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的概念

2024-10-17

护理干预的概念(共10篇)

护理干预的概念 篇1

整体护理的概念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整体护理的内容

1、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患者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

2、患者入院2h内进行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诊断),24h内完成护理病史及补充护理计划。

3、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程序为: ①护理评估:搜集患者资料、问病史、查体、分析资料,找出需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

②护理计划:应有针对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全面性(从入院到出院)、完整性(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操作性及可测性(有预期目标及反馈评估)。

③护理措施的实施:本着患者感到舒适及安全为原则,遵循医嘱、护理常规及护理计划,正确、及时、有效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

④护理评价:搜集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反应与预期目标相对照,并从患者或患者家属中得到反馈,确定患者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4、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患者满意度为检验工作合格与否的标准,全院工作均应为病房服务,以保证护士在临床工作的时间。

5、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程序,制订常见病标准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

6、根据患者需要合理派班,科学管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照护理人员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按职称上岗。

7、护理人员为患者执行医嘱及护理措施时,应运用科学思维切忌盲目执行医嘱及护理措施,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8、健康教育要保证其思想性、科学性、有效性及群众性,方法可灵活多样,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9、护理病历简洁、完整、及时、准确,每日按护理问题、措施及评价记录,出院时提出口头及书面康复护理指导。

整体护理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巩固成果、减负增效、强化内涵、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

二、工作任务:

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目标,落实护士分层管理、落实护理人力的合理调配、落实护士文明语言行为规范、落实病情变化和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落实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前后、病人出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确保责任制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并使之成为护理工作的一种长效机制。

护理部加强与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取得后勤、器械、药剂科、检验科、供应室等部门的支持,及时供给病区各种物品,维修及时到位,提供后勤支持保障,为病区护理提供方便,节约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临床护理服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意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保障这项举措落实的基础。让护士充分了解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前提与保障,真正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使病人真正获益。

2、合理配备人员:

(1)合理的人员配备是确保整体护理开展的基本要求,一是逐步增加护理人员数,二是护理部根据各科每日床护比例报表,从弹性护理人力资源储备中随时调配护士,同时要求各科室实行弹性排班,病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多个责任组,改主班护士为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姓名上墙,负责所管病人的所有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出入院宣教和用药、手术前后指导、饮食指导、特殊检查指导等工作。护士分层责任承包病人,实行扁平化管理,病人包干到护士,缩小护理照顾半径,加强护士责任感。

(2)护士长在排班时,结合各组病人的特点,尽量固定每组护士所负责的病人,使病人熟悉“我的护士”,也有利于护士掌握“我的病人”的病情。加强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应有较充足的护理人员数,以保障系统的护理病房护士分组管理。

3、加强沟通,取得配合:

(1)护士方面:护士长要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宣传优质护理服务和责任制整体护理,让护士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工作职责怎样调整、人力如何合理安排。要树立“我的病人我负责”的思想。让护士通过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密切的和病人接触、更充分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时地为治疗提供信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病人方面:通过反复的宣传使病人知道“今天谁负责我”通过专业的、连续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病人及家属满意。

4、护理文书的完善:

护理部在原有表格式书写护理文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客观体现护士所做的病情观察、评估及护理措施等。加强责任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为病人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

5、进一步完善各项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加强护理服务内涵,对患者进行治疗、饮食指导,特殊检查指导,特殊用药指导等,使各项护理工作更规范,使病人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6、护士长要对责任护士落实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了解病人是对饮食、检查、治疗、手术前后的每一环节是否知晓,以督促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7、护理部、科室定期开展满意率调查,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病人对护士的熟悉度、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反馈、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满意率作为个人绩效考核和科室评先评优的依据。

8、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素质 将整体护理的内涵落实到对护士的素质评价、护理诊断率、护理措施是否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以及病人的满意度等方面与护士绩效考核办法、薪酬结合,以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士全面履行护理工作职责,使护士看到自身价值体现,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9.实施护理层级管理

根据护士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各级护士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充分体现能级对应的科学管理。

10、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以整体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设立整体护理质控组,每月下科室检查,检查时注意病人的实际效果,反应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询问病人,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反馈意见,不断整改,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

责任制护理管理制度

1.在护士长/总责任护士的领导下,对所管的病人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制。

2.热情接待新病人,作好入院介绍并阐明自己的职责。3.对所负责病人的健康估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4.对所负责病人的问题观察,有效地预防种种并发症。5.关心、重视病人的心理,营养及饮食护理。6.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掌握预防和康复的自护措施,积极从事功能恢复护理。

7.对接班护士报告所负责的每个病人的情况。对护士间合作的评价。8.对各有关专业的综合协调。

9.对制定的护理活动行为和决策结果负责。

10.病人出院、转院或转科时,及时写好护理小结、出院指导,必要时定期随访。

护理干预的概念 篇2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偏差青少年的界定, 我们大致认为偏差青少年即使: 其行为或意识与相关社会行为规范, 有时甚至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或由于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但尚未构成犯罪的青少年群体。

目前, 学术界大致从人本主义视角和环境互动视角对自我概念进行了阐述。环境、符号互动视角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结合研究现状, 本文认为偏差青少年对事物的态度和独特思想价值观念是透过与外界系统互动而不断建构出来的。借鉴刘芳[1]的自我认知模型我们可以把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认知形成过程归纳为如图1 所示:

青少年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 无论从生命周期阶段性任务来说还是从社会工作实务角度看, 建立一个独特、统一的自我形象, 对自身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明晰的定位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透过认知模型我们可以看出, 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定位对他们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二、对偏差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社会工作介入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偏差青少年自我概念有两种来源方式: 一种源于自身的思维加工; 另一种是与身边重要他人及重要事件的沟通与互动。社工应从偏差青少年主观意愿减少偏差行为为介入重点。

( 一) 理论基础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指出,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形成于与他人的交往互动,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思维再加工, 人们是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对自我认识的映像。这一概念向我们清晰地阐述了“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外界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米德的“符号互动论”认为, 人们透过大家共同接受的符号含义可以评估自己行为对他人的结果以及人们之间行为的结果。米德将自我视为一个过程, 认为自我是在一个自我与自我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从而个体通过“自我反省、反思的过程”来认识、理解和发展自我。

通过符号互动论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的自我概念是在与其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偏差青少年自我概念现状及来源的研究可以透过他们与身边重要他人的互动加以阐释和说明。金奇认为, 个体通过他人对我们的真实评价进行知觉评价, 进而形成自我概念, 也就是说他人的评价会间接影响自我评价。在这其间, 真实评价会决定感知到的评价, 而感知到的评价又会决定自我评价。

( 二) 干预的服务探索

1. 接纳———介入的重要原则

接纳是社工在干预偏差青少年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对青少年现有自我概念的接纳, 不仅要求接纳他们自我概念的现状, 更要了解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来源于何处, 影响他们这方面自我概念形成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社工并不能以问题视角去看待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应该去理解他们并相信青少年是有自我改变能力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偏差”标签化对青少年原有自我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才能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改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社工还应通过专业技术使青少年接纳自己的自我概念, 在悦己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改变。

在使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干预具有偏差行为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时, 工作者要严格遵循个别化原则。工作者应最大化尊重每个偏差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并根据具体的自我概念现状设计自我概念介入策略。利用任务中心化, 找出存在于个体自我概念最消极的部分和影响这个最消极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来源, 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介入。在介入过程中, 工作者尽量不要替他们做决定, 要用自决原则时刻警示自己。

2. 社会工作干预

( 1) 角色扮演。该技巧的目的主要目的是澄清人与人之间或个人内心的冲突。运用该技巧, 使案主能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明白和理解别人在具体情景中为什么会做出看似让人不能理解的举动。一方面, 通过让案主分别扮演倾诉者和聆听者角色, 对自己的诉说做出回应, 使其透过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去尝试着理解自身和对方的想法与互动方式, 从而有效实现自我概念的转变; 另一方面, 引导青少年给未来的自己画像, 把自己最理想的未来形象画 ( 或描述) 出来, 通过未来的我于现在的我对对话的方式来帮助他明确目标并对实现目标做出合理规划, 从而帮助青少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当下和未来。在社工实务中有很多关于角色扮演的方法, 如“空椅子”方法。

( 2) 人在情境中反思性讨论。人在情境中的反思性讨论这样技巧主要是通过引导个体对特定情境的反思, 最终实现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修正。一般情况下, 此过程可分为六阶段: 1. 外在反思; 2. 向内在阶段转化; 3. 内在反思; 4.反思案主对于特定情境或环境的反应; 5. 更深一步的内在自我反思; 6. 补充性反思。在外在反思阶段, 社工可以引导案主对其沟通的方式、沟通技巧、沟通结果和自己是如何在互动中获得自身地位和角色认同等方面进行反思。社工可以通过引导青少年回顾与家人和同伴日常沟通的细节来实现反思效果。如果某个偏差青少年其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存在偏差则可以引导偏差青少年从学习成绩、学习中实际表现、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效能和自己是如何在与学习互动中得出自我地位和角色的认知等内容着手进行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反应方式, 尽管有时候情景不一样, 其反应方式很多时候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社工这时候可以根据上述内外反思提到的与父母、同伴和在学习互动中提及的重要事件和互动中角色的探讨来研究偏差青少年对特定情境或环境的反应。对他们较好的反应方式进行正强化、对不合理的反应方式进行及时更正。

( 3) 再构。再构是介入的一种技巧, 它可以帮助案主以一种全新的、肯定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行为。当社工帮助案主看到坏事情光明的一面时, 对他人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解释, 他人自我评价就会发生改变, 自我概念也会随即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在再构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利用专业技巧协助青少年主体在其主观意识上发生改变, 还需要从他们与环境及重要他人的互动方面进行介入。具体方法有: 针对偏差青少年个体, 在优势视角下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 并通过对他们生活中各方面互动之后思维加工的干预, 重构现实生活的意义并对自我认知有效地内省。在家庭中, 运用“家庭学习疗法”帮助父母改变与青少年的沟通方式, 教会父母日常沟通的新技巧, 并通过父母“再标签”技巧的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 逐步改变偏差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 进而改变偏差。另外, 运用“家庭雕塑”的方法。当然除了从偏差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开展服务, 社工还应当为偏差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提升创造积极的大环境。事实上, 自我概念对于社会工作介入偏差青少年而言是一个极为陌生的概念, 并且是其并不自知但却事实存在于其自身的一种自我认知。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为社会工作的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指导, 而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的运用, 可以促进偏差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向着积极的方向茁壮成长。文中所提的具体技巧与方法并不完全适用, 仅供参考, 具体方法的使用和选择还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视具体情况而定。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对自身清晰的认知, 能够有效防止其偏差行为的发生。本文以偏差青少年自我认知为基础, 结合自我概念模型, 利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偏差青少年。

关键词:偏差青少年,自我概念,社会工作介入

参考文献

[1]安秋玲.青少年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护理干预的概念 篇3

[关键词]函数;高中数学;解题;模型

函数概念认知对高中数学解题的干预,函数模型在高中习题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只有很好地利用函数模型对数学习题进行解题,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函数是一直困扰高中生的一大问题,普遍高中生都对函数习题的解法不够了解,不会则难,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只有很好地认知函数概念才能从根本上对函数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函数概念的基本认知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知识。

一、对函数概念的了解

1.函数的重要性

函数一般存在于高中习题,在高中生的认知中函数一直是很难的知识,只有解决函数这一大难题才有可能提高数学成绩。函数就是利用函数模型来解决一般的实际生活中会发生的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函数就是在整个学习中的一个大难题,大部分高中生对函数概念的认知存在着障碍,而只有对函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对高中习题有效的解决。

在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函数是最难学最难懂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很遗憾大部分的高中生对函数没有一定了解,在函数概念认知上都存在着障碍,要想突破函数概念的认知障碍是很难的,但并不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只有对函数概念和函数模型进行一定的了解,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的解决关于函数的数学问题。在高考中,函数及其相关内容也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占有很大的比重,题型灵活多变.深刻地把握函数概念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及解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了解函数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

2.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x和y是两个变量,D是实数集的某个子集,若对于D中的每个值x,变量y按照一定的法则有一个确定的值y与之对应,称变量y为变量x的函数,记作 y=f(x).

关于函数的概念一般来讲就是用X和Y来表示的,这只是一个函数模型,在习题当中总会存在着许多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高中生要运用函数模型来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函数模型的认知障碍就是这样形成的,一般来说,同学们对于函数并不陌生,但是要把函数运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就不一样了,也就是不会灵活运用函数模型,这样就导致了函数概念的认知障碍。所以说,在运用方面的能力还是需要提高,而提高函数模型的运用能力,就必须要深刻的了解函数概念。

二、函数的了解方法

1.参考资料

对于函数的了解要通过参考资料来解决,翻阅一些关于对函数模型做出解释的书籍来了解函数概念,这是最根本简单快捷的了解方法。

2.实地思考

因为一般来说,函数习题都是根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只要结合实际生活,把习题放在生活中去解决,那么一切的问题就会变得生活化、简单化了,在这个时候只要将函数模型运用进去就会很快的解决了函数的问题。

三、举例分析

理论总是枯燥的只有举出实际例子来分析说明才能更让人信服,下面就是一道高中关于函数的习题: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事经营活动的有关部门必须向政府税务部门交纳 一定的营业税。某地区税务部门对餐饮业的征收标准如下表 每月的营业额 1000 元以下(包括 1000 元) 征税情况 300 元 1000 元以下(包括 1000 元)部分征收 超过 1000 元 300 元, 超过部分的税率为 4%

1)写出每月征收的税金 y(元)与营业额 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饭店 5 月份的营业额是 35000 元,这个月该饭店应缴纳税金多少?

这道练习习题就是根据一般的纳税出题的,工作、消费等都要纳税,结合实际的生活来分析,纳税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的,题目中也有说明,根据这些来设定函数税金 y(元)与营业额 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这样的分析方法是在解决习题,同时也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函数概念的认知对高中数学的干预和影响很大,以一道函数解答题来作为例子分析是为了加深高中生对函数概念的认知,灵活的运用函数模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论

在整个高中的学习中,函数的学习占比重很大,但同时函数也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困扰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难题。一般的高中生对于函数概念具有认知的障碍,而如果无法正常认知函数概念就没有办法灵活的运用函数模型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高考中,数学占的比重很大,在数学习题中,函数又占的比重较大,所以高中生学习函数并且学好函数是必须要做的。参考资料了解函数概念,实地思考结合实际运用函数模型解决习题中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对函数概念认知对数学解题的干预所坐车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付文华.函数概念认知对高中数学解题的干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2-05-11.

[2]李丛.高一数学三角函数认知障碍及对策研究[J].课程与教学论,2009-05-06.

[3]朱丹.如何有效降低函数概念的认知障碍[J].中学数学教学,2012-02-10.

护理干预的概念 篇4

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在人群中造成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宿主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分为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容易受传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及疫情报告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的37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1.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j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员工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

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发现甲类传染病,在城镇应于6h内报告,在农村应于12h内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在城镇应于12h内报告,在农村应于24h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均应于24h内报告。对于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甲类管理。

图a,皮肤瘤型麻风 lepromatous leprosy ofthe skin

图b,结核样型麻风 tuberculoid leprosy

图c,肠伤寒 enteric typhoid fever

护理干预的概念 篇5

关键词: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在住院患者中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护理干预模式体现了“预防在先,治疗在后”的理念[1],通过采取预见性思维来综合性地分析患者的病情,将潜在的问题分析出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两年本院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近两年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58例,女4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19-79岁,平均年龄为49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清醒的意识,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或是精神障碍,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49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在日常经常巡视患者,并对患者宣讲一些日常应该注意的问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发现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汇报,并协助进行有效的处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仪器与药物,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49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建立双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置管。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严密观察患者的表现,对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分析,使得患者的呼吸处于通畅状态。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同时为患者增加床挡,以免发生坠床事件,引起医患纠纷。指导患者家属要对患者的衣物及用品保管好,主意个人卫生,勤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让患者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内休养。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学会咳嗽咳痰的方法。指导患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并指导患者尽早排尿;另外,要有效地护理尿道口,预防和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为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教给患者及家属按摩的方法,尤其是腿部的肌肉,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为其定时按摩,同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下地活动,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1.3观察项目

骨科护理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李春梅(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人民医院,云南昆明)摘要:目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探究该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9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各方面的评分及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生活质量分别从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及病区环境几个方面入手,共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评定,且对应着1-4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血栓、皮肤不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对出现的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满意4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中满意30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1.6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出现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中静脉血栓6例,皮肤不适2例,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病区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3小结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几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就充分显示了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优越性及可行性[2]。尤其在骨科患者中,往往由于骨折需要长时间在病床上度过,因此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而通过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30):123-124.

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6月~8月收治的274例CRA患儿,其中男168例,女106例,年龄<28d80例,28d~1岁124例,>1岁46例,>3岁18例,>6岁4例,>12岁2例,平均年龄(3.4±0.7)岁。

1.2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儿产高级生命支持指南》复苏过程,建立气道、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胸外按压,并建立静脉通道和注射肾上腺素等各种复苏药物。一旦发现患儿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双手拍打患儿双肩并呼叫患儿,观察有无反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解开患儿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迅速使患儿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胸外按压30次,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若仍旧无反应,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1.3疗效判定标准心肺复苏成功标准:经过心肺复苏恢复可触及的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且持续>20min,即持续自主循环恢复为心肺复苏初步成功,成功出院为复苏成功。

2结果

2.1274例患儿中有210例发生于家中,32例发生于公共场所,32例发生于医院或救护车上;68例患儿发生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无目击者,206例患儿有目击者,分别为家长、老师、救护人员等,目击率为75.2%,目击后立即给予患儿实施心肺复苏者40例。

2.2患儿致病因素:心源性因素50例,占18.2%,呼吸性因素198例,占72.3%。

2.3274例患儿急救时,136例呼吸停止,其中10例(7.35%)急诊死亡,126例(92.6%)复苏成功;心跳停止138例,其中90例(65.2%)急诊死亡,48例(34.8%)复苏成功。心肺复苏失败急诊死亡共100例(36.5%)。

3讨论

儿科急救中心是为患儿实施高级生命复苏的场所,也是急诊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患儿的危重救治中发挥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2]。心跳CRA是重症儿童最紧急、最常见的危险状态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据临床数据统计,心跳停止的`患儿,其临床存活率仅有3%~16%,本组研究中,心跳停止患儿存活率仅为13.0%。小儿时期院外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的主要因素为呼吸性因素,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呼吸性因素导致心跳停止比例为72.3%,通过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则能够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也是唯一途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急救治疗和心肺复苏,136例患儿急救时呼吸停止,10例急诊死亡,126例(92.6%)复苏成功;心跳停止138例,急诊死亡90例,死亡率为65.2%;48例(34.8%)复苏成功。心肺复苏失败急诊死亡率为100例,占36.5%,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呼吸支持,能够阻止患儿心跳停止的发生,并提高患儿急诊成功率。

另外,目击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也是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机会,本组患儿中,目击率达75.2%,但是仅有40例患儿接受了现场心肺复苏,这提示我国公民应该加强急救意识的培养,积极普及儿科急救知识,进一步提升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同时,意外伤害是导致患儿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预防需要家长与监护人员增强监护意识,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为儿童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从根本上降低意外伤害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减少儿童CRA发生率与死亡率。本组研究中,通过早期实施心肺复苏,能够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为患儿提高生存的机会,并为危重儿童提供进一步生命复苏的最佳时间。儿科院外CRA病死率高、预后差,必需把握救治患儿的每个环节,积极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家属对小儿的监护意识,一旦发现立即给予患儿急救和心肺复苏,立即识别和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为患儿提供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争取最佳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给予患儿综合的心跳停止治疗,提升患儿存活率。虽然目前我国医疗急诊整体水平和快速转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一体化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还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并制定一系列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制度,以推动我国患儿院前急救事业的尽快发展。

韧性概念在儿童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篇7

1 韧性概念的阐述

临床中最早对于韧性的研究主要是始于美国, 但是临床中对于韧性的定义尚未得到一致的认可。通过对临床中相关文献的分析, 韧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其中涵盖了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儿童来说, 韧性与其整个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对于一时期的儿童韧性功能在其他的阶段并不适合。因此, 学术界对于韧性的概念描述依然存在争议。临床资料显示, 创伤与其他的逆境生活的人是具备韧性的, 但是在另外的一些人群中则找不到韧性。通过综合分析, 儿童韧性属于一个动态结构, 不仅是指一个特点, 而是一些韧性特点可能在某些阶段适用, 而对于其他的阶段或者领域并不适合[2]。

2 韧性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资料显示, 临床中将对韧性起到的积极作用定义为保护因素, 而具有消极作用的为危险因素, 其他的相关因素则定义为资源性因素。在临床中无论是保护因素, 还是危险因素与资源性因素, 大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个体性格, 主要体现在患者的性格上, 不同的人性格表现不一, 尤其所承受的韧性也不一样;第二, 家庭状况, 大致主要体现为家庭资源和父母性格以及行为与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情况均能够对儿童的韧性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三, 社会环境, 主要体现为学校和邻居以及同伴与社团等。在儿童韧性的分析中应从保护性因素分析, 也是临床中促进儿童韧性发展重要研究方面。其中, 保护性因素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具体的作用[3]:第一, 主要是有效地减轻危险因素对其影响, 或者是减少危险因素在其中的暴露时间;第二, 有效地降低逆境环境的影响, 避免负面的连锁效应;第三, 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尊与自我的效能。另外,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 儿童韧性概念的框架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其中, 内部因素分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遗传以及气质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虽然临床中影响因素的分法不同, 大致概况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并且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是动态的过程。

3 韧性模型建立与测量工具分析

3.1 韧性模型建立

临床中韧性概念主要是综合了发展和人格以及情绪与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研究, 而且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临床中有学者采取韧性模型进行分析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之间的影响, 从而全面的对韧性概念进行诠释。资料显示, 韧性模型主要体现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情况, 并通过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4]。但是在个体的调节受到破坏之后, 患者一般会产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重组情况, 具体体现为: (1) 韧性重组和成长以及自我理解与韧性增长; (2) 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丧失; (3) 回到初始的自我调节状况; (4) 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障碍。随着临床中对韧性的不断研究, 韧性模型的研究已经逐渐的扩张为家庭与社区。

3.2 测量工具分析

由于韧性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概念, 由于韧性概念的复杂性也决定韧性模型具有一定的复杂, 使得测量工具也具有复杂性。临床中对于韧性测量工具尚未完全达到统一的标准, 并且临床中多以对韧性特定属性的测量情况。临床资料显示, 对于韧性的测量主要包括情绪与认知方面[5]。并且采取积分进行评估, 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韧性程度就越高。随着临床中对韧性测量的不断研究, 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逐渐的应用于临床中, 主要包括社区组织和处于初级护理情况的门诊患者以及门诊精神患者等, 且整个量表涉及患者的能力和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与控制、精神等方面, 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4 儿童护理中的韧性干预分析

临床资料分析, 韧性干预应用在临床心理护理中, 尤其对于高危患儿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中儿童韧性能够有效的使人们能够看到处于逆境环境中的儿童的自我生长力与向上力, 并通过各种因素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性措施。临床资料显示, 对于哮喘儿童与哮喘青少年实施针对性的野外训练, 主要包括游泳和划船以及骑马与跳绳等, 同时, 给予自我护理。结果显示, 哮喘儿童与哮喘青少年患者的韧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韧性发展的过程中, 患者家庭因素影响较早, 因此, 儿童患者应在家庭环境中加强韧性干预, 主要是从其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便开始进行韧性干预。同时, 临床资料显示, 通过实施韧性自我的构建, 患者的自我能力也随之加强[6]。有效的家庭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逆境生活状况, 且长期的参加课余活动也会增加其韧性。另外, 高危儿童实施韧性干预措施还包括教育和教堂活动以及社会技巧与避免药物滥用等方面。同时, 通过生态学的角度分析, 对儿童实施干预措施还应该包括社区和学校以及健康护理等, 从而有效的提高儿童的韧性[7]。

5 未来展望

韧性功能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掌握关键性的功能。同时, 生活变化和挫折以及逆境等均完全贯穿在整个生命过程, 且患者的韧性增高, 意味着快速的成长, 健康与幸福指数也会增加。在儿童护理过程中, 重点加强疾病的管理, 从而有效地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对于身处逆境的儿童有效的保持儿童韧性, 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 临床中对于逆境且缺乏韧性的儿童应有效的识别逆境中影响韧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并努力地提高逆境儿童韧性干预, 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 儿童护理过程中, 对于韧性干预还是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并且一些相关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从而有效地加强儿童韧性的相关护理, 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瑛, 陈建群, 徐学军, 等.336名实习护生心理韧性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J].护理学报, 2013, 21 (10) :555-556.

[2] 崔文香, 姜哲, 赵红姬.韧性的概念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11 (5) :455-456.

[3] 钱定金, 吴文英, 黄逸芳, 等.学龄期住院患儿韧性干预效果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5 (3) :231-232.

[4] 潘运, 杨桂芳.国外心理韧性的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6 (2) :122-123.

[5] 左翼.警察心理健康评估的心理韧性测量新途径[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12 (2) :102-103.

[6] 倪平, 陈京立.韧性概念在儿童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2 (6) :537-538.

乳头凹陷的护理干预 篇8

1孕期宣教

孕妇做孕期检查时,就应该指导其做好乳房的护理,保持乳房的舒适,随着孕期的增长,乳房也随之相应的丰满,切忌因美观过度的束缚,文胸以棉质品为佳,防止纤类的细小纤维堵住乳腺管开口,发现乳头凹陷者不能熟视无睹,应早期给予干预,采用吸乳器将乳头外拔,再用指腹按摩乳头,边按摩边牵拉,每天不少于10分钟。

2心理护理

乳头凹陷的产妇往往会有担忧、恐惧心理,经常怀疑自己母乳喂养的能力,家属也会有焦虑心情,有的在孕期就想放弃母乳喂养。产妇常因授乳困难、婴儿吸吮障碍、哭闹等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同时伤口疼痛,婴儿含接困难,不愿母乳喂养。在孕妇产前检查过程中告知孕妇纠正乳头凹陷的各种方法,并且给予实际操作指导。让乳头凹陷母乳喂养成功的产妇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母婴同室的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乳头凹陷的处理方法,鼓励家属积极照顾,调动产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进行母乳喂养。

3入院后宣教

对乳头凹陷的孕妇,首先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早产的孕妇做乳头伸展练习,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由乳头向两侧外方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再者将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将乳头向上、向下纵形拉开,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掌握正确的哺乳的姿势

哺乳的正确姿势是母亲与婴儿均取舒适的体位,婴儿身体转向母亲,紧贴母亲身体,婴儿的嘴处于与乳头相同水平,一手托住婴儿,另一手的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向乳头方向挤捏,使乳头周围的乳房组织松弛,使乳头相对凸出,用乳头刺激婴儿口唇,诱发觅食反射,当婴儿口张大,舌向下的一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大口将乳晕也吸入口内。吸吮成功后,挤捏乳房不能松开,直到此次哺乳结束。婴儿饥饿时先吸吮较平坦或内陷程度较深的一侧乳头,因开始时婴儿吸吮力强,婴儿易用口腔压迫乳晕底下的储乳囊,使乳房泌乳。

5分娩后乳头凹陷的护理

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的影响论文 篇9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1月—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家属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角色功能评分、社会及情感功能评分及总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人际关系敏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帮助患者家属降低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护理干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常见疾病,病死率高。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后往往出于对病情的恐惧,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及紧张心理,甚至产生放弃生命的悲观情绪。患者家属在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均与恶性肿瘤患者息息相关,担负着照料患者生活的责任,肩负着沉重的生活和经济压力,但此类疾病对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往往为人所忽视[1]。本文探讨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月—20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自愿入组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2±15.6)岁;平均病程(3.2±10.5)年。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1±10.6)岁;平均病程(3.5±9.6)年。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恶性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根据个体化病情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系统化干预措施,干预方法如下。1.2.1建立患者信息档案研究组专职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的方式建立患者的信息档案,了解每位患者的文化程度、精神状况、职业等一般情况,结合其疾病相关治疗信息、家庭背景等实际情况,了解其对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针对患者认知水平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形式及语言与其进行沟通,便于对其实施个体化的知情同意告知,疾病、药物及临床试验知识流程普及和全程用药指导[2]。随着患者治疗周期的递增,结合其自身不同的认知水平,不断完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不同强化水平的依从性教育、知情同意认知及用药指导。1.2.2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并与其建立一种坦诚、友好、信赖的护患关系。在临床研究进行过程中了解患者知情状况,不断强化确保其充分知情。详细介绍并强调所入组临床试验的目的、意义、治疗方法、执行过程、及试验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等。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时,研究护士协助研究医生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记录并做好心理支持,使患者明确研究人员始终将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1.2.3强化临床督导管理在用药初期,为每位患者制订访视计划,发放计划访视周期时间表并记录患者及其家属联系方式。替代研究医生职责,提前1周根据访视周期计划电话通知患者具体访视时间,使其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事务,便于访视按时完成。在治疗周期中,遵医嘱发放试验药物,根据每位患者生活及用药习惯的不同,合理安排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为每位患者建立服药日记卡,并将服药日记卡在发放药物的同时交给患者或其家属,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多服或漏服药物带来的问题。定时电话随访监测患者服药及病情变化,前2个月每周电话访视受试者1次,后2个月根据患者具体依从情况,对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改为每月电话访视1次,对依从性不佳者追加电话访视次数。电话访视时主要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强调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帮助其养成定时服药的自觉性[3]。护士应深入沟通,以患者主动倾诉的方式为主,提高患者提问的主动性,与患者沟通时注意其反应并及时给予反馈。在与患者沟通时,识别其可能发生不依从的各种潜在隐患及因素,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方面的.预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1.3评价方法2组患者参与研究时间1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价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随后使用根据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家属的心理症状。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研究组总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家属心理症状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家属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人际关系敏感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全球疾病构成比例不断变化,每年约有1100万新的恶性肿瘤病例出现,其中,中国每年约有220万新的恶性肿瘤病例出现,新发例数占全球的20.3%。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资料显示,受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数持续增加,恶性肿瘤这一疾病所带来的负担已经超越其他疾病,居于世界首位[5]。因此,确诊肿瘤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都是严重的负担。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照顾护理重任大部分由其家属承担,在此过程中,不仅肿瘤患者要承受身心的痛苦,照顾患者的家属也需要长期陪伴,同时承担着巨额医疗费用,身心各个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与患者同时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种种负担,其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可能导致心理、生理的改变;反之,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下降也使其对患者的照顾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现代护理理念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畴,体现护理的系统性和延展性,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二者的生活质量较为有利。本文采用的护理干预是双向的,既包括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也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干预。由此可见,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帮助患者家属降低负面情绪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将护理内容系统化,延展护理范畴,覆盖患者及其家属,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服务宗旨,有利于改善二者的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秀艳,荆秀丽,陈彩玲.系统护理对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1(3):206-208.

[2]付丽群.个性化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8(16):86-87.

[3]李春华.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中的效果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4(8):1447-1448.

[4]张莉,李新苗.舌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手术前后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2(3):108-110.

心脏手术中精细化护理的干预论文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1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单瓣膜心脏手术患者34例,男性11例,女性23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9.3±2.8岁,全部患者均为择期实施单瓣膜心脏手术治疗,已排除肝肾器官严重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神经损伤患者。本组研究均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我院的住院患者授权委托书。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实施常规手术护理管理进行,观察组17例,在常规手术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治疗方式等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瓣膜心脏手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手术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单瓣膜心脏围手术期护理。患者人院后相关责任护士及时收集了解患者,按照临床检测评估并结合医嘱制定精细化心脏手术护理服务流程。流程:人院指导^责任护士接收心脏中心团队对患者的术前i寸论内容作相应的准备^责任护士接收手术医嘱^责任护士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术前加强机体营养状态—帮助患者术前禁食水准备^行体外循环准备^责任护士与心脏外科手术室人员共同核查患者病历,腕带信息^术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行重症监护(呼吸功能监护,心血管功能监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INR比值)—术后饮食,心理等常规护理^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单瓣膜心脏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在治疗就诊期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评价内容中包含患者对自身病情症状恢复效果的综合评价。总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人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W比较,以率(%)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单瓣膜心脏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率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单瓣膜置换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2=12.4947,P=0.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n:2=6.6725,P=0.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例未成功手术患者中1例为三尖瓣置换1例为主动脉瓣置换,2例患者死亡。

2.2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比结果。经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全部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n:2=6.6725,P=0.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细化管理属于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概念,通过将企业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实行细致分工,从而降低管理资源成本,提升企业效率。近年来,精细化管理模式逐步应用于医疗卫生管理领域,按照精心、细致、严格、准确作为核心原则,将精细化管理原则很好的融人护理服务管理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观念,从符合现代优质医院发展作为要求,来确保优质的服务质量。

心脏瓣膜置换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一直属于操作难度较高的治疗术式,其不仅仅需要临床医生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高标准,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来确保患者诊治恢复效果H。因此需要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专业护师给予精细化护理。例如,部分患者术前易产生心理焦虑,恐惧等情绪,或对心脏外科手术不甚了解导致心理压力巨大,对此护理人员可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治疗的方式、目的、意义,例举院内相关疾病成功治愈病例,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在术前根据患者情况细致规范制定护理流程,细化每个护理环节存在的风险,以此降低患者痛苦。另外心脏手术风险性较高,护理人员需提出做出预防性应急事故处理准备,提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性。对科室管理制度进行精细分化,加强护理工作定期检查,对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细致调整,增强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培训,同时制度相应的护理评价措施,通过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效果检验护理管理效果。

上一篇: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方案下一篇:父女情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