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2024-07-22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共8篇)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篇1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一、土地座落。填写变更图斑所在具体的乡(镇)、村、村民小组或农场、分场等的全称。

二、所在图幅号。填写变更图斑所涉及的所有图幅编号。

三、No。填写调查表编号。以乡为单位顺序编号,编号为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后3位为自然顺序号;当变更内容较多需要填写多张表时,在调查表顺序编号后以分数并加括号形式注明页数和页号,其中分子表示页号、分母表示总页数。如2004018(1/2)、2004018(2/2)。

四、1栏填写图斑变更前所属的权属单位名称。

五、2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图斑编号。

六、3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地类代码。当图斑含未上图的零星地类、田坎等时,第一行填“/”,以下逐行填写组成该图斑的各地类代码。

七、4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面积。当图斑含未上图的田坎、零星地类等时,第一行填图斑总面积,以下逐行填写对应于3栏组成该图斑的各地类面积。各地类面积之和必须等于图斑总面积。

八、5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土地权属性质。国有—G、集体—J。

九、6栏填写图斑变更后所在的权属单位名称。

十、7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图斑号。

十一、8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地类代码及所含未上图零星地类、田坎的地类代码。

十二、9栏填写变更后的图斑面积。变更前各图斑面积之和与变更后图 1

斑面积之和必须相等。

十三、10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权属性质。国有—G、集体—J。

十四、11栏填写地类变更部分变更前的地类代码。

十五、12栏填写地类变更部分变更后的地类代码。当为可调整地类时,地类代码后加k,如可调整园地—021k。

十六、13栏填写12栏对应的地类面积。

十七、14栏填写当年新增建设用地的四种类型的代号,本批准本建设—B,其中占用耕地—B1;“批而未用土地”—P,其中占用耕地—P1;本未批先建—W,其中占用耕地W1;本前批准本建设(即本前的“批而未用土地”,本建设)—Q,其中占用耕地—Q1。

十八、15栏填写当年新增耕地的四种类型代号,土地整理—Z1、土地复垦—Z2、土地开发—Z3、农业结构调整—Z4。

十九、16栏填写补充耕地来源类型代号,使用“占补平衡”项目经费补充—J1、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其他资金补充—J2、农民自发开垦和社会其他资金补充—J3。

二十、备注栏主要填写上述栏中“其他”类的具体情况、“批而未用土地”的批地文件文号,以及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具体事项。

二十一、草图栏。将图斑变更前和变更后状况描绘清楚。特别是将未上图的零星地类、田坎及田坎系数等表示和了解清楚。在变更图斑内注明变更后的图斑号,并用括号注明变更前的图斑号以示区别。

二十二、调查人、填表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均应按实际情况填写。2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篇2

1、土地变更调查不仅保持了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而且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地检查、补置、更正, 使地籍数据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和补充, 还使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逐步得以消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逐步用高精度的变更成果代替原有精度较低的成果, 使地籍资料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它满足新的需求, 使地籍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2、变更调查充分发挥了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 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准确的农业用地基础数据, 为今后确定各年度实际耕地面积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提供依据, 为核定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二、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需要各部门和各基层的配合, 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开展变更调查工作的投入有限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成果整理, 技术性强,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持才能完成。由于投入有限, 没有专项经费, 不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购置较先进的测绘定位工具, 不能及时对变更进行调查, 这就制约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从事土地变更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为贫乏

一方面, 投入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与繁重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任务不适应;另一方面, 从事土地变更调查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有关的基础知识、技术手段和方法不大了解。在以往的调查中, 将变更地块的位置在图上标注错误。

3、技术手段落后, 工作效率不高

首先,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是经常发生的, 变更的内容情况不同, 各种数据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要分时分段地及时做好变更的相关登记、统计工作和年度报表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的长时间累积。而实际上每年只是在要求上报资料的时候才搞一次, 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成为了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击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年的变更调查任务量, 这就难免有丢落的现象发生。

其次, 野外采集工具的限制。由于技术条件所限, 县级一般都是采用钢尺进行野外的调查作业, 由于钢尺的局限性, 变更图斑的形状、位置等不能准确体现。此外由于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 使他们在完成一些常规的统计工作时效率很低。

4、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保证进度和质量, 每年的变更调查都需要乡镇基层土地所的配合。在变更调查的过程中, 上至领导, 下至配合外业调查的普通人员, 对每年的变更调查有着不同的认知, 隐瞒和多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变更登记地类时存在有虚假现象, 如明明是耕地被占用而登记上报的资料中却填写的其它情况, 造成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真实性较差。

5、变更登记档案资料的管理欠规范

变更调查结束后, 有的基层人员对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的意义不大了解, 以为这项工作完成了, 与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关联。同时, 有些单位对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档案资料管理不重视, 存放和保管随意,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资料丢失现象,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变更调查成果的有序管理。

三、做好土地变更调查方法的探究

土地变更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如何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使我们实时地掌握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 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从事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对如何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认为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提高对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认识, 解决经费问题

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现状情况的基础上, 各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变更调查这项基础工作的领导, 提高其工作地位。同时, 增加土地变更调查的投入。

2、充实技术力量

结合实际情况, 对各县国土资源局从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的培训, 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部署, 承担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研究制定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和技术方案, 并定期考核所做的工作, 逐步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3、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运用到地籍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要逐步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变更土地利用数据库, 这样可以使土地变更调查的实施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从而真正做到实时地提供土地变更调查的文字和图件成果。同时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4、分时段、分年度把工作做好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是经常发生的, 变更的内容情况不同, 各种数据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要结合上级的要求和部署, 分时分段地及时做好变更的相关登记、统计工作和年度报表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的长时间累积。

土地变更调查中图斑变更依据研究 篇3

关键词:图斑变更依据;土地变更;卫星影像;二调数据库

1引言

土地变更调查指在土地详查完成后,根据土地详查的程序及要求,对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界限进行的调查。变更调查是土地调查的一项制度性工作,与遥感监测是准确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它是土地详查的延续,是保持土地详查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1],也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实施管理方式转变,加强用地监管的重要手段,在二调完成后显得尤为重要[2]。

在基于二调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土地变更调查中,图斑的提取是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或不同时期的现状图与遥感影像图,并通过人机交互判读的方式来发现变化图斑,利用GPS定位测出变化的数据,通过GIS的分析与处理,得到变化图斑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位置和数量等信息[3]。图斑变更范围并不完全等同于监测图斑范围,要根据外业调查的实际变化情况在外业调查地图中圈定变更范围,经审批的建设用地应按照批准红线进行变更,超出红线范围的建设用地按违法用地统计。

现阶段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虽已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土地变更工作中,图斑变更依据没有具体标准,存在工作障碍。本文以土地变更调查为依据,选择重庆市北碚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二调前后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技术的变化,结合实践,对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图斑变更依据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力争探索出更加科学、利于实施的新时期的变更调查模式。

2概况

北碚区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缙云山下,是重庆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重庆都市花园”。北碚介于东经106°18′14″至106°56′ 53″和北纬29°39′10″至10°3′53″之间。全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自第一次土地详查以来,为保持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我国各地区年始将土地变更调查作为年度例行工作。

北碚区从1996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土地变更调查,至今已有17余年,期間变更调查的技术手段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将土地变更调查的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2007年以前(即二调前),可视为传统的变更调查技术,二是2010年至今(即二调后),可视为基于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变更调查技术。

3.1传统土地变更中图斑变更依据

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即为二调前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当时技术比较落后,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方式,并利用部分遥感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最终调查结果以纸质为主,存在变更调查工作量大、现势性差、效率低、难度高等弊端。北碚区在土地详查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底图,采用简易测量和人工判读的方法,将变化图斑边界描绘到土地利用图(薄膜底图)和记录历年土地变更情况用的兰晒图上。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图斑的属性和图片难以达到一体化,而是将权属单位用地情况数据以台账和记录簿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之工程量大、操作复杂,致使图、数难以一致。

3.2基于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图斑变更依据

二调后,北碚区土地变更采用了变更新模式,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并利用卫星影像技术获得新增建设用地的方法,利用后时相遥感影像与二调数据库叠加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先对后时相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再与前时相和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库叠加检测成功提取出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通过外业调查,对变化图斑核实以后,将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更新到数据库中[4]。

现阶段,利用采集的2013年度覆盖北碚区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加工制作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对照2012年度遥感影像底图,叠加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本年度遥感监测图斑,并追踪核实以往年度变更调查中相关图斑情况(包括卫片执法检查结果、临时用地等),制作的2013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在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上,通过内业预判,结合日常变更,确定本地区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各图斑的位置、范围和地类,再剔除有红线的项目用地,作为外业实地调查核实的目标地块[5]。

3.3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方案

3.3.1存在问题

2013年12月份,国家下发了监测图斑影像图以及监测图斑,批地红线的提前下发。土地变更技术人员需要通过监测图斑范围线,套合影像图进行外业核查,然后根据实地情况,将变更的图斑进行入库。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到底是只根据监测图斑范围,依据实地变化状况进行变更,还是需要参考批地红线的范围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标准的统一。

监测图斑的范围线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坐标的便宜等等,因而具体变更的地类范围线并没有十分准确。其次,由于地类变化速度快,实地状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图斑变更并不能完全依据监测图斑,要参考实地现状。最后,批地红线的下发也会对土地变更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3.2解决方案

土地变更调查中图斑变更依据以实地变化为准,以卫星影像的反映为参考,兼顾考虑批地红线的土地变更模式。

外业调查中要将批地红线与本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图斑及上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等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形成外业底图,外业工作中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底图,对照实地现状,对内业解译的变化图斑信息进行全面核实、调整和补充,并予以确认的工作过程。确认和补测的信息,作为更新数据库的依据。对于影像不清或未反映的新增地物应进行补测,详细记录变化图斑的形状、范围及变化地类等内容。

(1)监测图斑大于批地红线

批地红线内部按调查地类进行上图,超出的部分进行核查现状情况后进行定性,对于变更的详细说明未变更的原因及类型。

nlc202309020810

(2)监测图斑小于批地红线

进行外业核查,做好变化范围的记录,同时参考影像图,对于批准红线范围内符合土地实际情况并且影像图有明显变化的区域进行变更。

(3)监测图斑范围线与征地红线部分重合

批地紅线范围内部的部分进行变更,批地红线外部的部分根据外业调查的结果进行判断,定性处理,如果不变更应详细说明未变更的原因及类型。

4结论

在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上,结合日常变更结果,通过内业预判,确定本地区本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各图斑的位置、范围和地类,再剔除有红线的项目用地,作为外业实地调查的目标。

监测图斑范围线进行现场实地核查以后,首先应利用收集的各个批地红线与监测图斑范围线进行套合、整饰,剔除红线范围内的项目用地,对于监测图斑范围线稍小于批地红线的,并且面积小于上图面积的区域以批地红线为准进行变更。对于监测图斑范围大于批地红线的,批地红线内要按合法上图,超出的部分核实现状情况再做定夺。

图斑变更依据做到实地变化为准,以卫星影像的反映为参考,兼顾考虑批地红线的土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丽莉,李钢,王庆.SPOT5卫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5(05):24-28.

[2]王友富.二次调查后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法体系与体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中国科技成果,2011(11):10-13.

[3]王晓栋,崔伟宏.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系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3):265-270.

[4] 余丽.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方法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

[5]郭迪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EB/OL].[2013-02-11]. http://www.doc88.com/p-9661676104395.html.

作者简介:段恒蕊1991,女,山东省,本科,土地资源管理

王璐瑶1992,女,山西省,本科,土地资源管理

王三1970,男,重庆市,副教授,土地规划,土地估价,房地产估价,土地整理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第七届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二调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土地变更关键技术研究”(1324012)

作者联系方式:段恒蕊 13657655539 西南大学楠园一舍400700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篇4

--以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例

刘开红,徐贵兴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江西,南昌,330001)摘 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奉新县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各级国土部门和建库技术承担单位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质量成果。关键词:土地更新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

Research of Data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the 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evey

Liu kaihong,Xu guixing Abstract:The data of 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vey is very important to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s.In the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vey of Fengxin county , and discusses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vailable so as to make the relative land departments build better productions of land-use database.Key words: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vey;database;quality control

0.引言

准确的、可靠的、现势性强的土地调查数据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束后国土资源部根据需要制定了基于新技术、新方案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制度和方案,以确保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技术手段先进,加上作业队伍分散,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加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势在必行。作者结合奉新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数据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与读者探讨分享。

1.变更源数据的收集

土地变更调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源数据是基本要素。源数据是

保障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所在,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基础。因此,变更调查源数据收集主要把握住正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奉新县土地变更源数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基础数据库、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和其他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

2.源数据的质量分析

土地变更调查收集的源数据直接影响变更成果。变更前需要进行全面分析:

基础库数据的质量分析。奉新县提供的变更调查中基础数据库有两种:MDB格式与MAPGIS格式。MDB格式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制作,是地方数据上报经更新汇总处理后获取的。MAPGIS数据为奉新县日常业务使用格式数据。两数据理论上一致,但因更新方式、数据结构、软件系统以及数据的压缩保存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两数据间存在极小的差异。

图1-

1、奉新县mdb格式数据

图1-

2、奉新县MAPGIS格式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的质量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是国家通过卫星快速获取特定时段该区域影像,采用专业遥感软件将该影像与往年同一时段该区域影像进行叠加分析,综合判断两个之间的影像差异,提取可能发生变更的范围数据。遥感数据现势性很好,但综合内容较多,尤其对于属全国变更调查二类、三类地区存在影像不清晰,或云层覆盖较多的情况,数据需要野外实地检验和辨别。

图2-

1、情况较好的监测图斑

图2-

2、需野外核实的监测图斑

其他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有奉新县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整理等数据。它们一般都关联了对应的配套文件,其准确性需甄别。

3.源数据的筛选

(一)基础数据库的筛选。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奉新县MDB格式数据与MAPGIS格式数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图形部分存在误差≥0.0001M(M为图形比例尺)的偏移。考虑到最终成果应采用MDB格式数据进行校验,这些微小的差别可能会给数据变更带来不可预测的错误。因此,即使MAPGIS格式数据使用方便,奉新县变更基础库仍选择采用MDB格式数据。

(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的选择。卫星遥感数据以监测图斑形式表现。检验监测图斑数据奉新县采用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踏勘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法。对于影像清晰,参考位置明显的监测图斑,通过室内判读,就可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变更(如图2-1);而需野外调查的监测

图斑(如图2-2),则做好全面的记录及拍照取证。通过汇总分析,最终确定奉新县需变更的监测图斑个数及面积。

(三)其他的土地利用数据的筛选。奉新县土地利用数据变更的合理性甄别特征为:是否具备奉新县政府批准文件及省国土资源厅批示文件,批准面积、形状、位置是否相一致,用地年份是否符合变更要求等。通过这些条件选择符合变更调查所需的土地利用数据。

4.数据变更的过程质量控制

经过前期对奉新县数据分析后,变更调查工作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在基础数据库中进行更新的过程涉及奉新县的遥感数据、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土地开发数据等各方各面,容易出现疏漏、错误,这将造成数据库局部质量低劣,严重的将影响整个数据库的质量。对此,依据工作经验总结质量控制流程图设计如下(图3)严格控数据质量:

图3.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图

根据质量控制流程图,数据阶段性处理结束后都须及时对数据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发现错误整改并补充遗漏,反复确认无误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直至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项目结束。

5.数据质量的控制效果

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项目的数据质量控制从源数据收

集入手,对各类数据质量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实地现状为基准择优筛选,全方位地控制变更流程,有效地保障了项目质量:

①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项目限时一个月,时间短,任务重。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使奉新县土里利用变更调查项目实施有序、进度合理,节约了项目用时,保证了项目质量。本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性通过了省级检查、国家核查。

②分步骤、分环节的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础数据库、遥感监测数据,其他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采用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工作模式,保障了奉新县变更调查数据实地与图形一致,图形与属性一致,数据库变更成果全面、真实、可靠。

③从后期看,奉新县2012年的卫片执法图斑(变更中产生的疑问图斑)远少于2011,也从侧面证明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6.结束语

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笔者结合了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相关要求,对土地更新调查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数据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了探索。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思路,能够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建库单位根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参考文献:

[1]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 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地籍管理司.2010.[3] 曾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数据库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4] 仇生泉,卢松耀,任向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数据质量控制.地理空间信息,2009.[5]王刚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科技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篇5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经国土资源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规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二、本规则中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内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活动。

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保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土地变更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经依法公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五、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努力强化常态化变更监管,减少变更调查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六、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统筹安排、一查多用、分级实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

七、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牵头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相关司局和单位共同参与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部专题会议方式,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八、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各地日常变更工作的基础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统一时点是当年12月31日。

九、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商同级财政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章 工作内容

十、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上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的基础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日常管理形成的“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信息,实时叠加到“一张图”上,逐步实现实时变更。各地要及时利用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更新下一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并保持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相关信息更新的连续性与现势性。

十一、在遥感数据需求统筹的基础上,采购当年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内业提取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开展遥感监测工作,辅助开展变更调查。同时提供给相关矿政业务部门,利用遥感影像对矿产地储备范围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查清内各类土地的实际变化情况,重点查清建设用地、耕地的变化情况。

十三、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用地管理信息调查,查清内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情况、用地合法性情况、“批而未用”土地情况、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情况等日常用地管理信息。

十四、依据变更调查结果和日常变更结果,按照数据库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实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每一,年底按统一时点要求,全面更新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十五、依据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数据的分析工作,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及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使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违法用地与土地督察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编写分析报告。

第三章 工作程序

十六、制定工作方案。由部地籍管理司牵头,部相关司局共同参加,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安排,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业务需求,研究制定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总体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依据总体方案,编制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并报部批准后实施。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统一方案和要求,编制本地区实施方案。

十七、全面部署工作。部地籍管理司依据总体方案,并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需求,组织起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经部审定后,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变更调查工作。

十八、开展遥感监测工作。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按照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组织开展全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工作,遥感监测生产成果供各地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用地管理信息调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使用。

遥感数据供应商和遥感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应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

十九、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将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执法检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各类日常管理信息,实时登录并更新至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各类用地管理信息和矿产资源的日常监管信息,与遥感监测成果进行比对,按照职责与分工,组织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和用地管理信息调查。

地籍业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范围内当期每一变化地块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及国家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范和要求,查清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并如实记录。

在地籍业务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的基础上,各相关司局和单位依据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补充耕地范围、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情况等日常管理资料和信息,负责组织落实并标注相关用地管理信息。

二十、开展数据库更新、汇总工作。省级地籍业务部门负责组织市县级地籍业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技术标准与规范,在日常数据库更新的基础上,依据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和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每一,年底全面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并逐级汇总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本省级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核查确认,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进行检查,按时将通过省级核查检查的土地调查成果报送国土资源部。二

十一、开展调查成果质量检查与核查。部地籍管理司牵头,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组织专业队伍,按照数据库标准和要求,对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对照遥感影像及监测成果等资料,开展变更调查成果的地类一致性核查。其中,对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开展全面的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对非建设用地流量变化异常地区,开展重点地类流向的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检查核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二十二、开展用地管理信息的国家级审查。部地籍管理司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同步将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提交部信息中心。部信息中心负责将变更调查成果纳入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与用地管理信息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信息的叠加分析,并提供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使用。部相关司局和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分别组织变更调查成果中用地管理信息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信息的审查核实工作,并形成审核结果,按变更调查方案要求的时限,分别及时反馈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二十三、完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根据部反馈的地类一致性核查结果、数据库检查结果及用地管理信息审查结果和矿产资源日常监管情况,在规定期限内,按各自职责分工,逐一对比核实,修改完善变更调查成果,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送国土资源部。

二十四、实地核实与重点抽查。部组织对各省级修改完善后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再次核查。根据核查结果,结合重点地类的流向、流量特点,确定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由部统一组织,采取行政和技术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外业实地核实及重点抽查并通报检查抽查结果。

二十五、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按照数据库更新的规范和标准,负责检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变更调查成果。通过国家级质量检查和成果核查审查的,纳入并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十六、变更调查结果汇总。在更新后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按照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汇总的有关规范和要求,部地籍管理司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汇总形成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成果。

二十七、开展数据分析,编写分析报告。在汇总结果的基础上,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开展本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的分析工作,编写分析报告并逐级报送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部地籍管理司会同相关司局和单位,起草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经部审查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章 质量控制与成果管理

二十八、建立土地变更调查培训制度。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需要,加强对参与变更调查的技术及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二十九、设立专家库。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设立专家库,根据需求从专家库中选择或抽取专家,成立专家组,负责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政策和技术问题,对调查方案论证及有关技术咨询、指导。

十、实行质量检查与监理制度。土地变更调查质量检查与监理制度应遵循公开公正原则,实行量化考核。对不能满足检查与监理要求又不及时整改的作业队伍,应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监理工作应遵循回避制度,作业单位技术人员不能监理本地区、本单位成果。监理检查结果应客观公正,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各作业单位公布。

十一、实行成果质量分级控制制度。对县级调查成果实行自检、复查、核查确认的质量分级控制制度。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自检,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复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并报经省级人民政府确认。部负责对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核查。

十二、实行奖惩制度。对调查成果质量较高,以及在土地调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部将适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对违法干预调查工作、虚报瞒报变更调查数据的,按《土地调查条例》规定的罚则处罚。对未按时报送或拒不报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进行相应处罚或处分。

十三、调查成果管理及保密。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应按照国家档案及保密管理的有关要求,统一管理,及时存档。国家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存放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并做异地备份,成果确认公布前,需要使用的,须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部地籍管理司以书面方式,通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提供国家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并按有关规定签署成果资料保密协议书。

保管和使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的单位,必须根据国家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数据管理的保密制度。

十四、调查成果应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经确认公布后,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及时提交部信息中心,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通过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服务于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及对外提供使用。

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参照国家成果应用模式,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在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上实时开展。三

十五、调查成果公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公布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逐级依次公布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五章 附 则

十六、本规则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则,制定本省(区、市)实施细则,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三

土地变更申请 篇6

项目土地出让合同的申请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海淀分局:

我公司开发建设的永丰航空材料园项目,于2009年4月27日与贵局签订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I-20,I-26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号:京海地出(合)字(2009)第2号)。该项目宗地出让面积6367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159.4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8262.7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896.72平方米。

该项目共1栋建筑物,用途为科研,已进行到办理规划许可证阶段。我单位于2011年10月19日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海淀分局核发的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永丰产业基地航空材料园设计方案调整规划意见复函,文号为2011规(海)复函字0041号,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

一、变更前内容:

1.宗地出让面积6367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159.4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8262.7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896.72平方米.2.法人代表为李晓红。

二、变更后内容:

1.宗地出让面积6367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338.1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8375.4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962.72平方米。

2.法人代表为戴圣龙。

现我单位申请按新审定的规划文件调整出让合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篇7

1 “3S”技术

“3S”技术是遥感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简称。“3S”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整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2,3]。由于空间数据受到地域、尺度、时间变化等因素的制约, 作为提供数据源的RS技术, 犹其是RS影像, 如何提高其准确性和使用效率, 成为“3S”技术发展新的方向。2004年, 朱运海、江涛等利用SPOT和ETM+影像对河北省万全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4];2005年, 付丽莉、李钢等通过北京大兴区的SPOT 5卫星影像室内判读发现变化图斑并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5];2006年, 吴荣涛等从遥感混合像元成像原理及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规律等方面定量分析了SPOT 5遥感数据的误差, 并对其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几何精度中作了探讨[6]。

2 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及步骤

2.1 影像数据源

当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所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源主要有:美国的LandSat卫星、IKONOS卫星、法国的SPOT卫星、美国的QUIKBIRD卫星以及航空摄影像片等遥感数据。几种常用遥感影像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难易程度为QUICK BIRD>IKONOS>IRS>SPOT。

从性价比方面考虑, 遥感影像数据其波谱类型、空间分辨率及单位成本各不相同。选择时首先考虑满足更新图件比例尺的大小, 同时考虑信息数据的特点和成本投入问题, 以达到以最小代价满足更新图件的需要。美国LandSat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为30m, 价位最低, 每平方公里0.3元左右。而且陆地卫星LandSat的TM数据在有效面积、波谱范围、信息量、地学综合信息提取能力、分类精度、几何精度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可满足更新1∶10万图的需要。法国SPOT 5的性价比较好, 其全色遥感影像分辨率2.5m, 每平方公里8.3元, 多光谱遥感影像分辨率10m, 每平方公里4.17元。SPOTS的全色影像的分辨率远高于TM/ETM+的分辨率。而SPOT 5卫星的三个多光谱波段和TM的2, 3, 4波段相似 (均为可见光波段) , 但没有与TM1, 5, 6, 7波段相似的光谱波段, 故SPOT 5的光谱分辨率不如TM。

另外, 中巴资源卫星分辨率19.5m, 价格极低, 每平方公里仅0. 04元,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用中巴资源卫星影像。美国IKONOS和Quick Bird卫星, 分辨率达到米级或分米级。完全能够满足1∶10000比例尺测图精度要求。

2.2 数据处理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1∶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从影像几何纠正, 到目视解译提取土地利用数据, 都要求影像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为了更好地判断、选取明显地物点进行影像几何纠正以及更准确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必须进行影像处理。影像处理主要包括像元重采样、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前增强、影像融合以及融合后影像增强等。

2.2.1 数据重采样方法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 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整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上的位置, 对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从新采样, 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 建立新的图像矩阵。

常用的内插方法包括:最临近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法。

最邻近法 (Nearest Neighbor) 是将与某点最近的整数坐标点的灰度值取为该点的灰度值。这种方法计算量小, 有一定的精度, 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当该点相邻像素灰度值相差较大时, 这种灰度估值方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且处理后的图像灰度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

双线性内插法 (Bi-Linear Interpolation) 使用某点的4个邻近像素的像元值, 按照其距内插点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 进行双线性内插求出该点的灰度值。计算量较最邻近法大, 但避免了最邻近法灰度不连续性的缺点。

三次卷积内插法较为复杂, 它是使用内插点周围的16个像元值, 用三次卷积函数进行内插。该法计算量大, 运算速度慢, 但精度高、中误差约为双线性内插法的1 /3, 能保持较好的图像边缘细节。

2.2.2 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

在遥感成像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遥感图像存在一定的几何畸变现象, 这些畸变和失真影响了影像的质量和应用, 必须进行消除, 即进行几何校正。卫星影像的纠正有两种, 一是根据卫星轨道公式将卫星的位置、姿态、轨道及扫描特征作为时间函数加以计算, 来确定每条扫描线上的象元坐标。多数用户得到的便是这种, 但是往往由于遥感器的位置及姿态的测量值的精度不高, 其校正图像仍存在不小的几何变形。因此进一步的几何纠正需要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多项式纠正模型。

2.2.3 遥感数据的融合

融合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方法, 如Lab融合、HIS融合、PCA变换 (K-L变换或主分量变换) 、Brovey变换、HPH变换 (高通滤波变换) 、线形复合运算和乘积运算、比值运算。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对高分辨率数据进行融合试验, 并具体应用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实践中来, 以充分发挥多平台、多层次、长系列化遥感资料, 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实效性、可比性和调查精度。本文主要对主成分变化法和HIS变化法进行试验和研究, 比较分析结果。

主成份变换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压缩方法, 它将具有相关性的多波段数据压缩到完全独立的较少的几个波段上, 使图像数据更易于解译。主成分变化法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将参与变换的各个波段包括高分辨率数据在内统一进行主分量变换, 然后反主分量变化;另一种是先对多波段图像做主分量变换, 用多个主成分表示原图像信息, 转换后的各主成分图像互不相关, 各自独立, 用高分辨率全色波段替换第一主分量, 再进行反主分量变换, 得到融合后图像。

HIS变换是将遥感图像从红 (R) 、绿 (G) 、蓝 (B) 三种颜色组成的彩色空间转换到以亮度 (I) 、色度 (H) 、饱和度 (S) 作为定位参数的彩色空间, 以便使图像的颜色与人眼看到的更为接近。其中, 亮度表示整个图像的明亮程度, 取值范围是0~1;色度代表像元的颜色, 取值范围是0~360;饱和度代表颜色的纯度, 取值范围是0~1。HIS变换法先将多光谱影像进行彩色变换, 分离出I、H、S三个分量, 然后将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分离的I分量进行直方图匹配, 使之与I分量有相同的直方图, 最后再将匹配后的全色影像代替I分量与分离的H、S分量, 做HIS逆变换后得到RGB融合影像。

3 遥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3.1 影像融合

利用的遥感资料是2006年4月天水市秦州区西郊SPOT 5影像数据。影像融合前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重采样、几何校正和图像配准三个部分。首先应对欲融合的多波段影像进行双线性内插法重采样, 然后进行波段组合和几何配准, 使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在几何上能完全匹配, 像元分辨率归化一致。最后进行融合处理, 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变换、HIS变换和Brovey变换融合方法的图像, 如图1所示。

3.2 遥感影像解译

遥感影像解译主要有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两种类型。人工目视解译方法主要通过手工描绘或借助于图像处理工具的方法, 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目视解译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但其工作量较大, 调查速度较慢, 发现变化区域比较困难。计算机分类方法的特点是调查的速度快, 符合快速成图的要求, 特别是计算机分类法可以识别出像元的每一级灰阶差异, 这是目视解译不可能做到的。但计算机分类法在考虑目标物的形状、位置及它们的空间相关性时要比目视解译困难, 常常因此影响分类的精度。

在分析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识别变化信息的各自优势后, 本文将上述两种信息变化提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更新。首先对两期遥感数据进行辐射校正配准, 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检测出变化区域, 结合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 获取准确的变化范围, 最后, 确定变化地类, 如图2、3所示。

3.3 土地利用变化提取

结合本区域特点, 在充分分析三种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技术提取各类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结合人机交互处理技术进行检核和修改, 减少信息提取的错误率, 如图4所示。

4 精度分析

精度分析是遥感调查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精度分析, 调查者能确定调查方法的有效性, 改进调查方法, 提高调查精度;使用者能根据调查结果的精度, 正确、有效地获取调查结果中的信息。本文以1m分辨率的航片为对照, 对SPOT 5影像解译的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遥感调查结果的精度有3种形式, 即位置精度、类型精度和数量精度。位置精度 (也称定位精度) 是指调查所得地图与参考图上对应单元在空间坐标上的位置差异;类型精度 (也称定性精度) 是地图上的图斑类型与实际类型相比较的判读正确程度;数量精度 (也称定量精度) 是指调查结果中某类 (或各类) 的数量与该类 (或各类) 实际数量的接近程度。

4.1 位置精度

地图上各个地类的位置精度取决于类型界线的转绘。因此, 位置精度的分析通常是在解译图上选择几个代表性的样区, 利用精度较高的转绘方法 (如转绘仪法) 进行转绘, 选择一些检验点与地图上的对应点进行比较, 求出每一个点的位置误差。

通过对比试验片区的面积, 我们得到:对于勾绘图斑来说, 使用1m分辨率的航片的位置残差在0.1~3m之间, 而使用2.5m分辨率的SPOT 5影像, 残差则大于3m, 有些达到15m。

4.2 类型精度

通过抽样分析, 对每个地类的子类分别选择10个检验点, 在人机交互解译出土地利用变化图上, 共计选点500点, 进行类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整体类型精度为97.28%。

4.3 数量精度

数量精度是指调查出来的各类土地利用面积数据与实际面积数据的接近程度, 这里所说的实际面积数据为1m分辨率的航片调绘出的面积。经过统计, 所选择的83块图斑的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与实际面积的统计差值为524.21亩。其相对误差符合《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 (试行) 》面积量算的精度要求。

5 结语

主要介绍了利用丰富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从遥感影像的获取到影像数据的处理方法, 再通过人机结合的方法绘制出变化区域,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 不但可以使遥感影像应用于土地勘察与调绘, 而且对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更新也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梅安新, 彭望碌, 秦其明, 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陈新福.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7) :123-125.

[3]张京红, 申双, 李秉柏.用SPOT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动态监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24 (1) :99-105.

[4]朱运海, 江涛.利用SPOT和ETM+影像进行县级土地利用调查——以河北省万全县为例[J].四川测绘, 2004, 27 (1) :26-29.

[5]付丽莉, 李钢.SPOT 5卫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5 (5) :24-28.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篇8

【摘 要】本文针对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土地卫片核查几项工作的关系略作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耕地保护;土地卫片核查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是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维护与更新,它为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土地卫片核查提供了MAPGIS数据库基础,因此,几项工作密不可分,为了加强这几项工作的衔接,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耕地保护工作的协调。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就是如实反映耕地、建设用地等有关地类的年度变化情况,同时也是检验本年度内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包括基本农田的变化情况)的依据,因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做好耕地保护应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紧密衔接,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加强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土地综合整治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是对于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统称。土地综合整治应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划分项目区范围和规模,因此,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衔接,尤为重要。

(3)加强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协调。土地增减挂钩工作通过拆旧建新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把通过复垦农村闲置宅基地、“空心村”等增加的耕地面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开展这项工作之前必须先查阅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库成果,了解了现状地类家底,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部署相关工作。

(4)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与土地卫片核查工作的协调。

自2009年我市被列入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以来,已顺利通过4次检查验收,以往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主要是将同一地域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卫片进行叠加对比后,反映出该地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提取卫片执法检查数据。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第一次完全意义上同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相衔接,卫片执法检查数据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影像、国土资源部“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进行提取和下发,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在政策界限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为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紧密衔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概念区别。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是两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工作,在新增建设用地概念上存在区别。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包括三部分: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图斑)、往年批准本年实际已建设(PJ图斑)、未经批准本年实地已建设(W图斑)。土地变更调查中的新增建设用地也分为三部分: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图斑)、未经批准本年实地已建设(W图斑)、本年批准未建设(P图斑)。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包含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图斑)和未经批准本年实地已建设(W图斑)。本年批准未建设(P图斑)地块,在当年并不纳入卫片执法检查范围,只有在下一年度开工建设后才作为往年批准本年实际已建设(PJ图斑)纳入卫片检查的范围,并对照批文核查实地占用的耕地面积。

(2)认真用好实地伪变化图斑政策。

自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开始,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中取消实地伪变化填报选项,即纳入卫片执法检查的图斑只有合法和违法两类,非此即彼。但在卫星遥感监测时会有大量因地形地貌变化而被监测到的实地伪变化图斑,且数量较大,这就需要在年度土地变更阶段进行认定处理。因此,执法监察部门要及时与地籍部门搞好衔接,对设施农用地、依法批准的临时用地、农村道路、临时堆场、已拆除的违法用地、管线施工临时用地、塑料大棚、简易工棚、活动板房等用地,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要求,作为实地伪变化图斑进行变更,防止卫片执法检查新增建设用地中出现实地伪变化图斑,影响卫片执法检查的结果。在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时,我省有的市就因这种情况造成工作的被动。

(3)在土地变更调查阶段对违法违规用地进行整改。

国土资源部已明确表示自201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开始取消“6·30”政策,即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前,违法占地项目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或未拆除复耕到位的,不再给予半年的整改期,直接纳入违法用地进行统计。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卫星影像数据一般在11月份下发,到12月31日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如何在年底前消除违法占地成为执法监察部门在土地变更调查阶段的首要任务。执法监察部门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间段,打破常规、超长思维,自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卫星影像数据下发伊始即逐宗查看现场,认真核对土地审批情况,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用地,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按照卫片执法检查的要求依法进行查处,能够完善用地手续的在对人对事处理到位的基础上抓紧完善用地手续,不能完善用地手续的,采取拆除复耕复绿等措施消除违法占地,在年度变更调查时按拆除复耕复绿后的地类变更。

(4)做好合法用地图斑基础数据备案工作。

今后卫片执法检查,认定一个地块是否合法,不只看是否有农转用和供地批文,而是通过国土资源部“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进行套合,涉及到指标来源、耕地占补平衡、转征收批准文件、供地批准文件、招拍挂成交确认书和土地出让合同等文件资料,缺一不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已由单纯的执法监察工作渗透到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因此,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认定的合法用地,需要及时录入国土资源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否则,将会作为疑似违法用地图斑下发,在卫片执法检查过程中增大实地核查和档案整理的工作量,同时还容易被上级误解土地审批的合法性。

另外,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准备阶段主要有以下工作:(1)接收并下发最新国家卫星遥感影像及监测变化图斑。(2)基础数据准备。以12月30日为时点,从“一张图”工程系统内下载全年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开发复垦整理、城乡挂钩试点、基本农田等各项业务数据。(3)各项文件准备。对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情况、年度内国家或市级审批的土地征收转用、耕地整理复垦开发、城乡挂钩试点、土地执法监察等数据以及划定的基本农田数据以及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批准文件等其他相关用地批准文件进行清理。

上一篇:公司施工安全承诺书下一篇:铁路车间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