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校建设(通用9篇)
高校学生党校建设 篇1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根本保证。所以建设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任务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学生工作的本质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怎样建设,从哪些方面建设。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制度规章制度部门文化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自控力和主动性。他们毕业后即将面对就业压力,所以在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领导管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很重要,同时,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所以,高校里面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很有必要,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学校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起着一般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本文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学生干部工作的本质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怎样建设,从哪些方面建设。
1.明确学生干部的本质 学生干部的本质工作是:为老师解忧,为同学服务,努力提高自己。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更是自愿为同学服务的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是学校各部门、老师和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学生干部应该及时的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对于极个别同学的无理要求要给予及时的劝告,要理解学校和老师的难处,真正能够争取同学们的正当利益。另外,学生干部不只是负责上传下大的工作,要学会做工作,要去想怎么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做完。帮助老师做好学生工作,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另外,学生干部的前提还是学生,所以,学习是学生干部的根本。学习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各项能力的提高。要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必须要让学生干部们知道自己的本质。
2.制定合理的选拔制度
选拔原则1.总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品质对于学生干部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学生干部,除了要有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才能以外,更要具备诚实可信的高尚品行,尤其我们是实行“德育教育”的今天。2.主要原则:各种人才区分对待,但不失大局,具体列来有如下五个:(1)政治信仰要坚定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2)集体观念要鲜明突出,有强烈的责任感;
(3)服务意识要主动强烈,拥有务实的态度;(4)综合素质要发展全面,学习成绩要突出;(5)创新精神要不囿常规,工作创新事半功倍。
选拔方法 1.对主要学生干部:对于主要学生干部,在能力方面应更看重组织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情能力,可以让其具体负责一个事情,从中考验其能力; 2,对一般学生干部:对于一般的学生干部,应更看重其工作积极性,能力可以锻炼,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没有办法锻炼,可以安排一些琐碎的、麻烦的事情,从中观察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3.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学生干部没有工资,没有名誉。学生干部们完全靠着自己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和对部门的热爱,从事着学生工作。这份热爱不牢靠,当有一天这份热爱不在了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退部的事情。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所以,一个健全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有必要。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约束制度、奖励制度。
①约束机制大部分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习、工作中都能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但是大学生群体思想的特殊性在于其处于成长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波动,比如,骄傲自大、纪录松散等现象。因此,需要一定的约束监督机制,包括评估机制、选举投票机制、监督和罢免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详细的规章制度;其次,在学生干部上任前,对其进行系统的规章制度培训;最后,在学生干部在职期间,应该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动态。若出现触犯规章制度,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处罚,绝不姑息。
②奖励机制激励是学生干部成长的需要,对工作成绩的肯定,能够让学生干部更加有工作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主要的奖励机制:评优评奖,根据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评比;分派新任务、提供进修等方式;运用肯定、认同等心理上的鼓励。引导学生干部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4.培养良好的部门文化
学生干部是以部门作为载体的,形成良好的部门的文化,对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部门文化,应该具有:
①人尽其才,每个学生干部都有其特定的才能,但每个干部也有其缺点,让每一个学生干部都能发挥其才能,避免其缺点,这就是人尽其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部门应该开展一些活动,让每个学生干部都参与,在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干部的优缺点;然后在以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锻炼其缺点,发扬其优点。做到人尽其才。
②培养部门荣誉感,人都有攀比心,培养部门荣誉感,能够正确利用这种攀比心,增加部门凝聚力,能够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应时刻强调部门是一个大家庭,引导部门成员将他们的个人荣誉与部门荣誉挂钩。还应更具部门的特点,形成一个或两个特色活动,让后将特色活动做大做强。要让每个部门成员以部门为荣。
高校学生党校建设 篇2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素质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 关键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青年人是国家繁荣与发展的核心力量, 而高校是孕育和培养青年人才的场所,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高校的学风建设不仅关系着几代人的命运, 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通过思想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大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要从根本上抓起, 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他在催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冲击着高校, 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就对高校辅导员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我们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和学生事务服务。现在的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和社会不良影响, 不能有效的辨别事物的美丑, 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尺度, 那就需要我们这些搞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 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新生入学期间, 我们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内部, 了解学生的想法, 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意识;组织新老生开座谈会, 畅谈大学生活, 介绍经验, 吸取教训。同时给学生讲解学院的有关规定及奖罚制度, 使新生一入校就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明确地了解, 大学生只有自觉、自强、自立、自制才能成才。教育学生求学要勤, 严谨刻苦;增强自律和自制能力。
在大学阶段, 学习固然是学生大学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如何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学生学到学习成果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呢?这是我们辅导员值得考虑的问题。一个有学识的人就一定对社会有贡献吗?不一定。监狱里关押的服刑人员, 就一定没有学识吗?未必吧。出卖党国利益的人知识就一定不丰富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一个人可能有知识, 但是他不一定有素质,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呢?那就需要我们这些搞思想教育的辅导员,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引导学生,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首先需要我们辅导员, 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能够正确的把握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其次在学生迷茫的时候, 能够正确地引导他们, 在学生的思想有问题的时候, 能够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批评指正。因为大学生, 毕竟还没有投入到社会, 他们对社会的某些现象还不能正确的理解, 容易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学生走弯路。通过我们辅导员和高校的努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制止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我国青年人的政治渗透。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学风, 通俗地讲是学生学习的风气。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 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因此, 学风包括了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益、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由此看出,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作风, 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才。学风问题不仅涉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的优良品格形成问题。
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 自制力还比较薄弱。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异地求学, 身边没有父母的督促, 在当今网络风靡, 社会复杂多变, 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学习风气的影响, 如何合理的制定学生学习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怎样制定合理的步骤, 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从而离自己的中期和长期目标更靠近。这就需要学院和我们辅导员, 在学期初, 紧抓学生的上课出勤率, 集中整治学生旷课迟到现象, 我们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课堂, 与任课教师交流, 了解学生意见和建议, 适时开展师生座谈或通过班会等形式, 不断的体醒和督促学生。
每个人的性格和特长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也是不同的。那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合理的认识自己, 那就需要辅导员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并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 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制定合理的个人规划。
三、建设良好的班风, 校风。
要建设优良学风, 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和学习态度的同时, 还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因为入学期间, 我们辅导员老师只能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教育, 而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下面情况主要还是要靠学生干部, 许多具体工作都要靠学生干部去付诸实施。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和友谊, 培养团队精神和自律意识, 增强集体荣誉感。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格上尊重学生, 感情上关心学生, 工作中信任学生。要积极为学生争取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要公开、公平分配学校各种补助和奖学金, 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和思想上的负担。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还经常与学习成绩差和有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交流,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调整心态, 改善学习方法, 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校风,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新探索 篇3
一、抓住时机,认清形势,大胆开辟新社团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贫困生数量和比例在逐年增强,个别院系甚至达到了30%以上的贫困生。广大的贫困生生活拮据。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采取勤工助学的方式减轻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各类皮包中介公司一味谋求经济利益,致使部分大学生上当受骗,缴纳了中介费用却得不到工作岗位,再者,个别人以找家教、招工为名,使大学生蒙受身体、经济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这一完全服务性的中介组织应运而生。
二、确立社团建立及开展活动的宗旨尤为重要
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性质和宗旨非常重要,其决定着工作的努力方向和这个组织的生命力,借鉴社团的灵活性,开展活动的多样性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以社团的方式开展活动,并把宗旨定义为“以爱的阳光驱散贫困的阴影,以生命的沟通燃起生命的信念”,这样,把从经济服务贫困生和心理服务贫困生的双重任务作为了社团努力方向和根本任务。
三、精选优秀学生干部担重任,重视社团干部培养
优秀的学生干部是社团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社团干部队伍是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经过公开报名,民主选举产生了试用干部,为竞聘上岗的社团干部划定试用期限,给任务,压担子,加速其成长、成熟。同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①注意时刻增强社团干部服务意识
作为社团联合会、学生会以及下属的团学组织,服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这样一个服务性社团,增强社团干部服务意识更加重要。时刻要求社团干部端正认识,任何工作都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工作不能指手划脚,趾高气扬,要树立踏踏实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②注意发挥制度的力量,使社团干部有章可循
要科学地管理好社团组织,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管理制度就会给工作增加困难。社团建立后,相继出台的《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章程》《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管理条例》《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社团干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在实践中逐渐修订完善,这些制度对社团管理和社团干部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注意关心社团干部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关心社团干部是社团指导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注意经常关心学生干部对学习好、工作负责、思想上进的社团干部要给予关心和培养,对生活中有困难的社团干部要尽量给予照顾。在社团内部要注意把社团的宗旨和活动目的展现给社团干部,用真心之犁去耕耘社团干部心田,用言行去影响和感化社团干部,使之能够真心为学生服务。
④要注意关心社团干部的心理问题
繁重的学业,紧张的工作使社团干部承担了比普通同学大得多的心理压力,要注意深入到社团干部当中与之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时进行心理指导,消除隐患,及时排解,促进社团干部健康成长。
四、充分估计社团初始运作困难,设计好各项预案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团建设的初始阶段。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成立伊始面临着新建社团怎么开展工作的实际问题,由于新建立,毫无经验可言,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有的社团干部在为贫困同学寻找助学岗位的同时受到了“白眼”“冷言冷语”,甚至是“恶语讥讽”,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使这些同学极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打退堂鼓,这时,必要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要时刻鼓舞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也要给予表扬,只有全体成员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类似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良好的运作机制是社团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寻找岗位,认证岗位,信息发布,推荐上岗,跟踪调查回访等一个完整体系。其中,寻找岗位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每个成员根据本人情况入会时间,担任职务不同,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有效岗位数完成情况是考核干部重要指标,认证岗位是重要的环节,形成调查,确保安全。最后,形成与用人单位的书面协议书,信息发布则把经确认的信息以公告的形式面向全院贫困生发布,推荐上岗是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申报同学情况最后确定人选,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上岗次数较少,经济条件较困难的同学优先。跟踪调查回访是调查用人单位执行协议情况,是社团的维权部门,同时,也对贫困生上岗和工资收入情况作以统计记录。
六、选择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大学生勤工助学属兼职工作,同时又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这样势必会给所寻求的岗位和工资待遇带来一定的 局限。所以,寻找的岗位要切合实际,工资待遇高但工作时间过长和占用上课时间的同样不适合大学生,而一些短期工作,例如:节假日商店促销员,各种产品校园代理,家教,摄影公司引客入座,礼仪员,派发等兼职工作应该是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的首选。
七、注意形象问题
做兼职工作的大学生一方面代表着大学生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怎样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展现给社会,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对上岗同学的必要礼仪培训和引导教育要跟得上。
八、要把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与对贫困生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贫困生大多存在较重的自卑心理,在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的同时,要把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要让他们感悟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那种珍贵的友情,要多开展类似于“温馨港湾”情感诉说一类的活动,要多给贫困生创造交流,倾诉的机会,要让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更要获得自信与豁达,勇气与抗争。
总之,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是社团发挥服务职能的一次有益探索,社团的发展、创新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社团、热爱社团,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要不断进行尝试和实践,只有这样,大学生社团才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张文学,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 中国青年研究 , 2006(06) .
[2] 李海舰, 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认识和管理[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 2006(01)
[3] 文君,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 2006(05) .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篇4
随着民办高校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民办高校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高校组织层级结构末梢的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而建立的群众组织,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甚为重要,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社会化的模拟实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第二课堂的能力培养,是学校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大学时代,社团在为学校聚集色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维护公共秩序和温馨校园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困难
学生社团现行的结构管理体制是校园生活的产物,学校需要学生社团进行学生的管理。但是,在民办高校组织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生社团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整体架构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随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增强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如何调整社团服务宗旨和社团行动的关系成为社团认知的紧迫课题。认知观点上从学生社团角色定位的角度出发,浅析社团体制创新。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团的管理及其内部建设片面化
学生社团毕竟在主体上来说都是学生,因此,在管理上来说,学生管学生,规章制度过于严格的,失去社团存在的意义,但是有的又过于松,使得成员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社团种类较多,大多数学生是因兴趣而参加的,所以,一些规章制度不仅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实施不能深入人心。由于学生社团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不管是组织形式,还是社团成员、活动主题等都不可避免的容易流动游移,特别是当社会生活出现新的热点时,其成员也会受这一潮流影响,而这往往会导致离开社团主旨的结果,表现为结构松散。
2、社团成员缺乏对社团意义的正确认识
学生社团成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在追求正式群体的组织凝聚力、集体主义精神及健康向上的个性特点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片面主义、功利主义与抵触正式观念的负面效应,甚至在实际运行中缺乏最有效的调控管理和引导。使得很多学生过度投身于社团活动的开展,丢失了专业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在不断的活动开展中出现了对社团活动的庸俗化和活动动机过度社会化的现象。学生失掉了社团活动和学习的平衡关系,丑化的理解社团活动的真实意义,这些现象很是不好,具有辐射传播的危害,是应及时以合理的社团文化理念改变的。
3、财务困难,经费缺乏保障
学生社团发展一直存在盲目追求社团数量、社团财务不清、社团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财务沉重是最为一件非常
严重的问题。所在问题解决不是朝夕之事,应在管理上得以健全,重视建设中给予加强,深化社团文化意识,进行有效财务管理。此问题的出现,上层组织无法提供经费保障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
(一)、学生社团的道德性
经济社会的时代特性难免会给高校校园带来一定的社会化冲击,随之而来的给高校造成了“校园庸俗化”的现实。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降低与精神隐患、校园暴力等问题的凸显,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却失去了学术的执著与诚实。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组织,能否健康的发展将取决于社团道德的深浅,也决定校园文明的现实意义。
(二)、改善学生社团的盲目性
民办高校在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新生入学时期成为了学生社团的集体活跃期,加以其对社团特色的有关宣传,吸收了很多的新成员,成为了社团换取新鲜生命的固定模式。相反,也出现了后期大幅度的退会现象,与此反映了社团找新的盲目性。在此意义上,社团成为了不能够很好安排时间的大学生的校园“避风港”。加强盲目性的改善建设工程,对于校园建设至关重要。
(三)、学生社团发展应向学习型和公益实践型转变
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精神,公益实践将是校园社会化的现实。只有加强高校团学建设,要有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新思路,要充分体现民办高校的特点,与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相适应。着力转变,快速发展,寻求突破,成就成效。
三、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一)学生社团的政治敏感性需不断加强。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为原则,对学生社团的创立和社团活动进行管理。加强政治引导,端正学生社团的政治方向,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好社团主要干部审核工作,加强社团组织建设,保证学生社团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学生在选择社团时,往往由于社团多而杂的现状难以取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教育学生不要单纯为了玩乐或打发时间而加入社团,要多考虑自身修养和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学生要了解社团活动的整体情况、各社团的特点,结合自已的兴趣爱好、发展意图进行选择;应教育学生注意从培养多方面能力出发选择社团,要分清主次,保证充分的精力完成专业学习。
(三)学生社团人员流动快,稳定性差。学生社团的组成缺乏合理性,大
一、大二人数多,大
三、大四几乎无人参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以点带面,抓骨干力量。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转换观念,充分认
识并利用骨干分子的组织带头作用。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社团管理走上了“动员一个,带动一批”的良性轨道。
四、规划发展方向
1、社会价值。大力支持与开展社会性的实践与公益性活动,以资源共享为前提,携手互助打造集聚辐射力的社团理念品牌。以公益实践服务为原则,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他人、服务校园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文化价值。增强社团文化建设,凸显它独特的魅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该善校园氛围、服务校园。
3、目标价值。坚持以人为本,认知管理,加强各层面交流,认清发展动态,把文化色彩做出来,把良好的品牌形象搞上去,为把学生社团更好推广与建设不懈努力。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 篇5
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
生就业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就业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增加,不仅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已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和矛盾,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等问题更加突出。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两项重要工作,毕业生就业必然要求高校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风也必定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更好的就业。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就业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也将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一、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一)就业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教育效果的有力保证。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使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挑选毕业生的余地更加宽广,而且在挑选毕业生过程中,用人单位重学历更重能力,重理论更重实践,重专业素质更重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随之日益显现出来。毕业生就业竞争,说到底是学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高校学风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优良的学风能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无时不感到压力,产生时不我待的紧迫
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高校的学风建设在加强各项软硬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校园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与其紧密结合,努力使就业教育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使学风建设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
(二)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高校的就业教育就是指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念、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需要等综合能力素质及有关就业一系列问题的咨询、指导过程,是帮助、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一课。高校要把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正确地进行择业定位,合理调整就业心态。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学风问题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到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学风建设和就业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和核心内容。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就业教育和学风建设客观上就更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各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就业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一)、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经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的成长过程。他们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接触机会较少,很难准确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标准和有关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从就业角度而言,我们更要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能力,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学生对参与就业竞争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认识还不够到位,造成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性和主动性。就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进一步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及工作行业需求接轨,着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只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国内、国际的人才竞争,才具有个人成长、成才的较大空间。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学会做人就是要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态度,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做事就是要具备敬业务实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基本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做学问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必须大力抓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大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思想、生理、心理等方面已经逐渐成熟,生活上没有什么负担,精力非常旺盛,完全可以投入到学习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中来。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较高的期望,他们热切地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使自己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这些主观愿望,并帮助他们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期间,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往往可为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加强学风建设中需要就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渗透。主动性的确立在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学风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对学风进行控制和反馈的过程中,需要就业指导的渗透。“就业教育的介入,会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地做好职业预备,并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状况与今后的就业、升学等关乎前途、命运的大事联系起来;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将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联系起来;使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统一起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让学生看到潜在危机的存在,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感,大力激发学习热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地参加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实习实践效果,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违法事件必然大幅减少,学校教育过程就能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工作,并以此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就业教育的导向作用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人才就业是民
生之本,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优势的学生,实现毕业生就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直接体现,教育部在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风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让学生将就业与当前的努力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抓住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切实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综合知识的提高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适应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规章制度、组织落实、人员配置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将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更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创造能人、创新能力。就业教育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答疑、面试应聘指导,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素质,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对未来人生的综合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成为就业指导的第一课。通过这第一课堂,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再通过跨学科、专业的选修课的学习,努力实现文、理、工、管理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在优良学风的浸润与熏陶下,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历史阶段,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就业教育作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四、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学生教育信用体系建设 篇6
一、大学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大学的逐步扩招, 大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在这种数量剧增的同时也带来了层次不齐的“质量问题”, 其中诚信问题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代大学生不讲诚信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对于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有研究表明,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最为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恶意拖欠学费现象的存在, 在读高校学生缴纳学费是大学生的义务, 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恶意拖欠学费, 恶意拖欠学费并不是这些学生自身无法缴纳学费, 绝大部分恶意拖欠学费的学生都具备缴纳学费的能力, 他们都是拿着父母交给他们用来缴纳学费的钱来用作它用, 或者自己高消费花掉, 或者是美其名曰做生意来拒缴学费, 这种现象的盛行还带动了低年级的学生, 形成了一种不良榜样, 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形成, 恶意拖欠学费的学生越来越多, 严重的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在学业方面的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不诚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不上课, 另一个则是考试作弊现象, 现在大学中盛行着一句话“考试60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 正是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很多学生不去上课, 大量旷课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而为了获得“60分”又不得不在考试过程中作弊, 形成了这种恶性的循环, 导致学业不诚信现象的普遍出现。有悖于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 比如当前大学生常见的酗酒、打麻将、打架、吸烟等现象都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
导致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当前大学生自身修养差是其自身的原因, 也是导致诚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 很多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 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诚信与自己日后的求职和工作没有太多的联系, 不需要太在意。尽管有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但由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再加上学业与就业的压力、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等, 使大学生感到更加不适应, 此外, 很多大学生都是上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 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 道德心理还不成熟, 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现实与未来、善恶与美丑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缺乏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再加上当前大学生网上生活的加剧, 流行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反例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表现, 为大学生的诚信做出了反面榜样, 最终使得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诚信观念.
2. 诚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 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 反而经常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 使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必要的生存土壤。这主要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缺失甚至家庭引导具有负面效果, 社会用人机制重能轻德, 媒体虚浮夸大以及政府的诚信危机等, 都在消解学生的诚信意识.
3. 诚信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 但是对于诚信教育的制度体系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 这种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制度法规上存在漏洞, 这些漏洞的存在就给大学生提供了不讲诚信的可能性, 其次, 在大学学生管理上不存在诚信档案的建立, 对学生的约束力自然不足, 再次, 对于违反诚信的学生不存在必要的惩罚制度, 使得学生总是无所顾忌, 最后, 对于大学生诚信的监督管理也不存在较为完善的机构组织建设。
三、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诚信问题以及导致这些诚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学生的教育诚信体系建设:
1. 建立健全诚信长效机制
诚信机制的建设是加强大学生诚信的基础, 当前各高校应该建立自身的诚信长效机制, 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对于那些遵守诚信规范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奖励, 可以通过各种评优选拔的方式进行, 优秀者可以发放一定的奖金, 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那些不讲诚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 惩罚可以是通报批评, 更为严重的可以给与警告或者留校察看等惩罚, 最终在学校内形成一种讲诚信的风气, 加强对于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约束。
2. 提高高校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
在高校学生心中形成诚信道德意识是做好高小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 反过来, 高校学生形成了诚信道德意识也就彻底解决了高校学生的不诚信现象, 具体的措施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或者是小的班级范围内举办各种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 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有奖问答活动等, 逐步的在高校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讲诚信的意识, 最终达到知行统一, 减少学校内不诚信现象的出现。
3. 诚信氛围的营造
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对于加强高校学生诚信建设是帮助巨大的, 做好大学生学校诚信氛围营造首先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诚信氛围基调, 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氛围, 比如出入学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的诚信氛围建设活动,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营造一种类似于社会的诚信道德氛围, 其次, 校风和学风的建设也是极为关键的, 在学院的板报和网站上, 大力宣传诚信守信的学生, 批评那些不守信用的现象。使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最后, 学院老师也要定期进行诚信教育培训, 以身作则, 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表率,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并由学生监督他们的言行。在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班干部评选、综合评定、奖学金评定等一定要做到公开公正, 做好诚信工作。
4.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对高校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一份诚信档案, 该学生的任何诚信表现都录入到诚信档案中, 该诚信档案作为学生以后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进而到达约束学生的目的, 加强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当然也应该成为高校学生遵循的一个主要道德规范, 只有讲诚信的高校学生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玫, 刘红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3) .
[2]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 2004 (02) .
[3]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04) .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 篇7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组织 建设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是一种激发学生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和艺术,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性团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情感倾向性。因此,在社团中,学生容易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自觉纪律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发地、愉快地学习的同时,他们的灵感和才华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使之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中受到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科技类社团,二是人文社科类社团,三是诸如围棋、足球协会等统称“其它社团”。各种社团在充实高校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立往往以学生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为基础,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人能力
高校学生参加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融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参与的活动中得到情感与思想情操的陶冶。
参与社团管理,可以使学生积累起与人交流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的意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3.高校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学生在社团中总能找到自己比较愿意做的事,也能帮助形成下一步的目标。社团活动能通过事实上的效果来让成员清楚地认识自己,合理地认同自己,理智地调控自己,原本在家长和教师特殊呵护下不完善的自我意识逐步得到转化。
4.高校学生社团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社团活动为充实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第二,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第三,社团活动能为广大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提供良好的活动和休息处场所,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第四,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存在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从使高校更充分发挥其育人的职能。
二、特色工作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生社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并围绕其开展一系列活动。特色工作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趣味性。要结合自身社团的特点,多开展趣味性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同学的积极参与,增添生活情趣,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
第二,技术性。有一门技术,可以使有技术基础的学生找到用武之地,并能带动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共同学习,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第三,实用性。通过学生社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可以多学些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用的知识,多积累一些竞争的资本。
三、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社团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蓬勃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休闲娱乐”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团多集中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社团发展得过多、过滥,而科技类的大学生社团则少之又少。其次,一些大学生社团注重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活动,或开局好,而不坚持发展,最后导致社团中途夭折。第三,管理不规范,有的学生社团好大喜功,盲目地发展社员,以人多示众自喜;或不吸收新鲜血液,搞封闭的小团体;或财务混乱,存在乱收费的恶劣现象。
2.外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团重视、支持、帮助和指导不够。其次,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比较薄弱,需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度任何一个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缺少了制度层面的约束,会出现很多问题;再次,缺乏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和导向机制,目前不少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往往采取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
四、加强高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分析
1.摆正其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高校有关领导,尤其是大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大学生社团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社团合理的指导,保证社团活动在场所和设施等方面的需要;其次,要根据大学生成才的需要,对学生社团的自身特点和活动规律进行管理和引导,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2.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方面,应当将大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范畴,逐步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社团内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给予有效监督。
3.注重学术,抓好学术型社团建设
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大力倡导和组织知识型、科研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加大社团的科技含量,结合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活动作品大赛,拨出专门经费支持社团活动。
4.要积极探索,推行社团导师引导制
高校社团设立导师是近年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创新,目前在高校中处于“实验”阶段,还不甚成熟。其主要职责有:经常深入大学生社团,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社团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指导社团重大活动,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改进等等。
5.强化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和引导机制
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对于高校社团而言,培训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提高社团负责人工作效益就是培训的根本目的,有效的培训才能有效地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益,保证大学生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高校社团正处在蓬勃、积极、向上的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高校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都应大力倡导和扶持,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发自愿地组织和参加社团,高校学生社团就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素质、加强高校建设等都将起到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支萍.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1998.
[2]刘志明.高校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
[3]王建伟.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新特点[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孟威,张铤.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5]熊舸,何晓琼,陈怡露.基于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院系学生会管理新模式[J].高教高职研究,2007,(2).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8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平台,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者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建议.
作 者:郭维华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928(3)分类号:G47关键词:社团 高校 建设
高校学生党校建设 篇9
秦建杨云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排头兵,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做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综合素质比较全面,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一个群体,是联系学生与老师及学校各部门的桥梁与纽带,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在高校发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发挥学生干部模范作用,促进大学生整体进步与发展
一般来讲,高校学生干部是通过竞聘选拨,脱颖而出的,经过辅导员老师的培养教育后,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和优秀,他们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勤奋自强的精神状态,具备良好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干部又是最贴近普通学生的群体,是最容易反映学校、老师管理意愿的群体。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坐标、一面旗帜、一盏航灯。学生干部自身的带头作用对整个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和进步起着其它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示范作用。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其中包括校园文化更加繁荣,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学风浓、考风正、校风良,学校管理层和基层学生沟通有效。作为桥梁作用的学生干部,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积极的协调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校能够政令畅通,各项决策能迅速、有效的得到执行和推广,另一方面能使广大学生及时、准确、有效的向学校管理者反映问题,吐露心声,使得高校管理层与基层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从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3.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世纪,而发展就离不开人才。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干部储备力量,是高校完成育人职责的内容之一。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是国家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而广大学生干部作为精英中的佼佼者,将来很有可能会走向政府、企事业单位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具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积极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二、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思想问题的突出表现
1.思想不成熟,自我意识比较强
由于高校学生干部年龄轻,锻炼机会少,阅历不丰富,缺乏工作经验,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各方面没有完全定型,分析和解决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学生接触各种文化的途径增多,社会各种新颖的现象对校园都有冲击效应,致使大部分学生好奇心强,思想波动快,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对出现的困难分
析片面,经常会对老师的引导产生逆反心理,接受经验教训呈消极状态,往往一旦失败,就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2.任职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大局观念和忘我意识,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只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自身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干部表现出朴实、积极、严谨的工作作风,但少数学生干部受到外界的影响,竞选学生干部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是为了增加就业的砝码,或是为了更加容易入党,对分管自己的老师、社团干部百般讨好,对普通同学故意刁难或是不能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群众基础,阻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理论根基较浅,拒腐能力差
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高中都开设有思想政治课程,但由于现阶段多数学校仍然不能较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注重升级率,而疏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较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枯燥的理论学习略显厌烦,表现出理论基础薄弱,对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实践了解贫乏,分析问题时不能抓住本质,当遇到是非界限不清、良莠不齐的事物时,就会彷徨、犹豫,特别对于外界小的经济诱惑,不能做出正确选择,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认识。
三.高校学生干部需处理好的几点关系
1.正确处理干群关系
学生干部首先应该明自己是一名学生,明确学生干部是来源于同学、服务与同学。只有保证这点,学生干部才能与周围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对同学中的细节、思想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当同学需要帮助时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干部,及时解决好同学们的问题,进一步补充老师工作的盲点。同时,明确自己是一名普通学生后,就能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总之,学生干部扮演好普通学生的角色,处理好干群关系,对学生工作能起到支持和强化的作用。
2.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生干部因为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必然会耗费比普通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性工作上。但是,学生干部学习不好,不但会影响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更会影响自己的长远发展。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学习与工作都紧抓不放。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和提高效率,学会统筹兼顾,在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前有一个全盘的规划,使自己有较大的自主权,做到该工作时努力工作,该学习时全心学习。
3.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
作为学生干部,是否能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表面上看,学生干部因为工作势必会耽误时间,耗费精力,而且工作中的矛盾还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但从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角度来看,学生干部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是大学中难得的锻炼机会,不但可以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可以为其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严格选拨
选拨学生干部必须坚持任人唯贤、以学习为基础的原则。选拨前一定要充分调研,全面了解,一方面要通过学生档案了解其高中阶段的综合表现,一方面要通过和其周围同学谈话的方式了解参选者的言行表现、对问题的观察角度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安排临时任务来考察竞选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同时不能只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竞选学生,务必要走到学生中去,亲自观察。选拨时,一定做到心中有数,选前周密布置,全盘掌握,不要临时增加条件或改变思路;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真正的把具有“学习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有头脑,善组织”的同学选拨出来。
2.精心培养
学生干部虽然是经过严格的程序选拨的,但是毕竟其阅历浅、经验少,因此高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帮助其完成角色转换。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干部掌握工作方法,懂得组织和策划的技巧,扩大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应该努力做到“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并能释放一定权利给他们,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干部间的团结协作关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主角作用,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加大他们的工作干劲。
3.全面考核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办事效率,完善对其成长、成才的帮助,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和目标机制,可以使学生干部工作有章可循,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使得学生干部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促使好干部带出好班级,好班级形成好校风。对于优秀的学生干部,要适当给予表彰,并为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对于有不足的学生干部,要及时指出具体细节,并引导其学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学会取长补短。考评和监督应该具体到学生干部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及时与本人沟通,应把考核结果与学生干部的评优、评奖联系起来,督促学生干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建明.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0):3-5.[2]赵新龙.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58-60.[3]黄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97-98.作者简介:
秦建(1981-),男,山西长治市人,本科,助教,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辅导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学生党校建设】推荐阅读:
高校学生支部建设06-17
建设高校学生宿舍文化09-21
高校学生会建设01-07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05-13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07-25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10-27
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10-28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10-20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策略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