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概论

2024-10-18

基础教育概论(共8篇)

基础教育概论 篇1

教育行政概论

一、填空题

1.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2.西周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实施了(天子视学)制度。

3.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 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4.省以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统称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5.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

6.在西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教学计划的 思想,提出“把时间、科El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得学校各项工作 配合得法,组织得像一架机器、一台座钟那样准确。

7.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 管理的活动。

8.教师的培训,按培训的目的可分为(学历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 知识培训。

9.教育税收是指国家从国民收入中征收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税赋),是一种国家(专项税种)。

10.如果小学平均以每班45名学生计算,普通教室的面积应为(47)平方米;中学以50名学生计算,普通教室的面积应为(54)平方米。

11.校园用地可分为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

12.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

(包括教育法律)授权,为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

13.教育规划的分类,根据所涉及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有(综合性教育规划)和(专题性教育规划)。

1.教育行政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出现于本世纪初,其标志是美国(达顿)和(斯内登)1908年发表的《美国公共教育行政》一书。2.唐朝把(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

3.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及教育行政变革的三股力量是(洋务)(维新)和(共和)。

4.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

5、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 使教育行政权力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

6.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就是指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教育职能部门)。7.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8、(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 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9.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 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10、在西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教学计划的 思想,提出“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得学校各项工作 配合得法,组织得像一架机器、一台座钟那样准确。

11.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2.课程实施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

13.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

14.校长的任期制即规定校长的(任职年限)的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行政的内容包括(AB)等。校舍管理、财务行政A.课程行政B.教育人事行政C教育财政D.教育规划 2.维新派的教育主张是(BC)。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废科举C.兴学堂D.变革政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

导下实行(CD)。

A.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B.统一管理C.地方负责D.分级管理

4.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ABCD)等。

A.工作作风B.政府职能C.运行机制D.办事程序

5.在我国学制史上,清朝政府颁布过(BC)。A.壬子学制B.壬寅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戍学制

6.课程实施的指导,从指导的主体可以分为(AD)。A.教育行政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B.教育督导C.组织教师培训

D.教育科研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7.代谢制度包括(ABD)。A.辞职制度B.辞退制度C.回避制度D.退休制度

8.教育经费的分配主要包括在以下层次上的经费分配:(AC)。

A.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B.在学校内部的分配

C.在教育部门内部所进行的分配D.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分配 9.教学用房主要包括:(ABD)。A.普通教室B.专用教室C.教学办公室D.实验室

10.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提交法律草案的有(AB)。A.全国人大代表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D.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三定”是指(BCD)。A.定机构B.定岗C.定编D.定员

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受前苏联影响,片面模仿前苏联的模式,强调(ABD)。A.统一要求B_统一标准

C.多样化的课程结构D.单一的课程结构 3.用才制度包括(ACD)。A.考核制度B.培训制度C.奖惩制度D.职务升降制度 4.校长的任职资格是(AB C)。A.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在中国境内定居

C.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D.年龄不超过50岁

5.根据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学费收取的标准主要有(ABC)。A.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承受力B.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

C.同一学校(或专业)实行同一种收费标准D.不同学校(或专业)实行不同标准 6.学校生活用房主要包括(ABC)。A.厕所B.总务仓库C.宿舍D.传达室

7.有权向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 交地方教育法规草案的有(BC)。A.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

B.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C.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8.教育督导因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督导目的分,有(ABC)。

A.总结性督导B.调研性督导C.检查性督导D.跟踪式督导

9.教育督导因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督 导内容分,有(ABD)。A.综合督导B.专项督导C.跟踪式督导D.经常性检查

10.评价信度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ABCD)。A.等值信度B.再测信度C.二分信度D.单测信度

三、简答题

1.县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一般是如何设置的?

答:县、县级市、旗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一般为教育局或教育委员会,在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广大中小学最直接的管理机关,拥有比较完整的教育行政职能,其机构设置因各地地域大小、人口数量等情况有所不同。

2.我国现行课程行政体制所实施的课程管理模式是什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行政职责是什么?

答:我国的课程行政体制主要是中央集权型的,国家对课程行政所拥有的绝对权威。近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我国课程行政体制开始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地方有一定自主权,但主要权力仍然在国家。教育部负责规定各类课程的设置和比例;组织制定、修订、审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组织制定并颁布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教材编写指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各地市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与评估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组织专家指导学校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方案,为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提供保障,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课程。

3.简述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

答: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严于律己,顾全大局。言行堪为师生的表率。

2、乡镇完全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中小学校长应分别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职务;应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应接受任职资格培训。

3、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高等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国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但一般来说,在文化程度方面和教师职务方面应远高于中小学校长的要求。4.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学费、教育税费、企事业单位投资、学校创收、社会捐资助学、金融、信贷及国际援助等。5.教育法规的横向内容分为哪些类别?

答: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内容分类主要从对教育领域的覆盖面,确立哪些单行教育法作为教育部门法。确立教育部门法系列,既要求全面涵盖教育系统,又要求避免教育部门法之间的交叉重复。

教育法的横向维度可以由一些部门法构成。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的法规有学前教育法、基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成人教育法、特殊儿童教育法、师范教育法和社会教育法;规范教育设施条件的法规有学校设置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教育财政法、教育人事法;规范学校管理的法规有教育行政法、学校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6.教育规划中考虑政治因素,主要应关注哪些问题? 答:首先,是社会政治环境与政治改革的要求。其二,是社会政治决策对教育发展目标确定的影响。其三,是社会政治策略与手段对教育发展目标实施的作用。7.简述教师应拥有哪些权利。

答: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简述教育的定性评价包括哪些内容。答:

(一)定性评价问题的选取

问题的选取当然也要考虑到教育决策的需要,也有一个把评价问题具体化的过程。与定量评价不同的是,定性评价的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定性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二)定性评价的抽样

定性评价中的抽样不同于定量评价中的抽样。定量评价的样本要能全面准确地代表总体,而定性评价的抽样重在典型,重在有思考的余地,能提供很多深层信息,说明很多问题。常用的抽样方法有:极端抽样、普通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式抽样。

(三)定性评价资料的收集

定性评价的工具比较灵活,可以用编制好的工具去现场收集资料,也可以什么工具也没有,因评价目的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有人说定性评价中的评价工具就是评价者自己。常用的定性评价种手段有:

1.深入交谈法。主要目的在于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敞开内心世界,从而使评价者了解到人们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交谈实际上是一种自由对话。交谈的记录可以当场用笔记下来,也可以在交谈结束后马上追记。如果被调查人同意的话,当然是使用录音机记录最好。

2.现场观察法。就是深入到现场去实际观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1)可以使评价者了解教育工作所处的现实环境;

(2)可以使评价者获得第一手信息,消除头脑中的旧观念和旧看法;(3)可以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3.书面材料分析法。

书面材料可以是以往学生的成绩单和期末与学年鉴定,学校的各种计划、总结与鉴定材料、学校的考勤记载与档案文件。目的是发现活动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途径、效果与原因,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定性评价资料的分析

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找到秩序、类型,并说明这些秩序与类型所反映的问题与意义,从而发现对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带来启示和震动的东西。1.简述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

答: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依法拟定并组织实施本省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重要规章制度。

2、编制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研究确定本省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规模、速度和步骤,指导、协调和监督教育规划、计划的实施。

3、宏观管理和指导全省各级各类教育。

4、审核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立、合并和撤消;审批和管理社会力量办学。

5、会同计划部门编制各类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普通高中的计划和毕业生分配计划派遣工作。

6、承办全省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考试、录取工作,负责全省的自学考试及其它的学历考试;参与指导资格考试和录取工作。

7、指导和推动开展岗位培训,贯彻国家的岗位培训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汇总全省岗位培训工作和信息经验交流等服务工作。

8、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建设,主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评聘工作。

9、拟定教育系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具体政策和规章制度,统筹规划指导各级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副厅以下机关单位处、科级干部。管理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协助省委组织部、省高校工委对高校领导班子进行考察考核。

10、拟定教育基建投资、事业经费、人员编制和统配物质设备的管理制度及定额原则;拟定筹措基建投资、教育经费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管理省切块给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及境外给我省的教育贷款和援款。

11、负责组织全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指导和推动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负责或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的督导、评估。

12、执行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与规定,归口管理教育对外交流工作和出国留学(交流进修)人员、智力引进及来华留学人员的工作。

13、规划、组织和指导全省电化教育工作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14、组织和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集资办学活动。

15、检查和监督市县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贯彻执行中央和 省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规的情况。负责全省教育行政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

16、规划和实施教育管理情报、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办好教育厅机关刊物,负责指导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舆论监督工作。

17、归口管理省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有关教育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组织的工作。

18、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2.简述分权型课程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1)通常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2)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行使课程管理权;(3)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或毕业考试。典型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3.简述教育审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其主要内容有:教育预算审计、教育财经法纪审计、教育经济审和教育财务簿据审计。

4·简述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及其排列的原则。

答: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依据其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等级,依次分为教育基本法、单行教育法、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等形式。这一排列的原则是:同级国家机关之间,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上下级国家机关之间,上级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下级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在教育规划中考虑经济因素,主要应关注哪些问题?

答: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为其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撑。其二,是教育物质供给的可能性。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其三是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国外主要采用四种指标测评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包括外效性,即教育系统的外部有效性,用教育系统完成目标的情况来衡量;内效性,即教育系统的内部效率,用生均成本来衡量;外部生产性,即毕业生为个人和社会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收益率,即个人通过教育所形成的收益能力与受教育所付出的成本之比。6·贯彻教育督导的可行性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对督导的总体要求要切合实际;

2、督导评估指标要简明不失其关键、全面不失其重点;

3、督导的标准要有可行性和鉴别力;4督导的方法要简便易行,据有可操作性。

7·结合实际谈谈校长任用制度中选举制的利与弊。答:优点是:

①群众参与程度高,能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管理原则。②教职工认同感强,有利于校长开展工作。

③校长主要产生于本校,对学校情况比较熟悉,管理更易于切合实际。选举制的缺点是:

①选择的范围最小,不易保证校长的素质。

②选举质量容易受教职工整体思想水平、舆论和从众心理的影响,选举标准不易得到落实。

8·结合实际说明教育的定性评价包括哪些内容。答:

(一)定性评价问题的选取

问题的选取当然也要考虑到教育决策的需要,也有一个把评价问题具体化的过程。与定量评价不同的是,定性评价的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定性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二)定性评价的抽样

定性评价中的抽样不同于定量评价中的抽样。定量评价的样本要能全面准确地代表总体,而定性评价的抽样重在典型,重在有思考的余地,能提供很多深层信息,说明很多问题。常用的抽样方法有:极端抽样、普通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式抽样。

(三)定性评价资料的收集

定性评价的工具比较灵活,可以用编制好的工具去现场收集资料,也可以什么工具也没有,因评价目的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有人说定性评价中的评价工具就是评价者自己。常用的定性评价种手段有:

1.深入交谈法。主要目的在于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敞开内心世界,从而使评价者了解到人们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交谈实际上是一种自由对话。交谈的记录可以当场用笔记下来,也可以在交谈结束后马上追记。如果被调

查人同意的话,当然是使用录音机记录最好。

2.现场观察法。就是深入到现场去实际观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1)可以使评价者了解教育工作所处的现实环境;(2)可以使评价者获得第一手信息,消除头脑中的旧观念和旧看法;

(3)可以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3.书面材料分析法。

书面材料可以是以往学生的成绩单和期末与学年鉴定,学校的各种计划、总结与鉴定材料、学校的考勤记载与档案文件。目的是发现活动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途径、效果与原因,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定性评价资料的分析

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找到秩序、类型,并说明这些秩序与类型所反映的问题与意义,从而发现对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带来启示和震动的东西。

基础教育概论 篇2

数学教育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条件中, 本着理想化需要而改进或创造新的获取答案的方法、路径。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 创新式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兴趣、想要用数学去解决问题、能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 小学基础数学的创新对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寻找解题方法有重要意义。学生自主活跃的开动大脑, 以其独特的思维使自我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将会更好的追求知识, 更加的渴望知识。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的意义, 综合来说, 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身心和谐的发展有深刻的含义, 从数学教育的开端促进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为初中、高中数学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

关于创新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三个:一是创新品质, 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与批判精神。不要轻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好奇欲,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是推助学生寻求答案的动力。因好奇而生成的求知欲将敦促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了解与定量描述, 思考方法, 进而努力的去实践。二是创新思维, 强调独立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循循善诱, 以简单又直观的例子作为论述, 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将会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的培养。三是创新方式。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求答案, 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比较、猜测、运算。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运用数学, 形成数学思想。

三、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施措施

( 一) 培养创新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就学习而言, 我们常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基础数学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 对小学生来讲, 数字本来就没有吸引力, 这就要求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兴趣, 避免小学生因公式化、概念化枯燥乏味的学习而讨厌学习。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 可以采取模型教育与适当的游戏教育, 教师应当与学生有适当的互动, 可组织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分小组思考, 教师应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加以赞许,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喜欢数学, 为创新教育实施打下坚实基础。由此看来创新教育可使得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 二) 培养质疑精神

20世纪中期, 杰罗姆·西摩·布鲁纳认为质疑已存在的理论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 有利于用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数学作为思考的艺术, 每个人的见解都会有不同。应当指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带领学生挑战课本权威理论, 从实际的运算和统计中得出正确的结果, 体验创造、创新的快乐。即使学生提出的意见是错误的, 也鼓励他们去验证。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 在数学教学中实行敢于质疑,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则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只会适得其反, 只会增加学生理解和认知难度。学生经由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论将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独立探索的角度去认知数学, 创新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将是截然不同的奇妙体验, 对孩子未来的创造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三) 创设和谐氛围

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 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其乐融融, 课堂效率定然日益提高。紧张的课堂气氛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分的遵守规则会使学生的自由创造力遭到破坏。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沟通, 用感情去感染学生, 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当然, 这其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 无论学生答得好不好都要与之鼓励, 要求教师在教导过程中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行为左右学生的发言, 甚至是“打骂”学生。如果这样, 后果将是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在学习生涯中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教师遵循创新教育, 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 充分尊重学生, 允许不同的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温暖气氛, 自然会学好数学。

另外, 实现创新教育, 也要注意教学辅助手段的现代化, 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利用好多媒体, 设计好教学课件, 利用好教学软件, 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内涵, 更有吸引力。

总之,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数学教育, 其创新建设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将为培养我国所需的人才做出重大贡献。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将越发显著。

摘要:创新教育,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而6至10周岁正是孩子养成创新逻辑的黄金时期, 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而小学数学基础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应被更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关键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基础医学概论 免疫系统 教学设计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医学概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整合课程。其内容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涵盖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藥理学、遗传学等十门课程[1],通过对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基础医学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涉及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医学免疫学等学科,其教学内容深奥枯燥、概念抽象繁多、机理复杂,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笔者以此章为例谈一下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设计中的体会。

一、教材分析

笔者所讲授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2]第18章“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的理论学时为10个学时,要完成教材整章的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结合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密切联系特异性免疫应答两条主线(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面面俱到的教材做一个大幅度的修剪,达到“够用”为度。如免疫耐受、超敏反应、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作自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3.掌握重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功能;4.掌握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5.熟悉T、B淋巴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分子;6.熟悉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应用。

由于学生在高中生物时接触过免疫系统,对其分类、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对该部分知识的加深与拓展也较易理解,因此本章的难点在于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二)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

非医学专业招生大多是文理兼收的,有些学文科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对涉及较复杂机制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极易形成思维疲劳,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喻法、讨论归纳法、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等,提出问题找到基础与临床与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将科学知识的讲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时,首先提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发现了一种有“世纪瘟疫”之称的疾病——艾滋病,对艾滋病,同学们有多少认识?同学们知道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使学生能更好的形象理解,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讨论、互动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多种方式,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温故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如讲“机体的免疫系统”这一章绪论时,首先通过口头提问:人体的“国防部队”是什么?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人民生活的稳定,那么人体的“国防部队”有什么功能?以此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导入新课。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又提出新问题:人体的这个“国防部队”是怎样运作的?这时学生带着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了新学习情景中,既激发了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讲“补体系统”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这样设问置疑,“异型输血会出现什么后果?”,“溶血”;“而在血型检测试验中,A型血与A标准血清体外出现凝集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人体内有溶解红细胞的物质——补体”;“为什么正常时不出现溶血?”,“为什么体外很容易失去活性?”等等。这样的设问使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第一节授课中,笔者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免疫的概念,通过对一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从而提出抗原的概念、免疫的概念以及免疫特异性这一重要特点;采用比喻法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的指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讲授中枢免疫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学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临床骨髓穿刺的部位;利用课堂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骨髓和胸腺的功能。最后利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三)问题小结,引发思考

1.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一般不再患流行性腮腺炎,为什么?2.无偿献血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胸腺在机体免疫中起什么作用?

(四)课程总结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由于教学内容上的复杂性、特殊性,授课对象的特定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教学过程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昌洙,刘卫东.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6-77.

[2] 李利兵,朱大年,汪华侨.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教育学概论 篇4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是:

A、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B、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C、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2、标志着中国实行的近代学校制度的开始的是:

A、壬戌制 B、癸卯学制 C、壬寅制 D、癸寅制

3、“六三三”制指的是: A、壬寅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制 D、癸寅制

4、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是: A、壬寅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制 D、癸寅制

5、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在: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关于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制约。B、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C、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D、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制约。

2、关于西方文化的传统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重视个人。B、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无不强调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和忠诚。C、比较重视个人对于集体的义务感。D、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往往突出个人的自由发展。

3、确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想。

C、借鉴和吸取全人类的思想成果。D、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排除干扰,为达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奋斗。

4、关于癸卯(guimao)学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4年颁布。B、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制度的开始。C、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D、是我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

5、关于壬戌学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22年颁布。B、即通称的“六三三制”。C、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D、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制度的开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通常由行政性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令无关。正确 错误

2、癸卯(guimao)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正确 错误

3、民办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正确 错误

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在2001年。正确 错误

5、“六三三”制指的是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05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最先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西班牙

2、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年第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令。A、1852 B、1853 C、1854 D、1855

3、()年清政府颁布的《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和《强迫教育章程》被认为是我国由中央政府提出的第一个义务教育的法令。A、1911 B、1912 C、1913 D、1914

4、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补充规定实行“以()为主”的原则。

A、乡 B、县 C、市 D、省

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有: A、义务教育的强迫和免费 B、义务教育的普及、平等和基础性 C、义务教育的民族性和公共性 D、义务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E、义务教育制度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2、义务教育的灵魂是: A、民族性 B、公共性 C、政治性 D、阶级性

3、实施义务教育法,一般要做的工作有: A、调查清楚应受义务教育对象的数量和情况; B、建立稳定、可靠、数量足够而又能不断增加的经费来源; C、培养足够的师资; D、采取动员、督促和强制家长送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的具体措施。

4、符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时任湖北巡抚的端方颁布《鄂省普及学塾章程并示》24条的关键词是: A、“普遍” B、“免费” C、“就近” D、“自愿” E、“普及义塾”

5、实施义务教育需要“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是: A、经费 B、办公教具 C、校舍 D、师资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中等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使它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的影响。正确 错误

2、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承上启下地位,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正确 错误

3、美国儿童10岁受满四年小学教育后即进行分流,大部分学生分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少数进九年制完全中学。正确 错误 4、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颁布教育法令,以民间力量来推进和实现国民教育的普及。

正确 错误

5、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非政府行为。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06章在线测试

1、关于显性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B、教学进度按照编制的日课表实施。C、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D、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2、关于学科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B、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C、每一门学科都同一门科学相对应。D、容易与实际相联系。

3、关于学科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B、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C、常把相关的知识分割在各学科,使固有联系被割裂。D、较多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

4、关于广域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又称分科课程。B、它使教结学生的知识不至过于零碎,而且更加接近生活。C、教科书难以把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D、过去培养的师资,专业划分过细,不适应广域课程的教学。

5、关于活动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B、以成人的标准设计课程。C、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D、主要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A、社会需求 B、科学知识的进步 C、教育行政部门的设置 D、学生身心的发展

2、课程编制包括制定: A、学校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用书 D、音像教材

3、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编制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A、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 B、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C、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D、课程评价。

4、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强调: A、整体 B、一贯 C、连续性 D、顺序性

5、课程标准一般包括; A、说明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设置的水平、性质和特征。正确 错误

2、融合课程将性质相关的学科合并,构成一种新学科。正确 错误

3、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正确 错误

4、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忽视学生的主动精神。正确 错误

5、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07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A、教好学生 B、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C、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 D、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2、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 B、主张教师对学生不应多加干涉。C、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超出发来设计教学 D、主张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而只能顺应它。

3、“教师中心说”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克伯屈

4、下列不属于获取教师资格基本条件的是: A、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B、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资格考试合格 C、申请人国籍不限 D、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5、关于教师资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两次 B、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C、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依据法律规定的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其他机构认定的教师资格同样有效。D、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10年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A、教好功课 B、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 C、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D、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 E、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 F、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2、属于.“学生中心说”代表人物的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凯洛夫

3、属于教师资格分类的是:

A、幼儿园教师资格 B、小学教师资格 C、初级中等学校教师资格 D、高级中等学校教师资格 E、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F、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4、教师考核的内容有:

A、政治思想 B、业务水平C、工作态度。D、身体素质 E、工作成绩

5、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包括: A、了解学生的能力 B、教学设计的能力 C、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 D、组织能力 E、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要具备高超的信息素养。正确 错误

2、赫尔巴特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正确 错误

3、教师劳动具有简单性。正确 错误

4、按国家有关规定,中学一级教师为高级职务。正确 错误

5、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08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关于品德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B、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C、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D、品德不等同于品行和德性。

2、不属于制定德育目标的原则的是: A、方向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简宜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德育过程的特点是: A、多端性 B、方向性 C、全面性 D、发展性

4、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是被动接受的 B、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 C、建构论以个体为立足点 D、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5、不符合弗洛伊德观点的是: A、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B、道德发展过程是从无意识的过程过渡到意识过程 C、道德发展过程是从心理上的自制转向生理上的自制 D、道德发展过程是从不自觉行为转向自觉的行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A、社会需要 B、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C、家长建议 D、法律政策依据 E、现代教育理论

2、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 B、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 C、建构论以社会为立足点 D、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E、建构是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现代转换包括: A、尊重与倾听 B、接纳与同感 C、理解与对话 D、期望与等待

4、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年龄阶段有: A、自我中心主义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5、德育研究新进展有: A、德育以人为本 B、德育回归生活 C、德育要丰盈学生精神世界 D、以上全是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德育过程并非是一种品德建构过程。正确 错误

2、品德是儿童与社会规范倡导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正确 错误

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判断遵循着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程序。正确 错误

4、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正确 错误

5、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社会。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09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关于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进行系统的道德认知训练 B、不利于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尤其是道德知识点的落实 C、联系生活实际,具备足够的情感积淀 D、将德育课程简化为道德认知课程

2、关于综合课程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照生活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以归纳逻辑方式展开。B、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情境感受、价值辨析、道德反思。C、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D、容易使德育脱离生活和实际。

3、初中德育学科课程内容分()部分 A、一 B、二 C、三 D、四

4、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的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A、完全可以脱离教师学生自行研究 B、研究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或信息处理,形成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C、要注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D、弥补了德育学科课程的局限

5、不属于发展性德育评价的理念的是: A、强调评价的真实感 B、追求评价的激励性 C、回归评价的反思性 D、广泛参与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关于综合课程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学科逻辑而不是生活逻辑,以演绎逻辑方式展开。B、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情境感受、价值辨析、道德反思。C、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D、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的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研究课题,然后独立或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设计。B、研究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或信息处理,形成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C、该课程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组织 D、要注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德育评价的策略包括: A、自我、同伴、班主任和认课教师评价 B、家长评价 C、多种方式整合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德育评价的方法有: A、问卷调查法 B、行为观察法 C、情境测验法 D、以上全是

5、属于发展性德育评价的操作的是: A、利用现实情境,捕捉真实道德信息 B、评价指标內隐化,排除动机干扰 C、创设适应性情境,采用生态性评价 D、以上全是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是进行系统的道德认知训练。正确 错误 2、2003年颁布的初中德育学科课程采用综合课程的方式编排。正确 错误

3、校本德育课程是依据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以学校德育资源的整合为基点,以学校文化的凸显为核心而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正确 错误

4、德育与学科学习是分离的。正确 错误

5、道德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学习。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0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9:54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包括: A、感知 B、理解 C、巩固 D、谈话

2、属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A、动作映象的建立 B、动作的初步掌握

C、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D、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3、属于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的是: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 D、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4、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思考 B、默读 C、心算 D、书写

5、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弹琴 B、心算 C、绘画 D、书写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智育的任务包括: A、掌握知识 B、形成技能 C、发展智能 D、强身健体

2、智力技能的形成包括: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 D、无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 E、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3、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 A、动作映象的建立 B、动作的初步掌握 C、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D、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4、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思考 B、默读 C、心算 D、书写

5、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A、弹琴 B、跳舞 C、绘画 D、书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智育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错误

2、智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正确 错误

3、智能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正确 错误

4、意志力无助于智能的发展。正确 错误

5、演奏乐器属于操作技能。正确

教育学概论》第12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9:53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关于审美体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审美感知是审美体验的发展。B、审美联想是审美体验的开始。C、审美想象是审美体验的开始。D、审美评价是审美体验的理性升华。

2、美育的内容不包括: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神情美

3、属于自然美的是: A、人的美 B、瀑布美 C、劳动产品的美 D、生活环境的美

4、不属于艺术美特征的是: A、典型性 B、纯粹性 C、统一性 D、简易性

5、属于社会美的是: A、树木美 B、泰山美 C、黄河美 D、生活环境的美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美育的特征包括: A、情感激励性 B、认知形象性 C、意志自由性 D、以上全是

2、关于审美体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审美感知是审美体验的发展 B、审美联想是审美体验的发展。C、审美想象是审美体验的开始。D、审美评价是审美体验的理性升华。

3、美育的内容包括: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衣服美

4、属于社会美的是: A、人的美 B、山川美 C、劳动产品的美 D、生活环境的美

5、艺术美的特征有: A、典型性 B、纯粹性 C、统一性 D、复杂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表现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任务之一。正确 错误

2、审美联想是审美体验的发展。正确 错误

3、审美想象是审美体验的开始。正确 错误

4、学科课程并非美育的实施途径。正确 错误

5、情境教育是从教育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模式。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3章在线测试

1、不属于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的是:

A、实践性 B、技术性 C、教育性 D、复杂性

2、不属于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实际操作原则 C、效益性原则 D、商业化原则

3、不属于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开拓创新原则 C、积少成多原则 D、效益性原则

4、不属于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的是:

A、自然学科的教学 B、劳动技术课和职业技术课 C、人文学科教学 D、各种形式的劳动

5、不属于中学分流教育模式的有: A、“ 2+1”模式 B、“3+1”模式 C、“4+1”模式 D、渗透教育模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有: A、实践性 B、技术性 C、教育性 D、发展性

2、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包括: A、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经济建设和杜会发展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是学生走向牛活的必由之路 D、是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措施 E、创造经济价值,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包括: A、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B、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一般的生产过程和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C、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D、初步树立学生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

4、职业定向指导的过程包括: A、研究学生 B、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 C、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D、咨询 E、推荐

5、职业定向指导的途径有: A、各科教学 B、职业指导课 C、劳动技术课、职业技术垛和公益劳动 D、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经济建设和杜会发展。正确 错误

2、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确 错误

3、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学生走向生活的必由之路。正确 错误

4、简便宜行原则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之一。正确 错误

5、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职业定向指导的途径。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属于教学中介的是: A、教师 B、教材 C、教学环境 D、家长

2、提出教学过程包括感知——记忆——理解——判断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3、提出教学过程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4、提出教学过程包括情境、问题、假设、推理和验证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5、情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罗杰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学过程组成包括: A、活动的主体 B、活动的内容 C、活动的条件 D、活动的方式。

2、认知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鲁纳 B、奥苏伯尔 C、苏格拉底 D、杜威

3、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包括: A、定向 B、自学 C、讨论 D、答疑 E、自测

F、自结

4、关于教学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B、指导教师的教。C、对学生的学并不具备指导作用。D、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5、下列属于教学原则的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师和学生的生理活动有规律。正确 错误

2、孔子提出教学是学、思、行结合的过程。正确 错误

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即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正确 错误

4、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明确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为导向,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行优化组合、综合控制,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正确 错误

5、教学的巩固性原则,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5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属于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的是: A、语音 B、语速 C、语流 D、体重2、17世纪()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3、18世纪,()进一步设计和完善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4、下列说法不符合班级教学制的是: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教师、书本居中心地位 C、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D、容易使学习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

5、不属于操作考试类则的是: A、口试 B、绘图 C、辨认各种标本 D、模拟操作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谈话法的基本环节有: A、发问 B、拖延 C、侯答 D、叫答 E、理答

2、演示法的优点包括:

A、直观性强 B、能促进学生观察力 C、思维力的发展 D、想像力的发展

3、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 A、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 B、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C、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 D、依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 E、依据家长的要求

F、依据学校条件和教师特点

4、下列说法符合班级教学制的是: A、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B、教师、书本居中心地位 C、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D、容易使学习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讲演是以教师的演说或报告的形式在较长的时间里系统地讲授教材内容,条分缕析,广征博引,科学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讲授方式。正确 错误

2、理答,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性评价或作进一步阐述。正确 错误

3、讨论法能增长学生才干,但不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正确 错误

4、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参与、倾听、表达、竞争等各种技能。正确 错误

5、练习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和现代化电教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6章在线测试 剩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不需要: A、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学内容 B、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C、与家长探讨 D、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2、不属于教学时间的是: A、名义学习时间 B、实际分配时间 C、实际学习时间 D、进餐时间

3、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包括: A、教学失衡 B、教学失范 C、教学失偏 D、生理阻隔

4、不属于教学失范的是: A、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 B、教学卫生环境不规范 C、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不规范 D、教师的身教失去示范作用

5、不符合教学失偏说法的是: A、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会影响其教学活动 B、教师个人的经历经验和心智模式会导致归因错位 C、学生违反纪律也会导致教学失偏 D、教师多年来所形成的工作习惯和态度也会导致教学失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 A、确定教学目标 B、进行教学分析 C、确定起点行为 D、编写教学的具体目标 E、设计标准参照测验

2、教学时间可分为: A、名义学习时间 B、实际分配时间 C、实际学习时间 D、专注学习时间 E、有效学术学习时间。

3、教学疾病的类型有: A、道德性教学疾病 B、心理性教学疾病 C、技术性疾病 D、生理性疾病

4、教学失衡包括: A、目标失衡 B、内容失衡 C、环境失衡 D、方法失衡 E、评价失衡

5、教学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的设计包括: A、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B、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规范 C、分析教学疾病的类型及成因,做好预防诊断和控制矫正工作。D、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意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所谓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达成预期目标的设计策划活动。正确 错误

2、技术性教学疾病往往与教师的道德认识水平、思想品德修养、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及个性品质如诚实、正直、公平、责任感、纪律性、组织性正确 错误

3、道德性疾病由于认识水平低、工作能力弱、工作经验缺乏、再加上不了解教学规律和规范,而导致产生不良教学后果的病态教学行为。正确 错误

4、教学失衡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系统整体观的指导,在整合系统各因素以实现整体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片面和失衡状态。正确 错误

5、教学阻隔分为空间阻隔和时间阻隔两类。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7章在线测试 剩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特点的是: A、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B、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C、活动的策划 D、活动的灵活性

2、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不包括: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打架

3、组织和领导课外教育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活动 B、学生个人组织的活动 C、校外教育机构组织与领导的教育活动 D、社区和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

4、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包括: A、科学技术活动 B、偷瓜 C、体育活动 D、劳动工艺活动

5、不符合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的是: A、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B、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C、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D、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 A、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B、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C、活动的自主性 D、活动的灵活性 E、活动的实践性

2、课外教育活动的意义有: A、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D、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3、课外教育活动的任务有: A、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劳动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B、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进行思想品德教肯,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D、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 A、科学技术活动 B、文化艺术活动 C、体育活动 D、劳动工艺活动 E、毁坏公物 F、社会实践活动

5、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有: A、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B、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C、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D、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课外教育活动包括由学校组织的和校外教育机关与社会团体组织的教育活动。正确 错误

2、课外教育活动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正确 错误

3、课外教育活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 错误

4、开展课外教育活动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正确 错误

5、社区和家庭是组织和领导课外教育活动的主体。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8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关于班主任的角色地位说法错误的是: 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B、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C、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 D、班主任是学生的保姆

2、不符合班主任的素质的说法的是: A、班主任应有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人格 B、科学的人生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C、偏执的性格 D、正确的学生观

3、不属于班主任职责的是: A、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B、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C、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D、包办学生生活起居

4、不属于班级管理的原则的是: A、人本原则 B、目标原则 C、由简到繁原则 D、合力原则

5、不属于班级常规管理主要内容的是: A、班级工作程序常规 B、处理学生违纪常规 C、班级档案制度常规 D、工作职责常规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班级的功能有: A、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B、班级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C、班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D、班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E、班级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2、班主任的角色转变包括: A、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B、由对话型向权威型转换 C、由限制型向引导型转换 D、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E、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 F、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

3、符合班主任的素质的说法的是:

A、班主任应有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人格 B、科学的人生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C、必须有和蔼的性格 D、正确的学生观 E、班主任要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全面的能力

4、后进生教育措施有: A、了解成因,及时补救; B、热爱尊重,促其转化; C、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D、具体指导,坚持不懈; E、实在不行就放弃; F、点滴进步,及时表扬;

5、班级常规管理注意事项有: A、统一标准,持之一恒 B、抓住重点,以一贯之 C、实事求是,灵活创新 D、教师引导,有序提高 E、全员参与,自主自治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班主任需要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正确 错误

2、班主任需要由引导型向限制型转换。正确 错误

3、班主任应有必须有和蔼的性格。正确 错误

4、班主任要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全面的能力。正确 错误

5、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班级的构成要素及影响班级的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促进学生成长的综合性活动。

正确 错误

《教育学概论》第1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体育的任务不包括:

A、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B、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C、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D、传授知识和能力

2、不属于学校体育的内容的是: A、田径运动 B、体操 C、计算 D、球类运动

3、不属于学校体育的内容的是: A、游戏 B、晨读 C、游泳 D、军事体育

4、不属于体育的组织形式的是: A、体育课 B、早锻炼和早操 C、数学课 D、课外体育活动

5、不属于体育的基本要求的是: A、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B、体育锻炼的循序性

C、体育锻炼的间歇性 D、体育锻炼的差异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体育的意义包括: A、体育增强学生体质。B、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体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D、以上全是

2、体育的组织形式有: A、体育课 B、早锻炼和早操 C、课间活动和课间操 D、科技课 E、各种运动队 F、体育运动竞赛

3、体育的基本要求包括: A、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B、体育锻炼的循序性 C、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D、体育锻炼的同一性

4、学校卫生的任务包括: A、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的思想。B、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C、按照卫生的要求,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D、搞好学校的各项卫生设施,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E、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F、指导学生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5、属于班主任的卫生工作任务的是: A、了解全班学生病史 B、培训卫生骨干 C、保护学生视力 D、做好学生疾病统计工作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正确 错误

2、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确 错误

3、军事体育不属于学校体育的内容。正确 错误

4、游戏不属于学校体育的内容。正确 错误

法学基础概论考试重点 篇5

(1)刑罚与罪质(犯罪性质)相适应。(2)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3)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正当防卫成立条件:(1)起因要件: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①包括犯罪行为及其他违法行为。②是性质严重、侵害强烈、危害性较大并具有积极进攻性的行为。③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违法行为。④是现实存在的行为。(2)时机要件: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①不法侵害的开始通常——采“着手说”;现实威胁明显、紧迫的——采“临近说”。②不法侵害的结束 ——不法侵害者已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自动中止侵害或不法侵害行为已完成。(3)主观要件:有防卫意识。(4)对象要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5)限度要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

3、公平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6公序良俗原则民事行为能力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a.年满18周岁的公民。b.精神状况正常,智力健全,能完全辨认其行为及其后果。C、16~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c民事行为内容(标的)可能、确定和合法。D必须依法律允许或要求的形式进行 :A、欠缺生效要件,并不必然导致民事行为无效。B、影响社会利益——使之当然无效;C、仅关系个人利益——赋予当事人以撤销权;D、仅属程序问题——使之效力未定。无效民事行为种类:①民事行为能力存在瑕疵的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②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的 A.一方故意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欺诈、胁迫、乘人之危B.双方故意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 a.虚伪表示b.隐藏行为③行为内容存在瑕疵的A.标的不确定的行为无效。B.标的自始客观不能C.标的不合法。法律后果:①返还财产。②赔偿损失。③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教育学概论重点 篇6

一、教育重点: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

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

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

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

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 师说 :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 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昆体良的 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

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2、教育学的创立

培根于1623年撰写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王国维翻译的 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

3、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著作: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中心”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

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

4、教育学的深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

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 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第二章

教育与人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做到适时而教。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环境的作用: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不平衡性。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第五章

教育目的 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1、教育目的的含义重点: 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点:

狭义: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广义: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达到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三、教育与人的个性化重点:

2、教育目的的特点:理想性;社会性与时代性。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3、教育目的的功能重点:定向、激励、评价。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4、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重点: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社会依据:教育目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重点 受制于人的价值取向。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国

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福禄贝尔: 家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

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人的本性,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 增进人的价值;

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于政治。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时才有价值; 经济发展。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法国孔德、涂尔干、德国凯兴斯泰纳: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

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人的发展植根于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 第四章

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社会; 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

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量; 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

3、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 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

美国约翰 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无目的的教育理论。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制约教育体制的变革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02)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1、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p104)

二、教育对人的制约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重点:坚持社会主义是我国教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

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容和方法。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p111)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师是学习示范者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教师是管理者

1、教育制度的含义重点: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

教师是研究者 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

地位:政治、经济、专业(权利与义务)、社会声望。(p147)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

二、教师的法律问题概述 法律、规则、条例等。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重点: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

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获取待

3、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学生的身心遇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申诉权。发展规律。(p119)同上。

义务: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爱护尊重

4、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p120)学生、保护学生、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2、教师资格制度重点:

1、学制的含义重点:

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

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各级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教育教学能力;

2、双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18世纪的西欧,英

3、教师聘任制度。要求:领会(p156)国。

4、中小学教师违法施教行为,以及如何预防。要求:识记、单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美国。理解、应用(p158)分支型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重点:苏联

三、教师专业发展重点

3、现行学制的改革:纵向方面—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单轨学制方向发展。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

横向方面—现代学制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重大发展变化。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

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自我加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

1、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历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内容:专业精神的发展(忠诚、热爱、奉献;对专业理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标志着封建传统想永无止境的追求)学制的结束,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专业知识的发展(学科专业知识:学什么;教育专业知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缩短小学学业年限,识:怎么教)延长中学学业年限;选科制与分科教育。标志着中国资产阶

专业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

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教学研

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要求:理解(p138)

究能力)

3、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法规。要求:识记与理解核心内容

特点:自主性、方向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情

4、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境性。年)》(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可下载),重点理

3、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科化、多元化、一体化、专业解并识记:第二章中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第四章义务教化、信息化。育,第十一章中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培训、教师成为研究者、自第七章

教师

我实践反思、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

一、教师职业

5、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表现、原因及对策。要求:识记、1、教师的含义: 理解、应用(p167)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第八章

学生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一、学生的身份

2、教师职业发展历程。

1、学生身份即学生角色。

3、教师职业的特点重点: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

2、学生的本质特征重点: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性。

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4、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地位重点:

3、个人身份、学校身份、社会身份。要求:识记、理解、角色:教师是授业解惑者(p178)

二、学生的地位

1、学生的社会地位的含义: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2、学生的社会地位涉及的层面:观念层面、制度层面。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体、客体。

三、学生的发展(p189)

1、学生发展的含义:

2、学生发展的目标、规律:

目标:在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成熟,在个性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规律: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3、学生发展的相关理论。要求:理解(p191)第九章

课程

一、课程理论

1、课程的含义重点:

课程即教学科目、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学习经验、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改造。

2、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布鲁纳 教育过程。

3、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卢梭

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布拉梅尔德、弗莱雷

5、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奈勒

6、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美国多尔

二、课程编制

1、课程编制的概念:

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过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等阶段。

2、课程编制的阶段内容重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

3、课程目标的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4、课程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测度。

5、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6、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需要、社会需要、学科的发展。

7、课程内容的概念: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

8、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经验

9、课程内容的选择准则: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注意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

注意贴近社会生活

10、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概念重点。(p209)

1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及影响因素:

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因素: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

实施外部环境

实施主体

实施的管理

12、课程评价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13、课程评价的取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取向

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取向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取向

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

三、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重点:社会经济需求、科学知识进步、学生身心发展。

2、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221)第十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一、常用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重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事物,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

注重讲授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适当地配合和运用教学板书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要求: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做准备工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勤于钻研。

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简要地概括讨论的不同观点及讨论的最后结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谈话法:

2、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演示法的含义及要求

3、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的含义及要求 重点

二、项目教学法重点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特点: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2、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项目主题的形成项目计划的制定

项目的执行

项目结束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

三、任务驱动法重点

1、任务驱动法的概念: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利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构建。

特点:以任务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2、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基本过程:任务的设计

教学环境的创设

探索研究

总结评价

四、教学的艺术种类

1、教学艺术的概念特点重点:

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没得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特点:教学艺术的科学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

2、教学语言艺术的概念: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

注意事项:准确得体,强调规范性;

情真意切,富有情感性;

创设情境,注重启发性;

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感;

3、教学非语言艺术的概念: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

体现:表情、眼神、体态、手势。

4、教学板书艺术的类型: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形式板书、综合式板书。

要求:内容精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构思精巧,富有深刻的启发性;

美观大方,体现精湛的艺术性;

灵活机动,具有周密的计划性; 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艺术

一、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含义、特点和功能重点:

含义:班集体就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条件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特征:班集体的目标高于一般班级群体的目标;班集体

会采取更加统一的行动;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高度深化和内化;

功能:社会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个性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含义: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有效推进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3、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管理、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二、班主任工作要点

1、班主任工作要点重点:了解和研究学生;协调好班级内外的各种关系;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2、应用: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重点:把活动与班级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开展活动;注意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性

三、班主任实务操作

理解、应用: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全班动员,分工合作

组织严密,逐项落实

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如何选拔班干部:

灵活确定班干部职位 民主选择班干部成员

由扶到放的培养班干部队伍 第十二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述重点

1、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信息,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及其所达到的效果给予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2、领会: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检查、鉴定、反馈、导向、激励、研究、强化。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重点 测验法的定义:

测验法是指利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来测量和评定被试的能力、态度、性格、学习、成就和情绪状态等特征的方法,其实质就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测量。

特点:间接性、客观性、相对性。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测评者根据测评指标的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对象进行观察、考察和分析,从而获取测评信息的一种方法。

特点:目的性、直接性、可重复性、工具性。问卷调查法的定义: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收集资料的方法。成长记录袋的定义:

成长记录袋也称档案袋,是个人作品和材料的系统收集。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

1、多元评价的含义:

多元评价是以教师教学与评价专业为基础,依据教学目标研究拟定适当的评价方式、评价内涵、评价人员及评价时机与过程,并呈现多元的学习成果,以提供更适性化的教学来增进学生成长。

特征:专业多元、内涵多元、过程多元、时机多元、情境多元、方式多元、人员多元、结果多元。

2、人性化教学评估的含义:

人性化教学评估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并研制各项评价措施的评估理念。

特征:评价中心学生化

评价内涵同理化

结果呈现增强化

基础教育概论 篇7

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在互动、协作过程中产生的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商务的形式及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电子商务促进了买卖双方直接发生交易, 减少中间环节, 缩短交易时间, 降低经营成本, 减少资源浪费, 扩大经营范围, 营造了面向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 其包含了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的内涵。广义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工具开展的一系列电子商业活动;狭义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1]。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商家与消费者带来诸多利润与便利, 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如何提高和全面塑造高技能、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成为各大中专院校的重要课题。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开始陆续要求在各地区、各层次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中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2]。在学习《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同学都说不知道电子商务课学了什么。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 并通过企业座谈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 但真正让学生亲身融入电子商务创业操作模式的甚少。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 深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因为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 而且通过亲自开设网站等实践操作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同时, 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充分, 让学生以电子商务消费者的身份, 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来, 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加深印象,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创业教育流程

课堂上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 教师要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坚决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可鼓励并指导学生网上开店, 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与网店经营的注意点, 有了个人网站, 不但可以迅速学习应用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知识, 独立地面向全球, 并且享受其会员网站消费及购物之利润回馈, 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去体会电子商务创业模式。

1.1 网上注册

点击“淘宝”首页上的“注册”超链接字样, 填写页面上要求的相关信息, 可通过邮箱或者手机等方式验证激活。淘宝必须绑定支付宝, 在淘宝上随意购买一样物品, 便会提示绑定支付宝, 按提示输入已经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户, 绑定成功。现在不仅可以在网上购物, 还能在淘宝通过店考试, 免费开店。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注册环节的注意点, 如:密码的重要性, 可采用字母、数字、符号等组合的形式, 设置不同的登录密码与支付密码;电子商铺店名的重要性:一个淘宝用户只能申请一个店铺, 而且地址不能改变, 但是幸运的是店铺名称是可以更改的, 如果想重新申请店铺, 需要再申请一个账户, 针对店铺经营商品的特点, 选择让人容易记忆、并更好宣传自己店铺的名字;通讯的重要性:店铺动态信息中显示的联系方式, 如手机号、QQ号、旺旺号、微信等, 应保证24小时的可联络性。

1.2 支付宝认证

支付宝是一个通过身份识别、银行账户识别, 以保证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服务对象。虽然电子交易也可通过“网上银行”等方式直接进行款项的流动, 但最好还是采用支付宝的形式, 这样对买卖双方都是有益的。支付宝的认证的必须通过实名认证, 店主需要上传自己有效身份证的扫描件, 并进行银行账户的绑定。支付宝实名认证的同时核实会员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通过支付宝实名认证后, 相当于拥有了一张互联网身份证, 可以在淘宝网等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开店, 出售商品, 增加支付宝账户拥有者的信用度。该环节的注意点是:淘宝会员必须年满18岁, 若年龄不达要求, 也可选择QQ空间等其他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的运营。

1.3 商品的发布

成功开设淘宝商铺后, 点击我要卖, 发布商品, 选择你要卖的商品的种类, 确定后会出来宝贝的详细信息, 填好后就可以了, 里面有上传本地图片, 一目了然的, 然后发布。店主必须发布至少10个商品信息, 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 应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进货渠道的合理选择。优秀的生产商是提供商品信息与图片的,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商品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通常情况下, 商品图片是由生产商安排专业人士拍摄的, 学生不必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与美化, 但可根据个人喜好, 对图片大小、亮度进行适当修改, 也可添加一些边框以吸引买家。同时, 学生应该学会制作图片上的水印, 以防盗用。

(2) 商品价格可设定为“一口价”或者“拍卖”。实际操作上, 教师可指导学生尽量选择“一口价”, 避免拍卖导致时间与精力的过多消耗。

(3) 网上开店形式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电子商务”的内涵, 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代销”模式, 对商品数量可进行虚拟化设置, 并可通过包邮、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提高店铺的成交量以及信誉度。

1.4 旺旺工具的使用

旺旺是网上营业员, 保证网上电子交易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可在旺旺签名中注明在线时间;可搜索好友群, 挖掘潜在顾客, 多渠道地宣传本店;建立老顾客群, 进行商友分组管理, 及时更新新老顾客信息, 店铺活动第一时间在老顾客群中发布;旺旺超强功能, 各项设置自由灵活, 买卖双方查找方便快捷, 提高了成交效率, 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卖方与买方交流过程中, 可采用旺旺自带的一些可爱表情库, 使交易语言动起来, 这样不仅能增进买卖双方的交流, 而且也能给对方带来一份好心情。

1.5 交易的管理

网上交易的管理包括多个方面, 如:进销存管理、评价管理等。其中, 针对进销存管理中涉及到的账目管理, 学生应加以重视。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手工与电子双方面进行账目的管理, 要学会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而评价管理是提高店铺信誉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根据客户的评价作出及时的调整, 珍惜每一笔电子交易过程中客户给出的评价, 回复应诚恳。

2 总结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可通过网店的形式开展。学生通过这一创业实践环节, 也会加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解决“什么是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干什么”“电子商务要用哪些工具和如何做电子商务”的问题。不少学校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践只是停留在模拟软件的操作, 而这样实际的操作流程才真正能满足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而且在网上开店的过程中, 让学生边学习, 边实践, 通过实际网上商店的开设、经营、管理全过程, 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不仅需要通过互联网用到图片处理、办公自动化、网银功能等软件, 而且还要掌握电子营销方面的管理理念, 深刻理解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交易流程, 而这些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可见, 通过网站的创业实践教学, 可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诸多知识点融汇在一起, 加深了学生对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解, 也帮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武晶晶.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2) :56-58.

[2]陈媛媛.创业教育导向下电子商务专业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1) :205-208.

[3]王静萍.网络创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 2011 (5) :122-123.

基础教育概论 篇8

关键词: 基础医学概论 整合课程 试卷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我校教师对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进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教学的尝试[1]。为了了解课程整合的试卷质量及整合的教学效果,以深化整合教学改革,对本校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评价。

1.方法

试卷由主讲教师命题,教研室主任审核,闭卷,主观题流水作业,客观题机读卡阅卷。整群抽取2015-2016第一学期非医专业(营销、国际营销、公共卫生与事业管理)基础医学概论整合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153份。机读卡导出每位考生试卷各题得分及总分,应用Excel2007对试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

2.1考生成绩分布:试卷满分100,成绩平均70.48,标准差12.18,最高分91.5,最低分31,全距60.5。学生成绩分数段频数分布为30~39分5人、40~49分4人、50~59分15人、60~69分38人、70~79分51人、80~89分39人、90~100分1人,成绩主要集中在60~90分,偏度系数-1.07。成绩呈明显负偏态分布。

2.2试卷题型分布与教学大纲要求度:本试卷包含单选题30分,多选题10分,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5分,论述题15分,主客观题比例为60%:40%。本试卷按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统计掌握、熟悉、了解的试题分值比为:59%:32%:9%。

2.3试题综合质量:试题难度按试题平均得分率计算;区分度用极端分组法计算;信度采用内在信度Cronbachα系数法计算;效度主要考虑内容效度,用各章节考题分数与教学学时数两列数据的积差相关系数来反映试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2][5]。经统计,分析试卷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数据见表1:

3.讨论与建议

自2009年开始到现在,我校已经对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实践几年,取得了初步成果,2014年出版了整合教材并投入使用,逐步实现一个教师承担课程教学的整合改革[1]。整合教学的实施将几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且试卷命题进行了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1成绩分析:高校课程是有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其考试属于合格性考试,学生的成绩分布呈负偏态分布,让大多数学生过关是更期望的结果[3]。本次考试平均分70.48,标准差12.18,成绩偏高、标准差偏大。考试偏度系数-1.07,成绩主要集中在60~90分,成绩呈明显负偏态分布是比较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

3.2试卷题型及教学大纲要求度分析:素质教育要求考试必须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组卷注意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最好为40%和60%[4]。本试卷满足素质教育需求,主观题数量60%,而且主观题增加了情境性试题,比如论述题都是病例式题目,该试题内容涵盖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学科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经统计,教学大纲三级要求度为掌握、熟悉、了解分布为59%:32%:9%,符合大纲要求,照顾了全局,而且重点突出循环系统和物质代谢等章节。

3.3试卷整体质量分析: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校现状,我们认为高校学生课程合格性考试信度在0.5以上、内容效度在0.8以上、难度在0.75左右、区分度0.15以上就是较理想试卷[5]。表1显示本次考试各指标均符合以上要求,属于较理想试卷。说明本次考试质量较好,能比较学生成绩优劣;可信度较高,考分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试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高度一致,考试有效。单选题难度较小,区分度较小;多选题难度最大,区分度最小。可见,在命题时对这两类试题要仔细斟酌。

3.4整合试卷思考:课程教学整合改革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教师还不能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合,而且试卷融合的内容有待增加比例。

参考文献:

[1]蔡青,王蓉,许蓬娟,李春深,周涛,谭俊珍.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07:601-603.

[2]崔国生,张昕,张楠.试卷分析与评价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563-565.

[3]李静,刘潜,陈地龙,等.组织胚胎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28-329.

[4]李洁藏.素质教育下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8,27(2):37-38.

上一篇: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下一篇:幼儿园表演区布置及其材料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