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2024-09-22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精选8篇)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1

关于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干部培训效果的方案

党校是党委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党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干部培训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央《2013年-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优化党校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党校干部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效果。

二、我校师资队伍状况

目前我校共有在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从年龄分布上看,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1人,35—45岁的有6人,30—35岁的1人,30岁以下的3人。从学历层次看,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本科学历7人。教师学科分布: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经济、科技、党史党建、法律等。从整体情况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校积极引进年轻力量加入党校队伍,教师知识层次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平均年龄仍然偏大。全校11位一线教师,40岁左右的约占60%,对新形势、新思想、新知识适应较慢,同时新引进的年轻教师的成长还需要时间。

二是接受上级培训不够。定期接受上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培训对提高基层党校师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上级培训远远未达到常态化水平,部分教师多年未参加培训。

三是教师接地气不足。部分教师存在“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的缺陷,缺乏社会调研和部门实际工作经验,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难点热点把握不够,课堂授课空洞,理论脱离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引起学员共鸣。

除上述问题外,教学场所不足、馆藏图书陈旧、数字图书馆空白、部分教学设施落后、资金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下步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下一步工作中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多元主体教学。积极推进党校外聘教师师资库建设,把外聘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企业家)与党校教师教学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主体新格局。要多请领导来校讲学,一是县领导讲学,重点围绕全县发展统一思想;二是职能部门领导讲学,重点围绕职能部门业务实际开展教学;三是积极邀请基层干部(包括优秀村街党支部书记)走上党校讲台,重点围绕基层工作开展交流经验。同时,多聘请省市高校、党校专家和文化名人来校讲学,提高党校授课总体水平。

2、加强现有师资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按照中央《2013年-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基层党校教师5年内到省委党校轮训一遍”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教师轮训实施计划,分批次选派教师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到周边党校学习交流,学习先进党校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手段、内容,切实提高授课质量。

3、选拔吸收高层次人才。由于我校教师年龄不均衡等现状,要求我们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校充实师资力量,促进我校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选拔过程中注重人才的能力、知识等综合素质。近3年来,我校通过选拔考试引进3名国家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来校工作,同时切实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养,使其更快进入角色,取得良好效果。

4、加强教师交流和社会调研力度。积极争取县委支持,选拔优秀教师到乡镇、村街和部门挂职,参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增加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组织教师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筛选调研课题,让每位教师带着课题走访调研,同时把调研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使授课内容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真正联系我县实际,提高干部培训效果。

5、完善竞争考评机制。进行制度创新,实行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制度,把个人贡献与职称聘任相挂钩,逐步建立竞争择优、公平公正、奖罚分明的新课开发制度和师资管理机制。定期举办演讲比赛和讲课比赛,从组织部、宣传部、人社局、教育局、电视台等单位聘请专家领导做评委,把教师教学水平纳入教师年度考评,引导全校形成“有为才有位”和“争创一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校党总支高度重视,自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问题。师资队伍是党校事业的中心力量,是党校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下一步,我校将把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多方吸引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师活力,确保党校干部培训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进入党校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对党校教师的授课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加上党校“一个中心, 四个方面”和“三基本”、“五当代”的教学新布局的实施, 对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 授课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新的世纪, 新的形势, 要求党校教师不仅业务上要精, 而且政治上要清醒坚定, 作风上要深入扎实, 工作上要兢兢业业, 严以律己, 为人师表, 努力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 成为自觉坚持“两个务必”的表率, 同时,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 党校也面临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 如何吸引教师, 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 提高党校教师的业务和科研水平, 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总体素质

党校教师担负着用理论武装干部, 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 没有很强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无法胜任的。这就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敏感性, 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所以, 党校教师必须时刻严以律己, 给别人讲增强党性, 首先自己必须有坚强健全的党性;给别人讲理想信念, 首先自己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给别人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首先自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别人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首先自己必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需要做到这一点, 党校就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

二、重视业务能力培养,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

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 党校学员一般都经过中等和高等教育, 又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和提高,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 加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突飞猛进, 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对任教学科或专业不仅要熟炼掌握其基本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而且还应当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掌握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最新知识。要不断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 善于汲取丰富新鲜的知识成果, 尽可能多读一点书, 多看几张报, 努力提高外语水平, 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研究动态, 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 做到讲课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说明新情况, 新问题。要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党校, 特别是县市级党校要鼓励督促教师自修的同时, 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队伍的现状, 从实际出发, 订出规划, 分别不同情况, 通过多种途径, 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锻炼和提高。通过业务进修让教师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

三、重视科研创新能力, 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本领

曾庆红同志在党校校长会议上指出,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统领党校工作, 进一步把党校办好, 必须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要加强党校科研工作, 在促进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推动工作上有新成果, 在促进党校教学和科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党校教师必须把教学和科研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我认为, 党校教师只有做到每一个教学专题就是科研专题, 也是调研专题, 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才有生命力, 科研才能出成果。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 社会经济生活中涌现出大量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党校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进行科学研究, 将研究成果及时带进课堂, 对学员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迷茫给予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指导, 才能大大增强教学针对性, 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社会调研工作, 增长教师实际知识、积累宝贵的科研资料

党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 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党校教师, 特别是骨干教师, 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的领导工作能力, 方能更好地掌握培训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发展规律, 教学双方才能知己知彼, 心心相通,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观能动作用。

当然, 教师可以利用与学员相处的机会, 通过各种途径, 向学员学习, 了解实际情况, 增强实际知识。经费和工作时间允许的条件下, 党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组织教师深入实际生活, 进行社会调查、考察。

五、改革选人用人机制, 培养出优秀教学能手

教师的群体优势的发挥是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 是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我认为主要做法是:

一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突出、又充当学科带头人的老教师, 学校宜少安排教学任务, 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对少量表现特别突出的老教师到龄退休后可适当留用, 形成"留住一个人, 带出一批人"的机制。

二是对中青年教师, 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 鼓励他们做好工作, 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 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苗子, 早压担子, 多给任务, 大胆启用, 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早日成为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

三是积极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优秀教师。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使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且乐于献身党校事业的中青年干部调入党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四是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作用的同时, 采取比较灵活有效的措施, 积极创造条件, 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 根据教学需要, 通过考核、试讲, 有针对性地选聘一批党政部门的领导、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 作为党校的兼职教师, 逐步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个人素质过硬、专职教师为主体和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从而优化教师队伍, 推动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选好用好人的前提下, 要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多下功夫, 重点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扶持有潜力的教学骨干。在培养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从我校情况看, 我们根据教师从教以来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轨迹, 从其业务能力中认定“苗子”, 考察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 一旦选定“苗子”后, 着力引导他们处理好政治与业务, 理论与实践, 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对他们政治思想方面严格要求, 对出现的不良倾向及时批评教育, 不姑息迁就。告诉他们在党校的讲坛上, 不但要用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党规党纪来约束自己, 还要用良好的道德情操, 用党员干部的高风亮节, 展现师长风范, 成为师德的楷模。同时在业务上给予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教学方法, 教学艺术, 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上提出要求, 使其在知识能力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并对他们的继续教育在时间、经费上优先安排, 并不时向其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充分信任和使用中青年教师, 让其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要求他们定期争出教学成果, 开办专题讲座, 上公开示范课。

六、做好教师的考评工作, 促进党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离不开管理, 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 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创造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 使整个教师队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工作量制和评课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我觉得, 工作量制是党校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也是实行教师双向聘任制的一种配套措施, 可以有效地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当然, 制定和实行教师工作量制, 一定要从党校自身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党校教师工作的特点。在讲量的同时, 我们在质的保证上也下功夫, 在全校开展评课活动, 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通过听课、评课, 使教师清楚地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帮助, 有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 提高教学水平。评课活动具体由教育科负责, 严格按照规定, 对教师讲课的内容, 观点、新意, 甚至板书、语言, 课堂气氛, 时间安排等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由教师自评和学员测评两相结合, 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教育科认真对待评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努力做到准确、如实、客观、公开, 使每一个分数, 每一个建议都做到有据可查, 使教师真正信服, 进而正确对待评课, 提高自己。

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党校;新老交替;精专结合;请进去;走出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15-02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构。”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性质的界定,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教师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并详细制定了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现今,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在新形势新任务的指引下,针对党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党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教师队伍老龄化,出现新老脱节现象。目前,由于我国用人机制方面存在的問题,党校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现象,缺少新生力量的加入、新鲜血液的输入,致使党校课堂因循守旧,缺乏生机与活力。这种现象在区县级党校更为显著。

2.教师与学员之间出现差距。一是现在的党校教师拥有较多的政治理论,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往往会出现纸上谈兵现象,所以出现教师和学员之间实践经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拉大。二是“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已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致使教师与学员之间在学历学位和知识方面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于学员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对教学的不适应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

3.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现实党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学员需求进行教学,往往按照老黄历办事,单纯性地学习政治理论,不能做到由点及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致使学员学习缺乏主动性、趣味性,不能有效地把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4.教与研相脱节。在党校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热爱党校教育事业,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应付差事,只为单纯的教学而教学,从而忽视教学研究;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受资金的制约,一些想搞调研的教师拘于条件限制,没有办法完成调研。所以,好多学校出现“教”、“研”两张皮现象。

5.教师深造受到一定条件制约。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建设的党员队伍是一个学习型的队伍。党校教师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好多地方的教师不能到上级学校深造,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自己充电,致使党校教师的素质出现停滞化。

二、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立足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党校教师是适应广大党员干部的需要而设的。所以,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要立足我们的国情、省情、县情、党情,去培训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实现授其所需,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效果是:干部不听不行、不接受不行,冲击到干部的灵魂上,渗透到干部实际工作中。

2.纵深发展,提升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的学习也一样。我们不能固守于原先的旧知识而停滞不前。相反,我们要学精、学透。我们要打破框架和本本,善于联系,学会联系。要做到知其一更知其二,学会举一反三。不要像纸老虎一样一点就破,没有任何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有系统的理论作基础,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作支撑,要么党史,要么经济建设,要么党建知识。对问题思考深入、有专业深度的课,才会更有吸引力。没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向理论型提升也是一句空话。党校教师要加强专业的“修炼”,用专业的深度展现水平,授学员所不知,引其思考,使其有所悟。

3.广泛涉猎,做到专与精的结合。党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位优秀的党校教师不仅仅是一位专家,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我们还要注重研究,把实际问题放到教与学的课堂中,通过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的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课堂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研一体化。

4.学校互动,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战略。党校教师队伍要想打造成一流的队伍,就不能拘泥于自己单位那个狭小的圈子,我们要跳出这个圈子,拓展视野范围。把外面优秀的人才请进来,学习其经验教训;同时,更要打开枷锁,勇敢地走出去,学习外面的方法。只有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了人才的交流互动,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5.吸收年轻血液,实现新老互动。任何生命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都是危险的,党校教师队伍也一样。面对当前党校教师老龄化的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公开招考的途径引进新生命,为党校输进新鲜血液,实现新老优势互补。老教师带头帮助新教师,培育青年教师成才,新教师引进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新老互动,教学上的共赢。

作者简介:范秀丽,女,1982生人,本科学历,中共行唐县委党校教师,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徐晨光.做优秀的党校教师[N].学习时报,2011-07-18.

[2]丁琳.实施名师打造工程[N].学习时报,2011-07-18.

[3]曲佰军,杨连建.胶南市委党校实施“1234”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EB/OL].胶南政务网,(2009-5-20)[2011-10-13].http://www.jiaonan.gov.cn/xiangxi.asp?id=48313.

[4]翟乃存.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党校事业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EB/OL].(2007-07-20)[2011-06-03].

http://www.rznews.cn/lilun/folder70/folder217/200707/2007-

07-2094804.html.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4

●唐毓轩

当今世界,是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一方面,时代对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有些教师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不适应,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不适应,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水平等不适应,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差距。县级党校作为培养基层干部、理论骨干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作为层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应当首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素质较高、学科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建设县级党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建设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电子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央党校原校长曾庆红曾经指出:“新世纪、新阶段要提高党校工作水平,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加强党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从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的高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清醒,信仰坚定,业务精深,勇于创新,作风扎实,工作勤勉,律己严格,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党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决定党校教师队伍应具更高的党性要求,必须信仰并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县级党校教师队伍的问题

县级党校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结构对于发挥群体优势至关重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县级党校师资队伍与此要求相差甚远。从大化县党校来看,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后备力量不足。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应当是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结构。而大化县党校在10名专职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4人,占40%,40~50岁的有4人,占40%,30~40岁有的1人,占10%,30岁以下没有。如再不引起足够重视,并引进充实,就会出现断层。

2.学科分布不尽合理,专业结构有待调整。从大化县委党校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目前的专业分布与教学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些传统学科,如哲学、政治的教师相对过剩,而一些新兴学科的教师则相对不足或没有,这种结构不可能适应大党校、大培训的需要。

3.职称结构趋向不合理。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乡科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领导干部,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以及乡级党校教员。这些培训对象绝大部分有大学文化程度,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普通学校相比较,党校教育具有党的教育,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特点。如果没有相应高素质的教师,就难胜任干部培训工作。所以县级党校高级职称者要占一定比例,中级职称者要占大多数,使党校教师职称结构的整体水平处于高层次。从大化县委党校的情况看,在10名专职教师中,高级讲师只有1人,讲师8人,助教1人。很明显的事实是高、初级职称人员过少,存在着后继乏人和潜在断层。为此,应将补充年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

三、建设县级党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战略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教师的自身来说,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我们县级党校教师如果在思想理论上、在掌握知识上、特别是在掌握现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别人后面,就无法胜任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因此,党校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勤于学习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勤于学习有关新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同时还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把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组织来说,采取以下三条途径和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强化思想教育,树立阵地意识。思想政治素质是党校教师的首要素质,是站好讲台的前提条件。因此,县级党校必须把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始终摆在首位。要求党校教师先做合格党员,然后做合格教师。要始终坚持抓好理论武装,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使全体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强的党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德艺双馨的良师,为人师表的典范。

2.注重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首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实践是培养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讲课,下班听课,参加学员讨论等教学工作,以利于直接获得教学经验和学习优秀教师的讲课艺术,提高组织驾驭教学活动能力。其次,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科研是基础,教学与科研是推动教师进步的两个轮子。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并逐步使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第三、督促教师自学,创造条件脱产进修。首先要自学,自学是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对于县级党校的教师来说,在办学经费紧张,条件较差,脱产机会甚少的情况下,提高业务水平主要靠自学自修。其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上级党校和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短期的专业对口脱产进修学习。第四、组织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挂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是党校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组织教师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坚持到基层挂职锻炼并形成制度,对于丰富党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十分有利。

3.稳定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有探索、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问题的能力,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虚心向学员学习,学风严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新形势对党校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党校既要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又要引进年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要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党校教师+党政领导+科技专家+乡土人才”’四合一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一要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巩固和强化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师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在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二要从县内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要聘请一批专家、教授担任相关科目的兼职教师。

总之,新形势与新任务要求加强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抓好教师基本理论的提高,知识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以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结构优、政治强、业务精的党校师资队伍。

县级党校服务地方科学发展的新思考

何光友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需求、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要求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县级党校在坚持正确办学思想、突出党校姓党基础上,如何把着力点放到围绕中心、贴近大局、创新定位、服务发展上来,这可以说是县级党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中,县级党校可以大有作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一、建设四大中心,为服务地方科学发展进行新定位

一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党校培训要始终坚持“三个紧贴”:紧贴县(市)委和县(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紧贴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现实需要,紧贴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最终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地方科学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科技知识为两翼,以现实热点、难点以及战略问题研讨为导向,融理论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提升、党性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结构。

二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理论政策宣讲中心。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认真做好镇乡、企业、农村、社区各级各类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的理论辅导、政策宣讲工作。要讲深讲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富民惠民的各项政策,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必须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环保等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必须要运用群众语言,注重用事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让群众想听、愿听,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三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县情研究中心。县级党校处在基层,置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前沿,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层实践经验优势。县级党校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要尽早学习,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尽早研究,对社情民意要尽早了解,对基层群众创造的经验要尽早总结。县级党校不但要对党的理论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性,更要对用这些理论指导的本地区改革和建设实践保持足够的敏锐性,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论证和支持。

四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决策咨询中心。县级党校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中心,有以下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实现党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就是党委、政府决策之前,把党校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将研究的某一内容写入决策的文件之中。二是主动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或决策前的调研工作。三是直接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的起草、参与地方重大政策措施的起草、争取成为地方党委及政府的决策咨询顾问等。

二、实施三大战略,为服务地方科学发展开辟新路径

1.大党校战略

一是整合县一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做大做强以县委党校为核心的、一个领导班子、一套工作机构和多块牌子的县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实现优势互补、统筹安排,以此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轨道。

二是整合县委党校和乡镇、部门等基层党校。纵向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农村(社区)党校组成的培训体系;横向构建由县委党校-机关部门党校-企事业单位党校组成的培训体系,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紧密结合的“大党校”格局。

2.大师资战略

采用“选”、“培”、“聘”等方式整合,发挥现有人才的最大效益。“选”就是选调一些年纪轻、学历高、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干部充实到大党校队伍中来,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更完整合理;“培”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央党校及其他高校进行培养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乡镇及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聘”就是面向县内外公开招聘一些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急需的新教师,同时从高等院校、上级党校、机关乡镇、企业、农村聘请一些专家、学者、领导、企业家、农村干部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干部教育培训所需要的“大师资”队伍。

3.大培训战略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5

(一)加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主阵地、主渠道”的需要。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首先加强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党校是传播思想的净土,是武装理论的圣地,是科学研究的殿堂,是培养干部的熔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而由什么样的人去培养更为重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要求党校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使党校始终处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使党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大力加强学风、文风、教风、校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两大”培训任务的需要。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任务。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育课程,拓展教学新内容,努力实现以素质教育培训为主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干部资源,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党校工作者人才人才队伍作保证。

(三)加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或科研水平的需要。党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效果是党校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主阵地、主渠道的具体体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科研立校、有所作为、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举措。教学科研工作离不开教师人才人才队伍,教师人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人才人才队伍,也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有影响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加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发挥和完善党校功能作用的需要。在党校培训教育中,党校工作者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深化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相比,教师人才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存在“一大一小”问题,“一大”是指教师和学员之间实践经验和实际处理实务的能力进一步拉大。“一小”是指教师与学员之间在学历学位和知识方面的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两张皮”现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更应立足科研,以科研为基础,实现“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目前实际存在的教学和科研割裂对立、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为科研而科研的“纯科研”倾向,导致了实际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情况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党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

党校人才人才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党校的人才层次结构普遍存在不合理问题,具体可概括为“五多五少”,即:1.中初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2.担任领导职务的高级人才多,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级人才相对少;3.从事第二职业和外聘、外借的人才多,紧缺专业的教师相对任务重,学习进修或引进的机会少;4.非教学人员占据的基本教育规模编制数多,教学科研人才占据的基本教育规模编制数少;5.知识老化的旧人才多,知识更新的现代化新科学型教学人才相对缺少,使得党校师资人才人才队伍结构形不成良性梯队。

——学历层次:一般学历多高学历少。——职称结构:中初级多高级少。

——学科结构:传统学科不强,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有十分缺乏。

——梯队结构:骨干少一般多,年轻少年老多。

如何处理好引进来与留得住用得好的关系

一、人才引进首要是引 一靠政策引人。二是宣传引人。

三是“三个有利于”引人。

引进人才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急需学科方向的拓展与形成,巩固和发展党校的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有利于改善学缘和学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

四是“一人一策”引人。

二、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1.正确处理新引进人才与已有人才的关系,主动调整两者之间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补位不抢位,合力不斥力”,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2.通过组织入校教育,让新引进人才全面了解党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3.为了让人才安心,科大通过规范引进程序,实行合同管理,以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留住人才。

三、留得住还要用得好

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扶持和倾斜,使人才能够尽快发挥专长,才尽其用。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需要。高层次、大师级人才缺乏。

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从学科来看﹍﹍。从学历结构来看﹍﹍。从年龄结构来看﹍﹍

3.尊重知识、依靠人才、鼓励创新和争创领先水平的氛围有待于进一步营造。4.人才队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良性循环,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

如何处理好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1.广辟途径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人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实施在职培训工程,定期选送教师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知名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宽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每名教师每年都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提出相应的进修计划,由教研部汇总后,报教务部统筹安排。二是实施学习进修工程,党校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再教育,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三是实施境外培训工程。青岛市委党校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以及香港等地进行培训,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培训的理论和知识,学习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培训经验和培训方法,以拓宽世界眼光,提高业务素质。四是实施了技能培训工程。按照培训者先受培训的原则,在每学期开学前举办师资培训班,实施技能培训,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有关专家,就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进行授课,提高了教师对于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的掌控水平。五是实施挂职锻炼工程。主动与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结合个人研究方向和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安排年轻教师到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挂职,进一步丰富了实践经验。六是实施指导教师制工程。对于新进党校的年轻教师,由所在教研部安排一名副高职称以上的老师予以指导,为其教学科研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使这些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生活环境。

2.按照“加强领导、按需引进、规范程序、确保质量”的原则,积极引进高层次亟需人才。

对于引进人才要注意从制度、环境、待遇、发展等方面留着用好引进人才。

加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思想重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竞争力是最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校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党校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二)制定好人才发展规划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原则,加大对党校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人才人才队伍。

(四)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继续深化组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推进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发展事业、成就个人”的良好氛围。

(五)按照“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专职教师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解决目前师资不足、学科不全、骨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无暇从事调查研究的问题。

2.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培训方式的能力。4.强化名师培育力度,要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实施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活动计划。5.加强挂职锻炼领域,加大交流力度,探索党校教师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流动”的机制。6.充实兼职教师人才队伍,建立党校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要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才资源,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已建立的以市委党校、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主的紧密型的兼职教授人才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二是让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功底而又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进入到党校兼职教授的行列中来,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

(六)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建设党校高素质人才队伍

1、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按照党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本着“按需培训、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与能力培训提升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安排师资培训计划。

2、搭建平台,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3、注重学科建设,促进教师教研水平共同提高。

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5、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着力培育学术带头人。

6、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近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习近平指出,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更好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抓好党校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工作。要注重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在年龄上体现老、中、青的优化配置。(10月28日新华社)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

1、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实施“名家名师兴校”工程,搭建事业发展的宽广平台。

3、加速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科学术骨干。

4、提高学历层次。

5、强化培训培养。

6、加强教师挂职锻炼和挂职调研工作。

7、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坚持人才兴校的原则,以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进一步完善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工作,对爱岗敬业,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利用校内外新闻媒体扩大优秀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从各个渠道健全激励机制。

(二)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重点引进“三高”人才。

1、本着“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积极拓宽引人渠道,从党校实际出发,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根据学科建设和党校可持续发展及当前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实现我校教师队伍规模和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拘一格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三高”(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水平)人才充实教研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以学科发展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基础,能够适应新的教学布局要求的教师队伍。

2、树立“大人才”观,建立人才“柔性”使用机制。坚持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探索人才资源共享的人才柔性流动使用机制,进一步加强外聘著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社会贤达来校担任客座教授的工作,使其成为我校教师的有机组成部份,从而缓解我校人才结构性矛盾。

(三)强化管理,不断改进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

1、理顺职能,强化职责。

2、深化职称改革,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

3、严格教师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

4、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一、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并充分施展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

1、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完善评审条件和程序,注重学术质量,实行社会同行专家评鉴制度,加大破格晋升力度,更好地发挥评审制度对识别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鼓励先进的作用。完善七部一所教师岗位聘任办法,调整岗位设置,规范岗位职责,量化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岗位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聘任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

2、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为目标,以加强监督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领导职务任期制度和辞职制度、调整不称职干部制度、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干部监督制度。完善竞争上岗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重要环节。改进和完善非领导职务任用办法。

3、进一步深化七部一所以外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以推进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建立完善符合各自实际情况和特点的用人制度。推行新录用人员聘用合同制和编制外人员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正式职工和合同制人员的界限,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二、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党校特点并与社会接轨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单位职能配置,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目标,为各类人才的评价、考核奠定基础。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革人才评价方式,运用科学的人才评价手段,形成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员评价体系。对教研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理论界、学术界认可,主要看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技术影响力。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鉴定办法和津贴制度,积极探索教学科研水平和成果的同行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作为评价领导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尺度。

三、建立以鼓励劳动和创新为目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促进流动的激励竞争机制。

1、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内部分配办法,形成与能力和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七部一所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加大岗位津贴激励力度;完善行政干部业绩奖实施办法,切实与工作质量和数量紧密挂钩;新增津贴进一步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进一步解决好著名专家学者的生活待遇问题。

2、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完善各项校级优秀奖和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办法,切实发挥激励优秀人才的作用。对成绩特别优秀的教师给予专门奖励。通过报刊等媒体,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宣传表彰的力度。

3、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培育竞争意识,完善竞争制度,营造竞争环境,用竞争的机制发现人才、筛选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加大对不胜任本职工作人员调整和淘汰的力度。既要稳定教研骨干,又要促进不适应或不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向其他单位流动。完善落聘、待聘人员管理办法。疏通人员出口,优化队伍结构。改进和完善退休办法。

关于加强党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6

有关教材建设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多年,尽管大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带关键性的问题却迄今还未解决。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建设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对此不仅学员意见大,而且教员中也颇有微词,看来这个问题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本文将就此谈几点看法,并与大家讨论。

一、提高教材整体质量必须整合学科资源

各级党校近些年来都很重视教材建设,不仅编写出版了一大批教材,而且有的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材体系。对于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党校系统编写的教材不少,但精品却并不多,甚至有些教材一编出来就束之高阁,教员不讲,学员不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表面看是教材质量不高,其实背后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是党校教材有其特殊性,问题导向与学科支撑难以统一,尤其是有些编者缺乏学术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缺乏整合,未能发挥出全国党校的整体优势。

按理说,一部教材,不仅应该反映某学科最核心、最权威的理论成果,同时也要能代表该学科师资的最高水准。众所周知,目前高校系统是有统编教材的,可我们党校系统却为何一直没有统编教材?个中原因说来复杂,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党校系统没有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虽然大家都说“天下党校是一家”,可实际上各级党校却相互独立,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对地方党校有业务指导职能,但却不能像教育部那样可以指定某教材为全国通用教材。

党校系统的学科资源不整合,党校的教材质量当然难以提高。道理简单,由于党校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编写标准,大家都各行其事,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思路,编出的教材自然五花八门。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各个党校都开设某门相同的课程,配套的教材也是家家有,可是每本教材的观点和内容却并不一样,有的甚至还大相径庭。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党校教学的科学性,而且容易形成低水平重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如此,现在各家党校编教材用的都是本校自己的教员,这倒也无可厚非,而问题是有的党校在某些学科的师资力量并不强,这样编起教材来往往力不从心,于是只好东拼西凑,编成啥样就啥样。当然,有的党校在某些学科也有专家,但即便如此,教材的整体质量也难以保证。因为专家通常只是在某个领域有专长,而编教材需要的却是团队力量,显然,由一家党校组织的团队与在党校系统挑选精兵强将所组成的团队相比,其实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令人不解的是,大家明明知道全国党校统编教材要比各自为战好,可为何教材一直统不起来呢?前面说是由于没有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那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还与背后的利益驱动有关。摆明的一点,各家党校教师都要评职称,评职称就得出书,而编教材无疑是目前最便捷的出书途径,这样为了照顾本校教师的利益,哪家党校也不会放弃自编教材的机会。

不过再想深一层,纵然大家都乐于自编教材,但乐于编不等于就一定编得成,自编教材的做法所以能沿袭至今,在我们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各党校在教材使用上画地为牢。设想一下,假如党校系统教材使用是开放的,同学科教材允许竞争,谁的教材编得好就用谁的,让平庸之作进不了课堂,如此优胜劣汰,人们怎敢轻易编教材呢?如果教材编出来没人使用,没有销量出版社肯定不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相信是没人会做的。的确,目前各家党校对自编教材乐此不疲,根子就在教材的使用上。多年以来,党校系统对如何选用教材并无一定之规,既然没具体要求,那么怎么用、用什么都是由各党校自行决定。也正是这种自编自用的体制,结果使得很多人误认为编教材要比写专著容易,认为编教材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只要编出来就能直接发给学员,销量有保证。由于没有后顾之忧,编者也就不去过多地顾及教材质量了。

教材自编自用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由于各党校在教材使用上相互封锁,你用你编的教材,我用我编的教材。只要有自己编的教材,别人的再好也拒之不用。大家你行我效,一些优秀的教材得不到推广,质量差的却大行其道,久而久之谁也不愿在编写精品教材上下功夫,其结果优秀教材越来越少,导致教材质量整体滑坡。

二、整合学科资源关键在改进教材使用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到,党校教材之所以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与三个方面密不可分。一是没有机构来整合资源,教材编写缺乏“统”;二是各党校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去“统”;三是教材使用画地为牢,没有压力“统”。看来,要提高教材质量,必须尽快打破这个僵局,否则,教材质量将是党校长期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不错,要改进教材的编写质量,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整合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发挥党校的整体优势。毋庸置疑,如果能举全国党校之力,在党校系统集合一批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实行强强联合,那么教材编写的质量一定会大为改观。然而“整合专家资源”的思路虽然好,但目前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一点,就是现在党校系统还找不到一个机构能出面对资源进行整合,没有抓手。

众所周知,目前高校教材所以能够统编,是因为有教育部在背后调控。教育部作为国民教育的主管部门,手里有人、财、物资源,大权在握当然可以呼风唤雨,说哪本教材要统编,那本教材就必须统编。不仅如此,教育部还有权将其指定为全国通用教材,并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这样统编教材不仅具有极高的权威,而且名利双收,各高校自然就要争先恐后地参与了。由此看,是教育部的推动对高校教材统编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校系统是否也借鉴这种模式呢?如果说可以,那么就必须找到一个类似“教育部”的机构,这个机构不仅要有一定的权威,而且也要掌握一定的资源,有能力对全国党校的教材建设进行统筹。唯有如此,党校系统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得到有效调配,教材才可能统得起来。否则,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调控机构,谁也不听谁的,还是八仙过海,党校教材建设势必仍是一盘散沙。

困难就在这里,目前党校系统并没有这样一个现存的机构,而且也找不出一个机构能担此大任。大家知道,各级党校都由各级党委直接领导;党校虽也有中央、省、市、县(区)等层级划分,但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只是业务指导,行政上却相互独立,谁也指挥不了谁。几年前中央党校就曾试图牵头统编教材,可为何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地方党校对教材统编的积极性不高。大家不响应,中央党校又搞不了强迫命令,结果此事只好搁置。

行政调控走不通,那么可否选用第二个办法,即切断教材编写的利益链条呢?这一点恐怕也很难。时下不少地方党校明文规定,编教材可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平心而论,这种做法本身并无不妥。把编教材与评职称挂钩,既可为教师评职称提供方便,同时也可鼓励教师参编教材,对此我们没有理由反对。现在要研究的是,教材自编自用的体制不改变,编者无所顾忌而粗编滥造怎么办?

这个问题明摆着,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可看到归看到,对于这种内在的利益关联,似乎哪家党校也绕不开。教师要评职称理所当然,把编教材与评职称绑在一起也合情合理,何况事关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待遇,校方怎能不为自己教师的利益考虑?再说,教师的职称上去了,本校的专家教授更多,对外的影响也更大,这正是校方求之不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利益驱动短期内很难消失。

由此看来,要提高教材质量,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改变教材使用机制——为教材设立准入门槛。就好比一件商品出厂前必须通过质检方可放行一样,教材使用也要经过质量认证。要不然鱼龙混杂,劣质教材很容易流进课堂。同时更重要的是,对教材设准入门槛可牵一发动全身,使用机制变了编写机制也会跟着变。不仅原来那些师资不强的学校不会再轻易编教材;而那些师资较强的也不会再关门排兵,相反会积极地去寻求校外专家的合作。

对教材质量进行认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成立一个“全国党校系统教材审定委员会”;二是各家党校教材都得接受“审定委”的评审。党校系统人才济济,要成立“审定委”不难,去年夏天全国党校评过精品课,可借鉴评课的经验,专家也从全国党校选。至于第二点,大家是否同意将教材送交“审定委”评审要难一些,不过最近在厦门召开了全国党校系统第三次教务工作恳谈会,会议代表纷纷表示赞成。当然这还需听取更多方面的意见,但若能从党校事业的大局出发,相信是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

三、对教材使用要有基本的审定标准

要对教材进行评审,仅有审定机构还不够,同时还得有标准。古人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衡量标准,审定机构才能对教材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我们认为,既然针对的是党校教材,那么确立评审标准就应遵循这样两个原则:即既要反映教材编写的一般要求,又要结合党校教学的实际和特色,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教材主编应为该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要顺利进行,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这里的“课本”指的就是教材。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既是传承学识的载体,又是育人之本,关乎千秋大业,所以对教材编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主编要有学术权威。

在国外,教材通常都是那些学养深厚的权威学者担纲主编。比如,被国内外很多高校作为经济学专业教材的《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其作者萨缪尔森、克鲁格曼都是蜚声国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国内有影响力的好教材,其主编也多是学界泰斗,就像堪称经典的《中国现代语法》,就是由国内顶尖的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主持编写的。其实,很多老一辈学者对编教材总是心怀敬畏,对编教材都非常谨慎。

再从党校教材建设的实践看,经验证明,凡是获得学员普遍好评的教材,也都是由党校系统的权威专家主编的。以中央党校的“三基本”系列教材为例,主编全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党史、党建等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专家编教材之所以质量过硬,不仅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理论驾驭能力强,还在于他们治学严谨,把关严格。当下有的教材所以遭受冷遇,要么是主编理论功底不深,对内容拿捏不准,要么是治学态度不端,没有认真对待。说到底,许多教材质量低下,滥竽充数,主要是因为对主编没有进行严格甄选。

当然,教材编写要依靠团队的合力,除了主编得是名师大家,其他编者也应是专家,应在某个学科领域有所专长。不仅如此,编者还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最终是要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教材既是编出来的,也是教出来的。如果能充分吸纳教学一线的实践成果,更好地融入学员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编写出来的教材才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内容和体例应遵循教材编写的规范

编教材显然不同于个人写专著,教材作为权威的教学工具,所传授的内容必须准确规范,必须是学术界公认的经典理论、普遍原理和主流观点,而且所承载的知识不仅要正确而且不失前沿。总之,教材应保持相对稳定,虽然可以适时修订和增减,但不能颠覆性地被推翻。所以哪些内容能进教材哪些不能进,必须经过严格过滤与取舍。

有一种现象,现在不少教师把教材当专著来写,时不时地在教材中发表个人观点,应当说,这是教材编写之大忌,是编写者应力求避免的。个人著书立说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尽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教材不行,在教材中表达个人观点如果别人不同意,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而且可能别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你的教材。

还有人认为,教材内容既然要准确,那么最保守的观点就是最稳当的观点。其实这也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如果这样取材,编出来的教材一定是拘谨有余,缺乏创新。当然,教材应尽量选择有定论的东西,但有争论的学术观点也应介绍,以便鼓励学员去思考和探讨,所以编教材不仅要讲清最基本的理论,同时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到基础与前沿并重。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材编写还应合理地安排好框架结构,逻辑要严密。一般说来,一本教材都应有一条主线,各篇章的内容应按照主线的内在逻辑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引导读者形成认识事物的清晰思路,渐进式地完成学习过程。在文字表述上,则要注意用语准确: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经得起推敲。

(三)应体现党校的教学特点和多学科优势

党校教学的最大特点,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进行素质和能力培训,帮助学员解答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因此党校采用的是专题教学。由于学员进党校学习时间有限,而且每堂课又不得超过两小时,如果要求教员严格按教材讲,一本数十万字的教材无论如何是讲不完的。那么这是否是说党校不必重视教材呢?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这一特点给党校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校教材的直接读者是学员,虽然学员在课堂上的听课时间有限,但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学能力强,这是说,学员读教材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只要教材编得好,学员愿意读,那么通过读教材就可以把教学过程延伸到课下,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工作实践中去,这实际上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党校编教材要特别注意方便学员自学,和其他高校教材比要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7

一、目前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县域党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梯队配备不够科学

当前,县域党政人才队伍不但总基数较小,且党政人才的增长速度低于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从宏观来看,党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其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支撑作用的发挥效果受限。在县域党政机构的领导班子中,领导干部年龄偏大,优秀的年轻干部偏少,女干部的人数更少。涉农部门的人才严重不足,工业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经济管理人才不多,而从事行政管理的干部较多。党政人才的梯度配备不科学不合理,且人才梯度储备不充足。

(二)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够充分

尽管县域党政机构中人才队伍的学历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但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整体表现并不乐观,且参差不齐。经济管理类、农业技术类党政人才素质不够高,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熟悉法律知识、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少,善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党政人才更是短缺。党政人才如果按专业知识作为分配布局标准,其在县域党政机构中的分配布局有的并不科学、合理。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工作与兴趣不对接等,会直接导致党政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不能充分施展。

(三)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缺乏规划性,支撑县域后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不够

上级党委、政府对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具体的要求,但措施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弱,在实际培养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对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缺少规划与计划,有的即使有规划也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各级党政机构往往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培养,而忽视对一般干部的培养,尤其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不重视,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支撑县域经济后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不够充足甚至出现“断层”。

(四)县域党政人才队伍中存在奋进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踏实的问题

部分县域党政人才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总认为基层工作累、没奔头,工作态度消极;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缺乏进取意识和危机感。部分县域党政人才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上级指示不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满足于上传下达,不善于分析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工作缺乏务实性。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有很多,但立足于党校这一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到位。二是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干部学习培训自觉性不够。三是部分县域党政人才宗旨意识不够强,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明晰。

二、发挥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助推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上述对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概括及所作的原因分析,都是着眼于党校这个视角而作出的。当前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县域,潜力和希望也在县域。县域党政人才队伍是县域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依赖的核心资源,因此,如何做好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成为关键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做好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党校作为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任务。作为县级党校,承担着提高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党校应在推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一)坚持党校姓党,切实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党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正确办学方向,遵循教学规律,积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改进培训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在教学培训中更加突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分量,更加注重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教育,更加强化对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校应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方针,带头建设学习型机关,把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这四项要求贯彻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贯彻体现到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落实学习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根据中央精神,应把学习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岗位培训、主题教育、学习考核和成果转化等制度体系建设。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应积极宣传推广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各单位形成科学的学习制度体系理念,使各项学习制度相互衔接协调,形成完善的学习激励机制,做到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抓好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习考核制度这个关键环节,把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学习制度的执行力,从而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人才队伍工作落到实处。

(三)适时创新培训理念,积极探索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教育体系

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适时创新培训理念。通过学习创新理念,转变观念,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校应大力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推动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党校应把提高党员干部系统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培养,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县级党校应积极探索开展较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编制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的发展规划,做好支撑县域后续发展的人才储备培养工作。

(四)切实将党校建成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增强党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校作为党政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应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将党校建成学习型机关。通过树立学习型机关的典型带动作用,营造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强劲声势,以此引导党政人才队伍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另外,通过设立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利用各种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机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人才队伍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党校应根据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规划,结合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将学习培训的所得转化为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做到在党校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摘要:县域党政人才队伍是县域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依赖的核心资源,所以,如何做好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成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客观剖析了目前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提出了党校如何在推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党校,县域,党政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2]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http://renshi.people.com.cn/GB/12468742.html.

[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9/c1001-27711717.html.

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党校 建设 创新 对策

高职党校作为高职院校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是负责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业务骨干培训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往高职党校大多依靠举办短期培训来完成培训任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下,过去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和固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培训形式。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于2011年创办,随着近两年办学规模的飞速发展,学院从2013年3月开办二级党校,目前已完成两期二级党校培训工作,在党校建设工作过程中,如何规范制度、完善考评、拓宽职能、创新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我院党建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党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滞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对学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简单,约束手段乏力。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向本科院校看齐,建立了院系两级党校办学模式,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膨胀,建立两级党校管理符合高职院的实际,但是在现实中管理的人员没有增加,往往是一套班子两个头衔,导致管理滞后,以我院党校建设为例,党校挂靠在学院团委,由于院团委管理人员就1-2名,所有的培训需要依靠系部二级党校来完成,因此,各系党支部书记必须肩负起系部党校学员的培训统筹工作。过去我院各系党支部书记基本全由专任教师兼任,由于大多数专任教师不太熟悉学生管理工作及党校培训工作业务,也没有很多精力投入到党校培训工作上去,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随着我院党建工作的改革,现在各系党支部书记基本全由学务助理担任,由于支部书记队伍年轻化,党建工作经验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校工作的发展。另外,目前高职院的学生党校师资力量良莠不齐,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制约了高职院党校的健康发展。如多数高职院党校缺乏相对独立稳定的专职教师,绝大多数高职院党校的课程教学都是由兼职教师担任。这些兼职教师本身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因此,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去钻研党校课程体系和内容;而且,党校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培养缺乏相应的机制,一些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喜好去进行授课,致使党课教学内容、手段等无法与时俱进。

2、理论实践相互脱节,改革创新力度不够

首先,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政策是正确的,但在社会生活中,许多方面理论讲得通,实践中行不通,课堂上讲的与课后看到的不一致。其次,高职党校的学员和老师都来自高校,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重视理性和逻辑推理,但他们自身的弱点决定了他们对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全面准确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校教育的效果。最后,理论联系实践的教材缺乏。虽然上级部门每年也编发一些教材,但宏观要求多,结合基层实际的少,统筹的多,有针对性的少,有的严重滞后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学生党校具有特定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具有成人性、职业性、不同层次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党校教育的形式应是多样的,教育的途径不应是单一的,学生党校教育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进程中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运用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党校改革的步伐较慢,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调、教学方法简单,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些导致改革在推动高校党校建设中动力不足。

3、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了学生入党动机的多样性。

随着西方思潮的入侵,以及市场大潮利益至上的准则,这些都给社会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客观上也导致入党动机出现了多样化,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常常表现有很强的功利性、实用性和从众性。有些学生入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没有很好地将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的愿望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言与行出现一定的反差,这些不良的动机增加了高职院校党校工作的难度。

二、改进高职院校党校建设工作的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领导

首先是提高思想认识,一方面提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員对高职党校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领导干部对加强党校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发挥党校在党员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用新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用新的观念塑造党员干部,用新知识培养领导干部,而高职院校党校目前的现状又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改革的力度。其次是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坚持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的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党委对党校工作的强有力领导,党委要定期听取党校工作的汇报,总结党校教育工作实践和基本经验,研究和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要抓好党校的办学方向、学风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教育工作的规划,加强宏观协调和管理。实践证明,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是办好党校的根本保证。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高职党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高校党校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将党校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渠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学员推荐、教学、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环节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和管理办法,如制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工作评估制度、干部学习学分制度、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制度、干部培训经费保障制度等,使党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营造党校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良好的党校工作机制。

3、优化党建工作队伍

数量得当、结构优良、素质较高的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许多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不久,在许多方面还处于探索和不成熟时期,基层单位领导既要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又要抓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政领导投入到事业发展、为系部谋利益等方面的精力较多,而投入到党建工作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客观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当前,具体从事党建工作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工作队伍和基层党政干部队伍,由于这支队伍在客观上存在着新手多、年轻人多、兼职人员多的情况,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层次和水平不高、自制能力不强,加之在党建工作之外,还要完成各种琐碎的工作,因此,这支队伍专门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考虑,应当配备专职党务秘书、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来具体从事党建工作。同时,应组建兼职党建工作队伍,选择一批优秀的党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作为党建工作的有力补充。另外,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党建研究会,将一些骨干思政教师,纳入到党校师资队伍中,甚至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将党建工作社区、服务区与学校党建工作相结合,协同创新,优化党建工作队伍。

4、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必须站在理论高度、战略高度和党性高度,把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实质;另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积极筹建党校“远程教学网”,校内创建党校教育“红色网站”。其次要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如通过举办政治经济形势报告会、远程网络专题教学、主题讨论会、党史知识竞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来丰富教学手段。最后,在实践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公益服务、参观访问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会党的伟大、改革开放的成效和社会的变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经济大潮中增长才干、陶冶情操、锤炼品德。总之,党课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述,由于高职院校党校建设工作基础薄弱,在诸多方面显现不足,因此,我们更应该立足高职院校的实际,高起点、严要求、抓规范,促进高职院校党校建设工作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萍.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2]王永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工作[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9,(1).

[3]莫坷.浅谈高校党校建设的着力点[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7).

[4]李宝国.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路与举措[J].北京教育,2007,(5).

上一篇:她就是我写人作文下一篇: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