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精选8篇)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1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深圳物流的优势
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协议,使我们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具有了与远东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比肩的条件。
一、CEPA对南中国海地区特别是对深圳的物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转接香港物流部分功能
有资料显示,香港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800万标箱。而与此同时,深圳在集装箱吞吐上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几年前的几十万标箱飚升到去年的750万标箱。深圳紧靠香港,在一定程度上转接香港在物流上的部分功能,这是产业分工的必然,而且这种分工和转接对双方都有利。以前我国的进出口90%都是通过香港转口的,现在这个角色的扮演很大程度上会转移到深圳头上。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港口城市,它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具备这样的实力,包括港口建设和通关的环境等软硬件,现在又有了CEPA这个最大的“软件”,深圳在物流上对香港的转接功能有了更大的活动舞台。物流业是制造业的必需
物流业不仅仅是流通,它要有现代制造业和巨大的市场作基础。所以物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一种产物,物流业应该成为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可以说物流是一个载体,它所承载的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经济发展形态。
那么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形态怎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工业、制造业中心,粤港澳将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正是由于制造业是物流业的基础,所以深圳物流业的崛起又是国内制造业大发展所催生的必然结果。依托粤东及闽粤赣边
粤东乃至围绕粤东的闽粤赣边的区域,是一个有19个地、市和近4000万人口以及20万平方公里的大区域,这个区域的潜力不可小视,是一个大资源场、大市场、大依托。应该通过合理分工,科学规范,先把粤东及周边纳入整个体系,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参与社会大分工。香港、深圳、广州的产业往这个方向大量转移,使其成为制造业中心的一部分,深圳的物流业发展也就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现在养好这群鸡,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为你的物流业下出大量的蛋!”。
二、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有诸多优势:
1、深圳及珠三角已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外向型经济圈。同时,深圳毗邻港澳,是国内惟一陆路与香港接壤的城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深圳基础设施发达,基本形成了以海港、空港为核心,以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主干道为骨架,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交通运输平台,初步建立了以“大物流、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为特征的物流信息平台。正在加紧推进的国铁“两线两站”建设,又将大大提升深圳在国家交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3、产业优势。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市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服务水平高、实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
4、技术资金优势。深圳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自主创新活跃,以信息化武装物流产业可谓“近水楼台”。此外,深圳是区域性金融中心,资金结算便利,金融工具众多。
5、政策环境优势。市委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搭建了良好的物流政策平台。深圳的通关运作效率、物流信息化水平较高,市场体制较完善,整体配套环境佳。
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的优势是具备发达的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具备了区港联动的政策优势,也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物流服务网络,涌现出一批领先的物流服务企业。这其中,珠三角的需求基础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启动高端物流需求、将深圳建成高端物流服务基地,是物流业的重点所在。
物流人力资源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发达的物流产业。深圳位于大陆与香港之间,是开放之后的中国与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受惠于国际和区域间贸易往来,深圳港区已经成了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深圳及珠三角是世界制造中心,其原材料供应在内地,销售市场在海外。因此,深圳是全球供应链的源头,同时又是国内物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为此,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决定要充分发挥深圳在地理区位和物流产业方面的优势,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推动现代物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深圳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学习借鉴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鼓励支持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采购中心,允许外资物流企业设立全资分支机构;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物流人才;同时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产业背景的变化,给深圳物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物流企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开发是重要组成部分。
一、状况及原因分析
深圳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结构不合理。深圳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呈年轻化,绝大部分人员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有多年物流企业运营或管理的行家里手偏少;绝大部分基层从业人员具有初、高中毕业学历,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层次者比例偏低。整体从业人员中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人员偏少。第二,技能水平偏低。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高级技工、中高级物流师短缺,而且大多数从业人员技能单一,要么只懂运输,或者只懂仓储,或者销售,或者采购,而同时精通物流、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市场营销、财务核算,外文的复合型人才极少,这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人才培养缓慢。现代物流理念进入中国较晚,只有近10年的时间,所以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这就直接导致了物流人才的缺损。而深圳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物流业对人才需求的剧增与人才培养的缓慢两方面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全日制物流专业的学校培训是在2000年以后逐渐开展的,并且很多物流专业都是由物资管理类专业转化来的,专业教育带有一定局限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极为缺乏。社会化的培训近几年才兴起,由于社会化培训的师资力量有部分来自企业,培训密切联系了物流实践,受到广大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好评,但总体来讲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②内部培训不足。物流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理由是人才培养了也跳槽到了其它企业。同时企业内训力量不足,组织不了高效的企业内部培训。这导致员工由于缺乏培训的动力和机制,专业知识、技能得不到更新和提高。
③用人机制落后。深圳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往往采用内聘与外聘相结合,优先使用内部培养的人员,否则,外聘优秀的管理人员。但是究竟采用什么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标准。由于用人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人才跳槽频繁,人员流动率大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员工个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对策建议
深圳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结构、能力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深圳建设国际物流基地的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就如何开发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企业应主动与大中专院校加强联系,加大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把企业中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充实到院校兼职的师资队伍中,担任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培训师,培养既能在企业从事业务,又能从事管理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能为企业所用的“适销对路”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建议有物流培养专业的学校加大物流专业的投入,扩大招生,密切联系物流行业,开展理论加实操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加强与深圳物流企业的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多来自企业,有着丰富的物流工作经验,努力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培养了大量具有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企业普遍反映学生上手快,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高于市场水平。因此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的模式,可以为深圳物流行业提供大批的合格人才。
②社会招聘和培训。深圳市每年召开的物流人才招聘专场会,引进了大量的物流发展急需人才,企业应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物流人才,并给予其享受高科技人才待遇。同时深圳市依托物流协会、清华、深大等高等院校和物流研发机构,联合境内外物流培训专业机构,开展了多项物流人才培训活动,提升了深圳市现有物流人员的理论和实操水平,为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企业应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参加社会培训,考取物流员中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应制定和落实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给予员工培训费用报销、奖励以及职业资格津贴发放等措施。
③政府政策的扶持。为推动深圳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深圳市按照“大物流、大平台、大服务”的思路,协调物流产业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物流发展。2002年,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协调工作。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专业物流人才享受高科技人才待遇的人才优惠措施。再者,推行阳光工程的实习就业机制,基本运作模式是企业招人,政府确认,提供新招员工的生活费补贴。企业每招一名学校物流专业的实习生,市财政给予实习生生活费补贴,企业应该熟悉政策,利用优势,在院校毕业生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养机制。此外,政府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应进一步提供政策扶持,给予补贴,如每培养一名物流专业人才,给予企业和员工一定的经济补贴。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2
物流产业在近十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物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 物流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深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深圳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规模小的物流企业不重视物流服务, 互相之间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 深圳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深圳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行业在深圳市的支柱产业中起步最晚, 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据深圳市物流办最新统计, 深圳市物流行业增加值近年来均以年均12%的增长率迅速增长, 深圳已拥仓储、运输、货代等各类物流企业14000余家, 其中供应链管理企业300多家, 其中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40家, 从事国际物流业务出口额超亿美元的物流企业达17家。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的营业网点达到20000多个, 一批在国内外物流界叫得响的企业陆续崛起。深圳物流业在物流节点、运力体系及服务方式等方面, 已初步构筑了一个高效、专业的服务框架。成为国内重要的物流服务输出地。
1.2 总部经济体现物流辐射力
近年来, 我市物流企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空间。目前, 深圳形成了怡亚通、越海、中海、朗华等一大批以深圳为总部的物流领军企业。这些企业从传统的物流业, 向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供应链管理形态转变, 年进出口额超亿美元、国内服务网点超百个。以怡亚通为例, 该公司目前已经建立服务网点超过百个。同时该公司还计划在全国超过380个主要城市建立覆盖全国的深度供应链网络, 同时在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建立海外运作平台。
2 深圳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2.1 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
深圳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国内物流最发达最活跃的区域, 但无序的发展致使市场混乱不堪。据笔者调查, 行业竞争使物流市场逐渐形成三个层次:
第一, 大打价格战, 只求数量, 不求服务质量的小物流公司;
第二, 以规模、结构、效益为主的专线运输公司及车队;
第三, 以资本、人才、品牌为主的具有一定操作平台的中型物流公司。
由于国内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经营思想的影响, 许多工商企业都有一套独立的后勤服务系统 (基本具备仓储、包装、搬运、运输等条件) 。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和浪费。致使集聚在货代市场的第三方物流承载不足, 规模难以扩大。据统计, 国内原材料外包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18%, 产品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16%。从而影响到能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几乎为零。于是, 高利润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快递业、航空运输及保税区物流等相对垄断的行业。而传统的运输无法进行市场资源的整合。
2.2 物流企业规模小, 恶性竞争情况严重
虽然深圳物流企业发展很快, 但由于几乎没有任何行业门槛。物流企业数量及规模严重失控, 三五个人、两三辆车、一部电话就能成立一家物流公司。
大多数物流企业大都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 真正能提供综合性、高附加值的骨干型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比较少, 能够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物流解决方案并具有全国服务网络、能够提供全程全网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 由此形成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基本有序, 而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并出现无序化状态。
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 实力分散, 缺乏核心竞争力, 只能通过降价来提高市场份额, 企业间争相压价、相互拆台的事件频频发生。私有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小农意识、短期利益主义严重, 根本无法向现代化物流企业发展理念转变。物流行业内大打价格战, 只求数量, 不求服务质量, 货物出厂后不断重新装卸, 据笔者调查, 现时物流企业及各地方车队实载率在60%以下。有时一个简单的货物被炒两三次, 然后才拼车装运。期间增加的破损消耗等成本直接导致公路超载超运输, 屡禁不止。这种行为更加恶化了经营环境, 破坏了“竞争有序, 公平合理”的市场原则。不提高行业自律, 加强政府监管, 完善物流法规, 等到国外众多知名大物流公司在中国站稳脚跟后, 那么, 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都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2.3 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但物流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效率方面逐步提升, 进步较快, 但由于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管理模式落后, 业务单一, 作业效率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管理手段滞后于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和要求, 服务意识还比较欠缺, 不够重视服务质量。
首先,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 (送货) 和仓储服务, 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 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其次,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 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除少数企业以外, 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 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 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再次,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 经营管理粗放, 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服务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 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员工素质不高, 服务意识不足, 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
3 总结
深圳物流业发展规模与速度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必须予以重视, 尤其是各物流企业如何避免恶性竞争, 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不断进步。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的发展, 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及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于深圳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期望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促进深圳物流行业的发展。
摘要:物流产业在近十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物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 物流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深圳发展物流业有很多优势,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圳的物流总量及规模都不断扩大。深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本文对深圳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 同时深入分析了深圳物流发展中存在企业规模小、互相间的恶性竞争以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关键词:深圳,物流,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全在.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 2012 (22) .
[2]曹日升.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J].中国市场, 2012 (45) .
[3]薛雪莹.电商时代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17) .
[4]崔运玲.对深圳物流市场价格低迷的原因进行探究[J].企业导报, 2011 (10) .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3
【关键词】港口;物流;跨国企业;供应链;仓储
收稿日期:2010-06-07
作者简介:刘润喜(1966—),男,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从事港航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随着珠三角地区“世界重要加工厂”的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采购商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其全球采购基地。为节省物流成本,这些全球采购商亦开始将原来在其国内进行分销及配送的业务转移至此。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临港物流园区的仓储物流配送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跨国采购与跨国配送企业对深圳临港仓储物流的业务需求仍相当稳健。
1成为大型跨国采购与配送企业的仓储业务基地
深圳地处珠三角地区,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的出海口,因此吸引许多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来此“抢滩”。随着深圳进一步打造“全球采购中心”,跨国采购在深圳逐渐发挥“积聚效应”。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宜家等世界著名商家都在深圳设立采购中心,并将深圳临港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仓储业务处理基地。全球4大玩具供应商孩之宝、美泰、会跳青蛙及玩具反斗城等都在珠三角地区进行采购,并通过深圳东西临港仓储物流基地配送到全球各地。许多国际著名电器生产商如索尼(SONY)等亦在深圳东西临港仓储基地大量开展全球采购与配送业务。据报道,家乐福在我国直接采购出口货值的50%以上来自深圳,百安居集团在我国采购的货值的60%来自广东,欧倍德在我国的采购量亦有60%来自珠三角地区。
很明显,深圳临港仓储物流园区已成为大型跨国采购公司的仓储物流处理基地。目前,东部的盐田港区建成仓库近80万m2;西部的前海保税港区亦建成仓库逾20万m2。沃尔玛计划投资10亿元在龙岗区坑梓建设占地近41万m2的东南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沃尔玛继在深圳设立全球采购中心和亚洲总部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2成为国际大型物流公司供应链管理的仓储操作基地
在国际大型跨国采购与配送公司大举进驻深圳临港仓储物流基地的同时,依赖其发展的国际大型供应链管理公司亦将深圳临港物流园区作为发展仓储业务的操作基地。全球10大物流公司均已落户深圳东西港区的临港物流园区,包括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马士基(Maersk)等。例如,在东部的盐田物流园区,长江仓、力又仓具有DHL的背景;全球第4大物流商马士基物流租用勤辉仓、祺洋仓、盐港仓等;全球第1大物流商UPS与勤辉物流合资建设飞驰仓。
3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监管仓储基地
深圳临港物流园区的仓储业务建立在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内众多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及普通仓的基础之上。目前,深圳出口监管仓面积超过40万m2,是全国最大的临港出口监管仓储基地。加上盐田保税物流园区内近25万m2的保税仓,前海保税港区内近23万m2的保税仓,以及临近东西港区近20万m2的普通仓,深圳临港仓储面积超过100万m2,是全国最大的临港仓储基地之一。
4成为提升深圳港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深圳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临港仓储物流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贡献不断增大。一方面,仓储物流本身生成的集装箱量逐年增加。2009年深圳东西临港的仓储物流基地共处理近万m3跨国采购的配送货物,折算成集装箱箱量近50万TEU,占深圳港口出口集装箱重箱吞吐量的4%~5%,且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仓储物流生成的集装箱量带动港口吞吐量的增长。经测算,1个需经临港仓库拆拼的集装箱,可带动4~5个集装箱进出港区,即跨国采购与配送业务对港口集装箱箱量的贡献达到15%~20%。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4
单选:
1、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指导思想中提出:重点建设面向大众的普惠性幼儿园,着力构建(A)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A.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 B.广覆盖、保高端、重特色 C.抓重点、保基本、重特色 D 广覆盖、抓特色、高质量
2.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总体目标中提出:2013年,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力争达到50%,2015年,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A)。60%以上
A.60%以上 B.70%以上 C.80%以上 D.90%以上 3.普惠性幼儿园是(B)、保教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A.面向社区、收费合理 B.面向大众、收费较低 C.面向劳务工人员、减免收费、政府补贴 D.面向大众,收费较高 4.普惠性幼儿园的招生对象:(D)A.不限户籍、符合我市人口管理政策的适龄儿童 B.不限户籍,只要适龄儿童均可 C.限定中国国籍的适龄儿童
D.深圳户籍和符合我市人口管理政策的适龄儿童
5.2012年开始,新建政府产权幼儿园一律办成普惠性幼儿园。2015年底前,对现有政府产权幼儿园实行(C)分类管理,鼓励非营利机构承办政府产权幼儿园。A.公益和非营利 B.公办和民办 C.营利和非营利 D.公益和营利 6.2012年,3——6岁儿童毛入园率92%以上,2013年3-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C)。
A.100%。B.95%以上 C.93%以上 D.98%以上 多选:
1、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ABCD A.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B.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C.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D.保教质量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同时提出哪些措施?(ABCDE)A.强化政府责任 B.加大财政投入
C.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D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E.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3、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主要行动中关于普惠发展与学位扩充行动包括哪些举措?(ABC)
A.科学规划建设幼儿园。B.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C.进一步规范政府产权幼儿园管理 D.开展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考试 4、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主要行动关于健全制度与规范管理行动包括哪些举措?(ABC)
A.加强办园管理 B.加强安全管理。C.加强财务管理 D.加强行政督导 5.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幼儿园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包括(ABC D)
A.建立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B.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和安保人员配备。C.加强校车、食品和消防安全管理。
D.加强对幼儿园教职工和在园幼儿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
6.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关于保障教职工待遇中提出(ABCD)。A.建立幼儿园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制度。B.探索建立幼儿园教职工绩效评价机制。
C.各幼儿园应当依法为教职工购买社会保险并缴纳住房公积金。D.将教职工待遇落实情况纳入幼儿园检查范围。判断:
1、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指导思想中提出学前教育重点建设高端特色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品质。()X
2、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学前教育规范普惠发展。()X
3、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具体目标提出:2012年,规范化幼儿园达到90%以上,启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2013年,规范化幼儿园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4.深圳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深圳市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办法》,加普
惠性幼儿园管理。()√
5.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办园管理中提出,建立幼儿园工作视导制度,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和保教行为,既要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又要防止和纠正简单看护倾向。()√
6.鼓励市一级以上幼儿园通过合作办园、委托管理和集团化办园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加优质学位。()√
7.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中提出,到2015年,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以上。()√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5
关外商圈——城市化进程带动商业的超前发展 随着深圳市区城市发展空间的日益饱和,深圳发展的中心逐步开始向关外的龙岗、宝安两区转移。在关外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商业地产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与市区多年来商业的自发性发展不同的是,关外城市化,商业或者说商业地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往往以一种全然不同于深圳既往20年商业进程的速度和方式超前前行着。
龙岗商业圈——缺乏短期支撑的商业井喷 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空间重心所在,地处深圳、东莞、惠州的“金三角”的龙岗,具有商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在大工业、大物流的产业背景下,带来了商业地产井喷式的超前发展。短短几年内,近年来,龙岗商业地产开发热潮一路高涨,商业地产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龙岗商业业态已经涵盖传统百货、MALL、商业步行街、CEPA•碧湖港澳城、物流地产、专业市场、品牌折扣城等,成为深圳商业业态最为丰富的区域。但是,一拥而上的商业地产的开发,短短几年内使得龙岗中心城的商业总面积已达120多万平方米,接近两大市级商业中心东门商业中心和华强北商业中心商业面积总和。但就目前龙岗的经济、人口、交通等条件而言,其购买力的集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而言,龙岗的商业发展规模已超过需求,存在着有限需求不足的制约。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商业地产开发,另一方面则是空置面积的急剧上升和商业人气的淡薄。龙岗商业圈的真正成型,还需要相当的时间。
2.商业发展中的尴尬 但是一直以来,深圳商业发展却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于全国前列,拥有非常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和庞大的民间消费支撑力。2004年,商业市场总销售额超过武汉达到全国第五,1996年,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首先落户深圳,1997年欧洲最大的零售企业家乐福也落户深圳。在与国际商业巨挚同台竞技中,深圳迅速成长出一大批优秀的本土零售机构,伴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壮大,陆续走上了异地扩张和品牌管理输出之路。连锁化经营程度较高已经成为深圳商业的显著特点。
2004年深圳15家重点大型连锁企业在全国新开门店300家,销售总额430亿元,同比增长29%。截至目前,包括华润万家、天虹、茂业、岁宝、新一佳、人人乐、海雅、铜锣湾等在内的深圳零售商,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店逾900家。但另一方面。年轻的深圳,其城市商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却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一直以来,存在“年轻的深圳却很难说是一个时尚的城市”的说法。深圳主要商业大多是伴随城市的发展进程而自发形成,其商业业态和布局都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并且整体档次较低,面向中高档收入阶层的消费场所匮乏。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地位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错位。一份由政府机构委托进行的普查显示,截至2004年8月,深圳深圳餐饮和零售面积合计1289.6万平方米,按深圳现有1010万消费人口计算,人均商业面积1.28平方米。其中人均零售面积0.96平方米,人均餐饮面积0.32平方米。全市人均拥有的零售面积已经基本接近香港人均1.1平方米的水平。深圳市目前符合现代商业发展需要的商业设施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目前深圳商业网点按数量计算近90%是小门店,这其中约有一半位于城中村内,外部环境和建筑质量都比较差,在各类新兴商业区内,专业商业设施比较缺乏,很多网点都设在商住综合楼宇内;此外,代表现代化商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各类购物中心数量较少。
3.升级,面向未来 商业传统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移民社会特征突出的深圳,其城市性的发展一直滞后于快速膨胀的城市化进程。但随着深圳城市发展的逐渐“成熟”,深圳特区逐渐开始转变为深圳市,具有深圳特色的市民社会开始逐渐形成。这使得2000年后的深圳,越来越向一个常居的城市方向发展。充分表现这一需求的,就是深圳突入其来的猛烈商业地产升级运动,“改造”、“升级”“Mall”一时间成为深圳商业地产的主流语境。在港深24小时通关、CEPA实施等多种利好的刺激下,从2004年开始,深圳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项目蜂拥而来。在全国炙手可热的大型“Mall”风潮终于也吹到了深圳,2004年底,12万平方米的金光华广场、18万平方米的华润万象城相继开业,填补了深圳商业缺乏大型商业设施的空白,标志着深圳商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时吸引了全城的目光。两大SHOPPINGMALL与东门和人民南的改造一道,更强化了罗湖的商业中心地位,深圳最早的商业城区一下有了脱胎换骨的迹象。但这只是刚刚开始,90年代兴起的华强北
商业区则在迅猛的进行新一轮的改造扩张。这一轮的扩张,首先表现在“量”的扩张上。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商业区内目前动工和计划动工的8个大项目,总投资就达43亿元,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经营面积达26万平方米。区内商业经营面积将由现在的80万平方米扩大到106万平方米,增加近1/3。2005年旺销楼盘 华强北商圈的新一轮扩张,同时还表现在“质”的提升上。一方面,旧的厂房重新装修包装和扩容,商场变得更漂亮、更现代,更有商业氛围。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境内外商业资本的持续涌入,全新高档商业项目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整个商业区的硬件。尤其以和记黄埔地产公司和深圳中航集团斥巨资23亿元,即将兴建的中航广场项目为代表。进入2005年,这种发展势头仍继续加速。目前深圳正在规划或建设的规模6万平方米商业地产项目不少于10个,投资额超百亿元。尤其是在福田中心区,7万平方米怡景中心城、10万平方米星河购物公园、10万平方米的金海马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正在大兴土木,加上其他商业项目,整个商业部分已占整个深圳中心区建筑体量的20~25%。关外龙岗区政府规划的五洲风情MALL号称深圳最大,总面积将达26万平方米。此外,南山区还将建7万平方米的海岸地产、蛇口兴建6万平方米的招商MALL和14万平方米的新城市购物中心等。这些购物中心建成之后,深圳即将浮出水面的商业地产项目总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届时深圳的零售面积将增加10%以上。仿佛一夜开始的深圳商业升级运动,才拉开序幕。滞后城市发展的商业补课,其突如其来的势头似乎过于猛烈,但深圳其强大的消费支撑能力,是这一轮商业升级的最有利保证。在面向深圳未来的发展雄心,国际化城市、区域经济中心的背景下的这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
4.深圳商业区域的发展 4.1.传统商业区域的发展 如同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一样,深圳的商业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发展自东西两翼向中心推进,消费中心随之西移,商业区的发展也从罗湖发展到东门、上步商业区、华强北。原城市规划定位的工业区、居民区也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发生变化,形成集商贸、餐饮、金融、证券于一体的综合区,消费概念也由传统的单纯购物发展到购物兼休闲娱乐的演变。但是由于深圳的开发建设受地理及历史的因素影响,一直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格局及标志性的商业设施和中心商业区。深圳市是东西长、南北短,呈带状分布的城市,随着城市中心的西移,城市的发展呈现出自东向西滚动的态势,目前深圳的三个传统的成熟市级商贸中心分别是罗湖商业中心、东门商业中心、华强北商业中心分别代表了高、低、中三种不同的商业档次。
4.1.1.罗湖商业中心区——目前代表深圳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商圈 由最早的人民南商业区逐步演化而来。这里紧邻香港,是深圳最早开发建设的城区之一。本片区位处城市中心地段,人流量大,是深圳商业旅游购物旺区,人口居住密度相当高,交通十分便利,所以集中了深圳众多国内外大中型商场、服务和娱乐行业,随着近年深圳城市商业的升级,人民南商业片区环境改造,改造完成后这里形成了以中档商品为主、以大型骨干商家为主体,以连锁经营为主要营销模式的商贸体系。形成了与其它商圈具有不同特色的,是深圳目前消费档次最高、最集中的购物天堂。一度在城市商业竞争中略现颓势的罗湖商业中心,在片区逐步改造的同时,一批诸如拥有商业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华润购物中心万象城、商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金光华商业城的商业巨挚,以及罗湖商业城、日本西武百货、友谊城、国商等一批大型老牌商业名店,沃尔玛、华润万佳、百佳、新一佳等一批大型连锁超市、一大批品牌专卖店共享人流和商机,从而我市面积最大、大商业最集中、业态最全、商品种类最齐全、经营理念先进,在内地和港澳都将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心商业区。环境具有国际一流水平,能代表深圳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商圈,成为中高收入及白领阶层购物的首选区域。
4.1.2.东门商业区——具有区域文化沉淀的商业旺区 东门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区域,而且东门具有很深的地区文化底蕴,是深圳区域文化的沉积点,有其独特商业发展传统,一直都是深圳规模最大,商铺最密集的商业旺区之一。其吸引的人流量在深圳无出其右,日均人流量平均在60万左右,购物人群以青少年、本地人士、港人以及低收入阶层为主。其历史悠久、规模大、名店多、商品丰富、价格便宜,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市区游览购物的首选地区,也成为港人在深圳消费的首选区域。但今日的东门商业区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商业业态重复严重,经营者缺乏专业经营知识等种种原因,东门商业日益低档化。从过去深圳首屈一指的生财旺地,逐步成为深圳公认零售业经营风险最高,低档货充斥的商圈。东门
形成低档化的主要原因是业态重复形成恶性竞争,整个商业区的商业经营管理层次较低,商业定位存在较大错位导致高楼层经营困难。随着90年代逐渐兴起的华强北商圈档次不断提高,东门“商业老大”的地位已经失去,其全市范围的影响力。更是不断面临着来自南山以及深圳关外次级商区的冲击。
4.1.3.华强北商业区——最有活力的工薪白领商业区 华强北原本规划为工业区,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深圳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西移,区内电子等专业市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产业上下游配套行业和服务性行业的聚集,带来大量的商务/创业的需求,而大量人气的集聚,又进一步促进了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非常良性的循环效应。时值今日,华强北商圈已发展成为目前深圳最大的市民消费中心和旅游购物中心之一。城区现在为深圳“业态最全”的商圈,日人流量可达50万人次。拥有全国最有影响的电子信息、钟表、珠宝、服装等20多家专业市场;营业面积在一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就达15家;年整个商业街区商业销售总额逾260亿元(2003),已成为全国客流、物资、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商业区之一。华强北的商业设施大多由工业厂房改建而来,自发形成的商业旺区的色彩浓厚,是工薪白领的主要消费场所;整个城区商业定位及档次不高,对高收入阶层吸引力相对有限。但是,华强北商业区是在原有工业区的基础上自发地形成的,现有的商业物业大多是在原有的工业厂房上改造而成,加上片区内的道路、市政规划、公共设施均是按照与原有工业区相配套而设计和布局的,因此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一流商业、办公和生活的需要。由此带来的交通,商业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业态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了商圈的进一步发展提升,这与中心区的超前规划和发展模式形成巨大差异。华强北商业区由于是在工业区基础上迅速崛起的,至今才10来年历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商业文化特征,从而使整个商业区显得苍白和缺少底蕴,影响了整个商圈的质量和档次。华强北商业区目前最大的“硬伤”之一便是商圈内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设施较少,这不仅减小了对外地观光客的吸引力,而且也大为缩短了本地消费者在商业区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已经对华强北商圈的进一步升级带来极大的障碍。这一点与罗湖商业区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华强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业购物环境档次较低,缺少公共休闲空间;交通拥挤,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土地过度开发,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严重不足。
4.1.4.深圳中心商业区——代表深圳未来的中产阶级高档商圈 正在展开大规模建设的深圳福田中心区,是深圳未来的行政、文化中心及主要商务中心,作为深圳政府“二次创业”的主要功能区,将集金融、商贸、信息、文化及行政于一体,成为深圳城市整体功能的聚焦点。它的建设将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促进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政府规划布局的四大市级的商贸中心之一的深圳中心商业区,在深圳未来商业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心区商业区将形成全市性的高档次、多功能商业中心,同时在业态方面加强和支持购物中心、连锁商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将形成集旅游、酒店、办公、商业、信息、金融、贸易、高科技、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中心区商圈已成为政府建设的重点之一政府的发展导向是大力引进高档商家的进入,促进高档商圈的形成。预计这个成熟期可能需要5年。中心区的发展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一个新的商圈正在悄然形成。作为深圳的中心,这个区域具有辐射整个深圳的能力,并且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国际化,这个辐射区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在中心区内已有五家国际一流水准的五星级酒店与之配套。将构建“总量平衡、布局合理、辐射力强、活跃繁荣、竞争有序”的现代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形成有国际水平、代表城市商业形象的标志性商圈。与已有成熟商圈东门、华强北相比,新兴的这个商圈的特点就是高档。因为这个商圈内的目标消费群是深圳的高档商务人员、游客和高消费的市民。高标准建设的中心区商圈,其起点远远高于深圳其他商业区域。中心区南广场18万的商业面积,顶上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式公园,形成全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购物广场。以太平洋百货和家乐福为主力店的10万平方米的怡景中心城,8万平方米的晶岛国际购物中心,将在2006年上半年和2005国庆开业,联同天虹购物广场,星河购物公园等,一个代表深圳商业未来的商圈开始初具雏形。
4.1.5.主要次级商业区域的发展 目前深圳城市发展仍处于“扩张”阶段,城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达到30—5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同时全市的资本、人流、信息和物质财富布局也处于变化之
中,因此深圳商圈的地域布局,远未最终“定型”。
4.1.5.1.南山商业区——大众商业导向的新兴商圈 随着9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重心西移,南山的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密集的房地产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居住人口,也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由于南山所处区位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东门、华强北等传统商圈对片区的辐射力有限,给区域商业的发展带来机会。依托片区内强大的消费力,在房地产开发商、品牌商家的密切配合下,南山商圈逐步繁荣,业态趋于完善,商圈在深圳整体商业格局中的地位得到了有力提升。南山区商用物业升值迅速,但其大众商业导向特质突出。商业基本上以满足本区域居民需求为主。从整体上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南山商服市场仍处于上升发展中,大量商业裙楼持续推出,但由于现有的商业较为分散,南山商业中心有待进一步确立和发展。因此相当商户仍对该区域处于观望态度,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商业的繁荣有待进一步积累。租金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相对成熟旺铺仍有相当距离。南山由于二次移民(内地来深圳,深圳其它区迁移到南山)多、外来购房者多,成份目前还并不稳定,所以目前南山商业的形态并不具备自身的特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全新的市级商圈。只有当南山的居住成分开始稳定以后,南山的商业才可能具有某种特点。随着地铁1、2号线的开工建设、西部通道的即将开通等一系列外部利好因素的促进,南山商业区在深圳的地位预计将进一步上升,南山将会从满足区内消费需求,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移动区域外辐射能力的深圳西部副商业中心,从而使深圳的商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完善。
深圳市重点物流项目认定试行办法 篇6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规范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工作,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优惠政策发挥最大效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工作。
第三条重点物流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第一类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全球100强物流企业)或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全球500强)在我市设立的物流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2.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或深圳重点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的物流项目,投资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上述项目所依托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属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或物流信息投资项目,其投资额评定标准可适当调整。
(二)第二类项目(符合以下条件)
1.属于政府鼓励发展的远洋运输、航空货运、国际中转、多式联运、船代、货代、集装箱拼装拆箱、仓储分拨、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采购中心、零担快运、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等物流项目;
2.对深圳发展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市域配送物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含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项目有明确的市场需求,所依托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
第四条认定工作由申请人自愿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深圳市认定重点物流项目申请书》;
(二)项目投资主体的工商执照或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文件;
(三)项目可行性报告;
(四)项目协议及其它补充材料。
第五条认定程序
(一)第一类项目
1.申请人领取并填报《深圳市认定重点物流项目申请书》;
2.申请人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物流办)提交申请材料,市物流办复核并准备相关材料后,上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二)第二类项目
1.申请人领取并填报《深圳市认定重点物流项目申请书》;
2.申请人向市物流办提交申请材料(进入物流园区的项目,先由园区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项目提出初审意见)。市物流办复核后,组织“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的相关咨询委员依照本办法进行评审认定;
3.通过咨询委员会评审的项目,市物流办上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第六条对最终通过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颁发《深圳市重点物流项目证书》并下发核准通知文件,报送市政府和抄送市政府有关部门。
第七条对重点物流项目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一)物流园区内的重点物流项目
1.土地政策按市政府规定的优惠政策执行;
2.用电电价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
3.在办理立项、建设等相关手续过程中,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物流项目设立“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快速审批;
4.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审批环节、实行快速审批后仍需提速的,申请人可提请召开审批联席会议;
5.享有《关于加快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规定的其它优惠政策。
(二)物流园区外的重点物流项目
物流园区外的重点物流项目,在办理立项、建设等相关手续过程中,纳入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设立的“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快速审批,并享有市政府规定的其它优惠政策。
第八条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物流办的核准文件和《深圳市重点物流项目证书》,提供政府规定的重点物流项目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服务。
第九条重点物流项目有效期为两年,市物流办每年对重点物流项目进行考核。重点物流项目有效期满后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申请延期的程序同第五条。
第十条本办法由市物流办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深圳市某区卫生监督机构2013年12月72名职工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以人事档案资料为依据对人员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构成
72名在编职工中, 男性职工42人, 占总人数的58.3%, 女性职工30人, 占总人数的44.7%, 男女比例为1.4:1。
2.2 年龄构成
35岁以下职工52人, 占职工总人数72.2%, 35~45岁职工14人, 比例为19.4%, 45岁以上职工所占比例最少, 为8.4%。
2.3 职称构成
在72名职工中, 有技术职称的人员44人, 占职工总人数的59.7%。专业技术人员中, 初、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23.6%、33.3%和4.1%。无职称人员占40.3%。
2.4 学历构成
工作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 共47人, 比例达到65.3%, 硕士8人, 占11.1%, 大专及以下学历占23.6%。
2.5 专业构成
通过专业背景的调查发现, 全区72名监督员中有26人拥有预防医学专业学历, 占36.1%, 16人拥有管理学专业学历, 总人数的22.2%, 医学类专业学历14人, 占19.4%。法学专业学历5人。
3. 讨论和建议
该区是深圳市面积较大、人口较多, 经济地位非常重要的区域。按照每万人配备1-1.5人的标准, 该区卫生监督机构需求人数理论上应在140人左右。因此该卫生监督机构现有人员配备并不充足, 影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质量。从年龄结构看, 该区卫生监督队伍平均年龄为33.0岁, 以中青年人员为主,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平均年龄为38.6~39.7岁[1], 该所监督人员年龄构成呈年轻化, 基层执法岗位既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督员, 也需要年富力强具备专业知识的监督员。该所采取“新老搭配”的人员配置原则, 使得执法工作能够专业化、法制化开展。
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卫生监督人员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 其中本科学历65.3%, 其他文献研究显示:北京海淀区65.9%的人员为本科学历[2], 江苏昆山市卫生监督本科学历占58.04%[3], 与这些相同经济水平地区相比, 该区卫生监督人员的学历水平较高。从专业上分析, 卫生监督机构最需要的人才是医学 (包括预防医学) 和法律这两类专业人才, 而该监督所这两类人才所占比例分别是55.5%%和6.9%医学/法学专业比例是5.0:1, 我国东部地区的比例为1.6:1[4], 北京海淀区的比例是1.8:1[2]。比较结果显示该监督所医学类人才数量配置合理, 法律专业人才短缺。其次, 卫生监督办公的信息化、专业化、网站维护也需要更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提示今后的人才引进应偏重于法律专业和医学信息等复合型人才。
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将影响整个卫生监督队伍的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总体看来, 该区卫生监督所人员配置较为合理, 但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法律人才缺失等问题。因此该单位一方面应加大对医学和法律人才的引进, 另一方面应鼓励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何翔, 王翼, 陈刚, 等.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 14, (4) :28.
[2]彭亚光, 时福礼, 何昕, 等.北京市海淀区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1, 18 (1) :87.
[3]曹文妹, 汪亮, 朱士新, 等.昆山市卫生监督人员配置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4, 21 (1) :14.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篇8
『发布日期』2009-02-27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指引〉的通知》要求和《全市国税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深圳市国税局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检查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研究提出了改进的总体思路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和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全系统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普遍有了深化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并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突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顺应了广大人民心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精辟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对深圳国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市委和上级税务机关对税收工作的要求,是深圳国税服从服务于工作大局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指导方针。联系特区工作实际,深圳国税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抓住“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这是深圳国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也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赋予税收工作的新要求。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法治公平,就是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监督,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规范高效,就是要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规范税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证。文明和谐,就是要建设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服务型税务机关,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丰富纳税服务内容,改进纳税服务方式,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促使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自觉依法纳税,共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勤政廉洁,就是要大力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进一步推进特区国税工作实践。理论创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我们既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要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推进特区国税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深圳国税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落实“两个减负”,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切实方便纳税人;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开发,科学规划职业发展生涯,促进税务人员的全面发展,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税务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为税收中心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时代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税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税收管理经验,以改革的精神探索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的思路构建税收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开创深圳国税工作新局面。坚持统筹兼顾。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工作大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处理好税收与经济、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依法治税、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干部人事制度、税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体系、信息技术手段同步、均衡、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效应。
上述共识,既是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局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把这些共识积极转化为工作机制、制度和措施,积极贯穿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
二、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六大以来,在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国税局党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依法组织收入,加强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努力构建现代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大厦、纳税服务体系、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推进和谐、效益、廉洁的深圳国税建设,税收事业不断发展。总结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体现为“六个坚持,六个提高”。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强化科学民主决策和监督检查,行政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推进依法治税,加大税源管理、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税收执法监督考核力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走科技兴税道路,建设现代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大厦和纳税服务体系,管理和服务质效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人才兴税战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构建现代税务管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惩防并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两权”监督,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抓好内部管理,推动政务管理的规范化、效能化建设,推动财务工作从“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推动节约型税务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机关运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3-2007年,我局累计完成税收收入4422.2亿元,年均增长66.6%左右。其中,2007年收入总规模达到1805.6亿元,同比增长93.4%,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2008年,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经济增速放缓、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税收收入1584.5亿元,扣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代征税收,直接组织收入792.4亿元,同比增长11.5%,增收81.8亿元。同时,办理出口退税485.7亿元,增长28.9%。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之处。为了更好地查找问题,我们在认真自查的同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纳税人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我们已责成有关处室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对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们结合自查情况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征管方面。征管基础存在薄弱环节,对税源的基础信息,尤其是经营变化情况了解不充分,税源分析及税收预测不够透彻;信息化条件下的税源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和管理手段需调整完善,依法行政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能力需提高;面对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征管力量配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税收征管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紧密,税收分析、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之间“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没有形成。
纳税服务方面。税收征管过于强调对纳税人的控制,通过各种行政审批手段,对纳税人采取防范式管理,较少从纳税人角度考虑设计征管措施,提供服务;纳税服务需求的收集、识别和评估机制不健全,不能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有些服务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针对性不强;纳税服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体现在前台和窗口、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对如何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在人力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内部的服务资源整合不到位,外部的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纳税服务的社会化格局没有形成。
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系统整合主体上处于技术层面,深度的应用提升必须通过业务整合和业务优化加以实现;数据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数据标准、采集、储存、清理、维护等工作需要规范;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通过数据分析开展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能力需要提高;CTAIS等系统功能需要完善,数据处理量大时的系统故障需及时解决,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税务干部职工现状与工作要求存在差距,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缺乏;人才的评价、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局与区、分局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够,基层征管力量有待充实;重脱岗培训,轻在岗学习,双向互动、案例研讨、参与式教学较少,教育培训形式比较单一;业务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不足,学用结合不紧密;利用外部社会培训资源少,远程教育平台利用效率不高。
机关作风方面。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主动性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抓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够,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有的干部节能意识不强,不注重日常小节,不懂得节约和爱惜资源,节约型机关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对队伍的思想状况掌握不够全面,关注干部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较少。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够,需要在如何构建大宣教格局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强化廉政教育的职能;个别税务干部宗旨意识、为税清廉的意识不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报”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税务干部法治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甚至失职渎职、执法犯法,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
以上问题既涉及深圳国税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也关系到深圳国税自身如何科学发展;既有多年积累下来的,也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既有发展阶段制约、改革条件不成熟、解决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就深圳市国税局党组自身而言,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性不够。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领会,并与深圳国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做到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我们主要是按学习计划和有关要求参加党组中心组和有关培训班的学习,工作繁忙时往往有所放松,尤其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较少,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不强。同时,对在学习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循环往复过程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视不够,致使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到位,掌握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税收实践的水平不够高,从全局性观念和宏观经济的视角去考虑、把握税收工作做得不够,对在新的形势及特定的情况下出现错综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认识和应变能力不够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前瞻意识有待加强。
二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强。我们虽然认识到,进一步推进征管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在工作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探索,如实施信息系统整合工程、启动税收征管三年工作规划、推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行合同制员工社会化管理等,但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研究不深、开拓的意识不强、创新的动力不足。一方面,作为基层征管部门,在既定的职权范围内改革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对改革风险的考虑多些,工作中有求稳的思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三是行政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的时代条件下税收工作面临的形势发展变化较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执法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领导班子行政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基层单位中,有的领导干部对学习重视不够,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需要提高;有的领导干部知识更新不够,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不善于发现和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负责任的精神、敢抓敢管的精神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做好特区国税工作,既要处理好上级机关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又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很高要求。对此,我们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但在工作中有时做得不够好。抓住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对工作部署和提要求多,发挥处室承上启下作用、抓督促落实不够,缺乏一抓到底的精神,调动基层单位抓落实、抓管理的积极性也不够。这反映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主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推进深圳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圳市国税局党组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服务观念、创新观念和责任观念,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制度机制,将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一)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做到主题突出,筑牢“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认识基础。思想认识的活力决定改革发展的动力,思想观念的转变决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在认真总结过去创新发展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我们应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思想观念转变,达成科学发展的共识。一是引导全体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意义。这一概括集中反映了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职能作用,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表达了税务部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和中央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具有鲜明的税务特色,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加以领会,积极加以实践。二是引导全体税务干部准确把握“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丰富内涵。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就是要做到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这一概括不仅强调要注重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要保障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不仅强调要在税收执法中做到规范高效,切实维护税收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还要求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能力,做到勤政廉洁。三是引导全体税务干部增强“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始终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这一主题,坚持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做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并重、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与保障队伍平安稳定并重,推动深圳国税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发挥职能作用,做到法治公平,服务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税务机关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影响,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经济运行困难正急剧增加,经济增长下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深圳是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市部分出口企业冲击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抗风险能力较弱,遇到的困难较多。作为深圳的重要经济职能部门,身处税收工作第一线,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深圳社会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目标上看,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按照中央、市委和总局的工作要求,着眼于既促进经济增长又推动结构调整,既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增强经济长期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内需又积极扩大外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既确保增长又提高水平的双重目标。从任务上看,就是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确保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为中央和深圳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可靠的财力保证;深入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不断提高,维护经济税收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不断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和制约;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的举措,坚决执行好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公平分配的税收制度,充分发挥好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
(三)着力优化纳税服务,做到文明和谐,建立有效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的中国,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税收联系着每一个公民,关系到千家万户,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国税部门要加快推动税收管理从过去强化执法的一元突进向服务和执法二元平衡发展的结构性转变,建立起以纳税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征纳和谐、有利于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的现代税收管理的纳税服务体系。一是加快从强调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向关注纳税人义务和权利统一的转变。改变税务人员浅意识中的管理执法者角色定位,真正树立服务执法者的基本认识;改变长期以来对纳税人“有罪推断”式的习惯思维,增强“无罪推断”意识;既要注重依法治税效率,更要注重依法行政的公平,还要高度重视纳税人主体的办税体验和权益实现,持续改进业务设计和服务供给,彰显纳税人权益的实现和有效保护。二是加快从以税收管理需求为主导向满足纳税人合法合理需求为主导的转变。适应纳税人群体更多样、更复杂的特点,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努力从纳税人合法合理需求出发,服务项目、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业务流程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围绕纳税人需求进行规划、设计,以并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促进办税成本和征税成本同步降低,提高纳税满意度和自愿遵从的意识与能力。三是加快从零散无序服务向系统有序服务的转变。从全局性、战略性的层面整体规划和建设纳税服务制度体系,按照平等原则设计服务的实现形式,按照确实原则规范服务过程和内容,按照便利原则积极推进服务载体的个性化、多元化,按照最小费用原则探索服务行为的集约化,加强统筹协调,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全面、系统、规范的纳税服务体系。四是加快从普遍化服务向差异化服务的转变。在普遍化基础上推进差异化,兼顾个性化。加强对纳税人信息的整合分析,关注纳税人行为偏好,加强服务群体细分,制定科学、规范的分类管理和服务办法,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把信誉良好、依法诚信纳税的纳税人与有不良记录和偷逃税倾向的纳税人采用有差异的服务策略。五是加快从征纳双方涉税服务信息不对称向征纳信息有效双向互动的转变。要充分认识解决好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问题对于纳税服务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畅通信息传输渠道,对内,建立服务设计、实施、控制、评价管理闭环,推动服务持续改进;对外,依托信息技术等手段畅通征纳沟通渠道,积极做好信息供给服务,强化纳税人需求信息动态获取,同时,不断拓宽外部信息来源,促进服务改进。六是加快从单一部门服务向社会协同服务的转变。必须加强与地税部门业务衔接、服务配套、标准统一工作,共同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与工商、海关、邮政、银行等部门的协作,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积极发挥税务代理等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民间非赢利组织的作用,缓解服务供需矛盾。
(四)着力强化管理创新,做到规范高效,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保证税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工作规律,依靠创新性实践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加快转变仍然存在的结构型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要坚持在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上创新实践。增强战略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准确洞察当今世界现代税收管理发展和变革的潮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发展方向,准确判断深圳国税征管工作现状和改革机遇,科学规划蓝图,科学推进变革,始终用科学的精神探索税收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要坚持在提高征管效能上创新实践。积极适应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发展要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税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推动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和管理手段的科学变革,努力提升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协同的能力,提升信息获取和综合处理的能力,提升各税种综合管理的能力。三要坚持在防范执法风险上创新实践。针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和维护税收执法人员切身利益的需要,加强风险容量与战略研究,重视风险预判和应对决策,强化风险日常控制和内外部资源配置,切实建立健全税收执法风险防控体系。四要坚持在降低征税成本上创新实践。强化事前控制,把资金节约、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税收工作始终,提高每一个税收工作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思想认同。强化事中控制,全面加强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坚决制止经费使用上的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的出现。强化事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内部审计,注重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着力提高素质能力,做到勤政廉洁,增强争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执行力。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才能全面推进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在争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一要加强知识型税务机关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发展要求,以完善素质评价制度为基础,加快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体制转型;以实施分级分类培训为手段,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以抓好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大人才储备力度;以搭建教育信息系统为平台,促进税务干部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搞好基层科室学习为载体,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二要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要把作风建设与税收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查找和改进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作风转变增强干事创业的干劲、求真务实的能力;要把作风建设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端正学风和思想作风促进队伍建设,增强税务干部服务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作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内强素质做到外树形象,通过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作风纪律意识。三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完善职务和级别管理制度,拓展基层税务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充分的激励和有效的约束;建立健全良性竞争机制,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进取、勤奋工作,让一切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源的活力竞相迸发。四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围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廉政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强税务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反腐倡廉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契机,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以查处案件和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不正之风为重点,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
近期,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以下工作重点,抓紧落实有关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好国家新近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做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改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各项工作,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持良好的税收秩序,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加强税收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抓紧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确保完成税收工作任务。
三是审定并组织实施深圳国税税收征管三年工作规划,重点推进专业化分类管理、纳税服务体系建设、调整规范稽查重点,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实施征管工作规划是我局坚持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将在明年1月份召开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部署启动这项工作。
四是完成全系统机构改革工作,探索机构专业化设置,强化纳税服务和重点税源管理,整合并强化执法监督和内部审计资源,规范部分机构名称和职能配置,建立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廉洁型税机关,保证新机构于2009年4月底到位运行。
五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做好人员的科学、合理调配工作,进一步精简机关、充实基层,优化基层单位人力资源配置,适当压缩综合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配置向税收征管一线倾斜。
推进有利于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制度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需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我们将按照上述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深圳国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主要设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机关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精神,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并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不断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深入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领导班子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障和推动深圳国税事业发展。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和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以及拒腐防变、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组织原则,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专家、领导、群众决策参与机制,完善会议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在抓好党组中心组、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经验交流制度。
(四)加强作风建设,做到勤政廉政。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努力做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践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克服因循守旧的观念,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把团结和谐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班子成员做到胸襟开阔、公道正派、同舟共济,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不断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学风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尽职尽责和深入调研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落实市局领导工作分工和联系基层制度,保证每月到分管处室开展谈心活动和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天,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牢记“两个务必”,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加强生活作风建设,陶冶高尚情操,保持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原则,还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防微杜渐。
【深圳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推荐阅读:
化工物流发展分析06-02
物流园区发展分析09-29
汽车分析物流发展11-03
区域物流发展分析论文10-26
山西物流业发展分析05-21
国际物流市场发展分析06-01
物流行业发展pest分析08-13
临沂市物流业发展分析09-06
深圳中小企业发展10-22
珲春市物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