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思考

2024-08-15

英语教学思考(精选8篇)

英语教学思考 篇1

今天田老师给我提到,孩子们这样面对面排位在写作业的时候,很容易说话。我想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样的位置,我们还没有把制度约束到位,孩子说话的方便又提高了,也就增加了说话的可能性。但我不想因为一时的出现不好的结果而停止这项改革,毕竟新的事物在出现时,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只有我们处理好这些不好的方面,我们才能完成对小组的使用。

今天我看的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们要处理好问题就必须找到客户是谁?也就是服务对象是谁?一旦偏离了服务对象,我们的服务就会产生主题性偏离。我有同感的就是李希贵校长说到的对老师的评课。无论评课老师如何评论,但衡量一位老师的课是什么课,学生最有发言权。因为老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感觉老师的课是优美的课,才是好课。其实停下来想一想,也就是这样。

在低年级小组教学中,说话这个问题,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了解调查,我就打算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入住班级,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真实的课堂,我们才能找到阻止学生不必要活动的制度。无论何种教学改革,制度的灵活使用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一个班一个样。因为孩子与孩子不同,老师与老师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课改都不可能照搬,照搬也很难成功,也就是几乎成功不了,除非发源地学校的人员亲自管理。

发现问题后,必须第一时间进入现场了解情况。正好今天上午习字课期间,我体验了一下学生写字课的课堂,或许是因为时间段,刚开始的时候,个别学生有点想说话的苗头,我感觉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最舒适的成长空间,给他们最享受的写字体验。我就打开了多媒体,打开音乐,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放慢速度去写字。其实写字本就是一项慢活,需要我们心平气和的去做,听着音乐也未尝不可。其实这也是我从李虹霞老师哪里学来的,再次感谢李老师成功的经验,如果有机会我会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多和李老师交流,他们也会受益匪浅的。当孩子们听着音乐写字的时候,也有部分孩子在说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去及时的提醒他们,去习字。毕竟一个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时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欣赏,学会激励,学会影响。这些都是教育必须的东西。今天的一片亲子日记也验证了这几句话,日记内容如下:

11月30号 晴 星期四 亲子日记第九十天

时间过的好快呀!转眼间我写日记三个月了,虽然每天发的不是很及时,但每天都在坚持着,看到家长们分享的教育经验使我得到很多收获,每天都在改变着,我在改变,大宝在改变,我们的家也在改变,就连上幼儿园的小宝也在改变,以前小宝都会吵着让我和他哥哥陪着他玩,现在每天回到家小宝就会提醒哥哥先写作业,真的感谢陈老师和学校提供家校合育,感谢提供平台。

教育是一种示范,教育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当我们把教育当成表面时,我们会在课堂上讲不闯红绿灯等规章制度,而在没有人的时候依然去违规,这也就是表面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只有表面意义,距离实际意义也就比较远了。其实李镇西老师与校长共勉的话同样也适用于家长或者老师: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在小组教学中的制度建设也需要我们从实际操作问题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思考,处理掉一些不适合的因素,才能让它茁壮成长。希望未来的我和其他老师一起找到这各地年级小组的教学之路。

英语教学思考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型教师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的日益发展, 英语这一世界性的语言, 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普遍重视。英语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近。因此英语学习、英语教学也应随之而发生改变。

一、面向全体学生, 以人为本, 注重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在其课程目标的确立, 还是它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上, 无不体现以人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 尽可能创造条件, 让学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去旧汲新, 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差, 层层递进。教师要设计题目, 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能力, 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题目产生兴趣时, 他们会不畏艰难, 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 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 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再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摸索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三、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 倡导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 学生学习语言必须要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 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适应形式的发展, 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要求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为本小组的成功而努力, 人人认真准备, 出谋划策, 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学生们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组织比赛的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 你争我赶, 互不相让, 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 因为在团队合作中, 他们可能会对一个小组的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可能会想出比其他成员更优秀的点子来, 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改变他们自卑的心理。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此,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 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 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背景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英语, 更恰当地使用英语。

1. 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知识背景包罗万象, 从广义上讲, 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 都能反应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外语教师,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 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

3. 随机讲授

因为目前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 所以只能按照现有教材, 涉及到什么讲什么, 重点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 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 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内容, 顺便讲一些相关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

4. 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学生, 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 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 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 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 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总之,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开拓进取, 与时俱时, 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高度要求, 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及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年。

[2]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思考: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考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模式;文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在加强国际交流,传播民族文化,吸取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备受人们关注,但与此同时也备受争议。虽然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就如很多大学对入学新生进行分级或者更多比例地引进网络课堂,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观。比如教学效果依旧以四六级的通过率为衡量的最终标准,情景教学法对口语、结构和句型的强调,依然强烈影响着英语教学,教师依旧采取将主要精力用于语音、语言点讲解的讲授型教学方式等,而培养的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难以进行口语的交流。如何改变教学中费时低效的现状并促进大学英语改革?许多学者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实际上,英语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从一个方面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多种双重结构的复合体,师生之间、技术和传统之间、母语和外语之间、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之间、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之间,都存在紧张关系。为此,英语教学也必须多角度的研究问题。鉴于篇幅,本文仅对师生之间双重结构如何创新英语教学谈谈看法。笔者以为,教师的作用最终在教学法的目标和学习理论上反映出来,因为一种教学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创造的语言学习的条件。所以,在师生之间促进英语教育,综合起来讲,包含了教学理念、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多元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英语教学综合模式。

从师生之间紧张的双重结构角度构建英语教学综合模式,必须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基础,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充分发挥师生两者主体性作用,逐步实现人文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

1.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浙大教授郑强在演讲时曾指出:大学生不要糊里糊涂地学,老师也不要糊里糊涂地教。然而,很多年轻的大学英语老师刚走上教学岗位时,很少会努力去探寻所教学科的理论依据,而是更多根据直觉或当前教学评价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鉴于多年来四六级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许多英语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把教学活动局限于知识的传播,从而与传统的文化精神割裂开来,使教学活动失去博厚的精神资源,变得贫乏而无生机。著名学者衣俊卿指出:“大学归根到底的本质规定性就在于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进步。”大学的文化本质表明,大学教育不限于对某些具体的、给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是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人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在现代社会中,任何给定的知识都注定是不完备的。唯有内在的人文素养可以成为人生的重要动力和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确定的教学理念应该建立在对英语学科的科学性与大学素质教育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注意到教学对象作为英语学习者又作为大学生的双重身份。把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为双重的教学目标,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赋予教学丰富的内涵。Gettegno写到:“学习不是积累知识的手段,而是成为更熟练有效率的学习者的手段。”Gettegno的理解超出了关注语言特点和组织的单纯语言学角度,也超出了关注如何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单纯教育学角度,而触及到了关注学生主体的综合教育管理学角度,这是一种基于社会文化观的教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观认为,语言是人们建立文化生活的资源,是由一定社会文化集团的人们经过长期的使用和积累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结构,语言的意义取决于环境和时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文化观认为语言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人们运用语言和社会互动的媒介学习,共创并使用了文化资源。语言和文化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语言教学,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而不是相互割裂、语言是语言、文化是文化。

2.对教学内容持开放的态度。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教什么?这取决于教师对课堂内容的选择。如果仅仅限于每个学期完成几个单元知识点的传授,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对于教材的处理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课本主题为刺激物,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引出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反应。21世纪的中国,英语学习的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纸本教材作为接触外语的唯一途径早已成为历史,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光盘、网络、面对面交流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教材从单一的纸质媒介向多媒体立体化发展。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强烈的文字、图像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引入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经典电影片段,英文电视剧、新闻或其它综艺节目。通过视频音频媒介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状态。这样的方式带来的是全方位的视听觉震撼。比如在新编大学英语中涉及环境保护题材时,教师可以引入麦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或者林肯公园组合的歌曲《What I have done》,以及卢贝松导演的电影《家园》。歌曲与电影以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的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活动,从而激起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直观的形式与干巴巴的讲解说教相比,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3.采用多样化的审美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自从1999年大学实行扩招以来,大学本科生人数迅速发展。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学英语一个班级的人数至少达到50或60人以上。班级规模的扩大又必然带来教学效率的下降。班级越大,师生交流活动机会越少。教师能够做的就是不停的讲,这就更加重了“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倾向。要克服以上模式的弊端,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转变。因为管理意味着各种因素和努力方向的协调。在英语教学中,各种因素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协调一致,才能降低损耗,调高效率,在现有语言环境和教学条件下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施。在个别教学法中,Johnson和Waulson明确指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有如下职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定下计划,因此他们要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负责;学生监督并评估自己的进步;学生是团体中的一员,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学生相互辅导,他们跟老师,同伴和其他学习对象习得语言。由此,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相对应,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实现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小组成员推荐的负责人来分配任务,组织协调本小组的活动,从而在老师和所有同学之间确立了中间管理层,实现对每一位同学的管理。基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话剧改编、英文小品表演、电影配音、英文歌曲欣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都在提高。而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做事的过程更好地了解自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提出“镜中我”概念。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因此,认识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方面: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因此,通过互动式的课堂,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以使自己全面进步,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4.多元的质量评价方法。每一个个体在先天的潜能、秉性、性格、爱好、志向、才能、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的一元质量观是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即学习成绩来“裁剪”和“扼杀”这些差异,使学生的个性服从于固定的教学体系,甚至以绝对的和一元的固定标准“剥夺”许多人的受教育权。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也许无法在短期之内改变这种评判的方式,但是我们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应有清醒的认识。衡量我们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进步时,我们不妨可以参照以下方面:一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上了大学首先就意味着“二自”的学习生涯,即自由和自主。自由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思想。大学的作用不是把尽可能多的事实塞进学生的大脑,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带成见与偏见的探索精神。如果大学的课堂不能完成这项任务,那么说明它降到了只会灌输的水平。所谓自主,“就是学生有发自内心的想法:我要学,我要自己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独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今天比昨天更努力,现在比以前更爱英语。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达到同一个质量标准,关键的问题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和提高。就英语课程而言,如果学生不是更加厌恶英语,而是通过课堂培养了学习欣赏英语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算是成功的。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如果学生具备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勇气,那么他们获取知识就有了不尽的源泉。三是文化的审美自觉能力。教学活动应立足于美的感受,而审美性教学在于让学习者体会到学习的生活意义,让学习者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活动与自己的关系,从而形成文化的审美的自觉意识,实现自我的全面提升。

谈论改革总是很容易,真正的实行确是很难。现行的评估体制和教学方式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于许多人甚至都不会去想到自己还可以有不同的行为。但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说:我不确定任何我所做的都会使事情变得更好,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不至少是去尝试一下,我就不会去做我认为是正确的,并可能继续让事情按照老样子运转下去。所以我将选择做那些正确的,不管别人是否注意到它。(迈克尔·施瓦尔2008:250)所以,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有改进创新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学必然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6.

[2]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6.

[3]Gattegno,C.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Schools:The Silent Way.2nd ed.New York:Educational Solutions,1972:89.

[4]Johnson,F.and C.B.Paulson.1976.Individualizing in the Leagu

age Classroom.Cambridge,Mass:Jacaranda.

[5]徐方.大學人文十四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篇4

反思多年的教学情况,真的有很多困惑,主要如下:

一、任务和应试不可兼顾。目前我县的英语教师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在中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平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补充语法知识。教师在“任务”和“应试”之间挣扎。既要安排课堂活动,又要讲解语法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二、单词过多、学生难掌握。我们五册书中词汇表中有2285个单词,389个固定搭配。其中标注黑体的重点单词和短语有1393个。而考试经常涉及到非黑体词汇,所以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词汇,其中不少拼写复杂的单词给学生的记忆和应用造成了很大障碍,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困难。

三、英语辅导资料多。但大都是老版本的《课堂练习》、《新动力》等、老师对资料的处理上存在困惑。不用怕指责(家长、社会、学校各方面),用了对知识点又不够落实,不能有效地进行训练。

四、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差生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了解到,初中学习中,学生大多数对英语的学习无兴趣,学生从7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分化。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老师抓头不是抓尾不是。导致高分上不去,尾巴却越来越长。想了很多办法,努了很大的力,效果还是不很好。

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还是用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变的。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就更应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教材的处理,了解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和创设情景教学四个方面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多渠道获取资源、组成适合施教的教材。

根据所教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从网络资源、报刊杂志、图片资料及图书馆的藏书中搜集并组织教学内容。时常征集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授课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教师也有更多的创造与发挥空间。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教材过于复杂,词汇量大对学生的起点设计过高时,我们是否想过对教材内容适当调整,让他更适合自己的实际呢?

这里很值得提一下的就是常规教学,我们必须以常规教学为抓手,七个环节一个都马虎不得。只有抓好了常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备好了课,也才能谈“组成适合施教的教材”的问题。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些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往往比较在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但很少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对学生的偏好。所以大部分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让所有的同学回答相同的问题,并满足于得到相同的答案。

我所看到的英语作业有:课堂练习册、新动力、全程伴读、听力训练、听写、作文、抄写、周报、周记、阅读训练等。如不充分了解学生的实情,千篇一律,势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吴局长提出的“生本作业”的问题。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习惯以严肃和端庄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为的是更好的控制课堂。一些教师希望学生对自己敬畏有加,这样才不会导致课堂纪律的混乱。对于老师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的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这种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种潜能才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发现。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活动创设情景,让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可是多年来,我们的教学始终走不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误区。究其根源,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情景创设和活动实践。当老师在课堂中仔细分析各类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时,更应创设能够在课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条件,把课内的学习转化成课堂外生活的一种演练。我问过一个制作英语标志牌的同学,她说标志牌上的英语她一生也不会忘记。这就是英语教学延伸至课外的好处。

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5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国的综合实力都有着明显提升,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被世界所落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逐渐显露出它的重要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宜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但针对如何改革这一问题,目前仍然还在研究探索之中,本文以笔者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谈一下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英语日益成为国际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二新时

期以来,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英语的教学二虽然很多地方

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但初中英语仍旧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

阶段,学好初中英语,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泊勺意义二然而,以往的英语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当今l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初中英

语教学进行改革意义重大二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将一些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做.概述二

窗体顶端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如今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掌握一门世界语言至关重要,随着英语在世界的接受度和覆盖率不断增大,我国教育部门也对英语教育保持着高度重视,虽然目前在大部分小学已经设立了英语课程,但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内容上,初中英语作为一个关键的基础培养时期,对于学生能否学好并掌握这门语言十分重要。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往相对比较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其中的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局势非常迫切,笔者以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为基础,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作一下介绍,希望能为教学方法的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保证教学方法多样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普遍认为课堂枯燥乏味,无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其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展开工作。

1.组织学习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单纯的输送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借助于活动的形式可以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比如,可以组织同学唱字母歌和英语歌曲,可以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们用英文对话,或者老师用英文讲述难度适中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等,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竞赛类活动,设立奖品,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调动其积极性,如朗读比赛、单词量竞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形式都可以较好的将初中英语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2.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英语也不例外,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大多都会怀有“一番壮志”,但随着学习难度不断增大,他们感到越来越吃力,从而极有可能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失去自身的自信心。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此时就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绪,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借助于一些学习方法和窍门,让他们感觉到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重拾各自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情境,避免课堂的单一化和重复化,让学生感受到新颖的内容,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英语水平。比如,在课堂中用一根主线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为其营造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学习氛围,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加强写作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之间交流

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把学习成效落实到书面上,老师能够比较直观准确的判断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们各自的不足,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升其英语能力。在加强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循序渐进,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开始就安排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增强他们的英语水平。如果直接分配给学生难度很大的写作任务,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自信心。所以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用英文的方式做自我介绍,之后再慢慢提升难度,让他们介绍家人、朋友等,给予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在写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比如对于某些单词掌握的不准确,那些语法还认识不足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和交流能够比较快速有效的发现哪些方面没有掌握好,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而且可以较为直接的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写作的独特魅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要清楚的明白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无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或低,最终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到学生身上,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融入了课程改革理念,比如在课堂中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分析,说出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胜负心理: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的目标,如果最后不能完成,那就丢人了,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非常努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以前笔者在备课时总是把大部分目光放在知识的系统性上,但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导致课堂教学的单一化和重复华,当学生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时,就会批评学生自身存在问题,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笔者在分析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如今在英语课堂中更加注重小组合作,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掌控全局的作用,更多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主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再由老师最后统一讲解,借助于这种方式,非常显著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除了以上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从而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想要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跟得上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四、加强师资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一方,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收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对于已在岗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不可松懈,定期组织考核,对其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比如,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前来举办讲座,传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其他学校组织教师交流活动,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同时,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也要不断健全,可以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让所有老师都发表自己的建议,集百家之所长。

五、结束语

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6

摘要:基础英语课是帮助学生适应英语专业学习的关键课程。本文旨在阐述教师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应立足于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英语教育的弊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艺术;兴趣;自主学习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主要课程。在课时分配上一向受到各院校的重视,其教学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基础英语课教学的改革与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基础英语课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

一、基础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描述,“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根据这一描述,基础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课等同于历史、经济、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将英语课视为单纯的知识课,因而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

法的英语教学,出现了投入大、效率低、事倍功半的结果。笔者认为,外语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是培训技能的过程,教师应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技能结合起来。

二、注重教学艺术,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

心理学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觉,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并能够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劳。那么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和信息传递者,应该如何实施愉快教育,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呢?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

1.导入艺术。导入是教师在课开始前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以及为接下来的信息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而进行的活动。上课伊始,教师凭借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妙地引入课文。如:①图片设计法。通过诱导学生从观察、评论投影片、课文插图等开始课程,导入新课;②音乐设计法。播放与课文背景相关的音乐导入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情感的变化,进入学习的佳境;③悬念设置法。悬念可以产生兴奋、兴趣和卷入。以一个有争议的事件或者一个有趣的描述开始一课,让学生直接加入到有争议事件的呈现和描述中来。④问题设计法。提出一个具有煽动性的问题或者呈现一个假设的问题也是有效的课程导入方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人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基础英语教材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可以向学生提许多问题,从而进入课文的主题。有些教材中有现成的问题,教

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时间安排,选择

一、两个重点进行讨论,或者用自己设计的相关问题加以展开。例如,在教学“The Man in the Water”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⑴What makes a hero?

⑵Can you name some heroes? What do you think that makes them

heroes?

学生们能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展开积极主动的思维,搜寻大脑已贮存的信息,展开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外语语感和用外语表达思想的最理想的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练习设计法,利用课后练习,巧妙而有意识的导入新课等。

2.创设情景艺术。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创设情景有多种方法:有用语言创设的抽象情景,有用画面创设的直观情景;有用音像动画创设的多媒体情景;还有戏剧表演性的互动情景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创造性地将学过的语言知识融汇到新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开办英语角,举行英语演讲比赛, 学唱英文歌曲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定期举办外教讲座,与外教联欢,使学生体会到实际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无穷乐趣。

3.讲解艺术。教学活动不是有多少知识就讲多少知识,更不是见到什么讲什么,它应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完整结合。在教学之前,教师

应学习研究教学大纲,研究学生的心理及巳有知识,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讲什么?讲重点、讲难点。重点是学生应该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应该围绕重点进行。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疑惑,课文中那些长且难理解的句子就需要重点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进而真正理解其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

应注重课文整体教学。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整体,只有置身于特定的语境,才有意义。因此,语言知识点的讲授不能脱离语境。教学中教师应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培养学生语篇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意图,对某一问题所持的态度等,培养学生宏观理解全文,通揽全局的能力。教学应从听、阅读和理解全文开始,在理解和讨论了课文内容以后,再学习语言知识。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开头,中间的思路是如何展开,最后又是怎么结尾的。文章属于什么类型,这类文章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文章是按什么样的手法展开的,按时间,空间,过程还是其它。文中的段落是如何自然衔接和过渡的。这些知识的讲授,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很有帮助的.应适当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即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难与以英语为母语者沟通, 或者在与他们交流时频频受挫, 有人称之为“傻瓜英语”。操这种英语的人虽已具备了语言知识,但由于缺乏外语素质中的另一最基本成分, 即文化背景知识, 因而不可能在特定语境下传递并理解信息, 实现人际关系的交流。这种文化错误往往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或面子, 其影响比语言方面的错误更严

重。比如学生们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Hello!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使用。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如果中国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尴尬了。克服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结合起来。现行的教材的编写中每一个单元都涉及一个话题,比如说节日、家庭、网络等等。教师可根据主要话题具体的学习内容多角度地补充文化信息。谈到节日就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西方的主要节日的信息,要求学生将其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从节日的渊源到庆祝的方式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可以让学生作探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又可以增强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如果课文涉及委婉语的表达,教师则可系统地给学生补充有关委婉语的知识。

最后是赏析写作手法艺术。一篇好的文章,总是采用了这样或那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烘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手法进行赏析,比如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课文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描写,是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还是其它描写,以及具体是怎样描写的等。

总而言之,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革新的。一个好教师应该学会和发现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处境,何时何地如何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并让其释放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大巍,2006,浅析基础英语课文的讲授内容〔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

〔2〕陈 洁,2006,以实践为主的基础英语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

〔3〕胡敏芬.2005,对英语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卷,第2期 〔4〕莫 琼,何东林,2003,关于改进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

第4期

〔5〕冉玉体,2006,论基础英语教学中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J〕,《焦作大学学报》第4期〔6〕熊 俊.2005.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第l5卷

第4期

〔7〕余惠芬.2005.对比——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的有效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第2 期

〔8〕杨立民.2003,《现代大学英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教学思考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普遍固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 注重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 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中,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来自于旧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因此, 在新课程理念下, 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适时进行调整。

1. 树立教育新观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 (1) 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 (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而且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2. 树立教学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事实证明, 只有在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 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才能逐步培养起积极主动、自主独立、大胆求异、勇于创新等人格品质。因此, 教师要做到: (1) 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行为。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引路人;教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 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 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持和帮助。 (3) 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 (4) 进行心理换位, 以朋友之心来理解学生, 给学生创造宽松、安全、自主的教学环境。

(2)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其直接后果是教支配、控制学, 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师越教, 学生越不会学, 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事实证明, 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一旦建立起来, 学生大胆地学、大胆地问的局面就会有效地形成。教师也会在“教”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从学生那里或从教学时发现的新问题中, 得到充实与提高,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力倡导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 让学生体验成功、走向成功的彼岸。

1. 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 就是“自主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它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 相对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 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意愿。一方面, 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另一方面, 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暨“五学模式”中的“自主探学”和“检测评学”环节就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自主学习, 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 (1) 教学中, 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 让学生自学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 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另一种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 (1) 教学中, 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后, 让各小组学生共同研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也可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3. 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与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与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主线, 也是探究学习的归宿。 (2) 探索性。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3) 开放性。这包括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评价的开放。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 探究性学习, 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下, 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 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 建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安排的关于“课题学习”内容, 就可以用探究学习。如, 教学中的“镶嵌”活动, 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 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 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 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 这些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如今,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继承优秀传统的方面,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数学教师既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 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 在数学的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于向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8-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4.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思考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英语学习的乐趣

背景分析

现行英语教材注重实用性,涉及日常生活交际各个方面。但单就题材内容而言,却与学生年龄对应的智能水平存在明显“断层”,对部分不明语言学习意义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本文针对初中英语的学习目的以及如何发掘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行探讨。

发掘英语教学的趣味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單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P.Skehan,1998)。作者当前使用现行人教版Go For It教材,教材称其“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作者认为要运用此等教学途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并非教授学生如何处理教材所述的简单的日常事宜(生活技能),而是教会学生在使用英语的社会文化中应该如何表述这些内容(发展语言方面的智能),并为其日后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这个观点在英语教师看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却可能是造成很多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的关键。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Go For It七年级上的课程主要是自我介绍、描述年龄、介绍事物、颜色等,八年级上的课程涉及到运动频率、生病、假期、上学的方式等,以此展开任务型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从语言学习来看是很正常的,但单就这些题材本身而言,则很难从智能和才艺方面激发生活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接受过正规6年小学教育的12、13岁的学生的兴趣。事实上,教材可以吸引某些学生的莫过于国外学校的俱乐部(Clubs)和假期安排(Vacation)等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的东西。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2岁~15岁是形式运算阶段,表现为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和从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结论。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1】。这个时期正好是初中生时期,是已经脱离儿童群里有尚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2】。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非常聪明的学生对英语表现得兴趣寥寥,居然是他们认为英语教材就是讲授“吃饭、睡觉、穿衣”等“没用的”东西,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意思。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容易出现在比较聪明、理科教好的孩子身上。究其根源在于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学习语言的意义,把发展语言智能跟日常生活技能混为一谈;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中学教的英语,没有幼儿英语培训有趣。遇到这种情况,一味学生指责是没有用的,强迫补习更容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必须明察秋毫,针对具体的情况给予学生特别的呵护和开解。当然这一现实也对教师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来严峻的挑战。

在明确了学习英语的意义之后,教师还要逐渐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是基于已习得知识,自己进行运用、发挥进而创新的乐趣,和简单的感官快乐体验是不同的;而要获得学习的乐趣,首先掌握要学的东西。因为课堂教学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所以务必向40分钟要效率。为此,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做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时提醒自己要享受课堂。所谓的高度集中和享受课堂,详细地说就是要学生拿出“如饥似渴”的精神来听课,以便以最快速度吸收新知识,在课堂上就做到即使关书都还记得老师讲述的课程脉络,能够顺利地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在课堂中思考,迅速发现并反馈不解的地方。这样其实也就是要求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为此,作者建议一般将教学过程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师讲述和引导的部分,授课主导是教师。这个时候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听课,如果任其养成散漫或借发扬“个性”之名走神,那么后阶段的知识发挥和趣味学习就纯属空谈了,正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教师必须(1)通过长期的训练,敦促学生尽快进入上课模式,不得存轻慢懈怠之心;(2)立足教材,尽量以逻辑的线索串联知识点,启发学生讲新知识与所学联系起来。

第二阶段,基础知识传授完毕之后给学生思索反应的时间,这个时候要求学生独立反思和记忆,不要求做讨论。这一环节是课堂中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习惯等待答案,缺乏耐心和主观能动性,懒于自察,也没有进行思维的习惯,所以刚开始给予学生这段“留白”时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作者认为,虽然这个过程见效缓慢,但却是可能培育真正有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关键。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留白”1-3分钟不等,之前要启发;其间要巡视;其后要验收。

第三阶段,基于前两部分工作顺利完成之后,就要进行角色转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担任主角,教师担任组织和顾问。这时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抛弃“不敢开口”的毛病,做学习的主人。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只有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课堂这个环节力应求形式多样,如集体讨论、分组操作、表演等。作者建议多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勇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通过对分歧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集体创新的能力。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文章、材料等,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例如,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小品、话剧表演,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此外,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

当然这三个阶段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经验将其灵活运用在具体的课堂上。

总结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身为教师,肩负百年树人、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岂敢不时刻谨存谦虚自省之心,身体力行终身学习之理念?学生不是商品亦非物品,而是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未来,教育学生即是以今q天孕育未来,其意义深远,其乐趣亦无穷。

上一篇: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日记500字下一篇:游戏迷爸爸范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