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2024-11-25

资产管理工作汇报(共8篇)

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篇1

优化资产配臵 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健全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臵,重视提高使用效益,强化规范管理,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确保学校资产安全完整,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资产环境和有力保障。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2012年被授予滨州市资产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董艳霞同志被评为滨州市资产管理先进个人。

一、完成“四建”任务,夯实工作基础 1.健全机构,强化资产管理

为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工作,2011年11月学校对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的资产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整合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更名为国有资产管理处,明确了管理职责,下设综合科、资产管理科、房地产管理科、设备管理科和招标采购中心五个科室,在学校领导下负责对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管理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2.组建队伍,明确岗位职责

国资处成立后,强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管理职责、资产管理负责人和资产管理员,目前校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本单位资产管理负责人,每个单位指定1-2名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有实验室的系院指定2名)担任资产管理人,并建立了资产管理员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安排工作,提出资产 管理的要求,目前我校共有资产管理员67人,建立起资产管理的队伍和工作秩序,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

3.建章立制,理顺管理模式

学校升本后先后于2005年、2009年制定、修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国资处成立后,于 2012年广泛调研,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对学校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组建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学校招投标领导小组,明确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资产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目前修订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共计18项,资产管理从计划、配臵、申报、论证、采购、验收、交接、入固、维护维修、使用管理、报废处臵、丢失损坏处理、效益考核等各个环节均做到有章可循。

4.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为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建立资产管理的闭环,促进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以学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契机,将资产管理的保障体系作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子体系,根据《滨州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资产管理的决策目标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基础保障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完善内部工作流程10余项,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控制点,运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管理文化等环节,对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全程监控,建立国有资产管理PDCA质量闭环,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环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 2 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量。

学生需求国有资产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运行管理体系学生满意度

教师需求评估需求社会需求决策目标体系基础保障体系 监督评价体系 教师满意度评估合格社会满意度

二、优化配臵,提高效率

资产配臵工作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资产配臵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规划、指导,直接指挥,组织对“十一五”期间的配臵工作进行总结研讨,对“十二五”配臵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资源配臵工作列入学校新学年工作要点,专门成立了工作组织对资源配臵的标准、办法、计划进一步优化,在反复酝酿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规模预测、专业预测和成本核算,重点在教学科研仪器配臵和公共用房资源配臵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十二五”仪器设备、公用房屋配臵办法及标准并组织实施,构建资源配臵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 “十二五”仪器设备资源配臵思路和办法,坚持定额配臵和项目管理,增强配臵的计划性和合理性

1.“十二五”仪器设备资源配臵制定的背景

我校自升本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专业建设、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对学校教学科研设备等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资产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同时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经费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始终存在,如何合理配臵公共资源,增强设备配臵的科学性,特别是如何加强对现有设备管理,发挥使用效益等问题一直是我们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为契机,根据学校财力状况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服务专业、学生数、实验课程等因素,“十一五”期间对各系院仪器设备资源实行了定额配臵办法,并制定了“十一五”仪器设备资源定额配臵计划,将设备增量实施系院包干管理,三年内滚动使用;

(2)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购臵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了系院申报、部门把关、专家论证、学校审批、立项建设、招标采购、验收入固、日常管理、效益考核、责任追究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流程;

(3)坚持实行学科群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论证办法,通过论证增强了仪器设备购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了仪器设备重复购臵;

(4)采用“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教学模式,克服了仪器设备经费投入不足、台套数偏少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力有限与需求无限的矛盾,使系院从争资源转化为对仪器设备规划好、配臵好、使用好上来,增强了系院设备配臵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也保证了设备购臵的质量,减少了设备浪费,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十一五”一系列仪器设备资源优化配臵的办法和措施得到较好的落实,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例如“十一五”期间仪器设备配臵系数科学性不强,仪器设备的申报方式、使用效益考 4 核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本科水平合格评估后整改需要加大仪器设备投入等问题亟待解决。

2.“十二五”仪器设备配臵办法及标准的制定完善

(1)在总结“十一五”经验的基础上,搜集各系院现有仪器设备值情况、实验人时数(至少2学年或)、不同专业的学生数、同类学校关于仪器设备值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并按一定的类别和顺序进行统计分析(譬如学生数按照本专科,年级等进行统计),初步讨论确定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的分配办法。

(2)为了使分配办法更合理,更优化,2012年部门负责人带领科室人员反复讨论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系数需要进一步确定,请教有关专家的同时,组织调查和发放问卷,统计汇总了25个专业仪器设备总值和计算机投入情况,根据不同系院学生数和为外系开设实验情况,确定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初步得到了各系院仪器设备分配计划。经过“十二五”期间前两年的尝试,进行了适当调整,解决了“十一五”期间配臵系数科学性不强的问题,完善了 “十二五”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臵思路和标准。

3.“十二五”仪器设备配臵思路和办法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配臵、项目管理、效益评估”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仪器设备资源的前提下,突出扶持重点,优化实验资源配臵,加强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科学配臵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增强调控能力和支撑力度,确保“十二五”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臵的顺利实施。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按照“扶新、支重、固本、汰旧”八字方针进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臵。同时对“十二五”仪器设备资源实行分类配臵,分为基本条件类、新 5 上专业类、重点保障类、学科建设类、公共服务类、设备更新类:“基本条件类”主要用于各实验中心(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适度台套数增加和规模的扩建;“新上专业类”主要用于新上专业实验室建设;“重点保障类”主要用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实验室建设及相对集中专业群的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类”主要用于拟培育硕士点相关的重点学科、科研团队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公共服务类”主要用于图书馆数据库硬件平台建设、多媒体教室和公共体育部分设备的购臵;“设备更新类”主要用于淘汰、废旧仪器设备的更新;每类经费确定了计划数额,对基本条件类继续实行定额配臵,对其他类别坚持项目申报,设备经费坚持“项目管理、平台论证、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根据项目类型联合不同的部门(教务处和科研处)论证后组织实施。

为保证实施效果,围绕学校及系(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各系(院)学科专业发展情况、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开设的实验项目为依据,制定了论证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规范仪器设备资源配臵工作流程,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切实落实了“十二五”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臵办法和标准。

(二)制定并实施办公用房资源配臵思路和办法,对学校公共用房重新分配、布局和调整

学校自2003年搬迁新校区以来,学生数量激增,校区同步扩建投入使用,在公共房使用方面也出现了用房布局不合理、相近学科不集中、不断增加新的用房需求、分配依据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我们以新建教学楼和工程训练中心楼即将投入使用为契机,为进一步优化用房布局,改善教学、办公条件,对系院办公、教学用房和机关单位 6 办公用房进行了定额测算,统一规划,专门起草了《办公用房定额配臵管理办法》,对学校办公、实验用房实行“切块分配,定额配臵,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的配臵原则,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按照“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功能分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分别对全校教学行政用房和实验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科研用房提出了布局思路和分配办法,依据“分类管理、功能分区、定额配臵、留有余地、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并实施滨州学院公共用房的分配和调整工作,实现了对办公用房和实验用房的定额配臵和科学布局。制定了《公用房分配与调整方案》和《公用房分配调整实施方案》,利用2012年寒假时间及开学初集中进行搬迁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屋管理水平和资源的使用效益,还探索制定了《办公用房使用与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对各系(院)、部门行政办公用房的制度建设、规划布局、日常管理、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考核,强化使用单位管理责任意识,保证办公用房完好率的同时,促进办公用房科学布局,合理有效使用,提高其利用率,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也为今后公用房分配及使用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三、创新工作,规范管理

(一)搭建共享平台,加大开放力度,提高使用效益

1.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条件保障工作,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学校每年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益。

2.积极加入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每年组织参加全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享评审,促进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目前我校加入到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的10万元以上设备19 7 件。

3.2012年搜集整理了5万元以上主要设备138台件,包括图片、文字,介绍设备性能、配臵、管理单位和地点,完成了大型仪器设备画册编印工作,宣传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希望更多人了解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服务地方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平台和条件。

4.依托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外服务。一是与科研院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二是为企业培养分析测试人才。先后与滨化集团京博集团、滨农科技、华润油脂、邹平双桥化工等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分析检验员工。三是我校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等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广泛用于领导决策参考和生态环境保护整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对外服务的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

(二)开展自制仪器设备研发,提升资产管理层次

通过课题立项、自制仪器设备立项等形式,调动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参与自制仪器设备研究的积极性,推动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实验室技术装备的革新,截止2012年底先后立项自制仪器设备项目22项,其中已结项9项,有效提升了我校仪器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水平。

(三)严格处臵程序,保障资产安全完整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原有的基础弱、底子薄,对陈旧老化的设备如何开展处臵工作,进行了研究,2012年在重新修订各项资产管理 制度时,对资产处臵工作进一步做出规定,对处臵权限、程序进一步细化,同时对使用单位提出的处臵申请,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使用单位申请、职能部门鉴定、学校研究审批工作流程,同时提出了实事求是、修旧利废、充分使用等处臵的工作原则,学校成立了有国资处牵头、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和技术人员、资产管理员参加的设备和家具两个鉴定工作小组,通过实地核查、每个房间、每件资产逐一鉴定复核,工作小组进行研究,同时为充分利用陈旧报废资产,对待报废的设备进行报废、维修、调剂使用、系列展示、学生拆解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处臵,提交学校研究批准,对尚未处臵的资产,与各使用单位签订保管承诺书,妥善保管,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各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了爱护资产、维护资产、充分使用资产的意识,使资产得到充分有效使用,报废资产纳入规范处臵轨道。

(四)规范资产管理环节,保证账帐相符

积极开展固资系统升级工作,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及时处理资产变更信息,提高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每月与计财处核对资产数据,保证资产数据统一。

(五)开展专项检查和效益考核,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资产管理的类别,我们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考核,提升管理水平。学校制定了《实验室考核办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办法》《实验室效益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办法纳入了学教学单位中层班子考核指标体系,每定期开展设备管理检查,连续两个学年开展效益考核,形成效益考核报告,强化了系院资产管理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使用效益。同时,2012年起草了《办公用房使用 9 考核办法》,在对仪器设备定期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将开展对办公用房的专项检查。

(六)注重培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新上本科院校,又是新成立的部门机构,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重视资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队伍的学习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学习国家、省国有资产的有关管理规定,学习了解有关高校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管理的现状,学习最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文章,作到熟悉政策,掌握动态,有效开展工作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外界、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聘请国子数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资产培训、聘请校外专家到学校参与设备论证指导、组织教师参加高校仪器设备展示会等,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完善业务学习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四、几点成效

1.形成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成效明显。

通过建机构、建队伍、建制度,建质量保障体系,理顺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规范的工作流程,营造了良好的资产管理氛围,创造性的开展了仪器设备定额配臵和公共房屋定额配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优化资产配臵,科学布局,在加强资产管理、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为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提供了条件保障和资产环境,有效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益。在2012年下半年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工作中,两位专家走访了国资处,通过了解我校在教学科研仪器配臵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工作的思路之后,认为设备配臵规划合理,实施有效,工作思路清晰,因校制宜,能真正围绕教学开展工作,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资源配臵,资产管 10 理工作富有成效,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成分的肯定。

2.仪器设备配臵思路及办法受到兄弟院校的关注

我校的仪器设备定额配臵办法受到了兄弟院校的关注,德州学院、枣庄学院资产处的同行都先后来我校交流,都给予了好评。

3.仪器设备“投入产出比”较高

目前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生均设备值在同类院校中并不靠前,但现在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另外,由于近年来我校仪器设备配臵合理,论证充分,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多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和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奖,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4.仪器设备及资产管理工作受到上级表彰

经过几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臵,学校获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优秀机组奖2次,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3次,是几年来省同类院校中唯一获奖单位; 2012年被评为滨州市资产管理先进单位,一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5.资产管理研究水平不断上层次

我校先后有《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臵的实践》、《地方高校提高设备利用率,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文章在全国实验室管理类权威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发表,另外,我校自制仪器设备“声悬浮演示仪”获全国高校第十届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评奖三等奖。

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篇2

一、当前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高校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成果, 不惜加大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 尽力为教学和科研配备大量的设备, 优化工作环境, 但却忽于对仪器设备的管理[1]。

(一) 重投入、轻管理

例如, 某些单位部门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买回来以后, 过了保修期以后, 仍然未拆封, 这表明前期购置论证不到位。因此, 不仅要重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投入, 更要加强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

另一方面, 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不断地派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进行进修培训和交流, 但却忽视了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束缚了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思路。

(二) 重购置、轻使用

例如, 为了完成某个科研项目, 不惜花重金购买国外进口仪器, 然而项目只使用了其中部分功能, 在项目完成后, 该仪器的另一部分功能无用武之地, 造成资源上的相对浪费, 因此, 有必要引进或培养一批高水平、高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 以适应现代高校发展需要。

二、强化资产清查, 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清查, 不应该是一项任务, 而应该纳入常规工作范畴, 应该制度化、常态化。

(一) 清查目的

1、理清账户

由于近年来, 我国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 部分高校相互合并、搬迁、机构调整、人员流动等, 使得各单位的建账账户比较混乱, 比如:有些部门已经撤销多年, 但其账下依然有仪器设备未调拨或销帐;有些部门已经与其他部门合并, 成立新的部门, 但账依然挂在原部门;有些部门名称已变更, 但系统中仍然使用原来的名称;有些部门新成立, 但系统中没有新账户, 该部门的账依然挂在其他部门;有些部门已拆分, 但账目却未拆分;有些部门有两个账户。

这给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比较大的难度, 因此清查的目的就是要理清这些相对混乱的状况。

2、责任到人

由于管理的规定不够明确, 某些老师由其学生代为建账, 待学生毕业离校后, 使得该仪器设备无法落实到人, 同时由于人员的人事调动、退休未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等原因, 也使得有些仪器设备无从查找责任人, 另外, 还有个别老师在建账时乱挂账等现象, 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清查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每台仪器设备的领用人, 即要求每台仪器设备要责任到人。

3、明确地点

由于高校部分院 (系) 、部门多次搬家, 部分仪器设备的存放地点不明确, 资产清查时发现, 设备秘书在查找这些仪器设备时比较困难, 增加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因此清查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每一台仪器设备的存放地, 以便于日常管理。同时, 在以后的建账过程中, 必须要填写存放地点, 否则不予建账。若有搬动、移交等情况, 要求设备秘书及时更改。

(二) 清查方式

1、分类清查

为提高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清查效率, 可将仪器设备分为以下五类:

(1) 大型仪器设备

(2) 教学仪器设备

(3) 科研仪器设备

(4) 行政办公设备

(5) 两用仪器设备

根据以上分类, 制定相应的清查方法及评分标准, 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2、方向清查

(1) 正向清查

所谓正向清查是指, 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专家, 根据各院 (系) 、部门的台帐,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 检查其仪器设备是否账物相符、是否有责任人等。

(2) 逆向清查

所谓逆向清查是指, 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专家, 到各院 (系) 、部门逐台扫描所见设备, 检查是否有捐赠仪器设备未建账、是否有借用外单位仪器设备借用手续等。

三、探索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思路

(一) 加强制度建设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 建设节约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使用监督也越来越加强。因此, 要加强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以我校为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行为管理授权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财厅[2007]4号) 以及《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教财司函[2009]2号) 等文件精神, 进一步规范我校固定资产处置行为的管理, 我校成立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领导小组, 并出台《东南大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加强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 规范管理模式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 部分高校相互合并, “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成为许多高校的办学特点, 同时,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布局的合理调整等情况的出现, 因此, 有必要实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多层次管理, 即学校主管部门、院 (系) 、个人三级管理模式。

实行三级管理后, 将大大提高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定期检查, 年度考核, 更好的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为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 借助科学手段

随着近年来高校“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发展, 使得原本复杂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变得更加困难。因而, 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及准确性, 实现信息共享、明确责任到人、规范数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6,7,8,9]。

(四) 提高使用效益

目前, 各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共享总体比较重视, 但对于普通仪器的使用效益相对忽视, 例如, 有些前沿学科的仪器设备, 对其本身来讲, 已经落后了, 但对于一些基础学科来讲, 仍然有使用的价值, 可以调拨给基础学科继续使用;还有一些仪器设备已经损坏, 与其报废处置, 不如给学生做拆装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深化学生对仪器设备内部结构的了解,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五) 强化绩效考核

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激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强化岗位意识, 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履行相应职责, 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应将仪器设备的管理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对使用效益高的部门, 提高学科建设经费、仪器设备配置、维修经费、技术人员配备等;对使用效益低的部门, 削减建设经费, 并将仪器设备调剂至其他部门。同时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与职称挂钩。

(六) 增强服务意识

第一,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的思想, 从思想上重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二, 立足本职, 开拓创新, 大胆细心地开展工作, 将本职工作最大效率地完成;

第三, 在工作、纪律、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良好作风;

第四, 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结语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对高等学校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是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资产清查, 不仅可以掌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而且可以发现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找到管理漏洞并堵塞, 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勇, 胡建峰.高校设备管理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03) :92-94.

[2]何坤.浅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与整改措施[J].科学管理, 2010, (01) :77-78.

[3]曹群英.“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实践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3) :163-164.

[4]侯新春, 路贵斌.通过清产核资谈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07) :203-205.

[5]祁风义, 万睿.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10) :375-377.

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资产管理员 存在问题 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73-01

如何管好用好仪器设备,让其发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除了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外,也是一名资产管理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校资产处工作数年,一直和资产管理员打交道,现从资产管理员队伍存在问题出发,简单谈谈如何做好一名合格,或者说是称职的资产管理员。

1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员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及种类的不断增多,各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资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目前看来,资产管理员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简单列举如下。

1.1 责任意识差

因受定岗定编的影响,不少高校的资产管理员往往由办公室主任或者实验室主任兼任,或者由部门快退休的老同志或新来的年轻同志兼任,这部分人员要么因为平时工作量已经超负荷,无法分出额外的精力管理资产;要么因为感觉已快退休或刚参加工作而不愿多管。在该种情况下,必然导致部分资产管理员会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管理本部门内部资产。

1.2 职责不明确

固定资产需要经历从申请到报废的过程,每一环节都与资产管理员息息相关。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利用不同经费采购,涉及的程序也不同,用课题经费采购设备,需要科技处或者教务处批准;用部门经费采购设备,需要部门领导批准。而不少资产管理员往往因为对预算执行制度的不理解而无视自身职责,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签字了事。

1.3 待遇相对较低

大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员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未明文规定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范围、义务及权利,当然更谈不上报酬。而且在大多数领导的心目中,认为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就是知道本部门资产数额、在资产购置或报废的时候签签字而已,把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定义为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范畴。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资产管理员的报酬就是每年500元,报酬和付出不成比例,导致了部分资产管理员在工作中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2 提高资产管理员工作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1 领导加强重视程度

各高校应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建设,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人事部门在定岗定编时应专门设置资产管理员岗位,并明确规定该岗位的聘任条件和考核机制,把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相结合,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一批有想法、有工作能力、有志于资产管理的人员投身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各级领导也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本校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资产管理工作等同于财务管理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只有领导重视程度提高,才能使得各级行政部门、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2.2 积极做好培训工作

首先从资产管理员聘任来说,部门领导在选拔资产管理员时,就应该从严把关,挑选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员来担任。同时资产处及资产管理员所在部门领导也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资产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平时可以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把资产管理员带出去学习,将外单位优秀人员请进来做报告,开讲座等办法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资产处应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供资产管理员培训学习之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鼓励资产管理员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对资产管理员队伍的加强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2.3 调动资产管理员积极性

领导的重视和增加培训机会,说到底都是外力作用,真正能提高资产管理员自身业务素质方法的还是得靠资产管理员本身。各高校应想方设法调动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从资产管理员内部挖掘其前进的动力。笔者认为,提高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应提高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各高校从领导到员工,都应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点管理范围之内。各部门在申报下一年度或将来几年内设备购置计划时,部门领导应首先听取本部门资产管理员的意见,对本部门目前的用资产做到心里有数。同时部门领导确定上报计划时,应让资产管理员充分了解本部门将来需要购置资产的名称、用途、所发挥的作用等。在做市场调研时,也应让本部门资产管理员参与,只有在资产申报、调研、购置等环节将资产管理员的意见纳入,增加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才能调动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明确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情况是各级领导对财务管理很严格,但对资产管理却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松懈的状况,各级领导应注重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岗定编管理,明确资产管理员的职责分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职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兼职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此外资产处、各部门也应定期联合相关处室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讲授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和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各高校存在的经费多、管理难等实际问题,从多方面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工资待遇,提供晋升平台。专职资产管理员的岗位设置应明确所需职称范围,将工资待遇和职称相挂钩,对兼职资产管理员也应明确工资报酬。同时,各高校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资产管理员的晋升平台,只有资产管理员感受到自己的得到和付出成正比,才能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出该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亚云.提升自我素质,争做合格仪器设备管理员[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76-77.

[2]沈月领,赵增锋,韩永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4):488-489.

[3]杨静.关于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探讨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41.

[4]林晓霞.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管理成功:教育,2011(5):178.

中队固定资产管理汇报 篇4

(2012年3月)

近年来,我中队在总队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规范和完善资产监管体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总队的统一部署要求,健全规章制度,清查资产存量,开展网络化管理,探索配置、使用、处置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符合部队实际、高效有序的资产监管体系。

中队支部一班人在09年总队资产规范化现场会召开后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总队、支队关于资产规范化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要求,齐抓共管,锐意创新,在我中队形成了由上至下、齐抓共管的资产规范化建设新局面。

一、定期清查,准确录入,实现资产信息网络化动态管理

依照《宁夏公安消防部队资产管理规定》中队每季度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按照资产的分类、计价方法及核算管理要求进行登记。对盘亏、盘盈和需报废的资产,依据《宁夏公安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国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表》向支队党委提出合理处理意见,经批准后再进行账务调整或报废处置。

二、健全制度,明晰产权,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消防部队资产的特点是:器材装备多,固定资产与日常消耗资产归类难度大;地产房产归属不明确;资产储存分散,变化频繁;资产管理人员不固定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成立资产清查和管理队伍。结合《中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分工和职责,明确清查范围,划清清查科目,健全账薄、规范证表。二是规范资产管理制度,严把“进、用、出”三个关口。中队在资产管理上,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三个方面入手,把握好“进、用、出”三个关口。做到“进有登记、用有制度、出有措施”。首先,在“进”上做文章。对新配发的、调拨的以及上级奖励和地方捐赠的资产,及时办理登记手续,进行分类核算,保证各种渠道来源的资产都能及时入账,做到账、表、证、物相符。其次,在“用”上定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明确资产的管理、使用、保管责任人。第三,在“出”上有措施。对于资产报废、上缴、变卖、调出等,根据审批手续完备的减损凭证按原始价值注销账面价值。

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篇5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年以来,全区上下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一

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区投资建设领域发生较大变化,投资总量快速增长,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工作对推动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支撑作用。

一、**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完成情况

**年,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投资工作运行平稳,达到**亿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亿元,农村集体与城乡私营企业完成投资**亿元,分别占投资完成总额的**和**;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亿元,占**;第三产业完成**亿元,占**。

**年投资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1、投资总量实现较快增长

**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加大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技术改造与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大服务业政策调研和支持力度,对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与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督查,保证全年投资总量的快速增长。

2、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完成投资**万元。重点建设了四个畜牧养殖场、一个水产养殖基地和一个花卉养殖基地。工业投资完成**亿元,重点建设了工业园标准厂房,完善了硬件设施,提升了各工业园区的招商能力和载体功能;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亿元。在第三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年完成投资**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亿元,拓宽改造了多条道路;投入**亿元进行商业、餐饮、旅游网点的建设。

4、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在小城镇建设中,初步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信贷资金为辅助,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多元投资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化了用地制度改革,吸引金融、通讯、保险等部门到镇区落户投资;在配套费用、土地出让金等方面完善了引资优惠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与公用事业单位合作的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镇区集中供热与供气等各项事业。

二、**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主要问题

1、投资管理工作尚需加强,项目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核制度建立不长,对投资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项目、资金等表层阶段。对完善投资体制,改善投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研究不够,所做工作不多;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制度和管理网络,强化项目市场调研、资料包装、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工作还较为薄弱,缺乏有效配合与合理衔接。

2、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投资渠道探索

资金紧张一直是影响投资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经济运行中,农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科技信息和技术含量不高,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还未形成;工业方面增量资本投入少,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存量资本的贡献,缺少新的大型工业项目投产;第三产业中个体私营小企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匹配。

3、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城镇载体功能不强

在投资结构上,国有和集体投资仍然占主体,个体私营投资增长缓慢;在生产性投资中,工业技改投资和技术支撑力度还不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投入不足,引进项目不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和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对市容、公共设施、绿化、交通等方面的管理研究不够,缺乏有效制约机制。

三、下一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措施

1、加快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式农业

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无公害生产,进一步完善提高蔬菜、花卉、饲草、淡水渔、肉类等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信息、科技推广、市场监测等体系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战略性调整,形成开放式工业新体系

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进行嫁接、联合、重组,巩固提升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扶持医药、精细化工、金属制品等主导行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行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企业改革。

3、发挥优势提高水平,努力把服务业做大做强

重点建设**旅游区,形成集观光、度假、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大旅游产业。开发**旅游项目,把**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重点培育**等市场群,建设商业设施,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体系,使我区成为面向“

三北”的重要物流基地。

4、拓展资金开源渠道,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金融主渠道作用,继续加强与各个银行合作,鼓励民间投资,帮助中小企业沟通与银行关系,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体系,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探索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途径;三是积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股权

投资,引导社会结构和公众共同承担开发风险;四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及产业投资领域。

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篇6

嘉兴市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3日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以改进管理方法为抓手,以创新工作手段为载体,以拓宽增收渠道为重点,切实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从总体来看,我市的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成效明显,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全市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包括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先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快速增长。据农经统计年报资料,2010年底,嘉兴市896个村经济合作社,拥有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14.75亿元,村均1280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3%和97.8%(以下均以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于十五期末的2005年作比较),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6.6%和19.6%,其中固定资产68.97亿元,增长 98%;流动资产39.64亿元,增长71.9%;长期投资5.71亿元,增长21.5 %。村级负债53亿元,村均591.5万元,村级资产负债率为46.2%。村级所有者权益61.75亿元,村均689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9.2%和72.2%。依存于村级集体资产总量的扩张,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高速增长,与之相适应,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呈快速增加的态势。2010年全市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2.49亿元,村均139.4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5%和56.8%,并表现出如下特征:

1、村级经济收入结构呈现“四增一降”。

2、村级组织支出仍呈刚性增长。

(二)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确保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二)健全组织,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三)强化措施,壮大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实力。

(四)总结模式,因地制宜寻求多渠道发展途径。

(五)转变机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创新载体,深化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七)加强监督,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多年的实践,我市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外监督相结合、上下监督相协调、人技监督相补充的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监督网络。一是民主理财监督。这是财务监督的第一关。由社员代表大会推选产生民主理财组织,通过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实行民主监督。二是会计委托代理监督。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建档。通过核算会计的监督,督促、检查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对不合理或手续不全的票据予以退回,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财务公开群众监督。我市的农村财务公开,从总体来看,公开内容更加详实,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机制日趋健全,基本实现公开时间、公开程序上的统一。全市896个村,按月公开的有777个,占86.7%,按季公开的有119个村,占13.3%,通过财务公开栏、会议公布、村报刊登、广播、网络等公开形式,让群众切实行使好监督权力。四是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全市通过直接审计、异地交叉审计、委托审计、财务清查等四种形式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2010年全市共对552

资产增值与国有资产管理 篇7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以及特征

我国国有资产有多种形式, 在经济领域, 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经济成分,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成分;在社会公共领域, 国有资产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各种形式的资产, 这里主要解释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

(一) 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

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是指由相关单位占有、使用的, 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 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其范围包括国家拨给从事公共事务的资产这些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二) 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的特征

1、这些国有资产隶属于国家

从法律层上面讲,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的国家, 不是任何单位、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 相关单位的第一责任人是相应国有资产的法人代表, 只享有使用权和管辖权, 不具备任何形式的处置权。这些单位的国有资产属于社会公共财产, 履行着一定的社会公共责任, 具备社会属性, 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履行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广大民众等社会责任,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的数额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相当高。

2、这些单位国有资产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统一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表现形式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形式, 可以说, 这些单位国有资产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统一。这些单位的国有资产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资产, 还包括相应的商标、标示、代码、色彩等无形资产, 比如, 红字会的标志就是一笔无形的国有资产代码,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模仿和使用, 以私人名义使用这个标示的做法, 都是一种侵权行为, 严重者就会相当相应的法律责任;还有, 我国公立医院的标示, 也是一笔无形的国有资产, 其价值很难衡量, 任何单位和个人也都不能随意使用。

3、这些单位的国有资产也有实现保值增值的责任

随着相关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我国一些单位的属性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一些单位从原先的全额拨款转变为差额拨款、甚至是自收自支, 相应的, 这些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也得进入相应的经营流通领域, 通过流通中实现价值增值。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速, 一些商品、产品、物质会随着社会总产品价格指数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这些单位内的国有资产如果不进入流通领域、或者是做保值增值处理的话, 这些资产就会出现大幅度贬值, 这就不利用我国国有资产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国有资产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性

根据法律属性而言,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具备相应的社会属性与公益属性, 不应该进入流通领域, 也不能从事相应的经营业务,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一些单位也开始了相应的变革, 一些从事公共事务的单位开始从事一些经营业务, 相应的, 相关单位的国有资产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具备一定的商品属性, 在这种情况下, 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

(一) 可以形成清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严禁涉足于经营业务,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相关单位的国有资产进入流通领域从事经营业务之后, 就会面临着收益与风险共存的局面, 涉及到相应的责任人以及管理机构的责任, 这就给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浪潮中, 国有资产的收益归谁、亏损该哪个机构负责, 这就需要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有一个清晰的管理体制, 以确认责任归属, 同时统一来规划国有资产的经营业务。还有, 不同单位、不同属性的国有资产, 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尽相同, 所涉足的领域也有很大的差异, 收益也会有差别化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采取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就不利于正常的经营活动, 也不利于国有资产实现价值增殖。故此, 我国国有资产以后依旧采用行政化的管理体质, 还是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 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 有助于加速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化进程

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后, 国有资产就会获取收益和出现亏损的两种结果, 如何界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何让有突出贡献的责任人获取相应的收益, 这就需要通过法制层面做出清晰地界定, 故此, 国有资产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也就是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化不断完善的进程。当前, 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制法规并不完善, 只有涉及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条款, 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关的法律仍是空白, 这就不利于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业务的开展。权责归属、合同约定、责任追究、奖励条款等实质性内容, 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条款, 故此,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 对法律保护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深, 相关法制建设的步伐就会不断加速。

(三) 有助于预防相关违法行为

过去一段时间,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随着国有资产涉足经营业务、追求价值增值, 财务部门就需要对国有资产的原始账单、交易情况、财务报表等相应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账务与监控, 以便对国有资产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 同时, 国有资产数量庞大, 资产总量惊人, 在进入到领域领域之后, 内审机构、监督机关、外审部门都会对这些国有资产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这就从源头上预防了不法行为的发生, 使得国有资产在阳光环境下开展相应的业务, 获取相应的收益, 实现价值增值。

三、我国国有资产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措施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一定进入流通领域, 就可以一种特殊商品, 进行交易行为, 获取相应的利润, 实现价值增值。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就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 来确保这些资产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一) 明确产权责任主体

对我国相应的从事公共事务的单位而言, 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 必须成立一个专业机构以所有者身份来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明确产权, 确定相关责任主体, 才能对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在执行上, 可以将其中的非经营性资产交给新成立的机构依行政权力进行管理, 而经营性资产可以交由国资委, 由国资委授权进行市场化运作。所有者代表可以选择激励或惩罚管理者以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者则可以选择通过努力经营从而获得委托者承诺的报酬, 这样就会做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 有利于国有资产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先, 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建设。我国应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法》, 从法的高度进行要求, 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促使全国各地管理行为统一, 为这些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透明化提供法律保障, 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其次, 还应加强监督。我国应该强化外部监督, 充分发挥纪检、财政监察专员办、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和威慑力, 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 还需要审计机构的介入,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流通过程、交易结果的审计, 杜绝一切可能出现漏洞的环节。

(三) 加强过程管理

我国应加强对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实行全过程管理, 成立资产管理机构, 下设资产采购司、资产管理司和资产处置司, 只有内部分工明确, 才能对从事公共事务的国有资产进行高效专业管理, 资产管理司的主要任务是对现存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预算工作, 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活动实施全程管理, 对各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 同时使用现代技术为这些系统的国有资产进行身份标识, 实行信息化管理, 对国有资产的流通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经营业务的正常开展。

最后, 我国从事公共事务的的流通过程中, 政府机关还应不断健全法规体系, 建立监督机制, 引入监督主体。只有在全方位的制衡中, 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 真正实现物尽其用, 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摘要:我国各类国有资产承担着我国各类公共事务的开展与运行, 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重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我国国有资产也相应地进入流通领域, 进行交易行为, 获取相应的利润, 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资产增值,国有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治栋, 樊继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

[2]陈钊.非对称信息下的国有资产流失[J].探索与争鸣, 2009 (2)

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篇8

“一条命,值两块饼干”,看过电影《一九四二》的人都会为逃荒的困苦而潸然泪下。饥荒,是指食物供应的绝对断裂,在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肥料没有氮磷钾,天灾导致饥荒时有发生。而近现代,饥荒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祸。

目前在中国食物的饥荒不多了,但金融的“资产荒”成为了业内议论颇多的一个词,人要吃饭,资本要投资,这是自然属性,人吃不到饭就是饥荒,资本没有可投资的资产就是资产荒,这是表面的意思。

那么资产荒是不是真的荒?国内资本是不是根本找不到投资标的?当然不是,国内大量靠谱、不靠谱的创业创新公司都在融资,上市公司正在频繁进行并购重组,股市涨了又落,金融监管今天抓人、明天被抓,资本市场空前热闹,可以做成金融产品的基础资产众多,从企业家到老百姓,有点钱的人大多都没闲着,做买卖,做投资,买信托等各类金融产品,居民和企业都不满足于银行存款收益,都知道要跑赢CPI,都对资金的回报有要求,金融产品需求方的需求极为旺盛。

粮食多,要吃的人多,怎么荒了呢?

有人解释说,资产荒的本质是资金快速理财化和实体融资需求下降这两个趋势的失衡,翻译成白话就是交给银行想投资的钱越来越多,找银行借钱的人越来越少。我认为这个解释虽然不太透彻,但起码方向是对的,问题就在银行身上。

我很早写文章提过,中国居民的理财结构在转型,从存款、买国债、投资固定收益的理财和信托正在向股权股票等权益类投资转变,这个过程内在的逻辑不仅是我们参照美国居民理财结构的发展变化,更是因为随着民主、法制、公平等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现代金融观正在形成,正在从农业社会谁也不信谁的保守金融意识,向工业社会,甚至网络社会基于公共安全感形成的基于契约精神的开放金融意识转化,这其实往深里说,是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分工细化之后,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交易成本正在降低,配置效率在提高。

一直以来,中国最大的金融产品提供者是银行。人们的投资收益需求在变,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变,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固定收益投资规模缩减,并非现在社会无风险利率变低了,而是之前太高,现在其实才是常态;不是现在闹饥荒,而是本来太奢华的盛宴终有散时。

目前金融圈所流传的“资产荒”并非真正的资产荒,而是固定收益债权类基础资产正在回归常态,这让之前只会做看抵押、谈固定利率的金融机构多年形成的所谓“专业性”派不上用场,对真正经济发展希望的权益类投资抱有风险厌恶的惯性。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为首的传统金融机构变得更难,过不了自己的政策、绩效、风控观,所以金融产品有望打破银行这类巨大的金融媒介,重回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状态,让很多私募、资产管理公司逐渐建立自己的业绩和信用,形成真正的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只有金融媒介从巨头化溶解为碎片化,堵塞资本从供给流向需求的血栓才能解开,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才有可能到位,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才有望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下一篇:八月份通风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