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2024-07-27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精选10篇)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1

建立法务内控制度 防范商业贿赂风险

[时间:2012-5-7 16:11:06 查看次数:148]

2011年,三一重工(600031)、巨龙管业(002619)、美达股份(000782)等多家上市公司陷入贿赂门的丑闻。近期,沃尔玛被披露通过行贿以取得在墨西哥的开店许可,同样的行贿丑闻也曾发生在中国昆明;而“雅芳”、“大

摩”、“耐克”等商业贿赂门案件,严重曝露出商业贿赂对中国经济肌体的侵蚀日益深入,“商业贿赂”一词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商业贿赂是指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在帐外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部分经营者为了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经常选择以商业贿赂达到其目的。然而,商业贿赂却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行为。宏观层面而言,商业贿赂行为会导致行业内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从而使大部分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有可能导致行业内的恶性循环,使整个经济市场的运行不稳定;对于从事贿赂行为的公司自身而言,商业贿赂会破坏公司正常的管理秩序,给企业员工带来不健康的价值观,其行为一旦被披露,公司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必然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果。并且,严重的商业贿赂行为还会导致公司相关的工作人员入罪,公司面临诉讼的困境。

商业贿赂存在的根源

商业贿赂源于公司经营者经营理念的错误。长久以来中国社会都是以“人情”社会为主,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也都是有关系才好成事,小到企业之间的货物采购、大到政府部门的种种审批,无不可以以贿赂的方式进行“打点”,于是请客送礼、惠以好处就成为了家常便饭,甚至成为了公司经营的潜规则,以至于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也不得不入乡随俗,学会了这一套立足的本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部分公司管理者对公司的贿赂行为视而不见,或者是暗中授意,鼓励公司员工进行商业贿赂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说是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损害商业道德的行为,也是没有意识到商业贿赂的违法性和严重性的行为。

商业贿赂源于公司经营中淡漠的的法律风险意识。前通用电气总裁JACK WELCH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损害甚至使公司毁于一旦。通过商业贿赂,固然可以取得暂时的收益,但是从长远看来,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这种法律风险不但包括刑事风险,而且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就刑事风险来说上市公司负责人可能涉嫌单位行贿罪而受到刑事处罚;就民事风险而言,涉嫌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订单、客户等,如果该等行为被认定无效而其又对这个招标结果进行

过披露的话,可能会对公司股价及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造成影响。吉峰农机(300022)2012年3月28日发布公告称,吉峰农机3月26日正式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不予核准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申请的决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板发审委在审核中关注到,吉峰农机报告期内存在重庆吉峰及其董事(总经理)赖寒犯单位行贿罪、吉林吉峰金桥公司负责人刘波涉嫌对单位行贿罪等情形,“无法判断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其发债申请未获通过,这样便给公司未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商业贿赂源于公司法务内控制度的缺失。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法务部门的作用仅仅是合同审核等基础的法务功能,而没能上上升到合规及法律风险防范的高度。纵观中国上市公司,法务总监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屈指可数。实践中,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商业贿赂行为产生于公司运作中的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申报审批、广告宣传、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并且可能产生于公司中的不同部门。这就要求必需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来加以监督与控制。由于许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建立的内控制度不够科学与合理,导致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缺乏监督和治理措施,也导致商业贿赂的滋生。西门子(中国)区副总裁赵爱立这样评价内控对于反商业贿赂的作用:“二年前,西门子一直被媒体作为负面对象被报道。是什么造成了很严重的商业贿赂或者腐败方面的现象,从我们的自身经验、从我们自查的结果发现,我们企业内控的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通过法务内控治理商业贿赂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并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固然是治理商业贿赂的根本,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及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达到这种高度尚需时间。而系统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防范商业贿赂的风险。还是以吉峰农机(300022)为例,该公司多年以来快速增长的业绩表现,其并不存在偿债能力的担忧。但从发债申请被否显示,监管层的监管重心,并非只看重偿债能力,而对公司治理是否完善以及内控制度欠缺可能导致的风险更为重视。笔者认为,确立法务总监对于商业贿赂治理的枢纽地位、建立有效的反商业贿赂合规文件、健全反商业贿赂综合治理体系不啻为一种防范商业贿赂法律风险的良好手段。

确立企业法务总监对于反商业贿赂的枢纽地位。法务部门的工作核心是法律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而商业贿赂是公司面临法律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法务部门作为负责法律风险防范的主要部门,应充当着枢纽的角色,并将公司各部门整合起来共同发挥商业贿赂风险控制的作用。在此情形下,董事会应确立

法务总监对于反商业贿赂合规政策的制订权和商业贿赂行为独立调查权与处理权。

制定反商业贿赂的合规文件。上市公司的反商业贿赂制度涉及反商业贿赂政策、员工行为准则、岗位反商业贿赂手册等法律文件。反商业贿赂政策至少应包括反商业贿赂的目标及原则、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商业贿赂管理部门的地位及责任、管理框架及报告路线图等。员工行为准则应当规定上市公司所有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可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专门要求。岗位合规手册应当规定各个工作岗位的业务操作程序和规范。

完善反商业贿赂管理体系。一个有效的反商业贿赂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全的反商业贿赂管理制度,完善的反商业贿赂管理组织架构,明确的商业贿赂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识别并积极主动防范化解法律风险,确保上市公司稳健运营。具体而言,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设置商业贿赂管理部门或者岗位,制定和执行反商业贿赂政策;

2、开展反商业贿赂监测和培训等措施;

3、建立预防、识别、评估、报告和应对商业贿赂风险的行为的机制。整体而言,反商业贿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商业贿赂是对企业道德文化的侵蚀,更是对企业法治文化的破坏。商业贿赂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正常的秩序,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商业贿赂尽管其方法与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发生与企业法务内控制度的不足有很大关系。禁绝商业贿赂并无灵丹妙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务内部控制规范,不但有利于提高公司管理经营水平,亦是商业贿赂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柏立团,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

商业贿赂犯罪追诉标准及量刑(二)--商业贿赂法律风险控制之二

[时间:2010-9-6 13:52:54 查看次数:868]

四、行贿罪(刑法第389条、390条)

1、罪名描述: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财物。

2、犯罪构成: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公民或外国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的目的是使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其行为方式是

作为,有直接给付金钱财物的也有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以“手续费”、“劳务费”等各种名义给予贿赂的。如果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是因为被勒索,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则不构成本罪。

3、立案标准:

(1)、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不满一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b、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c、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

d、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3)行贿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使国家利益损失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

4、量刑幅度: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管辖机关: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人民检察院管辖。

五、单位受贿罪:(刑法第387条)

1、罪名描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

2、犯罪构成: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其索取、收受他人财物的贿赂性,同时希望索取或收受贿赂物归本单位,并为他人谋取利益。这种故意是通过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故意体现出来的。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上述单位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4、立案标准:

(1)单位受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受贿数额不满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b、强行索取财物的;

c、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5、量刑幅度: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6、管辖机关: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人民检察院管辖。

六、单位行贿罪:(刑法第393条)

1、罪名描述: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

2、犯罪构成:本罪的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且不仅仅局限于国有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也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还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有限公司、外资公司、私营企业等,是单位犯罪中的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即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故意实施行贿,这种故意是通过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故意反映出来的。本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是作为,具体表现为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3、立案标准:

(1)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b、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c、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

d、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规定关于个人行贿的规定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4、量刑幅度: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5、管辖机关: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人民检察院管辖。

七、对单位行贿罪:(刑法第391条)

1、罪名描述: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2、犯罪构成: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向单位行贿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本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是作为,具体表现为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3、立案标准:

(1)个人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个人行贿数额不满十万元、单位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b、向三个以上单位行贿的;

c、向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贿的;

d、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4、量刑幅度: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管辖机关: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人民检察院管辖。

八、介绍贿赂罪:(刑法第392条)

1、罪名描述: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

2、犯罪构成: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故意的内容是以促成行贿、受贿双方建立贿赂联系为目的,有的行为人具有从中谋取私利的目的;也有的出于朋友、亲戚或熟人的关系而进行帮助;还有的是慑于行、受贿人一方或双方的权势或阿谀奉承而从中卖力。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沟通、引荐、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本罪的成立以行贿、受贿得以实现为条件,如果仅有贿赂行为,但行贿受贿因某种原因未能成交则不构成本罪。

3、立案标准:

(1)、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介绍贿赂不满上述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为使行贿人获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的;

b、三次以上或者为三人以上介绍贿赂的;

c、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的;d、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4、量刑幅度: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介绍贿赂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管辖机关: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人民检察院管辖。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2

一、防范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教育面广, 全院主治医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参加;形式主要有讲党课、参观北京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观看电教片、举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在医务人员中征集廉洁行医艺术作品等。

2、设立廉洁行医监督员。

为完善医院内部监督机制, 制定廉洁行医监督员制度, 在全院各科室配备一名廉洁行医监督员对本科室廉洁行医工作进行监督, 宣传各有关部门关于廉洁行医工作的制度、规定, 收集科室工作人员和患者关于廉洁行医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反馈给医院有关部门, 在全院形成党委、支部、监督员三级监控预防网络, 提高廉洁行医行为的自觉性。

3、明确防范重点。

医院内药品、设备、耗材等采购部门、后勤基建部门是医院管理中重点部门, 医院把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这里, 在梳理制度的同时, 规范其工作流程, 逐个环节推敲、完善、查找风险点, 制定防范措施。一是完善了设备专家委员会制度, 设备购进前需专家委员会论证通过方可购买;二是完善了院内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程序, 坚持乙方必须三家以上、纪检参与、最低价中标原则。

4、把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融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

把这一理论作为管理的一种新机制引入医院管理, 不断完善我们的管理机制, 并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该院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中规定, 负责药品、设备、耗材采购的主管领导每2~3年轮换一次, 药品采购人员每2年轮换一次, 医疗物品耗材采购人员每2~3年轮换一次。在查找风险点过程中, 发现此项制度有执行不到位情况, 院党政班子联席会通过决议, 对药剂科、医工部重点岗位4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分工, 堵塞了漏洞。

另外, 为降低药占比, 促进合理用药, 医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一是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 将违规药部分按药物单品种使用总量金额计算, 全部从个人工资中扣除, 其中90%当事人负担, 10%科主任负担, 所扣罚金当月工资不够者, 剩余部分按月从工资中扣除, 直至扣完为止。二是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制度:一方面对个人单品种用药金额 (该药属于全院药品使用排序前三位的品种) 位居第一位的医生, 第一个月给予本人警告, 如连续二个月该药品金额仍排名第一, 停止其对该药品三个月的处方权。对排列前十位的药品供应商及其生产厂家给予警告;另一方面对近三个月连续单品种金额排列在前一位药品, 由院党政联席会决定暂停使用三个月;对连续三个月单品种金额排列前三位的供应商及其生产厂家除予以警告外, 对该药品实行控量使用三个月, 控制用量在前三个月平均月用量的2/3。

二、初步成效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商业贿赂 法益 制度设计

近日,中央治理商业贿赂小组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反商业贿赂正式进入攻坚阶段。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与中央反商业贿赂坚强决心相比,民众似乎对商业贿赂具有较强的公众认同感。[1]从目前已经处治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来看,几乎都是检察机关主动出击的结果,而民众大多对商业贿赂持“无讼”的心理态度。这使得大量的商业贿赂行为未能进入司法视野,严重妨害了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整体治理。事实上,针对商业贿赂犯罪这种侵害社会公益的犯罪,很多西方国家都提倡实行公益私人诉讼制度,[2]以动员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来反商业贿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政府在1863年所颁布的《虚假索取法》。该法是规制与政府交易中商业贿赂行为的重要法律,它规定私人可以向犯有虚假索取行为的人提起民事诉讼,而代表国家的司法部可以决定是否加入该诉讼。不论是否有司法部的加入,一旦法庭判定国家胜诉,提起诉讼的公益私人诉讼人就可以得到国家所得到的赔偿数额的15%~30%。事实证明,这种公益私人诉讼制度极大的鼓励知情者的诉讼热情,达到了良好的违法预防效果,并形成了公共机构与私人合作的有效诉讼机制,成为各国效仿的典范。[3]

本文所要关注和研究的正是这一制度在我国当前反商业贿赂活动中的实现,并提出了商业贿赂犯罪中的公益私人诉讼制度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推动我国反商业贿赂活动有所裨益。

一、商业贿赂犯罪中公益私人诉讼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商业贿赂犯罪中的公益私人诉讼制度是指因商业贿赂行为而使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其他经营者的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相关利益人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它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即为了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在普通的民事、行政诉讼中,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身的合法利益受到直接侵害时,可以要求法院行使审判权,制止他人的侵害行为,恢复自身权益,是为“私利”而诉。但对来源于《竞争法》规定的商业贿赂犯罪而言,则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公益”而诉。“对市场进行规制的法律手段主要是以国家干预私权的形式出现的,其初衷并不关心受到公权干预的主体在此过程中的最终结局是受益或是受损,而是为了市场交易场所的井然有序—自由、公平、有序竞争。”[4]的确,良好的竞争秩序是商业竞争形成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因而现在大多数国家的竞争法都规定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是竞争法首要保护的法益。这就决定了在商业贿赂犯罪中,其首要保护的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凡是对市场竞争秩序具有维护义务的市场主体都可能参与到诉讼中来,即使是利益没有受损的其他竞争者和社会组织。

(二)原告范围的广泛性

在一般的民事、行政诉讼中,原告必须是和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但在商业贿赂犯罪场中,由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是法律首要保护的,因而只要是危害竞争秩序的贿赂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其进行起诉,既可以是贿赂行为直接侵犯的其他竞争者和其他消费者,也可以是利益没有受损的其他竞争者,还可以是法律规定的维护竞争秩序的社会组织。可见,相对于其他诉讼类型而言,商业贿赂犯罪中的公益诉讼人的范围更为广泛,不以利益直接受损为必要。

(三)原告地位的限制性

很多人认为公益诉讼是指同被诉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与自己在法律上的利益无关的资格提起的,直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一种诉讼制度。这样,公益诉讼中的原告可以是无任何限制的人,只要存在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都允许进行公益诉讼。而笔者认为,对于公益诉讼而言,不能无限制的放宽诉讼资格,否则会因为滥诉而影响司法的严肃性和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在商业贿赂犯罪中,只有对竞争秩序有维护义务的市场主体和因贿赂行为而利益受损的人才有诉讼资格,主要包括其他竞争者、法律规定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社会组织和因贿赂行为而受损的广大消费者。

二、商业贿赂犯罪中公益私人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

笔者认为,商业贿赂犯罪中公益私人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在于其侵害法益的复杂性,即主要侵害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社会法益,同时也侵害了其他竞争者、消费者的个人法益。被害法益的复杂性不仅决定了立法上的差异,而且决定了司法制度的具体实施,尤其是法益保护如何实现问题,由此产生了公益私人诉讼制度。

我国《竞争法》认为禁止商业贿赂旨在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反商业贿赂的应有之意。因为商业行贿行为“利己难免损人”,必然会剥夺其他竞争者的竞争机会,同时行贿行为使得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与当今大多数国家竞争法的保护法益的三元结构是相吻合的,即保护(1)消费者利益;(2)竞争者利益;(3)竞争秩序。因为从历史渊源来看,竞争法起源于民法中的特别侵权法,必然注重对私权的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的消极破坏作用日益暴露,加强对竞争秩序这种社会法益的保护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便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因此,竞争秩序也成为竞争法法益目标的一部分。[5]如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禁止商业贿赂首先旨在保护其他诚实竞争者的合法权益,使行贿者不能获得优于其他诚实竞争者的竞争利益;其次,还间接保护公众利益,避免因商业贿赂行为猖獗而使伪劣商品泛滥和因贿赂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最后,还保护公平、正当的竞争机制发挥作用。[6]与此同时,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近年来也将商业贿赂的法益目标定位于:(1)保护竞争者;(2)保护消费者;(3)在维系竞争方面保护公共利益。[7]

然而,不同国家对商业贿赂犯罪保护法益的排序并不相同,由此导致了立法模式和司法制度上的差异。因为从法益分类的角度讲,市场竞争秩序是社会法益,而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个人法益。各国立法根据法益排序位阶的不同存在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第一种是以保护个人法益为主而以保护社会法益为辅,如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规定;第二种是以社会法益为主而以保护个人法益为辅,如我国刑法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法益的排序并不单是法益罗列上的随机,而是和各国的法律制度紧密相联,并决定了法益保护如何实现以及能否实现的问题,是立法者价值取向的体现。

反商业贿赂制度 篇4

公司领导及所有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反商业贿赂及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用以指导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领导层应根据本公司实际制度和完善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公司的经营合法、公道、正派。

公司部门设定,职位设定,人员设定等,职责划分明确,合理符合经营需要实际,更要有助于反商业贿赂的管理,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层层落实。

公司要有反商业贿赂的责任,一旦出现商业贿赂问题,根据职责分工承担责任,并要加强动态监督,对公司员工违反有关反商业贿赂的规定自查,检查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公司制度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报请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公司领导在决策制度及公司运行中要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商业贿赂行为,并及时反映和举报来自社会各方面进行商业贿赂的人和事。

公司应每年对制定实施反商业贿赂的情况,在检查考评基础上发现不足,并找出漏洞,进一步完善。

反商业贿赂举报管理制度

群众举报是反商业贿赂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公司的检测业务中应面向单位内部和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网络举报邮箱。

对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举报情况,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及时作出处理。

在受理举报后,要热情接待,并如实记录,认真处理,并向举报人说明情况,反馈处理结果。

对举报人应当予以保密,受理人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要严格保密。

局治理商业贿赂举报奖励制度 篇5

第一条根据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求、为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商业贿赂问题,搜集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严厉查处***系统商业贿赂案件,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奖励制度。

第二条局公布治理商业贿赂举报地址、电话,建立健全举报网络,并按照“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条治理商业贿赂举报提倡实名举报,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消除隐患。不准对举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举报人要求保密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为其保密,以保证举报人的安全。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商业贿赂问题进行举报。

第五条纪检信访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信访举报档案记录工作。

第六条经查属实的商业贿赂案件,根据举报人的贡献大小和涉案金额的多少,将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非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开受奖人的姓名、单位等情况。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6

为深入推进我校反腐倡廉工作,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现根据《县教体局关于开展全县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就我校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治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治理商业贿赂纳入学校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工作来抓,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县教体局关于开展全县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查找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规范经营行为和行政权力,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铲除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加快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有效机制,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确保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原则

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查找商业贿赂在我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把治理商业贿赂与学校预防职务犯罪、效能监察和校务公开相结合,运用教育、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推进长效机制建立。

2、统筹谋划,维护大局。要从发展大局出发,坚持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把服从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稳定大局作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和谐,解决突出问题,同时促进事业的发展。

3、把握政策,宽严相济。要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政策界限,区分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严肃查处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影响面大的商业贿赂案件。要予以曝光,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4、明确责任,认真负责。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学校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配合检察、监察等部门做好工作。

二、治理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

针本我校实际,认真分析情况,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工作。

(一)工作重点

以教材、教辅和图书销售采购,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各类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后勤服务等为重点,坚决治理在市场交易中给予、收受回扣,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方式给予、收受财物,以及给予、接受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

(二)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5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认识治理学校商业贿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并通过简报、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活动氛围,纠正错误观念,明确工作要求。向干部教师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向党员教师进行党性、宗旨教育,有效地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对治理学校商业贿赂,加强财经管理工作的认识,自觉预防职务犯罪,杜绝和纠正学校对外经济往来中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查找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使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

2、对照自查阶段(6-7月)。对照治理工作重点,广泛征求群众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自查方案。按照要求,逐一对照排查。着重检查核实我校2014年8月以来在教材征订、教辅使用、图书订购、学具征订、服务收费、集团购买、基建工程、招生收费、经营、建设和采购活动中是否有给予、收受回扣和假借劳务费、信息费、顾问费、服务费、赞助费、外出考察等各种名义,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检查经营、财务、购销等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有没有“小金库”、“账外账”、“账外物”等。要结合自查,按照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对账外资金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并将开展工作的情况、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时以综合报告、专报、信息等方式上报上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综合报告于每月18日上报一次,重要专报、信息应随时上报。

3、迎检阶段(8月)。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重点检查,对存在商业贿赂案件不隐藏、不掩盖。

4、整改处理阶段(9-10月)。对自查和重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实事求是地作出妥善处理,并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制度上的漏洞,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认真全面地进行整 改。把自查整改和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以适当方式公布。

5、总结巩固阶段(11月)。于10月10日前将学校自查情况、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书面报告市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抓好建章立制,重点制定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巩固自查自纠成果,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不走过场。

三、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结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对我校党员、班子及教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要加强诚信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严格遵循公平竞争规则。深化教育,营造氛围,支持和引导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大力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

商业贿赂犯罪思考 篇7

关键词:商业贿赂,表现形式

近年来, 商业贿赂犯罪在我国频频发生, 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潜规则”在经济活动中蔓延开来, 严重影响了行业风气、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 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更加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1 商业贿赂的概述

所谓的商业贿赂罪是指公司、企业、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在商品购销活动中,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违反国家规定, 故意以财务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交易或者从中促成贿赂交易, 进行不正当竞争,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情节严重、数额较大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中, 包括纯正的商业贿赂罪, 也就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另外还有一些不纯正的商业贿赂罪, 如“受贿罪、单位受贿罪、介绍贿赂罪等。商业贿赂的手段有两类, 即财物手段和其他手段。

1.1 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征

(1) 主体是经营者, 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商业贿赂主体的经营者不限于法人, 除法人外, 还包括其他组织和个人。法人也不限于企业法人, 还包括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2) 商业贿赂即为达到商业目的, 通过贿赂手段, 获取优于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地位。

(3) 为对方提供明显可盈利的业务项目、物资批件及合同等。

1.2 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

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 给予或者收受各种形式的回扣、折扣或者佣金, 以及以赞助费、宣传费等名义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财物或利益好处。 (2) 在交易之外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与实物。 (3) 提供境内境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其他手段。 (4) 交易对象即受贿方索贿。例如一些单位利用垄断地位或者在交易中的相对优势地位公开索要各种好处, 索取不当利益。

2 商业贿赂的形成原因

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进行研究, 有助于了解这类犯罪实施者的心态及其人格状态, 可以分析其人身危险性和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正确定罪量刑, 做到司法公正。具体分析我国商业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社会原因分析

(1) 社会变革中浊流的影响。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 不论国家大小, 社会制度如何, 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经济结构调整时期, 各种社会问题, 包括腐败现象也相对比较突出。我国建国以来,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伟大的社会进步运动, 但不是直线的, 有成功和曲折;也不是纯粹的, 有主流和支流, 清流和浊流, 腐败现象就是浊流。思想上, 国门打开了, 某些腐朽细想和生活方式就可能乘虚而入, 一些意志薄弱者就会经不起考验。

(2) 市场意识错误延伸。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科学总结。但同时也应看到, 市场经济也有双重性, 正效应是主要的, 但负效应也是客观存在的, 它主要表现在:①市场经济的等价性提倡公平交易, 有利于经济的有序运行, 但也容易使人斤斤计较, 自私自利。②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促使人们追求正当利益, 调动积极性, 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也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一切向钱看, 见利忘义。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有利于激发人们重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增强实力, 公平竞争, 但也容易诱发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竞争行为。④市场经济的风险性, 鼓励人们大胆创新, 开拓进取, 但也容易刺激人们的投机取巧, 侥幸心理等。

(3) 政府角色错位。

市场经济中政府应侧重宏观调控, 而现实中, 政府的规划、调控、监督角色过弱而执行角色过强, 在行政许可、行政合同领域发生商业贿赂的机率比其他地方大, 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一点。

(4) 整个社会对商业贿赂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早在193年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但整个社会对商业贿赂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 不少企业把法律明令禁止的回扣行为与正常折扣混为一谈。在工商部门查处时, 拒不承认自己的回扣事实, 对回扣造成的社会危害更是不以为然。有的企业甚至把工商部门的正常执法行为告上法庭。

2.2 经济学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来决定商品的价格以及商品的供给。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状态。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 因产品供大于求, 卖方的产品价值的实现比较困难, 众多的卖者竞争数量相对较少的买者, 卖者在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 自然有了使用一切可能手段达到此目的的动力;而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 无论在买方还是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 都会出现商业贿赂的现象。

经济学是人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世界上为满足其欲望而做的选择的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商业贿赂犯罪发生的原因, 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法律视角去深入审视, 从而获得新的收获。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学理论不仅包括用经济学分析犯罪的理论观念, 还包括犯罪的产生是由经济原因造成的。狭义的经济学理论仅指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犯罪现象和各种理论观念。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犯罪原因, 也是假设犯罪人是具备足够理智对外来刺激做出反应的人, 犯罪人在犯罪前都要进行利弊的权衡, 得失的计算。经济犯罪、财产犯罪、职务犯罪、高科技田间下的犯罪人在犯罪前, 往往会权衡犯罪行为的得与失。

经济学理论解释商业贿赂犯罪, 可以这样假设:商业贿赂犯罪是行为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 权衡各种不同牟利方式的成本和收益之后做出理性选择, 其中各种不同牟利方式既包括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的牟利, 也包括以非法方式进行的牟利活动, 亦即商业贿赂犯罪的实施者把合法途径同非法途径可能获得的收益和要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采取非法途径更容易达到目的, 则选择实施商业贿赂犯罪。

竞争压力和利益的驱动是从事商业贿赂的主观动机。竞争, 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它始终激烈地贯穿于商品交易的始终。一些参与竞争的经营者为取得比其他经营者更大的优势, 利用少数人的贪财心理, 暗中以金钱或其他好处贿赂交易对方的负责人或对交易有影响的其他个人, 以获取交易机会, 从而取得更多的利润。收取回扣方为牟私利, 置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于不顾, 其贪婪动机更是显而易见的。供大于求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市场条件。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的市场成为商品品种数量繁多的买方市场。

利润也是商业贿赂犯罪实施者考虑的一个因素, 行为人从实施商业贿赂犯罪中获得的利润包括有形利润和无形利润。犯罪的预期利益越高, 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商业贿赂犯罪发生的可能性和预期利益成正比。

2.3 个体原因分析

任何商业贿赂犯罪,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自身的因素.因而认真分析商业贿赂犯罪发生的个体原因,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唯利是图的思想是从事商业贿赂的主观动机。经营者愿意冒违法犯罪的风险, 直接暗中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好处, 或者唆使雇员在业务活动中, 以回扣开路进行交易, 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交易机会, 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收取回扣方为牟私利, 置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于不顾, 其贪婪动机更是显而易见的。

本位主义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帮凶。现阶段, 在两种体制交替之时, 一些从事公益行为的单位和具有特定职能的部门, 在附带从事公益经营和行使管理职能权利时, 往往利用其“独家”服务的优势, 肆无忌惮地与供货方串通, 大量获取回扣, 为小团体谋取利益。

2.4 道德文化原因分析

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影响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道德因素, 虽然是无形的, 但却也对犯罪显示出了其特殊的影响. 中国人强调人际关系, 延续几千年的儒学伦理将“人情”理念深植于中国人的心理和处世现实中, 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虽然今天整个社会的宗族势力已经瓦解, 但乡土社会的差异理念却在以“己”为中心的小圈子内被普遍实践着。一种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模式— 熟人网, 就是转型期乡土社会的关系要素与市场经济的利益要素相碰撞的产物。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过程中, 也逐渐适应了这种与西方观念完全不同的“本土环境”, 学会了对相关政府机构和交易对象采取“特殊沟通”的方式, 以商业贿赂为主要手段构筑自己的关系网。

2.5 法律方面的原因分析

法律对商业贿赂的处罚不够严厉。行政执法手段单一, 执法过于宽松。面对商业贿赂花样不断翻新, 回扣、账外折让等形式更加隐蔽的现实,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有的执法手段显得过于单一。法律体制没有理顺。市场法制不健全, 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界定不清, 导致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 使商业贿赂大行其道。管理部门的责权不明则导致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对商业贿赂的弱化处理, 如简单地处以行政罚款、通报批评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 因此, 制定专门的法律, 整合相关的规定, 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等责任追究手段, 将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3 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思考

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运用党纪、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 维护党的形象, 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既要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治理, 又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 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 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 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相适应, 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商业贿赂问题, 努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相信通过今后的努力和摸索, 商业贿赂将不再成为桎梏中国经济发展的枷锁。

参考文献

[1]朱有明, 张薛梅.我国商业贿赂现状的经济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2]刘修德.商业贿赂犯罪研究[J].阜阳市司法网, 2006-07-04.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8

今年年初,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行社——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经营异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这家旅行社基本上不组织游客旅游,仅靠承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以下简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等外资药企的会议组织,一年的业务量就达到了1亿多元。警方调查发现,这其中存在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今年6月,公安部指定长沙、上海、郑州等地公安机关负责侦办此案。

6月28日,长沙警方在微博上公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关调查。7月11日,一份措辞严厉的消息稿出现在公安部的官方网站上,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在华行贿的传闻被证实,罪名是“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至此,GSK中国各种行贿事实开始浮出水面,主要有通过旅行社、学术会议等手段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行贿。

随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披露了GSK中国大量的行贿细节。GSK中国郑州女代表王慧及主管李明也接受电视采访,又披露了郑州行贿的大量细节,包括帮医生找小姐等,事件持续发酵。

9月2日,继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高管、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法人代表等人之后,又一批涉案人员陆续交代了其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事实。警方调查发现,在“销售为王”的企业文化下,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专门成立了所谓的“大客户团队”,每年花费千万元,以各种会议、论坛为由对各大医院负责人大肆行贿。高压指标+高额客户维护费+高额的奖金刺激,使其销售额从2008年的20多亿元快速增长到2012年的70多亿元。

此外,警方还披露了康辉会展上海有限公司为了承揽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大量的会务业务,向其高管大肆行贿的案件,这也进一步揭开了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双向贿赂链条,一边是以公司的名义大肆行贿,一边是部分高管大肆受贿,涉及公司上上下下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链接:高盈利背后的医疗腐败

医药企业销售费用高企,已经成为行业之殇,社会之痛。

根据Choice资讯终端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的178家上市公司中有约95%即169家公司实现了盈利,盈利总额达216亿元。而这178家公司的销售费用总额高达349.19亿元,为盈利总额的1.6倍。根据申万行业分类标准,医药生物一级行业下又细分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6个二级行业。行业销售费用明显高于净利润,反映了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械等几乎一切医疗相关消费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惊人。

与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的销售费用相比,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的确“畸高”。据统计,上半年房地产行业154家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总额为103.98亿元,占其上半年盈利总额的23.86%,远低于医药生物行业1.6倍的水平。而根据对金融行业53家上市公司中报数据的统计,其销售费用总额占净利的比重为69.89%,也显著低于医药行业的水平。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的背后,除了有流通环节较多等方面的原因之外,还隐藏了包括药品回扣、招标暗箱操作等多种医疗腐败现象。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增加了医药企业的成本,但最终买单的还是患者和消费者。因此医药行业销售费用的居高不下,既是行业之殇,也可以说是社会之痛。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9

商业贿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产权交易是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相关权利通过一定途径进行有偿转让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交易模式有企业并购、企业出售、经营管理权变更。由于涉及多个权力、权利、利益主体,它常常成为商业贿赂行为的易发领域。其中,国有产权的出让方、产权交易的意向

受让方、产权交易的最终受让方、接受产权交易委托代理业务的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所和产权交易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等,都可能成为商业贿赂的行为主体,且给予或收受财物和其他利益具有“双向性”特征,即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实施商业行贿的主体,也可能成为商业受贿的主体。

发生在国有产权交易中的商业贿赂,目的是企图通过贿赂权力主体以低成本获取高收益。例如,某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为了以低价取得企业股权,花费近400万元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行贿,将国有股权变成个人股权;沈阳市真空设备厂原厂长孔某向主管审批的负责人行贿3万元,使其通过虚增账外负债654万元得以被确认,并实现了低价购买;某工程机械厂厂长通过向某中介机构评估人员行贿,从而将本应列入评估范围的3000余万元资产不作评估,企业净资产为负值,使应为4000余万元净资产的企业被原领导人“一元钱”买断。触目惊心的商业贿赂行为,已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让人痛心疾首。

国有产权交易中的制度漏洞

国有产权交易成为商业贿赂的易发领域,主要原因是制度漏洞。

在交易程序方面,由于没有严格严密的审批程序,导致相关主体擅自批准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或在受让人条件选择上人为抬高准入门槛,甚至为个别受让人“量身定做”;或在信息发布上,故意缩短信息披露时间,并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排斥其他受让人。由于相关制度的缺陷,使企业内部管理层有机会向权力主体行贿,实现暗箱操作;使受让方有机会直接贿赂出让方,恶意串通;使相关主体有机会贿赂产权交易所工作人员以操纵交易进程,以表面合法的程序达到非法交易之目的。由于制度漏洞的存在,国有产权有可能不进入规定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公开挂牌交易,脱离管理机构和市场的监督。

此外,由于相关政策配套和制度建设滞后,在企业产权交易审批中,上级主管部门拥有较大的权力空间,特别是有些职能部门不作为,不严格审批程序,草率行事,为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监督惩罚制度方面,缺少监督。一是相关监督部门,如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低效,在某些交易环节中审查不严、执行不力;二是社会监督的途径缺乏,为相关主体提供了实施商业贿赂的可能性。

创设制度实现制约

为了保证国有产权的合法顺利流通,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建设来反商业贿赂,主要应针对以下几个主体进行制度的创设并实现制约:

第一,对出让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权力制衡,规范决策和用权行为。规范内部决策、转让行为批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价格确定、合同签署、价款支付以及产权变更登记等环节。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和信息披露规则。企业的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

第二,对交易市场。努力实现统一的监管制度、交易规则、信息披露,贯彻落实严密的监管制度、规范的交易制度和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杜绝场外交易行为。培育健康的中介机构,包括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积极引导中介机构规范提供市场化服务,加强行业自律。

第三,对受让方。严格审查企业购买人资格。从实际操作上看,一些企业的出让者和购买者为同一人,企业经营者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低价获得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此,应完善限制企业法人代表收购企业的规定,对那些转制前已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的原法人代表必须进行限制。对其他购买人的资格审查,也要严格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

第四,对行政权力部门。首先应当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层面着手,自上而下地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细化转让程序的操作制度。随着企业转制和产权交易工作的不断深化,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合理流动。同时,还要加强对产权交易中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制约,合理确定权力的范围和责任,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防范商业贿赂管理制度 篇10

领域商业贿赂治理

去年,全市卫生系统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力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进一步规范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与办法,初步形成了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较好地预防了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产生。

一、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思想道德机制 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教育是基础,而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起决定因素的是人员素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自身意识上、行为上对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产生抵制和“反腐蚀”的作用。

1、建立新参加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制度。各医疗机构将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和职业道德内容列入新参加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计划内容,主题突出,专题明确,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比较系统培训,增强新参加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2、建 立典型引路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利用近年来发生在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将受贿、索贿案情进行通报,通过院刊、院网组织开展反腐治贿案例大讨论,以案说法,以案释疑,以案促廉,做到警钟长鸣。通过观摩警示片、参观监狱、写学习心得等形式,触动其心灵,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开展“维护医学圣洁,弘扬廉洁医风” 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使医务工作人员思想上产生触动。

二、以重点管理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管理机制 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是保障。各地各单位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活动,从规范内部入手,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管事,用制度防范商业贿赂的发生。针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和重点领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临床用药公示通报制度、单品种用药监控制度。出台《关于公布贫困人员孕期保健和平产限额收费服务单位的通知》,去年全市有44家医疗保健机构从6月1日起向社会承诺服务。县级医院平产服务收费限额在1000元内,中心卫生院平产服务收费限额在800元内,分别比原先下降了2/3和1/2。

2、实行了综合性医院之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去年,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台州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之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暂行规定》,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3、建立健全医疗服务 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完善落实各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建立医患双向承诺制度和大额医疗费用开支征求患者意见制度。

4、规范执行行政事业财物会计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凡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折扣、让利、优惠等,都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杜绝科室收入与个人奖金直接挂钩等行为。

5、推行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收受“红包”、馈赠、回扣、提成以及乱收费、私设“小金库”、药品招标等方面列入职业道德积分管理。

三、以预防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预防机制

1、完善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市级医院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市级医院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医疗服务流程等。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人事、财务、采购等事项的民主监督制度,坚决打压和消除滋生药品器械回扣的空间,努力遏止医疗卫生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

2、实行医药购销活动警示制度。对医药销售状况有嫌疑的药品予以警示、对进购状况有嫌疑的药品予以警示、对“大处方”予以警示。实行医药代表登记制度,与医药代表签定反商业 贿赂承诺书。

3、建立医生用药评价制和超常规预警机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对药品、医用器材采购、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管理。推行大处方医生诫勉谈话和大用量药品淘汰制度。如台州医院的药库每月均将上月的药品出库量在前20位的药品进行汇总,并送交监察审计科,由监察审计科进行统计分析,对用药量异常或可疑的药品通过专用药品监控软件进行核实和分析。在每个季末,监察审计科会同药事委员会和质控部对该季度中使用监控药品量排在前3位医生的住院病历、处方进行抽查,并进行书面警示或戒勉谈话。对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合理用药、或连续用药量排在前列的人员,对照《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扣分。同时,对使用量持续偏高或者存在其他可疑情况的,采取停药或更换厂家的处理,XX停药9个品种,5种药品厂家予以更换,有效的遏制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实现了医院药品收入比例降到了40%以下。

4、建立重要岗位人员准入与轮岗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医院对每一位中层干部、科主任及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实行领导告诫谈话签字制度,并实行签名承诺。对财务人员实行轮岗制度。

四、以落实制度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监督机制 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监督是关键。各地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和医务人员的监管,形成防控商业贿赂的监督制约机制。

1、建 立廉洁自律承诺和反腐纠风责任分工制度。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责任分工及评价标准,将治贿工作中防范的重点如防范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行为承诺和参加学术会议廉洁自律承诺等内容一一列入承诺书中。

2、畅通举报商业贿赂渠道。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鼓励职工群众举报。组织专门力量收集、分析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加大查处力度。

3、突出重点,建立落实行风督查通报制度。以各医院采购中心、总务基建、药品耗材使用量大以及重点财物管理方面等部门为重点,每季进行一次针对性的行风工作督查,了解防范措施和制度的落实情况、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有无违规的情况等,在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进行整改,并将督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和通报,使防范商业贿赂的工作落于实处。

上一篇:培训专业能力下一篇:作文类型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