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内容

2024-06-23

拓展训练内容(共8篇)

拓展训练内容 篇1

野外拓展训练内容

7月24日我们公司组织我们到明阳天下乐园进行拓展培训,到达拓展训练地点后,教练首先讲了关于训练的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分开组建自己的团队,很快,我们小组在大家集思广益下,挑选出了自己的队长、队秘,确定了队歌和对呼,一只打着红色队旗,高喊“天宫天宫,上天摘星”的天宫队成立了。身为这只20人队伍中的一员,我带着新鲜与与激情,还有些许的不知所措,开始了正式的训练比拼。

我们这次拓展训练的项目有很多,都是寓教于乐,让人受益匪浅的。项目注重的是群策群力,每个队员最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团队的工作,而不是自己如何能做的更好。回顾整个训练的过程,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项目:

第一个是孤岛求生,要求所有成员必须站立在方块组成的岛屿之上,随着潮水上涨,能站立的方块越来越少。这无疑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队长的领导能力。更是考验的是游戏里的领导人员的全局意识、组织能力以及另外两个岛上人员的配合和相互信任。此外后面的小插曲环节,更让担当和坚持认识得更加透彻。

在“翻越毕业墙”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中,整个团队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翻过4.2米的高墙,有一人落队就算失败!这是对一个团队的考验,必须要用尽气力让“胖哥”过去,如果“胖哥”自己没有饥饿感,就会让整个团队失败,“想做”是必要条件。挑战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 责任的重要,也让我们知道不要被无知的困难吓到,要勇往直前敢于拼搏!尤其记得过毕业墙时,甘愿当被人踩着的人梯的同事们、互相帮助攀过四米高的墙壁时候的兴奋„„

就是在教练的指导下闭上眼睛背对你的团队从一米六的台子上倒下去,他们会保护你。做完之后教练让每个人谈感想,我想说的是“奉献”!一个团队里,只有大家都奉献彼此的信任,这个团队才能足够强大。最后借用教练的话:信任别人是快乐的,被人信任是幸福的!

本文选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指明出处

拓展训练内容 篇2

(一) 课程定位不明确

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将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和谐发展, 运动技能和参与意识的提高置于课程定位的核心位置”。而拓展训练课程起初正是按照《纲要》的要求进行定位的, 但在拓展训练课程文化和实践能力方面要求的还很不够。不难看出, 拓展训练课程定位具有明显缺陷, 表现出课程定位目标的单一性。从五个领域目标来看, 拓展训练课程定位只围绕参与运动的态度、技能和体能及其身体、心理和行为健康两大方面, 忽略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的技能性教育活动, 作为学生的活动性、体验式课程方式, 能为学生创造特殊的教育情境, 具有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功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课程定位普遍缺乏对于传承体育文化的足够关注, 致使大学生体育学习动力与能力的发展局限在浅表层次。其次, 尽管认识到了过程性体验的重要性, 但是缺乏过程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明确引导, 容易使拓展训练课程学习过程生活化, 只停留在最基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上。最后, 目标表述普遍倾向于统一的共性要求, 缺乏分层与分类的目标体系, 致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落到实处。

(二) 课程内容没有结合课程目标设定

普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与其他体育课程一样, 都在内容体系与课程目标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与创新。因为, 从拓展训练课程本身看它是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但并非体育加娱乐, 所以拓展训练课程在制定的时候是与五大课程目标相统一的。但是高校的拓展训练内容实际上没有按照课程本身进行设定。而是为了能够开设起来这门课程, 把一些不适合普通高校的学生开设的内容也相应的照搬到课程大纲里。这样一来从整个体育课程目标来看是不能融合的, 甚至会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体育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 这样的内容设定使得拓展训练课程就没有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了。

(三) 片面重视直接经验, 而忽视间接经验

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的目标, 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 满足学生在校期间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另一方面, 还应充分满足高校学生终身锻炼的需要, 向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且可选择的锻炼内容, 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掌握个人与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最终使高校体育完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之间的接轨。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迎合“快乐体育”、“主动体育”思想,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选择往往是以学生的兴趣与活动体验为第一要意, 而忽视了间接经验知识与正确的运动技能的形成, 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还对学生以后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产生不到较好的影响。应该说, 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都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二普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体系总体框架的构建

拓展训练通常是指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 采取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 在使学生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 开发其心智, 培养团队精神。主要的目标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挑战自我、团队合作的心理品质, 对于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作用略显不足,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是依据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 内容选择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经过合理的体教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所以应对拓展训练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在重视其对培养学生体育参与兴趣、心理、社会适应的优点外, 近一步加强对其体能锻炼、运动技能、竞赛方面的挖掘、开发和改造。经过对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体系框架的基本构建, 新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应该是以综合体能活动为导引, 以心理挑战、团队协作为重点, 以增强体质、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目标的体系结构。

(二) 对普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构建

目前普通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基本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素质训练内容两方面。体育与健康知识包括对拓展训练的起源、原理、价值和意义等的知识, 与提高拓展训练有关运动能力的知识 (特别是提高上下肢、腰腹肌力量锻炼的知识) , 与开展拓展训练有关的卫生、营养和保健知识 (如, 体力消耗与营养、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等) 。素质训练内容包括室内情景训练、户外场地、野外和水上等项目。水上项目包括游泳、潜水、跳水、扎筏、划艇、龙舟等;野外项目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等;室内情景训练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领导能力等管理素质培养的专题训练项目。当然各个学校开展的项目应根据该学校具体的物质、师资等条件选择其中的素质训练内容。拓展训练教学大体上可分为体育与健康知识讲授、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三个阶段。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即先介绍体育与健康知识, 然后过渡到学习基本技术、最后进行拓展训练项目的学习和竞赛, 而是在相应的阶段以某方面为主而己。根据拓展训练项目本身所体现的价值和功能的特点, 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讲授阶段, 可以选择一些个人和便于室内开展的团体项目让学生感受拓展训练的魅力, 提高学生后期学习的参与兴趣, 如, “巧解绳结”;在基本素质训练阶段, 选择一些沟通类、小型的团体协作项目改善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单调氛围, 提高学生的兴趣:如, “信任百步行”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快速传球”、“信任背摔”等项目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综合素质训练阶段应该以基地拓展训练项目为主, 如, “绳网”、“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人工岩壁攀登”这几个便于在学校基地开展的项目为主, 通过大量的综合性的学习和练习, 巩固和提高拓展训练的运动技能和技术;采用竞赛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全面锻炼其身心素质, 达到学习拓展训练的目的。

(三) 依据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体系对其教学目标的构建

建立课程目标是构建课程内容的前提。高校拓展训练课程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 以最终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归宿。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确立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为总体目标, 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 注重体育的理论教学和体育人文的熏陶, 从而直接影响和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课程目标还应以学校具体情况为依据, 这些具体情况包括:校情, 如教学条件等物质环境及体育氛围、校园文化背景等人文环境;生情, 一方面应考虑生源背景, 包括学生来源和不同学生的职业准备特点。另一方面, 还应充分认识高校体育与社会环境相衔接、为终身体育打基础这一实际需要。

(四)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

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根本, 使每个学生在体质水平和技术水平方面都有所提高, 进而掌握好一两种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 奠定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强调贯彻区别对待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新生的拓展训练课程为:休闲类运动。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在游戏当中也可维持或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二年级学生的拓展训练课程为:健身类运动。主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锻炼的习惯,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达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此时教师既要重视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 也要注意学生上课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拓展训练课程为:竞技类运动。主要让学生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运动技能, 并能科学合理的进行锻炼, 形成锻炼的习惯和在运动过程中能正确处置运动损伤。教师必须很好的掌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运动强度的大小以及专业知识等。四年级学生的拓展训练课程为:拓展类运动。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学生善于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做基础。

高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改革势在必行, 结合高校实际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还必须得到实践的验证才能付诸于实施。普通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引导, 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综合素质, 真正让学生在高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有所收获,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席艳辉.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8) :10-11.

[2]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6.

[3]彭国强, 项贤林.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205-208.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8.

[5]张吾龙, 周惠娟.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113-115.

[6]李国岩.从拓展运行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 2005 (4) :48

[7]张吾龙, 胡德刚.中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112-114.

整合内容 拓展形式 篇3

【关键词】实践性活动 整合 拓展 延伸

“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是一个由学科、活动、环境等教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全面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的保证。学生的实践作业不应局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对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思考、解释客观事物或现象,从而让学生善于捕捉信息与交流信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儿童的兴趣来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性活动。

(一)依托独特的地域资源

在课程资源建设上,要注重对环境与社会隐性资源的挖掘。如笔者所在区有一所太真乡中心小学,其地处山区,校园四周群山环绕,翠竹掩映,学生家庭主要收入多以毛竹种植为主。教师就依托学区内丰富的“竹资源”,把毛竹带进校园搬上品德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竹制品的打磨抛光处理。教室里的竹廊桥、畚箕、篮子、竹屋子、斗笠、筛子、道琴、鸟笼等都是学生亲手制作的,虽然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学生对竹制品制作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品德教学中把毛竹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一来丰富了学生的品德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二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了他们的乡情。

另外一所湖南镇中心小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衢江南部山区,毗邻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乌溪江湿地是高峡水库的典型代表,低山区库塘湿地、河流湿地的典型类型。栖息地面积辽阔,湿地植被较丰富,生物类群众多,据综合科学考察,有维管束植物1193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伯乐树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榧树、毛红椿、香果树等7种。有湿地维管束植物93科254属369种,占浙江省湿地维管束植物种数的33.5%;有水生无脊椎动物51种、脊椎动物277种(占浙江省脊椎动物种数的27.9%),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云豹、黑麂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小天鹅、鸳鸯、大鲵、虎纹蛙、猕猴等18种,堪称浙西南的“物种基因库”。

依托这一独特的地域资源,就可以开展一系列实践性学习活动。例如“世界湿地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科普宣教活动,让学生以行动来爱家乡,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真正地成为家乡的小主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家乡的本土文化,享受幸福的童年。

(二) 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

品德课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能够给教师提供的参考是非常有限的,困难也很多,仅从学校的角度是难以得到有效改善。此时,不妨整合一下家长资源。

广大的家长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他们对各自工作的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设置,适时地邀请一些在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丰富的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这对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对家长来说是人尽其才,对学校来说是资源整合,实乃一举三得。

如家长是交通警察,在讲到要遵守交通法规的时候,可以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家长到课堂上来给学生讲相关的交通知识。因为他们是干这一行的,对相关的交通知识肯定比教师更丰富、更专业。无论是讲解、示范,都更准确、细致,更有说服力。由于是交警亲自来校上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积极性也会更高,自然教学效果比单纯的教师上课更佳。

再如教学《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一课时,完全可以请当医生的家长来学校给学生讲一讲“夏天怎样预防疾病”。由于他们身为医生,所以他们的讲解肯定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

请家长参与品德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校品德课程教学“只说不练”“纸上谈兵”“资源单一”等窘况,更是能真切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所以只要教师心中有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合作者的意识,把家长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就能把教学活动真正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

(三)借助充裕的假日资源

构建品德自主实践性学习活动课程,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充裕的时间资源,同时也要遵循课程开发的科学理念,这样才能做到课程改革倡导的“扩展学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要确保活动的常态实施,必须强调对活动的过程性管理,笔者根据品德课程对活动的方式要求进行学校、年级(班级)、个体三个层面的分类,并提出实施要求,具体如下表。

活动主题的选择,遵循“近”“趣”“行”的原则。坚持做到三点:首先,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选题的方向;其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去研究;最后,是要充分考虑低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时间等因素,确定内容的可操作性。下面是衢江区莲花小学开展的自主实践性学习活动主题方案。

①利用假期时间:结合春节假期,开展“大眼睛看世界”寻访家乡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插花等知识;结合暑期时间,“走进绿色军营”,到家乡葡萄园、西瓜园、蜜奶瓜园参观,体验采摘的乐趣,进行“基地小导游”活动。

②利用节日时间:结合植树节、三八妇女节,开展“校园环境我美化”“爱在春天里”等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实地考察,了解家乡养殖户废水排放、死猪处理情况,开展“美化生活· 你我同行”活动;结合感恩日,开展“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活动。

二、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则等。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具有童心、乐趣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与品德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强调品德学科知识在自主实践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强调实践性学习能力在品德学科知识学习中的方法迁移,强调课程多元构成的综合、知识多元生成的综合、能力多元发展的综合,将品德学科知识学习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整合在一起。

(二)在展评方式上,注重评价的多样化与过程化

以工艺作品、研究文本等物化的形式展示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过程性,以激励、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看谁的发现多、看谁的方法多、看谁的收获多,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关注学生方法的多样、科学;关注学生过程的收获、思考。

(三)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注重对环境与社会隐性资源的挖掘

注重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作品。作品应建立在本土的学生生活源泉中,地方社会性特征鲜明,有利于学生对当地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生活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实践性学习活动是真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适合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如果说每一位学生是一颗闪耀的珍珠,那么教师就是那根串起颗颗珍珠的丝线。如何串起这累累硕果,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广阔平台,以开放的形式,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其中。

拓展训练内容 篇4

[摘要]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体育课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的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与现有的体育教学进行整合,不仅具有教育理念先进、课程内容新颖、教学质量优良和教学效果显著的积极意义,而且对推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深化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健康、身体健康与道德健康一起构成了人类健康的共同要素。在目前全国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也在围绕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本研究通过分析论证,试图将目前成功应用于企事业社会培训的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作为高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延伸、补充,并通过高职体育课程整合和融合,探索高职院校对“准职业”大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内容的理论分析

拓展训练实质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它是根据对象的不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拓展项目和拓展课程,这与体育教学的实质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和延伸。因此,拓展训练回归体育教学也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

1.拓展训练的目的和体育教育目的相一致。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提升个人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个目标上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所以两者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是一致的。

2.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体育教学相同。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人手,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形成新的行为品质;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反复练习,完成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意志品质的培养。

3.拓展训练运用的原理和途径也与体育教学相似。调查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都是利用这一原理,拓展训练设计特定的情景让学员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从而培养在社会中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这与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比赛雷同。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注入拓展训练的实践研究

1.研究对象。2006年9月~12月,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行柜员职业实用性体育”授课对象2005级金融专业租国际金融专业171名学生为实验和研究对象,各进行为期四轮的以团体合作为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每轮次一个授课班,教学时数8学时。对实验前后研究对象在人际关系、团队意识、竞争环境的适应和意志品质的养成等“非智力因素”的自我感知、自我期望等指标进行了跟踪调查,以了解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注入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教育效应。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2002~2006年以“拓展训练”为主题的论文共759篇,查阅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育结合的文章约50篇。(2)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浙江杭州3家经营性拓展训练咨询公司,并亲身参与培训。(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实验对象授课前、授课后的问卷调查,取得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期望、学习认知、学习感悟和学习建议等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对分析研究心理拓展训练课开设的意义、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4)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的处理、统计与分析均借助于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

3.基本结果。专家、教师和参与教学实验的学生主体对这项活动的体验感受和认识上趋于一致。在进行的健康跑、盲人方阵、众志成城、生死电网、木人梯、信任背摔等团体合作类项目实验中,师生对此类活动价值的认识均集中在培养团体合作精神、与同伴沟通、人际关系与配合、责任感等几个方面,且在位置排列上也趋于一致。

经过四轮四个班级的拓展训练教学后,问卷跟踪调查结果表明:92.9%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中注入拓展训练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96.5%的学生对课程有较大的学习兴趣;96.5%的学生赞成开设拓展训练课;93.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拓展项目活动时总体表现出色,自己在团队中表现非常努力,92.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团队中具有价值。这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82.5%的学生认为通过拓展训练,自己团队的凝聚力提升较快,96.5%的学生对团队感觉很好。学生通过拓展训练教学后,对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感悟成功与失败能力以及提升能力等方面认为有很大的收获。

4.讨论与分析。随着现代三维体育教育理念的建立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职体育教育要积极按照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来设置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更加体现体育的实用性功能,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教育知识储备、体能储备和运动技能储备,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培养的意识,为“准职业人”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工作提供积极的“身体素质一心理素质一社会适应能力”准备,从而为提升将来的职业工作能力服务。

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训练课可采取小班化教学,将体育班分成以14~16人为一组的小队,每次教学课可安排团队构建、团队竞争和小队活动等项目。活动过程中统一着迷彩服、戴迷彩。课程结构一般由气氛营造、布置项目任务、设计计划、完成任务、反思、教师引导与总结等几个阶段。

三、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整合1.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体育与技能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学生、教师的主次地位颠倒,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而拓展训练以活动为途径、以学员为中心,为学员创造难忘的学习体验;通过对体验的反思,使体验者超越体验本身;同时使学员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激励中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转换;并能联系生活与工作实际;以学习为目的,提供挑战和高峰体验;拓展训练课程始终遵循“理论一应用一活动一反思一迁移一提升一理论”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职业实用性为一体。

因此,我们在设计体育课程教学时,需从原来的竞技体育项目理念圈子里跳出来。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好的借鉴,我们也可以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设计出适应新世纪需求的课程来满足不断发展的高职学生的需要。

2.引进在体育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绝大部分仍沿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即“三段论”模式,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而拓展训练注重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进学员问的了解和鼓励学员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这种观点更符合目前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引进在体育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把拓展训练中的游戏、攀岩、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项目移植到体育课教学中,改变体育教学只注重生理效应的单一局面,按照人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的规律来重新安排体育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内容、方式和形式多元化,使高职体育教学更生动、活泼,为“准职业”大学生提供服务。3.采用目标式管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发令,学生响应”的指令式管理,而拓展训练用个人与团队的目标来指导训练的进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迁移、提升。因此,我们在高职院校中采用拓展训练这种目标式管理,它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注重学习效果,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参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把理论与实践学习割裂开来。教师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造成不同的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效果大不相同。而拓展训练强调的是把知识信息融人拓展项目中,“在体验中学”带给学生的是亲身的感受,激发的是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教师只用20%的“导”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指明方向,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80%的“演”——思考、计划、体验、分享回顾、迁移、提升,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四、拓展训练注入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拓展训练作为先进的培训理念,进人体育教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拓展训练教学应采用小班化教学,每次培训学生人数以14~16人为宜,才能保证较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体育教师的数量不可能满足开课的需要。(2)拓展训练需要相对较长的授课时间(一般为l~2天),这样才能保证连续不断的项目刺激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悟”,这样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现行高校体育课时间一般为90分钟,导致培训特别是反思阶段匆匆流逝,影响反思提升的效果。

(3)拓展训练项目虽对改善学员心理素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对三维健康内容之首的身体素质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获得参加体育锻炼的急迫感和欲望。建议在高职院校中将拓展课程与现有的体育课程交叉渗透进行推广,以达到体育带给人类健康的完整性。(4)拓展训练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体育运动学知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开展课程教学的老师需要参加拓展课程的进修、提高,切勿盲目开设。(5)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拓展训练内容的高空项目对参训的高职大学生在心理上有较高的挑战性,同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提高挑战性、降低危险性,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安全的、能够达到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系统,为整个拓展训练提供安全保障。(6)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许多事情还在摸索阶段,需要尽快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科研与实践同步。

五、结论

少儿足球训练游戏内容 篇5

足球 少儿 训练 2016-05-23 546人浏览

百度文库

足球类游戏

Part 1 足球基本活动类游戏

1、推人出圈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对抗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足球技术中的合理冲撞技术。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

游戏方法:画若干个直径2-3m的圆圈,每个圆圈内站两名学生,教练发出口令以后,2人互相用肩膀撞击对方,将对方撞出圈外者为胜。

游戏规则:

1)不许打或踢对方,不许用手拉扯或推对方。2)若一只脚踏线时,不算出圈,还可以继续争斗。教学建议:

该练习是提高学生合理冲撞能力的一种练习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教练要向学生讲解足球比赛中合理冲撞技术运用的时机和要求。

2、斗鸡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单脚支撑的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6m的平行线,两线中间画4个直径2m的圆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分别站在两边线后。游戏开始,在每个圆圈内的每队各站出一人,相向单腿站立,另一腿屈膝抬起,两手放在背后互握。教师发令后,两人一边用单脚跳动,一边用肩去冲撞对方,以将对方撞得单脚站立不稳而双脚落地或将对方撞出圈外为胜。

游戏规则:

1)不许用手推或拉人,不许用头或膝顶人。2)可用假动作。

3)屈起的腿落地,被撞出圈外、踩线以及手掌地均算失败。教学建议:

“斗鸡”游戏流行的一种做法,是一腿在体前弯曲,用两手抱住,用膝去顶对方,这种做法易将人顶伤,不宜采用。

3、骑马打仗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协同配合的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各队每两个人组成一组。两人互相背起,教练发出指令后,两队开始战斗,背在上面的人努力将对方上面的人拉下“马”。

游戏规则:

1)只许拉扯对方的手、肩部、不许打、顶头部或肋部。2)被拉下的“马”,要退出游戏,不许重组再参战。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练习,注意安全因素,学生由于腿部力量较差,一般不要安排这样的练习。

4、跑向安全岛

游戏目的:使学生了解9.15m距离的概念,以及假动作练习。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 游戏方法:

画一个直径9.15m的一个大圆,大圆内再画一个直径为3m的小同心圆,大圆外为安全区,小圆内为安全岛,大圆与小圆之间的区域为追逐区。选2~3人追逐者,站在追逐区内,其他学生分散站立在大圆之外,游戏开始,圆外的学生可以通过追逐区进入安全岛,但在通过追逐区时,如被追逐者追拍到,即与追逐者交换。

游戏规则:

1)学生进入安全岛或大圆外的安全区,追逐者则不能再追拍。

2)学生不能站在安全区或安全岛内部移动,如出现这种情况,追逐者可以“读秒”,数到3秒,如果其间无人换区,则可任意指定一名学生与其交换。

教学建议:

追逐者运动负荷较大,教练要选择体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并注意经常调换。

5、模仿追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和急转、急停以及假动作的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 游戏方法:

学生分散站在半个足球场内,选出1-2人做追逐者,追拍其他学生,在追逐中,如果被追者站着不动,追逐者就不能追拍他,也要模仿他原地不动;如果被追逐者在原地做各种动作,如拍手、转圈、前滚翻等,追逐者也要模仿其做同样的动作。这时,被追者就可趁机逃跑。在追者拍击到逃者时,逃者就成为新的追者,再去追拍其他人。

游戏规则:

1)追逐者只需模仿逃者在原地做得动作,行进间的动作不必模仿。

2)逃者不能在原地持续停留5秒,碰到这种情况,追者可“读秒”,即一边模仿他做的动作,一边数十件,数过5秒即可抓人。

3)逃者不能做触及追者身体的动作,如用手将追者推开等。教学建议: 在练习时,根据学生人数,可以科学地布置场地,人少时可以用四分之一的场地,1人做追逐者。人多时,可以用小足球场地,2人做追逐者。

Part 2 运球游戏

1、运球追铺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随意运球的能力和技巧。

场地器材:标出一块30*30m 的游戏区域,足球20个。游戏方法: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人一球,其中有一个队为追铺方,另一队为逃跑方。游戏开始,追捕方的学生运球并设法用手擒捉逃跑方的同学,逃跑方的学生则尽力躲避。被捕捉到的学生要离开球场,到场外练习颠球,直到本方所有同学都被捉到为止。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按照捕捉逃跑方全部学生的时间长短来决定胜负,时间短的一方为胜。教学建议:

1)开始运球时可以不要限制运球的方法,只要控制好运球即可。2)根据运球掌握的情况,可以限制运球的脚法。

2、运球接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球技术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块,足球2-5个,标志旗4-8个。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0m的平行线,分别为起、折点线。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2-4队,各队间距2m,在起点线外与各自的折点对应站立。各队排头脚下持球。游戏开始,用左右脚交替运球的方法前进,绕过折点小旗返回,在起点线上交第二名同学队员,第二名同学队员按此方法做,依次类推。先完成规定轮次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必须采用脚背外侧(或脚内侧、脚背内侧)运球技术运球,且每次运球均为左右脚交替。2)必须绕过折点标志旗,返回时在起点线外交球。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人数,调整游戏的方法,人数多时,可以安排为迎面接力。

2)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水平,运球线路上可以摆放1-2个障碍物,以调整运球的节奏,控制运球的速度。

3、曲线运球接力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交换方向的运球技能和集体配合能力。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块,足球2-5个,标志旗20个。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30m的平行线,分别为起、折点。从起点线开始,每相距6m插上一个标志旗,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3队,听到哨音后,各队的排头向前运球,绕过标志旗回到起点线将球交给第二名同学,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标志旗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逐步增加。要求运球人必须绕过每个标志旗。

游戏规则:

1)接力同学必须等运球同学将球运到起点线上才可接球,不可到起点线前接球,少绕一个旗则为失败或记依次犯规,犯规次数少者为胜。

2)运球同学按要求的脚法运球,可限定用脚内侧、脚背外侧等脚法运球。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人数,调整游戏的方法,人数多时,可以安排为迎面接力。

2)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水平,运球的方法注意适当调整,由脚内侧过渡到脚背外侧,由单脚运球过渡到两脚交替运球。

3)标志杆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整。

4、曲线运球绕人跑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快速跑的能力。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个,足球10个。

游戏方法:在场地一端画一个直径15m的圆圈。全体学生面向内等距离站立在圆圈的弧线上。准备,全体学生按1、2报数的方法,分为奇数、偶数两组。奇数组立于圈上不动,偶数组每人脚下一球。开始,持球者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绕过奇数组每人,做S形曲线运球。完成规定的圈数后,两组交换,偶数组站立于奇数组每人的位置上,奇数组用偶数组的方法进行运球。以完成练习使用时间最短的一组为胜。

游戏规则:

1)运球开始时开表,各组最后一人返回原位时停表。2)如绕人跑中运球失误,应从失误处重新开始运球。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可以调整圈上学生的间距。

5、防守运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运球时的控制球能力和防守中快速移动的能力。游戏器材:足球场半个,足球10个。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4个直径为15m的圆圈。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分别占在自己的圈内。准备,各圈内每两人为一组,一人进攻,一人防守,进攻者脚下持球。

开始,(1)每个进攻者在圈内运球,防守者抢球,抢到一次得2分,且抢到球以后互相交换攻防位置,游戏继续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2)将每个圈内的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组,每组互相运球、抢球,在规定的时间内,防守一方抢到球次数多的一组为胜(甲、乙两组防守抢球机会相等)。

游戏规则:

1)抢球时可以使用合理冲撞技术和倒地铲球动作。2)分组游戏时,只用一个球,各组可互相配合掩护抢球。3)攻防双方均不准跑出圆圈以外。教学建议:

游戏开始时可以采用消极抢球的方法,掌握练习的方法后逐渐增加对抗的激烈程度。

6、“猎人打老虎”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球控制能力,发展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场地器材:足球场半个,足球10个。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20*20m的正方形游戏区,选出2-3人位“猎人”。准备,“猎人”持球,其他游戏者“老虎”分散于场地内。开始,“猎人”在场内运球,伺机用球踢中“老虎”,被击中的“老虎”退出游戏,并罚做俯卧撑10次。

游戏规则:

1)全体游戏者均不得跑出游戏区。2)追击时,只准用球击对方的腿部。教学建议:

1)“老虎”被击中后,也可以成为“猎人”,以增加“猎人”的数量。2)最后被击中的“老虎”要受到表扬或奖励。3)该练习强度大,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7、守卫足球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保护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灵敏素质。场地器材:足球场半个,足球20个。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分散站立于30*30m的足球场地内。准备,每人各持一球。开始,在场地内随意运球。每个游戏者要尽力保护自己的球,并寻机将其他同学的球踢走,踢出一球得一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别人踢出场外最少的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游戏者可踢出任何一人的球,但不准推拉人。

2)失球者应立即出场退出游戏,按逆时针方向绕场慢跑,直至游戏结束方可停止。教学建议: 1)教练在学生做游戏时一定注意提示学生做好掩护球的动作。2)注意提示个别消极运球学生,避免原地不动。

8、猴子运桃子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球能力。

场地器材:一个边长为6m的等边三角形场地,足球若干。将球平均放在猴子家中。游戏方法:

哨音响后“猴子”迅速跑向其他“猴子”家中,将其他“猴子”家中的“桃子”运回到自己的家中。在一定时间内家中“桃子”多者为胜。家中“桃子”少得“猴子”接受相应的惩罚。

游戏规则:

运回的“桃子”必须安稳在家中。教学建议:

根据练习的人数,可以采用四方形的场地或五角形的场地,球的数量可以调整。

9、蚂蚁搬家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运球练习。

场地器材:直径10m左右的圆圈。圆圈周围分布若干个“窝”,足球30个。游戏方法:

队员站在自己的“窝”内,等哨音响起后开始向场地中间的球跑去,拿到球后迅速将球运到自己的“窝”内。队员尽可能多得把场地中间的球运到自己的“窝”内。运回“窝”中球多者为胜。少得队员根据情况受相应惩罚。

游戏规则:

学生不能抢其他“窝”内的球,中间的球被运完,游戏结束。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圆圈的大小可以不同。大、中学生可以大一些,小学生可以小一些。

10、运球通过封锁线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运球、控制球、以及变换方向运球的能力。场地器材:足球场半个,足球20个。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5m的圆圈。所有学生持球,围圆圈运球,听到哨音以后,迅速运球穿过圆圈中心。穿过圆圈时注意避免碰撞。

游戏规则:

出现碰撞的队员罚做俯卧撑2个。教学建议:

开始练习时,通过圆圈的速度可以慢一些,随着练习的熟练程度提高,要求加快通过圆圈的速度。Part 3 踢球游戏

1、“围猎打狼”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踢球的准确性,发展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足球若干。

游戏方法:在场地画一个直径为15m的圆圈游戏区,根据学生人数情况分为两组。一组为“狩猎者”,另一组为“狼群”。准备,“狩猎者”持球,站在圆圈的外围,另一组“狼群”分散于圆圈场地内。开始,“狩猎者”在场外踢球,伺机用球踢中“狼”,被击中的“狼”退出游戏,并罚做俯卧撑5次。

游戏规则:

1)被围猎的“狼群”均不得跑出游戏区。2)踢球时,只准用球击对方的腿部。教学建议:

1)开始练习时,圆圈场地可以小一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圆圈逐渐加大。2)脚法可以从脚内侧过渡到脚背内侧,然后逐步过渡到脚背正面、脚背外侧。

2、踢小足球门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脚部的控球能力。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标志旗4根,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30*15m的长方形游戏区,再画一条中线。在中线两侧等距离处用旗子标出两个球门。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相对站立在各自场地的端线上。准备,双方游戏者每人各持一球。开始,双方可任意选射一个球门,在固定的时间内,以进球多得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必须甲队踢完后,再换乙队踢,不准同时踢射。2)只准用脚背正面和脚内侧的踢球方法进行。3)一队踢球时,另一队积极供球。教学建议:

足球门的大小随着学生技术水平的情况而决定,开始练习时,可以大一些,随着水平的提高,逐步缩小。

3、球攻四门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短距离传球的能力和攻防意识。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标志旗8根,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边长为40m的正方形游戏区,在游戏区的4条边线中间各相距2m插上2面小旗,组成4个球门。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人多时分为4队,设两个游戏区),分散站立于场地内。准备,各队守卫规定相邻的两个球门。开始,一方发球,利用快跑、短传等技术攻射对方球门。两队互相攻防。得分多得队为胜。

游戏规则: 1)进攻一方可进攻规定的两个球门。一个球门可稍大一些,另一个球门稍小些。进大门得1分,进小门得2分。2)双方均不设守门员。教学建议:

练习时,可以根据技术的要求,使用脚内侧、脚背内侧和脚背正面等技术。

4、巧妙传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性,增强其责任感。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标志旗若干,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20m的圆圈,圈内不规则地插数面旗子。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两队交叉站立在圈外,一对一等距站立。准备,各队一半人脚下持球,且记准与自己对应的同伴。开始,全体按逆时针方向绕圈跑动,并伺机传球通过圆的直径,各队每2人顺利传球通过1次得1分。在规定的时间内,总分多得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传球时必须从旗子中间穿过,不得碰倒旗子,如果碰倒旗子,由传球者负责竖起。2)传球着不准进入圈内。教学建议:

1)场内旗子数,应根据游戏者的实际水平而定。2)传球的脚法根据学习内容分别提出要求。

5、脚踢低球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脚下控制球的能力。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标志旗两根,绳子一根,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20*15m的长方形的游戏区,两根木柱立于边线两侧,绳子拉于木桩上。将学生分成两队,每队10人(人多时可在多个游戏区内活动),分散立于各自的半场内。准备,发球一方持球。开始,将球从绳下踢向对方场区,踢入对方后场1次得1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双方可以在绳下来回踢球,但不准越过中线进入对方场区。2)球从绳上越过或碰绳均为失误,失误后由对方开球。教学建议:

绳子的高低,可以根据薛恒的水平来决定。开始练习时,绳子可以稍微高一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绳子可以逐渐降低。另外,还可以设置踢球限制线。

6、清场比赛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脚下控制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标志旗两根,绳子一根,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50*30m的长方形的游戏区,在中线上距地2m高处设长绳一根。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每人1个足球,分别站立于各自的半场内。开始,双方尽力将球从长绳下踢进对方的场区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半场内的足球最少的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双方游戏者必须在各自半场内活动,不准进入对方的场区。2)球必须从长绳下钻过,且不准飞向场外。教学建议:

1)场地的大小,足球的数量,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

2)在练习时,可以告诉学生摆放阵型,及其对应负责的场区,初步建立一个位置的概念。

7、穿裆射门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脚下控制球的能力,培养他们踢球的准确性。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3人一个足球。游戏方法:

写生两人面对面站成两列横队,间距8-10m,一人中间站立,面对的两人进行游戏,中间的一人两腿叉开,另外两人试图将球踢出,并穿裆而过。中间的队员不得挡球。若球未能穿过胯下,传球失误的队员替换中间的队员。

游戏规则:

两边踢球的队员不得把球踢高,避免伤害中间的队员。教学建议:

开始练习时,中间的队员要主动配合,两腿叉开的距离稍大一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缩小。

8、踢“保龄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踢球的准确性。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足球若干,保龄球(或标志桶)若干。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一条直线,把球放在线上。在距线15-20m的地方按“保龄球”的要求摆放10个标志桶。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比赛。在规定的踢球次数或组数下,得分多得球队获胜。

游戏规则:

根据技术情况提出要求,踢地滚球或者半空球。违反要求者受罚。不能计算成功的次数。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的水平,踢球的距离可以考虑逐渐变化,开始时可以5m,然后逐渐增加到10m、15m、20m。

9、“网式足球”比赛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处理空中球的能力。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足球5-10个,网球网3-5副。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8各队,每4队在一个网球场地上。每块场地上先上两队,在各自的半场内按位置站立。一个队开球,用脚踢球的方法按照排球的规则进行比赛。游戏也可以在排球或羽毛球等其他场地进行,人数也可多可少。

游戏规则:

比赛采用一局10分制,先得10分且超出对方2分得一个队为胜。失败队即被淘汰,然后场外另一个队上场,与胜队继续比赛,依次类推。

教学建议:

开始练习时,场地可以考虑小一些,人数多一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数逐渐减少,场地逐渐加大,难度也会逐渐加大。

10、足球打靶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踢空中球的能力。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足球若干,球筐一个。游戏方法:

画一个直径1m的圆圈,作为踢球点。在距踢球点前方约15-30m处,画3个直径分别为3m、6m、9m的同心圆,圆心上房一个装球的筐,作为足球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分别站在踢球点的两边。游戏开始,两队的队员轮流将放在踢球点上得足球踢向足球靶,踢进9m圈得1分,踢进6m圈得2分,踢进3m圈得3分,踢进球筐得10分。得分多者获胜。

游戏规则:

1)只有空中落入靶中才算,地滚球滚入靶中不算。2)球入筐后跳出,仍算进筐;球落地后跳入筐则不算。教学建议:

此练习主要是提高学生控制踢球力量和方向的能力,开始练习时中间的圈可以大一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随着技术动作的熟练,逐渐缩小中圈。

Part 4 顶球游戏

1、头顶足球

游戏目的:使学生体会球触前额的部位。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个,每一学生一个足球。游戏方法:

每一恶搞学生一个足球,将足球放置在前额部分。看谁把球放在头上时间场。时间长者胜出。游戏规则:

足球放在头顶以后,不得用手再扶足球。教学建议:

1)该联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顶球的位置,并提高头部控制球的能力。2)使学生体会顶球的部位。

2、头顶足球接力

游戏目的:使学生体会跑动中球触前额的部位。场地器材:足球若干,标志杆4根。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球队,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各队间隔3m,正前方15m处放一个标志杆作为回转点的标志,各队第一个人头顶平放一个足球,教练发令后,各队的排头迅速稳当地向前跑,在跑动中不使足球从头上掉下,跑到回转点处,绕过标志杆再跑回本队,将足球交给第2人继续做,直至全队做完为止,先完成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足球中途掉下,可以原地捡起放好后继续做,计分时扣去一分。如果捡起后边跑边放在头上,则判该同学犯规。教学建议:

1)开始练习时,足球的充气可以不要太足,主要是体会顶球的部位。2)跑动的距离可以由短到长。

3、头拍足球

游戏目的:体会头顶球时身体协调用力的方法。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块,每一个学生一个足球。游戏方法:

每人一个足球,用前额部位向地面顶球,球落地弹起后继续顶球,顶球次数多者胜出。游戏规则:

球弹起来后,直接用前额部位顶球。,不得用手触球,否则违例。教学建议:

该练习主要是提高顶球时腰腹用力的动作,练习时注意强调依靠腰腹的力量进行顶球动作。

4、头颠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前额正面头顶球的感觉和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每人一个足球。游戏方法:

每人手持足球一个,听教练发令后,用前额部位顶球,足球不得落地。游戏规则:

1)单位时间内(一般用1-2min),比较顶球的次数。失误可以继续进行,计累计次数。2)单位时间内(一般用1-2min),比较1次在不失误的情况下顶的次数。教学建议:

在头顶球练习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设定目标,互相比赛,每堂课记录下头颠球的次数。

5、对墙顶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前额正面头顶球的感觉和能力。体会头顶球的基本工作要领。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足球墙一个,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队,各队排头手拿一个足球,面对墙3-5m站立。游戏开始,各队排头站在限制线后,用手向墙抛球,由第二人用头顶球,第三人再用头顶球,依次进行,连续顶球次数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顶球时不得越过限制线,越线判为犯规。教学建议:

限制线距离足球墙的距离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而决定,开始练习时,距离可以稍近一些,逐渐增加距离。

6、迎面顶球

游戏目的:提高迎面顶球技术的准确定,掌握头顶球的基本动作方法。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两条线相距2-4m的横线。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排头手持一接力棒,两队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排成一路纵队,在横线外立面站立,各队排头手拿一个足球。发球后,排头将球抛给对面乙组的排头,球一出手自己马上跑到本队的排尾去,乙组排头用头顶到甲组的第二人,球一顶出马上跑回本队的排尾,依次进行。最后先顶完球的一组为胜。

游戏规则:

1)顶球时可以前后左右移动,但不得踏线。2)必须依次顶球。

3)顶球失误后,要从失误者抛球开始。教学建议:

1)练习的队形距离可以随着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缩小或增加。2)练习过程中注意强调动作的规范。

7、圆圈顶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顶球的准确性。

场地器材:足球场地一个,每一个学生一个足球。游戏方法:

10人乙组,站成一个直径为15m的圆圈。中间一个队员将其他队员抛来得足球顶回原来的位置。每人顶球一圈。游戏规则:

记顶球失误的次数,每失误一次罚做俯卧撑两次。教学建议:

顶球练习时注意强调顶球的准确性,圆圈的直径可以逐渐增大,由原地顶球逐渐过渡到跑动中顶球,然后再进行跳起头顶球。

8、跳起顶球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跳起顶球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场地器材:网兜、吊绳、足球场地一个,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5-8m处架起一条横绳,高1.8-2m。把球放在网兜里,吊在横绳上,间隔50cm。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排头手持一接力棒,站在起跑线后。发令后,各队排头手持接力棒迅速跑到吊球处,双脚原地起跳,用头顶球,共3次。然后返回,把接力棒交给本队第二人。依次进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必须顶本队的吊球,否则无效。

2)跳起顶中3次,如只顶中2次,其中一次未顶着,应取消名次。教学建议:

1)足球的高度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进行调整。2)在练习时,注意强调学生顶球动作的规范性。

9、“足排球”比赛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头顶球的能力。

场地器材:排球场第一个,排球网一副,可以随意升高、降低。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在一个排球场地上。在各自的半场内按位置站立。一个队用手抛球,同伴用头顶球的方法按照排球的规则进行比赛。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技术水平,游戏时排球网可以调整不同的高度。人数也可以有多有少。

游戏规则:

可以参照排球比赛的方法进行。教学建议:

注意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调整球网的高度。

10、头顶球射吊环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头顶球的准确性。

场地器材:吊绳1-2根,呼啦圈2-3个,2人一个足球。

游戏方法:在室内设法用吊绳悬挂一些直径为1m的吊环(用呼啦圈即可),高度要适中。准备,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开始,持球同学用手抛球,另一人用头顶球的方式使球穿过吊环,也可以自己抛球后顶球。

游戏规则: 1)自己抛球顶进吊环得1分;顶同伴抛的球进吊环得2分。2)可以分队进行比赛,得分多得一方为胜。教学建议:

吊环的大小可以随着学生技术水平的高低而变化。另外,吊绳的高低可以按照练习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变化,顶低平球时可以把吊环放低一些,顶高球时,可以把吊环提高。

Part 5 比赛游戏

1、投掷接力赛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掷界外球和接高球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与快速奔跑的能力,培养队员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场地器材:足球场一个,足球4个。游戏方法:

将队伍分成人数相等的4个队,要求每队排头站在起点线后,当听到哨声时拿好球冲刺到折返点,站好,用足球掷界外球的方式,将球掷给下一位队员,自己从外侧迅速跑到队伍的后面排好。接球的队员必须用大腿、胸或头等部位(脚除外)将球停到自己的手上,然后再重复上一名队员的动作。一般每队4到5名队员,这样两个轮回之后比较所用时间以完成质量及用是多少判断胜负。

游戏规则:

1)停到哨音才能启动。2)在折返点站好后方可以掷球。3)严格要求停球部位。

4)成绩最差的两个队的队员,俯撑爬行,头顶球从起点到终点。教学建议:

该联系主要是提高掷界外球的技术,在技术动作要求上注意按照规则的要求进行,否则发球违例。起点线与折返点的距离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决定。

2、抢球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反应能力和抢球技术。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两人一个足球。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两排,左右两臂间隔,站在中线两侧10-15m处,在每两人中间的中线上放一个足球,当教练发出信号后,学生立即冲上抢球,先用脚控制机球者为胜。

游戏规则:

每个学生应站在限制线后,听到口令后方可起泡,否可,判为失败。教学建议: 可规定在听到口令后,先坐一个前滚翻或其他动作,再冲上抢球。在联系的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提示可以利用合理冲撞的动作。

3、“3对1”传抢游戏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传接球的对抗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足球若干。

游戏方法:4人一组,在8-10m的区域内。外围3人以三角形站位,中间一人进行抢球。外围3人传球不得失误,传球失误者,替换中间的队员继续抢球,依次进行。依照该方法可以调整4对1,5对2传抢等方法。

游戏规则:

外围的三人活动区域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在规定的范围进行传接球。传球失误,传球过程中被中间的队员碰到,要替换中间的队员进行抢球。

教学建议:

开始练习时,外围的人数可以多一些,5对

1、或者6对1.场地也可以大一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对抗的难度,提高要求,中间抢球的人数逐渐增加,场地逐渐缩小,3对2、4对

2、或5对2进行练习。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传接球的对抗能力。场地器材:足球场地半块,足球一个。

游戏方法:在半个足球场地内,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支球队,一般情况下,7对7或8对8。不设置球门。两支球队互相进行攻防,能够连续传球10次,得一分。

游戏规则:

在规定的半场范围进行传接球。传球失误,传球过程中被对方的队员抢到,要由进攻转换成防守。教学建议:

开始练习时,传抢的人数可以多一些,10对

10、或者11对11。场地也可以大一些。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对抗的难度,提高要求,攻防的人数逐渐减少,场地逐渐缩小,5对5、6对6进行练习,并且对联系过程提出相应的要求。

5、机动灵活射小门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传接球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比赛意识。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标志桶若干,足球两个。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标出40*40m区域,并用标志物在区域内分散设置5个任意方向的2-3m宽的小球门。学生分成4-7人相等人数的两队,不设守门员。准备,学生分散在场地上。开始,在场地中间由一方先开球。控制球的队要争取从任何方向将球射入任何一个球门,且射进门的球被同伴接住后方能算成功一次,直到被对方抢到球为止。另一队学生要尽力阻止进攻方射门进球。

游戏规则:

1)射门成功一次得一分,积分多得队为胜。

2)射门成功后必须换另一个球门进攻,不得连续射一个球门。教学建议:球门的大小根据学生技术情况决定,开始练习时,可以稍大一些,逐渐缩小球门,提高射门的准确性。

6、多球门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对抗能力和转移进攻的基本能力。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足球一个,打球门一个,小球门四个。游戏方法:

在小足球场内,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各自的半场内。4个小球门分别摆放在边线上,每一个球队守卫自己半场的3个球门。攻进对方打球门得3分,攻进校球门得1分。

游戏规则:

与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相同,没有越位,进球以后罚球门球,继续比赛。教学建议:

开始练习时,可以采用只在中线增加两个小球门的联系,队员仅防守一边的球门,随着队员能力的提高,再增加一个球门。在练习时,强调队员的反方向转移进攻,要求队员结合成小组,做好局部配合。

7、“橄榄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对抗能力。场地器材:足球场地一个,足球若干。游戏方法:

在足球场内,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占在各自的半场内。准备,每队在各自场区。开始,在中线处开球,向对方前场发动进攻,手脚可以同时使用,但传球的时候必须用脚传球。用脚运球通过球门线算得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的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队员手持球跑动不得超过3步。通过球门线时,必须足球和队员一起通过,不得把球直接提过球门线。教学建议:

可以根据学习的目的,调整传球时必须用头顶传球方式。球通过球门线的方式也可以变换为顶球越过。

8、小场地头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在比赛中头顶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场地一个。

游戏方法:在校足球场地上,4对4或5对5分队比赛。传球可以选择任何方式,但最后射门必须用头球射门;在球门小得情况下可以不设守门员门。在规定的时间内,积分多的队为胜。

1)有守门员时,应用头、脚守门。2)每用头传球一次加一分。

3)除用头攻门,其他按规则要求进行。教学建议:

该练习主要是提高头顶球的技术,在练习时,应突出头顶球技术的运用,在奖惩上突出对头顶球技术的侧重。

9、小场地擂台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短传配合以及个人突破的能力。场地器材:小足球门8-10个,足球若干。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3人一队的若干组,在4-5个小足球场地进行比赛。10min为一小节,进行循环比赛,最后胜者为胜出球队。

游戏规则:

参照3人制足球比赛规则进行。教学建议:

由于3人制足球比赛的强度大、比赛激烈,在比赛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配合,合理地安排体能。也可以根据学生人数,进行4对4的比赛。

10、双足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和集体配合的战术意识。场地器材:足球场第一个,足球两个。游戏方法:

在足球场内,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各自的半场内。准备,每队在各自场区各持1球。开始,同时在中线处开2个球,分别向对方前场发动进攻,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得一队为胜。

游戏规则:

1)比赛无越位限制,其他执行足球规则。

2)如一球被对方断掉,则另一球继续比赛,如一方犯规,则两球均交对方掷界外球。

1)双足球比赛练习,主要运用于学生人数多,器材少得情况下进行,尤其是初学者,主要使上课的每一名学生积极地跑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篇6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 ●居家生活 ●自我照顾 ●社交技巧 ●使用社区 ●自我引导 ●健康安全 ●功能性学科能力 ●休闲娱乐 ●工作 ●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

3.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4.康复训练过程

在个别训练计划指导下,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将智障儿童的个别训练目标转化成康复练活动,通过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两个途径为这些儿童提供系统康复训练。5.康复效果评估

系统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评估进行全面总结。分别为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阶段评估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活动。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生活自理康复 训练方法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听觉训练

听觉是由耳、听觉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刺激声波撞压鼓膜,引起听小骨的振动,使科蒂氏器上的毛细胞由于其顶端的毛与上方的盖膜接触,产生与声波同频率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听神经末梢,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传至大脑颞叶,引起听觉。

对障儿童听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听觉能力。音响度辨别训练

由于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听到声音越响。反之,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听到声音越轻。训练时先由轻到重,由熟悉的到不经常听到的声音。利用周围生活的自然物,辨别敲出各种物体声音大小,区分辨别声音响度的听觉训练。音高度区别训练

音高是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指听到声音的高低。

训练听各种熟悉的声音。(打雷声、火车鸣笛、汽车鸣笛)训练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鸡、喜鹊、乌鸦)训练听辨各种人物的声音。(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听觉记忆训练

听记不连贯的为数字。

听记并学各种动物鸣叫声。

听记图形内容,颜色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语 言 训 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颈部练习(张合嘴)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 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背的椅子;

采用“五多”训练法丰富作文内容 篇7

笔者通过多年的苦苦探索与实验, 深感应从丰富作文内容入手, 进行作文教学。就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 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 选择有意义的内容, 解决无话可写、无话要写的问题, 即做到“言之有物”。为此, 笔者总结了一种“五多”训练法。

一、多看。看周围事物, 丰富感性生活

我们的世界色彩斑澜, 物产丰富,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我们的社会蓬勃发展, 蒸蒸日上……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客观世界中, 本应能感觉到的, 却为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这主要是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所以我认为要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首先要从看出发, 从观察入手,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培养观察能力, 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让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 注意身边的事物, 遇事必观察, 看不懂就问。养成一种随时观察、处处观察的习惯。

然后, 再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 注意先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在观察中,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 根据观察目的来确定观察次序。如观察景物, 或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 按一定的方位次序进行观察;或随着观察点的移动, 按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观察物件、人物、动植物时, 或按整体———部分———整体;或按主要部位———次要部位;或按一定的空间次序进行观察。同时, 也注意要求学生观察的时候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比如观察事物, 要引导学生从位置、形状、色彩、质地、结构、用途等等方面来观察。在观察中, 指导学生仔细看, 认真听, 摸一摸, 闻一闻, 尝一尝, 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的特点。在观察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这对打开作文的思路, 有一定的作用。学生的生活内容越丰富, 越容易产生联想, 展开想象, 作文的内容也就丰富了。

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 那些被观察的事物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图画, 使事物的各自特征铭记在心, 对事物感性认识丰富了, 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如写作文《桃花》的时候, 农村的孩子个个都见过桃花, 但写起来总觉得无话可写, 三言两语就完了。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我引导他们观察桃花。先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 桃花未开前怎样?桃花开时怎样?桃花开后有什么作用?再按远近顺序进行观察, 远看怎样?近看时有多少花瓣, 什么颜色?什么样子?什么气味?风来了怎样?风停了又怎样?最后让学生联想, 看到满树桃花, 你想到什么?你感觉怎样……这样一来, 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大丰富了。语言生动, 感情真实, 抓住了特点, 写出了桃花的独特个性。

二、多做。做有趣活动, 加强情感体验

为了丰富作文内容, 我先丰富学生的生活, 结合教学,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 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感觉, 丰富他们的阅历, 提高其认识水平。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 我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如课外活动中开展踢毽子、跳绳、拔河、攻城、打球、过河、老鹰捉小鸡等活动;课内安排演讲、智力竞赛、文艺表演, 小制作、智力类游戏, 竞选班干部、主题中队会等活动;校外开展春游、秋游、登山比赛、野炊、为五保户送温暖、参观工厂、电站等活动。

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奋进意识, 调动学生情趣, 发挥学生创造力, 加强情感体验, 也能使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这些亲身经历的活动, 将是他们作文的主要内容, 而且在以后的作文中, 经触起往日的兴奋点, 就一定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内驱力, 忆起活动的情形, 将活动内容写进作文中。多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作这种作文比一般作文容易得多, 内容也丰富得多, 感情也真实得多。

三、多读。读有益书刊, 扩展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单靠自己的观察体验是有限的, 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能事事耳闻目睹, 而学生的知识是需要扩展的, 眼界是需要开阔的, 要达到这种目的, 还得多读书, 多看报, 同时也包括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

这里老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我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入手。讲《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给学生讲抗美援朝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 把孩子们带入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去, 激发他们探求英雄足迹的兴趣与欲望, 于是就组织了班上的读“英雄故事”的活动。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 号召同学们踊跃献书、借书, 开展评选好书的活动,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三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来好文章, 师生共议写作方法, 体会思想感情。四是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把课外阅读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阅读竞赛活动就是每天放学时, 让一位同学读一篇好作文或文章片断, 并说出文章好在哪里, 然后全班进行评比。

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 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扩展了知识领域, 开阔了眼界,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多记。记录所见所闻, 积累作文材料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 都会有一摞厚厚的记录本或摘记好词好句本, 都会很注意作文材料的积累。要丰富作文内容, 材料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 看、做、记的内容全会成为往事烟云不可追。

积累材料就是要多记、勤记、精记。我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进行记录:一是记日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我们的生活也每天是新的, 所以要提倡记日记。每天一篇, 每周三篇或每周一篇都行, 重要的是记住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以及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自己的思想动态。同时, 也包括长期的观察日记。如养蚕, 我班原有一个学生的观察日记长达五十多篇, 有一万多字。日记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 不可矫揉造作;其次要持之以恒, 收获最多。二是记好词好句。这主要是积累阅读中的好字、词、句。好句子, 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如词语, 可以按描写对象不同, 春、夏、秋、冬、人、鸟、兽、虫、鱼等进行分类摘记。句子可以按照关于学习、劳动、交友、爱国、绿化等进行分类摘记。正如一位名人说, 不动手, 就不看书, 要做到每看必记。三是记心得体会。看书以后, 要注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地记录下来, 它包括写作方法、思想认识、知识等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联系自己的实际, 进行自我评价。这对于提高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下转72页)

(上接63页)

五、多思。思考感性认识, 提高理性认识

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程序如何, 直接影响着表达能力的强弱, 决定着作文的优劣, 因而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 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 我们要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 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展开联想, 使之从感性的了解达到理性的认识, 从个别的、一般的认识达到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这样, 学生对客观事物就会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思想上就会有所认识, 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印象、这样的感受, 在头脑中积累多了, 作文的时候就会一一涌现出来, 作文内容就丰富了。

如写《记寒假中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 为了不让学生老生常谈, 我先让学生思考, 在寒假中你遇到了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的兴奋中心一直集中在对头脑中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事, 有的说做游戏, 有的说看耍狮, 有的说走亲戚, 有的说抓坏人……都比以前有新意。其中有一个同学说的是爸爸打麻将输了钱, 妈妈和他吵架, 并打烂了许多家具。我首先肯定了这件事在他的头脑中印象是深刻的, 然后我问他, 这件事就这样写下来要得吗?学生知道要不得, 我就让他思考: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想通过这件事告诉人们什么?他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 对这件事作了认真思考, 终于认识到这不正说明赌博的危害性大吗?作文时, 他用一个小孩的眼光, 向读者展示了那一场家庭风波, 历数了赌博的危害。结尾处, 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向参赌的家长发出了呼吁, 情真意切, 有理有据, 个性鲜明, 看后令人不得不深思。这难道不是思考所起的作用吗?

语用训练,别让内容缺位 篇8

[关键词]语用训练 内容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使得阅读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关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常常将文本的内容与情感抛诸脑后,导致语言训练机械枯燥。语言文字训练只有浸润在相应情境中,才能真正促进阅读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把握内容,概述文本语言的事件真相

语言文字首先应该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这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价值用途。但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却只看到了言语形式的作用和秘妙。如果没有对语言意欲呈现事件和情感的感知,那言语形式运用的精妙与妥帖又怎么能够深入体会呢?

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

生1:课文描写了孙中山姐姐勤劳善良,对孙中山也很好。

生2:课文写了孙中山姐姐被裹小脚之后,就再也没有笑容了。

生3:课文写孙中山做了大总统之后,就把裹小脚的陋习废除了。

在感知文本事件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开放思维,引领学生接触文本、提炼文本,尊重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悟。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将回答的内容进行排序、组合,在整合梳理下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了初步感知。学生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进行内容的提炼、语言的选择、逻辑的串联,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品味内容,体验蕴藏其间的情韵

文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情达意。不同的内容会衍生出不同的情感,作者也自然会选择与之匹配的言语系统加以呈现。因此,体悟文本情感就必须要以文本语言为抓手,借助内容的媒介来实现。

在学生整体把握了《孙中山破陋习》一文的主体事件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地方说明孙中山一定要破除陋习?在这一具有统摄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从文本人物的内心感受入手,将姐姐、妈妈在裹脚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体会到孙中山对裹足的深恶痛绝,明晰了他对破除陋习的决心。在此,教师借助人物的情感将教学自然指向了言语形式: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孙中山的深恶痛绝的?此时,学生的关注力充分聚焦在文本对人物细节的描写上,姐姐的表情、妈妈的神态、孙中山的动作,每一处都凸显了作者语言表达的匠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运用角色朗读的方式感受体验,言语表达的精妙也就逐步深入学生内心。

三、体悟内容,提炼文本语言的思想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类的思想是永恒的,而语言却是偶然的。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习,必须先让学生锻造某种思想。这也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将其中蕴涵的思想剥离出来,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

当学生在朗读实践之后,教师便促发学生开启了思想之旅:从孙中山的这一壮举中,你感受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格?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实际出发,进行了个性解答。

生1:孙中山敢于挑战陋习,敢于向传统说不。

生2:孙中山具有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思想。

生3:如果觉得一件事情不对,也许一开始没有能力解决,但不能放弃,等机会一到就去改变它。

……

思想一旦形成,各种富有见地和个性的语言也会应运而生。只有从文本内容出发,抽离出鲜活可感的形象,学生的语言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基于内容,促发语用能力的提升

至此,对于课文的教学,学生已经完成了波普尔所说的“物质内容、情感内容、思想内容”的学习。此时,阅读教学就应进入最为核心的目标,也就是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由于前期教学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有了深入的把握,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有了内容的支撑、情感的浸润,学生也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了。

如在《孙中山破陋习》教学的最后,笔者进行了语言训练:这篇课文借用对话的形式,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整个事件的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也可谓是惟妙惟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体悟到孙中山的伟大思想。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有情感想表达呢?我们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一次对话练习。有了榜样的示范,学生的对话描写异常生动。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训练绝对不是对词语、句段等语言形式的直接训练,而必须要从文本的内容出发,感受蕴藏其间的情感和思想,遵循先内涵、再形式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

上一篇:卫生院护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范文下一篇:某项目竞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