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2024-10-18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共15篇)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1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2

历史故事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 历史在依靠故事传承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历史故事,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历史故事的运用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故事因其特殊性, 在历史教学中对其的选择与运用有较高的要求, 历史老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史学知识, 还要能结合当下, 融会贯通。本文将对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探讨。

一、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当前教育背景下, 授课教师如果选择好历史故事, 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故事的选择应尊崇以下几点原则。

(一) 内容生动, 形式多样

作为教师, 首先要了解学生, 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去衡量学生, 历史故事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喜乐习惯, 便于他们理解与感悟的故事, 内容的生动有趣包含故事内容积极乐观或故事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 这样的故事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 主题明确, 思路清晰

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在这主题之上还要达到层次清晰、表意明了的程度, 如果没有好的主题, 便会造成听者思维混乱,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并且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次第展开、娓娓道来, 逻辑清晰, 让听者听而不乱, 学而有味。

(三) 紧绕大纲, 情境教学

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 最好要紧扣上面的重点与难点, 把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在讲授历史故事时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使得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 抓住时机

教师在课程的开始选择讲历史故事, 必须使故事紧扣本课内容, 在学生好奇心与兴趣高涨的时候推出课程内容, 能加深印象, 便于接受。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程的中间穿插历史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理论性较强, 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 以故事来突破重难点, 便于学生消化理解。科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一节课进入10~20分钟后就会产生注意力分散游离现象, 在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穿插一个历史故事, 便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 以保证上课效率, 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讲课质量,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 教师还可以以历史故事作为课程的结束, 以故事收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课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师的教学中, 常常出现草草收尾的现象, 这样会使整堂课功亏一篑, 故事的趣味性也大为减半, 会出现结束一节课, 给学生带来意犹未尽之感的结果, 如果老师再留下一两道思考的问题, 或设置一个悬念, 更会给学生新鲜感, 在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动脑能力, 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二) 掌握语言魅力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学科, 所以教师的语言也要准确, 一个字两个字的差别往往就会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历史故事的叙述需要充分调动演讲者的表情, 肢体语言以及心理暗示, 在讲述历史故事时的语言要生动。我们都知道, 只有声情并茂地讲演才会给听者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 教师在讲历史故事时要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绪, 在讲到历史英雄时, 可以慷慨激昂, 在讲到奸臣贼子时可表现得厌恶鄙视, 这种情绪也能带动学生, 让他们明白是非观, 区分善恶, 这对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应注意, 因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严守师德, 不夹带私话, 做到客观公正, 以免误导学生。教师讲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处理语速和节奏, 语速太快, 学生听起来吃力, 语速太慢, 影响学生思维能力, 注重语速与节奏的把握对学生的听课效率影响很大。

三、结论

如何使历史这门学科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 在现代历史教学中, 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 而一直是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习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和运用策略, 并对其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进行掌握, 结合当下, 融会贯通, 以古鉴今, 丰富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创新历史学科教学方式, 以期实现发展历史学科的最终目标。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 在现代历史教学中, 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 而一直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本文主要侧重于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和运用策略, 并对其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进行相关探讨, 以显示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红琴.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 2009 (06) .

[2]时海萍.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09 (04) .

运用历史故事 教好初中历史 篇3

关键词:历史故事;课堂教学;初中生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的历史人物、精彩的历史人生汇聚成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故事不仅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历史老师从未在课堂上讲过故事,何以称得上是历史老师?

初中生兴趣广泛,尤其对历史故事兴趣更浓。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中都可以发现,每当老师要讲故事的时候,教室里就会立刻安静下来。即使那些平时上课不太投入的学生,也会马上静下来认真听讲。针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特点,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故事是历史课堂教学必要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上历史课就是讲历史故事。再者,历史故事多如繁星,也不是什么故事都可以在课堂上讲,更不是随时可以讲的。那么,如何运用历史故事,教好初中历史呢?本文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一、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历史老师一定要树立“开卷有益”的理念,博览群书。韩愈有一首诗写得好:“读书患不多,思意患不明。患是己不学,即学患不行。”意思是说读书就怕读的不多,读了之后就怕不理解;读书就怕不自觉,读了之后就怕不去实践。只有广泛阅读,在教学中历史故事才能信手拈来。如果讲中国古代史,就必须读《史记》和《资治通鉴》,特别是钱穆先生的书,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虽然通俗易懂但是论述深刻,“含金量”高,可读性很强。

读书要有意识地收集与积累故事,用到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课能否选择与运用故事,多与平时积累有关。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历史故事运用自如,工夫其实在课堂之外。临时“抱佛脚”难有成效,重在积累。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提升都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厚积才能薄发,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二、真实可信,少用“戏说”

现代社会是一个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的社会,对历史的“戏说”成分特别多。小说家“戏说”历史,电视电影、戏剧“戏说”,网络更是胡说历史。因此,学生通过小说、电视、网络接触到的“历史”许多是虚构、杜撰甚至是歪曲的,这对历史知识缺乏深厚积淀的初中生学习历史有不少的负面影响。须知,历史故事既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发挥,更不是电视电影所谓的“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历史故事必须以史料为根据,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所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因此,历史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不能像小说、电视、电影、戏剧、网络那样“戏说”历史,而要以史料和史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确保历史故事的真实性,这应当是历史老师选择故事教学的首要原则。具体来说,教师选择的故事必须符合历史史实,不能脱离史实随意虚构。比如,上课讲到夏禹、孔子、刘邦、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时候,一般要依据《史记》中的记载。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而是说想象和推测要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另外,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用到一些反映历史现实的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故事,比如,清代极具批判现实意义的小说《儒林外史》,透过“范进中举”来揭露科举制度的黑暗和罪恶,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又符合一定的史实。这类故事仔细挖掘,进行合理的推测,应用于课堂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联系课本,趣味性强

引入课堂的历史故事应有趣味性,否则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是所有的有趣味性的故事都适宜引入课堂,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趣味。有趣味的故事要与课本内容相关,与教学内容有关。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1)故事要有生动的情节,对学生有吸引力。故事比起苍白的叙述更有趣味,主要就是因为故事有生动的情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老师的课在趣味性上做到位,他的课成功就有了基础。(2)故事要新颖。现在的初中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知道的东西多,很多历史故事他们可能小时候就已经听过了,如果老师讲的故事老套,他们就会觉得很乏味,这对历史老师是个挑战。比如,在讲述君臣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就引用了《吕氏春秋》中《楚庄王伐陈》的故事:

楚庄王想讨伐陈国,先派人一探虚实,探子回报:“陈国城墙建得很高,护城河挖得很深,又储备了充足的粮食,整个国家看起来很安稳,所以不宜讨伐。”

而楚庄王的看法却恰恰相反:“陈国这么小,却能积蓄这么多粮食,说明老百姓赋税很重;城墙建得高、河沟挖得深,说明过度的使用民力。这样国家的国君,老百姓一定非常痛恨。可见,陈国完全可以讨伐。”于是楚庄王出兵伐陈,果然轻而易举灭了陈国。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具体运用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

初中历史教学小故事 篇4

杨晓莉

我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和教训以适应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在我讲述一下发生在我的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对一个教师来说很重要,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我记得在我教的初二年级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平时少言寡语,成绩也不是很好,老师们对她都没有太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偶然在她的语文老师的桌上看到她写的一篇作文,在作文中她讲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她感到很苦闷,很彷徨,没有人理解她,甚至包括她的妈妈,我看到这感到很震惊,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先是问问她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然后告诉她,家庭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但我们自己的人生路可以选择,我鼓励她,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现在当前最能改变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我还给她看了一篇鼓励单亲家庭孩子的散文,散文中的一句话对她触动很大,“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使自己学会坚强,从没有人会一直孤单,但都在一直奔跑”,我让她记住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了她的变化,见到我每次都很高兴,有什么心理话也愿意跟我

说,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着这个学生在我的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教学的第一个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当好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绩变化情况、情绪波动原因等。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个时代接触社会早,很多当时我们不懂的东西他们现在都懂,甚至比老师知道的都多,所以说对待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以诚相待,彼此尊重;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精神和生活的每个方面.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无私的爱学生。我认为作为老师要学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即使他是后进生。后进生可能是每个老师都感到头疼的事,但是我们要转换一种态度,转换一个眼神,可能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教师的信任、鼓励,会使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5

山寨,原指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也指有寨子的山村,如今引申为不正规的,盗版的意思,一般用于某些品牌东西的假冒货。我,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似乎“山寨”和我扯不上什么关系。可世事弄人,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却又猝不及防。事情还得从这学期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开始说起。

“初一13-18班的历史课由龙子宇老师担任„„” 顿时,原本安静的会场由一片愕然声打破了,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在我还以为是同事和我开玩笑的时候,校长又重复了一遍:“初一13-18班的历史课由龙子宇老师担任„„”在那片杂乱声中,这个声音显得异常的刺耳。教历史?美术老师教历史?这不是开玩笑吧!会后,校长和我解释了这个工作安排,因为原来的历史老师请产假,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了,学校觉得我还能吃苦,就让我试试,希望我能理解。说实在的,美术专业毕业的我,一直教“副科”美术,如今让我教“主科”历史,我能胜任吗?教不好岂不是误人子弟?虽说我已从教十余年,但毕竟历史不是我的本专业,加上历史学科有考试压力,仅凭自己平时的那丁点儿历史皮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于是,便开始了我这个“山寨”历史老师的边学边教的教学探索之路。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教好这个学科,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这个科目。学生有了兴趣,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起始课,诱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是主科中的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必须上好起始课,纠正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提高历史学科地位。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将我的课程全部调至周四、周五,我先“流窜”到同级经验丰富的老师的班级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同行是如何开展历史教学的,看他们是如何和学生分析重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我就如同学生般,坐落在教室的角落,做记录、做笔记,生怕漏了哪个细节。听完课后,我再回忆同行上课时的情景,再结合自己的思考,精心准备第一节课。从听课、研读大纲、备课、做练习、查阅资料,整整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第一课的教案备好了。这个时候,我又回忆起我高中时受大家所喜爱的、有“故事大王”之称的历史老师,他上课幽默、风趣,总能以不同的历史故事来吸引我们。是的,一般人的理解,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不然。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关键看老师如何把握。历史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 2 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一、二、三,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让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感兴趣,对历史人物、事件有自己粗浅的看法。我为何不根据这一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接着,我又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幽默段子。记得上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我穿插了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此外,我还经常在学生面前“露两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地图或一些文物器具时,我总能信手涂来,搏得同学们的一阵喝彩声,都说历史老师画的真好,每次我总暗暗发笑,他们那里知道,我这个历史老师的身份是“山寨”的,美术才是我的“正版”啊!为了掩饰“山寨”的真实身份,虽说我下了不少苦功夫,毕竟是“山寨”,好几次我也差点露馅了。有一次,我在课堂中讲解“文景之治”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汉文帝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这下可把我给难住了,这个可是教材里没有讲到的,我不能随便把学生给敷衍过去,但这个知识点我还真的不知道,还好我急中生智,于是大声对学生说:“这个同学提问的非常好,他不但重视课本中的知识,还关注课外的知识,我希望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关于他刚才提出的问题——汉文帝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此外,汉文帝当 3 政时推行了哪些政策,我想大家把这个问题带回去,作为我们的课后作业,大家下一节课告诉老师。”课后,我赶紧查阅了相关资料,感谢学生又给我上了一课。当然,关于我这个“山寨”历史老师的辛酸苦辣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呢„„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6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王英华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学生的历史素养很难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应用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历史教学忽视了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知识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策略。

一、运用历史故事,巧妙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这样可以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邓世昌坠身入海,在海中不接救生圈,决心与战舰共存亡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增强了,学习氛围也被渲染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历史故事,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还应该具有创造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很多学生的课外知识都比较丰富,他们知道不少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给全班学生讲故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还能够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收集相关故事,课堂中讲解相关人物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运用历史故事,重现历史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抵挡的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历史故事,以重现历史事件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知识。例如,在教学《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新中国成立的视频,通过毛主席铿锵有力的语言再现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场面,也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舒锐奇。历史故事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分析[J].华人时刊:中旬刊,(06)。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7

一、历史故事的选取原则分析

1.趣味性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要以趣味性作为基本的前提之一,历史故事的选取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想要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的欲望,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历史故事的选取也要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故事能够迅速地进入课堂教学的历史情境之中。

2.主题明确

明确的主题是一个优秀历史故事成功的一半,明确的主题能够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对即将展开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起到一个课程铺垫的作用。历史故事要紧紧围绕着主题层层铺开、娓娓道来,这样有利于整理学生的思绪,为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3.紧扣课程内容

历史故事的选择一定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而进行,要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教学辅助作用,而不是随意地选取与课程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视听上的混淆,也容易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外,历史故事的内容要相对于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地拓展,既紧紧围绕,又相对发散,这样学生会通过历史故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策略探讨

1.合理安排故事的穿插时机

历史故事虽然对历史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但是历史故事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够喧宾夺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历史故事的穿插时机,既要让历史故事调动情绪、激发兴趣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历史故事的丰富多彩而分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历史小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引,以故事的方式设置历史背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即将讲述的历史时代。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般学生会在20 分钟左右以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明显下降,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引入历史故事来作为课堂的缓冲,缓解一下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的大脑能够稍事休息,此时历史故事的选择同样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只不过是更加突出历史有趣的一面,然后继续开始课堂教学。

2.服务于课程教学难点的解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学生很难深刻地体会,例如战争、政治等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还是文字的描述,无法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这时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历史概念为核心进行逐步的剖析,则学生势必会越听越难理解。例如,在讲到近代史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词很熟悉,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如果不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个概念,则有关这个部分的很多习题,学生必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发生在清末的民间小故事来讲述沿海殖民统治区的世态人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另外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历史故事来展现历史的另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历史,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内涵的深度理解。这样历史故事的引入能够让历史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趣味横生或者是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让历史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历史故事的帮助,通过有效的历史故事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涵,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历史故事的选择和引用,充分发挥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课堂的辅助作用,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提供保障。

摘要:历史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肩负着传递历史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还承载着塑造学生内在品质的重要使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有效地运用历史故事来辅助课堂教学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故事的趣味性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历史故事的深刻寓意又时常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到历史知识,同时也深深地体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课堂教学,历史故事,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1]时海萍.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09(4).

将历史故事带进初中历史课堂 篇8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说境遇太尴尬,本应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可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面前,历史课堂变得非常沉闷,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哪来学习动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认为将历史故事适当地引入历史课堂效果很显著。本文意在和大家交流一下对此的心得。

一、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这都非常重要。在讲授八年级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时,为了创设本课的情境,我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导入部分“邓世昌坠身入海牺牲”的小故事,故事中讲到邓世昌在坠身入海后,坚决不接随从递给他的救生圈,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也游来想要挽救他,他却狠心将其按入水中,不久,他们一起沉入了大海。学生读完之后,很受感动,很快被邓世昌不怕牺牲,壮烈殉国的精神所感染,这时我适时地说道“邓世昌因何壮烈牺牲呢?”以此导入本课。这一故事做铺垫,为整节课奠定了基调,使学生更好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讲历史故事

学生喜欢听故事,那能不能训练他们自己讲故事呢?实践证明是可以的。有不少学生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读过不少历史故事,他们在课堂上也想积极地表现自己,那如何将这一特长在课堂中很好的发挥出来呢?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了“课前3分钟历史小故事”这一环节,效果很不错。于是我把这一环节也加入到我的课堂。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一新环节,我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期。在这一环节实施一个月之后,自感已得心应手,学生也训练有素,于是我决定开一节公开课展示一下。我开课的主题是“戊戌变法”,本课中有两个核心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和梁启超有关,说的是“梁启超妙对杏花联”,故事讲述的是梁启超随父亲去朋友家做客时,父亲欲不露声色的教训他偷折朋友家杏树枝一事,于是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小梁启超一听很惊讶但未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明镜,大人明察秋毫”。一出口,众人皆喝彩,其父也是非常陶醉。故事讲完,学生都为梁启超的机智、才气所倾倒。不光如此,借助他的故事,我很好地导入了新课。课后,听课教师也对这一环节给予了肯定,这不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发挥自身优势,教师讲述历史故事

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适当穿插历史故事。在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已很难体会当时红军长征时的艰难与不易,我给他们讲述了《一袋干粮》的故事:

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她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小兰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借助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体会了长征的艰难,也告诉他们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历史故事

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当今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不仅如此,我们应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在讲述“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为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我将影片《我的1919》视频片段贯穿进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伊始,我指导学生看书中开篇小字,知道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了。然后,我播放了《我的1919》的一个片段:巴黎和会中日激辩。陈道明高超的演技再现了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风采,征服了各国与会代表,也征服了学生,场内场外一片掌声。

接着,在讲述完五四爱国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后,我播放了《我的1919》的另一片段: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方代表的果断、坚决、正义之气再一次感染了学生,学生都一致叫好。

综上所述,本人通过实践,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由此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效率和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祁国领.运用历史故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06.

[2]宋积新.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J].青海师专学报,2006(S1).

[3]杨琼.浅谈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06).

作者简介:张艳,女,1982年出生,本科,就职于南京市旭东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空城计历史故事新编初中生 篇9

于是,诸葛亮就搬出了多年不用的电子琴,叫来童子,一人手持电吉他,一人手持诸葛亮出道时的照片,奏起乐来。

没过多久,司马懿乘着军车来到西城十里外,听到那边传来乐曲声,便让儿子司马昭操作无人机过去观察,看到诸葛亮正在奏乐,司马懿看到这一幕,想起当年的诸葛亮演唱会,不觉感慨万分,十分激动,便说:“诸葛亮曾经可是我的偶像啊!他的演唱会我从不缺席,这次又能听到诸葛亮的歌声,不枉此行,放过他吧!”魏军就此撤退,孔明逃过一劫。

老师点评:原来,空城计升级版在你的笔下是这样演绎的呀,真有趣!

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小故事 篇10

周文王重用姜尚

在商纣王时期,文王(当时被封为西伯)曾因苦谏纣王而被囚。其下属用美女奇物贿赂纣王,文王才保住了性命。归国之后,文王想举兵攻商,却因时机不够成熟,从者太少而落败。吸取了这个教训,文王重申了对商王的从属地位,同时下决心从根本上增强周人的力量。在文王的兴国策略中,有迁都于丰,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但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礼贤下士、敬老慈少之举。孟子说,因为西伯善于养护老者,天下有声望有资力的贤人就都跑到了周国。文王寻访到的最有才能的贤人,是人所周知的姜太公。据传,在文王寻访贤人的途中,有一天在渭水南岸看到一位气宇不凡的白发老者在钓鱼,每起一钓,就是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文王在惊讶之余,就与这位老者攀谈起来。而更令文王惊讶的是,这位老者竟然对治国之道颇有精辟的见解。文王大喜过望,就把老者请上车,一同回到都城。老者姓姜名尚,字子牙,因为文王在与他同归时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就号称为太公望,俗名姜太公。在姜太公的辅佐之下,文王开始了对周围小国的攻伐,为周朝的立国奠定了基础。在晚年,西伯姬昌终于自号为文王,明显是要与商纣王抗衡。只是纣王的颓势还没有到底,而文王的力量还不足推翻商朝,所以,灭商的使命就只能落在武王的肩上了。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运用;研讨

历史在教学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许多初中历史教师还没有开始意识到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只是把历史故事看作没用的课堂材料,没有发挥历史故事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因此,针对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的运用进行研讨,现陈述如下: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的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真正第一次接触历史知识的就是初中历史课。在初中课堂上,学生对各个时间段的历史充满好奇心,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史实就是那么捉摸不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的方法主要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历史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课外进行自学。历史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历史知识点,就必须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适度运用有效的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历史故事适当的穿插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办法,运用这种模式可以把课堂氛围带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保证历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把历史知识点改成有趣的历史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开创思维、集中精神和积极学习,从而方便掌握课本内容增强记忆。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不足之处,不是全部的历史故事都可以引入教学活动中,在选择历史故事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引入历史故事时必须与课本的知识点结合,紧密联系相互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

二、历史故事引入教学中的原则

(一)导入的历史故事必须真实

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原则,教师在使用历史故事必须结合史实,根据历史记载的相关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否则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难以理解不方便记忆,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历史故事必须新颖,在真实的史实下允许小部分的想象和杜撰,但是对想象和杜撰部分要向学生详细说明情况。

(二)导入的历史故事具有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调节课堂活跃性,有趣的历史故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选择有趣的和新颖的历史故事。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必须注意叙述与身体语言,通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入的历史故事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带有针对性的历史故事,必须和课堂相关知识密切结合。课堂内容和历史故事紧密联系,才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课堂内容。历史故事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准确以及有效的运用历史故事,教师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

三、研究探讨历史故事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对初中教师来说,历史故事在课堂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拿到历史课本后首先就是翻看课本的故事。调查证明,历史故事的情节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历史故事可以较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保证上课的效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史实,通过讲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保证上课的效率。

(二)课前对历史故事进行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历史故事对课堂的作用,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前导入。从性质对历史故事进行分析,课前导入的目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利用离奇的、有趣的和经典历史故事对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根据相关史实,学生在史实的背景下可以进入故事情节中,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历史情节发展为线索讲述上课的内容,并指引学生对其原因进行思考和探讨历史意义。在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有效的完成,把课前导入发挥出更大的效果以及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帮助

比较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离奇的、有趣的和经典历史故事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方便理解。因此,在许多历史故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整理分类,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涉及许多朝代,各个朝代相关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以及记忆。知识内容量庞大不仅对上课难度加大,学生记忆与理解也很困难,造成思维混乱,把每个朝代历史发生的事情互相混淆。故事情节条理清晰明了,而且情节紧凑,在这种教学下学生可以根据历史故事发展的情节来理解和记忆这个历史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记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是初中教学重要部分,经过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作为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历史故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规定的历史史实将历史故事适当引入讲学活动中,活跃上课气氛,方便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记忆相关知识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16):11-13.

[2]孙永飞.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8(85):22-26.

[3]袁文武.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2,03(03):24-25.

[4]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07(12):11-13.

[5]严崇兰.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J],吉林教育,2015,7(07):22-24.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12

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历史课程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展现我国历史的魅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最终,推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发展。

一、导入:故事教学,激发兴趣

故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然而,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老师自己讲让学生听,听过之后发表感想,还可以是通过老师和同学一起阅读一些东西或者看一些影视作品,然后各自讲出这个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东西有所学,还可以了解一些热点民生话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同时有些众所周知的故事,应该让学生来讲,这样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控能力。

比如:《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故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一定看过很多电视剧,那你们知道哪些电视剧是清朝的么?

生1:有《甄嬛传》《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

生2:还有《步步惊心》《康熙王朝》。

生3:我曾经看过名人传,讲的是年羹尧,就是《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哥哥,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但是结局不是很好,因为他想要的东西太多。

师: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明代的故事,这个人是监察御史名叫袁凯,有一次朱元璋派了一个工作给他,把处决人犯的名单交给太子朱标,太子看见处决名单时觉得上面的人太多,主张从宽处理,他就让袁凯去和朱元璋说,袁凯将朱标的想法转告给朱元璋,朱元璋问袁凯,我和太子的意见不同,你觉得谁的对呀?袁凯左右为难,最后说皇上也没错,太子也没错,皇上杀人是为了维持法纪,太子放人是发善心。朱元璋听后大怒,斥责袁凯,把他赶了出去,回到家中决定装病,朱元璋不相信他是真的生病了,就派当时的检校去查看袁凯的情况,说到这里,大家知道检校是做什么的吗?

生1:和现在的狗仔队差不多吧?

生2:是不是间谍呀,奸细?师:差不多吧,他们是一个群体,专门窥探人家的隐私,那为什么会有这个群体的存在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那就请同学们看《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有机会正确的看待历史,了解历史,正视历史。

二、课中:故事教学,突破难点

课中历史教学时,要选择一些可靠的教科书,从中摘取一些篇幅小但是内容丰富的故事,这样既可以保证故事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还可以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去讲解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如讲“三顾茅庐”,可增加介绍《隆中对》以加深学生对三国鼎立局而形成的认识。这时,就需要老师多多上心,要根据课程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故事来为学生们讲授,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和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选取不同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弥补一些在书本课程中缺少的东西。

比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片断

展台投影:出示图片(图片上是一位军人与一个小女孩的合影)

师:同学们知道照片上的都是谁么吗?生1:军人是聂荣臻将军,小女孩是日本的小姑娘,叫什么忘记了。生2:这是在小学时学过的一个人物故事。师:能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么?生: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中,再一次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发现了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据说是在战争中死了,聂荣臻将军抚养了这两个孩子,最后将他们送回了自己的国家日本。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战争真的太可怕了,破坏了多少无辜的家庭啊!生2:在战争中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品质。生3:远离战争是我们大家所希望的。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初中历史教材中提到的鸦片战争,这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鸦片战争的起源、发展和原因,还要明白一些政治、时事上的原因,借助道光帝的这个故事就会吸引学生的更多的兴趣,也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想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三、复习:用故事,训练解题

复习时,可以利用历史故事命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因为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是中考复习压力更大,也没有精力编演历史故事了。教师在这个时候应把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的历史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试卷命题上,这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解题大有好处。如有一位教师把“岳飞抗金”的历史故事编成试题:“秦桧祸国殃民遗臭万年众口谴斥;岳飞精忠报国名扬天下百姓颂扬。”由于题目运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学生感觉很亲切,答题时也有话可说。

四、结束语

本文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参考,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进一份绵薄之力。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历史故事的教育价值,借助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运用

参考文献

历史名人故事 篇13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韩割上党地与秦,守将冯亭不愿降秦,献上党十七邑与赵国,欲引赵国抗秦。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孝成王召平原君与赵禹商议此事,两人皆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引发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前260),赵王以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秦军包围赵军,赵括投降,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

秦军围邯郸后,魏安王曾令晋鄙前往救援,但后来在秦国威胁之下,令晋鄙在荡阴按兵不动。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向平原君说秦国发兵攻赵,只是为求为帝,劝平原君尊秦昭王为帝,即可罢兵。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是转而向他国求援救赵。

平原君出使楚国,在门下食客毛遂的协助下,说服楚国谛结盟约;同时,平原君夫人为魏国信陵君之姊,平原君遂多次派人前往魏国促其出兵救赵。在平原君动之以情下,信陵君多次请求魏王下令发兵,魏王畏秦,不听其议,信陵君便依食客侯嬴之议,杀晋鄙夺其兵符,发兵救赵。

平原君回国时,楚国和魏国援军未到,秦国加紧攻击邯郸,邯郸告急。邯郸传舍吏之子李同提议说:“现在形势十分危急,但你的姬妾数百人仍穿好吃好,如果赵国被攻破,你还能这样吗,不如让夫人以下的人都帮助守城,把家里的东西都拿来犒劳士兵,如果守得住,还愁没有这些东西吗。”平原君于是将家财散尽犒赏军队,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由李同率领攻击秦军,秦军退却三十里,李同在此役中战死。楚、魏的援军随后赶来,解了邯郸之围。

★ 历史名人爱子故事

★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

★ 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

★ 历史名人老子收徒弟的故事

★ 短篇故事范文

★ 故事怎么写 范文大全

★ 坚持就是胜利故事

★ 故事征文启事

★ 经典笑话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篇14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初中历史名人故事 篇15

我们认为, 故事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历史也存在故事性。大多数初中生喜欢听故事胜于听大道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也是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被大量使用的原因。初中历史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无非是事实的陈述, 在表现形式上流于背景、时间、地点、事件的堆积, 难免会给学生枯燥无味的印象。本来既定事实就难以讲出新意来, 若是照本宣科, 就更加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此时, 历史故事的优越性就会显现出来, 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 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而且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他听到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这样远远好于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历史教训。积极主动的启发往往比被动的吸收印象更深刻, 历史故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历史故事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 “历史”似乎与生俱来就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学生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会凭空生出许多幻想。加之近年来穿越剧大行其道, 各类不严谨的古装剧和时代剧充斥荧屏, 偏偏电视剧又是青少年乐于和易于接受的传播形式, 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布景、台词、故事情节, 因此他们对历史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课堂上一个小小的历史故事, 可以从细处更真实地反映时代的背景和风貌。虽然影视作品影像俱全, 在直观性和感染力方面优越性很大, 但在真实性和立意方面却无法与教师精心选择的历史故事相提并论。历史故事既然是故事, 就会有价值导向, 在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我们常说以史为鉴, 历史故事给人的启发非常直观。历史事件本身没有态度, 但是历史故事能够把事件渲染成喜剧或悲剧, 更加感性, 更有人情味儿, 也更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

例如, 初中生乃至大多数学生都对罢工、罢课、游行这些历史事件感到热血沸腾, 但并不能真正体会内忧外困中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而通过一个罢工工人的故事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学生得以管中窥豹, 设身处地地从一个工人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 而不是把自己抽离出来, 站在一个不合适的高度去幻想和评说。

2.历史故事有助于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

人们对历史故事的喜爱从《三国演义》备受追捧和经久不衰中便可见一斑, 大众传播节目《百家讲坛》的热播、《明朝那些事儿》在中学生中的风靡, 都彰显着历史故事独特的魅力。然而一提起那些历史事件的时间、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学生往往会抓耳挠腮思忖半天, 回答既不连贯也不详尽, 除了受开卷考试形式的影响在背诵方面大打折扣之外,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不能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没有形成历史发展的时间轴, 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认识不够清晰。以至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回想起某一个知识点, 首先想到的不是背景和原因这些逻辑性或者说理性的东西, 而是感性地想到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情形, 这个知识点在教材的哪个地方, 配有什么插图和小字等这些外在印象。

针对初中生逻辑思维方面不成熟这个特点, 给初中生讲述历史故事可以给他们十分直观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初中生大多还处在十分任性的青春期, 强制他们全神贯注不大容易做到, 通过历史故事保持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注意力就是学习能力的保证。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 就像历史进程的向前推进, 学生可以从中得出规律, 对历史的学习和感悟就慢慢明朗起来, 从而真正地去认识历史, 判断历史。

二、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要抓住讲故事的时机

在一节课的不同时段讲述历史故事有不同的效果。首先明确故事只是点缀, 绝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 以故事为主在一个大故事中穿插历史的知识点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一节课的开头讲一个故事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可以较好地缓解新的教学内容带来的冲击, 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与上一节课的衔接和转折不至于很生硬。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 年代距当下久远, 学生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十分有限, 通过古诗来导入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画面感强, 立意深远且富有情趣。

在课堂中间穿插一个历史故事则比较适用于对历史人物的讲解。历史中有个性的人物非常之多, 但在单纯的对历史事件的陈述中对人物的描述往往会过于潦草, 一笔带过。用一两个小故事对这个人物加以刻画, 寥寥数语就会让人物鲜活起来, 也会使这段历史人情味儿十足。

到了课堂结束时引用历史故事, 可以使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变得更加精彩, 用一个故事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效果也会比生硬的分条总结好得多。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暗示, 往往到了快要下课的时候, 无论哪门课程, 学生都会有种不耐烦的情绪, 若是最后一节课, 更是一片骚动, 听课的精神去了大半, 这个时候若是硬要说些教条似的一二三点, 学生很难记住, 更别提有所回味和受到启发。但是以一个故事来度过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 能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的百转千回辅以课堂内容, 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相关历史情境中并回味无穷。

2.要处理好故事的内容和节奏

故事必定会有虚构的成分,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把握程度、拿捏分寸。在课堂上讲的故事, 真实性必须保证, 齐太史前仆后继的故事是史官高风亮节的典型, 也为我们教授和学习历史的态度树立了榜样。

例如, 明代的倭寇是日本人对中国的残暴侵略这种说法就有失考证, 倭寇之患前期的确是由日本的浪人、海盗和末路武士引起的, 但在中后期, 真正的倭寇却大多是中国人自己, 这些人被明朝政府称为假倭。正史记载抗倭名将俞大猷感叹说假倭居然占到了自己所杀倭寇的八成到九成, 实在是中国人抢杀中国人, 板上钉钉的人民内部矛盾。还有一些倭寇, 实则是荷兰和葡萄牙的海盗。

除了内容的真实性之外, 语言的组织也要恰如其分, 不可将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句放到故事中影响学生的判断, 更不能为求新鲜故意拿些网络用语“戏说历史”, 哗众取宠。在故事节奏上也要注意详略得当, 紧扣教材内容。

三、结语

上一篇: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完成上传”下一篇:牟定县茅阳第一小学绿化养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