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共8篇)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今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一边是教师自己心理不堪重负,英年早逝;一边是因学生的小过失招来残酷的体罚与辱骂……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个案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错综复杂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这些天,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作为工具,涉及工作状态、工作压力、角色、人际关系、情绪等部分。此次调查共获得26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教师128人,女性教师137人;中学教师151人,小学教师114人。
【调查结果一】四成教师常常焦虑
SCL-90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见图1)
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
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心理不健康核心反映是不良情绪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心理产生问题或症状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映。而不良情绪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焦虑、抑郁、不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很高。同时,调查还显示,不少老师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
一个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只能调解。对于强度稍弱的不良情绪,老师选择运动、睡觉等方式进行缓解,这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如果强度很大且持续时间长,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控制进行调解。
【案例】
好强女老师患上癔症
闽侯一位小学女教师,有一段时间,情绪发生了令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如当她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如果有同事来到这间办公室,没有和她打招呼,她就会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同事是不是看她不顺眼。甚至,如果有时感觉同事或领导冷落了她,她就会故意搞破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专家称,她患的是典型的癔症,这是神经病的症状之一。因为这位女教师个性非常好强,对学生要求很高,都要争第一。同时,她平时也非常在意同事、上级领导对她的看法。久而久之,她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调查结果二】八成老师压力巨大
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除此之外,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达到了1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对于工作的付出,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另外八成左右的老师认为压力巨大。其中,47.1%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人已“无法承受”。从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来看,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收入低、工作量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竞争紧随其后,成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原因(如图2显示)。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有58.2%的老师表示“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37.6%的人“发牢骚,不情愿地工作”,4.2%的人想“辞职或提前退休”。
工作压力是外因个性是内因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相比之下,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就少得多,其中原因就是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着升学率、职称评聘、同事竞争、教学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往往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是造成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个性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从事教师行业的群体在性格上往往倾向完美主义者、敏感等,这样的个性造成他对事事都在意、追求完美、不容自己有小小的过失等。【案例】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分配到福州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他变得越来越急躁。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半年里,他就开始打退堂鼓,想离开教师这个岗位,经常夜不能寐,精神不济。
【调查结果】教师地位受到撼动
“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那么,在老师眼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和“很不受尊敬”的比例竟然高达59.7%。
超高荷的工作量、强大的压力、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了老师对本职业的喜爱程度。只有8.9%和30.6%的老师“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教师职业,37.1%选择“一般”,16.5%选择“不喜欢”,还有6.9%的老师“非常不喜欢”这种粉笔生涯。但是,如果再给老师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选择“会”的比例仍超出“不会”的比例。
角色落差产生职业倦怠
解读者:福建省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学教授连榕
教师之所以出现本次调查结果中的低职业认同感、低喜爱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舆论也常把教师比喻成“红烛”、“人梯”等等,但是在目前社会急剧变迁的形势下,教师待遇之菲薄,工作之繁重,责任之重大,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比拟的。
一位长期处于严重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易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角色的意愿,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
【案例】优秀教师毁于“一句粗话”
三年前,福州某重点小学一名深受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因为面对一个“问题孩子”,忍不住在课堂上对孩子说了粗话。此事媒体报道之后,一时间,这位老师成为社会和市民的指责对象,人们纷纷谴责这位老师心态不正。这位老师陷入了无尽的困扰当中,她请了半年病假在家休养。半年后,她的心理还是没有脱离沉重的阴影,失去了先前的干劲,人也渐变憔悴。
【调查结果】
家校关系不尽如人意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未成熟的孩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偏心、因心中烦恼而迁怒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如图4显示)
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的现象。15.9%的老师认为,“对学生好,但是学生不理解我”;21.7%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背后议论我,甚至说我的坏话”;24.8%的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淡漠”。同时,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上,问卷结果显示,家校关系并不尽如人意。老师们认为,有些学生一出现问题,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向老师兴师问罪,26.3%的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还有21.2%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家校之间的联系几乎荡然无存。夹在学校和家长间教师两头受气
解读者: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傅晓华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家校之间。由于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实行学科成绩考核后,学科之间争时间,同教材之间资料保密,唯恐你考好了,我落后,影响到考核。有时学生违纪违规,你批评教育他(她),不但不听,还顶撞你,向家长反映,有时家长还偏袒子女,教师两头受气。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焦虑。
【案例】“绰号老师”怕见学生
给老师取绰号是一些调皮学生爱干的事,老师往往一笑置之。可带人身攻击的绰号可真让中年教师林某大受其伤,平时在路上碰见学生也感觉到丝丝恐惧。
林老师是某普通中学的政治科老师,因牙齿不齐并略有外凸,被学生取名“地包天”。这个绰号很快在学生当中流传。林老师平时对学生比较严厉,一些调皮学生就对他颇有微词。个别被他曾“教训”过的学生远远地见了他,甚至会高喊“包是什么包,地包天的包……”自从有了这个绰号之后,林老师越来越怕上课,有时讲课时如有学生在交头接耳,他就感觉是不是在嘲笑他的牙齿。甚至在课余时间在路上碰见班上学生,他就会早早地躲开。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法从6所中学抽取19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97份, 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回收有效率为94.92%。
1.2 调查方法与评估
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本问卷是由Schau feli等在MBI的基础上编制, 且经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的刘轩教授进行修订的。在职业适用领域更为广泛的马斯勒倦怠问卷通用版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 中包括3个因素: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7点量表, 0表示“从来没有”, 6表示“每天如此”。在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二维度上, 得分越高表示职业倦怠越严重, 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 得分越高表示越有成就感。
1.3 统计方法
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 调查资料的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分析
把187人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 得到不同维度的总平均分和标准差。将MBI-GS各个维度的得分除以每个维度的项目数, 得到各个维度的平均分 (见表1) 。
2.2 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人数分布
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显示:在情绪耗竭维度方面有101人达到了中度水平以上, 占总人数的54.01%;在去个性化维度方面有54人达到了中度水平以上, 占总人数的28.88%;在成就感方面, 有156人达到了中度程度以上水平, 占总人数的83.42% (见表2) 。
2.3 不同性别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得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在去个性化维度上, 女性显著低于男性 (P<0.05) ;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和成就感维度上, 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见表3) 。
注:*P<0.05。
2.4 不同职称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就职称而言,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发现在情感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三个维度上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2.5 不同学历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就学历而言, 对不同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本科、大专和中专 (或中师) 学历的不同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P>0.05, 见表5) 。
2.6 不同教龄中学教师在MBI-GS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就教龄而言, 对不同教龄段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教龄的不同对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P>0.05, 见表6) 。
3讨论
从本研究来看, 农村中学教师的情绪耗竭程度比较高, 达到中度水平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54.01%;农村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程度也比较高, 达到中度水平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28.8%。从农村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人数分布情况来看, 占总人数54.01%的农村教师情绪耗竭程度在中度以上 (101人) , 28.8%的农村教师去个性化程度达到中度以上 (54人) , 83.42%的教师职业成就感较高 (156人) 。这说明多数的农村中学教师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非常大, 并且有部分教师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在本研究中还发现, 农村中学教师中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教师职业倦怠去个性化维度上, 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这些因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以产生很严重地影响。作为医疗保健工作者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一是在社会方面。适当地降低对教师的期望, 给教师的工作以支持、理解、宽容, 让教师在轻松的心境中从教, 全社会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尊师重教;二是在学校方面。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奖励制度, 给教师赋权增能, 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三是在教师自身。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形成对压力、挫折、负性情绪的免疫力;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和合理的行为动机, 寻找职业的乐趣并学会享受职业乐趣;采用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升华、认同等;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 协调家、校的冲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对减轻他们的工作倦怠、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心境平和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调查 结论 建议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2.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贺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管理,2007,30.013.
[2]谌业锋.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四川教育网.
[3]朱月龙. 心理健康全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4]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5]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新浪网
作者简介: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篇4
1 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养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一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固然可贵,更应该看到奉献的同时,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2 给与机会,达到自我实现 作为园长,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师看承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生命线,树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设法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园长要有博爱精神,心理装着每位教职工,与每位教师坦诚相件见,平等对话。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3 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 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有许多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因为年轻教师,充满着活力;孩子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其实,老教师的保教经验,尤其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微照顾,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要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4 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 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党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每位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帮助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学、住房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使她们安心工作。园长要真诚面对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让教师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
参考文献:
竺 辉.2003年国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22―25 王 灿.1016名中小学教师心理测试结果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3):38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 >>健康及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20―27 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46―348 申继亮,辛 涛.教师素质论纲 .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 .199.
★ 心理健康标语
★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心理健康教案
★ 心理健康计划
★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范文
★ 心理健康学习体会
★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 篇5
摘要:根据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育科学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对小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现实层面,从人性层面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压力,焦虑,紧张,挫折感,人际关系,工会职能
一、背景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人们给予教师的赞美同样毫不吝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铺路石”、“默默奉献的人梯和渡船”……然而,教师却常常被塑造成一种不求回报的牺牲者的形象,被放置在一个“神圣”与“崇高”的位置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对教师的尊崇。多年来,人们对一直生活在这种浮华光环下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又了解多少呢?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其中较典型的是69%的被测试教师比同期毕业的同学有较强的自卑感。广州市天河区在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国外调查同样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压力远高于其他行业,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
近年来,人们屡屡通过新闻媒介听到看到不少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不和谐音符:
6月7日上午,柳州市29中附小老师王某在给本校六(三)班上第三节课前,发现自己放在过道的开水被学生“故意”倒入美术颜料。在课堂上质询“肇事者”而无人出声的情况下,王某采取“株连”追究方式,把颜料污物倒入半桶凉开水,由班长带头,台下其他同学轮流上来舀这略带异味的“颜料水”喝下......
6月5日,被告在教学过程中,因小马做漏了一道题,即令小马站起来,并请全班同学下课后都打小马一下,让小马以后记住粗心的“教训”。课间和放学后,有的同学去拍打了小马,造成小马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4月9日下午,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蜂岩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陈元虎在给学生讲授《红领巾》课文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来朗读课文。第一、二、三组学生由于得到陈的“引导”,遂能顺利朗读下去。在前三个组轮流复读的情况下,第四组学生却不能顺利朗读。陈元虎一气之下,将第一组9名学生叫上讲台,逐个把学生的裤子脱下来露出屁股,强迫第四组6名学生(3男3女)去舔他们的屁股,让这些学生“舔股思过”。
以上述数据以及在媒体中屡次曝光的教师体罚、侮辱学生等事件,也许有其自身的具体性和局限性,但是,从中却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教师遭受着心理困扰。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教师充满着期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一方面,全社会都在关注着教师。家长不希望独生子女输在学校教育的起跑线上,当孩子成长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自然就会迁怒于教师。教师的工作在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下,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压力自然是其他职业者所无法体会的。加之教育体制改革,竞争日趋激烈,若是教师自身的水平及能力与应达到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的话,部分教师产生自卑心理或焦虑情绪也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职业的特殊性也使教师的心理常常超负荷工作。教育职业的神圣感使得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刻意关注自身言行的细节,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找出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使小学教师能够身心健康的工作生活,我开设了本次研究工作。
二、调查对象方法
1、抽样调查荔湾区四所小学120名教师。共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并根据随机抽样。在调查中我采用的具体调查法是问卷调查法和座谈调查法。
2、此次调查共分为三个步骤进行:①首先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补充。②选择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③在填写问卷之前我做了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教师出现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排除各种顾虑填写问卷,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结果和分析
根据对本次抽样调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当前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分析: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教师在包括压力、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从表面来看这种现状对我国的教育还没有造成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
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58.50%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3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虽然整个教育界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是实际上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国内现在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近5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良好,有49.2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20.7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包括定期体检、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
参加调查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而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角度出发,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满意度。
以下是就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
1、教师人际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
由于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实行学科成绩考核后,学科之间争时间,同教材之间资料保密,唯恐你考好了,我落后,影响到考核。有时学生违纪违规,你批评教育他(她),不但不听,还顶撞你,向家长反映,有时家长还偏袒子女,教师两头受气。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焦虑。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未成熟的孩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偏心、因心中烦恼而迁怒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的现象。15.9%的老师认为,“对学生好,但是学生不理解我”;21.7%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背后议论我,甚至说我的坏话 ”;24.8%的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淡漠”。
同时,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上,问卷结果显示,家校关系并不尽如人意。老师们认为,有些学生一出现问题,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向老师兴师问罪,26.3%的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还有21.2%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家校之间的联系几乎荡然无存。
2、教师工作压力
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除此之外,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达到了1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对于工作的付出,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
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另外八成左右的老师认为压力巨大。其中,47.1%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人已“无法承受”。 从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来看,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收入低、工作量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竞争紧随其后,成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有58.2%的老师表示“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37.6%的人“发牢骚,不情愿地工作”,4.2%的人想“辞职或提前退休”。
3、教师心理健康。
SCL-90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
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 “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总人数 |
同事之间 |
师生之间 |
家校之间 |
120人 |
29.5% |
24.8% |
26.3% |
可见,被调查教师的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从表面来看这种现状对我国的教育还没有造成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教育事业的兴衰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素质。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今天,当人们齐声赞美光荣的人民教师,把鲜花和掌声献给他们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从现实层面和人性层面关爱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呢?
五、结论
1,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2, 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或不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
3, 要想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教师个人成长报告 篇6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家是农村的。在我记忆中,我的最美好的时光算是童年时代了,那时我家里条件也不错,我什么也不懂,只知道玩,上小学时,我和我同学关系很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而且我学习也好,老师对我也好,很喜欢我,让我当班委,还给我梳头,给我打扮,还给我衣服穿,我那时只记得很幸福。
后来,我上初中了,可是我的家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我爸爸做生意赔了钱,我家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很拮据,父亲母亲为了我们上学努力奋斗着,而上初中和高中的地方,是我比较陌生的,一个是镇里,一个是城里。这些地方与我的小学学校截然不同,我的视野开阔了,见识广了,同时也让我发现了差异。这些差异啃啮着我,让我逐渐变得自卑起来。我明白了农村的孩子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城里人双倍的努力。所以为了我辛劳的父母,和自己可怜的自尊心,我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好好上初中,考上理想的高中;好好上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学。到了大学,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在为了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成了一个不爱说话,不爱交际的人,只会学习。
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也尝试着去社会上找工作,可是总觉得开心不起来,很难应付,后来在同学的推荐下,在我上学的地方周口市的一个乡里当了两个星期的代课老师,就是这两个星期的经历,让我心中第一次明确了想要成为一位老师。还记得那时候,他们住校,没事的时候,我就去他们宿舍,看看他们,和他们玩一会儿,或者放学后,让他们来我办公室和我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后来,我家里为我报了招教考试,我也打算试试,考不考得上都无所谓。就在我离开的前天晚上,我听到我门外有动静,开门一看,没有 人,只看到窗台上有很多东西,有信什么的,我知道肯定是学生们送的,我拿回屋,接着就开始收拾东西了,想着明天坐车时没事再看。在车上我打开信,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我真的没想到我在他们眼中有那么好,他们会有那么多话要和我说,会那么希望我留下,他们的语言那么真诚,那么诚恳,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可是我却不能留下,真好对不起他们,他们的父母不是离异,就是不在家,他们说我比他们父母都好,我好想和他们在一起,去安慰和陪着他们,可是......所以我决定好好考试,要当个老师。
之后我顺利考上了襄城县的招教,成为了王洛镇谢庄中心小学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真的在那里我找到了自信和乐观。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身边的朋友常用朴实、勤奋来评价我,这些我是认同的,但我知道我还有许多不足,如性格木讷,不善言辞等。但是我会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满激情,宽容,积极创新,追求时尚,与时俱进,反思,总结提升。从忧患中看到希望。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内心平和,过得快乐!
人生是由许多片段组成的,而青春已经渐行渐远。在学校里,有很多要好的同事,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这是我喜欢的氛围,我也愿意把我的一腔热血奉献在这里。
二、职业行为分析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的艺术。我很赞同,教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平平淡淡的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每天微笑着对待学生,每天都去摸一摸学生的脑袋,每天都和学生亲切地交谈一下,每天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都想一想自己教得 怎么样,每天都不要忘记记下教育的点滴体会,所以每天我都在做着这样的一些小事。
我觉得我本人具有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条件,首先,我热爱教育这个行业,更爱看到学生们能在我的帮助下有所改变,我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人天生就有一种向上、向好、向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的倾向,同时我也相信人的发展取决于后天的教养,我期望通过我自身不断的努力,去影响、感染我的学生,教会他们学会宽容、信任、尊重、上进等优秀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其次,我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喜欢和学生交流,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很喜欢和学生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再次,我热爱学习,在当班主任期间,我学习积累了很多班级管理的经验,能够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做到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
当我看到学生自卑不爱说话时,当我看到学生烦躁好动时,当我看到学生总是逃学时,当我看到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时,当我看到学生破罐子破摔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想去提醒他们,改变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跟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可是总觉得语言的力量很苍白,起到的效果不能够长久,感觉总是走不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真正地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致到后来甚至觉得根本无从下手,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还有我发现我的心肠特别软,有时对学生太放纵,认为只要不是大问题,犯点错也没事,还有有时候对学生不怎么会说“不”。所以我很迫切地希望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方法来帮助我更好地辅导帮助学生。
上个学期,我很荣幸地被学校推荐,参加了许昌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我很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当我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报告后,我恍然大悟,内心对这一领域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到学校以及社会对健康教师的急切需求,感受到自己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极度缺乏。今后,我会更加完善自己的个性,努力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多多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多的科学地帮助辅导学生,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格,和他们一起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7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安徽省芜湖市4区3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95.5%。
1.2 调查方法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心理教师问卷)》,内容涉及培训、上课、开展咨询、宣传普及、认识及满意度等一系列内容。问卷内容为四个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包括组织领导、机构建设两个指标;教师状况方面,包括师资队伍状况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方面,包括心理课程、咨询(辅导)工作、学科渗透、学生管理、课外活动渗透和学校环境渗透六个指标;评估方面,包括工作效果评估指标。
1.3 研究程序
2009年9月进行预调查,对全市4区3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7位专兼职教师进行相关的书面调查。正式调查于2009年11月进行,由课题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要求,打消顾虑,发放问卷,再让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写。填写完毕后,调查人员当场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SPSS16.0 for Windows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情况
如表1所示,15.2%的心理健康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57.2%的心理健康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或说不清。只有26.7%的心理健康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比较多或很多。在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上,21.0%的心理健康教师很少得到专家指导,57.2%的心理健康教师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比较少或说不清,只有20.0%的心理健康教师较多地得到专家的指导。仅有2.9%的心理健康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完全胜任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只有43.8%的心理健康教师较有把握胜任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非心理健康教师在课程中融入心理学知识的情况
如表2所示,仅有13.3%的非心理健康教师在课程中较多地融入心理学知识,54.3%的非心理健康教师很少或较少在课程中融入心理学知识。21.9%的非心理健康教师会在课程中涉及心理健康内容,40.9%的非心理健康教师很少或较少在课程中涉及心理健康内容。21.0%的非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多的了解,24.7%的非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少或较少的了解。
2.3 中小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
如表3所示,芜湖市中小学校中,有66.6%的学校很重视或比较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有9.5%的学校很少重视。在学生中,87.7%的学生很欢迎或比较欢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仅有1.9%的学生持不太欢迎的态度。学校其他教师中,有80.9%的教师很欢迎或比较欢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1.0%的教师不太欢迎。
2.4 心理教师认为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如表4所示,芜湖市中小学校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是学习问题(61.0%)、情绪问题(59.0%)、人际交往问题(47.6%)、适应问题(31.4%)。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提出了其他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青春叛逆、家庭问题、与父母相处、厌学心理、自觉性、生活带来的问题、性格。
2.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表5所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工作量大、不被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评职称困难。
3 存在的问题
3.1 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芜湖市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较难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机会少、得到专家指导机会少。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就需要不断“充电”。但是,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培训机会很少,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也很少,这就造成了培训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可能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才能得不到施展、工作效果得不到保证。调查结果还显示,芜湖市非心理健康教师不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很少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效地在课程中融入心理学知识、涉及心理健康内容。
3.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供不应求
调查结果显示,芜湖市中小学校中,有66.6%的学校很重视或比较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87.7%的学生很欢迎或比较欢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80.9%的教师很欢迎或比较欢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学校各方面都很欢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然而,心理健康教师和非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运用等都还不够。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差距较大,造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供不应求的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难以实现建设和谐校园、保持身心健康的目标。
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较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如工作量大、不被重视、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评职称困难等,这些问题妨碍了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降低了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工作的热情。如工作量大易造成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心身健康不利;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工作得不到认可,缺乏工作动力;没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薪待遇,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心理教师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培训力度,提供交流渠道
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全省乃至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给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同专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可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建立专家交流渠道,如网站交流平台、BBS论坛、博客等。这样,一线的心理健康教师有了较丰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就可以在遇到棘手的个案,或比较罕见的问题时,及时得到帮助。另外,也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2]。一般的学科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点和优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非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掌握非常重要,这是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渠道,能够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不足。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群体组织应该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4.2 利用积极态度,加快教育进程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来看,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和非心理健康教师欢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合理、充分利用学校重视、教师和学生欢迎的积极态度、学校各方面的需要,加快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辅导室,针对个别严重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入课堂,让学生享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3];邀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更好更快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4.3 针对学生实际,切实解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芜湖市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适应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常见的、简单的、容易解决的问题,但同时,这些问题又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的问题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发挥创造力的前提条件;人际交往问题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应问题更是学习和生活的前提条件。因此,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4.4 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待遇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差是造成职业倦怠的成因之一[4]。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以此吸引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满足学校对心理学教师的需要。同时竭力帮助学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刘金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综述[J].山西教育,2005,10:6-7.
[3]朱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9:28-29.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8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
1.1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2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1.3分析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2.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广西百色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师共280名。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整体抽样法。参加统计的学校为四所。
2.2调查工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出10个基本因子:(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心理承受力差;(3)适应差;(4)心理不平衡;(5)情绪失调;(6)焦虑;(7)抑郁;(8)敌对;(9)偏执 ;(10)躯体化。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一个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每个因子得分低于2分表明该因子健康状况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明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调查数据收集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法,由经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被试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经持有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的教师认真审阅,筛除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268份。
2.4调查数据的处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将调查结果全部输入,将结果拷贝在3.5英寸软盘上,与调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
3.1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表2中的年龄分为4段,1代表20~29岁;2代表30~39岁;3代表40~49岁;4代表50岁以上。
T12代表年龄1、2段,如果是正号,代表1年龄段比2年龄段得分高,如果是负号则相反。T13等依此类推。由表2可知,2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与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0~49岁以上的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生活相对稳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9岁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因此,低于3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著比年龄高于30岁的教师多。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的心态不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那么积极,一些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而目前国家又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一时难以适应,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相对就比3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差。
已婚教师在焦虑、抑郁方面比未婚教师好。
4.分析和讨论
4.1本测验结果的可信度
4.1.1标准化的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1.2本测验采用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都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4.1.3测试实施的时间是教师工作压力最小的时期之一,施测过程严格按心理测验要求去做。
4.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样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问题;4.48%有中度的心理问题;0.37%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3.1女教师。
女教师在调查的总人数中约占59%(在小学和初中教师中较多),与男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有些女教师依附心理较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缺乏主见,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为小事心烦。
4.3.2年轻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工作量较大的、有升学压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
年轻教师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有:(1)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做班主任,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开,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感到心理压力较大。(2)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3)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教师的角色与自我冲突,教师的表率与常人的冲突,教师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教师的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师的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会出现烦闷、抑郁、心理承受力差和适应性等心理问题。
5. 建议
5.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转变教学效益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3定时、定期测试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要定时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分别报给每一个教师,使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定期分析本单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教师的心理问题。
5.4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对教师的各种压力