定表述结合),共2个,占总数的1.92%,如:

[大概]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他把情况做了个~的分析|这件事我记不太清,只有个~的印象。

[片断]零碎;不完整:~经验|~的社会现象。

(4)“(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式—适用对象不出现,对性状作具体描写的,共2个,占总数的1.92%,如:

[或然]有可能而不一定:~性。

[起码]最低限度:~的条件|我这次出差~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5)“(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式——适用对象出现,用同义近义词解释词义的,共3个,占总数的2.88%,如:

[大量]数量多:日用品源源不断运来|~生产化学肥料,支援农业生产。

[上色](货品)上等;高级:~绿茶|~材料。

(6)“(对象)+说明”式——对象出现,对性状作具体的说明且对象为一类事物,共20个,占总数的19.23%,如:

[变相]内容不变,形式和原来不同(多指坏事):~剥削|~贪污。

[简装](商品)包装简单(区别于‘精装’②):~奶粉。

(7)“(对象)+说明”式——对象出现,对性状作具体说明且对象为多类,共4个,占总数的3.85%,如:

[阳光](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采购I~操作。

[一贯](思想、作风等)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谦虚、朴素是他~的作风。

(8)用“形容……”式——说明适用对象的,共2个,占总数的1.92%,如:

[老大难]形容问题错综复杂,难于解决:~单位|~问题|这个班秩序乱,成绩差,是全校有名的~班级。

[连锁]一环扣一环,像锁链似的,形容连续不断:~反映|~商店。

(9)用“形容……”式——不说明适用象的,共2个,占总数的1.92%,如: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的进步。

[铁杆](~儿)形容顽固不化:~汉奸。

(10)用同义近义词解释的(非扩展性词语),共35个,占总数33.65%,如:

[公营]国营:~企业。

[切身]亲身:~体验|他说的是个人~的体会。

(11)象征……,共2个,占总数的1.92%,如:

[白色]象征反动:政权|~恐怖。

[红色]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政权|~专家|~根据地。

(12)只用“比喻……”,不能下分类,共3个,占总数的2.88%,如:

[灰色]比喻颓废和失望:~的作品|~的心情。

[铁杆](~儿)比喻十分可靠:~卫队。

(13)参见式释义,共1个,占总数的0.96%,如:

[惟一]同“唯一”。

上面释义模式划分较细,我们对其进一步合并,(2)——(7)合并为“(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8)、(9)合并为“形容……”式,各释义模式所占比例如表1:

通过表1分析,我们可知“……的”式是属性词的主要释义模式,在非“……的”式释义中“(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式是用得最多的释义模式,其次为“用同义近义词解释的(非扩展性词语)”模式和“准定义式和定义式”模式。

'符淮青先生曾对《现汉》中you,man两个音节中所有表性状词的释义模式进行过统计,在他统计的97个词102个义项中用的最多的释义模式为“(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式,占76.4%。[5]与之相比较,属性词释义模式“(适用对象)+性状的说明描写”使用率下降,“用同义近义词解释的(非扩展性词语)”上升。

2. 属性词释义中的“()”研究

《现汉》属性词释义带“()”的义项有158个,占属性词义项总数的25.16%,其中一个义项带2个“()”的有10个,由于带2个“()”的是带1个“()”的组合,这部分我们不统计在内,属性词释义中的“()”具体作用如表2。

通过分析可知,“()”在属性词释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4的属性词释义都要借助“()”。“()”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10类,第一大类是补出修饰的对象,第二大类是提示反义词,第三大类是表示适用的主体……其中补出修饰的对象可以换成表示适用的主体,如“草本1”,也可以释成“(植物)有草质茎的”,也有一部分是不可以互换的,如“姨表、大宗”,这与词的释义模式有关,“……的”式比较自由、可以互换,非“……的”式基本上不能互换。另外,表示适用的主体一般不可以转换成补出修饰的对象,这是由于适用的主体一般是较概括的集合名词,而修饰的对象是较具体的事物。

3. 需要斟酌的一些释义

《现汉》属性词释义以“……的”式为主要模式,对于非“……的”式需要格外关注。

(1)成组属性词释义加“的”与否不对应,如:

[简装](商品)包装简单(区别于‘精装’②):~奶粉。

[精装](商品)包装精致的(区别于“简装”):~香烟。

[出号](~儿)比头号的还大;特大号的:小伙子挑着两个~的大水桶。

[头号]①最好的:~面粉|~货色②第一号;最大号:~字|~新闻。

“精装”释义加了“的”而“简装”没有;“出号”释义加了“的”而“头号②”则没有。“……的”式是属性词主要的释义模式,上面的“简装”、“头号②”采用“……的”式释义模式会更好一些。

(2)某些词的释义需要改变义素的顺序

属性词构成成分结构为“A+N”式的释义大部分可以采用“N+A+的”义素排列顺序,下面的“毛装”的释义可以改成“(书籍)装订时不切边的”,这就和“简装”、“精装”、“平装”的释义模式相对应了。

[毛装](书籍)不切边的装订:~本。

(3)义项序号的漏用

在词典中,词义分项用①②③……来表示,当一个词的释义用到其他词某个义项时,需要用义项序号来加以区别,下列的例子却没有做到。

[简装](商品)包装简单(区别于‘精装’②):~奶粉。

[精装]①(商品)包装精致的(区别于“简装”):~香烟②(书籍)装订精美的,一般指封面或书脊上包布的(区别于“平装”):~本。

[平装](书籍)用单层的纸做封面,书脊不成弧形装订的(区别于“精装”):~本。

显然“平装”应区别于“精装”②。

(4)括注不对应

如果某个词的释义中出现“跟……相对”时,则与其互参的词也应该出现这样的字眼,下面的例子中却没有出现,需要进一步修改。

[绝对]只以某一条件为根据,不管其他条件的:~值|~温度|~高度。

[相对]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相对):~高度I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的。

(5)格标不统一

释义模式的统一可以帮助人们学习、理解词义。下面一组词存在格标不统一的情况,其中“程控”可以改为“用程序控制的”、“数控”可以改为“用数字探制的”。

[磁控]用电磁控制的:~开关|~门窗。

[光控]通过光进行控制的:~开关|路灯~器。

[声控]用声音控制的:~电灯|~功能。

[温控]用温度控制的:~仪表。

[数控]数字控制的:—机床。

[程控]程序控制的:~设备|~电话。

(6)其他

词典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纰漏,下面的两个词的释义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动态]运动变化状态的或从运动变化状态考察的:~分析。

[半封建]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人们在现实中一般是不会说“运动变化状态的”,应将“动态”的释义改为“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社会形态只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半封建只是一种过渡阶段,可将“半封建”释义中的“社会形态”改为“社会状态”。

三、属性词举例研究

《现汉》属性词628个义项中,不举例的26个,占属性词的4.14%;举1个例子的238个,占属性词的37.90%;举2个例子的260个,占属性词的41.24%;举3个例子的94个,占属性词的14.97%;举4个例子的9个,占属性词的1.43%;举5个例子的1个,占属性词的0.16%。其中有11个用“()”对例子进行加以解释说明的,如“低龄”所举例子为~老人(指六十岁到七十岁的老人)”。考察属性词释义所举例子可以发现:有31个属性词可以修饰动词,如“原封退回、能动地争取胜利……;有2个属性词可以做宾语,即“转入地下、负乘负得正;有2个属性词可以重叠,即“下着零零星星的小雨|草丛间零零星星地点缀着一些小花、四四方方的大脸”,通过对属性词举例地分析可以知道,还需要对属性词用例做更深一步的研究。

《现汉》编写细则认为举例可以补充释义之不足,其中事物名称一般不用举例,容易明白的动作和形容词也可以不举例。[6]我们分析属性词释义不举例有如下几种情况:

(1)释义用参见式的一般不举例,如“白楂、白槎、翻皮、反季……”,但也有用的,如:

[大批]大量①:火车运来了~货物。

(2)释义模式中带有修饰对象和适用对象的一般不举例,如“草本1、多年生……”,但也有用的,如:

[老爷]比喻陈旧的、式样老的(车、船等):~车|~船。

(3)用定义式进行释义的不举例,如“半封建、超自然、卵胎生……”。

(4)释义简单易懂的不举例,如“家养”。

(5)很难举例的,如“超等、少量、御用①、中表”。

上面(1)一(4)可以不举例,但我们认为第(5)种情况需要进一步举例,如果没有例子,会很难弄清该词的用法。

另外,个别属性词所举例子中存在不易理解而在《现汉》里又查不到的词,如:

[无名]没有名称的:~肿毒。

“肿毒”是什么并不好理解,而《现汉》又没有解释,这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叔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

[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

上一篇:开卷有益议论文 开卷有益下一篇:如何管理值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