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2024-06-10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共7篇)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1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理论, 它是金融经济学家融合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决策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范式, 在探讨金融市场出现的异常现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 它对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资本市场现象做出了更贴近现实的诠释。传统金融理论的思想是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严格限定下, 运用数理逻辑与技术, 导出投资者所寻求的“理性的线性、无偏和最优解”的金融市场运行机理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模型。然而, 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存在价格偏离与收益异常现象, 充分证明经典金融理论存在局限性。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 行为金融理论是深入研究被传统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 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 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行为金融理论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 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 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和策略介绍阶段, 近年来也开始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题。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1. 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理论支撑。

(1) 认知偏差理论。人们总是依靠经验法则做出决策, 但经验法则常常会导致一些不自觉的偏误, 特维斯基和卡尼曼称其为启发式偏差。正是这些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在决策时容易偏离“贝叶斯法则”预期。 (2) 框架依赖。框架依赖是指既定的表面现象的差异也会带来实质的改变, 它反映出入们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相互作用, 即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模糊会影响人们对决策问题本身的认识, 进而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2.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1)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应用最广的理论之一。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最先是由马科维茨提出, 由行为经济学先驱卡尼曼和特沃茨基推动发展的。根据前景理论, 行为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 而在盈利时则往往是风险规避的, 并且投资者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通常又远大于盈利时所获得的愉悦。这与现实中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 (2) 套利限制理论。套利限制是行为金融学对经典金融理论提出质疑和修正的重要工具。经典金融理论构架中的重要支撑部分是有效市场假说 (EMH) 。EMH认为在市场中, 理性的交易者能够正确评估证券的价格, 如果还存在很多非理性交易者, 那么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相互抵消, 则对市场的有效性没有影响;另一方面, 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方向是相同的, 这时候由于套利的存在, 短期内的价格偏离很快也会得到纠正, 从而使市场能够恢复效率。但是, 行为金融学认为套利的力量不可能不受条件限制, 在各种客观约束下, 套利无法剔除非理性行为对理性行为的长期并且是实质性的影响, 所以有效市场是存在的。 (3) 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投资组合, 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行为组合理论认为现实中的投资者无法做到这一点, 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基于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资产组合, 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程度相联系, 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与传统金融学不同,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类。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传统金融学行事的理性交易者, 不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传统金融学行事, 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模型

基于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模型可分两类:一类是基于投资者的有偏预期, 在模型中考虑非理性投资代理人, 直接引入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另一类是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而构造的模型。这些模型从行为人不同的主观判断以及行为人对于信息的不同反应等多个角度解释了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短期动量效应, 即反应不足现象以及长期反转效应, 即过度反应现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个, 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以及BHS模型。前三个属于第一类模型, 后一个属于第二类模型。都是以发展他们的研究者的名字命名的。此外, 还有羊群效应模型。

1. BSV模型通过投资者心态模型对反应不足和过度现象在同一架构下进行了解释。

BSV模型将选择性偏差和保守主义情绪同投资者对有关收益的信息反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来解释市场中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现象。BSV模型假定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 而且资产的回报服从随机行走模型。在这种假设前提下, 正是上述两种主观判断导致了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近期数据的不同反应。由于投资者忽略了实际收益的变化是服从随机行走规律的, 当出现多个连续的正收益时, 投资者倾向于相信还会出现正收益;而当连续出现正的收益后紧随着一个负收益时, 投资者倾向于相信还会出现负收益。而当实际收益表现出随机特性时, 即没有明显的趋势性, 这时投资人会由于对新信息的反应过度而使股票价格出现趋势性的特征。当经过一段时间趋势真正形成时, 投资者的选择性偏差心理会使其行为对股票价格又产生反应不足。

2. DHS模型的心理学基础是过度自信和有偏差的自我归因。

它将投资者分为知情者和不知情者两种。在市场中股票价格由知情者决定, 但他容易受到上述两种心理认知偏差的影响, 导致对私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开信息的反应不足。DHS模型是这样描述投资者的操作行为的:当私下信号是正面时, 如果接下来的公开信息确认了私人信息, 投资者会立刻出现过度反应行为, 股票价格会因此被推高。同时由于有偏差的自我归因作用, 在公开信息陆续公开后, 股票的实际价格已经大大偏离平均水平。当公开信息最终显示股价过高或过低时, 投资者蓦然回首会发现自己最初的良好预期并没有出现, 于是会产生抛售股票的行为, 价格调整随即开始。

3. HS模型假定市场由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组成:

“信息交易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投资理念, 或者说他们处理的信息是完全独立的。信息交易者根据自身观察到的关于未来基本信息的情况进行交易, 但是由于基本信息在广大投资者当中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 价格在短期内存在反应不足现象。而动量交易者则是根据股票过去价格变化做出自己的交易判断, 动量交易者具有迅速推动价格趋势变化的能力。两者合力的结果使得市场上只存在短期的反应不足现象, 长期范围内由于动量交易必然导致市场的“追涨杀跌”行为, 随后交易中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度反应。

4. BHS模型主要用来解释市场大幅波动之谜和股票回报可预测之谜。

对于市场波动之谜, BHS模型是这样解释的, 股票市场在连续受到有关盈利的利好消息的刺激后, 股票价格开始上升, 投资者开始产生投资收益。随着投资者收益的增加, 他们对于风险的偏好发生了改变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开始降低。由于他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降低, 他们会在股票市场中投入的更多, 买家的增加会推动股票市场继续上升。这种投资者对于风险厌恶程度的变化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股票会对盈利消息产生短期的过度反应。对于股票回报的可预测性理论分析, 由于投资者的前期投资行为直接影响其对于风险的厌恶程度, 因此, 对于风险资产的预期回报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我们假设当期产生一个正的股息, 这将会推动股票价格走高, 导致股票回报增加, 而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降低会继续推高股价。由于投资者有低的风险厌恶, 因此, 他不会离开市场从而导致其随后的平均股票回报降低。因此, 股票的回报会出现反转现象, 这也就是我们所论述的“过度反应”行为。

羊群效应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下的行为特性的理论。在刻画羊群效应中, 比较成功的有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和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在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中, 投资主体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获取自己决策的信息, 这种依次决策的过程导致市场中的“信息流”。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也是在贝叶斯法则下得出来的。模型假设任意两个投资主体之间的仿效倾向是固定相同的。这样, 当仿效倾向较弱时, 市场总体表现为收益服从高斯分布;当仿效倾向强时则表现为市场崩溃。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得到像股票市场中那样的零点对称, 单一模态的厚尾分布特征。

三、行为金融理论的实践应用及在中国市场的检验

1. 行为金融理论的实践意义。

行为金融理论家把其理论应用于股票交易实践, 提出了许多股票交易策略, 如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决策过程的行为认知偏差还具有不确定性, 但实证研究已证明它们对资本市场的异常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另外, 行为金融理论对理解整个股市平均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封闭式基金定价、投资者特殊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期交易、证券发行、资本结构和公司的股利政策等现象的解释都有特殊的作用。

2. 对中国股市异常现象的实证检验。

许多学者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 模仿国外行为金融理论的相关统计方法, 对我国股市特有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1) 中国股市存在时间效应、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一些学者的检验结果表明, 中国股市存在收益的周期性异常现象, 沪深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周末效应和年关效应, 星期效应的特征是周一、周二的低收益率和周五的高收益率。年关效应的特征是收益较低的月份一般集中在下半年, 多数收益最高的月份集中在每年的3月份。大量金融研究表明, 根据股票收益的过去表现可以对未来短期、中期或长期水平的股票收益变化进行预测。基于这些股票收益变动规律的实证研究结论, 形成了两种改进的资产组合投资策略:反向策略和动量策略。如果一国的股票投资者利用反向策略和动量策略可以在本国股市中获得异常性收益, 则此国的股市中存在“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中国股市的反转特征和惯性特征具有短期化倾向, 而且都表示出收益的反转特征。此外, 中国股市还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 即投资者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投资者都无条件地非常愿意实现赢利股票而持有亏损股票。 (2)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和噪声交易。中国股市是弱势有效或半强势市场有效。噪声交易是指短线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会忽视与基本面有关的信息, 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与股票价值无关、但可能影响股票价格使之非理性变动的“噪音” (错误信息) 上, 这种行为会在短期内造成价格扭曲, 使理性的投资者在短期市场上无所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噪声交易的典型特征是市场流动性过强和系统风险过高。换手率和市盈率是衡量市场流动性和系统风险的首要指标, 而我国股市的这两个指标都是很高的, 无论是与新兴市场还是与成熟市场比较都处在较高的区间。

3. 中国股市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依照不同的投资群体划分,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主体可划分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两类。 (1) 个体投资者与认知偏差。我国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主要有:“确定性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后见之明”、“过度自信”、“过度恐惧”、“政策依赖性心理”、“暴富心理”、“赌博心理”、“从众心理”、“代表性偏差”、“获得性偏差”、“情感性偏差”、“锚定心理”、“选择性偏差”、“保守性偏差”和“框架效应”等。这些偏差有的在国外研究中已经发现, 有的则具有中国特色, 它们对投资者行为交互作用, 导致投资者行为常常呈现过度反应的倾向, 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震荡, 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上述心理弱点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巨大危害。同时, 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机构、证券和中介机构会利用投资者的这些认知偏差牟取暴利。 (2) 机构投资者与羊群效应。我国的基金交易存在着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 高增长行业股、低价股和小公司股比其他类型股票存在更为严重的羊群行为。研究进一步发现, 我国股市投资者采用羊群行为是非理性的, 由此判断我国股市存在“故意的 (或真实的) 羊群习惯行为”, 而非“虚假的羊群行为”。而且, 这种羊群行为的强度与上季度市场表现高度相关。上季度表现越好的股票, 投资基金越倾向于同方向的买卖。在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要高于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股评家对舆论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历史收益率、市场乐观情绪、股评家预测的一致程度、股评的能力、初始声誉等因素都会影响股评家的羊群行为。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 我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并导致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占据较大比例。

参考文献

[1].何健, 刘少波.行为金融:理论及其中国实践.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7)

[2].阳建伟, 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上海经济研究, 2001 (4)

[3].邹莉娜, 赵梅链.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评述.经济师, 2006 (5)

[4].李春, 许娜.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困难, 时代金融, 2007 (11)

[5].姜亚.国外行为金融理论述评.财经界, 2007 (5)

[6].姜波克, 薛斐.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探索.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7].梁冰, 顾海英.证券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及评介.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2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分析

指导教师:姜丽丽老师

院系: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专业

学生姓名:李慧

学号:070601120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人民币周边流通日益扩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越来越成熟。2009年 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进入了新阶段。由此,迫切需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进行深入研究。

在论文中,我将通过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以及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化货币所需要的条件,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人民币是否能够达到国际化的要求,已经具备哪些条件,尚未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使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正文: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我认为研究大体上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我将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

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 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 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

Bergsten(1975)从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济条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将保持经济 增长、国际经济规模的相对优势等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内部经济条件。Dwyer and Lothian(2002)考察了国际货币的历史,发现国际货币应是由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发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5)认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所具备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开放程度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的基础,此外,还应满足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和有效调控,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条件。蒙代尔(2003)也将货币发行国的强大和持久看作国际货币的主要因素之一。

Bergsten(1975)将健康的国际收支及其结构作为国际货币的外部经济条件之一。Hartmann(1998)指出,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货币发行国在国际出口中和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姜波克,张青龙(2009)也认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在全球产出、贸易、投资和金融中占较大份额,货币流通或交易区域的规模较大,能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邱雪峰(2007)认为该国需有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要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及从国外融资的能力,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使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

Bergsten(1975)、Hartmann(1998)、Dwyer and Lothian(2002)、邱雪峰(2007)等均将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发达和自由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蒙代尔(2003)认为市场的广度、深度是衡量一种货币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程度,流通区域越大,货币对付冲击的能力越强。

姜波克等(2009)认为完全国际化货币的发行国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的地位。能维持国内的政治稳定,使该国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保护国家的安全以及本国货币的安全。他们认为政治的稳定性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一国广泛参与世界政治事务,可以带动本国经济货币的国际化。虽然对于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货币国际化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议,如宋建军(2008)认为在一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初期,自由兑换的程度对国际储备地位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不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也能成为储备货币。但大多学者认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货币国际化的条件之一,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资本账户必将逐步开放。

3.我国人民币目前是否达到国际化要求

我国一直保持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的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货币的地位,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更让世界人民相信人民币的稳定性和成熟性(邱雪峰,2007)。

粟志刚(2008)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外汇市场的完善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条件。自从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 率形成趋于更富弹性,而外汇市场的改革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交易和避险机制。高洁(2007)认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使人民币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高了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

谢太峰(2007)认为,我国的人均 GDP排名还相当靠后,意味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难以在短期内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体系国际化水平低(栗志刚,2006;高洁,2007),人民币资本项目尚不可自由兑换(高洁,2007;赵锡军、张明,2009等),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王思程,2008),虚拟经济平台尚不完善(任哲,2008),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王思程,2008)。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4.相关的对策建议。

李建军、田光宁(2007)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实际上已选择了日元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符合中国国情。随着祖国的完全统一,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成为统一的经 济体,四种货币可融合成单一货币:中国元;单一货币将采取欧元国际化路径模式实现国际化。

刘放、陈华(2009)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参照欧元和日元模式,以及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模式。

魏修华、唐爱朋(200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两种可能的路径选择:在大陆和港澳台“一个中国 ”范围内参考欧元模式,实施货币的统一;依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东南亚及东亚等更大区域范围推行日元模式,同时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这两种路径对于中国来说是兼容的。但也有学者表达了不同的意见。陈炳才(2007)指出了人民币可兑换的不对称性问题,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走美元式路径。李晓(2008)指出“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反映着当今国际经济体系中贸易国家的困境,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国家,应汲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走“人民币亚洲化”的货币国际化道路。

总结: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人民币的流通现状,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加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经济基础,提升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其次,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第三,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的监管;第四,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第五,充分利用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舞台,营造良好的人民币国际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李俊久,丁一兵.论人民币的亚洲化[J].世界经济.2008(2)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次贷危机 有效需求 政策应用

中图分类号:F091.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49-01

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表明,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决定这一国的就业和总产出,而有效需求又是说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的需求水平。然而在凯恩斯看来,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是有效需求不足。并把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于三大心理规律:一、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三、流动偏好规律。三大心理规律的共同点是强调了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对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影响,由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增加储蓄(消费倾向规律),持有现金(流动偏好规律),企业家的预期收益不稳定(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因此凯恩斯从充分就业开始演绎出失业或萧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源于三大心理规律,而产生三大规律的根源是不确定的预期。在这种不确定的条件下,凯恩斯主张:一旦社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就政府就必须通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动干预经济。特别是财政政策方面,如减少税收、增加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保证社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和经济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二、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政策应用

在中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政府主要采取了扩大内需来阻止经济下滑的趋势。在此情况下,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内需的扩大,这样的政策有着很好的理论依据,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1、引导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加大投资尤为重要。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变动会通过乘数效应使得收入和产出发生多倍于投资变动量的变化,因而他更主张政府加大投资。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转移,中国的投资领域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如房地产、钢铁、汽车、造船等行业。为了防止由于投资萎缩造成的经济下滑,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同时推出了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向性的举措。这些措施不但创造了有效需求,也引导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扩大了内需。

2、刺激消费,提高社会有效需求

提高消费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里扩大内需另一个重要目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不良预期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更加谨慎,消费者等待观望、储币惜购。这种心理直接导致的消费需求的萎缩,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按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税收,提高政府支出特别是政府转移支付,降低利率等。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政府重点要解决民生问题。万亿投资锁定民生,将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为居民扩大消费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国务院又出台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十大措施》和《决定》。它们的及时出台实现了十个结合: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相结合、中央积极性和地方积极性相结合、有效扩大投资和积极拉动消费相结合。这十个结合,可以说是目前缩小贫富差距,从根本上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实现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的最佳途径。

3、合理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型,发展对外贸易

凯恩斯认为,外贸、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的消费与投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对外贸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近年来,中国外贸依存度逐渐增高,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将近70%,这就造成了我国外向型的经济结构。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需求的萎缩,中国主要依赖外贸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必然会受到冲击。从短期看,最直接的影响中国出口额的下降,从长期看,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加大、FDI减少、跨国公司纷纷撤资都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很大一部分外贸企业因产品外销受阻、资金困难等原因纷纷裁员、倒闭。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提出在落实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外向型经济转型,优化经济增长结构,这样既可以帮助外销受阻的商品转为内销,缓解市场需求不足对企业的压力,又可以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给予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提供契机,优化总体经济结构。

三、结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影响是普遍的、深层次的、持续的。然而,经过各个国家的努力,他们按照相关理论的指导,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使得全球经济形势有了好转,步入了回暖阶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Fisher.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J].Economical Jounal.1911(2).

[3]董哲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影响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2).

作者简介:宋乐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 金融投资方向;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4

脆性首先是一种像玻璃、砖等的材料性质, 在打破了之前没有塑性变形的性质, 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是无形的、不易被察觉的。复杂系统的脆性遭受外部原因时, 成为系统崩溃的根本原因, 但同时也促进和形成了原系统演化的力量。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层次和复杂性的增加, 规模越来越大, 金融系统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一个个简单的子系统组成了金融系统。在所有子系统的运行继续履行自己的进化, 与其他子系统或外部环境的物质, 如能源、资金和信息不断交流。因此, 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从系统运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 这种干扰有一些具有不确定性。此外, 仍然有一些事情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这一系列干扰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任何子系统, 引发连锁反应。在这一点上, 对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也同时显示。因此, 这个复杂的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的定义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 系统不可避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干扰作用, 导致复杂的金融系统中的一个系统 (子系统) 崩溃, 然后引向整个复杂系统的传播, 使得金融系统的功能或部分丧失, 或整体崩溃, 这个特点通常很难被检测到。

二、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脆性过程分析

(一) 脆性联系的形成过程

二战后, 美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促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单极世界货币体系, 使美国庞大的经常帐户赤字成为现实, 为次贷危机的脆性源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美元是当前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形式。在与美国的交易中, 世界上其他国家赚取到美元, 为了扩大出口, 避免国家的通货膨胀, 汇率及其它因素获取优势, 国家在买入美元的同时, 在市场上投放大量的本国货币。世界经济本轮急速增长的趋势,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资金高流动性过剩, 并迅速向金融部门流通, 美国的金融产品的大量被购买是这部分资金的主要去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元的发展速度。在国际金融市场, 美元成为世界上的“必备品”, 成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的“必备品”, 美元金融资产正在加速膨胀。这实际上是作为金融产品, 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这一切都可以维持在信贷基础上, 但这个基础有时也很脆弱, 它是动态的。这使得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衡, 也是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诱因。美国庞大的经常帐户赤字, 使美国金融系统的脆性的时间风险存在, 并且逐渐积累增加。这需要通过资本项目顺差为美国减少风险, 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动态稳定性, 降低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国际金融机构和美元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全球流动, 在美国市场可以最大限度的收入资本化、证券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利益驱动下, 一些稳定低的金融资产一再被利用, 因此金融资产脆性已被多次激发, 并逐步作为风险被转移到国外链。为了分散风险, 继续促进金融机构的经营多元化, 市场全球化, 因而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甚至两个经济实体之间的国家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 深化了全球化的联系。虽然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和功能的风险, 然而系统性风险却进一步增加积累, 并促进各国之间的风险转移。因而, 在全球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中, 形成以美元流动为主导的运行系统。

(二) 脆性的激发过程分析

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资本统治的金额, 取决于他的资本扩散价值生产过程和持续扩大的需要, 很小程度取决于产品的直接需要, 这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衍生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沟通的桥梁, 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是它的基本特征。它可以通过杠杆效应获取大量的资本, 只是付出非常低的资本充足率。世界上美元的流动性, 都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的。据此, 美国持续庞大的经济赤字的脆弱性传递到每个子系统中, 并渐渐地被激发。在发展之初, 虽然遭遇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干扰, 但是每个子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组织, 并且强于脆性, 因而仍然可以运行在非平衡态。这时这个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一直处于隐蔽状态, 但金融风险已逐步积累。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为6.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所以在美国的金融系统中, 如果一个微型元素突然打击到金融体系, 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 将立即导致次级抵押贷款部门财政快速增长风险。由于系统是开放的,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 并与他们接触到的抵押贷款投资公司中很强的吸收, 以维持其稳定的负熵流的程度。负熵是吸收了大量抵押贷款投资公司也将链接到其他强元素的程度, 金融机构和抵押贷款相关的投资银行、保险机构和其他渗透。金融产品和信贷紧缩的风险进一步蔓延, 使这些金融机构的帮助, 由次级抵押贷款银行和负熵与相关金融机构持有获得稳定的不足以维持自己, 他们也将破产。2007年,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并裁减53.04%的员工, 这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起点。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一些大型抵押贷款公司投资出现接踵而至的危机, 甚至破产倒闭, 如美国两大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纳入政府2008年照顾管理, 美国抵押贷款投资公司2007年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证明次贷危机的房地产金融系统的脆性熵受到冲击的影响。

财务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特点, 房地产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倒闭和保险机构吸收其他子系统脆性, 如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其他功能, 使得各金融子系统脆性成为其他的变化的主要矛盾, 金融风险开始从房地产市场逐渐蔓延到其他金融领域。由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最终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已经成为在运行状态的主要矛盾。已经有大量失败的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迅速枯竭, 金融资产价格巨大的跳水, 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金融市场像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 在以美元为主体的运行机制下, 不断吸取其他经济体的负熵, 使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脆性熵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 次贷危机成为由美国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 充分反映了复杂系统、操作性、滞后隐蔽性、金融脆弱性的过程, 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问题, 有可能由此酝酿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

三、基于金融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金融危机防范

虽然金融制度的演变日趋复杂, 金融危机的机制也在发生变化, 但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依然是最重要的关系。因此, 次贷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新形式实体的具体表现, 是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类型。因此, 可以得出:危机是在商业批发和银行等金融领域中开始爆发的, 不是直接在零售和消费相关的风险和业务中爆发的, 经济危机最初的表现形式是金融危机。

第一, 这场危机充分暴露了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经济体系中, 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资产通胀, 消费模式和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类型, 所生产的增长模式表示过剩全球经济失衡的脆性特征。这种脆性在于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经济制度, 存在系统风险和各种缺陷。而要降低这一脆性, 最根本的是要创造和一个主权国家脱钩, 保持货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长期稳定, 从而避免主权货币作为储备信贷, 促进货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稳定的货币风险, 供应秩序, 提高整体调节方向, 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第二, 要避免过度的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金融的脆性, 使之经济繁荣过程中, 投资方只看到了过度使用杠杆效应带来的利润的, 忽视了吸引力将下降, 资产价格的复杂性有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从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可以在金融体系的演变可以看出, 脆性的激发强度和脆性熵风险的程度成正比。因此, 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 将大大增加了无序投资基金, 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完善金融混乱复杂系统脆性, 加快了复杂系统的金融崩溃。

第三, 降低了金融体系的脆性联系, 避免传染给其他市场的风险。现代金融业的风险更复杂的多样形式, 日益密切的关联度, 越来越大的金融体系。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次贷危机。金融市场缺乏监管力度, 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前, 金融产品能够大行其道。美联储杠杆率的金融市场操作, 以及市场混乱监管不严是局势失控主要原因。因此, 要地切断传播途径的脆性熵的风险, 我们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整体风险管理。

第四, 完善金融体系的自我组织。由于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经济转型水平的限制, 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已具有高投入, 高负债, 高消费的“三高”特点。国家赤字的增加, 外汇储备的减少。证券投资, 以及购买美国的债券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等之战很小的部分。在金融危机发生时, 极易受到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的蔓延, 缺乏自救能力。因此, 所有国家, 特别是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 应增加黄金储备和其他资产, 以增强国家在危机时期的应对能力。

第五, 加强国际合作, 抵御金融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金融危机到来时, 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金融系统的全球化特征, 使得通过负熵输入外部金融环境, 以减少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内部产生的熵方法成为可能。因此, 通过协调全球各国的行动, 使银行及其他金融领域实现统一监管, 以有效的遏制危机的蔓延, 共同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如通过联合, 以保证银行的再贷款, 银行资本的重组等手段, 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 以提高市场信心, 信贷资金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 从而促进资产价格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建立的一专项资金, 用于对东欧, 亚洲和其他国家出现财政困难提供援助, 协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打破篱笆的贸易学说, 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结论

本文基于对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复杂的系统的研究, 以建立复杂系统的角度看金融脆弱性, 并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研究, 对复杂系统理论的金融脆弱性使用金融脆弱性理论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脆性过程,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李琦, 金鸿章, 林德明.复杂系统的脆性模型及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 2005 (1) .

[2]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 2002.

[3]钱学森, 于景元.为一个科学的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 1990 (3) .

[4]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 1999 (2) .

[5]刘曾荣, 李挺.复杂系统理论剖析[J].自然杂志, 2004 (3) .

[6]周小力.完善法律制度, 改进金融生态[N].北京:金融时报, 2004.12.7.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TNT模型,产业分类,结构调整

1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TNT模型

TNT模型, 即可贸易和不可贸易模型, 在一般理论中我们一般假设所有的商品都可进行跨国贸易, 但是对经济运行有深远影响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是:这就是一些商品是不可贸易的, 不可贸易商品只能在生产国消费, 不能出口和进口, 不可贸易的商品出现影响了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价格决定到产出结构, 再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我们假设母国生产和消费两种商品, 可贸易商品T和不可贸易商品N, 我们首先假定这两种商品的生产过程仅使用劳动力, 各个部门的生产都是劳动投入的线性函数:

QT=AT×LT (可贸易商品) , QN=AN×LN (不可贸易商品) QT可贸易产出, QN不可贸易产出, AT, AN分别为系数, 表示两种商品生产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因为生产是LT和LN的线性函数, 所以这两个系数也代表了劳动的平均生产率和边际生产率, 这个模型最重要的一步是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设劳动力是充分就业的, 我们可以得到L=LN+LT, 根据上述等式我们可以用产出水平和生产率系数表述上式, 即:L=QT/AT+QN/AN, 这个方程可以进一步表述为QN是QT的一个函数:QN=AN×L-AN/AT×QT这就是我们要得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表达式, 它表示对应经济中的每一个生产水平QT, 可以生产的QN的最大数量, 例如如果QT=0, 及所有的劳动力都在不可贸易部门工作, 那么QN=AN×L, 一般来说, 两部门都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我们已经讨论了经济中的总供给方面, 现在我们转向总需求, 这里只研究消费决策不考虑投资支出, 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区分经济中的私人部门和政府, 因而C在这里应被视为总消费。之所以这样处理因为有利于我们讨论该模型的新东西。总吸收等于在可贸易和不可贸易的商品支出之和, 即A=PT×CT+PN×CN, 这里的A表示总吸收, CT和CN是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消费的实际数量, 吸收是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分配。我们会想到的是每种商品的消费依赖于吸收总水平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我们可以继续简化并假定不管相对价格如何居民都以固定的消费比例消费CT和CN, 即总支出增长时CT和CN按同样比例增加;当总支出减少时, CT和CN按同样的比例减小。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用OC线表示居民的消费选择, 当总吸收较低时位于OC上的A点, 在该点处所对应的CN2和CTA都比较低, 当吸收较高时总支出位于D点, 该点对应的CN和CT都相对较高, 只是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吸收只是沿着OC线上升和下降, CN/CT这一比例是固定地应用了我们刚才的假定。

TNT模型中的一个关键假设是认为由于N没有进出口, N的国内消费必须等于N的国内生产, 而这一关键假定基本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例如就理发师而言, 当国内需求减少时他无法向国外提供这种劳务。相反可贸易商品能够进出口, 因而T的国内消费可以异于国内生产, 我们有以下重要的关系:QN=CN;TB=QT—CT在这里TB表示贸易余额。TB等于可贸易的生产超出可贸易的消费部分。

图2显示了2004年以来我国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 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得出CA=TB+rB-1 (其中CA代表经常项目, TB和上述的一样代表贸易余额, 其中的rB-1代表对净外国资产的利息支付) 由于通常情况下, 相对于贸易余额来说, rB-1很小, 所以经常项目余额与贸易余额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贸易余额和经常项目余额是相等的, 我们可以用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间接的表示我们国家的贸易余额的变化, 反映在图1中我国的处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B点更贴近我国目前的现实, 而吸收点处于A点, 在这一点上不可贸易的商品的消费为CN2, 可贸易商品的消费为CTA, 因为当不可贸易商品的消费是CN2时, 不可贸易的商品的生产必须等于CN2, 这是根据QN=CN而得来的, 更准确地说, 对应于吸收点A的生产点必须是和A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B点, 显然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位于的生产B点时, QTB>CTA, 该经济体存在贸易顺差, 图2正是反映我国日益增加的贸易顺差。现在我们考虑下在吸收点为D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生产必须是F点, F点和D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不可贸易商品的市场是均衡的, 而在此吸收点上的情况和美国的实际情况确实是吻合的。当总吸收高时, 对不可贸易和可贸易商品的需求较高, 但是由于不可贸易商品的不可贸易性, 要满足对不可贸易商品的更大需求必须由本国的生产来满足, 这样就要求资源必须从可贸易商品的部门流向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 所以更高的总需求导致了不可贸易商品的增加和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下降, 这种对称也反映了我国的一个现实。我国过去十几年由于可贸易部门的迅速发展, 大大超过了不可贸易生产部门。当然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 尤其是当外部需求下降时, 我们的可贸易部门就会受到极大冲击, 这存在一种内部力量使得可贸易的生产资源转向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转移, 而针对2009年年底的中小企业的倒闭潮主要是我国的可贸易生产部门的过度发展以及外需的严重下降所引起的, 而图1中PPF与OC线上的交点E是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均相等的点, 而在这点贸易账户是平衡的, 就是说可贸易商品的消费CT等于可贸易商品的生产QT, 而E点就被称为内部与外部的均衡点, 内部均衡是对于不可贸易的需求等于其供给, 这一点由于前面的假定始终是相等的, 外部均衡指的就是贸易账户余额为0的情况。

2 针对可贸易性和不可贸易性的产业分类

针对上述讨论便会有这种疑问哪些商品可以归于可贸易商品, 而哪种商品又属于不可贸易的商品, 实际上有许多商品和劳务我们难以分类, 但是我们可以对商品做个粗略的分类, 大多数国家都在采用被广泛接受的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IC) , 根据SIC, 商品和劳务根据主要产业分类, 被分为以下9种:

(1) 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

(2) 采矿业;

(3) 制造业;

(4) 电力、燃气和水;

(5) 建筑业;

(6) 批发和零售业、餐饮和旅馆;

(7) 运输仓储和通信;

(8) 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

(9) 社区、社会与个人服务。

根据教科书上的分类粗略地将1~3的产业划分为最可贸易的, 其他几类通常人为是不可贸易的, 尤其是建筑业、服务业和国内运输业不容易贸易, 但是我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把 (1) 排除, 即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这是因为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作物的价格保护以及国外对其农业的大量补贴和技术壁垒使得我国的农业的大部分农产品只能在国内销售,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将 (1) 划分为不可贸易部门比较合理。另外, 由于通信科技和跨国的发展金融业项目变的易于进行国际贸易。

我们知道在一个时期的借款需要在以后的时期偿还, 同理一个时期的贷款也必须在以后一定的时期内收回, 具体来说, 就是我们国家巨大的贸易顺差必须在日后的通过未来的贸易逆差来平衡, 现在我们能得到一个关键结论就是从向外贷款到收回的转换要求国内的生产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显而易见我国的生产即收入大大超过我们的消费, 并且国内居民 (包括政府) 通过向国外贷款维持这种模式, 图1的B点就说明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情况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迫使发生改变, 从贸易顺差到收支平衡的转变必须要求本国吸收的增加即消费的增加, 从图1中OC线上的A点向E点转移, 出现这种情况必须是经济中的对可贸易商品的需求下降对不可贸易商品的需求上升, 在可贸易生产部门的工人——比如说外贸企业的工人由于国外对其需求的下降开始失去工作, 这些工人现在必须在调节这种平衡的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寻找工作, 尽管国外的需求下降, 但是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仍在扩张, 因为它们能够为这种转变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根据国外经验证实, 这个调整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我们可以看到, 面向海外的制造业的工人, 尤其是农民工大量失业而使我国的失业严重以及就业形势严峻, 这些工人需要时间重新训练以适合新的工作, 同时这种经济重新调整要求对劳动力进行新的地域配置, 这需要更多的时间, 并引发显著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为了减轻经济调整的这种痛苦过程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有利于这种结构调整的措施, 例如如何解决新岗位所在处的搬迁费用, 不可贸易生产部门的工资黏性, 关于新工作的和新工作地的信息传播问题等, 具体实际的微观措施就是:

一是提高公共部门的资源利用率的政策, 包括公共投资的合理化, 国有企业的重整和一些私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公有化来吸收劳动力。

二是改善经济激励结构措施, 如贸易保护主义, 具体就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提高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作物的保护价格。这个措施比直接向农民发放消费券更有利, 因为这样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转移支付增加农民收入, 避免一些直接补贴的制度成本。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的消费来扩大农村的需求, 这样可以吸收由于制造业外需下降导致的农民工, 使其留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农业生产, 国家始终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必须通过企业税收减免鼓励化肥、农药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 加大对国家对电力生产向农业的补贴, 因为据调查, 农民增收难主要是因为农业资料的价格昂贵使得农业成本高。

三是强化对关于调整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的经济和政府机构, 如税收机构以及劳动局, 以加强资源流动, 促进劳动力和资本向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部门转移, 这些政策必须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4.

[2]秦晓, 凌晓东.经济全球化:目标、途径和我们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价, 2002 (7) .

[3]陈涛涛.培养核心竞争力受益于全球化的关键[J].国际经济合作, 2002 (5) .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金融物流,基建企业,项目材料,融资,第三方物流

0 引言

金融物流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金融物流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目前,金融物流业务已成为物流与金融领域结合的典型代表和创新性领域。它充分利用供应链环境,为企业融资带来新的途径,对整个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

近年来,基建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工资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降、银行大力压缩银根等严峻问题,这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基建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地解决基建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金融物流为企业缓和这一矛盾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针对基建企业的实际情况,应用金融物流理论探索了基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新途径———四种融资模式,它们分别是代客结算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和运用应收账款模式,基建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模式[2,3,4]。这些创新性融资模式的应用,使基建企业在融资上所面临的困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1 代客结算模式

1.1 模式介绍

针对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而言,基建企业可以巧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规模优势,让其代为结算,这样可以解决基建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有效避免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盈利的影响。代客结算模式的操作流程是:材料供应商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送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向基建企业交货,根据材料供应商的委托同时向基建企业收取材料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材料供应商结清货款。这样既可以消除材料供应商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材料供应商与基建企业都满意。图1为代客结算模式操作流程图。

1.2 代客结算融资模式的现实意义

(1)对基建企业的意义

对基建企业而言,可以解决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问题,并且通过与专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基建企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材料管理水平。

(2)对材料供应商的意义

材料供应商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基建企业建立代客结算模式,可以迅速的收回自己的资金,降低了坏账的发生率,同时,材料供应商借助较短的资金流动周期,可以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

(3)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意义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通过为基建企业办理代客结算业务,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而且还可以加大供应链下游企业对自己的依赖性,有利于发展长期客户,有利于提高自己在供应链上的地位。

2 供应链金融模式

2.1 模式介绍

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规模达不到要求,基建企业就必须将银行拉入到整个运作模式中。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银行从供应链金融出发,解决了材料供应商融资难、基建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盈利模式单一这三个问题。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材料供应商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融资。当基建企业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基建企业。当然,如果基建企业不能在规定的期间内向银行偿还货款,银行可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拍卖掌握在银行手中的货物或者要求材料供应商承担回购义务。图2为基建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示意图。

2.2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现实意义

(1)对基建企业的意义

基建企业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后,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其流动资金的占用,二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物流网点,实现对材料的JIT配送,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物流成本。

(2)对材料供应商的意义

材料供应商通过参与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取得多方面的好处,总体有三点。第一,增强了企业在银行中的信誉度,为今后从银行获取贷款提供了基础;第二,材料供应商解决了自己流动资金问题,为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材料供应商提高了自己的销售量。

(3)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意义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通过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后,可以稳固自己的客户群,增加企业收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4)对银行的意义

银行通过为供应链中的各个客户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后,可以在不增加自己风险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业务收入。

3 仓单质押模式

3.1 模式介绍

基建企业每年在材料费用上的花费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即使是材料分时段进行批量采购、通过配送中心对材料进行JIT配送,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仍然很多,而且分时段采购不容易形成批量,很难获得集中采购的价格折扣的优势。鉴于这种情况,基建企业可以运用“仓单质押模式”来降低材料占用流动资金比例和获得更大的批量效应。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质押业务和仓储服务的有机融合,实现仓储业务模式的创新。由基建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达成三方协议,第三方物流公司同银行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基建企业把钢材寄存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银行根据质物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其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以使基建企业在不增加现有经营资本的情况下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图3为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示意图。

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如下:

(1)基建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仓储协议》,明确货物的入库验收和保护要求。基建企业将货物送往第三方物流仓库,仓库经审核确认接收后,开具仓单。

(2)基建企业以第三方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为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以减少风险为前提对仓单进行审核。

(3)基建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仓单质押贷款三方合作协议书》,仓单出质背书登记交银行。

(4)第三方物流公司同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确定双方在合作中各自履行的责任,银行与基建企业签订《账户监管协议》,为资金流通提供保障和便利。

(5)仓单审核通过,在协议、手续齐备的基础上,银行向基建企业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

(6)货物质押期间,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货物的使用权归银行所有,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接收银行的出库指令。

(7)第三方物流公司按《仓储协议》的相关规定对货物进行监管,直至接收到银行的出库指令。根据出库指令,基建企业开具相应的货物发票,然后通知仓储部门发放指令所确定的货物。

(8)基建企业履行同银行约定的义务,银行解除仓单质押,并将仓单归还基建企业。

(9)如若基建企业违约,银行有权处置质押在仓库的货物,并将处置指令下达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库。

(10)第三方物流公司接收处置指令后,依据货物性质,对其进行拍卖或回购,来回笼资金。

3.2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现实意义

(1)对基建企业的意义。这种融资方式的顺利推行,能够使基建企业摆脱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影响招投标的束缚,提高经营利润和管理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其在同行业的知名度。

(2)对银行的意义。银行可以降低其放贷风险,可以对材料供应链环节进行整合,可以扩大其业务范围,可以提高银行的收入。

(3)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意义。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可以增加企业收入。

4 应收账款模式

4.1 模式介绍

如果业主屡屡拖欠基建企业工程款,企业不但面临着连赎货的流动资金都没有,而且其在银行方面的信用等级下降,最终导致整个供应链中的资金流断裂。图4为供应链资金流断裂示意图。

2007年10月《物权法》在全国范围内生效,这对基建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因为,物权法已经明文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应收账款来进行融资。

基建企业只要将应收账款委托给银行管理,银行就可以根据这些应收账款的数额,给予客户一个融资额度,客户凭此额度可获得连续的融资安排和应收账款管理服务,无需提供其它保证或抵押担保。图5为运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图。

4.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现实意义

(1)对基建企业的意义。基建企业通过运用应收账款后,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得到自己急需的资金,二是可以对应收账款进行良好的管理,降低坏账的出现率。

(2)对银行的意义。银行通过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后,降低了银行放贷的风险,增加了业务收入。

5 结束语

金融物流业务能给金融物流提供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基建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多赢”效果,但在基建企业中运作和普及金融物流业务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金融物流提供商可能面对其内部管理、运营、技术、市场、安全、环境、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风险[4]。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金融物流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这要求银行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企业信息库,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以满足银行对它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我们相信,随着金融物流实践的不断积累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金融物流服务将在国内基建行业和其他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2005(3):4-6.

[2]于佳,马天山.建立和谐的物流与金融关系[J].经济物流,2005(8):29-31.

[3]杨建平.托管服务和信贷替代——西方企业物流过程中的金融支持[J].现代物流,2005(12):14.

金融学理论应用毕业论文 篇7

1 人职匹配理论

1.1 人职匹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职匹配理论其主要含义是将个人的主观条件与对个体有一定可能性的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 从而选择一种个人适合的职业。该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 (Frank Parsons) 于1908年提出, 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介绍和职业咨询的经典理论, 也称特型与素质理论, 这一经典理论后来由著名职业咨询专家威廉逊 (E.G.Williamson) 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定型, 其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与能力特点, 并与社会的某种职业相关联。“人职匹配”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一致的职业, 以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

1.2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属于人职匹配理论, 这个学说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约翰·霍兰德 (John L.Holland) 创立的, 因此也被称作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他把千差万别的人格类型归纳为六个基本类型, 同时把成千上万的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六大类, 每一人格类型对应于一个职业类型。六种人格类型及相应的职业类型如下: (1) 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 但缺乏社交能力, 适合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 如工人、工程师等。 (2) 调查型。这类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和独立的定向任务, 但缺乏领导能力, 这类人所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 如科研人员、科学工作者等。 (3) 艺术型。这类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 他们感情丰富、善于想象, 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 但缺乏办事能力, 适合从事的艺术创作相关工作, 如诗人、演员、作家等。 (4) 社会型。他们对社会交往感兴趣, 愿意出入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 愿为社会服务, 但缺乏机械能力, 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和为人办事的工作, 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 (5) 管理型。这类人性格外向, 对冒险活动、领导角色感兴趣, 具有支配、劝说和使用语言的技能, 喜欢管理和控制别人。这类人缺乏的是科学研究能力, 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 如经理、销售、厂长等。 (6) 常规型。这类人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感兴趣, 讲究实际、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习惯按照固定的规程、计划办事。他们们习惯选择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日程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 如编辑、校对、统计员等。

2 人职匹配理论的应用与讨论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可以利用测评工具对毕业生的人格特质进行必要的测评, 再按照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确定其所属人格类型, 然后按照职业分类结果将其与现实中的职业进行匹配, 即可从理论上达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初步目的。

2.1 本专业就业

2.1.1 化学工程师

化学工程师是运用化学、物理和工程学原理和技术, 设计化学工厂设备和生产化学制品 (例如汽油、合成橡胶、塑料、去污剂、水泥、纸张和纸浆) 的技术人员。化学工程师工作一般是在化学工程生产型企业中从事化学工程实验、工艺管理、工艺制图、工艺设计、化工厂管理等工作。

化学工程师是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本专业就业时可以选择的经典职业之一, 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的默认职业方向就是这个方向, 该职业的工资待遇也比较合适,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此职业一般都可以顺利就业, 不过化学工程师工作地点一般都在化工类生产型企业, 因为化工产业属于第二产业, 其客观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地点一般远离大城市, 因此此工作比较适合男同学和对化工比较感兴趣的女同学。该职业比较适合的人格类型为“现实型”, 适合学历范围为本科生或研究生。

2.1.2 化学工程研发人员

化学工程研发人员一般指化学工程企业或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他们掌握着本学科领域内的国际国内最新进展, 取得过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 而且还要参与并完成单位交付的重要科研任务。研发人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完成单位重要科研任务, 研究重要国际合作项目, 负责关键技术的研发项目, 与研究团队人员一起进行创新产品的研发等。

化学工程研发人员是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一个经典就业方向, 相对于其他职位而言属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岗位类型, 该职位对应聘者的理论素质要求比较高。研究人员工作地点一般在研究所、研究院以及研发类企业, 其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比较多, 工资待遇比较合适, 如果是搞理论研究的话也不会涉及到有毒化学化工产品对身体的毒害问题, 因此与化学工程师相比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要好很多。此职业适合的人格类型:“调查型”人格, 职业适合学历:研究生。

2.1.3 化学工程编辑

化学工程编辑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编辑办公设施和手段, 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种化学工程专业方面的材料 (主要是文字类材料) , 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化学工程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化学工程学科的稿件审读, 并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意见;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 同时做好校对工作, 努力消灭差错;提出本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 有重点的组稿, 努力开发优质稿源等等。

化学工程编辑职位比较适合动手能力比较差, 但是文字功底较强的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 该职位需要应聘者具有化学工程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应聘者具备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该职位工作地点一般在化学化工学科类编辑部, 工作比较安逸、稳定但是工资水平一般, 比较适合希望工作稳定而经济压力又不大的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合的人格类型为:“常规型”, 职业适合学历范围:本科生、研究生。

2.1.4 化学、化工教师

化学、化工类教师是指具有化学、化工类专业背景, 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 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化学、化工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等。

化学、化工类教师职业除了需要应聘者具有化学工程的专业背景外, 还需要应聘者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个人气质和标准的普通话水平, 该职业工作地点是在各大、中专院校之中, 工作性质稳定、社会评价水平高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工资待遇尚可, 比较适合语言表达能力强、道德水平高、愿意教书育人的同学, 当然如果是非师范专业的化学专业学生如果毕业后希望做中学化学教师的话, 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家教方面的实践经验, 有条件的话可以考取中学教师资格证。职业适合人格类型:“社会型”, 职业适合学历范围:本科生、研究生 (如果想应聘高校教师必须是博士学历) 。

2.1.5 化学工程销售工程师

化学工程销售工程师是指具备化学工程专业知识, 能够独立管理和策划商品的区域销售营销业务的高级销售人才, 他们需要具有极高的市场经验和敏感的市场观察力和分析力并能够独立管理商品的销售业务。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获取、汇总、更新客户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源, 保证定期与客户采购部和产品设计部联络, 参与项目技术方案的设计、起草与讲解。化工销售对应聘者化学工程专业知识要求不太高, 不过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该职业的工作地点一般在城市之中, 但是需要经常性出差, 而且要经常面对客户的拒绝, 所以工作压力较大, 但是工资待遇比较高。此工作比较适合理论水平稍差但是又希望从事本专业工作, 而且心理素质比较好同时喜欢挑战、追求高工资的同学。如果对劳动强度比较有顾虑的话可以从“客服”开始做起, 其工作强度和待遇比销售要低一些。该职业比较适合的人格类型:“管理型”, 适合学历范围:专科生、本科生。

2.2 非本专业就业

2.2.1 销售代表

销售代表与之前所提到的销售工程师相比技术含量低一个层级, 其概念是指:代表企业进行产品销售的销售人员, 简单的说就是销售员, 也叫做推销员、业务员、业务代表等。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执行公司销售方面的决定, 发展销售渠道、开展销售业务、完成销售任务, 与客户进行洽谈、回答客户问题、维护客户关系、签署销售合同等等。

大部分非本专业就业的毕业生去公司就业时一般都要从销售或销售类工作做起, 因为销售类工作属于事务性工作, 与专业技术类工作相比对于专业知识水平要求不高。销售代表工作和销售工程师工作内容差不多, 只不过它对专业知识要求更低些, 比较适合没有专业背景或者只有相关大学科背景 (例如:理工科) 的毕业生就业。不过销售代表的工作比较辛苦, 要经常出差, 而基本工资待遇比与技术类工作相比要低但有提成, 适合具有挑战精神的男同学就职。该职业适合人格类型为:“管理型”, 适合学历范围:专科生、本科生。

2.2.2 教育咨询师

教育咨询师是指在教育培训机构中, 对客户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解答, 并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其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学历教育咨询、升学教育咨询、就业培训咨询、出国留学咨询等等, 咨询工作的具体内容因客户所属群体 (儿童、青少年、成年人) 而定。

教育咨询师职业比较适合希望从事教育行业工作但是由于是跨专业就业, 专业知识水平达不到本专业相关学科教师岗位的毕业生同学, 这些同学可以从所选教育行业的教育咨询师工作开始做起, 在工作过程中继续补充学习所属行业的教师岗位所需专业知识, 进而向教师岗位迈进。该职业虽属销售类工作, 但是办公环境比较好, 主要工作在于接打电话、联系接待客户, 不需要出差, 基本工资较低、有提成, 适合女同学就业, 职业适合人格类型为:“社会型”, 适合学历范围:专科生、本科生。

2.2.3 行政人事专员

行政人事专员是指在单位中从事资料整理、后勤采购、车辆派遣、考勤、工资结算以及人员面试通知等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 也被称作“办公室文员”, 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整理公司资料、档案, 负责为各个部门招聘基层工作人员, 负责公司员工入职与离职的交接办理, 负责发布公司内部通知, 收发公司快递, 酒店、票务、工作餐预订等等。

女同学对销售类工作感觉吃力的话也可以从此工作做起, 刚开始可能是从文员或者是招聘专员、甚至是前台开始做起, 做的比较出色或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了以后了以后也有可能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或“经理助理”甚至是“总经理助理”等高端职位发展。该职业工作内容琐碎、单一, 工作稳定、劳动强度小但是待遇不高并且没有提成, 比较适合经济压力不大、寻求稳定工作的非本专业就业的女性同学, 职业适合人格类型:“常规型”, 适合学历范围:专科生、本科生。

2.2.4 房地产经纪人

房地产经纪人就是指在房屋、土地的买卖、租赁、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充当媒介作用, 接受委托, 撮合、促成房地产交易, 收取佣金的自然人和法人, 这里应聘对象指的是自然人。其工作内容主要有拓展房源、客户源信息, 针对已有双方信息进行匹配;对已有的房源进行实地勘测, 邀约客户实地看房;对已看房的客源促成交易, 进行合约签订等等。

中国的房地产近年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房地产行业也是一个热门行业, 房产经纪人尤其是二手房房产经纪人缺口很大, 基本上毕业生只要自己有应聘意愿, 公司都愿意招募过来。因为目前中国的房产交易量正处于下降阶段, 所以这个职业工作压力很大, 而且该职业对职员的体力要求比较高 (需要每天带客户看房) , 所以很有挑战性, 不过该职位在销售性职位中的底薪和提成都是比较高的。应聘者还需要注意:目前二手房中介公司比较多, 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 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时需要找正规公司为宜, 北京目前的“链家”、“我爱我家”和“中原地产”公司都比较正规。职业适合人格类型:“管理型”, 适合学历范围:专科生、本科生。

2.2.5 保险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 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 并依法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或者个人, 此处“保险人”指的是保险公司, “保险代理人”作为应聘职位指的是个人保险代理人。个人保险代理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负责代理推销保险产品, 协助客户办理相关投保手续并提供售后服务;定期回访老客户, 维护潜在客户;被保险人出险后, 协助其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等等。

保险代理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 它被职场人称作所谓的“非传统行业”工作。与传统行业工作相比, 保险代理人是一种最特殊、最极端、最具有挑战性的销售型工作, 它的特点是无底薪 (即没有基本工资!) , 高提成 (客户首年保费的30%左右, 以后逐年递减) , 做这项工作的人收入来源完全依靠个人的销售业绩提成和团队管理津贴 (初期没有) 。该职业目前缺口极大, 保险公司用人部门会来主动招聘求职者, 入职条件非常宽泛, 不过入职时需要参加并通过“中国保险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的“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才能正式持证上岗。该职业优势在于工资待遇、晋升条件一切透明, 员工人际关系简单, 工作作息时间宽松自由, 工作制度清晰明确;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基本工资, 而且保险代理人与公司之间并非员工与雇主关系, 是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关系, 所以公司不给代理人上社会保险 (会用本公司的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职业适合对象:没有经济压力、喜欢自由自在的工作方式和愿意接受高难度挑战的毕业生同学, 职业适合性格类型:“管理型”, 适合学历范围: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

3 总结

总之, 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而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 在化学、化工行业和其他行业就业时都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 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明确方向、抓住机遇, 实现成功就业。目前比较流行的就业理论就是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 这个理论在指导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来看, 研究生毕业生毕业时从事所学专业工作、在本专业就业优势会比较明显;本科、专科毕业生由于毕业时年龄较小, 所以职业可塑性更强, 如果对所学专业工作不感兴趣或者专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考虑毕业时就业于其他行业、其他专业, 但是要注意此时的职业定位必须合理, 要甘愿从基层工作做起, 才能实现顺利就业。

摘要:化学工程专业是一门传统的理工类学科, 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 在本行业和其他各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利用人职匹配经典职业指导理论, 引导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人职匹配理论,化学工程,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业计量下一篇: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