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

2024-06-02

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共8篇)

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 篇1

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请注意:社会调查的单位应该是金融单位或相关管理部门,如:商业银行、人行、证券公司、证券管理部门、保险公司、保险管理部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信用社、担保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调查选题应该是有关金融方面的问题。选题应具体、具有现实意义,并能为学员所驾驭。

以下论文选题仅供参考: 选题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证券交易制度对于证券价格影响的研究 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4、我国交强险市场需求与发展研究 5、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 6、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研究 9、流动性过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 10、银行汽车贷款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研究 12、QFII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 13、中资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14、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化的途经 15、人民币升值的理论解释和现实思考 16、简探中国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国际经验及在我国的实践研究 18、我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探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 20、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开发探析 21、证券市场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 22、投资银行的发展理念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研究、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26、县城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27、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及监管趋势 28、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29、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研究、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31、西部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困境及对策 32、寿险利差损成因及风险防范 32、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 33、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

34、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的影响 35、中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途经研究 36、住房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37、资本市场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38、我国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39、适度货币供应量研究

40、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型选择 41、金融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分析

43、承销商对我国IPO抑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45、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6、人民币发行机制变迁的理论机理研究 47、关于我国建立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 48、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49、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50、国际结算结汇方式选择与风险防范 51、外汇储备剧增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52、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下的困境与机遇分析 5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剧增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54、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开发探析 55、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探究 56、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影响

57、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汇率影响的探究 58、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问题研究 59、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融资困难成因的分析

60、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方向探寻 61、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 6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

63、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影响启示 64、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 65、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66、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中外比较研究 67、关于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与完善问题研究 68、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对策研究 69、金融危机国际传导和防范措施

70、基于价值最大化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7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外借鉴 7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体系研究 73、MBS的设计原理、功能及风险控制 74、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75、我国商业银行业并购及其绩效研究

76、关于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风险监管研究 77、中国经济基本矛盾的根源及其发展分析

78、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9、资产价格变动与消费价格变动的关联性研究 80、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对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影响 81、企业资产证券化对资本结构的优化分析 82、我国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分析 8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策略研究 84、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差异性研究 85、中国上市企业盈利波动性分析 86、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

87、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住宅价格相关性分析 88、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问题分析 89、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90、国际资本外逃的风险及防范

9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与经济增长分析 9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CPI影响的实证分析 9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94、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参股问题研究 95、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研究 96、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分析 97、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 98、论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99、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及改革 100、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的发展与创新分析 101、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102、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效率分析 103、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研究 104、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银行业发展策略 105、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106、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107、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108、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109、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研究

110、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111、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 112、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与防范 113、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研究 114、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问题研究 115、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 116、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117、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

118、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研究 119、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与防范

120、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选题二

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及效果分析

2、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3、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保险监管制度创新

5、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

6、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7、XX省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8、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9、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10、论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危害和对策

11、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2、不完全对称信息条件下小额贷款需求者的行为选择问题研究

13、保险销售误导现象研究

14、论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渗透、竞争与合作

15、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16、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

17、基于次贷危机启示的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18、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19、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内需的关系探讨 20、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2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规律研究

2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24、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5、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与成因分析

26、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2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28、论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9、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31、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研究

32、大小非解禁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33、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模式及运作分析

34、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35、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36、新农村建设下河南省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研究

37、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基于某一地区的实际调查与分析

38、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39、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40、中国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传导的防范

41、家族企业融资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42、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的探讨

43、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44、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

45、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46、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探讨--以××银行为例

47、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48、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初探

49、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50、中国风险投资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1、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52、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

53、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54、汽车保险欺诈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55、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竞争特点及对策

56、保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

57、综合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创新发展

58、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理性选择

59、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 60、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61、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 62、创新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6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64、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65、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变的效应研究 66、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 67、关于完善农村信用社体系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 68、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69、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70、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71、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扩张问题研究 72、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

7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7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75、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及对策 76、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探讨 77、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78、巴菲特投资管理策略研究 79、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80、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81、金融市场的内在经济特征与金融危机 8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83、我国垄断性行业暴利的来源、影响及治理对策 8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风险研究 85、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 86、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

87、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88、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89、如何看待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与管制 90、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 91、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 92、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93、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思考

94、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9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论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9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98、试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限度及其完善对策 99、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100、对企业重组后的支撑体系——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研究

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 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选题设计

1引言

截止2016年6月,全国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学校达265所,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广泛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熟练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商务知识,具有较强英语语言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思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本科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可综合考量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有效地测试出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的偏差。纵观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选题不符合国标培养方案,选题范围过于宽泛、主题陈旧,与社会实践脱节无实用价值,选题涉及理论框架和研究样本界定不清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以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选题类型,选题思路,选题角度3个维度8个子项目综合探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调查

2.1调查概述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是全国第三批得到批准创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院校之一,在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设置方面近趋完善,因此选取其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答题,调查对象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94人,发放问卷94份,回收93份,有一名同学休学,有效率为98.94%。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随后随机抽取10名被访者访谈,补充受访者对于毕业论文选题反映出问题的主观评价。

2.2问卷调查设计

本次针对商务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研究问卷设计包括3个维度:选题类型、选题思路和选题角度,其中选题类型维度包括传统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和营销方案3个子项目;选题思路维度包括思路整理方式,选题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3个子项目;选题角度维度包括选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对象2个子项目。

3个公因子包括其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即3个公因子可以很好地测量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中所作的选择。

3结果与讨论

3.1选题类型分析

对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类型,问卷调查中包括2道题目,旨在考查毕业生的论文撰写类型,通过调查统计显示:93份毕业论文选题中传统学术论文类型占比100%,而实践性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的占比均为0,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单一,并没有体现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明确说明: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使用扎实英语语言能力和广泛商务理论知识在国际商务事项中从事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事务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商务英语学科的界定,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的定义,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是以英语作为语言载体,以商务作为核心的特殊用途英语。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应是传统学术论文模式还是实践调研报告模式,与商务英语培养方案中语言学和商务理论知识教授的比重相关。作用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英语研究具备跨学科特点,应注重英语与商务类学科的结合,因此市场调研报告、商务计划书和企业营销方案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具体商务场景中的实践,但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表明该类型选题占比为0,凸显出商务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3.2选题思路分析

选题思路方面,包括15个题目,考查学生对于3个子项目:思路整理方式,选题设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选择。数据显示如表1。

1)思路整理方式。该部分包括题目5道,均为多选题。数据显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论文选题思路整理时,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占比93.6%,参阅往届相关毕业论文占比60.1%,均超过50%,表明这两种方式是其选题思路整理的主要方式,具体在“网络收集”子项目中,中国知网期刊和优秀硕士论文库是学术选题整理思路的主要网络来源,而通过百度百科,谷歌搜索等大众通俗搜索引擎获取论文选题思路的方式占比较低,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具有较好的学术专业性;但利用国外期刊资源,如Pro Quest和Elsevier搜集论文选题思路的占比较低,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利用国外资源的意识不强。通过图书馆期刊整理思路的占比仅为6.2%,表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在论文选题中对图书馆论著和期刊的纸质查阅量大幅下降。

2)选题涉及的研究方法。该部分题目2个,根据数据显示:毕业论文选题时设定的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占比94.4%,远超出定量研究(5.6%)。传统语言学研究偏重定性研究,而在商务类研究中定量研究不可或缺。据调查数据显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侧重定性研究,而利用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较少,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与培养目标具有偏差,未能将商务学科的统计学定量分析引入教学实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利用数据推演结论的思辨能力。

3)研究手段。在选题研究手段方面,数据显示:文献法占比79.5%,样本统计类占比76.5%,问卷调查和访谈类占比33.2%。结果表明,毕业论文选题设计的研究手段倾向于文献法,这与上一题项“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比重较高相统一;令笔者奇怪的是“样本统计分析”的研究手段占比高达76.5%,作为定量研究的主要手段,该比例过高与上一题项中“定量研究”占比仅5.6%矛盾,但通过问卷具体题目和访谈得知,学生大量使用的统计方法为简单的平均数和方差分析,对于定量研究中常用软件SPSS等数理统计方式少有问津。

3.3选题角度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中涉及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样本可以包括英语语言类和商务类2大项,细分为4个象限。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知: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涉及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样本有2个可行域,1个限定模糊域和1个不可行域。可行域包括使用英语语言学理论框架研究商务类现象和文本;在商务类学科理论框架下研究语言学现象和文本。不可行域指使用英语语言学理论研究英语语言学现象和文本,因为研究域选题是英语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方向,而不能彰显商务英语专业英语与商务相结合的跨学科特征,也不符合国家标准中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义。对于在商务类理论下研究商务现象的选题是否可行界定模糊,因为各高校根据其商务英语本科教学特色和专有培养模式的不同界定不同。例如以“商务+英语”为特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被放置于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应用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是实现学生综合商务能力的媒介,因此该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侧重通过商务理论研究商务现象;而以“英语+商务”为特色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则将商务英语专业放置于英语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学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该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选择纯商务类理论研究商务文本则不可行。

4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的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量学生四年大学学习的综合指标,而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能否顺利撰写的前提,意义重大。本文研究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在选题类型、选题思路、选题角度3方面具有如下特点:该专业学生倾向于使用传统类学术论文模式,对于具有商务实践价值的调研报告、商务计划书选题模式未曾尝试;论文选题涉及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中的文献分析法为主,通过建立专业模型,收集、统计、分析数据的定量研究占比很低;通过网络搜集和往届相关论文参阅方式整理思路,且学生倾向于在英语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研究商务现象和文本。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的特点和问题,教师在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当明确界定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类选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在具体选题思路方面鼓励学生拓宽思路整理方式,更多地借鉴国外优秀资源,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理论支撑和素材保证。最后,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意研究,更多的选取具有实践价值的论文选题,综合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思路、设计选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and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陈准民,王立非等.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穆凤英.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的调查和思考[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62-64.

[4]孙文航.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3):59-64.

[5]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4)636-640.

[6]王立非.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J].当代外语研究,2013(5):25-31.

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思考 篇3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起点的选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教学研究,2007(3)

[2]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探索,2008(7)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篇4

1.2.3.4.5.6.钟坚(指导4篇)罗清和 何玲 段杰 罗来武 张克听

论文选题

1.服务业开放与发展问题研究

2.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3.收入与分配改革问题研究

4.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5.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6.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

7.深圳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8.新时期经济特区转型研究

9.利用外资与特区经济发展

10.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

11.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

12.新时期深港经济合作研究

13.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

14.企业文化的经济学分析

15.利用外资与特区经济发展

16.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分析

17.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8.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19.经济学视角中的国际气候合作问题

20.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21.制度变迁与改革开放

22.中国城镇化研究

23.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保护研究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篇5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案例分析

2、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体制设计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4、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5、税收策划问题探讨

6、养老金会计的探讨

7、股票期权制度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

8、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体制设计

9、关于我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的探讨

10、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1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相关问题研究

12、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13、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相关问题探讨

14、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会计的研究

15、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研究

16、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的探讨

17、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18、“贸易救济”会计问题研究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问题研究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研究 分析性程序运用研究 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研究 审计独立性研究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 论重大错报风险及其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某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研究 论独立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分解探讨 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探讨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 论审计委员会与独立审计、内部审计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某会计项目舞弊审计研究 论品牌价值及其评估 1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非审计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会计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金融企业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会计报告披露范围的研究 会计报表附注及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新旧基本准则的对比研究 有关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研究 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研究 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 所得税会计研究 股票期权与管理层激励问题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 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问题研究

注:

1.以上题目作为学生的选题参考,学生可在上述题目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或具体化;

2.鼓励学生自选论文题目,但必须与所学专业相联系,同时取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电大本科人力资源单选题 篇6

1.(用人单位)承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缴纳者。

2.(序列比较法)是绩效考评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

3.(绩效改进)是考评结果最重要的应用.。

4.(性向测验)是用于测量从事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某种潜在能力的心理测试。

5.(必备条款)是依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款,不具备此类条款,劳动合同不能成立。

6.(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

7.(压力面试)是指向被试者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将被试者置于难堪的境地,目的在于观察其反应能力、承受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8.(晕轮效应)是指考评者在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某种要素评价较高或较低将导致对其所有的其他要素也评价较高或较低。

9.(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1.(奖励工资)又被称为可变工资,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即工资中随着员工努力程度和工作绩效的变化而变化的部分。

2.(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职工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

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比例控制法)优点是既拉开了被评估对象之间的等级差距,便于相对比较,又可以有效控制各等级的人数分布,保持人配合理,避免

盲目考评与失控现象。缺点是使绩效水平相近的员工因为比例限制而被划分到不同的等级中去,从而产生评估的偏差。

5.(成就测验)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应试者“应知”、“应会”

掌握的水平。

7、(B、人力资本理论)的创造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耕地、空间、能源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决定的。

32、(D 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流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26、(D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23、(D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27、(D 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31、(C 转任)是我国公务员交流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35、(B 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49、(初任培训)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

52、(C 案例分析培训法)是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中普遍采用的方法.54、(B 以能力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提升,是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的根本所在。

64、(A 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

65、(B 360度绩效评估)是指从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事甚至客户等各个角度来了解员工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

75、(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控与约束)在对整个公职人员监控系统中居于最高的层次。

C

传统的职业道路(是员工在一个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

70、从1993年10月1日起,国家行政机关结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建立了适合公务员职业特点的(B.职务级别工资制)。

D8、第一个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1902年在(B.美国)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1.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NZ--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日的假期。

39、对于公共部门人才所要测评的要素来说,(A笔试)仍然是最基本的测评方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9、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公平理论)。

2.电气设备的安全属于(安全生产技术)。

3.短期奖励计划不包括(期权计划)。

4.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的人力资源供求情况是(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

F71、法定休假日安排公职人员工作的,需给付不低于正常工资(D.300%)的报酬。

G7、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B、约翰.L.霍兰德)提出的。

8.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不愿协商解决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申请(企业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调解。

9.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等比较适合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绩效考评。

10.岗位工资制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工资标准)。

11.关于薪酬管理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适当拉开薪酬差距)。

12.关于斯坎伦计划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斯坎伦比率等于劳动力成本与产品销售价值的比率)。

13.工作性质完全相同的职位系列称作(职系)。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D 公共利益)为导向。

4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只有在(B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公共职位空缺的数量、结构、任职资格条件、具体的招募途径以及甄选方法等。

5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内培训的最大优点在于(B.针对性较强、容易实施,也比较容易取得实效)。

H59、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认为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都属于(B外在激励),它对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得到的快乐”才对人具有根本性的激励作用。

J

1.计件工资的特点是(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态度)。

2.绩效考评是对员工(A项和B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估过程。

K16、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L8、李某总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并能主动地完成工作,承担责任。李某的管理方式在对人的态度方面认为人是(D、“社会人”)。

6、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A、试用期限)。

1.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试用期限)。

2.劳动关系当事人为明确劳动关系特定的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称为(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的终止符合的法定条件不包括(劳动者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4.劳动者解除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5.劳动争议当事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应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7.劳动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M

1.目标管理法能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

63、目前,大多数公共管理部门所采取的考评模式均属于(B.判断型评估)的类型。

2.马尔科夫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58、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A60%)左右的差距。

N

1.内部招聘的主要优点有(了解全面,更容易做到用其所长)。

53、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卢卡斯认为,技术进步与(D人力资本)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P

1.培训需求分析中,(工作岗位层面分析)层面的分析指的是确定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层次的分析决定了培训的内容。

Q

1.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是(人力资源规划)。

2.企业内部供给的预测方法包括(马尔科夫分析法)。

3.企业对新员工上岗前进行的培训称为(入职引导)。

4.企业一般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

5.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维持企业不至于倒闭,那么薪酬原则是(支付略低于市场工资水平的工资)。

3、企业对新员工上岗进行的培训称为(C、岗前培训)。

5、企业一般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B、绩效工资制)。

R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C、德尔菲法)。

1.人力资源开发要抓住人的年龄最有利于职业要求的阶段来实施最有利的激励措施,这是因为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特征。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德尔菲法)。

3.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首先要依赖于(A.组织目标)。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2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B.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S

1.社会保险就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以便从根本上稳定社会秩序,指的是社会保险具有(保障性)的特征。

2.社会保险关系的主体不包括(工会)。

3.社会福利的实施对象是(劳动者)。

67、实践证明,采用(B.定性分析)的考核方法,很难区分不同部门之间公务员业绩的差别和同一部门内工作性质差别不太大的公务

员工作业绩的高下,也很难根据考核结果客观、完整地评价一个公务员。

T

1.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期限为(30)天,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66、通过引入(A.绩效评估),可以在公务员考核中加入“顾客”即公务员服务对象对该公务员的评价,并影响考核的结果,从而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精神,提高公众对公共部门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W

1.我国的社会保险包括五大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1、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B.品秩)。

17、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B.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4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自身的现实并汲取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D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网状职业道路(既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也包括一系列横向的机会)。

X

1.下列关于德尔菲法的表述,正确的是(整个过程要尽可能简化,不问与预测无关的问题)。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工作中晋升)。

3.学员在特定场景中或情境下,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这种培训方式是(角色扮演法)。

74、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表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一些刚性约束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上级与下级,或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即(D.柔性约束)。

Y

1.员工招聘时应以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岗位的空缺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岗位对任职者的资格要求选用人员,这是遵循了(因人择事)原则。

2.员工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称为(在岗培训)。

3.一名工人的绩效,除了产量指标完成情况外,质量、原材料消耗率、能耗、出勤,甚至团结、服从纪律等硬、软方面的表现,都需要综

合考虑,逐一评估,这体现了绩效的(多维性)的特点。

4.以下关于人力调配图,说法正确的是(人力调配图是一种岗位延续计划)。

5.以下关于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

6.以下关于企业薪酬的错误说法是(薪酬调查的目的是给企业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招到最好的人才)。

7.以下不属于奖金的是(技能工资)。

8.由组织的各级管理者,根据需要预测对各种人员需要量,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人员把各部门的预测进行综合,形成总体预测方案,这

种方法称为(微观集成法)。

72、英国2003年对高级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时,引入了(C.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突出奖励成绩显著,工作出色的公务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Z46、在我国,(A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员招募中发挥主体作用。

77、在我国,(B.权力机关的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

83、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B、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P287

1.在理论界通常将(舒尔茨)看作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

2.在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模式选择中,所谓部分业务外包模式是指(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的一部分外包出去,其他部分继

续由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

3.在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模式选择中,所谓整体业务外包模式是指(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全部外包出去)

2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D.人力资源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4.在使用绩效考评的关键法时,(考评者要记录并观察员工工作中的关键事件)。

34、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51、在学校培训中,(D 行政学院)的培训是政府部门公务员最基本的培训形式。

6.职业—人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提出的。

36、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D人)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2、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确立起以(D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指导原则。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B.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

62、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B.危机激励)的重大作用。

18、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始自(B.20世纪60年代),但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却早已有之。

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 篇7

1 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注意事项

1.1 做好选题前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 (论文) 的主管 (单位) 部门应尽早做好该项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 组织教师、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厅和各高校的一系列有关毕业设计 (论文) 文件、管理制度, 提高师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思想认识。第二, 面向学生开展各类专业讲座。如:方案设计、材料收集、选题、构思等辅导讲座;专业方面进行学术动态、改革热点、地方经济特点等介绍。第三, 由学校教务处牵头, 各院系之间相互交流成功的指导经验和优秀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从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认真制定、严格筛选毕业设计 (论文) 的题目。教师提供的题目, 应尽可能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或专业研究方向, 力求巩固、深化和提升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应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水平,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了解改革实情, 熟悉地方经济, 从熟悉的学科、课题入手, 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1.2 选题应具有现实意义

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应与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大学生科研立项、企业生产相结合, 坚持“真题真做”。这是杜绝“抄袭”的良方, 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出优秀成果的策略, 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其选题可结合当前科技、经济的发展, 结合专业、学科建设, 结合教师的科研、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使学生直接面向学科前沿。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可结合工程、企业生产、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实际应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应体现高校实践育人这一功能。

毕业设计 (论文) 的题目从科研、课题、实验室、生产中产生, 有利于学生深入科研实际和生产第一线, 使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 促进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深化基础理论知识, 提升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投入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意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学习新知识, 获取新信息, 有益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使教师的职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 推动教师的科研, 使专业、学科建设更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使实验室建设更有利于专业、学科的发展, 更好地为科研服务。毕业设计 (论文) 的成果得到应用, 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 为社会服务, 以实现毕业设计 (论文) 的社会功能。

1.3 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及工作量

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 要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课题应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工作量, 有一定的难度及深度, 内容既要结合实际有一定的探索性, 又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工作量不宜过大, 否则难以完成。课题的工作量和难易度应把握在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那些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较为复杂的课题, 要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可。

应注意的是, 每个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悟性不尽相同, 同一个选题,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 其难度也是不同的。因此,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选题的难度要及时进行调整, 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1.4 选题尝试校企联合兼顾大学生就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应尝试“校企联合”的途径, 鼓励学生到签约用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题, 以课题合作的方式进行, 采用双导师制。高校教师掌握毕业设计的整体思路、框架、研究进度及规范化控制, 企业指导教师则负责学生的具体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完成。加强校企联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使学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 融入自己的角色, 使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不再纸上谈兵, 真正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2 建立健全选题的质量监控体系

各高校应建立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质量监控体系, 对选题进行全程监控。建立指导教师、院 (系) 级和校级三层质量监控体系, 层层把关, 强化过程质量监控, 严把毕业设计的选题关。

2.1 严把保选题的质量

第一是核查关。以专业为单位, 由指导教师负责, 对所有选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 (论文) 的教学要求进行初步核查和筛选。第二是遴选关。以下属二级学院为单位, 组织专家组对选题进行科学的讨论、评估、推荐、筛选。第三是审批关。选题确定后, 由学院签署意见, 报送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审批。经学校审批后方可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各项工作。

同时, 学院还应建立评议制度, 注意收集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兴趣、难度、深度、可行性、工作量等信息的反馈。力求使选题题型多样化、内容新颖、操作性强、特色鲜明, 保证选题的科学性、综合性、实际性、前沿性。

2.2 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的做法

确定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学生很自然的把专业学习与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紧密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

2.3 灵活选题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结果命题, 也可根据就业趋向命题, 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实际价值, 使毕业设计 (论文) 与社会需求接轨。

3 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剧变, 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可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问题, 俯拾皆是。一个好的题目, 能使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收益和提高。在建立健全选题的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下, 选择合适地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能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学水平及科研指导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跃进.高校扩张环境下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J].南昌: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

[2]李继芳.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管理与提高质量的探索[J].南宁:基础教育研究, 2006 (3) .

[3]白忠喜, 朱小忠, 温军.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质量的举措[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 2005 (8) .

[4]李晓梅, 张永春.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论在毕业设计质量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 2004 (12) .

[5]卢贵忠, 余继文, 王清元.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J].哈尔滨:农机化研究, 2004 (2) .

[6]李粤.机械系农机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现状及对策[J].儋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2 (4) .

金融学本科论文选题 篇8

关键词:非金融专业金融教学;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7-0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可称为金融经济时代,因此金融学课程在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非金融类经管专业本科生一般都会开设金融学相关课程,有的称为《货币银行学》,有的称为《金融学》,并且在其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当前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究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当前非金融类经管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编排不够合理。目前国内多数院校都选择《货币银行学》作为财经类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唯一课程。国内比较这方面的经典教材是黄达老先生主编的全国优秀教材《货币银行学》(2003年改版以后更名为《金融学》),其他各校自编教材从内容上看基本也秉承该教材的体系。这些教材基本都偏重于宏观金融,而对于微观金融则关注不够。而且全国同类教材结构体系过于趋同,缺少针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特色教材。从各高校《货币银行学》或《金融学》的教学大纲来看,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五大板块:一是金融基础理论,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内容;二是金融市场和机构介绍,包括对不同金融子市场的简介、对不同金融中介机构的简介;三是货币理论和政策,包括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等相关理论和政策;四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包括金融抑制、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内容;五是与国际金融相关的内容,包括外汇和汇率、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这样的内容设计看似面面俱到,但正因为内容过于庞杂,而非金融专业对金融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只有一学期36课时或54课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就是走马观花式的简单介绍,难以突出重点和专业特色,学生学后可能就是记住一些专业名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特征和规律还是摸不着头脑,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未体现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目前国内高校非金融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完这门专业基础课后,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不同分支学科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等,会对在货币银行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普及金融知识式教学而言,由于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因而需要在这一门课内使其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的金融现象基本可以做出较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于其本专业的学习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而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此外,授课教师基本来自于金融系或金融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而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教学内容改革没有跟上金融实践的发展。高校教学改革是年年在谈,年年在研究,但往往谈得较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改革却谈得不够。特别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改革显然落后于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的金融改革实践如火如荼、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却是金融学教学内容十几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些金融实践的发展,需要在金融学教学中加以体现和解读,而如果沿用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过于强调货币发展、银行运行和货币政策等内容,忽视对微观金融运行机理的分析,则会使学生因所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其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

1.新教材的建设因循滞后,缺乏前瞻性。从金融学教材建设来看,一方面过于注重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的延续性,没有根据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大胆进行内容设计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国内社科领域的研究大多重务虚而轻务实,亦即重宏观而轻微观,致使在教材内容选择和设计上还是偏重货币均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金融发展等宏观内容。而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以后,对于非金融专业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内容,金融中介理论等微观金融方面的知识却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应有体现。国内难以编出适合多种需要的优秀教材,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金融学教材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直接作为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因此,作为金融学教科书,教学内容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学习后能基本掌握金融的运行逻辑和规律,不致投身社会后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而手足无措。

2.缺乏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创新的有效机制。实际上,即使在教材没有更新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根据金融实践的发展和各个专业的特点,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更新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但从教师目前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自身知识结构没有随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进行及时追踪和更新;另一方面也缺乏主动进行大规模教学内容调整的动力和激情。

3.缺乏鼓励教学内容设计创新的教学管理体制。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效,还需要其他各个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如大纲修订、课时安排、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现在许多高校为管理方便,往往规定教授同一门课的老师必须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统一制卷、考试、阅卷,这就极大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因为如果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选取和编排,这样就难以做到整齐划一,而创新又会冒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评教结果,因此许多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落后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沿袭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模式。

三、解决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我国非金融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首先,要选编适合非金融专业学生的优秀教材。可以组织专家专门编写适合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教材,条件许可的要尽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的中译本或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因为我国现代金融理论基本都是舶来品,选用国外知名教材的好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理论前沿,相对我国金融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内容庞杂的金融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取舍和调整,对于与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重复的内容,如货币的起源和发展、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应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对于无法在其他课程学到而又不像金融专业学生有后续课程深化拓展的金融基础理论和运行原理,则应精讲。再次,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应该在传授基础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内容设计和调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金融知识有不同的应用需求,比如,企业管理专业需要强调投资和风险管理以及银行管理理论,而会计专业更需要掌握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运行原理,财务管理专业则需要侧重公司财务和投融资决策,而国际贸易专业则对外汇和汇率问题、国际收支和国际金融体系有更高要求——这样的内容设计,既能达到传授基本金融原理的目的,又反映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金融学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的学科,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使其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运行规律的同时,更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内容进行精选精讲外,还应结合实际,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用所学金融理论分析现实中的金融现象。比如,讲货币政策,可以结合我国历次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讲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应等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讲股票市场,可以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变化讲解投资理财知识、风险管理理论等,这样虽然带有一定的功利心理,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来出身社会的应对能力,还是十分有帮助的。

3.建立有利于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机制。教学内容改革的主体在于教师,因此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探索。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使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付出的努力也能得到至少与科研方面相似的回报。当然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的评价可能不像发了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拿到什么级别的课题那么好衡量,但只要管理机构有决心,也是可以通过设定指标进行评价的。其次,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学管理部门应对进行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大开“绿灯”,允许相关教师在内容设计、课程考核、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为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营造较为宽松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晓平.“研究型”与“教学型”院校的主要分类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2]何运信.非金融专业学科教学平台中“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12).

[3]徐颖.教学型大学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09,(1).

[4]张绍云,张家胜,陈会荣.《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5]陈晓群.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ACJYYB201111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期末复习卷试题答案下一篇:闫各庄初中 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