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劳动教育(共8篇)
高中数学劳动教育 篇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培训材料之一
一、与修订大纲的有关背景
1、我国基础教育经历几个阶段的简要回顾
2、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
5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大致经历了6个不同发展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制定实施了不尽相同的课程发展政策,对课程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产生了不同作用。⑪1949年-1956年:改造旧教育、学习苏联经验时期
这段时期的课程政策经历了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课程到建设新课程的过程,确定了统一性的课程政策。
①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经验,发展新课程。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借助苏联的经验来建设中国的教育。此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活动,在普通中小学普遍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1951年1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参考苏联的教科书,改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教材。1954-1956年,正处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学习苏联达到了高潮。1956年2月,教育部作出决定,要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教育部改革制定了新的学制。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制作出了新的规定。小学部分,缩短了修业年限,改“四·二”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7岁;中学部分,也明确了要求。此外,所颁发的中小学几个规程,就是借鉴苏联经验制定的。经过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教育经验,为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0-1952年,国家改造制定了第一套教学大纲。1951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当时比较好的教材加以修订或改编而成的。
②课程教材由国家制定,全国推行基本统一的课程教材。
这个时期,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主要标志是:
(A)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1950年8月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并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195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以及中学政治等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1951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小学暂行规程》(1952年颁布),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小学教学计划》。
(B)确定了全国统一供应中小学教材的方针。195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出版会议,会上确定了这一方针。
(C)决定成立了国家统一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1950年12月,由出版总署和中央教育部共同组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承担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任务。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的《1951年出版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统一供应的基础。”
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教育部于1950-1952年和1956年分别颁发了第一、第二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和1956年出版了第一、第二套教材。
③课程政策的政治性很强。
用心
爱心
专心
1
④学习苏联经验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离实际和绝对化现象。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教育部门在实行改革的时候也发生若干偏差,主要是否定了旧教育的某些合理的部分,对解放区革命教育的经验没有作出系统的总结,加以继承,并且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不够。” ⑫1957年-1965年:全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1957年-1966年,是中国开始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在教育上,也开始了自我探索时期。这十年的课程探索,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可划分为特点不同的小阶段。
①调整放权,允许自编教材(1957-1958)
② 再调整,再统一(1958-1960)。③ 继续调整,成效显著(1961-1963)。
1960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张磐石领导下,赶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 1963年3月,中央正式颁布《全日制小学工作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小学四十条》);教育部在这一年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第三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相应的第四套教材。这套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受到个方面好评,并成为以后30多年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⑬1966年-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
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草到严重破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小学教学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
其一,以前的国家统编通用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程教材建设因“大革命”而一片混乱。其二,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政治性、“革命性”,几乎所有的教材都“穿帽戴靴”,充斥着同学科知识根本无关的内容;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如上海、辽宁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教材的编写成了任意行为。
自1972年开始,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虽然又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夺等原因,根本无法进行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写。
⑭1977年-1985年: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1977-1985年,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进入了第三个改革发展时期。这8年,根据课程教材工作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小阶段。
①第一阶段(1977-1980):恢复重建,再度统一,继续实行课程教材国定制。
教育部根据小平的指示,制定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为组长,领导教材编写工作;
--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
--确定中小学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全日制中小学教材;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确定1978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即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于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是第四套教学大纲),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
②第二阶段(1981-1985):调整修订课程大纲,酝酿课程多样化和教材审定制。
⑮1986年-1999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时期
1986年4月,经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要。用四五年时间,编写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求达到大纲规定,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水平学校的六·三制和五·四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此两类教材,北师大编写五·四制教材;教材内容要求程度,适当高于大纲,主要面向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编写;教材内容基本达到大纲规定,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和学校,由四川教委和西南师大编写;八所高师出版社协作委员会编写一套。
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聘任了20名审定委员和200多名审查委员,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这是我国教材建设史上的重大变革。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审查委员会成立后,1986年11月,首次审查通过了中小学18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高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前的过渡性大纲;1992年审查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试行),1993年在全国实施;1996年审议通过了新的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7年开始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试验。
2、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
3、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 ⑪新课改的背景
背景一:社会背景(从外部看)经济社会发展,使课改势在必行。新理念(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对学科的影响; 七大科学领域:
①数学系统科学(工程科学、信息技术)
②物质科学(极端条件下物性;创造新材料、新能源)③生命科学(农业、健康、医疗)④信息科学(电信部门)
⑤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
⑥宇宙科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认识宇宙的起源、演化 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合理资源开发)
背景二:教学相关(从内部看)国家意识:课程必改 旧教材:“繁、难、窄、旧”
A:从教学内容看:高考改革与课改紧结合 B:为学生减负:第一个切入口应是课程改革
用心
爱心
专心
3
C: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⑫新课改的意义
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
②将决定我国国民21世纪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的未来
4、《新大纲》制定过程的简要回顾
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03年。届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12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开始,山西、江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国家教委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这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又是第一次把普通高中作为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学段进行试验的。这项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普遍好评。这项改革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出版的普通高中各科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人教社不仅为这套新教材的研究编写出版,而且为这套新教材的试教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试验中有充分的数据可以作为科学结论的依据。正因为试验的方向是正确的,试验的过程是科学的,试验的成效是显著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经教育部组织修订,从2000年秋起扩大到10省市进一步试验推广。高中语文新教材将在全国推广。
1999年,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的精神,针对试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0年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语文等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原两省一市的基础上,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安徽、青海等地也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课程方案,同时,全国统一使用了普通高中语文、思想政治两个学科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版;2001年全国统一使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二、大纲修订的基本依据
1、建国以来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 ⑪双基扎实
优势: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题技巧较好;勤奋和刻苦的精神。⑫教材和教学反映出:“繁、难、窄、旧”
从国内数学课程的现状看,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数学课程从内容到形式,较实施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义务教育前,要求有所降低,知识面有所扩大,而原有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存在比较多的缺陷,不但难以与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教材相衔接,更难应对新世纪对高中数学教育的挑战,概括起来讲,原有的数学课程教材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内容陈旧。与国外相比,我国高中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陈旧的。如在传统教材中,除集合思想有所渗透外,其他内容基本上只包括17世纪以前的代数、几何内容,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占有重要地位的概率统计、向量、微积分初步等很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均无所涉及。有些价值不大的内容又贪多求全,如幂函数,在很多国家的中学,甚至在我国的大学的高等数学中也只是形式化的给出定义,而在我国的教材中不仅分情况进行讨论,而且对它的性质及其证明追求全面与“严谨”,这是不适当的。
2.知识层面狭窄。由于传统《大纲》的局限性,再加上1983年以来数次删减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造成原有的高中教学内容偏少,知识层面狭窄,与解放后的几个主要《大纲》相比,其规定的内容是最少的,以致于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三年课程两年学完,用一年时间去复习,在知识层面上搞“深挖洞”,造成了一种“学了的不一定有用,有用的又没学”的畸形数学教育局面,这对实施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3.课程结构单一。根据教育部1990年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在高中实行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但是由于高考制度没有相应地进行改革,评价学校的观念没有转变,选修课实际上变成了以“应考”为目标的必修课的延伸,选修课形同虚设。
4.应用意识不强。由于传统的教材中偏重“掐头去尾烧中段”,没有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致于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及创新能力是不利的。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设想
⑪课程计划改革的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②突出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③突出地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哪里? 问题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得到什么? 问题三: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是什么?
问题四:终身可持续发展靠什么?
答三: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培养,得以养成尽可能健全的人格,这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答四:与各方面(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都有关系 具体目标是:
①改革数学结构(学科与学科缺乏联系)②改变旧书现有结构:“繁、难、窄、旧”
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已探索的学习
④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进步。
⑤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⑫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① 关于知识技能的目标;人格、个性心理品质的目标
发展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目标要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个性品质目标的实现。
② 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三要素:要有现实意义(与现实联系);要有趣;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③ 学习方式的改变
倡导自主的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与老师)实践创新 ④ 教学方式的改变(对象:老师)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 师: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生:学习成为付予个性的过程
⑤ 教育的民主化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⑥ 教育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的公平性,教学过程中的公平性(关注学生的参与)
三、课堂教学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⑪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本质因素
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的实施;情感体现;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
横坐标:构成性要素:主体作用;情感体现;教师行为;教材处理
纵向坐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组织;教法的应用;教学效果及评价 ⑫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什么是课堂教学?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主动地、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
四个要素:
①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 ②教师的作用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③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④情感
⒈为什么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为什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人学习的三种水平:懂、会、悟 懂得教书-----会教书------悟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仅仅要懂---不需要学生的主体性;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想得太少,老师讲得太多)我们是把悟降格为会,把思维降格为技能。
我们应这样想: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好了没有?不想我怎么教?教什么?教好了没有?教完了没有?
⒉教师的作用定位(组织引导作用)
集中反映在是否能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好教案的几个要素:
① 知识教学上注意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内在联系)
易记的知识是有序的,分类的。
② 设计一个好的过程(起点:学生已有知识 终点: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用一串问题来设计(利用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许多老师的课堂提问起什么作用呢?“说老师想说又不说的话”。
好问题: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
例: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
问:先学什么方法?为什么先学加法?(渗透从易到难的思想方法)
问:(+2)+(-4)等于多少?足球实例(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掌握新知识)
问:观察这些式子,谁能告诉我有理数学怎么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归纳一般规律)
问: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与小学学的一样吗?
③ 要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学这堂课可能发生的困难,以及引起的原因。如何找原因?问问学生,搞调查。
④ 备情感(问题要有更多的引导性,思考性)
⒊目标的多元化的问题
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人格的问题:后进生不仅仅缺的是知识,更重要缺乏责任心,对一切事缺乏责任心,做能做的事,对所作的事要负责。
⒋情感的问题
①学生是不是有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学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成功的体验
“我要把我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学生对我的爱;我要把学生对我的爱转化为学生对我所教的学科的爱”
四、关于新大纲内容介绍和学习体会
1、前言
⑪数学研究的对象
⑫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重要基础学科。数学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力量。
⑬高中数学课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数学课是高中阶段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的重要性:基础、工具、育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7
2、教学目的
⑪制定依据 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制定的培养目标。⑫教学目的是教学大纲的核心
⑬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三层含义和九个要点。第一层 学习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第二层 培养五种: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互关系。
第三层 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要求、个性品质的具体阐述。
3、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⑪教学内容的确定的原则 有用、基本、能接受。即精减、淡化、增加、渗透。⑫体系安排的四个注意 系统编排,横向配合,符合认知,纵向衔接。⑬高中数字设综合数学课
⑭必修课与选修课 意义。总量。⑮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要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已提出问题。
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以上必修);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以上选修)。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怎样开好研究性学习课?
Ⅰ、首先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①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发展,而且是使学生得到的是可持续发展(发展性)②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性(主体性)
Ⅱ、教师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现象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生活,从而从中找到可以供学生研究的问题,成为研究专题,在研究专题中要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
例:复印店的广告:“本店可以复印A页的复印纸”A页复印纸是多大的纸? 例:产品有效率60%、70%数据如何得来?
例:“我的写作风格与矛盾先生的写作风格一致”
常用词、常用标点-----曲线图-----分析曲线图-----结论
例:调查南市多少人横闯马路,翻隔离带,为什么翻隔离带,横穿马路? 例:城市的光污染
作用:不在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参与活动,增加体验 Ⅲ、应勇于实践(只有作了才能有进步)
用心
爱心
专心
8
研究性课程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
①课题名称(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②主题(是子课题)③科目(高中数学)④年级(高一年段)⑤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⑥时间(2001/8/24)⑦地点(学校)⑧材料⑨教学步骤⑩参考资料⑾教学评价⑿课题的变例(可用在买房子上、买车上)
教法:5分钟(设问,提问)--------分材料--------学生分组(随机的,匀称的)(由他们自选组长)
4、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⑪关于教学目标的四个能级: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⑫必修课 高
一、高二开设。《课程计划》规定课时280课时,其中,《新大纲》安排课时242课时,研究性课题安排课时12课时,机动课时26课时。
必修课内容12部分,其中第9部分分9(A)、(B)供选择。12部分内容是:集合、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研究性课题。
⑬选修课 高三开设 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分选修Ⅰ和选修Ⅱ两种水平。
选修Ⅰ《课程计划》安排课时2×38=76课时,其中,《新大纲》排课时32课时,研究性学习安排课时3课时,机动课时17课时,复习考试时间2×12=24课时。选修Ⅰ供文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有2个部分;统计;极限与导数。
选修Ⅱ《课程计划》安排课时4×38=152课时,其中,《新大纲》排课时82课时,研究性学习安排课时6课时,机动课时16课时,复习考试时间4×12=48课时。选修Ⅱ供理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有5个部分;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复数。
5、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⑪总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变化:
有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的一律用字母如kg、T时间,t时间,τ吨 2000元/人 字母用正体不用斜体 例如:л 国家规定:0是自然数 不提查表(除正态分布表外)tg---tan;ctg---cot;
⑫应该注意的七个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正确组织练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6、教学测试和评估
⑪教学测试和评估的依据和原则 ⑫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目的 ⑬教学测试和评估的重点 ⑭教学测试和评估的方式
⑮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结果的报告形式
四、《新大纲》的特点
1、精选内容
2、更新部分知识、讲法和教学手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9
用心
爱心 专心
3、增加灵活性
4、重视数学应用
10
高中数学劳动教育 篇2
现今的学校教育仍然把高考作为指挥棒, 每年高考后都会大力宣传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 其实这种人才观是在大众心底的一种投影。这种功利性的教育, 已经被学校、家长和学生认可, 反映了社会大环境的一种心态。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 争取考上名校, 考上好的大学, 学生不得不在象牙塔中“寒窗苦读”, 每天晚上要做作业到很晚, 周末还要参加培训班, 学生的时间被安排得很紧, 没有了休闲的时间。为了读书而读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家长和学校看到学生取得了好的考试成绩就非常满足, 一旦成绩下滑, 就开始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这种教育让学生被动学习, 成了学习的机器, 没有青少年应有的活力。只会死记硬背, 形成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学习的激情、创造力、想象力都非常不足, 这就使得学生与社会的发展有差距, 抛开书本的个人发展非常有限。
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重视知识的结果, 还要教给学生知识的来历, 过程和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重结论而轻过程的传统教法应该摒弃, 具体到平时的教学就应该将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呈现出来, 在表现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 实现知识与能力双丰收。因此,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变成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在教学时, 考虑到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多种因素, 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才能让教学发生作用, 真正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目标。
利用一题多变, 训练创新思维。在教育过程中, 我精选例题, 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量的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结论、改变题目类型等方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剖析, 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解题规律, 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学生思路, 促使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的有序进行, 防止走弯路, 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前预习的习惯,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有底气, 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 针对预习中的不懂之处, 能重点听讲, 当堂学会知识, 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
二、优化网络环境, 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 使得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第四传播媒体”。虽说在出现时间上较晚, 但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的感兴趣程度绝非一般。据统计, 从1999年起, 我国网络上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的人数占全国网民的70%。可见, 青少年已经成为了上网人群的主力军。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 也有维护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也毫不例外地具有这种两面性。它既可能为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迅速、快捷的服务, 又可能让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人误入歧途, 尤其是青少年。为此, 教师要看到网络所提供的机遇, 也要重视应对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既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又要克服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学生加强指导, 从正确周年国庆认识, 增强他们在网络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养成道德自律, 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教育的重大任务。
三、关注教学评价, 改革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学习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这不同于以往对传统学业成绩评价, 传统的评价以笔试为主, 过于关注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过于关注考试成绩的分数高与低, 比较功利。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情感、能力等内容的测试就不能展现出来。而表现性评价与纸笔性测验的题目设定的任务困难一致, 但是纸笔测验完成的题目是一种假象的情境, 而表现性评价更为强调学生行为, 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 这种评价方式已经引起了关注, 但是直到80年代才在美国大量推广, 我国在90年代的新课改中提倡的教学评价也涉及这方面的改革。
表现性评价的特性包括: (1) 注重过程。完成任务总会有结果, 但同一结果却由不同的过程所致, 特别是设计复杂的认知和心理活动, 甚至有时没有清晰的结果, 更需要考证过程。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过程的表现行为的深刻分析, 发现其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特别是学生完成相同任务采用了不同手段和行为方式, 有的可能走捷径, 有的可能走弯路, 这样可以更好地探测学生的成就水平。 (2) 关注多方面的表现。表现性评价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这样在完成任务时就会涉及多方面的关系, 而进行表现性评价, 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 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都成了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3) 评价行为的现实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 解决实际问题, 表现性评价具有这一特征, 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 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测量、评价、分析, 较之纸笔性测验更为直接和现实。
三、素质教育的成就体现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系统论观点指导下的综合性改革, 它推动广大教师冲破应试教育的羁绊, 变革传统的思想习惯和思想方法, 初步实现了如下观点的转变: (1) 克服了“智育第一”的思想, 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使教师从各自狭小的眼界和短期行为中跳出来, 着眼于培养21世纪人才, 基本能实现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四并重, 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观;树立德育为首, 教学为中心, “五育”并重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2) 克服了片面的教育思想, 树立整体育人的观点。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明确学校教育是多要素、多层次、动态发展和开放的整体教育过程是纵横衔接与联系的整体, 从而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活动育人, 管理育人, 环境育人, 即从整体出发, 全方位育人。 (3) 克服了“重少数, 轻多数”的教育思想, 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基础教育是成功教育, 合格教育, 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 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努力使全体学生学会总结,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4) 克服了“重课内、轻课外”的思想, 树立新的课程观。
总而言之, 在高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力推进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正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理念, 找到数学与素质教育的切合点, 这样才能深入贯彻和落实。
谈谈高中数学教育 篇3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内涵
(一),数学思想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它处于潜形状态下。作为教师,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清晰明确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以及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的契机。此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高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正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好时机,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也都体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特点,这也是这个阶段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但是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样重要的是开发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说语文是用来表达人的感情、愿望、意志,进行的是形象思维趋向,那么,数学则主要用来进行概括、抽象、推断和论证等理性化思维趋向。数学的推理是十分严谨的,必须准确无误,且不能掺杂个人的臆测、推断。只要这样用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才十分有益。数学是一门数字语言学,而学习数学离不开计算,尤其在高中教学阶段,不但计算量加大,计算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这些对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大有裨益。不言而喻,一个人的计算能力伴随其终生,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计算能力,几乎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计算,因此,锻炼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就十分重要,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重点和主要目的之一。
(三),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是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对于校书演示,我们应在学生理解新教授知识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这样才能从中发现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以免影响学生日后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二、高中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兴趣
(一),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好分层辅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难易程度留些自选题,让实力强的学生加强练习,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失去信心。每次上交作业后,让学生养成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在交流中得到自我升华。
(二),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了提高分数而做一些硬性要求,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更加厌恶学习,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这不仅不利于我们的教学,还会适得其反。此时我们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知道数学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我们让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思考问题更有逻辑,更能对一个事件做出合理的判断。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模式,告诉学生任何时候我们学习数学都有三个目的:1)提高知识储备量;2)提高自身思维能力;3)学会学习。例如,在我们年轻时,思维正像身体一样是锻炼的黄金时期,数学是锻炼思维的最好的一门学科,只有数学才有人敢说是 “思维的体操”。 因而,我们鼓励学生多自主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过渡。
(三),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我们要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讲的知识,做到从讲授到引导的转变。并且要用旧知识做好铺垫,降低对新知识的要求。不要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完美,要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
三、 高中数学教学 “模式” 要多样化
(一),新课改不断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模式的选用要立足于教师、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而课堂教学依据不同学科和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倡面向不同学段、不同学习内容以及教师个性的多种模式。这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教学特色,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使用不同教学模式,此时切忌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化、标准化。
(二),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色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我们在现代教学中不应受所谓先进教学模式的限制,而是要勇于创新。教师教学要创造性地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具有创造性的教师要明白自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教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其实也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这个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四、高中数学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一),在高中數学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其创新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此次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是教师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掌握新思想、新方法后应思考如何去落实、实践、反思,使之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以达到预设的目标,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成功的。
(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高中生正处在个性张扬的年纪,思维敏捷、竞争力十足。便于教师对他们进行客观性刺激,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说明当今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知识。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 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篇4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篇一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理解和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教学的问题出现。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用情境创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记住某些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一、情境创设的对象和意义
我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学生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听不懂;对长久以来的机械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听,这时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的效率也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我们不但注重情景的模拟,还要在情境创设中对学生的未来有影响,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于世界观的认知,找出普遍的规律,积极思考,情境创设在无形中对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情境创设中,我们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与教材相一致,假如创设的教学的内容都有问题,那么无论如何创设情景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只能为你带来麻烦,给学生带来负担。其次,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教学,是有侧重点的教学,情境创设出一个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所看到的浅显的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案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忌讳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情境创设,过高过低的估计都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情境创设要量身定做,争取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另外,情境创设更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正在努力接受着新知识的滋养,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例子一遍一遍的重复,创新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微妙变化着,我们根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思考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抛实际问题,给学生对求解的渴望
在情境创设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抛问题,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推进学生对问题求解的热情。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是一门理学学科,但是也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从生活中抽出的模型,我们只需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中,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多数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例1:在我们学习“余弦定理”中,教师做课程导入便可这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知道了通过两条边及两条边的对角的计算,便可得到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所有数据,那我们想想如果只知道两边和这两边所夹的角,能不能求出第三边呢?由此引出余弦定理,进而得出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这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抛出引出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避免了直接讲授余弦定理的使用条件造成和正弦定理相混的情况。不但使课堂更有效率,对于学生的记忆也很有帮助。
(二)实际性的计算,给学生验证定理
对于错综复杂的定理,教师自己当初学的时候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小我们十几岁的学生了,那么此时,我们如果将这些定理实际地让学生算一算,最后再告诉他们规律,那么对于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例2:同样是学三角函数,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从直角三角形出发,分别计算各边与对角正弦值的比值,接着算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惊奇地发现比值都是一样的,这就代表这是个普遍适用的规律,我们最后在引入正弦定理,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不但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而且验证了正弦定理的普适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自己探索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教师的授课。
(三)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发散思维也是很常见的方法,这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创新性有很大的帮助。例3:我们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等差数列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项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先拿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他们的通项公式,共同检验公式正确与否,而后,教师给出写等差数列的方法,回头再次与学生给出的相比较,最后在反复探究中,得到写通项公式最快速的方式。这旨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发散性思维极其重要,毕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开发,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难忘的经历
当讲述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选择将它娱乐化。这样学生会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例4:当我们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上前边来,演示各种排法,比如说红绿灯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回答是6种,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与3__2__1结果相同,这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出求排列问题的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探索能力,有独自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在人生中需要逐渐培养起来的意识,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加以引导,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多在这方面思考思考,争取为培养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篇二
一、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目标意识,结合教学大纲,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洞悉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该课程总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备课之初就要设定好每一节课要达到的分目标,将每一节课的局部跟整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一般来说,分目标的确定不应只是停留在要学生掌握多少概念定理、基础知识上,更为关键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新的目标的确定势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才能谈及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着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它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出科学合理、有条不紊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虚心学习同行的宝贵经验,反复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达到日臻完善的程度。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教师要做好陪伴和引导的角色。高中数学课程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稍有脱节,就有可能学得吃力,导致兴趣下降,动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通过提问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灵活做出适当调整。课堂上准备的习题也要难易适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体验到学会的成就感,建立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力求精确生动,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生活趣事,生动活泼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四、创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长期以来,造成教学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或没有重视去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而现代教学则是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御和实施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最有助于个体各方面能力的发挥,高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课堂任务繁重,压力过大,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幽默智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轻松掌握每一节课的精髓,做到对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做到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
五、建立亲切舒适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学生的榜样,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说难也不难的任务,说它难是因为无论是钻研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创新的教学设计,还是做好生动主动的课堂教学、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一环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高尚无私的爱,实属不易。说它不难,是因为这些工作的确就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默默做着的,只要我们忠于职守,踏实奉献,就能收获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收获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篇三
经过将近这学期的高中数学教学,我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反思与体会。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正课上,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下谈一谈自己在教育教学的一些反思与体会: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课是整个三角函数的性质最重要的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函数图象的发展趋势和对称美,体会到三角函数的性质本身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分钟的内容在三十五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三角函数的性质中,三角函数的图像就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7.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讲授《五点法做图》时,有“五点的取值”这一问题,但书没有提及。教学参考书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向我提出可以有多种做法。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多种做法中的优劣之别,并说明了教学大纲中所提及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8.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教学反思。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5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邓超群
我深深地懂得:一名新世纪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数学使命和对未来的数学责任感。为了不辱使命,为了无愧自己的良心,我只能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做到更加勤恳。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从教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以下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心得,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想成为个人永久职业,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作为教师,若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很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不能胜任工作的。俗话说“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打铁先得本身硬”,都说明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教师学识的精深或粗浅是能否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与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直接相关。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运用纯熟的专业知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包括了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内容之间的顺利衔接,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试卷评讲更应详细备好课,有人说试卷评讲能看出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确实不无道理。因为这不仅是对卷面上试题的简单解答,更重要之处在于教师评讲过程中解体思维的延伸和发散,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一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觉能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每一章节之间都互相联系。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学习空间向量的知识时,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如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夹角等),从而理解新知识。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个人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品味,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课堂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历来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古今中外的数学教育家通过探索都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并被继续完善和发展。正是因为其永恒前进发展的规律,课堂教学成为了一项亘古不变的研究课题,促使一代又一代辛勤的“园丁”为之冥想苦思,为之呕心沥血。
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工作单位: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任教学科:数
学 姓
名:邓
超
群
保定高中数学远程教育学习总结 篇6
2013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保定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远程培训的高中数学教师远程教育研修,在这次活动中,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让我得以与众多数学教师在网上共同学习,讨论,总结提高了专业知识,全面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全新的数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化了数学思想方法。培训活动安排紧凑高效,内容丰富。作为一位参与培训的高中数学教师,我觉得受益匪浅。
一、专家指导帮助,高屋建瓴
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了解了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及眼下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使我们每位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充满了信心,同时警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能局限于章节的束缚;不盲从新课程标准,而应辨证地看待它。本次培训,通过各位教师的认真讨论,了解了其他教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独特看法,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与这些教师的交流中,感悟颇深: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闭塞的思维在教学中太过局限,教师之间应多加强沟通和合作。平时在学校中,只是考虑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后期发展考虑不多,不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
二、同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
在本次培训中,每位培训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经验,同地区同教材同进度,学生也大致相仿,彼此交流顺畅无碍,因此,我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成为提高自己数学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位教师的面对相同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收获颇丰。
三、全面提升自己,信心百倍
通过本次培训,我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学生计算问题原来总是出错,原来我只是简单归结于学生就是不认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算理算法也需要训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使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得解,我一定会尽快付诸实践,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成绩。通过认真学习,增强了对数学教学的信心,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中数学呼唤情感教育的回归 篇7
一、促进师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高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课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有利于学习热情的调动。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因此,教师的语言风趣一点,幽默一点,可以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效果反而比严肃的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如,在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时候,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三个臭皮匠挑战诸葛亮,看到底谁是英雄。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5,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45,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这样利用创设数学情境,把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转变为一个数学故事,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表现欲,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如,一个学生把简单口算结果算错了,很多老师会很快地说错了,这可能就会伤害学生的热情。但如果教师师带着一种期待的语气说很好,答案已经非常接近了,则不仅是一种纠正,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这种尊重会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师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老师心心相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挖掘情感因素,呈现教育创造性魅力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要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由于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都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往往掩盖了科学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单调、枯燥的内容,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会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上几何第一课时,向学生讲述几何起源于古埃及尼罗河两岸的土地丈量,介绍欧几里得与几何的渊源,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神秘感。像勾股定理、圆周率等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到处都是,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挖掘数学中诸多情感因素,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就滋生暗长了。
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 情感教育教学 思想性 情感性 主体性
1 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数学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生活的经验以及所学的知识出发,创建一个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还需要从自身出发,首先是要认清教学的意义在哪里,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把知识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1]。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知识的枯燥乏味,由于数学的本身是数字化教学,如果不添加情感教育在里面,那么数学教学就真的显得枯燥了。有了情感教育的参与教学,会让学生处在一种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这种亢奋状态无疑是最好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审美是情感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并把其利用到数学教学中,审美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2.1 思想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坚持的原则就是思想性原则。万事开头难,思想教育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且,要结合数学教材知识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是学生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自身良好的品质来影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形成良好品质;其次,就要依据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相关内容进行教育;再次,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3]。
2.2 愉悦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坚持愉悦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枯燥知识点的讲解,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会让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习,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4]。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外在乐转化为内在乐,促进学生学习上的更大进步。
2.3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围绕着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高品质高素质的优秀人才[5]。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志在必行的,而且,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利用情感教育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3.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教师应从这点出发,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自己的理想,为了远大的理想而积极的学习。当然,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高中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为学生介绍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样能让学生对数学更了解,更能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对事物认识的渴望以及了解事物的动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情感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这关乎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有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数学,去了解数学,去学习数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数字计算的枯燥科目,教师应培养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6]。另外,在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数学课本进行紧密的联系,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教师如何更改和创新教学模式,都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3.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中,数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备受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而且,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定义以及概念等没有具体的表达事物,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数学中的相关概念与其他科目需要熟练背诵的定义和理论不一样,数学中的概念是需要学生对其有着灵活的理解,只有对相关概念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也正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灵活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直接增加了学生在数学道路上学习的压力,也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心生恐惧之意,这种不良的心理是困扰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改变,从不同的角度来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导学生不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到,眼前的成败不能决定一生的成败,总的来说就是要利用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除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外,还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积极向上,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玲. 浅谈情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1(Z1).
[2]张艳.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3).
[3]吴小平. 寓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中[J]. 中国校外教育,2010(23) .
[4]陆中彪. 浅谈数学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运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8).
[5]胡和庭,胡雅玲.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1) .
【高中数学劳动教育】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06-17
高中数学情感教育问题11-15
高中数学的创新教育论文07-01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06-03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05-21
高中数学数学符号教案05-22
成套高中数学教案--高中数学教案免费下载--高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06-07
初、高中数学07-21
高中数学课程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