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美国历史

2024-09-13

sat美国历史(共8篇)

sat美国历史 篇1

可乐留学网 留学可以很快乐

SAT美国历史重要人物介绍:华盛顿

在很多人心中,美国历史是一门冗长的、注定充满各类文献阅读的课程。但其实,只要找好正确的教材,配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速通过这门考试并不难!SAT美国历史重要人物介绍之华盛顿是本站编辑特为考生搜集整理的,考生们一定要认真阅读,或许就派上大用场了呢~ 集革命家、军事家与政治家于一身的华盛顿:

人物简介: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著名的国务活动家,被誉为“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在美国的历史上占有相当大的作用,也影响着一代代的人~ 乔治·华盛顿是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War of Independence)时大陆军的总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constituent assembly)。会议制定了现在实施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

华盛顿由于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又称“合众国之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人物生平:

1732年乔治·华盛顿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 1753年-1758年期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

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华盛顿在随后的十五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 1774年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 1775年6月华盛顿于开始统率大陆军队;

1797年3月-1780年担任第二届总统任期,他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在这期间取得的; 1797年3月退休后,华盛顿带着轻松的心情回到弗农山; 1799年12月在弗吉尼亚的温恩山,他在家中病逝。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第1页

http:/// 可乐留学网

可乐留学网 留学可以很快乐

1776年7月4日,于国会内美洲十三合众州全体一致宣告:此时此刻,于人事发展进程中,斯属必要者,业为解消一群人民与他群间之政治捆缚,并视其地位─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于尘世诸政权间为互不隶属且相互平等,适切尊重人类宣告独立的目标理想之需求。

美利坚合众国之代表,召开全员大会,为吾民之公正意向世界最崇高之正义吁求,以各殖民地正直善良民意之名义,及其授权,郑重发表与宣告,团结之诸殖民地为,亦有权是,自由独立之国家,有权宣战、媾和、缔盟、建立贸易关系、从事其他独立国家有权行使之事务。为支持此宣言,以神赐之洲之屏障为坚固依靠,吾等相互托付生命、财产、与荣誉。人物评价:

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华盛顿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人物第四位。华盛顿名言:

Liberty, when it begins to take root, is a plant of rapid growth.(自由一旦生根,便是株迅猛生长的植物。)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ice is the firmest pillar of government.(主持正义是政府最坚定的支柱。)Undertake not what you cannot perform, but be careful to keep your promise.(不要承担你完成不了的事,但一定要信守诺言。)All the harmony and balance, health and fitness, success and happiness, are caused by the upward psychology of optimism and hope.(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结言:美国历史不需要像理科考试那样绞尽脑汁地思考,其次也没办法通过大量做题提高成绩,所以美国历史的备考其实很简单:多看书,多思考,多总结,因此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考生如果想要查看更多有关SAT历史备考内容可以查看我们的网站可乐留学-SAT!

第2页

http:/// 可乐留学网

sat美国历史 篇2

一、SAT新一轮改革的亮点

SAT改革从未间断。最近一次改革是2005年在加州大学意欲弃用SAT的压力下, 美国大学理事会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以留住这个重要“客户”:删去同义词类比部分, 转而提高对填空和文章阅读的关注, 分值从1, 600变为2, 400。虽然官方宣称这次改革非常成功, 但事实上SAT的预测能力和考试公平性不升反降。理事会主席大卫·科曼 (David Coleman) 在2014年3月的报告中也承认, 2005年的改革是失败的。2013年, SAT首次被ACT赶超, 这一外部原因促使理事会做出新一轮改革的决定。[1]此外, 从理事会发布的2013年SAT报告、理事会主席的演讲以及各界的评论中可以看出, 改革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考试本身的弊端 (如考试不公) 不断显露以及改革停滞等问题。所以, 美国大学理事会本着对每年数百万考生负责任的态度, 与时俱进, 推出新一轮改革, 以应对各种新的挑战、满足多种新的需求。

(一) 注重考察学生实用能力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关键能力。SAT新一轮改革的重大变化将进一步挑战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那种死记硬背与机械性的复习训练将不再适用于全新的考试。美国巴德学院的校长兼美国管弦乐队的音乐总监莱昂·博斯坦 (Leon Botstein) 指出, 没有任何一个棒球教练会像SAT考试一样训练队伍:统计每一个队员大量的失误和优秀表现的数据, 进而评估数据, 数周后发回给队员。实际上, 当队员出了错, 教练要第一时间发现, 并分析原因, 继而针对性地训练队员, 使他不再犯此类错误。人们实际生活中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而SAT考试却与之相去甚远。[2]SAT词汇一向以艰涩难懂著称。在备考过程中, 考生几乎要花一半时间记忆SAT单词。在新一轮的SAT改革中, 生僻的词汇将会大大减少, 词汇的考察将会更偏向其在具体语境下的理解, 更加关注学生在大学和工作时很可能会碰到的单词。[3]以往SAT的阅读部分叫做“Critical Reading”, 考察的是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而改革后的SAT阅读部分被叫做“Evidence 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 Section”, 在这里, 阅读和语法部分合二为一, 考生不仅需要快速阅读、答题, 还需要学生能够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同时, 还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实现对已有材料和数据的有效解读和援引, 是否具有解释和融汇文本等能力。在这些改革的背后, 体现的是美国社会对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中所必需的实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视。[4]

(二) 加强与高中课程的匹配

高中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事实上, 在美国评定考生最权威的学术标准并非SAT考试, 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成绩, 尤其是“大学预科课程”的成绩。然而, 近年来因为美国高中的“分数膨胀” (grade inflation) 问题使得其权威性大大降低。科曼指出:“高中成绩与大一学年的成绩, 甚至整个大学期间的成绩相关程度最高。”[5]现今更多高校选择ACT而非SAT的原因, 便是SAT脱离高中课程, 无法客观准确反映学生高中课程学习情况与能力。因而SAT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理事会副主席在致全体职员的邮件中指出, 将“增强对中小学教育的关注;确保考试要反映课堂教授的内容;也要研发配套工具, 使得教育者能够利用SAT成绩去改进课程”。[6]SAT将加强试题内容与学校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匹配性, 突出对考生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辨创新能力的考察, 以此确定学生专业适应能力。比如, SAT考试的阅读文本主要来自与中学课程相关度较高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等;在数学部分, 考察范围缩小并与高中课程相挂钩, 强调对于考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明确在备考过程中学校和考生的努力方向。

(三) 客观评价考生写作能力

展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与水平。以往的SAT考试, 写作是必答题, 写作部分分为多选题和作文, 而在这次的改革中, 作文改为选答题, 以额外分的形式出现, 成绩不计入总分。[7]在过去的写作部分考试中, 诸多考生因无法平衡选择题和作文的时间而导致无法在考试中充分展现其学术水平。正如负责本科招生的加州大学助理副总裁斯蒂芬·亨德尔所说:“作为评判学生学业成功的预测指标, 25分钟的作文是无法告诉我们太多关于学生写作水平的。”[8]作为一项衡量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准尺度, SAT致力于客观准确地对考生的学术表现提供评估, 进而在这次的SAT改革中对写作部分进行了调整。改革后的SAT作文考试时间为50分钟, 题型是读一篇文章, 理解其观点, 分析作者所用证据、写作风格、修辞目的、例证方式、推理方式和如何说服读者接受作者观点等。这种写作考试改革借鉴了GRE及GMAT的辩论式 (argument) 写作模式, 即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中案例的合理性、逻辑思维以及说服技巧或修辞技巧进行评价。其主要目的就是规避创作主观性的风险, 较大程度规定框架甚至内容, 聚焦于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从而实现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客观公正评价。[9]值得一提的是, 考生是否选择作文主要还取决于其目标大学的要求, 而SAT的这一改革措施也是为了服务于高校考察选拔人才的目的。

(四) 大胆推进考试技术创新

机考与纸考形式同步推出。SAT考试过去仅有纸笔考试, 从2016年开始, 新的SAT考试既可以是传统的纸笔考试, 也可以是计算机考试, 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形式。近年来, TOEFL、GRE、GMAT都已经陆续从纸笔考试转换为机考, SAT考试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未来趋势, 在新一轮改革中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机考与纸考同步进行。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基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诞生的新型学习方式和考试系统由于具有高效便捷、资源丰富、平台广阔等特点, 已经受到各大教育和考试机构的青睐。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新一轮SAT考试改革中引入了机考形式, 这一技术创新将会大量缩减考试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同时也为阅卷带来很大的方便, 从而大大提高以往纸质考试的工作效率, 节约大量考试成本与有限的教育资源。

毋庸置疑, 在新一轮SAT改革中, 理事会大胆引进机考形式, 是顺应全球数字化发展时代浪潮的重要技术创新举措, 这一改革必将对网络高考产生重要的示范与引领效应, 使其成为高考领域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考试评价改革的“先行者”。

二、SAT新一轮改革的争议

(一) 对SAT改革的激进批评:它名不副实

1. 难以真实测定考生水平

莱昂·博斯坦 (Leon Botstein) 对改革持较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从本质上讲, SAT这种标准化考试应该被取缔。SAT如今被美国人广泛地认作是一个可靠的大学入学考试, 但它名不副实。理事会只是成功将其营销给大学、学生和家长, 让他们认为SAT是可以使三方达成共识的一个学术标准。[10]但其实美国不需要这种“考试阴谋” (exam schemes) :SAT和精英学府组成一个“骗局”———大学排名。在这个不甚光彩的联盟里, 被夹在美国大学理事会 (表面上不营利为大众服务, 实际上是营利组织) 和高校之间进而被动受到损害的是学生和国家的教育标准。实际上, 精英学府是协同美国大学理事会使自己的学生选拔更轻松, 而美国人却全盘接受了这一切。因为他们错爱了标准化考试和大学排名, 以为这些就能保证教育质量。

“考试公平” (Fair Test) 是一个致力于禁止滥用标准化考试的非营利组织。其公共教育主席鲍伯·斯科夫 (Bob Schaeffer) 认为, 美国大学理事会多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但收效甚微。这说明SAT需要在根本上大换血, 而非进行一次次隔靴搔痒的改革。[11]新一轮改革的SAT并未进步多少, 依然如学术界所诟病的那样, 不能很好地预测考生在大学的学术成就;并且, 随着学生群体的多样化, 越来越无法精准地确定学生的学术水平层次。唯一明显的改变就是考生为了应付考试, 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在增加。因此, 有80多所大学转而采取“免试入学”政策, 在入学申请时不要求考生提供任何标准化考试成绩。[12]而仍旧要求考试成绩的大学则更青睐ACT。类似情形发生在2005年, 在加州大学弃用SAT的压力下美国大学理事会才做出改革。客观上看来, 其改革实非基于认真的自我反省, 而是在外部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 这样的运作机制不利于SAT的科学化发展。

2. 题目设置缺乏科学性

多项选择题设置不够科学。学界认为, SAT考试从来未曾很好地预估受试者在大学的学术成就,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SAT的核心机制———多项选择题———是一种缺乏科学性、无比过时的考试策略。博斯坦认为, 这种题型的设置与现实世界毫无联系。说到底, 有哪项工作会允许你从A到E进行选择呢?人们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时, 一般不会是在一堆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其中的一些选项还会误导我们) 。生活中, 不会有任何一个自然科学家、工程学家、艺术家和作家会通过做繁琐的选择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事业。以这样的评价标准来选拔“准大学生”是不是有些荒诞呢?

为什么全美的学子、家长和学校仍对这个近乎垄断的考试如此痴迷?为什么SAT有着与自身实力不适宜的过分深远的影响力?理性地看, 这一考试其实违背了评价的基本准则。SAT不仅有选拔生源的作用, 更负有教育学生、发现高中教育问题和帮助修正教育问题的社会职责, 它应该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考试。而目前的SAT不仅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脱节, 同时受试者在考试过程中也并不知晓所选答案正确与否, 以及为什么对或错。因此, 这种考试缺乏重要的教育诊断与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SAT题目设置的不科学性还体现在:将改进了的作文题由必做改为选做。南卡罗来纳大学招生中心负责人杰罗姆·卢奇多 (Jerome A.Lucido) 提出:作文很重要, 他非常乐见作文的改革, 但为何一个更科学的作文考试已经成形, 却又把它由必做题改为选做题?这令人匪夷所思。[13]这个决定过于草率。因为大学招生方需要知悉, 这个考生是如何思考、如何进行议论、如何说服他人的。作文无疑是测试考生语言和思维的最佳手段, 却被改为选做题。

3. 打乱考试公平进而影响教育公平

(1) 财富差距引起的考试不公平

统计显示, 考生SAT分数与其家庭收入正相关:考生越富有, 分数越高。SAT扮演了一个促进经济, 却打乱教育公平的角色。美国大学理事会还没有任何有效办法去应对这个问题。[14]创始之初, SAT是为了以统一标准来评估完全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学生。面对不同阶级、不同评分标准和学术习惯的巨大鸿沟, 穷人终于可以通过考试与富人站上同一平台;招生方也不必苦苦思索, 来自某地的A是否在学术能力上等同于来自某地的B了。富人们再不能凭借从私立学校花钱弄来的推荐信进入大学了。但原来为“公平主义”冲锋陷阵的SAT现在却被诟病为“精英主义”。研究发现, 富有的孩子分数更高是因为他们能支付得起频繁的备考课程费用, 培训让他们准备充分, 深谙“考试诀窍”。[15]

(2) 财富以外因素引起的考试不公平

财富以外因素引起的考试不公平也引发关注。一方面, 支持取消SAT考试的一方将讨论引到少数族裔、女性群体以及经济基础较差群体的劣势问题上。一些专家支持这一看法, 认为以入学考试成绩为依据会低估学生的学术能力。美国大学理事会前主席唐纳德·斯图尔特 (Donald Stewart) 称:“随着《平权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 law) 的撤销, 不断增加对标准化考试的依赖, 会引起考试的不公平。”[16]他指出, 选拔学生时, 大学依赖入学考试无可厚非, 但过多依赖会出现问题。一个具体例子可以说明其误导效应:在美国, 女生的入学考试分数普遍低于男生, 但她们在大学的表现却更为出色。另一个说明入学考试影响公平的现象是:少数族裔间的考试成绩相差很大。哈佛大学的克里斯托弗·金克斯 (Christopher Jenks) 教授解释道:“入学考试使得进入美国大学的少数族裔学生没有信心去寻找自己的目标, 而较低的分数就是影响这方面种族平等的最大原因。”[17]另一方面, 财富以外因素引起的考试不公平还体现在不同地域之间。考生来自五湖四海, 教育背景相差很大。必须思考的是, 美国各州的教育并没有标准化, 凭什么单单一个标准化考试就能在全美盛行, 作为学生知识与能力最强有力的评判?

(二) 对SAT改革的再思考:它没那么糟糕

1. 它是评定等级最有效的方法, 而且为学生所适应

高中教师凯尔文·沃夫 (Calvin Wolf) 认为, 他当然希望出现一个更完善的考试, 但制定一个绝对公平的考试并非易事。以选择题为导向的考试当然不完美, 但如果要求这个评价体系不得不给学生评一个等级, 同时还要应对大量学生对成绩的申辩, 这似乎是唯一办法。在实际教学中, 他经常碰到学生发问:“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我的答案还不是那么接近?为什么他写了另一个答案就能拿更高一点的分?”[18]试问:面对大量学生这样的申辩, 你该如何解决?这样看起来, 选择题的确是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而且更为学生所适应。

实际上, 美国一些教师一直避免使用选择题考试。相反, 他们想要学生去汲取更多知识, 多下功夫写文章。但事实证明学生并不想做这些。一位教师曾受到一位大二学生的质问:“为什么不考选择题, ABCD四选一?至少给我们一个机会!”的确, 如果考四选一的选择题, 至少每个人有可能拿到25%的分数。而且在实际评分中, 一些教师给自由写作的评分确实很低。有学生认为, 通过SAT考试才有进入常春藤高校的资格, 因此取消SAT或是剥夺SAT的权威性都会让他们灰心。所以, 事实证明, 尽管批评声不绝于耳, 但是以选择题为导向的标准化考试已经是现今评定等级最有效可行的方法, 而且越来越为学生所适应, 甚至依赖。

2. 对“财富差距引起考试不公平”观点的反驳

针对“财富差距引起考试不公平”的观点, 有人提出反驳:为什么因为富人家的孩子分数更高就质疑SAT的权威性?难道他们不是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好一些吗?

在美国, 富人家的孩子分数更高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能参加更多的课外补习。他们的家长可以给老师施加更大的压力, 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还会软磨硬泡让老师高抬贵手, 打一个更漂亮的分数。现实就是, 富家孩子在任何大学入学考试中都会技高一筹, 即使这个考试是一个极度强调“真知”和“能力”、融合高科技的科学化考试。即使进行改革, 不用过多久, 富人家的孩子和家长也会搞懂新考试的门道。这是一个残酷而无奈的现实。

所以, 基于以上对SAT考试改革的再思考, 在谴责考试的不公正时, 也许可以先退一步想想它的功绩:它让过度劳累的老师们得以快速简洁地评价学生。它比写作考试更客观、更有目标性、更受学生欢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惧怕选择题考试, SAT的盛行不无道理。

三、SAT考试的未来展望

(一) “考以致用”, 继续推进内容改革

SAT最近的改革举措有可取之处。从诸多细节可以展望SAT在内容方面的未来改革方向:更贴近大学学习实际, 更注重“真实的证据”, 更为考生所适应。考试取消了晦涩无用的单词, 考生再不会因为猜错答案而被扣分, 这些都是进步的, 因为现今理性猜测已经是一种被鼓励的生活技能了。新SAT作文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给出的经典材料 (如《独立宣言》节选) , 基于材料来写作文, 着重考验其分析能力, 而非编造事例的“能力”。科曼在发布会上认为, 改进后的SAT考试核心将是分析例证, 比如, 让考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经济研究或科学实验中的数据, 或让考生分析给出的关于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例证。SAT数学部分原来的考查范围过大, 现在转而将关注点集中在解决问题及分析数据、代数及向高等数学过渡。学生只须学习这些一定范围的知识, 从而能对考试更有信心。

(二) 创造条件, 实现网络化考试

SAT新一轮改革同时推出机考与纸考形式,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是SAT走向网络化考试的一个过渡性措施, 这一步虽然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对于未来的网络高考却意义重大。如今的学生是“数字土著”, [19]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 对他们而言, 网络就是生活, 数字化生存是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SAT机考, 不仅意味着未来每年的考试次数将会增加, 表明它将提供更有效、便捷的网络化考试服务;而且意味着这种考试方式将更适应网络时代学生的生存方式。SAT机考是否采用CAT模式 (Computer Adaptive Test计算机自适应性考试) 有待考量。但我们可以看到, 现在GRE和GMAT都在使用这种模式。它会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来调整后面题目的难度:前面的题目答得越好, 后面的题目会相应增加难度及分值, 反之亦然。这是很灵活且科学的一种模式, 但如此改革意味着SAT考生的学习与复习策略须做出相应的巨大改变。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网络化考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施网络化考试, 不但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无论在大学学习还是实际工作中, 电脑、平板设备的使用都日益频繁, 以计算机使用技能为核心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所必须的核心素质, 它对于大学学习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都至关重要。

(三) 转换思路, 注重综合素质考评

SAT细节上的改革不能改变的是:它仍是一个提供“数值化”、“标准化”分数的考试。现代社会充斥着“标准”。但衡量事物与衡量人是不同的, 人非商品, 他绝不仅是图表上的一个数据点。人是社会动物, 蕴含诸多属性, 各自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人格。所以, 人无法也不应被比较。相反, 人们协同合作、分享观点, 才能实现共赢。基于这一点, 对人才的考核应着眼于每个人的优点、个性特质及“合作精神”等所构成的综合素质, 而非现行标准化考试所导向的单一学术标准上的过度“竞争”。

然而, 如何制定一个评价系统, 既能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不使他们相互比较、形成过度竞争, 同时还能够避免过于简单化的直接赋以分值的做法?一个科学且高效的评价体系, 其目的是对学生做出全面准确的描述, 使得招生方在不与学生接触的情况下, 便对其优缺点及整体素质有准确的把握。可以如此设想:附加一个测定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表, 列出考核项目, 诸如“背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创造力”、“领导力”、“勇气决心”和“创业精神”等, 通过背景调查、面试、小组活动等方式对以上项目进行考核。[20]

细说“美国高考”SAT 篇3

这个精神是什么?就是实证性的社科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证”和“综合”这两个词之所以在大学中经常用,就是因为大学里学的东西,不管是文科、理工科还是商科,都必须以“实证”和“综合”为基本方法。现代科学的成立,就在于摆脱了纯思辨的经院哲学,以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为基础。所谓实证研究,就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进行取证,然后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我在给学生的阅读中,就大量地采用了美国媒体对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报道。阅读这些报道,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不管什么学科,都建筑在经验性观察以及对其证据的综合分析之上。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训练,就是实证性的观察和对观察结果的综合分析。

主持SAT改革的大学委员会主席David Coleman,在上任前主持了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推出了所谓“核心课程”,并被绝大多数州所接受。这个“核心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现在美国中小学的阅读状况,规定社会科学等“非小说阅读”的含量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他现在推动的SAT改革,还是循着同样的思路:作文不仅成为选择性的项目,而且进行了重大改革。过去的作文,考生可以随意铺陈自己的想法,需要证据时也可以摆出一副“何须出处”的架势,甚至干脆杜撰,绝不会受惩罚。改革后的作文,则要给考生若干参考文字作为证据,让考生对之提出自己的分析。在阅读理解中,考生则不仅要勾对选项,还要为自己的选择在文本中寻求证据。总之,一切以社会科学的实证性思维为基本框架。

这样的改革,肯定会让中国学生感到“不适应”。看看《纽约时报》等媒体上对一些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报道就知道,这些报道经常是一两个版面的长文,充满了实证性分析,特别是在关于某项调查的实证结果能够支持某个结论、不能支持某个结论,某个结论要成立,还需要哪方面的数据,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因果关系,什么证据所显示的仅仅是相关性等方面,记者引述各方面的专家,提供了非常翔实的背景分析。然而,许多中国学生,对其中所运用的基本概念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叫苦连天。

所以,SAT改革要求中国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大堆单词语法,更是能够运用英文处理各种社会科学文献的基本能力。中国式的应试,应付不了这些。

那么,怎么对付新版的“美国高考”?还是用美国的办法来对付,即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吸收知识、磨练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灵活地掌握语言。

先说SAT改革的第一项,即取消冷僻的单词。这一点,我像许多在大学教书的人一样有所保留。比如depreciatory,其实就是depreciate(意为贬值、贬低)的形容词形式,在大学阅读材料中司空见惯,怎么能被归入冷僻词汇而不考呢?不过,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这些词汇不会在他们接触的阅读中大量地出现,他们不可能通过阅读自然记住,要掌握只有背。考试不应该鼓励学生背单词。

所谓难的(比如字母多的)、冷僻的单词,多是专业用语,用得少,故而意思也都很精确、很狭隘,最多也就有两三个意思。常用词汇,顾名思义就是用得多,各种场合都出现,于是导致字义丰富。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SAT题型变革在词汇上的意义。你拿着词汇表背,最多记住两三个意思。对于普通单词来说,那仅仅是其意思的冰山一角,你自以为懂了,其实大部分不懂。至于那些中美学生都不认识的生僻词汇,第一是大家都要背,中国学生没有什么劣势,第二是背会了以后确实差不多就是会了,因为那种词的定义确实很狭窄,你不会漏下十几种自己不知道的意思。善背单词的中国学生,在旧版SAT考试中也许靠着海量词汇表现不错。但普通词汇的各种活用,只能通过阅读来掌握。

SAT的改革中,除了剔除生僻字汇、要求考生展示取证思维的能力外,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考生理解美国的经典,如《独立宣言》、马丁·路德·金的《发自伯明翰监狱的信》等等,这无疑给中国考生和有关人士带来了另一层恐慌。

在美国读寄宿学校,理工科最容易适应。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并不以理工见长,但没有一个在这方面遇到麻烦的。他们首先的障碍,当然还是英语。但比英语更难的,则是历史。具体而言,在历史课中古代史是最容易的。对于古希腊罗马的知识,美国学生强一些,但强不了太多。而且除非在格罗顿(Groton)这种有古典训练传统的学校,一般课程涉及得并不深。中国学生那点关于雅典民主、罗马帝国的知识,大致能应付。现代史则难得多,最难的是美国史。一来在美国学美国史起点高,许多本土文化的知识,对美国学生是常识,上课也不会讲,中国学生则如云里雾里;二来美国史非常细致,分析性很强。就那么二百多年的历史,许多还是当地人自幼习知的常识,课程自然可以集中精力对历史进程进行聚焦式的检讨。中国学生习惯于浮皮潦草地知道点历史的大线索,比如美国独立了,南北战争后废奴了,后来修铁路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了,再后来大萧条了,二战打赢了…… 但是,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内在冲突是什么?中国学生往往茫然无知,甚至根本不知道问题的存在。

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史是非常实际的一个学科,特别是涉及对许多美国经典的解读部分。我曾辅导一位学生理解美国南北战争前宪政的历史,引导他聚焦于联邦权力和州权的问题。他终于认识到:这样的宪政难题,至今还没有解决。我拿出当今美国报刊的大量文章,说明现在大家争论的还是那几个问题,用的往往还是一二百年前的语汇。我打了个也许是过分简单的比方:你就是在美国做生意,完全不懂这些,有了官司该去联邦法院还是地方法院都不知道。

在这方面,SAT和托福不仅仅是难易有别,而是有本质的不同。托福针对的是国际考生,特别注意“文化中立”,即在考题中避免一些涉及美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习惯的知识。这样,考试才能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一视同仁。SAT则主要是美国国内的考试,设计者并不太考虑外国考生的情况。美国社会文化中的许多知识,被作为共同背景放在考试里。这次加入美国经典,则是更强调了这方面的因素,对外国学生无疑是一大难关。

面对未知的挑战,没有别的路好走,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到学习英语的征途来,那就是读书:多读、细读、深读,用英语来吸收知识、磨练思想、开阔人生的视野。

去美国留学怎么安排SAT考试 篇4

首先,中美网建议SAT考试要尽可能早。原因很简单,SAT成绩是选择学校的重要因素。申请大学本科,往往需要对大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和校方密切沟通。因此如果SAT成绩能够早出来,则有利于申请人更好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且在申请策略的整体定位上更有信心。

SAT成绩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则申请人需要在不知晓其SAT成绩的前提下,进行“盲报”。这对选校与准备申请材料都是极大的挑战。试想:如果SAT连1800分都没有上,你敢让老师在推荐信里写你的“学术能力排名TOP2%吗?

同时,SAT考试要尽可能晚。因为SAT考试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准备时间越长,则获得高分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越往后的时间,边际效果越大。很多中国学生往往是在高二升入高三的那个暑假参加SAT学习班,并且开始接触SAT考试的。2-3个月的时间难以保证获得高分。我发现很多初次结束SAT的学生基本上就把这2-3个月耗在背记SAT词汇上,而对于SAT中的语法、写作却很少有训练。若能把考试时间往后延1-2个月,往往能有显著的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如果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SAT考试不同于中国的高考,不是一次考试定终生。COLLEGEBOARD允许学生参加多次考试,而选择最高分数呈送给学校,有很多学生会在第一次考试不理想的情况参加第二次考试,

资料

因此,除非学生把握特别大,否则把第一次SAT考试放在高三学年的11月份或者12月份都是极端危险的。一旦一试成绩不理想,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要么降格申请低一档次的学校,要么来年再申请。不管何种选择,代价是昂贵的。

二、除去SAT1以外,很多大学,尤其是著名的综合类大学,往往需要学生提供3门SATII的考试成绩。由于SAT1和SATII往往在同一天举行,而学生无法同时参加,因此要考虑合理错开SAT1/SATII考试的时间问题。当然,不管是对LAC还是综合类大学而言,SAT1的重要性远大于SATII。

三、香港的SAT考试,对于中国大陆的学生而言最为方便,但报名名额也不是有保证的。现在想走留学美国本科这条路的高中生越来越多,除非今后在中国大陆设立考点,否则报名会越来越紧张。因此,在报名时要非常注意提前操作。关于报名的截止日期,需要密切关注SAT考试的网站。

由于SAT考试一般在每年的5月、6月、10月、11月、12月、1月有安排,但大部分比较好的大学提前录取申请截止日期在11月,做出最终决定在圣诞节之前,因此最终的SAT成绩最迟不得晚于12月初寄送到学校,否则将错失提前录取的机会,除非你根本不想提交SAT成绩,那是另外一回事情。这说明学生最好在10月份参加SAT考试。而考虑到第一次万一考不好需要重考的情况,因此最佳的安排是在高二暑假前的6月份完成SAT考试。

但与此同时学生又需要应付学校的期末考试,而该考试成绩对申请也是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对于学生的挑战的确非常之大。一个有着充分准备的学生,往往从高二的寒假,甚至更早时候就开始准备SAT了。

关于SATII,我个人的建议是能考则考,但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准备。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背熟相关专业词汇,做几套模拟试题后,一般都能在SATII上取得高分。另外,很多学生对于先考SAT还是先考TOEFL存在困惑。

sat美国历史 篇5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引发的热潮还令国内各大高校惊魂未定,更大的“威胁”又随之而来,SAT和ACT这两种美国高考形式,已于近两年悄然出现在中国,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优秀高中生。尤其是SAT,在短短两三年时间,正越来越被中国高中学生追捧,受欢迎程度呈上升趋势,而且势头越来越猛。有数据显示:近年参加SAT考试的中国学生正呈翻倍增长。另外,从参加SAT培训的学员组成来看,年龄越来越呈低龄化,有学生从高一高二便开始着手准备SAT。 考SAT要到香港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能否被录取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据悉,今年SAT香港考点10月、11月份的名额已经全部报满,只剩12月份的少数名额,所以有些考生不得不跑到泰国、新加坡等地去考。

ACT在中国开设了25个考点

而另一种美国高考ACT从去年进入中国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在包括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开设了25个ACT考试培训中心,这些培训中心又是ACT的授权考点。据承担中国内地ACT考试的ACTEducationSolution中国总部负责人介绍,从5月中国内地开考ACT以来,已经有多名学生通过他们的培训课程参加了ACT考试,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内地自行到香港参加ACT考试的人数。

可申请美、英、加、澳大学

对比中美两种高考制度,最直观的不同就是美国高考一年可以考六七次,只要报考不超过三次一般都不会影响录取,而且凭成绩可以同时申请多所高校。而在中国,一个考生的高考成绩一般只能有两次被高校选择的机会,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第一志愿这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美国高考已经与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形成共有资源,给予考生更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在获得ACT考试成绩后,结合预科证书,不仅可申请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等110多所协议直通大学,还可直接申请美国的大学和奖学金,获得美国本土学生的同等待遇。

美国高考潜入中国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但有专家认为,其对中国高考市场的影响所起的将是潜移默化的.蚕食,影响更大,甚至可能会触动中国高考的整个体制环境,更有人直呼“狼来了”。

业内专家认为,美国高考进入中国,对于中国考生来说是好事,给他们提供了另一条出路。

专家:不应盲目追求SAT

其实,申请美国院校,有无SAT或ACT,并不会直接作为是否录取的标准。一般来讲,申请美国院校需要托福和SAT成绩。但是每间院校所要求的条件不同,有些学生没有托福成绩或托福成绩不过550分或者没有SAT成绩,仍然可以申请到不错的美国院校。如果你高中成绩平均80分以上,托福600分以上,不管有没有SAT成绩,都可以申请到全美前100名大学,例如佛吉尼亚联邦大学。当然,SATⅠ与SATⅡ的成绩很好的学生,可以有很大机会申请到奖学金。

因此,国内学生不需要也不应该盲目追求考SAT,甚至抛弃自身学业。另外,并不是所有中学生都适合考SAT。启德教育美国顾问姜红良表示,通过SAT考试而申请入读美国大学这个途径比较适合的对象是个性开放、课外活动多、课余兴趣广泛且成绩突出的学生。

姜红良表示,对于有留学计划又有相应经济条件的高中生来说,最好是在一边备战中国高考的同时,提早进行出国留学的各种准备,如在高一、高二阶段就开始报考出国考试培训班、参加出国考试,然后选择并报考国外大学。这样,在高考结束时,也许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也拿到手了,到时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有更多选择权了。

[小资料]SAT考什么

SATⅠ主要测验考语文、数学和写作,是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SATⅡ专项测验考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主要考查考生对高中课程的掌握情况。SAT考试很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学术能力,不需要死记硬背,拓展性强,需要一个政治、经济、地理、人文更高层次的素养。只要克服了语言障碍,数理化等都是中国考生的强项。

sat美国历史 篇6

随着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出国留学已经不局限于读大学了,很多学生开始走进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中校门,而对于美国高中留学,在国内的宣传最为火热,关于美国高中的AP课程、SAT成绩以及美国私立高中的优势,国内的学生和家长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美国高中留学,以作参考。

1.自主选择课程难度

美国高中的课程是按照个人能力进行选择的。有适合大部分孩子的普通课程,有适合能力较强学生的荣誉课程,还有适合能力突出学生的AP课程。选择荣誉课程、AP课程的学生在申请大学时,这些课程就是最好的展示你的学习能力。

2.不要盲目追求SAT

很多家长非常看重学生平时的.成绩,在申请美国高中是需要出示这些成绩。其实家长和孩子在成绩方面有误区,美国SAT普遍分数1800左右,这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并不需要刻意准备。因为美国的高中不会定期复习考试、规划重点,所有美国的平均分数不会很高。对于以后的高校申请也并不会产生影响。

3.私立高中的优势

相比公立高中来说美国私立高中设施更为先进、班级人数少、资金雄厚、对于学生的关注更高。此外,美国公立高中只允许以交换生的身份学习一年,私立高中则无时间限制。除此之外,美国私立高中升学比例明显高于公立高中,特别是一些知名的私立高中,名校录取率非常高。

sat美国历史 篇7

http://m.meten.com/test/waijiao.aspx?tid=16-73675-0

近年来美国名校越来越难申,也要求我们提早规划,打有准备的仗。已经响起号角的2018年申请要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规划、准备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8年申请美国大学ACT及SAT2时间节点。

其实美国大学申请和我们国内填志愿一样,都有它一定的套路。比如说,它的申请类型和申请时间,基本每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时间节点:知套路,早安排,巧申请

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一罗列了出来。

11月1日是大部分美国大学的早申请截止日期,这一轮录取率高,但往往很多学校会有限额,所以要谨慎选择早申的学校。11月30日是加州大学体系的申请截止日期,12月1日是德州、伊利诺伊州香槟分校以及华盛顿大学申请截止日期,这些大学历来都是独立招生,没有早申请和常规申请之说,而且仅此一轮招生,要注意把握机会。

此外,大部分学校在来年的1月1日和1月15日作为常规申请和第二轮早申的截止日期,当然这是最后一轮的申请机会。不过,除了要了解大学的申请截止时间之外,我们更需要注意几项考试在申请之前的最后考试时间。

ACT目前下半年的报名时间和出分日都还未公布。不过,最保险的依旧是上半年6月10日的这场。据以往经验,9月和10月的两场基本上能赶在11月1日前出分,但也有到11月上旬再出分的情况。最新消息学霸君会及时关注,不过还是提醒大家要做好保底工作,一定要参加6月10日这场考试。

SAT&SAT2在2017年6月3日有一场考试,7月12日出分。这是最保险的一轮SAT考试,因为再往后推就只有10月4日有一场比较合适,但出分时间未定。按往年的经验来说,这一次基本能赶在10月底出分,但目前官方还未给出确切消息。建议有早申请打算的同学,还是要在6月及以前的SAT考试中争取拿下较好成绩。

留学日历:重实际,灵活变,要保底

介绍完了那么多申请细节,下面用日历的形式,更直观系统地为大家梳理一下冲击2018留学季的准备流程。不过,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进度都不一样,还是要注重实际、灵活变动,另外,有保底、留后路也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只顾眼前的考试准备。

2017年1月~3月

以参加托福考试为主,同时可以开始准备AP、SAT、ACT的备考计划和报名工作。

2017年4月

如果要考ACT,此月可以开始考试。不准备参加ACT考试的同学则准备SAT、SAT2的备考计划和报名。

2017年5月

参加SAT、SAT2、AP考试,准备ACT报名。

2017年6月

参加SAT、SAT2、ACT考试。同时可以开始个人陈述的书写和选校工作,关注美国大学的暑期活动和夏校要求。

2017年7月~8月

利用暑假,再参加一次托福考试;申请参加美国大学的夏令营、实习、夏校等;筹备推荐信相关事宜;在Common Application上注册好账户;选定3-4个早申请学校,正式开始学校补充文章的书写(每年8月1号才会更新当年的文书题目),参加第三方面试;根据SAT和ACT成绩决定9、10月考试情况。

2017年9月

准备存款证明、推荐信、成绩单。

2017年10月

成绩不理想就继续参加标准化考试,但10月的分数基本无法用于早申请,但可在后续申请中使用;完成文书的撰写。

2017年11月

完成早申请工作;完成加州系统高校的申请工作;继续参加托福考试和准备文书。

2017年12月

对常规申请的学校做好最后考虑,申请的学校数量一般在15个上下,其中保底的3个左右、中档5-6个、冲刺4-5个、试试运气1-2个。

2018年1月~2月

查询录取结果;留意递交申请奖学金材料的最后截止日期。

2018年3月~4月

大部分大学寄出录取通知书。

2018年5月

答复大学是否同意入学,另外Waiting list一般也会在5月或6月初有消息。

如今竞争愈发激烈,提早准备是必须的。准备时间至少是一年半,也就是最迟高一下就要开始筹备了。这么一算,其实不论是参加高考,还是准备出国留学,我们需要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并相差不远,谁说后者就一定比前者轻松。

耶鲁招生官的真实视角:关于申请你必须知道的问题和极端案例。

审阅申请材料的过程

首先是个人成绩,其次是课外活动,接着是个人文书,最后是推荐信。有些情况下,招生官还会考虑学生的面试表现。

学业成绩方面。这方面的评估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在申请前的高中甚至初中3-4年的成绩。根据学校和地域,成绩会有不同的分布,这也是会有专门负责不同地区的招生官的原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了解同样的成绩在特定的学校或者地区代表的水平。第二个环节是SAT或ACT成绩。对于国内学生,verbal和writing是很重要的。

课外活动方面。这方面主要体现学生在课业之外的兴趣点,学校可以从这些活动中看到学生的某些潜力,比如领导能力等。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学校希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继续参加这些社团。

个人文书方面。个人文书的作用在于体现你的个体特质,它的重要性因人而异。如果你是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录取你之后主要在学校做科研,那文书写得中规中矩就差不多了。对于那些成绩、课外活动不是很出彩的学生,个人文书就会特别重要,因为它是唯一一个能展现学生个人特质的机会。如果你的个人文书可以让招生官感觉到你特别有想法,对你留下深刻印象,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录取几率。

课业成绩和课外活动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文书是在申请的时候最需要学生仔细琢磨的部分。而且,文书是一个招生官能够了解你的最佳途径。

最后一个环节是推荐信。一般情况下,录取与否并非取决于推荐信,但是在招生官举棋不定的时候,如果学生的推荐信写得特别好,可能就会将一个学生从不确定的状态调整为希望录取的状态。推荐信不一定要找你成绩最好的那门功课的老师或是背景比较好的老师,反而建议找最了解你的那个老师。如果老师能在推荐信里提出很多细节,比如你在课上会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课后付出哪些努力,就会增进招生官对你的了解,对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推荐信是最后的环节,部分学生还要参加面试。有些学校很看重面试,尽量让每个申请者都参加面试;有些学校只是把面试作为一个参考,想了解学生是否能与他人良好地沟通,是否有自信等;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面试。面试的信息都会详细地公布在学校官网上,学生在申请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调查。

如果学校组织面试,面试的人是专门的面试官,且每个学生都要面试,那这个学校会把面试看得比较重。面试官会在面试中和学生交流他们在学生申请函中发现的疑问和兴趣点。而校友面试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学生是是否真正适合这个学校,比如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学生是否有个人想法等。

基本上,很少有学生会因为面试表现特别好而被录取。招生官会在以上几个方面给出一个意见,包括成绩、课外活动、文书、推荐信和面试,综合决定录取与否。

三种学生的极端案例

第一种是全才型学生。这种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不会偏科。这类学生的课外活动也相当活跃,表现出一定的领导能力,也可以从推荐信看出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强。这种学生的文书比较有个人特色,各个方面都比较好,所以招生官会比较乐意录取这种学生。

第二种是学业方面的偏才型。这种学生的学业成绩特别出色,有的甚至是年级前三,也经常参加一些竞赛等。学校会比较欢迎这类学生,希望学生以后在学校继续做学术方面的努力,至少是继续活跃在学校的比赛里,学校确实是看成绩录取这种学生。这种学业偏才型学生会在很多学术竞赛上获奖,从老师的推荐信中也可以反映出这个学生的成绩特别优异,人也特别聪明,确实有某方面的偏才。但是,这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能没有那么活跃,没有那么强的表现力、领导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文书方面,只需要做到中规中矩,招生官对这类学生不会太苛求。

第三类是课外活动比较活跃的偏才型学生。这种学生可能成绩比较普通,甚至在平均水平以下,但是他的课外活动表现得特别出色。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自主创业,展示出非常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或者体育方面特别擅长,甚至可以代表国家比赛。我们把这种学生定义为有过人之处,不一定是学业成绩方面。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学生的文书写得比较好,因为他们的课外活动比较丰富,而且他们对自己比较了解,很有个人想法。这时,招生官会觉得这类学生会给学校增添不同的精彩。

录取关键

很多时候家长或者学生说:学校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学校习惯用的一种说法叫“Diversity”,即多元性。学校希望招一群有特色的学生,而且学生又不尽相同,有的学业非常好,有的擅长课外活动,可以让他们在一起互相学习。

美国学校相信有不同才能绽放出火花。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课堂上得来的,而是在和同学一起吃饭聊天、参与团队合作中得到的。所以,招生官非常希望学生在申请函中展现出自己的特色,让招生官想象出学生来到学校后参加的活动类型,为学校这个大集体带来的贡献。

所以,录取的关键是在申请过程中寻找并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从招生官视角来看,他们每天要审阅非常多的申请材料,很多时候,想要录取的都是那些能给他们留下印象的学生。

如果能让招生官审完材料后给这个学生起外号或贴标签,那可以算是一份非常有个人特色的申请函。比如,这是爱拍电影的男生,那是参加了好多数理竞赛的学生等。

在申请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花一点时间好好反思自己。其实文书篇幅不多,可能两天就写好了,时间需要花在别人的反馈和你反复的修改上。一篇你觉得很好的文书,在别人看来不一定是好的,所以,建议大家将写好的文书拿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看看别人是否能从你的文书中看出你的印记。曾经有位招生负责人说过,一篇好的文书就是不写名字放在桌子上,了解你的朋友一看就知道哪篇是你的文书,里面的故事,包括逻辑都要有你的个人特色。

整个申请过程中需要大家进行许许多多的反思,需要大家想清楚自己的特色是什么?希望从美国本科教育里得到的是什么?这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美国立宪历史 篇8

作业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历史

学院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级专业: 2013级

指导教师: 袁智

学生姓名: XX君

学生学号: 2013360X

二〇一 五 年 9 月 —— 二〇一 五 年 9 月

一、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简介去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又称费城会议、联邦会议或费城大会)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举行。会议原本的目的是修改《邦联条例》,从而解决当时13个原大英帝国殖民地邦根据这一条例而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在运作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但是以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的部分代表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对《邦联条例》进行修整,而是希望可以直接建立一个新政府。与会代表选举乔治·华盛顿来主持这次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因此这次会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二、制宪主体,制宪者简介

由于罗德岛州给予抵制,其他州一共指定了70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但有一部分没有到会,最终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一共是55人。

这55位代表几乎全部参加过独立战争,其中29位曾在大陆军中服役,且大部分是军官,除了两到三人外其他代表全部都曾在殖民地或独立后的各州政府内任职。约四分之三的代表曾是或还是当时邦联议会的议员,并且大部分在独立战争时期就是大陆会议的成员,有几位都曾担任州长。只有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莫里斯两人先后在美国建国史上的三份里程牌性质的文献上签过字,分别是《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宪法。

超过一半的代表受过专业的法律训练并且曾担任律师或法官,不过只有约四分之一以此为主要的谋生手段。代表们所从事的其他职业还有:商人、船主、工厂主、银行家、金融家、农场主、土地投机商、医生,另外还有一位牧师。其中25人拥有奴隶,16人依靠奴隶来作为发展其他事业的本钱。大部分代表大量拥有土地,绝大部分都生活得非常富裕和舒适。乔治·华盛顿和古弗尼尔·莫里斯则是当时全国最有钱的人之一。

与会代表选举乔治·华盛顿来主持这次会议,主要参会者包括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查尔斯·平克尼,威廉·佩特森,罗杰·谢尔曼。

①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

②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年-1836年):美国第四任总统,民主共和党的组织者,1776年参加弗吉尼亚宪法的制定,制宪会议的主要人物。提出弗吉尼亚方案。③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年-1804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提出汉密尔顿方案。

④查尔斯·科茨沃思·平克尼(Charles Cotesworth Pinkney,1746年-1825年):美国开国元勋、政治家,南卡罗来纳州人,联邦党成员。他支持南卡罗来纳州批准联邦宪法,并成为美国宪法的主要签署人。提出查尔斯·平克尼方案。

⑤威廉·佩特森(Paterson.Willian.N.J,1745年~1806年):和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是校友,以精通法律著称。制宪会议之前担任过新泽西议会议员、新泽西检察总长等职。提出新泽西方案。

⑥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1721年-1793年):美国政治家,曾任两届大陆会议代表,美国众议员和美国参议员。也是《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签署人之一。提出康涅狄格妥协。

三、制美利坚合众国制宪背景

宪法制订前,根据第二届大陆会议所制订的《邦联条例》而组成一个统一国家的北美地区13个最新宣布独立的邦一共拥有约400万居民。但是很快就像所有长期处于资金不足困境中的邦联制政府一样,这个刚刚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也从一开始就在组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且难以为继的缺陷。由于邦联条例只有在所有的州都全票通过的情况下才能修改,任何州都拥有对任何提议的否决权,并且邦联条例也没有赋予这个弱小的政府任何征税的权力:完全只能依赖各州,而没有任何权力强制要求各州支付拖欠的费用。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各州开始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产生纠纷。这其中包括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州围绕波多马克河而产生的纠纷(一直到1910年,联邦最高法院才在马里兰州诉西弗吉尼亚州案中以9比0的裁决解决了这一冲突)以及罗德岛州擅自对所有经过其境内波士顿邮道的交通强制征税等。詹姆斯·麦迪逊建议各州政府派出专员“出于对各方共同利益和长久和谐统一的考量,并结合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各州间贸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在1786年9月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5个州的代表们决定于1787年5月14日在费城召开一次制宪会议来讨论对邦联条例进行改进。不过罗德岛州由于担心这一会议会损害其利益,因此对之予以抵制,并且当宪法最终制订并提交各州时一开始就拒绝予以批准。

四、美利坚合众国制宪过程中的主要争议

1.奴隶制问题

奴隶制问题是整个制宪会议期间最具争议性的议题,当时在多个州中,奴隶制都是非常普遍的。仅与会的55位代表中就有25位是奴隶主,其中包括所有来自弗吉尼亚和南卡罗莱纳的代表。在所有州中,奴隶的总数占到了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除了全国最北端已经基本消除了奴隶制的新英格兰地区外,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奴隶的存在。

最终,詹姆斯·威尔森提议在统计各州人口来决定该州众议员人数时,每位黑奴按五分之三个美国公民计算,这就是所谓的五分之三妥协。这一妥协得到了通过,并且也是会议解决的最后一个重大议题。

2.国家政体问题

国宪法建立了联邦制政府体制,联邦成员州保留它们的主权,包括宪法未赋予联邦政府的一切权力,而联邦政府,尽管是更高一级的政府,却只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其仅仅拥有那些为宪法所列明和规定的权力——这些权力是美国人民赋予给它的。

3.议员的选择方式及任期问题

在讨论中,大州赞成根据人口的多少来确定立法代表的人数,而较小的州则主张各州派出相同人数的代表。1787年6月,弗吉尼亚代表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提出设立两院制立法机构,两院代表人数均由人口多少决定。在就此建议进行辩论时,较小的州扬言不仅要解散这次会议,而且要解散邦联。

一个月后,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Roger Sherman)提出一项折中方案,即每州在参议院享有一票,而众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数的多少决定。许多人认为,这一方案拯救了美国宪法。

4.征税权和贸易监控权

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与货物税,以偿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御与公共福利,但所有间接税、进口税与货物税应全国统一

5.国会经费来源问题

参议员和众议员应取得由法律规定,并从合众国国库中支付的服务报酬

五、如何看待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

会议的结果是制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因此这次会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美国宪法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份富有活力的文件,在保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为适应国家不断变化的需求,多次作出修改。从包含最初10条修正案的1789年《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起,美国宪法历经27次变动,修正条款涉及范围广泛,从禁止奴役行为到赋予年满18岁的男女公民以选举权。

1787年夏季的立宪辩论在独立后的美国“解决了权力问题”。虽然国家政府得到了加强,但各州——包括较小的州——认为他们仍能参与行使权力。

再者,制宪会议及其产生的宪法“限制了权力”,而权力被视作对美德与自由的威胁。米德考夫说:“它旨在防止多数派施行暴政,但没有否认主权寓于人民。”

上一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主题活动下一篇:监测系办公室第七周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