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2024-05-19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通用11篇)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1

学校发展信息教育的构想

教育的信息化是目前很热门的题目,一所学校在当今的时代如果还没有实现教育信息化,那么无疑问是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势的。鉴于我校的实际,要想在最大范围内使用我们学校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就势在必行。

一、教学层面

在教育信息化普及的当今,教师上课形式的多元化也应运而生。许多课程都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可是我们学校现有教育信息平台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经常出现教师想运用多媒体教学却没有教学资源,因而加大教育信息化的力度就显得由为重要。倘若可以把我们学校的教育信息平台做大,我们教师的教学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我们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譬如说,现在城区的教师业务水平比我们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所在的学校教育信息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条件。从教学内容上讲,信息教学并不只限于对传统知识的巩固提高,非传统的知识也包含其中,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加入丰富的信息知识,并使得信息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寓教于乐中,便可以使学生透过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另外,网络上也可以提供一些小型的数据库以便学生验证各种理论模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利用模拟和反馈程序来学习有知识。新型学习网络还可以成为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可以为老师提供优秀的教案或是实用教学幻灯片等等教学工具。同时信息化的教学,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学生普遍厌学的心理。

二、教师层面

我们学校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不会应用网络的教师几乎为零,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学校教师上课都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但是每个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一样,传统的教育却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对教师教学的交流仅仅局限在口头上的探讨,而课件制作的好坏探讨必须在教育信息的平台才能完成,但是,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新型的教学网络是智能化的网络,通过教育信息平台的交流,既可以提高自身,也可以让别人得到提高。如果建立校园网络,老师可以借此得到珍贵的信息来帮助教学,就真正可以达到因材施教,教学资源最优化的效果。

三、问题层面

要想对我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资金就是头一个问题。学校物力的匮乏,导致我们学校正常的教学资源都不能配备,想运用信息教学往往是僧多粥少。面对信息发展的步伐,未来的教育肯定是一个高科技教育。一所学校如果还没有建立一个教育信息平台,是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当然,我们学校要建立一个网络,还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力支持,但主要是资金的问题。

四、发展问题

我们学校是xx市西部山区唯一一所示范学校,但是学校的发展却明显不如城区的学校。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校园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知识没有疆界,同样的,教育和学习也是没有疆界的。我们将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校园教育平台——其中包括学校、家长、学生以及各个行业的人士,让全社会共同来关心我们学校教育,也让我们学校的教育延伸到社会各处。

在我校建立校园网络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要建立一个功能强大并完善的校园网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恳请上级主管部门能够考虑我们的实际,给予我们一定人力、物力支持,让我们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校园网络,从而让我们学校的信息教育迈入一个新台阶。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2

同样, 学校的发展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面对:什么是学校的发展?什么才是学校应当追求的发展?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 教育是学校的本质属性。学校的发展首先应该审视什么是教育, 只有把握什么是教育, 学校的发展才不会走偏。与此相应, 判断学校是否在发展, 或者说, 判断学校是否优劣, 这就要看学校是否真正在办教育。

学校的发展要坚守人性。教育是人的教育, 因此学校首先要有人的概念, 要有对人的终极关怀。从教育目的看, 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健全的人, 只关注知识, 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不是教育;只关注升学率, 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张扬, 不是教育。从教育过程看, 如果教育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 如果教育过程有悖人性, 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那种竭泽而渔、不惜野蛮透支师生生命与健康的学校, 即便升学率再高, 也很难说它是好学校, 很难说它在发展。

学校的发展要坚守文化。学校是文化之地, 学校承担着传承文化, 实现人类文化遗传的职能。在传承文化方面, 不仅传承人类文化, 还要传承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我们时常看到, 地处农村的学校却完全与本地乡土文化隔离, 这是学校教育的异化。学校不仅要传承文化, 还要建设文化, 并在建设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育人。学校不只是用知识来育人, 学校应该营造特有的文化场, 用学校特有的价值、精神、制度、行为等文化元素来引领师生发展, 实现学校发展。学校如果只是把书本知识或者说考试内容作为唯一的教育素材, 就是一种狭隘的教育, 一种缺少内涵的教育, 一种远离本真的教育。

学校的发展要坚守宁静。学校作为一个空间, 有自己的特殊性, 它是神圣的育人之地。学校尽管身处社会大空间之中, 尽管不得不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但学校毕竟是学校, 学校应尽可能避免浮躁、避免物欲横流, 避免过度竞争。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宁静, 因为宁静才能致远。时下, 一些学校, 尤其是一些高中, 从学校鼓励学生冲刺高考的宣传标语, 就会感到一种紧张, 甚至是一种恐惧。什么“三年跳龙门”、“辛苦一年, 收益一生”、“血拼到底, 誓夺第一”、“今天快人一步, 明天出人一头”。这些标语, 有的不仅制造了紧张的气氛, 还存在错误的价值导向。这种“战前动员”使得学校不像一个学校, 不像一个养育内在精神的殿堂, 而像一个战场、一个利益争斗的名利场。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3

一、榜样的力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以后能够存活下去的保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孩子通过模仿,不仅可以复制观察到的行为,也能随时对模仿到的行为进行加工。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前这一段时间,他的大部分行为和想法都是来自于家庭的。而进入学龄期,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会有更进一步的体现,尤其对家长的观察和学习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上进行模仿和复制,成为一个与爸爸妈妈类似的新的自己,因此,家庭里每一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

每个孩子在学校里与教师及同伴的交流方式、互动模式,甚至解决问题的程式,都会折射出这个孩子在家庭里受教育的方式。而且,孩子在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情况下,会把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或高尚、或卑微、或任性的行为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从家长身上学到的这些行为模式,也能在孩子群体里形成小社会互动模式,体现在师生和同伴的相处上。

有的家长把孩子学习差的原因归咎于学校和教师,其实,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家长营造的。他们往往会投入很多时间、金钱带孩子去各种补习班,以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但结果经常是费力不讨好,使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

逼着孩子做事,往往会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没有价值。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学钢琴,孩子气得偷偷往钢琴里浇饮料,说余下的课时让爸爸、妈妈去学;一个孩子被家长逼着学舞蹈,孩子宁可故意在体育课上受伤,也不去学跳舞,还说爸妈都不会跳舞,为什么让我跳舞?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玩游戏,家长督促其认真读书,孩子说:“我看你们从来不读书,不是也过得挺好吗?”

因此,家长榜样力量的体现,其实无处不在,你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家长,争取成为孩子的榜样。

二、和谐的亲子关系推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亲子关系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从亲子关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是铺垫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开始,基于此,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而关系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和谐的亲子关系非常有益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对于那些与孩子有着良好关系的家长,他们在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中,既能帮助孩子达成学习目标,又能积极、迅速地跟教师配合,同时,尽可能地支持学校以及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

和谐的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增强学校的教育功能,才能使学校教育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因此,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亲子关系的良好推进。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和谐亲子关系的发展,积极的推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并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注意家庭教育的连续性,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随着生理、心理方面渐趋成熟,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大,经验的增多和知识面的拓展,使孩子的眼界逐渐开阔,其兴趣爱好也逐步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会逐渐增强,父母的绝对权威开始弱化,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进退,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育的连续性和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互动,必然要在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里,得到正向积极的引导,才能有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进入孩子的身体里。■

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篇4

(2015年秋--2016年春)

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加快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在今后的五年中,学校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新课程,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在全校形成一个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使学校早日成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二、发展目标: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学校艺术课开展率100%。

2、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艺术课专任师资。

3、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大投入提高艺术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艺术表现水平以及艺术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其他素质和谐发展。

4、器乐进课堂,使每个毕业的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技能。

5、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社团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学校艺术团队伍建设,发展艺术团队力量。

6、积极开展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形成学校艺术科研特色。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管理

1、进一步健全艺术教育领导班子建设,副校长挂帅,教导处专人具体负责。

2、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以上的艺术教育工作会议。艺术组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终有总结,做到年年有重点,件件抓落实。

3、创建艺术教育园地,学生美术、书法画展。

4、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艺术苗子,组成各类艺术社团,开展长期持久的辅导、训练,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

5、选拔艺术学科类的优秀教师,提高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和辅导水平,吸纳社会艺术资源,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荐教师参与各级专业培训。

(二)教学工作

1、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配齐配好艺术学科教学设备,积极开展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

2、艺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改革艺术教学的结构、模式、方法和手段,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的文化艺术资源。

3、从三年级开始竖笛进课堂,利用社团小组培养尖子学生。

4、积极打造艺术特色学校教师队伍。

周礼老师负责音乐:从二至四年级招收队员(约60人)成立合唱班,注重拔尖人才的培养,排好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节目进行训练参加各项比赛与演出活动。

宋宏梅老师负责绘画:(1)积极举行绘画比赛,以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2)以绘画为主要内容,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画展。

李华寅老师负责手工,组建手工兴趣小组,一年一度举办一次手工作品展。肖海峰老师负责书法:成立兴趣小组,积极与语文等条线整合,举办书法(铅笔、钢笔、毛笔)比赛,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和水平,为学校的画廊等环境设施提供资源,整体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三)关注艺术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艺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校课外艺术活动,计入教师的工作量,艺术教师在职务评聘、工资、奖励等方面应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四)教学研究与艺术交流

1、积极探索新课程下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2、开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校际交流,与市内同行建立交流渠道。

(五)加大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施

1、按照省二类标准配齐音乐、美术、书法教学器材。

2、需增设艺术教育器材:

美术教室增设:学生绘画与手工桌8张(大张),6400元,学生登40个,600元,简易画框(展示作品)大小50个,5000元。版画工具一套100元;静物3套300元;衬布10块200元;户外写生折叠画架画箱3套,1500元,单反相机一台,5000元,合计19100元。

音乐:木琴2个,竖笛25个,铃鼓10个,三角铁10个,吉他三把,合计3000元。

绘画:4K素描纸200张,100元;绘画铅笔50支50元;国画颜料10套,500元;水粉颜料10套,500元;排笔大小号5套300元; 36色油画棒10盒,300元;36色水彩笔5盒,100元;勾线笔20支,50元;简易折叠小桶30个,600元;合计2500元。

手工:剪纸手工工具材料(剪刀5把、4K蜡纸卡纸各20张、固体胶5支、刻刀2把)100元;篆刻刀具一套50元;泥工工具材料1套50元,大份橡皮泥2盒,40元;工具刀一把10元;钢尺一米、一尺各一把50元。合计300元。

书法与国画:四尺宣纸100张,300元;大小各号毛笔共30支,300元;墨汁10瓶,100元;笔架8个,200元;书画毡40张,800元;合计1600元。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5

从事教育工作四年以来,我从来未间断过对教育的思考。最近,看到消息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学校消亡论”很是吃惊,颇有感触。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究竟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影响着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先说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在就我接触的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型家长、“读书无用”型家长、打骂型家长等。对于如何提升家长理念,如何能更好的家校联系,在最后着重谈谈我校的做法。

再说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学校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引导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家庭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负责提供细腻、真诚的情感基础,能有效地和学校的理性教育、社会的影响有机结合;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才会更加完善,素质教育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

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例如2009年彭成到我校做“不要让爱我的人失望”的专题讲座,这让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书面联系(在我班就一直使用着,效果非常好)、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应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桥梁。这种桥梁的搭建有:一是教师报告会。这种搭建方式先由班主任向家长报告本班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然后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最后班主任根据家长动员好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学生教育工作。二是经验交流会。这种搭建方式由家长先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和自己如何协同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心得体会,然后由班主任进行小结,最后达到协同教育共识。三是开展感恩教育。这种搭建方式是先由学生用文字语言写一封自己在校生活、学习、思想表现的书信,然后有家长拆开自己孩子的信,家长根据孩子在信中所说的来 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成长情况和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知道孩子对家

长需要哪些配合,从而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四是教师、家长、学生恳谈会。这种搭建方式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老师先创设学生与其父母交流环境,然后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三方协调讨论,统一认识,使学生理解老师与父母的苦心,增进学生与老师、家长的感情。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总是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爱和严,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的快乐。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教师还应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联系时,应多采用激励式交谈,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激励家长,让家长侧面的告诉孩子他的进步,这可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我们的杨武明同学,入学时的成绩倒数第二,通过激励学生和家长,家校配合,第一学期就进入全班第二名,这是一个惊

人的进步。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身在五中,对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有时都不敢给家长打电话,因为家长认为,打电话,就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为了能更好的家校联系,我在我班里就曾用过一种“家校联系书”,一学期两到时三份,内容有学生成绩、教师评语和家长建议等,效果很好。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单位名称:五中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本位论 篇6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本位论

就学校体育的本质而言,它以完善人为根本目的.学校体育首先是成年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某种新的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并通过学习者的个人感悟、体验、思维和创新,使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校体育为何而存在,就在于此.然而,“并非每一种教育都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教育的关键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

作 者:崔培磊  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43 刊 名: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7 关键词:学校体育   社会本位理论   教育发展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7

关键词:道德教育,和谐发展,教师

在现阶段, 我们不能仅仅只培养高成绩的学生,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1, 教师重视在教课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一、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领导要认识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也要重视起学校道德教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其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学习的榜样。所以, 教师可以在日常讲课中注意灌输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 这样, 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里更容易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培养出更多品行优秀的人才。所以, 只有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引起重视,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 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开展加强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 而是在一个正确的道德氛围内形成的。因此, 学校可以多开展有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 让学生办主题与思想道德有关的海报、写主题与思想道德有关的作文等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都能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 更加深入自主地了解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从而, 也更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三、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作用

学生的时间除了大部分在学校里, 另外一大部分就是在家里, 由此可见, 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想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首先便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所以, 学校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开展加强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讲座, 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 这样使家长意识到加强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从而使家长更能密切地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总之,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所以, 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 这样才能更快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培养出品性优秀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学校评估;新机制;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3-0021-04

当前,学校评估已成为一项充满挑战的、高难度、高利害、高风险的工作。如果说评估使用得当可以支持学校发展的话,那么滥用评估则会危害教育质量、毒化教育环境。笔者经常参与学校评估工作,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感受颇深。教育的和谐发展呼唤一个功能定位合理的、全新的、和谐的学校评估机制。

一、当前学校评估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学校的评估有重点(优质)学校评估、(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评估、合格评估、发展性学校评估、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各种专项督导评估等(参见表1),各地还有名为等级评估、三A评估、星级评估等的学校评估。

我国的学校评估一般以政府的管理性评估为主,行业性和社会中介性的评估较少;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形成性的评估较少。制度化的学校评估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评估、监测、研究机构也有少量的参与。评估目的主要是规范办学行为和改进办学条件,对于质量与内涵有要求,但在公平效益、自主发展、师生满意度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学校评估也还很少被用做市场准入、投入决策、学校规划的主要依据。

二、当前学校评估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学校评估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在改善办学条件和督促学校规范办学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也亟待引起人们重视。

一是评估活动过多过频。各部门直接针对学校的评估或者虽然是针对区域但实际上还是主要针对学校的评估项目名目繁多,其中不乏单项评估、突击评估、多头评估、交叉评估和重复评估等,各级层层加码,到了基层教育局和学校,其所要接受的评估活动数量就非常大。某省的一个县教育局在一天之内竟然接受9项评估检查验收。一次参评、多次迎评,耗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

二是评估指标重硬轻软。有些评估指标要么假、大、空(命题虚假、目标宏大、要求空泛),要么细、全、高(条目过细、内容过全、标准过高),要么统、死、窄(标准划一、量权死板、通用性差)。在实际评估中,又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问题。硬件不合格就坚决不让通过,软件差一点却关系不大。这样下来,一个内涵丰富的学校很可能由于一项硬件指标不合格就遭遇尴尬,而一所绣花枕头型的学校反倒容易通过。

三是评估方式烦琐虚浮。评估中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烦琐哲学和以材料为中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校评估过程以评估组核查材料为主,辅之以现场观察和学校汇报,并不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就读经验。因此,各校都特别重视材料的准备,一些正规一点的评估,需要准备的材料少则几十盒,多则几百盒。有的同志调侃说:“搞一次评估,救活了一个造纸厂,毁掉了一片森林”。由于专家在校时间有限,难以通读所有材料,更无暇核实具体细节,加之不少学校在准备材料时采取真实数据简单写、虚假数据认真写、长处优势重点写、短处弱项模糊写的策略,所以专家大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握学校的真实情况。学校接受评估被异化成做材料,甚至是让师生参与做假材料。

四是评估过程高压低效。当前学校评估最根本性的矛盾是政府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为名过多地干预学校职权范围内的事。校长处理问题有自己的优先顺序,现在又要将评估这样一个高利害的活动塞进来,他们的内心是抵触的。从实际效果来说,大部分学校评估活动违背了评估作为服务学校的专业活动的本意,用外部标准不适当地强行介入学校的发展,挤压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鼓励学校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长期的内涵发展,很容易使学校因外部压力过大、主动参与过少而消极应对和弄虚作假,也给评价者的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由于评估结果与各项利益挂钩,学校担心未通过会给学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利益和盲目攀比的心理驱动下就会对学校评估进行各种干扰。即便预先申明评估纪律,对专家和学校提出评估行为方面的规范要求,但是各地各校都明里暗里搞公关,有的评估还没结束,举报信就蜂拥而至,使这些评估结果充满争议。

五是达标标准过宽过滥。许多评估的设计简单草率,忽视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实际效果,并普遍存在好大喜功、好人主义现象。有的评估,一次评出几十个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几百个学校,难怪有基层的人士诉之为“教育的大跃进”。

在某省的一次普通高中评估中,共有25条标准,某市的13所参评学校没有一所能全达标,其中有l所学校有2条不达标,6所学校有3条不达标,4所学校有5条不达标,1所学校有6条不达标,l所学校有7条不达标,但这13所学校却全部通过了评估。在此后5年的评估周期中,再也没有人去过问这些学校不达标的方面是怎么改进的。

三、新机制的要点

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未来的学校督导评估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足以支撑教育和谐发展的新机制。“好”的评估应该具有三大特征:参与性、发展性、综合性,即重视主体参与、关注发展过程、探索综合系统方法。

(一)学校评估的定位

作为评估的两种最基本的功能,质量保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被评价对象的自主发展与能力建设;质量改进的主要目的是绩效问责与外部控制。学校利害关系人对于学校评估的期待是各不相同的。我国目前学校评估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保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建立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内部保障机制,避免过多的外部干扰影响教育质量的真正改进。

(二)学校评估的主体

多年来,教育评估领域一直倡导社会中介力量参与评估。但实际上,目前我国教育行业协会和评估研究机构数量十分有限,自身发展也十分稚嫩,完全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人格。其专业性尚未获得教育同行的认可,规范性也不如行政及督导机构。同时,国家对社会中介力量的监管措施还很不完善。整体而言,社会中介力量直接组织并独立负责教育评估的条件尚未成熟。

因此,从全国范围来说,目

前以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并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的督导机构为主来承担评估任务,比较合理和可行。评估监测研究人员等外部专业力量可以作为合作伙伴,配合督导部门主导的学校评估工作,承担起以同行交流为主的专业性学校评估的任务。

作为评估主体,督导机构既要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准,也必须强化学校主体参与和社会多元参与。学校应该肩负起学校质量改进的主体责任;作为问责部门的政府机构应当间接参与学校改进,不过多地干预学校发展和评估过程;督导机构要起到一种相对独立的中介的作用。但督导机构的进一步专业化不是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加快培育专业评估研究力量的同时,要鼓励督导机构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学校评估机制中,应当摒弃经验型的所谓专家评估,而大力推动经过专业培训的同行评估。一方面建立明确的专业规范和诚信制度,提出可以具体监督落实的道德伦理要求;另一方面要明确和强化学校评估中的学校访问是同行之间的交流的观念,并向他们表明,评估机构委托他们从事的是一项受尊敬且有专业吸引力的志愿性工作,不收取任何来自学校或评估机构的报酬。

(三)学校评估的方案

1.整合评估项目与指标。要切实解决各个部门多头评估的问题,尽快整合评估项目,把各条线上需要评估的内容统一纳入到一项综合的评估项目中来。必要时,可以通过“1+X”(一套统一的标准加上某一个可能会新提出的管理指标)的方式来解决临时要求增添的问题。或参照国外经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必要时几年更新一个版本。对于划分等级和细项的学校评估,还需要有几套相融通和衔接的标准和指标。

一般来说,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制订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全面评估前的实验和推广工作;地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作为对大部分中小学校进行评估的主体。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和保障所辖学校的入门合格条件,不再直接组织管理性评估活动,把学校评估交给督导评估监测研究机构。

2.设计灵活的评估周期。对不同学校应设计不同的评估周期,一般情况下可以设定每5年为一个周期。其间学校每年提交一份进展报告,最后一年提供一份总报告并提出下一周期的评估申请。在评估周期内,评估人员可以在学校的正式邀请下访校给予真正的专业指导。对上一轮评估中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学校,可以考虑缩短评估周期,但需要有其他制度化的安排和人性化的操作;对上一轮评估中表现特别好的学校,可以考虑延长评估周期。

3.建立规范的专业评估程序。学校评估程序包括自评、外部预评、外部评估组访校进行实地评估、作出评估决定、结果报告、实施后续改进计划、准备新一轮评估。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准备情况确定申请参评的时间。

4.明确评估纪律。评估人员实地评估学校期间要与师生一起在校用餐,体验他们的学校生活,不接受吃请和馈赠,不接受任何与评估无关的特殊安排。要把这些作为起码的要求。政府部门要对评估收费加强监管。学校在交费和接受评估服务之前应与评估主体签订规范的合同,对评估方法的安排、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费用开支范围作出正式约定,作为建立评估关系的依据,也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目前那种连霸王条款也不签,却十分霸道地将各种开支和负担转嫁到学校头上的做法,需要尽快改变。

(四)学校评估的内容

在基本的办学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校评估的关注点,应从已往的办学条件、生源、优秀教师、升学率等,转到教育内涵、质量、改革与服务等方面上来。它需要关注学校的办学哲学和规划目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就读经验与学习环境;它必须在意家长是否满意、社会是否认同;它应该注重基于证据的决策和基于知识的管理;它应关注学校是否已建立了一个注重自我反思的内部机制和质量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有许多东西是重要但不可测的,也有许多东西是能测但并不那么重要的,越是重要的越是不易测量,越是易于测量的却越不太重要,这是一个有趣却不幸的悖论。因此在选定评估内容时,不可以能测的多测,难以测量的不测,以免带来价值偏差而扭曲评估目标。

(五)评估的实施方法

评估的方法是需要在对评估实践进行再评估后不断完善的。我们在提出某种方法是否是好方法时,应该更加具体地说出是对谁、从什么意义上讲、在何种条件下、在多大程度上属于好方法。要更多地强调科学论证、技术的先进性和操作的人文性。

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元评估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要建立固定的机制,不断地对整个学校评估项目的设计进行评价和修正,及时调整评估方案,革新评估方法,为优质评估提供保障。一方面更多地给学校赋权增效,另一方面努力实现评估成本与风险的最小化。目前,国内对无评估的研究还十分肤浅,需要大力加强。

(六)评估结果的使用

针对我国目前学校评估在结果使用上缺少整体实效性与全面激励性的特点,应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估结论表述方法和评估结果使用办法。应该充分利用评估所发现的问题,但如何使用须慎重。数据的公开和奖罚的措施要慎用,以免伤害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积极性。评估结果可以在学校内部质量改进、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和特定的奖励计划中使用,但不宜更多地把评估结果和数据作为干部任用和招生计划安排的依据,在近期暂时不对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

学校教育发展思路 篇9

**学校教育发展思路

12345工作总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 ,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挑战 ,我们审时度势 , 开拓创新 , 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我校教育发展的12345工作总思路,1指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这一目标;2指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两项举措; 3指成三大愿景,生活的家园、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4指四大特色,花儿朵朵开校园主题文化特色,亮行亮心德育特色,微课题教研特色,高效课堂教改特色;5指五大工程,名生工程,名师工程,帮扶工程,联通工程,青蓝工程。

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 篇10

赵乐交内容摘要:由于中国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艺术教育被忽视,以至中国的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没有艺术教育,教育就是畸形的,而非健全的教育,众多的例子说明,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提高高考升学率,能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学校教育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 所以,回归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迫不及待。

主题词:素质教育需要道德智力非智力升学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很多的陈述,概括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充分发展潜能,并致力于追求真、善、美。由于急功近利,我们长期以来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相应的地位,从而导致教育出现了系列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重点进行的是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更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忽视艺术教育也导致学生审美的低级趣味,道德的沦丧。要想改变目前这种不良状态,我们必须加强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下面试着阐述。

一、艺术教育能鼓舞受教育者斗志,丰富其精神生活

《乐论·乐施篇》中提到:“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论语·述而》中提到:“子在其闻韶,三月不知其肉味”。这说明音乐能有力地激起人们的情感。另一方面,不同的音乐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消极的音乐可以瓦解人的意志,高亢雄壮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马赛曲》对法国人民取得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战歌》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斗志的鼓舞等等,都足以说明问题。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徐悲鸿与名画《奚我后》鼓舞了抗日斗志,鲁迅先生刊发的木刻《母亲》则使人们在纪念“左联五烈士”中化悲痛为力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和平年代同样需要斗志,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要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样也需要艺术的力量。

二、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从恢复高考以来,教育领域把考试分数作为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大家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只强调应试能力。结果是导致绝大部分受教育者成为畸形儿,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发展,难以接近完美的人生。正如俗话所说:“跛足不可能远行”。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大,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既能增加其空间想象力,又对其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和毅志力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艺术教育与德育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并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柏拉图就说过“善就是美”,亚里士多德也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1)。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2)“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想联系的道德观念”(3)。这是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班华先生曾说:“美育的任务之一,是纠正不良的趣味,引导学生同各种低级的、庸俗的审美趣味作斗争”(4)。这种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

就音乐和舞蹈来说,在教育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培养人的注意力和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态。

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席勒曾在他的《审美书简》中说道: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5)北师大的檀传宝教授指出:“至境人生和德育的审美特性并非自然的事实,而是道德主体、道德学习主体和德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6)

现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学校有四类学生:一类是极品,二类是合格品;三类是废品;四类是危险品。所谓极品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很好学生;合格品是德育与体育不错但智力普通的学生;废品就是身体差的学生;危险品就是智商很高,但道德品质差的学生,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教育要追求生产出更多的极品;让合格产品普遍存在;允许废品的产生,但要千方百计杜绝危险品的出现。而如果今天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危险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培养一些懂得科学技术而缺乏基本的道德品质的人,那么无异于是在为社会甚至为人类树敌。

(二)艺术教育能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

1967年哈佛大学创立一个巨大项目——《零点项目》,其起因是:1957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美国抛在了后面,为此美国举国上下感到震惊和耻辱,各部门先后指责教育,后来一些教育家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科研人员普遍比苏联科研人员的艺术修养逊色,为此美国用了20多年时间,投入上亿元资金和安排100多名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7)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有一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从过去到现在,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热爱艺术,甚至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1000位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李政道在20世纪曾断言:21世纪就是这两者汇合的顶峰。

三、艺术教育能最大化的实现学校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就提高学校升学率而言,艺术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办法。这已为部分学校所证明。如前所述,艺术(和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能使他们和谐成长,当他们身心和谐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学习效率最佳的时候。反之,要使教育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笔者在罗甸民族中学从教21年,也曾到深圳市沙头角中学挂职学习,从中发现两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在未重视艺术教育之前,学风差,高考升学率都很低,3而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之后,校风、学风迅速好转,高考本科升学率瞬间提高了90%以上。

同时,教育也应该根据社会的多元需要而多元化发展,比如,设计一幢大楼时必须考虑其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再如中国的纺织品,尽管质量很好,但过去由于设计单一,缺乏美感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重视了美术设计,基本能满足国外顾客的审美需求,因而赢得了海外市场。如此等等。因此,艺术教育能为社会服务,创造经济价值,这也就是教育追求的远景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古训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如果中国的教育哪一天真正能地回归全面发展,那么,在那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奏出文化中和美的旋律,而且也能唱出世界的最强音。反之,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高喊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将永远是一个口号,而且将会成为其他民族的笑料。因此,把艺术教育列入核心基础学科已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书目:

(1)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2.第41页。

(2)引自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79页。

(3)引自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57页。

(4)引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第340 页。

(5)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18页。

(6)引自檀传宝《德育美学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75页。

(7)引自网上文章—— 沈致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示”。

注:作者系贵州省罗甸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电话:0854 7620036

学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篇11

校园文化创新精神音乐实践活动我国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作为物质和社会空间,与一定的学校特色相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一定与其成长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科学的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精神面貌的反应,更是引导学生走正道、迈大步、向前冲的领路人。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濡化,正是文化具有濡化的作用,所以身在和谐、科学、健康校园文化中的学生,会深深地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引导,其行为规范和品质德行等都将得到很好的练就。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的舒缓,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社会关系网络能力的培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仔细,也不可能渗透学生日常生活,特别是课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切面,这就需要有文化的引导,需要有文化的熏陶。而和谐校园文化就正好可以起填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足的漏洞,正好可以起到一种软教育的功能,可以起到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也愿意接受的作用。

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一个学校活力的象征,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社团文化是一个学校活力的象征,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可能使社团文化尽可能地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要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进来。其次,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我们的社团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次,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我们的社团文化活动与现代科技、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尽可能地与社会发展的可能趋势结合起来。这些问题,或许是今后的社团文化活动可以借鉴和开发的地方。

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学要特别强烈。”孩子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心智得以提高,技能得以发展,在愉悦的音乐学习天地中,体味音乐的快乐、成功与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刀光剑影;有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再因特网上和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将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给教师。

3.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份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5%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音乐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那么,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樂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我们的学生,心理成熟,知识面广,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单纯的说教很难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兴趣,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总之,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活的。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4.音乐实践活动的途径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

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沙龙”式的交流、观摩。

(2)利用多种媒体。

(3)艺术节展演活动,这种形式可以由班级举办,也可以由年级、校级甚至由跨校组织举办。

(4)多种形式的比赛。擂台赛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竞赛活动,能引发竞争情绪,提高竞争意识。

(5)校内外基地活动。校内外文艺室、文化站等是学生课外活动的良好场所。

(6)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综上所述,音乐实践活动本着自愿、灵活、多样、实践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这些教学思想无疑将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邓如陵.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3]陈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学策略改革[J].继续教育.

[4]于凤云.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与特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5]走进新课程.

[6]中小学音乐教育.

[7]中国音乐教育.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9]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

上一篇:最新人大会议上的闭幕讲话下一篇:2022秋盐城师范学院党校培训辅导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