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课堂教学模式

2024-09-24

国外课堂教学模式(共8篇)

国外课堂教学模式 篇1

国外教学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国外课堂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国外,思维教学,创新模式

一、戈登发散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

由W·J·戈登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完成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令人愉快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共同来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在平时教学训练中, 学生们往往用“类比法”来“玩乐”, 由此得到放松并且开始享受到形式越来越多的比喻性对比的乐趣, 然后学生们使用类比来解决问题。

戈登把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建立在四个假设上:第一, 创造力的重要性也表现在日常活动中。大多数人把创造思维在艺术、音乐方面的巨大作用联系在一起, 再不就联想到聪明的新发明。戈登却强调, 创造力是我们日常工作和闲暇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模式用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表达力、人际沟通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洞察力。第二, 创造过程一点也不神秘。它能够被描述出来, 而且可以直接通过训练来增强人们的创造力。戈登相信,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创造过程的基础, 他们就能学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至于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这种理解, 独立地或者集体地提高自己的创造性。第三, 创造发明在所有领域———艺术、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是类似的, 而且它们都依赖于相同的智力活动过程。第四, 个人发明和集体发明 (创造性思想) 是非常相似的。个人和集体是以极其相似的方式产生出思想和成果的。

戈登发展思维训练的特殊程序来源于一系列创造心理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通过将创造过程带进意识层面, 通过给创造性提供明确的帮助, 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提高。

第二个假设是:创造活动基本上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一个需要非理性成分和情感成分来强化的智力过程。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理性的和需要智力的, 但是非理性因素的加入可以增加产生新观念的可能性。

第三个假设是:对某些非理性的和感性过程的分析, 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通过建设性地使用非理性因素而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戈登发散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比喻活动实施的。比喻是建立一种相似物之间的联系, 是用一种事物或观点替代另一种事物或观点来进行的两者的比较。通过替代产生创造过程表现在把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联接起来, 或者从熟悉的想法中得到新的想法。

其一, 拟人类比法。拟人类比法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感移人到被比较的观念或物体中去, 必须感觉自己已变成了问题的物质因素的一部分。

其二, 直接类比法。直接类比法是两个事物或概念的简单比较。这个比较没有必要确认两者的所有方面。它的作用只是简单地把一个对象或问题情境的条件换为另一个条件, 以求获得对它的新的观察角度。

其三, 矛盾压缩法。把矛盾的两个事物凝缩在一起。矛盾压缩法为探究新课题提供了最广阔的洞察力, 能反映学生把某一物体的两个不同的评价标准融合在一起的能力。

戈登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散思维训练程序为基础的, 其中之一 (创造新事物) 的目的是把熟悉的事物看为陌生, 帮助学生用一种新的、更富有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已有的问题、观念和产品。另外一种方法 (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被用来使新的、不熟悉的观念变得有意义。虽然两种方法都使用了三种形式的类比, 但是他们的目标、体系和反应原理各不相同。

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同学们分享他们关于发散思维的经验, 由此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他们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对某一观点或问题的反应而相互学习。对他们的想法的评价标准是对集体的研究有所帮助, 发散思维训练程序有助于创造一种平等的同伴关系, 个人坦率地拥有自己的想法是这种关系的惟一准则。

二、威廉姆斯教学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模式

美国著名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专家威廉姆斯认为, 一个人的创造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一个是创造性思考能力, 即属于认知范畴的那些因素;另一个是创造性倾向, 属于个性的范畴。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他的三维空间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 创造性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倾向。为了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目标, 教学必须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的内容三者之间协调一致的活动。威廉姆斯构建的三维创造性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教学内容, 列举了语文、数学、社会、自然、音乐、美术等当前中小学课程中的6门学科。

第二个层面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或者说教师的教学策略。威廉姆斯提出了18种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其一, 思辨式。矛盾法, 发现一般观念未必完全正确;发现各种自相对立的陈述或现象。归因法, 发现事物的属性, 指出约定俗成的象征或意义, 发现特质并予以归类。类比法, 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 发现事物间的相似处, 将某事物与另一事物做适当的比喻。辨别法, 发现知识领域不足的空隙或缺陷, 寻觅各种信息中遗落的环节, 发现知识中未知的部分。

其二, 变化式。激发法, 多方面追求各项事物的新意义;引发探索知识的动机, 探索并发现新知或新发明。变异法, 演示事物的动态本质, 提供各种选择、修正及替代的机会。改变法, 确定习惯思维的作用, 改变功能固着的观念及方式, 增进对事物的敏感性。重组法, 将一种新的结构重新改组, 创立一种新的结构, 在零乱无序的情况里发现、组织并提出新的处理方式。

其三, 探索发展式。探索的技术, 探求前人处理事物的方式 (历史研究法) , 确立新事物的地位与意义 (描述研究法) ;建立实验的环境并观察结果 (实验法) 。容忍暧昧法, 提供各种困扰、悬念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 让学生思考;提出各种开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结局的情境, 鼓励学生发散思考。直观表达法, 学习通过感官对于事物的感觉采表达感情的技巧。启发对事物直觉的敏感性。发展调适法, 从错误或失败中学习, 在工作中积极地发展而非被动地适应, 引导发展多种选择性或可能性。

其四, 创造式。创造者与创造过程分析法, 分析杰出而富有创造力任务的特质, 以学习洞察、发明、周密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评鉴法, 根据事物的结果及含义来决定其可能性, 检查或验证原先对于事物的猜测是否正确。创造性阅读技术, 培养运用由阅读中所获得知识的心理能力, 学习从阅读中产生新观念。创造性倾听技术, 学习从倾听中产生新观念的技巧;倾听由一事物导致另一事物的信息。创造性写作技术, 学习由协作来沟通观念的技巧。视觉化技术, 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各种观念, 具体说明思想和表达情感, 通过图解来描述经验。

第三个层面是学生的行为, 包括属于认知方面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周密性;属于个性方面的冒险心、挑战心、好奇心和想像力等8个思维品质。

威廉姆斯的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 它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创造性教学策略, 考虑到了学生的教学创造性思维个性问题, 将“冒险心”、“挑战心”、“好奇心”、“想像力”等特别提出来, 以此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勇于猜测;积极寻找各种可能性;明了事情的可能及现实间的差距;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富有寻根究底的精神;与一种主意周旋到底, 以求彻底了解;愿意接触暧昧迷离的情境与问题;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把握特殊的征象, 观察其结果”, 等等。

三、吉尔福特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在吉尔福特看来, 所有的教学创造性思维都包含着问题解决, 所以教学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很难完全分开。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因此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以记忆贮存为基础, 问题的整个解决过程始于环境和个体的资料对传达系统的输入。主要特点是:

第一, 记忆贮存是其他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础, 输入的资料经由个人已有的知识贮存对其进行加工和过滤之后, 进入认知的阶段, 即对问题的存在及其本质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 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加工, 通过对记忆贮存的检索, 发现一个一个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 对可能的解决办法进行辐合性的加工, 来自记忆贮存中的众多信息接受各个方面的评价, 决定是否适合于用来解决问题, 从而对其做出取舍。

第四, 在辐合思维阶段, 有些信息越过了评价这一环节, 不受到评价, 被称为“中止判断”。

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它使创造性教学成为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使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相比之下, 威廉姆斯虽然提出了有关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一些可贵的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 但严格说来, 这些策略性建议略显松散, 缺乏一定的结构和程序化的设定。它并没有告诉教师以怎样方式或程序进行教学, 只是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一些什么原则。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则不同, 它使创造性思维教学以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得到落实, 使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课题研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吉尔福特虽对问题解决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 但他使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进人“问题解决”的情境, 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思路。

四、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美国教学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帕内斯根据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的创造过程理论, 提出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前提是, 每个学生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创造性, 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得到提高的。在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中, 已有的知识储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创造性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师担负着在教学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创造行为的责任。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行为的调动来说, 一种适宜于创造的宽松愉快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创设这种氛围, 教师必须允许学生自由表达, 鼓励学生表现幽默, 并不断酝酿一些新的想法, 同时对学生思维的质和量提出一定的要求。由此, 帕内斯主张,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应当是以创造性问题解决为核心和目的的教学, 提出了这种教学应遵循的六个步骤帕内斯也称“五个步骤”, 因为他将“发现困惑”作为前提单独分离出来, 主要是:

发现困惑。从杂乱无章的事实中分析出已知者。发现资料, 收集有关的资料, 仔细而客观地观察情境中的事实。发现问题, 从若干观点看可能的问题, 思索可能的问题, 把范围缩小到主要的问题, 重新以可解决的形式陈述问题。发现构想, 产生许多主意和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解答, 在数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最可行者, 就解决方法发展评鉴准则, 根据已发展的准则评估可选择的解决方法。寻求接受, 发展行动计划, 针对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征求所有听众的意见。

帕内斯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的每一个步骤的活动, 都需要运用发散和集中两种思维。最大的特点在于, “发现”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五、泰勒发展多种才能的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泰勒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某种才能, 之所以多数学生的才能没有发挥出来, 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学生才能的发展, 因而不是学生没有才能, 而是才能没有机会得以发挥。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传授知识, 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多种才能的开发。

泰勒列举了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六个方面的才能、创造的才能;决策的才能、计划的才能、预测的才能、沟通的才能、思维的才能。为了达到发展这六种才能的目的,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训练,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在活动中的表现, 了解学生的特长和缺点, 既便于以后的分组活动, 也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专长的领域。

第二, 重教学过程胜于教学结果, 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 坚持教学的开放性、发现式、自由选择和多样性。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四, 提倡、鼓励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求新求异, 重视学生的观点、疑问和困难。

第五, 在非学业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避免教师过多指导、干涉甚至包办代替。

泰勒的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强调了“多元才能”的培养, 揭示了教学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综合性思维, 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综合性能力, 它是计划才能、预测才能、沟通才能、思维才能等的综合参与活动。

六、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的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设计的教学模式是以他的三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 这个理论认为好的思维具有分析的、创造的和实用的三个方面, 即: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实用———情境性思维。

在三元理论中, 思维有三种方式, 但背后的思维技巧只有一套。创造性的学生擅长于把这些技巧应用于相对新奇的问题, 实用性的学生则愿意把这些技巧应用在日常问题上。而不管哪一类型的学生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至少存在七种基本技巧: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的存在, 定义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程序的选择:选择或找出一套适当的程序。信息的表征:把信息表述为有意义的形式, 策略的形成:策略按照信息进行表征的先后, 把一个个程序按顺序排列起来, 形成步骤。时间资源的分配:实际解决问题时, 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决定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时间分配给各个部分。问题解决的监控:必须留意, 已经完成了什么, 正在做什么和还有什么没做。问题解决的评价:能够察觉反馈, 并且把反馈转化为实际行动。

斯腾伯格三元理论课堂教学的三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策略。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师生之间几乎不存在互动, 学生之间也不存在互动, 这种策略有利于批评———分析性思维。

第二种策略是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教师向学生抛出大量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出事实。而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的反馈大致上无外乎是“对”、“好”、“是”或“不是”之类。在这种策略中, 师生之间互动频繁, 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 这种策略对创造———综合型思维者比较有利。

第三种策略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 鼓励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 通常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 教师不轻易回答“对”或“错”。而是评论或补充学生的发言,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互动大大增多。这种策略对三种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都有帮助。

在思维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要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 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如何问问题和学习如何回答问题。

第二, 在教学生发展实用性能力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个四步模型实现: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个别解决问题。

第三, 通过三个过程: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选择性比较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第四, 必须理解一些基本原则和潜在困难。这些原则如:强调问题答案的同时要强调问题的确定和定义, 要向学生平衡呈现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潜在的困难如:错误地认为教师不是学习者, 正确答案比达成正确答案的过程更为重要等等。

第五, 让学生认识到缺乏对冲动的控制, 缺乏坚持, 不能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等情感障碍会影响到成功的取得。

参考文献

[1].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国外启发性教学模式引介 篇3

启发性教学模式历史发展轨迹

在欧洲,启发性教学模式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Wittrock将其追溯到柏拉图的对话教学。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学问隐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只有通过对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才能发现它们。因此柏拉图的对话教学呈现这样一种风格:师生共同参与理性争辩和对证据有效性的深思熟虑。在文字出现前,人类有价值的知识的存储,主要靠精确记忆。人们使用启发性记忆术把新的信息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应用想象、节奏和音乐,以及其他技术手段(如空间定位法)。

启发性教学模式形成于20世纪后期,主要归功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行为主义教学模式的日渐不满。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研究,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思维活跃的本性上。孩子的智力被看作是他们所领会的符合自然与社会行为方式规范的产物,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训练学生更有效地分析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传统的教学方式被认为轻视启发性,单一的讲授式教学长于传授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培养重要的质疑精神和探索在现代科学中暗含的思考的能力。

现代的启发性教学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理解事物,自我调控学习。它的理论支柱是关于学生大脑如何进行智力活动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包括应该传递给学生什么启示,也包括教师所采用的传授方法。为了能更加灵活高效,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头脑。例如,教师要清楚学生需要掌握多种不同的学习、思考的策略,以及在何时运用、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学生要善于沉思和规划,要不惧怕失败,并且对个人努力的成效信心十足。另外,学生还需要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并且他作为一个优秀的自我调控学习者与思考者,受到过奖赏与支持(Borkowski and Muthukrishna,White)。

启发性教学模式几种类型

1.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

这类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是“认知学徒”(Collins et al)。需要给学生示范高效的专家型思考过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学生在成人引导帮助下模仿并掌握这个过程。对教师而言,最难的过程恐怕要数把认知过程清晰可见地呈现给学生,当然这通常要有专家指导(Brown and Campione )。Palincsar and Brown倡导教师示范或模仿一个认知过程(例如在读一篇记叙文的时候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同时要解释他正在干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学生需要去尝试模仿,当学生尝试这个过程并且在运用这一模式过程中发展了技能,教师就终止提供示范并承担起教练的角色,提供暗示,提示,矫正性反馈以及鼓励。学生在成人帮助下学会自己控制认知过程,并且参与对自己表现的评价(Palincsar)。

教师的角色被认定为提供“脚手架”,学生尽可能多做,其余部分由教师完成(Cazden )。教师对于学生的水平和进步要敏感,教师要活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Vygotsky)。如果教师的引导远远超越了学生的能力水平,那么教学成效会大打折扣。这类模式鼓励学生习惯性地沉思与规划。教师要营造一个认同沉思比完成任务或回答出问题更加有价值的环境。教师必须洞察学生的需要并鼓励他们评价和管理自己的学习。

2.自我暗示策略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我教育者,Miller 和Brewster提出一个不同的给予学生启示的方法。更好的自我教育者是指他们知道影响他们认知的因素,知道如何控制他们的认知行为,确信认知努力会获取学术成就。自我暗示策略教学是要训练学生当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进行自我暗示。由于有五种认知过程,因此需要教授五种自我教育的暗示语言:(1)分析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我要做什么?”)(2)形成行动计划(“我该怎么做?”)(3)评估计划中的每一步效果如何(“我做得怎么样?”)(4)给予每一步积极的反馈(“做得好!”)(5)处理障碍,采取正确的行动(“不完全正确”“保持冷静”“再试一下”)。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言语暗示,教师就应该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示范和展示各步骤和暗示语言,并作出解释为什么自我暗示是必要的以及它们会发挥多大的作用。自我暗示教育策略的培训需要保证能够联合自我激励与自我归因,以确保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并获取成功。

3.生成与交互式教学

生成式教学模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基于一种假设,即所有重要的学习都是生成或建构的过程。一切永恒的知识都是学生的背景知识、理念与体验交互作用的结果(Wittrock ,White)。基于这种假设,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引导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

Wittrock对于生成性教学模式的描述,是基于他对于大脑理解新经验和信息方式的分析。理解是一个识别和搭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以及新知识的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的过程。例如,当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需要识别文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怎样联系起来,还要识别存在于文章中的单词、句子、段落和主题之间的联系。应用生成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应由识别偏见、理念和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的经验开始。教师需要组织课堂经验以帮助学生将新信息与他之前的知识相联系,并且建构一种新的理解或现象模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自己看作是生成见解的角色,努力把课堂经验与真实世界的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控制并保证积极投入学习,通过教学生成新见解,并把成功归因于积极努力的学习(Wittrock)。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认知和自我调控的策略,他们需要指引自己认知和思考的过程。

Biddulph和Osbourne提倡的“交互教学”。如生成性教学模式那样,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准确性。这种模式被分成五个连续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师要选出一个研究主题。它可以是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兴趣,或者是难题。主题要能与学生每天感知事物的方式相关,并能够让学生觉得与自己生活中实际的社会重要事物相关。它也应该是属于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调查的范围内。第二阶段,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主题。学生也可以参加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观察、阅读,找出相关的书面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想法和信念是有趣的、重要的。第三阶段,教师确认关于主题学生会愿意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逐步展开和明确澄清的,以便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的基础。教师必须确保问题对学生很重要。第四阶段,学生逐步展开计划,调查并收集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反思计划,考虑备选的调查方式。教师帮助学生思考备选的对于结果的解释,并计划下一步的研究。学生逐渐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想法很有价值,他们有责任发展这些想法,这才是重要的。

4.逻辑争辩模式

有学者建议教学模式应集中于逻辑争辩般的思维训练上。这类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生争辩的技能、形式,争论过程中的分析,以及为自己的主张辩护,抵御其他人的反诉。Kuhn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具体化的方式,那就是讨论和修改内在的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易察觉的思维策略。然而,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真正的关于有争议问题的辩论时是保持高度机警的,结果学生很少能有机会面临信念的挑战或是有机会经历真正的辩论。

启发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上面谈及的教学模式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大多数要求教师作示范或者使思考与学习过程具体可视,并且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这往往需要可视的与言语的辅助,如过程图解、图表,或者程序清单,需要为策略命名,还要发展和使用语言去表达在什么时间地点,该如何使用这些策略。大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学习者,成为掌握技能,拥有动机,对自己的成功和发展抱有坚定信念的人。

教师的角色通常被描述为对学生的能力、背景知识和经验是灵活变通和敏感的。教师的角色随学生的需要而发生改变,从提供直接的教育经验的描述,到专家,再到支持者、教练、鼓励者、向导和辅助者。学生表示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思考:当他们受到真正的认知挑战,已经拥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学会了所需的模式策略,在一个支持和鼓励自治的班级氛围学习与思考。

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付出来培训教师有效运用启发性教学模式。教师们必须保证承担一种模式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教育哲学里(El-Dinary et al.)。他们需要强大的非正式的伙伴的支持以及来自管理部门的承诺——支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的变革(Kline et al.)。这种训练过程可能要花数年时间。

启发性教学模式最初是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后来关注传统的学生学业成功。因此,对它的成效的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个大挑战。正如Ziedler et al提出的那样,问题是寻找有效的观察和评估“思维表现”的方法。尽管思维的测试在有些时候是发挥作用的,但是普遍意义地评估学生大脑思维的方法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参考文献:

[1]胡秀威编著.当代西方课堂教学过程论导读[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2]Biddulph F,Osbourne R. Making Sense of Our World:An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University of Waikato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Unit,1984.

国外融资模式 篇4

■★■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法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则在服务于社区型中小企业上具有特色。

从西方各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许多共同的原因,然而,从比较的角度看,美国和欧洲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美国,人们崇尚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精神,再加上美国的金融管理相对较严,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的偏好上,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一般小于总资产的50%.而在欧洲,人们更强调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因此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率一般大于总资产的50%,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的原因(如风险大、管理不善等等)上。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以下几种:一是自筹,二是直接融资,三是间接融资,四是政府扶持资金等。

自筹资金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个人投资资金,即“安琪儿”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包括客户预付款和向供应商的分期付款等);企业间的信用贷款(有些国家对此是禁止的);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机构的贷款;以及一些社会性基金(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的贷款等等。

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这种筹资方式只有公司制中小企业才有权使用,而且一般公司制中小企业的债券和股票只能以柜台交易方式发行,只有极少数符合严格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才能获得公开上市的机会,或进入“二板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

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自筹资金的比重相对大企业要高得多)。其中以美国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的比重最高,一般要超过60%左右;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自筹资金的比重在50%左右。在自筹资金中,又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的比重最大;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次之。其次,是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美、英和德国等自由主义意识较重的国家一般是直接融资的比重高于间接融资的比重,而法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则呈现间接融资比重高于直接融资比重的现象。最后,政府的扶持资金比重最小,一般仅占企业总资产的5~10%左右。其中以中央集权制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等)政府扶持资金比重相对较高,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居中,而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扶持的比重最低。

根据各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以美国和英国为典型;另一种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的集体主义类型,以意大利和法国为其典型的代表;第三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类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等。

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对融资的不同要求

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不同,当然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从融资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以及社区型等几种类型。各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和要求如下:

一、制造业型中小企业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这是由其经营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无论是用于购买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还是购买设备和零备件的中长期贷款,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和卖方信贷,都需要外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宽,因此风险也相应较大,融资难度也要大一些。

二、服务业型中小企业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但是,一般而言,风险相对其他中小企业较小,因此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

三、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一般中小企业可获得的融资渠道外,比较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就是各种各类层出不穷的“风险投资基金”。这类基金既有政府设立的,又有私人建立的,也有政府和私人共同建立的,其性质一般属于产权资金。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比较发达。

四、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

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它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因此,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另外,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因此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也是具有特色的;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这与其着力解决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比较重视就业问题,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包括法国)则在服务于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

目前,西方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既有业务不断综合化的趋势,也有金融机构不断细分的专业化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特点。实际上,这两个相反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因为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和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发展是不矛盾的。

从总体上看,西方金融业务的专业化主要有以下趋势:一是主要从事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商业银行和主要经营中长期固定资产融资业务的投资金融机构的日益分化。近年来,从事消费信贷的金融储蓄机构也有逐步分离的趋势。二是从事实业投资的产业基金(包括创业基金)和从事证券业务的投资基金的逐步分离。而且,在产业基金中,不同产业由于经营特点和程序不同,对资金需求的数量、时间和目的也不同,因而也需要专门化的既懂金融业务知识又了解该产业生产和经营特点的金融机构提供十分到位的服务。因此,产业基金的进一步分化也日益明显。三是从事对大型企业巨额贷款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从事向中小企业微型贷款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分化。

上述第三种西方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直接导致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融资机构的建立,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据统计,美国有上万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名称各异,如妇女投资公司、企业金融服务公司、社区投资公司、街道投资所等等,但它们都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美国的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1958年美国国家小企业局按一项国会批准的法案,倡导社会建立的。美国国家小企业局下属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项目署(一个由国会批准创建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管理和注册工作。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比较

政府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资金支持一般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具体是多少则决定于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相对重视程度以及各国企业文化的传统。各国对中小企业资金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

一、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发达国家企业税收一般占企业增加值的40~50%.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负相对轻一些,但也占增加值的30%左右,负担仍较重。为进一步减轻税负,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

1.降低税率。降低营业税、周转税和增值税等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利润税等直接税的税率是常见的优惠政策。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都实行比普通税率低5~15个百分点的优惠税率。

2.税收减免。税收减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包括全额减免、定额减免和定比减免。在减免的环节上,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创建初期和产品与服务的出口。

3.提高税收起征点。这可减少起征点以下的企业的税收。各国提高起征点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所得税等。

4.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这对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加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二是降低当期的应税额从而减少税款。

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可使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少一半以上,使其赋税总水平由占增加值的30%降到15%左右。这笔免税资金是普惠的,对中小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应该说,各国都制订了程度不同的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但相对而言以德国最为典型。

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 篇5

国外农业产业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形成的。在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中,各国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北美、欧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产业,都普遍推行了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体制,有的已实行跨国经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纷纷出现了“农、工、商综合体”之类的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这种模式在欧洲较普遍,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售,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一人一票,民主议决,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在合作社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合作社又自愿按产业联合,逐步组成从地方到中央的联社。例如,芬兰25600个奶牛户(占全国80%),组成47个乳制品合作社,经营牛奶的加工和销售。经过资产重组,以股份制形式组成全国联社性质的公司,产品多达1400种,加工量占全国的77%,年营业额已达18亿美元之多,企业资本迅速扩张,竞争力大大增强;美国家庭农场一般都参加几个不同性质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参加2个合作社;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1~3个合作社,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最高联合机构是设在波恩的德国赖夫艾森合作联社,它代表农民在经济、法律、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利益,负责咨询并设立合作组织基金,保持与政府及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的联系。

2.专业协会模式

这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把分散的农场或农户通过市场开拓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节联结起来,形成利益结合、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如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共同出资建立的农民自我服务组织,其组织系统包括区、县、中央三级,业务范围包括信贷、购买、销售和生产指导等,日本农协批发的农畜产品占批发总量的60%以上。澳大利亚设有全国羊毛协会、羊毛销售经纪人协会、羊毛出售商协会和羊毛加工者协会,分别代表羊毛生产者、经纪人、销售商和加工商的利益开展

业务。这四方面的代表共同组成澳大利亚羊毛交易所,经营全澳90%以上的羊毛销售。交易所在全国设立8个销售中心,每个销售中心是一大型的室内市场,陈列着各种展箱、样品以及质量鉴定书和价格标签,买主与经纪人签订购买合同,一般经纪人收到羊毛后两周内将其卖掉,收取货款。

3.企业集团模式

这是国际国内资本向农业倾斜而形成的综合或专业的企业集团。如意大利的全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菲亚特集团、皮雷利集团所经营的大型农场和公司以及水果收购、分级、贮存、保鲜、加工和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企业。企业集团向农业生产者提供财政、物资和技术援助,参与农场(农户)的经营管理,并根据市场情况对农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供货时间等提出严格要求,农业生产者必须按合同的约定进行大批量的、均衡的、标准化和高质量的生产,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农业生产者将被淘汰。近年来,跨国农业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它们在兼并有关食品加工企业之后,成为世界性的跨国农业集团。如可口可乐公司,1990年收买了与食品加工有关的销售额达39亿美元的华垂斯食品公司,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

4.其他模式

韩国的农协和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农业在本国发展现代农业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资金存贷,生产要素购买,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出版和教育等支持性活动,深受农民的欢迎。泰国的“农业工业化”战略与“政府+公司+银行+农户”模式,使农业从单纯的原料供给者上升为制造业的参与者,使产品加工业成为泰国出口业的支柱,使农业和工业的关系进入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新阶段,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前苏联的农业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等等。

国外现代农业三种模式 篇6

1、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得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没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2、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

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6市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地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3、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有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国外课堂教学模式 篇7

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目标是培养出既具有过硬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迎合社会对国际市场营销相关专业人才的需要,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营销人才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为此, 教学中要以掌握专业知识、体验专业实践和提高英语水平三重指标为指导。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改革目标还有很多困难。由此, 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高校与教师的自身努力, 还很有必要参考国外的一些成功教学模式和经验。其中, 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 (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 已经开设多年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推广的BTEC课程就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意义。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是英国最大的学术与职业资格颁证机构, 目前全世界共有130多个国家、7000多个中心实施BTEC课程、教学和培训模 式。国内已有几十家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BTEC课程, 在学生技能培养、教学方法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笔者所在的广东财经大学于2008年引入了BTEC教学并开设了国际商务、国际市场营销等两个专业。笔者基于实际教学经验, 分析目前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BTEC教学模式尝试对未来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

1.学生与教师的语言基础薄弱。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当中, 虽然英语教育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但由于国内缺少英语环境, 大部分学生仅以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 考研等明确目标衡量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表现出“重语法, 轻应用”的倾向。因此, 学生普遍对具体的双语专业课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只会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讲课内容, 缺乏进一步应用外语进行独立思考及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与意愿[2]。并且由于市场营销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在各类阅读材料当中经常会出现超出四六级词汇要求难度的专业术语, 或者有较为复杂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 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难度在教师这里也有所体现。目前市场营销教学的双语师资仍然较为缺乏, 常见的情形是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 但外语水平一般, 教学时只能简单地把原有的中文教学材料翻译为英文再讲一遍; 或者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本身却并非市场营销专业出身, 因此难以深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由于优秀师资稀缺, 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整体授课质量不高, 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主动性的原因之一。

2.教材与案例不能及时跟上实践的发展。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各种比较好的教材均会在理论知识之外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 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 教师讲课时不要依赖教材, 要搜寻更多的资料, 准备合适的案例。但是由于收集案例的渠道有限, 因此获取的资料存在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的弊端, 使用的案例可能是很早以前的案例, 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这一情况在双语教学当中尤为突出。由于教材的编写、引进和翻译需要较 长时间, 国外最新版的优秀教材通常无法及时引进, 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一般为相对较旧的版本; 及时获取最新的英文市场资讯并将其改编为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 比起获取、编写相应的中文材料来说难度更大,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现有的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当中, 比起非双语教学, 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现成的较旧的案例。这种现象导致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方式单一, 缺乏过程性考核。

尽管许多高校在过去几年引进了不少双语教学的专业性课程, 但考核方式并没有做出很大改革, 仍然以传统的作业、考试、考勤为主。这样的双语教学只是将考察的内容改为英语而已, 使得双语教学“用双语进行思维和交流”的目标无法实现, 学科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4]。一方面, 即使学生平时不主动学习, 单靠死记硬背和考前突击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 预先设计好的试卷和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难以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当中有很多跟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 传统作业和试卷很难完全涵盖。传统的考核方式更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性课程, 像市场营销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更加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

目前教育界倡导“过程性考核”, 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过程, 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 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 还关注非智力因素, 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制度[5]。这种考核理念已经逐步在高校教育中得到推广, 但要应用于双语教学当中, 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语言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并且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考核方式更多的精力, 因此目前双语教学当中实施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并不高。

二、BTEC教学模式的分析

1.以课业为主的考核方式。

BTEC所有课程考核都通过“课业”这一方式进行 , 每门课程设计两到三次课业, 平均分配在一学期内让学生完成。英方并不会对课业的具体形式做明确规定或限制, 只会列出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满足这样的前提下, 任课教师可以灵活设计课业的具体形式, 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项目调研、PPT演讲等,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每次课业学生均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期间他们需要自行查阅大量中英文资料, 并反复与任课教师交流, 因此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沟通与表达、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在BTEC教学模式当中, 课业的完成需要花费学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合运用多方面能力完成, 因而教师最终评分时不仅根据学生提交的最终版课业, 还根据学生在整个课业完成期间的各项表现, 包括学生小组内部的讨论及与教师的交流情况, 决定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正好体现了过程性考核所倡导的, 有着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优势。

2.以内外审制度保障授课质量。

BTEC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其内外审制度 , 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BTEC课程标准由英方统一制定, 并要求每门课程都在任课教师以外再任命一名内审员, 其职责主要包括: (1) 检查任课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布置的课业, 确保它们符合英方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2) 随机旁听部分课堂教学, 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3) 抽查部分批改完的课业, 确保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判。为了胜任这样的职责, 内审员必须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能力及良好的外语水平, 并非常熟悉负责审查的课程内容。并且内审员还会多次跟所负责课程的任课教师交流, 如果发现了问题就会及时反馈并协商解决方式。

在经过严格而详细的内审之后, 每年英方还会对引进了BTEC教学的院校进行一到两次的外审, 全程由英方派出的专家进行, 进一步确保BTEC课程的教学质量。每年度BTEC院校需组织内审员和任课教师参加BTEC培训, 确保他们了解最新的各项质量保障要求。可以说, BTEC教学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内外审制度。

三、参考BTEC教学模式对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 建议

1.建设有效的教学团队。

借鉴BTEC的内外审制度, 在开设市场营销的双语课程时, 学校应以两名或更多的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际进行课程讲授的可能只是其中较有经验的一名教师, 但其他教师可以发挥类似于BTEC当中内审员的作用, 帮助准备、检查教学材料, 旁听实际课堂并对其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与决定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协助主讲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等。这样的团队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单个主讲教师的能力, 还对参与团队的其他教师有着锻炼与提高的作用。譬如, 主讲教师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外语水平稍差, 可与教学团队当中外语水平较高、教学经验尚有所不足的年轻教师互为补充。 另外, 团队中的其他教师也可以承担相关的双语专业课的教学, 从而形成一个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网络,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当中, 组建有效的教学团队可以发挥出“1+1>2”的作用。

2.使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参考BTEC的课业设计, 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当中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并且贯穿于整门课程当中。特别是具体的项目调研结合PPT演讲的方式,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解决双语教学当中长期存在的“重读写, 轻听说”的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笔者在BTEC的《市场营销策划》一课中尝试让学生自由选题, 进行实际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 最终考核方式是学生自主完成策划书及课堂演讲。尽管在布置任务的初期, 学生普遍感觉不知所措, 但结合整个学期的教学及经过多次交流, 最终学生都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并且学生的反响非常好, 远好于平常预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或者考试的教学效果。

3.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材料。

如前所述, 双语教学的教材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 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除了在课堂上直接讲述的案例以外, 还要推荐学生多访问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商业新闻、媒体的网站, 获取更多的资讯。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有效搜索网络资源的技巧, 避免学生在海量的资讯中迷失方向;在学生阅读材料遇到困难时,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准备教学案例时应该多利用最新的资讯取代旧案例, 同时对媒体上的原文进行适当改写, 避免学生直接接触过于艰深的词汇和句型。另外, 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除了课堂以外, 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QQ等方式更多地与教师交流。当他们对课程内容、课业情况乃至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新闻有疑问时, 鼓励他们主动发问。这种交流过程对教师本身而言也是有益的, 甚至学生找到的资料会是教师未曾准备或注意到的, 能对教学材料起到补充作用。

四、结语

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困难重重, 却是当前高校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外的成熟教学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 总结、归纳其先进之处, 并参考其优点为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是一条可行道路。我们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当中更深入地探讨中西方教学模式的异同, 力图融会贯通两者的长处, 从而实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增林, 张彩云, 车明诚, 李单, 王杰, 高志杰.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研究[J].教书育人, 2012 (36) :90-91.

[2]董宇欣.英国大学教学实践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5) :90-92.

[3]翁群芬, 潘华勤.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 2011 (35) :210-211.

[4]唐红.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4 (1) :231-232.

国外养老模式简介 篇8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一)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五,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工业化国家的养老社区,多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以下简述各国养老产业经营模式、服务特点借鉴之处: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

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

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

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二)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浙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截止现在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上一篇:总结PDCA循环的特点下一篇:五年级快乐的中秋夜日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